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范文

时间:2024-04-19 17:48:48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篇1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勘查

中图分类号:TE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3)11-0009-01

一、遥感地质技术

这种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遥感技术信息增强提取方面。

将常规的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多元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分类)、图像掩膜等技术, 研制了一套“ 遥感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技术”, 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技术方法流程, 根据试验区的不同蚀变(矿化)类型所具有的波段特性, 分别建立热异常、铁染、含水蚀变矿物、碳酸盐化和植物异常等遥感信息模型, 提取与金属矿化蚀变有关的遥感信息。

2.新型影像图制作方面。图像清晰美观、标准精确, 成为一种可与相同比例尺地质图、地形图相映衬的基础图像。图像直观实用,将遥感影像或增强提取的与金属矿化蚀变有关的遥感信息制成图件, 可准确地与地质、物化探、地形图等图件相互进行空间扣合, 形成新的系列综合图像(件)。

3.与G IS 相结合,系统集成的, 以遥感信息为主, 包括地理、地质矿产、物化探找矿信息, 进行综合成矿预测及矿产资源评价, 既快速、又有效。这种遥感地质找矿预测新方法主要是利用多波段遥感数据, 量化圈定可能与成矿围岩蚀变矿物分布有关的遥感异常及其找矿意义。遥感找矿异常, 主要指矿化和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矿物分布异常, 及其与含矿岩层、成矿岩体(脉)、控矿构造等在空间组合关系方面的信息等。该新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区域遥感地质找矿预测和矿产资源评价的新方法, 并有规范、标准, 又简便可行的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工作流程, 具有独特的实用性, 新颖性和先进性。

二、遥感技术与GI S 相结合的综合系统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地质勘查图像分析系统正是将遥感技术与G IS 相结合的综合系统, 是G IS、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辅助地质制图相结合的地质勘查决策支持工具。空间信息系统又称为地理信息系统(Gl s) , 他是在6 0 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补新的技术工具。所谓空间信息系统是用以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具有空间内涵地学信息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为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决策支持。简单地说, 空间信息系统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工具。空间信息系统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

1.空间数据和专题数据的输人。将图件、表格、图片和遥感图像等各种形式的资料输人到系统, 并转换成系统所要求的格式。在输人中, 系统应有压缩原始数据的冗余度, 凡把各种数据在地理位置和存储格式上统一起来的能力。

2.数据管理和检索。由空间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 可快速有效地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检索、查询、更新和共享。系统不仅有能力查询直接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 还应有能力查询未以直接的方式存储的信息。不仅能支持关系查询, 抽取某一类别的特征信息, 还能够完成复杂的空间查询, 提取满足一定地理条件的信息。数据管理和检索的效率取决于所采用的数据结构。目前信息系统使用的数据结构可分为矢量型和棚格型两大类。矢量型结构特别适用于以图件为信息源的资料, 如地质图及各种专题图, 但不利于进行代数运算和空间分析。栅格型数据具有运算方便的特点,但数据最大, 几何精度较差。因此, 应采用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相兼容的综合信息系统, 将信息系统、图像分析与计算机制图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3.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空间信息系统功能的主要体现, 是空间信息系统区别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 A D ) 和计算机辅助制图(C A P ) 的主要标志。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空间分析、相关分析、统计分析、区域分析和系统分析, 提取与系统应用相关忆更强的信息, 为系统应用提供决策支持。

4.输出。将分析结果以用户所需要的形式显示和成图。地质勘查数据都是地理坐标的函数, 是典型的空间型数据。区域地质工作、地质制图、矿床和油气勘查、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和灾害的调查与监测, 都需要综合分析和比较多种来源、多种形式的数据。G IS正是存储、管理、分析和综合大量各种形式空间数据的有力工具。

三、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空间遥感技术和空间信息系统是平行发展起来的两门技术科学, 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遥感技术为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提供了丰富的宏观信息, 是G IS 重要和可推的数据源。G IS是充分发挥遥感优势, 提高遥感应用效果的技术工具和可靠保证。在地质应用中, 遥感技术多谱段,多时相和宏观性等特点为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查提供了大量有关构造、岩性和矿化蚀变的直接和间接信息, 在地质调查, 环境监测以及地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都可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遥感记录的主要是地表地物的波谱信息, 加上地表植被和土壤的覆盖, 遥感地质方法有别。G IS 和图像分析技术为提高遥感地质的应用效果, 为地质勘查数据的综合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工具。

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等不同的地学调查结果及其分析方法, 从不同的侧面给出多样的信息。但任何单一手段所获得的信息都仅仅反映目标地质某一侧面的特征。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则可以获得它们之间内在的以及空间层次上的相关性和差异性, 并以一定图像的方式直观地显示出来。在这方面研制了三套可进行综合地学数据图像分析的软件:

1.综合地学数据微机数字图像分析软件(G D 工工A ) 系统。G D H A 系统是在微机上实现数字图像处理的软件系统,它适用于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勘查等资料的综合处理和分析。它除具有一般的数字图像处理功能外, 还具有一些特殊功能。可供用户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字图像处理。

2.影像构造微机综合处理软件Ll 工A 系统。它是在通用微机上,对影像线性体的总体特征, 密度和中心对称度的统计而且又能实现影像构造图像化及其与其他地质资料的综合处理, 并以图像方式表达各类统计分析结果。

