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4 03:19:31

秋天的怀念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第1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分小组自学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讨论: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

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10秋天的怀念

我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教案点评:

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计;课堂;人生

备课的重要性、备课的作用无须多言。然而能够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却只有少数老师能做到。笔者敢断言,各地教师中,抄教案、追教案的大有人在。很多老师之所以写教案是因为领导要检查,或是评职称需要。尽管写教案不等于备课,备课也不等于写教案,但本人认为,对写教案持绝对应付的态度,对写教案持抵触情绪的老师很难在业务上有很好的发展。本人也曾固执的认为写教案只是一种形式,然而近几年的阅读和教学实践,改变了本人对于备课的看法。特级教师窦桂梅,备《秋天的怀念》一课,九易其稿。著名教师于永正说:“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精心备课,能使我们收获课堂的精彩。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

下面谈谈笔者对备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不能让备教材、备教程成为备课的全部

所有老师都承认备课的重要,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上课之前一定要熟悉教材,即通常意义上的“不备课无法上课”。于是不少老师就有意无意的将备课与备教材等同起来。至于备教程,对多数教师来说,几乎可以不予考虑,至多只略作考虑。因为多数老师多年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一。而且用传统的讲授法上课,方便易行,无须多虑。至于上课效果,孩子不想听,则大多归究于学生的学习品质不好。而有的老师则已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幽默的语言等教学技巧,对自己每节课的“表演”已感满足,事业上缺乏进取心。

教研活动给许多老师的感受是机会总是几个人的,大多数人都是看客,是没有机会得到展示与锻炼的,因此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研究教学的劲头就不足,存在着混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在进入课程改革的今天,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于是我套用电视主持人的一句台词鼓励教师“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机会”。应该说任何机遇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不努力意味着绝对不会有机会,而努力了就会有机会。为了鼓励教师、锻炼教师,我给教师搭建了不同的平台促进教师的发展。

我们常常忽视备课的必要环节:备学生、备教法、写教案。

2备教法,崇尚贾岛“苦吟”精神

对于每一节课,都需在教法上多动脑筋,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对于情境的创设、寻找新知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切入点、如何设计学生课堂展示环节、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策划。窦桂梅老师为一节课九易其稿,苏霍姆林斯基为教学“植物的根”苦思如何让学生对新知感

到好奇,华应龙老师教学“角的认识与度量”一节,找到“玩滑梯”这个小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黄爱华老师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以游戏贯穿课堂……无不经过“苦吟”后才能获得。专家称之为“磨课”。教学上我们不能年复一年的走老路,无激情,缺创新,我们要想让自己的教学生活有更多的感动,我们要想收获成长的乐趣,就得以“苦吟”的精神精心设计教法。新晨

3超前备课很有必要

既然备课需要“苦吟”,就需要时间,加之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如果不做到超前备课,很有可能因一个突发任务的干扰而导致匆忙“上阵”。这样,备课就很难做到充分。另外,超前备课,我们可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搜集到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超前备课,也为进行有效的隐性备课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单元备课、教案提前写一两个课时等都是超前备课的常用形式。我在QQ群中得知有的学校领导要求老师提前写七八个课时的教案,我认为这不一定妥当。因为教学设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相联系,一个老师很难超前那么多时间去预测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情况。

4重视隐性备课,但不要忽视显性备课

如果写教案作为显性备课,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隐性备课最重要。这点,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承认,但很多老师排斥写教案,忽视显性备课。客观上说,写教案确实需要很多的时间,而教师的工作量往往很大,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思想。其实,写教案能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条理化,教学策略明析化,教学信息资料化,可以这样说,教案是自己教学策略、所搜教学信息、教学思想的记载,是自己的“文献资料”,如果丢失了这个环节,无疑是可惜的。

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第3篇

开学伊始,我们的教研组长就通知我参加余姚市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内容是新修订的七上语文教科书中新增的8篇课文。这8篇课文,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没有既定的课堂经验可借鉴。到底该选择哪一篇课文呢?我突然想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过,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考、体验和理解。而在这些新增的课文中,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无疑在情感上更能打动学生,引起心灵的共鸣,相信学生也更能有收获和体会。于是,我就满怀信心地选定了这一篇文章。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我有一个难题,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他很想去看一场五月天的演唱会,可是他的妈妈怎么也不肯。结果母子俩大吵了一架。妈妈很伤心。这位学生在日记里说:“老师,我不明白妈妈怎么会如此蛮横不讲理。我该怎么办?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吗?”各位同学,你觉得这位同学有没有做错?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生(不约而同地):这位学生做错了,妈妈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他好,他应该听妈妈的话。

说完这句话,全班学生陷入了沉默。我当时一愣,因为我觉得从学生都非常喜欢的五月天入手,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让他们各抒己见。然而学生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我原本预设学生能给出不同的意见,从而得出当我们与父母意见相左时,应该多多体谅父母的苦心这个观点,进而引出今天上课的内容。但是显然学生的反应与我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也许因为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怯场了;也许这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乖孩子,从来没有与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但不管怎样,如果不能顺利地将课堂导入进行下去,那么这节课可以说已经失败了。我急中生智,赶紧整理了一下思绪。

师:看来大家都是好孩子,懂得体谅母亲。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第一时间理解母亲的。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作家,来看看他是如何慢慢地读懂母亲,读懂生命的,请看《秋天的怀念》。

片段二:

师:史铁生的命好苦啊,人生风华正茂的时候却瘫痪了。我们往往会被自己的苦难蒙住了眼睛,却忘了去看看他人。而那个人,就是史铁生的母亲。那么,母亲苦在哪里呢?

