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范文

时间:2023-03-16 23:49:23

评课稿范文第1篇

18 、《称赞》评课稿 东城区花园小学 卢锡齐 曾志红 《称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新教材。这是一个有趣味的故事,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苏肖华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一、 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苏肖华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苏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两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指名看图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认读词语。在这里老师以小伙伴的身份出现,导入自然,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来看看小刺猬和小獾之间发生什么事,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想知道就请大家打开书来听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三、自主识字、生生互动 新字的学习,老师先让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圈画出来,然后老师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书中的树叶阿姨,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接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选读、齐读、带音节读,脱拼音读,采用自学、同位互相读、正音,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最后用游戏的方法检查识字的效果,摘苹果的游戏形象地体现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 四、以生为本、朗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称赞》一课的执教中,如:苏老师释题后就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还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展读理解 苏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苏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然后重点指导朗读。如“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抓住称赞的话,老师通过范读,特别注意读好“真”“一个比一个”“香极”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再让学生评议,找出轻读重读的字词,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动作示意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接着,苏老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两只小动物其它称赞的话,苏老师又抓住了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其它句子,培养学生从朗读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苏老师抓住了“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又如“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设问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信心;“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里引导学生明白从粗糙板凳到会做椅子,这一过程,是被小刺猬称赞后,小獾才有这么大的成就,这是来之不易的。又如“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这就是好心情带来的奇效和价值。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苏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于培养朗读的优势,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和评评议议,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3、悟读延伸 苏老师承着品读感悟的学习热情,通过质疑引导知识延伸,情感得到升华。如“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板凳做得粗糙,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一质疑,学生思维又一次激发,思维探索纵横发展,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五、实践活动、拓展思维 苏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平台:自己选一个家人,发现他的优点,夸夸他的优点。让学生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理出了人间的真情美,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维,培养了语言,提倡了学习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提出一点小建议 1课件出示的生字“liu”字的声调标错第一声,课前检查不够认真。 2、个别读的形式比较多,齐读多,面不够广。 3、“仔细”的读音不注意正音。

评课稿范文第2篇

《威尼斯的小艇》评课稿

龙华中心小学蔡志梅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真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整节课紧扣单元目标和学段目标。《威尼斯的小艇》是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这篇课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三个方面来介绍,陈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小艇的样子,同时注重学文,教学中把握住了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在突出小艇样子上的特点。在了解了船夫的技术时,陈老师引导学生揣摩作者为什么能生动地描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进而加以练笔训练。

再次,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虽然这节课教学的内容较多,但是施老师并没有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生字的书写,注重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这节课中,郑老师采用默读、齐读、范读、赛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异国的风情。学生通过读,理解了小艇的样子和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掌握了运用打比方、写事物特点的方法,以及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使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还有,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营造情景的特色。在教学中,教师就利用图片和音乐,把学生带入威尼斯,诱发了学生美好的想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因而在感情朗读时也读得投入,读得优美。优美的课件设计带领学生了解外国风俗、地域风情,这节课的学习不正是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好奇心的有利时机吗?

这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设计的一节课。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自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体验。这节课是值得我们推敲,研究的。

《小白兔和小灰兔》评课稿

龙华中心小学周文英2012.5.11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描述了两只可爱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礼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后不同的表现——小白兔辛勤耕种,小灰兔贪图享受,结果也不同——小白兔种的菜丰收了,小灰兔却把菜吃完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文章通过对比的写法,把小白兔的勤劳和小灰兔的懒惰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位老师带给我们的是一堂轻松、快乐、有意义的语文课。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识字认字激趣。 ( ) 丁老师重视让学生从自我出发,鼓励学生选自己认识的字介绍识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认字。这样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图文结合激趣。在分析课文时,吴老师主要通过图文结合来上。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幅图(画的是老山羊送给小灰兔一车白菜,而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菜子)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课文中哪几段写的就是这幅图中的内容,然后再来指导朗读。再出示文中第四幅图(画的是小灰兔又来向老山羊要白菜,而小白兔却给老山羊送来了白菜),请小朋友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哪几段写的是这幅图的内容。最后一起出示两幅图,说说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因为小灰兔只吃不干活,小白兔却自己种来吃。通过图文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三、结尾悬念激趣。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结尾处常常留下余味,教师如能处理好课文的结尾,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在课文上完时,吴老师又问学生,如果你们是小白兔或小灰兔,你们想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时候学生兴趣大增,“我会向小白兔要一包菜子自己种”各种各样的答案从学生的口中讲出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当然,依据课文体裁、题材的不同,还可灵活多样的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此为契机,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引领他们步入自主学习的天地。

