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单位法人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9 21:03:37

清理单位法人履职报告

清理单位法人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子公司;管理;实践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59

1子公司的含义

子公司是指一定数额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控制或依照协议被另一公司实际控制、支配的公司。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自己所有的财产,自己的公司名称、章程和董事会,以自己的名义开展经营活动、从事各类民事活动,独立承担公司行为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和责任。

分公司与子公司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设立方式不同。子公司一般由两个以上股东发起设立,是独立的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在其自身经营范围内独立开展各种业务活动;分公司由总公司在其住所地之外向当地工商部门依法设立,属于总公司的分支机构。第二,工商登记方式和名称不同。子公司在工商部门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分公司则领取《营业执照》。第三,诉讼中的法律效果不同。子公司由于是独立法人,只能就其自身资产承担民事责任,不能清偿的部分不能向出资人追偿;而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不能履行债务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要求总公司承担清偿义务。

2西山煤电集团子公司管理实践

21基本情况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母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是特大型煤炭企业,是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发展,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已成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管理幅度和领域不断扩大。

目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所属子公司共计66个,其中:控股公司47个,主要集中在“煤―电―材”和“煤―焦―化”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互为支撑、互相补充的发展态势,总体发展平稳。参股公司19个,参股公司大多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摊派或指定的投资,参股公司的经营情况及投资收益存在较大差异,整体现金分红不佳。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母公司)要求所属子公司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本公司《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执行董事)、监事会(监事)、经理层,形成权责对等、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主要通过参予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及监事会对其行使管理、监督等职能。

22全资、控股公司监督管理

全资、控股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必须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并结合母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计划,确保股东权益。

221外派高管人员管理

外派高管是母公司派往全资、控股公司董事会、党委会、监事会、经理层任职的人员,参与所派驻单位日常经营管理,并是代表母公司在派驻单位行使股东权益的第一责任人。外派高管人员的选派严格执行《公司法》、本单位《公司章程》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有关规定。母公司每年对外派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本人薪酬挂钩。对发现外派高管履职不到位或故意隐瞒所派驻单位重大经营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情节轻重给予问责或处罚。同时,外派高管按时进行工作报告,每年专题报告一次本人工作履职情况,报告以书面形式进行。

222薪酬管理

母公司对全资、控股公司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根据各子公司上年工资基数和生产经营预算情况下达工资总额预算建议。经营班子薪酬标准的确定结合同行业平均水平、本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本单位经济效益完成情况等要素,提出具体的经营班子成员薪酬管理办法,由其董事会制定,股东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223发展规划管理

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经营方案、投融资计划以及重大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等,均要征得母公司同意,并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经其公司董事会、股东会(股东大会)通过后执行。

224财务管理

全资、控股公司遵守母公司财务管理有关规定,与母公司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母公司财务部门负责对各全资、控股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并合并其会计报表。

225安全管理

公司实行安全分级负责责任制,母公司对直接监督管理的全资、控股公司承担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对各全资、控股公司下属单位承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承担管理职能的全资、控股公司对其下属单位承担安全生产直接管理责任。

226劳动人事管理

公司执行母公司编制管理有关规定。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由其经理层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提出方案,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报集团公司备案。公司拥有自主招聘和解聘员工的权力,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聘用与本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选聘母公司职工子女。人员招聘由本单位董事会研究提出方案,股东会审议通过后实施。母公司派往全资、控股公司的人员要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227考核管理

全资、控股公司纳入母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考核范围,由母公司提出生产经营指标和工作任务建议,经本单位股东会审议通过后执行。每半年,母公司对全资、控股公司进行经营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与各单位评先评模、干部任免和经营绩效薪酬挂钩兑现奖罚。日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公司治理、财务监督管理、审计监管等,考核结果与各子公司月度绩效工资挂钩兑现奖罚。

23参股公司股权管理

参股股权是指集团公司以参股的方式,以各种形态的资产进行权益性投资,应获得的股息、红利,形成的权益性资产,以及依法认定的其他权益。

231外派高管人员管理

外派高管对参股公司进行跟踪管理,关注参股公司行业状况、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变化,积极与参股公司股东沟通,按时参加“三会”,努力保障股东投资收益。同时,要对参股公司“三会”议案提出建议及意见,为母公司决策提供依据。参股公司外派高管人员要定期进行述职,母公司每年对外派高管人员履职情况进行一次述职评价。

232财务管理

母公司财务部门定期催要参股公司财务报表,定期催收投资收益,并根据参股公司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向母公司提出有关建议。

233考核管理

参股公司外派高管薪酬管理由母公司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参股公司要将其在本公司的收入以劳务费的形式转入母公司,母公司根据其薪酬标准、履职情况、考核结果进行兑现,从而实现对参股公司的考核管理。

24分析退出机制

母公司要求所属控股公司,每年度均要编写以公司基本情况、法人治理结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的分析评价报告。同时,根据母公司发展战略安排,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市场竞争选择等要素,对所监督管理的子公司进行全面考核、分析评价,提出扶持培育、加强管理、清理退出等分类管理的意见。

对管理规范、资产边界清晰、赢利能力强、投资收益高、发展前景好的单位,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

对公司管理运行不规范、参股多年未分红、亏损严重、已停产的参股公司及时退出,进行股权变现。对不符合企业转型发展方向,连续亏损或停产多年的全资、控股公司加大清理力度,盘活资本存量。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大部分子公司管理主要存在部分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运行不规范、部分参股公司存在无投资效益、部分子公司清理退出难度大等问题。

今后的工作建议:一是切实加强母公司对所属子公司重大事项决策管控,规范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运行,提高子公司科学决策水平;二是加强外派高管人员管理,定期组织外派高管述职及业务培训工作,发挥好外派高管的监管作用,维护好母公司合法权益;三是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汇报制度,严格审查把关控(参)股公司的“三会”议案、重大投资等事项,切实维护母公司合法权益;四是动态掌握控(参)股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并定期进行分析评价,撰写报告,及时为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五是推进控参股项目的清理整顿工作。对经营不善、长期亏损、无发展前景的项目,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保障资产安全,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志军,董青母子公司文化控制与子公司效能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1)

[2]谢明磊母子公司管控研究:环境与战略的调节作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阎同柱,,詹正茂全方位透视母子公司管理[J].企业管理,2001(9)

清理单位法人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记者:2012年食品安全标准建设方面完成了哪些主要工作?公众最关注的地沟油检验方法研究问题,目前有哪些新进展?

陈啸宏:2012年出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部署开展822项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全面启动食品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制定公布了8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继续修订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禁止餐饮服务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继续清理食品包装材料标准,公布301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名单。此外,还严格食品相关行政许可。

2012年,全国已设置化学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点2070个,覆盖县区从25%扩大到47%: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从465家增加到570家。伊利婴儿配方乳粉汞含量异常等情况得以及时发现。

关于“地沟油”检测方法研究,目前已从征集到的315种检测方法中初步确定7种方法,推荐给监管部门作为鉴别“地沟油”的初筛方法,用于发现“地沟油”违法犯罪的线索。

记者: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情况如何?全国饮用水水质状况究竟怎样?

陈啸宏:今年7月1日起,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全面实施,指标由原来的3 5项增加到106项,其中包括42项常规指标和64项非常规指标。地方各级卫生部门负责出厂水和末梢水的监督监测,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城乡供水的卫生安全管理。近两年,卫生部以推进实施新标准为重点,建立健全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目前已设置了2.86万个水质监测点,覆盖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和3.0%的县。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各省级和省会市的疾控机构检测能力要实现新标准全部106项指标全覆盖,地级要具备水质常规指标和本地区重点非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县级具备水质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

2011年对全国设市城市公共供水厂出厂水普查结果显示,按照新标准进行评价,达标率为83%。综合分析各方面的监测结果,目前我国饮用水状况总体安全。

记者: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今年已经正式实施。当前执行情况如何?

