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加工范文

时间:2023-03-17 18:44:03

农副产品加工

农副产品加工范文第1篇

一、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会基本情况

12月初,商会推荐4个会员企业参加了****农产品交易会,展示了我县特色农产品,达成合作意向10多份。

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从走访情况看,2012年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整体运行平稳,大都呈现产销两旺势头,较大规模企业都有新项目新产品上马。

1、面粉加工部级龙头企业天香面业一枝独秀,其他企业规模较小(有许多小型加工厂没有参加商会),基本是保证周边群众日常需求;天香在深加工上推出了新品。

2、调味料企业形势大好,基本上满负荷生产,税收均有两位数增幅;品正计划向集聚区搬迁,用地已落实;立达的新产品冷冻营养面市场拓展较慢。

3、怀药企业中伟康、建国、永坤、北方等4家较大规模企业都积极上新项目,开发新产品,较好地发挥了龙头带动效应。

4、方便食品企业中天虹食品开发了方便烩面、糊涂面等新产品,并开始主攻本县市场;典洋作为私房小厨的一个生产车间,产品大都外销,有计划在周边旅游景点开展直销网络,也有扩大规模的意愿;哥润、嘉辉等新办企业稳步发展;粉业、锅巴等企业能维持运转;

5、生物科技企业中纤源和曙光在蛋白粉的基础上,开发了丝状产品,市场较广,势头不错;

6、肉制品企业中亿腾自投产以来,产销两旺,计划实施大规模标准化基地建设;

7、保和堂制药比较稳定,今年新上的中药饮片已通过认证,并扩建了车间,购置了先进设备,计划批量生产;

8、一般饮品企业市场空间较小,有喜有悲;怀药企业的饮品销售也不太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县多数食品企业属于小微企业,而且牌子不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比较弱势;

2、四个怀药企业和保和堂都正在和计划上中药饮片项目,虽有利于产品升级,但难免加大内耗;

3、怀药企业开发了上百个(有的说200多个)系列产品,貌似百花齐放,实则混乱不堪,没有拳头品牌,销售渠道不畅;

4、怀药和制药企业为了确保药材品质,都自行承租或流转土地进行种植,极大地增加了经营成本;

5、新上食品企业如果不能实现与知名企业对接合作,不可能快速发展壮大;

6、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多数食品企业呈现常年招工现象。

四、企业的意见建议

1、希望政府抓住两不三新的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农副产品加工业扶持资金;

2、建议政府对新上项目予以引导,杜绝一哄而上,要重点帮助怀药企业找准合作抱团的切入点,比如在中药饮片上,几个较大企业,你做山药,我做地黄,他做,既让客户在**可以采购所有道地药材,也减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引导企业在药字上下功夫,全力推出精深加工产品(保健品);

4、规范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建立真正的公司+合作社模式,既能彰显龙头带动作用,又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5、引导怀药企业和新上的食品企业与知名企业对接,通过贴牌代工占领市场或扩大份额;

农副产品加工范文第2篇

一、现状

当前,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已初具规模,以农副产品加工的各式各样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10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3家;但能常年坚持正常生产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大、实力强、叫得响、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就更少了。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自身素质低。表现在组织结构不科学,管理粗放,创新能力弱,基地建设未落实,原辅材料不足;二是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表现在上级政策不能真正落实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二、措施

(一)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的发展,虽然内部和外部的作用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其根本是靠企业自身素质高低来决定企业发展前景。一个龙头企业既是一个生产中心、加工中心,又是一个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科研中心,对农民实施全方位的带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全面发展,所以亟待提高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自身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必要。

1、亟待进行企业体制调整。目前,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绝大部分属民营经济,由于受传统和历史的影响,家长(族)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普遍存在,这样难以扩大规模,创出名牌。为此,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主动从家长(族)式管理思维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模式转变,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制度,优化产权关系,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上台阶,成为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真正龙头企业。

2、亟待进行企业科技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现有生产力状况。企业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要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成立专门的科研部门,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聘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研究,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使本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争创名牌,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3、亟待进行企业组织调整。现大多数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企业,组织结构不科学、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极大地制约了区域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要通过实施组织调整,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在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产品面临重大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营销手段先进的今天,“种木不能成林”,小企业要主动跟大企业联姻,生产方式落后的企业要跟生产方式先进的联姻,以达到资源共享,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群,发展规模民营农副产品加工经济生产链。

4、亟待进行人力资源调整。人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人才兴,则事业兴,办企业需要建立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和财会人才四支队伍,要建立起人才脱颖而出机制。要引得进,留得住,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选贤任能,以优质的人才资源推动企业发展;同时健全员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根本没有其观念和意识,更不愿花钱给员工交纳养老保险,这不仅严重导致危急本企业发展的根源,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性问题。为此,一方面这些业主要转变观念,明白为员工交纳基本养老保险,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企业长足发展注入兴奋剂;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养老保险政策的执行和养老保险金主要来源渠道畅通。

5、亟待进行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在加强基础管理(包括财务、生产、质量、营销)的同时,特别要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调整。战略管理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展开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结合本企业实际把握好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策略等要素,才能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6、亟待进行企业基地建设。企业基地建设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原材料来源的主要渠道。虽然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基地,但规模生产和规模效益,“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的产业化模式,风险共担的利益连接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部分企业仍是虚设,导致原料不足,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是以企业为纽带,故企业不但要抓好生产经营,还要下大力气加快基地建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基地,切实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联系在一起,构成功能齐全的产业化链,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高效运转的社会化农作物种植体系,只能这样才能既带动农户致富奔小康,又确保本企业生产原辅材料所需。