生1:她的儿子瘫痪了,她的女儿还没有成年。

生2:没有人知道母亲的苦,所以母亲苦。

生3:她得了肝癌,快要死了。

生4:我觉得刚才那个同学说得不对,母亲得的不一定是肝癌,只能说母亲生了很重的病。

……

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了两派,为母亲生了什么病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不停地从课文中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看法。史铁生的母亲到底生了什么病,其实我课前并没有查询相关资料。因为这和今天的上课主题关系并不密切,却没料到学生会抓住这个细节争论。看着学生们势成水火,我连忙出来打圆场。

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很激烈,老师很愿意看到这样争鸣的场景。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老师提的问题是母亲苦在哪里。不管她是不是因为肝癌而去世的,但至少我们能肯定,母亲身体上受苦了;而儿子的瘫痪则是母亲心中最大的痛,那是她精神上的苦。所以母亲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她比史铁生更苦。

片段三:

师:描写母亲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句“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这句话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母亲默默忍受着“我”的粗暴无礼。而且她还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表现出她很关心我,怕我会想不开,但又不想打扰到我,所以只能“偷偷地听”。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周全。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既关心、体谅孩子,又能给孩子足够空间的人。那你能不能把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读出母亲的这份心来呢?

学生朗读。

师:太好了,比第一遍读的时候进步了许多。看来这位同学已经通过刚才的分析,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那份真情。从他饱含感情的语调中,我们听出了母亲的多少爱。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学习它的内容,也要体会它的情感,学会通过品味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位同学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老师相信我们班还有其他的同学也迫不及待地想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来继续找寻母亲带给我们的感动。

【案例反思】

此次优质课是为了更好地引导语文教师钻研教材,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举行的。“学为中心”,是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从“以教定学”转化为“以学定教”,就是要把课堂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解放出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探究的舞台。

1.紧抓学情调查,制定适合方案

学情调查是“学为中心”的前提。学生的基础如何,上课是否活跃,学习上有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对借班上课老师的大考验。导学案在此时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有了它的反馈,教师可以设置教学的起点,为该班量身订制教案,也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思路,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情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以及学生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据此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同时,通过调查,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较易引起共鸣。

2.减少课堂预设,收获多彩生成

以往每次上公开课以前,我总是将教案写得满满的。从教学目标到作业设计,每一处都要反复修改;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也恨不得把所有的内容都展示出来,力求引导学生按照我的思路走。所以每次上课总是按部就班,学生的表现一直是不温不火,从来没有带给我惊喜。如果仍然按照老的套路,“学为中心”就不能贯彻到这节优质课中。所以我抛弃了以往的上课模式,没有制作精美的幻灯片,也没有详细到标点的教案,更没有向学生灌输自己的观点,而是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讨论。朗读法是学习语文的一大利器,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读出文中意,感受文中情,形成个人感。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了尊重。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四十几个同学眼中有四十几个母亲。她不再是单薄的纸片人,变得丰富而立体。课堂少了预设,却多了生成和收获。

3.注重情感培养,弱化无效关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秋天的怀念》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母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母亲的形象分析是这节课的重点。这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能由教师替代,否则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就会被无情地扼杀。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只安排学生寻找描写母亲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因为要求比较低,很多学生都能够完成,我只需要在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在课堂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插曲。部分学生为了史铁生母亲是否得了肝癌而争论不休。尽管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但是却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脱离了课堂的主题。所以我及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避免学生无谓的兴奋,弱化无效关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句话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要时刻记在心间。在“以学定教”的道路上,我才迈出了第一步。虽然这一步走得跌跌撞撞,并不平稳,但我不会原地踏步。和学生一起每天进步,我相信我能做到。

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集体备课;活页教案;导读式;语文教学案

一、创新目的

优化备课结构,完善备课模式;发挥团队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新背景

宁县和盛初中自2012年8月建成开学以来,以其硬件设施在全县一流,上级领导也多次亲临我校,作出了要把我校建成教学质量强校的指示,为此,我校领导,深感责任重大,发奋图强,深入教学第一线,把教研教改作为抓手和突破口,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了听课评教活动。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人人讲课,人人评课,听课率和承担公开教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此外,还派出老师,到外校,如齐家楼、西峰五中、早胜初中等地,利用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教学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教学能手也脱颖而出。我校教学能手赴市上和省上参加赛课活动,均有老师获奖。全县西区初中赛课活动在我校多媒体教室进行,我校同科目的老师也全员参加听课,教研教改可谓如火如荼,波澜壮阔,取得了相当的实效:教学的形式潜移默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课业负担减轻了,各科发展平衡,素质教育得到体现,如我校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书画展如期举行、运动会胜利闭幕。教研教改必然地要体现在教案上,从数学、英语活页教案,到“‘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创新与实践,是我校教研教改的成果之一,从它可以看出我校的教研教改轨迹,供上级调研和指导。

