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18 03:41:04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第1篇

人都有一种怀旧的心理,尤其是在他失落的时候。一个人经历了许多人事的变迁,心态上应该是比较平和的,而最让人难忘的恰恰是年轻时的情,一首熟悉的歌曲会令我们想起当年喜欢过的男孩(女孩)的模样,一幅相同的场景也会让我们记起当年的故事。不管是怎样一个人,成功的或不成功的,男人或女人在他(她)的心底深处总是铭记着一段往事。

所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小说中的开头并没有详细的交代渡边现在的生活情况,仅仅因为那感伤的曲调令他想起了往事。对于全文,我在印象中主要把问题归成了3点:

1、小说中绝大部分内容写的是渡边上高中的事情。一个高中生的忧郁和孤独却用性的方式来缓解,我不认为是件好事。我认为生理的宣泄只能缓解暂时的困惑,却不能彻底摆脱掉抑郁,反而会养成依赖。如同不能忍受疼痛的人用来减轻疼痛一般,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记得当年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之后,有很多的年轻人向维特学习选择自杀。看来文学的导向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那么我们的文学评论者在极力抬高这部作品的价值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它有可能会引起的负面效果?

2、渡边是不是好学生当然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但是一个被父母辛辛苦苦送出家门去读书的学生心思却不放在学习上,那他还不如直接告诉他的父母再不要浪费他们的血汗钱了。所以从这点来看渡边的苦闷极不成熟,完全是一种青春期综合症了。

3、有人认为:当一个人对现实社会感到恐惧而无法逃避的时候只有选择死亡。直是这样做的。当然渡边不是这样做的,他选择出去流浪一个月,这是逃避。可后来又回来了,这却不是逃避。这也正是我们大都数人的生活经历。

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个路人呢?我以路人的眼光来看渡边,反之亦然。人与人完全默契与沟通简直如同天方夜谭。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呢?如果人人都叫好是不是真的完美无缺呢?我认为人性的完美就在于它的真实:优点,缺点;健全,残缺;理智,感性;清醒,糊涂;等等等等。

所以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渡边。因为年轻,所以忧愁。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对社会与时代有所反映。六十年代的日本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是我想渡边之所以有如此的苦闷与孤独一定与大时代背景分不开的。社会的低迷状态自然使得人颓废。我不能理解渡边那时的行为,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时代与时代间的代沟吧!

对《挪威森林》一书我没有要求大家接受我的观点,就如同你不能强求我接受你们的观点一样,知人论世或者论世知人同样重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所以人的思想与行为必然受到时代的影响,那么渡边的失落与颓废就有了它存在的理由与合理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到底是谁让这本小说浮出水面并如阳光下的水晶一般璀璨着?如果说真是村上自己的实力的话,我想很多文学好者应该知道很多的大师们他们的作品一开始是无人问津的,比如毕加索,卡夫卡,司汤达,等等,因为某个知名的评论家发现了这些金并使之袒露与尘土之外,然后众人发现了这块金。看来伯乐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第2篇

我不敢一口咬定《挪》是这样的作品,这因人而异。之前,从未仔细阅读外国作家的作品,对于村上春树,这本也只是第一本。大抵文化差异也在不同国家的作家写作风格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吧!说实话,是有些不习惯。或许是阅读面不广的缘故罢!

那次跟羊在书店时,我指着《挪》问她:“这本好不好看?大概讲的是什么?”她貌似思索般(嘻嘻),终究道不明。而雪敏也曾在看完后发出了疑问:“想不透木月和直子为何要死?”这两样凑起来倒引起了我的兴趣:当初看《悲伤逆流成河》后,我们(还有静纯)可是讨论得相当激烈呢!那本也有齐铭、顾森湘、易遥等这人突兀的死亡,但我们也抽丝剥茧地把其中缘由分析得透彻了呀!

《挪》是怎样一本书呢?