7、亟待处理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关系,把企业工作做细做扎实,主动接受他们的监督和管理。二是要坚定不移的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努力打造“诚信企业”,密切银企关系,努力构建新型社会信用体系,切实改善金融部门对本企业的看法,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二)几点建议

1、充分发挥县食品工业协会职能,积极将上级相关部门对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迅速落到实处,常抓不懈,使企业把该用的优惠政策用足、用活、用够。

2、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提供到位服务,对食品企业要迅速从“依权监管”的模式转变到“依法监管”上来,真正成为连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

3、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农副产品产业链,中小企业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以群体力量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竞争力,与行业龙头企业相互补充、并驾齐驱。

农副产品加工范文第3篇

国土面积3554平方公里,县有45万人。地处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兼有暖温带和中温带山地气候持征,生物多样性且资源丰富,具有开发生物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

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必要性

(一)县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过渡期。新型资料,水电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初具规模,且成为我县工业的五大支柱产业。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和水电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装备制造业受市场和装备技术水平的制约,唯有烟草食品和生物制品这两个与农业和农民密切相连的产业最具发展潜力,所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将成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肯定选择。

(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出了全面安排。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我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须作出艰苦不懈的努力。为此《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了五个坚持”基本要求: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证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身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县处于水源维护地,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强化,矿产资源的枯竭和节能降耗的硬性要求,迫使我把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这个利用可再生资源的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力支撑点。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一个激进农业县,农业人口比重大,要在十二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保证和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和难点都在农业人口的转移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面,而只有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才有利于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富民强县的目标。

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客观性

(一)县生物资源丰富。中药材在达496种。大宗特色农副产品有烟、桑、畜、狮头柑、贡米、拐枣、油桐、魔竽等。国家优质烤烟基地县,年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属西北第一强县;全国著名优质蚕茧之乡,桑园面积达10万亩;全国人工栽培黄姜第一大县,现留存面积10万亩左右;1999年油桐就被列入全国名乡大典,同时被命名为油桐名乡,油桐保有面积10万亩。从十一月五日全县地方特色产品展示活动中各乡镇展示的38类100余种地方特色产品看,烟、桑、姜、魔芋、油桐、肉鸡和生猪等特色产品已具备工业化生产加工条件,而狮头柑、贡米、拐枣等特色产品也颇受县内外客商青睐,工业化生产加工的潜力巨大,县地处南北过渡带,生物多样性,使我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县群众种植魔芋、油桐、拐枣、狮头柑等特色产品历史悠久。田边路边种植的习惯和技术,为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基础条件;农村家家养鸡,户户喂猪早已成为保守,目前,全县依照“基地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思路,推进规模化生产,2010年底:全县生猪饲养总量将达到140万头,养鸡100万只以上,随着汉江、梯级电站的建成投产,水产养殖空间巨大。加上新农村建设及党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业产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保守的种养习惯和技术与先进经营理念和优惠政策相结合,为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与政策支撑。

(三)烟厂、健兴魔芋、明文油脂、恒源生化、兴农种鸡厂、聚鑫食品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每年带动烟农稳定种植烤烟10万亩左右,烟叶产值1.5亿元左右,实现税收3000万左右,已成为我县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可靠产业;再经烟厂生产加工包装后,年可提供税收4亿元左右。兴农种鸡厂,恒源生化公司等企业胜利地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加工模式,使企业有了可靠地原料基地,农户有了稳定的产品用户,实现了双赢目标,也为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了珍贵经验。

但仍然存在着特色资源品种多、数量少、龙头企业不多、产业链条不长、技术含量不高、竟争力不强等问题。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虽然我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企业基础和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超前思维,超凡运作,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把10种以上特色产品打造成陕南名优特色产品,并进入周边大中城市,使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值达到10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30%以上,真正成为工业的支柱产业,走出一条资源循环利用,低碳绿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三、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主观性

(一)基地培育。虽然我县资源丰富。很多资源还不具备进行现代化生产加工的条件。目前仅有烟、桑、油桐、生猪等少数品种有一定量的积累,其余特色资源量仍显不足,因此我一定要按照“基地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思路和“公司+基地+农户”种养模式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力争35年时间使魔芋、黄连木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林下养鸡达到200万只以上,全县的烟、桑、姜、油桐、魔芋、生猪、肉鸡等510种特色资源可供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加工利用;用510年时间使狮头柑、拐枣、核桃、富硒大米、苎麻、中药材等特色资源的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左右,赤岩黄牛、白山羊、大鲵、孔雀等特色养殖及水面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成为特色资源加工的后续产品,变特色资源为优势资源。

农副产品加工范文第4篇

1.多用拇指去赞扬,少用食指去指责,多欣赏学生,让赞赏的语言成为主旋律

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多用鼓励,表扬,赞赏的语言肯定学生,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少用或者不用惩罚,因为惩罚会使错误得到强化。实践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如果我们真的想去赞赏学生,学生身上的优点会是无穷无尽的。性格内向的可赞赏他们文静秀气;性格外向的可赞赏他们活泼灵活;成绩好的可赞赏他们是有能力、有特长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可赞赏他们肯努力,有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特别是职业学生的学生,本来基础差,底子薄,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就会发现学生其实有许多的优点和长处。有次上课给学生讲蔬菜腌制泡菜罐的构造,发现有个女学生手微举着,拿着个镜子在照,有个男学生爬在课桌上在睡觉,我看到后,说,现在我要提问,泡菜坛内沿高还是外延高?我用很尊重的口气说,请那个举手想发言的同学回答下,泡菜坛内沿高还是外延高?这个同学没有回答对,我又很诚恳地说,请那个认真低头思考的同学回答,最后我总结说,不管这两个同学回答的如何,但是上课的时候,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这些都是人可贵的内在品质,从这两方面说,这两个同学做的不错。从这以后,这两个学生一个不再打瞌睡了,一个上课再不照镜子了。