它对于研究分析, 控矿构造及成矿地质背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

3.二维位场数据处理微机软件PI P s 系统。PI P s 是一种功能比较齐全的二维定场数据微机软件系统, 具有数据预处理, 二维定场变换、数字图像的边缘增强和假彩色增强, 以及显示、编辑和输出图形的功能。

结束语

在充分总结国内外遥感地质找矿方法、效果以及有色地质遥感找矿经验, 尤其是在总结提取矿化信息的遥感新方法技术的基础上, 在遥感找矿信息增强提取新型影像图制作方面, 不断创新, 解决一系列技术关键问题, 逐渐形成了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篇2

长期以来,配、用电通信网一直是电网运营支撑系统的一个薄弱环节,制约了城市电网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问题:(1)配用电通信网覆盖率低。“十二五”期间,电力通信网规划建设主要以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和各网省市公司本部通信为主,配用电通信基本没有独立成网,也没有充分发挥电力通信专网统一技术平台的优势。(2)缺乏相应的技术策划指导。虽然各地区公司都在各自研究探索适合自身应用的既经济又有效的通信模式,但还没有一种合适的通信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配、用电通信难题,而且相关的技术政策指导也不明确。(3)配、用电通信管理职能不明确。现有的调度通信管理职责设在调度部门,但配用电生产管理是营销和生技部门,部门之间在规划建设方面缺乏统筹协调。电通信网运行维护管理人员严重不足。配、用电侧通信网是点多面广,维护量大,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通信检修人员才能满足通信系统正常运行。

2需求分析和预测

孝感供电公司配电网各数据采集点采用ONU将信息传送到最近的有光纤资源的OLT站点,通过光纤以太网传回主站。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涉及主城区及7个县市公司77个变电站(包括规划在建变电站)所对应的10kV馈电线路上所有开闭所、环网柜、柱开、箱变、配电室、柱上变等配网结点。对这些配网结点的一次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增加DTU/FTU等监测控制设备,在局端构建主站系统等。配用电通信网主要承载业务可分为基础业务和扩展业务两类。

2.1基础业务

配电自动化配电及变电站监控、馈线自动化对于通信速率要求不高,300bit/s可以满足要求。电力负荷控制采用GPRS/CDMA等公网方式的可做到主动上报。负荷监控对于通信速率要求较低。远程自动抄表远方抄表和计费系统对通信速率的要求较低,一般采用集中器对几百户居民电能表数据汇集打包的方式进行传输,每日96点,每15min传一次,基础字长按1kbit计算。

2.2扩展业务

电动汽车充电站测控信息电动汽车充电站信息接入带宽比照公变检测、负荷监控的带宽需求。每日96点,每15min传一次,每次传输数据包按1kbit计算。分布电源测控信息分布电源接入带宽比照配电及变电站监控通信速率要求,300bit/s才能满足要求。智能用电小区智能用电小区业务可分为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智能用电小区建议按用户正常浏览网页带宽需求估算,采用不小于1M通信速率的接入方式。业务汇聚点典型数据测算模型和需求业务带宽预测详见表2~3。依据上述分析,业务汇聚点配用电通信需求预测带宽=基础业务带宽(2Mb/s)+扩展业务带宽(变量×单点带宽)+预留带宽。

3规划目标

2014年起孝感配网自动化通信将采用光纤通信和无线公网方式,作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的基本方案。(1)2015年完成供电B区配电自动化“三遥”、光纤覆盖率为6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5h;供电C区配电自动化“二遥”、光纤覆盖率为4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12h;供电D区配电自动化“二遥”、无线公网覆盖率为2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20h。(2)2018年完成供电B区配电自动化“三遥”、光纤覆盖率为10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3h;供电C区配电自动化“二遥”、光纤覆盖率为10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9h;供电D区配电自动化“二遥”、无线公网覆盖率为5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15h。

4技术政策

4.1总的技术政策

本次规划采用ONU通过光纤就近接入110kV、35kV站(子站)OLT,在OLT上设置三层交换机,汇聚所有信息成以太网信号接入四级通信网(SDH传输网)。具体拓扑见图1。

4.2变电站到配电变压器的通信网络技术政策

(1)对于变电站向下延伸到配电变压器的通信网络,应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通信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建设。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可选择GPRS、CDMA、3G等方式覆盖。对于配用电光纤覆盖地区,光纤专网技术体制宜选择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2)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应采用标准化通信规约,优先选用DL/T634.5-101/104。(3)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应部署正、反向电力系统专用网络安全隔离装置。(4)有线组网宜采用光纤通信介质,以有源光网络或无源光网络方式组成网络。无源光网络优先采用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当需要承载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配电自动化业务时,宜采用双PON口的ONU设备,EPON网络采用光路全保护方式建设。②ODN网络的设计应根据配电网架结构、台变分布情况、网络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可维护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EPON系统的ODN结构设计应以总线和环形结构为主。③根据配电网架结构,应采用非均匀分光比的多级分光方式组建EPON手拉手网络,规划基本以不大于7级设计,保证后期升级扩容的需求。

5规划重点

5.1第一阶段(2015年)

