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工程估算范文

时间:2024-03-26 17:01:10

绿化工程估算

绿化工程估算篇1

关键词:天津空港经济区生态格局生态效益

Abstract: this paper choose tianjin airport economic zo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arried out the ecological pattern evaluation and ecological benefit estimate two projects research.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tianjin airport economic zone ecological pattern for a detailed evaluation system, and based on this, the ecological benefit estimation, for airport economic zone to virescenc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o provide basic research, and for the same type of afforesting area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s useful advice.

Keywords: tianjin airport economic zone ecological pattern ecological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的要求,天津空港经济区要建成生态宜居新城区,因而环境绿化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保障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盐碱地区的城市绿化评价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和趋势,而生态格局评价和生态效益估算是绿化评价内容之一。本文在对天津空港经济区生态格局评价的基础上,对其生态效益进行了估算,旨在为空港经济区绿化养护管理提供基础研究,并为同类型区域的绿化系统养护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

1 空港经济区景观生态格局评价

1.1 景观生态指标选取

通过定量分析景观格局的构成,把对景观的空间特征的研究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研究为景观单元:景观单元式是反映给定的各景观类型的数量、面积、形状及出现频率的统计类空间特征:包括斑块的面积比、数量比、分维度(形状)与斑块的频率等。第二个层面研究景观格局,反映各个景观单元之间空间构成关系的特征,研究内容包括斑块多样性、连通度与破碎度等方面指标。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选取相应的指标,对现状景观格局进行分析评价。

1.1.1 选取反映景观单元层面的指标分别为

(1)斑块面积比:各类景观斑块的面积之比,反映了各类景观斑块在整个景观格局中的面积比重。一般来说,斑块内的物质、能力与按快面积大小呈正相关,但这种相关性并非呈线型分布。

(2)斑块个数比:各类景观斑块的个数之比,反映了各类景观斑块在整个景观格局中的数量之比。d=N/A

(3)斑块内缘比(S):是各类斑块周长与面积之比,S=P/A,它反映斑块的边界效应,通常情况下,内缘比越大,斑块与外界交流的界面就越大,与外界物质、能量沟通交流的程度就越高。

(4)最大斑块指数:显示最大斑块对单一类型或整个景观影响程度。

LPI=Max(a)/A 公式(1.1)

A是整个景观中的面积的总面积。

(5)斑块密度(破碎化指数):每平方公里的斑块数,PD=N/A,斑块密度可表征景观破碎化程度,密度小,表明景观较为完整,无明显的破碎化现象。斑块密度d是用于描述景观空隙度,在一定意义上解释景观破碎化程度。

1.1.2 选取反映景观布局层面的指标分别为

(1)Shannon景观多样性指数:是指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多样性,反映了景观的复杂性,当景观类型所占面积比例相等多的时候,多样性指数最大,各类景观类型比例差异增大时候,指数减小,若类型单一,指数为0。

H=-∑PilnPi公式(1.2)

Pi是斑块类型i在景观中出现的概率,(通常以其出现的面积比例来估算)

(2)景观优势度指数:表示一种或集中类型斑块在一个景观中的优势化程度,优势度越小,表明各种景观的地位相当,优势度越大,表明其中一种或几种景观类型占优势。

D=Hmax+H=lnN+∑PilnPi 公式(1.3)

(3)景观均匀度指数:描述景观中各组分的分配均匀程度,其值越大,表明景观各组分的分配越均匀。趋势接近1时,说明景观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且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均匀分布。

E=H/Hmax公式(1.4)

1.2 空港经济区内景观格局评价结果与分析

对比2001年和2005年的卫星照片,从景观的总体特征来分析,空港经济区的景观空间格局在建设活动的干扰下,形成了集中连片、斑块面积均匀、形状简单规则、有较强规律性的景观,改变了场地原有的农田自然特征,与周边土地利用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城市景观及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分布上的决定作用。绿地与水体在斑块个数与面积上均较少,但内缘比相对较高,且有集中趋势,与外界物质能量交换较城市功能用地较多,对生态贡献价值较大。

(1)从斑块的数量和类型分析,在空港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自然类型的农田、鱼塘等斑块快速向由道路系统分割的人工斑块转变,区域内斑块数量大量增加,破碎化程度提高,而且这种分割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不可逆性。自然斑块迅速向边缘集中和退缩,在边缘地区保留了自然斑块特征,与周围环境有一定连通。总体上,自然斑块数量和面积都很少,人工景观斑块占绝对优势。

(2)从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来看,景观多样性指数低,优势度大,人工景观占绝对优势。这会对整体的生物多样性造成重要影响。因此,空港经济区的建设是典型的城市化过程,道路系统成为区域规划和景观格局的引导性因素,景观格局和景观特征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发建设过程中缺乏对自然过程的尊重。

(3)为了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应对区域内敏感、重要的生态斑块和战略点加强保护,增加与外界的连通,保持连续的生态过程。如果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对自然过程的尊重,中断了许多生态过程,导致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衔接很差,将来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从建设初期开始统一规划区内绿地系统和自然保留地,形成覆盖全区域的兼有防护、连通、隔离、保证指标功能的绿地系统,调整人工斑块占绝对优势的景观格局,更多保留自然斑块特征。这是空港经济区建设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区域发展遇到的根本问题。这些问题会对空港经济区的持续发展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其目前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宏观调整和优化政策和措施。

