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时间:2023-03-04 08:18:22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核心 质量管理

首先,我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2008年国内多家企业生产的婴幼儿奶粉内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质检总局公布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并演变成公众对奶粉质量的信任危机,事故的主要责任厂家之一――三鹿集团因此破产,国内整个奶制品行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2013年6月17日下午,日本商船三井株式会社一艘8110标准箱集装箱船,从新加坡驶往吉达途中,在也门外海因船体质量问题从舯部断裂、沉没,造成数亿美元经济损失,对建造该集装箱船的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打击。以上两起产品质量事故再次警示我们:没有可靠的产品质量作为保障,企业时刻面临重大的经营风险。

松下幸之助先生的名言:对于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质量决定输赢――优良的品质为企业赢得市场;拙劣的质量将导致企业输掉未来。世界知名品牌格力集团自1991年成立起,就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空调产品,2005年至今,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位居世界第一,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领白色家电行业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同样也是在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的基础上注意产品质量的提升,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同的结果。良好的质量塑造了卓越的品牌,卓越的品牌拓展了无限的市场,因此,提高质量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认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1980年6月,美国国家广播电台NBC播出了一期名为“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的节目,详细介绍了战后的日本是如何在卓越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指导下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以及日本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赢得广泛的市场而重新跻身世界一流国家的过程,在美国引起轰动并再次唤醒了美国人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因此,从大的层面讲,质量工作关系到国家的长久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强弱。

十以来,和总理多次强调要将质量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来看待,各行各业应领会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的精神,将质量管理工作放置到应有的高度予以重视和落实。

第三,抓好质量管理能有效提升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戴明博士把系统的观点引入到质量管理之中,将产品质量的不良归结于系统的故障,认为只有持续的改进系统各项要素,使之保持最优来达到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将传统的质量管理就是对过程和结果的控制,转变为更加重视源头的预防和持续的改进这一新的认知。质量管理工作也由此从质量检验和统计过程控制的阶段进入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当前流行的关于创新驱动、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流程再造等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以及精益生产、6S管理和敏捷制造等具体措施都可纳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之中,无非是对其中某一项原则的具体细化或深化发展。因此,将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弥补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第四,良好的质量意味着最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少的浪费,加强质量管理能够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增进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最佳的质量状态下企业所生产的不合格品数量最少,返工返修和废品损失最低,生产效率最高。反之,拙劣的质量将导致巨大的浪费并严重降低生产效率。通常,从财务报表角度看因不合格品导致的损失所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并不高,问题的原因是质量成本包括显性质量成本和隐性质量成本两方面,显性质量成本就是财务报表所能反映出的大部分返工返修和废品导致的损失,而隐性质量成本是质量缺陷造成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员工士气的下降和品牌声誉造成的影响,往往难以从经济性的角度来直观的反映。因此造成企业没有对产品质量引起足够重视。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我们所能看见的仅占到其总体的10%,剩下的部分全部被隐藏在水面之下,质量损失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比例大致类似,这就是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提出的质量损失 “冰山理论“,形象的揭示了质量缺陷导致的质量损失显性、隐性质量成本的关系,随后又有人将质量损失比喻为矿中黄金,告诫从事企业管理的人员质量成本中潜在待挖掘的巨大价值,质量成本的理论提出后受到发达国家各类企业的较大关注并积极管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消除质量缺陷能为企业赢取巨大的财富,而加强质量管理所产生的成本相比所得到的价值往往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也深刻诠释了“零缺陷之父”――克劳士比所谓的“质量是免费的”箴言,商业教皇汤姆.彼得斯甚至直接将质量等同于利润。因此,加强质量管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自身所在的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近年来国家提出了海洋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为我国造船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良机,各类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的建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10年从新承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面超越韩国,我国也由此提前5年实现了造船第一大国的目标,但造船大国不等于造船强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造船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渐凸显,企业之间低价恶性竞争、在建产品因船东接船意愿不高导致大量企业面临严重的危机,行业洗牌情况日益频繁。