并无生动的情节引人入胜,令你恨不得废寝忘食地把它看完。并无大段的哲理名言,令你不由得想它摘录下来。(然,通篇说理的文章太常见了,写说理的文章要很有勇气很有独到见解,否则说出来的话不但不能使人叹服,反而生出一番厌恶之感。)

这是简单的一篇回忆录。

如同常见的一段话: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你因为一首歌或路人的一个仿佛熟悉的背影,而想起了曾经的某个人。它活在你的回忆,或许不曾消失,但在被生活推着走的时光里,你却有意无意地把它隐藏了。每个人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吧!那段回忆,曾是那么铭心刻骨,当时的你以为,那份感觉会一直鲜活不变地伴随你以后的人生,但它着实经不起岁月的磨蚀。唯有在某一个瞬间,一个类似的场景唤醒了你的记忆。如同,渡边君在时隔十八个春秋后,因一首《挪威的森林》乐曲而想起了记忆中那些模糊的人儿。

“我想,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并且发觉,关于直子的记忆愈是模糊,我才愈能更深入地理解她。”——渡边。

回首往事,总有一份新的领悟以及淡然的释怀。猜不透的,在回忆里找到了答案。

最初的三人行:渡边、木月、直子。

木月是绝无仅有的朋友。他是孤独的,三人的相处里,他谈吐自若,好不潇洒。但除此之外他却无其他朋友,独自看书听音乐。这类人现实中还是有许多的,方有在自我感觉安全的圈子里才可肆无忌惮地体验真正的自由和快乐。除此之外,处处设防,怕受伤。社会关系处理不好,亲人关系也处理不好。唯有与直子这个青梅竹马的女朋友以及渡边这个谈得来的朋友相处时,才是活出自己的灵魂。

是否人死前都会有一段时间回光返照呢?前一秒还与你谈笑风生地打桌球,转眼便自行了断在自家的车库。没有半句遗言。大抵总有他的原因,让他绝望到冰冷的原因。

孤独培养出了抑郁,抑郁繁衍出了死亡。木月是个脆弱的人。他反复游行于自信与自卑两个端点。只有在直子面前他才敢真正显示自己的脆弱。反反复复地累了,心里的痛苦愈积愈多,直到有一天,承受不了了,也许死才是一种解脱。

木月死后,三人行成了两人行。渡边和直子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渡边爱直子,很爱很爱。即使直子因木月的死受了打击住进了疗养院,他仍表示会等到她康复那天,然后一起生活。

直子对渡边君说:“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曾这样存在过。”

或许直子也曾试着,去和渡边在一起。但却迟迟摆脱不了木月已逝去的阴影。在没有真爱的基础上,只会对渡边不公平。

直子在死前也回光返照过。临死前她选择与玲子见面,选择烧毁渡边写给她的所有信以及与他的所有回忆。大概也是在接受治疗时承受太多太多的折磨。其实她的病根本就治不好。她与木月是与周边的世界格格不入的两个人,他们互相依靠。渡边是把他们同外部世界连接的链条。他们尝试过融入外界,却是失败。但直子比木月坚强,她付出的努力要比木月多得多。她不断地怀疑自己,不断纠结不得解。她是最痛苦最可怜的人儿。

玲子在直子与渡边之间充当另一连接链条。在疗养院里,玲子是直子唯一难得的知心朋友,是她的依靠。玲子本身也是历经坎坷,但她活得很自在,因为她放得下。面对女学生的抹黑,她选择容忍,虽然心里也承担这巨大的压力。当承受的那发条断了,她果断地跟丈夫提出离婚。直子死后,她特意跑去找了渡边,奉劝他不要忽略了身边的幸福,成熟起来,与绿子共创未来。对于音乐,她是难得的才女。此外,她讲过一段话:“我已成为过去的人。你眼前存在的不过是我往日的记忆残片。我心目中最宝贵的东西早在很久以前就已寿终正寝。我只是按照过去的记忆坐卧行止。”心的某部分,被扼杀了,不复存在了。

绿子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活泼调皮,也是孝顺的孩子。从朋友到恋人,她和渡边走过。明知渡边心中永远把直子放在第一位,仍不奢望什么。但在渡边因思念直子而满腹心事时她也会调皮地吃醋:“你总是蜷缩在你自己的世界里,而我却一个劲儿‘咚咚’敲门,一个劲儿叫你。于是你稍稍抬一下眼皮,又即刻恢复原状。”爱情是何等捉弄人呀!没在更早的时间遇上,于是成为不了他心中的“至爱”,却仍一心一意,愿他感受得到,愿他快乐。祈盼他有一天回过头来,可以对他说一声:“我一直都在呢。”