2.多用爱心去关怀,少用冷漠去浇灌,情感性语言蕴含磁力

用语根据目的不同,或者严肃,或者温和,或者激昂,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在学习烘烤面包的时候,有的同学做出来的颜色和味道差些,工艺流程记不住,心情很沮丧,我拍拍学生的肩膀,亲切地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没事,接着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积极的情感体验与知识内容的传授结合起来,如在学习果汁加工的时候,果汁产品醇厚香甜,味道可口,老少皆宜,营养丰富。教学中,教师运用积极的语言,深情的话语,通过对果汁产品描写的叙述,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实践,去感悟,由情绪的感知上升到情感的体味,鼓励学生发现加工出来果汁产品的美,融入到色香味俱佳的果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审美感得到熏陶。

3.多一些轻松幽默,少一点呆板冷漠

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夏天下午的第一节课,有些学生容易瞌睡,有次上课,好多学生趴在课桌上睡觉,我微笑着说,我知道同学们喜欢听我的课,但是也不能我刚来大家就“倾倒”一片啊,教室里立即爆发出一阵欢乐的笑声,打瞌睡的同学也都挺起了胸脯,赶走了瞌睡虫。农副产品加工课讲一些工艺流程的时候,比较枯燥乏味,如果能结合现场情形或者课程内容,幽默一把,就能使学生轻松愉快,枯燥顿消。在讲果品蔬菜萎蔫的时候,讲到“果品蔬菜含有丰富的水分而呈现鲜活与脆嫩,就像我们人也要有丰富的精神水分,才会神采飞扬,光彩夺目。所以果品蔬菜贮藏的时候,要防止萎蔫。”防止萎蔫从五方面着手,一是严格掌握果蔬采收成熟度。对大家来说,就是要完善自己,完善自我,才能保护自己。二是人工打蜡。对大家来讲,就是要提高自己内在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你也会有一种气质保护蜡。三是贮藏环境加湿,提高贮藏环境相对湿度。对大家来讲,就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德行高尚的人做朋友。四是保持贮藏环境较低而稳定的温度。对大家来讲,就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低调做人,实在做事,持之以恒。五是用塑料袋,塑料帐等贮藏。对大家来讲,就是要外树形象,讲文明礼貌,言谈举止得体。用语幽默诙谐,让人觉得听你讲课时一种享受。

4.合理运用无声语言,包括表情达意的目光语,充满爱心的微笑,得体适度的手势语等

农副产品加工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丰县;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106-02

江苏省丰县位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黄金地带,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连接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是苏北地区承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门户。“十一五”以来,丰县发展迅速,工业化正由初期向中期跨越,正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是丰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占据全县工业经济总量与税收的“半壁江山”,在丰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分析探讨丰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及对策措施,对促进农业资源的转化增值、集成延伸农业产业群、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实现苏北振兴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丰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丰县自古农畜丰茂,物产富饶,有“丰熟可抵三洲”之誉,曾被评为全国水果生产10强县、秸秆养羊示范县、优质强筋小麦和高品质棉生产示范县、江苏省农业产业化试点县、特种蔬菜之乡,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良好的基础。

1.1 产业规模明显扩大 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数为162家,实现销售收入44.36亿元,完成利税4.22亿元,已经成为丰县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

1.2 主导产业特色逐步形成 丰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果蔬加工、畜禽加工为特色的产业链,并正逐步由初级产品的粗加工向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

1.3 企业布局初步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 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生产布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以欢口为核心的现代优质粮食“强筋小麦”产区和“东南薹蒜,西北洋葱,南果北菌,蔬菜居中”的基本格局,主要果蔬类农副产品在空间分布上集聚度相对较高。同时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布局按照产业大类逐步向通达性较高、基础设施配套较好的丰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兴的乡镇工业集聚区集聚,产业集聚度有了一定的提升。

1.4 龙头企业支撑发展 通过引进、培育等多种有效途径,已拥有以佳合、昌盛、盛昌、冠华、六和、君乐宝、利华、润穆为代表的骨干畜禽加工企业,以安德利、湖滨、同发、绿海、旺达、佳丰、新胜为代表的骨干果蔬加工企业,有效地支撑着丰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同时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拥有600个以上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约3万左右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了多个颇具特色的专业批发与交易市场,有5 000多名经营业主参与畜禽及其产品的购销、流通,果蔬加工、畜禽加工,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1.5 品牌效应日益呈现 到2012年丰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品已累计培育发展知名、著名、驰名等各类商标452件,其中“徐州市知名商标”10件、“江苏省著名商标”5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旺达”牌产品多次荣获省市奖,牛蒡菜、牛蒡酒、牛蒡茶、五行蔬菜汤等系列产品行销日韩,久盛不衰。“恒旭”、“众寻”牌鸭产品等也都具有较大的市场知名度。

2 发展对策与措施

实现发展目标,发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市场相对稳定等特点与优势,进而促进丰县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夯实产业的发展基础,强化支撑体系建设。

