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22 10:22:25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篇1

关键词:园林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合理的园林工程可以让人们能够有效的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和魅力。优秀的园林工程也可以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社会休闲娱乐场地。我国现在园林工程的建设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问题,想要改善这种现状,就必须在园林工程中应用新技术与新工艺,新技术与新工艺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并且促进我国园林建设的发展。

一、园林工程中应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一)护坡的液压喷播技术

液压喷播就是把草籽、肥料、粘合剂、土壤改良剂等通过机械加压喷洒到护坡上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比较简单,而且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让护坡上的小草均匀的生长,这种技术的造价低,所以在应用价值上应该得到良好的推广。

(二)地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可以利用浅土层中的土壤提供能量,向整个地表的土壤进行供暖的新型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让土壤不被污染、生长的更加良好。而且该技术节能、高效,是属于新世纪的生态空调技术。

(三)园林微灌溉技术

园林微灌溉技术更加适合花草树木的生长特点,它可以利用滴头,以小流量的水流滋润花草树木根部附近土壤。这种技术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并且因为是流量小,也就更加的节约肥料,该技术已经满足了园林工程内大部分植物的水分要求和肥料要求,可以为园林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减少园林灌溉的劳动力需求量。

(四)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雨水的收集再利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在园林灌溉时水资源的用量,有效的节约水资源。该技术在降雨比较丰沛的地区应用前景非常广。它可以对灌溉用水进行及时的补充。该技术主要有收集、存储、净化、再利用这几个方面,雨水收集技术收集的范围是地表水和渗透水,并且收集后会进行有效的存储和净化。

(五)铺地技术

铺地技术是指在园林工程中道路的铺设,在路面的施工中,可以采用真空吸水,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加以提高,改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避免了混凝土路面的开裂。铺地技术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园林道路资源在建设上的浪费。

(六)塑山与假山的应用

园林工程中的塑山价格比较低、耐用,而且形象逼真,运输比较方便,所以在园林工程中使用非常广泛,传统的钢、转塑山由于自重非常大,会在使用时产生很多的问题。新型的塑山是强化树脂与玻璃纤维相结合的材料。这种材料的韧性比较强,而且在假山的设计和制作上,展现出了传统材料不具备的能力,让园林工程中假山的建设更具有表现力。

(七)合成材料技术

随着众多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合成材料技术也应用到了园林工程的建设中来,应用比较广的材料合成技术包括三维网垫的边坡防护还有软式透水管,三维网垫的边坡防护可以有效的固定植被,柔韧性非常强,边坡植物在长成以后,会有三维垫网有效的粘合起来,使整个植被有一个全面的保护层。起到良好的绿化保护功能。

二、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设计方面来改良优化

园林设计是整个园林工程建设的基础,想要使新技术、新工艺能够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就要先做好园林设计。园林设计要依照科学的规律,结合每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可以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技术来满足园林工程设计的目标。例如利用CAD来绘制处理、优化园林平面图,然后利用3D软件来对平面图进行模型的建立,最后再利用PS对整个模型上色,所以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应用时要建立在设计方法改良的基础上。

(二)合理科学的配置使用各项资源

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首先对配置的资源进行优化,合理的安排园林工程的地域空间,让空间资源可以充分的被利用,保持各景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和特点。科学配置资源是为了让园林工程建设未来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要结合园林工程所在地的特点以及设计要求进行整个园林工程的优化,在平原地带可以多建立一些塑山类山体景观。扩大园林工程内的植被种植规模,并适当的种植一些灌木类植物。建立一些可攀爬的植物,让整个园林工程有立体绿化的功能,提高植物的空间利用率,创建出优秀的园林工程。

(三)从长远的角度观看,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

园林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城市的整体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所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要符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特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园林工程的质量,让园林工程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结束语:

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提高园林的绿化效果,并且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应用促使了园林工程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应用中要掌握每个技术的要点和难点,明确该技术和工艺在园林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只有解决了园林工程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的各种问题,才能进一步的优化城市的环境,使新技术和新工艺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吴华勋. 园林工程中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应用研究[J]. 四川水泥,2015,03:229.

[2]吴付刚. 园林工程中的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应用[J]. 现代园艺,2015,04:168.

[3]郑远会. 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建材科技,2015,02:42-43.

[4]陈和进. 浅谈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J]. 科技创业家,2013,05:17.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篇2

所谓“过程技术”指的是产品从设计文件到物化成零件、部件,直到产品总装出厂到使用信息反馈全过程的工艺管理,工艺装备和质量检测全过程的技术控制。这是一个长链的过程控制技术。

通常在一个纺机企业里,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设备管理和技术监督分属于几个部门。产品设计,体现研发产品有超出现实的技术水平;制造工艺体现从无到有、实现物化过程的各种守则;工艺技术,体现产品物化的技术手段和保障;质量检测,体现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目标则一致,就能制造出符合要求的,质量精细的优质产品。

实施过程技术的环节很多,首先是要有比较齐全的工艺规程,这是工艺操作实施的基础。这里说的有和全,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工艺规程。把产品设计文件变成实物,把原材料、铸胚、锻胚变成产品,把零部件组装成一台机器,各个环节都要有可遵循的工艺操作规程。

