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句大全三年级范文

时间:2023-03-14 23:32:40

拟人句大全三年级范文第1篇

文章最讲究的是真情和趣味,因有真情与趣味才,有诗意。而真情与趣味来之于生活原生态,来之于作者的生活实感。“哀乐之心感,歌咏之声发”,作者感受生活时触发美感,触景生情经事生情,激起写作欲望,触动灵感,继而营构成篇,发言成文。因此可以说,美感产生美文,这是文章写作的客观规律,我们的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都必须遵守这一规律。因此,学生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体验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作文教学之根本,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泉源而文体训练则是作文教学的外在形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溪流。如果把作文教学比作网络,那么前者是经,后者是纬。

学生进入高中后,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体验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教师在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中时时相机引导刻刻着意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定能目益深刻,美感体验定将日见真切,学生的作文灵性也会逐渐显露。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呢?如何理顺编定这一作文教学之经线呢?

首先,确定内容。即感受什么体验什么。具体内容大致可概括为:感受家庭,体验亲情羌感受交往,体验友情羌感受交际,体验人情美;感受风俗,体验风情美;感受自然,体验风物美;感受时代,体验崇高羌感受历史,体验悲壮羌感受艺术,体验形象羌感受科学,体验理性美;感受人生,体验人性美。

其次,划定步骤。即感受体验如何落实。把“十感受十体验”落实到具体的作文教学之中,就是围绕“现实人生”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螺旋上升,以求水到渠成。具体步骤分解为:高一年级,指导学生感受家庭、交往、交际、自然与社会,体验亲情友情人情风物风情;高二年级,指导学生感受时代历史与科学自然,体验崇高与悲壮、形象与理性高三年级,指导学生感受人生,体验人性。但这种分解不是平行分离,而是旋回层进,交融升腾。

第三,设定途径。即怎样去感受体验。具体途径,一是教师观身说法,给学生指路。教师在教学中,少谈或不谈空头理论,多说自我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体验,让学生得法于教师的身教言传。二是师生“下水”,教师给学生导路求途。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带领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际生产实践感同身受,走进名胜人文景观身临其境领会,踏上历史言迹省视人类文明进程。三是教师布置任务,鞭策学生赶路。每一个时间段,按照计划的统筹安排,给学生布置具体内容的感受体验三圣,让学生独立感受体验,养成用心感受、深入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的美感体验和审美意识,认美识美赞美。

学生兰活感受能力和美感体验能力增强了提高了,学生作文就有了源泉有了活力,作文教学的经线就罗织成功了。在指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美感的同时,开展相应的作文文体训练,指导学生把感受体验心得熔铸成各式文章精品,犹如在经线上编织纬线,只要精心绾结,作文教学的有序有效之网就结成了。那么,如何进行作文文体训练呢?

一、结合感受体验内容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体裁的作文训练

高一年级着重进行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写作训练,指导学生写好叙事散文、写景散文与小品文高二年级着重进行议论文与文学体裁的写作训练,指导学生写好一般议论文、说理性散文、随笔札记,尝试诗歌小说戏剧创作及消息新闻报告文学的写作高三年级着重进行话题作文综合训练,指导学生写好――题多作的话题作文,运用不同体裁形式写同一个话题,指导学生写好话题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片断式散文、对话式散文、故事新编及童话寓言日记书信等。

二、结合感受体验的具体内容进行立意、选材、谋篇布局殛过渡照应等的作文章法训练

实际上,各年级所安排的感受体验内容就已经给定了作文立意选材组材的范围,每次作文训练,主要是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提炼主题、如何围绕主题选材组材安排层次等。而具体指导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教师“下水”作文。如以“感受家庭体验亲情美”为内容的叙事散文作文训练,作文章法老师讲得如何天花乱坠,不如老师从自我切身感受体验出发写一篇赞美亲情的散文,用自己的写作经验给学生树起作文章法的旗帜,学生易认易懂易用,且因此而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激发强大的写作欲望,作文呼之欲出,顿然冰释作文中的窒闷与苦恼,其作文效果当然不可与借鉴他人范例老师凭空说法同日而语。令人遗憾的是,当今语文教坛,教师“下水”作文者日见其少几乎寥若晨星,作文教学只停留在出题与讲评的层面上,学生厌倦作文不会作文写不出好作文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结合感受体验的实际过程进行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

指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美,其认识特点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指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语言再现生活中的美,其认识特点则是由理性回到感性,学生这一认识过程能否畅通圆满,取决于学生是否具备敏捷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敏捷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又一关键。实现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卓有成效,一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形象观察思考,既指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美时要捕捉住鲜活生动的形象观察思考,在形象间展开联想,探求形象所蕴涵的美与哲理,变意象为意境。二要指导学生用形象说话。即指导学生作文时,力求以精练清新优美的语言刻画出美的形象。或融情于叙事写人状景之中,或缘情叙事写人状景;或融理于叙议中,或缘理生发议论做到情事情理情景交融、叙议理议结合。或记叙描写或抒情议论,或白描写意或工笔雕琢,力求形象逼真;或比喻拟人绘声绘色,或虚实相济动静结合,或对比映衬托物言志,或用典举例联类取譬,力求形象生动。

拟人句大全三年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 应试作文 十年 两招 异化

法律法规有漏洞,就会给违法乱纪者可乘之机;命题技术不成熟,就会诱导应试者猜题押题。写作内容上的低俗化和形式上的伪创造,严重破坏正常的写作教学体系和训练规范,最终导致“写作危机”和“研讨”火爆;过分功利化的高考带来的必将是人的尊严的丧失和价值的缺失以及教育的异化;教育被异化的结果,是人性的扭曲。近年来,有不少高人专门研究应试作文炮制法。在高人眼里,应试作文就象“待晓堂前拜舅姑”的新娘,新娘子“画眉深浅入时无”,得由舅姑说了算;作文写得好不好,得由阅官说了算。考生不妨跟着高人学两招。

