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合同范文

时间:2023-03-01 07:38:11

赔偿合同

赔偿合同范文第1篇

房屋拆迁赔偿合同范文一

甲方:

乙方:

甲方因开发 楼盘(位于 )需拆除乙方正在使用的沿街楼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赔偿条例》,经甲乙双方协商,就房屋拆迁赔偿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房屋基本情况

第1条:1、建筑面积 平方米(其中一层 平方米;二层平方米;附属物。

2、所有权人:

3、房屋性质:经营性用房。

二、甲方义务

第2条:甲方以回迁的方式对乙方拆迁的以上房屋及附属物给予赔偿。

第3条:回迁安置房屋的位置、面积、结构:

1、回迁安置房屋位于齐晏大街以南、向阳路以西,楼房东墙距向阳路路中心 米,该距离不得相差5米。

2、回迁安置房屋为一层门头房,门头朝向需面对齐晏大街,南北贯通,向南需有门、有窗、可做门头房使用。面积为平方米,东西长度为27.14米。

3、回迁安置房交房标准:达到国家规定的竣工验收标准,通水、电、暖;墙面、门窗、卫生间等达到可营业标准,该房屋因水、暖管道等因素造成使用的面积不可超过总面积的1%,若超出总面积的1%部分,需另增加使用面积或经济赔偿(按市场售价为准)。

第4条:1、回迁交房日期:自乙方房屋拆迁日起 三 年内即

2、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回迁房屋交付日,甲方负责向乙方赔偿房屋租金,每年 元。若甲方未按期交付回迁房屋,超出时间甲方向乙方赔偿的房屋租金按10%每年递增。

第5条:甲方应在交付回迁安置房后三个月内为乙方办理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并承担相关费用。

第6条:因回迁安置房面积不宜分割而多出赔偿乙方面积部分,甲方以不高于3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出售给乙方;乙方拆除面积超出安置房屋面积部分,甲方以市场价格给予赔偿。

第7条:若甲方无法交付回迁安置房或交付的回迁安置房达不到合同约定的乙方要求,乙方有权拒收回迁安置房,甲方需以现金人民币1500万元给予乙方赔偿。

第8条:抵押担保:甲方以 作为本合同的担保抵押给乙方,并从房管部门办理相关抵押手续,且甲方承担相关费用。如果不能按时交房,乙方有权以抵押物抵甲方赔偿的回迁安置房,甲方应在一个月内将抵押物过户给乙方,并承担相关过户费用。

第9条:担保方责任:甲方需找乙方认可的单位或个人来担保本合同的覆行,若甲方未按合同条款约定交付回迁安置房,担保方承担本合同约定的甲方的全部责任。

三、乙方义务

第10条:本合同签订后,甲方完成第8条和第9条的条款后,乙方应在15日内交房或拆除。

四、其它:

第11条:未尽事宜双方可另签协议作为本合同附件。

第12条: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双方协商不成,提交齐河县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13条:本合同一式4份。自甲、乙方及担保方签字、盖章、公证处公证后本合同生效。

1、甲方抵押物的相关证件和手续。

2、回迁安置房屋的相关图纸。

甲方: 乙方:

担保方:

年 月 日

房屋拆迁赔偿合同范文二

甲方(拆迁人):________

地 址:________邮编:_____电话: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职务:____

乙方(被拆迁人):________

地 址:________邮编:_____电话: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职务:____

甲方因建设需要,须拆除乙方使用的房屋,根据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就房屋拆迁补偿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项目名称、地点

建设项目名称______,建设地点________,建设单位________,《拆迁许可证》文号________。

第二条 被拆迁房屋现状

(一)乙方在拆迁范围内有房屋__间,其中,砖混结构平顶房_间,建筑面积___平方米;砖木结构安架房__间,建筑面积_平方米,土木结构安架房__间,建筑面积___平方米;砖混结构厦房__间,建筑面积__平方米,土木结构安架房_间,建筑面积__平方米,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方在拆迁范围内附属物分别有__________。

(三)乙方在拆迁范围内经济作物分别有________。

第三条 被拆迁房屋补偿

(一)被拆迁房屋___间,其中装混结构平顶房__间,建筑面积__平方米,按每平方米_元作价补偿;砖木结构安架房_间,建筑面积__平方米,按每平方米_元作价补偿;土木结构安架房_间,建筑面积__平方米,按每平方米_元作价补偿;砖混结构厦房__间,建筑面积__平方米,按每平方米_元作价补偿;土木结构厦房_间,建筑面积__平方米,按每平方米_元作价补偿。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小计:_____元。

(二)被拆迁范围内的附属物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计:_____元。

(三)被拆迁范围内有经济作物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计_______元。

(四)被拆迁范围内以上各项补偿总计_______元。(注:含所有费用)。

第四条 房屋拆迁补助

甲方支付乙方搬家补助费___元,临时过渡费___元,按合同约定期限提前搬家奖励费___元。

第五条 补偿款支付方式

补偿款分两期进行支付,第一期在甲、乙双方签订本合同之日起七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该总补偿款的50﹪,第二期在乙方将原住房全部腾空交付甲方之日,甲方将乙方剩余的50﹪补偿款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第六条 搬迁期限

乙方在签订本房屋补偿合同之日起于20xx年4月30日前应将原住房腾空,并由乙方拆迁。

第七条 违约责任

(一)甲方未按本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向乙方支付赔偿款,甲方除正常支付给乙方的补偿款之外,向乙方赔付违约金10万元。

(二)乙方未按合同约定期限将原住房腾空并未拆迁,乙方将收到甲方支付的补偿款无条件的退还给甲方,并赔付给甲方违约金10万元。

第八条 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自签字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______

代表人(签章)______

___年__月_日

乙方:(签章)______

代表人(签章)______

___年__月_日

甲方:(签章)______

代表人(签章)______

___年__月_日

房屋拆迁赔偿合同范文三

甲方:(拆迁入)

乙方:(被拆迁人)

经**市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拆许字( )第 号《房屋拆迁许可证》批准,甲方在 范围内拆迁,进行 项目建设,需要拆迁乙方的住宅房屋,依据《**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规定,甲乙双方就拆迁补偿事项,订立如下协议:

一、乙方房屋位于 街(路) 号 栋 层 房间 建筑结构,建筑面积 平方米。

经房屋拆迁评估机构评估确定,乙方房屋 成新,评估单价 元/平方米,计 元;上年度砖混结构住宅房屋建筑成本 元/平方米,价格调整系数 ,价格补贴 元/平方米,计 元,面积补贴 平方米,计 元,被拆迁房屋货币补偿金额总计 元。

二、乙方自愿选择 的拆迁补偿方式。

实行货币补偿的,甲方应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元货币补偿款。

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甲方提供给乙方的房屋位于 街(路) 号 栋 单元 层 朝向 房间, 建筑结构,建筑面积 平方米(产权调换房屋系期房的,附产权调换房屋的设计平面图,房屋建筑面积以产权部门初始登记的建筑面积为准),所调换房屋价格 元/平方米,计 元,于 年 月 日前 向 方支付产权调换差价款 元。甲方应于 年 月 日前将产权调换房屋交付给乙方,并于年 月 目前负责办理产权调换房屋的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手续费用由甲方承担,所涉及的契税由乙方承担。

三、甲方向乙方一次性支付搬家补助费 元。

实行货币补偿的,甲方按照lO元/(平方米月)标准支付给乙方临时安置补助费,一次性支付3个月,计 元。

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且乙方自行过渡的,过渡期限 个月,甲方按照 元/平方米月标准支付给乙方临时安置补助费,先预付 个月,计 元,其余部分在房屋交付给乙方使用时按照实际过渡期限一次结清。

四、本合同订立时,乙方应将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交给甲方,并由甲方到有关部门申请注销登记。

五、本合同订立后 日内乙方应迁出,并将房屋交给甲方;同时甲方将上述各项费用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六、本合同盯立后,甲方不得擅自变更规划和设计。

七、本合同订立后,双方应共同遵守,任何一方违约,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责任。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以下第 方式解决。

(一)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向人民法院。

八、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乙方、拆迁实施单位各一份,送拆迁管理部门备案一份。 本合同未尽事宜,可另行订立补充协议。

甲方: 乙方:

法定代表人:

经办人:

拆迁实施单位: 委托人: 法定代表人:

经办人:

赔偿合同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合同;非财产损害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84-01

在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金钱、物物的交换,只是实现这种精神消费活动的手段而己。因而如果旅游业者在旅游活动中违约,会产生两种情况。下面笔者将分情况讨论:

一、旅游合同在责任竞合下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在第一种情况中,旅游业者是违反了合同的约定,提供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服务并且造成了游客的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旅游者既可以对旅游业者提出违约的损害赔偿也可以提出侵权的损害赔偿,因为这种情况下发生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竞合,从词义上说,竞者,争也;合者,符合、该当也,竞争就是反映争相符合,或同时该当之意。1所谓责任竞合,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责任产生,这些责任彼此之间是相互冲突的。2责任竞合现象是伴随着合同法和侵权法的独立就己经产生的现象。在罗马法时代的早些时候,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是不分的,当时的人们认为,只有积极地作为损害他人的权益的,才可能让其承担责任,而消极的不作为通常是不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这样,违约行为的一部分被纳入到侵权行为之中,而另一部分则没有规定。

在某些情况下,侵权行为直接构成违约原因,即所谓“侵权性的违约行为”,或者违约行为造成侵权的后果,即所谓“违约性的侵权行为”。在旅游合同关系中,诸如住宿、餐饮、娱乐等场合,提供服务者通常负有对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等义务,此时其若对旅游者的人身或财产因积极行为而造成损害,并且主观上有过错,则同时成立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并且因为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所侵犯的都是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构成利益客体的同一性,从而产生责任竞合。这种竞合的前提是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事先存在着一种合同关系,这种合同关系的存在,使加害人对受害人的损害行为,不仅可以作为侵权行为,也可以作为违反当事人事先规定的义务的违约行为对待。具体而言,旅游合同纠纷中发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现象的,主要表现为:(一)旅行社提供的交通服务有瑕疵,导致游客人身伤亡,比如说提供破损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等;(二)游客下榻的饭店提供的餐饮质量低劣,引起事物中毒;(三)导游未尽职责,带领游客参加危险旅游项目,造成游客伤亡等等。在旅游合同纠纷中,当发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特别是旅游业者一方违约行为同时又构成对旅游者的侵权,造成旅游者精神损害的情形下,旅游者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但这是选择侵权之诉的结果。但在第二种情况中旅行社擅自转团随意更改旅游项目、减低服务质量或服务态度恶劣,以及其他旅游服务提供者未按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等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没有使旅游者的人身、财物遭受实质性损失,但使旅游者深感不满,导致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和审美体验被剥夺,给旅游者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害。当事人遭受的精神损害是否可得到赔偿呢?

二、旅游合同违约责任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传统民法认为,非财产损害赔偿不能纳入违约责任范畴。认为若给违约之诉以非财产损害赔偿,无异于对违约处以惩罚性制裁,而侵权法中的惩罚性赔偿于合同中没有适用的余地,因此,对情感或尊严的伤害不应被考虑。我国《民法通则》第120 条虽然首次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非财产损害赔偿的范围限定在涉及精神利益的那一部分人格权所受的损害上。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人身权受侵害时,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第二,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我国民法通则只规定涉及精神利益损害部分可以赔偿:第三,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权益而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受害人通过主张侵权责任可获得保护。

确定一种损害赔偿是否属于精神损害赔偿,其判断标准应当是精神损害赔偿保护的客体。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理论界主要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传统人格利益说”、“新人格利益说”、“人身权益说”。关今华在其著作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与评算》中,又提出“精神利益说”认为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是精神利益。

游客通过旅游合同所追求的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利益。那么,因为对方违反合同约定而造成的精神上的不愉悦,当然就是精神利益的一种损失,对这种精神利益损失的赔偿当然也就应当包括在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当中了。

参考文献:

赔偿合同范文第3篇

摘 要:《联合国国际货物梢售合同公约》是国际贸易中一部意义深远的公约,它对损害救济赔偿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公约》确定的可以采取的多种救济手段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救济方法,在实践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救济方法。

本文首先从损害赔偿的一般理论出发,然后就主要国家就立法中关于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分析,阐明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损害赔偿 损害赔偿的范围 损害赔偿的计算 相关规则