2 空港经济区绿化的生态效益估算

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价,既是客观阐明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作用的具体指标,又是用以检验城市绿地质量而改进城市绿化的有效手段。由于国内外目前有关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报道,大量均为对个体绿地(如几hm2林地或一片草地)的小气候效益的零散研究。将城市绿地视为一个整体,全面系统地进行大范围的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还很少。

空港经济区虽处于建设初期,但快速的绿化建设对区域生态补偿、环境保护都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借鉴同类研究的经验和数据,与空港经济区的实际相结合,进行绿地生态效益的初步估算,是绿化现状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尝试。

2.1 绿地生态效益估算

截止到2007年9月,空港经济区的养管绿地面积为121万m2,其中草坪面积达59.8万m2。落叶乔木为59134株,常绿乔木为3031株,灌木为61517株,草坪为598172m2。

表1 单株乔木、灌木和1m2草坪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量

表2 空港经济区绿地生态效益估算值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空港经济区现状的绿地生态效益:

每天吸收CO2为249吨,释放氧气为173.9吨,蒸腾水量为20474吨,蒸腾吸热为4.2×105亿j。需要说明的是:估算结果中,由于空港经济区目前仍处于建设初期,许多植物属于近期栽植,特别是落叶乔木的生长除部分毛白杨、悬铃木、馒头柳接近正常树冠以外,绝大多数落叶乔木树冠及叶面积小于定量测定的标准值,绿地生态效益估算值会高于实际值。

尽管这样,从以上的估算也可以看出,目前空港经济区的绿地系统已经发挥了相当重要的生态效益,而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绿地养护工作的稳定开展,园林植物生长会越来越好,发挥的生态效益也会越来越大。

空港经济区目前有高尔夫球场和森林公园两个大型的绿地斑块,同时拥有沿环河西路的人工河道(自然度较高)生态廊道,这样的斑块和廊道对空港经济区的降温增湿以及滞尘等有很好的效果。据研究,当阳光辐射到树冠时,有20%-50%的热量反射到天空,还有35%被树冠吸收,在夏季乔、灌、草结构的绿地气温比非绿地低3-5℃,湿度可以增加10-20%,良好的绿地系统对改善小气候,提高环境舒适度具有重要作用。

2.2 绿地生态效益评价与分析

(1)空港经济区的数百万cm2绿地最为整体在区域内发挥生态功能,是对区域开发过程中生态补偿的有效措施,虽然生态功能计算的标准值需要调整相关系数,但建设期内绿地的滚动增加,又使得纳入效益估算的绿地面积远远低于实际面积,因此,空港经济区内绿地的生态效益只能是估算值,这是建设初期的典型特征。

(2)空港经济区内绿地除稳定发挥吸碳吐氧、降温增湿等功能外,在吸滞灰尘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于道路、厂房、地下管线等大量基础设施施工,区内的二次扬尘经过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块状绿地的阻隔和吸滞而大大降低,同时区内现有绿化对调节区域小气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空港经济区内以道路绿化为主的绿地形式,也影响了总体生态功能的发挥。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李树华教授等的研究结论[31]:当城市绿地面积为1-2hm2时,其具有一定的增湿效应,但降温效果不明显;当绿地面积为3hm2时,其降温增湿效果较明显;当绿地面积为5hm2时,其降温增湿效果极其明显;当绿地面积大于5hm2时,其降温增湿效果极其明显且恒定。因此,3hm2可以认为是城市园林绿地可以明显发挥温湿效益的最小面积。而空港经济区内大量绿地是沿道路的线形布局,缺少块状绿地,使得降温增湿效果大打折扣,这也是空港经济区绿地规划中遇到的一个根本问题。

(4)部分绿地生态效益明显。如森林公园采用大量栽植乔木的做法,短期内快速增加绿量,绿地内降温效果明显;区域边缘地区除保留自然河道外,还规划了较宽的绿化缓冲带,在综合利用雨水、防止河道水污染、降温增湿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中心区域保留原来的高尔夫球场和大片水面,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心生态核。中心大道绿地率达到60%,能有效阻滞道路污染,并缓解道路的热岛效应。

参考文献

[1]赵林森,高则睿,城市行道树经营成本效益数量化分析研究概述,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3):62~67

[2]李铁军,李晓华,日本的植被变迁与绿化效果评价,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3,(3):47~48

[3]徐小玉,张雪松,张萍等,武汉市道路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研究,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9~82

[4]刘滨谊,姜允芳,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误区与对策,城市规划,2002,(2):76~80

[5]刘滨谊,姜允芳,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2,(2):27~29

[6]鲁敏,张月华,沈阳城市绿化植物综合评价分级选择,中国园林,2003,(7)

作者:郭生龙;

出生年:1978年;

性别:男;

籍贯:甘肃武威;

学位:风景园林硕士;

职称:园林工程师;

单位:天津市环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绿化工程估算篇2

【关键词】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测算法;成本控制

引 文: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最大限度节源、节能、节地、节水以及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有隔热保温,避暑降温等功效的建筑。新型绿色建筑是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循环高效的生活空间,实现人类生存和生活和谐共生的建筑。新型绿色建筑主要包括了城镇的楼宇建筑设计、绿化景观和风景园林建设设计等,绿色建筑重点强调的是室内环境,通过低碳节能的绿色环保方式在内外部环境之间争取一个平衡的关系,保障建筑居住者的健康、舒适。“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绿色屋顶,而是一种更需要重视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建筑体系。在新型绿色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既然新型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提高绿色建筑的建筑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对新型绿色建筑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工程造价相关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及成本控制的特点分析