在造船行业鼎盛时期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即未雨先筹,积极谋求产品升级转型,由常规散货轮、油轮转向液化天然气船、集滚船和化学品船等技术要求高、建造难度大、附加值高的新产品研发制造,十年磨一剑,于2008年成功交付了首艘LNG船,成为截止目前成功摘取造船皇冠上明珠的第一家中国造船企业,全球具备LNG建造能力的国家和造船厂屈指可数,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也由此进入了快车道。LNG船作为在-162度条件下储藏、运输易燃性气体的特种船舶,任何一处轻微泄露都可能造成船舶瞬间损毁和巨额的经济损失,对建造质量的要求非常高,而首制船建造过程中,各项质量指标全部达到甚至超过全球一流造船厂的水平,正是沪东中华在LNG设计、生产过程中运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方法的结果。

在大多数造船企业面临接单难、交船难困局的情况下,沪东中华则处于选择船东的优势地位,通过高端产品的建造我们提升了研发管理能力、培育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纵观近年来公司的发展和高端产品的顺利建造,企业依靠的是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全体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可靠的产品质量成为企业逆流而上的法宝、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已扎根每个沪东中华员工的内心,因此,沪东中华依靠质量这张王牌,保持了当前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的优势地位。

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nd the arrival of information globalization, especially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increased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key depends on whether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t is not from the enterprise outside, but depends on the brand. It is the enterpris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economy are the key to success. Therefor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brand management, scientific brand management can promote the enterprise in all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thus to build up and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brand and brand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knowledge are reviewed,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goal of brand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scientific implementation of brand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The core competence;The corporation brand competitiveness

1.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1.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张彦宁教授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使企业在战略上与众不同。”[1]这一概念以比较明了的方式表明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能力,且是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即,核心竞争力实际就是一种核心专长。

1.2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1.2.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所拥有的资源基础上,开发的核心专长的集合,其价值性主要是通过市场检验实现的。企业所开发的资源要素,必须在各个方面,如时间、地点、价格、数量上满足市场需要,才具备了企业向顾客提品的基础,企业才能在满足顾客需求之中实现价值,才能从中获利,实现企业的生存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程度越高,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越大,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显著。而那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能力要素,不仅无助于企业实现目标,相反还会成为一种阻力,符合市场需求的价值性是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特性。

1.2.2稀缺性

对于企业来讲,如果满足市场需求的资源要素能够充分供给或可以很容易复制或模仿,那么企业之间的资源差异就不会长期存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不会长期保持。但由于现实中满足市场需求的资源要素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特别是一些与环境、人力资本有关的个人潜在意识、洞察力组织等差异,以及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品牌、价值观等,这些都极不易复制与模仿,因而存在着短缺。企业要得到这些要素不仅需要付出成本,甚至即使付出成本也无法得到。那些拥有了稀缺资源且极有价值要素的企业,就能够通过优于其它企业满足顾客需求而实现企业目标。

1.2.3知识性

具有信息特征的知识易于被模仿,这一类型的知识很容易被转移给其它个人或企业,而只需要使用者运用较少的能力。一般来说,具有信息特征的能力的转移只要使用语言交流和低水平的训练就足够了,而具有“方法性”特征的知识相对来说难以仿制。后者可能是因为这些不公开、内容模糊、无法传授、使用中难以察觉、复杂而又自成体系的缘故,难以利用技能培训进行转移,但可以通过群体中较长时间的相互作用而转移。这一点暗含了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观点,因为如果核心竞争力要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重要作用,必须建立在指导如何去做的知识上,而不是建立在信息知识的基础上。

1.2.4延展性

在基础业务中已经开发出重要技能和竞争力的公司,能够利用相关多元化战略继续开发自己最擅长的技术或产品,并把这以竞争力和技能转移到其它业务,成功的技能或技术转移能够使新业务产生竞争优势。技能转移和成本分担能够使多元化企业获得独立运作时更多的利润。成本分担、技能转移的关键是多角化进入的业务应当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延伸的边界内。

2.品牌与品牌管理理论

2.1品牌与品牌管理的科学含义

品牌的英文是Brand,具有如下解释:烙印,火印,商标,品种。其含义是打上烙印、铭刻,它的原始含义是指在牲畜身上烙上标记,以起到识别和证明的作用。

科特勒的营销理论指出,所谓品牌,也就是产品的牌子,它是销售者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通常由文字、标记、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用作一个销售者或销售者集团的标识,以便于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品牌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名称、标志、商标,所有品牌名称和所有商标都是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