2.1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龙头企业是丰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具有支撑作用大,带动效应好的明显特征。要把扶持大企业发展始终贯穿丰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全过程。鼓励龙头企业以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控股、参股,迅速扩张,壮大规模。推进龙头企业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支持龙头企业的集团化、连锁化运作;扶持龙头企业向优势区域、高速公路沿线、加工园区集中,形成加工产业区、产业带和加工园区的新型业态,培育示范型加工企业和加工产业集群,构筑区域优势。实施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培育有特色、有市场、有资源的优势企业,集中资源实行重点培育,打造行业旗舰。

2.2 建设原料生产基地 丰富的农业和农产品是丰县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最重要的发展基础、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优势。要坚持“围绕加工建基地,建好基地促加工”的建设方针,按照“安全、营养、生态、高效”的建设标准和“基地专业化、布局区域化、加工配套化”的发展思路,为重点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建设、扩建新建一批专用型、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重点是加快发展肉鸭、家禽、肉羊、奶牛、生猪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苹果、梨、食用菌、牛蒡、芦笋、山药、黄皮洋葱和大蒜等特色果蔬生产的标准化基地,生猪、奶牛、肉羊、家禽和优质果品、蔬菜、小麦、玉米等良种繁育与推广的专业化基地,小麦、玉米、油料等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基地。基地的建设要与食品及农副产品的布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生态化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

2.3 实施特色品牌战略 特色品牌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从丰县区域特色出发,制定鼓励品牌发展的具体政策,分行业确定重点打造、重点培育对象,实行重点支持。对分散的品牌进行整合,抓好优质特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品牌的国内外注册,促进品牌向名牌转化。将品牌战略和做强龙头企业的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及省、市名牌,发展一批具有品牌优势的大中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办好丰县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开展品牌营销策划和营运培训,加大名优农产品与食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对企业在营销网络体系等方面的投入给予必要的补助。

2.4 支持与完善基地建设 农产品基地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第一车间”,在丰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重点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合理的利益分割机制,促进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基地结成利益共同体。主要路径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和最高限价;积极引导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产品基地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建立起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再生产各环节高度一体化经营。加大财政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上给予必要的补贴。

2.5 强化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通过合作的方式健全丰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构筑从地头―车间―餐桌的全程化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以优质特色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打造龙头企业+基地+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的质量安全链条。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形成企业自检、行业自律、部门监督抽检的覆盖全面的检测体系。对购买先进检测检验设备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补贴。

2.6 构建投融资体系 资金的缺乏是制约丰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必须解放思想,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坚定不移地构建符合丰县实际的投融资体系。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建设专业性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投资公司,作为政府发展的融资平台;以发展投资公司为主体,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出资人与管理层相分离的食品工业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创造条件由政府或银行联合其他机构(如大型企业、私人投资者)等设立主体多元化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基金,根据政府及银行担保的不同权限设定担保资金的额度,形成政府担保、政府借款和银行担保的贷款融资体系。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资本市场,加大重点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力度。与此同时,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立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经济档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体系。政府主管部门要会同金融机构统一技术标准,界定信贷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权限,引导并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融资信用环境。

农副产品加工范文第6篇

国家有关部门对农作物加工业具体产品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布局是以种植业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为导向,突出粮食、油料、糖料、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产品的加工。

粮食类产品加工从粗加工向精加工、从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重点是搞好稻谷、小麦、玉米和薯类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努力提高基础原料产品质量,实现加工品种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加快粮食产品向食品制造业的延伸。

稻谷加工。目前,我国稻谷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方式传统落后,深度开发不够,90%的稻谷在农村加工,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今后要在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做文章,着重发展优质稻谷精加工,重视加工过程的精碾、调质、成品整理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力开发米糠等副产品制油等多种用途,向高出米率、精米、特种米(包括胚芽精米、营养强化米、蒸谷米及其他专用米)、碎米深加工(包括米粉类制品)、大米添加剂(上光剂、增香剂等)及稻壳、米糠综合利用5类系列产品方向发展扶持合理规模企业发展。在加工企业的布局上,要以国家商品稻谷基地为依托,实行产地就近加工。

小麦加工。目前,我国小麦制粉行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太大,但总体装备水平与国外有差距,面粉加工品种单一,加工能力过剩,优质专用粉生产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以面粉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今后5~10年,小麦制粉行业应对现有面粉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不断开发新产品。发展从专用小麦种植到加工的产业化经营,对出粉率低、能耗高的小型面粉厂适当控制发展,避免盲目引进国外加工设备。要在提高总出粉率、好粉出粉率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专用面粉,开发冷冻面团、营养强化面粉及特殊人群适用的专用面粉等,推进面制主食品的工业化。

玉米加工。我国的玉米加工技术水平较低,仅占产量的20%左右,普遍用作口粮和饲料,深度加工只占产量的9%。今后要加大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等新品种的培育与开发力度,开发多样化的玉米食品和多用途的工业原料;提高现有加工企业的综合利用水平,开发淀粉、玉米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纤维渣或玉米皮及胚芽等产品。要在玉米淀粉的深度开发利用方面做文章,生产变性淀粉、柠檬酸、淀粉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玉米饲料加工要向专用化、特种化、保健化和颗粒化方向发展。在布局上,重点是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玉米主产区择优扶持和建立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玉米加工企业。

薯类加工。薯类是比较经济的淀粉原料之一,也是许多工业产品的中间原料。近年来,薯类用作口粮越来越少,除加工成薯干、淀粉、粉条等传统产品外,还进一步开发了淀粉及其衍生物、淀粉糖、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化工原料等产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薯类加工量的比例只有15%左右,加工深度不够,今后要向深度开发进军。加大薯类深加工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开发力度,加工薯类淀粉、变性淀粉、马铃薯全粉、马铃薯复合薯片和速冻薯条等产品,实现多次加工转化增值。