配电网B类区域:孝感地区需新建光缆643.3km,接入设备993套。光纤通讯覆盖柱上开关673台,开闭所27个,环网柜284个。实现三遥(遥信、遥测、遥控)功能,覆盖率占到96.3%。无线公网通信覆盖柱上开关38台,实现二遥(遥信、遥测)功能,覆盖率占到3.7%。配电网C类区域:孝感地区需新建光缆909.1km,接入设备343套。光纤通讯覆盖柱上开关320台,实现三遥(遥信、遥测、遥控)功能,覆盖率占70.5%。无线公网通信覆盖柱上开关134台,实现二遥(遥信、遥测)功能,覆盖率占到29.5%。配电网D类区域:孝感地区新建接入设备4套。全部以无线公网方式实现二遥(遥信、遥测)功能。覆盖柱上开关275台,环网柜1台。采集终端/智能电能表覆盖:采用光纤或无线公网技术覆盖53.8%智能电能表。

5.2第二阶段(2018年)

配电网B类区域:孝感地区需新建光缆975.9km,接入设备1330套。光纤通讯覆盖柱上开关921台,开闭所27个,环网柜307个。实现三遥(遥信、遥测、遥控)功能,覆盖率占到96.2%。无线公网通信覆盖柱上开关50台,实现二遥(遥信、遥测)功能,覆盖率占到3.8%。配电网C类区域:孝感地区需新建光缆1463.64km,接入设备799套。光纤通讯覆盖柱上开关516台,环网柜22台,实现三遥(遥信、遥测、遥控)功能,覆盖率占70.4%。无线公网通信覆盖柱上开关226台,实现二遥(遥信、遥测)功能,覆盖率占到29.6%。配电网D类区域:孝感地区新建接入设备811套。全部以无线公网方式实现二遥(遥信、遥测)功能。覆盖柱上开关275台,环网柜1台。采集终端/智能电能表覆盖:采用光纤或无线公网技术覆盖68%智能电能表。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篇3

【关键词】遥感技术;大气环境;监测?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各类的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破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遥感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别:一为主动式遥感监,二为被动式遥感监测,主要以环境监测为主,利用遥感传感器监测大气结构,对污染源进行定位追踪,直接对污染物进行区域跟踪测量,从而获取某一区域大气污染的综合信息,以及时制定治理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的不利影响,对大气环境的治理产生了无法忽视的影响。?

1、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遥感监测就是用仪器对一段距离以外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而能收集信息,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判断的更高自动化程度的监测手段。它最重要的作用是不需要采样而直接可以进行区域性的跟踪测量,快速进行污染源的定点定位,污染范围的核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分布、扩散等,从而获得全面的综合信息。根据所利用的波段,?遥感监测技术主要分为紫外、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热红外遥感技术和微波遥感技术三种类型。?

大气环境遥感监测作为遥感技术应用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业务上不同于常规气象要素的监测。常规气象要素遥感监测[1]?主要是指测量大气的垂直温度剖面、大气的垂直湿度剖面、降水量及频度、云覆盖率(云量和云层厚度)?和长波辐射、风(风速和风向)?、地球辐射收支的测量等。而大气环境遥感则是监测大气中的臭氧(O3?)、CO2、SO2、甲烷(CH4)?等痕量气体成分以及气溶胶、有害气体等的三维分布。这些物理量通常不可能用遥感手段直接识别,但由于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微量气体成分具有各自分子所固有的辐射和吸收光谱特征,如影响水汽分布的主要光谱波长在017μm,?O3在0155~0165μm?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吸收带等,因此我们实际上可通过测量大气散射、吸收及辐射的光谱特征值而从中识别出这些组分来。研究表明,在卫星遥感中,有两个非常好的大气窗可以用来探测这些组分,即位于可见光范围内的0140~0175μm?的波段范围和在近红外和中红外的0185μm、1106μm、1122μm、1160μm、2120μm?波段处。?

2、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作用?

2.1被动式空基遥感监测?

被动式遥感监测主要作用于臭氧层、大气气溶胶、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大气热污染源等等,这些问题很多不仅仅是区域性问题,甚至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影响着全世界的正常发展。太阳直接辐射遥感技术利用散射和衰减,测量二氧化碳、臭氧等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有害气体、污染物、热污染源等进行监测,逐渐成为遥感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监测技术。现阶段,城市工业不断发展,雾霾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获取雾霾地区的综合信息,通过对图像以及数据的分析得出影响雾霾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消除雾霾。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热岛效应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遥感技术通过研究城市下垫面的热红外遥感总结城市热岛变化规律,对热岛效应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事实依据。?

2.2主动式空基遥感监测?

主动式空基遥感监测的载体是雷达,主要有机载和星载雷达,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射大功率的电磁波,再根据回波信号的振幅和位相分析得出测量物的方向、距离等数据,主动式遥感不依赖于太阳辐射,可以昼夜工作,还可以根据探测目的的不同,主动选择电磁波的波长和发射方式。主动式遥感可以用来监测大气中的臭氧、水汽、二氧化硫以及三氧化氮等分布情况,分析这些成分如何影响平流层和对流层,有利于制定空间雷达的探测技术,对大气环境的治理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遥感技术正在经历由单一型遥感监测向多方面监测数据的综合性分析过渡,即多时相监测,对于污染物信息的监测可以做到更准确及时客观,使得大气污染监测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3、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

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对环境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改善环境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遥感技术能够改善环境,那就应该更大限度的开发利用这一技术。遥感技术还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取得进步:?

