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4-03-27 17:01:32

幼儿体育的内涵

幼儿体育的内涵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保障机制

学前教育是现代学制向终身教育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物质财富和教育质量的改善,学前教育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其教育机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此完善学前教育机制,确保幼儿健康成长。但是,我国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尚且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将简单介绍我国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现状,系统论述存在的问题,并举例探索构建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保障机制的措施。

一、我国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现状

“内涵”主要是指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内涵式发展”特指抓住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以促进“质”的飞跃与发展。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已呈现出两种显著变化,一方面是学前教育的结束期明显提前,传统学前教育的幼儿平均年龄在4到7岁,而当前的平均年龄在3到5岁,结束期提前了1到2年。另一方面,多数幼儿园非常重视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连接,把大班教育作为小学预备教育,从各方面来指导幼儿学习小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职责失范,责权配置模糊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首要问题是政府对学前教育缺乏必要的重视与认同,在责权配置方面没有明确的实践和主导。教育部曾经在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应全面主导地方办园体制,但是,多少地方政府都没有将办园体制付诸实践。另外,因为地方政府不是特别重视学前教育,为其投入的教育资金偏少,所以导致学前教育发展陷入经费不足的困境。

(二)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据调查了解,学前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大多数地方政府都会将学前教育资金调配到城市而不是农村幼儿园,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所获经费不足,师资流失现象严重,保教工作质量不符合学前教育的标准。

(三)公民办园结构失衡,学前教育属性摇摆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优惠政策的扶持,公民办园工作日益兴起,解决了不少学前教育问题。但是,公民办园结构失衡问题不容忽视。部分公民办园的目的是“赚取经济利润”,而不是“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而且,公民办园缺乏公益性、教育性和服务性,师资素质有待提升,这必然会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

(四)师资队伍结构失范,核心素养薄弱

从总体上分析,学前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质量还有待加强,核心素养偏低。部分教师并非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职业道德修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如何构建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保障机制

(一)从理念维度

完善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保障机制,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公平、兼顾效率,创新学前教育文化。其次,需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的结束期,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不能急于将学前教育的年龄缩短到5岁,需要结合幼儿的发展规律。

(二)从目标维度

教育部引导全体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目标,转变工作观念,将“维护幼儿健康成长与均衡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并加大城乡幼儿园的教育资金投入,为农村幼儿园提供充足的补助资金,以此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

(三)从制度维度

地方政府应该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协同幼儿园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制度,明确各级权责,规范学前教育文化机制,落实办园体制,将学前教育制度付诸实践工作。

(四)从结构维度

教育部应注重优化公民办园结构,解决学前教育属性摇摆问题,引导民办幼儿园加强师资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幼儿园的公益性、教育性和服务性。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师资培训工作时应采用以“按需培训”为主的方式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实现学前教育、研究、培训一体化。另外,要引导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化成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能力,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核心素质。

综上所述,解决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提升学前教育总体质量,必须着手构建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保障机制,立足于本国国情,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念,注重提升工作效率并兼顾公平,全面推动学前教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合理分配师资资源,将“维护幼儿健康成长与均衡发展”作为基本目标,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制度,优化公民办园结构,从而有效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晋,刘云艳.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8):38-43.

[2]卡力比努尔・阿不都热合曼.关于学前教育的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13).

幼儿体育的内涵篇2

关键词:家园共育;内涵;幼儿教育;发展

家园共育就是指通过网络等形式,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弥补,共同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能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员共育主要是指家长和幼师之间相互配合来开展教育工作,并通过家长与幼师的及时沟通和探讨,能够使幼师设置出更多符合幼儿成长规律和特点的教育活动,家长也能够通过幼师的讲解,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和行为的发展状况,也通过与幼师的交流,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教育幼儿的方法。同时,家园共育也能够将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信息相互融合,使幼儿在园内也能够体会到家的温暖,从而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以及与人交往的方式,使幼儿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和提高。

二、家园共育与幼儿教育发展的探究

在幼儿教育时期,幼儿的思想和行为还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幼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仅依靠幼儿园和家庭的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两者之间相互协调、合作,从而使幼儿教育内容发挥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家园共育使幼师摆脱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形式上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园内的教学活动中,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发展状况。也不断鼓励幼师要积极地深入幼儿的家庭生活,通过家访进一步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内容上也突破了教材局限,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各类区角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拓展和发掘。家园共育的实施,使幼儿不再需要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效地避免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也能够促进幼师和家长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共同发展与进步,也通过家长与幼师之间的不断沟通和配合,创新出更多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新颖的、先进的教育内容和技能,从而使幼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也促进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家园共育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和幼师必须给予重视,两者之间要积极的相互配合与沟通,使教育活动得到不断的完善,也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渐解决目前家园共育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家长与幼师之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焦皎,吕承文“.家园共育”内涵剖析与幼儿教育发展探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31(3):13-17.