首先分析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及成本控制的特点,对工程的预算估计模型构建提供参考。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主要包括了建筑选址方面的工程造价、工程施工方面和材料选配方面的工程造价及成本控制,新型绿色建筑要实现节能环保的功效,需要在建筑选址上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规划选址要求,重视用地周边的交通情况,采光通风情况、城市绿化景观和风景园林建设情况等,在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中,可能需要的土地费用较多。在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中,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考虑现场水系、地形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结合低碳环保的要求,在工程造价预算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低碳环保。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及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了不确定性、预测难度较大、随市场变化和时间变化的波动较大等特点。新型绿色建筑的边缘性、稀缺性、区位性、固定性,多样性以及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估计中存在的大量不定因素导致对新型绿色建筑的工程造价和开销预测产生不定波动,对这种不定开销波动的预测可以为整个工程的建设和评估提供很好的指导功能,为实现最优性价比下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为保证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必须精确地进行结算。要想做好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必须要准确地计算工程量。但是建筑工程的工程量的计算是一个系统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在计算工程量时,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计算要求,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之前,需要制定工程量计算顺序,计算顺序要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一般情况下,会采取从主体到部分计算、从地下到地上计算、从室内到室外的计算原则进行工程量的计算。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对计算部分工程量时,需要在计算混凝土施工工程量,再计算屋面、地面、砌体的工程量。第二,认真确定需要进行计算的项目,并且在物质的相应位置表明原始数目,必须按照划分定额项目的标准计算这些项目。标注时要保证项目名称的完整、且要与定额项目标注的名称一致。在设计建筑工程图纸设计时,要在图纸中的不同物质处注释该数据的名称以及来源,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展工程量的核对工作,保证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预算的合理性。要对施工图纸的相关规定了如指掌。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人员,需要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之前,认真阅读建筑工程设计图纸,领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在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找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避免发生更换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情况。只有对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烂熟于心才能从源头上规避工程造价超出预算情况的发生。

2新型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对策的分析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环保的建筑,新型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设计和发展的趋势,研究其工程造价的预算和成本控制模型,对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工程开销具有重要意义。

2.1加强对施工现场变更及经济签证的控制

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虽然出现一些工程变更与经济签证是常有的事,但作为造价控制人员应尽可能地避免其发生,而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加强对施工图的审核,严防由于施工图的漏洞导致施工现场的变更以及经济签证的出现,对于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应尽可能地提前变更,以更好地降低由于变更导致的损失,因此控制变更应尽可能地在设计阶段进行,对于一些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变更,可以采取先算账再变更的方式予以解决,最大化的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

2.2加强对施工图预算的审核

在控制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过程中,我们要严格结合工程设计进行工程计划的编制,建议可以参考相似类型工程的资料,这样可以有对应的进行施工图的预算与估计,如果施工的预算数值超过概算,就要具体细化并分析原因,要和相关的项目负责人沟通交流,随着实际的变化和需求调整,实现工程的造价控制的动态化、实时化。

2.3致力于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

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而作为绿色建筑企业要积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对其业务素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建议,对相关人员进行集中的技术培训,通过课程巩固和相关行业权威人士的带领,实现技术的深入,除了学习关于造价控制的知识,还要多涉及其他的环节,例如设计、物料等,只有了解工程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才能全面管理工程资金,实现工程的造价控制。同时,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定期对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优,激发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使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推进。

3结束语

新型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式和趋势,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新型绿色建筑逐渐在农村和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国也竞相推出“绿色建筑”来保护地球。研究其工程造价的预算和成本控制模型,对提高绿色建筑质量,降低工程开销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对建筑工程投资效益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降低项目工程成本,增加企业的利益收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党义.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通报,2013.29(4):53-55.

[2]王崇,薛一冰,何文晶.绿色大学校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绿化工程估算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预算;定额;造价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化工程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伴随着绿化

工程的兴起,绿化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日显欠缺。为此,在几年实践的基础上,参照建筑工程计价办法,对绿化工程的计价进行探讨。

1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有单价法和实物法两种。

1.1 单价法编制绿化工程施工图预算

单价法编制施工图预算,就是根据单位估价表中的各项工程综合单价,乘以相应的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并相加,得到单位工程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费用之和,再加上其他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即可得到单位工程的施工图预算。

单价法编制施工图预算,主要是采用了各地区、各部门统一编制的综合单价,如各地的定额站定期的建材信息价以及有关园林绿化部门定期的苗木信息价。虽然该方法便于造价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但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单价法计算的结果往往与实际偏差较大,需要利用一些系数或价差来弥补误差。该方法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运用很普遍。

1.2 实物法编制绿化工程施工图预算

用实物法编制绿化工程施工图预算,先计算出各分项工程的实物工程量,分别套取预算定额,如浙江省城乡建设厅 1993 年的《浙江省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并按类相加,求出单位工程所需的各种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然后分别乘以当地各种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实际单价,对人工、材料、施工机械使用费进行计算汇总。对于其他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等费用的计算则根据当地建筑市场供求情况予以具体确定。