永泽是另一个特殊人物。他与渡边读相同的书,都为外人所不解的书。他们有共同语言。但自然他是比不上木月的地位的。永泽是潇洒而近乎冷酷的人儿了,他又是幸运到极致的人儿,他的身旁有位不离不弃的女友--初美。明知和永泽走到多远他也没有要结婚的意思(他容不得被束缚住),初美仍心甘情愿。叫上渡边的那顿庆功宴,永泽的着实是在委婉奉劝初美离开他,连渡边在过后也对初美坦白说,希望她离开永泽,找个地道的人过一辈子得好。初美最终照做了,然而婚后两年便自杀了。至此后,渡边再没理会过永泽。或许吧!伤害了多可惜的一位女子呢,只为了自己的自由,自私得可怕!渡边如此重情义的人,怎可容许?

人的一生,身边的人来来往往,真正留步的有几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病态的一面,有他人无法理解的痛苦。有些人能很轻易地把它忽视了,有些人却被它束缚了。小说开头回忆直子时,提到一口井,埋在草丛里,特意找是找不到的。人一旦不小心跌入,就无可避免地要死亡,深得可怕!问题是谁也找不到那口井的具置。木月与直子都遇上了那口井了,或许,那也是一种解脱吧!总还会有人撞上的,不可避免的。唯剩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遗憾,化成风吹散在草丛上,留下一声声呢喃!

而活着的人呢?

直子死后,渡边开始了一个月漫无目的的旅行。(我真想为其配上《叶子》这首歌!)最爱的人与自己阴阳两隔了。在玲子的真心提醒后,他突然醒悟,死的已经死了,活着的还在等待,一直在等待。然而小说最后一段却耐人寻味。他打了电话给绿子。绿子用沉静的声音问道:“你现在在哪里?”

我现在在哪里?

“我拿着话筒扬起脸,飞快地环视电话亭四周。我现在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我在哪里也不是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在经历了那么多,如何再准确定位,如何再能看清前方的路,如何能看清心爱的人的脸?倘若过去过不去,未来还未来,而现在也突然间变得虚无缥缈呢?生活的寄托在哪里?

“一听《挪威的森林》这首曲子,我就时常悲哀到不行。也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觉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个人孤单单的,里面又冷,又黑,又没有一个人来救我。”——直子曾对渡边彻如是说。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第3篇

这样的话,深深刺痛了许多志在“星辰大海”的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但细细想来,也并非全是挑刺。记得我在读小学时,每周还有一节自习课专门读报纸、杂志、课外书,二十几年来,我是亲自看到我们的学生是如何越来越疏远书籍的。很长时间,我也如大家一样热衷于在网上搜罗试题,以班级均分过区线为唯一的教学追求。近几年来,越来越感到应试教育的无聊,也是应课改的要求,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上,有意识地做了一些尝试。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推荐合适书籍。什么书最有“营养”、最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呢?这真是个大难题。我先找来“初中生十大必读名著”,放在教室后面的书柜里,学生翻了翻,不感兴趣。我又根据网上推荐,收集了一些优秀读物。不久,一个女生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老师,这是本流氓书。我立马惊悚起来,低头一看:《挪威的森林》。我不动声色地给孩子换了本《骆驼祥子》,然后带回家仔细鉴定一番。没看几页就坐不住了:这本书是不太适合初一学生来读的,尤其是没看过几本名著的农村初一学生。究竟该给孩子推荐什么书呢?我不得不认真思考起来。目的决定行为,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在于应试答题。因此,我按以下标准推荐了一批书籍:学生感兴趣的书,有思想深度的书,有文化底蕴的书,贴近孩子生活的书,适合孩子年龄的书,比如《稻草人》、《把栏杆拍遍》、《文化苦旅》、《羊脂球》、《水浒传》、《朝花夕拾》等等。

