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5:39:07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一、为客观、公正评价新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新闻事业繁荣和发展,根据国家《新闻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和有关职称改革政策、规定,结合我省新闻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特制订本条件。

二、本条件适用于经国家新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以新闻为主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中从事新闻采编及新闻研究工作的新闻专业技术人员。

三、新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为记者职务和编辑职务。中、高级记者职务名称为: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记者为中级职务,主任记者为副高级职务,高级记者为正高级职务;中、高级编辑职务名称为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编辑为中级职务,主任编辑为副高级职务,高级编辑为正高级职务。

评审条件

(一)编辑(记者)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比较系统地掌握新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与新闻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2)具有一定的学识水平和较广博的知识面,对所从事的新闻专业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工作能力和经历,符合下列条件:

(1)能熟练掌握新闻采编业务,熟悉所从事报道领域的基本情况,具有解决采访、写作、录制或编辑工作中一般性问题的能力和经历。

(2)能够运用各种新闻体裁,独立完成采访、写作和录制现场报道、录像报道、网络新闻报道等任务,或根据报道需要撰写言论、评论等文章,或安排版面、栏目、网页、组织节目。

(3)能指导、帮助助理编辑(助理记者)开展新闻采编工作。

3.业绩、成果与业务能力,符合下列条件中两条以上(其中必须符合第1条):

(1)本人独立采写或编辑的稿件(含节目、图片、网页设计)1篇以上,获得河南省新闻奖、省部级新闻奖三等奖以上,或2篇以上作品获市级以上新闻三等奖。

(2)参加市级以上连续或系列报道两次以上,本人撰写或主创的作品,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3)采写并发表两篇以上有影响的“内参”或重大报道,引起市级以上领导的重视和批示。

(4)在新闻采访、写作和节目录制、网页策划制作等新闻实践或新闻改革、通联等工作中成绩显著,受到市级以上主管部门的表彰。

(5)获市级以上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4.理论水平(著作、论文)符合下列条件中两条以上(其中必须符合第1条):

(1)独立撰写并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新闻业务报刊上发表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每篇不少于1500字),或在市级以上新闻理论研讨会上宣读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以上(每篇不少于3000字,并提供原件及主办单位证明)。

(2)作为主要策划人参与系列或连续报道计划的制订,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3)作为业务骨干参与全局性或重大报道的总结两项以上,得到市级以上主管部门的表彰或好评。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第一条资格标准

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较系统的新闻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新闻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最新发展,熟练掌握采编业务和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新闻工作经验,所采编的稿件和节目,策划组织的专栏、专版、专题节目,质量较高;具备一定的本专业理论研究能力,公开发表、出版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具有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恪守新闻工作纪律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全市各级报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从事新闻专业工作的在职在岗技术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职业道德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努力学习和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原则,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密切联系群众,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等次均为“合格”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者,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等次为“基本合格”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以上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申报;

(三)弄虚作假,职称考试作弊,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以上申报。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经考核合格,可认定记者(编辑)资格;

(二)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从事新闻专业工作3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认定记者(编辑)资格;

(三)大学本科毕业(学位),取得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资格后从事助理记者(助理编辑)工作4年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任现职期间,按照省、市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并达到规定要求。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具有较系统的新闻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熟悉分工领域内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有关方针政策。

第七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任现职期间,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承担过3次以上难度较大的采编业务,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或在某一地区、一个行业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完成各年度岗位职责目标工作量,采编业务有明显进步,能熟练运用多种新闻体裁,采写的稿件或制作的节目被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转载、转播,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

第八条业绩、成果要求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撰稿人、主要编辑,采编的稿件获得市级新闻单位年度好新闻一等奖2篇以上;

(二)作为主要撰稿人、主要编辑,采编的稿件获得省级新闻单位年度好新闻二等奖或全省专业好新闻二等奖2篇以上。

第九条论文、著作要求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新闻专业方面的论著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二)在市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

第十条外语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取得

有效期内的合格证书;

(二)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以上;

(三)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出国前通过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四)符合省、市职称主管部门规定的放宽条件。

第十一条计算机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取得有效期内的合格证书,或参加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

(二)计算机专业大专以上毕业;

(三)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四)符合省、市职称主管部门规定的放宽条件。

第四章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破格申报条件

任现职期间学术技术能力及其业绩成果突出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破格申报:

(一)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取得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资格并从事助理记者(助理编辑)工作5年以上;

(二)大学本科毕业(学位),取得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资格并从事助理记者(助理编辑)工作3年以上;

(三)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从事新闻工作1年以上。

凡破格申报者,除必须符合第二章第三、五条规定的要求外,任现职以来的年度考核等次必须在“合格”以上,其中至少有1次为“优秀”。

第十三条破格评审条件

任现职以来,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

1、市以上新闻战线先进工作者;

2、作为主要撰稿人、主要编辑,采编的稿件获得市级新闻奖二等奖或市级对外报道奖1篇以上;

3、作为主要撰稿人、主要编辑,采编的稿件获得全省专业好新闻二等奖或省级新闻单位年度好新闻二等奖2篇以上;

4、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凡符合上述条件,提交第三、四(或十二、十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条规定的材料者,可申报记者、编辑资格,并按规定程序送评。

第十五条与本条件相关的材料要求、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若干问题说明、表格样式等见附录。

附录

一、申报人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1、按有关要求填写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简称“申报表”下同),一式3份。并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备用相片一张(免冠大1寸)贴在“申报表”右上角。

2、《泰州市新闻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16份。

(以下是对照条件要求提交的材料)。

3、对照条件第二条,将申报的专业准确地填在“申报表”相应栏目上(在申报资格名称前冠以专业名称)。

4、对照条件第三条,考核结果填入“申报表”内相应的空栏处。

5、对照第四条,必须提交学历(学位)证书、资格证书、任职的聘书复印件。复印件须经单位审核、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6、对照第五条,提交记载任现职期间完成继续教育情况,并经验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