采用实物法编制绿化工程施工图预算,由于所用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单价都是当时当地的实际价格,所以编制出的预算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实际水平,误差较小,这种方法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但是,采用这种方法不仅需要统计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还需要搜集相应的实际价格,因而工作量较大,计算过程繁琐。然而,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随着价格信息系统的建立及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和计算机的普及,实物法是与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

2、实践中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确定

在社会实践中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确定首先是预算造价的确定,然后是决算造价的确定。

2.1预算造价的确定

预算造价的确定与招投标活动密切相关,预算造价往往决定施工单位是否能够中标。因此,投标单位往往量体裁衣地来确定预算造价。目前,招标单位常用的办法有①合理低价评审定标;②无标底定标;③间接费让利定标。

2.1.1 合理低价评审定标

有些小的绿化工程如居住小区内的庭园绿化、厂矿、学校内的环境绿化等,为了节省资金,建设单位就采取这种招标办法。招标办的方法往往简化评审,而量化成最低价中标,或者视投标单位数量的多少而确定为次低价(次次低价……)为中标价。例如永康市某一次的绿化招标确定倒数第五名(由高价到低价排名)作为中标价。作为施工单位来说,为了中标不惜相互降低造价,有的甚至降到成本价以下。一般说来低于成本价的标是不合理的,但是投标单位中有的是苗木场,有的是苗木种植户,他们本身拥有许多苗木、花卉或者大片草皮材料。他们的绿化施工成本价要低于一般的需购进大量苗木施工的绿化公司的施工成本价。所以他们是可以用推销产品的形式来参与绿化工程的投标活动的。因此,绿化施工企业的报价往往是比较低的。但是太低的造价工程质量也往往得不到保证。

2.1.2 无标底定标

以各投标书的平均值作为标底,然后以此标底的上浮 5%(或 3%) ;下浮 10%(或 6%)作为上限与下限评出有效标,再参照各项评分办法将各有效标打出分数,将分数最高的前三名取作准标单位,再在准标单位中通过询标和考察等形式圈定中标单位。

这就需要了解哪一些单位参加本项工程的投标,估计一下各家单位大致的报价,然后再报出自家的造价。如入围,在询标活动中再给出优惠条件以及充分展示本施工单位的优势,积极争取中标。

2.1.3 间接费让利定标

无标底,不做预算,只报出间接费让利,凭运气中标。在建筑交易市场,通过招标办与公证处,用摸号的形式将中标单位确定下来,例如各投标单位填报间接费让利的数字,然后通过摸号得出标底的让利数字,对照各投标单位找出最接近标底的那家作为中标单位。

上述三种情况中,合理低价评审定标的办法,甲、乙双方签订合同时往往又会采用以投标报价包干的形式,因此造价也就等于中标价。

无标底定标,中标单位的报价也往往就是甲乙双方的合同造价,弹性不会很大。

间接费让利定标,其土建部分的造价估计也八九不离十,而绿化部分的造价的差别就要大一些。例如浙江省义乌市因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资金比较充足,投资大,工程项目上得多,许多建设项目就是采用间接费让利,摸出标底来进行确定中标单位的,同时对于造价的确定专门成立建设工程造价稽核办公室来做这件事。绿化苗木价格是浮动的市场价格。作为施工单位来讲,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及时地同甲方单位、监理单位、稽核单位取得联系,及时确定苗木的价格,并通过各方签单的形式给予确定下来,作为今后决算时的依据,消除扯皮与分歧,避免引发争端。

3、关于绿化工程的养护及其费用问题

按照《浙江省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规定,花卉种植费用包括 10天的养护费用。而在施工绿化工程中,业主要求施工单位包活一年。许多施工单位也在实践着这种包活一年的做法。笔者认为,在春季绿化季节如4月上旬前完成的绿化工程包成活包至 10 月上旬也可以了,这类工程包活期有 6个月也够了。因为这种绿化施工,植物生长良好, 10 月上旬至翌年 4 月上旬的包活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真要包到 4 月止,无非在秋旱冬旱时再浇上几趟水罢了。

在非绿化季节(如 7、8 月份)完工的绿化工程包成活至翌年的 7-8 月是起码的。因为这种绿化施工,植物的枝条、根系大大受损,元气恢复需较长的时间。笔者认为,绿化工程种植包活一年是可行的。绿化定额中没有包括这项费用。这包活养护费用是应由乙方提出向甲方要求的。业主同不同意给也是没有硬性规定的。

4、 决算造价的确定

在社会实践中,绿化工程的决算常有以下几中算法来确定。

4.1 第一种算法

将绿化工程的苗木费列入直接费,查绿化定额套出用工费用也列入直接费,然后再套上

综合费率作为间接费。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即为工程总造价。这种算法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的单位不多,原因是苗木费是市场价格,如果苗木用得贵重高档,费用占大部分,那么业主再付 20-30%的间接费是不合理的。浙江省的造价管理部门也有规定:每株苗木进入直接费的金额不超过贰百元(含贰百元)的,超过部分作为补差处理。但明确此规定的人是不多的。只有综合性的园林绿化工程土建部分占大头,绿化苗木费占很小的比例,为省事,有的业主单位采用这种算法与土建算法靠齐。