总之,两位老师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这课时,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5玲玲的画评课稿

2012-5-11龙华中心林慧媚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很感谢赖店中心的这次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参与学习并与大家一同探讨。也很感谢我们赖店中心的宋丽钦、傅美容老师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两节研讨的课例。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玲玲的画》是第七组中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来编排的。课文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课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今天这两节课的教学效果,大家都看到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得兴趣盎然。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这两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有不妥之处还望在座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重视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宋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能根据低年级的认知特

《小学语文评课稿》出自:

评课稿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课评课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同案异教活动,我们三年级组教授的是《花钟》一课。现就听课中的一些值得鉴赏的点滴与大家分享:

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从这一课时的整体上看,本文的结构层次为“归纳现象――解释原因――实际应用”, 梁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什么是花钟(即最后一自然段)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梁红老师设计了四大环节:①阅读质疑;②合作质疑;③变式质疑;④应用质疑。上述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兴趣得到激发,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梁红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导入阶段,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感悟朗读是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梁红老师在教学中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在品读这段课文时,先让学生了解这一段内容。找一找有几种不同的花再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中描写的花的句子,感受花的美丽,并通过让学生挑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说出理由,通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意境,用词的准确,进行生生之间的赏析性评价,进而加深对内容理解。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李莉老师执教的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课文中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用词十分优美。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大难点。在这堂课上,李莉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找找每段重点句子,用上“把每一段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句总结,把方法教给了学生,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本文的结构层次为“归纳现象――解释原因――实际应用”, 李莉老师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什么是花钟(即最后一节)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3.李莉老师一开始出示:用“开花了”替代所有表示开花语句的具体表达方法,学生马上感觉到了这样的表达既重复又死板。这时,教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示开花的词,再读相应的句子。这一读,感觉就来了,再也用不着多说什么。从“开花了”到“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睡梦中醒来”等,学生经历了一次美文欣赏之旅。又如对时间的品味,这段文字在时间的表达上非常准确,在时间的运用上非常精当,不但在写时间时用上“左右”,而且有时把表示时间的词放在前面,如“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有时把表示时间的词放在中间,如“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老师在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这些特点,揣摩、品味、积累。

徐翠玲老师的课以漂亮的花导入,让人赏心悦目,引入美的情境之中,在品读写花钟的那一段文字最为精彩,这一段文字描写了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时的情景,描写花的开放,有的用拟人手法,有的用直叙手法,意思都一样,而表达形式不一样,而徐翠玲老师关注这种表达形式,引导孩子去观察、品味,这种关注传递出来的是一种语文韵味,一种语文意境。又如对时间的品味,这段文字在时间的表达上非常准确,在时间的运用上非常精当,不但在写时间时用上“左右”,而且有时把表示时间的词放在前面,如“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有时把表示时间的词放在中间,如“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老师在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这些特点,揣摩、品味、积累。最后小练笔又是写这三种花,填补书上列举花的时间上的空白,让人恍然大悟,而在写话时徐翠玲老师提醒学生运用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徐翠玲老师抓住了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达到积累并运用语言,浓浓的语文味洋溢在课堂中。

听了王文娇老师执教的《花钟》,真所谓是课如其人,王文娇老师是一个非有教育激情的人,说起话来是眉飞色舞,她执教的课也是这种风格,孩子们在她具有磁性的语言中,在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

王文娇老师的课有好多值得我们鉴赏的地方:

1.教态大方、自然、得体,很具有亲和力,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不会感到有压力,所以能够畅所欲言。

2.对字词的教学非常到位,学生能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的掌握,这个环节把握得非常好。

3.在课堂教学中,王文娇老师注重引导孩子们质疑问难,并且把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再引导孩子梳理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提问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梳理问题的能力。注重了孩子们学习能力的培养。

评课稿范文第4篇

春雨飘飘洒洒,来到人间,飘进了我们的课堂,飘落在孩子们的心田。今天,张老师的一堂充满诗情画意的课,让我们和孩子们感受到了春雨的气息。在此,我谈谈聆听这堂课后的几点感想:

《春雨》是一首令人赏心悦目的诗歌。张老师抓住文质兼美的特点,用诗一般的语言组织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堂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一、 教学目标明确。

知识目标:通过读文,了解春雨的特点与作用。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能力目标,还有情感目标。

二、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

根据这篇课文浅显易懂的特点,张老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先用上多媒体营造美境,激趣引入课题,然后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接着质疑突破难点,最后拓展训练。

三、 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读、自问、自悟,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是这堂课教学的鲜明的特点。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堂课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读的形式多样:有个人存疑自读,有小组互相检查读音,有带着感情自由练读。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就改变了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自问,在质疑中学会探究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张老师在学生反复熟读课文之后,叫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其中有同学就提出“飘飘洒洒,细如牛毛”、“滋润”等词不理解的问题,然后让其他学生解答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有能力,培养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3、自悟,在感悟中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问题。如教师提出:为什么说“点红桃花”而不说“染红桃花”;为什么说“染绿柳芽”而不说“点绿柳芽”。教师采取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让学生自主探究,悟出答案。

四、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课题时,张老师用多媒体播放春雨声,师生又共同模拟春雨的声音,激发了兴趣,让学生的心很快进入了氛围 ,学生很快就感悟出春雨的特点(轻柔)。随后,又用多媒体播放春雨画面,营造了美境,激发出学生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在感观上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诗的氛围,逐渐融入诗的意境之中。

再如,理解“点红”、“染绿”、“滋润”这三个难点词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春景画面,学生就很形象地理解出花骨朵很小,所以是“点红”。春雨洒在柳条上,就好像把绿色的颜料泼上去一样,颜料就慢慢地流下来,柳芽慢慢地被染绿了。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

五、 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学生作业练习不能一刀切,齐步走,根据学生的特长,张老师设计了特色练习。如,学习《春雨》一课的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雨的喜爱。有的同学就拿出画笔画画,有的同学写话,居然还有创造地写上了一句诗。

六、 注重了总结、交流、分享

学完了课文后,张老师让学生来说一说这堂课学到了什么,进行了总结、交流,既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让还未了解的同学得到再次启发。

其次,教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读出了自己的话语,同学们听到话语后,看到画面后,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深刻的,情感是真挚的,回味是无穷的。同学在情感的交流之中,分享了春雨带来的快乐。

七、教师基本功扎实,组织教学有条不紊,循循善诱,教学语言精练,富有诗意。先进教学手段运用熟练。板书设计精当。

评课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分数;除法;教学

一、善于研究教材,用好例子

教学围绕教材上提供的例题分蛋糕,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制成分蛋糕的动画课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二、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

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观察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范例讲授法等,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因此课堂结构紧凑,逻辑性强,过度清新自然。

三、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

本课中,马老师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操作的空间。在教学中,马老师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

四、准确把握了分数和除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列式计算、观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进行练习等教学过程,做到突出重点

1.合作探究把握非常好,操作非常到位

两种分法: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3÷4___(块)学生经历了猜想和验证。马教师的处理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我学习。

2.练习达标十分到位

马老师的教学设计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符合这一部分教学的目的要求。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建构知识的框架,实现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拓展延伸,方有尺度

马老师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重点把握准确,教学过程做到了突出重点,同时在这个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教师抓住这个重点,加以巩固。教学线索清晰,使课堂内容紧凑而井然有序。讲授新知的过程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比如,在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让学生小组交流后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课本上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在这个环节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李静.改进评课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02).