7、对照第六条,提交反映专业理论水平的证明材料。

8、对照第七条规定条件,填入“申报表”相应栏目,并提交由单位负责考核考查的有关证明材料。

9、对照第八条,提交反映主要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1份、业绩成果证件(获奖证书等),复印件须经单位审核、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10、对照第九条,提交规定数量的论文或著作。论文、著作要提供原件。

11、对照第十条,必须提交有效期内的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原件(或符合规定免试、放宽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

12、对照第十一条,必须提交有效期内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合格证书原件(或符合规定免试、放宽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或提交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考核合格证书原件。

13、对照第十二条,提交个人破格申请报告及单位推荐报告及有关证明材料。

破格申报者应对照资格条件,在报告中详细地陈述申报理由:包括从事技术工作的经历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果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单位应对照破格申报者的实际工作情况、工作成果进行逐项核实,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出具推荐报告。

破格人员的申报材料需经各级职称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送交评审委员会评审。

以上提交的材料必须按评委会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整理装订。

二、本条件有关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1、专业技术工作报告:主要对任现职期间专业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毕业学校、现专业技术资格、简历等)、开展工作情况(如参与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取得业绩(按工作内容分述)、专业特长(经验),今后努力方向等项目。

2、著作: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新闻作品汇编、论文汇编、手册类、增刊专辑等不在此列。著作必须具有“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书字数一般要求在10万字以上。

3、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增刊、专辑不在此列),其内容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六方面。论文必须具有“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文一般不少于2000字。期刊必须有ISSN(国际统一刊号)和(或)CN(国内统一刊号)刊号。

4、部级期刊:指由国家各级专业学会、各部主办并公开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以及省、部级重点本科院校主办的学报。期刊必须注有统一刊号。

5、省级期刊:指由省级学术机构主编或主办的,并已取得ISSN和(或)CN刊号。

6、市级期刊:指由市级学术机构主编或主办的,并已取得ISSN和(或)CN刊号。

7、主要作者、主编或副主编,指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的具体组织者,对该著作的学术、技术问题起把关作用。

三、本条件若干问题的说明:

1、本条件“资格标准”所指专业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统一组织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2、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如本科以上含本科,4年以上含4年,1项以上含1项,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等。

3、凡所合作采编的新闻获奖作品,均由高评委视作品质量及个人在获奖作品中所承担的任务来评定。

4、本条件所规定的论文、稿件,作者均指第一作者。

5、本条件规定的著作、论著、论文等,不论出于何专业学术期刊、何出版社出版,其学术水平价值均由评委会专家公正、公平、全面地评定。

6、本条件所提“市”指地级市,不含县级市。

7、本专业工作年限:一般由毕业参加本专业工作后起计算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但后续学历获得者,可从申报者人事档案记载开始的员级资格起计,但必须将全脱产学习时间减除。其员级资格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审核认可。

8、任职资历计算方法:从聘任之日起计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

9、凡提交的获奖证书均需同时附上相应公开发表的专题论文。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工人也能当‘教授’,这是对技术工人的认可和尊重。有助于改变工人的社会地位,培养更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李万君由衷地说。

既是企业生产骨干,又在职业院校任教的“双师型”技能人才,可参评高教系列职称。吉林省人社厅实施的这项职称改革,不仅打通了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的通道,畅通了工人从事专业技术研究的道路,也让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师资保障。

工人评“教授”,打破晋升“天花板”

以往,工人并不能参加职称评审,其技能水平的高低,只能通过参加工人技术等级考试来衡量。从低到高,可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5个等级,高级技师享受副高待遇。

李万君此次获评正高职称,正是得益于吉林省人社厅实施的一项职称改革。

“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地位,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2015年,吉林省在全国率先推出跨系列职称评聘改革,规定‘既在本职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又在职业院校任教的双师型高技能人才,可参评高教系列职称’。”吉林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于淼告诉记者,这项改革打通了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的通道,也畅通了工人从事专业技术研究的道路。

入企30年来,李万君就了超一流的转向架焊接技艺,先后牵头完成技术攻关150多项,取得国家专利24项,在2011年荣膺“中华技能大奖”,同时,他也是长春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兼职教师。而作为工会组织命名的“劳模高技能传承师”,他也在积极帮助省内外企业培训技工,近4年培训焊工超过1.1万人次。

“2003年获评高级技师后,以为职业评级就此走到了头,没想到,借职称改革的‘东风’,竟获得了正高职称。”李万君兴奋地说。

那么,通过职称评审对于高技能人才究竟意味着什么?

“职称与升职、干部的培养使用直接挂钩。比如,工人获得职称后,可以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还可向干部身份转变。”

于淼告诉记者,过去,一些知识型、创新型工人虽有能力搞科研发明,但因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受限于工人身份,无法申请国家科研资金、无法享受相应政策支持,跨系列职称评聘改革捅破了技术工人的职业“天花板”,能引导和激励该群体更多开展研究与创造。

“在我看来,高级技师的责任是凭借过硬技术完成好生产任务;而当‘教授’,则要在技术研究和创新、技能传承和人才培养等更深更广的领域有所建树,这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李万君对记者说,他又有了新的“小目标”。

限定“双师型”,旨在据升职教质量

按照吉林省的职称改革政策,只有既是企业生产骨干,又在职业院校任教的“双师型”技能人才,方有资格参评高教系列职称。这又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目前,职业院校的老师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缺少生产实践经验,教学常常照本宣科,导致培养的学生往往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通过职称评定改革引导技术工人兼职任教,则可弥补这一缺陷,解决职校实践型师资稀缺的矛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水平。”于淼介绍。

对此,李万君深有体会,他向记者举例说:“2005年,中国开启高铁时代大幕后,长客急需近千名焊工充实到生产一线,虽然报名应聘的人很多,却无一人能通过考核。当时人力资源的负责人就直言,如果要招1000名大学生,一周内便能到位,但要招1000名能适应高铁生产的技术工人,根本不可能实现。”