二、营造阅读氛围。金钱能买来书,但买不来素养。光推荐书远远不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真正起到“熏浸刺提”、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营造读书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勤读书,这样才能带动学生读好书,才能与学生拥有共同的话题。其次,举办读书活动。我的每节课的前5分钟都让学生读一篇自己写的“读后感”。每周有一节读书交流课,每个同学向大家推荐一本书,重点介绍书中精彩之处。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读书活动,并进行朗诵、演讲、辩论、知识竞赛、作文竞赛。再次,读写结合。每两周一次大作文,每周一次自由作文,教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或精彩片段配图、打印、编辑成册――《最美作文选》,电子稿收录在学校的网络空间里,好作文向《好家长》、《萌芽》等杂志社推荐,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写作的积极性。最后,用共同的语言交流。教师教育、教学、聊天、QQ留言、发微博等等,多引用老师推荐的书籍中的事例,这样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此,学生自然重视读书、爱好读书。

三、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效率与阅读速度、理解率两个因素相关。对于初中生而言:1.要强调读好书。反对练习式、任务式、消遣式、猎奇式阅读,远离卡通漫画、网络文学、侦探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电脑游戏等各种“快餐书”、“垃圾书”。2.要保证其阅读时间。我班规定,不管刮风下雨,不论作业多少,每天至少阅读45分钟,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尽可能地连续阅读。3.要规定阅读速度。读书太慢则弛惰,太快则无获。我班规定,300页的书,一个月看不完就收回,永不再借。4.要指导阅读方法。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默读、浏览、研读等等。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刻意分门别类,但反复强调以下几种读书方法:①一书不尽忌读新;②身临其境;③鲸吞牛嚼;④不动笔墨不读书;⑤学思结合;⑥联系实际;⑦常读常新;⑧重在感悟;⑨质疑创新。第一种是避免虎头蛇尾一事无成;第二种是指导学生用形象(图画)的方式阅读,这样更易理解、更易感动;第三种是说初中时期孩子还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读书宜博不宜专,但也要有一定的研读能力;四至七,强调联系实际、联系自己,深入理解书中内容;八至九则要求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四、摒弃不良习惯。俗语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经验告诉我们:许多孩子1、2年级时就基本确定了能否读高中上大学,这是因为7、8岁孩子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各种习惯逐渐固化,可惜许多家长并没有发现或意识到不良习惯的危害,任凭野草蔓生。哪些不良行为阻碍了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1.漫无目的。没有目的,就没有动力。古人用“慕贤”来引导孩子读书,不失为妙举。2.缺乏规划。看什么书,看多少页书,如何激励孩子,如何检验效果,家长应该配合孩子制定不同时期的阅读计划,毕竟阅读是终身的事业。3.三分钟热度。有了计划,没有恒心毅力、没有奖惩监督也不行。4.心猿意马。要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静心、专心阅读。5.丧志。诱惑孩子的东西太多了,尤以看电视、打游戏为甚。我常跟学生说:读书好比储蓄,看电视打游戏好比消费,耽于享乐是败家子啊。6.声读指读。这不仅是速度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不能入境入心怡情养性。文学所呈现的不是撇捺符号,而是画面情境。7.盲从迷信。许多孩子长于背诵、做笔记、摘抄好词好句等,不爱思考,不敢质疑,那是书呆子。8.姿势不良。这就容易造成近视眼、驼背、脊椎变形等生理变化。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第4篇

1981年,桂贤娣中师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她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父母是大字不识的农民,走上工作岗位前,父亲叮嘱:“自己的孩子自己疼。你做教师,一不要打骂孩子,二要踏踏实实教书。”教书这些年来,父亲朴实的话,她始终铭记在心。