幼儿体育的内涵篇3

教完科学活动《可爱的兔子》后,孩子们一度对兔子很感兴趣,涵涵家也养了一只。几天后的晨间活动,涵涵拉着她妈妈的手,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来园,说:“老师,我的小兔子死了!”说完就哇哇大哭了起来,她妈妈说孩子在家已经哭了两个小时了,难过地对我说:“看来以后要养的话只能养一些容易打理、生命力较强的小动物了,没有照顾好的话,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整个户外活动时间,涵涵都没有很投入地参与,连最喜欢的皮球都吸引不了她,站在一旁,边流眼泪边伤心地告诉我:“老师,我好想小兔子!”我只有不停地安慰她、鼓励她。一整天孩子的情绪都不高,明显看出她真的很伤心,我的心也隐隐作痛,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一方面,从开学到现在,涵涵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个情感很外露的孩子:“老师,我喜欢你。”“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今天很开心。”她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体验到、感受到的勇敢地用语言、情绪、表情甚至动作表现出来,丝毫没有一点造作。这让我深刻地反思,教师在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琐中,面对孩子的进步和表现,没有把自己的热情大胆、真实地宣泄出来,甚至有时面对孩子的追问、喋喋不休而表现出默然和烦躁,削弱教师的工作热情及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从小兔子之死的事件上,孩子的老师和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表现出对生命的重视。很多孩子不理解“死”的真正含义,大人帮他们理解的时候就是很简单地解释一下,甚至是敷衍的态度,当孩子表现出疑惑、悲伤的情绪时,反而以“没关系”安慰孩子。为人者父母即为人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别忘了您的身边还有孩子的眼睛在跟随。我们要让孩子清楚不管是什么生物,生命只有一回,这唯一的生命具有不可逆性,应该公平地对待身边的生命,哪怕是花鸟鱼虫。我们都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教育孩子,让孩子做一个有情有意的人。可是小班孩子受年龄的限制,进行这样的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的情感教育,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幼儿园创设多样化的环境,发挥环境的影响功能

1.通过故事、谈话等教学活动渲染气氛,开展情感教育。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比较弱,对于一些生与死的道理很难理解,有位同事在班上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当讲到善良的白雪公主死的时候,孩子们丝毫没有一点伤感,有的无动于衷,有的甚至在那笑着,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把故事中比较难理解的内容适当简化成幼儿易于理解的句子,例如“白雪公主死了,再也见不到她的朋友和亲人”,同时配合教师的语言、语气、表情和动作,渲染伤感的气氛,让幼儿在能看得到、听得到的直观感受中理解故事表达的情绪。

2.游戏对幼儿情感的促进作用。

幼儿最喜欢的莫过于游戏,游戏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情感的发展作用。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通过对角色的选择、主题的确定、情节的发展等主体活动,体验合群的情感,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地相处,对小班幼儿来说能愉快地参与游戏,使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步转发展成一定的合群意识,对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角色游戏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情节模仿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幼儿会在游戏中模仿大人的言行,包括大人之间情感的表露,如果家里经常是争吵不断的,幼儿在游戏中也会反映出不和谐的音符,如果家庭和睦,幼儿会将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体验在游戏时体现,例如妈妈如何照顾家里的奶奶,妈妈是怎样关心宝宝的,幼儿都会积极模仿。

3.注重观察,抓住日常生活的教育契机。

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善于发现教育的契机。例如,带孩子们在校园里拾落叶的时候,孩子们看到飘落而下的树叶,有的捡起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会晃动树干,想让更多的树叶落下来,这时我轻轻地走到树下,摸了摸树干,说:“大树妈妈,你很疼吧!”这时,所有的孩子都围上来,也轻轻抚摸树干,没有一个人晃动。我又说“明年春天的时候你的身上还会有更多的树叶宝宝。”有的幼儿会把掉在地上的树叶捡起来往树干上装,有的悄悄地跟树叶说话,刚才晃动树干的孩子也一个劲地跟大树说“对不起”。很小的一件事情,只要教师有心观察,就能对幼儿起到教育的作用。