三、创新过程:

1、表格式活页教案的出现。

活页教案,是在公开教学中出现的。优秀的公开课、示范课、表演课老师,总是在电脑上精心备写一分表格式活页教案,然后诊求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等老师的意见,在电脑上可以随时修改完善,然后打印,在公开课上分发给各听课老师,因此,活页教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作到尽善尽美,高效率地复制许多份,也为其他老师的授课提供帮助。而电子版教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又大兴其道,得到了理想地展示,省时高效。由于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先后确立了表格式活页教案,运行良好,便于操作。语文活页教案也在实践中,成为《“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雏形。

2、《“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创新

语文教研组在第二学期开始就尝试表格式活页教案,但和教导处设计的导学案是双轨制,就是每人在备写导学案的同时,另外承担一课表格式活页教案的备写,上课时以导学案为主授课,活页教案基本是为课改而课改,当时看来只是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们写了四本导学案,还写了许多活页教案。但俗话说,功不枉费,就在这样的劳动中,老师们对活页教案的备写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在新课改形势的推动下,《“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终于脱颖而出了。它是一种完善了的表格式活页教案,可以说是经过了漫长的实践而产生的,所不同的是由原来的16楷纸变成了8楷纸(A4)打印,再由备课组成员备写而成。

(1)《“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命名。本教案的命名,源自教育家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而用这种教学案备写教案,从理念上也有“语文导读法”的性质。“导”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诵读活动中进行,在教师引导和点拨下,学生读读议议,就会领悟文本的内涵。熟读成诵就会使语文知识和文化精神营养在学生生命中沉淀,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奠定学生人生基础。

(2)《“导读式”语文导学案》样式。

如下所示,这是备写好的一份《“导读式”语文教学案》:

课题:紫藤萝瀑布 授课人:张世勤

授课时间:2013-11-5 教法 导读

学法 诵读,讨论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划分课文层次,概括层意,勾画关键句。

3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把握生活。

教学重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主备人:张世勤

教学内容及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我们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母亲为什么用身体挡住窗口不让“我”看落叶,却多次央求“我”去北海看?大家一定会说这不但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更能体现出母亲教育儿子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积极乐观地生活,今天我们将再一次的感悟生活的真谛。请同学们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

2检查预习,校音释义。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1-6)看花 二(7-9)忆花 三(10-11)悟花

5精读课文,研讨、训练

A说说作者从紫藤萝花瀑中感悟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联想,与同学分享。

B紫藤萝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改变着“我”的心情。从课文中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说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速读课文,想想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一(1-6)看花――繁花似锦(1花瀑;2花穗;3花苞。)

二(7-9)忆花――思绪万千(1赏花的感受;2忆花的动作;3颂花的生机。)

三(10-11)悟花――乐观向上

主题(关键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写了生长茂盛的紫藤萝花瀑,回忆了它不幸的遭遇,感悟到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保持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训练提升:

1、 解释(口头解释)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盘虬卧龙:盘曲的枝条,犹如躺卧的龙。

2、 赏析课文:

文章围绕紫藤萝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深入,看花部分是花瀑,花穗,花朵来写,忆花先写“我”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次写花所受的苦难,最后以花历经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回应前文,思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完成练习册。

辅备人:梁兆恒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 运压倒,要保持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事物的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延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课后反思:讨论环节一直是费时费力的,每班要培养几名善于发言的带头人。

备课组成员审阅:杨洁、刘瑞娟、李涛 包组领导审阅:李虎峰 时间2013、11、1

(3)《“导读式”语文教学案》设计特点

“‘导读式’语文教学案”采用表格式活页教案,用A4纸打印,其项目有“课题”,“授课人”,“授课时间”,“教法”,“学法”“课时”“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和过程”分为“主备人”和“辅备人”栏目。还有“板书设计”,“知识延展”,“课堂小结”,“训练提升”,“作业布置”,“课后反思”。最后还有备课成员审阅,包组领导审阅。尤其是设有主备人和辅备人栏目,使备课过程更能体现集体备课的理念和优点。

(4)“‘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备课流程。

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同学科的老师们围成一个备课小组,先是组员说课,交流意见,如确定教法和学法,确定重难点等,再由主备人主备该课,然后由组员们审阅,提出意见,由一人作为辅备人执笔完善。有时主备人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生成答案,但辅备人可以预设答案,使教学过程更加便于控制。知识延展更能发挥众长。辅备人可以用名言印证,也可讲一个故事,这样不但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更能使课堂充满智慧和乐趣,提升教学层次。如,我们在七年级上册《蝉》的教学延展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方丈在弥留之际,众弟子跪在床前,希望聆听师傅最后的教诲,得到人生真谛。这时,房上正有老鼠在打架,方丈说:你们听,它们多么快乐!说完,就闭上了眼。