面对高铁焊接工人的巨大缺口,李万君带头与企业的9位焊接师傅分赴长春5所技术学校兼职任教,在他们悉心指导下,大批学生经过半年在校学习和半年进企实习,最终顺利通过长客的考核,成为中国高铁制造的生力军。据悉,这些三尺讲台上的技术明星,不仅提升了兼职校的声誉,也带动了生源扩充,甚至吸引了一些大学生走进职校。

“高水平技工的很多技能技巧、绝技绝活,都是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最接地气,不仅可以基于企业实际指导学生实操,还能借助所在平台,组织学生进车间参观、到企业实习,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助推职校生就业。”于淼说。

“近两年,我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过程中,直接参与了焊接教材的编制,希望能让更多学生受益,使他们毕业后更适应市场需求。”李万君告诉记者,其实,兼职任教、教学相长,有助于技工向更高的理论研究领域延伸,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而这也正是跨系列职称改革的另一积极作用。

引爆申报热情,助推教育观念转变

“这不是给我一个人的证书,而是向所有技术工人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国家对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李万君认为,“工人也能当教授”一事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可能超过他此前所获的许多重磅荣誉。

记者从吉林省人社厅获悉,跨系列职称评聘改革实施以来,该省已有60余名技术工人获得中级以上职称,而李万君作为获评正高的第一人,更是引爆了技术工人申报职称的热情。

“连日来,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咨询电话,马上开始的下一轮职称评定,预计有100余人参评,其中申评副高职称的较多。同时,能明显感觉到青工积极性最高,有些青工虽然还未达到要求,但也能基于此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于淼对记者说。

据悉,吉林省约有48万名高技能人才,下一步人社部门将进行“高调宣传”,让更多技术工人了解政策,逐步扩大职称改革的受益范围。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焊工丁照民,多年来在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去年成功参评高级讲师,他对记者说:“过去,一问孩子们长大想做什么,答案多是‘教师’‘科学家’这些高大上的职业,但当工人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技工被评为‘教授’后,相信有一天会有人说,‘长大后要当一名好工人’。”

“一直以来,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都是‘孩子实在考不上大学,就送去上技校,当工人’,这势必会影响工人的综合素质。”李万君表示,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提升技术工人的政治地位、经济收入、社会福利。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电视台;基层新闻记者;采编能力

十以来,我国的各项发展又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就当前来看,国家发展的主旋律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和谐共享。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名基层新闻记者,更要认识到自身工作在国家政策宣传推广中的重要性,坚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从多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新闻采编能力,将最新、最前沿、最受观众关注的新闻做好,发挥好新闻喉舌及新闻反馈的双向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保山市龙陵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新形势下电视台基层新闻记者如何提高采编能力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提高政治素养,确保基层新闻方向

电视新闻是为新闻受众服务的,基层新闻记者大都工作于县市级电视台,常常接触的是基层群众,尤其需要坚持准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和基层群众进行交流以及进行新闻策划时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发挥好新闻引导作用。因此基层新闻记者首要的是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的学习,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把握好国家、省、市、县最新出台的政策方针,结合基层新闻的报道方向和报道内容,提前做好相应的政策梳理,确保在进行新闻采编时不偏离政治方向、不出现政治性的错误,并保证将新闻和政策宣传进行有效结合。而且对于基层新闻记者来说,在做新闻时要确保新闻的及时性、有效性,就需要了解最新的政治动态和政策新规,以促进新闻节目价值的实现。

二、提升新闻敏感性,找好基层新闻内容

基层新闻记者要提高新闻采编能力,就必须有专业的新闻敏感性,能够紧密抓住时代和政策的发展脉搏,结合最新的新闻要素走进基层,寻找最有价值、最能触动受众的新闻。当前,我国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单从针对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来看,就有许多值得报道的点,在基层新闻节目采编过程中,记者就需要将自己的新闻敏感性落点到相关政策中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就结合这一主题,找到合适的基层新闻点,进行了多篇报道,如《龙陵县碧寨天宁:精植仿野生石斛拔穷根》、《龙陵精准脱贫挂包帮“一户两羊”扶真贫》,报道后获得了较大的受众反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闻上政策和实际做法的参考。在良好新闻敏感性的支撑下,基层新闻采编工作能够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能够做出符合地方新闻节目受众观看需求的新闻,并切实满足了他们在有关切身利益点方面的信息获取。

三、结合群众利益点,聚焦基层群众生活

基层新闻记者大多工作于区县级电视台,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受众也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因此,基层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编时要考虑到地方性的特点,尽量选择小的切入点和切合受众生活的新闻点,尤其是结合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利益点进行新闻采编,多聚焦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困难或者是新的变化,从而做出优质的、满足受众要求的新闻节目。可以说,除了基本的政策类新闻内容之外,基层新闻记者在新闻采编方面要多重视民生类的新闻点,要多下基层、下乡镇,到群众身边去找新闻、采新闻,多了解群众的想法,让新闻成为反映群众生活积极变化、披露影响群众生活不良事件的喉舌,同时在新闻采编中注重弘扬正气、鞭达后进,发挥好新闻与群众之间的连带作用。更不能怕吃苦受累,而是要将扎根基层、做好新闻的理念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导思想。

四、提升新闻策划能力,完善系列专题报道

基层电视新闻节目要提高节目的可看性,需要新闻节目内容更为多样,除了逐条新闻播报之外,还应该有一些深入的系列、专题新闻报道,以展现新闻节目的专业性,提供给受众更专业的新闻思考。这就需要基层新闻记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策划能力,抓好能够进行深度新闻报道的点,结合政策和受众兴趣,做好系列报道或者是专题报道。例如,笔者曾深入基层,做出了《龙陵县平达乡茶产业调查》系列报道、《龙陵县防火墙》专题报道及《龙陵县精准扶贫》主题报道,这些报道都是在充分的基层调研之后,经过专门的新闻策划所实现的报道,由于每个报道都主题集中、切中要点,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