二、家园同步,巩固幼儿的情感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影响功能

孩子从呱呱坠地,就在家庭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一定的个性,家长的情感、情绪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父母能做到尊老爱幼、相敬如宾,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肯定情感积极、爱憎分明、合群善良。

1.实施家园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受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园必须依靠家长的支持,实施家园共同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家长具有丰富的育儿经验,能够注重家庭中幼儿的情感培养,就会使幼儿园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会阻碍幼儿顺畅地发展。因此,在加强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同时,我们应积极开展家园活动,引导和帮助家长重视情感教育,并在家庭中广泛开展情感教育活动。

2.家园配合,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比如如何在家中营造友爱、和谐的精神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做游戏),如何树立正确的榜样等,使家长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从而更有力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园教育通力合作,有效促进幼儿情感教育、良好行为的巩固,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充分利用节日活动的教育效能

节日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一年之中有很多的节日都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主题:“三八”妇女节时,通过孩子们说一说、画一画自己的妈妈,感受妈妈在家庭中的作用,可以以自制小礼物、说一说祝福的话、夸妈妈等多种手段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热爱的美好情感。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妈妈的负担,帮妈妈一起打扫卫生、为大人整理东西等。“十一”国庆节时,结合主题内容,让幼儿了解祖国妈妈的生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感受节日的快乐氛围,此外还有重阳节、教师节及班级中同伴的生日会等,都可以发挥这些活动的教育效能,积极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幼儿体育的内涵篇4

关键词: 沙画 古诗欣赏教学 幼儿教育

沙画是近几年在国内流行起来的一种融绘画、音乐、视频投影为一体的独特的创作形式。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其以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传诵至今。借助沙画能更加贴切地表达古诗的内涵,因此,我们将沙画融入古诗欣赏教学,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沙画古诗欣赏教学,主要是选择一些篇幅短小、句式工整、朗朗上口的经典古诗,通过沙画的形式展现其画面,引导幼儿欣赏、领略其内涵。

一、沙画古诗欣赏教学的特点

与传统的古诗欣赏教学相比,沙画古诗欣赏教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教学材料更易表达古诗的优美意境。

传统的古诗欣赏教学中,经常运用教学挂图或电子图片组织活动,画面内容往往单一、死板,无法表现出古诗中“生机勃勃”的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很难表现出“高山流水”的悠远,幼儿学习仅仅停留在知道这首古诗大概描写了什么内容上,不能深入地领悟其内涵。沙画这种新颖的绘画方式兼有“水墨画”和“动画”的特质,更能贴切地表达古诗的内涵,利用沙画能更好地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我们通过一组连贯、优美的沙画表现古诗的画面,就能更充分地表达古诗的优美意境。美轮美奂、变换无穷,沙画的魅力和古诗的韵味尽在其中。

2.教学方法更易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古诗欣赏教学中,多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古诗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往往被教师简单地讲解成一些平淡无味的小故事,在理解古诗内涵时,常常是让幼儿看着图片说自己的感受。这种灌输式的教法使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很难长时间保持学习积极性。这种看看说说的学法比较枯燥,容易使许多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缺乏自主表达的机会。沙子具有流动性的特性,是千变万化的,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沙画可以不断抹去,重新画,更容易保持幼儿的创作激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教学过程更易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

传统的古诗欣赏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幼儿能否背诵古诗,很少关注幼儿内心的感受,容易造成背得快也忘得快的现象。由于缺乏情感体验,对古诗的理解是不够的,因此整个课堂是没有活力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可见,情感是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利用沙子描绘古诗的画面和互相评价自己的作品,幼儿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二、利用沙画进行幼儿古诗欣赏教学的策略

通过深入的探究,我们发现了利用沙画进行幼儿古诗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1.视觉欣赏,领略诗意。

通过让幼儿欣赏老师的沙画表演,能让幼儿更加全面地感知古诗的内容。教师边表演,边播放经典的抒情民乐,渲染氛围。比如:在《一去二三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随着民乐《江南春色》的节奏,根据古诗的内容逐步画出:诗人站在画面的边缘处放眼远眺、广阔的田野、农家小屋、亭子、花枝等景物。清新、自然的乡村气息就展现在幼儿的眼前。把“水墨画”和“动画”完美结合,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而达到了诗与画的完美结合。网上苏大宝先生的古诗沙画视频更是令人沉醉其中,不得不惊叹沙画的魅力。欣赏一组连贯变幻、图意并茂、行云流水的作品,便是在诗中舞蹈,其中感受非“震撼”二字难以言表。