一、损害赔偿概述。

当事人签订国际商事合同的目的是要合同得以顺利进行。然而,在合同签订以后,基于种种原因,一方当事人可能不愿意或者不能履行合同,这就产生了对违约的救济问题,救济的目的并非迫使当事人按照原来的约定实现合同目的。在确定救济目的时,一方面,法律应当鼓励当事人信守合同;另一方面,法律也应当考虑到,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享有一定的违约自由。因此,法律在提供救济时,应主要表现为对非违约方提供“替代性”补救,而非“强制履行”救济。而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用金钱来补偿另一方由于其违约所遭受到的损失 。

二、普通法系中损害赔偿的立法与范围

损害赔偿的目的在于,当一方当事人因违约而受到损失时,尽可能通过金钱补偿的方式,使其处于如同合同义务已得到完全履行时的地位。其目的在于补偿性,这意味着:(1)损害赔偿额应按原告的损失计算,而不应按被告违约所得的收益计算。(2)原告必须蒙受损失,才有权要求损害赔偿。

同时损害赔偿还应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与附带损失。直接损失是指因违约而导致的合同标的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因违约而导致的间接的损失。附带损失是指因违约而导致的附带的损失。至于损害赔偿中的非金钱损坏赔偿这部分是争议最多的。非金钱上的损失主要是指精神损害。普通法一般认为,合同之诉不适用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

三、国际公约和国际示范法中损害赔偿的范围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74条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违约损害赔偿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应负的损害赔偿额,应与另一方当事人因他违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润在内的损失额相等。这种损害赔偿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他当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对违反合同预料到或理应预料到的可能损失。”

从该规定可以看出:

(1)损害赔偿的金额应与受害方当事人因违约所受的损失额相等。

(2)可以得到损害赔偿的损失既包括积极损失,也包括利润等消极损失。

(3)损害赔偿的范围以违约方当事人在订约时预料到或理应预料到的损失为限,即采纳了“可预见性标准”。

(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首先确认了普遍意义上的损害赔偿的权利。损害赔偿的权利存在于任何合同义务的不履行,因此也无必要区分主要义务与次要义务。①

1.损害赔偿的目的及损失的种类

关于损害赔偿的目的以及损失的种类,《通则》第7.4.2条规定:

(1)受损害方当事人对由于不履行而遭受的损害有权得到完全赔偿。此损害既包括该方当事人遭受的任何损失,也包括其被剥夺的任何收益,但考虑到受损害方当事人由于避免发生的成本或损害而得到的任何收益。

(2)此损害可以是非金钱性质的,例如包括肉体或精神上的痛苦。

2.损害的确定性

关于损害的确定性,《通则》第7.4.3条规定:

(1)赔偿金适用于根据合理的肯定程度而确立的损害,包括未来损害。

(2)对机会损失的赔偿可根据机会发生的可能性程度来确定。

(3)凡不能以充分的肯定程度来确定损害赔偿的金额,赔偿金额的确定取决于法庭的自由裁量权。

3.损害的可预见性

关于损害的可预见性,《通则》第7.4.4.条规定:“不履行方当事人仅对在合同订立时他能预见得到或理应预见到的、可能引起不履行而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通则》指出,这种限定与合同的真正性质相关;并不是受损害的当事人被剥夺的所有利益都包含在合同的范围之内,不履行方当事人对于合同成立时不能预见到的损害不必承担赔偿的责任,并且可以不承担不能投保的风险。

四、损害赔偿的计算

国际商事合同违约损害赔偿中,往往损害确定存在却不可量化,因为涉及到公平、道德、商业交易的效益等诸多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极为复杂,特别是在利润的计算、时价的计算、替代货物交易损害赔偿额计算等方面尤为如此,有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必要。

(一)关于利润损失的计算公约

第 47 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损害赔偿额,应与另一方当事人因他违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在内的损失额相等。如果对这一损失不予以赔偿,就不能完全弥补受害人所遭受到的损害。公约对利润损失的计算未作任何具体规定,也没有任何司法机构负责公约的适用,不可能对公约条款做出确切的解释,因而,要确定利润损失范围,需要探询公约立法历史,立法目的及立法者的原意。

(二)关于时价的确定

时价问题在国际商事交易中,特别是在交易所涉及货物价格变化较大的情况中将会出现。如何确定货物的时价,往往成为当事方争议的焦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合理确定时价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确定时价的时间,二是确定时价的地点关于时价确定的时间。

根据公约规定,在买方接收货物之前宣告合同无效的,时价的时间为宣告合同无效时的时间;如果买方接收货物后宣告合同无效的,时价时间为买方接收货物的时间。

(三)替代交易损害赔偿计算

公约第57条规定,如果合同被宣告无效,在宣告无效后一段合理时间内,买方已以合理方式购买替代货物,或者卖方已以合理方式把货物转卖,则要求损害赔偿的一方可以取得合同价格和替代货物交易价格之间的差额以及按照第74条规定可以取得的任何其它损害赔偿。确定合同是否被宣告无效,是适用公约第75条计算方法的前提;如果合同没有被宣告无效,则损害赔偿就要按公约第74条规定的一般原则计算。

总之,损害赔偿制度作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一项具体制度,与根本违约、预期违约等基本制度存在密切联系,与实际履行解除合同等救济手段可以并用,我国作为《公约》的缔约国,有义务按照公约的规定严格执行公约的各项规则。正确处理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维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参考文献

[1] See Barry Nicholas:The French Law of Contract,1992,P228.

[2] See Michael H.Whincup:Contract Law and Practice:the English System and Continent Comparisons,1992,P250.

[3] Watts v.Morrow[1991]4 All ER 937,959-960.

[4] 参见《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4.1条注释1。

[5] 参见《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4.2条注释1。

[6] 参见《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4.3条注释1。

[7] 参见《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4.3条注释2。

[8] 参见《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4.3条注释3。

[9] 参见《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4.4条注释。

注解

赔偿合同范文第4篇

李金竹

加盟店如何终止合同与处理赔偿,是许多加盟商和加盟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这关系到双方合作的成败和利益。 如因任何情况总店丧失了货品的制造、经营及分销权,则合约自动终止,而加盟店己支付的加盟费则按合约剩余日数的比例由总店返还加盟店。如总店违反合约任何条款,受许人亦有权实施单方面终止合约并向总店要求赔偿,但不限于双倍赔偿保证金。

