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48:03

康复医疗论文

康复医疗论文范文第1篇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回资料进行筛选及统计分析。对医疗机构及康复医学科设置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对有序分类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无序分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级医院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执业资质结构等。

2结果

2.1新疆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220家机构均完成了《新疆康复医疗资源调查表》,其中216家为医疗机构,4家为医学高等院校。调查显示216家医疗机构中:①经营性质:非盈利性公立医疗机构215家,非盈利性民营医疗机构1家;②隶属关系:卫生系统201家、兵团系统10家、部队系统3家、民政系统2家;③医院类别:综合医院149家,中医医院61家(中医院23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民族医院37家),专科医院6家;④医院分级:三级医院34家(综合医院26家、中医医院5家、专科医院3家),二级医院182家(综合医院123家、中医医院56家、专科医院3家)(注:182家二级医院中,其中有4家为未定级医疗机构,按现行政策归入到二级医院)。调查结果显示220家机构中含有康复医学内涵的机构有68家,其中64家为医疗机构,4家为设有康复相关专业的医学高等院校。调查显示64家医疗机构中:①经营性质:非盈利性公立医疗机构63家、非盈利性民营医疗机构1家;②隶属关系:卫生系统49家、兵团系统10家、部队系统3家、民政系统2家;③医院类别:综合医院54家,中医医院7家(中医院5家、民族医院2家),专科医院3家;④医院分级:三级医院21家(综合医院19家、中医院2家),二级医院43家(综合医院35家、中医医院5家、专科医院3家);⑤4家医学高等院校中:3所为三年制大专康复专业,其中1所目前已取消;1所为四年制本科中医康复专业。调研中64家医疗机构科室注册名称分析:①单独以“康复医学科”注册35家,占总数54.69%(35/64)。其中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19家(包括专科医院2家);②以其他名称注册29家,占总数45.31%(29/64)。其中:中医康复科7家,康复理疗科6家,理疗科3家(内设运动、作业疗法室),儿科康复室3家(其中2个为挂靠儿科),疼痛康复科2家,针推/针灸康复科2家,中医康复理疗科1家,中医理疗科1家,针灸理疗科2家,精神康复治疗中心1家,挂靠神经科1家(康复治疗室)。

2.2新疆医疗机构康复病区床位设置及康复专业人员情况

216家医疗机构中:编制床位共77089张,其中三级医院30830张、二级医院44532张、专科医院1727张。设有康复内涵的64家医疗机构中:编制床位数共40370张,其中46家医疗机构设置康复编制床位共计1287张,其中三级医院19家,康复床位数700张,占三级医院编制床位数的2.97%;二级医院25家,康复床位数477张,占二级医院编制床位数的2.98%;专科医院2家,康复床位数110张,占专科医院编制床位数的13.46%。见表1。64家医疗机构中:共计康复医师436人,其中三级医院214人,占49.08%;二级医院198人,占45.41%,专科医院24人,占5.51%。康复治疗师352人,其中三级医院188人,占53.41%;二级医院147人,占41.76%,专科医院17人,占4.83%。康复护士412人,其中三级医院208人,占50.49%,二级医院184人,占44.66%,专科医院20人,占4.85%。床位/医师/治疗师/护士比:三级医院1∶0.31∶0.27∶0.30;二级医院1∶0.42∶0.31∶0.39。见表2。

2.3新疆康复医师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64家医疗机构中康复医师共436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医师在职称结构中无明显差异(Z=-0.294,P>0.05)。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医师在学历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6.545,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医师在执业资质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χ2=37.962,P<0.01)。见表3。

2.4新疆康复治疗师基本情况

64家医疗机构中康复治疗师共352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在职称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2.654,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在学历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3.621,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资质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χ2=8.380,P<0.01)。见表4。

2.5新疆康复护士基本情况

64家医疗机构中康复护士共412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护士在职称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2.003,P<0.05)。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护士在学历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5.953,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护士在执业资质结构中显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0.535,P<0.01)。

3讨论

3.1康复医疗现状不能满足刚性需求

3.1.1新疆康复医疗机构基本情况:2011年4月卫生部制出台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医政发〔2011〕31号),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应当独立设置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科室名称统一为康复医学科”[3]。本次对新疆地、州、县各级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调查结果显示:有康复内涵的医疗机构64家中独立以“康复医学科”注册的医疗机构只有35家,占54.69%,其中符合卫生部规范的仅有23家。余各医疗机构的科室名称多不统一,以“中医康复科”、“康复理疗科”居多,也有些其实就是中医针灸推拿科。在以“康复医学科”注册的35家医疗机构中首府乌鲁木齐就占14家(三级医院10家,二级医院2家,专科医院2家),占40%。新疆优势康复资源集中在首府,与区域经济、卫生情况相匹配。2011年5月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卫医政发〔2011〕31号)(下简称标准)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独立设置病区,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5%,但不得少于10张床”[3]。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在46家独立设置康复医学科病区的医院中,康复编制床位占总床位的比例合适(3.19%),但相对于新疆二级以上的医院的77089万张床位,它的比例就跌至1.7%,实际数字还远低于此。

3.1.2新疆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基本情况:部颁标准要求康复科“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0.5名康复治疗师”。本研究调查显示三级医院的康复专业人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执业资质结构均明显优于二级医院。但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康复医师职称整体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新疆整体康复医疗起步较晚有关。三级医院康复医师晋升较为规范,而二级医院康复医师多由中医医师转岗而来,既往已获得相关职称,因此,不能真实反映康复人才储备情况。调查显示从事康复医学的医师持有康复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只占13.07%,其余主要以中医、内科等执业医师资格证为主,也从另一层面上反映了疆内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较短,康复人才的专业性不强。新疆目前的床位/治疗师比明显不能满足要求。具有资质的康复治疗师有199人,多为中医资质,1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康复治疗师走技师职称的仅3人。康复治疗师群体从人员数量到质量都很薄弱。康复护理是患者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正确而有效的康复护理对早期介入,改善病情,减少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尤为重要。康复护士中同样存在数量及质量的问题。多数护士工作仅限于基础护理,接受过康复专业护理培训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何提高护士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的康复专业护理内涵是一个切入点。参照欧美标准,康复医师/治疗师比例为1/5—1/10,康复护士/治疗师比例为3/5,治疗师占人口比例为5/1万人口[3]。考虑到我国2万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求,有研究表明[4],我国目前亟需康复技术人员约30余万人,其中PT18万人,OT9万人,ST115万人,PO315万人。但目前全国从事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还不到2万人[5]。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新疆常住人口为2181万,本研究调查显示新疆康复医师共436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9.99/100万;康复治疗师共352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4/100万;康复护士共412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8.89/100万;因本调查未涉及全疆内社区医院数量,故无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测算新疆康复人才的缺口,但结合以上数据可初步预测新疆康复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不仅与欧美存在差距,与国内发达城市,譬如上海,也存在差距[3]。