第一招:淡妆浓抹总相宜。

若把作文比西子,你得“淡妆浓抹总相宜”,作文书写美观,格式正确,卷面洁净,就象女人拥有一张美丽的脸庞:面若秋月,色若桃花,眼若水杏;“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腮上凝新荔,鼻头腻鹅脂,眼里泛秋波,口中含朱丹;画眉眉翠,点唇唇红,涂脂则妩,着粉则媚;如果必要,不妨再嵌一颗美人痣。因此,美容是写好作文第一关,要抓住阅卷人的眼睛,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使之一见钟情,顿生偏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文的标题就象美人的眼睛,如果拟得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自可传神。因此,美目是写好作文第二关。可以运用修辞手法仿改名言警句拟题,如《君子动口不如动手》;可以借用流行歌曲或影视名,如《借我一米阳光》;可以翻新成语,如《杞人忧“地”》;可以拟成荒诞的数字式题型,如:“1+1+1<1”(三个臭皮匠,不抵一个诸葛亮),诸如此类。

表达框架和组织形式是文章的主体,包括开头、正文、结尾,包括文章的起承转合、过渡照应、先后顺序、筛选组合等。组织得好,就象女人的身材,环肥燕瘦是各具特色的美,只要协调,匀称,重点突出,丰约得体,就能使观众赏心悦目。因此,美体是写好作文的第三关,而开头和结尾尤为重要。

写文章,如能落笔惊风雨,才可文成泣鬼神,所以,好的开头恰似美人亮相,可以摄魄。如2006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

“素月系孤舟,只影随水流,国家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这样一首词淋漓尽致地道出了你――李易安生活的艰辛。不禁感慨:易安易安,何易何安啊?多想回到北宋,握着你的手,随你走过那段曾经开心而后凄苦的岁月。

开篇即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点出了人物生活的环境、心境,自然扣题,引出那段“凄苦的岁月”。

如果说好的开头可以“惊风雨”,那么好的结尾就能“泣鬼神”,可以启人,可以醒世。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考生《世界因多彩而精彩》的结尾就很精彩:

是的,太多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用它,去领略春华、秋实、夏炎与冬寒;用它,去笑对阴晴圆缺、潮起云落。

只因我相信,只有万花齐放,才是春满人间,那又何必去追求一枝独秀呢?

因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结尾应题,画龙点睛,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文已尽而意未穷。

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天生丽质固然难得,精心包装也很重要。因此,美服是写好作文的第四关。记住:粗服乱头,必掩国色。

正如八宝楼台,美轮美奂,如果拆开来,只是一堆废墟;一块普通布料经过专家的设计,就变成了精美的时装。应试作文即使有好的材料、话题和意旨,如果组装和搭配缺乏匠心,也无法给人以整体的美感;但是组装起来不难,搭配起来不易。组装的是整体的框架,需要技术;而搭配却是细部的点缀,需要的是艺术。就如女人有眉有目,还要纹眉、涂眼青、装假睫毛;有头有脸已经对得起观众了,还要扑粉、搽胭脂、涂口红;本来就身量苗条、体格,还要丰胸、减肥、做发型、染指甲;还嫌不够,再环于耳、链于项、戒于指;服饰当然花样要多档次得高:冬天里赶时髦,个个像模特,似乎都在做服装展示;夏日里又在比谁挂得更少,髦得合时。挎以坤包、挽以情人、牵以宠物又不够,有时不妨来点创意:新衣新裤捂得太严实,再挖几个窟窿眼。

写作也是一样,光是在文体上翻新花样肯定不够,还要像女人的服外之饰,在修词饰句上下点功夫:来个比喻,增加点内涵;来个拟人,增加点情趣;来个反复,一唱三叹;来个排比,气势通畅;来个反问,玩点含蓄;来个引用,才富学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作者和读者连接的纽带,是考生和评官沟通的桥梁。在应试写作中,考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中,才能拨动阅卷人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发生共鸣,才能动人。“铅黛所以饰容,而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美文如美人,只有漂亮,就只有回头率;风情万种的女人,“回眸一笑百媚生”,可以倾城可以倾国,才有魅力。因此,写好高考作文的第五关可称之为美情:有真情则动真情,无真情则需煽情。

1998年高考作文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父母在考场外忧心如焚,孩子却早已在考场内判决了父母离婚、重病,甚至进天堂。不少阅卷者之所以打了高分,是因为煽起了他们的同情。

1991年三南(湖南、云南、海南)高考作文试题是看漫画《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有一篇《谈回报》的作文写到:

我们的祖国,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伟大母亲,她以黄河长江的血液养育着我们,以长城昆仑的筋骨支撑着我们,以五千年优秀文化营养着我们,我们应当回报我们的母亲。当敌人觊觎母亲的领土时,儿子应该扛上钢枪奋勇杀敌;当母亲的建设事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到最艰苦最恶劣的地方去。这是对母亲――祖国最好的回报。而那些吃“黄河水长大”却向往“深蓝色多瑙河”的回报,是为人不齿,为人唾弃的。

虽然有点像《金光大道》里的“高大全(泉)”,但在阅卷人眼里,格调高昂,思想深沉,行文有力,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浩然正气,奏出了时代的强音。这就是煽起了阅卷者的激情,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上得考场,就要美容、美目、美体、美服、再美情,过得五关,任你阅卷多少将,一律拿下。

第二招:犹抱琵琶半遮面。

《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史湘云醉卧芍药”,美景美境加美人,美不胜收。然而大美人史湘云却有个“咬舌子”的缺陷,但就是这个美中不足,让看惯了“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读者们倍增亲切感、真实感,因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同样,古希腊的美神维纳斯失去了两支胳膊,却依旧光彩照人,美不胜收。残缺并不美,美的是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史湘云和维纳斯的美是更具艺术性的美,但是适合于中学生表现的还是理想上无缺的“完美”。就像女人,没有靓丽的,她就不会把裙装露过上限;没有迷人的酥胸,她就不会把领口开过下限。喜欢捂得严实的女人,多半没有冰清玉洁的肌肤;常常背对别人的女人,可能有点对不起观众。女人最懂得扬长遮短,“千呼万唤始出来”,才不因显得轻薄而掉价;“犹抱琵琶半遮面”,才因能留下点想象而更具魅力。