工艺操作要全,是指工艺技术工作从产品设计文件开始参与工艺审查。进厂配套的原材料、协作件、配套件的质量按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制订企业内铸件、锻件生产工艺操作规程,零部件机械加工,钣金件加工的工艺操作规程。零件的热处理、表面处理的工艺操作规程。零件组装成为部件,部件又组装为成台产品,直到产品包装的工艺操作规程。更重要的这些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控制,都应贯穿工艺技术的全过程。

有了完整的工艺操作规程,保证一个零件、一个部件、一道工序的工艺质量与控制无误,最终必然能产出“十全十美”的产品。

实施过程技术要体现新。所谓新,就是创新的思维、行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机械零件的加工,采用传统的数控机床、柔性加工系统,还有许多自动化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以及高效柔性化加工技术,都有待推广。钣金加工件的精密成型技术、电弧复合工艺技术、冷热锻件成熟技术等,对这些技术的融会贯通将帮助我们提升制造能力。

实施过程技术制造出优质产品,工艺技术装备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保证措施。大批量生产的零件,装备技术水平要求更高,而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则与一些特殊装备密不可分。需要指出的是,装备企业的生产,切勿“水多加面,面多加水”,走“大而不全不强,小而不专不精”的路子。

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是实施过程技术的重要环节,并且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质量检测和控制既重视零件加工,直到产品总装成品的中断,更重要的是质量控制手段的前移,从操作人员的自检开始,科学仪器的在线监测和控制,使不合格的产品不进入下一道工序,不能容忍“秋后算账”。

实施过程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实现全过程的精密制造,不仅在环节上,也包括操作者或管理者的管理,最终形成的精良的纺机产品。当然,一切又要以人才为依托。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篇3

【关键词】园林工程;园林施工;新工艺

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各项新工艺在园林工程施工当中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加快了施工进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施工的成本,还可赋予园林工程更加丰富的审美情趣。然而,新工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依旧存在着几点亟待明确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详加阐述。

1 园林工程施工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园林工程带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要求使用合适的施工工艺与材料在特定的区域范围之内将园林打造成为人们的休憩圣地,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心理以及生理的需求。在园林工程施工当中,园林建筑是主要的部分,花草树木则是不可或缺的景观元素。园林工程是自然与人工的艺术结晶,在城市理念与园林思想的指导之下进行人为性的构造,与绿化工程、土建工程等紧密相关。

园林工程的施工工艺直接关系到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与使用价值,必须要严谨对待,注意引进新型的施工技术,节约施工成本,维护园林内部植物的持续性,避免出现植物大面积死亡的问题。立足于经济角度而言,园林工程的施工单位往往过分注重工期,而忽略了新工艺的采用,罔顾实际情况,依旧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导致园林工程的施工效果不理想,降低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这是现阶段我国园林工程施工的关键症结之所在。

2 园林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新工艺分析

园林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新工艺主要包括雨水回收工艺、土工合成材料工艺、高边坡防护工艺、软式透水管工艺等,各项施工新工艺的要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也需要注意其中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2.1 雨水回收工艺

立足于循环经济的专业理念而言,可使用回收用水作为园林浇灌的水源,目前我国的园林工程施工显然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而未能合理地采用雨水回收的新工艺。采用雨水回收新工艺的关键在于建立雨水回收系统,即是把园林工程的建筑屋面全部设计成为集水性的屋面,便于雨水的收集与二次利用。笔者仅以4500O的集水屋面为例进行分析,设置集水池约为500m?,最大限度地消纳雨水,从而避免雨水在地表形成径流而被蒸费,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2 土工合成材料工艺

在园林工程施工当中,土工合成材料工艺是比较常见的新型施工技术,其集中体现在园林工程施工当中的三维网垫边坡防护方面。三维网垫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园林植物,其整体结构类似于丝瓜,质地疏松,具备非常好的柔韧性,内部空间容量也比较大,无论是土壤,粗砂,还是细石均可被容纳进其内。在植物的生长繁衍过程当中,植物的根系可以非常顺利地穿过三维网垫的中间,因此三维网垫技术不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任何的影响。实践证明,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新工艺的三维网垫,园林景观植物的根系能够深入到地表的35―45cm以下,进而形成了非常稳定牢固的绿色保护层,有助于景观植物的生长。

2.3 高边坡防护工艺

在现代园林工程施工当中,高坡施工以及人工湖施工均是比较常见的,因此采用新型的高边坡防护工艺显得尤为必要。在实际的施工作业当中,必须要严格按照边坡的坡度、高度、水质条件等基本情况进行边坡防护施工方案的制定,则增强边坡整体强度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适当提高边坡表面的抗滑性能,改变边坡的力学性能,可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园林工程的高边坡防护施工新工艺的主要原理是充分发挥景观植物的固定作用,利用其根系维护并涵养周边的水土,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园林工程施工环境当中,高边坡防护新工艺的实际应用价值更为理想。除此之外,合理地应用高边坡防护新工艺,可增加土壤本身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2.4 软式透水管工艺