五、强化专业技术能力,加强新闻效果

基层新闻记者的新闻采编工作除了进行新闻采集之外,还需要对采集来的新闻进行整理和编辑,为了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基层新闻记者也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摄像技术、同期声采集技术、后期编辑技术、后期效果制作技术等。虽然新闻节目和其他的娱乐节目不同,具有严肃性,但是新闻节目的包装和节目内容的编排设计对于新闻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基层新闻记者常常需要只身进行新闻采集,必须掌握摄像、收声的技能,同时摄像技术直接影响到采集画面的效果,同期声的收录也直接影响到后期编辑时同期声的插入使用,因此,必须有扎实的技术做保障。另外,在多元化不断发展的新闻节目转型趋势下,基层新闻记者在保证新闻内容的前提下,也应多学习国内外新闻的编辑技术、多学习一些编辑软件中效果的应用及后期特效软件的应用,从而使新闻节目的呈现效果更具专业性,也更吸引观众的注意。

总之,基层新闻记者想要做好基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就必须有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决心,将基层新闻的采编与国家大政方针相联系、与基层人民群众的切实生活相联系,在提升采编能力方面,必须结合新闻播报的主旋律,把握好新闻采编的政治方向、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性、加强和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新闻策划能力,并且加强完善技术能力,最终促进基层新闻节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锡忠. 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加强新闻采编能力[J]. 西部广播电视,2015,08:133-134.

[2] 石磊山. 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策略探讨[J]. 新闻研究导刊,2015,12:222.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闻摄影摄像;新闻记者;综合修养

中图分类号:J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63-01

未来的新闻摄影摄像记者需要哪些必要的素质和技能,怎么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新闻后背军,为此我们一直在探索,为了训练他们的摄影和摄像技能我们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和尝试:

一、过硬的身体素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是以前的摄影记者还是当代的摄影记者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保证良好工作状态的基础。为了锻炼学生过硬的身体素质,我们坚持让学生跑早操,积极的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还经常让学生扛着摄影设备去“练腿”。让他们体会摄影摄像的辛苦。

二、良好的采访素质

摄影记者首先是新闻记者,但是他们向受众传播新闻的媒介不是文字,而是画面。如何与文字配合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是需要下功夫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摄影采访思维能力,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模仿+训练+总结”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讲授摄影记者基本的采访技能和采访中应做的准备和应考虑的问题后,学生也只是在理论上对新闻摄影摄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可是大脑中还没有明确具体的范本和思路。此时,我没有马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而是找来了大量的新闻摄影摄像作品。同样是图像语言,我们在学习画画的时候,也是从临摹开始,我们在教授摄影摄像时借鉴了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先会评价,会模仿,最后再尝试自己创作。但是,仅仅完成训练项目是不够的,对它们的总结才是对学生的最大提升。在总结的过程中通过这样几组对比,来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让他们取长补短,巩固技艺:一是自己创作作品的和自己模仿的作品比;二是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比;第三是自己的作品和知名记者的作品比。通过这三种对比来发现技术上的问题和思路上的问题,来更好的改进学生的专业素质。

最近几年兴起的新闻图片频道为广大摄影记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但又给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摄影记者也要具有一定的文字采写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对写作能力不能放松,给图片配的文字和专门的文字报道不一样,给图片配的文字要精简,要向受众解释图片里没有充分传递的信息。所以,在让学生拍摄大量新闻作品的时候,要求学生为每一幅或一组新闻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从一开始的拍摄训练就伴随着文字的训练,这种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描述要准确、文字要精练。

三、良好的摄影摄像技能

摄影技巧是一个摄影记者基本的职业要求。照相机的基本原理、摄影造型技巧、色彩、图像处理与图像传递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但是在天气晴朗的户外,要想拍出好的画面是容易的,但是新闻事件也常常发生在暴雨、狂风、雾天、清晨、深夜,也有时在室内、车间、矿洞、灾难现场等采访环境,如果不熟悉摄影摄像器材的各项基本操作,就难以在这些复杂的采访环境中获得最佳效果的新闻图片。在这种情况下,要么用专业的摄影技巧调整采光系统来达到最好的拍摄效果,要么用后期编辑软件来实现最佳的成像效果。我们更希望学生们通过掌握前一种方法来实现最好的拍摄效果,而通过后期制作的方法在保证新闻真实的情况下也需要掌握。所以,我们练习的重点既有黑白平衡、色温的调节、焦距的变化以及话筒和音频设定,也包括PS等后期处理工具。

四、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

新闻摄影的职业要求摄影记者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对拍摄对象负责。摄影记者应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工作,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工作权利和人身安全。

现在猎奇、色情、暴戾的气氛充斥着当下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有些道德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的摄影记者拍摄并发表了很多不适合进行大众传播的照片,比如上海某报社曾发表过一系列少女裙下走光的照片,大量报道北京车展的媒体发表了大量车模大尺度着装的照片,个别网络媒体发表灾难现场受害人尸体的照片等等。这些行为都有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为了尽量避免学生会产生不正确的新闻观,我们对学生加大了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新闻观,让他认识到违反相关新闻传播法律法规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以上是我在摄影摄像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观察行业对于摄影摄像人才的要求,有的放矢的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新闻人才。

参考文献: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科研体系健全

涉及领域广泛

目前,贵州省马铃薯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毕节市农科所、安顺市农科院、六盘水市农科院、威宁县农科所、盘县农科所六所机构。这些机构都专门配备了优秀人才来研究马铃薯产业,以安顺市农科院和毕节市农科所为例,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现有从事马铃薯研究的科技人员15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2人);技术力量较强,有组培实验室600,卧式高压锅2台,无菌净化工作台8台,PC板阳光大棚240,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扩繁大棚基地22亩,研究、试验示范基地100余亩。毕节市农科所目前有专门从事马铃薯科研与开发的专业团队成员4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1人,中初级技术人员32人(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6人);50岁以下人员37人,占总人员数的92.5%。