2.画面想象,感受诗韵。

让幼儿边欣赏边思考,古诗表现了什么内容,也可以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古诗的内容。比如:在《春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模仿鸟儿飞舞、倾听风雨声、花儿飘落等动作,再完整地让幼儿欣赏古诗,学习朗诵古诗。这样,幼儿就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内涵。由于沙画表演是采用简笔画的手法进行描绘的,绘画材料沙子可以反复使用,因此操作起来非常简便。教师还可以边进行片段表演,边让幼儿练习分句朗诵,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也得以体现。在这样的沙画欣赏过程中,练习配乐朗诵、表演古诗,常常令幼儿乐在其中,百玩不厌。

3.动手尝试,表现诗情。

让幼儿动手画一画古诗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绘画是儿童大都具有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画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由于沙画可以不断地抹去再画,不会留下涂改的痕迹,因此,幼儿的古诗配画创作是无拘无束的。

4.自主表达,点亮诗魂。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作品。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他们对美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尊重、接纳幼儿的观点,鼓励他们大胆、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古诗欣赏教学的任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让幼儿反复诵读古诗的层次上,在相互欣赏各自的古诗沙画作品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表达、互相探讨,在交流中得到自信,获得新的认识,这才是古诗欣赏教学应该做的。

三、结语

借助沙画,通过看看、想想、画画、说说等形式,能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韵味。当然,每次古诗欣赏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参加学习的幼儿都是不同的,以上步骤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断地调整教学引导的策略,才能使幼儿看得更加有趣,想得更加丰富,画得更加大胆,说得更加投入,使古诗欣赏活动变得更加快乐,更加有效地提升幼儿古诗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幼儿体育的内涵篇5

关键词:高品质;幼儿园;文化建设;实践策略

高品质幼儿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基本立场是:指向明确的愿景,进入实际的工作,突出鲜明的特点,保持生长的活力。高品质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有系统设计、凝练内核、生动表达、共生内涵、完善制度等。

一、系统设计

首先,建立整体思维。幼儿园文化建设应从分析文化体系着手,遵循全面性、适宜性、渐进性原则。幼儿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时、因地、因事制宜。以往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倾向,根本原因是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系统设计缺乏整体思维。必须认识到,幼儿园文化建设需要以整体思维进行系统设计。其次,明确发展方向。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幼儿园要认真审视社会环境及幼儿园内部的发展状况,明确变革的需要,以幼儿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理性思考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架构切实可行的幼儿园文化体系。幼儿园在文化建设的系统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本园的特点,立足幼儿园活动,注重探索和创新,形成自身的理念和模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园文化的作用,引领幼儿园健康、长久地发展。第三,注重历史传承。幼儿园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幼儿园长期的历史积淀。在建设幼儿园文化时,虽然要紧跟时代潮流,但绝不可以完全抛弃幼儿园的传统,而要把优良的传统和实践经验作为幼儿园文化的基石,将幼儿园的传统与时展相结合,求得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形成幼儿园自己的特色文化。

二、凝练内核

凝练文化内核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幼儿园关于文化内核的凝练,既要体现出幼儿园的发展战略、行业特色,又要突出幼儿园的个性,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其一,从办学历史中提炼。对幼儿园所在的地域和历史作本源性的追溯,通过追寻、整理、概括,再现幼儿园的传统文化,帮助幼儿园师生了解本园的文化来源与历程,认清本园的文化实际,在继承、利用已经积累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形成符合现在及未来发展的高品质幼儿园文化。[1]其二,着眼未来发展目标。对行业、时代需求进行分析,对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另外,应进一步追问:要想缩短差距,实现目标,幼儿园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应该用什么理念进行指导?按照这种思路,设计出面向未来的文化。其三,立足发展现实。“如果不清楚幼儿园发展史及其现实,便无法提炼幼儿园精神和建构幼儿园文化。”[2]关注发展现实,可以首先听老教师讲过去的事,让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串联起幼儿园的发展轨迹,让幼儿园师生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同时,将故事与师生体会相结合,通过对这些富于文化内涵的内容分析提纯,提炼出可作为幼儿园发展根基的精神文化因子。其四,强化专题攻关。邀请领导、专家、家长、各层面教师召开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座谈会、研讨会,听取他们的意见。组织人员以不同表述概括凝练;尊重师生的选择,以概括出的几种不同表述形式的文化内核或某种独特的文化精神要素,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使文化内核充分体现幼儿园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