3.1.3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高:新疆的康复机构和人员远达不到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具体要求。调查显示能够全面发展康复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及吞咽治疗、认知治疗、传统中医治疗的医疗机构少之又少。康复专业和临床医务人员不具备早期康复的意识,康复医师多由其他临床科室转岗而来,缺乏系统训练。或很多医院康复的实质是理疗、中医按摩等,或康复基础设备简陋,不具备康复医疗的基础条件及服务能力,诊治的多为颈肩腰退行性病变或后遗症者,致使许多患者恢复期转入后功能状态不再进步,甚至退步。同时医疗机构临床能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医院康复医学科不能有效处理早期重症患者,患者滞留在临床科室,无法和康复医学科进行有效对接,早期介入受到制约;或者二级医院不能有效处理患者伴随的临床问题,包括癫痫、感染、心血管问题等。

3.1.4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优势资源集中于首府,各地州的康复医疗资源较为薄弱且康复质量不高,服务能力差,甚至大部分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为零基础,致使患者大量滞留于有能力的三级医院找不到出口;不同层级的康复医疗机构在自身提供服务有限的情况下,层级之间缺乏患者流动、上下转诊的机制与渠道。医疗资源的集中必然引起患者的集中,这种双重集中的现象增加了患者就医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及医院的管理成本。由此导致建立和完善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存在困难。

3.2部门协调任务较重

2010年元月五部委已联合出台将9项基本康复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但在新疆虽经多方努力,政策至今仍未落实。乌鲁木齐市医保出文要求患者的康复医疗限定在医疗费用的15%以内。显然没有考虑到残障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以及社会发展对现代医学治病-保命-提高生存质量医疗服务模式的需求。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技术进步及重大灾害发生,国家对康复医疗的重视日益提高,康复医疗技术迅速发展,但现有康复医疗收费项目却停留在十年前,不能与康复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匹配及满足患者需求。这些都成为严重制约康复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总之、康复医疗涉及卫生、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残联及教育等部门,协调任务较重。

3.3思考和建议

我国的康复事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论是在机构建设上还是在医学技术上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但目前仍处于发展中阶段。为此,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2012年卫生部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经两年的试点,新疆同全国一样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康复医疗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知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初步构建了局域性层级流动模式。康复医疗和临床的有效衔接初步得以展开。康复内涵和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康复机构增多、人员增长,经不完全统计,康复医疗体系试点前后,新疆康复医疗机构增长18.5%;人员增长17.8%。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各级各类的康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更多的病残、残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是我们在研究我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6]。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康复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科室建制、设施配置、人员配备、机制建设、专业人员培训、技术规范与普及等方面均亟需规范与提高,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患者在不同层级、不同功能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不畅通等[7]。这些问题不仅在新疆而且在全国都广泛存在,且存在着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康复医学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新疆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3.1加强对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管理:整合康复医疗资源,全面落实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统一标准,提升医院管理执行力,加强对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社区/乡基层医疗机构层次明确的体系。医疗机构依据不同的社会责任充当不同的角色: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急性期及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早期康复医疗服务,实施与相关临床科室的无缝对接;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其他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疾病恢复期患者及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康复服务,逐步将居民康复医疗服务信息与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相结合[7]。依托区域性质量控制中心加强监督力度,针对相关医疗机构对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强、管理效能低下、康复医学内涵缺乏、康复服务能力不足等现状进行持续性监管及促进整改;规范康复医疗服务,加强对二级以上康复医学的规划和管理,逐步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实现康复医学的前移及各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新疆首府与各地州县级之间交通不便,如何实现康复医疗各层级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体系试点以来,通过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的形式,同时结合《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依据标准,通过对疆内部分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的学科定位、业务布局、工作流程、诊疗规范等进行严格评审,规范了医务人员的执业范围及行为,提高了服务能力,促使了康复医学科建设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3.3.2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进行康复专业规范化岗位培训:应找到切入点,从“数量、质量、业务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强人才的培养,向康复医学的整体发展不断注入源动力。①应从国家宏观层面及兼顾区域性情况,制订培训计划,进行重点培训及针对性培训。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资格的认证。②三个层级的医疗机构对各自的培养人才目标明确,三级负责二级、二级负责社区/乡镇,形成链式结构,定期对所负责的医疗机构康复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③充分利用远程网络平台,特别是针对偏远地区,加强远程会诊及在线培训指导等,充分发挥辐射作用。注重高层次康复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层次康复人才队伍是康复医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充分利用卫计委多点执业的政策,开放医疗市场,引进人才,启动竞争机制,使人员流动起来。倾斜政策,鼓励在岗人员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一步深造,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掌握康复医学发展的前沿,提高创新能力。加强进修、培训,促进学历、职称提升。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相结合:住院医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处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阶段。康复专科医师的培训除掌握一般住院医师的技能外,更应注重康复专业相关能力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美国的康复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电诊断技术(肌电图)、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注射方法(如关节腔内注射、神经阻滞注射)、超声对骨骼肌肉疾病的诊断技术、超声引导下的注射技术、肉毒毒素注射、巴氯芬泵的管理和硬膜外注射技术等[8]。国内目前也已着手启动康复专科医师培训。大力推动康复治疗师上岗培训:康复治疗师是康复医疗得以实施的关键人物,提高康复治疗师人员的数量、专业技能及服务质量是我国目前的紧迫任务。我国较欧美国家存在差距,许多医疗机构的康复治疗师未受过相关专业培训。卫生部已在2012年底启动了全国康复治疗师培训计划,通过制度和行政干预,提高及规范康复治疗师的理论及技术水平,进行治疗师认证已势在必行。随着康复医疗的进步和亚专业的分化,细化到PT师、OT师、ST师等的培训和培养将是21世纪康复专业技术进步的保障。发展康复医学教育:康复人才是康复发展的根本保障。新疆调研的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康复医疗起步晚,康复师资严重不足,教学力量薄弱、水平低下,项目不全,远不能满足局域康复医疗需求,这种情况在所有欠发达地区非常普遍。建议对外加强全国康复教育研讨及对口扶持,邀请高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对内进行教育资源共享及联合,改善康复教育局面,为康复医学发展储备生力军。

3.3.3开展康复医学科教研:科研是驱动学术发展的杠杆,结合国内外康复发展动态,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实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进行康复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高科技康复治疗的开发对推动我国康复医疗向更一个台阶迈进有着实际的意义。

3.3.4继续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康复医疗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从一个层面探索了患者分层级分阶段医疗的转诊模式,促使患者在层级中流动起来,以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没有患者的现状;从而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早期从源头上防治功能障碍,为医疗体系改革提供新思路。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康复医疗体系建设目前还是只是一个宏观的政策型框架,各层级医疗机构间患者转诊尚需探索配套的经济支持政策确保其可持续性。另外,如何提高公众对康复医疗重要性的认知;如何解决医疗机构对康复的定位及认知;如何完成对康复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康复资源不均,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同步推进;如何有效进行机构间转诊的管理及随访信息统计等都需深入解决。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支持、需增大财政投入。

3.3.5加强宣传力度:因历史原因,医务人员普遍存在对康复医学的认识模糊,对康复医学的概念、内涵、服务对象与范围、康复的目标等不甚清楚,对早期康复介入重要性认识不足,患者对康复医疗的知晓率低。因此,借助多方合力普及康复医学知识、加强宣传尤其重要。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规范、指南及政策在医疗机构的解读、宣传与强化;加强与残联、民政部门的协作,利用大型公益活动,提高对康复医学的知晓程度;结合本地情况,通过宣传片、宣传册、影视媒体、报纸、义诊、下乡医疗指导等多种方式普及提高疆内全民的康复意识。