如加盟店或特许人宣布破产或清盘,合约将自动终止。

赔偿 在下列情况下,总店有权在通知加盟店后实施单方面终止合约而无需负担任何法律责任及做出任何赔偿:加盟店违反合约任何条件;加盟店未经总店书面同意,在任何情况下关闭其店铺,或未经总店书面同意而在另一场地经营与货品相同的产品(无论任何品牌);加盟店的任何股东或职员企图阻止任何总店授权人士进入加盟店的营业范围、货仓范围、办公范围;加盟店未得到总店事先书面同意利用总店拥有的任何商标制造、经营、分销货品;加盟店破坏商标的商营及形象;加盟店有损害总店商业信誉的行为;加盟店在其范围内从事任何零售货品以外的商业或非商业行动;加盟店超过合同约定期限仍末缴纳合约规定的费用或其他应付款项;加盟店未经总店书面同意,擅自进行批发业务或将零售价定为超过总店准许的价格;加盟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处理 加盟店在合约期满或因任何原因合约被终止之后约定期限内,总店有权免费收回按合约由总店免费提供给加盟店的所有物品。如加盟店不遵守合约的任何条文或违反合约的任何条款而导致总店单方面取消合约及终止提品给加盟店,总店将保留向加盟店追究赔偿及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合约期满不获续期或由于任何原因终止后,加盟店必须做到:支付应付的款项给总店;停止经营,并不可对任何人士或公司声称属于总店的一部分;停止使用总店的商标或与之相类似的商标或记号;将有关物品,包括但不限于与总店及加盟店有关的宣传材料、营运守则、经营手册、文具、发票、表格、设计图样及记录退回总店;将所有关于总店及加盟店名称的宣传招牌拆毁;将仍持有但未付款给总店的产品退还总店;继续遵守合约的条款,特别是有关保密的责任;遵守其他条款(基本上是总店对加盟店的限制)。

禁止 加盟店的经营者在合约期间及合约到期或终止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可直接或间接地经营、参与或涉及任何与加盟店销售货品的业务相类似或会产生竞争的行业;不得雇用或企图雇用任何在合约终止之前的一年之内被总店雇用的员工,或诱使该员工离开原来的单位;不得招揽总店或其他加盟店的顾客。

巧用电话销售

文/佚名

成功销售的能力,与你的客户质量直接相关。销售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准确找到需要你产品或服务的人。以下8条“营销圣训”是进行成功销售和开发客户的法则。

每天安排一小时

销售,也需要纪律的约束。销售总是被推迟的,你总在等待一个环境更有利的日子。其实,销售的时机永远都不会有最为合适的时候。

尽可能多打电话

在寻找客户之前,永远不要忘记花时间确定你的目标市场。如此一来,在电话中与之交流的,就会是市场中最有可能成为你客户的人。

如果你仅给最有可能成为客户的人打电话,那么你联系到了最有可能想购买你产品或服务的准客户。在这一小时中尽可能多打电话。由于每一个电话都是高质量的,多打总比少打好。

电话要简短

打电话做销售拜访的目标是获得一个约会。你不可能在电话上销售一种复杂的产品或服务,而且你当然也不希望在电话中讨价还价。

电话做销售应该持续大约3分钟,而且应该专注于介绍你自己,你的产品,大概了解一下对方的需求,以便你给出一下很好的理由让对方愿意花费宝贵的时间和你交谈。最重要的别忘了约定与对方见面。

打电话前准备一个名单

如果不事先准备名单的话,你的大部分时间将不得不用来寻找所需要的名字。你会一直忙个不停,总感觉工作很努力,却没有打几个电话。因此,要在手头上随时准备一个可以供一个月使用的人员名单。

专注工作

在销售时间里不要接电话或接待客人。充分利用营销经验曲线。正像任何重复性工作一样,在相邻的时间片段里重复该项工作的次数越多,就会变得越优秀。

你的第二个电话会比第一个好,第三个会比第二个好,依次类推。在体育运动里,我们称其为“渐入最佳状态”。你会发现,你的销售技巧会随着销售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改进。

新品上市小贴士

文/李华振 刘卫华

相对领先,半步即可

长跑比赛中,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在一开始的时候拼尽全部力量,而是看对手的情况行事,讲求“永远领先对手半步”。为什么?因为夺取金牌并不需要绝对遥遥领先,只要相对地比对手领先一点即可。况且,追求绝对的领先是要冒较大风险的,往往出现提前爆发、过早透支、后继乏力等恶果,最后反而失败。

同样道理,在新品上市的过程中,精明的企业也善于“相对领先,半步即可”。因为顾客只能在市面上出售的商品中选择,这样,只要你领先对手一点,就具备了更强劲的先进性和竞争力,就能击败对手,引诱并说服顾客做出购买决策。若追求太过超前的绝对领先,一方面会付出过多的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必然拖延上市时间,在“生死时速”中败下阵来。同时,在市场容量不变的前提下,相对领先、多步到位、能多次重复覆盖市场,这就等于“人为地”扩大了市场容量。而一步到位则达不到这种效果。比如微软的WINDOWS软件,若从WIN95一下子到WINXP,就难以取得95、98、2000、XP版本的逐步完善之效果。

“萝卜快了要洗泥”

有句话叫“萝卜快了不洗泥”,意指单纯追求速度和数量,却忽视了质量的行为。在新品上市中,这种现象经常发生:企业一看产品上市之初十分畅销,就加大马力,生产线超负荷运转,甚至不经严格审查,就草率地进行OEM生产。结果,由于质量控制不严、次品太多,很快就面临退货、诉讼、赔偿、声讨、曝光,自毁声誉。

赔偿合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同法;法定解除;损害赔偿

合同法的运行,有利于实现对合同双方的共同管理,运用相关法律效力和措施,强化双方对既定内容的遵守,从而促使合同签订内容的稳定进行。但是针对合同双方当中违约方,对另一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结合相关管理规定执行,确保合同解除后损害赔偿措施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利于维护守约方的经济利益,通过相关措施调整合同双方的经济措施,实现合同制定的法律效益和经济效应。

一、合同法定解除的概念

合同解除,主要是指合同的签订即为生效期,自合同生效期开始,对合同签约双方有法律性的制约效益,针对合同的运行,如果其中合同一方认为合同内容运行不够完善,需要终止合同行为,通过合同双方的协调,就合同生效期达成的一致看法。合同解除的运行,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意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其中意定解除,主要是指合同双方就合同终止、不再履行合同管理规定的形式,多在合同双方口头就合同解除达成的一致看法。法定解除,主要是指合同双方根据合同的管理规定,按照约定的形式、通过法律途径解除合同,以终止合同对双方的制约。合同法定解除,主要是指针对尚未形成法律效益的合同管理内容,合同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就法律的相关规定,以解除合同的管理,从而推动法定解除权对合同溯及消灭的管理行为。