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桂老师的课越上越好,当班主任也越来越有心得。后来,桂老师从农村小学调到了钟家村小学,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方法使她的班主任工作成绩显著。一次,在上完一节汉阳区全区的公开课后,汉阳区教育局的领导又让她给全区的班主任做一次讲座,主题是如何做好班主任。一时间,桂老师有点儿慌了神。上公开课不怕,那是很自信的,可是给班主任做讲座,还从来没有过。桂老师跟局领导谈了自己的顾虑,得到的是局领导的鼓励:“认真总结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行,我们相信你!”于是,桂老师认真地准备了一个月,硬着头皮做完了讲座。没想到,这第一次讲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桂老师细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此后,区教育局组织人员提炼桂老师的经验,编印了《用情感激活童心》《丹桂》等班主任育人艺术专辑。桂老师说:“如果没有当时汉阳区教育局领导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如果不是他们准备系统总结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也就没有我的那第一次讲座,我的成长就会放慢脚步。我永远记得这第一次讲座。”“可不可以这样说,汉阳区教育局引领你走上了系统、理性思考班主任工作之路,这一步的跨出,让你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顺利。”记者问。“是这样的。一个教师的成长,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真的需要教育局、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和支持。这件事我很少提起,但就像父亲朴实的话一样,始终让我铭记在心,充满感激。”现在,汉阳区教育局支持桂老师在区内选拔了一批骨干班主任为徒弟,成立了“桂贤娣班主任工作室”,以市级重点课题“班主任育人艺术――班主任因生给爱教育法”为引领,开展传、帮、带工作。“一朵忽先放,百花皆后香”,桂老师的育人艺术已经由一朵小花绽放出了满园春色。

优秀班主任:教师的共同愿景

班主任;一个学校的中坚力量,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阶梯。然而多年来,很多的教育行政部门、大多数学校都沉浸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激昂”中不能自拔,无怪乎当李希贵以一个教育局长的身份发出“学生第二”的呼声时,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大石块,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学生第二”意味着“教师第一”,因为在一个教师不幸福的校园里,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如果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自然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有基本的生存需要,更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成长需要。这种需要除了通过自身的内在努力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学校是教师成长中最直接的外部环境,而比学校再高一层的区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在一个更大范围内起到引领、导向、培养作用,为教师们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更多的教师获得更高、更快的发展和成长,从而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

桂老师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在教师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所做的努力。而他们最初的努力,就是从班主任工作入手的。

“我也有过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我觉得当过班主任后,我对所教学科的认识,对整个基础教育目的的理解,与不当班主任时相比有了很大提升。”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王胜安局长很感慨地说。他用自己的经历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在优秀教师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这位局长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的最初动因。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谈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时,都是从学生或者学校的角度出发,谈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对学校管理的作用,却很少从教师本身的角度去看班主任工作对教师自身成长的影响。王局长的话,让我们觉得他们所站的角度似乎与以往不同。他们关注的是教师自身,他们想到的是,如果教师自身要获得发展,应该打下什么基础,具备什么条件呢?无疑,班主任工作经历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名教师做了班主任,会更了解自己的学生,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处理班级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与性格特点各不相同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打交道,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水平等等。总之,班主任工作实际上赋予了教师另外一种角色和责任,提供了另外一种人生经历,也便让教师自身多了一个锻炼、提高的机会,多了一个成长和发展的平台。桂老师的发展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正如王局长所说的:“班主任工作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阶梯。”

汉阳区教育局为教师们攀登这一重要的阶梯搭建了平台。他们要求学校设置“正副班主任岗位”,让每一位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在一名正班主任的指导下担任副班主任,逐步过渡到可以担任正班主任。这种做法极大地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对于正班主任岗位,则要求学校采取“综合考评,学校选聘”的方式,聘任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新教师转正定级、教师职称评聘、各种荣誉称号的授予、名教师的评选、学科带头人的选拔都必须有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每两年一次的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全区德育工作会议的交流,都为班主任成长创造了极佳条件。选聘机制保证了班主任队伍的质量,一切成长道路从班主任工作开始,激发了教师们加强学习、争取担任班主任的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们的成长。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教师首先是-个人,发展需要是作为一个人的需要,而班主任工作能够满足被赋予了教师身份的人的这种发展需要,所以,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这是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对于班主任工作最根本的认识。这不是什么深刻的理论,只是一种朴实的理念。这种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的是人的各种素质的发展,人的整体全面的成长。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汉阳