3.3.6争取配套政策的支持:促使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与社会层面的认识相一致,作为制定政策保障患者医疗权益的社保部门缺乏对康复医疗的认识,对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接受康复医疗产生影响,致使很多重症患者滞留在重症监护室,靠众多药物累加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就医时间,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及致残率。康复治疗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长期的康复治疗费用就显得较为昂贵,致使大多数患者不能进行及时、连续、有效的康复治疗,从而影响康复的最终结局。另外,由于康复医疗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急性期、恢复期甚至后遗症期的患者均集中于三级综合医院,形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疗保险支付系统多次支付患者未实现任何功能改善的住院治疗费用,却不愿通过为患者报销辅助器具,使其功能得到大幅度改善[8]。相关人员曾建议将康复治疗尽快纳入单病种管理,但由于康复医疗的对象是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多脏器病变累加,因此,单病种管理在康复医学实施起来并不顺利。虽然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但是,正视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患者的功能改善,争取通过科学的医疗保险支付系统,对患者的就医选择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应该需要政府层面协调,以及卫生、残联、民政、社保部门在政策层面一致性及有效沟通。促使新的康复医疗收费标准出台。康复医疗中康复医师运用依据神经、骨关节解剖、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及神经发育技术为患者进行医疗功能评估,根据功能不良及障碍程度,将康复治疗分解给每个治疗师,由治疗师“一对一”地为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师劳动强度大,但康复治疗收费项目不全,收费低,致使劳动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影响了康复治疗师群体的积极性。总之,康复医疗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在康复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防、治、康全面发展”的国策指引下,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康复事业会走上更科学、更有循证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康复医疗论文范文第2篇

(一)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欠科学目前,各级康复医疗机构的机构设置主要表现是行政、业务科室设置欠合理,科室人员配置结构欠优化,忙闲不均现象普遍。

(二)人事制度执行沿袭传统流于形式一是聘任制尚未真正落实。干部职务任免依旧按照管理权限任用,并未建立起完整、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和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职务终身制没有根本打破。干部仍是“只能上,不能下”。三是考核拘于定式。人员的聘后管理和聘期考核滞后,依旧是“轮流坐庄”的老套路,考核结果未能与各类人员的聘任、使用、分配、奖励真正挂钩。

(三)收入分配的激励效应差强人意一方面,工资标准级差小,各类岗位工作量缺乏衡量依据,“多劳未必多得、少劳未必少得”的情况屡见不鲜,形成绩效突出人员的待遇不足从而造成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行政后勤人员的工作数量、质量欠缺针对性强的考评标准和监督措施,分配上不能合理拉开档次。同时,管理、诊断、医疗、医技、药剂、康复、护理、特教等岗位的技术劳务价值有待通过量化来进行合理和公平的衡量和体现。

二、推进康复医疗机构人事工作高效运转的主要措施

(一)促进机构人事部门自身改革

一是倡导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观念[2]。跳出现有人事管理的条框,树立与康复医疗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新理念,通过开发、挖掘人才的潜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效益。二是切实加强人才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一方面,从服务于“康复医疗主业”发展的高度,清醒认识人力资源工作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切实转变部门职能,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激活和调动“第一战略资源”,使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驱动优势。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实践经验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以往人事干部给人们的教条、低效的不良印象,真正使人事部门成为能运用知识管理工作、服务人才成长、业务发展与领导决策的战略性部门。

(二)统筹深化机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改革

1.营造良好的人才干事创业发展环境。务必要千方百计地为各类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骨干人才搭建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华和展示智慧的适宜事业平台,以最终实现机构与人才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2.合理设立部门和科学设置岗位。要严格规范岗位设置,从严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明确不同岗位的责权利,按岗考核、按岗定酬、岗变薪变,从而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竞聘上岗,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岗位管理。

3.进一步优化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做好工作分析、岗位评价、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制定等基础性工作,同时在选拔人才时要严格按照招考(聘)程序运作和完成规定的考试考核等内容,确保招聘到高“性价比”人才。

4.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把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复杂程度(难度)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强度)等情况统筹纳入考核要素并核定其合理权重,依此建立相应考核量化模型,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量化考核。

5.加速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在分配机制上,要强调效率优先,在社会机制层面,要强调公平优先,形成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建立运行机制的同时要倡导内部竞争,但要保证竞争机会的平等;在分配改革成果的时候,根据贡献的多少,有先有后,有多有少,但在政策上要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同时必须在职工中倡导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彼此理解、相互包容的人际关系。

6.完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第一,专业技术类职务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按需设岗、严格考核、择优聘任。通过推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等举措,改变“一聘定终身、能上不能下”的制度僵化局面,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第二,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优化现有人才构成体系、健全人才代谢机制。通过扩大培训规模和加大外部引进力度来增加机构中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建立相对应的人才储备库,确保人才补给的及时充足。第三,构建人力资源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高、中、低搭配机制。通过构建高、中、低有机耦合的动态的人才梯次供给模式,形成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第四,盘活人才“存量”加大人才“流量”,充分调动和整合机构内外的优势人才资源,避免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而为推动整个康复医疗事业蓬勃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持续的智力支持。

康复医疗论文范文第3篇

1.1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基础不高

部分康复医疗档案管理者还存在缺乏专业素质和档案管理能力的实际现象,造成康复医疗档案制作、利用过程中出现各类隐患。康复医疗档案信息的增加和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结构矛盾,一些康复医疗机构甚至出现缩短保存期限、擅自销毁康复医疗档案的问题,给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带来基础性的影响。

1.2康复医疗档案质量不高

康复医疗档案的质量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密不可分,当前康复医疗档案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康复医疗档案的书写质量不高,缺少必要的环节和部分,造成康复医疗档案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准确,给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带来严重的基础性影响。还有些康复医疗人员在制作档案过程中不能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工作,出现字迹潦草、语言使用不规范、专业名词错误,大大地影响了康复医疗档案的正规性,导致康复医疗档案的法律效力降低,难于确保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1.3康复医疗档案管理规范化不高

规范化是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而当前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各自为战的实际问题,部门分割和行业封闭现象明显,使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失去规范化的引导,出现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信息交换不足、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目光狭小的问题,既不能全面发挥康复医疗档案的重要价值,也不能为康复医疗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

2康复医疗档案管理智能化的发展对策

2.1提高对康复医疗档案管理的重视

康复医疗的领导者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超前的意识,要敢于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给予康复医疗档案管理更多的指导,使康复医疗档案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的智能化管理迈进。

2.2加强康复医疗档案的专业建设

康复医疗组织应该成立康复医疗档案室和信息科,要重点组织康复医疗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学、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学习,以适应康复医疗档案管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2.3提高康复医疗档案基础环节质量

要建立康复医疗档案质量奖评考核制度,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严格诊疗规程,材料形成过程既要实事求是,又要符合规范,要常检查,常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结语

康复医疗档案全面记录了康复医疗的诊断、鉴别、诊疗等主要内容,是具有医疗价值和法律意义的文书和档案。在信息时代康复医疗档案进入了智能化发展的阶段,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要把握发展的大方向,更好地将康复医疗档案管理与时代要求相统合,在提升康复医疗档案工作质量的同时,确保康复医疗档案更大作用、效果和价值的发挥。