品牌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必须通过人类的相关努力才能实现。

2.2品牌管理的意义和目标

品牌管理就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延伸、品牌创新、品牌策略、商标管理等内容来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品牌价值的保值和增值,从而让企业品牌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巩固和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地位,并最终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对品牌进行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使企业之树常青,使企业之树独木成林。

品牌管理的目标是:品牌的增值,品牌延伸与潜力挖掘,延长品牌作用时间,增强品牌竞争力。

3.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品牌竞争力是某品牌较同类产品市场影响力大、占有率、附加值高、生命周期长的深层次原因。品牌竞争力是指企业的品牌拥有区别或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品牌内在的品质、技术、性能和完善服务,并引起消费者的品牌联想进而促进其购买行为。用通俗的话来讲,如果你的产品比其他牌子的产品卖得好、卖得快、卖得贵、卖得久,就说明你的品牌竞争力强,反之,就说明你的品牌竞争力弱。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2]:

对于消费者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可感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而品牌竞争力就是这种利益的最佳表现形式,而且品牌竞争力与强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具有高度的同一性。

①品牌竞争力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差异化能力,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不易甚至无法模仿的。在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体系中,企业获得竞争力的三种基本战略之一即为差异化战略,他指出:一个企业如果缺乏市场份额、资金投入,而且决定玩低成本游戏,那么行业范围内的差异化肯定能够避免低成本定位。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标志就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从而在竞争中优势明显。而品牌无疑具有不可替代性,从品牌诞生之日起,为的就是借助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一组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品牌是独一无二的,是区别于其它同类替代品的最重要标志,自然无法或很难为别人所复制和模仿。

品牌竞争力作为不可替代的差异化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树立形象,建立品牌信誉,而品牌信誉一经消费者认可,就易形成品牌忠诚,进而强化品牌的专有性。

②品牌竞争力具有使企业能够持续盈利的能力,更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品牌溢价能力。

品牌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竞争能力,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强势能力,是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支撑者,它必须能够使企业获得持续、稳定、超额的利益。品牌赋予产品一种无形的声誉价值,而这种声誉价值的溢出,对厂商来说是比有形资产增值更大的力量源泉。这也许就是许多厂商面对竞争性经济致力于建设品牌的真正动机。品牌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

③品牌竞争力统领企业其它所有竞争力,品牌竞争力是处在核心地位上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和源泉,蕴涵于企业内部,是一种无形的综合力量,是企业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产品、企业形象、宏观政策、营销等诸多力量的集合,具有很强的集合性,是企业竞争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相对优势。

面对资源、技术、产品、渠道、营销越来越同质化的趋势,品牌无疑是关键的竞争工具,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策略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企业其它各种能力的统领。对于一般的经营者而言,经营过程中当然无法避免在产品上同其它经营者的趋同,但是,高明的经营者就会在产品当中融入一些让用户感受到与其它经营者所不同的感觉和体验,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品牌是抢占市场的一面大旗。拥有市场必先拥有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因此,一个优势品牌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必须通过成功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将其竞争力优势转化为品牌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获得长期的主动权。

品牌竞争力可以构筑坚实的品牌障碍,使进入者要花巨资克服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在广告宣传、客户服务、行业领先以及产品差异都是形成品牌确认的因素。在许多行业中,品牌确认可能是最重要的进入障碍,可在其业务周围建起高高的围栏。

4.推行科学化的品牌管理,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竞争力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是动态的产物,而不是静态要素的结果。企业只有通过各种资源的配置,整合在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采购、生产、销售及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资源,从而逐渐形成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4.1精练和提高品牌核心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精炼和提高企业品牌的核心力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4.1.1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确定和实施品牌战略

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价值由外部环境决定,因此核心竞争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看重的价值。那些能为用户提供质优、性能好的产品以及周到的服务,才能称得上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说,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对消费者而言,必须提供“用户看重的价值”,才能备受青睐。现在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很强。产品同质化就要使品牌拥有一个核心价值。产品互相之间的可替代性也要求品牌必须拥有核心价值。因此,企业必须了解自己所处在的产业环境,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围绕核心产品本身能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和利益,来决定品牌的核心价值。

在确定品牌价值的基础上,企业下一步就应该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制定品牌战略。品牌战略要求企业的所有的价值活动特别是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核心价值展开,即任何一次营销、广告活动都要尽量体现、演绎品牌核心价值,包括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电视广告、终端生动化和街头促销,甚至每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与客户交流等任何与公众、消费者沟通的机会。