4.2第二种算法

将绿化工程苗木费另列,查绿化定额套出用工费用作为直接费,间接费套用单独绿化综合费率(例如浙江省单独绿化综合费率为:特类 114.6%;一类 100.9%;二类 87.3%;三类75.6%;四类 63.9%) 。然后将苗木费加上人工费, 再加上间接费之总和乘以 3.43%得出税金。上述四项之总和即为绿化工程的造价。公式为:造价=(苗木费+人工费+间接费)×(3.43%+1)这种算法对绿化种植占绝大份额的园林绿化工程来说应该算是较为合理的。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有的专类公园如植物园,其中绝大部分苗木在形态、价格的确定上始终有业主方和监理方共同参与,施工单位在苗木采购时无利润可图。而施工单位又往往实行二级经济承包。项目部对公司又有分级承包的制度。在苗木采购时如没有差价,项目部往往无法进行亏本的施工。为此,业主方、监理方、项目部(施工单位)三家协商确定。对于业主和监理确定的苗木价格(包括其他议价的建筑材料如石栏杆等)再给出 10%的管理费作为间接费,来作为工程决算费。

结语:

现实工作中,园林绿化工程造价问题比较突出,各地采用的办法也各不相同。国家目前提出的关于工程造价的政策是: “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 ,工程的招投标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做文章。有关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探讨与实践也应该迎头赶上,才能使得园林绿化事业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真正把环境建设搞好,满足人们对生活、生产、工作环境的要求,实现大地园林化,城乡一体化,使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蔡家伟,论园林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山西建筑,2009,06

2、 韦东,邓斌.园林绿化工程预算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7

绿化工程估算篇4

【关键词】园林工程造价;全过程审核;绿化苗木

1、绿化工程造价主要组成内容

园林绿化工程是按照园林设计要求, 进行整地、换土、栽植、养护等工作,实现设计者创作意图的建设项目。绿化工程内容主要包括种植前场地清理、种植和养护管理三个部分,与施工过程相对应, 绿化工程造价的确定也主要围绕该三个部分内容进行。

1.1栽植前的场地清理费用

它是指土方的挖方凿石、运输、回填和平整等费用。在计算这些工程时,首先应对场地进行勘查,对种植场地内的土方或垃圾丈量,核准工程量;其次根据土质情况和土方运输距离确定综合单价, 确定工程量与综合单价后即可确定土方费用。对于施工中的一些较复杂环节, 需特别加以重视。绿化工程中的地形处理多模拟自然地势, 形状不规则, 且微地形处理较多,用土量计算比较复杂。

1.2栽植费用

绿化苗木种类很多,通常分为乔木、灌木、竹类、花卉、地被植物等。苗木栽植是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苗木是有生命力的植物,同种苗木规格、树型的都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种植时间、地域都会对苗木价格产生影响。因此应通过多种渠道, 充分了解各类苗木的产销地市场价格, 了解哪些苗木在哪些地区是优势的品种。另外,应根据设计对胸径、蓬径以及树型要求,确定不同种苗木价格。

1.3养护费用

养护工程主要包括灌水、施肥、修剪、除杂草和除虫害等环节。养护费用分为两部分,即成活保养和保存保养。在养护工作中合理浇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就地取水还是拉运水浇灌, 影响着水的价格。反季节种植的苗木应确定合理的人工、遮荫棚等措施费用。

2、全过程造价审核

2.1投资估算的确定。

2.1.1项目定位

应根据拟实施项目的特点,以及资金情况确定合理的标准。如该工程是道路绿化还是河道绿化,是城市主要节点景观还是公园,是否对景观要求很高。

2.1.2指标选择

确定项目性质和标准后,可根据同类工程的造价指标作为参照,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不同情况,以及建设单位特殊要求来调整,确定最终估算造价。确定合理的估算造价,对后期的工程造价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三超”现象和最大化的发挥政府投资效益。

2.2初步设计概算审核

初步设计阶段,图纸有了一定的深度,而且初步设计的建设内容和规模、概算造价是项目实施阶段的重要依据,初步设计概算尤其是控制项目投资、安排资金、项目贷款的重要依据。因此概算的准确与否非常重要。

园林工程的初步设计概算,除了计算正确的工程量、合理套价、取费外,现场地形对造价影响较大。在审核过程中经常发现这种现象:设计人员不顾及地块的地形地貌,凭空造楼阁,而概算编制人员也缺乏相应经验,完全按照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导致概算中大量土石方漏项。如某道路两侧绿化带工程,道路标高较两侧地块高出很多,普遍超过1米,局部达到4-5米,需要借土回填,但设计单位设计时未考虑该因素,仅计算了30厘米厚的黄土。经审核人员反映,建设单位委托了测量单位测算,计算出需回填土方17万立方,涉及造价425万。绿化工程所占面积大,标高差异引起的土石方工程量非常大,因此笔者认为,绿化工程的概算审核尤其要做到:

资料受理时应查看是否有地形测量资料,并根据测量资料计算种植前土石方工程量;概算审核前必须要踏勘现场,并了解项目实施对周边设施的影响,如有影响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概算中考虑道路、农田设施、沟渠等修复费用;若需填土或者有弃方,应落实土方来源或弃土场地,因土方运距的长短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工程造价。

2.3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2.31工程量特别是土石方工程的及时确认。绿化地带地形复杂,而且绿化填土往往是松填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因此应在施工前后作详细的测量,及时计算出相应的挖、填方,避免在结算时有争议。具体涉及到:土方挖、填数量,借土回填的运输距离,土方场内短驳的放量和距离等。