高考作文虽然就其命题原则来说,要让人人有话可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考生。有时作文题恰巧命在考生的弱项上,要求写记叙文,而自己擅长议论文,就要采取叙议结合的写法,时而来一段精辟的议论,往往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如果自己长于记叙描写,而考场作文却适合议论,就不妨夹叙夹议或用事例来证明论点,使作文既充实,又生动;如果你文采四溢,而考场作文却是实用性文体,就不妨来点生动的描述,发点精辟的议论,甚至暴点料,幽点默,使你的文章既活泼又新颖;如果自己才高学博,那就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海阔天空自由驰骋,既显得有广度,又显得有深度。

字写得不美观,起码要做到规范;篇幅不够,记叙文就增加描写成份或者学会插叙,议论文就采用古今、中外、事理、正反的结合,交待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结构不会安排,可以采用经典故事“三段论”。如果你才疏学浅,就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譬如需要引用又不知道出处,那么引用古代名言就说“古人说过”;现代名言就说“有人说”;外国名言就说“国外有人说”;实在不知道是什么人说的,就笼统地说“有人说”;万一记不清原话,也不知道谁说的,干脆变成自己的。

总之,既要学会扬长,又要懂得遮短,这才是“双赢的智慧”。

女人不能引领时尚,就追赶潮流,而唯一的途径是模仿。考生要在短时间内写出让阅卷者看好的文章,最有效的方法也莫过于借助模仿。唐代的皎然把模仿的方式归结为偷语、偷意、偷势。“偷语”就是仿效别人的语句,“偷意”就是袭取别人的意旨,“偷势”就是模仿别人的结构布局。会不会偷,得看你的悟性:善偷的,鱼目可以混珠;不善偷的,只会东施效颦。

拟人句大全三年级范文第3篇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每一个会徽的后面都讲述着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充溢着中国北京的盛情和期盼,在这个会徽中记载着中国北京向世界做出的承诺。这就是“舞动的北京”,这就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这是13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的承诺。

2001年7月13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胡安・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这一刻,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把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光荣使命,落到了中国人的肩上;而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首先需要创造一个最出色的会徽。世界和中国的众多一流设计公司和设计大师同一擂台竞赛,1985件应征作品雪片般飞到北京奥组委。

“中国印”诞生记

全球数以千计的设计者,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力和对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对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理念的理解,创作了1985件应征作品。然而谁将更符合设计大赛的要求,在众多高水平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所有作品都将接受中外专家的严格评选。

对中国风格、中国韵味,外国专家评委似乎更情有独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奥运会景观设计专家、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景观顾问、亚特兰大1996年奥运会设计主任布雷德・科普兰德,接受北京奥组委的邀请,与其他三位世界顶级奥运会景观设计专家一道,专程来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大赛复评工作。

在历届25个夏季奥运会和20个冬季奥运会会徽中,虽然形态、风格各异,但每一个会徽都有很强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特点,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一定要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这在复评工作开始就成为中外评委的共识。11名中外专家评委非常认真、谨慎,先是用铅笔轻轻地写在选票上,一圈下来,所选的作品数量不够,就再选一遍;如果多了,就在几个得分相近的作品中反复比较、认真筛选。然后,中外评委投下了自己庄严的一票。仅仅为了这次投票统计,北京奥组委的一名计算机博士专门设计了一个软件。很快,统计结果出来,前十名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产生。公证员经过验证后宣布,评选结果真实有效。这是值得记住的一刻,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举办的、受到世界注目的奥林匹克设计大赛圆满结束。

获得总分第一名的作品是第1498号,就是第29届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原型,作品的作者是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

为什么第1498号能够脱颖而出呢?专家们认为,在前十名获奖佳作中,五彩祥云、草书的中国龙字、天坛图案、长城图案、中国戏剧脸谱、日月山图案等设计,虽然构思巧妙,设计手法都有独到之处,但是,有的与以往相关设计徽识相似,有的在表现手法上过于陈旧,有的让人看了不容易理解其内涵,有的缺少亲和力。而第1498号风格独特,寓意丰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带来多元化思维。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印,本意是一种承诺,是诚信、个性和权力的象征;用在会徽上,即是向全世界承诺,要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

外国专家评委又为什么钟情第1498号呢?利勒哈默尔1994年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彼得・T・莫舒斯一看到这幅作品就被震撼了。他说,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美国盐湖城2002年冬奥会创意总监斯考特・吉文斯说,会徽形象充满活力,展开的双臂表现了中国人的友好、欢乐和热情。这个会徽神奇地集中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和奥运会精神,形象简洁而内涵丰富,这个会徽完全有潜力跻身于伟大的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真正富有冲击力的形象标识之列。

在对第1498号修改的时候,最先遇到的问题是她最初没有准确的称谓,而优秀的会徽一定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最初,大家对这个似京非京、似印非印的图形拿不准,硬说它是“京”,它是个不完整的字,叫起来不严肃。为此,十几位书法专家翻阅了大量资料,有的还亲赴河南殷墟查找甲骨文核对,最后都认为不能以“京”字冠名。后来,几位篆刻专家提供了宝贵意见,认为它是一种图形,是印章的一种,叫肖形印。

至此,第1498号作品有了正式的名称――中国印。

会徽原来的造型吸取了古代壁画人形的风格,但看上去不舒展,缺少时代气息。现在的会徽图案,手臂部分的舒张度大了很多,腿部造型也做了较大修改。至于其他细微方面的改动就更多了,比如,图形的笔画加粗了一些,“头”部的大小及全身的比例进行了微调,包括制印方面的刻残度也更专业化和更自然等。

会徽作为一个整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印形部分,二是“Beijing 2008”字样,三是奥林匹克五环。因为印形极富中国文化特色,那么“Beijing 2008”字样也应与之相配。最初考虑用印刷体字,但与印形不相匹配;又考虑用毛笔一般性书写,但难以反映中国字体的厚重。后来倾向于用童体,因为童体字更代表希望,象征未来。于是,北京奥组委有关工作人员向北京幸福时光幼教中心和灯市口小学的300多个孩子和小学生采集童体字,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到最后,印形的创作者们提出用汉简体,并画出了雏形。这个方案得到了包括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在内的各方面一致好评,大家认为,中国书法艺术,特别是汉简体的笔意和风格,能更好地与印形相配,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厚了整个会徽的文化底蕴。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终于脱颖而出,成为第29届奥运会会徽。而新会徽最后能否获得通过,只待获得国际奥委会终肯。

