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监委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4 00:21:05

居监委履职报告

居监委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纪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提高村监委工作质量这一中心任务,充分发挥镇(开发区)纪委作用,以完善制度机制、推进规范运行、提升监督水平为核心,着力构建全面系统的村监委工作考核、考评机制,充分调动村监委成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促进村监委工作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村村有”向“村村强”转变。

二、考核、考评范围

考核范围:各镇、经济开发区纪委

考评范围:各行政村村监委

三、考核、考评内容

考核、考评内容主要包括“10+1”,“10”是指基础工作、协调配合、联系群众、村务决策监督、村务公开监督、“三资”管理监督、工程建设监督、村便民服务中心监督、学习教育、遵纪守法等10项工作情况,“1”是指创新工作情况。

对各镇(开发区)村监委工作考核还包括:各镇(开发区)开展村监委工作情况。

对各行政村村监委工作考评还包括:村民代表信任度测评、镇(开发区)纪委月度(或季度)综合审评。

四、考核、考评方式

(一)对各镇(开发区)村监委工作的考核由区纪委负责,采取平时抽查和年终考核两种方式进行(详见附件1)。

平时抽查:由区纪委党风与教育调研室组织实施,原则上每次从各镇(开发区)行政村中抽取1-2个村作为检查对象,参照《行政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考核表》(详见附件3),对村监委履职情况进行打分。

年终考核:年底,组成由区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各镇(开发区)纪委书记、专职副书记等为成员的考核组,对各镇(开发区)的村监委工作进行考核,其中包括抽查所辖村村监委工作开展情况,开发区、镇、练市镇、双林镇、菱湖镇、和孚镇各随机抽取3个村,善琏镇、旧馆镇、千金镇、石淙镇各随机抽取2个村,对村监委履职情况参照考核标准逐项进行打分。

考核结束后,区纪委对镇(开发区)村监委工作各项考核指标得分进行统计排名,考核结果以适当方式进行通报。

(二)对行政村村监委工作的考评由各镇(开发区)负责,采取“一考三评”方式进行(详见附件2)。

1.村监委自评。每年年底前,各村村监委按照所在镇(开发区)制定的考评办法进行自评打分。

2.村监委工作考核。按照各镇(开发区)制定的考核评分标准,对照考核内容,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形式,逐项进行打分。

3.村民代表信任度测评。通过年度述职会议的形式,由村民代表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4个档次对村监委履职情况进行测评。

4.镇(开发区)纪委月度(或季度)综合审评。镇(开发区)纪委通过对村监委自评、村党组织考评、镇(开发区)纪委审评等程序对村监委每月(或季)工作实效情况按照“好、较好、一般、差”4个档次进行审评,年底进行汇总,综合审评打分(详见附件4)。

考评结束后,镇(开发区)纪委对村监委各项考评指标得分进行统计,提出考评等次,经镇(开发区)党委研究后,决定各村村监委年度考评结果,在本镇(开发区)区域内进行通报,并将考评结果于次年1月底前报区纪委备案(详见附件5)。

五、考核、考评等次确定

考核、考评结果共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90分)、合格(60—80分)、不合格(60分以下)4个等次(以上得分数均含本数)。

六、考核、考评结果运用

1.考核结果纳入区对镇(开发区)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镇(开发区)村监委工作考核结果为“合格”等次的,区纪委要对镇(开发区)纪委书记进行提醒谈话并督促改进。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区纪委要对镇(开发区)纪委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并责令提交书面整改报告,限期整改。

2.对行政村的村监委考评结果要与报酬直接挂钩,建立合理的报酬激励机制。根据考评情况,可从考评结果为“优秀”等次中评选出若干“村务监督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当年考评为“不合格”等次或信任度不满70分的,镇(开发区)纪委要对该村监委主任进行提醒谈话并督促整改;对连续两年考评结果均为“不合格”等次的,村监委主任依照规定程序主动辞职或予以罢免。

3.考评结果要与村级组织评先评优相挂钩,考评等次为“优秀”的,在综合先进评比、项目资金安排中作为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七、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开发区)纪委要充分认识考核、考评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村监委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协调,抓好部署实施。

2.细化工作方案。各镇(开发区)纪委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考评方案,加大考核力度,推动村监委各项工作的落实。

居监委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同志们: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在和六安召开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上重点部署了“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6月29日-30日,省纪委在合肥召开了全省村务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培训会议,就在村级建立村务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再次进行了专题部署。6月4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暨“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对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进行动员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全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推进会议,主要目的是落实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推动全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刚才,东风书记宣读了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意见》,希望同志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重点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关于全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全区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从6月4日启动以来,至今已近2个月时间了。两个月来,各镇(办)高度重视,行动迅速,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有序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明显进展和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动员部署阶段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区动员会议后,各镇(办)采取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等形式,迅速传达学习我区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推行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和推行农村“三资”服务《实施方案》,以及区动员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贯彻意见,制定方案和具体工作分工安排,及时召开动员会、培训会进行部署。全区大多数镇(办)党委书记在动员会议上讲话,各镇(办)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具体承办机构,设立了办公地点。领导小组组长均由镇(办)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镇(办)还普遍建立了组织领导、工作推进和督促检查等工作机制。黄泥将“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纳入全年村级目标考核主要内容,在百分制考核中占22分。乌衣镇、珠龙镇、办成立督查组,按照方案的时间节点开展督查。有力推动了“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工作进展较快。各镇(办)在完成动员部署阶段工作之后,认真抓好培训工作,迅速展开“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工作。“三资”清理工作已全面展开,施集镇、大柳镇、沙河镇、章广镇等大部分镇(办)已完成清理、登记和核实工作,目前正进入公示阶段。其他镇(办)基本进行到核实阶段,推进有序。腰铺镇已设立“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并按要求与村(居)签订了委托协议。

总的来说,全区各镇(办)“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开局良好,进展有序,推进有力,整体上比区委、区政府《实施方案》要求的进度要快一些,比区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下旬督查前的情况要好一些,取得了新的明显进展和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特别是少数领导思想重视程度还不够到位,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少数地方宣传培训不到位,氛围营造不够浓厚,“三资”清理不够深入、清理程序不够严格、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尤其是核实、公示、确认等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软件材料整理归档不完善等等(不仅是这项工作,我们做每一项工作,都要重视软件材料的完善,工作要留下痕迹,这是基本功,是细心、细致的体现,包括计生、统计、民生工程、党建工作等,都要注意总结,工作效果要体现出来)。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增强政治责任,扎实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

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总结一些地方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务公开、村务监督等方面探索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我区去年推行的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便是其中之一)。各镇(办)、区直各有关单位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提高认识,全面理解“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7年把“中央1号文件”聚焦在“三农”领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要发展和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要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大家知道,我们区是一个是一个农业区,将近90%的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主要是在保障农民对“三资”使用、收益、分配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实行“三资”委托服务;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切实增强民主监督效力;推行村级事务“四议三公开”流程化管理,提高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水平。这既是落实党的“三农”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二 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现在,各镇(办)的绝大多数村都是原来2个村合并,有的还是3个村合并,村级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可控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管理权力明显增大。但是由于管理和监督的机制不健全,一些村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在财务及资产管理、农村低保、土地承包和财务公开等方面,出现了不少违纪违规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能促进村级权力规范、高效、公开运行,有利于从深层次上防止侵害农民利益问题的发生,排除当前农村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对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前沿,在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村级党员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党在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涵盖了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要求。认真做好这方面工作,有利于促使农村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改进作风,强化廉政勤政和为民意识;有利于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村级决策行为,健全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是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要。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少数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干部民主法制意识和政策观念淡薄,对自身要求不严,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有些党员干部办事不公,优亲厚友,与民争利;有的党员干部、贪污受贿、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农村村务管理、监督机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很大关系。面对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要从源头上防范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就必须从抓机制建设、抓制度建设入手。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村级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形成一套科学、长远、管用、务实的制度体系。这既是加快构建农村惩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的形势下深入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

