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月新闻稿范文

时间:2023-03-18 20:54:26

雷锋月新闻稿

雷锋月新闻稿范文第1篇

一、“你手传我手 爱与奉献同行”整理信件活动

二、“向榜样致敬,发扬志愿精神”观看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视频

三、“情暖3·15 携法同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四、“携手 ICC 让爱接力走”义卖活动

五、“情系社区 志愿者进社区”系列活动

“你手传我手 爱与奉献同行”整理信件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服务法学院师生,使信件及时传送到师生的手中,以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方便广大师生,践行志愿精神,弘扬服务理念,更好的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而开展此次活动。

二、活动主题:

“你手传我手 爱与奉献同行”

三、活动时间:

2012年3月

四、活动地点: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

五、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青年志愿者

六、活动负责人:

廖倩倩

六、活动内容:

1.活动前期:

1)人员准备:招募志愿者,讲解有关注意事项;

2)宣传准备:联合宣传部进行有关宣传。

2. 活动进行:

1)按时传送信件;

2)进行有关监督,及时回馈,尊重隐私。

3. 活动后期:

1)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总结材料请于活动结束后三日内上交总会办公室。

2)撰写新闻稿和志愿者心得。

4.活动注意事项:

1)对志愿者事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礼仪知识。

2)活动期间志愿者统一佩戴志愿者证,文明礼貌待人,为同学们送上真诚服务。

4)志愿者的人员分工要合理,活动负责人要随时注意志愿者的安全问题。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八日

“向榜样致敬,发扬志愿精神”

——观看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视频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宣扬“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切实加强大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不断掀起全校学习雷锋、争当先进的学比赶超热潮。

二、活动主题:

“向榜样致敬,发扬志愿精神”

三、活动时间:

2012年3月

四、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全体本科生

五、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六、活动负责:

何良凡

七、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前期宣传 (1)青志协做好视频的整理和下载工作;

(2)通知各班组织委员在各班进行宣传(由负责各班的青年志愿者干事负责),积极营造学习雷锋氛围;

(3) 撰写心得体会。

(二)活动中

1、进行场地和多媒体的申请;

2、与志愿者进行互动;

3、鼓励志愿者发言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活动后期

1、活动后期宣传

(1)做好总结上交总会;

(2)组织撰写心得体会。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八日

“情暖3·15 携法同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维护日,法学院青志协以此为契机,为普及广大志愿者的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理念,践行志愿精神,为构建和谐校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活动主题:

“情暖3·15 携法同行”

三、活动时间:

2012年3月

四、活动地点:

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校区

五、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

六、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七、负责人员:

曹乐

八、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展出海报一张,在木兰路展出。

(2)确定活动参观人员、准备好相关事宜。

(4)进行场地申请与批准。

(二)活动中

1、开展法制宣传;

2、进行义务讲解;

3、宣传部做好跟随拍摄工作

(三)活动后期

1、活动后期宣传,包括新闻的发表、照片的整理等。

2、写好活动总结,发到总会邮箱。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八日

“携手ICC 让爱接力走”义卖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我们中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自身的残缺或家庭的原因而有所不同,但生活上的困难无法让他们后退,反而给予了他们信心。坚强,是支持他们的精神动力,他们将用行动向所用人证明,困难并不可怕。一直以来法学院青志协与ICC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法学院青志协以本次雷锋月为活动契机进行义卖活动。

二、活动主题:

“携手ICC 让爱接力走”

三、活动时间: 2012 3月 四、活动地点:

湖南师范大学

五、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在校学生;

六、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八、活动内容:

(一)前期工作

1、张贴宣传海报,联系相关媒体人员;

2、进行场地申请与批准;

3、组织志愿者进行培训并开展活动。

(二)活动开展

1、在规定的场地进行义卖活动;

2、注意义卖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

(三)后期工作

1、清扫活动场地;

2、组织相关人员发新闻稿件;

3、及时汇总有关数据和金额。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八日

“情系社区 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维护日,法学院青志协以此为契机,为普及广大志愿者的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理念,践行志愿精神,为构建和谐校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宣扬“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切实加强大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不断掀起全校学习雷锋、争当先进的学比赶超热潮.

二、活动主题:

“情系社区 志愿者进社区”

三、活动时间:

2012年3月

四、活动地点:

开福区开福寺路社区

五、活动对象:

开福区开福寺路社区居民

六、主办单位: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七、负责人员:

张敏

八、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阶段

1、志愿者培训

请老志愿者讲解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注意事项,通过培训和讲座等为顺利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2、进行地点的确定和场地的安排

(二)活动中

1、为社区进行义务活动,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义务活动,进行义务工作,调节邻里纠纷。

2、教孩子唱儿歌,与孩子聊天,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并尽可能满足,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三)活动后期

1、活动后期宣传

(1)写好新闻稿进行后期活动的网络宣传

(2)参加人员写好活动心得,

(3)及时写好活动总结

九、注意事项:

1、由于为室外开展活动,应注意安全;

2、注意自身形象和素质,展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佩戴校徽和志愿者证,有序的开展活动。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二年二月

雷锋月新闻稿范文第2篇

一、“你手传我手 爱与奉献同行”整理信件活动

二、“向榜样致敬,发扬志愿精神”观看xx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视频

三、“情暖3·15 携法同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四、“携手 icc 让爱接力走”义卖活动

五、“情系社区 志愿者进社区”系列活动

“你手传我手 爱与奉献同行”整理信件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服务法学院师生,使信件及时传送到师生的手中,以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方便广大师生,践行志愿精神,弘扬服务理念,更好的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而开展此次活动。

二、活动主题:

“你手传我手 爱与奉献同行”

三、活动时间:

xx年3月

四、活动地点: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

五、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青年志愿者

六、活动负责人:

廖倩倩

六、活动内容:

1.活动前期:

1)人员准备:招募志愿者,讲解有关注意事项;

2)宣传准备:联合宣传部进行有关宣传。

2. 活动进行:

1)按时传送信件;

2)进行有关监督,及时回馈,尊重隐私。

3. 活动后期:

1)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总结材料请于活动结束后三日内上交总会办公室。

2)撰写新闻稿和志愿者心得。

4.活动注意事项:

1)对志愿者事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礼仪知识。

2)活动期间志愿者统一佩戴志愿者证,文明礼貌待人,为同学们送上真诚服务。

4)志愿者的人员分工要合理,活动负责人要随时注意志愿者的安全问题。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八日

“向榜样致敬,发扬志愿精神”

——观看xx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视频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宣扬“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切实加强大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不断掀起全校学习雷锋、争当先进的学比赶超热潮。

二、活动主题:

“向榜样致敬,发扬志愿精神”

三、活动时间:

xx年3月

四、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全体本科生

五、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六、活动负责:

何良凡

七、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前期宣传 (1)青志协做好视频的整理和下载工作;

(2)通知各班组织委员在各班进行宣传(由负责各班的青年志愿者干事负责),积极营造学习雷锋氛围;

(3) 撰写心得体会。

(二)活动中

1、进行场地和多媒体的申请;

2、与志愿者进行互动;

3、鼓励志愿者发言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活动后期

1、活动后期宣传

(1)做好总结上交总会;

(2)组织撰写心得体会。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八日

“情暖3·15 携法同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维护日,法学院青志协以此为契机,为普及广大志愿者的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理念,践行志愿精神,为构建和谐校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活动主题:

“情暖3·15 携法同行”

三、活动时间:

xx年3月

四、活动地点:

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校区

五、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

六、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七、负责人员:

曹乐

八、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展出海报一张,在木兰路展出。

(2)确定活动参观人员、准备好相关事宜。

(4)进行场地申请与批准。

(二)活动中

1、开展法制宣传;

2、进行义务讲解;