此外,这些科研机构都配备了专业化的设施设备来进行马铃薯产业研究。

在毕节市农科所马铃薯综合科学实验室,记者看到,雪花制冰机、台式小型离心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生物显微镜及成像系、圆周振荡摇床、液氮容器贮存、霉菌培养箱、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小型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基因扩增仪等先进设备应有尽有。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实验室可初步对拥有的材料进行产量、抗病、抗虫等相关基因分子标记连锁的检测,用于对拥有材料产量、抗病、抗虫等特性的鉴定;可初步开展马铃薯主要致病菌如晚疫病等病原菌的筛选,并可接菌到马铃薯上以检测其致病性;可初步开展马铃薯单细胞培养,马铃薯花粉培养及染色体加倍实验及细胞融合实验并建立相关实验体系。

在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记者见到了雷尊国所长,他从事马铃薯产业研究多年,是马铃薯产业研究方面的专家。“我们所现在建立了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组培室、光照培养室、大棚温室等设施来保障马铃薯的科技研发,可以说,现在全省进行马铃薯产业研究的科研机构,都配备了这些设施,有了这样一个好的环境,马铃薯产业研究在贵州发展非常迅速。”雷尊国对记者说。

承接项目众多

科研成果显著

有了专业研发队伍,再配上先进的科研设施和设备,贵州的马铃薯产业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安顺市农科院以其强大的研发能力,承接了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省财政厅下达的马铃薯专项项目(即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扩繁项目);国家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贵州省安顺市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贵州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黔中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及原种薯秋繁配套繁育技术集成研究”等重大项目。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也主持了科技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专用马铃薯优质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和“马铃薯多数高效种植及配套技术研究”。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贵州马铃薯产业研究快速发展,科研成果显著。

毕节市农科所截止2014年已育成品种7个(毕薯2号、毕薯3号、毕薯4号、毕薯5号、毕威薯1号、毕引1号、毕引2号),并通过贵州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在省级以上刊物60余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1项,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贵州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安顺市农科院依托马铃薯综合试验站,针对安顺市马铃薯品种少、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害防治技术差等开展了新品种比较试验、栽培技术研究,筛选出适合安顺市栽培的早、中、晚薯优良新品种11个,总结出适应黔中地区马铃薯抗病抗旱增产增效综合覆膜技术1套,在全市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通过抗病品种筛选、农艺措施研究、化学防治等技术研究,总结出适应黔中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1套。

盘县农科所也建立了四年制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突破性地改变了多年来没有正规繁种体系的状况,加快了品种的更新,使单产逐年上升,解决了一部分品种的退化问题,让农民不再自留自用、不再从高山换种,不再种食不分,减轻了病毒感染和品种退化现象,并向全县提供优质合格的脱毒马铃薯种薯。主要繁育推广的种植品种有合作88号、会-2号、威芋3号、米拉、洋人洋、鄂薯系列、1085等。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7篇

据记者了解,以生产力学院方式进行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在国内实属首例。

生产力学院由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创办。办学宗旨是:以“创新、创业、创富”为理念,广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立“协会+大学+基地”的职业教育模式,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朝着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培养大量专业化和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大批合格的高端人力资源。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是民政部注册、科技部直接管理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受科技部委托承担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管理、统计、表彰和服务工作。截止2012年底,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达到2281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每年服务和支持的企业50多万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发展成为国家自主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教育界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拥有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和一批优秀的职业教育师资、课件和设施,每年培养大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作成立生产力学院,将把庞大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与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有机结合起来,首先面向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相关机构,培训大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然后以各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建立区域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通过统一调配和运用职业教育资源,面向广大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创业人员等,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全面培养各行业、各地区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水平和规模。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生产力学院的培训工作已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对培训后考试合格者,人社部将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还联系和引进了美国创新学会、亚洲企业大学等国际先进的职业培训项目,利用国际培训资源,培养相关专业的国际领军人才。

生产力学院所建立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一旦推广,将会在全国形成大规模、高水平开展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创新、创业、高端专业技术服务人才短缺的状况。

生产力学院的建立,是中国生产力促进协会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国家关于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根据省、市、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要求成立的。学院的成立将会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培养更多适合市场经济发展、为企业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创富型优秀人才。

生产力学院目前设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将与国家行政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等开展联合办学,与亚洲企业大学联合会合作,共同培养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机构、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必将成为培养国家急需的实用型高技能职业人才的摇篮,为社会各类创新人才提供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8篇

福建煤监局成立于2005年11月,目前只有18名监察员,没有分局。然而,这几年,福建煤监局通过以实现管理强矿为目标,立足国家监察职能,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力促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逐年提升。2005年以前,福建省每年的煤矿死亡人数均在百人以上,2008年煤矿发生各类死亡人数22人,与2005年绝对数相比,死亡人数下降77.9%,百万吨死亡率下降84.2%,为0.98,首次实现了1以下。

0.98,让记者探析一下这历史性突破的背后……

严格规范执法促整改

福建煤监局安全监察处处长朱石福用一句话总结了该处工作:“人手少、任务重,工作有成效,去年罚没款缴交率100%,没有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保证了行政执法的及时性和威慑力。”安全监察处编制为6人,现有干部6名。全省合法煤矿达335个,可谓点多、面广、线长。“监察员一年有半年以上时间在基层跑。我们经常一下矿井,就顾不上吃饭,更谈不上休息。”朱石福说,前几天,他们去永定县一煤矿监察,监察员早上7点多从福州市出发,下午3点多才到煤矿,从井下取证出来已是晚上7点多,再制作现场执法文书、整理现场反馈意见,到晚上10点才完成工作。这种情况对于福建煤监局的监察员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发现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对事故性质的认定、证据材料分析等,对含糊不清的地方,我们都要拿出原先收集到的证据进行验证,并及时与事故调查组沟通、协调,直到达成共识。”事故调查处处长丁实江介绍,对于每一起事故,监察员都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取证,拍照存档,建立动态数据库。待事故调查报告出来后,监察员再对其进行严格审核。