第二、把握重点,扎实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6月初,区委、区政府召开了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动员会议,印发了区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内容。各镇(办)要按照《方案》规定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认真抓好落实。一要把握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目标要求。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我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加强党委领导与促进村民自治相统一,坚持健全完善制度与加强监督制约相结合,坚持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广相衔接。通过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农村集体“三资”家底清楚,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三资”委托服务规范,资产、资源开发处置公开透明。二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落实,村级事务管理规范有序,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三是农村党员干部按制度规定办事,违纪违法现象明显减少,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对村务管理和村干部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二要把握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重点。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开展 “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三资”问题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容易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我区通过实施“四个一工程”(完善一套制度、建立一个中心、设置一定程序、构建一种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但也还存在诸如“三资”清理不够彻底等一些问题。因此,各镇(办)要在此次清理工作中,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切实摸清各村“三资”底数,做到全面清查、逐项登记、公示公开、不重不漏。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核实“三资”所有权,录入微机,建立管理台帐,做到家底清楚、台帐健全、手续完备、产权明晰。在此基础上,要按要求做好 “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运行监管。二是推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这项工作我们去年就已经开展,当前我们要在巩固、深化和提高上下功夫。重点是推广村级重要事务由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三公开”工作法,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三是全面建立村务村务监督委员会,这项工作我在后面专题说。三要把握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步骤。我区总体时间安排是从今年6月开始到明年4月基本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动员部署已经在6月完成。从6月下旬到明年2月份是组织实施阶段,按照方案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从今年6月到9月,主要任务是集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推行委托服务。“三资”清理要做到账目清楚、手续齐全、张榜公布、建立台账,以备核查。同时,各镇(办)的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与各村签订委托协议,实行统一管理。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做到“八有”,即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有微机、有台帐、有制度、有业务操作流程图、有经费保障。第二步:从今年10月开始到明年2月,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村务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三公开”制度。第三阶段是检查验收,时间是明年的3月和4月,各镇(办)对照验收标准进行自查和总结,申报区里验收,同时做好迎接省、市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我们今年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为贯彻落实省、市要求,我区制定了实施意见和选举办法。刚才,东风书记已经详细进行了解读,尤其对候选人的提名产生,委员选举,以及实施步骤中的三个时间段等问题讲得比较明确,希望各镇(办)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就建立村务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中需要理解和把握的几个问题,再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要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有效整合各类村级监督组织,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四位一体”的公共权力制衡体系,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农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制的重大变革和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村民自治制度更好地发挥优势,有利于落实“四议三公开”工作法,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长治久安。在现行的村级组织体系主要构架中,党支部是村级组织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是决策权力机构,也是监督机构,村委会是执行机构。从这一构架中可以看出村级监督主体的缺失、缺位。从理论上讲,村级有最高权力机构和监督机构——村民(代表)会议,但在实际工作中,村民(代表)会议不可能也难以经常召开会议,对村委会日常工作履行监督职责。但是,村级自治组织必须进行日常监督机制的完善,否则村级日常权力的运行容易失控。以前,我区村级设有有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监督小组,,我区为加大对村级“三资”的管理力度,对村级监督资源进行了一次整合,将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整合为村级事务监管小组,出台了相关规定,授予一定的监督权力和职责,发挥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总体上存在监督人员代表性不广、监督内容不全面、监督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实际中监督的力度和效果不太好,在群众中公信力、说服力不强;而且进行的监督多是事后监督,对村里事务的决策缺乏知情和了解,很难对村务管理和村干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督,以至于有些监督基本上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是名存实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村级事务不公开、不透明、不合法的现象,导致部分村组干群关系紧张,损害党委、政府形象,影响农村的和谐稳定与改革发展。因此,推行建立村级事务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实现对村务党务公开监督、“三资”管理监督、重要事项监督、效能作风 监督等村级事务监督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将有效避免村级在资金和资产管理、资源开发、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违纪、侵犯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的问题。因此,各镇(办)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正确的理解、正确的把握,采取有力措施,把推行村务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第二、要切实解决好组织设置问题。按照区实施意见,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分为“宣传发动、推进实施、总结完善”三个阶段,8月底前全区所有村(居)要完成此项工作,时间很紧。各镇(办)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要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重要意义、职责作用、方法步骤等,充分争取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要精心谋划安排。要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当前本地农村村级监督组织成立的现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要明确具体的时间表,确保8月底前所有行政村普遍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并开展工作。三要依法依规组建。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实行村民自治、自我监督的组织。各地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修正)》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选举细则,并严格按照省文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在有效整合现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监督组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一般设主任1人,成员2-4人,任期与村民委员会同届。需要强调的是,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必须按照“六有”要求进行设置,即有人员、有牌子、有印章、有办公场所、有工作制度、有会议记录。这个“六有”要求将作为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工作乃至“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检查验收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三,要切实解决好制度完善问题。各镇(办)党委、政府和纪委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组建之后,就要抓紧指导和督促其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能够正确履职、发挥作用,促进村级民主监督工作规范、有效进行。一要健全工作机制。重点是要建立健全监委会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并接受其委托对村“两委”工作和村干部权力行使实施监督的各项制度,确保监委会在镇(办)纪委指导和村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正确履职、依法依规开展工作。要建立健全监委会能够独立行使监督权的各项制度,确保其能够按规定列席村“两委”有关会议、调查核实问题、提出批评建议以及向上级机关反映问题,特别是要支持和保证监委会监督村级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要及时指导和督促村务村务监督委员会结合本村实际建立健全监委会工作运转制度、议事规则、工作报告等相关工作和管理制度,细化内部分工,建立工作台帐,强化日常监管等。二要完善保障机制。重点是要建立健全村“两委”工作和监委会工作双向通报制度、镇(办)包村干部指导协调制度、镇(办)纪委监督与协调处理制度等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妥善解决监委会与村“两委”及其他组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当村务村务监督委员会无法履行合法、有效的监督时,可以向镇(办)党委或区有关部门反映情况,镇(办)党委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妥善处理和答复的机制。要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培训制度,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依法依规开展监督。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给予一定的误工补贴,其补贴考核办法由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另行制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和办公用品由镇(办)负责协调解决。三要建立监督机制。村务监督委员会也要接受监督。重点是要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年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情况、接受村民代表评议和监督方面的制度,明确监委会在村民代表评议中信任票达不到村民代表人数50%的成员职务自动终止。要建立健全镇(办)党委、政府和纪委对监委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年度考核的制度机制,严格奖惩措施,促进村监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对实际工作量大、履职尽责好、群众满意度高的村监委,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违法违纪的村监委成员,经查实,要按程序罢免其职务。罢免或终止后的不足职数可按有关程序进行补选。

第四,要切实解决好监委会建设问题。这是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既是一件全新的事,又是一件事关长远的事;既是一件好事,更是一件难事。在推行之初,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镇(办)党委、政府和纪委务必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导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村民意愿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一要教育引导村民着力把人员选准选好,候选对象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法律意识强,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熟悉村情。同时要实行回避制度。人员配备要注重精干高效。二要切实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的培训、指导和监督,采取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定期报告工作情况、定期进行工作考核等多种措施,不断提高监督人员的自身素质。三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监督的方式方法,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真正把监督重点放在确保村级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上,对村“两委”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对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落实“四议三公开”工作法、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村务党务分开、农村“三资”管理、招投标和村“两委”成员履职情况等方面进行监督。四要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使之在政治上有地位、在工作上有权威、在组织上有保障,真正做到有权、有威、有用、有效,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三个工作关系: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两委”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村级党组织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有领导关系;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这里要强调一下,村务监督委员会是镇(办)纪委在村(居)一级的“腿”和“眼”,是监督工作的最前沿,是镇(办)纪委的得力助手。镇(办)纪委对监委会的工作能否正确履职、发挥作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各镇(办)纪委要自觉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纳入自身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重视、关心和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加大对他们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他们的意 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做监委会工作上的坚强后盾。

第五,要切实解决好工作推进问题。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关注度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有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各镇(办)、区直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积极稳妥推进工作,确保这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推行这项工作,各镇(办)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各村(居)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各镇(办)党委书记要亲自抓,对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要亲自过问,对每个村的监委会是否达到“六有”要求,要亲自检查;各村党组织书记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好本村选举,并负责落实“六有”要求;各镇(办)要结合实际,成立工作机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同时明确分管同志和专门人员抓好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织、民政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进这项工作,要着力在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真正使监委会建得起来、干得下去,使之在促进村级公共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之与党支部、村委会一样,成为村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决不能只是就建机构而建机构,选几个人,挂个牌子,交差了事。在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统筹推进,并注意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通过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使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是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相结合,充分发挥村务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更好落实;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四是与稳定相结合,在监督中化解农村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政策性强、群众关注度高、工作难度大,我们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领导是关键。区委把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作为今明二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建立了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镇(办)和联系村制度。各镇(办)党委作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必须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责任,精心谋划,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到人。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各负其责。要严格实行镇(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制度,实现“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协调,业务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村民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各村党组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责任到人。要排好工作时间表,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作。

二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及时掌握镇(办)“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主动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要通过召开现场会和工作调度会等形式,强力推进全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把“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纳入本部门整体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镇(办)要把握好各阶段的时间节点,注意保持各村工作的平衡推进,妥善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向区领导小组上报工作进展情况。从而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阳光村务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三要加强宣传,抓好培训。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对于广大基层干部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基层干部群众从思想上真正理解接受,必然需要一个过程。要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宣传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农村基层工作流程、融洽农村干群关系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真正理解进而拥护支持这项工作。区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介绍这项工作开展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在全区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是一项新的任务,必须加强培训和指导。上个月,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按照培训计划开展了“三资”清理工作培训,下一步,各镇(办)要按照要求做好村务监督委员会和“四议三公开”等业务培训工作,使镇、村干部了解政策、明确方法、掌握程序、把握重点,及时有效的开展工作。

四要把握政策,搞好督查。在工作中,各镇(办)要严格把握政策界线,积极稳妥推进,既要认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又要避免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尤其在“三资”清理过程中,要坚持依纪依法开展清理工作,同时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公开、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尽量减少因清理引发的震荡和负面影响。要坚持“摸清情况、区别对待,立足教育、着眼规范”的原则,教育和督促存在问题的村及其党员干部珍惜和把握住机会,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对在清理规范过程中发现的贪污挪用、私分挥霍、虚报损失、转移资产、低价变卖和故意放弃产权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等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依纪依法给予有关责任人党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要搞好督查检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镇(办)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并在督查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加大责任考核和追究力度,区委将把“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对那些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敷衍了事,虚以应付,造成工作延误、被动、验收不过关甚至出现严重影响的,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各镇(办)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对工作开展较好的村,及时总结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对“难点村”尤其是村务不公开和“三资”管理混乱的村,要派驻工作组进行“面对面”指导;对工作进展缓慢、任务落实不到位的村,要严肃批评,督促整改。

居监委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三资”管理效率,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二、工作目标

按照“管好当前、立足长远”的工作思路,全面清理登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情况,发现并及时整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农村集体“三资”长效管理制度,创新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机制,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运作阳光化、管理信息化、交易市场化”的目标。