陈啸宏:卫生部会同国家安监总局牵头召开9部门参加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共同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从加强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做好重点职业病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方面,与2011年相比,2012年防治机构增加了63家,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机构增加了22家,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增加了486家。职业卫生监督协管已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容。

记者:面对繁重的执法任务,卫生监督队伍现状是否能满足履职需要?

陈啸宏:卫生监督队伍承担着8部卫生法律、29部行政法规规定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执法职责,队伍现状与履职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每万名服务人口仅有0.6名卫生监督人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卫生执法人员配置比例,尤其是基层人员严重短缺。我们正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近年来,很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都“潜伏”在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监管存在盲点,很多公共卫生问题只能依靠居民举报来查处、只有在发生后才进行干预。我国探索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由各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方面的巡查、信息收集报告并协助调查,以及时发现和报告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线索和隐患。全国80%以上的区县已经正式开展此项工作,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已达到17万余人。

记者:2013年,卫生部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工作将推出哪些新举措?

陈啸宏:食品安全方面,一是加快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生产经营规范等基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13年年底前完成现行食品标准清理工作;二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和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优先评估项目,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至少覆盖60%的县级行政区域。根据隐患排查情况,进一步完善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黑名单”制度及相关检验方法。

卫生监督执法方面,规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运行机制,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覆盖率力争达到90%以上;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职业病诊断机构市(地)级覆盖率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县(区)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规范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并加强监督检查,组织实施2013年国家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方案。此外,还要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学校卫生监管、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

清理单位法人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一、积极创新监管手段,深化风险评估体系

(一)全面导入现场检查自查督导机制,实现了与“银行业自评——监管员初评——办事处联评”三级风险评估体系的有效对接。分“组织动员、全面自查和整改提高”三个阶段进行自查督导,实现督促被查单位真实全面反映存在的风险隐患。全年完成分局授权检查项目5个,配合分局参加7个检查项目,安排自查检查2个,开展自查督查2个,发现10个违规问题。

(二)推行走访监管制度。明确了走访的对象、内容、程序、台帐和纪律,做好《走访要情》,有效地克服监管办非现场监管相对滞后、现场检查程序复杂等问题,实现了主动监管、动态监管和持续监管的有机统一。全年共走访8家机构,共计15次。如针对辖内某行票据业务发展较快、保证金存款占比较大的现象,及时走访该机构,宣传讲解银监会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紧急通知,切实防范片面追求所谓“低风险”的票据业务而忽视风险防控,达到了以走访落实“窗口指导”的目的。连续多次走访邮储机构,逐一分析邮蓄业务潜在的风险点,指导内控建设,规范业务经营,确保了邮储体制改革时期的稳定和业务正常发展,深受被监管者的好评和推崇,并极大地促进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互动。

(三)创新市场准入初审方法。改变以往以申报书面材料齐全、内容全面等静态、非现场审核为主的做法,探索静态和动态、非现场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新方法,加强对申报材料真实性和行为动态等现场调查。及时完成了2个储蓄所升格为分理处、3个分理处和2个支行迁址,1个分理处终止营业、增设1家机构、1个邮政储蓄所和6台ATM机的调查初审工作,有效地杜绝了盲目设立或变更机构,使网点布局更趋科学性和合理性。探索合作金融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审核新方法。及时审阅17位同志近几年监管档案,注重拟任人履职行为动态管理调查、离任稽核报告真实性调查、任职过程合规性调查,有效消除潜在的道德风险。

(四)注重发挥调研职能,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对宏观调控逐步加强形势下的民间资金动态、造船业等经济新增长点进行专题调查,初步掌握了行业运作新动态模式和信贷资金、民间资金介入情况,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和重视,积极发挥了省局信息直报点作用,发送调研文章4篇、信息30余则,分别被省局录用2篇和4则。针对一些担保中介机构,以垫资还贷、资金周转为由,从事非法高息借贷活动,及时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风险提示》,要求高度重视并抵制非法高息借贷活动,加强对下属分支机构和从业员工的业务管理和指导,切实防范非法高息借贷风险转嫁到银行业,避免形成金融风险。适时向市政府汇报,走访有关部门,宣传非法高息借贷的危害性,形成了加强制止并打击非法高息借贷的共识。

二、积极开展“三项治理”,巩固审慎监管意识

(一)深入剖析潜在的监管风险,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及时组织全办员工进行动员,学习有关监管政策以及内部规章制度,深刻领会“三项治理”的重大意义。结合监管办工作实际,充分讨论,指出当前治理工作的重点环节为监管履职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审批、失职渎职和其他不履行监管职责、利用职权干预被监管机构业务活动并从中非法牟利和索贿受贿等行为,为有效监管奠定基础。对照《刑法》《银监法》等法律法规,全面排查和分析各个监管业务环节,重审监管工作底稿,开展“三项清理”等,尚未发现违规违纪行为。

(二)落实“十个抓”,全面督查“三项治理”。召开监管通报会,专题部署辖内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商业贿赂治理等,贯彻“抓方案、抓评估、抓督促、抓分析、抓巡查、抓考核、抓同查、抓评比、抓交流、抓快报”,促使各行及时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进一步排查潜在的薄弱环节,巩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根据各银行业机构的业务特点和管理体制,突出了“三项治理”的个性和共性,强化“结构性抓降”措施。督促股份制银行重点加强业务基础性管理,及时开展风险大排查,加大柜员岗位制约机制和事后监督体系建设,减少一线业务操作风险。如某金融机构于4月成功堵截一起伪造身份证及房产证的贷款诈骗案,切实扭转“重业务拓展,轻内控管理”的倾向。同时结合辖内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相对规范的特点,以个案讲解、政策引导等形式,鼓励金融创新,推进小企业贷款工作。现场督查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指导开展“内控管理月活动”,全面检查其自**年以来的监管意见,切实落实内控十项长效机制和十项必追究制度。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三项治理”,辖内银行业案件堵防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并促进了经济金融良性发展。截至9月末,辖内不良贷款余额1.56亿元,不良率0.6%,比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11月末,各项存款余额312.22亿元,比年初增加60.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2.12亿元,比年初增加62.28亿元。

同时,针对目前严峻的社会综治形势,及时召开**银行业综治暨安全评估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年我市银行业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情况,部署元旦、春节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安全大检查工作等,要求进一步加强人防技防能力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客户利益。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于**年经营情况综合风险评价,全面揭示风险底细的基础上,督促其在已建立的法人治理框架的基础上,以非董、监事和董事会下属委员会职能的履职以及“制度落实”为重点,持之以恒地抓好法人治理建设。一是督促健全并严格落实“三会一层”议事规则,充分发挥“三会一层”及各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建立科学的决策、运作和监督机制。二是督促建立、健全非执行董、监事和独立董事知情权保障制度,以信贷结构和市场定位、信贷资金管理、贷款核销、存贷款规模真实性、信贷资产质量真实性、绩效考核、内控机制建设、“三会一层”履职情况、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培训、监管意见执行情况及披露范围等十项内容为重点,制定具体制度,明确内容要求,强化对非执行董、监事的培训,及时通报工作情况,不断提高其履职意识和能力。三是加强尽职考核和问责,有效落实外部审计、三方会谈制度,建立了内控部门与监管部门信息接轨和披露制度,切实完善董(监)事会向监管部门报告制度。四是督促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促使各级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主动参与法人治理建设。

(二)围绕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现场检查。落实贷款偏离度检查工作,督促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做到了以分类促管理,并按照“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完成了大额贷款、关联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现场检查工作,增强农村合作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防止信用联动扩张。专项检查董事长、行长、监事长履职情况,促使加强尽职力度,牢固“经济资本”管理模式的发展意识。对自**年以来的监管意见落实进行“回头看”,跟踪督促落实监管意见,要求巩固治理“三违”贷款成效,不断强化“三会一层”执行力。