品牌战略的实施能在不增加营销广告费用的前提下提升品牌资产。如包装的图案、色彩要体现出核心价值,只需在设计上多下工夫,增加的设计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作为支出大头的印刷费并没有增加:广告只需在策略与创意上体现核心价值,虽然制作成本可能上升,但作为支出大头的媒介费用不会有大的变化,广告效果则会更加明显。

品牌的核心价值反应了品牌识别的内容。产品同质化要求品牌必须拥有一个核心价值。产品互相之间的可替代性要求品牌必须拥有核心价值。

4.1.2加强品牌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是维系品牌与顾客关系的纽带,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缔造优质的品牌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差异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武器。

服务是品牌价值的二次实现。如空调,其产品的核心价值除产品本身外,还包括安装调试。随着整个市场的成熟,用户也开始走向成熟,要求服务、享受增值服务是用户应得的权利,这种成熟市场的用户意识正在集体苏醒,而服务则成为新的杀手锏。在进入市场的成熟后,品牌纷争的关键就是看谁能将服务做细、将用户拢紧,强化地方服务体系、提升全面服务能力是各家品牌的当务之急。

因此,企业应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中贯彻服务理念。服务作为市场营销组合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体现在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整个活动过程中,体现在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策略中。

4.2提高品牌领导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在培育和构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后,可以借助品牌扩张,出以推出新产品,通过对其它行业、企业的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借助品牌输出实现低成本扩张,树立企业品牌的市场领导地位。即,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层面上总体体现为品牌领导力。

实践发现,企业要提高品牌的领导力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先发抢占市场先机,迅速壮大力量,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通过先壮大的自身力量为后进者设置市场壁垒。二是使品牌的边际效应最大化。就我们通俗的说法,便是确定名分,按照国外的说法,这其实也是一种马太效应,通过抢占先机,确定行业名分,在市场上,可以很轻易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李品媛.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竞争战略 选择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观念与竞争战略

核心能力是企业所拥有能力中最根本的部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特有能力为出发点来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的理论思想。在核心竞争力观念指导下的企业竞争战略着眼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整合、扩散和更新,并据此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以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来选择制定竞争战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未来能够培育和构建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应当是企业制定战略的依据。企业只有准确定位了自身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以此为依据制定企业战略,才能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

在众多竞争战略中,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战略对于企业维持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竞争战略决策应有利于维护、强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以维护和更新核心竞争能力就成为了竞争战略选择的归宿。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企业竞争战略又称经营战略,企业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确定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奠定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特定地位并维持这一地位,而这个“如何”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将企业之间的竞争喻为一场战斗,那么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赢取这场战斗的武器。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后:五种主要的竞争战略选择分析

企业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竞争战略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分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三种,但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竞争战略也越来越细化。根据企业自身竞争力与市场目标的不同将基本的竞争战略划分为低成本领导战略、差别化战略、基于低成本的聚焦战略、基于差别化的聚焦战略与最佳成本战略五种。

1.绝对的低成本——低成本领导战略。低成本领导者的核心竞争力是在行业中成为总成本最低的产品或服务的供应者,而不是和其他几个竞争对手相对较低,他的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于成本的绝对最低而不是行业中的相对较低。因此,绝对的低成本适应于选择低成本领导的竞争战略。这种企业已经取得了竞争中价格的绝对优势,因此要侧重考虑哪些对消费者而言至关重要的特色和服务,同时不能过多的增加成本,以免抵消掉他的绝对低成本优势。

2.产品差别化——差别化战略。差别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来源,这种差别化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或是在产品/服务的属性上与竞争对手截然不同,或是能够以对手不具备的能力把价值传递给顾客。在产品众多的市场中,产品的差异化逐渐减少,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差异化上那么执行差异化竞争战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3.小范围低成本——低成本的聚焦战略。有些企业限于自身实力与资源获取能力,取得的低成本优势只是相对的,仅是在一个相对的市场区域内叫竞争对手而言,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这种基于低成本的聚焦战略通过低成本获取高利润率或者以低价格来吸引目标市场的客户,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4.小范围产品差异化——差别化的聚焦战略。仅取得小范围产品差别化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果以整个市场为目标市场显然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所以选择基于差别化的聚焦战略,将目标市场锁定为取得差别化优势的市场范围内,是最为有效的竞争战略。选取聚焦战略的企业必须保证一定时期之内自己所占领的市场不被行业差别化领先者发现并且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自己的差别化优势很快就会被领先者同化甚至超越。