三、方法步骤

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清改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整个深化改革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3年5月9日-6月14日)

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各村(居)根据镇政府的统一部署,召开村(居)两委会会议,贯彻全县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

2、调查摸底,制订方案。组织力量,对本村(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摸排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根据全镇的总体安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具体的工作方案。

3、先行试点,出台意见。在调查摸底基础上,确定王家塔、江桃两个村先行试点,按照本次深化改革工作的要求,开展清产核资、整改完善等工作,探索工作方法,并根据县里出台的意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实施阶段(2013年6月15日-8月31日)

1、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召开村(居)主职干部、文书、报账员、监委会主任、驻村指导员等人员参加的动员大会,明确工作内容、重点和要求。会后进行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要求和操作方法步骤;建立由村(居)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班子和相应的工作班子。

2、清产核资,确权登记。

一是清产核资。各村(居)确定相关人员,开展“三资”摸底清查。按照县里统一制定的农村集体“三资”清查表,逐项进行清理登记造册,对一些资产、资源需进行拍照的要拍照留存。

二是合同清理。各村(居)对涉及当年及今后几年的经济合同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掌握合同期限、价格、履行等情况,并登记造册。

三是公示公开。将清理登记的农村集体“三资”清查表,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5天。群众对清理结果有不同意见的,由村清理小组再次盘点核实。

四是确认上报。公示结束后,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情况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经村民代表会议确认通过,村清理小组成员签字后上报镇“三资”中心审核。

五是录入网络。各村(居)建立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的明细台账,将资产、资源及合同等资料输入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网络。

3、梳理问题,抓好落实。对清理摸底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逐一分析,并落实责任人员,抓好整改落实。主要包括:清理以据抵现、出借资金、应收款项;重新签订、完善各类经济合同,收缴合同款项;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资源,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调整。

(三)总结阶段(2013年9月1日-9月30日)

1、建立平台,开展交易。镇政府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按照全县统一形象标识、装修布局、设备采购等,并落实交易人员,开展产权交易业务培训,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

2、健全制度,长效管理。围绕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交易价格指导制度、集体产权交易制度、开支限额审批制度、利润分配审计制度、干部利益回避制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等六项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的动态监管。

3、组织自查,搞好总结。各村(居)对照工作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并形成总结材料。迎接县验收组各村进行抽查验收。

四、工作重点

(一)规范租赁合同管理

1、明确分档出租价格。从2013年7月1日起,村级集体房屋、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包括山林、水面)等资产资源将分档设定最低出租价;厂房、工业用地合同租赁期限一次签订不超过3年,农业用地合同租赁期限一次签订不超过5年,其中山林、水面合同租赁期限一次签订不超过10年,对不达到交易指导价格或超过规定期限的经济合同,应按规定程序,妥善引导,作出完善、变更或重新签订,经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鉴证后生效。对基础投入较大、见效周期较长的项目,在符合指导价格等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合同期满后原租赁方有续租意向的,可以继续承租。出租的房屋、工业用地、农业用地没有核实登记的都必须进行统一丈量,必要时进行测绘,并统一登记造册。

(1)分档设定厂房出租价。厂房出租必须达到安全标准,根据区域位置、建造时间、房屋质量结构、设施配套等情况,综合评定为一、二、三、四档,每年每平方米最低出租价分别为120元、100元、80元、60元;多层厂房每增一层最低出租价可递减20元。因区域位置、房屋质量等原因达不到四档最低出租价需下调的,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核准同意后,可降价出租,严禁危房出租。

(2)分档设定工业用地出租价。对原有的工业用地出租,根据区域位置、设施配套等情况,综合评定为一、二、三档,每年每亩最低出租价分别为12000元、10000元、8000元;因区域位置等原因达不到最低出租价需下调的,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核准同意后,方可降价出租。

(3)分档设定农业用地出租价。农业用地不得改作其他用途,按不同农作物品种,每年每亩最低出租价分别为1200元、1000元、500元、300元。对达不到最低出租价需下调的,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核准同意后,方可降价出租。

(4)商业用房出租价。经评估公司评估设定起拍价后,公开竞拍。

(5)转制企业中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出租价。考虑到转制企业曾承担历史性债务和经营风险的客观现实,最低出租价不低于所在村同档土地、房屋出租价的50%(暂定三年)。

各村(居)厂房、工业用地按照原出租价对应确定所属档次,不同档次厂房、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出租价必须在原出租价上分档逐年等量递增,一档厂房、工业用地、农业用地总增幅必须达到原出租价15%及以上,二档达到20%及以上,三档达到25%及以上,四档达到30%及以上,四档以下厂房达到40%及以上。

2、重新签订租赁合同。从2013年7月1日起,按照全镇统一合同文本和出租价分档增长机制完善规范合同,厂房、工业用地合同租赁期限原则上一年一订,一次性签订的不超过3年、农业用地不超过5年(其中山林、水面不超过10年)。各类合同必须由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审核、盖章、备案后方可生效。

(1)合同期满的合同。原承租者在同档同等量递增幅度时可以优先承租,原承租者不再承租的,实行公开招标。

(2)未到合同期限的合同。原合同价格执行到2013年6月30日止,原承租者按照同档同等量递增幅度执行可以优先承租。

(3)一次性付款的合同。按照同档同增长幅度重新签订合同,并根据现有档次租价,分年补足差价。

3、加强租金税收收缴

(1)租金收缴。租金一年一收(其中2013年为半年一收),先缴后用,租金自合同签订之日后1个月内缴清。村(居)两委会为租金收缴主体,请工商、国税、地税、电力、消防等部门配合,必要时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税收缴纳。明确税收缴纳主体,房产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由村(居)缴纳,土地使用税由承租者缴纳。村(居)缴纳税收按文件执行。

(二)规范工程项目管理

1、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凡使用村级集体资金在5万元以上或有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招投标,预算在1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公开招投标,招标过程中驻村指导员、“三资”服务中心人员、村干部(村监委主任必须参加)、镇招标监督小组必须到场。预算在10万元(含,下同)以上的项目要严格按规定公开招投标,招标工作在村经济合作社的委托下由镇招标中心组织实施。招标项目实施前,须经村两委会讨论通过,并形成会议纪要,预算在10万元以上的项目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形成书面决议,并报镇招投标中心审核同意。

2、规范工程项目变更。严格控制村级工程项目变更,村经济合作社、施工单位不得任意修改工程勘察、设计文本。对确有必要实施设计、施工变更或者建筑材料更换等事项,应由村经济合作社、施工单位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一次变更额在5000元且中标价10%以内的,由村两委会讨论同意;一次变更额在5000元(含)—30000元且中标价15%以内的,由村民代表会讨论同意;一次变更额超过30000元(含)或中标价15%的,应由村两委讨论同意,报镇招标中心审核后,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方可实施。工程项目总变更额不得超过中标价的30%。

3、规范工程项目结算。村级工程项目收支必须单独设科目,纳入账内核算,并实行转账结算。验收前,进度款支付不得超过工程合同价的70%。在质量保证期内,工程应暂扣质量保证金,保证金不少于合同价的5%,期满复验合格后方可退还。对应实行公开招投标而未实行的、竣工验收不合格的、未使用正规税务发票的、合同未备案或档案资料不全的以及违反其他相关规定的,一律不准资金拨付。

(三)规范资金管理使用

1、账户管理。村(居)经济合作社必须实行支票户结算管理,每村(居)只能在瑞丰银行开设一个账户。村(居)经济合作社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除规定范围内可以使用现金外)、大额支付款项一律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村(居)经济合作社每次申领资金须提供现金流水账,并经“三资”会计审核后方可提取。

2、票据管理。村经济合作社要严格遵守票据管理制度,禁止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或代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支出票据除支付农户误工工资、村干部工资报酬款项外,必须取得有财政税务部门监制的行业正规票据。实在无法取得行业正规发票的允许用无据支出票据替代,但金额原则上不得超过1000元。票据必须内容真实,摘要详细,具备抬头、数量、单价、日期、收款单位名称及盖章等票据基本要素。

3、现金管理。村(居)经济合作社应实行收款和开票分离制度。出纳保管的以据抵现按规范程序进行清核,出纳最高库存现金限额为5000元。除出纳外任何人员不得管理现金和存款,确因工作需要,其他人代收的款项应在二天内及时结清,数额较大的须当天结清。

4、借款管理。村(居)集体不得向单位或个人高息集资借款,现有的各类借款,必须抓紧归还。严禁以任何形式出借村(居)集体资金。

(四)规范资产核销程序

1、正常核销。属于正常报废、毁损等原因需核销的资产,按照“村级重大事项”的决定程序召开有关会议,填制“农村集体资产核销审批表”(同时附村级相关会议原件),村级清产核资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分别签字、盖章后,一式两份报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批准,交镇“三资”服务中心进行账务处理。

2、非正常核销。属于非正常原因造成账实不符的资产,要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五)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各村(居)要认真梳理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并完善细化以下各项长效管理制度。

1、交易价格指导制度。各村(居)对所属的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流转、租赁等交易价格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综合考虑区位、成新、环境、企业发展等因素,统一制订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流转、租赁等交易指导价格的区间范围,并按区域、性质、质量分档定价,实行最低限价、逐年递增机制。

2、集体产权交易制度。建立杨汛桥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流转及集体大宗商品、大额公共服务的采购,实行市场化交易。