2.3.2新增苗木价格的确认。不同时间苗木价格有差异,因此,应在变更发生时及时核实苗木的市场价,核实价格时应充分考虑苗木规格、树形好坏等因素,合理确定花木的价格。

2.3.3苗木栽植所发生的技术措施费用审核,许多技术措施在结算时已经无法落实,因此这些措施所发生的人工、机械以及材料均应及时记录下来。

2.3.4要尽量减少反季节栽种各种苗木, 反季节栽种不仅养护成本高, 而且苗木成活率不高。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苗木品种应及时予以更换, 因为苗木栽植必须考虑本地的气候、土壤等因素, 如果这些因素不适合某种苗木的生长,会造成苗木大量死亡, 增加了工程成本。

2.4结算阶段造价审核

结算阶段往往是在施工养护期结束以后,因此苗木的死亡率是结算阶段要重点关注的事情,结算时应对苗木进行详细清点,其死亡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死亡的苗木是否补种,其养护措施是否到位,未补种的苗木是否已经扣除相应的造价。

传统的三阶段造价控制项目,在结算阶段的工作量非常大,包括工程量审核、价格的审核等许多工作,而且许多隐蔽工程往往无法落实。但是经过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工程,其工程量、价格、措施费甚至隐蔽工程都在招标阶段或施工阶段确定,因此到了结算阶段,仅仅是把过程中确定的内容汇总起来就行了,大幅提高了结算效率,保证工程价款及时支付。并且施工过程中及时计量、及时定价,也大大提高了造价的准确性。

结束语

绿化工程估算篇5

目前,绿色GDP核算体系正在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的联合攻关之中,出台后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将与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挂钩。绿色GDP纳入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将改变过去只重经济指标,而忽略环境效益的政府业绩评价方法,对政府官员的考核将更为科学和全面。绿色GDP将成为一个精密的“过滤器”,在对官员政绩考核时,“无情”地把那些以高额生态成本为代价的黑色GDP因素统统滤掉。也正是这部分GDP,最易引起百姓义愤,对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着最大的破坏性,同时也最裸地展现着某些地方政府以及官员追求政绩中的非理性冲动。

实施绿色GDP的一些思考

在认识到资源、环境是有价值的前提下,要进行资源、环境的量化估价。当然,资源、环境的量化估价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尚需进行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和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与预警体系。资源耗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但并非不可能。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资源、环境的产权明晰。有产权就会有市场交易,定价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目前资源、环境的基本核算通过两种手段来实现,一是实物量核算,二是价值量核算。价值量核算要建立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我国正在进行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实物量核算研究。在价值量核算中,能够进行市场交易的资源用市场交易价格来估价;不能交易的按净现值方法,通过未来收益来估价。

尽管许多国家都在研究绿色GDP核算方法,目前也尚无一个国家政府正式公布绿色GDP数据,但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因为绿色GDP能体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如考虑资源、环境的成本,经调整的资本形成净额下降时,就证明生产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应该调整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我们要善于吸收国内外不同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把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在我国,在完善GDP核算和建立起资源、环境实物量核算基础之后,可以协调农林、水利、矿产、土地、环保等部门,逐步建立起我国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开展绿色GDP核算。由于资源、环境的产权明晰是与市场化的进程密不可分的,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资源、环境市场的逐渐形成,实行绿色GDP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绿化工程估算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012-02

1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已形成了几套生态住宅建筑评价体系的框架。目前,国内较权威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有《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1年发行第一版,2003年完成第三次升级),为了实现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的承诺,于2002年10月立项,“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和于2006年6月1日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1.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保护自然资源,创造健康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周围环境生态相协调为主题,旨在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1.1 发展历程

为了使人们全面认识生态住宅,使生态住区的环境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有标准可依,2001年9月,《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是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估研究上正式走出的第一步,在随后的两年中,《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进行了两次修订。

2002版《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的指标体系主要参考了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二版)》和我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商品作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有关内容,分5个子项: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提出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

2003版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评估体系保持2002版五个子项不变,只对部分评估指标进行了增删、修改,重点修订了与居住健康息息相关的条款。

1.1.2 评价方法

这本评估手册的编写,参考了我外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以及有关的资料,从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五个方面对居住小区进行前面,并兼顾社会、环境效益和用户权益。主要包括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基本性能评价,建筑寿命周期环境评价及后期验证四个方面。

但是该评价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定量指标所占比重太少而定性指标过多,一些应该有硬性数据的指标缺乏应有的数据,取而代之的是含糊或建议性的词语,如此使评价过程缺乏客观约束而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评价体系中某些指标标准过低,不能实现减少建筑物对环境不良影响的作用。

1.2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1.2.1 发展状况

为了实现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的承诺,“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于2002年10月立项,为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历时14个月。这是国内第一个有关绿色建筑的评价、论证体系。它不但包括上百项绿色建筑标准,而且还面向评估机构专业人员推出了具体的评估打分办法。这套评估体系还包括绿色建筑评估软件,专业人员利用计算机对建筑是否为“绿色”进行智能化评估。

1.2.2 评价方法

(1)全程监控、阶段评估。“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的目的是用来指导和评价奥运建筑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全过程。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过程由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四个部分组成。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