罗格之印――国际奥委会给会徽的特殊认证

2003年3月28日下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大楼前的旗杆顶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猎猎。这是国际奥委会专门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送审而升起的。

大楼内的会议室里,当投影光柱将第29届奥运会会徽设计方案“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定格在国际奥委会官员面前的一刹那,罗格主席带头鼓起了掌,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鼓起了掌,国际奥委会市场部主任佩恩鼓起了掌,所有在场的人都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北京奥运会会徽由衷的赞赏,是对北京奥组委高质量的筹备工作的由衷赞赏。

“会徽表现和平,充满热情,象征进步,具有动感,既反映中国特色与传统,又为全球认可;在抓住北京生气勃勃精神的同时,还反映奥林匹克理想和价值观……‘舞动的北京’,一个名字,一许想象,将使13亿中国人以及数以亿计的全球观众,得以亲身感受到在中国举办的伟大的奥运盛会!”伴随着北京奥组委陈述人富于张力的语言,会徽吸引着所有在场人的眼睛与心神。这时,罗格突然轻轻招手叫来秘书,耳语了几句后,秘书悄悄离开了会议室……

“出色、富有诗意!”听完陈述,罗格主席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方案赞不绝口,称其“既展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又传递了一个前途光明的伟大国家青春和富有朝气的精神”,对北京奥组委拿出如此杰出的设计方案表示祝贺。维尔布鲁根指出,该会徽“符合北京奥组委所确定的目标,体现了北京奥组委工作的质量和价值”。

按照惯例,国际奥委会主席要在会徽样本上签名确认。沉稳的罗格主席再次给了所有在场人一份意外的惊喜:“我要以你们中国特有的方式来确认会徽!”旁边的秘书递上了罗格自己的中国印章和印泥。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罗格特地让秘书取印章去了。罗格从印盒里取出印章,饱蘸红色的印泥,在会徽样本左下方端端正正地盖上印章,“罗格之印”四个纯粹的汉字立即跃入大家的眼帘。然后,他又在印的下面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维尔布鲁根也在另一个样本上面签上了名字。

“Baby(孩子)!”外国评委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与词汇表达对会徽由衷的喜爱。此次评委、盐湖城冬奥会创意总监斯考特・吉文斯说:“我深深地被会徽形象所体现的精神和活力所吸引。会徽里展开的双臂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他们友好、亲和、欢乐和热情;同样,会徽形象也表现出奥林匹克的力量――迎接并团结全世界的人民。会徽的形象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根植于过去,却又反映了一个热情而愉快的未来,完全能够作为北京的象征。”

全世界共同见证“中国印”的庄严承诺

2003年8月3日20时30分,中国首都北京,天坛祈年殿前,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全球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中国领导人和国际奥委会官员,饱蘸红色的印泥,在中国宣纸上郑重地盖下印记。

在中国的文化词典和社会生活里,有中国字、中国画、中国结、中国根、中国人、中国心……而今,又一个称谓将在世界广为流传并永久载入奥林匹克历史,这就是:中国印!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专用色彩系统

装点奥运的“中国颜色”

北京奥运专用色彩系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占主导地位的6种颜色所构成的色彩体系。她既能体现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又能体现现代北京的气息。她们的名字特别“中国”,分别是: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长城灰和玉脂白。

中国红

红色是北京的颜色,也是中国的象征。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婚礼、红色的春联,从古至今,北京的生活中充满红色的装饰主题。红色,构成了人们认同北京的颜色。红色是激情和运动的颜,红色是喜庆与祥和的颜色,红色是民俗与文化的颜色,红色也是北京奥运会会徽颜色的主色。

琉璃黄

黄色的琉璃瓦,金秋的树叶和丰收的农田,是北京最亮丽的色彩。“琉璃黄”是北京城市风光特有的颜色,代表着北京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与历史的精彩和辉煌。黄色在中国的色彩文化中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将在奥运会专用色彩系统中扮演明亮与欢快的角色。

国槐绿

国槐是北京市市树,郁郁葱葱的国槐绿是自然的风采,是生命与环境的象征。国槐绿寄寓着北京珍视自己的家园,与自然和谐发展,表达了“绿色奥运”理念。

青花蓝

温润而典雅的“青花蓝”,具有一种历史的美感,是北京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中极具代表性的色彩,象征着文明与创造。

长城灰

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四合院民居的灰色,是北京城传统建筑景观中重要的标志色。灰色是北京奥运色彩系统中独具魅力的元素。

玉脂白

“君子佩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佩玉为道德与修养的标志,“羊脂玉”更是玉中极品。玉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的象征。白色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色彩构成重要元素之一,将在奥运会色彩系统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主题口号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中国的文化中一直有着“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思想,我们一直倡导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共容。奥运会更应该成为一个促进世界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这么一个推动力。这是中国想要传递的信息,是中国希望实现的理想。“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口号很好地表达了这一切。

奥运口号――让全世界都能记住的一句话

奥运口号的任务是把奥运会举办理念浓缩为一句更加简单有力和容易记忆的话,一句更富于视觉表现能力和感彩、能被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广泛接受的口号。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为一届奥运会提出口号的做法并不普遍。在该届奥运会上,最终也没有形成一句总的口号。“参与历史(Play part in History)”应该是组委会提出的很多口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理念是“和谐、进步(Harmony and Progress)”。这个理念最终成为汉城奥运会的口号;当国际政治中的阴云和奥运赛场上的敌视一同消散时,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响亮地喊出了“永远的朋友”这一口号;悉尼则试图通过“分享奥林匹克精神”这一口号来反映奥林匹克精神举世共享的特性和理想;在第28届奥运会上,希腊人热情而自豪地喊出了“欢迎回家”的口号,充分表达了希腊作为奥林匹克发祥地对奥运会重归故里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而北京奥运会应该有一句什么样的口号?什么样的精炼语言能向世界传递我们中国所特有的要向世界发出去的信息?这是很多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面向公众 集思广益

2005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北京奥组委在官方网站上以中、英、法三种文字正式向全球公布了口号征集评选活动的规则说明和参选表格等相关文件。而在此前几天,北京奥组委通过媒体早已将此消息向社会广而告之。

消息一公布,人们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应征信件、电子邮件纷至沓来。根据北京奥组委对应征信件的统计,参与这次口号征集活动的群众中既有两岁小童,也有耄耋老人,更有全家男女老少一起上阵,踊跃参与活动的普通家庭。在这其中,70岁以上的参与者有1000多名。北京市海淀区刚满两周岁的冯鹏小朋友是这次活动最小的参与者,他委托爸爸妈妈给北京奥组委送来了自己的应征口号。

至2005年1月31日应征截止日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应征口号总数达21万条。应征口号除大量使用中文、英文外,还有不少使用了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种。

但如何从这21万条口号作品里,选择出像北京申奥口号“新北京 新奥运”那样获得世界的广泛认同,精准地表现北京奥运会和谐、文化、分享的核心价值,概括中国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新时代中国开放好客的友好姿态的口号呢?