3、开支限额审批制度。镇政府统一制订村级招待费、差旅费、报刊费、干部报酬、福利费等各项支出限额,各村须在限额内列支相关费用,超出范围的不得报销入账。

4、利润分配审计制度。股份经济合作社年终利润分配方案,应在利润审计后,按章程规定提足公积公益金,经股东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镇政府制订出台红利分配指导意见,规范分配行为,可分配利润较高的鼓励其以丰补歉,用于发展。

5、干部利益回避制度。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班子成员本人均不得参与本村工程建设项目的投标、承包等事项。

6、履职报告评议制度。村经济合作社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职干部要定期向村民(社员)代表大会报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的具体情况,接受村民(社员)代表的民主评议。连续两次被评议不称职的,由镇党委、政府对其进行组织处理。

(六)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管体系

1、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全程参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民主监督。监督及参与的过程要有详细的记录,真实反映监督情况,畅通监督沟通渠道。对群众反映的“三资”管理问题,要及时解释和沟通,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

2、“三资”公开。各村“三资”管理情况要按照要求,在每月(季、年)后15日内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并依托全县村级“三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实现“三资”管理信息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触摸屏等“四屏”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3、中心审核。镇农村“三资”服务中心要按照《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按照职责权限,参与村级重大“三资”管理事项,严格做好村级资金使用及各项入账票据、相关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坚决予以拒绝。

4、网络监管。镇“三资”中心要依托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网络,设置相应的预警指标,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违纪违规情况的动态监测,掌握动态情况,预防“三资”风险隐患,保证集体“三资”安全。

5、审计监督。镇政府将按照县农办“三年一轮审”的要求,组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督促问题的处理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深化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各村也要相应成立由村居主职干部任组长的工作小组,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责任考核。将深化完善农村“三资”管理改革工作纳入村干部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对按照要求整改有力、规范运作、成效明显的,给予加分;对工作被动、运行不畅、没有起色的,给予扣分,甚至通报批评。当年度租金收缴率不到95%的,严格按比例扣减年度工奖。

居监委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办县府办《关于深化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的意见》精神,规范集体“三资”管理行为,经研究,现就深化完善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创新集体“三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三资”管理效率,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柯桥街道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二、工作目标

按照“管好当前、立足长远”的工作思路,全面清理登记街道辖区内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情况,发现并及时整改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集体“三资”长效管理制度,创新集体产权交易机制,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实现集体“三资”管理“运作阳光化、管理信息化、交易市场化”的目标。

三、方法步骤

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清改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整个改革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3年5月8日-6月15日)

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贯彻全县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班子和相应的工作班子。

2.调查摸底,制订方案。组织力量,全面摸排分析集体“三资”管理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根据全县的总体安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具体的工作方案。

3.先行试点,出台意见。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分别确定一个社区、居委会先行试点,按照县委县政府深化改革工作的要求,开展清产核资、整改完善等工作,探索工作方法。并根据县里出台的意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深化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实施阶段(2013年6月16日-8月31日)

1.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召开由全体机关干部、17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成员、居监委主任等人员参加的动员大会,明确工作内容、重点和要求。会后进行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要求和操作方法步骤。

2.清产核资,确权登记。

一是清产核资。确定相关领导,分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包干,并组织相关人员,指导开展“三资”摸底清查。各股份经济合作社要成立清理小组,按照县里统一制定的集体“三资”清查表,逐项进行清理登记造册,对一些资产、资源需进行拍照的要拍照留存。

二是合同清理。各股份经济合作社对涉及当年及今后几年的经济合同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掌握合同期限、价格、履行等情况,并登记造册。

三是公示公开。将清理登记的集体“三资”清查表,在居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5天。群众对清理结果有不同意见的,由清理小组再次盘点核实。

四是确认上报。公示结束后,将集体“三资”清理情况提交居民代表会议讨论,经居民代表会议确认通过,清理小组成员签字后上报街道资管办审核。

五是录入网络。“三资”服务中心以各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单位,建立完善集体“三资”的明细台账,将资产、资源及合同等资料输入“三资”信息化管理网络。

3.梳理问题,抓好落实。对清理摸底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逐一分析,并落实责任人员,抓好整改落实。主要包括:清理以据抵现、出借资金、应收款项;撤销归并多余账套、银行账户;重新签订、完善各类经济合同,收缴合同款项;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资源,经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调整。

(三)总结阶段(2013年9月1日-9月30日)

1.建立平台,开展交易。成立柯桥街道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按照全县统一形象标识、装修布局、设备采购等,并落实交易人员,开展产权交易业务培训,规范产权交易行为。

2.健全制度,长效管理。围绕规范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交易价格指导制度、集体产权交易制度、开支限额审批制度、利润分配审计制度、干部利益回避制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等六项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的动态监管。

居监委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近年来,多宝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纪检工作,坚决贯彻落实省、市纪委工作要求和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乡镇纪委的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规范纪检工作程序,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纪委规范化建设,更好地促进乡镇纪委职能作用的发挥,有力地增强了乡镇纪委工作力量,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自身建设,力促职能发挥

在纪检监察的组织建设中,我们既重视硬件建设,又加强软件建设。一是人员配备到位。多宝镇抢抓去年乡镇两委换届的机遇,规范镇纪检组织设置,将能力强、觉悟高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加大了干部交流力度。共设纪委书记1人,专职纪检监察干事1名,委员4人。纪委书记坚持参与镇党委各项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定前的酝酿协商。二是后勤保障到位。设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举报电话等办公设备。同时,镇党委、政府为纪委开展工作提供车辆和经费保障,年初将纪检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按规定落实乡镇办案人员补贴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误工补贴。三是制度落实到位。按照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和职能,我们把建立完善制度作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的主要抓手。建立健全了纪委书记岗位工作责任制度、接待制度、学习制度、纪检监察人员工作制度、案件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保证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正常运转。

发挥职能作用,夯实执政基础

一是加强村级纪检组织建设。多宝镇以强化纪检组织基础为着力点,加强村级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在47个村1个居委会建立村(居)监督委员会,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正、群众信得过的人员担任村监委会成员。村级纪检组织建立至今,发挥了一定作用,主动协助村(居) 两委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党的农村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决议、规定在本村(居)的落实情况,协助村(居) 两委 搞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监督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处置和使用情况。二是加强督查力度。为严格执行制度,镇纪委一班人深入村组(社区)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掌握一手材料,了解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动向,发现案件线索,及时查处,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导向作用。对制度和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开展的效能监察,确保了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在抓好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同时,加大对违纪党员干部的查处力度。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纪检监察工作

充分发挥纪委委员作用。目前,乡镇纪委力量配备上总体较为齐全,但纪检干部大多是兼职,都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纪委委员大多只是挂个名号,业务知识不足,尽管班子齐整,但实难发挥好作用。我镇所辖区域面积大,单位多,纪检工作人员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纪委职能作用的发挥。纪委应重点发挥纪委委员作用,在委员的配备上应侧重于在涉及资金、人事等方面的重要岗位、重点人群中选用,纳入一定比例的村级力量,并建立常态的纪委委员报告制度。这部分人兼职纪委委员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其自身廉政意识,规避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便于这些人及时发现各自领域的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防范腐败的滋生。

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把乡镇纪检组织充分履职、发挥作用作为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基层协作办案、联合巡查等有效形式,整合力量,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乡镇纪委服务发展、联系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一是强化一线监督。通过动态监督和全程监督,筑牢一线监督防线,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走样、不衰减,确保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强化处理。实施领导接访、重点对象约访、民情走访等,进村入户访民情、田间地头察民生,贴近民心解民忧,进一步拓宽基层群众诉求渠道,主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三是强化案件查办。推行片区协作办案制度、交叉办案制度,打破单个乡镇办案力量有限的瓶颈,整合资源,握紧 拳头 ,直击基层典型案件。推行挂牌督办制度,对一些重大典型案件、复杂疑难案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挂牌督办,通过重点过问、派员协作、现场指导等方式,为基层办案提供强力支持。

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加强对乡镇纪检干部和村监委力量的培训教育,形成常态机制,通过对政策理论法规日常学习,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增强其执纪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能力培训,切实提升纪检干部素质,增强业务办事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村级纪检小组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落实村级纪检组织建设的人员。要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推选好村级纪检组织建设人员,把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群众基础好的党员选入村级纪检组织。让他们参与村级各项社会事务的监督,有效提高村两委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提素质。纪检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纪委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跟班学习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纪检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纪检工作的业务知识,为顺利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要做到村级纪检组织的责任落实,要明确好责任分工。针对村两委工作特点,抓住 龙头、源头、苗头 三道关口,将党务、财务、事务及时公开。重大事项、建设工程请村级纪检组织成员参与全程监督,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组织 宣传员、监督员、信息员、维稳员 的四员作用,做到让上级党组织放心,干部干事舒心,老百姓安心、顺心。

四是要落实村级纪检组织的制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强化村级各项工作制度、社会事务以及各项会议制度,让村级纪检组织切实负起责任,履行职责,不形同虚设。要对村两委的各项工作实行全程监督,确保他们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让纪检组织成员了解社情民意。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有建议、参与处理、督促解决的权利。

五是要发挥制度保证作用。会同村监委会抓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农村党组织及党员干部遵守党纪法规、执行反腐倡廉制度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正之风,促进农村各项权力规范运行。

六是要发挥沟通协调作用。一方面,村级纪检组织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维护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纪检小组要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定期对群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早掌握,早疏导,并协助党组织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村级纪检组织要发挥协助调查作用。积极协助上级纪检组织开展、案件调查等工作,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二)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 生态文明 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同志在十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部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 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 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 中国水蜜桃之乡 ,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 20XX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 巴蜀门户 之称,亦有东出锦城 川东首驿 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15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洛带古镇为例