5.相对于竞争对手成本、价格最优——最佳成本战略。相对于竞争对手成本、价格最优,并不是要求一定要在成本和价格上同时取得最优,而是以相同的价格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这种核心竞争力适用的竞争战略是最佳成本供应商战略,这一战略目标就是码字消费者对质量-服务-特色-性能属性方面的期望,并且使价格低于他们的预期,为他们提供最优的价值。但是,这种介于两种绝对竞争优势之间的核心竞争力的确定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这种竞争战略的选择往往被人所忽略。

三、核心竞争战略的对比分析

由于核心竞争力界线的模糊性,竞争战略的选择难度较大,所以以核心竞争力来明确区分这五中竞争战略是非常必要的。

战略执行中低成本战略要求企业的价格优势必须是稳定且覆盖各个业务领域;差异化战略要求维持创新以始终领先于那些模仿的竞争对手;聚焦低成本战略要始终坚持以最低的总成本满足利基市场的需求,同时不能进入其他细分市场;聚焦差异化战略要坚持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服务目标利基市场,同时不能进入其他细分市场;最佳成本战略要求拥有一定的管理技能,以便实现低成本的同时保持产品的优异性能。

这五种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取决于核心竞争优势的不同,根据企业不同的核心竞争力选择相应的竞争战略,会为企业做出重要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帮助,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波特竞争三部曲[M].华夏出版社.2005

[2]古纪宝.基于企业特定环境的竞争战略研究[J].科研管理.2006

[3]胡健颖.企业竞争战略与企业生命周期[J].企业在线.2009

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第4篇

[关键字]核心竞争力构建战略定位

入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

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

1995-2000年的6年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5.4%,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根据《财富》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00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总额增加到140650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6672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45807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8%、20.4%和4.1%。1999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额收益率(利润/营业额)为4.36%,资产收益率(利润/资产)为1.26%。2000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74%和1.46%,比上年均有明显增长。由于营业额的大幅度增加,使进入500强的门槛提高,2000年度500强最后一名的营业额为97.23亿美元,而2001年度则提高到103.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近6亿美元。

中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与世界500强企业相差甚远。仅从中国加入500强的11家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比较来看,差距十分明显。中国11家公司人均营业额和利润额分别为4.41万美元、0.21万美元;而世界500强公司人均分别是29.8万美元、1.41万美元。

中国人世意味着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不相当,竞争上处在弱势地位。资料显示,1998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不到1%。2000年,我国516家重点企业的销售额约为4120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埃克森-美孚和沃尔玛的销售额;516家重点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值的1%和2%左右。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规模增长虽然很快,但差距仍很大。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包含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3.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案,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4.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5.市场应变能力。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具体来说,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20世纪70年代,Nec公司就意识到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是未来通讯业的发展方向。据此指定C&C(计算机与通讯)战略,调整战略结构。企业决策层专门成立C&C委会,监督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的发展。从而,Nec在该领域抢得先机。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

(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

(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1)增强企业再研发能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的动力。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展开。

(2)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细分市场,找出本企业产品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将该生长点培育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软件就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台湾电子巨头宏基公司,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立了一套人性本善的人性管理,平实务本,顾客为首、贡献智慧。

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明确的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企业战略定位包括产业战略定位、市场战略定位、经营战略定位、联盟战略定位、规模战略定位等。而笔者认为这些战略定位都建立在发展战略定位基础上。所谓发展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创立时对其发展前景的期望度。如微软公司创立时比尔·盖次的发展战略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台个人电脑,每个人的电脑都用微软的操作系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微软的统治地位。而国内企业大都希望借这国内市场不规范捞一笔。根本没有长期的发展战略。只能依靠他们唯一的优势价格进行竞争,由此造成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由政府出面规范市场行为。从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为企业建立一个战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夏论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周善乔,江苏行政学院副教授。《战略定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第5篇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世界,国家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这是众所周知的,教育是基础的人才的培养,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包括品德的修养。加强企业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呢?下面我们来阐述以下几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在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有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将来竞争优势的,并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