(5)“‘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教学过程。

一般有(一)展示目标。(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轮读课文,掌握新词语。(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语句。(五)默读、赏析课文,研习课文内容。这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可以围绕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具体作法是让六人小组展开讨论,老师组织引导,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答案,如果太难,是第一次接触,则不需要太多的讨论,可以以介绍为主。(六)知识延展,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产生联想,使知识得到融会贯通。(七)课堂小结。可以使重点得到明确和强调,难点得到突破。( 八)训练提升。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检验和巩固。通常可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掌握和领会情况。(九)作业布置。通常可以让学生抄写词语,作一至三个练习题,背诵,默写古诗或课文名篇。(十)课后反思。通过反思,可以不断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导读式’语文教学案”亦包含着“‘导读式’语文教学法”。

(6)《“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实践效果。

总之,从“‘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形式和内容不难发现其以下优点:①、是真正的集体备课,使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②、有主备人和辅备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共有四次完善过程,就是备课前的交流,主备人备课,辅备人完善,其他组员审阅签字。③、目标明确。④、重难点突出。⑤、教学过程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⑥、省时高效,把教师从机械的书写活动中解放出来,使教师可以有时间研究学生,一对一地帮助后进生。⑦、可以使老师有时间读书看报,自我完善,进行国培和网上学习,使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以一个学习首席发言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才会达到学习的民主,上升到科学化。

教学成绩:我们备课小组语文成绩在全县联考及毕业会考中名列前茅,均受到县局奖励。

参考文献:

[1]《鼎尖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意;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之前的构思教案、取舍角度、勾勒思路、优化细节、斟酌手法,这些策划,都可以称为“教学创意”。

一、谈谈创意的教学设计

1.从《散步》的教学设想来看“创意”

通过镜头展现,说人、品情、赏景、析意,抓切入点:你是摄影师,将拍摄一组镜头,题为《散步》,你将怎样拍摄?背景:美丽的田野,远镜头:美丽的田野上有几个小黑点,特写镜头: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儿子,镜头展现年轻一对母子,说人品情,年老一对母子,赏景析意,写作一得,轻点一笔――概说事件;交代一笔――介绍原委;穿插一笔――烘托点染;简叙一笔――略写事件;巧析一笔――写出波澜;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2.从《乡愁》的教学设想来看“创意”

“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共分为五个步骤:(1)用心听读;(2)细腻品读;(3)优美解读;(4)比较联读;(5)推荐阅读。

3.从《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设想来看“创意”

一线串珠,最感动的一句话:好好儿活,儿子怎么不好好儿活,母亲的好好儿活,母亲要儿子好好儿活,儿子的好好儿活。

4.从《荷叶母亲》的教学设想来看“创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全篇术语点评的,学习方法:以物喻人――写景抒情;融情于景―― 一线串珠;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巧妙穿插――生动照应。局部课文集美的学习方法:背景的设置―主体的形象―心情的表达,细部描点揣摩的欣赏方法:比喻之美―句式之美―升华之美―抒情之美―点题之美―虚实之美。

5.从《春》的教学设想来看“创意”

以读为线,培养朗读课文的能力、课堂笔记的能力、认识课文的能力、品析语言的能力、运用语言创意表达的能力、收集整理的能力。第一课时读乐,(1)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了解作者背景;(2)感知性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形成课堂笔记。第二课时读美,(1)涵泳性朗读,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细细地涵泳品味,(2)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第三课时,类文阅读《春之声》诗文朗诵会。推荐阅读林斤澜的《春风》,感受不同的风格,明白还有别样的春的写法。

二、教学创意的讲究

1.教学创意讲究“新”

“新”字主要体现在“角度”二字上。因为“角度”好,“角度”与众不同,便有了个性,于是就叫作“创意”。如《土地的誓言》的教学创意:新在课型的设置,新在课文处理角度,新在对课文的充分利用,新在学生活动的方式,新在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角度。活动之一:厚重地铺垫,铺垫内容:作者简介。初读课文。利用课文练切入教学,切入课文内容: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呢?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学生活动,粗知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浓郁的抒情性。活动之二:精心地剪辑,教师组织“精选”课文内容的活动。活动形式:分组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从《土地的誓言》中选三“块”完整的内容,形成课文诵读稿:故乡―土地―誓言。活动之三:激情地演读,教师组织不同形式的表演式诵读活动,让这语言的精华,让这热爱的深情,迅速渗透到学生心灵之中。教师进行学习小节。

2.教学创意讲究“简”

好的“创意”能够让人一眼看出它的简明,于是它就“可用”“有用”。“创意”离开了“有用”二字,可能只是“畅想”。教学创意讲究“简”,其实质在于:让教师的课堂活动精炼起来,让学生的训练活动充实起来。

3.教学创意讲究“实”

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学语文,作积累,练能力,少一些花架子。五个方面的内容应该大量减少:(1)大量减少课堂教学中非语言文字手段的使用。(2)大量减少课堂教学中的碎问碎答和教师的语言量。(3)大量减少就课文教课文而不重视学生能力训练的教学设计。(4)大量减少完全脱离课文语言环境的所谓“迁移拓展”与“清谈感受”活动。(5)大量减少所谓的“小组展示活动”。

4.教学创意讲究“活”

“活”,就是灵动,就是有变化。教学创意讲究“雅”,“雅”表示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手法要文雅、优雅、高雅。教学创意讲究“趣”,“趣教”之“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别出心裁,将浅显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并在“趣”中进行语言教学、思维训练与情志熏陶;(2)教师开动脑筋,变换手法,将教学的过程撩拨得有趣。如,《秋天》的诗歌朗读设计创意:就诗歌的朗读进行“角色设计”与“角色分配”,并在此过程中尽情地品味、咀嚼、欣赏、揣摩。

