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7 10:00:53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篇1

《主题背景下,家园合作促进3—5岁幼儿语言智能发展的策略研究》

二:核心概念:

1、语言智能:它是指能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别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语言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

2、主题活动:它是以幼儿发展为本,选择幼儿生活环境中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主体(或话题)为统领,将各领域进行有机整合,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表达表现,获得相关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三、研究价值:

1、帮助教师拓展培养幼儿语言智能的途径。

教师除了在园内利用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寻找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多种方式、方法外,还能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来培养幼儿语言智能。

2、能提高家长的语言教育智慧。

在了解家长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适当的方法,丰富家长的教育知识,使家长在幼儿的语言智能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3、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的方法。

2、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的策略。

五、研究内容:

1、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的内容及形式。

2、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3、如何有效地利用社区和周边资源。

六、操作流程:

(一)、具体内容分配:

1、利用语言游戏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小一班负责)

2、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小二班负责)

3、丰富小班幼儿的交往语言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小三班负责)

4、创设儿歌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智能的发展。(托班)

(二)、具体负责人项目分配:

1、徐丽娉教学活动设计

2、张玲家教指导

3、沈敏环境创设

4、朱海燕黄英收集相关资料

5、盛述波实施方案

(三)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20**.10)

1、发放“幼儿家庭语言环境调查问卷”,汇总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3、根据年级组课题,各班确立小专题,并制定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20**.2)

1、继续学习有关方面的资料。

2、设计活动方案并为幼儿创设多元的语言环境。

3、在阶段总结的基础上调整计划再实施。

4、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交流活动开展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3——20**.6)

1、整理材料。

2、撰写报告

(四)、预设具体措施:(20**.3――20**.2)

20**年

三、四月份

1、结合“三八节”活动,邀请部分家长参加亲子游戏。

2、组织“小青蛙”故事比赛,并在平行班中交流。

3、根据主题丰富区角中语言区的内容,并组织“语言创意角”交流展示。

4、利用家长会了解家长目前的困惑。

5、结合“图书日”组织幼儿到居委会讲故事给爷爷、奶奶听。

五、六月份

1、加强语言教学力度,结合主题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展示。

2、丰富幼儿成长档案,增加有关语言的内容。

3、利用散步时间与别班幼儿交换自带玩具。

4、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需要开展小规模的家教指导。

5、组织活动“我要升中班了”,与中班幼儿开展交流活动。

九、十月份

1、组织“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活动,与小班、托班幼儿进行大带小活动。

2、利用十一黄金周设计并实施活动方案。

3、布置有小班语言特色的走廊环境,以游戏为主,配合图片、道具等。

十一、十二、一月份

1、根据主题调整区角中的语言区内容。

2、根据各班情况设计并实施活动方案。

3、开展“有趣的中国话”活动,邀请部分家长参与。

4、整理阶段资料,撰写经验总结。

20**年

三月份

2、整理活动开展资料。

3、撰写结题报告。

七、目前已开展的工作:

1、发放“幼儿家庭语言环境调查问卷”,汇总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3、根据年级组课题,各班确立小专题,并制定实施计划。

4、布置有上海语言特色的走廊环境“阿拉咖吧”。

5、丰富各班区角中语言角的内容。

6、利用十一黄金周各班开展有特色的交往活动。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篇2

对于幼儿的全方位教育而讲,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无疑是教育内容的重点。幼儿阶段属于正在学习模仿阶段,语言表达不完善,所接受的语言信息都是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老师的指引可以有效地让幼儿接受更好的语言信息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教师应该认真的分析幼儿学习的心理和语言特点,从中得到更好的教育方案,让幼儿的语言的得到更完善的开发。

二、如何运用适当的方式来进行语言教学

(一)让语言在情境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学习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通过周围可观的环境来获取学习,而幼儿实际的交流表达又是从人与人交流中实现的。让幼儿在一个活跃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沟通、获取、体验与家人、玩伴、老师,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就变得至关重要。让幼儿在各种情景中学会去表达,这就需要在家长和老师在其生活的家庭和学习的幼儿园里,提供更加真实的各种语言模拟环境,让幼儿可以在成人帮助下,运用他们所学习的语言。

(二)让游戏表演成为促进语言发展的动力

孩子在幼儿阶段有着超高的模仿表演能力,尽可能地让孩子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语言训练,让孩子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使其言语能力更加发达。例如:“我是妈妈的小帮手”的游戏,让孩子们每人说出一句放学后或假期在家最想帮爸爸妈妈做的事情,让他们从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还有“我会讲故事”让孩子们简单表述听过的故事,可能表达上不完整,意思不是很清晰,但是老师要鼓励大胆说出来,不仅可以让孩子自信,更愿意去表达。

(三)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原则

怎么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因材施教是针对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缩小幼儿之间的学习差异,但是我们对这种幼儿个体差异教学中做得不够细致。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差异去具体的由幼儿去交流,平时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自由交谈、互动等,让幼儿想说、敢说,从而提高语言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的提升。

三、幼儿语言的特点分析

从现有的幼儿教育来看,如何找到适合幼儿学习语言的方式就必须针对幼儿语言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来满足幼儿语言教育的实际需要,幼儿语言特点有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表现:

(一)幼儿语言的不确定性

语言是人类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幼儿语言通过有目的性、有计划、有组织的熏陶,让幼儿在此过程中具有交流能力,语言的规范为了幼儿今后的表达得到更系统的规范和学习。通过对周围成年人语言的规范,让孩子学会最简单明了的话语,更容易表达自己。幼儿由于年龄原因,不会懂得哪些语言适合他们,适合学习,家庭成员和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规范就会给孩子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二)幼儿对语言的表达欲望强,接收新词快

幼儿在表达上有着强烈欲望,他们愿意说、愿意去交流,学习新鲜的词汇特别快,模仿力强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愿意去模仿别人的话语,不会过滤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及语言,这就要家长和老师们通过加强词汇语句的锻炼,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能力表达上,促使幼儿语言得到提升,由于孩子接受新鲜事物比承认要快得多,做好新词教学训练,在运用上融会贯通,促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三)幼儿语言发音不清,表达含糊听不懂

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幼儿言语表达上没问题,但是一些发音不清楚,很多语句听不清,孩子很迫切的表达,但是周围的家长和老师却不知道幼儿要表达的意思,这就要家长和老师配合,多去训练孩子的发声,一些重点词的读音,特意地训练幼儿的基本发音,达到准确的发音,让孩子有自信,敢说并勇于表达。

四、结论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语言是人与人实际生活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幼儿语言的特点来分析,如何制定方案让幼儿语言的到更好的锻炼及表达,尽可能地摒除幼儿个体的差异,做到教学方案的完善,不合理的地方要随时改进优化,因材施教让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有效的语言表达是幼儿以后实际生活与人沟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有着一定的影响,老师记得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挖掘幼儿身上的语言特点,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让幼儿语言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与运用。

参考文献

[1]江卫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1).

[2]黄娟娟.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范型构建的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 2012(3).

[3]陈懿.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反馈言语行为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篇3

关键词: 小班幼儿 体锻活动 成功感

成功感,又称成功体验,是一个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时所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感,是个体在达到自己的抱负水平后所体验到的情感。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体锻活动占有较大的比例,并在幼儿成功感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积极的语言是幼儿获得成功感的基础

语言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最便捷、最直观的交流方式。在体锻活动中,教师通常是用语言与幼儿进行直接的对话,教师的语气、调值、用词都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心理,也是幼儿获得成功的基础保障。因此,在体锻中,我们力求用积极的语言影响幼儿,改变幼儿胆怯的心理,最终获得成功感。

1.鼓动性语言:是指教师给出行动建议,通过肯定、表扬、赞赏、鼓动等方式激发、鼓励幼儿不断进取,建立自信。

案例:小蚂蚁运粮

早上,我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活动的项目是“小蚂蚁运粮”。这时,第三组正好轮到昊昊运粮,只见他背上背着小蚂蚁的粮食,小心翼翼地往前爬着。当昊昊爬到路中间的“小山坡”下时,抬头望了望却开始犹豫了,后面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催他,我连忙鼓励他:“昊昊,不要害怕,就差一点点你就可以帮小蚂蚁运到粮食了,就胜利啦!往前看,不要害怕,我会保护你的。”他听后,立刻鼓起了勇气,继续朝“小山坡”上爬去,不但比刚才更加小心,而且比刚才更沉着了,动作也麻利了,很轻松就翻过了山坡。他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我表扬他:“昊昊,你可真棒呀!第一次爬就取得了成功。”

分析:

鼓励性的语言可以增强幼儿活动的欲望,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在体锻中教师可以通过直接的鼓励性语言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勇于挑战自我。上述案例中在教师的一再鼓励下,幼儿最终战胜了胆怯的自我,走向了成功。

2.引导性语言:是指教师或幼儿通过自身的语言引导,激发幼儿向他人模仿的过程。

案例:和皮球做游戏

豆豆和小雨两个人手拉手拿着一个球玩起来,两个人边玩边讲话,玩得很开心;琦琦和媛媛一组,甜甜和良良一组在玩对传球;心语一个人追着球跑来跑去;只有新新站在装球的筐旁边,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其他人。于是,我走过去跟新新说:“新新,你也拿一个球啊,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很好玩的。”在我的引导下,新新怯怯地拿了一个球,抱在手上。她站了一会儿,然后将球往地上一丢,又赶紧伸出手去拍,但是没有碰到。我赶紧说:呀,新新在拍球呢!本领好大啊!而且,和他们玩得不一样噢!……

分析: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比较简单,交叉游戏的行为比较少,通常是独立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相互模范,玩出花样。在体锻中老师会给予幼儿示范性的提示,变化幼儿定式的思维,拓展幼儿思路。如上述的案例中,教师通过其他幼儿的示范,提示心不在焉的新新如何游戏,让她也参与到活动中,感受活动的快乐。

3.评价性语言:是指教师通过观察的行为做出事实判断或定性鼓励。

案例:圈圈真好玩

晨间体锻的时间到了,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场地上,拿着圈圈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又要和圈圈做好朋友,和圈圈一起玩了。可以怎么玩呢?”

豆豆说:“可以转。”

我追问道:“怎么转?你来转一下好吗?”