康复医疗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发展的瓶颈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①三级综合医院是残疾人产生的主要源头,源头梳理不善,致使残情泛滥;②转诊体系形同虚设,为了利益各自为战;③康复人才极其匮乏,康复社区形同虚设;总之,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建立好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统一的康复管理模式,那么如何在国家对康复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开展有效的三级康复体系建设呢?一个行之有效且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做法就是:建立一个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体、责权利相统一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模式。

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体,就是充分发挥三级综合医院医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其良好的技术、设备及较优的康复人才配置,将神经内外科、骨科、小儿科等主要产生残疾人的科室协调管理好,不要让这些三级综合医院产生的残疾人随意流入社会,医院有义务和责任管理好这些残疾人,这本来就是医院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三级综合医院通过整合和协调各科室残疾人资源,制定相应的政策,待这些科室的残疾人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尽早(一般为1~3周)转入医院的康复科,康复科负责医院残疾人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第一级康复),为充分调动相关科室的积极性,这些科室的核算收入按一定比例分配给相关科室,保证医院所产生的残疾人不盲目流入社会,因各科室经济利益的一致性,康复科与这些相关科室的科间转诊会变得相对流畅。

三级综合医院通过自建或兼并部分效益差的厂矿等医院建立一所隶属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院及康复训练中心,康复医院及康复训练中心的各项管理隶属于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科,这样在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住院的部分进入恢复期的康复患者适时转入康复医院及康复训练中心(一般3~4周),接受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治疗师有序有效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时间以1个月为宜,然后出院回归家庭。

三级综合医院与部分社区合作,建立社区康复中心,这些二级康复体系出院的患者选择就近的三级综合医院管辖的社区康复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第三级康复),社区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师仍由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统一协调管理。基于三级综合医院的人才及技术优势,应在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建立康复培训基地,对康复人才进行培养,认真学习常见疾病康复诊疗技术规范、临床路径和康复治疗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完善的康复评定制度,并将康复人才分配至三级康复医疗体系中,这些康复技术人员在三级康复体系中按时轮转,保证知识的更新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经济上由三级综合医院统一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实现三级康复医疗机构间流畅的转诊,保证康复治疗的高质量。

2小结

综上所述,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体建立三级康复医疗体系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由于经济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康复人才分配的一致性可以实现流畅的转诊及高效的康复治疗,可持续性发展性强,具有可推广性。

康复医疗论文范文第5篇

1.1患者所患疾病189例调查对象所患疾病涉及多方面,其中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最高,占52.34%;骨科疾病占17.88%;进行外科手术占14.26%;其他疾病占15.52%。

1.2康复持续时间52.38%的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没有及时的进行相关康复治疗,以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只有47.62%(90例)的患者在治疗后及时进行了康复治疗,得以良好康复。

1.3参与康复途径经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是就诊时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的康复治疗,也有少部分是朋友介绍或者是看到相关宣传信息到医院进行治疗,而相关医疗机构和政府的作用很小。

1.4患对医疗信息的了解情况调查发现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对医疗信息的了解程度比50~59岁的患者低,且总体上患者对康复医疗的了解程度都比较低。另外,医者对于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有待提高,多部分患者并不要求医生对自身病史、现阶段疾病等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原因是患者隐私权保护观念较低。

2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在老年患者康复治疗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患者经济因负担大放弃治疗、康复治疗知识在老年患者中未得到有效普及、老年患者权益意识薄弱。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因应措施:

2.1重视慢性疾病的防控,加强农村医疗设施建设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患者中心血管疾病所占比例最高,远远超过其他疾病的比例,这与目前老年人患上慢性疾病的趋势相符,给医疗机构与老年人群敲醒警钟,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是老年人群的首要控制疾病,须引起重视。而在老年人群中,更须关注的是农村人群,需要政府做好医疗保险与农村康复治疗的扶持工作,为农村老人创造参与康复治疗的有利条件。

2.2加大康复知识在老年人群中的推广,树立早期康复的观念目前患者了解康复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医生的医嘱,而相关医疗机构、政府以及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还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应加大利用此等有利资源,对老年患者普及康复治疗知识。使老年患者树立起早期治疗的观念并及时参加与康复治疗。在最佳治疗时间内接受治疗,可大大缩短康复时间。另外,及时的康复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2.3尊重和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大部分老年患者缺乏自身所患疾病认识,对康复治疗过程更是了解甚少。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即患者有权利在在校康复治疗的详细信息后做出选择,是否同意医护患者根据指定的方案对自身进行治疗。据调查,医师并未做到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大部分医生只在患者出院总结中告知患者出院后一些注意事项并嘱咐继续进行康复治疗。而大部分患者康复知识相对缺乏,容易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并发症。

3结论

老年患者在康复治疗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对相关康复知识缺乏了解,维护自身权利意识薄弱,需加强康复知识宣传力度。另外,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应加强自身责任意识,对患者医疗健康承担相应周全的义务。尊重患者,让患者了解相关信息是防御风险的关键,防御风险需要患者与医护人员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康复医疗论文范文第6篇

康复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康复机构建设起步更晚,机构运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其绩效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康复机构的发展进程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1.1绩效指标缺乏科学导向与明确标准我国大多数康复机构隶属于残联系统,是国家事业单位,主要依据政府制定的管理法规、行业标准和部门规章运行,康复机构没有自己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科学的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绩效考核过程中,不论是医疗专业科室还是职能管理部门,都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并完全采用一样的考核标准,缺乏考核周期的具体绩效目标,使执行绩效考核的人员难以操作,降低了考核结果的可信度。

1.2绩效管理缺乏全员参与意识有些康复机构的管理者,尤其是业务科室的管理者与专业人员错误地认为,绩效管理是绩效管理部门的事情,与医疗业务科室无关。事实上,绩效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部门只是绩效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各医疗科室负责人才是绩效管理的主角。全体医务人员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改进问题、提高绩效的主体,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只有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到绩效改进的过程中,机构的绩效才会从本质上得到提高。

1.3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混为一谈有些机构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两者没有什么区别,在观念与实践上混淆,甚至把绩效管理作为约束控制员工的手段,这是绩效管理的方向性错误。事实上,科学的绩效管理是围绕着组织目标的完成开展管理工作,包括了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结果使用4个环节,绩效考核只是一个中间过程和手段。绩效考核是一个点,而绩效管理是一个面。

1.4绩效计划制定欠缺沟通目前许多康复机构在制定绩效计划时缺乏考核对象部门的参与,只是由职能管理部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以及康复机构管理层的意见制定绩效计划,然后以院内文件的形式下发各科室。在具体制定绩效计划中,往往由上至下布置任务,通过考核评出业绩结果,缺乏上下互通的环节。

1.5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不及时甚至不反馈考评结果反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结果必须与各考核对象部门和员工及时进行沟通反馈,让考核对象知道自己的工作水平和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但事实上,很多康复机构管理者仅仅把绩效考核作为一种例行的形式,不及时反馈绩效考核的结果,使考核对象对自己的绩效表现和考核结果不了解,考核对象无法改进绩效。这对康复机构绩效管理相当不利。