3、宣传部做好跟随拍摄工作

(三)活动后期

1、活动后期宣传,包括新闻的发表、照片的整理等。

2、写好活动总结,发到总会邮箱。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八日

“携手icc 让爱接力走”义卖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我们中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自身的残缺或家庭的原因而有所不同,但生活上的困难无法让他们后退,反而给予了他们信心。坚强,是支持他们的精神动力,他们将用行动向所用人证明,困难并不可怕。一直以来法学院青志协与icc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法学院青志协以本次雷锋月为活动契机进行义卖活动。

二、活动主题:

“携手icc 让爱接力走”

三、活动时间: xx 3月

四、活动地点:

湖南师范大学

五、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在校学生;

六、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八、活动内容:

(一)前期工作

1、张贴宣传海报,联系相关媒体人员;

2、进行场地申请与批准;

3、组织志愿者进行培训并开展活动。

(二)活动开展

1、在规定的场地进行义卖活动;

2、注意义卖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

(三)后期工作

1、清扫活动场地;

2、组织相关人员发新闻稿件;

3、及时汇总有关数据和金额。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八日

“情系社区 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维护日,法学院青志协以此为契机,为普及广大志愿者的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理念,践行志愿精神,为构建和谐校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宣扬“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切实加强大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不断掀起全校学习雷锋、争当先进的学比赶超热潮.

二、活动主题:

“情系社区 志愿者进社区”

三、活动时间:

xx年3月

四、活动地点:

开福区开福寺路社区

五、活动对象:

开福区开福寺路社区居民

六、主办单位: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七、负责人员:

张敏

八、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阶段

1、志愿者培训

请老志愿者讲解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注意事项,通过培训和讲座等为顺利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2、进行地点的确定和场地的安排

(二)活动中

1、为社区进行义务活动,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义务活动,进行义务工作,调节邻里纠纷。

2、教孩子唱儿歌,与孩子聊天,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并尽可能满足,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三)活动后期

1、活动后期宣传

(1)写好新闻稿进行后期活动的网络宣传

(2)参加人员写好活动心得,

(3)及时写好活动总结

九、注意事项:

1、由于为室外开展活动,应注意安全;

2、注意自身形象和素质,展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佩戴校徽和志愿者证,有序的开展活动。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雷锋月新闻稿范文第3篇

具体活动总结如下:

院级活动:

篮球赛,五四评比,运动会,我们成绩优异。

1. 院级篮球赛

在本次院级篮球赛中,我们继续显示出强大的篮球实力,通过一轮一轮的努力,在本届比赛中,我们最终获得07级第一名,院级第三名的好成绩。继续成就测二的篮球魅力。

2. 院级五四优秀团支部评比

第一次参加五四评比,我团支部积极的准备参与。精心制作的独特的“立体展板”,及丰富的ppt使我们在初评中脱颖而出,面对终评。我们悉心准备班级集体节目,最终,评比当天,团支部全体成员到场。我们最终在所有参与评比的20个团支部中,获得院级五四评比一等奖。

3. 院级运动会

文武兼备,百炼成钢;测二精英,超越梦想!在本届全院运动会中,大家齐心协力。无论是开幕式的“正反板”,还是随时播报的新闻稿,我们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大家的拼搏和努力,及全班加油呐喊的气势,我们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本届全院运动会第一名。并且新闻稿数量位居全院第二名。

4. 宿舍文化评比

学院第一届寝室文化评比于本学期末举行。在本次评比中,我们所参加的三个寝室均获得了名次奖励。其中女生903寝获得学习类型宿舍一等奖。女生902寝获得学习类型宿舍三等奖。男生919寝获得摄影文化三等奖。 班级活动:

展览,参观,贺卡,我们多彩绚丽。

1.友谊篮球赛

为丰富大家生活,我们与07电科一班进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很好的促进了两班级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赛很激烈,赛场上,赛场下都不甘示弱。并且增设了投球比赛环节。最终,我们获得了本次比赛的胜利。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本次比赛,大家的精神得到了放松,并且,又看到了精彩的篮球表演。相信,篮球将成为我们团支部又一新的代名词。

2.学习雷锋·还心愿

响应学院“学习雷锋”活动的号召,我团支部于 3月8日协助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功的举办了“学雷锋·还心愿”活动。活动以卡片的形式,写满各色心愿。进行愿望接力。整个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有很多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很多的愿望都得以实现。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很好的学习和体会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永不落后。

3.参观“邓颖超纪念馆”

2010年3月15日,我团支部组织本班同学参观了邓颖超纪念馆。本次活动是为纪念总理诞辰110周年所特别举办的。旨在缅怀敬爱的,领略一代伟人的情怀,弘扬学习革命先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崇高精神。在参观过程中,大家观看了记录片《永恒的怀念》,记录片真实、感人画面让很多同学都热泪盈眶。 参观结束后,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的革命情怀激励着每一位党员,增强了大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生日贺卡·温情传递

在本学期,我们团支部开创了生日贺卡的温情传递。团支部的每位团员在生日之际都将收到一张写满全班同学祝福的生日贺卡。卡片虽小,但载着同学们最真挚的祝福。载着班级的温暖。我们会在以后的学期中,继续延续生日贺卡,让全班30个人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祝福。

5.推优入党

推选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团支部的本职工作。在本学期,我团支部又有两名团员向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通过提名,投票,现场唱票,审核等过程后,我团支部本次推选出三名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推选出来的同学,都表示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思想入党。

6.温暖08·平安中国

本次活动,是我们在汶川地震后的第一天,就立即组织的。大家通宵赶制展板,在第一时间里让同学们看到了真正的汶川现状,了解到灾区人民的困难,为学校组织的捐款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次活动新闻发表在“天津大学办公网”,并且获得了“北洋人”的报导。对于我们自己,我们这也是在用自己的一种方式为灾区奉献了一份力量。不管帮助多大,都是一份爱心。也正如本次活动的主题一样“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大家的思想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其它:

本学期,我们为班级设计出班旗,班服及班牌。在学院成为测二一道独特的风景。并且ktv,让大家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雷锋月新闻稿范文第4篇

3个月中,我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接触了一大批为新闻事业而奋力拼搏的新闻人,他们的工作岗位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特点:热爱新闻事业,努力钻研业务,并将新闻事业视作人生最大的乐事。可以说,这次充电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更让我重新审视自己。

一、好的新闻稿件是优秀团队共同努力下的呈现

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团体作战”是一种很常见的形式,楚天金报深度部也同样如此。为了将新闻做好做透,由主任协调指挥,多位记者协同采访,分工明确,精心打磨出一篇又一篇深度报道。

3月4日,深度部推出了“荆楚志愿者,雷锋故里行”大型策划活动,邀请百余位读者前往雷锋故里长沙望城县缅怀雷锋。从一开始的活动整体策划,到安排车辆接送读者前往长沙,再到现场的细致采访,无处不体现成熟周密的策划意识、团队精神。

4日晚结束采访后,大部分编辑、记者选择留在长沙赶稿。他们只是一个电话打给家人:“今晚赶不回来,不用等我了”,没有带洗漱用品,就在电脑旁写稿。稿件传回报社已是晚上十点多,编辑记者们还不肯休息,而是同报社保持紧密联系,商讨和完善稿件的一些细节。该次新闻策划以消息、侧记加图片的形式在3月5日推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4月4日是清明节。节前,深度部与九峰山烈士陵园联合推出了“楚天金报读者与武汉警方共祭九峰山英烈”活动。该活动得到了数百位读者的响应。读者和武汉警方、金报记者一同来到九峰山同祭英烈。稿件推出后感动了一大批读者。

这些成功的策划、取到了较好影响力的系列报道,都不是哪一个记者的单兵作战,而是部室主任通过整合部室力量,派出多位记者共同参与而形成的出色报道,突出显示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二、一名优秀的编辑记者不只是拥有才气,更具备大局意识和宽广的胸怀