于是豆豆就把圈圈往身上一套,然后开始扭动腰部转起来,但是圈圈太轻了,不太容易转起来。

我鼓励道:“让圈圈变成呼啦圈,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分析:

当幼儿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通过及时的语言肯定了幼儿的想法,一方面拓展了幼儿后续的思路,另一方面激发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4.指向性语言: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帮助幼儿认清事物的过程。

案例:运水果

这天的挑战活动,我们安排了“运水果”的主题活动。我事先设置了一系列障碍,孩子们看到这个场景个个异常兴奋,跃跃欲试。在这种情况下,我先和幼儿讨论了今天的主要器械“看看,前面都有些什么”。

分析:

有些时候教师会提供一些新的材料,幼儿从没有接触过,兴趣很高却不知道怎么用,会出现不安全的隐患,因此教师可以事先有目标地让幼儿观察,稳定幼儿情绪,确定方向后再开展活动。

5.介入性语言: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介入,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情节,产生后续活动的兴趣。

案例:我也要摘果子

在开展“小刺猬摘果子”的游戏中,戴着刺猬头饰的乐乐怎么跳也摘不到挂在绳子上的果子,于是嘟着嘴巴跑开了,我看见了问他:“乐乐,你怎么不玩啦?”他指了指高高在上的果子。根据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我首先安抚了孩子的情绪:“没关系,刺猬妈妈陪你一块去摘果子,好吗?”听到“妈妈”这么说,“小刺猬”一下子就不哭了,拉着“刺猬妈妈”一起来到了“果子”的下面。……

分析:

在体锻活动中,幼儿常常出现害怕、退缩等行为,这时教师可以以角色的身份积极投身其中,参与幼儿的活动。例如上述的案例中,教师通过扮演“刺猬妈妈”的角色,让幼儿感到温暖,觉得安全有依靠,这样幼儿才不会害怕,最终体验到成功。

6.规则性语言: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建立活动规则的过程。

案例:跳跃的小青蛙

在游戏过程中,我创设了情境,提供了荷叶、石头等物体。在游戏的过程中,我提示说:小青蛙先过小桥,再跳过小石头,最后跳到了荷叶上。

分析: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规则性的语言让幼儿了解了活动的规则,掌握了小青蛙的路线,为活动建立了良好的规则。

7.提示性语言: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的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的过程。

案例:投一投

在一次双手向前投掷练习的过程中,幼儿一开始显然有些不明白,因为他们对于投掷这一动作并不熟悉。为了让幼儿清晰地掌握投掷的基本技能,我运用了提示性的语言:两个小手牢牢地抓住小沙包,小沙包要去旅行了,他从胸前绕绕饶一直绕到我们的头顶上,停下来,沙包休息一下,好了沙包要到远方去旅行了,用力往前扔,飞喽!……

分析:

由于幼儿对某些新的技能的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时教师要运用提示性的语言指导幼儿如何操作,给予具体的提示。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形象的提示语言提高幼儿兴趣,让幼儿开心学习的同时也简单习得了投掷技能。

8.追问性语言: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的追问拓展幼儿思维的过程。

案例:小蝌蚪在长大

在幼儿理解了小蝌蚪长大的过程后,我紧接着问:“青蛙怎么跳的呀?”有几个聪明的孩子立刻回应:“两只手要举得高高的,两只脚要向上跳。”“哦,对的,两手弯一弯,两膝弯一弯,准备,跳”。在我的一声口令下,许多孩子跟我跳了起来。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我们快乐地演绎着小蝌蚪在长大的历程。

分析:

追问性的语言能让幼儿的思维得以再次拓展或者对新授的内容得以再次巩固。上述案例中教师的一句追问就是让幼儿对新的技能进行再次练习和巩固,在技能熟练的同时体验青蛙跳的快乐。

二、有效的指导策略是幼儿获得成功感的支撑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教育。在体锻活动中也是如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指导。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们梳理出以下指导策略:

1.语言激励策略。

该策略主要指教师运用言语、动作、神态、情感等诸因素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幼儿胆小害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你很勇敢”“你一定行的”等语言激励幼儿,从而获得成功。

2.肢体语言策略。

肢体动作是一种暗示作用。例如在激发兴趣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和幼儿做做热身运动,激发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的同时,舒展幼儿关节,为后续活动做准备。

3.示范榜样策略。

该策略是指在教育中,教师用他人的好思想、好行动和英雄事迹影响和教育幼儿,形成良好社会品质的方法。如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或者同伴的示范帮助掌握动作的要领,支持后续的活动。

4.个别指导策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或欠缺的一面。尤其在体锻活动中,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建立自信,走向成功。

5.媒体支持策略。

是指教师在活动中利用音乐等不同设备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幼儿获得成功感的辅助策略。在热身运动或者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营造活动氛围,让幼儿产生美的享受与喜悦。

三、良好的环境是幼儿获得成功感的后盾

在体锻活动中必要的环境营造和适宜的器械提供都是幼儿获得成功感的坚固后盾。通过摸索,我们总结出在环境营造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营造积极宽松的环境。

宽松愉悦的环境首先会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在体锻活动中他们对一些有难度、有挑战的器械存在一定的恐惧和害怕心理,这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舒缓的音乐背景消除这种恐惧和不安,为后续的活动奠定基础。

宽松的环境还可以通过老师的语言安抚、行为支持等手段帮助幼儿减轻压力,如教师可以用“你真行”“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等语言激励幼儿,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2.营造趣味性的游戏环境。

趣味性的游戏环境可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比如在活动中我们经常创设真实的情境,并提供渲染气氛的音乐和道具,孩子们个个满怀信心,通过各种艰险的路况,实现活动目标。

3.提供适宜的体育器械。

首先,器械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年龄段运动的器械是不同的,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身体发展阶段和后续发展目标,这样教师在选择器械的时候就会有方向,而不置于盲目。