2医疗康复机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医疗康复机构发展的最终目标应在立足于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伤残者提供有效的医疗康复服务,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恢复躯体、心理、职业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功能,融入家庭和社会;同时实现医疗康复机构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以上目标,以全面绩效管理为整合平台,让各项管理,如制度管理、文化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服务管理等都通过这个平台,形成一个互为促进的整体,产生整体效应,从而形成医疗康复机构的科学管理体系。

2.1绩效管理实施机构设置

2.1.1领导者——康复机构绩效管理委员会成立专门的绩效管理委员会作为绩效管理领导机构,成员以康复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核心,主要成员有康复中心主任、分管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主要职责涵盖以下几个方面:①决定绩效管理的重大事项,领导、支持职能处室和业务科室的绩效管理工作;②听取各部门的初步考评意见和总结报告;③纠正评估中的偏差,有效控制考核尺度,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④仲裁员工申诉,对员工的大功、大过事件予以审定,确保绩效考核的客观和公正。

2.1.2主管部门——运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配合)绩效管理工作应有运营管理部主管,并设置绩效管理专员岗位,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人力资源部门配合完成。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和完善绩效管理相关流程、制度;②拟订每年度绩效管理各流程工作时间进度表,检查、监督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对各部门绩效管理实施人进行培训;③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各部门考核结果与绩效管理总体工作情况,对总体结果提出初步分析意见,供绩效委员会讨论;④针对绩效委员会平衡和纠正后的考核意见,建立员工绩效管理档案,为员工的发展、绩效工资计发、激励、合理调整岗位提供依据;⑤针对某些部门或某些专题,如目标设定、面谈技巧等,进行咨询和辅导;⑥接受、处理员工有关绩效考核的投诉;⑦分析、总结每年度的绩效管理工作情况,为改进机构绩效管理工作提出创新性意见和方案。

2.1.3具体执行者——各科室和各岗位员工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应为各科室和各岗位每一位员工。各部门在执行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确定绩效目标,制订实施计划;②执行绩效计划,科室负责人对员工进行辅导;③实施绩效考核,进行绩效反馈面谈;④制定改进措施,持续进行绩效改进;⑤严格执行绩效管理制度和流程,向康复机构绩效管理委员会提供改进建议。

2.2绩效管理流程设置

医疗康复机构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涵盖绩效考核和绩效改进系统,将贯穿在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不断循环中。

2.2.1绩效计划

2.2.1.1开展战略研究明确医疗康复机构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最终要实现的愿景。

2.2.1.2确定目标从下至上分别开展各层级研讨活动(基层员工研讨、中层部门研讨、高层院级研讨),确定全年重点工作与任务目标。

2.2.1.3制定计划对全年工作目标进行任务分解,由各部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内容与完成时限。

2.2.1.4任务细分各科室根据本科室年度目标责任书内容,细分各岗位工作目标,明确科室负责人与员工的考核指标。

2.2.2绩效实施

实施阶段是整个绩效管理的关键阶段。科室负责人应持续关注员工的绩效工作执行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进行绩效实施过程管理。

2.2.2.1绩效管理方法的选择在拟定了工作计划与绩效指标之后,如何选择合适恰当的方法,获取真实可靠的绩效信息,仍是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目前,管理学界有多种绩效考核方法可供选择,如简单排序法、强制分配法、要素评定法、目标管理法以及平衡计分卡法,每种办法各有千秋,医疗康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一种或多种考核管理方法,其中目标管理法(MBO)是一种综合性的绩效管理方法,在各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

2.2.2.2绩效管理中的培训辅导在确定了计划目标和绩效考核方法后,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员工进行培训辅导。培训辅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会议式,通过正式的会议实施培训辅导过程;二是非正式,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和方法实施对员工培训辅导。

2.2.2.3绩效实施过程的监控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医疗康复机构必须保持持续不断监控,防范实施细节偏离计划。对实施过程的监控主要做好两件事:①认真及时收集、分析和汇总数据信息;②持续不断开展绩效沟通,积极稳妥地推进绩效管理的实施。

2.2.3绩效评估在阶段性工作结束时,运营管理部应组织开展阶段性业绩评价,通过实际实现的业绩与目标业绩的比较,明确描述并总结业绩的发展表现趋势。绩效评价的内容和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量度,包括量度的原则与方法;②评价,评价标准和评价资料的来源;③信息,过去的表现与业绩目标的差距,需要进行业绩改进的地方。

2.2.4结果应用科学有效地利用好绩效结果,是绩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结果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4.1绩效分配、奖优罚劣一方面,将绩效考核的结果用于绩效工资分配;另一方面,年终对所有科室考核结果进行排序,业绩优秀者给予表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对绩效结果不理想的科室与个人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2.2.4.2推广经验,调整策略绩效考核结果优秀的科室要总结经验,对认为是成功的做法要在整个机构推广。绩效考核结果低于要求者,应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2.2.4.3分析总结,改进提高运营管理部对阶段性绩效管理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并与各科室合作,共同制定新的、可行的绩效工作计划,作为下一阶段绩效管理工作改进的依据。

总之,医疗康复机构的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系统的管理过程,是涵盖众多内容于一体的管理体系。任何一个康复机构都要深入的研究探讨,清晰地分析机构自身问题,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发展阶段,逐步完善绩效管理系统,真正发挥好科学绩效管理的巨大作用,不断提升康复机构核心竞争力。

康复医疗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踝足矫形器;文献计量学;CNKI

引言

2016年10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首次从国家层面支持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业态大力发展,以期发挥功能障碍者的最高潜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观点,对国内踝足矫形器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为科技工作者选题提供参考。

1研究思路

根据《GB/T16432—2016康复辅助器具分类和术语》定义,康复辅助器具是供功能障碍者使用的器具、设备、技术、仪器和软件,其作用是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和辅助行治疗以及预防残疾的产品。该标准将康复辅助器分为12个主类、130个次类、794个支类。

1.1踝足矫形器

矫形器是康复辅助器具的一个主类,矫形器(Or⁃thoses)是指用在体外,矫正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装置。矫形器分为脊柱和颅部矫形器、腹部矫形器、上肢矫形器、下肢矫形器、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器和混合力源矫形器等5个次类。踝足矫形器(Ankle-FootOrthosis,AFO)是下肢矫形器的一个支类,其定义是“围绕踝关节及足部全部或部分的矫形器”,主要功能是对踝关节运动进行控制,帮助解决儿童足内外翻、脑瘫、偏瘫及不完全性截瘫等问题。

1.2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是揭示人类文明进程的定量研究手段。文献计量学有3个基本规律。洛特卡定律是指少量作者写大量本领域的论文、其余大量的作者分别写本领域的少数论文。布拉德福定律是指总是有少数核心刊物大量发表相关文献,其他大量刊物各自发表少量文献。齐普夫定律是指,在一篇足够长的文献中,将词汇按其出现的频次递减排序,那么序号r和其出现频次f之积近似为一个常数[1]。