总之,优秀教学创意的产生,它的产生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1)教师对课文文本的精细研读和深刻体会。(2)反复认真地斟酌、思考、提炼与修改的构思过程。(3)有带有时代特点的教学理念的支撑和与课文教学有关的丰厚参考资料的支撑。创意的教学设计追求:新颖、简明、实用、灵活、雅致。教学创意讲究“新”“简”“实”“活”“雅”“趣”。

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学改革 课堂氛围

一、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是成功授课的开始,像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纵观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

比如,在教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前我设计了以下导语:“一提到‘秋’,硕果累累,天高气爽,风霜高洁,落叶萧萧等景象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不仅会给人丰富,充实的想象,也会给人愁苦,萧条的感受。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如何展示秋天的萧条的,而在《沁园春・长沙》中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生机的”随着这一连串的提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背诵了一首又一首诗文,唤起了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千姿百态的秋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这时因势利导,让学生朗诵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对故都秋景描绘的文段语句,学生的感悟颇深。

总之,“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

二、教学过程要及时调控,灵活变通,恰当取舍

在有限的45分钟的时间内,不可能把一篇课文所包含的所有内容统统讲完。然而面面俱到、唯恐遗漏的教学,并非是成功的。语文不在于上没上完,而在于一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在一节课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大纲的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好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或一个问题,不刻意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丰富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训练了思维,学生确有收获,就是一堂好课。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及时调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更好的促进教学为目的做好及时的调控。

灵活变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和当堂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思维实际的需要,适当变通已设计好而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可以前后变通,也可以主次变通,也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变通。

恰当取舍。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学生当堂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的取舍。取舍,有时候甚至是忍痛割爱,把那些不适合学生实际甚至超出学生当堂学习承受限度的环节和内容舍去,不刻意追求预先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或内容的全面性。而对那些学生没有掌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增加时间,强化讲授和训练,以求达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优化课堂提问,创设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育功能。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矛盾处,含蓄处。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

比如我在上曹禺的话剧《雷雨》时,我预先让学生去读完整的剧本,并且自我提问。学生的问题法反馈上来后,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是否有真情”、“周朴园三十年来到底有没有真正怀念侍萍?”这类的问题有各自的思考和疑问。于是我决定首先从一个问题“周朴园在谈起30年前的侍萍时,称呼上有怎样的变化?”来发问,启发学生如何对剧本中主要人物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学生一下子被挑起了兴趣,纷纷寻找起来,从“梅家小姐”到“亲戚关系”,再到“又嫁过两次”的“妻子”身份,学生马上领悟到了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曾经有过美好的爱情、周朴园对30年前的侍萍是有所怀念的;也认识到这中间也是周朴园对自己“君子”美名的一种维护、周朴园的虚伪和对亲情的冷酷无情。这样的问题设计注重了学生的学情和思维能力,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使教与学从文章表面进入深层结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文章阅读的技巧,更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的内涵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评价

自国家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培训计划,对我市中小学教师全面展开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两年来,在和一线语文教师广泛深入地接触中,我发现语文教师在教育技术认识和操作上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我将之归结为三点加以剖析,但愿能为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一点帮助和启发。

1、问题一:对教育技术的内涵认识有偏差。很多教师把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混为一谈,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就应该多讲现代化教学手段操作方面的,如课件制作等,甚至有的教师把教育技术培训直接叫做电脑培训,学习技术操作时劲头十足,一听教学理论就浮躁消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方面和教师们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教师没有真正把握教育技术的内涵所致。

我们以国际广泛认同、目前仍在使用的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94定义”来看一下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把握:第一,教育技术是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我们国家一般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第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或五个范畴)。这条定义之所以广为人们认可,主要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多媒体、网络技术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这条定义关于教育技术的深刻内涵:①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发展和利用教育技术的目的,坚持“学生本位”;②实施、影响课程教学,开发、利用相关课程资源是发展教育技术的意义和功能所在,强调“资源意识”。所以,教育技术的内涵促使语文教师应重点思考:①利用建构主义思考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本质;②多媒体、网络趋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和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开发。

另外,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物化技术中又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无形技术主要指在解决教学问题过程中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以及其中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由此可见,教育技术的应用最终是要服务、促进学生的“学”,而不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赶时髦、装门面。只有认识到了这些,语文教师在参加培训及今后工作中才能潜心于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

之所以出现上述认识误区,我认为主要是广大语文教师一心扑在教学实践的同时缺乏必要的理论提升与引领而造成的。一说到理论,很多教师有排斥心理,觉得理论的东西和自己的实践有距离,不如实实在在拿来就能用的东西来得立竿见影,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要在专业成长上有所突破,首先就要扭转这种思想,以包容、接纳的态度不断汲取新的理论营养,提升自身认识,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实践才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问题二:教学目标的分析和阈述问题多多。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能否确定清楚具体的目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存在重知识轻过程、轻育人等问题,而语文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则有效地矫正了这种偏差,应该说目前语文教师基本上都能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在培训中我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目标分析和阐述方面尚存在其他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教师们所忽略并习以为常了。