三、生动表达

首先,通过建筑和环境表达。幼儿园文化表达要考虑每一个建筑和任何一处环境的文化意涵。通过建筑和环境进行文化表达的精妙之处,不是把一个“躯体”修饰得如何美妙,而是如何为“躯体”注入生命活力。环境文化表达应体现儿童为主体的理念,幼儿园里每一处设计都要从孩子出发,赋予童趣。幼儿园的环境也可以是动态的,与师生成长互动。幼儿园文化建设要让环境会说话,让孩子能与原本静态的景观互动起来。其次,通过形象识别表达。通过顶层设计提炼出核心理念后,幼儿园需要设计一套形象识别系统来对幼儿园进行文化表达。形象识别表达,是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切入点,恰当的形象识别表达,会使幼儿园形象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无疑会在社会中、行业中、本园教职员工心理上产生很大反响,使员工对新的形象、新的理念、新的战略目标产生兴趣,从而产生自豪感。在这个时候,贯彻幼儿园精神、理念、规章制度等就会事半功倍。第三,通过行为主体表达。文化建设中,行为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家长和幼儿。幼儿园文化通过行为主体表达,主要以人的参与来实现,人的参与也是在为幼儿园文化赋形。一是教师。只有在教师身上彰显了文化的特性,幼儿园教育才能呈现出文化的面相,才能获得最优的教育效果。二是孩子。把孩子作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主人。如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幼儿的主题探索活动“自创符号”,体现了幼儿园文化所倡导的儿童深度探究的学习方式,儿童创造性地使用一定的“符号”来表征自己身边的事物,幼儿园广泛使用自创符号而非公共社会符号,让游戏和生活变得更加顺畅、深入、丰富。三是家长。一方面要以平等的态度唤醒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管理,为幼儿园的工作献计献策,使家园融为一体,形成教育的一致性,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以一些家长活动、亲子活动为载体,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文化表达中来。第四,通过网络媒体表达。网络虽虚拟,但绝不虚无,而是幼儿园各种信息的真实表达,它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搭起沟通交流的渠道。幼儿园依托网络媒体进行文化表达,主要采用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直播平台等形式。这是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文化表达形式,利用得好,可以通过网络为幼儿园文化表达提供全新和快捷的途径,让幼儿园打破传统地域和时间限制,更好地传播和彰显文化。例如,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每一次大型活动都借用了微信公众号和直播平台进行活动前、中、后的全程跟进,这样既可以充分地对幼儿园的活动进行传播和宣传,也能让更多的同行、家长和社会各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其文化主张和价值追求。第五,通过命名来表达。命名是幼儿园文化表征的重要形式,一个具有文化意象的名字,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幼儿园的文化追求。幼儿园应在分析区域自然特征、历史文化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经由提炼和浓缩,以命名的形式为幼儿园的文化建设点睛。可以为幼儿园的建筑景观、曲径走廊、户外环境、功能场所、班牌等进行命名设计。如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以“童年的院子”为整个幼儿园大环境命名,体现出了十六幼努力把幼儿园建成一所童年的院子,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们放肆撒欢、收获智慧、品味生活、放飞梦想的地方,这是十六幼对自己文化的表达。又如成都市第十四幼集团的分园,分别以和煦、和雅、和悦来命名,让幼儿园的“和”文化通过这些名字得以彰显。第六,通过活动表达。文化建设需要借助文化活动进行生动表达。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优秀文化的丰富和实践,定期举办相应的文化活动。例如,在幼儿园中举办科技节、音乐节、艺术节,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能在弘扬幼儿园文化的同时启迪幼儿的价值观等。

四、共生内涵

幼儿园文化的共生,是过去与未来在当下共生,个体与群体在组织中共生,观念与行动在对话中共生。幼儿园文化不可能脱离于一线工作而存在,需要共生于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处,体现在幼儿每一天的活动中,存在于教师的点滴教育行为中,也融合于家庭、社区的资源整合中。一是保教工作规范扎实。从内涵出发,让文化在保教工作中和谐共生,不能脱离保教工作谈文化。高品质的幼儿园文化要融入保教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做细做实,明确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才能逐渐形成师幼良好的行为规范。二是培养内涵共生的专业教师团队。培养内涵共生的教师团队,既要关注管理层与教师群体的和谐共生,又要关注教师群体内部的共生融合,还要关注到教师个体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人是幼儿园文化建设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因素,整体提高教师团队综合素质,让教师团队在共生中丰富和发展幼儿园的文化内涵,才能从根本上形成理想的文化氛围,才可能结出文化建设的果实。三是重视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的和谐共生。幼儿园家长是当地文化的载体,其中也不乏文化领域的佼佼者,引领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拓宽幼儿园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增加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进而使幼儿园的文化接地气,促进幼儿园与本地区的人文特点和地域文化相融合。如可以通过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协同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以传统文化为纽带,突出节日民俗特色,密切家庭成员的合作与亲情关系,建立新型家园、社区共建共享的关系,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五、完善制度