二、损害赔偿的概念

损害赔偿,主要是指针对债务人不按照合同履行相应责任,造成的经济损失,其债务人应根据其经济损失程度承担责任,以减少另一方的经济损失。随着合同法的运行,对于损害赔偿的保护措施也进行的比较全面,有利于减少合同双方的经济损失,从而体现合同法运行的经济性和实效性。例如根据损害赔偿的相关缪布措施,明确指出损害赔偿应作为合同法的关键内容,以实现对合同双方的共同约束力,一旦合同中一方发生违约行为,对合同的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害,则可以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一发进行赔偿,从而减少合同遵守方的经济损失。

三、合同法定解除和损害赔偿的关系

合同法定解除和损害赔偿的运行,应结合其实际运行的法律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考察,从而合理运用相关处理措施,以实现损害赔偿的优化处理,促进合同法定解除的稳定运行。针对合同法定解除和损害赔偿的处理,首先应结合对相关共性问题的分析,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从而推动合同法定解除和损害赔偿的合理解决、稳定运行。据相关调查研究分析,合同法定解除应加强对合同双方的联系,结合合同双方的意见,制定合理的解除措施,以实现合同法定解除的稳定进行,同时体现损害赔偿的优化处理,减少合同双方的经济损失。其次应根据核桃法定解除和损害赔偿的关系,进行全面研究,主要加强对对立特点的研究,从而制定合理的解除措施,客观上体现合同法定解除和损害赔偿的稳定进行。据相关貂蝉研究分析,合同双方引发结合自身在合同中的义务和权力,加强对堆放权力和义务的分析,从而根据合同解除的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解除措施,减少双方彼此的经济损失,促进合同法定解除和损害赔偿的和谐进行。

四、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运行范围

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分析,合同法定就出后损害赔偿的稳定运行,应加强对合同双方赔偿诉讼权的分析,主要结合其损害赔偿制定的是否全面、合理和经济性的分析,全面提出,客观上促进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的稳定运行。基于对合同双方赔偿诉讼权的分析,是确保合同法定基础后损害赔偿稳定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运行,应遵守限制的原则,以实现对损害赔偿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合同双方经济损失最低和合理。合同法定基础损害赔偿的运行,应加强对相关损害赔偿的分析,针对相关问题,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以避免合同双方经济损失扩大或者不全面引发的矛盾,确保合同双方经济利益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五、结语

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措施的进行,有利于确保合同的稳定运行,针对确需解除合同的行为,通过对合同双方相关权利、义务的分析,确保合同双方经济损失的最低化,同时有利于推动合同双方在合同法定解除后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叶知年,毕昌东.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J].中南大学学报,2015(05):67-73.

[2]张麟渝.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范围[J].商品与质量,2011(05):31.

[3]许中缘,耿真,雷艳屏.法释义学视角下合同法定解除的赔偿措施[J].2015,21(01):73-80.

赔偿合同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旅游合同违约侵权 损害赔偿

一、我国旅游合同违约之精神损害赔偿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来缓解生活压力,旅游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旅游合同的履行中,经常发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例如旅游行程安排不当,旅游服务质量低劣,随便增加景点消费或者减少参观景点,住宿、餐饮条件和旅游合同约定的不一致等。这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造成消费者精神上享受的落空,有的甚至带给人们很多不安、焦虑等状态,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旅游合同纠纷发生后,消费者提起违约之诉时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要求旅行社赔偿因其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失。

对于这一问题,我国理论界说法众多,莫衷一是。传统理论认为,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只包括财产上的损害,而不包括精神损害。此时的精神损害可以通过责任竞合的理论加以解决,即在发生违约且侵权的情况下导致对方精神损害的应该并只能通过侵权之诉获得赔偿。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旅游合同等特殊合同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出现了很多同案不同判的情况。由于传统理论的主导地位,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这一主张是为大多数人所不认同的,但在实践中由于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法律依据,而且现实中人们对于旅游合同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法官对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处理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不仅会造成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最终也会影响我国旅游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也损害了法律的公正性。

二、确立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合理性

笔者认为,在旅游合同中,旅游者有基于违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理由在于:

(一)旅游合同的特殊性——精神享受是旅游者直接追求的目的

旅游合同是指旅游者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而参加旅游营业人员组织的旅游活动并向旅游营业人员支付旅游费用的合同。在旅游合同中,旅游者不论是观光旅游还是休闲度假,无一不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旅游者通过旅游合同要实现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精神利益。旅游营业人员违反合同义务,就必然会引起旅游者精神上的困扰。因此,作为旅游合同的主给付义务—精神享受,如果由于旅行社的违约而落空的话,由此造成的旅游者的精神损害应该得到赔偿。

(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能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按照传统理论,精神损害赔偿只能在侵权之诉中提出。这样,在只违约不侵权的情形下,消费者的应有利益将因法律的空白和漏洞而得不到保护。而在责任发生竞合的情形下,消费者可以通过侵权之诉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但这样也是不利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因为侵权之诉一般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依据此规则如果要使旅行社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旅游者必须对旅行社一方存在主观过错负举证责任,这对于原本就处于弱势的旅游者一方来说是相当困难和不公平的。因此,旅游者即使可以通过侵权之诉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诉讼中也会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由此可见,确立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能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三)是合同法公平正义原则的体现

正如前文所说,旅游合同是旅游者通过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的一种精神利益合同。因旅行社的违约行为导致旅游者精神上的损失,此时旅游者便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如果旅游者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不能得到满足,旅游合同的履行便会出现不公平的结果。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合同双方都应该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应给赔偿,这是合同法诚实信用的要求。旅游合同订立时,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是双方当事人都能预见到的,也正因为此,旅游者在之前才支付了对价。这也是符合合同法的期待利益的,符合合同法的相对性原则。因此,适用旅游合同违约之精神损害赔偿是合同法公平正义原则的体现。

三、违约之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首先,旅行社应有严重的违约行为。这是一般追究其责任的首要条件,无违约行为就没有违约责任。其包括不履行和履行有瑕疵,损害了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得到的预期利益即消费者的精神利益。