(1)遥感技术主要分为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把主动与被动式卫星遥感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对污染物的监测,把污染物监测的误差精确到更小,不断改进大气环境遥感技术,对大气环境遥感进行定量化研究,形成一套严密的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运行系统,把遥感技术与地面监测共同运用到环境监测中,以便更加准确及时的制定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

(2)在当今社会,技术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与此相应,互联网技术可以充分配置资源,使全球的资源和信息得到共享,实现遥感技术的网络化,普及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遥感技术创新之处与经验,进行多国合作,利用其它国家的资源环境卫星系统,提高监测的效率。?

(3)人才的进步才是社会的进步,必须要保证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国家要加大人才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人才发展机会,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只有如此遥感技术才可能会有飞跃性的突破。?

(4)技术的不完善使得监测数据的不准确,而数据分析是制定措施的重要依据,提高数据的准确度是必须的,对此,应该研发更高性能的传感器以提高卫星遥感的分辨率,使数据精确度更高,更好的判断污染物信息,避免误判情况的发生。?

4、结束语?

环境问题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一系列活动改变环境对于自身的不利影响并造福于人类是对每个人的要求。环境问题种类多样,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都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力量,遥感技术应该不断发展自身,为制定科学准确的政策提供更加有理有据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红,张清海,林绍霞.等.遥感技术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3(1).?

[2]杨一鹏,韩福丽,王桥.等.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展、问题及对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6).?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篇4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地质找矿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TP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96-2

0引言

随着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以及寻找地表矿藏的难度日益加深,寻找矿产的方向趋于隐伏的、半隐伏的矿床。遥感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项高新技术。遥感影像能够全面、客观地描述地表综合景观的几何特征,此外遥感图像不仅能够获得地表景观的形态、分布组合,还可以获得物质的结构和成分等,从而实现地物的目标。遥感技术是在地质找矿的初始阶段,在地质工作程度低、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更加重要。

1遥感地质找矿的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

遥感信息具有丰富的地质内涵以及坚固的物理基础。因此,遥感地质找矿中具有宏观性、信息量大、多波段、便于定位、立体感强等优势,是地质找矿十分重要的手段。在遥感影像分析中,影像传递含矿载体的两种明显标志:光谱特征以及纹理特征。不同的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形成与产出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例如中酸入体对应的斑岩铜矿等等。光谱特征反映了岩石类型和层序的差异以及矿物成分和含量的差异。蚀变岩矿物本身具有光谱特征,所以一定类型的蚀变岩矿物对应一定矿种。纹理特征则反映的是地质构造特征和岩石类型特征,即通过研究遥感影像信息的分析,进而揭示区域构造体系。

2遥感技术的找矿应用

2.1直接应用

围岩蚀变是指汽水热液或者岩浆热液使得围岩的构造、结构以及成分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围岩蚀变的组合同矿床类型、围岩成分有一定的联系,即矿化的范围通常要低于围岩蚀变的范围,并且在空间分布上不同种类的蚀变类型与金属矿化常有规律可参考。所以,围岩蚀变可作为有效的找矿标志。

2.2间接应用

内生矿产一般产于各类地质构造的边缘部位,重要的矿产分布于板块构造不同的结合部或者靠近边界的地带;此外内生矿产与地质构造相伴而生,矿床成带分布,成矿规模和与地质构造大致相当。在地下水以及微生物的参与下,某些矿物或金属元素导致上方的地层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土壤层的成分变化,同时植物对金属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聚集作用,使得植物体内的叶绿素以及含水量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使植被在反射光谱时出现差异。同样,矿产地的生物化学特征为遥感找矿提供了可能,即通过对遥感资料中因生物化学效应产生的植被光谱异常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寻找植被覆盖区的矿产。该技术较为成功的是黔东南地区金矿遥感信息提取。矿床形成后会根据所在环境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影响矿床的某些性状。通过对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宏观对比,研究矿床剥蚀改造的作用;通过对矿床位置与区域夷平面关系的研究,找寻矿床在不同夷平面的分布规律,完善夷平面的找矿。成功的例子是新疆省阿尔泰地区1:250000遥感地质图。

3感地质找矿的主要技术程序

实践表明,遥感图像的特点是直观、迅速、准确。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具体来说主要有六个环节,详情见表2。

4结束语

遥感技术是矿产勘探的一项重要手段,并且也矿产勘探的运用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遥感技术的直接应用是蚀变遥感信息的提取,间接应用则主要有地质构造信息、矿床改造信息和植被的光谱特征等方面,同时遥感找矿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此外遥感找矿技术须以现代成矿理论为指导,以图像处理和综合解译为主要方法,紧密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建立健全遥感找矿模式,缩小找矿的靶区,实现遥感找矿的目的。遥感找矿技术在地形条件较差、交通闭塞的地区更有不可忽视的优越性,我们只有综合应用多种手段,采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才能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实现矿产勘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耿新霞,杨建民,张玉君,姚佛军.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地质找矿论丛,2008(2).

[2]郭峰利,杨联荣.浅谈地质找矿中的遥感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8).