二期整治工程

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 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15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15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 过渡期 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 即拆即住新房 。

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 生态文明 的 四个文明 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居监委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全镇党组织17个,其中一类党组织2个、二类党组织13个,三类党组织2个。针对各类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力量、因村施策,以结对帮扶为抓手,集中定方案,集中大整顿进行升级转化。

二、升级目标

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根主线,以市委提出的“四个年”、县委的“三个年”为抓手,本着“一类党组织上是水平、二类党组织上台阶、三类党组织换面貌”的工作思路。制度化升级平台,统一转化升级模式,着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发展为主线,提升基层社会管理能力;以规范化管理为切入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初分类定级,年中重点开展“四建”专项工程实施转化升级(即“建”一类基层组织模范标杆、“建”产业引导小组、“建”结对帮扶机制、“建”规范村级治理的配套制度)、年终考评验收。

目标任务:力争在年底,三类党组织100%升级转化,二类党组织围绕“比学赶超”20%升级转化为一类组织,一类党组织进入省市先进党组织行列。

三、建“一三帮扶二二结对”升级转化平台

(一)“一三帮扶”模式

一是换岗学习锻炼。书记主任换岗学习,对口帮扶计划:一类村支部书记到三类村指导,三类村主任到一类村观摩学习,三类村支部书记到一类村学习,一类村主任到三类村指导。换岗学习两轮为一周期,主要学习一类村在班子成员分工、村务管理、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各支部形成下一步转化升级方案,纳入分解目标,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二是立标杆。积极发挥村级组织建设示范点的示范辐射作用,“建”一类党组织模范标杆,安排一类组织支部与三类支部结成帮带对子,两两结对帮扶,以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见面交流、传授经验、具体指导,发挥“帮”“带”作用;“建”一个产业引导小组:由镇招商引资小组牵头,后进村两委班子为成员的产业引导小组,带动后进村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挖掘地域、人文、环境等诸多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市场需求,谋划一个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三类村加快发展。

(二)“二二结对”模式

一是自愿选择,结对共进。全镇12个二类组织自愿选择结成6个比学赶超对子,两两结对帮扶,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联合民主生活会,进行思想工作交流,查找梳理各支部的弱势项目,制定共性、个性转化目标,建立拟升级转化措施台账。;每季度开展1次联系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交流工作经验。二是比学赶超,有序推进。在二类组织中广泛开展“比学赶超”活动,一类、二类组织作为可选标杆,下设队伍建设、组织规范化建设、产业发展、民主管理、村民自治、文化阵地建设、道德文化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事例等六大可选项目,二类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和升级目标,选择1至2个比学赶超项目,作为阶段性目标工作全面升级转化,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督查考核内容。用比学赶超模式引导各支部转化升级有序推进。

四、制定转化措施

(一)以制度为保障,提供升级转化软环境

一是明晰两委职责。村委会必须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重大事情要及时向党支部请示汇报。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主持本村基层组织建设、经常性党务情况、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财务开支、社会稳定等全面工作,对村级工作负有主要责任。村委会主任要按照党支部的总体部署,办理好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调节纠纷等村级政务,积极协助镇政府开展工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负责抓好村务工作。村两委成员要自觉维护村党支部的集体领导和班子团结,积极主动地做好分管的工作。

二是落实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讨论民主生活会整改情况、党支部学习计划等党内重要问题;支部委员会,每月不少于一次,研究支部工作计划,讨论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党的组织建设、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决议等;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组织党员学习行政效能建设年、作风转变年等上级文件精神,为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等提出合理化建议等;以党性教育为抓手,每季度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一次党课,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准则》、时事政策。

三是落实支部生活会制度。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生活会,会前要求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有针对性地确定好组织生活会的重点议题。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召集主持,坚持“有话摆到桌面上”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针对组织生活会上提出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每次组织生活会都要切实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需要镇党委帮助解决的,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达到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目的。

四是坚持党员学习制度。镇党委每季度采取集中学习授课、专题讲座、学习讨论、上党课等方式对党支部书记、镇村干部、县镇党代表、党员议事代表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新农村建设、村级组织建设、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培训。内容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县镇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安排会议精神,以及与富民发展紧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为主。

(二)以发展为主线,推进各项事业大转化

1、抓优势重基础,促产业大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核心产业。立足“贵妃枣”特色产业,继续发展薄壳核桃产业,夯实以太三村为中心的6000亩薄壳核桃种植基地,加强管护,提升效益,实现新增核桃种植面积500亩。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延伸发展。着力构建以太三村、印台村、盐井村为中心的区域养殖小区,加快发展畜牧业规模养殖。优化畜牧业养殖结构,重点推广温氏肉鸡、獭兔养殖、林下养殖,积极发展养蜂产业,成立养蜂专合社,建成蜂产品初加工产业,创立独立品牌。以核桃和蜂产品等农产品为核心,积极引进1至2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增加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后进村灌溉沟渠的维修、加固和治理,搞好山、塘、河坝水利工程的维修,整治堰塘10口,沟渠5公里,整修提灌设施3个;加大盐井村、小鞍村组道建设,新修和整修村组道路水泥路8公里,新铺碎石路6.8公里。以项目为依托,鼓励群众自建农业基础设施。

2、以重塑道德体系为抓手,促文化事业大发展

一是常态化思想道德活动。以支部为单位成立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为成员的道德协会,开展寻找各类道德模范活动,建立“两比两评”机制评选出典型个人给予表彰,镇财政所建立基金专户对道德模范进行奖励。各村(居)组织文艺骨干建立文艺小分队巡回表演弘扬宣传道德模范标准,各支部建立道德专栏,收集宣传好人好事。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作为阶段性文化活动来开展,实现活动常态化机制。二是着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建立的集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为一体的镇级综合文化站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民主生活会;做好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标准化规范村文化活动室,完善农家书屋建设,为基层农民朋友提供精神食粮;利用各村文化阵地,举办节庆活动,丰富群众文娱生活。推广居委会腰鼓队、盐井村舞狮队文化发展经验,鼓励保留、发展民间文化,新发展村级文化队伍2个。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社区、农村基层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新建2个村级健身活动场所。

3、坚持以环境为突破,促生态大发展

一是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在各村(居)大力推广先进生态农业技术,规范化肥、农药的施用,做好宣传发动,做到适时适量、科学合理地施肥、施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完善农村保洁和垃圾生态处理长效机制建设,引导群众爱护环境,爱护卫生。二是加大植被保护力度。继续扶持壮大林业协会,各支部每季度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协作做好监督管理,坚决制止在本镇范围内乱砍滥伐,保护现有林业成果,集合多方力量推进林权流转,为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提供良好条件。三是抓好镇村绿化建设。以“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为契机,继续加强场镇风貌建设,重点抓好以路、沟、河为骨架的道路、桥梁绿化通道工程;分阶段对乡道和部分村道实施绿化,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各村路段的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农田保护、交通安全等多种因素,科学灵活地制定绿化方案,重点对各村主要街道进行绿化,种植树木,保证乡村道路绿化与办公场所绿化、村庄绿化相衔接。

(三)抓机制管理,推进组织规范化建设

1、规范村(居)财务管理

一是坚持两个统一。各村(居)书记、主任是财务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每季度末负责收齐当季发票并审核签字,会计、出纳每季度在书记主任的统一领导下协助收集整理审查发票是否规范,是否全部开票上账;统一开设集体存款账户,由镇政府监管。存款实行印鉴管理,须留镇政府村社集体资金监管机构印章、村委会行政公章、会计私章;取款须说明取款用途和金额,由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和民主理财小组签章,报镇政府村社集体资金监管机构审核签章后,方可办理取款。二是做到三个严禁。严禁“白条”记账,收取国家水费、“一事一议”筹资必须使用全省统一印制的专用收据,村社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均须使用县农业局统一印制的村社内部结算凭证,凭据收款;严禁挪用、拆借村集体资金。镇政府严格监管集体资金,存取款实行三级印鉴管理;严禁坐收坐支,以支抵收。健全“三账四簿”,即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内部往来、债权债务)、现金存款日记账和财产物资登记簿、土地承包及流转台账登记簿、低值易耗品、物资登记簿、遗留问题登记簿等。村社的一切收支必须纳入账内核算,只准设置一套帐。三是落实四项制度。即票据管理制度:票据由村会计统一领用管理;资产物资管理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年底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报表制度:村社须及时向镇政府报送月季、年度、临时报表;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实行限额内村社负责人一支笔审批,超限额支出报镇村社集体资金监管机构审查。实现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化、资料管理档案化、群众监督经常化、民主理财公开化,

2、完善决策监督机制

一是健全一会一组监督制。由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七人组成村监委会。其中,小村5人,大村7人。凡村年度收支计划、重大投资、大额财产购置、大额费用支出,必须经监委会监督,村民议事会讨论通过。对村委会实施过程中和日常的村务活动实行监督,督促村民议事会、村委会依法履责。在监督过程中发现村民议事会或村委会执行不力、整改不力,可向村党支部及镇党委、政府直接反映。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小组,村内所有收支票据,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后方可入帐。实行村财镇管,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审查是否坚持“四审制”。(即每项财务开支,必须经过村委会主任审批签字,党支部书记审查签字,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字,镇财办审计盖章)二是实行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制。成立镇督查小组,要求各村(居)每月初建立本月重点工作督办事项台账,月末通报通报进度情况,进行倒排,对工作不力,同一项工作连续两次通报批评的,进行诫勉谈话一次,按单项工作考核办法执行。以不定期暗访、定期抽查的方式督查各(居)四职干部轮班到岗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大力整顿会风,对违反纪律的个人和支部给予处理,提升镇村效能动用真格,制度落到实处。三是落实公开监督制。各村(居)每季首月前10日开展“369公开日”活动,按3个阶段、6个环节、9个步骤明细公开内容,统一公开模版,简化公开流程,让村级操作简单易懂,上墙内容群众看得明白