其次,器械的选择要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十根手指伸出来有长有短。更何况孩子呢?因此教师在选择器械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幼儿的需求,在开展体锻活动时要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在技能上得到发展,并得到快乐。

最后,器械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适时地增加活动难度,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篇4

【关键词】幼儿园 双语教学 第二语言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167-02

一 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教学,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其中的第二语言既是学习对象,又作为教学媒介部分或全部地运用在非语言学科。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幼儿园是指运用汉语和英语指导幼儿进行活动和游戏,以两种语言为交流媒介来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就此,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以母语和第二语言为教学媒介而进行的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活动。在当前的双语教学中,我们常指英语。本文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双语”是指汉语和英语。

二 幼儿园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1.语言学的角度

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认为孩子的年龄越小,语言所获得的装置就越活跃,对语言的接受能力就越强,发音也就越清晰、纯正。这也就是为什么儿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能迅速融入当地的语言体系的缘由。成人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机能已经定型,对重新学习新的语言不那么敏感了。因此,让儿童接触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非常必要。

2.教育学的视角

在幼儿园中实施双语教学,能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首先,在幼儿园开展多学科、多种类的双语教学,能和幼儿语文、数学等学科相融合。其次,在幼儿园实施双语教学能大量的增加儿童语言数量的摄入,能够有机会接触第二语言。最后,幼儿园实施双语教学能开展多种教学方式和组织多种教学活动,能极大地促进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对提升幼儿自信心也有极大的帮助。

3.生理学的角度

从儿童的生理结构来看,儿童在最初学习语言的阶段,口腔肌肉相对活动自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口腔内发音器官的肌肉就会慢慢定型。发音的生理部位定型,发音方法随即形成习惯,就会给学习和掌握新的语言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障碍。成人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往往比儿童困难。所以越早接触第二语言效果越好的结论从儿童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成立的。

4.心理学的角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在接触和学习外语时,会对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外语后,对自己发出的外语语音感到满意和自豪。此外,儿童学习外语的另一个优势是儿童的年龄小,所顾忌的东西相对较少,同时心理障碍也很小,能够无所畏惧地模仿、发音、开展语言游戏。

三 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实施策略

1.加强双语师资培养

在我国的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师资。加强幼儿教师的英语水平,能解决双语教学所面临的师资紧缺局面。

第一,提高幼儿教师英语水平的途径从培训开始。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请国内双语教学的专家到幼儿园进行短期英语培训,实施请进来的策略。或分批派幼儿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行英语培训,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送教师到国外进行培训,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进行英语培训,可以加强幼儿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英语培训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积极地学习英语知识外,还要有目的地对幼儿园中的数学、音乐术语进行专项加强。

第二,采用“逐步递增法”对幼儿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进行提升。幼儿教师普遍英语口语水平欠佳,在幼儿集体教学中,让教师在满堂课都用英语进行教学难以实现,因此“逐步递增法”可以适用于幼儿教师英语口语的提升。幼儿教师从发音入手,标准的发音是双语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在音标上要下工夫,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发音技巧也要多加锻炼。

2.优化双语教学法

目前,我国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脱离现实、教学手段过于单调,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加强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第一,进行双语游戏化。游戏教学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教师在设计双语教学的教案时,适当加入一些游戏,对整体教学设计要有充分的准备。在进行游戏时,开始用简单的英语单词或者手势进行规则的制定并传达给幼儿,进而在游戏中完成事先准备的英语完成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把浸透式教学与游戏教学混为一谈,避免仅停留在游戏的形式上而失去游戏本身的乐趣。

第二,进行双语生活化。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在进行双语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语言脱离了幼儿的认知范畴,就使幼儿很难接受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的生活化在双语教学中是不能被忽视的。如在认识了“ear,nose,eye,mouth,tongue,teeth”等单词后,引导幼儿用这些单词描述自己的五官,使之能准确指出五官的位置,并将五官的实物与抽象的单词相结合,使教学实践生活化。

3.规范双语教学评价

幼儿语言习得的评价体系在幼儿园双语教学中,正在朝着规范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过程性评价。

第一,非语言反应法。在幼儿没有完全掌握和理解完整英语句子时,对幼儿的评价通过他们的身体反应和对所学图片的认知来完成。完成这些任务可以在简单、轻松的指导下进行,如教师说“Where is your ear?”幼儿们只要指一指耳朵,或指出相应的图片,可以不用完整的英文句子来回答。对幼儿的这种评估在一种自然、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可以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降低他们的焦虑。

第二,角色扮演法。两周岁以上的幼儿非常热衷于各种角色的扮演。在幼儿园双语教学的评价中,角色扮演能巧妙地把幼儿的身体反应和他们的语言结合在一起。运用角色扮演法评价幼儿的英语习得情况,使他们感受到亲切自然、贴近生活并且勇于表现。教师能够在幼儿角色扮演中进行观察和评价。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使娱乐、交际、教学和评价融为一体。

第三,档案评价法。在幼儿园双语教学中,教师为幼儿建立语言进步档案,可以清晰地记录幼儿在学习语言中的表现,进而教师能对幼儿个体进行因材施教,对幼儿的语言学习的所展现的交际能力进行关注。档案评价法还能体现出幼儿的学习态度、心理活动、语言敏感性、兴趣以及情感的变化。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幼儿园进行双语教学是培养双语人才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幼儿教师有责任去探讨和研究适合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以加快我国学前教育素质化进程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李锦平.论双语教学的实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3]张雪梅.幼儿双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9(S1)