为确保委托调查的每起事故调查处理客观公正,并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实效,该局建立了事故调查跟踪指导责任人制度,对每一起事故都确定一名跟踪指导责任人,全程跟踪事故调查进展情况,对事故调查进度、质量进行跟踪指导,对不同看法之处及时加强沟通协助分析,确保事故按期结案,做到责任追究依法依规,处罚裁量平衡适度,避免了不同地方处罚裁量轻重悬殊现象。

不仅在事故查处方面,福建煤监局还制定了严密的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丁实江告诉记者,他们还建立事故矿井监察和现场处理责任落实制度,对事故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解剖式的安全监察,及时采取措施,要求基层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职责,督促整改,避免在事故调查期间矿井仍“带病运转”或简单停产一段时间就恢复生产。

2008年,福建煤监局还健全规范和完善接待、登记、审批、核查、处理、反馈等制度,对群众来信来访实行专人负责,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严格保密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举报案件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

数字看似枯燥,却着实意义重大。今年1~4月份,福建煤监局累计对33个煤矿进行监察执法,共发现各类事故隐患239条,下发各类执法文书108份,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煤矿予以行政处罚11件。2008年,福建煤监局累计监察执法煤矿115矿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987条;下达(制作)各类执法文书304份;及时对19家煤矿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实施行政处罚19起,分别作出警告、停产整顿、罚款和暂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其中暂扣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7本,累计实施经济处罚193.458万元。

严标准重服务上水平

“被县里确定为示范矿井后,我们就对照标准化建设标准,共投入资金3700万元,改造井下各系统设施和地面生产、生活设施。现在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工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看到他们心情舒畅地工作,自己也觉得很踏实,值得!”永定县鑫源五矿矿长陈志强对记者说。

陈志强告诉记者,该矿在县里列入示范井时,他不太情愿,一是觉得标准有点“苛刻”,二是认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投资太多。“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福建煤监局、县、镇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常到矿上指导工作,他们推着我们向前走,现在准备从三级提升到二级标准。”

其实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永定县鑫源五矿。从2006年开始,福建煤监局就开始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并陆续到永安、永定和龙岩新罗区召开标准化现场会,使福建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有效提升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008年4月份,福建煤监局组织全省各产煤市(县、区)和福煤集团原煤生产单位的1 60多名代表,深入福煤集团所属4个示范矿井,现场参观煤矿综合安全监控系统、职工人井智能考勤系统、井下瓦斯监测、采煤面单体液压支柱、以钢代木支护以及煤矿“三条线”建设、“三推行”工作等开展情况。,

据悉,在去年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福建省又有111个矿井列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计划,占全省煤矿总数的33.17%。目前,各产煤设区市正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工作进行验收,到年底全省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的达标矿井可达171个,占全省煤矿总数的51.04%。

在煤矿延期换证工作中,福建煤监局监管人员主动靠前做好服务。他们将办证换证的法律法规、审批标准、审批流程、注意事项及具体要求全部制版上墙,在本局网站公布,编印1000份《延期换证工作材料汇编》,免费发放基层和企业参照执行:同时,派出由业务骨干、专家组成员组成的宣讲团,深入龙岩、三明、泉州三个重点产煤市,举办8场专题讲座,专门就延期换证工作的方案、标准及法律法规进行讲解、指导和宣传,有1000多名基层煤行办工作人员和煤矿业主、管理人员参加了讲座。

针对延期换证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福建煤监局先后4次召开由省经贸委能源处、福煤集团、市(县、区)煤行办、中介机构及煤矿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认真做好解说工作,及时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积极化解工作困难和问题;专门设立办证服务大厅,克服人手紧任务重的困难,主动加压,增加工作量,热心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确保企业少走弯路,节约工作成本。

福建煤监局综合处处长戴文鹏告诉记者,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广开民意、广纳民言的基础上,立足省情矿情,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将煤监局法定审查时间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腾出2个月的时间让企业做更充分的准备工作,加快审批进度,确保在本

局的工作环节不拖延,为煤矿企业节省时间和办证成本,减少对全省煤矿正常生产的影响。

在强化监察执法的同时,福建煤监局还专门聘请煤矿安全专家,组织技术骨干和专家深入矿区进行现场复查,免费为企业“会诊”,协助企业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福建煤监局还定期将全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暂扣等管理事项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纪检监察室主任张江辉告诉记者,他们纪检监察部门主动介入,并深入基层主动向基层管理人员和煤矿企业负责人宣传、介绍福建煤监局的纪律要求和廉洁承诺,还加强与特邀廉政监督员、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代表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跟踪掌握本局人员在办证过程中的廉洁行为。同时,主动参与办证审查和现场核查工作,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科技人才助力发展

“今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全省网络集成联网之后,借助网络系统还可实现视频会议功能、远程监察功能、办理日常事务功能以及信息上传下达功能等。”戴文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就等于为瓦斯防治和煤矿安全工作配备了“千里眼”,设置了“电子警察”。

据悉,至今年底,福建省所有矿井都将安装好安全监控系统并实现省、市、县、煤矿四级联网运行。福建省政府在“十一五”安全专项规划中专门安排了1000万元用于各级分控中心平台建设,并结合福建煤矿实际,提出在全省煤矿安装监控系统并实现联网的要求。各级政府也加大对煤矿安装监控系统资金扶持力度,如新罗区政府制定了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激励和奖罚制度,给予9万吨/年及以上矿井奖励5万元,4-9万吨/年矿井奖励4万元等;永定县政府投入620万元扶持全县54家煤矿62个独立生产系统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截至4月15日,福建省已有137个矿井安装了监控系统,85个矿井实现了与省级监控中心模拟环境的联网,其中有72个矿井进行了网络链路测试,实现正常运行的矿井有42个。