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有能力的文化人比比皆是,能写出锦绣文章的人更是处处可见,但我认为,最珍贵的是集团拥有一大批拥有宽广胸怀的编辑、记者。这些资深的编辑、记者,愿意帮助年轻的一线记者成长进步,愿意给跑线记者出主意、想策划,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版面更出彩,让新闻更好看。

每个周四下午,楚天金报深度部都会“雷打不动”地召开周例会,我也列席参加。在周例会上,部室主任对一周以来见报的稿件进行全方位的点评,指出这些稿件的优点,更会毫不留情地讲出缺点,并会对跑线记者报上来的下一周的线索、点子进行分析,指导采访方向。比如,今年省内的典型人物报道“马路孝子”刘普林、“提琴爱人”陈惠芳等,在采访过程中,部室主任总是及时同记者沟通,详细了解采访情况,分析下一步的采访方向,真心诚意地帮助记者写出好稿件,成就优秀的新闻作品。

在新闻界,记者如同一个“采购员”,交给编辑的新闻稿如同是一盘盘“半成品”。这些“半成品”要想成为桌上的美味佳肴,还真少不了技艺精湛的厨师的调配。

今年4月,武汉提出打造“新花城”,让游客来武汉四季都能看到各种花海。我和金报记者邬红波一起,针对武汉市委的这一“新设想、新要求”,采写了《“新花城”搞活“花经济”,武汉该做些什么》、《盘活“花经济”,景区要做大文章》两个整版的深度报道。在深度部副主任戴辉的精心编辑下,《盘活“花经济”,景区要做大文章》出现了3个非常优美的小标题:“激赏漫天樱花雪 武大东湖樱花能否‘打包’”、“折腰争舞郁金裙 东湖牡丹园设施有待提升”、“锦莺飞啄杜鹃花 黄陂红杜鹃一半未开发”,巧妙地将古诗词和武汉景区做大做强“花经济”所需要关注的、努力的串连了起来。这两篇稿件在同一天的报纸上推出,不仅受到了读者的关注,更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这一条条从初稿到编辑后的成稿,不仅是记者一人在采访,更处处闪烁着部室主任、编辑的力量。这些资深的编缉、记者们既活跃在前台,也甘愿当幕后的英雄,他们不仅拥有才气,更有着全局意识和宽广的胸怀,愿意以自己的才智成就他人,令人钦佩。

三、善于思考、勤于写作,记者的深度采访最终成就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报纸已进入深读时代,与网媒相比,信息量和快速报道已经不是报纸的优势,只有深度解读新闻背后的事件,才能吸引读者,应对新媒体的竞争。

3月下旬,深度部接到读者报料,武汉有一居民住宅楼属国家安居示范工程,却出现了地基沉降的严重质量问题,该楼的住户陷入极大的恐慌中。国家安居示范工程的楼盘缘何会出现这样的质量问题,受损害的群众利益该如何进行保障?我随深度部派出的记者,展开了一系列深入持久的调查,接连对此事件展开报道。

采访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要么避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打太极拖延时间,我们沉着应对,短短几天内,反复登门,采访不同单位和相关人员,最后推出了“楼歪歪”系列报道。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对这组报道极为重视,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全面彻查此事,上报原因,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回想整个采访过程,我感触良多,如果记者在连日的辛苦奔波又吃到相关部门的闭门羹后,就退缩甚至放弃这一新闻报道,又怎么会采写出这些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呢?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写作,不怕吃苦的记者,通过深度采访才能最终采写出高质量的深度报道。

雷锋月新闻稿范文第5篇

雷锋老师今年68岁,他在辛勤执教的40年中,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相机不停,先后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和新闻照片1800多篇(幅)。

雷锋老师自幼就叫雷锋。他幼年时与一家照相馆为邻,久而久之,对摄影产生了感情。1956年,他参加教育工作后,每月仅有24元工资。他节衣缩食,买了架“孔雀”牌相机。在课余和节假日里,把校园内外的闪光点照下来,投给报刊编辑部,从此走上了新闻路。据唐河县志记载:“雷锋是全县第一个从事新闻摄影宣传的人。”

1982年,雷锋老师调到唐河县教体局成人教育教研室工作,他先后几十次到该县源潭镇扫盲教师马景武家中,协助马老师制作扫盲教具。

1995年底,雷锋老师退休后,尽管身患脑血管硬化、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病,但他退而不休,白天奔波于城乡,夜晚冲洗于暗室,一篇篇摄影佳作在《中国老年报》、《老人春秋》等报刊上发表。

2003年,在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40周年之际,一位同志为他拍摄的《雷锋宣传雷锋40年干劲倍增》照片,被《中国老年报》、《老年教育》等报刊发表。雷锋老师的事迹和英雄雷锋一样,走进了千家万户。

广交朋友新闻多

我有幸当过农民、兽医、农技员,在乡政府当过扶贫专干、乡长、党委书记,这些经历都是一笔宝贵财富,在结交朋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1999年7月,我到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晓坪乡搞调查,见一橘农的柑橘落果严重,我在橘园里认真检查分析后,告诉橘农:柑橘落果严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红蜘蛛多,危害果实;二是橘树受旱,造成生理落果,应抓紧防治红蜘蛛和浇水抗旱保果。橘农按照我的建议去做了,保果效果很好。当年,他的柑橘获得丰收。那年初冬的一天,他提了一篮橘子,来到我办公室,有点紧张地说:“送你一点橘子,一来表示感谢,二来想与你交个朋友。”我说:“不用拿什么东西来。今后,你有什么新闻线索能及时提供给我,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此后,他经常为我提供新闻线索。3年多时间,他为我提供新闻线索20多条。2001年,我发表在《人民代表报》上的《人大代表考“乡官”》就是他为我提供的新闻线索,这条新闻还荣获湖南省怀化市人大好新闻二等奖。还有位乡干部对我坦言:“我最不喜欢为记者和新闻写作者提供新闻线索,特别是批评性新闻的线索。但我对你破例,你采访我,我愿告诉你,因为你早把我当朋友了。”我同他交成了朋友,是因为我下乡与他一起闲聊时,喜欢谈点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感受,为他指点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些基本方法。他认为我很关心他。于是,我们成了好朋友,他也经常为我提供新闻线索。

交友越广,受益越大,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朋友经常为我提供新闻线索,是我多写新闻、多发表新闻的基础。

追求“快乐新闻”

一位新闻报道员平均每年有100多篇文章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几乎每天晚上都在挑灯夜战、埋头写稿。朋友问他这样不觉得辛苦吗?这位报道员的回答令人为之一振:我觉得很快乐呀!