棉花加工。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棉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棉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对高档棉纺织品的需求增加更快。长绒棉的加工仍沿用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设备,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棉花质量下降,急需加以改善和提高。

油料加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食用油的需求日益增大,国内自给不足,相当一部分需要进口。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油料加工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油料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加工设备利用率不高,产品加工档次较低。今后要通过引进新技术,扩大企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实现油料资源的合理利用。油脂加工方面:继续推广浸出法制油。进行油料膨化、浸出制油工艺与设备产业化开发;研究高含量油料直接浸出、低温脱溶等工艺与设备的系统化和规模化;加速物理精炼技术与设备国产化,开发功能性食品专用油系列产品;研究油脂加工副产物和食品添加剂产品技术。

植物蛋白的开发利用方面。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油脂饼粕质量对植物蛋白的影响,研究植物蛋白生产技术,开发大豆、花生的功能性植物蛋白产品;应用棉籽、菜籽饼粕脱毒技术,生产饲用和食用蛋白产品;开发蛋白生产的超滤、低温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和装备;加速组织蛋白、分离蛋白的产业化开发。

油料加工。油料加工企业的布局要在油菜籽、花生和大豆等的集中产区,对现有的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淘汰加工档次低的小型加工企业,培植一批技术先进、产品品牌质量优良、综合利用程度高的大中型油料加工企业。控制非油料主产区油料加工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传统蛋白制品的现代化生产和新兴蛋白制品的开发。在大豆主产区或主要销区改造一批大豆加工企业,改进设施设备,提高科技含量。

茶叶加工。我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20%,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虽然是茶叶生产大国,但人均消费量并不高,年人均消费茶叶300克,是世界人均消费量的60%。茶叶是我国具有出口优势的农产品。但加工的设备陈旧、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档次低,综合利用不高。今后,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快传统制茶业的改造,提高连续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产品开发仍以饮料为主,要以保质、保鲜、保特色和使用便捷为基点,以名优茶、绿色食品、有机茶、保健茶为重点。茶叶加工要与医药业和食品业紧密结合,大力开发以茶叶为原料的健康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和药品。

农副产品加工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的大幅度提高和市场农业的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大幅度增长。如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急需研究和实施的重大课题。

1、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

东明县农业是资源约束型农业,必须走农副产品加工,多次增值的路子。从世界农业发展规律看,凡是资源丰富的国家,特别是土地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走出了一条以出口基本农产品为主,以加工农副产品为辅的持续发展农业的路子。例如,人均耕地较多的国家有:美国0.8公顷,加拿大1.8公顷,澳大利亚3.1公顷,它们都是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凡是农业资源不足,特别是土地资源不足,而农业又比较发达的国家,例如,日本人均耕地0.03公顷,德国0.11公顷,英国0.12公顷,荷兰0.05公顷,意大利0.16公顷,这些国家农产品加工率要占80%以上,加工产值一般为初级产品的2~倍,同时带动了养殖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农民走向了富裕。而目前东明县农副产品加工率不足30%,加工增值部分仅相当于初级产品的80%,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也说明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潜力是很大的。

农产品商品量的大幅度增加,急需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东明县曾经是全国有名的缺粮大县之一,当时根本就没有富余农产品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那时,农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粮食生产,实现粮食自给。到1982年,全县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地超过了300公斤,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同时为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后,粮棉油瓜果菜等农作物出现了全面大幅度增长势头。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是使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至少从三个方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一是,通过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可大幅度提高加工品的增加值。据调查分析,2011年全县农副产品加工率约30%,增值率约80%,占人均收入的20%;经过几年努力,农副产品加工率如能达到50%,深加工增值率达到1.5倍,加工增值将达到565亿元,人均增收1061元,将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二是,随着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产品的剩余数量将逐渐减少,使农产品价格得到合理地回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随着农产品价格的合理回升,将进一步激发农民科学投入和科技种田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找准主导产业,确立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包括市场和社会化服务在内的运转机制,其中确立龙头企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贸易企业,但从我县具体情况而言,应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龙头企业,足见其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总之,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发展,加快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2、调整农业结构,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生产充足的原料

农产品就其用途而言,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人类直接需求的生活必需品,如粮食、油料(油脂)、蔬菜、果品等。第二类是间接需求的生活必需品,如饲料粮、饲草、作物秸秆等,它们可以转化为肉、蛋、奶、水产品等生活必需品;第三类是用做工业原料的必需品,如棉花、麻类、烟叶等原有的工业原料作物,以及原来是粮食作物,现在已转化为工业原料作物的玉米、高粱、薯类等。通过深层次加工增值,满足人们对日用品、工业品和增加收入的需求。

满足直接需求,以多品种、高质量调整农业结构。我县居民生活正由吃饱向吃好阶段发展,正在向吃的精、吃的科学的方向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中国食物结构改革的发展纲要》的要求,东明县居民摄取的食物中,热量有余,蛋白质和脂肪年缺口分别达15万吨和44万吨。为此,今后农业结构调整要增种高蛋白、高脂肪的大豆、油料作物,同时,积极引进、筛选和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发展特种专用品种。为满足间接需求,应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调整农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肉、蛋、奶产量成十几倍、几十倍增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30%,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至今没有形成独立的饲料种植业,仍然沿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以致以粮代饲、以秸秆代饲草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严重后果是,浪费了粮食,提高了成本,降低了饲料报酬,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为此,农业结构必须由传统的二元结构向粮作——经作——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高赖氨酸玉米,高蛋白青贮玉米以及高蛋白、高产的晋南苜蓿、“冬牧70”黑麦草等优质饲草,力争2000年前饲料种植面积达到33.3万公顷以上。