制度一旦得到教职工的认同,就能促进园所良好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就可能升华为一种无须强制就能在师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首先,兼容并蓄,规范制度。幼儿园制度文化的积累需要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要通过一代甚至几代师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传统,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文化。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非常重视制度的建设,但是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制度过时、滞后、缺乏,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有章不循、无章可循、执行乏力等问题,需要不断规范,并在规范中形成制度文化。其次,修正调整,不断创新。制度文化的优化应以幼儿园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对传统制度文化与幼儿园核心理念不一致的内容要及时修改完善,针对新的情况以及时代变迁不断进行制度文化创新。面对幼儿园以女性为主体的教职工队伍现状,更应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充分考虑女性群体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在刚性和柔性管理中找到平衡点;要引导全体教职工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从被动向主动转变,让幼儿园制度成为教职工发自内心的一种文化自觉。最后,保障落实,形成共识。幼儿园工作琐碎细致,各种理念只有真正落实到一日生活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有效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幼儿园制度文化构建,是在幼儿园教职工中培植幼儿园倡导的价值观的过程,制度不应该只是挂在墙上、放在案上的资料文件,它应该是幼儿园所有员工共同认可、遵守并执行的一种共识。只有形成了共识,幼儿园的制度才能成为幼儿园的文化,引领幼儿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9-73.

[2]姚艺.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初步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9):52-53.

幼儿体育的内涵篇6

【关键词】《指南》 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少数民族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00-02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部颁布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现《指南》也在全国各地展开实施,在贯彻实施《指南》中,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在广大的农村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是深入贯彻实施《指南》的基本保障,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当前农村幼儿教育改革中的首要任务。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展,人们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途径等方面都有了逐步深入的认识,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是新世纪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正确认识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对于推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成长和加速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进程。单就专业化而言,它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认知属于社会学角度的涵义在于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人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也即不可替代性程度不断增加。二是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1]经历认知的不断深刻化,专门职业应具有以下特点: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完善的专业知识与成熟的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的专业自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专业人员需经过长期、严格的专业培养与发展。[2]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3]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是幼儿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所要经历的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起点低。

从目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来看,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少,大多数教师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以后才去考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一部分幼儿教师具有的是小学幼儿教师资格,而在一些民办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既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也没有保育员资格证,一些“山寨”幼儿园的教师则教师资格都不具有。从幼儿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途径来看,师范教育是幼儿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它是建立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特性之上,师范教育强化了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职能,形成幼儿教育专业信念体系和专业精神,建构了幼儿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幼儿园从事教育的人员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或者保育员资格证是必须的,然而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很大一部分没有幼教资格证,基本教育素质偏低,文化知识水平低下,专业技能技巧缺乏,不能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较高但专业化程度不够。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中师以上学历者占绝大多数,然而“学历达标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十分突出,即普师毕业生较多而正规的幼师生不多。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幼儿教师大多数由小学教师转化而来,在教学岗位上未接受后续的幼师专业课程培训。从根本上说,面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培养尚不充分。对于贫困地区幼儿园而言,师资水平与发达地区农村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容乐观,是贫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障碍[3]。

(三)农村幼儿教师“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薄弱。

从全云南省的幼儿教育研究来看,幼儿科研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高校和市州所属的公立幼儿园,农村民办幼儿园基本没有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以丽江市古城区为例,全区在教育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幼儿园一共有22所,公立幼儿园5所,做过或正在做科研课题的只有3所公立幼儿园,从全区的幼儿园来看普遍存在教育目标偏差、幼儿活动组织方法陈旧、教研活动开展不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艰苦,幼儿教师少,幼儿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条件去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另外民办幼儿园还存在设备设施简陋、图书资料的购置缺乏资金来源,对新的幼儿教育理念的学习不及时,学习过的又不能被幼儿教师们深刻领会,未能和教学实践有效融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脱节现象十分严重。