经过归纳各界建议,北京奥组委在口号征集工作结束后决定:首先,为了便于更多国家人民的理解,北京奥运会口号必须首先从英文创作着手;其次,口号的用词必须通俗易懂。

工作人员从21万条应征口号中初选出了800条。对这些中英文口号进行统计后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字(词)是“和谐 (Harmony)”“梦想(Dream)”“团结”“分享(Share)”“友谊”“携手”“未来(Future)”“和平(Peace)”和“爱(Love)”。这些关键词与中国在国际社会一贯倡导的和谐共赢立场,北京奥运会和谐、文化、分享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北京奥运会口号

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北京奥组委执委何振梁等专家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北京奥运会口号不宜使用突出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概念,而采用“One World(一个世界)”这样简单而有力的词语,来强调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的一体性,强调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更为恰当。这个观点很快得到了所有参与口号再创作的中外专家的一致认可。

接着,各国语言学专家们又反复比较“梦想(Dream)”与“未来(Future)”的差异。他们认为梦想和未来都是与奥林匹克有着强烈关联的概念,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下,“梦想(Dream)”都是一个令人动情的词汇,因为她们体现了对于“希望”的美好和乐观态度。“未来”在英文中是一个含有不确定因素的中性词:可能美好,可能黯淡。而“梦想”比“未来”更有力量,而且可以直接形成个人的心理与情感关联,是一个极富激情、人性化和感彩的词语。并且,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全人类最美好的理想是共同的,将这些最美好理想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就是――“One dream”。这样,北京奥运会的英文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终于在中外专家的赞许声中浮出水面!

怎样将这句英文口号翻译成能够同样受到中国人民喜爱、传神表达英文口号所包含的一切信息的中文口号,众多古汉语专家、语言学家、文化界名人等各界人士为此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最后,专家们的意见逐渐统一到用最朴素的中文表达英文口号的观点上来,最终确定了“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中文口号方案。

2005年6月9日,北京奥组委第54次执委会全票通过了北京奥运会口号方案。很快,这一方案也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批准。至此,北京奥运会的中英文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终于诞生了!

何振梁认为,北京奥运会口号具有里程碑意义,是目前为止他所见过的呼唤东西方文化进一步融合的最佳表达方式。因为不论东方或者西方,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世界。理想的、美好的世界,是所有国家共同发展的世界。中国的文化中一直有着“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思想,我们一直倡导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共容。奥运会更应该成为一个促进世界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这么一个推动力。这是中国想要传递的信息,是中国希望实现的理想,北京奥运会口号很好地表达了这一切。

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很久以来,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每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娃娃们带着北京的盛情,将祝福带往世界各个角落,邀请各国人民共聚北京,欢庆2008奥运盛典。

最受欢迎的奥运标识――吉祥物

与奥运会百年历史相比,吉祥物只是奥运会大家庭的新成员。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一只叫做瓦尔迪的小狗作为吉祥物首次出现在奥运会上。此后,吉祥物成为多届奥运会的核心形象之一,是传达奥林匹克精神和该届奥运会理念的重要载体。吉祥物作为一届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广泛出现在奥运会各个领域,加之形象可爱、性格鲜明,深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喜爱,成为历届奥运会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从最近几届奥运会等世界大型赛事对吉祥物的选择来看,呈现出从直接选择动物形象到以此为原型进行再创作的设计趋势,还有完全进行全新演绎创造新形象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选择了他们所特有的三种奇异动物――针鼹鼠、笑翠鸟、鸭嘴兽的变形形象为吉祥物,分别代表了大地、水与空气。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雅典娜和费沃斯两个依据古希腊神话创造出的吉祥物,以其浓郁的希腊文化特色和可爱的造型,赢得了满堂喝彩,成为雅典奥运会上最“热销”的特殊商品。每一届奥运会都会根据举办国家的历史、文化,选择恰当的吉祥物。每个吉祥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她们都有富有活力的性格,体现了友谊和公平竞赛的奥林匹克理想。吉祥物将奥运会价值拟人化了,为其赋予实际的形体,这是当今奥运会标识系统中其他形象所无法比拟的。

全世界再一次关注中国,期待北京!为创作一个同样让全世界喜爱的吉祥物,2004年8月5日,北京奥组委正式向全球的专业设计机构和专业设计人员发出邀请,公开征集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设计。

最被关注的征集活动和艰难的选择

征集活动得到了海内外的热烈响应。奥运会吉祥物能否从有效征集作品中产生,成为长时间萦绕在有关工作人员脑际中的问题。

2004年12月1日17时30分为最后截稿时刻。在此期间的近4个月时间内,负责征集工作的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成了最繁忙的地方,咨询电话、邮寄信件、电子邮件不断从北京、从全中国直至世界各个地方涌向这里。3000多件来信和业余设计稿,不计其数的咨询电话,让征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资格认证后,确认有效参赛作品662件。其中,中国大陆作品611件,港澳台作品12件,国外作品39件。

征集活动吸引了中国设计师的极大创作热情。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人员也寄来了他们的倾情之作。许多国外设计师也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关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设计师也送来了作品。在他们的作品中,既有公众十分熟悉的大熊猫、美猴王、藏羚羊和麋鹿等形象,也有许多表现力鲜明、风格独特的新造型。绝大多数作品既表现了中国特色,又吸收了奥运会吉祥物创作理念。