2.1 症状一,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由于缺乏针对性而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当代教育技术学认为,教学设计首先应从学习需要的分析开始,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接着去调查学生的初始能力、一般特征和学习风格,进行学生特征分析,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最后再以学生为行为的主体,阐述教学目标,并付之教与学的实践。由于语文教学的范围广泛,知识系统较散,再加上缺乏严格的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致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缺乏针对性而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如一位教师设计《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熟读生词。

(2)能力目标:①通过各种读书方法,最终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读课文,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亲的熏陶感染,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该教学目标中除了第三项情感目标能够体现出该课的内容特点之外。前两项目标阅读教学课几乎可以通用,放在哪一课都合适。这样的教学目标由于缺乏对课文内容及学生特征的深入分析,而显得模糊、针对性不强,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

2.2 症状二,目标对象定位不正确。教学目标的传统表述,常常是以教师为本位,将教师作为行为主语,如“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等等。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中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了强调“教是为了学、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宗旨,教学目标体现的应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阐述的是学习者学习的结果,是指他们在教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指教师应该做什么,或者通过该课教给学生什么。因此,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对象是学习者,而不是教师。

2.3 症状三,教学目标表达抽象、笼统,缺乏操作性,难以测量评价。很多语文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用比较抽象、笼统的话语来表达,如:“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中的“理解”可能是指:①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语的含义;②能根据课文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③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词语来造句。学生究竟达到哪种程度才算符合要求呢?表述不清导致评价的标准模糊。再如,上述《秋天的怀念》能力目标中的第二个目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通过什么条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这节课学生口语表达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怎样判别?所有这些问题都没有在目标中显示出来,由于缺乏操作性,这个目标即使想落实也有难度,也就最容易落空。

布鲁姆关于行为目标的研究表明,教学的完成是学生行为的改变,无论是认知、情意的学习,还是动作技能的学习,最后均能表现在学生的行为上面,这些行为是可观察的,也是可测量的,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教学目标,可以有效

提高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据此,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评定。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两个途径来着手:①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并不断提升践行新课程的能力,避免经验主义,固步自封;②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钻研和提升,用理论武器指导自己的实践,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切实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创新,将之落在实处。

3、问题三: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不足。在教育技术培训中,有一项任务是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中设计教学评价内容和评价工具,要求教师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还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其实就是让学生拿这个评价设计去检测自己或同伴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这里侧重的是教学评价中的学生评价。结果,很多教师都理解为评价自己的教学设计,说哪些环节设计好、为什么这样设计等,或者只简单确定了从哪些方面评价学生,至于怎样评价一概没有。直到主讲教师几次讲解、强调后,参培教师才大致明白怎么做,参考着案例完成了任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对教学评价的认识不足。语文教师日常写教案时很少在教案中设计教学评价,即使有也大多是关于知识检测方面的,甚至有些教师就片面地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随机评价,如“你真棒”、“你很会想问题”等等,这些认识的片面导致语文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显得笼统而单一。

新课程倡导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人。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评价方法灵活等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评价时一定立足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即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课堂上教师要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判断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自我激励与超越。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评价活动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自主参与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并据此设计具体可操作的评价工具是进行有效评价的前提。

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历史性转变。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强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但是,就目前各学校现状而言,对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尚处于零星、自发的阶段,并没有引起各学校的关注和重视,此为新课程建设中的严重缺失。由于所处的环境和爱好的不同,笔者对语文课程资源作过一些探索与实践,下面我就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择要谈一谈对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充分合理的使用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教材是课堂教学教与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教学资源。在教材的开发与使用方面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教材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论是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把教材奉为《圣经》而耳提面命,唯命是从,要有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的胆识和勇气。②教材是“范例”,是师生交流与沟通的话题。教材并不是学习内容的全部,并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③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动乃至增删。

2.有效利用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教学资源。

教师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人格魅力等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丰厚的教学资源。教师饱学诗书,出口成章,学生沉迷于读书,出口能诵;教师笔走龙蛇,学生龙飞凤舞。学生往往能成为教师的影子,这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是对学生的一种熏染和浸润,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生的特长、生活经历、学习经验、优点等同样是一种教学资源。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张扬创造机会和条件,发挥好学生身边的榜样应有的作用。

3.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鲜活的、创生的过程,它面对一个个具有丰富思想和情感的活生生的儿童,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因此,教师必须摒弃“走教案”或用教案“框”学生的现象,打破课前预设性教学设计统治课堂教学的局面,坚持计划性与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有机结合,教师尤其要“耳聪目明”,善于倾听和观察,善于发现、挖掘和提升,发挥那些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让课堂教学充满灵性和激情,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广泛积累,隨机引用经典性资源

教师在课堂进行阅读指导、分析或鉴赏,往往要深入文本而又超越文本,需引入大量的课外教学资源,否则,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就事论事、单调乏味,很难将语文课堂激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随机收集一些精要或经典性的教学资源,诸如经典案例、文学故事、历史史实、名段名篇、名人名言等等,都可以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使语文教学彰显左右逢源、活力四射以及高品位的文化底蕴的特质。我在教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把鲁迅的《五猖会》穿插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去;教学《丑小鸭》时,又融入《灰姑娘》,令学生耳目一新,兴味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语文教学的厚度并提高了文化品位。