[4]董月辉.幼儿园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新课程(教研),2011(10)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篇5

摘要:在我国,幼儿园课程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放眼国外,各国也在积极研究、发展学前课程。意大利学前教育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瑞吉欧教育实践闻名世界。意大利学前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有着独特的特色,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意大利;学前课程

1968年,意大利政府颁布444号法案,规定意大利3-6岁幼儿在幼儿园就读免费。该法案奠定意大利公费学前教育。1969年,教育部颁发《国立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纲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意大利的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建立,被视为“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著名的课程研究者泰勒(Tyler,R.W.)认为课程系统中有四个基本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本文试图运用泰勒课程要素理论,概要述评当代意大利学前课程。

一、当代意大利学前课程

(一)意大利学前课程目标

意大利通过一系列方针政策确立学前教育的总目标,即发展幼儿的自我认同、自主性和能力。总目标中包括四条子目标,它们分别是:认识自我和他人;发展身体以促进运动和健康;发展接受和产出信息的能力;进行探究和了解。①

(二)意大利学前课程内容

根据意大利学前课程目标,意大利学前课程内容包括自我和他人;身体和运动;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语言和词汇;世界的知识。在自我和他人领域,幼儿需要学会认识自我,表达自己;尊重他人,与他人交往。在身体与运动领域中,幼儿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照顾自己,喜欢运动。在艺术、创造力和表达领域,鼓励幼儿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性表达自己。在语言和词汇领域,发展幼儿口头语,逐步学习书面语。

(三)意大利学前课程实施

学前课程实施时是对学前教育过程的组织。它包括学前课程,方法,途径和组织形式。意大利学前课程的方法主要是教师间接指导,途径主要包括,游戏、生活和方案活动,学前课程的组织方式多为分组教育活动、家园和社区共同参与。

1.教师间接指导。意大利学前教师因为分工的不同分为班级教师,艺术室教师和教研员。每个班级包括两位教师,他们实行合作教学,随班教学。这利于儿童形成长期且稳定的情感体验,培养儿童安全感和归属感。教师的角色是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促进者。幼师应该对儿童给予真诚,平等,合作的态度和关注。双方都是主体,彼此没有高低差别。

2.方案活动。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活动或经验为中心组成的课程,以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强调儿童在日常生活和经验中学习。方案活动是在偶然突发的情况下生成的,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产生。在方案活动中,教师的预设少,儿童的生成主题多。方案活动不是强调儿童能够在课程中获得预定的知识或是技能,而是强调儿童在能力和智慧方面的发展。

3.家庭、幼儿园及社区三者合作。幼儿园与家长、社区共同享有幼儿教育的责任。家长会主动为学校准备材料,提供义务帮助,和老师一起布置环境,装点教室。家长都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咨询委员会,教师会定期组织家长开会,每个月两到三次。

(四)意大利学前课程评价

受过程和主题评价取向影响,意大利学前课程评价主要采用质性的评价方式,注重表现性目标的达成。评价的实质是给孩子以各种方式表现展示已具备的新知识和能力。意大利学前教师会负责录音,录像,拍照,负责记录孩子的行为语言及整理记录。

二、当代意大利学前课程的特色

(一)强调“参与”。在意大利学前课程中,教师更多是鼓励儿童的主动参与。在教师心中,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儿童主动参与探索,主动思考的能力。家长认为自己有义务参与到儿童的教育中,因此他们积极为儿童教育贡献力量。社区幼儿园的联系也非常紧密。有时邀请社区人士进入幼儿园和幼儿互动,有时在社区进行儿童作品的展览,让社区了解幼儿园的文化。

(二)课程的整合性与生成性。传统的课程将内容按学科独立分类传授,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当代意大利学前课程强调整合性,为幼儿提供完整知识。课程是在儿童的小组讨论中提出,进而编制知识网络。课程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通过儿童的集体讨论来行成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并以此成为生成课程。生成课程抓住儿童共同感兴趣的主题,在讨论中,儿童通过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事件,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记忆,思考能力。

(三)注重运用图象等艺术语言。儿童表达自己对世界认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语言,绘画,雕刻,泥塑,建造,音乐,舞蹈等。艺术语言的运用促使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儿童借助各种艺术语言解说,回忆,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与所学到的知识,促进了儿童的发展。

(四)环境是“第三位老师”。受到建构主义的影响,意大利学前课程强调知识是在不断建构中形成的,重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教育作用。环境被看作第三位教师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他不是被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老师得不断调整,在儿童的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小结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意大利3至6岁的幼儿教育普及率是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最高的。其课程适应时展需要,积极调动儿童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改变教师角色,加强社区幼儿园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合作,培养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意大利的学前课程,在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强调幼儿教育与社区加强合作,基于社区创立幼儿园。在优美的环境中,幼儿操作丰富多样的材料,积极进行自我知识与能力的建构。意大利的学前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硕的成果。在此背景下,意大利学前课程能在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改革我国学前教育的课程等方面提供经验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英.瑞吉欧教育中“合作”研究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2]王春华.瑞吉欧幼教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10:54-57.

[3]余强. 意大利学前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J]. 幼儿教育,2009,30:49-53.