软式透水管工艺也是园林工程施工当中比较关键的技术之一,软式透水管主要包括可起到过滤作用的管壁、弹簧钢线、PVC管等,其直径规格一般分为四种,分别是50mm、80mm、100mm、150mm。一般而言,直径规格为50mm的透水管与直径为150mm的透水管实现连接,必须要在5―15m的位置加装与透水管相配套的接头,便于连接。在应用软式透水管工艺之时,首先的条件是掌握相关的技术原理,关键在于透水渗透的毛细原理,将土壤当中的多余水分全部吸收到纤维当中来,达到饱和状态之后,将其汇集到软式透水管当中,随后再进行排水工作。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软式透水管规格型号包括¢50:钢丝直径1.7mm,钢丝间距45mm,标准长度170mm,高强度涤纶丝350―850kg;¢80:钢丝直径2.0mm,钢丝间距35mm,标准长度75mm,高强度涤纶丝400―1000kg;¢100:钢丝直径2.3mm,钢丝间距30mm,标准长度70mm,高强度涤纶丝400―1000kg;¢150:钢丝直径3.5mm,钢丝间距28mm,标准长度55mm,高强度涤纶丝400―1000kg。

3 应用新工艺对园林工程的积极影响

3.1 促进苗木的科学化管理

在园林工程施工当中应用新工艺,可促进苗木的科学化管理,提高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土壤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选择所种植的苗木之时,必须要根据土壤的情况以及苗木的适应性,建议以乡土型苗木为主。所选种的苗木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生长态势,还需要符合园林工程的实际规划,同时兼顾植株的形态。应用高边坡防护工艺,维护草坪边坡的稳定,严格控制草块土层以及草卷的厚度,促进苗木草坪的正常生长。

3.2 促进园林工程建设

应用新工艺可切实促进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展示出园林景观四级的不同特色,在植物的种植以及选配方面均可兼顾到不同季节的变化特性与规律,彰显园林景观的层次感与鲜明感。灌木、乔木、草本花卉、水生植物等的生长特性各有不同,对湿度以及温度的要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园林工程建设的客观需求了。应用新工艺,可确保园林工程建设更加合理,取得更为理想的景观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工作,其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建筑学、生物学、美学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新型的施工技术,统筹兼顾,合理应用,以期全面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水平,进而提高园林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葛庞羽.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

[2]李雪芬.关于园林施工新工艺管理在园林工程中的探讨[J].门窗,2014(05).

[3]何小琼.浅谈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

[4]刘本强,阳赐姝. 探析园林工程中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4(10).

[5]刘满荷.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05).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篇4

关键词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知识产权

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工艺技术,工艺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工艺创新大部分是在原有工艺技术基础上的革新改进、完善和提升;也包括新技术的创造,从无到有。从广义上说它与新产品的发明、新理论的创立、重大的科学发现一样都是创新,不过工艺创新的产生更多地取决于需求。

1工艺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提供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工艺创新则是指企业采用某种方式对新产品及新服务进行生产、传输,主要是企业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或改进现有产品生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产出的最大化的创新活动。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二者途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产品创新侧重于活动的结果而工艺创新侧重于活动的过程;产品创新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上,而工艺创新的成果既可以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还可以渗透在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结合方式上,即诸多生产力要素的整合上。

根据产品创新决定工艺创新,但又受制于工艺环境的规律,从创新活动的源与时序着手,把工艺创新分为三个层次:

(1)源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工艺预创新。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来产品型号发展必需的关键工艺;二是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必然要发展的技术(如CAD,CAPP,FMS,CMS)等;三是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而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工艺。其创新源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的在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为未来产品创新服务。

(2)源于产品创新的工艺实时创新。即产品研制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于产品中当前产品设计投入生产的技术瓶颈,主要为正在研制的产品服务。这一阶段的工艺创新更多的利用现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

(3)源于规模经济的批量工艺创新。即批量生产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是规模经济,目的是使试制的产品达到批量生产的质量和效能的要求,其实质是科技成果的工程化。

2工艺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重视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的倾向和行为,不仅在我国,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普遍存在。这是一种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现象。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早日进入市场取得较大经济利益,必然首先把资源投向产品创新,尤其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然而,过分注重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是产品市场周期缩短,很多新产品上市后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因质量、性能、价格等问题被淘汰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不断地转换产品也使企业成本增加。其次,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产品质量滑坡,能耗物耗居高不下,使企业效益滑坡。由于忽视工艺创新,某些进口商品一旦实行了进口替代,即国产化之后,质量明显下降,产品竞争能力降低,有的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因此工艺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2.1工艺创新是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工艺技术水平不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着企业生产的物耗、能耗和效率。也就是说,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各种投入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变换效率,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在企业工艺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可以通过强化管理及其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这种可能性是有限的。一定的工艺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大致区间,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地开展工艺创新。

2.2工艺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交互性,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并能更好地推动产品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实现产品创新效益。反之,如果工艺创新能力弱,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会导致企业产品创新因为生产工艺“瓶颈”而不能实现,或是因为效益差而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我国的上游基础研究可能仅比国际水平落后3~5年,在某些领域如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等方面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下游工艺水平却至少相差15年以上。上游研究成果转化为生物技术产品寥寥无几,据报道,两者的比例不超过0.5%。因此,工艺创新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2.3工艺创新可以延长创新企业的领先时间

新产品是一把双刃的剑,一方面它开辟了新的市场,企业获得高额回报;另一方面也吸引着大批的模仿者。企业一般采用专利来抵御这种迅速的进攻,但专利的保护具有时间性,专利失效后,产品在市场上就不再具有垄断性。同时有些专利技术到技术商品化的过程所需时间很长(比如新药的研制),许多专利在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就已经失效。而工艺创新却可提供较为长期的保护。因为工艺创新企业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生产效率较高,模仿者在短期内无法企及,客观上存在一个模仿的时滞,制造技术的扩散速度要比产品技术慢。