戴文鹏认为,这些矿井的监控系统不仅发挥着安全保障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已经开始显现。如福建煤电公司翠屏山煤矿摸索出利用监控数据避开用电高峰抽水来节约电费的做法,使企业节约了经营成本;龙岩市北山煤矿摸索出利用监控数据指挥现场作业人员在放炮期间安全进出作业面,为一线矿工提供安全保障。

福建煤监局要求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监控系统建设的日常监管,督促各分控中心、各煤矿企业加强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管理和维护管理,健全完善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和值班值守人员,保证24小时不间断监控,确保监控数据和图像实时传输,确保监控系统有效运行。

目前,福建省正组织有关人员制订《福建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对监控系统的装备技术、运行管理、制度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

目前,福建煤监局还加快推进矿山实验室建设工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矿山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实施细则》,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去年,煤老板到处挖专业技术人员,有挖国有煤矿的、有挖乡镇煤矿的,还有的跑到贵州、四川等地去挖人,年薪基本在12万元以上,可还是不理想,目前还是有一些煤矿没有按要求配齐专业技术人员。”

针对福建省煤矿技术人才缺口大、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福建煤监局牵头组织龙岩学院、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永春职业中专学校等院校,深入各重点产煤市(县、区),调研全省煤矿技术人才需求和培养情况,进一步摸清我省煤矿专业人员的现状、结构、专业需求及日常培训情况,分析当前人才紧缺的根本原因,研究解决长期阻碍福建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5月4日,福建煤监局和福建省安监局与三所学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龙岩市煤管局局长张少华在签约仪式上感叹地说,“此举将大幅度提高全省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储备量和应用型人才总量。”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19-02

“全媒体”即“omnimedia”,其概念尽管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共识,却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日复一日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一、开展“素质教育”是全媒体时代广电事业发展的需要

进入“十一五”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事业也随之进入大繁荣快发展阶段。对于市一级广电媒体来说,机遇与挑战共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市级广播电视在全媒体时代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上级部门和领导对全媒体时代要求的压力。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信息多元化、传播手段多样化的今天,上级部门和领导对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表现艺术、宣传效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受众需求重大变化的压力。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接受先进的文化,分析和鉴赏能力越来越强,要求广播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本地受众的需求。三是新的媒体迅速兴起的压力。数字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网上广播影视、IP电视、移动多全媒体时代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等多种新的全媒体时代形式。特别是这些新媒体随时随地收听收看和互动性强的优势显现之后,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全媒体时代的绝对优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四是来自中央和省级媒体的竞争压力。随着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普及,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市级台与中央台、省级台处于同一起跑线,他们不会因为是市级电台、电视台而降低对节目质量的要求。广播电视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面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压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另外,张家口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年来引不进高素质人才,留不住人才,出现人才断档现象。当时的局党委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广播影视跨越式发展的形势需要,针对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学习氛围不浓厚、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不过硬的情况,在客观分析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放眼长远,审时度势,结合局情,做出了在全局和全市广播影视系统开展以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举措。按照“素质教育”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要求,全局上下因势而动、全面推进、逐步深化,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工程的各项学习和培训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素质教育”工程紧密联系广电事业发展实际

“素质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是以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水平,推动工作开展为根本目的。在“素质教育”工程中,注重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标准,按需所学,素质教育与执业资格相结合。素质教育是实行广播电视执业资格和岗位资质的基本要求。遵照广播电视执业资格标准,对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实行资格准入制度。电台、电视台、广电报社230名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参加了省、市资格培训并获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摄像、制作、技术及其他专业人员按照岗位准执业资格的要求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对公开招考、聘用、引进人员除特殊专业外,均要求达到本科学历,所学专业与岗位相符。对“出镜”、“窗口”和服务、管理等岗位人员针对工作性质,提出了普通话、计算机等培训要求,严格把好入口关、上岗关,从根本上确保从业人员的学历与素质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覆盖面达到98%。大专以上学历达到了90%以上,初步达到了增强政治水平,夯实业务基础,强化队伍管理,提升全员素质,造就突出人才的基本目的。经过,全局通过素质教育,推动了队伍的整体建设,基本完成了“十一五”人才建设规划的各项目标,全局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到150余人,具有技师、高级工等级的技术工人达到了180多人。一批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强化基础,注重实效,素质教育与重点工作相结合。“素质教育”工程实施的三年,正是广播电视加快发展,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全局素质教育很好地把握了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按照“事业发展、实力增强、人民满意”的总要求,紧扣年度工作目标,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先后围绕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发展能力的培训;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大力学习外省市广电行业先进管理模式和发展经验;认真组织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及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纪教育的培训;针对岗位业务需求,开展采编、制作、摄像、播音主持及节目创优的培训。三年来,全局规模集中学习培训近百次,综合参训率达到95%以上。通过强化基础,提高素质,宣传工作亮点频出,事业发展快速推进,经营创收大幅增长,管理职能不断强化,行业作风得到转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09年,评选出36名优秀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和广播电视十大品牌节目。三是立足实际,放眼发展,素质教育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改革创新是广播影视发展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体现在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和各项工作的创新上。遵循广电发展规律和管理特性,对电视三个频道广播三个频率进行重新定位,对人员、栏目及节目资源大力整合,牢牢把握导向,抓好主题宣传,实现民生新闻和宣传本土化的新突破;对外报道连续在省排名取得新高,2007年以来电台、电视台连续五年名列第三、第二,其中,电视《全省新闻联播》件播出量第一,荣获2011年全省电视新闻突出贡献奖;健全评审评优机制,精品生产和节目创优取得历史性的好成绩,电台创作的10集广播剧《春到喜鹊沟》三部曲先后获得全国和省“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全国最高奖项零的突破。电视纪录片《骏马少年》荣获第八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电影奖,第十六届河北省影视艺术“奔马奖”电影类特等奖;坚持技术革新,投资5 000多万元用于更新摄录编播及发射设备,在全省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备数字化;健全以人事、财务和奖惩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机制,调动和发挥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局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氛围,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素质教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广播电视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业,特别是对于市级广电全媒体时代来说,“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阶段性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时刻不可放松的工作。张家口广播电视台在认真总结三年“素质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实现了“素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一是继续完善组织领导体系。“素质教育”工程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之后,依然保留了领导机构,并按照人才建设的要求,强化职责,完善功能,切实发挥出各级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和专业小组的作用,加强教育培训的宏观指导和组织管理,使之成为推进教育培训的主体。二是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全面分析和评价从业人员的学习需求、特点和现状,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岗位专业技能和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结合各单位、各部门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适用性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类培训,外出进修与岗位培训等多种方式,使教育培训全方位、多角度。三是健全考核评价监督体系。制定可操作的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办法,对各单位、各部门素质教育和人才建设进行动态考核和追踪监管。各单位、各部门也都建立起责任明确、程序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认真做好人才选拔。四是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制定相关的奖惩激励制度,对先进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将教育培训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上岗资格、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级晋升和聘用人员的使用挂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相应待遇,激发从业人员追求知识、超越自我的热情。2012年,在编辑记者、播音主持等四大行业中推行首席、标兵、优秀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一评,与岗位津贴挂钩。五是完善经费保障体系。将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严格执行,保证专项经费落实到位。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0篇