1.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技术实践,管理实践中以特定的方式培育起来的,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企业能力的概念不同,前者突出价值链上的特有的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通力,后者更为广泛地涵盖了整个价值链,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计施力与组织活动和规则等。

2.持久性和替代性 前者是由企业多种能力、技术和产品长时间累积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周期较长,即比单一能力具有更长的存续时限。后都 是由于企业物资资本与人力资源的互补体系与企业组织结构和个人资源密不可分,既包含企业独有的技术设备与操作技能,也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中,表现为尚未编码的经验、常识和智慧,难以为外界所了解、模仿、移植,就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超越。

3.整体性单一的产品或能力很难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综合各部门的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结果,方可成为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与环境保持平衡的结构复杂的系统,且有整体性

4.价值延展性 核心竞争力既能使企业在某一领域获得较高的利润,也能延展到相关领域,使企业进入多个市场与产业而获得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

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筛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有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道德觉悟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人力资源的生物性 人首先是一种生物。人力资源存在于人体之中,是有生活的“活”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根据人的自然属性与生理特征进行符合人性的管理,

2.人力资源的时限性 是指人力资源的形成与作用效率要受其生命周期的限制。人是有机体其生命都经过幼年、少年、青年和中老年期,每期的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必须尊重人力资源的时限性特点,要适时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力资源的产出并延长其发挥作用的时间。

3.人力资源的再生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力资源要实现自我补偿、更新和持续开发,就要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注重终身教育,加强后期的培训与开发。

4.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性 磨损性可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劳动者自身的疾病和衰老是有形磨损,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老化是无形磨损。

5. 人力资源的增值性人力资源不仅具有再生性而且其再生过程中也是一种增值的过程。人力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创造财富;另一方面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更新,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使组织实现价值增值。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企业拥有人力、物力和财力三大资源,而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利用是通过和人力资源的结合实现的,只有通过合理组织劳动力,不断协调劳动力之间、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 ,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使它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能 ,形成最优的配置,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有篮球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的员工都是有感情、有尊严、有思想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设法为劳动者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所需要的劳动环境,让他们能够乐于并积极主动地把个人劳动潜力和聪明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出高效的生产经营成果,困此,企业必须做好物质奖励、行为激励及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关系,使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发挥专长,努力学习技术和专业技能,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3.有利于减少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并使企业的资产保值。经济效益是指进行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和所耗费的差额。减少劳动耗费的过程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所以合理组织劳动力,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促使企业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产要保值增值,争取企业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就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筛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有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等,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核心竞争力是是指企业内部一组技术和知识的组合,是企业的各种独特能力的集合,因此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企业能力的网络结构图,这张网络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各网络节点为上的人力资源的能力发挥大小以及各个人力资源能力的相互匹配和整合效果。所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为基础。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过程。如果企业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就无从谈起。

可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根基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离开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何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和办法

.普及现代人力资源意识

1.重点向部门经理和主管灌输现代人力资源意识,使他们明确:绩效考评、人员配置、教育培养造就员工等等人力资源相关责任,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影响到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2.定期培训教育部门经理和主管有关人力资源的知识、技术、方法,特别是有关绩效考评、人员配置、定员定额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3.明确划分各职能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人事管理职责。

加强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

1.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2.完善人力资源的相关控制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综合协调职能;3.完善公司组织架构,设置专职的人力资源部门,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升到决策层面、发挥人力资源的战略性、规划性、辅助决策功能。

建立完善以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系统

1.人力资源规划技术主要包括组织和岗位的设计技术、分析技术、评价技术、定额定员技术等;2.选人用人技术依据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出相应的选人用人技术,诸如面试、心里测验、情景模拟、考核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集散地应用,发掘出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科学合理的配置人才;3.考评技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考评指标实施考评。考评技术设计的关键在于标准的确定,同时将考评结果与使用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绩效水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4.薪酬设计技术 以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对成本具有控制性,体现岗位、技能、责任、劳动强度的差别,体现薪酬的保障、激励、调节等功能 ,体现市场需要,使薪酬既能起到激励员工热情又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5.培训与开发技术引入各种直接传授、实践培训、参与培训、网上培训、等方法。摸索出有效的技术组合。