3促进工艺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与国外贸易交流更加频繁,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周边地区的国内企业,而是为数众多的外国或外地区的现代化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在此情况下,我国企业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确立、增强工艺创新意识,充分认识到工艺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时间上的紧迫性,重视、加强企业的工艺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工艺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有限的工艺创新资金的利用率。并且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除此之外,以下几点也是我们在促进工艺创新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3.1保持工艺创新的连续性

与产品创新相比,工艺创新通常不是通过一些重大的跳跃式步骤及突破式完成的,而是通过稳定连续的、渐进的创新完成。在工艺创新过程中,有时也有可能采取一些重大的变革步骤,如采用新的生产系统或改进组织的信息处理系统。但总的来说,企业长期成功的工艺创新来源于连续不断的渐进式变革。企业在工艺创新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视角,将最终导致企业所采用的工艺与企业的具体环境脱节,从而降低企业的总效率。

3.2注意区分工艺创新中的要素

与工艺创新相关的要素有两类:结构性要素和基础性要素。结构性要素包括一些具体的工艺要素:生产设施的数量、位置、尺寸、质量等;生产设备的类型和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的基本组织形式;生产配套服务的状态,如水、电、排污设施等;外部供应和分销网络的状态。基础性要素主要包括:生产控制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生产流管理系统。同时基础性要素也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生产人员的素质、年龄、经验等;生产任务的组织方式;不同职能部门的合作倾向;企业的沟通模式以及总体的控制和管理模式。最后,基础性要素还包括文化的因素,如生产部门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以及传统的行为模式。与前者相比,基础性要素略为抽象,但它对工艺创新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把握这些要素对工艺创新过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3注重工艺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产权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它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工艺创新过程中将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采用专利的保护方式,而对于解决“瓶颈”问题的特殊方法则可以以技术秘密的方式加以保护。这种将工艺创新成果固定为知识产权资产的方式,一方面可将成果从隐性知识状态转化为显性知识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形成排他占有权,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将人力资源中的个人知识资本转化为企业知识资本,促进企业对知识资本的更有效控制和利用,并可以减少由于人才流动带来的知识资本的损失。

3.4加强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组合

技术创新组合是20世纪80年代由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提出的。许多事例都说明单纯的产品创新难以长期维持其竞争效益,必须依靠工艺创新,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的工艺基础。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且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呈交替式地发展。形成这种交替转换模式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的演进之间存在依赖性和交互性。所以在技术创新的实施过程中要正确理解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相互作用,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3.5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对工艺创新加强管理

当企业只着眼于短期的工艺应用,而对未来的工艺模式缺乏准备,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资金来发展先进的工艺系统,但最终却无法融入企业原有的生产系统的情况发生。而当工艺创新缺乏统一规划时,企业的产品将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由于这种不稳定性,企业可能将最终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所以,工艺创新必须为企业的总体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晓朋.高技术企业应重视工艺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1997(5)

2卢建波、王颖、伦学廷等.我国中小企业工艺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4)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篇5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随着饮用水新标准( GB5749-2006)的实施,“给水处理”课程原有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已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文章针对“给水处理”课程的特点与现有教学体系的缺失,积极吸纳科技攻关的科研成果,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并关注其未来的发展及科研动向。

关键词:给水处理;新标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2-4107( 2015)1-0031-02

“给水处理”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务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随着水源污染加剧、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和水质标准的提高,迫切需要对现有水厂进行升级改造。而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已不能满足现在水厂的升级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将新的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汇总、融合到该课程中,解决理论与应用脱节的问题,促进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一、“给水处理”课程的特点

给水处理是指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水质要求的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水处理技术。“给水处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给水排水和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所必需的一些水处理方面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科研、设计及相关工作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应用性

水是生命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命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因此,“给水处理”是一门为安全供水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保障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和技术主要来自于实践过程,并直接应用于实际过程。

(二)经济性

给水处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保障自来水的安全。饮用水参与人体代谢过程,不允许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自来水又是人们的必需品,必须是低价格的。因此,必须优选经济适用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处理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系统性

饮用水水质受水源水质、水处理技术、管网输送等环节的影响。水处理技术为各种水处理单元的组合,而单个处理单元只能去除水中的一种或部分污染物,所以需要各处理单元协同处理,才能提高水处理的效果,保障饮用水水质。.