“快乐新闻”源于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和不懈追求。“热爱是生活的第一任老师”。热爱新闻是产生“快乐新闻”的源头活水。作为新闻报道员,对新闻工作要有一个积极心态,把它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做。新闻工作受主客观环境影响,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显而易见。但“三百六十行,行行事艰辛”,我们要把新闻写作的艰辛过程作为追求事业的快乐过程,始终抱着一颗进取心,克服为难情绪,视每一个“新闻点”为工作的“兴奋点”,把新闻的需求当作事业的追求,变压力为动力,通过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喜悦和工作的乐趣。

“快乐新闻”当然也要注重新闻工作以外的东西。“快乐新闻”的背后是平时苦学习广积累善观察多思考,严谨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厚积薄发,练就敏锐的“新闻眼”,才能在写作中一挥而就,提高中稿率,增强写稿积极性。同时也要抱着一颗平常心,摒弃求名求利的思想,力戒浮躁,打牢根基。

明灯伴我行

1999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走进小学校成为一名毕业班的语文教师,从传达室的桌子上我见到了《新闻爱好者》。

2001年,我被调往教办室做通讯报道工作。因为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我感到越来越离不开《新闻爱好者》的指导和帮助了。从此,我对她更加爱不释手,每期必读。特别是“新闻大学”、“国内外新闻界动态”等栏目,使我仿佛来到了清澈的泉水源头。

在《新闻爱好者》这位良师益友的帮助下,我的《“夏星”文学社结硕果》、《夏集乡教师给自己留暑假作业》、《夏集乡教育系统掀起向郑培民学习的高潮》、《写稿要耐得住寂寞》等文章都在刊物上发表了。

回忆自己走过的这段历程,深深感到《新闻爱好者》对我的成长与进步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她就像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一步一步向前走。

官兵心中的“兵记者”

王宁是驻疆某部一名战士报道员,他爱兵写兵,宣传官兵中的好人好事,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兵记者”。

上学时,他学的是文科。入伍后他就发挥自己的特长,拿起笔投入到紧张的训练生活中去。

采访和写作,他把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进去。写稿投稿洗照片,他又把自己的大部分津贴耗了进去。他一手拿笔杆子,一手拿相机,图文并茂,双管齐下。主任看好他,一纸调令把他调到宣传股任专职报道员,他不负众望,迅速扭转了团里报道落后的局面。

他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实际操作的锻炼。理论联系实际,他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上稿率也居高不下,2002年他在《报》等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80余篇(幅),很多优秀的官兵走进他的镜头。周末节假日,他爱和基层官兵们泡在一起。看看官兵们在忙些啥,听听官兵们说些新鲜事。一次二连一名战士无意中说起指导员雷北猗关心爱护战士学习成才的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专门来到二连,二连的战士拉着他纷纷告诉他雷指导员爱兵的点点滴滴。事后,他采写的长篇通讯在驻地电台被采用。

入伍5年来,他因报道成绩突出,被选改为士官,并入了党,三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三等功、近日又荣立二等功,并被破格提干。

他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却没有一点骄傲自满情绪,也没有一点架子。他说他是官兵们心中永远的“兵记者”。

老有所学 与时俱进

对于老年人勤奋学习,有人有不同看法,说什么“人都老了,不在岗了,学习还有啥用?”我不这么认为。学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我退休后,每年要订阅6份报纸、4份杂志,没事就看书、看报、写文章,陶冶情操、充实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笔者今年已73岁了,为什么对学习还那么有兴趣?原因有四:我们这一代老年群体,许多人旧社会无机会读书或读书很少,深感遗憾。参加革命后拼命自学,才有成功之路。二是我们这一茬退休干部多是计划经济时期在岗位上工作的人,对目前经济体制的转换很不适应,最容易产生这也看不惯,那也有意见,很需要“充电”。三是我们这些老同志阅世深、见识广、经验多。但怀旧感比较浓,张口就是过去如何如何,容易沿袭旧的思维方式,难免表现接受新事物慢,习惯用老眼光看待新形势下的思维特征。特别是退休后离开了群体,与外界接触减少,信息来源不足,更需要加强学习。四是我从事新闻写作40余年,长期养成学习看报的习惯。退休后组合成立了老干部通讯组,重操旧业,担负着全市3400多名离退休干部和社会老人的宣传报道任务,乐为“夕阳”鼓与呼。

只有老有所学,与时俱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搞新闻、作宣传、写文章,才能够看主流、看成就、看发展、看进步、看变化、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用手中的笔赞美新成就,与时代同呼吸,与党的方针、政策同声调,与社会同前进,老有所为,为党为社会继续奉献余热,再做新贡献,做一名学习型的老人。

换个体裁 同样出彩

众所周知,新闻贵在“新”。如果通讯员错过新闻的时效性,劝你不要轻易将这“旧闻”一弃了之,不妨换一种体裁和写法,没准儿会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我就有过这么一次经历。

2002年9月中旬,长安区城管局的两名城管协管员像往常一样在石家庄市青园街清理违章占道商贩时,发现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在摆地摊。当二人上前劝其离开时,老太太激动地说:“不摆摊儿我吃什么,都下午了,我还没吃午饭呢。”两位执法者听说后一面劝慰老太太,一面买来烧饼和矿泉水给老人充饥。老人非常感动,主动撤离违章占道路段。其他占道的商贩见状也深受感动纷纷撤离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经老同志的提示,我才匆匆写出一稿,送给编辑一看,人家遗憾地说:“事挺好,稿也写得不错,但新闻贵在新……”见我一脸沮丧,编辑点拨启发我:“新闻不成,你不妨换种体裁和写法试试。”经编辑点拨后,我又瞄准言论,结合以上以情感人的执法事例,写出了《“动粗”与“动情”》一稿。

雷锋月新闻稿范文第6篇

我第一次见到雷锋,是在1960年1月8日。这天下午3时30分,满载着358名辽阳籍新兵的列车徐徐驶进了营口火车站。当新战士们走下列车时,早就等候在站台上的团长吴海山、参谋长张景林等领导和老战士代表敲锣打鼓,高呼口号,热烈欢迎新战友的到来。这时,我看到一位浓眉秀目、脸蛋胖圆、个子不高但精神饱满的小战士从新兵的行列中走出来,跑前跑后地挥舞着拳头,带领新战士高喊:“向老战友学习”“向老战友致敬”“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等口号。他的举动显得特别神气,也特别引人注目。

紧接着,部队在营口市一个叫四亩田的广场上召开欢迎新战友大会,团长吴海山和老战士代表任佐芝讲话后,雷锋在热烈的掌声中跑步奔向讲台,代表新战士讲话。这时,全团千余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个飒爽英姿、朝气蓬勃、令人喜爱的小战士身上。他昂首挺胸地站立在话筒前,从裤袋里掏出讲话稿,沉着地开始了他的讲演。那天特别寒冷,漫天飞舞着雪花,辽河口刮来的东北风又特别强劲。开始,雷锋照着事先准备的稿子念,由于风大,稿子被吹得上下翻掩,他干脆将稿子塞进裤袋,即兴发言。他的湖南口音比较重,加上风大,听得不大清楚。大意是说,他是个苦孩子,在旧社会吃尽了苦头,吃人的旧社会吞噬了他的父母兄弟一家四口,是共产党和把他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他要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和。入伍后,一定要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打仗……雷锋的讲话博得了全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讲完后,他转身向主席台上的团首长敬了个礼,从容地走下了讲台。这是我初次见到雷锋,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美好。

后来,我和雷锋有过许多次的接触和交谈,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我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也更加喜爱他了。1960年,全军开展“两忆三查”(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活动,雷锋被树为团里的忆苦思甜典型。这年的4月3日,团里召开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会上邀请雷锋作忆苦思甜报告,他饱含热泪哭诉了血泪斑斑的苦难家史,全体党员深受教育,整个会场呜咽声、哭泣声响成一片。这是我第一次聆听雷锋的忆苦报告,心灵深处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触动。

事隔不久,团政治处安排雷锋到我们三营所属的三个连作忆苦思甜报告。当时,我任营部书记,营里领导让我全程陪同。那天下午,雷锋早早来到我的办公室,看到我办公室里的报刊杂志摆放得杂乱无章,他顾不上休息,先帮助我把屋子整理得井井有条。我给他倒了杯水,让他坐下来休息休息,喝口水,他执意不肯,见我桌子凳子和窗户上有些灰尘,又从炊事班打来一盆清水,帮助我擦洗了一个遍。他上厕所看到地面不太干净,又从炊事班找来水桶,挑了两担水来冲洗。我打来一盆水,让他洗把脸,擦擦汗,硬让他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