(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单一。

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途径基本上是在实践中通过模仿、自我探索、自我总结。这样的专业成长途径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单一; 2.重知识传递、轻游戏活动,重教育结果轻活动过程,小学化倾向严重; 3.幼儿教师成长途径单一,成长环境狭窄,模仿的经验显示出明显的封闭性,没有有效地与外界沟通交流。[4]

三、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策探析

现在的农村幼儿园中存在幼儿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幼儿发展水平落后,这已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如何尽快让幼儿教师的专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村幼儿家长的社会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规范农村幼儿教师队伍,逐步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制度。首先,应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幼儿教师聘用制度,把好幼儿教师的进入幼儿园的“入门关”,各幼儿园应把日制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作为首要条件,其次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逐步清退不合格幼儿教师。实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依法治教,使幼儿教师的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的前提,是依法管理幼儿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手段。其次是落实和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即落实农村幼儿教师的职称评聘提高工资待遇,解决农村在职幼儿教师的医疗和养老保险问题,解决好幼儿教师的生活及养老问题,激发他们的从教积极性。第三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制度,促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建立并逐步健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制度。在幼儿教师的成长中,加强幼儿教师培训,要结合幼儿教师资队伍现状,制定幼儿教师资培训规划,并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继续教育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符合幼儿教师实际水平的培训活动。例如可以建立以市县一级示范园为核心的基地,以一级示范园的骨干幼儿教师为核心的培训网,充分发挥一级示范园、骨干幼儿教师的示范效应,通过建立培养基地,推广先进经验,更好地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优势开展幼师学历教育。依托地方高校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幼师专业的学历教育也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我们云南省除了怒江州和迪庆州外,各地州都有高校,并且都办有学前教育专业。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大都由于资金短缺,幼儿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经常组织外出培训,我们可以利用函授、自考等形式,依托地方高校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专业学历教育。这样的专业学历教育具有形式灵活、层次多样的特点,这些学习形式不仅会增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水平,还会起到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作用。

(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专业的发展。1.幼儿园自己组织培训,以园为本,形成专业对话的良好氛围,促进幼儿教师互帮互学以至共同提高。我们云南省在认真贯彻实施《指南》过程中,首先就对一级示范园的园长进行了培训,充分发挥园长的引领作用,开展以“团队”为载体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活动,通过团队活动开展幼儿教师之间的互助,让幼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幼儿教师之间在幼儿园实施活动中的交流合作,集体备课,实现深度研讨,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2.幼儿园的园本研究。主要是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和幼儿园内的教育资源,围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科研项目小组为团队,进行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开展园本研究,能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幼儿教师通过园本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中经过思考、实施、反思、内化和修正,形成行动研究――实践反思――更新行动的循环过程。园本研究,能够及时被幼儿教师群体所理解、掌握和实施,满足了不同层次专业发展水平的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能够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3.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加强一级示范园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横向联系,帮助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专业的成长,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园际交流,既可以密切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之间达到优势互补,扩大和利用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4.成立以中心幼儿园为核心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建设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应立足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按照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来统筹全县(市)区、镇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协调各级教育机构和幼儿园。充分利用园内外一切可利用资源,为幼儿教师提供园内、园外合作的机会,为幼儿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指导幼儿教师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多样的、开放的、自主能动的个性化专业发展模式,满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5.建立网络培训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技能。随着知识更新的日益加快,幼儿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应该紧扣时代的脉搏,不断推陈出新,使自身的知识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良好的网络专业培训有助于幼儿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和视野的丰富。6.把幼儿园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形成支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园本文化氛围。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一种有机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五)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方面的提高。美国学者Travers说过:“幼儿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幼儿教师的许多知识和能力是依靠个人经验和对教学的感悟而获得的,特别是在实施《指南》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化对于幼儿教师自身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要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首先应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方面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幼儿教师专业的良性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元的,但幼儿教师主动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是幼儿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幼儿教师应确立远大的志向。并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不断的完善自我。幼儿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加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它可增强幼儿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得幼儿教师能够理智地展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最终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目的。当前,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方面的提高,努力达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为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明东 褚远辉等主编,教育学 [M] 2007年7月第二版,144页

[2]张淑芳 张熙君 幼儿教师专业化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反思与实践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3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M] 2008年12月第二版,125页

[4]王杰.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9、1

幼儿体育的内涵篇7

幼儿园课程的多样化使我们在目标上要把握全面教育的思想。学前教育是促成幼儿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手段和保障。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在幼儿的体、智、德、美等方面体现并践行幼儿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幼儿的发展应该是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学前教育目标的要求。所以,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上应该体现这两个方面,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中,每位幼儿教师也应该根据这两个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