(三)强化非现场监管有效性,巩固改制成果。及时发送《监管意见书》,提供监管指引。按月动态监测农合行运行情况,重点突出票据业务、大额贷款、单户超比例贷款。分析不良资产(包括已核销的呆帐贷款)形成的原因,发送《风险提示》,促使其加大支持新农村建设力度,稳步推进小额农贷和联保贷款,采取积极措施适度控制个人担保贷款,及时清收不良资产,有效消除了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进一步显现强大的发展后劲。截至11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54.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42亿元,农业贷款余额30.89亿元,其中小额信用贷款余额3559万元,农户联保贷款1415万元;创建信用村45个,评定信用农户32000户;不良贷款6355万元,不良率1.5%,较年初减少417万,下降0.5个百分点。

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建设,巩固监管监管意识

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严肃“”制度,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学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主动性和针对性。认真组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我党支部被分局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郑晓峰同志被授予省局、分局优秀党务工作者。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三违案件隐患排查”工作,严格执行履职回避制度。专题召开党员学习会,开展“学九万、表决心”活动。邀请2名入党积极分子列席支部学习活动,向其灌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拓宽了新时期党政工作教育面,其中1位同志已被支部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召开全办述廉大会,认真开展“三项清理”。严格工作,全年共核查4份资料,做到件件有回音,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银行业监管的实际工作中。

五、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加大学习型组织建设

统筹制订了年度学习计划,注重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将集中学习讨论与自学相结合,通过听报告、看录像、写心得、谈体会等,既充实了学习内容,又解决好工学矛盾,保证了学习不图形式、不走过场。积极参加“1104工程”培训,为业务开展做好充分准备。以“三守”教育为载体,狠抓内部管理,做到“一岗双责”,不断规范工作底稿,制定了办事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办法。以“文明单位”复评为契机,深化创建理念,将各类创建活动纳为一体,增强创建活动的组织性、系统性。广泛兴趣,开展业务活动,我工会小组被分局授予“先进职工小家”称号,一位同志获得省局摄影比赛二等奖。

清理单位法人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一、吸取教训,严格整改,认真反思出现问题原因:

东出口、二标段按3月26日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全面返工。路面底基层1.5米以上部分全部开挖重新回填碾压;人行道1.5米以上的石方全部清运走,换填成土方;其余各标段未开展路面施工的部分由甲方、监理方、开发区监察室进行抽检,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坚决返工。已开展路面施工的路段,有检测报告的进行抽检。没有检测报告的全部返工。各标段有施工作业面的立即增加设备、人员,局部路段24小时施工,力争将施工进度和形象抢回。住建局将对管理中不够规范的方面逐项清理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和监管机制,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

二、严管重罚:

在此次检查中相关管理部门、施工单位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作出处罚,整改不力的施工单位进入红桥新区建设单位的黑名单,并上报上级建设管理部门将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列入市建设单位黑名单。施工单位相关管理人员进入红桥新区黑名单。此次就红桥路东出口、二标段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作出处罚如下:

(1)东出口施工单位(省建三公司)在道路底基层施工中,填料不符合设计要求,局部位置的粒径过大,造成一定的质量隐患,就以上存在的问题作出如下处理:

一是在监督部门的参与下立即开展检测工作,对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路段加以整改;二是对东出口施工单位处以10万元罚款;三是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单位的履职不到位,分别处以5000元罚款,并通报批评。四是对东出口的相关责任人现场负责人韩宝军、现场代表杨雷、住建局局长陈勇进行戒免谈话。

(2)二标段施工单位(省建四公司)在施工管理中,项目部五大员与施工合同的人员不相符,施工进度缓慢,造成了恶劣影响,对相关责任单位及人员作出如下处理:

一是施工单位省建四公司项目部相关人员与合同中明确的人员不相符,其中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不符,按合同规定,未经甲方同意,擅自调整1人处以10万元罚款,决定对省建四公司二标段项目部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要求省建四公司立即加以整改,委托有相关资质的人员负责项目部工作,否则甲方将接管项目部工作。二是业主单位的相关责任人未认真履行合同的相关职责,造成极恶劣的影响,对业主现场代表李林进行戒免谈话。

三、各参建单位认真履职

施工、监理、项目管理单位,特别是开发区住建局,要切实履行职责。对履职不到位的人员,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四、廉洁从政

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自律,施工单位必须清清白白干工程,否则既害人又害己。前期有不廉洁行为的,立即向组织交代清楚。

五、下一步开发区住建局规范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落实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可能影响项目建设的一些因素,及早制定预案,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矛盾协调和处理机制,明确专人全程跟踪服务、监督,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各项工程按时完成。特别是未开工的项目,要抓住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尽快组织实施,尽早投入使用,发挥应有效益。

(2)进一步加强监管,保证质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建立规范有序、管理到位、监督有力的招投标管理体系,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要求,严肃基本建设程序,始终重视加强质量管理,把每个项目建设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切实加强建设施工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确保建设项目施工安全。

(3)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及流程。一是制定红桥新区建设工程规范流程。二是召开专题会议,完善分步、分项验收管理规定。三是规范与开发区相关部门的衔接。

(4)成立工程项目专项组,专项组成员由省建院项目部3人、开发区住建局1人组成,就红桥新区施工项目资料认真进行完善和补充。

清理单位法人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一、以简政放权为总抓手,清理精简审批事项。一是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将市环保局原有13项审批事项,通过下放、调整等措施,调整为8项,纳入了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进行统一管理,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办理,授权到位。二是取消环保试生产审批事项,将原有管理事项纳入日常环境监管内容。三是编制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负面清单。将25大类不符合产业政策等情形的建设项目纳入《德州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负面清单》,不予办理环评批复。

二、以下放审批权限为主线,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下放审批权限。按照“应放尽放、应减尽减”的原则,把市级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充分放权,除跨县域界限审批的项目外,所有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到各县(市、区)环保局。二是推行环评审批豁免制度。对水利、农林牧渔、公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6类60余项环境影响轻微且规模较小的建设项目实行环评审批豁免制度,此类项目不需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即可投入建设。三是实行环评审批备案制度。对实行环评审批豁免项目以外的环境污染风险小、生态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实行承诺备案制,建设单位只需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备案申报内容作出承诺,环保部门对建设单位承诺内容进行备案和公示后,建设单位即可投入建设,不需再办理环评审批手续。

三、以缩短办理时限为重点,全力服务项目建设。一是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对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无污染或轻污染的项目,在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环评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审批时限分别由国家规定的60日、30日、15日压缩为10日、7日、2日。其它审批事项时限也不同程度进行了缩减。二是对所属环评机构脱钩改制。将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环境影响评价业务进行剥离,交由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承接。新成立的环评机构从人员、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与市环保局彻底脱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三是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对市环保局权限范围内的审批项目提前介入,积极帮助企业协调环评单位加快工作进度。对需上级审批的建设项目,主动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确保按期建设投产。

四、以创新监管模式为手段,严格履行环境监管职责。一是创新监管模式,环境监管实行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市、县、乡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强化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领导责任,按区域派驻监管执法人员,构建“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二是建立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机制。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编制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动态信息库,采取摇号、抽签等方式确定被抽查单位,随机指派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三是推进行刑衔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15年,全市共出动监察人员3.2万人次,检查企业8000余家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521件,其中行政处罚334件,涉嫌环境犯罪移送公安机关50件,刑事拘留75人,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作者单位:德州市编办E:TZL

清理单位法人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通过开展动物检疫监管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动物检疫工作,严格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加强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加强官方兽医行风建设,坚决杜绝不依法履职、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现象,严厉打击违反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行为,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管能力和水平。

为了开展好全市动物检疫监管专项整治活动,县畜牧中心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整治活动的领导协调工作,保证整治活动顺利实施。

组 长: *

副组长: *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整治活动:2015年*月1日-*月24日。

第一阶段:部署启动阶段(4月1日-4月5日)。结合工作实际,做好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并传达到每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

第二阶段:实施推进阶段(4月6日-4月19日)。整治对象包括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官方兽医,整治方式为自查自纠(具体内容见附表一、二、三)。要对照媒体曝光的问题和视频会议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动物卫生监督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农业部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全面进行自查自纠,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切实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阶段(4月20日-4月24日)