3、规范“3+1”档案管理制度

各村(居)须分别设立党务、村务、财务三务档案卷盒,另专项设置群众意见收集整体卷盒,“三活动”(行政效能建设、三分类三升级、创先争优活动)重点工作建专项收纳盒;村社财务档案须专室专柜由各村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应包括账簿、会计凭证、报表,分村分社、分类编号存放,做到完整无缺、存放有序和方便查找。由镇党政办统一制定归档目录,实行每季检查、年终纳入村(居)共性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成立升级转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统筹协调全镇三类村转化工作。各后进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调查研究、安排部署、实施指导、解决问题、督促检查,落实好各项措施、任务。

(二)严格考核管理。实行升级转化工作挂账督办制度,镇党委对二、三类村存在的问题、重点措施、转化目标、解决期限以及上级部门帮扶内容等情况登记建档,随时督促办理。将转化升级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于工作组不下村,调查摸底不深入、帮扶工作不到位、升级不明显的,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居监委履职报告范文第7篇

一、组建新型民主理财小组,整合农村财务监督工作力量

该县以民主理财小组为主体,积极整合农村财务监督力量。20__年下半年,该县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在全县各村统一选举产生新的民主理财小组。

一是创新民主理财小组组织架构。新型民主理财小组组建前,原各村民主理财小组基本都是3-4人组成,常年固定不变,一些理财小组成员由于长期在外打工,不能正常参加理财活动;有的理财小组成员不能坚持原则,甚至被村干部“收买”。为此,该县将每个村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扩充至10-15人,形成成员库。目前,全县234个村(居)均选举产生了新型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库,共有理财小组成员3060人。

二是严格理财小组成员资格条件。把好理财小组成员入口关,保持理财小组成员的群众性、独立性和民主性。在任职条件上提出四项要求,即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热心集体事业乐于为村民服务。在候选人审核上把好四关,即村级把好群众关,保证理财小组成员在群众中民主产生,不得由村干部指定;公安、纪检部门把好素质关,必须无违法乱纪行为;农经部门把好业务关,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熟悉相关业务;组织、民政部门把好回避关,村党总支负责人、村委会委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理财人员。

三是规范理财小组产生程序。新型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规要求,层层推选而成。首先由村民代表联名推荐产生初步候选人,取前20名,然后由公安、纪检、农经等部门核定人员资格条件,最后由民政部门制定选举办法和选票,再经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以20%的差额选举产生,保证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产生充分体现民意。民主理财小组产生后,及时向村民公布,并报镇纪委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民主理财小组任期与村委会相同,最多可连任2届。

二、规范财务监督工作流程,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

针对农村财务管理中违纪违规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督措施,完善监督程序,突出监督重点,提升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是理财人员动态化。每次开展理财活动时,由2名群众代表共同抽签,随机抽取3-5人作为本次理财的工作人员,如被抽中人员因故无法参加,则现场补抽1人替补。镇纪委、农经部门现场监督抽签,保证每次理财人员的不确定,实现理财人员动态化。

二是监督内容多元化。新型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涵盖了八项权利、六项义务,通过组织理财小组全程参与到本村的财务收支、基建工程、土地分配转让、集体资产管理、村级分配方案、发展经济项目决策等活动之中,对村级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监督。对村民提出的疑问和质询,理财小组可查阅相关账册,要求村委会及时做出详细说明,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发现问题提交上级处理,并向群众做出解释,发挥群众监督员和村级事务协调员的作用。

三是理财时间定期化。由各村在每季度第一个月上旬确定一天,集中开展财务监督活动。每年初,对上年度村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状况以及相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财。对重大经济事项和特殊支出,可根据情况开展专项理财。

四是印章管理规范化。在民主理财小组选举结束后,将理财组印章统一交至镇纪委密封保管,第一次理财时由镇纪检办工作人员现场启封,交由现场理财人员。每次理财活动结束后,将民主理财印章装入信封密封,由参加本次理财活动的理财小组成员在封口签章(名)后,交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保管,在下次理财时,核查密封无误后,当众拆封启用。

五是财务公开常态化。民主理财活动结束后5日内,由村会计填写财务公开方案,详细列出财务计划、各项收支、债权债务、收益分配、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财务事项,由村书记(主任)、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并加盖村委会及理财小组印章后,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其他载体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完善财务监管配套制度,提升农村财务监督工作水平

县纪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村级新型民主理财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和制度,着力提升农村财务监督工作水平。

一是建立业务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对村监督委员会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进行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县委农工办统一核发《江苏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理财证》,实行持证上岗。农经部门加强对农村财务监督工作的业务指导,及时解答农村财务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二是建立财务监督纪律制度。规定理财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财经纪律,做好每次抽签确定及理财工作过程的记录。理财人员在规定的场所开展理财工作,不得提出超过理财范围的不合理要求,不得更改、毁损财务档案,不得将财务档案带离 理财场所。财务监督人员经常听取和搜集群众反映的财务疑问,及时做好解释和答复,定期将理财情况向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报告。

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在村一级,明确村监委是理财小组的监督机构,民主理财小组从推荐、审核、选举、理财都由村监委严密监督;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是其评定机构,每年对理财小组成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评议。在镇一级,镇农经中心负责民主理财工作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检查;镇纪委负责宏观管理,建立考核机制,对工作表现好,成绩突出的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理财小组成员,提请村民代表会议终止其理财小组成员资格,形成能上能下、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

以新型民主理财为核心的农村财务监督新机制推行一年多来,在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增强了村干部的廉政意识。由于村级经济活动受到严格的民主理财监督,扩大了群众对村级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多数村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状态发生了明显转变,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是防范了财务违纪违规现象。民主理财活动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减少了乱支滥用等违纪违规现象,促进了源头防腐,全县因村级财务不透明、不公开而引起的总量同比下降了12%。

居监委履职报告范文第8篇

刚才,会议表彰了2020年度全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同志分别安排了脱贫攻坚和中央巡视整改,以及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讲的很全面、很具体,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镇办书记、“十办两组”负责人递交了脱贫攻坚军令状,、、、、等5位同志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充分彰显了昂扬的斗志、坚定的决心,希望大家一诺千金、扛责冲锋,奋力夺取最后胜利。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切实增强工作信心

2021年是我县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追赶超越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做好脱贫摘帽工作,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过去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强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巩固了“三农”工作持续向好的态势。一是脱贫攻坚取得硕果。坚持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34个贫困村成功退出、4766户17637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61%,“三产联动”“小额贷款+”等模式全省推广,“三变”改革、互助资金等亮点工作备受中省市领导好评,涌现出了汪兴明等先进典型。二是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深入推进11个村“三变”改革,建成产业基地189个,初步形成“5+X”产业体系,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9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870元。三是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新修通组道路470公里,完成“油返砂”整治186.46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79个,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评讲兑做”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为我们决胜脱贫摘帽、做好“三农”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有益经验。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信心、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全力冲刺,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摘帽收官战,不断提升全县“三农”工作水平。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拼搏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各级党员干部、“四支队伍”及广大扶贫干部,向为农业农村工作辛勤付出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二)直面问题、正视困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县脱贫摘帽及“三农”工作依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较重,中央对脱贫攻坚进行专项巡视,各级督查考核反馈,我们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整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基础依然薄弱,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难度较大,尤其是丹南片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改善等方面,与丹北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经营规模仍然偏小,中长期产业覆盖率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均衡,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提升。三是少数党员干部能力作风不强,工作“庸懒散慢虚”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基层党组织引领能力和乡村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个个千钧压顶,都是打赢脱贫摘帽收官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拦路虎”“绊脚石”,不容懈怠,亟需解决。各镇办、各部门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矛盾,深入研究思考,抓住重点环节,全力补短强弱,确保脱贫摘帽决战决胜、“三农”工作突破发展。

(三)把握机遇、勇于担当。去年底,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省委书记胡和平在全省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向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持续发力,把扶贫工作重心、政策支持重心、社会帮扶重心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今年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深度贫困县,要在正常投入增幅的基础上再提高20%以上。近期,省上出台了《2021年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方案》,从农村低保兜底等6个方面列出“民生保障清单”,切实兜牢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做到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工作形势,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发展机遇,用足政策利好,加速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创造脱贫攻坚新成绩,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奋力夺取脱贫摘帽最后胜利。

二、集结冲锋决战决胜,一举实现摘帽目标

2021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是发展历程中亘古未有的一项伟大壮举。我们一定立下“愚公志”、吹响“集结号”,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以“人不下马、马不解鞍”的状态,挂图作战、快马加鞭,胜利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和光荣使命!