评课稿范文第6篇

18、《称赞》评课稿东城区花园小学卢锡齐曾志红《称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新教材。这是一个有趣味的故事,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苏肖华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苏肖华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苏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两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指名看图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认读词语。在这里老师以小伙伴的身份出现,导入自然,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来看看小刺猬和小獾之间发生什么事,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想知道就请大家打开书来听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三、自主识字、生生互动新字的学习,老师先让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圈画出来,然后老师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书中的树叶阿姨,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接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选读、齐读、带音节读,脱拼音读,采用自学、同位互相读、正音,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最后用游戏的方法检查识字的效果,摘苹果的游戏形象地体现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四、以生为本、朗读感悟。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称赞》一课的执教中,如:苏老师释题后就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还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1、展读理解苏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感悟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苏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然后重点指导朗读。如“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抓住称赞的话,老师通过范读,特别注意读好“真”“一个比一个”“香极”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再让学生评议,找出轻读重读的字词,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动作示意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接着,苏老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两只小动物其它称赞的话,苏老师又抓住了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其它句子,培养学生从朗读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苏老师抓住了“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又如“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设问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信心;“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里引导学生明白从粗糙板凳到会做椅子,这一过程,是被小刺猬称赞后,小獾才有这么大的成就,这是来之不易的。又如“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这就是好心情带来的奇效和价值。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苏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于培养朗读的优势,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和评评议议,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3、悟读延伸苏老师承着品读感悟的学习热情,通过质疑引导知识延伸,情感得到升华。如“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板凳做得粗糙,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一质疑,学生思维又一次激发,思维探索纵横发展,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五、实践活动、拓展思维苏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平台:自己选一个家人,发现他的优点,夸夸他的优点。让学生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理出了人间的真情美,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维,培养了语言,提倡了学习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六、提出一点小建议1课件出示的生字“liu”字的声调标错第一声,课前检查不够认真。2、个别读的形式比较多,齐读多,面不够广。3、“仔细”的读音不注意正音。

评课稿范文第7篇

李唯佳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老师的这节课无疑是精彩的。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二、拓词语宽度来理解“无边无际”

肖老师在教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时。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无边无际”来表示。她来个口语训练,丰富了对无边无际的理解,学生也真正地理解这个词,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平常的说话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肖老师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肖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五、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肖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教师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老师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六、抓住故事序幕,把握三次对话

课文第一节,简短的两句话交代了青蛙与小鸟各自所在位置,为下文对话提供了背景,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双方对事物的认识可能出现差异.这是故事的序幕,也是学生理解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笔墨较多.首先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于井的认识可能不够正确或充分,所以通过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简笔画使学生对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认识井沿所在位置,理解“沿”即“边”,而青蛙与小鸟位置的演示是为下文的理解做一次必要的铺垫。

三次对话以三次对话为主.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初步理解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天只有井口大”之上抓住“说大话”“井口大”两个点,理解什么是“说大话”,哪句话是大话,进而引出青蛙对天的认识:“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小鸟对青蛙的少见多怪并未反唇相讥,它诚恳地指出善意地纠正:“你看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在这里,通过课件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跟随小鸟到天空飞翔,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就此,第二次对话结束了。在这一次对话中,学生们找到了青蛙与小鸟争论的焦点:对天的认识不同。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板书在设计上也是以此为主:第三次对话则抓住了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不以为然的,自以为是的,小鸟的笑是恍然大悟的,忍俊不禁的。如何理解两个笑的不同含义是这一部分的重难点。她采用的是在读中结合青蛙与小鸟的话进行体会理解。抓住青蛙所说的“天天”“一抬头就看见天”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理解之所以错误的原因,随即指出:这是一只“井底之蛙”

它错误的原因正是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通过板书“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指出青蛙错误症结所在。而小鸟则因为“目光远大,见多识广”所以才会对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小鸟面对自以为是的青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故事在高潮处嘎然而止。