综合上述,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一套企业文化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众所周知企业是以人为本,只有将人分配好科学的管理,合理利用,优化配置,企业才能长期持久的发展,企业才更强大,才更有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力资本 核心竞争力 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33-02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力资本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成为企业参与激烈竞争的有力武器和竞争取胜的源泉。

人力资本是人们通过对人的劳动力进行投资而凝结在人体内的,能够带来更大收益的知识、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总和。它是一种兼有资本和劳动特征的资源,它凭借着其在价值创造中的主体性、稀缺性和独特的功能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这种企业中的核心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人力资本决定着企业能否成功地塑造核心竞争力,并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人力资本的价值性、稀缺性、差异性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

学术界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个基本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价值作出关键贡献;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企业独有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这一特征表明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性和持久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来源于人力资本。首先,人力资本具有价值性。一方面人力资本是高级劳动力的产物,是人们通过大量的投资而形成的,它自然比普通劳动力具有更大的价值量。其次,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人力资本的稀缺性是指这种资源相对于物质资本更加稀缺,由于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贡献大,成为物质资本追逐的对象。而人力资本的供给又受到自己规律的制约,所以人力资本的稀缺性日益凸现。再次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由于人力资本的形成环境及途径存在着差异,人力资本载体的劳动者又千差万别,使人力资源在类型上、发挥作用的效率上,对价值创造的贡献上都存在很大区别。

人力资本的价值性是核心竞争力价值性的源泉。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异质性,对应着核心竞争力难以模仿的独特性。证明了人力资本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

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力,文化力和管理力均来源于知识型的人力资本

1.在企业的能力体系中企业的文化力、企业的技术力和企业的管理力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为员工共同遵守的企业精神、价值理念、经营哲学、基本知识技能等。企业技术力主要是企业技术研究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以及技术的转化和技术的运用能力。企业的管理力是对企业以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企业预期目标的能力。

企业文化力、企业技术力和企业管理力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推动着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技术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但技术力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同时,技术的运用和创新需要管理来配合。反过来,技术的力量可以更新和提高企业管理的手段和效率,最后技术和管理推动着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为技术和管理提供原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三要素之间相互支撑和相互运动推动着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三者的协调运动过程也就是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

2.人力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三要素的源泉。知识型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基础性内容和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是凝结于人体内可以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知识存量。这里的知识是企业基础性的知识,是一般性的知识,不包括具体的执行层面的技术力和管理力的专用性知识。核心竞争力要素中企业文化这种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的知识正是源自于知识型人力资本。

技术型人力资本是指企业拥有的存在于员工身上的有关产品及其它业务的技术资源、技术开发创新和技术转化和运用的能力总和。它是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技术力的基础,企业的技术能力最终来自于企业技术能力型人力资本的存量整合。

管理型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员工身上的可以利用组织赋予的资源和权利来对企业的相关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工作的能力总和。管理型人力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管理力的创造者、管理的发起者和执行者。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力要素是由管理能力型人力资本创造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三要素分别源自于知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和管理型人力资本。知识型人力资本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源泉,也是技术力和管理力的基础。相反企业文化的提升在反作用于知识型人力资本的同时,也有助于技术型人力资本和管理能力型人力资本的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它是企业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这种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以人力资本为资源基础的,人力资本的特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基础,人力资本的特性是核心竞争力体系构成要素的源泉。所以企业成功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在于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积累,并不断进行培训和深造,使之不断融入技术力、文化力和管理力,有效提升企业核力竞争力。

四、人力资本开发管理创新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树立人力资本的理念。人才不仅是可持续资源,而且是资本性资源。在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中,人才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资本,一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资本,要破除单纯的资源观,实现“人才就是资源”向“人才就是资本”的认识转变。

有的国有企业为什么搞不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不承认人力资本的存在。国有企业中有的人在经营方面非常出色,确实作为人力资本而存在,但是却不承认他们是人力资本,仅仅给一点点工资,更谈不上使他们拥有企业的产权。

2.人力资本决定财力资本。道理很简单,财力资本靠人力资本来推动并实现保值增值,没有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本素质不佳,财力资本不会发展甚至会丧失殆尽。现在国际上人力资本在企业中所拥有的产权数量,已经达到了企业总产权数量的38%左右,也就是说现代企业的产权数量中的38%左右已经成为并没有出资的人力资本所拥有。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占据主要动力源的位置。