自查自纠结束后,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每名官方兽医都要写出自查自纠报告,经由领导小组审核后,在单位内部予以公示。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调查、分析原因、迅速整改。对自查自纠的一般性问题,不批评、不秋后算帐。对不自查自纠的或新发生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相关人员、单位负责人要进行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批评、通报、警告、记过等处分。

1.组织保障情况。是否落实国务院国发〔2005〕15号、农业部农医发〔2005〕19号、省政府冀政〔2005〕9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冀政办〔2003〕35号文件规定,解决基层防疫队伍和机构的编制问题;是否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并采取推进措施,是否向政府正式报告和与其它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基层防疫机构、人员、经费等存在的矛盾和困难。

2.安排部署情况。是否对本地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进行专门研究谋划、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和督促检查;是否按照省局“提素质

强能力”行动要求,抓好各个阶段工作的贯彻落实。

3.制度建立情况。是否建立了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是否建立官方兽医管理、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是否对现有在编、在岗的官方兽医进行核查清理;是否对因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官方兽医进行认真严肃处理。

4.监管工作情况。一是检查是否明确动物检疫和监督执法各岗位的人员数量、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二是检查是否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并建立了动物检疫申报制度,是否监督官方兽医按照农业部产地检疫规程及有关规定,严格到场、到户或指定地点依法实施检疫;三是是否监督官方兽医按照屠宰检疫规程及有关规定,把好入场查验、宰前检查和同步检疫关,严格检查官方兽医是否存在只出证不检疫,隔山出证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否按照《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河北省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办法》,对辖区内的各类动物防疫监管对象实施了有效的监管,是否配备与检疫、监督工作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5.证章标志管理情况。一是检查是否健全完善动物卫生监督电子证章标志管理制度,领取、发放、使用、回收、销毁证章标志是否有完整准确记录;是否能够做到追溯到具体经手人员;二是检查动物检疫粘贴标志,是否有将动物检疫粘贴标志违规交给动物产品生产企业和个人使用的违规行为;三是检查旧式检疫证明回收、处理情况。

6.官方兽医履职履责情况。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农业部行政执法“六条禁令”,是否存在

“吃拿卡要”、不作为等突出问题;二是检查是否按照农业部《产地检疫管理办法》、《产地检疫规程》和《屠宰检疫规程》的规定依法实施检疫;三是检查是否按照《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河北省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办法》进行监督检查;四是检查是否认真填写监督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五是检查证章标志填写和应用是否符合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防疫证照填写及应用规范”的通知》(农牧医发[1998]85号)的规定。动物检疫粘贴标志是否由官方兽医负责粘贴,或者由官方兽医现场监督粘贴。

(一)加强组织领导。此次专项整治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确保取得实效,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当前动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监管所面临的严峻和复杂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把专项整治作为当前工作重点,按照省局和市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加强督促检查。4月份,将组织骨干力量,对基层查摆问题情况进行检查,对整改情况进行追踪,对工作不力的,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

(三)加强情况报告。4月20日前,要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和相关报表(见附件)的纸质材料及电子版上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专项

清理单位法人履职报告范文第7篇

一、推行事业单位“双随机”监管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双随机”保障机制

探索“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以强化组织保障为切入点,成立了以“一把手”为核心的抽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编办主抓部署、联席单位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强与各单位沟通,结合文件精神和基层实际,发动各成员单位积极建言献策,多次召开会议研讨检查人员随机抽取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在现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框架下进行大胆创新,于2016年7月31日制定出台了《奎文区“双随机”抽查检查人员随机抽取工作试点方案》,《试点方案》明确了抽查对象、抽查人员、抽查内容、抽查原则及抽查的标准,并对抽查方式和抽查的结果反馈做了进一步要求,方案的制定为“双随机”检查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在检查期间,注重加强检查思想统一,检查标准统一的原则,针对检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借鉴有关做法,编发了“奎文区事业单位随机抽查明白纸”,明确抽查工作流程、内容、任务等,实行组长负责制,各小组在开展抽查前统一学习,以提升抽查工作质量。

(二)创新监管形式,完善“双随机”监管机制

奎文区探索建立了“执法人员名录库”和“检查对象名录库”,建立了“双随机”摇号抽查系统,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理顺工作机制,以保障“双随机”抽查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建立健全“双随机”基础抽查系统。将事业单位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纳入不定向抽取人员名录库,目前共纳入36名。在开展“双随机”抽查试点工作期间,将所有随机抽取的执法人员集中在一个名录库里进行无序整合,确保抽查执法人员的随机性。同时,建立定向抽查后备执法人员数据库,所有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全部纳入后备检查人员名录库,为后续开展的专项、定向抽查任务做好准备,奎文区将240多家被抽查事业单位纳入名录库中,同执法人员一并建立名录库,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组织人社部门,根据人员调整情况和机构设置变化情况,随时对名录库信息进行更新,确保执法人员和被检查单位信息准确完善。二是研究开发了“双随机抽取系统”。该系统为随机摇号系统,每个数字代表不同的执法人员和被检查单位,利用该系统可随机确定执法人员和被检查单位。随机抽取执法人T后,现场制发《随机抽查人员工作派遣单》,一式三份,一份由编办留存,一份由执法人员持有,一份送达被抽查单位。三是建立推行“联动抽查机制”。为解决专项抽查任务专业性较强(如财务管理抽查、经营范围抽查等)与抽查人员专业层级不齐之间的矛盾,推行联动制度,事业单位监督管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全面配合抽查小组开展抽查工作,做到一线指导、一同检查、一起研究,及时解决抽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四是发放抽查明白纸。针对抽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编发了“奎文区事业单位随机抽查明白纸”,明确抽查工作流程、内容、任务等,要求各执法人员在开展抽查前必须学习掌握,以提升抽查工作质量。

(三)把握监管主线,规范“双随机”检查方向

在开展“双随机”检查过程中,奎文区始终坚持站位准、方向正、效力高的原则,把握好检查方向,绝不漏查、虚查、错查,也拒绝越线检查。考核组均衡各检查小组成员组成结构,根据执法人员所在单位职责,依责进行检查。一是事业单位登记监管部门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情况为依托,主要针对事业单位的宗旨业务范围、域名注册、网上名称管理、印章管理、开展业务情况、法人信息变更情况及各单位相关配套制度是否完善等相关问题进行检查;二是财政、审计部门依托各单位财务月报、季报、年报表对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按规定对检查对象的开办资金进行核算;三是人社、编制部门根据人员管理情况,对各单位的机构编制事项、人事状况及实名制库管理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检查,确保“双随机”检查工作合法合规,提高“双随机”检查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二、事业单位“双随机”检查的初步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通过开展“双随机”抽查,相较过去单一监管方式而言,进一步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监管效力,规范了事业单位行为,强化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属性。

一是监管工作更加透明。立足被检查对象与检查人员双向互盲的原则,在“双随机”抽查工作中,将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分别予以编号,并把各自编号录入摇号系统,利用“双随机”摇号系统,随机抽取检查人员及检查对象,合理进行分组,开展检查工作。以前期检查试点工作为例,我们随机抽取24名检查人员,分为6个小组,检查人员按照检查培训相关要求及各自职能,对随机抽取的48个事业单位进行了检查。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随机接收抽查任务,事业单位监管部门印发明白纸,规范检查流程,保证了整个检查工作的客观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促进阳光监督和执法,得到了被检查对象的认同和肯定。