注解: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篇6

关键词:瑞吉欧;方案活动;主题探索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以下的评论:“完成这些作品的肯定是天才儿童,在我们幼儿园肯定不会发生……”“老师一定做了很多工作,要是让他们自己做一定不太可能……”有关瑞吉欧教育的交流和展览常常使我们惊异于儿童的作品呈现,惊异于儿童对事物理解的不同角度,惊异于他们对成人世界的认识……我们还会发现有关恐龙的方案不是只停留在恐龙本身,还能扩展到历史、社会、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多层次。为什么瑞吉欧的儿童比我们的儿童容易进行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长期探索呢?怎样才能从瑞吉欧的方案活动中,探寻出使幼儿在认知、身体、情感和社会性方面都能得到良好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主题学习的诀窍?

一、有关幼儿深入主题探索的理解

1.方案活动中深入主题探索的价值

通过某一现象的广泛探索,幼儿能深入认识一个主题的经验是非常好的。幼年时熟悉经验的过程可以培养与提升幼儿对事物深入了解的习惯,它可以使幼儿在发展与教育方面获益良多;使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使幼儿在学习上不断地自立,学会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即沟通来得到他们所想要的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不断自我修正的技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较长期深入的主题探索,体现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加幼儿对自己智慧的自信心,并且强化他们持续学习的意图;留充分的时间让儿童将自己在活动中习得的知识内化为意犹未尽的情绪体验;鼓励幼儿向更大更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前进;促进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在无意识状态下主动探索学习和增强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是幼儿在项目活动中深入主题的动力

学习动机是由各种动力因素组成的复合体。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爱好,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学习的情绪、意志因素等。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加以培养,比如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或实践活动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对于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其爱好、游戏或体育等原有动机,通过必须掌握知识才能完成的游戏或体育活动造成动机的转移,以形成学习的需要。当学生已经有了种种学习需要之后,为了使这种需要得到维持、加强或进一步发展,还必须做好动机的激发工作。瑞吉欧教育就是通过直觉性知识为基础,以调查、建构、戏剧扮演三种活动类型覆盖各大领域执行方案。

3.发现探索学习是幼儿在方案活动中深入主题的基础

幼儿学习的方式是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有观察模仿、尝试探究、阅读理解、游戏等等。而尝试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已有经验来尝试操作事物,发现事物的特点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行为,谈的就是人的本性,是儿童的学习方式之一。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法。发现学习则主张对学习现象和对象经过冲突、反常、矛盾等启疑(causing inguiry),然后经过暗示、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创造出对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弹性与独创性。

二、瑞吉欧方案活动中促使幼儿深入主题探索的因素

1.方案计划时

首先在选择方案主题时,主题来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者是兴趣。教师作为研究者是在观察倾听幼儿寻找到灵感的,讨论共同生成的,是共同的兴趣。主题范围广泛涉及儿童的日常生活,如当地社区,当地大事,地理,时令,自然,抽象概念,普通常识等。

其次,编制主题网络时的“头脑风暴”和“拉近技术”使主题通过筛选更加明朗化和具体化,从而提高可操作性,更加符合儿童内外动作结合的学习特点。

“头脑风暴”为教师编制主题网络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东西。这种手段是将某一主题相关的东西分类编成不同的标题,在同一主题周围用线把不同标题连接。比如将与“医院”这一主题有关的东西列举出来:救护车、担架、医生、病房、光、护士、候诊室、挂号病人、病床、绷带、针筒等等,形成课程网络。而“拉近技术”是用来放大主题网内某一内容的一种技巧,就这样主题网络内的某一内容可成为一个新的主题网。也就是说主题的内容“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那么不管是“头脑风暴”还是“拉近技术”,两者都为深入主题做了一定内容的预测。幼儿可以在半熟悉的主题下,根据自身的认知提出问题,即探索的范畴,在项目进行时,幼儿自己就可以胜任领导人,负责观察、收集资料、搬动或安排物品,能全心全意投入真实现象的探索过程,有机会让他们发挥一些自己与生俱来的才能来体验角色。

2.方案活动进行中

(1)图像表现被视为探索活动主题深度认识的资源。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他们把文字、动作、图像、绘画、建筑构造、雕塑、皮影戏、戏剧、音乐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归纳为: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符号语言(标记、文字)、认知语言、道德语言、象征语言、逻辑语言、想象语言和关系语言等等。幼儿通过探索和发现,用“百种言语”表达其成果,创造出他们最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图形、绘画、卡通、图表、泥塑、模型、生动的连环画等等。最终展示这些作品,供其他孩子、家长和社区成人观赏。这些幼儿的作品不仅是教师研究幼儿想法的蓝本,决定下一步活动的依据,而且是鼓励幼儿更投入更关注他们的工作(主题探索活动)的催化剂。

(2)弹性计划。长期的项目计划,幼儿的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维持兴趣就能继续,不会被严格的作息时间打断。方案的长期性、整体性和连续的话语整体性和连续进行性要求较大,在完成一个主题的过程中,要提供给儿童每一阶段充分活动的时间,要遵循活动的自然进程,而不因外部因素的影响随意中断、转移它。不仅如此,还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儿童用意犹未尽的情绪体验来将他习得并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知识进行内化,因为充分的时间是幼儿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得以展开的前提,所以方案教学体现了人的充分自由教育的最基本的精神。因而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是地图和指南针,而不是列车时刻表。