(一)明确决战目标思路。2021年,我们要实现22个村退出(其中18个深度贫困村,4个一般贫困村)、3132户6912人脱贫,打赢整县脱贫摘帽“收官战”,这是我们的底线任务,也是终极目标。同时,要统筹兼顾非贫困村和去年已经退出的村,不能顾此失彼。我们的节点安排是:把握好“三六九十”四个时间节点,即3月底前全面摸清底数,6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全面达标,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两房”建设、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国企助力、溧商协作、精神文化脱贫等方面必须全部到位,9月底前全面查漏补缺,确保硬件软件、档案资料、收集信息等方面百分之百达标,10月底前迎接考核检查验收。我们的工作思路是:按照县委十八届十三次全会确定的打好“五个硬仗”的安排部署,坚持“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工作思路,瞄准整县摘帽目标,以产业、就业扶贫为根,着力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以通组路建设、自来水普及为要,着力提升农村设施条件;以村庄环境整治为基,着力提升农村环境改善;以扶志、扶智为本,着力提高贫困群众致富本领。全县上下必须要坚持目标标准和质量导向,贯彻精准方略,把握时间节点,扭住工作重点,对标对表、挂图作战、全线出击,奋力夺取全面胜利。

(二)补齐补强工作短板。2021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必须实打实,容不得半点懈怠和马虎。我们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577”标准,聚焦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把历史问题都列入整改,坚持问题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单位摆进去、把辖区摆进去,按照中省市县要求,逐村逐户、逐项逐条“过筛子”,建立县退出、村退出、户退出三本任务销号管理台账,完成一项、达标一项、销号一项,切实通过天天销号、周周销号、月月销号来理顺工作思路、推动任务落实。一要补齐底数不清短板,各相关部门、各镇办要严格按照摘帽工作安排,于3月底前,全面摸清全县贫困户基本信息、基础设施达标、农户安全住房、贫困户产业就业、扶贫政策落实等情况,并逐一建立台账。二要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持续深化“三带一创”“三产联动”产业脱贫模式,做大茶、菌、果、畜、游优势产业,做强生态猪、冷水鱼、散养鸡、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做优光伏、电商等新兴产业,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带贫实效。三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要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35个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26.8公里新修通组道路项目建设,以及102.7公里“油返砂”道路整治项目,高质量完成40户危房改造和120户455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行业认定工作,确保所有贫困村基础设施全部达标。四要补齐干部能力短板,围绕业务政策、资料收集、行业认定、帮扶能力等,加强对各级扶贫干部、“四支队伍”的培训指导,全面提升扶贫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全力打造一支懂扶贫、通民情、接地气、善实干的扶贫工作队伍。

(三)巩固提升脱贫战果。巩固发展好脱贫攻坚战果,关系脱贫攻坚质量提升,更关系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今年,全县将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2亿元,县本级财政预算扶贫专项配套资金3000万元,比去年2498万增长20.1%,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用足用好,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源投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要把减少和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攻坚期内脱贫退出后相关政策措施要保持稳定,坚决防止退出后摘责任、摘政策,摘帮扶、摘监管,坚决杜绝“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等现象。二要扎实开展动态监测,适时开展脱贫“回头看”,对返贫人口和新出现贫困人口要及时建档立卡进行帮扶。三要重视攻坚期内相对贫困问题,在消除绝对贫困基础上,积极整合资源,加大非贫困村支持力度,及早研究解决贫困“边缘户”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问题。四要加强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尚未完成脱贫任务的镇,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已经完成任务的镇办,要在乡村振兴的资金投入、项目安排、政策举措上优先支持退出村和脱贫人口,不断拓展脱贫攻坚成效。

(四)全力交好满意答卷。脱贫摘帽之年,我们必将迎来中省脱贫摘帽考核验收和各项检查评估。认真做好迎检准备工作,是我们今年工作的“新常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提前做好迎考准备。一要坚持目标标准。要明确界限、守好底线,紧扣现行标准抓脱贫,坚决反对擅自提高标准、吊高胃口,也要坚决反对降低标准、影响脱贫质量,坚决反对急躁蛮干、消极拖延,坚决反对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按照节点完成战略任务。二要全面对标对表。围绕各项考核项目,吃准吃透指标,全面研判分析,严格对标对表,适时组织交叉检查、模拟验收,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质量,确保全面达标、全面过硬,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三要凝聚攻坚合力。持续深化“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发挥支部核心纽带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致富兴业、抱团发展;要大力整合社会帮扶资源,深化溧商扶贫协作,积极对接“三大帮扶体系”,扎实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广泛凝聚脱贫摘帽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与伟大时代同向同行,实乃人生幸事;为脱贫攻坚拼搏奋斗,实乃我辈光荣!总攻战鼓已经擂响,如期摘帽志在必得。让我们抱定战则必胜的信心,坚定不胜不休的决心,不破楼兰终不还、不获全胜不收兵,向着脱贫摘帽的最终胜利奋勇前进!

三、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充分结合实际,聚焦重点关键,围绕“村美、业兴、民乐”目标,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打造“村美”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一要突出规划引领,围绕“一心三带五协同”规划布局,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划定集聚提升类、城郊整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合理规划县域村庄布局,每个镇办要集中力量规划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二要建设特色乡村,推动任家沟、太子坪、后湾等一批乡村提档升级,以富水·皈心田园小镇、试马北茶小镇等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各异的美丽乡村,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三要大力优化环境,加快商郧路、湘水路、赵白路,以及“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县镇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努力消除农村地区宽带网络盲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加快推进“厕所革命”,集中开展农村垃圾堆放点清理整治,教育引导村民增强卫生文明意识,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二)构建“业兴”产业体系。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兴、产业强,则农民富、乡村活。一要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做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巩固提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力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扩大农业品牌影响力。二要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丰联、海鑫、佳忆德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大力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俗、文化体验、健康养生、服务养老等农村第三产业,加快推进农工、农旅、农商融合,持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三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龙头企业壮大、农民合作社升级、家庭农场提质、社会服务组织孵育“四大工程”,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回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加快形成园区、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新机制,让农民更多的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健全“民乐”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一要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全面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压茬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提高“一肩挑”比例,抓牢抓实“党员+”融合教育,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村级组织为民服务及代办事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扶贫扶志活动,完成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建设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和“评讲兑做”主题活动,大力整治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等不良风气,完善“一约四会两榜”制度,健全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努力呵护文明公序良俗,积极构建平安和谐乡村。

(四)全面“盘活”农村资源。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也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发展资源。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实施承包地“三权分置”,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办法,努力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二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实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合作,深入推进“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提升薄弱村、壮大富裕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要加大科技和金融支农力度,积极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强化农技推广服务,大力发展数字农业;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加快农商行、聚利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和规范工商资本下乡,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格局。

四、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做好“三农”工作、决胜脱贫摘帽,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我们要坚持党管农村原则,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健全的工作保障、严肃的纪律作风,推进脱贫摘帽和农村工作再上台阶。

一要逐级夯实脱贫摘帽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决胜脱贫摘帽的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县脱贫摘帽工作职责及要求》,层层压实责任,逐级落实任务。各工作团县级领导要坚持每月到镇办驻村不少于“一天一夜”,每月到镇办召开协调推进会不少于1次,每季度向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报告1次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每年为所联系的镇办、村(社区)解决1至2个具体问题。包抓深度贫困村的县级领导要对所包抓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和指导研判,每月研判工作进展情况不少于1次,每季度召开协调推进会不少于1次,每年为所包抓的村解决1至2个具体问题。十四个专项工作推进组组长要对全县各行业扶贫工作负责,坚持每半月组织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和相关工作,每月向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汇报1次工作,全年要打造1个以上省级行业工作亮点。各镇(办)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辖区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必须拿出80%以上的精力用于脱贫攻坚,加强驻村队伍管理,遍访辖区贫困户,认真落实“六个一”要求。各包扶单位要落实过硬干部长期驻村,每年为包扶村争取落实100万元帮扶资金,协调解决本单位驻村和帮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驻村“第一书记”要坚持常态化驻村,每月驻村不得少于20天,扎实做好“六个一”工作,按照有关法律进行节假日轮休。驻村“四支队伍”要认真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包扶措施落实、精准脱贫工作,收集统计上报工作报表、工作信息等,及时做好工作总结。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主任必须拿出100%的精力用于脱贫攻坚,全力抓好本村(社区)脱贫工作落实。总之,要通过层层夯实责任、忠诚履职尽责,形成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会后,各脱贫攻坚工作团要立即赶赴各镇办,召开决战脱贫攻坚誓师出征大会,组织全体参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迅速掀起决胜脱贫摘帽的工作热潮。

二要扎实推动农村工作优先发展。严格按照农村发展“四个优先”要求,强化工作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全力以赴推进农村工作优先发展、提质增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要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加快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积极引进农业科技杰出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要优先满足“三农”要素配置,健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优先满足城乡发展需要的政策体系,引导更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向农村。要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长效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要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同时,要充分挖掘和宣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的动力和热情。

三要着力改进作风推进工作高效落实。脱贫攻坚战,既是一场工作攻坚战,也是一场作风攻坚战。我们要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始终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真正用“作风硬”换来“脱贫赢”。要下一线,严格遵守这次会上印发的《县脱贫摘帽干部工作纪律》,坚持深入基层、走村入户,解剖麻雀、研究对策,注重在一线了解民情、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切实做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不允许做表面文章,严防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要强督查,县委决定,将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邹定胜同志充实到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担任副组长,负责督查工作,将县纪委监委、县委(县政府)督查办公室、“党建+脱贫”办公室三支力量,交由定胜同志统一调遣指挥,开展常态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高效推进落实。要严问责,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用好“三项机制”,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干得好的予以奖励、优先提拔重用;对存在突出问题及时约谈和通报,对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违法违纪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免职,一般干部不得评优提拔,真正以严的标准、严的要求、严的措施,确保脱贫摘帽任务全面完成,努力营造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拧成一股绳、搏尽全身力,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收官战,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70华诞。