[3]何建明.刍议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篇5

【关键词】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污染防治

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高科技尾气监测技术,具有快速、费用低、效率高和实用性强等优点,能够极大降低道路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节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目前在许多城市的尾气检测当中有所应用。但是,由于汽车尾气检测结果容易受到道路条件、周边环境和汽车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希望提高汽车尾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简介

1.1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过程

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自上世纪90年展到今天,经历了从红外线到激光技术两个主要阶段,检测项目由单项CO检测逐渐发展成为对汽车的CO、HC、NOx、CO2这四个项目分别进行压燃式汽车不透光烟度检测。

此外,多光束测量也较好地提高了遥感监测设备的检出率及遥感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1.2设备构成

汽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主要由尾气分析系统、电子照相装置、车辆辨识系统、气象仪器、测速装置和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等组成,见图1。

2.汽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的组成及现场设置

汽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尾气检测光源和检测器、速度和加速度测量装置、车牌摄像仪、尾气分析仪、数据处理装置和监视器等。在道路上实际监测时, 仪器的设置如图1所示。

选择适当的监测地点对于提高检测成功率是十分重要的, 这可以使车辆在正常负载的加速状态下被测, 避免被测车辆在空挡滑行、减速或为马力过大的状况下运行。交通状况和仪器的安置地点的最佳条件是:

(1)车流量在每小时200~3600 辆次之间。

(2)平均车速在10~110km/ h 之间。

(3)车辆最好在轻微加速下,以能产生较强的排放烟羽。

(4)相随两车之间须有适当距离, 以免两车排放的烟羽重叠影响测试。

(5)选择在略有上坡的单行车道或桥梁引道入口设置测点。

(6)选择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缴费完毕车辆加速驶离的单向车道内设置测点。

合适的监测地点需要通过调查分析和现场试验来确定, 在监测地点确定后, 还要对仪器设置的具置进行试验调整, 以求找到最佳的设置点位。根据我们的经验, 在设置监测仪器时, 须将车辆引离监测车道,绕道驶离,以免影响仪器校准。监测时最好将仪器隐蔽起来, 以免被测车辆的司机看到仪器因好奇而减速观看, 使监测数据偏离正常。

3.遥感监测技术应用分析

3.1影响遥感监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车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就加速减速两种状况来说,一个在加油一个则在踩刹车,其操作性能和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毫无疑问车辆的排放状况也将发生明显变化,这是导致遥感监测结果重复性不好的主要原因。其次,环境条件,比如湿度、风速等对遥感监测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大,湿度过大,在空气中形成凝结有细微粒子的细小颗粒水珠,这些水珠将对遥感监测光谱有吸收反射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遥感监测测量结果。当风速过大时,汽车排出的尾气将会迅速扩散,遥感监测的烟羽量就会太低,也将影响遥感监测结果。此外,测量本底值变化、道路条件、太阳光等在一定程度上对遥感监测结果也会有影响。

3.2影响遥感监测技术应用的瓶颈

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以其快速、不影响道路交通以及减少人力物力等特点为汽车尾气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所关爱和重视,但又因采用的是非接触测量方式,其测量结果会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人们对其应用范围和前景有些茫然,也是制约遥感监测技术进一步应用的瓶颈。因此,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应用的突破点是怎样减小各种外界因素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遥感监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逐步实现遥感监测技术直接用于尾气执法监测工作。

4.提高遥感监测技术应用能力的建议

4.1增强应用部门交流活动,促进遥感监测应用技术的共同提高

遥感监测技术应用于汽车尾气检测本身就是一种技术突破,总体上讲,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因具有良好的统计特性在排放调查、排放控制效益评估等方面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良好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则根据当地汽车尾气监管工作需要也在探索其应用,且这种探索仅限于某个城市的工作,如能在城市间,甚至在大区域间组织各种应用交流活动,将各地的应用经验进行交流,能进一步促进遥感监测技术应用工作的共同提高。

4.2设备生产企业应更进一步加强试验研究,提高设备的测量精度与重复性

提高汽车遥感监测技术和设备检测能力的关键在于设备生产厂商。设备生产厂商可以考虑从如下几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总体性能。

4.2.1广泛收集用户应用意见,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技术的应用是靠用户实现,而往往用户的需求又有力地促进了应用技术的进步。用户是仪器设备直接使用者,能不断发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结合实际工作提出新的应用要求。因此,遥感监测设备要在应用上有新的突破或突破其应用瓶颈,遥感监测设备厂商应广泛收集各方面的各种应用意见,从设备硬件与软件方面都应不断改进设备性能与质量,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促进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

4.2.2开展车辆运行工况排放试验研究,提高遥感监测与其它尾气测量技术间的相关性

要突破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瓶颈,笔者认为遥感监测设备厂商应进一步开展大量的试验研究,应与其它尾气检测方法进行试验比对研究,除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外,更重要的是应进行遥感监测与其它测量可靠与重复较好的尾气检测技术间的比对试验研究,应开展各种工况法下的连续试验比对,通过收集到的检测数据,对各自的测量数据进行回归,建立各自在不同车辆行驶状况下的回归曲线,并将其作为遥感监测设备检测结果动态修正的曲线,这样也许能良好地减少车辆工况变化对遥感监测结果的影响。