3.用好人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实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单位选人时求贤若渴,人才到手后却束之高阁。我们很多企业现在是到处招聘人才,广告满天飞,到头来却是招而不用,最后招聘人才成了收藏人才。所以,我们要采取一切手段,把好人才选进来,要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用企业文化的核心力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商品力、销售力、扩张力、文化力、形象力、管理力等多种力量,企业文化力是唯一可以渗透到其他各种力中的核心力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企业文化不是指在企业中搞文化活动,不是我们所说的娱乐活动。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理念。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发挥出团队作战优势,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5.树立以人为本的开发与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开发与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石。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与发挥人的积极性,通过培训、指导等各种活动全面提升员工能力,尊重每一位员工,重视个人的期望与需求,把所有的员工都视作企业资本,努力建立个人与企业双方受益的共同愿景,达到“双赢”境界。

(作者单位:浙江金萨克服饰皮具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价值观

引言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并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形式多样,例如可以表现为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优秀技能。伴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也成为企业发张过程中的核心竞争能力。实践表明,一个企业能长期生存,最主要的条件不是结构形式或管理技巧,而是被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号召力。

一、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

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典礼仪式、风俗习惯、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形象。它不单包括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各种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1.共同价值观

简单地说,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目标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的主体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个集团、一个人、一个企业,即价值观也存在于企业之中。

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是指企业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念,这一概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征、行为方式和企业风格。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着眼创新,注重品质,尊重个人,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海尔企业文化在海尔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行为规范

一般意义上讲规范是指约定俗成或名文规定的标准。企业的行为规范是指企业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它以个体的行为表现出整体的行为,即个体行为的规范化导致整体行为的一致化。1984年12月,张瑞敏刚进入海尔集团时,就制定了13条管理制度,奠定了海尔发展的基础。

价值观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行为规范则与行为方式直接相联系。企业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典礼与仪式等都可以使员工的行为能够体现出企业理念的要求。行为规范可以反映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又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

另外一方面,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与制约。西方企业文化具有注重理性、强调制度、重视契约、追求绩效的特点。东方企业文化随着东方古老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出适应环境、吃苦耐劳、英勇勤奋的特点。

3.形象活动

企业形象的“形”是外在因素,“象”为企业形象的内在因素;“形”依赖于“象”而发挥作用,“象”又是企业客观物质运用形象和行为活动形态所造成的一种精神力量。企业形象按照层次可以分为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表层形象是指厂容、厂貌、技术设备、产品质量等直观部分。如德国的“奔驰”成为国际优质产品的代名词。深层形象是指企业精神面貌、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成员素质、企业竞争力等非直观部分。

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的基础已经变成信息、知识、科技和文化。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竞争的核心。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经济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文化的竞争”。因而,企业发展的新的突破点在于形成企业的文化力,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海尔的创造是企业文化的创造;海尔的扩张是企业文化的扩张。

进入哈佛MBA教学案例的“红星收购案”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时任海尔核心企业冰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的柴永森临危受命,负责海尔收购青岛红星电气有限公司的事宜。临行前,张瑞敏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集团不会给你有形资产,但你拥有“海尔文化”。柴永森领导下的红星公司很快就摘取了中国洗衣机行业所有的桂冠。

三、企业文化的构建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构建企业文化则是企业需要研究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价值观标准

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是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选择价值观要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特点,从实际出发。确定的价值观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鲜明特点,能够体现组织的宗旨、愿景和发展方向。另外在选择价值观时要认真听取员工的各种意见,这样才能保证所确定的价值观被员工认同。

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

在选择并确立了价值观之后,就应通过一定方式使其深入人心。具体做法如培养和树立典型,加强相关培训教育。

3.巩固落实

要想使企业文化的作用落到实处,首先领导应该起到模范作用,其次为鼓励员工建立奖优惩劣的规章制度十分必要。

4.不断发展

当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不失时机地丰富、发展和完善企业文化,这对于企业是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

结束语

现代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没有竞争优势,就很难与同行抗衡。而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应该懂得如何更好地去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这样,成功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曾婷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今日财富,2012.3

[3]黎群.企业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M].2008

上一篇:企业投资范文 下一篇:社交网络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