1.3研究用资料

在中国知网“主题=矫形器”搜索,可以查到的最早相关论文是狄亚于1984年发表在《中国医院管理》的《现代假肢、矫形器技术与医学的结合问题》。知网能检索到最早的“踝足矫形器”论文是张德福、廖维靖于1993年发表在《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性电刺激的评价》。2017年8月25日以“主题=踝足矫形器”在中国知网全网搜索,统计到2017年7月的数据,得到212篇文献。剔除掉篇政策、新闻报道、杂志征稿、科普等类文献,对183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其中期刊论文(含会议论文)177篇;硕博论文5篇。

2统计与讨论

对183篇论文从发表年份、发表的刊物、作者、作者单位、关键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2.1发表时间

按年份统计的国内踝足矫形器文献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文献最多的是2011年和2013年,其中2011年21篇(包括5篇会议论文)2013年21篇(包括4篇会议论文),其次是2008年也有19篇论文(包括9篇会议论文)。列第3的是2007年,该年数是16篇。

2.2期刊

按的刊物统计的结果,统计中考虑到了刊物名称的变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曾用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国临床康复》《现代康复》。统计结果很好地符合了文献计量学中的布拉德福定律。《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2篇、《中国康复》10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0篇,这3家刊物发表了全部相关论文的20%以上。

2.3作者与单位

对论文作者进行统计,发现了发表踝足矫形器论文较多的2个团队,分别是牟翔团队、张惠佳团队。牟翔教授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复科,从1986年开始从事康复医疗工作。该团队的论文作者有易南、王冰水等。在中国知网检索“作者=牟翔”,得到论文117篇。张惠佳医师来自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科,在中国知网检索“作者=张惠佳”,得到论文167篇[2]。对论文单位进行统计,发表踝足矫形器论文较多的2个单位,分别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要作者有王彤、孟殿怀等。王彤教授擅长神经、骨关节疾患的康复。在中国知网检索“作者=王彤”,得到论文246篇。北京博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也发表了数篇踝足矫形器方面的论文。结果表明,关于踝足矫形器对作者的统计结果符合洛特卡定律。

2.4关键词

对关键词进行统计,统计结果符合齐普夫定律。论文作者通常设计对照组,观察踝足矫形器的功效。可以看出,踝足矫形器主要用于脑性瘫疾/脑瘫、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还有作者配合使用A型肉毒毒素对患者进行治疗。

2.5发展趋势

检索到的硕博论文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踝足矫形器的发展趋势。踝足矫形器有各种材质、各种型式。早期设计时多依据设计人员的经验,病员佩戴舒适性差易疲劳,减弱了功效。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应用人体扫描技术建立踝足模型,应用有限元技术进行步态分析,探索应用3D打印技术制造踝足矫形器。

3结语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国内已经逐步形成使用踝足矫形器的核心团队和核心作者。但总的来说,这些团队和作者尚不占据绝对数量,各医疗和科研单位大有可为。文献计量学的基本规律,可以用以指导科技文献的研究,统计结论为科技工作者选定科研方向提供指导。科技工作者要重视文献计量学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蒋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张惠佳,颜华,刘宏,等.踝足矫形器矫治脑瘫患儿尖足初步疗效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4(3):169-171.

康复医疗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青岛大学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青岛论文 开题报告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据统计,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12 亿。伴随老龄化过程中明显的生理衰退就是老年人四肢的灵活性不断下降,进而对日常的生活产生了种种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各种疾病而引起的肢体运动的病人也在显著增加,与之相对的是通过人工或简单的医疗设备进行的康复理疗已经远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个特殊群体已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治疗康复和服务于他们的产品技术和质量也在相应地提高,因此服务于四肢的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世界上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出于刚起步状态,各种机器人产品更是少之又少,在国内该领域中尚处于空白状态,临床应用任重而道远,因此对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研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目前大多数手功能康复设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康复训练过程中,缺乏对关节位置、关节速度的观测和康复力的柔顺控制,安全性能有待提高;大多数手功能康复设备没有拇指的参与;感知功能差,对康复治疗过程的力位信息和康复效果不能建立起有效地评价。本课题针对以上问题,采用气动人工肌肉驱动的手指康复训练机器人实现手指康复训练的多自由度运动,不仅降低了设备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系统对人类自身的安全性和柔顺性,且具有体积小,运动的强度和速度易调整等特点。

课题的研究思想符合实际国情和康复机器人对系统柔顺性、安全性、轻巧性的高要求 。它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患者的手部运动功能康复,研究一种柔顺舒适、可穿戴的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完成手部运动功能的重复训练,其轻便经济、穿卸方便,尤其适于家庭使用,既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训练,又不增加临床医疗人员的负担和卫生保健。

综上所述,气动人工肌肉驱动手指康复训练机器人的设计是气压驱动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在康复医学领域内的新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外研究动态

美国是研究气动肌肉机构最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大学。

华盛顿大学的生物机器人实验室从生物学角度对气动肌肉的特性作了深入研究,从等效做功角度建模,并进行失效机理分析,论文制作力假肢和仿人手臂用于脊椎反射运动控制研究。

vanderbilt 大学认知机器人实验室(cognitive robotics lab, crl)研制了首个采用气动肌肉驱动的爬墙机器人,并应用于驱动智能机器人(intelligent soft-arm control, isac)的手臂。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贝克曼研究所对图像定位的5自由度soft arm 机械手采用神经网络进行高精度位置控制和轨迹规划。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设计了并联弹簧的新结构气动肌肉驱动器,可以同时得到收缩力和推力,并与工业界合作开发了多种用于不同部位肌肉康复训练的小型医疗设备。

英国salford 大学高级机器人研究中心对气动肌肉的应用作了长期的系统研究,开发了用于核工业的操作手、灵巧手、仿人手臂以及便携式气源和集成化气动肌肉,目前正在研究10 自由度的下肢外骨骼以及仿人手的远程控制。

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tituted national dissidences appliqués, insa)研究了气动肌肉的动静态性能和多种控制策略,目前正在研制新型驱动源的人工肌肉以及在远程医疗上的应用。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制作了新型的折叠式气动肌肉用于驱动两足步行机器人,实现了运动控制。

日本bridgestone 公司在rubber tauter 之后又发明了多种不同结构的气动肌肉。德国festoon 公司发明了适合工业应用的气动肌腱fluidic muscle,寿命可达1000万次以上,同时还对气动肌肉的应用作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工作。英国shadow 公司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仿人手。美国的kinetic muscles 公司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开发了多种用于肌肉康复训练的小型医疗设备。

lilly采用基于滑动模的参数自适应控制策略,实现了单气动肌肉驱动的关节位置控制。

2.2 国内研究动态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开始了气动肌肉的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宗光华较早开始气动肌肉的研究,分析了其非线性特性、橡胶管弹性及其自身摩擦对驱动模型的影响,并应用于五连杆并联机构,通过刚度调节实现柔顺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的田社平等运用零极点配置自适应预测控制、非线性逆系统控制以及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单自由度关节的快速、高精度位置控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祖温等分析了气动肌肉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气动肌肉的静动态刚度特性以及与生物肌肉的比较,提出将气动肌肉等效为变刚度弹簧,设计了气动肌肉驱动的具有4 自由度的仿人手臂、外骨骼式力反馈数据手套和6 足机器人,采用输入整形法解决关节阶跃响应残余震荡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的彭光正等先后进行了单根人工肌肉、单个运动关节以及3 自由度球面并联机器人的位置及力控制,采用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种智能控制算法,并设计了6 足爬行机器人和17 自由度仿人五指灵巧手。