4.2.3开展检测条件因素影响研究,进一步减小或消除测量条件对遥感监测应用的限制

由于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是直接在道路上进行测量,测量位置与点位及设备安装位置等虽可以人为控制,但测量环境的变化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因此,开展检测条件因素影响研究,也将有助于遥感监测精度与测量重复性的提高。同样,也应形成不同测量条件与不同测量环境状况的动态影响曲线作为遥感监测设备检测结果动态修正的曲线,以减消测量条件和环境变化对遥感监测测量结果的影响。

4.3使用部门应根据监管要求,量体裁衣定制有特色的遥感监测设备,以促进遥感监测技术的进步

为了促进遥感监测技术在佛山的应用,根据汽车尾气监管工作需求,在采购遥感监测设备时对设备性能主要提出了如下新的需求:

(1)要求设备能同时测量柴油车和汽油车,且能对车辆使用燃油类别进行分类,并将其按燃料类别进行数据的分开保存。

(2)能将环保标志车辆信息参数导入设备软件数据库,以实现对车辆标志信息的识别。

(3)具备检测结果导出功能,以便于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4)具备动态排放限值设置功能,方便标准限值变更时的设置。

提出的技术需求再一次促进了遥感监测设备的技术进步。因此,各地在进行遥感监测设备的采购时可以因地制宜地提出符合当地监管需要的要求,以促进遥感监测设备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提高,逐步扩宽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5.结语

遥感监测技术是许多城市用来检测汽车尾气的高科技尾气监测技术,虽然目前其检测结果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不断的试验和实践,将会提高尾气检测的准确性和汽车尾气监管效率,从而减少对城市大气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戴莉莎.机动车尾气遥测技术应用于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19期.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篇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3 S" technology (GPS, RS, GIS) also expounded, the 3 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prospects are introduced, and with 3 S technique to rely on, expounds the "3 S" technology in the land survey of application.

前 言:随着GPS(球定位系统)技术、RS(遥感)技术和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GPS、RS和GIS紧密结合的“3S”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土地调查的一个崭新的方向已经在国家土地调查及全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GPS、RS、GIS、3S集成技术、土地调查

Keywords: GPS, RS, GIS, 3 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the land survey

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3S”技术

“3S”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简称。

1.1全球定位系统(GPS)

卫星导航系统(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全球定位系统(GPS)。GPS能够进行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的静态相对定位,米级至亚米级精度的动态定位,亚米级至厘米级精度的速度测量和毫微秒级精度的时间测量。GPS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中。

1.1.1 GPS的应用特点

用途广泛、自动化程度高、观测速度快、定位精度高。

1.1.2 GPS的应用局限性

GPS定位系统并不是可以用在任何环境中的,如树林、城市的遮挡将影响GPS信号的接收。GPS应用的局限性如下:信号遮挡、信号干扰、多路径效应。

1.2遥感技术(RS)

1.2.1基本概念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简称RS),是通过观测电磁波,判读和分析地表的目标以及现象,其中利用了地物的电磁波特性,即“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

通常把用不同高度的平台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

1.2.2遥感的特性

(1)空间特性——视域范围大,具有宏观物性;

(2)光谱特性——探测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

(3)时相特性——能够瞬间成像和周期成像,有利于动态监测和研究。

1.3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采集与输入功能;数据编辑与更新功能;数据存储与管理功能;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数据显示与输出功能等。

2 “3S”集成技术

随着“3S”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单独地运用其中的一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国际上“3S”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在这种集成中: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包括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地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发现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变化,及时地对GIS进行数据更新;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并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

3 “3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随着“3S”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广泛运用,基于“3S”技术的土地查应用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

3.1 RS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遥感数据源已经向全天候、超光谱、高时空分辨率方向发展。RapidEye、SPOT5、IRS等中分辨率卫星数据的应用,以IKONOS、GeoEye-1、QuickBird 、WorldView-I和WorldView-II等为代表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应用,为遥感监测提供了广泛的数据源。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国家在利用遥感影像生产上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程,如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10000数字正射影像(DOM)生产技术规定》、《1:5万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局、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制定的《SPOT2.5米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以及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调查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于“二调”制定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等。

遥感信息具有探测范围大、资料实时新颖、信息丰富、影像处理高效等特点。但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的应用上也存在不足,受影像价格和分辨率和采集能力的制约,县级1:5000或更小比例尺土地调查中多以中分辨率影像为主。

3.2 GPS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GPS在土地调查中的主要应用有:

建立测量控制网,便于常规方法测量;

利用RTK技术测量权属界址点和变化图斑的界限;

基于PDA/GPS技术外业直接发现变化图斑并采集定位点坐标和属性数据。GPS测量控制网一般采用静态定位方式,其特点是观测基线组成一系列封闭图形,并通过平差,成果精度高。

3.3 GIS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GIS 能够管理、分析和综合多源、多时态、多层次土地调查信息,它的核心是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有效地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通过图表、互联网、图件等可以清晰地了解和处理分析结果。因此成为土地调查的核心技术,在土地调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GIS 技术的进步及其相关软件的成熟为管理土地调查数据、建设数据库、开展决策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更为“3S”技术集成应用与土地调查工作提供了基础。在GIS 支持下进行分层分类提取。