奥组委又邀请了国内外在艺术、文化领域具有杰出成就的24位专家学者,对全部有效参赛作品进行了艺术评选。当天,在北京奥组委16层会议厅里,662件作品平放在桌面上――评委要从中选出10件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连环画漫画分会常务副会长、画家庞邦本回忆说,他们当时的选择挺难的,很多自己钟情、喜爱的形象,也许会有成千上万雷同的东西从而在未来的知识产权时遇到麻烦。由于吉祥物的特殊性,设计时还不得不为今后制作的材质、吉祥物动画片拍摄和广泛的市场开发工作预留空间。因此,初评时要考虑的因素非常之多。

在对入选作品进行充分地分析后,推荐评选委员会建议将熊猫、老虎、龙、孙悟空、拨浪鼓以及阿福6件作品作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修改方向。

五个一组的创作雏形初定

尽管确定了修改方向,但能不能从这6件当中最终产生吉祥物?谁心里都没底。2005年3月11日,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为组长的9人修改小组,集中到怀柔雁栖湖。他们的任务是拿出6件作品的修改方案。

修改小组马上进入了紧张工作。围绕着6件作品,翻来覆去地出了很多图形。500张一包的A4复印纸,一个上午就用光了。他们还翻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从不同角度对6件作品进行修改。但是,好玩的不好用,好用的又与以往雷同,怎么都觉得不合适。

当初,推荐评委会非常看好拨浪鼓。大家觉得她很能够起到营造气氛的作用,也很好玩。可是,拨浪鼓没有脚,缺乏运动的元素,在应用上有很大障碍。经过,还发现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一次重大活动上,选用的吉祥物就是拨浪鼓。

老虎的形象不错,但作为单个吉祥物,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已经用过;熊猫是中外赞誉的一个形象,但由于用得太多,再创作的余地十分有限;孙悟空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形象,却也很难在造型上获得突破;中国龙的概念非常硬朗,但她有王权、皇族的特征,亲和力较差,在一些西方人眼中的形象也不是很好;阿福大头娃由一堆圆乎乎的小泥人组成,也是没有脚,且表现的地域性概念很强。修改组还将6件作品做了组合,比如把熊猫、孙悟空和老虎放在一起,但形态和颜色搭配都不太好看。

修改过程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专家们都感觉到,单独的一件作品不足以满足设计上要求吉祥物具有综合含义的需要。修改工作陷入了困境。国内各地方由政府支持的“申吉”活动更让修改小组成员感到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

北京奥组委的领导在此情况下,一边安慰、鼓励大家,一边提出了可以突破6件作品的框框,大胆尝试重新设计。

这一思路启发了修改组成员,他们重新看了一遍入围作品,发现一件由5个动物组成的作品,在概念上有可取之处。于是,围绕着“五”,大家展开了畅想。奥运有五环,中国有五行,世界有五洲,方位有五位,“五福临门”、“五子登科”等等,一口气说了十几个与“五”相关的讲究。

也就是在这天――2005年3月22日,五个一组的吉祥物创作思路初定下来。中国福娃有了雏形。

谁来出演福娃主角?

在短暂的欢喜过后,大家移师到位于通州区的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

什么形象能够入选到“五”中呢?这真是众口难调,有的要羚羊、有的要猴子、有的要熊猫,还有的想把麋鹿、白鳍豚、龙等加入其中。奥运会吉祥物历史上没有五个的,即使有五个也容不下人们这么多的希望。选谁更好成了一道难解的题。

韩美林回忆说:“我想,中国的大头娃娃不是挺好的么,帽子不也是挺好的?就把帽子和吉祥物联系在一起吧,这样,既可以戴老虎帽,也可以熊猫帽。后来,我们就在这方面做文章,勾了一个初稿。五个娃娃就出来了。她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融入中国彩陶的水纹、青铜文化等,火是用了敦煌壁画的图形。”韩美林对此记忆非常深刻。他说,那天早晨他洗了个凉水澡,一天内吃了两次救心丸,就是要大干一场,拿出创意来。

那些日子,大家一会儿激烈讨论,甚至争吵;一会儿陷入沉默,伏案工作。图形的每一个部位,都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尽可能多地加入中国文化元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平面设计系副主任吴冠英说,当时四处找的资料,用普通书包装了70多包,足足塞满了一辆面包车。为找资料,十来天中他从海淀到通州就跑了50多趟。

经历三个月,画了上万张,修改了六七十次,2005年4月5日,五个造型基本定型。奥组委领导看到这个作品时说,我们见到了曙光。随着这句话,修改组成员长期悬着的心像一颗石头落了地。这是大家的功劳,这是集思广益的结果,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修改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如果没有662件入围作品,没有6件作品的修改经历,福娃也就很难出世。

2005年4月29日,北京奥组委第53次执委会对吉祥物修改方案进行了审定,认为,“中国娃”(圣火、熊猫、鱼、藏羚羊、龙)的理念具有中国特色,选用一组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形象作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可以满足各界对吉祥物的期待。“五・一”期间,韩美林根据执委会精神和各界提出的修改意见,对“中国娃”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考虑到龙的形象在西方存在分歧这一情况,提出了以北京传统风筝“京燕”造型代替“龙”造型的修改方案。在表现手法上,将申奥会徽毛笔的笔触和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风格相结合,大胆地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手绘技法,重新勾画了五个娃娃的形象,突出了吉祥物生动活泼的性格特质,在整体形象的艺术表现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至此,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形象定位基本完成。

集体智慧的结晶

662件有效作品,每一件都是一根细线,而五个一组的中国福娃,是千百条细线拧成一股绳产生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尽管评委们定下了6个作品的修改方向,但修改小组一直很留意入围作品乃至全部662件有效作品的创作思路,从中吸取精华。他们虽认为单个熊猫、老虎、猴子的创意恐怕很难有好的结果,但作为修改方向,仍然多方反复地研究修改。在这个过程中,作品图案的线条,颜色,本身蕴涵的中国文化的元素,最终为他们创作中国福娃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在对拨浪鼓做修改创作时,韩美林把想法告诉了几个好友。不几天,韩美林一下子收集到了200多个拨浪鼓,差不多集中国民间各种拨浪鼓大全。

靳尚宜、常沙娜等美术艺术界专家,不仅尽到了作为推荐评选委员会委员所应尽到的责任,而且,不顾年龄大和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等因素,只要北京奥组委有求,他们必应。奥组委召开评委会,他们都是早早赶到会场。在吉祥物修改过程中,很多老美术家如黄苗子、丁聪等都亲自参与作品的修改讨论,提出很有新意的思路和意见。