二是检查效率得到提高。在“双随机”抽查模式下,抽查人员的抽查任务随机产生,参与抽查的人员对当次抽查任务负责,做到“包干到一线”,其他人员不得干预抽查过程和抽查结果,促使抽查人员工作责任心加强,能保质保量完成抽查工作。同时,为使检查工作得到认可,执法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对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工作能力。在抽查过程中要求全程留痕,抽查人员完成抽查任务后,将被抽查单位填写的抽查工作反馈表一并带回,实现责任可追溯。这次“双随机”抽查工作各被查单位共反馈抽查工作存在问题18个,对我们下一步规范“双随机”检查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是检查质量稳步提升。“双随机”抽查机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抽查的随意性和人情检查,促进了抽查质量提升。奎文区首先以教育系统为试点,组成3个抽查小组,对所属学校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主要针对财务管理、域名注册、网站管理、宗旨业务范围、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印章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检查,抽查幼儿园、中小学共计16所,查处存在问题23个,分别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各单位按要求进行逐一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单位,酌情列入事业单位管理异常名录。结合对学校的抽查经验,奎文区稳步推进对各个事业单位的抽查,截至目前,奎文区已完成100个事业单位的随机抽查任务,共查出问题145个,成效较此前有了较大提升。

四是履职意识明显加强。在“双随机”抽查工作中,奎文区遵循“抽查与宣传相促进”的工作思路,加强抽查结果的运用,将检查结果与异常名录管理相结合,对存在严重问题或对存在的问题不按规定进行整改的单位列入异常名录中,取消评优资格,有效提高了抽查工作的影响力和威慑力。通过检查和对检查结果的落实运用,事业单位更加注重信用记录,依法履职的意识明显增强,建立起了规范的治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初建执法人员名录库建立,执法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不强,致使监管过程缺乏严谨性和公平性。对被抽查单位提出的质疑无法及时作出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随机”检查的严肃性。二是“双随机”监管有效性需要加强。现在很多事业单位依附于主管部门开展业务,致使出现主要职责消失、工作任务不饱满或者没有工作人员的“僵尸单位”现象,根据“双随机”抽查全覆盖的要求,这些单位仍会纳入定向抽查的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被抽查基数,降低了被检查对象抽取的有效性,影响了抽查效率和质量。三是“双随机”监管惩戒机制有待规范。“双随机”监管的落脚点在于如何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最终目的为了促使事业单位规范运行。而目前的“双随机”检查只为检查而检查,对于出现问题的单位,缺乏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使检查的权威性打了折扣,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对各单位的监管效力。

三、对策建h

一是强化执法人员培训,提升整体素养。“双随机”检查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检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要从把好人员“入口”和业务培训两方面着力推进。按照“谁提报、谁负责”的原则,规范检查成员单位人员提报标准,事业单位监管部门在执法人员“入口”方面要严格审查执法检查人员信息,将熟悉事业单位监管工作、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纳入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在业务培训方面,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采取专家授课、以老带新、外出学习、交流座谈等方式,使执法人员熟悉检点、执法程序,提高“双随机”检查的公信力。

二是注重做好结合文章,增强监管实效。为避免重复检查,减轻单位负担,将“双随机”检查与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法人年度报告公开等工作有机结合,既能突出事中事后监管重点,又能保证监督工作覆盖面,切实提高监管效力,增强事业单位不断优化公益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将“双随机”检查与“僵尸”事业单位清理结合起来,对检查中发现的主要职责消失、工作任务不饱满或没有工作人员的“僵尸”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提高了监管效率。

三是加强抽查结果运用,强化监管惩戒。严格落实监管惩戒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整改”的原则,对存在问题的事业单位,下发法律文书,列入异常信息,并要求其限期整改,根据违法违规情况分别给予警告、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的处罚。对涉及的问题需要其他部门处理的,按程序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全面完善监管协调联动机制,实现部门信息共享互通,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联合监管。

四是打造信用监管平台,健全监管体系。以诚信体系建设为载体,以事业单位监管联席会议为依托,完善事业单位信用信息记录,建立守信单位激励机制、失信单位警示惩戒制度和异常名录制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格局,引导单位加强自我监管。并探索开通事业单位监管官方微信、微博,各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创建工作动态,对各界关心的工作动态进行实时更新,引导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形成监管合理,共同提升事业单位公益属性。作者单位:潍坊市奎文区编办E:FQJ

清理单位法人履职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民银行;依法行政;告知制度;听证制度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8-0077-04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一、人民银行实施依法行政的主要内涵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不失职,不越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就人民银行而言,实施依法行政应涵盖四个方面:

(一)行政行为主体必须合法

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要具备三个要素:能够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能够就其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人民银行总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是独立的行政主体,人民银行组织结构中的分行(营业管理部)、中心支行和支行等派出机构虽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但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根据总行授权,各分支机构可以自己的名义负责本辖区的金融管理事务,因此也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二)行政权限必须合法

行政权限必须合法,是指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超出法定权限的行政行为,属于越权行政,其行为归于无效。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权限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行使职权都不能超越这个法律既定的范围。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

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是要求行政主体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执行。

(四)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

程序合法是行政法的一项重要原则。行政行为不仅要求事实充分、证据确凿,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在《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诸多程序制度当中,与人民银行履行职责最密切相关并且对许可事项和处罚决定的效力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告知制度和听证制度。

解读人民银行依法行政的主要内涵,我们可以得出三点认识:第一,依法行政是人民银行正确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央行职能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依法行政要求人民银行切实转变管理金融事务的方式,依法履行央行职责,依法促进经济金融的稳定与发展。第三,人民银行依法行政的重点是依法规范各级行的行政行为,保障和监督各级行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二、依法行政是基层人民银行履行央行职能的内在要求

随着监管职能分离,人民银行职责既突出了宏观性,也更具有了专业性。这对人民银行依法履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遵循责任行政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而且在货币政策的贯彻,金融服务的实施,金融稳定的保障等方面都需要全面依法进行。

(一)保障基层人民银行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

随着人民银行职能重新定位,加强金融管理的迫切性,维护稳定的重要性,金融服务的超前性等对基层人民银行履行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觉规范行政行为,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是现阶段增强基层人民银行履行职责效能的必然要求。

(二)提升基层人民银行执法水平的需要

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基层人民银行只有自身依法行政,才能要求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才能保证在行使检查权和处罚权时,做到执法适用标准统一、尺度一致,做到公平执法,进一步规范提高基层人民银行行政执法水平。

(三)提高基层人民银行工作效率的需要

依法行政是保障工作效率的关键。基层人民银行通过依法规范和约束其自身的行政权力,不仅是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利益的需要,而且还有利于对人民银行工作的监督,对提高人民银行高效履行工作职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现实意义。

(四)基层人民银行树立良好外部形象的需要

对基层人民银行来说,依法贯彻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确保金融稳定,才能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行政相对人的尊重和同行的认可,从而树立基层人民银行的良好形象,提升社会各界对人民银行工作的认知度。

三、当前形势下人民银行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依法行政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基层行对依法行政内涵的认识还有局限,把依法行政仅理解为行政许可、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方面,缺乏对依法行政外延的正确认识,必然造成在部分业务领域靠经验行政、靠习惯行政,难以达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的行政管理要求。

(二)对法定职责把握不准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法定职责,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形势发展和人民银行职责调整,要求人民银行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管理金融,调控宏观经济。对人民银行的这种角色转变和职能调整,有些同志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三)现有法律制度与人民银行职责的要求难适应

一是部分金融管理事项无法可依。金融立法的进程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存在滞后和缺位现象。首先,一些重要职责的履行存在立法空白。如国务院“三定”方案明确规定人民银行管理征信的职责,但《征信管理条例》迟迟不能出台,影响了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能的履行。银行卡业务、民间借贷等亟须监管的业务仍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出台。其次,部分重要业务的立法滞后。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票据业务和电子科技的发展,现行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金银管理条例》早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基层行在履行管理职责时往往力不从心。

二是现行金融法律法规规章之间不协调。总行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通过国务院决定方式保留下来,但是规章中有关撤销行政许可或者暂扣、吊销许可证等罚则,与《行政处罚法》关于规章仅能设定“警告”和“一定数额罚款”的规定相冲突,易形成行政审批事项只能许可难以取消。

三是部分金融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影响行政处罚工作的正常进行。现行行政处罚工作主要依据的《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规已不能满足基层人民银行依法履行金融服务、征信管理、反洗钱和金融稳定等职能的需要,对于金融机构的违法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条款,违法行为得不到有力的惩处。