一、领导重视,强化宣传是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前提

2011年4月18号,我县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人口计生、民政、卫生、财政、宣传、广电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同时成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专家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工作的技术管理、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工作。县、镇、村层层签署目标责任书,县委、县政府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列入年度人口计生党政目标考核内容,纳入重点督查事项,实行定期通报制度。4月13日,召开了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4月20日,县政府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各镇中心召开了项目工作推进会,推动了项目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各镇(中心)相关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县领导小组加大对各项工作的督导力度,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对完成任务好的镇(中心)给予通报表彰,对完成任务差的后三名的镇(中心)取消当年评优资格。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县政府主管领导在县电视台做专题讲话,县服务站站长在县电视台做专题讲座及答记者问活动。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目地、`意义、检查的项目等全面讲解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电子流动屏幕、报刊、会议资料、公益广告、人口计生宣传一条街、宣传栏、壁画等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为新婚夫妇办理结婚登记时发放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告知书和宣传折页、手册等,提高广大育龄妇女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开展了上门服务和街头咨询服务,发放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资料4万余份,给外出务工待孕夫妇寄出《告待孕夫妇的一封信》3000余封,发放“新婚大礼包”300余个。

二、加强培训,强化服务是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点。

县站派出8名同志参加国家、省、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培训学习,组织3次对镇(中心)计生办主任、服务站站长及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组织技术人员去兴平、彬县考察学习。同时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能服务、会服务、优质的服务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对县级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抓好规范操作,质量管理,认真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各镇(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准确采集信息,摸底登记造册,并配合村专干做好宣传发动、信息收集、组织人员等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育龄群众要面对面培训、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咨询等形式使她们认识到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检查,提高检查覆盖率。通过武功电视台和服务站门厅电子显示屏,对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员进行长期温馨提示;同时,在各镇(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站和计生办张贴了服务流程图;在县服务站设立了专门的优生咨询室、检查室及检验室,并落实专人负责引导,开展个性化、温馨化的菜单式服务。规范技术操作,强化对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保证从样品采集、检验的规范操作,做到万无一失。对一般人群,由镇中心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负责告知检查情况并做好随访工作,对高风险人员由县计生服务站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告知本人,并进行一对一指导。规范信息档案,按照项目要求,建立了“一档”(家庭健康档案)、“五册”(工作手册,符合条件人员名册、已检人员名册、高危人员名册、随访名册)等信息档案资料,并由专人负责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程信息数据录入及信息管理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贴心服务。利用流动服务车接送偏远镇村参检群众,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一视同仁,各服务站设立接待大厅,配备开水、水杯、茶叶、报纸、杂志、宣传折页、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手册等宣传资料。对空腹参检群众检查后提供一份面包和牛奶,把党的关怀和温暖用我们贴心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三、狠抓质量,强化管理是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核心。

按照《武功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流程和服务模式,县级服务流程、县镇(中心)共同服务流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流程图等在县、镇(中心)服务站醒目位置悬挂,来站群众按照流程做好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专家评估小组对参检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宣传动员、摸底登记造册、目标人群的信息收集、检查后随访服务由镇(中心)服务人员和村专干共同完成。

严格按照国家《孕前优生临床检验操作指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制定完善孕前检查室、咨询指导室、B超室、优生实验室等有关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同时与县医院质量规范管理相结合,由专家不定期来站检查指导。实验室坚持每天开展室内质控,每周、每月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实验室内质控数据进行周期评价,技术负责人进行不定期抽查。每半年参加陕西省质控中心的质量控制评审工作,确保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质量。

四、部门配合,强化监督是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保证。

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后,人口计生、民政、卫生、财政、宣传、广电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定期召开通报联席会,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民政部门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前、孕前优生健康咨询窗口,确定专人搞好宣传和告知,倡导新婚夫妇参加免费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卫生部门抽调4名中级职称以上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专业技术人员和人口计生部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风险评估小组,对高风险人群负责咨询指导服务和接诊治疗;财政部门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并搞好资金监管工作,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为县站增添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免疫发光仪等医疗设备;投入260多万元为十二个镇(中心)服务站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宣传、广电部门开设电视专栏、常年滚动字幕、报道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加强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政策宣传。

上一篇:路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试验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