(四)复杂性

水源水质:随着技术的进步,水源水中污染物种类和浓度不断增加,常规给水处理技术已满足不了饮用水水质要求,需研发除去微量、痕量污染物的新技术。

时代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水质标准日益提高。水处理技术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得到推进。

学科交叉:“给水处理”是一门应用性强,涉及建筑、机械、材料等多个学科的课程。其他学科的进步必将推动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而水厂的建设和运营同样离不开相关学科的技术支持。

(五)可靠性

给水处理工程要有设计弹性,以满足供水标准的要求。在选择技术方案时,应选择稳定性好、技术可靠的工艺和技术装备,确保水处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给水处理”教学体系的缺失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水处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原有“给水处理”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质标准不断提高

为控制饮用水中不断增加的不安全因素的数量,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所列的水质参数项目也必然相应地迅速增加。我国2006年制定的新标准由原来的35项提高到106项。原有水厂的工艺设备已不能满足现有标准的要求,需要对水厂的现有工艺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二)教材内容体系滞后

现有的“给水处理”教学体系及教材都是在“十五”之前制定或编写的,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虽然已有学校将一些新的技术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但仍缺少完善、先进的教学体系和系统、新颖的教材。因此,亟须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十五”“十一五”期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吸纳进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以满足学生、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水处理工艺与教学脱节

我国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工艺为常规水处理工艺,主要针对水中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但存在不能有效去除和控制有机污染物和氯化消毒副产物,产水水质达不到新水质标准要求等问题。第二代工艺为臭氧氧化和生物活性炭强化常规工艺,主要解决水中有机污染的问题。消毒副产物问题、出水中的生物及微生物增多及控制问题和水源污染加剧后的产水水质难达标问题。第三代工艺为膜滤、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组合工艺。产水水质高,水质稳定;但国内运用案例较少。第二、三代工艺是“十五”以后为解决水厂升级问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此类技术虽然已经在很多水厂的升级改造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未被吸纳到教材中去,导致教学和实际应用脱节。此外,水质和工艺过程的复杂性使各种组合工艺及技术的集成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在给水处理教学内容和体系上应充分体现各种技术的集成、综合和应用。

三、创新课程体系的举措

针对给水处理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藻及藻毒素、贾第虫、隐孢子虫及消毒副产物等以及现有教学内容与体系已不能满足现有标准和给水处理现状等问题,在原有常规处理基础上,引进和吸收“十五”“十一五”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使给水处理教学内容和体系得到完善和补充。

(一)完善已有处理技术与单元

1.增加预氧化、预吸附等预处理技术。预氧化技术是一种提高常规混凝工艺效率的方法。预氧化主要起到除藻、消毒、除色、分解嗅味有机物、强化混凝、降解农药、氧化铁锰、稳定生物等作用。主要包括:臭氧预氧化、高锰酸盐预氧化、预氯化等及复合预氧化等。而以活性炭为代表的预吸附工艺可有效地脱色、除浊、消味和除有机污染物。预氧化及活性炭预吸附等技术可提高有机物氧化和混凝效果、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量,具有良好的除污效果。

2.混凝单元增加强化混凝的内容。混凝处理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通常是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但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不高。强化混凝是在常规混凝处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去除水中有机物特别是富含腐殖酸类有机物的一种低成本、便于实施的处理工艺。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剂的优选与优化投加;助凝剂;混凝条件的改善与高效混凝设备;混凝剂投量的控制。

3.过滤单元加入新的工艺技术与装备。采用双层或多层滤料,提高含污能力;采用助滤剂;采用改性滤料;改变滤速;改善初滤水水质;控制表层有效滤料粒径;采用新型滤池如翻板滤池等先进工艺。

4.增加高级氧化技术单元。高级氧化技术是强化分解高稳定性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方法。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可显著降低水中农药、嗅味、内分泌干扰物等的浓度。主要增加内容有: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工艺;臭氧催化氧化对水中农药等高稳定性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和去除;催化氧化对高锰酸盐指数、致突变活性的影响;臭氧催化氧化除污染工艺。

5.增加生物活性炭技术和生物滤池单元。生物活性过滤技术是解决以污染地面水为水源的饮用水中有机微污染的有效方法。增加内容包括:生物活性滤池工作原理;采用生物活性滤池的组合饮用水处理工艺研究;生物活性滤池对污染物运行控制与优化设计;应用技术示范。

6.强化膜分离技术和工艺。膜法是在压差推动下的物理分离过程。膜技术可以不投药或少投药,对水质的副作用小,且可有效地去除水中致病微生物。可强化以海水、废水、苦咸水等为水源的饮用水供水技术的技术操作。主要内容:膜技术原理;膜处理工艺;膜污染与控制技术;膜技术与其他技术耦合处理及其工程示范。

(二)以实例突出集成水处理技术工艺和过程

通过实例来说明集成效果和技术优势。主要内容包括:预处理技术与混凝联合处理;高级氧化与生物处理联用;常规处理与膜技术联用等;生物处理与膜技术耦合处理;高级氧化与膜技术联用等。

(三)有针对性地解决水处理的技术难题

目前饮用水水质问题主要包括:微量有机污染物;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嗅味;氯化消毒副产物;致病微生物;有机物对胶体的保护作用;低温低浊水处理及剩余铝问题;稳定性铁锰、色度;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管网微生物再繁殖;重金属等。提供相应的成套或系列成熟技术工艺和参数,为该技术的科研和开发提供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篇6

关键词: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用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传统的园林施工工艺在技术应用效率上相对低,对于不断进步的现代园林要求,很难与之适应,进而影响园林工程施工进度。因此,要了解园林施工的新工艺,并将其合理的应用在园林施工建设中,同时分析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找出其解决对策,进而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