农副产品加工范文第8篇

在农副产品加工专业教学中,我们知道,专业知识枯燥乏味,不好掌握,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实现课堂自主学习,是农副产品加工教学改革的趋势。

一、合理启发、巧妙点拨是提高自主学习的关键

1 激发兴趣,培养自觉性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能把学习农副产品加工的兴趣养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就能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觉学习农副产品加工的习惯。如在讲授“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用水”时,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由他们提出问题,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我幽默地说:“真的没有问题了?那老师来提一个问题:我们喝的纯净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当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表明已经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兴趣,此时再适时提出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用水的具体要求,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 启迪精妙,体现自主性

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习,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让学生把教材中的问题找出来,教师要启发设问,巧妙引导,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讲果蔬贮藏的时候,有很多种贮藏的方法,学生对每种方法的技术要点,感到理不清头绪,我首先让学生先列表,把贮藏分类搞清楚,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贮藏方法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低温贮藏,即利用自然冷源或人工降温,使贮藏环境保持低温进行贮藏,主要包括堆藏、窖藏、沟藏、通风库藏、冻藏、冷库贮藏等。另一类是控制气体成分贮藏。控制温度的贮藏方法主线是控制温度,在此基础上,涉及贮藏场所不同,规格不同,规模不同,注意事项不同等,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觉得头绪清楚了,便于理解。

二、掌握规律、准确评价是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介绍,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操作等;第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后复习,先回顾当天技能知识内容,问自己:今天我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再下点功夫?第四,课后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学习体会,启发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五,让学生写技能比赛总结,要求学生分析技能操作的正确与失误,重点分析自己掌握程度如何,操作思路是否正确,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

课堂教学中,注重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适时变化课堂角色,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多让他们发表各自的意见。组织学生进行效果评价,让他们先进行自我评价,再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以产生“共同效应”,不断补充,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显著提高。

三、实践操作、合作学习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途径

1 在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学习

实践活动是开展自主学习的阵地。在讲授“冷饮制作”时,我让学生找问题:为什么要用到均质机?均质的压力是不是越大越好?时间是不是越长越好?很多学生说难以明白,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我带着学生来到校外实习基地冷饮厂,让学生实际操作均质机,增加压力,增加时间,减小压力,减少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记录,分析原因,写出实践技术小结,通过实践,学生知道了均质方法一般采用二段式,即第一段均质使用较高的压力(16.7~20.6MPa),目的是破碎脂肪球,第二段均质使用低压(3.4~4.9MPa),目的是分散已破碎的小脂肪球,防止粘连,冷饮制品的生产中,能提高料液的细洁度和疏松度,使其内在质地明显提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又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2 在合作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小组的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资源共享。如在讲授“果汁加工”时,我把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都提出问题,让另外小组做解答,不会的再由老师来解决。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让学生掌握技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真正实现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的双赢目标,培养出真正的实用性、应用型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

农副产品加工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农村市场 产业枢纽 农副产品加工业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城乡二元产业结构,而具体表现是农业仍然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农业仍然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和市场经济没有有机结合起来,农村市场没有全面开发。开发农村市场的关键在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促使城乡产业融合。农副产品加工业能使农副产品转化为工业品,推动农业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农业现代化,促使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全面开发农村市场的目的。

一、全面开发农村市场的产业枢纽选择的理论依据

选择全面开发农村市场的产业枢纽,就是选择能促使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进而促使农民生活方式变化,引导农民消费方式变化的枢纽产业,即开发农村市场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并加以系统分析的。他认为一个新产业部门可以视为主导部门这段时间,是两相关因素的复合物:第一,这个产业部门在这段时间里,不仅增长势头很大而且还要达到显著规模;第二,这段时间也是该产业部门的回顾效应、前瞻效应和旁侧效应渗透到整个经济的时候。随后国内外经济学家从主导产业的范畴、基本特征到主导产业的作用和选择标准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分析和精辟的论述。他们都认为主导产业引导和推动着整个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变动就是通过主导产业的变化、转移和更迭来实现的。

界定一个产业是否是产业集聚中的枢纽产业,主要看其是否具备三个基础:(1)正向推动作用,即对那些向自己供给生产资料部门的影响。(2)逆向促进作用,是指对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的出现起诱导作用。(3)横向带动作用,就是指对整个地区的影响,它能带动交通运输等产业发展最终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中的枢纽产业是指根植于当地社会文化,能够最迅速最有效的吸收创新成果,将之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具有不断自我增强功能,提高自己的产业创新能力,最终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且能通过当地的社会网络,将技术创新等活动扩散到相关产业或辅助产业中去,引导和支撑这些产业的发展,最终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选择产业枢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潜力大。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具有较大量、长期、稳定的需求。当然首先是针对国内市场。市场需求是所选择的主导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拉动,枢纽产业很快就会衰落。

2.技术进步快且适用性强。枢纽产业的选择必须特别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所选择的主导部门应当能够集中地体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我国受科技和教育水平的制约,整个产业技术水平还很低,不能过分追求高技术。我国技术与经济发展本来就有多层次的特点,技术进步也具有不同层次的内涵,并非一定具有最高水平。所以,我国选择枢纽产业,必须考虑到技术发展的多层次性和协调性,选择具有启动关联作用的“适用技术 ”。