区教育局所开展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也充满了人性。

读书和讲座:锤炼班主任心灵的工程

“我想象得出在黎明宁静、甜蜜、薄羽般轻盈的梦境中,一声晨钟悠扬、清新、洪亮地在天地间响起,给那每一颗闪动着憧憬的露珠,给每一双期翼着旭日的眼睛,给这片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校园,会带来多么美妙的感受和巨大的力量……”汉阳区的一位班主任在一篇题为《敲响阅读的晨钟》的文章中这样写到。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安宁又充满活力的画面,隐喻着阅读的巨大力量:让人积累着智慧的底气,拥有着恬淡的心境,保持着道德的张力。读书是一种学习,尤其在学校里,教师应该带头读书,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的教师,能够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有人把读书比作精神的呼吸。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是如此的重要,但是现在教师们却很少有时间读书,尤其是班主任们,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想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给班主任们创造时间、创造条件让他们读书。读完了还要写,写出来就又比单纯地读收获更多,因为多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就将很多读时的感觉转化为了理性认识。”王局长侃侃而谈。为了让汉阳区的班主任们有时间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汉阳区教育局实施了“班主任阅读工程”。

“我们要让班主任们读书,还要告诉他们读什么样的书。”王局长给我们拿出了一份给班主任们的阅读推荐书目,其中有三个主题很是吸引我们。一是人文启蒙类的书,包括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李敖的《传统下的独白》等等;一是成长小说类的书,包括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赛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等:三是关于生命、生活的新知的书,包括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汪曾琪的《谈吃》、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以及《人体使用手册》《生命的细胞》等等。“我们的班主任应该有深刻的思想,身上充满了文化品位。有了这样的功底,做起班主任来才会得心应手。培养他们的人文性,锤炼他们的心灵,是我们阅读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其实,不用王局长这样的解释,我们从这份

书目上已经很清楚地看出了他们的用意。他们已然充分地领悟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阅读的重要性。

“班主任阅读工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编写《阅读的美丽》班主任读书感悟集。这也就是王局长所说的“写”的落实,他们要求班主任们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并把这些感悟装订成集,再发给班主任们供大家分享。《敲响阅读的晨钟》这篇文章就收录在这本《阅读的美丽》中。“戴在我头上的光环很多,但是我觉得那都不算什么,我最在乎的是学生给予我的那一轮光环。我们不必为了别人认为的成功不能得到而郁郁寡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成功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贫穷的人和平庸的人的一种自我慰藉,但是我要说别人认为的成功不等于我们真的成功和幸福。我们的成功和幸福我们自己可以定义,毕竟我们能够快乐地工作,能够健康、自由、快乐地生活。”这是一位老师在她的一篇读后感中的一段话。在已经编好的三本感悟集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积极、健康的感悟,班主任们的阳光心态、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受跃然纸上。可以看出,汉阳区教育局正在创造一切机会让班主任们感受成功、快乐成长。

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的黄群芳老师自称是没有时间读书、不想读书、不屑于读书的人。然而在汉阳区教育局推动阅读工程的努力下,她也被裹挟进了教师阅读的洪流中。她开始吮吸书中的玉液琼浆。她说:“在摘录金玉良言、撰写读书笔记的痛快淋漓中,在徜徉于读书沙龙的思想碰撞中,在流连于读书成果展览的赏心悦目中,我几乎忘却了曾经深深困扰自己的职业倦怠,我深切地感受到阅读的美丽。我确信:阅读让我真正走出了专业发展的高原期。”经过两年潜心阅读的熏染,当黄老师以崭新的姿态日日行走在充满书卷香酚的校园中时,总有一句话在她沉静的心中缓缓掠过:当一切繁华褪尽时,唯有书香永存。

确实,读书现在已经成为汉阳区班主任们的一种习惯。而每月去教育局听一次讲座,也已经成为他们的另一种习惯。“晴川讲坛”是汉阳区教育局专门为全区班主任开设的讲座,每月一次。讲座的内容不仅仅限于做班主任的知识、技能、经验、方法等,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理想、价值、生活、艺术等方方面面,为班主任们打开一扇扇心灵之窗,让班主任们拥有阳光心态,体味职业幸福。每场讲座的内容虽然不同,但都在告诉班主任们:学习和反思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主旋律,要学会叩问自己的心灵,学会思考,不盲从。