课文结束了,可是教学还没有结束,学生的思考还没有结束。因为课文可以思考的空间太大。肖教师紧紧抓住青蛙的是否肯跳出井口来看一看这一问题作为学生思维的发散点,其目的是想给学生一个自己思考的空间。肖教师做了一个假设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更重要的是还让学生进行了表演,让他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评课稿范文第8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六小这个大家庭已有半年的时间了,回顾这半年的教学生活,感慨颇多,现在就把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作为一名教师,教好孩子,让每个孩子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每个老师的最大心愿,但如何教好孩子呢,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老师,对每个孩子要发自内心的真正关爱,可以是一个眼神,一次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让孩子喜欢上你这个老师。如果他喜欢你这个老师了,那么他肯定喜欢上你的课,课堂肯定尊重你,认真听讲,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我尽量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特别对于潜能生,习惯不好,真得令人头疼,但我尽量做到不去打击他们,对他们多些关心和鼓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我经常对孩子说:‘老师允许你们犯错误,只要改正,还是好孩子。”,这样不致于一棍子把孩子打死,因为一次的错误去否定自己,破罐破摔。

2、上课要备好课

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就是要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备课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同样一节课的内容,不同的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是不同的,对教材中重难点的把握是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知识点本身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决定了本节课的高效率,高质量。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减轻学生课业的负担。

3、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你的课背的再好,但管不住学生,课堂上乱糟糟的,学生不用心听,那么你的课堂就注定是失败的,所以课堂管理也是一门学问。

在课堂中,为了让课堂更顺畅,我尽多使用评价机制,让孩子去约束他们的行为。例如,对课堂提出三次表扬的同学,下课可以到我这儿领取一张贴画,并给小组积一分,并把贴画贴在书上,学期期末贴画最多的学生可以被评为:“最棒明星”。对提出批评的孩子,批评1次扣小组1分,一节批评3次叫家长。孩子毕竟是孩子,大部分孩子都表现很好,想得到老师的认可,表扬。课堂纪律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孩子的听课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堂管理,多想些去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的方法。

4、抓好作业的落实工作

一星期只有4节课,内容多,任务重,课堂的反馈和巩固需要孩子课下完成,并且完成的情况需要我们去落实。如果只布置不落实,就不会引起孩子的重视。所以,每天孩子的作业我尽量去批改,对完成不好的及时教育,对没完成的让他们及时补出来,培养他们认真写作业的习惯。

5、和家长做好沟通

一个老师面对七八十名学生,要想面面俱到,常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认为一定要发动家长。通过发校讯通让家长帮助我们督促孩子背单词,听写单词。家长念汉语,学生写英语,听写完后用红笔改,并要孩子订正单词,然后签字。这样一来,家长通过听写也就了解孩子学习英语的情况。和家长沟通是很有效的辅助教学方法。

6、抓好英语的基础知识的教学

始终坚持扎实课本,背记内容尽量在课堂上完成。

虽然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的不足和困惑。以后还要多向其他姐妹切磋,多听课,多研讨,吸取每位老师的精华,完善自己的不足。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成功没有捷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谢谢大家!

小学英语评课发言稿(二)

今天,按教研组要求观看了**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其中一节课堂时录,让我感受破深,给我一些课堂口语教学的启示。

一、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方睿老师以往承担低段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老师们一致地认可和欣赏。她热情大方的教态,悦耳动听的韵律歌,活泼有趣的游戏以及美观新颖的教具都成为她英语课堂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法宝。而这次听方睿老师的课,同样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堂课里,我感觉方睿老师随着她的学生年龄的增长,变换了教学模式和方法,增添了些许成熟优雅,师生情感和谐发展。比如,课前的歌曲由儿歌变成了同学们喜欢的流行歌video欣赏; 教学设计中少了机械操作的游戏,更多地引导学生连贯流利地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