我乘坐雷锋驾驶的13号汽车,是在1962年5月的一个星期六。当时,我们部队在沈阳市新城子区铁背山地区施工。那天,我搭乘雷锋的便车,前往抚顺市购买办公用品。回来时刚出城,遇到铁背山的一位农民拦车。雷锋将车在路边缓缓地停了下来,和蔼地向那位农民解释说:“我的驾驶技术不高,山路弯道又多,怕不安全。再说团里有规定,不准带人。”说着,从兜里掏出两元钱塞在那位农民手里,对他说:“请你买张票,乘公共汽车回去吧。”那位农民拿着两元钱愣在那里,感动得手足无措,不知说啥好。

后来,我和雷锋还有过多次接触。一天,雷锋驾驶汽车给我们营部送给养,大热的天,他停下车来就和我们一起卸车。我见他个子小、体力弱,一百多斤重的粮袋压在背上很吃力,便拦住让他去休息,他说啥也不肯,硬是和我们一起卸完了满车粮食和其他物资。午饭后,他听说我们下午要去刨地瓜,便对我说:“夏书记,我下午没有任务了,和你们一起去刨地瓜好吗?”我说:“没任务你就不能休息休息吗?”他回答说:“劳动就是最好的休息,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呢!再说,老牛拴在树底下还不是一样老吗!”说罢,他从老乡家里借来一把镢头,和我们一起上了山。劳动中,他干得很卖劲,一边干一边和大伙儿亲切交谈。晚饭时,我让炊事班煮了一锅地瓜,硬留雷锋吃了地瓜再走。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从我亲历亲见雷锋的所作所为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雷锋那种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而且让我和雷锋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打第一次见到雷锋至今,我一直忆雷锋、讲雷锋、写雷锋、学雷锋,成为雷锋精神的热情传播者。

笔耕不辍 意在弘扬和传播雷锋精神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命名雷锋生前所在连四班为“雷锋班”。是年3月5日,、、刘少奇、、陈云、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在党中央和的倡导下,一个声势浩大的学雷锋高潮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掀起了。

这时候,每天都有数千封信件从全国各地像雪花一样飞向“雷锋班”和我所在部队。为了妥善处理这些信件,不辜负来信者的要求和期待,F政治处抽调我专门负责处理这些信件,并从连队抽调六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战士和我一道工作。首先由他们阅读各地的来信,凡是他们认为需要回复的信件,便挑选出来交由我处理。根据来信的对象,我分为五个类型进行回复:一是厂矿企业的产业工人,二是干部战士,三是社员,四是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五是党政机关干部和职员。多数来信都是以集体的名义寄来的,表达他们响应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决心,索要有关雷锋的资料。当时,团里对复信一事非常重视,明确规定,凡回复的信件既不能打印,也不得用钢板刻印,更不得用复写纸复印,必须一笔一划地用手工书写。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亲笔代“雷锋班”和团里给全国各地各界人士写了1576封回信。

1963年10月,我奉调担任雷锋生前所在的运输连副指导员。上任前,团政治处副主任赵玉瑞找我谈话,明确告诉我,让我去运输连的目的主要是让我去进一步挖掘、搜集、整理雷锋的事迹材料,负责接待各新闻媒体和文学艺术团体前来采访的记者和作家,抓好雷锋的宣传报道工作。上任后,我接待过无数批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作家、画家和文艺工作者,并为他们提供有关雷锋和连队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资料。1964年1月“雷锋班”命名一周年前夕,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闻科和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的几位新闻干事,在我们连采访撰写了几篇稿件,让我送往《报》社,报社一位接待我的上校编辑看了稿件,觉得不太理想,无法刊用,问我能不能写一点东西。我说如果给我观点、给我路子,我可以试试。这天,离“雷锋班”命名一周年纪念日只有一天时间了。那位编辑耐心地给我指导后,我从上午9时至下午5时,整整写了8个小时,连午饭都未吃,由于我上任后一直蹲在“雷锋班”,情况比较熟悉,终于写成了《雷锋班在不断前进》的稿件。稿子交给那位编辑后,他很满意,第二天就在二版头条位置发表了。

在雷锋生前所在连期间,我紧紧抓住宣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这条主线开展工作。为了让新战士们更直观地了解雷锋、学习雷锋,我从连里抽调了几名能写会画的战士,亲自排版,亲自撰写前言和说明,在连队俱乐部里用展板布置了一个简洁的“雷锋生平事迹展览室”,每当新战士来到连队后,就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并给他们讲述雷锋的故事,让他们一入伍就在头脑中打上雷锋的烙印,步入学雷锋的行列。在此期g,我还应邀作过多次雷锋事迹报告。1964年隆冬季节,军区工程兵组织所属部队先进单位的代表赴一三九团红九连学习。到那之后,该团领导听说我是雷锋生前所在连的副指导员,再三邀请我作一场雷锋事迹报告。盛情难却,我连夜写报告提纲。那天飘着鹅毛大雪,大礼堂里容纳不了所有部队,干部战士以背包为坐椅,端端正正地坐在大礼堂四周的雪地上,顶风冒雪听我演讲,令我感动不已。当天下午,我又应邀专门为红九连的官兵作了一场报告。结果,嗓子哑得连话都说不出来。1965年盛夏,由肖全夫副司令员带队,组织军区先进单位的代表赴一军一师一团二营“硬骨头六连”学习。到达那里后,一师领导听说我是雷锋生前所在连的代表,通过军区领导要我给一师机关和师直属部队官兵作一场雷锋事迹报告。为了作好这场报告,我作了两天两晚的准备,经军区首长集体审查通过后,给一师作了3个多小时的报告,受到热烈欢迎。

1966年3月,我被调团政治处宣传股任新闻干事,后来又晋升为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团副政委等职,在长达15年时间里,我成了全团开展学雷锋活动策划者、组织者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主持者。每年年初,团里照例都要召开有营教导员、连指导员及机关有关部门参加的政工会,部署全年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和实施方案。会前,政委就把制定学习雷锋方案的任务交给我,让我负责策划。会上,也指定由我进行部署。每年3月5日,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的纪念日,团里年年都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这是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我除了要进行具体策划外,还要亲自为团里领导、雷锋班代表和学雷锋先进人物代表准备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稿。同时,还要抓一批学雷锋先进典型予以表彰,给报刊杂志发一批新闻稿件。1970年3月5日前夕,为纪念等为雷锋题词七周年,我因忙于撰写各类稿件,整整八天八夜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政委葛占勋让炊事班在我写作的办公室里架起火炉,给我擀好面条,包好饺子,让我随吃随煮。写作完成后,我在烧得滚热的火炕上整整睡了12个小时,身上的棉袄被烤糊了一大片也未能察觉。

最令我难忘的是期间。当时,三天两头就要发表一条《语录》,树立一个学习著作的典型。每发表一条语录,每树立一个典型,都要让“雷锋班”或雷锋生前所在连或雷锋生前所在团发表学习心得或表态文章。那时,我在《人民日报》《报》是挂了名的。报社一个电话打过来,把《语录》的内容提前告诉我,让我组织稿件,而且要在当晚8时前将稿子发往报社,以便第二天见报。我接到电话后,必须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座谈讨论,请他们谈体会、表态度,然后加以整理,按时将稿子发往报社。那时候,我的写作水平不高,每写一篇稿件都要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晚上睡在床上想到好言好语好观点,就立即翻身下床,打开电灯记录下来,以作备用。由于用脑过度,我的头发脱落得相当厉害,有一次,我用手一撸竟然撸下73根头发。1970年8月,我在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修改先进典型材料,由于坐得太久,致使腰椎盘突出,痛得无法下楼。同事发现后,立即派车将我送到军区总医院医治,整整住了67天病痛才得以缓解。