四是部分事项的监管处罚权限设定不科学。如对支付清算规则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和行政处罚上,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支付结算规则》制定的主体是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参与。而在监督检查权限设定上,则赋予银监会对“规则执行”拥有全面检查监督权,人民银行仅对支付结算规则中“清算规则”的执行情况拥有检查监督权,对“清算规则”

以外的其他支付结算规则,既没有检查监督权,更没有行政处罚权。这种把清算、结算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权限相分离的法律设计,一方面使得基层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执行清算管理规定行为的检查监督,陷于“取证难、定性难”的两难境地,无法履行相应职责;另一方面,拥有对“支付结算规则”全面检查监督权的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由于其完全孤立于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清算系统之外,也根本无法对社会资金的支付划拨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管,形成“管理盲区”。

五是部分业务的监管权限划分不清,操作性较差。在建议监督检查权的行使上,目前人民银行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尚没有联合出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范程序,对检查监督后查出的违法行为“由谁实施行政处罚”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由于行政处罚遵循“主体合法”、“程序至上”的原则,“由谁实施行政处罚”既直接涉及行政处罚主体资格、证据归集和使用,又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主张的对象等诸多问题,上述程序规则和执法主体的不确定,使得基层人民银行对银监派出机构的建议监督检查权形同虚设;对人民银行拥有直接检查监督权的九类违法行为所设定的行政处罚,大都涉及对其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其中对商业银行六种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违法行为可给予“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的行政处罚,而上述行政处罚均属银监部门职权范畴,虽然新的《商业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有“建议处罚权”,但对建议处罚权如何行使,包括银监部门是否必须履行、履行时遵循何种程序、两部门间协调等都没有规定,使得建议监督检查权和建议处罚权不能实际行使。

(四)基层人民银行履职创新中存在法律制约因素

面对日益复杂的人民银行履职环境,迫切要求基层人民银行转变履职观念,不断推进履职方式创新。基层人民银行积极探索管理与服务的新制度、新措施、新途径,先后建立了对金融机构综合执法检查制度、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开业管理制度、金融稳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综合评价制度等四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与服务制度体系,为依法履行中央银行职责提供了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法律制约因素:一是目前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开业管理制度设计的合法性体现在是对既有业务规定和系统接人要求的整合,没有对金融机构增设新的门槛,但由于缺少直接的法律或部门规章作为支撑,仅以人民银总行单项业务规章甚至规范性文件作为法律依据,仍显效力层次较低,法律支持不足,难以应对实践中出现的金融机构开业前倒逼人民银行提供管理与服务的现象。二是《中国人民银行法》、“三定”方案等规定了人民银行承担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的管理职责,但对人民银行履职授权不够明确、不够充分,缺乏相应的金融管理履职手段。

(五)部分行政执法行为亟须规范

一是“重实体,轻程序”,程序执行不严格。如基层人民银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仅依据现场检查后形成的工作底稿,而未收集账表、票据、证人证言、凭证等原始证据。工作底稿虽有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但它属于当事人陈述范畴,只能作为一个独立证据使用,如无其他相应证据支撑,一旦当事人翻供,则无法证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特别是如果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或申请行政复议,根据《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原处罚机关――人民银行不能自行向被处罚人搜集证据,否则即为违法,并面临败诉危险。

二是部分分支机构执法职责履行未能完全到位。对人民银行保留行政许可项目重批轻管或只批不管,致使一些金融违法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得到制止。少数单位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时随意性较大,未能综合考虑违规行为的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行为人主观过错等因素,有时会作出合法但不当的处罚决定。

三是存在越权处罚现象。有的基层行对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权界定不准,认为只要是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都应该由人民银行加以制裁,出现对金融机构违反《税法》、《审计法》的行为给予了行政处罚,超出人民银行职权范围,造成处罚行为无效。

(六)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工作重心过于强调“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等职能,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行政管理职责,基层单位法制观念有所淡化,部分执法人员对依法行政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对法律规章理解不准确,不能清醒地看到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有的基层行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不高,既懂金融理论业务,又熟悉金融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导致基层人民银行在执法检查中,重视检查实效少,流于形式多,屡查屡犯现象常有发生。

(七)依法行政的内部监督存在较多薄弱环节

在监督部门与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上,监察部门与执法职能部门以及综合、法律、人事、内审等部门缺少必要的协调配合,影响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整体深入推进。在监督手段上,主要是以纸质凭证监督为主,电子网络监督为辅,监督的时效滞后,难以起到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的目的。在监督目的上,以合规性监督为主,以风险性监督为辅,部分潜在的系统风险难以及时暴露。在监督主体上,以平级监督为主,下查一级为辅,监督部门与被监督部门处于同等位次,往往碍于人情,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大胆揭露,而是采取“私下了解”的办法,影响了监督权威。在监督力量的整合上,纪检监察、内审、事后监督和组织人事等部门存在各自为政、重复监督的现象,既浪费监督资源,增加监督成本,又难以集中发现被监督单位存在的问题。

四、强化基层人民银行依法行政的相关建议

(一)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树立依法行政意识

一是深入开展金融法律宣传,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丰富普法宣传培训形式,实行专家讲座、短期培训、职工授课和脱产培训等相结合,强化法律学习培训,突出重点学习《中国人民银行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法制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二是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一线工作人员的法制学习,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守法,人民银行系统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只有一线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守法,人民银行各级行自觉、精准地运用法律武器行使央行职责才有基础。

(二)加快金融立法步伐,奠定依法行政工作的制度基础

金融立法方面的问题很多不是基层行能够解决的,因此建议总行根据新形势下履行央行职责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立法工作。一是加强立法空白业务领域的立法,解决立法滞后和缺位现象。二是加快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的修改,适应发展需要。同时增加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授权的具体规定,使之更加符合金融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及基层人民银行依法行政的需要。三是加强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的协调性和系统性,使之相互衔接,解决职责不明、

界限不清、相互冲突等现象。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对已经失去效力、不能完全适应人民银行业务发展需要的规范性文件,应及时进行清理。

(三)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一是调整监管视角。从机构型监管转到功能型监管上来,将工作视野从单一的银行机构扩大到整个金融业,根据人民银行的工作目标,有选择地开展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形成良好的依法行政氛围。二是规范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行为。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和《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加大对金融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纠正“重检查、轻处罚”的不良倾向,树立人民银行的执法权威。四是完善行政执法评价体系。突出执法效能评估,将行政职权的行使与执法人员的年度考核奖惩紧密挂钩,实现金融行政权的规范运作。

(四)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搞好基层人民银行的行政执法,要求基层人民银行执法人员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观念,又要有良好的法律素养,还要有科学的执法理念。这要求我们一是抓好学习,将新知识、新业务、新法规做到了然于胸;二是要善于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尽量多地掌握实际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各项突发事件、特殊情况的能力;三是要培训基层行政执法操作层面上的专家,行政执法人员既要通晓法规,还要精熟专业,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四是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人民银行权威,提高执法效率。

(五)加强依法行政内部监督力度

基层人民银行应充分整合法律事务、监察、内审等内部监督资源,加强对执法职能部门执法活动的监督,使基层人民银行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适当、有效。一是法律事务部门对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工作提供法制保障的同时,要加强对职能部门执法活动的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行政执法质量和效果的落实;二是内审部门要通过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审计,督促各部门及时改进工作;三是监察部门要通过加强廉政监察和执法监察,督促执法人员廉洁执法。