(3)互动合作。“我就是我们,代表一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交流,达到超越个人成就的可能性。”超越教师之间的这种互动合作,我们可以以另一个方式来理解:幼儿与成人共存于社会文化和社会现实之中,并通过每日的文化参与发展自我。教师愿意牺牲系统知识的学习而提供给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技能发展;幼儿之间的对问题的探索也需要建立在对主题兴趣交流认同一致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在集体的探索活动中持续进行。

(4)以小组为基础展开活动。项目小组一般是3~5人,有时是2人。这样的比例既能照顾到大家共同的兴趣,也能充分照顾到个别发展。同时在合作和集体交流中幼儿的社会性得到发展,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养成学习方法和习惯,为未来学习塑造出坚韧的品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的知识,自然不用担心学习的广度。

(5)象征符号循环。将现有的象征符号作为催化剂,在儿童的认知顺序上打开一扇窗,让儿童自己建立真正的认知模式。比如在自画像的活动中,幼儿通过每次形式不一样的活动,不断地修正,在最初的认知误解和冲突中获得正确的概念,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6)以档案记录作为支持。记录与研究记录的事件是最基本的,而瑞吉欧最优先考虑的也就是对安排时间研究记录的重视。好的记录可以同时记录所有的事物,从个人评价、课程规划到指导性说明,这些记录无形中将幼儿引向更深更广的主题。

3.方案结束

方案结束时,参观、庆祝活动的开展给幼儿成就感和自信心,不断激励着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除此以外,方案活动的因素也有影响,比如:提供给幼儿真实的社会生活学习情境的环境;民主的氛围和高效的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支持;社区和家庭、幼儿园的紧密合作等。

三、方案活动深入主题的因素研究对我国幼儿园的启示

我国幼儿园目前的主题活动状况是教师交给幼儿的多是平面知识,缺乏更深入的立体知识;注重知识的传授,缺少学习方法的引导;注重一般知识的传递,缺乏对幼儿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所以主题活动难以深入,对幼儿身心、情感、认知、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的广度难以把握。这些问题源于教师多是分科培养模式出来的,所以本身深受影响,很难彻底理解课程综合化,幼儿园的师幼比例高达1∶31,操作上有相当大的难度。

通过瑞吉欧深入主题因素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虽然不能复制课程模式,不能把活生生的树用飞机直接移植,但是我们可以在原有根深叶茂的大树营养支持下成功嫁接,开花结果。需要注意的是瑞吉欧除了方案活动,他们还从事其他的活动,比如:积木游戏,角色游戏,听故事,游戏表演,烹饪,家务活动等等。方案活动只是课程内容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取其精华,结合我国课程模式和文化因地制宜地引导儿童学会在主题探索中培养深入的研究探索意识和能力,在兴趣的引领下自主构建生活学习所需的有意义的和一定深广度的知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Katz,L.G. The Project Approach,IL:ERIC Clean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1994.

[3]龚晖,郑蓉,程志宏.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方案教学[J].早期教育,2005(8).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篇7

幼儿园的主题教育活动是最近几年在教育改革中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育学科分工明确不同,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综合的课程,也就是一个主题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有明确的主题,但是教学方式是发散的,教学内容是综合型的,可以让幼儿在一堂课上学到综合的知识。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教学活动的良好效果,如何让幼儿教育中的师生在信息技术中受益,是大家普遍在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以及与画面相协调的声音,对幼儿各种感官提供多重刺激,使之产生兴奋,快速进入学习的意境和较佳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有机结合各种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以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呈现,多方面、多角度地传播到幼儿的大脑中。这样,知识在幼儿头脑中的印象更为深刻,认识事物可以全面而立体,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或技能。以我们幼儿园中班组织的一次《有趣的泥塑》主题活动为例来详细谈谈信息技术在主题活动中的创新应用。这次教学活动的核心主题是“泥塑”,希望通过传统的民间艺术泥塑的教学,帮助幼儿增强对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和喜爱。在这次教学中,主要使用的信息媒体是图片和录像,通过ppt来辅助实现。在导入的时候,直接引出了活动的主题———泥塑,然后对它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在介绍泥塑的过程中,教师利用ppt进行图片演示,呈现了大量的泥塑作品。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教师向幼儿播放了提前准备好的泥塑制作的录像,同时,教师还在关键的地方进行讲解、总结、演示,让幼儿了解泥塑的制作过程。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中,教师要求幼儿自己制作一枚泥塑作品。幼儿由于看过了录像中师傅做泥人的手法,之前又看过了很多有名的泥塑作品,他们在自己制作时也发挥出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信息技术的创新使用,将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作品收集起来呈现给幼儿看,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尤其是各地方的名作品,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使得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幼儿语言教育活动

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幼儿语言教育资源,优化幼儿语言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我们可以说,在幼儿园教育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语言能力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信息技术辅助语言教育活动,要体现幼儿的思维特征在幼儿的思维中,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进行交流的,都是有生命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利用幼儿这一思维特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把静态的、单调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教师的教学内容才会“活”起来,不但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非常符合幼儿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2.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幼儿阶段的语言教学中,口头语言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方面。在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精心制作课件,把无声的教案制作成为有声有色的课件,把虚构的童话故事制作成为生动的演示动画,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制作成为深入浅出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认知良性发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它给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变革。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幼儿在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良性发展。在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认识幼儿原有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如哪些是相联系的,哪些是独立的。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育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认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系统,这样,在多媒体辅助的教育活动中,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于当前所学的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幼儿是主体,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主体进行的。虽然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处于初始阶段,但它却是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只有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它的功能优势,找出容易产生的使用误区,并正确加以认识、校正,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优势,从而有效地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篇8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课 措施