(2)QL评分方法。从评价方式来看,本评价体系采用双指标评价方法。在具体评分时把评估条例分为Q和L两类:Q (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 (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所谓绿色建筑,即是我们追求消耗最小的L而获取最大的Q的建筑。二者综合起来即可对建筑物的“绿色”程度进行全面评价。该体系共分两级,其中有4个Q类、5个L类一级指标,分别含有15个、18个二级指标。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课题在引进建筑全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上,提出了全过程控制的观点与相应的评估方法,用Q-L双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其评价的科学性、易操作性;开发了一批与评估体系匹配的、可进行定量模拟计算、优化指导设计的软件。其缺点是未涉及经济性评价。

1.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设部于2006年3月16日公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于2006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的编制原则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体现过程控制;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这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地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

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

随着绿色建筑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家绿色建筑评估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生态建筑评估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现有的评估体系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的LEED,评估重点在于环境影响,而在评价标准的整体性、层次性、经济可行性、定量分析所占比重以及相关制度的建立方面,我国生态建筑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

2 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议

2.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由于绿色建筑评价客观上涉及多学科、多角度、多要素,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绿色建筑评价是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系统化、模型化和数量化,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故其指标选择、评价体系的建构过程很复杂,而体系的建立则有待学科间的融合及研究者间的长期通力合作。目前,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理论和实践联系得还不够,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只有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其他学科贯通起来,才能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2.2 评价体系由标准走向细化

目前,我国对同一类型的建筑,不分性质、使用年限、功能等,采用同样的标准一刀切,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需进一步细分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作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可借鉴结构设计中“建筑重要性系数”的概念,对不同的建筑物引入“生态系数”概念,以期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使用年限、功能等做到区别对待。

另外,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性大、自然条件各异,评估体系必须考虑地区差异,建立全国通用的唯一标准体系是脱离实际的,在评价体系的标准设立方面,允许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有一定的灵活性,而非全国同一个标准。应在全国范围内划分若干地区,通过对当地主要代表性特征进行分析后,赋予不同的“值”。

2.3 评估方法由定性走向定量

评估方法方面,力争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特别是加强对定量指标的研究与使用。我国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都采用累积的方法评定最后得分,来计算总评价结果的评估方法。近年来,从数学上已证明,此种评估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合理的。

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实质上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它主要侧重于对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估。绿色建筑的评估要符合物理规则的科学性,准确的量化数据是评估系统的灵魂,而我国目前还缺少生态评估的一些基本数据。对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与使用,是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重要方面。

2.4 评价体系实行第三方认定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倡导绿色建筑的开发,并实行绿色建筑认证制度,政府必须培育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建筑设计方案实行、建筑物开发全过程、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进行全面评估。

当前,我国对建筑物实行绿色评估,是建设部组织成立专门的专家组来实施,由于缺乏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建筑物实行方案评估、施工阶段全程评估、建筑材料环保性能绿色评估中存在着第三方评估机构缺失的问题。因此,在实行专家评估的同时,政府必须及时培育第三方评价机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建立将这种外部评价委托与内部专家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标准或内容由双方共同拟定,一方面发挥了专业咨询机构的专业优势,一方面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角度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需要注意的是,参与评价的第三方必须注重评估人员专业性的培养,政府应该加强绿色建筑技术规范、绿色建筑科技培训工作,培养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估专业技术人员。

2.5 运用经济杠杆,采取激励政策

绿色建筑既要考虑对宏观(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环境的影响,如CO2的排放量、节约水资源,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运行时的能源消耗等,要有利于使用者,还要兼顾到开发商的利益。

绿化工程估算篇7

[关键词]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生态创业机会;屋顶绿化

1问题的提出

生态创业(Ecopreneurship)被认为是“建立环境改善和市场成功之间的桥梁”,[1]该术语源于生态(Ecological)和创业(Entrepreneurship)两个词语的组合,也被研究者认为是绿色创业、环境创业[2]和持续性创业。[3]生态创业的内涵是:生态运动或绿色环保运动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企业或个人通过对机会的识别并采取行动,最终实现商业利润和促进环境的保护。生态创业是从创业研究中演化出来,Quinn在《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在1971年提出,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展,初步建立起研究框架,2000年后,创业和环境保护两个热点问题在国内的兴起,逐步得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例如:胡军(2006)和沈超红等(2015)分别对生态创业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然而,生态创业研究发展至今主要体现在概念、研究框架的梳理,未能就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其次生态创业涉及的国家地区政策、行业产品等情景性因素差异,国内还未有对具体行业中的生态创业进行实证性分析;最后沿用创业理论中的机会评估框架是否能较好解释生态创业独特的现象?