2.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信息社会,各种知识、信息无孔不入地涌入我们的生活。然而,博大的网络资源,往往又被人们所忽视。所以,教师要转变理念和视觉,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资源优势,为语文教学所用。便捷的网络资源,尤其适用于主题教学模式。在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完毕后,笔者针对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特意设计、安排了一节课内阅读课,下载了一组精美的名篇——吴伯箫的《菜园小记》、的《母亲的回忆》、李蕤的《柿园》、林海音的《我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鲁迅的《未有天才之前》、张爱玲的《天才梦》等,在无需教师提示的情景下,让学生自由阅读,感觉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加深对课文阅读,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面向生活,发掘经验、体验性教学资源

在教学新知识或者带有强烈感彩的课文时,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或体验,才能便于接受新知识或进入作者的感情深处。然后由学生自觉构建新的意义系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最后一课》等文章,都以儿童的视觉来回顾童年世界的生活片断。因此,在教学时,通过教师的提示、解读以及提问等师生互动环节,激活他们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以儿童的视界和心灵去领悟文章的微妙之处,这无疑是成功教学的举措,其关键在于发掘出每个学生心中潜在的课程资源,并在学习中得以有效利用,从生活出发走向文本,从文本中回归生活,这一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是无可替代的。

4.积极开发和利用本校和当地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当地的图书馆,学生之间也可以互通有无,教师还可以请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介绍图书情报检索方面的常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注重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

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第9篇

毕竟,能成为名家的教师是凤毛麟角,对于我们普通教师来说,该从名师们身上学点什么呢?一味模仿,难免东施效颦;闭门造车,难免故步自封。所以我想,学名师也好,学身边的同事也好,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有所取舍。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上出好课,我们的语文课该怎么上呢?

一、夯实课前功夫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课,课前的教材解读尤为重要。解读什么?怎样解读?名师们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普遍认为,要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领悟文本。解读文本要做到“三读”“三想”。认真阅读课文,包括课后思考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再读“教学参考”,想想文本的重点、难点是什么,想想哪些地方是需要细细体会的,哪些地方是需要驰骋想象的,哪些地方只需要以读代讲的。还可以赏读优秀案例,想想案例中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哪些做法启迪新的思考。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秋天的怀念》,仅开头环节的设计就九易其稿。她深有体会,“有时候,教学的一个开头,虽然短短的几句话,或者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环节,也是精心雕琢;课上的一句话,也是集腋成裘所得”。名师们的好课是这样“炼成的”,我们一线教师在教材的解读上就更应该下苦工夫不可了。

去年暑假,我校一位教师对教材整体研读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她一放假就开始看教材,先把“教师用书”的“教材使用说明”细细地看了一遍,看完一遍后,觉得脑袋中空荡荡的!于是再看第二遍!看第二遍时,她拿上笔作笔记,进行梳理,特别对“阅读教学”这一重头戏的要求在本册教材中的体现进行梳理。这一次好多了,对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基本有数了。于是再拿起课本,一课一课地看,从头看到尾,每一页都不放过,看到关键处,又对照“教师用书”看。这样,两本书的观点互相印证,对教材的总体认识也就更清晰了。这时,她才拿起笔动手写教案。教学时,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不断修改教案。这位老师的课堂,既关注教材整体,又落实每课的训练,受到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二、抓好读的训练

凡是听过情智教育领衔人孙双金上课的老师们都有一个感叹:听孙老师的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特别是朗读的训练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孙双金认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短的文章要让学生熟读成诵,长的文章应选取重点部分,精彩章节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消化吸收。他倡导,教师要重视三个层次的朗读训练,一要重视感知性的读。初学课文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要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二要重视理解性的读。即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来。三要重视品味性的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分角色读或表演式地读,把课文内在的情感读出来,把课文的“味道”读出来,真正达到叶老所说的“美读”的境界。“以读为本”是语文的学科特点,老师们非常认同并不断实践,但是我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中,不少老师比较忽略初读的训练,初读课文就成了一种形式,根本没有落实“读正确,读流利”的基本要求,以至于课文学完了还有不少学生读课文还疙疙瘩瘩的。其实,孙老师对读的见解很具有操作性,只要我们一步一步去落实,学生的读书一定会带给我们惊喜。

我们听名师们的课,都感叹于名师们的音质好、声音美,而对自己“莎士比亚”的声音感到苦恼:如果自己的声音也那么动听,那指导朗读的效果就好多了!哎,“先天不足”呀……四川省的名师陈曦认为,天生的音质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用美好的情感来美化自己的声音,可以用体态表情来修饰我们的声音,可以用委婉、激动、平和、果敢的语气来调节我们的声音,可以用精练准确的点拨、流畅中肯的激励来磁化我们的声音。所以,对自己声音不满意的教师,也大可不必“忧心忡忡”,完全可以“挥洒自如”。