二、简单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该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以清晰实在的印象。这堂课教学步骤并不多:歌曲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谈论, What can you see? 接着引出学生不能说的新授单词,再着说说what do you like? Why?然后再引入课文。但是,老师却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口语表达的机会。在她的课堂上,更多地听到的是学生的声音,而不是老师的声音;更多地听到的是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声音,而不是机械齐读的声音。在同学们的口语表达中,也感受到了她的学生有着丰富的词汇量。这与方睿老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她平时扎实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三、夯实基础知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色彩鲜艳,新颖美观的教具是方睿老师吸引学生的法宝之一;而这堂课,方睿老师一个课件一张嘴,同样也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着学生大量地进行口语表达。我想,此中不仅体现了她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也反映了她的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试想一个听课如天书的学生,是很难在一个没有游戏,没有五颜六色的图片的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我随手翻看了两、三个学生的课本,每课都记着老师补充的同类词汇,每课都有学生回家朗读背诵的家长签字。因为有着每天一步一个阶梯的艰辛,才能享受明天登上峰顶欣赏美景的喜悦。

小学英语评课发言稿(三)

该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小学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动画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蒋莹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蒋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蒋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评课稿范文第9篇

一、能经历图形抽象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几何教学的核心词,它包括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许教师让学生从校园中找图形,完成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抽象。这样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来源以及研究图形的背景,进而理解数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的抽象性。建议: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观察实物并抽象出图形。

二、能经历分类与思考的过程,感悟数学思想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图形分类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对图形进行比较、概括,从而深入体会图形的特征。纵观本节课有四次分类活动:第一次,找出画出的图形,并说出它的名称。这是简单的分类。第二次,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找出它们的本质的联系和区别,这个地方引起争执,教师应顺着学生的争执,创设矛盾,引起冲突,既然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不是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怎么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呢?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到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只要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对边都平行,符合条件,只不过很特殊,特殊在哪儿?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分类、辨析,越来越清。第三次,让学生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的关系?教师上课要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如,有一个学生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是梯形。应该及时纠正。第四次,练习设计,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分类标准,最好让学生在练习本做一遍。再让学生汇报。分类标准不一样,结果不一样,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征。

三、能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单靠教师讲是行不通的,必须以学生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础。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于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的层层递进的活动。

1.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活动

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用看一看、量一量、画一画、移一移的方法,探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画一画或量一量)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在“操作”活动中,深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创设了自主思考的机会

教师在创设研究四边形关系时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我们认识了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员,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那你们能不能用喜欢的数学符号语言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学生动手设计)”并在活动中积累了经验。

评课稿范文第10篇

一、从支教教师不想参加评课一事,看传统评课现状

那是四年前,笔者参加了在学区中心小学举办的一次三年级语文公开教学的评课活动。评课前,主持人邀请当时正在中心小学支教的来自市实验小学的一名特级教师参加,大家都期待着这位名师能给予引领式的精彩点评。可是那位支教教师告诉主持人,她不想参加这样的评课,因为她参加过几次类似的活动,觉得评课时全是一些套话空话,流于形式,她不想浪费时间。

主持人转述了支教教师的话,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感到震惊。当天的评课,主持人就要求我们摒弃老一套,多提问题,积极探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可能是旧模式太根深蒂固了,部分教师有些不适应,开始有点冷场。渐渐地,感觉不一样了,少了套话空话,多了建议、意见、设想、观点,多了商榷甚至争论。那位支教教师那天还是参加了我们的评课,她不时在我们发言中与我们交流、讨论,而她就课例进行的细致解析更是令我们耳目一新。

支教教师不想参加评课一事,反映了农村基层学校传统评课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评课语言唱赞歌的多,且“放之四海而皆准”,优点一大堆―――先是“很成功”“很好”“较好”一番肯定,后是“准备充分、教态自然、教法合理、重点突出、理念先进”之类的评述,缺点一点点,一两句话还谦虚地加上“个人的不成熟的看法”一类的定语;二是“看人评课”,常把教师分等级,什么级别教师说什么样的话,而不是“就课论课”,且往往是评课者“自说自话”,被评者洗耳恭听,缺少了双向的交流活动。这样的现象透视出了传统评课的弊病:僵化、低效,难以发挥评课应有的功能。