哈尔滨工业大学气动中心的隋立明博士也通过实验得到了气动人工肌肉的一个更简洁的修正模型和经验公式并对两根气动人工肌肉组成的一个简单关节系统进行实验建模和采用位置闭环的控制方法进一步验证气动人工肌肉的模型。

上海交通大学的林良明也对气动人工肌肉的轨迹学习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了学习的收敛性的初步结论为下一步的学习控制奠定了基础。其中田社平通过对气动人工肌肉收缩在频率域上的数学模型并对它的结构及其静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应的静态力学方程。

2003年付大鹏等,以机械手抓取物体为分析对象,采用矩阵法来描述机械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以四阶方阵变换三维空间点的齐次坐标为基础,将运动、变换和映射与矩阵计算联系起来建立了机械手的运动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机械手运动系统优化设计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对机械手的精密设计和计算具有普遍适用意义。

2005年车仁炜,吕广明,陆念力对5自由度的康复机械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将等效有限元的方法应用到开式的5自由度的康复机械手的动力分析中,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分析方法建模效率高、简单快捷,极其适合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的除了机械臂的动力响应曲线,为机械手的优化设计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2008年北京联合大学张丽霞,杨成志根据拿取非规则物品的任务要求,采用转动机构和连杆机构相结合,设计了五指型机器手,手指弯曲电机与指间平衡电机耦合驱动,实现了机器手的多角度张开、抓握运动方式,对实用型仿人机器手的机构设计有参考意义。

2009年杨玉维等人对轮式悬架移动2连杆柔性机械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与仿真,。采用经典瑞利.里兹法和浮动坐标法描述机械手弹性变形与参考运动间的动力学耦合问题, 综合利用拉格朗日原理和牛顿.欧拉方程并在笛卡尔坐标系下,以矩阵、矢量简洁的形式构建了该移动柔性机械手系统的完整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

2009年罗志增,顾培民研究设计了一种单电机驱动多指多关节机械手,能够很好的实现灵巧、稳妥的抓取物体,这个机械手共有4指12个关节。每个手指有3个指节,由两个平行四边形的指节结构确保手指末端做平移运动,这种设计方案很好的实现了控制简单、抓握可靠的目的。

从目前来看,国内对气动人工肌肉的研究仍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有关气动人工肌肉的研究与国外还有相当的差距对气动人工肌肉中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采用气动人工肌肉作为机器人驱动器的研究还不成熟。

三、 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手功能康复设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康复训练过程中,缺乏对关节位置、关节速度的观测和康复力的柔顺控制,安全性能有待提高;大多数手功能康复设备没有拇指的参与;感知功能差,对康复治疗过程的力位信息和康复效果不能建立起有效地评价。为此,课题主要研究内容: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穿戴,并且安全、柔顺、低成本,使用方便的气动手功能康复设备。对气动手指康复系统进行机构运动学分析、用mat lab软件对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康复治疗过程的力位信息进行仿真分析。

要实现上述的目标,系统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关键技术有:

(1)基于已有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外骨骼机械手机械结构部分的设计,对手指康复训练方法分析和提炼。 主要包括:人手部的手指弯曲抓握动作分析,气压驱动关节机构自由度的优化配置。使机械手能够实现手指的弯曲、物体的抓握等手部瘫痪患者不能实现的动作。

(2)对机器人机械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主要包括:气压驱动的手指关节外骨骼机械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机器人机构的力位信息仿真。主要包括:用mat lab软件进行机器人气压驱动终端的力位信息 仿真。

根据总体方案设计以及工作量的要求,外附骨骼机械手系统是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是研究手指康复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工作。

四、论文工作计划与方案

论文工作计划安排:

2010年9月——2011年6月准备课题阶段:

主要工作:学习当今最先进的机器人设计技术;学习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仿真及优化,查阅国内外的资料,对康复机械手作初步了解。

2011年7月——2011年9月课题前期阶段

主要工作:课题方案设计,拟写开题报告,开题。

2011年10月——2012年7月课题中期阶段

主要工作:开始具体课题研究工作,根据已有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外骨骼机械手机械结构部分设计,对手指康复训练方法分析和提炼。研究手指康复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工作。

2012年8月——2012年12月课题后期阶段

主要工作:对手指康复机器人进行模拟仿真,对设计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题。

2013年1月——2013年4月结束课题阶段

主要工作:整理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准备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2013年5月——2013年6月论文答辩阶段

主要工作方案:

1. 完成学位课与非学位课学习的同时,进行市场调研,对手指康复机械手作初步了解。

2. 查阅资料,了解气动手指康复机器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3. 分析已有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外骨骼机械手机械结构的部分设计。

4. 对现有手指康复训练方法设计进行分析和提炼,分析其优缺点。

5. 开始具体设计工作。

6. matlab进行模拟仿真。

康复医疗论文范文第9篇

李培英:与很多只涉及产业发展,不能惠及甚至对民生带来负面影响的业务不同,彩虹鱼所从事的康复护理业务的发展集中了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双重积极意义:

首先,康复行业能促进健康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促进产业升级,使医疗健康产业由产业链前端的急症医疗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利用急症医疗的存量,发展产业链延伸段的增量。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例。上城区土地资源紧张,产业升级必须依赖于高端服务产业的发展。这里集中了杭州乃至浙江的优质急症医院,每年有近3000万的就医人流,但却缺乏急症之后的康复护理服务,导致人流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对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依托优质的急症医疗资源和丰富的就医人流量,发展康复护理产业,上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具有对城市中心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示范作用。

其次,康复行业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既包括医护、管理专业技术岗位,也包括康复治疗师、护理员、护工、康复工程技师等职业技术岗位。对于改善就业,促进传统低端人才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养老是政府和社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上城区是杭州人口密度最大,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区域。康复护理产业是养老产业发展最核心的技术支柱。康复护理是健康服务业体系中占比最大的板块,彩虹鱼推动康复护理产业发展,可以直接带动养老服务品质的提升。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养老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通过管理输出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水平,通过与政府PPP合作开展社区和家庭上门康复护理服务,可以真正实现老百姓居家养老的目标。

中国商人: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彩虹鱼康复护理院吗?

李培英:彩虹鱼康复护理院是以急症医疗后病人康复护理以及社区和家庭病人居家康复服务为主的医疗机构。医院曾被美国著名设计专业杂志 Interior Design (ID)专题报道,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医院”。医院充分考虑设计细节,环境、设施突出人性化、功能化与舒适性关怀,为患者提供贴心的就诊引导及高效的就诊流程,家庭病区的设计,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酒店式的餐饮客房服务。所有设施按照国际标准配备,拥有最人性化的温馨治疗环境和国际顶级康复设备。彩虹鱼康复护理院整合国内外顶尖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资源,致力于将国外先进的康复护理体系引入中国,为消费者提供完整连续的医疗服务。此外,杭州彩虹鱼康养护理站则侧重以康复护理院为技术依托,以居家养老、家庭上门康复护理和社区康复护理为主要服务内容。

中国商人:彩虹鱼在教育和科研方面也独树一帜,能介绍一下这两方面的大概情况吗?