(六)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基层人民银行履职方式创新

清理单位法人履职报告范文第9篇

一、查找原因,破解登记监管难题

汶上县共有各类事业单位509家,政府机构改革前,核准登记事业单位法人244家,占事业单位总数的47.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事业单位登记监管工作中存在着登记率不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2012年7月份,全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后,面对新要求和现实差距,汶上县编办不等不靠,主动应对。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摸清了制约事业单位初始登记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事业单位登记意识薄弱,主动性差。一方面,法制观念不强。部分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行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仍习惯于旧的管理方式和办事习惯,有事要政府文件,找政府协调,不去主动争取和完备法人条件进行登记;事业单位法人的法律地位、合法权益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使用效力还未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很多事业单位对法人登记工作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不完善。登记管理业务链中各个环节的社会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实施细则》规定,在办理社会保险、收费项目及标准、购领发票收据、土地房产登记等事项时,要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但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忽略此项工作程序。二是部分事业单位不具备登记法人条件。一方面,政事不分。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人、财、物统一由主管部门管理,怕独立后对这些事业单位失去控制。事业单位也不愿意离开部门独立开展工作,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怕缺少财政拨款。规模过小,有些事业单位布局零散,规模较小,没有力量和能力开展工作,只好依附于部门和其他单位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运行不良。有些事业单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职能发挥不佳,或者职能弱化、消失,基本上已没有业务可开展。三是财务管理体制不配套。财政管理体制是上收、集中统一管理,而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则是将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成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独立运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以往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体制,取消了各事业单位的开户银行和帐号,统一使用一个总的开户银行和帐号,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四是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有待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机关化、行政化管理模式束缚了事业单位自身的活力。一方面,大多数主管部门将事业单位等同于机关内设科室对待,事业单位法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相当于机关的科长,事业单位被视同为机关的办事机构;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名义上有财产,但实际上由主管部门控制,导致事业单位财产所有权主体虚置,最终无法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为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登记难题,确保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应登尽登,我们积极应对,完善措施,确立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区别对待、强化监管”的工作思路。采取不同方法,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事业单位登记创造条件。针对事业单位财务不独立的问题,结合2012年的财政体制调整,明确要求各事业单位必须开设银行账户,否则事业单位将予以撤销,认真清理了事业单位资产,明确了产权关系。新设立登记的事业单位,一律提供具有资质许可的社会中介组织出具的验资报告,落实与其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法人财产;已经进行登记的事业单位,在确保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下,启用了财务存管制度,由举办单位对其实行规范的财务存管,举办单位代管期间为事业单位设置独立会计账目,保证事业单位财产的管理权和独立支配权。针对职能弱化、人员场所不明确的问题,结合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对部分事业单位进行了清理整合,确保事业单位能够独立开展业务。针对认识不足的问题,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结合法制宣传月活动,广泛深入宣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取得了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采取法定代表人培训与全县人才人事干部培训相结合的办班模式,累计培训相关人员500余人次。通过培训,宣传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提升了公众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积极性和知晓度,实现了事业单位由“要我登记”到“我要登记”的转变。

二、突出重点,提高事业单位登记效率

为切实提高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率,夯实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基础,县编办积极采取三项措施,努力推动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高度重视,争取支持。省、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结束后,县编办迅速研究了贯彻落实意见,并向县委常委会专题汇报了机构编制工作情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指示,明确要求增强机构编制工作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按照省政府27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体系,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监管管理工作。为切实做好面上推动工作,县委分管领导牵头召开了动员会议,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各单位完成登记工作时限和具体责任人,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全县上下形成了登记监管工作“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格局。二是集中办理,督办结合。将2012年11、12月份确定为“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办理法人登记业务。明确4名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专门负责,按照受理、审核、核准、复核的工作流程,采取“一站式”服务方式,实行当日办结,分系统分时段进行登记。及时召开调度会调度进展情况,督促各事业单位及时进行法人登记,对不进行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下发了督办函,对逾期不进行登记的,列入清理规范范围。对一些规模小、人员少,职能弱化消失的事业单位,按照清理规范要求进行了整合和撤销,创建符合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2012年,我县共撤销事业单位20个,收回事业编制38名;同时,整合了农业系统农机推广中心、蔬菜站、科教站等5个事业单位,组建了汶上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既整合了资源,又提升了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三是强化硬件,提档升级。投资配齐了微机、制证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办公设备,实现了办公信息化的标准配置。选配了1名专职档案管理员,聘请县档案局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按照《档案法》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的规范要求,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专卷、专类、专柜和专人管理,制定了统一立卷、统一装具、统一编目的规范要求。坚持每年对全部档案资料进行一次集中清查维护,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2012年,共整理档案资料503卷,完善设立、变更登记资料110份。

三、多措并举,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监管力度

工作中,坚持登记管理和监管服务并重的原则,一手抓登记,一手促监管,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监管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事业单位法人行为,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

(一)规范年检程序,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全面检验。按照年检程序,实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三结合的审查制度。在年检程序和材料质量上下功夫,严把“五关”即:受理关、审核关、核准关、发证关、公告关,认真审查事业单位提交的《年度报告书》、《资产负债表》、《财务审计报告》等相关资料,把握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状况,确保做到程序、材料、内容“三规范”;严格审核验资报告,邀请财政专业人员审核把关,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验资报告的质量。2012年年检合格率为97.8%,办理变更登记110家。探索建立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查制度。凡纳入审计部门审计的事业单位,变更法定代表人时,由审计部门出具离任审计报告,其他事业单位,充分发挥举办单位内部审计协会职能,由举办单位出具离任审计报告,把审查结论作为事业单位监管服务的重要依据,强化法定代表人的责任意识。2012年共对41家变更法定代表人的事业单位进行了离任审计。

(二)强化部门联动,完善对事业单位的综合监管。以县政府文件印发了《汶上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意见》,切实提升了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修订完善了《汶上县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动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财政、人社、质监、物价等17个部门加强业务联系和沟通配合,通过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有关情况,强化了法人证书的约束力,形成了对事业单位法人的监管合力。2012年12月,召开了全县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联席会议,18个部门参加了会议,共同协商解决事业单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会议明确规定了证书的作用和地位,要求成员单位在事业单位刻制印章、办理银行开户、社会保险、项目审批等事项时,依法审验法人证书。

(三)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运行监管。制定了《汶上县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监管实地核查办法》,改变过去只审查书面报告的做法,对2012年新增登记的269个事业单位和变更登记的110家单位抽样进行现场核查。通过现场核查,对事业单位的住所、财务状况、人员编制、从业人数、业务开展情况、经费来源和开办资金情况、相关资质(执业许可)等登记事项进行现场核实,同时对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的填写予以现场指导,使审核工作更加直观和准确,确保了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专项执法检查列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内容。2012年12月,结合乡镇机构编制专项检查,对乡镇已登记的事业单位的履职、单位名称使用、印章使用等情况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

(四)完善信息公开,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社会监督。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指导各举办单位和事业单位依据《办法》,建立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程序;对事业单位的保密审查制度、年度报告制度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主动公开进行备案。加强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督导落实。安排专人对各单位的公开工作进行督导,选择部门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地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印发了《汶上县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备案表》,对各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把检查结果作为事业单位等级评定的重要内容。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公众、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监督,强化监督管理,有效促进了信息公开工作。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登记管理信息进行公开。条件差的单位利用公开栏、办事指南等简便易行的形式进行公开,条件好的单位利用报纸、电视台、单位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形式进行公开,收到明显效果。2011年度年检结束后,县编办在县电视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对事业单位年检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公告。通过信息公开,进一步增强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度,强化了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

四、创新方法,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监管体系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学习外地经验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信用等级评定和绩效考核两个体系建设,从理顺考核体制、健全评价标准、改进监管方式、强化结果运用等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完善事业单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一)积极开展事业单位模拟分类促登记活动。将开展分类改革与法人登记监管相结合,对暂不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整顿。2012年,县编办按照社会功能对全县事业单位进行了模拟分类,初步确定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39个,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13个,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457个。县登记管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对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法人登记工作,确保了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全登记,积极督促不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完善法人条件,成熟一个登记一个,力求做到一步到位,不留死角。