我在“雷锋班”蹲点多少次、多长时间,已经记不清了。从1966年8月我第一次到“雷锋班”蹲点算起,我除了为“雷锋班”回复全国200多封来信,给他们写了50多份雷锋事迹报告稿、在各种纪念会上的发言稿和典型材料外,还撰写了这个班集体和个人400多篇新闻稿件,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为宣传“雷锋班”作出了一点微薄的贡献,和“雷锋班”的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007年9月,我应邀去雷锋生前所在团参加建团60周年庆典活动,“雷锋班”16任班长簇拥在我的身边,和我合影留念,使我感受到无比的幸福和欣慰。

从1963年到我转业的18年间,我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宣传雷锋上,脑子里装的是雷锋,心里头想的是雷锋,说的写的还是雷锋。为了宣传,我曾先后三次抓过雷锋事迹展览馆的设计、编辑和布置,四次撰写雷锋事迹报告稿,两次参与《雷锋日记》的摘抄,作过数十场雷锋事迹报告,为180多名学雷锋标兵整理过事迹材料,先后在《人民日报》《报》《光明日报》等37家报刊杂志和电台,发表过570多篇文章,出版过《雷锋班的故事》《雷锋精神代代传》等书籍,后者还被政治部评为创作二等奖。1982年初,我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仍在继续宣传雷锋,先后撰写了《我所认识的雷锋》《我亲身经历的五次学雷锋高潮》等多篇文章,发表在《新华日报》《世纪风采》等报刊杂志上。我还自费出版了《我所认识的雷锋》一书,免费赠送给雷锋生前所在团、辽宁省抚顺市文化局、各地雷锋学校,以及雷锋生前战友。

雷锋月新闻稿范文第7篇

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学雷锋”活动和志愿者行动的深入持续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文明建设,校团委和政教处决定开展纪念学习雷锋活动四十七周年系列活动。

二、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马中

三、活动时间

3月1日—3月31日

四、领导小组

五、具体安排

1、3月5日12:00—12:30,校广播台播出学习雷锋特别节目。(负责人:*,高二(5)班*)

2、3月5日12:45—13:50,初一、初二年级团员到多功能报告厅收看纪录片《向雷锋同志学习》。(负责人:*)3月8日上交观后感。(负责人:*)

3、3月8日(周一)升旗仪式,德育校长徐建平作国旗下讲话,增强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深入认识以及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4、初一、初二年级各班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相关材料,围绕如何在构建和谐马中活动中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这一中心,召开“弘扬雷锋精神”主题班会。3月12日下午第七节,政教处负责到各班检查班会开展情况,班会内容要有记录,材料于3月16日前上交校团委。(负责人:*)

5、初一、初二年级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学雷锋活动。

(1)活动原则上在校内开展,如需在校外开展,必须报请政教处批准同意。

(2)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要有本班特色。如开展青年志愿者在行动、美化校园、办学雷锋活动手抄报(展板)、爱心助学等活动。

(3)各班团支部书记(校报小记者)将学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写成新闻稿,发送到团委邮箱:*,校团委博客*将及时报道各班活动情况。

(4)活动之前有计划,活动期间有记录(照片),活动之后有总结,各班在3月31日前将活动相关材料上交团委。

六、总结表彰

雷锋月新闻稿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玩”新闻 接受心理 校园新闻

我们采写的校园新闻没有人看,这是“大数据时代”①校园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境。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如何才能把校园新闻做好?如何采写会让人眼前一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校园记者;校园琐事繁杂,如何将校园新闻写得有看头,并能从中抓到好新闻……或许,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校园读者的接受心理,用“玩”新闻的理念从事校园新闻采写,就可以写好校园新闻。

用“玩新闻”的理念采写校园新闻能做到客观公正,收到预期宣传效果吗?关键是写新闻这么严肃的事情,能玩吗?这样的质疑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校园新闻采写一直以来都是小心翼翼,不少学校校园新闻还是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闻宣传思想,整张校园新闻纸上,除了密密麻麻的会议新闻就是学院各月的工作总结以及注意事项,其实,这样的校园新闻没人愿意看。

主要原因就是,这样的校园新闻,不好玩。

怎样让校园新闻宣传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其实也只有真正仔细研究校园读者接受心理,才能做好、做活校园新闻,在满足校园新闻接受心理“求快、求新、求异、求真、求易、求实”②的基本要求后,我们还要以“玩新闻”的理念做好校园新闻的舆论把关与策划创新,才能让校园新闻在平淡的校园活动中出新、出彩。

一、“玩”新闻:校园新闻的几种“玩法”

近年来,微博、人人网、轻博客异军突起,SNS等社交网络以其“快捷、新奇、草根”的特点让校园受众趋之若鹜,校园“微博控”用百字为校园编织 “围脖”,人人小站上每天都会有上千上万的学生在上面发状态、晒照片、圈“人人”……几乎90%以上的校园新闻,“始作俑者”都是这些社交网络的校园“玩家”,校园传播进入了“玩新闻”时代。

1、新闻策划“可玩”

一到三月,雷锋就“热”起来了。关于学生“学雷锋”的报道大概是校园新闻同行最头疼的一件事。这样的新闻上面有宣传任务,不得不报,派记者去采写呢,大多是志愿者“捡垃圾”、“扶老奶奶”过马路之类的事情,以致有人在“3・5”之前在网上发帖:“雷锋很忙,垃圾很忙,老奶奶也很忙。”

的确,学雷锋日一到,校园记者出去采访,举目所及几乎全是这样一幅场景:前面领导老师开路,便有浩浩荡荡的一群群学生集体上街捡垃圾,或者去敬老院、福利所、社保中心等地“学雷锋”。所以我们采写出来的校园新闻也几乎全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某某学校志愿者走进社区,为环保加分。”“某某学校学生走进敬老院,让关爱蔚然成风。”这样的标题在百度、谷歌一搜几万条新闻,除了报道关注的地点,人名不一样,其它像是“通稿”的感觉。

那么,学雷锋的新闻可以怎么做?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不学雷锋”的一群团体:学校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组建“电脑医院”,利用专业所学,为周围的居民解决一些专业技术上的困惑。接着,组织校园记者奔赴到各个专业院校,发掘“不学雷锋”的现象。比如学校常态化开展的校园环保、安全维稳、社区献爱心、气象宣传员、徒步微公益等活动,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学雷锋:从3・5到365》,点中当下不少学校把学雷锋当成一项硬性任务的问题,认为“学雷锋不是请客吃饭”,如果不是常态化,不学也无妨。后来,作品被浙江文明网、浙江在线多家媒体转载列为“学雷锋”的典范进行宣扬。这样的反面“玩”新闻,要求校园记者和编辑有一定的胆识,更考验编审人员的大肚与宽容。

2、新闻采访“好玩”

校园新闻采访是可玩的,并且是好玩的。去年1月初,国考和期末考试临近,作为校园媒体,有责任将这一时段的学生备考状态聚焦,并记录下来。烦恼的是,考试年年有,当过学生的人肯定都对考试期间的积极备考了如指掌:早上6点没到,图书馆、食堂里就人满为患,不少学生几乎一学期没看的书籍全在这几天看了。

这样的备考新闻与图片可不可以刊发?我们当时意见发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觉得这样的新闻符合学生的猎奇心态,喜欢看到自己熟悉校友不常见的另一面,富含“笑点”,新闻刊发后“卖点”很大。但另一部分人觉得,这样刊发虽然很好玩,但会损害到新闻当事人的某些利益,比如众生相中拍到的畸形表情,让当事人五官形象遭质疑,兴趣爱好惹非议等等。更不符合宣传的初衷,会带来学生投机考试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议,那是我们对校园媒体的定义过于狭窄,没有发现“校园人人小站”、“校园微博”等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优越性,只是把新闻目光牢牢盯住纸质印刷媒体上。后来,我们兵分两路,把这些“备考众生相”放到校园人人小站上,让学生自由交流“圈人”,一时间,人人小站很是热闹,校园主流媒体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那么传统纸质媒体面对这样的事情,又该怎么做呢?我们选择了考试临近结束时刊发“考场众生相”,一来不会影响到学生考试,另一方面,考场上面被校园记者捕捉到的“新闻事件”可以作为学生考试反作弊的宣传素材,比如报道各个学院对待作弊处理态度的一块,我们选用了“考试不是打dota,请不要团队合作”、“亲、作弊处分包邮哦!”等很新潮的词汇。