1、几种主要的园林施工新工艺

1.1、合成土工材料的应用技术

(1)透水软管,透水软管主要分为具有过滤与透水功能的个管壁、支撑弹簧线的主体两部分组成。排水软管所具备的特点是:透水使用的是渗透的毛细管原理,通过纤维将土石中多出来的水分吸收,使其饱和后滴入管内,它不同于普通的的钻孔排水滴管。使用透水软管可以有效解决改良软土层的技术难题。 (2)土工合成材料中边坡垫三维网的防护技术,三维电网是一种新型的土木合成材料,三维垫网通常用在植草固土中,并且要求土壤柔软、疏松。流出90%的空间用来填充细石、砂砾、土壤,植物的根部可以穿过它们,均衡、整齐、舒适的成长,成熟后的草皮将泥土、草皮、网垫结实的连接在一起,因为植物的根系可以深入地下30到40cm,形成一层厚实的复合式绿色保护层,这种技术主要使用在环山路的侧护坡,绿化效果很好。

1.2、高边坡的防护技术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常常会进行高坡施工或者人工湖施工,在此过程中需要用到一定的高边坡防护技术。在实际施工时,边坡的防护施工方案制定需要根据边坡的实际坡度、高度以及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设计施工。而高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边坡的强度,提高坡面的抗剪抗滑移能力,并改善边坡的其他力学性能,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在高边坡防护技术中,主要采取植物防护技术以及砌体封闭防护技术。其中植物防护技术主要是针对一些边坡地质条件较好的工程施工中,利用植物自身发达的根系来起到自然的固土固水作用,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固肥作用,在实现较好生态效益的同时保证了边坡的稳定。而砌体封闭防护措施主要是针对边坡强度要求较高,或者地质条件较差的工程中,这种防护技术主要利用嵌草砖进行施工,通过在边坡上铺设嵌草砖,来实现保持水土的效果。

1.3、施工测量技术 首先,反复校验水平仪,确保仪器的状态良好,然后按照设计提供的平面点,反复测量。当测量结果和提供值不一致时,一定要重新复测。倘若确定数据资料错误,则要让设计单位到施工现场双方重新复测,并进行确认。当检测结果和设计结果一致时,对设计桩设置护桩。

1.4、雨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 雨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是一种单组份、无溶剂、遇水膨胀的聚氨酯类无定型膏状体,用于密封结构接缝和钢筋、管、线等周围的渗漏。具有双重密封止水功能,当水进入接缝时,它可以利用橡胶的弹性(以压缩应力止水)和遇水膨胀体积增大(以膨胀压力止水)填塞缝隙,起到止水作用。

2、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分析

目前,园林施工新工艺在管理和施工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难点,从而阻碍了新工艺的充分应用。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和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植物种植、小园林建设、园林管理等环节,如对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上,为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四季感,常需要丰富多样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组合(如落叶乔木、灌木,水生植物,常绿草本地被,草本花卉等等),而各种植物因品种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特点的生活习性,适宜其的生存环境对土壤、温度、水分都有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的要求,如何协调配置植物显得尤为棘手和重要;在景观效果方面,要实现叶、花、果搭配,草、灌、乔结合,展现高中低的层次感和四季生物多样性,对湿地生态景观进行改造等园林建设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园林景观管理和新工艺运用方面的困难。其解决有赖于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园林景观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3、解决园林施工新工艺管理、技术难点的对策

3.1、科学配置园林施工资源

新工艺虽然要大力的推广,可是也不可以随意的使用,要遵从一定的原则性,要将施工中合理的配置资源为根本,对现有的林地、湿地以及土地等,要最大程度使用,要让自身所具备的作用发挥出来,还要将这些有限的绿化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要达到优化配置的程度,让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要减少草坪的种植比例,若发现草坪的作用不够明显的时候,就要补植乔灌木、宿根花卉等植被。在城市的隔离带、行道树池以及道路分车带上进行改善乔木种植的基本条件,可以多建立一些林荫道。提倡推广立体绿化,利用植物能够缠绕攀爬的特点,进行楼梯、墙体以及桥体的绿化。垂直绿化要应用在所有能够利用的地方。若有些地区的条件比较优越,可以对屋顶的绿化大力推广,例如: 高效节水的特点要应用在园林灌溉的技术中,传统的大水漫灌要转变成滴灌以及喷灌的方式,让新工艺可以得到有效的转变,不单能够将水资源极大限度节约,还能够将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得到缓解,最重要的是对植物的用水方面可以得到保证。

3.2、提高园林工程使用新工艺的预见性

注意园林工程的长久性、合理性、科学性发展,是园林施工使用新工艺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园林工程施工时使用新工艺的方面有很多,包括:地理环境、人文文化、气候地质、历史政治等,施工管理人员要对这些方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已知的地理环境做出全面的分析,还要通过科学的试验方式证明这项新的园林施工工艺是否具有可行性,这样才能对实行的新工艺有预知性,能够有效的规划园林,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3.3、尊重园林工程施工工艺的内在规律 园林工程施工尤其特定的内在发展规律,无论是旧工艺和新工艺的应用都不能违背。例如,园林施工中,无论是选用何种材料的路面,都有路面整洁、安全、舒适、耐用等基本要求,也即园林施工工艺的内在规律。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的有效解决,尤其要尊重园林工程施工工艺的内在规律,引进新工艺时,对新工艺的方向充分把握,对园林工程要实现的景观效果充分了解,对园林工程的施工要求充分考虑,目标明确、科学合理地应用园林工程新工艺。