学前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开端阶段,是启蒙开智的阶段,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应该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的体力、智力、情感、社会性以及美感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长。过多的训练一定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破坏性作用,这种不可逆的教育会毁掉幼儿的一生,更无幸福可言。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应该是启蒙的,让幼儿的天性在正确的幼儿教育指导下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使幼儿的身心获得愉快健康的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幸福打好基础,对世界永久地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综上所述,幼儿园的课程目标是启蒙性的、发展性的、全面的,它绝不以单纯追求智力目标为代价而牺牲幼儿的终身幸福。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游戏和交往,来自于大自然和幼儿的社会生活和我们所积淀的人类文化成果,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有教育意义的,便于幼儿去感知、去体验,利用幼儿的直接经验去认识新的知识经验,因为这样更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也方便教师教学。幼儿园课程的生活性,还意味着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并不是系统的、严格的学科知识的再现,而是随着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幼儿的兴趣是确定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必须符合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必须尊重幼儿的直接经验,而幼儿的直接经验又是有限的、与幼儿的现有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幼儿园课程具有浅显性。

三、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由于幼儿园课程是与学前儿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必然也是情境性的、参与性的、与现实的一日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获得知识、经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真诚对话、有效沟通是幼儿园课程实施所不可缺少的。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这种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必然是活动性的和经验性的。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文性、多元性

幼儿园课程教学质量好坏依赖于幼儿园课程评价,这种评价应该以幼儿发展的整体性现状为依托,同时要针对个体差异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评价,在评价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可促进每个幼儿自身的发展,是对个体人的尊重和热爱。

幼儿园课程评价要尊重地区民族文化特征的差异,多角度进行评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幼儿园课程建设要园本化,同时要注意“幼小衔接”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深入理解和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涵义,因为幼儿园课程的涵义是我们探讨幼儿园课程特点的依据和出发点,对幼儿园课程内涵的不同阐述和理解,有可能会生发出不同的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特点。但无论对幼儿园课程特点怎样阐述,幼儿园的教育都应该关注幼儿自身的发展,考虑“人”本身的需要。幼儿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对人的发展的最大满足,幼儿园的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对人自身的利益和价值给予尊重,这无疑在告诉幼儿:你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没有人可以剥夺你生存的权利和发展的意愿。

幼儿园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基础。因此,幼教事业的进步与繁荣,不仅会对幼儿个体的发展带来好处,同时,对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提高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均有深远影响,它也必将为人类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全面把握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幼儿教育的轨道,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和践行幼儿园课程“以人为本”的特点。

幼儿体育的内涵篇8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而对于教师,特别是实幼教师的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实幼的半年以来,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精彩的观摩活动,使我更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我的孩。

 

二十年前,一个爱做梦的女孩,蹦蹦跳跳地来到她向往已久的地方。她喜欢唱歌,喜欢画画,更喜欢她的幼儿园老师。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总是重复着同样的一个梦。

二十年后,女孩的梦实现了,她终于又回到她喜爱的地方,她依旧爱做梦,只是梦不再是儿时的简单和满足,教师的职业,使她的梦有了更多的内涵和心情。这个女孩,就是我。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实幼的教师,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  因此,我总是毫不吝惜地将我的爱播洒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泉水中,愉快地学习、生活。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以幼儿为本,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呵护他们的创造潜能。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孩子越小,年龄差异就越大,我常常提醒自己要面向全体幼儿,落实“两个优先”“两个关注”,学会去观察了解孩子某一年龄阶段的一般特点,把握个体特点,才能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解读幼儿,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活动真正适应并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期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期课改的核心是让课程适应并促进孩子的发展。课改的教材涵盖了幼儿的基本经验,但不能涵盖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作为一名实幼的教师,我们不能依赖教材,抓住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有价值的事情,用整合的观念对教材、教案进行选择、创造,不断拓展教育活动的资源。

 

实幼是一个示范性幼儿园,这里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进入实幼,我更懂得了压力的内涵。不管是老教师还是中青年教师,娴熟的教育技巧和灵活的教育机智,都使我产生了深深的距离感,曾经沮丧过,曾经烦恼过,但仔细想来,沮丧和烦恼只是多余,只有执着的追求才能使人进步,我想,这才不失实幼人的本色。

 

                   

上一篇:废旧回收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废旧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