我国应用较成功的GIS软件有ArcGIS、MapGIS、Maplnfo和SuperMap等。随着GIS向多功能、高精度、现势性强的时态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发展,向与计算机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基于网络的WebGIS方向发展,其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3.4“3S”技术集成应用

综合应用RS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GIS为核心实现“3S”技术的集成,形成一个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输出的完整技术体系。

我国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更新问题,提出了全数字化环境下“3S”技术与外业调查相结合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快速更新技术流程和方法,并给出了不同比例尺图件更新数据源流程获取、变化信息快速提取、零星地类与遗漏图斑补测等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其具体的技术路线是:

①外业调查在GPS技术引导和准确定位下,确认变化图斑的类型、面积、范围和权属,核实地物宽度和零星地物(包括遗漏的小图斑)的量测;

②以遥感技术和己有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准,利用计算机自动化发现变化信息,或人机交互解译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更新;

③内业在地面调查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在多源信息的支持下,实现对基础图件的数字化更新。

4结 论

“3S”技术的迅速发展,保障了土地调查工作的快速、精确和高效率进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卫星遥感影像是现阶段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数据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久的站将来必将形成一套崭新的技术处理手段,更加快速、有效、准确地进行土地调查及土地动态监测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宁津生等,测绘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娅香、何维、黄晓军等,利用遥感技术调查乡级土地利用动态,江苏农业科学,2003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篇7

关键词:地理检测;测绘遥感;技术;应用分析

地理检测技术在地质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矿质勘探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对地理检测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检测技术要想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对检测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更新,测绘遥感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遥感技术是利用远距离的电磁波等手段,向需要探测的目标发射信号,然后通过返回的信号,就可以计算出目标的形状和组成等,目前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发了相应的测绘遥感系统,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只需要把相关的设备安放到指定位置即可,然后通过对设备进行简单的设置,设备就会自行的进行目标的测绘,极大的改善了传统地理检测的难度。

1 测绘遥感技术简述

1.1 测绘遥感技术的概念

遥感英文名为Remote Sensing,简称RS,顾名思义,遥感就是指通过非接触式的手段,通过一些必要的传感器,进行远距离检测的方法,然后就可以根据对目标探测的数据,对目标物体的特性和性质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广义上来说,遥感是指所有远距离探测的方式,而狭义上的遥感技术就是通过具体的设备,收集探测目标的相关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都会采用一些对电磁波反应灵敏的设备,然后向探测的地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接触到物体时,会进行反射和散射等,同时目标物体自身会进行辐射,而探测的设备就是将这些与目标相关的电磁波都收集起来,通过计算机的特定运算,就可以得出物体的相关属性,测绘遥感技术的最初应用是在空中拍摄,在上世纪中期时,由于遥感技术可以迅速的获取某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到了第一颗卫星发射时,遥感技术开始走向成熟,经过了多年的不断完善,现在的遥感技术在地理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 测绘遥感技术的特点

从遥感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遥感从最初的航空拍摄,发展到现在的地质测绘,其每个阶段的进步都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的,因此其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现在的遥感技术都是利用卫星进行的,卫星在高空进行拍摄时,可以对很大的空间同时进行探测,而传统的地理检测方式,通常都需要人工的参与,这种方式每次检测的范围非常小,获取的数据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要想完成大面积的检测工作,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卫星遥感的这种测绘方式,可以同时收集到一个地区大量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也都是由计算机进行,由于卫星绕地球的周期都比较短,对同一地区进行遥感的时间间隔也比较短,尤其是地球同步卫星,始终保持在地球上空的同一个位置,就可以不断的对这一地区进行遥感,那么收集到的数据都是最新的,如果这一地区发生了地质变化,也能够很快的通过测绘遥感,收集到变化后的地理护具,这是传统的地理检测技术无法相比的,从检测成本的角度上考虑,卫星遥感技术也要好很多,由于不需要人员进行实地的检查,就能够节省人员和设备的相关费用,而卫星的存在,遥感通常都是其功能的一部分,同时对一些沙漠等荒凉地区的地理检测,地面的检测很难进行,如果采用卫星遥感的方式,就可以非常简单的解决。

2 地理检测中测绘遥感的技术应用

2.1 获取相关的地理数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地理检测中使用遥感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由于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地区表面的图像,而且随着摄像相关技术的发展,卫星上所带的拍摄设备分辨率越来越高,获取到的图像也越来越清晰,测绘遥感技术的这个功能是地理检测的基本功能,已经在很多地理领域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地图的绘制中,目前大多数地图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由于这种卫星遥感测绘出来的地图,能够真实的表现出建筑物等的实际情况,受到了用户的广泛称赞,除了对地球表面进行拍照意外,遥感技术还能够利用波普获取到更多的地理信息,通过这种卫星的光谱遥感,对地下的情况也能够进行信息的获取,目前我国的一些卫星就配备了最新的高光谱设备,利用这个设备能够获取到很多地理资源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水利和矿产等领域有很重要的作用。