其次,违约造成消费者严重的精神损失。违约行为所侵害的对象是消费者在旅游合同中所追求的精神性享受和愉悦等非财产性利益。由于旅游合同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损害了消费者精神利益时,才应该承担违约责任。另外,由于精神损害的无形性、主观性等特点,对于精神损失应当有严重性的要求,这能够有效防止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泛滥。

再者,旅行社的违约行为与消费者的精神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旅游者的精神损害确实是由旅行社的违约行为所引起的,而且二者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并非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即使旅行社有违约行为,消费者也有精神损失,但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旅行社也不承担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

四、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学界的观点是通过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法律知识和审判实践经验,依照自由裁量和个案分析原则,来确定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即如果是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竞合的情形下致使旅游者精神受有损失的,可以参照侵害方所得财产利益的多少、医药费用、精神损害的大小等进行确定;如果违约行为同时侵害自由权的,可以按照日年度平均工资进行计算;如果是违约行为侵害了旅游者财产利益致使精神受损的,可以按照财产损失的确定规则予以认定。要强调的是,赔偿数额应当以订立合同时可预见到的期待利益即合同订立时可预见到的精神利益为限。

笔者认为法官发挥自由裁量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违约方的获利情况,违约方的违约情节,旅游者精神损害的程度,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也可以借鉴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即《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2]韩阳,孟凡哲等.旅游合同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3]刘劲柳,旅游合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李丹丹(1990.05-),女,河南长葛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赔偿合同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旅游合同;违约责任;精神损害赔偿

一.旅游的本质及特点

旅游的本质是人们为追求精神愉悦和享受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行为。旅游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究其法律基础关系仍是民法中的合同关系,即旅游业经营者提供旅游服务,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的合同。笔者根据学界内对旅游产品特征的研究总结了一些旅游的主要特征,一是产品的无形化,即旅游合同中的标的物是由旅游业经营者提供的无形服务;二是生产与消费一体化,即旅游服务一经生产即被消费,二者同时产生同时结束;三是评价标准的主观化。由此可见,旅游合同纠纷相对于普通的民事纠纷有其特殊的诉求。

二.旅游合同违约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提出

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唯一的目的即获得休闲、放松、愉悦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旅游业经营者的任意转团、压缩景点、降低服务标准、强迫定点消费等一系列违约行为导致旅游者期待落空,不仅未能尽兴享受,反而遭受极大的痛苦与不便,往往这种内心痛苦有一定的持续性,带给旅游者确确实实的精神损害。王利明教授对违约责任的研究中提到霍尔姆斯的一些主张,即在普通法中,信守合同的义务意味着一种推断,即如果你不信守合同,必须赔偿损害,正如你侵权必须赔偿损害一样,仅此而已。[1]鉴于此,即使未构成侵权的违约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问题,也应当得到救济与赔偿,这也是合乎一般道德理性的。

三.旅游合同违约责任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违约责任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1.违约是否会产生精神损害。刘云生和宋宗宇在其主编的《民法学》一书中对精神损害的定义是指“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精神及精神利益固然是抽象的、无形的,但当受害人受到精神损害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的,而且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损害为肉体的疼痛,或为心理的障碍,也可能表现为社会价值的贬损。”但凡有过参加旅行团出游经历的人们,在出游过程中一旦遇到旅游业经营者的违约行为,无一不是意兴阑珊,严重者甚至气急败坏。显然,旅游者对于旅游合同订立所得的对完美旅游的精神利益受到了损害。

2.是否有必要救济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一定的违约行为同样会造成精神损害,但在实务中,发生此类合同纠纷往往存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一旦选择了违约责任就不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然而,根据民事法律最基本的平等、公平原则,一方因另一方的违约行为而产生的损失,不论是哪一方面的损失,均应得到赔偿,尤其是在违约方由此产生收益甚至是不当利益的情况下。[2]从逻辑上看,《民法通则》规定可以在侵权之诉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并未说明法律禁止其他合同行为中以违约之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此,在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情况下,法律应当对这一需求做出一定限度内的回应。

(二)违约责任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

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在违约责任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因此完全忽略违约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于法无据,这就给以后的立法、司法解释提供了弥补的空间。有些学者如关今华先生认为“对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可类推适用侵权行为法的规定,无过错方可要求赔偿,以建立完整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体系。”韩世远先生也主张“在我国,可以依照美国《合同法重述》(第二版)的做法,原则上不允许在违约之诉中请求非财产损害赔偿,但例外的在违约之诉与侵权责任竞合场合,以及在一些依通常观念可预期到容易引发非财产损害的特定类型的合同场合,允许债权人请求非财产损害赔偿,对于所谓‘依通常观念可预期到容易引发非财产损害的特定类型合同’,可归由判例和学说加以发展和类型化。”由此可见,这些理论研究为今后能否确认违约责任适用精神赔偿提供了可能性。

四.旅游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想

(一)从实现方式来看,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中的“损失”并未限定为物质损失,因而可解释为包括精神损失。这样解释也是有先例可循的,我国对侵权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责任的确立,就是通过把《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的“损失”解释为包括精神损失来完成的。

(二)从适用原则来看,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比照侵权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对违约责任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但要加以限制,防止滥用。(1)法律不问小事原则。通常情况下,违约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较小,也有学者认为这种精神损害几乎是基于合同许诺所产生的期望的必然伴随物,违约责任下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3]笔者认为根据一般的公序良俗,轻微的、可协商的精神损害就不必赔偿;而对于严重的、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精神损害请求则应当赔偿。(2)过错原则。旅游业经营者只有在严重过错的情况下导致重大违约时才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例如任意转团、压缩景点、降低标准、强迫消费等常见的旅行社违约行为。旅游者一方有过错的,则可以相应地减轻对方的赔偿责任。(3)因果关系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提出必须是因为旅游业经营者的违约行为直接引起的,如果只是在违约的过程中出现并未由于违约行为所产生,就不应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参考文献:

[1]王利明. 《违约责任论》“导论”[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7.

[2]陈宁. 旅游合同纠纷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析. 法制与社会, 2012, (5).

赔偿合同范文第8篇

出租方将已被列入拆迁红线范围内的房屋(已登报公告)出租给承租人,承租人承租房屋并对房屋进行装潢用于经营酒店生意,后房屋被政府部门强制收回拆迁,承租人因装修酒店造成大量损失,该损失能否要求出租方承担?