一位有效作品的作者,在送交了自己的作品后,多次写信给有关方面表明,他并不在乎自己的作品能否被选中,不过,因为创作吉祥物,对这一领域一直进行着研究、探讨,他希望能够与有关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诞生作贡献。

从奥运五环到应用五环的色彩,从中国福娃的雏形到最终定稿,不仅经过几十位专家反反复复地论证,社会各界包括少年儿童也参与其中。吉祥物融入了方方面面很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心血和智慧,各有关部门也为吉祥物的征集、评选、、生产、宣传做了大量工作。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产生的过程表明,她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她是艺术家和群众智慧结合的体现。

福娃――孩子们的朋友

在吉祥物整个创作修改过程中,北京奥组委并不是闭门造车。为了解少年儿童对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候选方案的认知度和喜爱程度,4月22日,北京奥组委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育才小学49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北京幸福时光幼儿园22名幼儿园中大班小朋友进行了访问和测试。结果显示,98%的儿童认为5个娃娃非常可爱,认为他们是好朋友或一家人。不少儿童甚至给他们起了名字,有的当即询问“哪里可以买到他们?”

几天后,北京奥组委又组织召开吉祥物评议工作会议,邀请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市人大、市政协、派人士、奥运研究专家以及运动员代表、设计界代表等各界人士,对吉祥物候选作品进行评议。评议代表对吉祥物设计征集的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组织严密、操作合理,保密的同时注重听取各方意见。

绝大多数与会代表对吉祥物候选方案予以肯定,认为该组作品创意新颖、构思巧妙、造型生动、与众不同,选择一组形象而非单一形象作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思路,满足了各界人士对北京奥运会的期待;候选方案有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在创意和造型上比较完整,体现了中国风、民族情、现代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较往届奥运会有一定突破。

被中外专家称赞的大胆突破

北京奥组委一位负责人认为,与历届奥运会吉祥物相比,中国福娃有几点创新和突破。首先,在设计思路上,第一次把动物和人完美地结合起来。中国福娃第一次把人本身和动物结合起来,强调人文奥运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

其次,在设计理念上第一次把奥运的元素直接融入吉祥物身上。因为每届奥运吉祥物都要展现奥林匹克精神,而我们直接把奥运元素引用了,比如火娃,来源于奥运圣火。

第三个突破是在吉祥物设计应用上,突出了延展使用上的个性化。吉祥物由两部分组成,头饰和身体,是一个完整的形象,但是头饰部分完全可以拿下来,单独开发生产。每一个大人、每一个小孩都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帽子”戴在头上,把自己装扮成吉祥物。这种应用是过去没有的,人与吉祥物的互动性增强了。

最后,北京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将吉祥物变成五个,是最多的一次。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表达的东西太多。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有几个特点,一是她的造型来自生活,来自百姓,她必须可爱,小到学龄前的孩子,大到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都要喜欢。第二是要有中国特色。三是要适合做各种各样的衍生出的东西,能做动画片、能做玩具,可以造型、可以活动,在大型场面可以运用。另外,每一个中国人都爱吉祥,吉祥物更应该代表中国人的心气,不同层面的老百姓都喜欢。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实现了奥运会吉祥物设计的突破,也获得了中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福娃浮出水面

2005年6月9日,北京奥组委第54次执委会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吉祥物方案,给这一组吉祥物确定了一个总名称:中国福娃。

2005年8月17日,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工作组听取北京奥组委关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工作的汇报。北京奥组委的老朋友、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选择了8月18日。他深知,这是中国人认为吉祥的日子,他赶在这一天向北京奥组委发出了吉祥物确认函。国际奥委会同意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方案。至此,吉祥物设计方案有了正式“户口”。

因为吉祥物是奥运会的核心形象,也是一届奥运会形象景观元素当中的核心元素,还是具有巨大商业开发价值的形象。所以必须进行法律上的保护工作。这种保护除了在国内完成,还要在国际奥委会的协助下,在海外尤其是几个主要国家一一进行注册登记和实施法律保护措施。在前期的审定过程当中,北京奥组委进行了大量的工商登记和法律查询工作。这项工作在10月底顺利完成了。

2005年11月11日晚,北京进入了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在为这个重要时刻举行的纪念活动中,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作为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圣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

“形”与“意”和谐统一的“篆书之美”

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设计方案以中国传统的篆字结构为基本形式。其高度简练的设计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并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国际奥委会专家说“这可能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好的体育图标。”

体育图标――超越语言文字的重要基础形象元素

体育图标是奥运会基础形象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体育图标的功能是通过超越语言文字局限的图标形式,清晰地表现奥运会各个比赛项目的内容和特点,在奥运会期间,广泛应用于奥运会道路指示系统、场馆内外的标识和装饰、赛时运动员和观众参赛和观赛指南等;同时还将应用于奥运会电视转播、广告宣传、市场开发等领域,丰富人们的奥运会体验。奥运会体育图标是构成一届奥运会景观的重要基础形象元素,她不仅具有很强的功能性,也是传达奥运会举办理念和主办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是北京奥运会基础形象元素之一,她需要以生动准确的运动造型表现奥运会的各种体育项目。通过体育图标不但可以清晰地传达出比赛项目的内容和特点,还在项目识别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

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的前期调研和设计开发工作从2005年3月开始,根据往届奥运会体育图标设计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确立了体育图标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等。根据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竞赛的项目设置,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设计包括35个项目,分别是田径、赛艇、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静水)、皮划艇(激流)、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体操、艺术体操、蹦床、举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游泳、花样游泳、跳水、水球、现代五项、垒球、跆拳道、网球、乒乓球、射击、射箭、铁人三项、帆船、排球和沙滩排球。

“篆书之美”入选

为了高水平、专业化地完成这一设计任务,北京奥组委邀请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我国著名的设计机构和设计院校参与设计开发工作,共完成各种艺术风格的设计方案三十多套。经过专家评选由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美院设计提交的两套设计方案入选。为使这两套作品真正达到设计标准和国际水平,北京奥组委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成立设计修改小组,共同对入选的两套方案进行完善。在修改期间,设计小组对奥运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反复地修改调整工作,多次听取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我国众多设计界专家、艺术家、奥林匹克专家,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机构,包括运动员代表参加了修改工作,无私地奉献他们的智慧。2005年12月,北京奥组委执委会正式批准由中央美术学院原创,设计修改小组共同修改完成的“篆书之美”设计方案为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