(二)切实加强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制定了《汶上县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汶上县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及考核细则》等规范性文件,每年定期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明确由事业单位法人对照评价指标自查自评,监管联席单位评价量化指标体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结合信用评价成绩提出初步评定意见,报联席会议确定信用等级并备案公示等四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信用等级评定成绩90分以上的,定为甲等单位,对外公布信用优秀信息,并通报表扬;80-89分的,定为乙等单位,对外公布信用良好信息,并督促其进一步提高登记工作质量;70-79分的,定为丙等单位,并明确整改规范的具体要求;70分以下的,不再确定等级,对外公布信用一般信息,并通报批评。连续三年被评为甲等单位的,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行评议后,授予其“诚实守信明星单位”。对未评等级单位的,书面警告并责令限期整改,连续两年未评定等级的单位,列入行政执法检点对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其进行联合执法检查。情况严重者,确定当年事业单位年度检验不合格,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或撤并调整其事业机构,适当调减其绩效工资总量。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信用信息沟通和反馈,规范约束事业单位法人信用行为,引导事业单位增强法制意识,强化政策意识,自觉遵规守法,做到规范运行,健康发展,促进事业单位依法诚实开展业务、服务社会。2012年,经事业单位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审核确定了甲等事业单位36家,乙等事业单位44家。

清理单位法人履职报告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党的关于安全生产精神要求,以企业可防、政府可控为抓手,按照《2021年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坚持发展与安全并举,不断提升烟花爆竹行业本质安全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切实增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落实监管责任、优化监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努力实现安全关口前移,不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断提升烟花爆竹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杜绝重要敏感时期生产安全事故,杜绝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双零”目标。

三、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和工作日测算

(一)总法定工作日(1250个工作日)

总法定工作日=(全年天数-全年公休日数-国家法定节假日数)×直接从事安全监管的执法人员数量=(365-84-31)×5=1250个工作日(2021年全年365天,公休日为84天,国家法定节假日31天;直接从事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的执法人员为5人)。

(二)其他执法工作日(77个工作日)

安全生产举报查处:5个工作日

参与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上级安全监管执法机关组织的安全生产执法行动:24个工作日

开展机动执法:36个工作日

上级安全监管机关安排的工作任务:12个工作日

(三)非执法工作日(199个工作日)

学习(48天)、培训(12天)、考核(5天)、会议(24天),预计89个工作日。

病假、事假、法定年休假每年每人预计10天×5=50天。

参加党群活动12天×5=60天。

(四)执法检查工作日(974个工作日)

执法检查工作日=总法定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1250-77-199=974)

四、监管主要内容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1)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履职报告“一报告、双签字”制度;

(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3)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4)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制度;

(5)企业重大安全隐患公示制度;

(6)违规违章处罚制度;

(7)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8)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9)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0)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1)产品流向登记管理制度;

(12)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

(13)门卫登记制度;

(14)门禁系统刷卡制度;

(15)领导带班、值班制度;

(16)机械保养、维修制度;

(17)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购买情况;

(18)应急预案的落实和演练;

(19)班前会制度;

(20)重大安全隐患“双报告”制度。

2.量化监管落实情况

(1)终审图纸与工房建设一致,无私搭乱建;

(2)工房安全标识与图纸相符;

(3)量化管理到位、有记录档案。

3.视频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1)有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

(2)视频监控图像、声音等信息能正常上传至县应急管理局监控中心平台;

(3)视频监控平台有专人值班值守、记录完整、存档规范。

4.原材料、黑火药管理情况

(1)原材料、黑火药购买、储存登记制度;

(2)原材料、黑火药使用登记制度。

5.现场管理情况

(1)厂区杂草、垃圾是否清理到位,厂容厂貌是否干净整洁;

(2)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在岗,现场管理是否到位;

(3)门卫是否在岗,出入人员车辆是否登记到位;

(4)员工上下班打卡是否到位;

(5)防雷、防火、防静电、防爆措施是否到位;

(6)药物是否在工房过夜;

(7)职工是否正确着装,正确使用工(用)具和药物盛装器皿;

(8)爆竹装药机“39条”是否落实到位,烟花混药机视同爆竹装药机同等管理;

(9)安全通道是否堵塞;

(10)废料、废药、废产品处理是否规范到位,排水沟、沉淀池是否清理到位,沉淀池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11)工房清理、清洁是否到位;

(12)是否存在“四超二改”现象;

(13)“三库”管理是否到位;

(14)职工在生产区是否存在接打手机和用手机听歌、玩游戏现象;

(15)电路、电线铺设、开关设置是否合理;

(16)消防水是否充足到位;

(17)厂内运输是否规范;

(18)工房是否定置管理;

(19)是否违规维修保养涉药机械。

6.安全文化建设情况

(1)安全文化长廊;

(2)安全警示标牌;

(3)安全警示标语;

(4)安全宣传展板;

(5)安全事故警醒;

(6)温馨提示标语或标牌;

(7)隐患排查治理公示栏。

7.档案资料管理情况

(1)企业基本情况、组织机构文件、职工花名册、责任书、承诺书、员工考勤记录、人员出入厂区登记记录;

(2)各类图纸(设计图、地形图等)、安全评价报告、设计专篇、安全生产许可证、人员资质证件、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保单等;

(3)应急预案、备案表、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应急演练记录;

(4)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一图一牌三清单”、重大危险源、危险作业工序安全管理台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及财务资料;

(5)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履职报告;

(6)年度隐患排查治理计划、专项检查方案和台账、量化管理表、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台账;

(7)机械检修记录、防雷、防静电设施检测报告;

(8)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培训通知、签到表、培训记录和图片、成绩花名册、考试卷;

(9)上级下发的文件;

(10)职业卫生档案台账、职工体检报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报告、劳保用品发放记录、劳动合同、保险单;

(11)黑火药入库、领用登记表、原材料入库、领用登记表、产品流向登记表;

(12)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登录(落实两个15天)、下载隐患排查登记表格;

(13)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五个一”活动资料等。

8.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监管情况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2)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作业人员带药检维修设备设施。

(3)职工自行携带工器具、机器设备进厂进行涉药作业。

(4)工(库)房实际作业人员数量超过核定人数。

(5)工(库)房实际滞留、存储药量超过核定药量。

(6)工(库)房内、外部安全距离不足,防护屏障缺失或者不符合要求。

(7)防静电、防火、防雷设备设施缺失或者失效。

(8)擅自改变工(库)房用途或者违规私搭乱建。

(9)工厂围墙缺失或者分区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

(10)将氧化剂、还原剂同库储存、违规预混或者在同一工房内粉碎、称量。

(11)在用涉药机械设备未经安全性论证或者擅自更改、改变用途。

(12)中转库、药物总库和成品总库的存储能力与设计产能不匹配。

(13)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4)出租、出借、转让、买卖、冒用或者伪造许可证。

(15)生产经营的产品种类、危险等级超许可范围或者生产使用违禁药物。

(16)分包转包生产线、工房、库房组织生产经营。

(17)一证多厂或者多股东各自独立组织生产经营。

(18)许可证过期、整顿改造、恶劣天气等停产停业期间组织生产经营。

(19)烟花爆竹仓库存放其它爆炸物等危险物品或者生产经营违禁超标产品。

(20)零售点与居民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在零售场所使用明火。

五、落实监管责任和监管重点

(一)监管重点

1.有针对性的对重点企业,重点部位进行隐患排查治理;

2.高温时期等特殊敏感时段的监管,停产阶段巡查监管;

3.秋冬季节防火、防静电,防止生产旺季违规生产监管;

4.打击非法生产,实行三级网格化监管。

(二)监管警示

1.每月的10号为安全生产警醒日,组织所有员工培训;

2.对重大隐患屡教屡犯、迟迟不改或“省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未使用或使用不经常、弄虚作假的企业,在执法检查中加大检查频次,依照法律给予上限经济处罚,并实施挂牌督办;

3.将隐患排查治理的事例以公告的形式进行通报。

六、监管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党的关于安全生产精神和省、市相关规定,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树立“三个三”意识,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三级责任、三色预警、三线监管”,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2.科学安排、统筹兼顾。按照全年安全监管计划,科学合理安排检查监管时间,对全县烟花爆竹企业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以上,做到统筹兼顾。

上一篇:书记履职尽责自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小学安全稳定履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