3.部门带动性强。枢纽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它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它应具有较大的前、后向联系和影响,通过这种关联产生对一系列部门的带动与推进作用,并使这些部门派生出对其它部门的进一步促进作用,从而产生经济发展中的连锁反应和加速效应。

4.就业效果好。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相对过剩,这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另一方面也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我们选择的枢纽产业应具有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这样可以既缓解就业压力,又充分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比较利益优势。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改变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农业生产的内部分工,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因此它可以成为开发农村市场的枢纽产业。

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开发农村市场的产业枢纽现实依据

所谓农副产品加工业,就是通过对农、林、牧、副、渔五业的初始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使产品加工后经济价值得到增值的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成为开发农村市场的重要产业枢纽,是由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下三个产业特性决定的:

1.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农副产品加工业连接着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 随着国内的消费水平,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地提高,增加农产品加工业的市场容量;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可以引导城乡居民改变消费结构,提高生活的质量。农副产品加工产品的用途在不断增加,所应用的行业和领域不断扩展,它的发展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推动农业产业的延伸与发展,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有力的推动工业反哺农业,机器制造业为农副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设备,使其通过改变产品结构消化过剩的产能。农副产品加工业能促进城乡产业融合,进而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对开发农村市场起重要作用。

2.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多样性,可以解决产业发展过程的同构性。由于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许多农副产品从种类和品质都完全可以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充分凸显出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优势。各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本地农业产业化项目、农副产品加工的等次、程度和种类,形成自己的最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体系,通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把市场需求与产业化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把经过精深加工的农副产品推向市场,有效解决农民卖难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本地农业产业化项目、农副产品加工的等次、程度和种类,形成自己的最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体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可以利用“资源就在手头”这一天然要素的禀赋,大大节省成本,比如农副产品具有数量大、份量重、易腐烂等性质,在原料产地就地加工,可以减少损耗和运输费用,这也是其他工业项目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威远县挖掘自身潜力,因地制宜,根据丘陵县的特点,山区要一如既往的实施“种茶种草种药材、发展食草性畜牧”,浅丘区在旱地应充分利用造林投入,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和经济作物,善抓机遇,走调调整结构、退耕还林并举、林畜并举、粮果并举之路。同时,要在巩固农业产业化项目已有亮点的基础上,反弹琵琶,以加促销,以销促产,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档次,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使农民更多地分享产后加工增值的利益,为开发农村市场提业支撑。

3.农副产品加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强拉动性。农副产品加工业涉及上下游众多产业,具有很强的波及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拉动性强,当前在众多发达国家,农副产品加工业基本上超过了其制造业的半壁江山。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农副产品加工业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显得更为关键和重要,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有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历史。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推动农业工业化的一个重要产业。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起步很早,法国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近年来,山东省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据资料介绍,山东省70%以上农副产品得到就地加工,增值率在50%以上,已成为了经济发展中颇具潜力的增长点。威远县到2003年底,拥有农副产品种、养、加、销龙头企业104户,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50户,占到了总数的一半。农副产品加工业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市场的开发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我国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枢纽的必要性

我国是农副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主要的农产品如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长期以来,我国农副产品供应的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工业发展滞后,造成农产品出路少,产品增值低,农副产品缺乏稳定的产业转化基础,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副产品深加工存在很大差距。

“2003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整个工业产值的22.4%。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平均为2~4∶1,而我国只有0.6∶1,我国初级农产品加工率为20%左右,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还不到一半,而发达国家加工率达80%甚至90%。发达国家的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成食品的比例都在30%以上,而我国仅为2%~6%。美国玉米深加工量占玉米总加工量已达15%~20% ,可加工出2000 多种产品,而我国深加工比例仅有9%,只能加工100多个产品。”由于加工转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比较落后,也造成了我国农副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综合效益较差,这正是影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农副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性。

1.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有利于“扩大对农副产品的有效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习惯于传统生产方式的农民不可能自发地走向市场,即使能走进市场,他们也会对变幻无穷的市场信息感到无所适从。因此,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组织销售都会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致使近年来不少地区农产品出现“买难”和“卖难”的情况,它反映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难以规避来自大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这就需要以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引导、推动和组织农民进行有目的的专业化生产。农副产品自身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而通过加工,其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却可能明显提高。如粮食的需求弹性较低,而以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酒类和药品,却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通过农副产品加工有效地增加附加值,相对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间接扩大农副产品的市场销售半径,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开发农村市场提供了经济基础。

2.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有利于推动农副产品规模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以种植业为基础,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畜牧业,把农产品的生物转化增值和加工增值结合起来,建立种养加工结合的转化增值生产经营流程,形成农业内部的良性循环。推动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产的商品意识,不是靠经验而是按科学的标准化生产。通过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引导农民从事农副产品的规模化经营,推动农民一部分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业生产从自然分工向社会分工转化,有效地开发现代农业,增加农业后续效益,提高农民素质,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效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分割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据2004年农业部门调查统计,陕西省人均牧业收入近400元,对全省100个畜牧业典型村调查,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42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为把农业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开发农村市场做出贡献。

3.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有利于财政增收。农副产品具有保鲜储存困难和附加值较低的突出特征,从降低损耗和运输成本考虑,农副产品必须“就地加工,增值减重”。加之,农副产品加工大都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按照“资本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区域流动”的生产力布局原理,一般农副产品起码是初加工都应在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区域内完成,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在扩大就业的同时,这对县级财政直接和间接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原料成本偏高,是长期制约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障碍。而减负效应造成的供给激励,将相对降低原料成本和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农副产品加工业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工业化、现代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开发农村市场的产业枢纽。