3.4、加强施工人员对新工艺的认识

在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上,园林建设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新工艺的认识,同时充分了解园林景观植被的特点。园林景观包含不同生长习性的乔木、灌木、各种花草等,因此在进行乔木、灌木、花、草之间的搭配种植时,施工人员需要了解这些植被不同的生长习性,协调好不同植物之间的种植要求,从而使园林景观搭配得当。另外,园林景观中园林叠石也是重要的一环。园林叠石的好坏关系到园林景观的整体美感,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时,在园林叠石的堆放、采用上都必须考虑到叠石的具体特点,确保其安全性。

结语

总而言之,园林技术人员应该在长期的施工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使设备潜力、施工材料以及有效的发挥其功能,同时改进施工工艺,使其能够充分展现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实施效果,进而有效节约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推动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运旭.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分析[J]. 现代园艺,2011,15:72+74.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篇7

关键字:建筑行业,新工艺,建筑领域

一、引言

随着我国将房地产业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使得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建筑物的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可以说建筑关乎着百年的大计。而在建筑主体施工中采用新的工艺、材料,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劳动效率,同时也对确保建筑物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主体施工新工艺的发展

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建筑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促进了我国在建筑业飞速发展,也为建筑行业在新时期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技术支持。尤其近一段时间,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普遍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新的原材料,这对采用原来老旧的工艺方法产生巨大的冲击。新的工艺方法为传统工艺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这新的工艺方法为建筑主体的施工提供质量保障,符合当前的时代潮流,也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正追求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绿色建筑模式,在建筑主体施工中采用新的工艺,不仅符合国家战略要求,也为国家的技术升级和经济转型进行了相应的探索。采用新的施工工艺,有效的确保了工人的人身安全,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1]。

三、新工艺在建筑主体施工中的应用

当前在建筑主体施工中主要应用的新的工艺主要由以下几个:防水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筋连接施工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主流新工艺。下面将对提到新工艺进行相应的介绍。

3.1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对于建筑物而言,防水施工技术是每个一个建筑必须要面临。在建筑主体施工中如何做到防水,如何处理好建筑主体中水管、排水部位的防水,对卫生间、厨房等一些与水接触的地方,切实的做好防渗透和开裂等工作。在建筑主体施工中如何做到防水,如何解决房屋的后期交付后防水问题,传统的工艺是采用传统的办法,对一些种地方采用重点的照顾,通常是治标不治本的。在建筑主体施工中新的工艺方法中,首要的是在设计中就做好综合治理、复合防水,采用新的原材料即为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采用新的原材料来施工,对一些关键防水节点如板缝、水池、卫生间等地进行处理;在楼体的外部如裙楼屋面和房屋顶部则采用另外的防水技术-金雄分遍涂布,等先涂的建筑中的涂料干燥成膜之后, 再次进行下一遍涂料的涂布[2]。对于防水层的涂膜,要利用防水涂料对该处做多次涂抹,同时在涂抹中还要注意不要出现堆积现象,还要做到确保做好的防水层反起墙面的厚度要求。

3.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对于建筑而言混凝土方面的施工时整个建筑主体施工最为重要的环节,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混凝土中的水泥的水化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水泥的水化发热过程中如果产生温度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所能接受的限值,就会导致混凝土多处出现开裂[3]。受这样的因素所影响,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严格的控制水泥水化过程中所引发的温度变化,通过对控制温度实现混凝土浇筑体内外的温度的差,确保降温速度避免出现快速降温而出现开裂现象。建筑主体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要首先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计算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会产生的温度应力,进一步去细分所用施工方式,如是整体浇筑还是部分浇筑。具体的施工人员按照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好的施工方案,进行具体的施工操作。当前所有工地的混凝土施工,都是采用通过混凝土输送泵配合振捣机械,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4]。在建筑主体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浇筑,采用适当的分段方式,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保障混凝土浇筑均匀。在混凝土浇筑中要注意环境的温度,在低温下进行浇筑有利于保障建筑物的质量。

3.3钢筋连接施工技术的应用

当前建筑物主体的支撑结构主要采用钢筋来完成的,对钢筋的施工关乎着建筑物主体的安全,因此在钢筋连接处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在建筑主体的钢筋连接施工过程中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应该保持在建筑受拉区50%面积以内[4]。在施工中如遇到建筑主体中的钢筋数量是奇数,可以通过按照前面所提到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面积百分,进行实际的调整。对于建筑物的受压区域针对于以上情况是不受限制的。另外建筑主体中的绑扎接头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池具有严格的控制。例如,建筑中受拉钢筋梁、板和墙类面积的百分比不能超过25 %才主体的面积不能超过50 %[5]。如果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增大接头面积的百分比的时候梁受拉钢筋的面积必须在50%以内其它的建筑构件面积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适当放宽[5-6]。所以在钢筋连接施工中应该以梁中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50%作为基础,对其它建筑构件的面积进行调整,以符合建筑施工中搭接长度的要求[6]。当前在我国具体的建筑施工中,出现了新的钢筋连接工艺-直螺纹接头连接。不论怎样的工艺改进,都要以施工安全、建筑质量为基准,建筑涉及到百年大计,要确保其质量安全可靠经得住时间和风雨的考验。

四、总结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建筑质量安全稳定、绿色环保的追求,未来在建筑施工中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的施工工艺、原材料。未来在建筑主体施工中,将会更多的采用新的工艺去代替原有工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建筑物的质量,有效的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五、参考文献

[1] 王永亮.浅析建筑工程中新工艺应用及降低成本的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2( 04).