3、新闻编发“巧玩”

去年9月,我们在修改校园记者采回来的一篇稿件,说的是学校信息工程学院与多家电子科技企业合作校企合作项目,报道的是一个揭牌仪式。稿子写得很中规中矩,没什么新意。

但这则新闻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校企培养的大学生,部分大三学生通过学校理论培训、已经于上个星期五到各自对接的企业进行实训。”这让笔者不禁眼前一亮,就是它了。

大四毕业生到相关企业实习的事情每个学校都有,但是大三就开始到企业实习,还是学校大规模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一到两个月的实战演练,在浙江省还是创举,很有新闻点。于是我们再一次进行采写,又采到了很多的新闻亮点:“这样的企业实训在2008年就开始了,只是规模不大”、“对于大四毕业生、企业老师会协助导师帮其完成毕业设计”、“上课在企业也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系统讲解,不是盲目跟从老师”……等。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们编写了《企业考察准员工 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实践课在企业开班》并发表在了《浙江教育报》上,初战告捷,我们牢牢抓住这条线,并继续对往届实训生进行追踪,又发现不少学生成了这些企业的各个阶层骨干,对此,我们借势发力,又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企业吸引准员工 学生考察未来老板》的新闻稿,稿件发表后,被新华网、中国教育信息网,网易搜狐等近四十家媒体全文转载。

二、“玩”新闻:无穷的形式与创意

校园新闻宣传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宣传方式单调,缺乏吸引力,传播氛围不够融洽,从业者新闻素养不够。这是校园新闻饱受诟病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形式死板、缺乏创意。“玩”新闻可以让我们从校园新闻受众本位出发,采学生爱写的,发学生爱看的,让校园新闻采写形式无穷,创意无穷。

1、全民采写,齐找创新

面对“学习十”、“学雷锋”、“爱环保”、“爱国教育”等校园活动,我们可用新媒体来玩新闻。

比如校园环保月,我们组织了一场爱护环保的时装秀,用废旧品通过手艺达人再设计,制作成一件件很有趣的时装,每个人都可以将很好玩、很新鲜的时装设计通过新浪微博@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会@湖师青年,来将新闻发送到校园采编平台,和大家交流。

学校的运动会,我们开通人人小站“寻找校运会最美的瞬间”栏目,只要有人人账号、或者人人网合作账号、手机号等都可以将你亲手发现的新闻进入校园信息平台,运动会结束后,评出优秀“瞬间”照片,将其刊发并支付稿费。

2、“刷微博”找创意

校园内点击量很大的主流博主都是校园媒体的工作人员,从目前校园微博传播的内容上看,已经是校园“短新闻”了,它可以作为校园新闻传播的另一种载体。

不难发现,微博玩得好的人大都是新闻采写编发的高手,他们的“微博”素养,让他们在事情的发生瞬间就感觉到新闻的价值,并将其上传微博,既方便又快捷。从微博的学生玩家中,很快就能找到这一时段最流行的东西,涵盖穿着时尚、生活学习、考试辅导、旅游车讯等各方面的资讯及创意,所以,让校园记者开通微博,边“刷微博”边写新闻,这是一种很好寻找新闻创意的方式。

3、把握好玩的度

在我们的“玩”新闻的过程中,难免会把持不住某些“度”,从而变成“三俗新闻”或者是我们自己也不愿接受的死板新闻宣传说教。

这样的“玩新闻”,学生大多会报以“淡漠”“困惑”“怀疑”“反感”的情绪回应。这些负面情绪回应其实就是当代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不接受心理”。我们了解了学生的不接受心理,从而明白哪样的新闻可以玩,而哪些高压线不能碰。

对于一个校园新闻工作者来说,加强对校园受众的“不接受心理”研究,了解校园读者对哪些校园新闻“深恶痛绝”,在校园新闻传播时对症下药,熟稔地运用“玩新闻”的理念采写校园新闻,并掌握好玩新闻的度,就可以提高校园新闻宣传的效果。

玩新闻,不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用“玩新闻”的理念采写校园新闻,并非颠覆,而是在校园新闻死板沉闷的“上情下达”中寻找突破,在校园新闻传播中创立兴奋点,让参与这一传播活动的人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能够得到身心的愉悦。

【本文为浙江省2012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大学生接受心理与提高高校校园网传播效果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R425015】

参考文献

①甘绮翠,《何为大数据》[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3(1):22

②吴敏,《如何提高高校校园网传播效果》[J].《新闻世界》,2012(2):58-59

(作者:徐繁,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陈蓉蓉,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广告学专业学生;项目指导老师:邓若蕾)

雷锋月新闻稿范文第9篇

一、平台展示,内容更具可看性。与县级台合办新闻,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为了更好地搭建这一平台,吉安广播电视台在每周一到周六晚九点这个黄金时间段,每期节目以《纵横吉安》总栏目下设《魅力永丰》《吉水新闻》《庐陵新闻》等子栏目的形式安排两到三个县台的新闻节目,每个县台的播出时长为十分钟左右。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纵横吉安》栏目的整体性,同时又兼顾到各县级台的新闻播出,既有大栏目的统一,又有子栏目的个性,从而使内容更丰富多样,也更具可看性。

同时,主持人在栏目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每一个县(区)台新闻开始(结束)播出时,不是简单地播报“下面我们来看××新闻……”,或“看完××新闻,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而是提前备稿,把各县(区)台文字稿件全部汇总后,提炼出各台新闻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播报,并适当地对一些有份量、有影响的新闻加以自己的观点或评述。这样一来,既真正实现了从“播音员”到“主持人”角色的转变,也让各台新闻有了顺畅自然的衔接,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市台主导,县台各展所长。与各县(区)台合作,需要一个能发挥统筹作用的主体,在《纵横吉安》栏目中主体是吉安市台。以前县(区)台供稿由于彼此缺乏沟通,难免存在选题雷同的现象。比如,3月5日的《纵横吉安》栏目中,永丰台、吉水台和吉安县台都安排播出了学雷锋日的新闻,但场景差不多,同期声采访内容也差不多。对此,节目编辑首先进行对比筛选,只保留了文字和画面质量相对较好的永丰台选送的新闻,而其他两个县则主要安排播出民生、重点工程方面的新闻。通过这样的统筹安排,一是避免了同一选题各台重复采制播出造成的“收视疲劳”,二是站在全市的角度和高度来调配稿件,让各县(区)台充分各展所长,把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发现本地的亮点、热点上,并以小见大地反映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以,在《纵横吉安》栏目中,市台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上一道“新闻拼盘”,而是从内容上、节目质量上、节目形式上统筹各县台新闻,立足全市看各县,使整期节目既有各地特色,又能反映出全市中心重点工作。

三、业务沟通,市县联动共赢。要实现真正的市县联动,单靠县(区)台供稿和市台统筹选稿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仍旧是下对上的单向联系方式。在办《纵横吉安》过程中,栏目负责部门——吉安广播电视台财经中心更注重与县(区)台的平等合作、业务交流。中心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与各县(区)台面对面沟通交流,共商办好栏目的举措。对县台提供的好的新闻线索,中心派出记者下到基层与其合作完成。编辑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各县新闻稿件进行筛选和必要的再度创作,并且每月下发一期通联小结,总结用稿情况,指出采编播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如有些县台新闻稿太长,头条会议新闻有时长达五、六分钟,整个新闻看下来信息量太少,节目编辑就对这类新闻进行重新编辑整合。