二、从“评课”提法的改变,看课改背景下的评课发展

随着课改的推进,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正在为广大教师接受和应用,“评课”提法的改变正是顺应这一潮流发展的结果。

传统评课,即听课评课,评课者往往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听一听、看一看,再以裁判者的身份评一评、比一比,倾向于评判,注重结果,忽视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上课者与评课者成了对立面。新课程实施后,“听课评课”改成“观课议课”。倡导评课者带着一定的研究目的,观察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进行科学的归类分析后,提出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的思路和建议,注重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近两年“评课”又出现了一种新提法―――“辩课”。主张评课者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提出问题,展开辩论,加深理解,以促进活动参与者专业素养的提高。评课―――议课―――辩课,提法上改变,带来的是评课理念的与时俱进,我们要让评课真正发展成教师有效教研和专业发展的一个宽阔平台。

三、评课改革实践中做法

笔者所在的大关中心小学近两年进行了一些评课改革尝试,2010―2011学年度则围绕“评好课”这一专题开展了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成效明显,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

1.带着问题研讨,变单向点评为多元对话,一次评课就是一次主题研讨会

叶立新老师(“辩课”理念首创者)认为:评课就是依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呈现,深入探讨“教学内容的合宜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等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我校每次开展评课活动前,主持人会依据不同的课例类型,提出某一次评课的主题,要求评课者围绕这一主题,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就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评课内容的重点是解析课例中值得提倡的做法或普遍存在的问题,拒绝只做成果鉴定式的点评。我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安排的3次学区校际语文学科评课活动中,分别提出了“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文本解读及教学内容选择”“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双基’训练”和“怎样有效利用农远及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三个评课主题,评课者通过观察上课者具体的教学行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问题,进行探讨,有共鸣,有碰撞,在积极地思考、交流中,对问题的理解逐步深入,所有参与者都经历了思维运作和知识建构的过程。评课场面热闹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在这过程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专业发展的体验。

笔者参加了其中一次评课,感触颇深:评课变难了,滥竽充数的话会很尴尬,活动的氛围迫使每个人要做足功课,要用心、主动,但的确能锻炼人,一次评课就像一次主题研讨会,积极参与其中就能体验到进取过程中的那份愉悦。

2.全程跟踪式评课,课前集体备课,课后课例解析,一次评课就是一期校本培训研修班

我校实行了“全程跟踪式”评课:课前集体备课,上课者“主备”,相关评课者提供建议,帮助上课者开拓思路,改进教学设计,常常一份教案几易其稿方能成型,在备课研讨中上课者对文本的解读逐渐深化,评课者也知道了上课者将要上什么、怎样上;课后课例解析,评课者从上课者的执行情况入手,“对教案或课例进行研究,关键是作学理的阐释,要剥去教师个人因素之后揭示出一堂课的‘何以好’或者‘何以不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先生语),通过上课者与评课者合作研究,共同探寻课堂教学规律,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许多教师都反映,现在的评课要做的事多了,花的时间长了,一次评课就好比办了一期校本培训研修班,收获自然也是以前的“蜻蜓点水式”评课没法比了。

3.写好评课稿,总结反思,梳理提升,一次评课就是一次专业素养提高班

农村小学教师的论文写作往往是其专业发展中的“短板”,我校针对这一问题要求每次评课活动中的所有参评者要写好评课稿,将评课中的口头的、零散的言论梳理归纳,付诸笔端,可以发表自己的教学观点,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诉说自己的教学困惑,也可以记录与他人探讨、商榷、辩论的内容,在写作中实现学习、消化、融合,进而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写作水平。学校将评课稿收存归档,一学年进行一次评课稿写作评比活动。虽然评课稿的篇幅有长有短,质量有高有低,但是教师的观点、理念经过梳理变得更清晰、严谨,理解和感悟也得到升华、拓展。大多数评课稿进一步整理、修改和完善,就可能是一篇上好的论文。

教师写评课稿,要经历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论证的过程,会促进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一次评课就像参加了一次专业素养提高班,每次历练都会让教师受益匪浅。

上一篇:家访记录范文 下一篇:投诉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