一、无效合同概念

无效合同,是指成立的合同因其欠缺合同相关有效要件且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被作出了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不产生合同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对此进行了相应规定。最高法院合同法解释(一)第四条规定了认定合同无效应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等不能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依据。一般来说只有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即禁止性规定)的合同才能认定为无效合同。违反管理性规定的,可由相关职能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对合同当事人进行处罚,合同确不一定为无效合同。

二、合同无效情形下的法律后果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将会导致合同自始无效,即效力溯及既往原则。我国《民事通则》第61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被认定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民事法律行为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受损人,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经济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过失相抵原则,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双方恶意串通,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合法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受害第三人。

《合同法》第58第也明确规定了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对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第59条规定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三、无效合同赔偿的构成要件

双方当事人所签订的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赔偿受损方所造成的损失,双方均有过错的,应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各自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因此无效合同的损失赔偿要件应包括:1、一方当事人存在损失的事实。2、行为人实施了导致合同无效的行为。3、行为人存在相应过错。4、损害结果与过错行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四、因合同无效所导致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性质分析即属侵权责任还是缔约过失责任

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因合同自始无效,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恢复至合同成立之前的状态,因合同无效一方当事人所负的赔偿责任并非基于违反合同义务而产生,受害方的赔偿请求亦非基于合同上约定的权利。针对受损当事人提出赔偿的法理依据,一种认为属侵权行为说,属侵权行为法所调整的范畴。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属缔约过失责任,即系基于缔约上的过失所导致的赔偿请求权。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即在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况下,遭受损失一方系相对方存在缔约过失而请求给予相应损失赔偿。因合同最终被认定为无效,受损方所遭受的损失,应属信赖利益的损失,与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中的预期利益损失不同,即信赖利益损失属于无过错一方因信赖合同成立且有效,在订立或履行合同中所支出的相应费用或代价,合同最终被确认为无效或撤销以后,当事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又被称为消极的契约利益。本文开篇案例中,承租人因信赖合同有效成立而对租赁房屋进行装潢所支出的费用,而最终其并未能对所装潢房屋进行投入酒店经营,就此所造成了经济损失,属于信赖利益损失。

五、审判实践中审理无效合同纠纷应注意的问题

(一)认定合同无效与法官释明权。

法院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可无需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来确认合同的效力,可主动审查双方所达成的合同是否具有无效的情形,如果审理中发现双方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便可径行认定其为无效合同,即确定合同是否无效是法官的职权范围。审判实践中常面临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处理合同无效的确定与法官释明权的关系。案件处理中,原告往往基于合同有效而要求被告继续履行合同中的金钱给付义务,而一审中审理法官审经审查认为双方合同应属无效合同,根据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相关规定,法官应向原告履行释明义务,告知其可以变更其诉讼请求,经法官释明后,原告仍坚持不变更诉讼请求的,则可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直接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审理涉及无效合同纠纷类型案件,应对合同是否成立、有效或效力状态等首先作出正确判断。

我国《合同法》将合同当然无效的原因固定在损害国家利益上;同时又将可撤销合同的范围进行了扩大,即将因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所订立的合同、损害集体或他人利益的,划为可撤销合同的范畴进行规定,并且规定了效力待定合同,将无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权人、无处分权人所订立的合同纳入效力待定合同。我国合同法之所以如此规定不同效力类型的合同,目的系维持市场交易秩序的稳定性,鼓励、保护交易双方的利益。针对无效合同,即使合同已全部履行,也并不影响其无效性,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则赋予了相对人选择权,因此在认定合同是否无效方面我们应采取审慎的态度,把握区别,准确定位。

(三)审理无效合同赔偿案件,我们应正确界定损害赔偿的范围。

如前所述,合同无效的损失赔偿请求权系基于缔约过失责任所提起,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应限于信赖利益损失范畴,即因信赖合同成立且有效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即在订立或履行合同中所支出的费用和代价,又分为直接损失(所受损害)和间接损失(所失利益)。实践中,直接损失是指其现有财产的减少,毫无争议应当全部赔偿,间接损失是指其财产本应增加而未增加所产生的损失,间接损失由于难以界定,在是否应该赔偿方面应严格把握。比如,引篇案例中,出租房屋违反法律规定致使合同无效,承租人因信赖合同能有效成立并得利履行对所承租房屋进行了装修装潢欲开设饭店,出租人的过错导致承租人装修后的房屋无法办理饭店相关经营手续,承租人要求赔偿装修款属于信赖利益损失,应予支持。若本案承租人主张其租赁期限内若酒店正常经营,每年利润30万元,要求赔偿该利润损失,此请求不应得到法院支持,因为该部分损失属于合同正常履行后的可得利益,不属于缔约过失责任应赔偿的范围。若承租合同签订后,承租人因信赖合同有效且能履行,而向第三人订购了鱼类等产品并签订了买卖合同,因租赁合同无效,租赁房屋需拆除,酒店无法进行经营,承租人不得不违约并支付了第三人违约金2万元,该2万元的违约金损失亦属于直接损失,即信赖合同有效设立且在履行中所造成的损失,该部分费用出租人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四)无效合同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否存在诉讼时效限制。

1、确认合同无效纠纷应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无效合同自始绝对无效,因此无效合同本身并不适用于诉讼时效制度。无效合同确认之诉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出,当事人对确认合同无效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不予支持。

2、合同被确认无效情况下的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应受诉讼时效限制。

法院或仲裁机构经审理最终认定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无效的,当事人的合同权利全部归于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予返还、造成损失的还应予以赔偿,就此所产生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请求权,该请求权权利在性质上属于法定之债范畴。当事人行使基于无效合同产生的返还财产请求权、损失赔偿请求权,与单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合同无效应有所区别,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相关规定。

赔偿合同范文第9篇

关键词:合同法;违约;损害赔偿;

我国《合同法》适应国际法发展趋势,确立了合同损害赔偿规则以规制违约行为。

一、损害赔偿规则是违约救济手段之一

关于违约责任的立法体例,国际范围内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是以违约形式为基础构建违约责任,即分别规定完全不履行、迟延履行、暇疵履行(包括部分履行)等违约形态及各自的补救措施。二是以救济方法为中心构建违约责任,即列举各种救济方法,主要包括实际履行(包括补充履行)、减低价款、损害赔偿、解除合同等,以及应用每项救济方法需要满足的条件。目前,国际法制发展的趋势主要采用第二种方法。

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一方违约后,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该条文是关于违约责任的总结性规定,损害赔偿和其他救济手段被置于并列的地位,不存在优劣先后之分。可以说,该条文和CISG第45条立法精神是一致的。