李培英:彩虹鱼在构建康复服务体系之初,首先建立了人才孵化机制,成立了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资质的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和彩虹鱼培训学校,打造了源源不断的造血功能。2015―2016年,彩虹鱼在国际专业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6篇专业学术论文,其中2篇在SCI排名前10位的专业杂志。

中国商人:在您接触的客户中,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能给我们讲讲她与彩虹鱼的渊源和故事吗?

李培英:“宝妈”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海归,出色的设计师,业余时间组织史上最牛的TEDx演讲。“宝妈”是彩虹鱼的一位产后康复客户,这是她第一次当母亲,对于母亲的角色有着无限的期待,同时也对产后的生活有着各种各样的强烈诉求。像所有明星辣妈一样,“宝妈”希望产后仍然皮肤晶莹剔透,身材曼妙,要工作,要旅行,更要和先生永远甜甜蜜蜜。另外,她与先生(还有“宝爸”的妈)也在琢磨着二胎的事……

“宝妈”舍近求远,从上海奔赴杭州,住进彩虹鱼母婴康复中心。经过3周的产后康复,曾让她抓狂的产后漏尿没了;一直担心的设计师职业病――腱鞘炎,俗称“产后妈妈手”也解决了;皮肤水肿消退了,身材曲线完美恢复,还一直坚持母乳亲喂。

康复医疗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脑瘫; 心理发育; 康复治疗

Introduc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hunhua liu

Jilin Disabled Persons’ Rehabilitation

【Abstract】 Cerebral Palsy is mainly for movement disorders and abnormal posture.It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current disabled children,and life exists, there

is no single good treatment, patients, families and society bring great mental and economic burden.Therefore,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has become the hot topics in the stud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difficulty.At present, although the economy condition, the degree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local knowledge of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 of investment, but is the same throughout the domestic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method of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is still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drugs, surgery, medic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ique.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 is irreplaceable, but more should be standardized, reasonable use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ildren and parents into,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s inevitable.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92-02

脑瘫是(Cerebral Palsy,CP)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随着围产科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脑瘫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1997年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由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幼保健中心对江苏等7个省市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儿童中脑瘫的患病率为1.2‰~2.7‰,平均为1.92‰,约有31万人,并以每年4.6万人比例递增。因此小儿脑瘫康复事业也在迅猛发展,康复治疗的项目也在陆续开展。康复事业发展是迅速的,但在迅速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治疗手法,迄今未曾改变,观念和一些治疗动作守旧化;一部分康复机构或个人自我研制在临床运行、观察,未被系统的规范化;机构管理和基础设施不完全;治疗项目过多;治疗师单纯注重生理变化,未注重孩子的心理改变;一味的强调医院的康复,未重视家庭康复的重要性等等。所以完善和规范脑瘫的康复治疗行业标准是势在必行的。

1 注重患儿的整体发育,不容忽视的心理

患儿心理认知发育往往是治疗师所忽视的问题,一味的追求生理层面的进步,忽视孩子内心对外界的渴望,得不偿失。我们为患儿康复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重者尽量回归家庭,中度回归社区,轻度回归学校、回归社会。首先,我们康复的是孩子,其次才是病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天性,有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和向往。在家长和传统医疗康复的施压下,孩子丧失了好多接触孩子世界的机会,使得很多孩子回归社区,回归学校后不能很好地于他人交流,不知道共享,不会游戏等等问题的存在。婴幼儿至学龄前期是孩子认知发育最佳年龄段,有效的心理疏导与认知训练是患儿康复中必不可少的康复项目。

2 注重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我们不只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即使在条件允许的一些家庭中患者每天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最多3小时,剩余面对家长的时间远远超过此3小时。患儿家长有一定的康复知识的掌握:第一有助于我们与之沟通,方便了解患儿在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对于康复现状和将来预期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第二充当家庭康复治疗师的角色,做一些简单康复动作的实行,对平时患儿易出现的异常姿势有一个矫正和监督作用,有利于患儿更快的康复,减轻患儿家庭精神及经济压力。

3 综合性康复、个别化训练、不盲目

综合性康复是国内外公认的比较好的康复手段,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理疗、中医针灸按摩等有机的结合是较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要系统评估,综合分析,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目前治疗种类繁多,单单一个理疗就将近30多种疗法,要最符合患儿生理特点的为其选择康复项目,不要为了达到经济利益而忽略患儿的实际需要。

4 被动多于主动,动作单一

运动疗法是多数医院为孩子必选的康复项目,也是公认的较有效的康复手段之一,无论里面的Bobarth疗法,Rood疗法还是上田法、PNF疗法大部分都是患儿的被动运动,动作单一进行,患儿体会不到训练的乐趣,产生了对训练的强烈排斥。训练要增加孩子的趣味性又要达到康复目,有待于各训练师的诱导技巧、对患儿的心理掌握、扎实的康复医疗基础。例如牵拉内收肌,不仅仅仰卧位牵拉,坐位侧踢球,侧移动,盘腿位等。只要遵循医疗基础,达到治疗目的不要拘泥于一种康复动作。

5 辅助器具应用

辅助器具种类繁多,有矫形鞋类、助行器具类、助爬类、辅助生活器具类,合理的应用辅助器具有利于患儿正确姿势的获取,预防及矫正肢体变型,并可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但是目前辅助器具的制作与装配。有很少的康复机构配置,有一些机构配置的也是从外行转掉的,所以规范辅助器具的操作和与康复小组的配合也是目前急于解决的工作。

6 药物治疗

目前医疗体系中关于脑瘫患儿手术的说法众说纷纭,目前得到一定认可的是选择神经根切断术(SPR)和跟腱延长术等。但并不是每一例手术效果都十分明显,有一些家长比较盲目,医疗机构未准确告知手术的禁忌症与适应症,盲目手术,把所有希望寄托于手术,术后未达到一定效果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规范化的医疗手术道德标准和人们对手术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对药物治疗发面有了比较规范的准入,对脑瘫小年龄段儿童有一定效果的营养脑细胞药物的应用,当价格较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7 学前教育的融入

对于脑瘫孩子适学儿童前期的学前教育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大困境。有很多脑瘫患儿肢体有一定障碍,但智力正常又到了学龄期,没有学校愿意接收此类儿童,以不能生活自理怕担责任为由将这些孩子拒之门外,剥夺了他们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

就目前脑瘫康复治疗现状,以上七项康复治疗综合运用是最有有效地康复手段,从患儿的生理,心理到未来发展多方面考虑患儿的需求,得到全面的康复。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减轻社会的负担。国家政策的发展、医疗康复机构的规范、治疗团队的提高、家长的正确理解与坚持不懈、患儿的阳光成长是我们大家共同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瘫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J],2007,29(5)309.

[2] 刘伟,陈刚, 迟广明,等.脑瘫治疗的现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年12期.

[3] Sundrum R;Logan S;Wallace A Cerebral pals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外文期刊] 2005(1)doi:10.1136/adc.2002.018937

[4] 林庆,李松,刘建蒙,等. 我国六省(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 [期刊论文] -中华儿科杂志2001(10)

[5] 任晓惠,姜卫军.再论小儿脑瘫的常规康复治疗.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汇编2013,13(9)

上一篇:医保制度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保资金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