2.2 测绘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由于卫星遥感技术是在高空对地理信息的收集,那么在一些地质灾害中,对地理检测工作也可以顺利的进行,例如某一地区发生地震后,地形地质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要想很好的完成救灾工作,首先就需要一个地震发生地区的最新地图,这时卫星遥感技术不仅能够很快的获取到相关的地图信息,甚至对某一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也能够做出评估,从而使救灾工作能够很好的进行下去,同时测绘遥感也是地理信息系统收集数据的重要组成,由于该系统需要大量地理信息的检测和收集工作,而测绘遥感技术能够很好的完成,随着该系统自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关数据在保证精确的同时,还要进行及时的更新,而测绘遥感技术刚好符合这点,随着遥感相关设备的发展,收集的数据精确性越来越高,而卫星对数据的收集本来就有很好的时效性,这可以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

3 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遥感技术已经是现代地理检测中的主要方式,与传统的一些检测技术相比,遥感技术的对地理检测的空间上增大了,检测的时间上却缩短了,能够有效的保证相关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且随着遥感技术使用设备的更新,对地理检测将变得更加精确,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测绘遥感的技术将会在地理检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学民.遥感技术在测绘科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2] 黄福奎.论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1998(03).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篇8

[关键词]工程测绘 地理信息 数字化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TB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15-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日益提高,测绘技术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正在努力实现一体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发展。于是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技术GPS等各种测绘技术都运用到了工程测绘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测绘中所运用到的这些技术以及它们的研究进展。

1新型测绘技术的优势

1.1节省人力、物力

传统测绘工作需要作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地理信息与数据绘制成纸质地图,这个过程不仅耗时长,而且很辛苦。而新型测绘技术可利用数字化成图技术自动生成地图,可以有效节省人力与物力。

1.2准确性高

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新型测绘技术可以提供精确地测绘信息。新型测绘技术由于避免了人工测绘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因此数据的准确度更高。

1.3存储性高

良好的存储功能是新型测绘技术的一个明显优势,测绘人员可以将数据或是图像永久的保存在硬盘里。当信息更新了以后还可以随时进行更改。而纸质地图在地理信息更新了以后,就只能重新绘制地图,十分不方便,同时也造成了纸张的浪费。

2数字化技术

2.1地图数字化技术

遥感技术的建立需要以数字化处理之后的地图数据作为基础,因此,在测绘部门进行建库的时候,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对地图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已经获得的纸质地图来说,只要其精度、现势性以及比例尺可以满足当前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器将纸质地图上的信息输入计算机中,实现地图的数字化。现今所使用的数字化仪器主要有扫描矢量化仪器以及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器这两种。当纸质地图的比例尺比较大时,一般使用扫描矢量化软件来提取地图信息,从而保证地图数字化处理的快捷与高效。

2.2 数字化成图手段

大比例尺地形图与工程图是传统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需要长期在野外工作来绘制出传统的地图,不仅工作内容复杂,作业任务也非常辛苦。在采集完地理信息以后还需要从事繁琐、枯燥的数据处理工作。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得到的产品也非常单一,已经无法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新的数字化成图技术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有着更新容易、利于保管、准确度高以及方便公开等诸多优点。内外业一体化与电子平板是数字化成图技术的两种模式,其中,内外业一体化这种技术是通过电子簿和全站仪来采集数据,因此精度比较高,并且分工明确易于管理,成图效率非常高。

3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即GIS)是指在计算机提供软硬件支持的前提下按空间分布将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信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输入、查询、更新、存储、数据管理、图形编辑以及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它是一门新学科,将测绘遥感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融合在了一起。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个领域的平台建立中,并成为了显示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工具与手段,同时它还有预测预报、空间提示以及辅助决策的功能。现在,地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已经比较成熟,在农林水利、城市规划、国防建设、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区域开发以及测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城市建立的地下管线系统为例,地理信息技术能以城市的地形图为基础数据通过对地面以及地下的类管线的叠加,然后综合城市规划路线、测量控制网等诸多信息形成一个全新的测绘数据信息系统,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现代化信息管理。

4遥感技术

遥感(RS)是指在不与目标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来量测、判定目标的性质。电磁波的反射、散射等就是遥感技术运用的主要原理。目标反射、散射或是辐射出电磁波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电磁波原理来采集目标的信息并完成分类以及成像。遥感技术包括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所得到的影像以及数据资料。遥感技术有着很多的优势,比如信息的获取周期短、信息丰富、全天候以及光谱特性多等,另外,获取到的遥感影像分辨率非常高,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土地利用的更新调查以及动态监控中。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比较经济以及数据综合性强等优点,它的应用普及得非常快,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图的数据都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取,因而它为城市基本地形、地籍图的测量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遥感技术是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有效手段,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利用遥感技术来更新土地的利用情况。

5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美国是最早研究全球定位技术的国家,并在1994研制成功。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是具有海陆空三维导航功能的定位与单行系统。通过对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接收机的改进,广域差分技术与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也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城市规划、运载工具的实时监控以及导航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此外,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让RTK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只要参照某个基准控制点便就能准确地确定图根的坐标并自动生成电子地图是RTK测量最大的优势。

6小结

在经济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形势下,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随之而来,并且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方向不断进步。它取代了传统测绘方式并达到了节省人力、物力,突破传统技术获得更精确测绘信息的目的。工程测绘中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让我国工程测绘技术得到完善的同时也让相关的信息产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现代测绘技术在第二轮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8).

[2]熊伟.测绘公共服务初步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2).

[3]鹿庆龙.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学科新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5).

上一篇:安全隐患以及整改措施范文 下一篇:医院价值观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