[2] 黄鑫.高层建筑主体的工程施工安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8):34-35.

[3] 江苏李伍恩.浅谈建筑工程中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 17).

[4] 徐蓉,余汉平.建筑施工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发展路径[J].山西建筑,2013, (29)

[5] 李跃伟.建筑施工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 (13)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篇8

关键词:园艺技术;推广效能;现代农业;技术产业;思考

相对于一般的农业产业而言,园艺业具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从行业领域来看,园艺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涵盖的面积非常广泛。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求其产业功能齐全,较高的科技水平,还需要园艺产品的多样化,另外,由于园艺业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地域与季节的限制,因此它与市场的消费已经逐渐变成了主要矛盾;其次,从地区领域来看,每一个地区的园艺业都有不同的特点与市场定位,向市场提供的产品也会因为地区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园艺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其生产要求非常高的科技水平。但是从当前社会的发展来看,很多地区园艺技术并没有得到全方位的推广,仍然还处于传统的技术推广层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园艺技术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园艺技术的推广效能,就需要加快建设园艺技术的推广载体,不断将园艺科技成果应用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各种方式与手段建立一支技术型人才队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加快建设园艺技术的推广载体,提高其推广能力,应用园艺技术成果

在园艺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根据园艺业的发展情况制定一个推广技术,加强园艺技术与产品的推广,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分析,某省根据其园艺技术的成果以及技术水平制定了一个重大技术推广计划书,预计每年推广驶向园艺技术,从而推动园艺产品品种的主体化、技术的普及化以及模式的多元化。首先,在园艺产品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立足于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不断创新与探索,开展各种新品种的生产与审定、。然后不断推广当地园艺生产出的优质的品种,例如蔬菜、瓜果、苗木、中药材,尤其是一些专用的品种。其次,在园艺技术方面,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推广园艺科技成果,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不断试验,从而集成技术制定一个标准的生产与技术规程,另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配套技术的推广活动,例如园艺生产的品种选择、栽培方式等,然后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简化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推广园艺技术的应用。最后,园艺生产模式方面。在推广园艺模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行业特色、产业规划、市场定位等多个要素来制定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园艺技术推广模式,从而提高园艺技术推广效能。

二、将农业、科学、教育、企业等多个方面联合起来,从而推广园艺技术

在园艺技术推广过程中,首先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园艺重大技术的推广计划书,合理配置园艺科技资源,充分激发园艺技术中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以推广计划书来提高园艺技术的推广效能。另外,工作人员可以从政府及各部门入手,采用订购、投标或者委托服务的方式来支持科研单位以及教育机构的工作,将社会各个领域的力量直接投入进来,以此来推广园艺技术,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园艺技术推广的效能。首先,在推广园艺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各项重大工程的实施来加快推进园艺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将单位与地方、技术与产业、专家与示范户等进行对接,通过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来实现园艺技术的突破,从而将园艺技术推广到每家每户当中。其次,在推广园艺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其中,并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另外还需要在工作中开通服务专线,服务网或者手机报等各项服务工作,进一步推广园艺技术。最后,在推广园艺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园艺技术的特点来加快建设产业标准化体系,然后通过实践来不断修改与完善,从而将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园艺技术的推广效能。

三、坚持教育先导,积极培养园艺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园艺技术推广人员是园艺科技成果传播的重要执行者,推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影响推广效能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适应日益多元化的农民需求和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坚持教育先导,加大园艺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在岗培训力度,强化其服务意识,引导其树立绿色营销理念,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各级各类园艺技术推广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推广人员的利益、特别是基层推广人员与农民利益相结合的切入点。建立推广人员定期培训、考核制度,使其业绩与农民收益挂钩,制定奖罚分明的工作条例,激发园艺技术推广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园艺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战斗力。

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根据农民和市场的需求。以持续、有组织的农民培训为服务载体,以园艺专业技术、农业经营管理、与园艺相关的农业政策法规、环境保护等为培训内容,注重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观念和素质上改造农民,增强农民对现代园艺科技的接受能力,培育一批具有科技知识、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科技带头人。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对农村中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通过通俗易懂的实用教材、现场示范和观摩等方式进行技术培训与推广,逐步引导农民走向“科技兴农”的道路。对农村中具有较高文化水平、有一定基础、且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中青年劳动者,结合市场经济知识展开技术培训,转变其生产观念,使其具备现代经营理念、掌握科学营销方法,使其能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随机应变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编织更广阔的销售网络,成为支撑当地农业经济的专业种植大户。

五、结束语

园艺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农村的加快建设,园艺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园艺技术的推广效能,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园艺技术的推广效能?这就需要我们加快建设园艺技术的推广载体,提高推广能力,将园艺技术成果充分的应用在推广工作中;将社会的多方力量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完善的推广计划书,从而加快园艺技术的推广;通过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农民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建设一支专业性的高技术人才队伍,这是提高园艺技术效能的根本措施;最后,还需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工作,通过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到园艺技术的重要性,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开展园艺产品的生产。本文对这几点进行全面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小兰.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J].江苏农村经济.2010(01)

[2] 刘二亮,陈飚.浅谈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01)

上一篇:支部班子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下一篇:农村养鸡新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