通过业务交流沟通,市台听到了更多办好栏目的意见和建议,也掌握了基层更多的好选题、好线索,而县台因为这种平等的合作,采编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如《吉水新闻》曾播出过一条报道白水镇果农王明根种井冈蜜柚发家致富的稿件《种植井冈蜜柚 走上致富之路》,稿件内容比较平,但最后一句话引起了编辑的注意,文中说王明根为了推销自己的柚子,不仅注册了商标,还用上了印有自己头像的包装箱。编辑觉得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新闻点,于是联系吉水台的记者,再次到白水垦殖场采访了王明根,并采写出《老王和他的“老王”牌蜜柚》一稿,着重报道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商标保护意识,这一新闻后来在省台新闻节目中播出。

四、“四求”突破,探索可行延续。现在,《纵横吉安》栏目已进入成熟运作的轨道,但要保持可行性、延续性,笔者认为今后还要在求创新、求变化、求活力、求亮点四方面下工夫。在内容上,市台将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阶段性地向县(区)台提出报道重点。形式上,在现有《纵横吉安》总栏目+各县(区)台新闻子栏目+主持人串场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加入后期包装,突出栏目“展示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这一主旨。另外,不断保持和追求栏目的活力,不守陈规,敢于突破,让栏目更有亮点和可看性。

雷锋月新闻稿范文第10篇

然而,作为一名教育记者,每当面对一个个为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教师时;每当面对一个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时,我总会被他们的热情深深地吸引、感动。因此,主观上也会加倍用心,希望能够把稿子写得更新颖些、更生动些。在几年的采写过程中,我用鲜明的个性风格去经营每一篇稿件,用独道的视角展现每个教育活动的亮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新闻的可读性。在这里,写出个人的一点心得,希望给同仁们一些参考。

小题:同类型新闻要寻找亮点,个个击破

跑过教育的记者都知道,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重复性很大的工作。教育新闻亦是周而复始,不但每年都有相似的报道内容,例如三月份学雷锋、五月份母亲节、六月份儿童节、九月份教师节等等,而且每到一个教育日,各学校也都会组织一些雷同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记者就不能再做重复性工作了。而是要抓住每次主题活动的精神,写出各个学校的特色。

记得那是在2010年的“六?一”前后,很多学校都在组织文艺汇演。然而,在写稿时,总不能将每篇报道写得如出一辙。“某学校于某日组织了庆六一演出,师生自娱自乐,表演了某某节目,整个礼堂气氛无比融洽等等。”这样的话,记者只要写好一篇稿子,然后把学校名字替换一下即可,根本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了。

在处理类似报道时,我的方法是寻找每个活动的亮点,以点带面。比如有一个学校在演出时是以教师的节目为主,学生的节目为辅,我就写了一篇题为《儿童节教师为学生献上精彩演出》的稿子;另一个学校则完全以学生的表演为主,我就用大量的文字描写了学生们在舞台上的一些细节,以及他们之前在台下自编自导的辛苦过程;还有一个学校在演出中加入了帮助贫困学生的内容,我就以此为由头,锁定了很多感人的镜头。

这样一来,原本重复性的新闻变得个个有特色,重点突出,不但宣传了各校的亮点,而且还使报纸整个版面丰富多彩。

小题:会议类新闻要拎出要点,深度挖掘

一提到会议新闻,很多记者都觉得头疼。殊不知,其实会议中往往蕴藏新闻的“金矿”,只要你静下心来认真倾听、仔细分析,宝贵的线索可能就在其中,写出的会议新闻也将不再平淡无趣。

一般,在会议中主办方会事先会为记者提供一些相关的材料,比如会序、主要精神等。记者应在会议前大体了解一下会议的基本内容,而后圈出重点、要点,找出读者最关心的信息。

很多教育会议中,领导都会在发言稿之外特别强调一些内容。比如2010年齐市龙沙区教育工作会议上,主管教育的副区长在谈到加大教育投入这一问题时,在发言稿外特别列举了几年来龙沙区教育投入的具体数字。听到这里,我欣喜地意识到,题目、导语都可以从这些数字中引申出来。

会后,我以《3年投入1个亿龙沙区尊师重教来实的》为题,在导语中引用了副区长的那段话,从而引出会议内容。最后,又采访了当时该区教育局长,问明了下一步教育投入的方向。由此写出了一篇读者“一打眼”就想看的会议新闻。

小题:活动类新闻要抓住现场,生动活泼

如今,在素质教育这个大环境下,中小学校非常重视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在写这类稿件时,我往往会以某几个学生的对话或动作的特写镜头为切入点,循序渐进逐步带出活动内容与主旨。这样写既体现了新闻的“新鲜性”,又增加了稿件的可读性。也可以这样说,活动类新闻不一定非要写活动本身,而是要捕捉其中的“花絮”新闻。

今年学雷锋活动日到来之际,有所学校组织学生到公园进行义务劳动。这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活动,如果直接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罗列起来,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普通的短消息。但我认为这样写出来的新闻稿就像是“鸡肋”,读者看过之后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因此,我就把学生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作为开头,首先引起读者的兴趣。

“我捡到了烟头、糖果包装,还有纸屑等等。”四年二班的王宇琪一边回答记者的问题,一边还不停地把地上的垃圾装进自己带来的塑料带里……这样的一问一答,不仅现场感强,而且步步深入,引领读者从学生的视角了解整个活动过程。整篇文章显得很“轻松”,看上去并没有讲大道理,但意义就蕴含在其中。

小题:励志类新闻要多些阳光,入情入理

很多记者在写家贫志不贫的学生时,都愿意采用特写的手法,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这个孩子身世如何如何悲惨,经历如何如何坎坷,孩子是如何如何懂事。但在我理解,这样的孩子骨子里都很坚强,那些经历对他们来说虽是内心当中永远的痛,但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并不会深深地陷入到这种痛苦的泥沼之中。相反,他们大多已习惯了这种生活,并且学会了在外人看来的“苦”日子中寻找快乐、寻找希望。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写出他们阳光的一面,坚强的一面以及一个孩子应有的活泼和调皮。也就是说要将采访对象真实的一面反映给读者,从而给人以一种力量,一种希望。不要把“励志”稿写成“悲情”稿,来赚取读者的同情和眼泪。

2010年5月,我来到讷河市同义镇,采访了一个叫潘占文的初一学生。他的母亲早早地离开了人世,父亲也因一次意外瘫痪在床,哥哥难以承受生活压力远走他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14岁的潘占文挺起了一个家。他一边要努力学习,一边还要照顾爸爸。

在写这篇稿件时,开头我并没有写他的这些经历,而是描写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潘占文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拣起一个小树枝,调皮地逗耍路边大公鸡的画面。将这个年龄段孩子应有的天真、爱玩的本性展现在读者眼前。

而后,从潘占文娴熟的炒菜、做饭的过程以及邻居的口中,写出他的聪明、懂事,简单几笔写出他的身世;从一张作息时间表中,反映出他的自立、孝顺;再从中午回到学校主动打扫教室、和同学一起踢毽子,表现出他的勤劳、友善;从下午上课的认真表情和老师的介绍中,刻画出他努力学习并在各方面的优异成绩。

整篇稿件很阳光、很轻松,但读后却让人心里觉得沉甸甸的。稿件刊发后,社会反响强烈,很多市民为小占文伸出了援手。这篇稿件获得了社里季度好新闻一等奖,而潘占文本人也在当年获得了讷河市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

新闻报道贵在“新思路”,教育新闻不仅要让读者体会到一种亲和力,更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教育新闻就不会再“乏味”,相反会是一种“品味”、一种“回味”。

上一篇:教师节新闻稿范文 下一篇:开场白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