听这样的讲座,其实就像读一本好书一样,获得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心灵上的震撼。舒乙先生认为,听讲座是一种时尚。讲座是免费、多样、生动的第二课堂,是学问家毕生所学的浓缩和精华,能够快速有效、深入浅出地使广大听众了解到想要了解的知识,忘记自己的烦恼,净化自己的心灵。武汉市第三中学的徐爱珍老师在“享受”了“晴川讲坛”之后写道:“每一次讲座,都让我们享受了一次高品味的文化大餐,都让我们追随这些大家做了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获得了一种人格上的启迪与引领。他们博学多才,’淡泊名利。他们有所成就并非生具异禀,而是因为能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保持着一种难得的安宁与沉静,保持着一种对学术的追求。他们更多的是在脱俗的生活中打磨,在超凡的奋斗中造就的。这种心志,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所必须坚守的。”

显然地,“晴川讲坛”与“阅读工程”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在于培养班主任们的一种内在的文化品格和人文气质。在汉阳区教育局看来,班主任们的心灵获得成长了,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关注班主任内在心灵的成长,实质上是关注到了班主任作为人的最本质的需求。这也就是我们最初所说的人性化的理念在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中的运用。

机制建设:为班主任的成长提供保障

人性化的理念除了要求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关注每个个体的内涵发展以外,也必须建立配套的机制来保障班主任的成长。机制的建立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成长和发展。没有健全的机制保障,人性化的理念就不能完全的体现和实施。

武汉市教育局谢世腰局长曾经说过武汉市评选“功勋班主任”的用意:“我们推出‘功勋班主任’,就是推广他们班主任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态度,让更多的班主任从中受益,涌现更多的‘功勋班主任’!”树立一个榜样,借助榜样的力量,形成一种榜样引领的机制,可以带动一大批人成为新的榜样。汉阳区教育局便借助武汉市“功勋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建立了一种由“功勋班主任”培养一批骨干班主任,再由这些班主任带动更多班主任成长的典型引领机制。除此之外,汉阳区还建立了班主任选聘机制、班主任培训机制、班主任考评机制、班主任评优奖励机制、班主任工作保障机制。他们还持续组织汉阳区的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并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定期编印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文集,推介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典型事例;鼓励优秀班主任著书立说,让这些班主任们跨校带徒,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的青年骨干班主任禹妮老师就是在这样一种机制下迅速地成长了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禹妮从一名稚嫩的“副班主任”逐渐发展到可以独自承担正班主任的工作,在自己的语文学科教学上也有了一些进步。然而在此时,她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不再有大的进步并开始出现了些许职业倦怠。禹妮说:“那段时间,我很忧郁、很失落,也为自己感到羞愧。幸好汉阳区教育局及时地帮了我一把,他们建立的一系列传、帮、带机制让我在遇到发展瓶颈时得到了名师的点拨。”“我的导师是湖北省名师、特级教师董耀红。在她的指点下,我的学科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思路进一步拓宽,更重要的是,她在我心灵迷茫的时候为我指明了方向。我要像董老师那样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不要只追逐山顶的无限风光,而要尽情享受沿途的别样美景。”

汉阳区教育局建立了市、区、校三级班主任免费培训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让班主任掌握班级工作的基本规范,学习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等知识和技能。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经验交流、高级研修、自学反思、课题研究、实践体验等形式。这种免费的培训机制,是以人为本的又一种体现。班主任工作十分辛苦,然而班主任们待遇并不理想。因此,除了免费的培训机制外,汉阳区教育局也在提高班主任的待遇上下足了功夫,在执行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班主任津贴的基础上,2008年大幅度提高了班主任津贴标准,并鼓励学校从各种渠道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各学校也制定政策积极向班主任倾斜经费。

同时,汉阳区教育局还形成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长效评价机制,制定了科学、易于操作的考评办法,建立健全了学校、师生、家长及社会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重点考核班主任的师德修养、育人质量、教学效果、德育科研和工作实绩。班主任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等挂钩。

上一篇:赛龙舟作文范文 下一篇: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