一届奥运会的体育图标不仅要经过当届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的审核,还必须经过各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批准。2005年12月20日,北京奥组委向世界28个体育联合会提交了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设计方案,此后陆续接到了各联合会的批准函件。截止到2006年4月30日,所有28个联合会均审核批准了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设计方案。

在此基础上,2006年6月8日,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了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设计方案。

解读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

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北京奥组委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结构为基本形式,兼具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在中国,“篆”有“圆转”之意,圆润流畅、秀美典雅、刚柔并济,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华与神韵。它不仅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简化要求,更通过其特有的形态动势将体育图标的运动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凝炼,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统一。

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还有“拓片”的应用形式。 “拓片”是把器物上的图形、文字、纹饰等用墨拓印在宣纸上,生动细腻地再现器物上的图文内容,其独特的形式与表现力,使之成为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的“拓片”形式,以强有力的黑白对比,表现挑战极限的运动美感。拓片中的运动造型生动形象、呼之欲出,体现了运动的激情与生命的张力。

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体现了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鲜明地区别于往届奥运会。其高度简练的设计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中国人民欢迎世界、祝福世界的热情,体现奥运会体育的活力与激情,并以现代的手法表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国际奥委会专家评价说“这可能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好的体育图标”。

北京2008年奥运会核心图形

用现代手法表现中国

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

以奥林匹克基本价值观为主导,以主办国和主办城市文化特色为视觉设计的基(厂口),以创新的精神建构具有中国人文色彩、独特而又充满活力的奥运会核心图形――这便是2008年奥运会核心图形的设计理念。

核心图形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重要的视觉形象元素之一,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本届奥运会举办理念、传播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核心图形是连接会徽、体育图标、吉祥物以及主题口号等奥运形象元素的纽带。在核心图形的应用过程中,要始终将核心图形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和环境的特征考虑在内。

2008年奥运会核心图形的设计理念

视觉创意理念:热情、活力、文化、庆典。

如意:寓意万事如意,寄托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梦想。

绶带:中国式的绶带,绵延流长,寓意联结世界、携手并进。

祥云:祥云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吉祥纹样,象征对世界的祝福。

以祥云、绶带、如意结合成动感的球形,体现“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主题,球形是世界的象征,动感代表运动精神,吉祥纹样是美好梦想的表达。

丝绸及水墨效果的运用则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和飘逸动感,体现出中国文化艺术的神韵,展现了体育的活力和奥运盛典的气氛。

遵循本届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展现中国人民欢迎世界、祝福世界的热情,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力与激情,并以现代的手法表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

2008年奥运会核心图形的色彩

核心图形色彩源自北京2008年奥运会色彩系统,以主色“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长城灰”“玉脂白”等为基础色彩。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

传递世界的“祥云”

而北京奥运火炬设计理念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主题元素包括代表中国四大发明的纸,作为华夏文化符号象征的云纹,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外型呈锥体曲面异型,看起来恰似纸卷轴上画“祥云”。它的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理念,寓意借祥云之势,传播东方文明。

纸卷托“祥云”

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4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最后,承载中国5000年古老文明的纸张和传承渊远中华文化的“卷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一个高高擎起的纸卷成为了后来北京奥运火炬的雏形,整体简约而生动。寓意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

云纹――千年华夏的文化符号

作为几千年中华文明抽象出来的符号,云纹是“祥云”设计的点睛之笔。“云纹”不仅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并且在建筑、雕塑、器皿和家具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云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云纹所传递的正是东方文化所独有的“面”和“线”的飘逸洒脱与内在的人文精神!

中国红

“祥云”火炬由银、红两色组成,红银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具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并可抛光到与瓷器相媲美的程度,堪称民族的瑰宝。火炬下半部分的红色选择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几千年的中国漆器文化使中国漆红成为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色彩,而文化和社会进步带来的自信,和中国的繁荣富强带来的对中国文化的高度关注,也使中国漆红成为了历史的、发展的、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祥云火炬的中国漆红,饱和而富有力度,热烈而稳重,与北京奥运会的主景观保持了完美地一致。并且对比色彩产生了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

“中西合璧”的奥运礼赞

在雅典奥运会结束后的一年里,北京奥运会奖牌的设计便紧锣密鼓的展开了。所有人都在关心一个问题,在有限的空间里,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将展现给世人怎样的理念和设计?一块玉佩的出现改变了奥林匹克奖牌的历史!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直径为70毫米,厚6毫米。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一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再次“中西合璧”。

在最初的设计中,玉被放在奖牌的正中,用以镌刻北京奥运会会徽。但由于玉的特殊材质和色泽使得会徽图案被弱化,甚至无法看清。针对这一问题,评委会组织设计团队进行了修改。最终,设计团队从龙纹玉璧的造型中找到了灵感。他们采用了玉佩的造型将玉环镶嵌在奖牌之上,中间圆心部分改为金属,这样奖牌便成为一个由金属包裹的“玉佩”造型,中间圆心上镌刻的“中国印”也因此而显得熠熠生辉。

在保证奖牌金、银、铜识别性的同时,又要彰显“玉”的特点,使“金”“玉”材料达到视觉上的完美结合,奖牌修改完善小组对玉石在牌面所占的比例进行了多次调整、尝试,最终将奖牌背面金属边缘的宽度由3.5毫米增加到6毫米,从而突出奖牌的金属质感,增加了奖牌的金属识别性。2008年,在环绕玉佩的金属边上将被刻上获奖运动项目的名称。

玉材质的使用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玉之美,出于自然,是由内而外之渗透折射,柔和含蓄,魅力无穷。玉外表温和圆润,本质却至坚至刚。“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观念,将玉之色泽、质地、形状等比附人品之德、仁、智、义等品德,于是玉具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其实早在春秋之前,玉器便以作为非常重要的礼器出现在我国先民的祭祀活动中。玉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延续不断。

上一篇:小王子读书笔记范文 下一篇:教师述职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