参考文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张明林喻林:农产品加工业: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J].求实, 2005(6)

[3]鱼小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枢纽选择[J].理论导刊,2004(4)

农副产品加工范文第10篇

针对这些问题,陕西开放与发展促进会课题组组织了一次对陕西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关政策的调研,本刊记者采访了本次调研组的组长李平安。

“优势强大,重在利用”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底,陕西约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1.4万户,规模以上企业351户,实现营业收入526.5亿元。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57户;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88户,固定资产53.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3.76亿元,利润6.41亿元,上缴税金2.52亿元,出口创汇2.81亿美元。

当前,农副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除粮油加工业这一大产业外,在渭北,已将奶山羊养殖和加工列入“十一五”规划和“2020”远景规划之中,成为陕西省继苹果之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陕南的茶叶、柑橘种植和加工业也都颇具规模,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另外随着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它的辐射转化能力也日益增强,有效地增强了陕西主要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原料基地。例如汉中市围绕“猪、药、茶、菜”四大绿色产业,目前已形成粮油、生猪加工、中药材、茶叶、蔬菜等五大农副产品基地。

《西部大开发》:您觉得陕西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上是否有自己的优势?这些有利条件又是什么?

李平安:国家和陕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都把壮大县域经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还提出优先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工作思路。所有这些,都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和政策基础。

陕西是农业大省,这是共识。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品种多,质量好。长期实践的“公司+农户”的模式已开始被广大农户接受。例如宝鸡戊寅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带农户”的模式,走秦川牛良种繁育推广、快速育肥、活牛出口、肥牛火锅连锁经营等产销一条龙的路子,带动养殖户3000户,农民收益1000多万元。正如大家所说的:农民找到企业等于找到市场,企业找到农民等于找到靠山。

除此之外,陕西在农业科技方面也是得天独厚。不仅有一批农业院校和农业科技研究人员,而且有全国有名的杨凌农业示范区,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这些都是有利条件,只要利用好了,切实关注,我想这些优势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查找问题要从自身查起”

《西部大开发》:那么经过调研,调研小组认为陕西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存在哪些问题?

李平安: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们认为陕西省农副产品加工业仍然存在着例如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装备落后、产品挡次低、竞争力差等问题,与发达省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据统计,陕西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总数只相当山东省的10%;同样是国家名牌产品认证,陕西的银桥乳品年销售量只相当河北三鹿的19.2%、上海光明的9.6%;陕西7个省级以上乳品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不到上海光明的20%。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微利产业,多数企业是由原乡镇企业或个体经营户转化而来,企业发展起点低,设备及工艺相对落后,精深加工能力欠缺,长期存在着财政扶持少、税负重、融资困难等问题。

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就是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特别在面粉和奶品生产两个行业表现突出,例如富平、蒲城的面粉厂都反映由于无序竞争,使一些农户合同履行率低,造成粮源紧缺,使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宝鸡圣丰乳业,原来每天可收奶70吨左右,现在只能收到30多吨,使这两个行业普遍开工率不高,设备闲置严重。

《西部大开发》:据你们分析,制约陕西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李平安:我们分析制约其发展的障碍,不外乎管理、政策、研发和市场几个原因。

首先是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据企业反映,当前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管理部门多,汇报多,开会多,接待多,解决具体问题的部门少,协调落实优惠政策少,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既增加了企业联系的困难,使企业无所适从,又使各有关部门职能分工难以明确划分,实际造成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统筹协调部门的缺位,使这一产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还有就是政策不落实、不到位,这是制约农副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这次调研看,一些优惠政策之所以不能在基层很好落实,一是由于对一些政策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缺乏操作性;二是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内部行政管理职能的缺位,无法落实政策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有力协调。

“解决问题,政策是关键”

《西部大开发》:这次调研给您的感受是什么?你们认为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李平安:按照这次调研的目标和要求,我们着重从制度政策、产业政策、经济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组织行业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鉴于当前多头领导的现状,我们意见是按照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的原则,农业厅主要应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之前阶段的工作,如选种、培育、种植等;进入加工领域主要由中小企业促进局负责,省上主要领导在有关会议上也曾明确提出过这个意见。加强并规范有关产业协会的功能建设,强化行业自律,促进实现规模化经营。

二是增加财政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对粮油加工业实行财政专项扶持政策。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直接反哺“三农”的一个行业,为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加速发展,对这一支农行业应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联系起来,在财税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等,要重点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市场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对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也应多向农副产品加工业倾斜,以使这一产业有一个良好的生存成长空间,促进其快速发展。

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对粮油加工企业实行财政全部或部分贴息等专项扶持政策。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改制改革,地方粮站大部分撤并,80%以上的原粮要靠企业自行收购,收购期限短,收购季节性强,流动资金占用量大,贷款使用时间长,利息负担重,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各级财政应根据当地企业收购原粮和菜子的实际需要,确定补助额度,给予全部或部分贴息或其他方式的专项扶持。

四是放宽信贷条件,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施专项贷款。

为较好地解决农副产品加工业长期存在的贷款难问题,建议财政拨出专款注资有关市、县级各担保公司,以充实市、县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增加担保贷款额度。并建议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各级信用社,适当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折扣比例,以缓解农副产品加工业贷款难题。同时鼓励成立和加强民间融资担保机构,引进社会资金,进一步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上一篇:塑料加工范文 下一篇:焊接加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