语言课看上去听上去都是一节相对简单的课,就是说的多。可实际上起来并不容易,要让每一名幼儿理解接受实际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基础提出要求!例如一节故事课,首先要确定的目标就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大意,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可进行复述,让他们自己讲时就会各有各的特色。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组成

1.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

语言的作用在于交流,交流的前提是使对方听的懂。只有无误的发出语音才能使被交流方听懂、接收和传递、反馈。要使发音准确,必须确保听音的准确性。我们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幼儿这方而的发展,即重视发展幼儿期的听觉能力。教授他们准确地听音、辨音,正确区分差别不大的相似音。

2.丰富幼儿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幼儿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口语表达,影响思维意识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教育者要有计划地通过日常生活和各科教学活动等多种渠道向幼儿灌输新词汇,使其能正确地发出词音,理解词义,准确熟练地应用。

3.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即使幼儿能正确运用词汇,能按照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交流。要教育幼儿养成正确的倾听习惯和良好的讲话习惯,训练幼儿对话的能力及完整讲述的能力。

二、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法与策略

1.课堂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语言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切忌从理论到理论,必须联系幼儿园实际,多举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具体实例来阐明观点、印证理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但是,光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是不行的。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就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实践,使她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悟知。因此,我比较重视学生平时的实习。每教完一章新课,我就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到几所幼儿园相应的班上,按该班语言课的教材进行备课、写教案,人人在组内模拟上课,然后推选代表到幼儿园去正式上课,全组同学随堂听课,课后和幼儿园教师一起评议小结。一学期学习结束,有半数以上同学上过讲台。这种实践活动,对没有上过讲台的同学来讲,也有很大帮助,因为她们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参加备课活动,帮助执教者修改教案,协助执教者制作教具;听课时也不是消极的旁观者,执教者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她们的思想脉搏;课后又一起参加了评议活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旁观者清”,执教者未意识到的,听课者却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一人上课,大家都经受锻炼,受到教育。

2.专业为主和综合提高结合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内容较单薄,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教学中我注重运用新的教改成果,给学生传递多种信息,为学生讲授新内容,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1)导语的设计。要上好一节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样才能很快集中幼儿的注意,激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语言课的导语不能千课一招,而要以“情”、“奇”、“疑”、“趣”开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向学生介绍了多种形式的导语,如情景式、讨论式、悬念式、游戏式……,这些知识在实习中,有的马上就用上了。有位同学在“大象救小兔”的看图讲述中,一开头用声形结合的演示式来启发幼儿想象,一下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教学效果很好。(2)词汇的多种教法。如何根据幼儿特点来丰富幼儿词汇,帮助幼儿理解词意和正确运用词汇,这对幼师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般常会出现以词释词的情况。如什么叫“忽然”呢?忽然就是“蓦然间”,越讲越糊涂,孩子越听越不懂了。由于我专门为幼师学生介绍了词汇教学的方法,如观察法、口谜法、游戏和演示法等,故而她们在实习中讲解新词的方法就灵活自然了。如一实习生讲“老虎向兔子猛扑过去”时,她解释说:“猛”就是动作很快很有力的意思,并且边讲边做了个相应的动作。简洁形象地讲解,使幼儿一听就明白了。(3)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否得当,不仅决定一堂课的成败与否,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幼儿智力的发展。因此,我要求幼师生向幼儿提问时,回避“是不是”、“怎么样”等一般概念化的套路。提问选取新颖奇特的角度,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疑难点作为突破口,要有整体观念,注意各个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提问要有一定深度,不能过浅提问要抓住关键要点,内容要具体实在;提问力求问得活、有启发性,能让幼儿打开思路。在教学中,我常把刊物上典型的例子和老教师的优秀课例向学生介绍,因此,她们在实习时,都比较注意提问的艺术性。如看图讲述,讲到“树林里突然来了一只凶猛的老虎”时,怎样提问?如果这样问:老虎的嘴巴怎样?老虎的牙齿怎样?老虎的眼睛怎样?……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是一个,一问一答把孩子的思维框住了。而我们的实习生是这样问的: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只凶猛的老虎的?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和思考后,便能从凶恶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以及锋利的爪子等各个不同方面来描述老虎的凶猛。由于提问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4)评课的能力。评课看起来是评议别人的课,但通过讲评别人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归纳、分析和总结能力,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一般评课往往浮在表面,只局限于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语言是否生动,幼儿是否听话,回答问题是否符合要求等等,不会正确评价课的质量。评课要从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幼儿的活动来着手,重点是看幼儿的活动,分析教师是采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发展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这样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评议一节课的正确方法,从另一个方面提高她们的语言教学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觉得在语言教学法的教学中,注重理论讲解和形象示范的结合、口语表述和态势训练的结合、课堂学习和教学实习的结合、专业为主和综合提高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教学法的兴趣,培养了自身语言教学的实际能力和基本素养,从而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了基础。

结语

幼儿园语言课的开设为学前儿童提供语言创设的条件和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通过教师的讲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既能掌握本课的知识,还能掌握本课应该学习的道理,讲幼儿带入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吸引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让幼儿有兴趣去自己发现问题,并学习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成为一个懂事、明理的小宝贝。

参考文献

[1]徐曼,如何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2(24)。

上一篇: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电子商务毕业实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