二、损害赔偿的免责要件

从我国《合同法》第107条和第112条均可看出,我国立法亦采取合同的严格责任。根据第107条的规定,违约和违约责任之间并没有设置过错为桥梁,违约责任是违约的自然结果。根据第112条的规定,损害赔偿亦不以过错为要件。

但是,严格责任并不等于绝对责任。违约方的损害赔偿责任可因法定理由而免除。我国《合同法》第117条规定了合同免责的不可抗力条款。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但是,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合同责任。

三、损害赔偿的计算

1、损害赔偿的目标。一方违约致使另一方遭受损失,应给予另一方充分有效的补偿。补偿的目标,旨在实现如果合同目标圆满实现将会达到的状态,这被称为充分补偿原则。PICC第742条予以了明确规定。我国《合同法》虽未明文规定该原则,但根据第112条的规定也能推导出这个结论,一方违约后,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如此规定,也是为了保障受损害方的所有损害均能完全得到赔偿。

2、损害赔偿的范围。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规定了损害赔偿的范围,损害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即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合同履行后守约方可以获得的利益。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和CISG第74条的规定基本相同。

3、违约损害的证明方法。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合同法》关于违约损害的常见证明方法在合同总则编中规定的非常单薄。在受损害方当事人已终止合同,但未进行替代交易的情况下,如果对于合同约定的履行存在时价,则该方当事人可对合同价格与合同终止时的时价之间的差额以及任何进一步的损害要求赔侩。不履行方当事人对于受损害方当事人所蒙受的本来可以采取合理措施减少的那部分损害,不承担责任,但受损害方当事人有权对试图减少损害而发生的一切合理费用要求赔偿,《合同法》第119条即是如此规定的。

4、非财产性损害的赔偿。一方违约致使相对方遭受财产利益的损失,自是在赔偿之列,但致使相对方遭受的非财产损失,例如名誉权、荣誉权等广泛的精神权利,受损害方是否有权利要求赔偿呢?在PICC合同制度内,第742条项下的充分赔偿,可以是非金钱性质的,例如包括肉体或精神上的痛苦。但根据我国《合同法》,合同损害赔偿并不包括非财产性损害赔偿,而是将此类损害赔偿留待侵权行为法等其他相关法律加以调整。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496.

[2]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654.

[3]邓旭.涉外合同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63.

赔偿合同范文第10篇

一、问题的引出

合同无效所引起的财产关系,仅凭借返还财产一种方式是不能使得纠纷得以解决。由合同无效所致的损失,例如缔约、履约支出,标的物损耗或贬值等,这些虽不是应返还的财产,但是一种支出,是不该发生的财产损失,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由过错一方向无辜受损方支付赔偿,即赔偿损失。我国《民法通则》第61条和《合同法》第58条都规定,合同被确认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侧目应的责任。

二、损害赔偿责任的依据

合同被确认无效之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已不复存在,受害人提出的赔偿请求也非基于合同上的权利。那么当事人提出的赔偿理由是什么?对此有两种看法。其一侵权行为说,认为,因合同无效所导致的损害,除了法定的情形之外,属于侵权行为法所调整的范围,应依据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和赔偿原则进行判断和处理。另一种观点是缔约过失说,认为,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而产生的损失赔偿是基于缔约上的过失责任。当事人由于自己过失致使合同无效的,应当对信赖合同有效成立的相对人赔偿这种基于信赖而产生的损害。

上述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的差异在于:

在责任产生的前提方面,缔约过失责任产生的前提是双方为缔结合同己进入了实际接触和磋商阶段,形成了特殊的信赖关系;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产生前,侵权关系的双方不需要有任何特殊关系,只需要侵权损害之事实已经发生。

在违反义务的性质上,缔约过失责任是故意或过失地违反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先合同义务或附随义务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而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则是违反了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这种权利是当事人无条件享有的,只要侵犯且造成了损失,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在赔偿范围上,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是源于当事人之间因缔结合同而形成的特殊信赖关系的信赖利益损失,既有现有财产的损失,还包括期待利益的损失;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现有利益的损失。

基于此,侵权损害赔偿金与缔约过失赔偿金都是补偿性质的,但其具体构成要件却有许多不同。司法实践倾向于缔约过失责任,笔者赞同此观点。首先,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责任,因为在缔约过失责任说下,要证明被告有责,原告只需证明被告违反了相关的先合同或附随义务,这是比较好证明的。其次,更有利于保护受害者的合法利益。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包括现有利益损失和期待利益损失,而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仅限于现有利益损失。基于缔约过失责任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保障。

三、具体损害赔偿的范围问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结论,我们可以认为损害赔偿的请求基础主要是缔约过失,而对于缔约过失的赔偿主要是针对受害人基于对另一方当事人的缔约行为的信赖而作的一些积极准备,为订立合同而支付的费用及代价,以及在合同无效情况下受害人所丧失的其他可能的交易机会。具体而言在合同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的情况下,信赖利益的损失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订约费用;二是履行的费用,此种费用又包括准备履约所支付的费用以及实际履行所支付的费用;三是合理的间接损失,如因为信赖合同将要成立而丧失了与第三人订立有效合同的机会所蒙受的损失。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是不同的。期待利益是一种积极的契约利益,是当事人通过合同履行所获得的利益,主要包括履行利益及利润收入。

许多大陆法国家民法规定,信赖利益的赔偿原则上不能超出履行利益。所谓信赖利益不得超出履行利益的原则,是指信赖人对于信其法律行为有效而受损害之赔偿额,不得超过信赖人因法律行为有效时所可得利益。也就是说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撤销以后,受害人所应获得的信赖利益的赔偿数额不应该超过合同有效且得到实际履行的情况下所应获得的全部利益。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信赖利益的损失是难以确定的,如果不对信赖利益的损失做出一定的限制,则对信赖利益的赔偿便漫无边际。但是对其做出限制也不能完全适用上述规则,在许多情况下,当事人订立合同的费用可能会超过合同履行得到的利益。如果不赔偿当事人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也不能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因此,即使适用上述规则,也应考虑具体情况,对信赖利益的赔偿应尽可能地补偿受害人的全部损失。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从保护受害人及利益平衡的角度,笔者认为缔约过失责任是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的赔偿请求权基础更为合适。

上一篇:印花税合同范文 下一篇:工作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