三、重视写的训练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国内知名的小学语文权威崔峦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听、说、读、写并重,而我们的阅读课常常只管读不管写,也有的把写作当作点缀。”仔细想想,崔峦先生对问题的看法真是“一针见血”,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中难道不常见吗?那该怎么办?崔峦接着指出,“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可让学生在熟悉课文语言材料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仿写句子,比如按时间的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篇小短文。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记叙的方法、描写的方法、状物的方法,仿照着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进行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小语界的名师们“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的运用”不就是崔峦先生提倡的“结合阅读教学进行经常性的写作训练”的有力见证吗?我想,我们语文教师只要有了练习的意识,重视了写的训练,“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就不会是“空中楼阁”,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在教学中,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小练笔,如仿写、续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精心设计、认真完成每个单元的作文练习。长期坚持,“涓涓细流”就能“汇成小溪”,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慢慢地得到提升。

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研训 青年教师 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13-02

青年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教师普遍学历高、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头脑灵活、思想活跃、有上进心,但其中能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术业有专攻”的却为数不多。针对青年教师队伍的特点,我校探索出一条培养青年教师的新路子,结合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以“研训”为抓手,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

一、问题驱动式研究,实用性强

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甚至每个教育教学阶段都会遇到新的问题。我校常常开展问题驱动式研究活动,以教学中急需解决的某个共性问题作为切入口,组织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在问题驱动下制定研究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最后展示汇报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推广成果。如在习作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描写不具体,经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周围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眼前出现过的景物没有留心观察,缺乏积累意识,每次写作时只能挖空心思、搜肠刮肚、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作文内容空洞,不够生动具体。语文教师组一致认为应当改变学生的这种写作现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感悟发生过的事情,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把事写真、写实、写活、写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讨论分析,语文课题组把“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作为研究课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教师们开始收集资料、专题学习,再集中讨论、反复研究,最后制定出课题实施的具体方案。在具体实施阶段,全组语文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初步推出一节作文指导课教案,推荐一位教师试讲,然后全组教师再次修改完善教案,再上课、再修改,反复研磨,最后形成了比较优秀的作文指导课教案――《观察的金钥匙》。语文教师组的组员们根据优秀教案指导方法,指导本班学生观察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方法,用规范的语言、灵活的表达技巧,把所观察的事物描绘得生动具体,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最后,每位教师以论文、课例、教研日志等方式呈现教研成果并全面推广。这种问题驱动式研训活动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常规教研活动相比,其针对性、实用性更强。在老教师的带领下,青年教师在研究中提高了认识,找到了策略,积累了经验,教研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活动与时俱进,创新性强

传统、单一的教研活动形式,往往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唯有不啻葱虏呕嵊猩命力。为此,学校的研究活动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总是不断地推陈出新,牢牢地吸引教师们的目光,激发青年教师学习的热情。当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是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我校教师对这种新型的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了让教师们尽快学会制作和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培训、观摩评课、微课比赛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新模式的形成。教师们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了年轻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电脑操作技术熟练的优势,推动了活动的开展。比如,我校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在开展《如何指导学生把动物写活》校本课题研究时发现,由于受生活积累差异、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指导缺失、集中批改方式的反馈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习作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语文课题组尝试将微课应用于习作教学中,开发方法指导型、素材积累型等系列微课作为支架,为学生创造一个新型的习作环境,帮助他们写其所想,轻松落笔。其中《抓细节把动物习性写具体》就是动物描写系列中的典型,这节微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留心观察和有效地捕捉素材,快速掌握写作方法,从而促进习作交流与评价。这样的教学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青年教师投入到新型教学教研活动中。

三、以教师为主体,参与性强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关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在研训活动中,学习的对象是教师,为了真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应当不断发展与提升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研训活动的主体。部分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者对自己缺乏自信,他们往往不愿意在公众场合露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精心设计“师徒对对碰”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会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一个主题,如新课导入设计、有效问题的设计、板书设计、如何进行评课,等等,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当中。比如在开展以“如何找准切入点”为主题的“师徒对对碰”教研活动时,主持人先进行理论培训,然后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同台竞技。老教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容应对,如在探究《草船借箭》一课的切入点时,老教师以结尾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作为切入点,设计核心问题: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再指导学生从诸葛亮的“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层层深入探究,这样的设计别出心裁,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青年教师另辟蹊径,以课文开头句“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作为切入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层层展开课堂教学。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通过比拼,提升了教师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种人人参与的研训活动给予他们更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四、专家名师专业引领,开放性强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教材体系到教学内容,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一个社会日益重视的问题。一线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仅凭直觉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探索和实践往往耗费大量的精力,效率不高。而在专家、名师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等方面的引导和带领下,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对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组建一个由本校名师、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研团队,聘请区内外专家、名师、学者共同参与,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研训活动,对教师们进行理论指导和教学示范。比如我校于2014年6月12日邀请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来学校上示范课,于永正老师执教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怀念》时,在课堂上展示的双基训练,朗读的指导,细节的处理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让全体听课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了于永正老师厚实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于永正老师极具个性的教学风格,睿智风趣、激情昂扬的教学语言,不仅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教师。这种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研训活动吸引了共同体学校的青年教师来参加,校内外教师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共同提高,让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也促进了科研薄弱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

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久发展的根本保障,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开拓新的工作思路,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范文 下一篇:奥尔夫音乐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