居监委履职报告范文第9篇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2000多年前,管仲大胆地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

“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20多年前,邓小平深刻地说出了治国理政的真谛。

“推进法治浙江建设,要更好地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8年前,睿智地概括了法治建设的要义。

也正是8年前,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主持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决策,率先开始了建设法治中国在省域层面的实践探索,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鲜活样本。

回首这8年,依法治省步履铿锵,法治浙江砥砺前行,法治的力量推动着浙江社会稳定与进步、经济发展与转型,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与生活。

秉承一种理念:国泰民安法为本

武义县后陈村的村民们想不到,他们的一次大胆尝试,竟成就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一段佳话。

10年前的6月18日,为了化解村集体收入逐年猛增、村务管理却问题频发这一困局,后陈村人选举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基层村务监督委员会――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当时兼任后陈村党支部书记的胡文法告诉记者,他怎么也没想到,村监委成立一年后的6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就深入到后陈村调研,鼓励他们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这一做法,为全省提供有益的经验。

其实,不仅是后陈村人,富裕起来的浙江人有一种迫切希望:从法律和制度上规范关系、兼顾利益。而以为“班长”的省委班子,在浙江改革开放的先行实践中,早已敏锐地意识到,处在这样一个重要变革的时代,浙江要构建和谐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必须把推进法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用民主的方式、依靠法治的力量来治理社会、调节关系、平衡利益、减少矛盾。

2005年,省委把建设法治浙江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亲自主持,并专门成立了建设法治浙江工作筹备小组,着手开展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工作。此后的一年多里,先后深入全省各地40多个乡村、社区和单位,就法治浙江建设开展专题调研,为省委作出建设法治浙江这一重大决策和部署,打下了扎实基础。

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民主的社会、一个法治的社会。2005年的最后一天,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建设法治浙江工作,明确指出建设法治浙江是依法治省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是对浙江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进一步完善。2006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省委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进一步谋划和理清了建设法治浙江的思路。 2006年4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率先吹响了法治社会建设的号角,并以此作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总载体,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战略。

顺着时代前进的节拍,和着改革开放的旋律,一个个法治建设的强音不断叩动浙江人民的心弦。2007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把建设法治浙江纳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2012年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历史使命,并提出了“三个强省、三个浙江”发展任务,建设法治浙江成为现代化浙江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泰民安法为本。法治社会是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

如今,处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新的历史任务,省委书记夏宝龙向全省人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法治浙江既是法治中国建设在地方的实践,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地方的实践,深化法治浙江建设十分重要、非常紧迫、机遇难得。

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号角响起,法治浙江建设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坚守一种导向:善政良治暖人心

苍南县霞关社区的渔民易会务想不到,自己的一次办证经历,竟见证了法治政府建设的一次创举。

今年6月25日下午,位于我省最南端的苍南县马站镇霞关社区服务点工作人员,帮易会务在刚刚开通的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录入船员证申报材料。7月初,他就收到省海洋与渔业局寄来的船员证,而以前,他必须跑到400多公里外的杭州才能申办。

笑逐颜开的易会务并不知情的是,作为浙江政务服务网的核心内容之一,浙江在国内率先网上完整晒出的省级部门“权力清单”已减少到4236项。而仅仅半年前,省级部门行政权力摸清的“家底”还有1.23万项。有人感叹,权力精简如同“割肉”,这么多“刀”可谓刀刀见血,没有大智慧、大勇气,就下不了手。

长期以来,浙江坚持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

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曾深有感触地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放到网上,置于群众视线下,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权力寻租空间,便于群众监督,也有利于巩固政府自身改革成果,真正提高效能、便民惠民,打造有限、有为、有效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善政良治,以民为本。8年来,历届省委一直强调,建设法治浙江,必须紧紧围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享有民利这一本质和核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切实把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自由平等发展,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法治工作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

这,体现在开门立法上――群众的声音越来越为立法机关重视、吸纳。立法听证、专家咨询、公开征求意见等科学民主立法的机制不断健全,公民旁听、代表列席、网络直播等公众参与立法的途径不断创新,一部部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紧跟时展,回应民生关切,无不体现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

这,体现在民主协商上――人民政协民主协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我省深入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着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这,体现在阳光政务上――政府权力运行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中更趋规范。行政决策普遍实行合法性论证,政务公开全面推行,所有政府办事服务中心做到“一个门进出,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而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责任清单和浙江政务服务网这“四张清单一张网”,更成了新一届省政府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法治政府的标志性、导向性工程。

这,体现在司法公正上――公平正义正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体现。实施“阳光司法”工程以来,省高院开通全国首个省、市、县三级法院一体化公开、一站式服务、智能化应用的司法公开网站――“浙江法院公开网”,对所有审判执行工作都可以实行全面、动态和实时监控;检察机关通过互联网或案件管理大厅向社会全部或有权限地公开法律文书,健全错案防止和纠正机制,严防冤假错案发生。公安机关在全国率先推行民警岗位执法资格制度,百名民警破案数和提请逮捕数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

…………

目前,我省已形成党委领导,人大、政府、政协分口负责,各部门分工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建设工作格局,并通过层层强化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法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善政良治,已然成为浙江上下的高度共识和践行方向。

凝聚一种力量:固本强基促和谐

杭州市余杭区的干部群众想不到,他们的一种创新探索,竟成为全国地方法治实践的一个样板。

自从2008年区域法治指数以来,余杭一直是全国法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被称为全国法治实践的“试验田”,其实践经验多次载入《中国法治发展报告》蓝皮书。

“71.6、71.84、72.12、72.48、72.56……”余杭区法治建设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坚持重基层、打基础、强基本,稳扎稳打地推进法治余杭建设。可以说,每年法治指数的上升幅度虽然微小,但每一点提升,都反映了余杭法治建设的进步、百姓的认可。”

法治建设,根在基层。8年来,历届省委始终坚持不断强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基层基础工作。2007年,我省开始开展法治市、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2009年、2010年,我省两次召开专题经验交流会,要求把固本强基作为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重点推进。2011年,省委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法治浙江”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健全了法治基层基础建设长效机制。

8年一以贯之的努力,使法治浙江建设的成效“看得见”、“够得着”、“用得上”,逐渐渗透到普通百姓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带来一个又一个喜人的变化。

人们发现,法治环境不断优化,中心工作推进越来越有力。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三改一拆”、“五水共治”行动就是在法治保障和群众支持下迅速推进的。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45亿平方米,“三改”面积达2.69亿平方米,已远远超过3年行动计划的预期目标。

人们发现,法治手段不断创新,公民权利行使越来越有序。如今,全省90%以上村庄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制度;所有行政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95%的村已达到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676个村(社区)成为省级或全国“民主法治村(社区)”。这些,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人们发现,法治触角不断延伸,法律服务保障越来越有效。目前,我省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去年为群众办理各类法律事务54万件;有3万多个行政村(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覆盖率达92%;建立人民调解组织4.5万余个,其中村、居(社区)、乡镇(街道)调委会建设实现全覆盖,去年调解矛盾纠纷60余万件,成功率达98.4%;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依法治企”活动,“送法进企业”、“法律体检”等特色法律服务,帮助成千上万家企业化解了大量法律风险。

如今,全省已形成以法治市、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创建为核心的一系列基层法治创先示范活动,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不断深入推进法治浙江建设。

践行一种信念:法治雨露广润泽

温岭市新河镇人大代表赵敏华想不到,自己的一次特殊履职,见证了政府公共预算改革的一大突破。

2005年的镇人代会上,赵敏华意外地发现,会议多了一项议程――预算恳谈。“对附在政府工作报告后面的预算,我们以前不大关注。”第一次单独列出的预算报告,尽管只有薄薄几页纸,但赵敏华和其他代表一样很投入,一项一项地认真讨论。最终也有了一个意外的结果――“预算真的调整了,其中镇政府车辆购置费从70万元调整为50万元……”

但随着日子的推移,赵敏华才发现,真正的意外还在后头――经过9年多革新发展,温岭的参与式预算已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中国地方政府公共预算改革的重大创新与突破。

温岭从民主恳谈到参与式预算的发展演变,是浙江公众参与法治建设的生动缩影。

法治,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文化,需要所有人坚持不懈地培育、弘扬。

为官先要学法,为政要会用法。8年来,我省始终把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我省率先以闭卷考试形式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分级考试等,并建立领导干部学法考试档案,把考试成绩和学法用法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综合考核范畴,作为领导干部任职、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

正是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一“牛鼻子”,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开始自觉地把法治精神作为主心骨,信仰法治、坚守法治。

8年来,普法宣传越来越丰富多样。普法茶楼、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街区等特色法治宣传教育场所随处可见,普法微信、微博、手机报、微电影等新媒体方兴未艾,我省普法正在实现从灌输式向渗透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从“小普法”向“大普法”的转变,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不断增强。

8年来,社会治理越来越科学高效。从全国率先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到“24小时不下班”的网上政府服务;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管理服务新模式,到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基层治理新机制……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服务发展的水平,在不断自我提升、超越。

8年来,法治信仰越来越深入人心。“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正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逐步凝聚成人人参与、惠及人人的全社会法治风尚。

…………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法治浙江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渐进的系统工程,一项涉及面广、需要共同发挥作用的社会工程,也是一项惠及群众造福人民的福祉工程。

上一篇:检察长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收费室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