笔者首先通过对创业机会理论进行梳理后,总结出一级和二级指标;其次邀请大学该领域专家对生态创业机会各指标打分,通过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选择10家设计公司、建筑施工公司(与屋顶绿化行业利益密切相关)按照生态创业评估指标对屋顶绿化行业的创业机会进行打分,借助模糊综合法确定屋顶绿化行业创业机会的评估分值。本文希望能够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用实证的方法结合国内屋顶绿化行业情景因素,进行验证性的研究。

2理论综述:AHP下的生态创业机会评估指标构建

AHP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确定评价因素的层次和各层次因素的权重,通过前人研究的梳理,本文将生态创业机会评估总指数分为市场机会、产品和服务、生态效益、创业资源、人力资本五个一级评价指标,并且构建各二级评价指标(见下图)。

2.1市场机会

“创业机会就是将创新性的商品、服务或过程引入到一个行业或者经济市场的可能性”,[4]创业机会最重要的特征是对市场机会或市场赢利机会的把握。因此生态创业机会评估首要的是对其存在的市场机会界定,从财务指标看,是生态创业中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率、利润、现金流,从非财务指标看,包括客户数量、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合法性等。[5]本文将市场机会作为一级评价因素,而投资回报率、利润、现金流、客户数量、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合法性作为市场机会中的二级评价指标。

2.2产品和服务

创业者把握市场机会是提供创新型的产品和服务而实现,生态创业的狭义定义是“创业者通过创建企业,提供环境改善的产品或服务”,[6]产品和服务是生态创业机会评估的重要因素,在本文中将其作为第二个评价指标,其内部主要由价格优势、产品和服务特色、施工维护便利、管理便利四个二级指标构成,以上四个指标是在国内绿色环保项目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中提取。[7]

2.3生态效益

“三重底线”的原则是生态环保产业的重要指导方针,与传统产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区别在于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经济贡献。生态创业除了经济效益价值外,还存在生态效益,即创造出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8]生态效益通过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体现,目前测度生态价值的指标包括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能源节约程度、水土资源涵养等指标衡量。[9]本文通过将生态效益作为第三个一级评价指标,固碳释氧效益、节能效益、涵养水源效益为二级指标。

2.4创业资源

个体或组织是否具备相关创业资源,直接影响到创业机会评估,如“企业掌握的知识、工艺等资源对于提升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10]生态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创业者寻求与自身资源匹配的机会,经过比较和筛选后做出决策,这些决策与创业者其具有的技术、资金、信息、关系等资源有极大的关系,从外部环境而言,政策的支持也起到关键的支持。[11]本文通过将创业者具备的相关资源作为第四个一级评价指标,而创业者是否拥有的技术、资金、信息、关系、政策支持等资源获得的渠道视为二级指标。

2.5人力资本

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影响其对创业机会的评估和判断,“从管理视角,创业者的先前工作经验对创业机会识别有重要影响,同时创业者的管理经验和创业经验也影响到创业机会的识别”。[12]因此本文将创业者的人力资本作为生态创业机会评估的第五个因素,而构成其二级指标的分别是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管理经验、创业经验,生态创业机会评估指标体系见下图。

生态创业机会评估指标体系图

3AHP下的生态创业机会评估指标权重

3.1生态创业机会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

通过邀请华南地区高校的经济管理、生态方面的专家对各级评价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成对比较,比较结果用于建立AHP的分布权重判断矩阵,得出了生态创业机会评估总指数的A―An判断矩阵以及An―B的判断矩阵,见表1、表2、表3、表4、表5和表6。

通过计算出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作为各准则层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并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分别是:An准则层对于总指数的权重为(0.4,0.24,0.08,0.16,0.12);B1―B6准则层对于A1的权重为(0.32,0.25,0.17,0.12,0.06,0.08);B7―B10准则层对于A2的权重为(0.42,0.12,0.27,0.19);B11―B13准则层对于A3的权重为(0.3,0.53,0.17);B14―B18准则层对于A4的权重为(0.41,0.27,0.09,0.1,0.13);B19―B21准则层对于A5的权重为(0.56,0.32,0.12)。

3.2一致性检验结果

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对模型调整。计算后,各级指标一致性检验通过,见表7。

对所有计算结果综合,得到子准则层对于准则层及总指数的各项权重,见表8。

4模糊综合法下对屋顶绿化行业创业机会的评估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准则的权重,结合模糊综合法对屋顶绿化行业创业机会进行评估。通过10家设计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利用生态创业机会评估指标,对屋顶绿化行业创业机会进行评估。

4.1评估对象的确定

因素集U是影响评价对象的各个因素组成的一个集合,U={U1,U2,…,Un}中的每个U代表影响事物的各个因素,即本文中的21个指标。评价集是评判者对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判结果的集合,用V表示,即V={V1,V2,…,Vn},在本文中V1表示“屋顶绿化创业机会非常好”;V2表示“屋顶绿化创业机会好”;V3表示“屋顶绿化创业机会一般”;V4表示“屋顶绿化创业机会不太好”;V5表示“屋顶绿化创业机会差”。通过计算会形成一个模糊向量,还不能直接用于屋顶绿化行业创业机会评价排序,因此对“非常好”赋值100分,“好”赋值80分,“一般”赋值60分,“不太好”赋值40分,“差”赋值0分。

权重集为前文层次分析法得出:

B={0.13,0.1,0.07,0.05,0.02,0.03,0.1,0.03,0.06,0.05,0.02,0.04,0.01,0.07,0.04,0.01,0.07,0.04,0.01,0.02,0.02,0.07,0.04,0.01}

4.2单因素模糊评判

邀请10个设计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的人员进行评判,得出了屋顶绿化行业创业机会的单因素模糊关系矩阵R1为表9。

4.3多因素模糊评判

针对不同因素赋予权重,得出C1=B・R1=(0.39,0.5,0.11,0,0)。结果表明,39%人认为屋顶绿化行业创业机会非常好,50%的人认为屋顶绿化行业创业机会好,11%的人认为屋顶绿化行业创业机会一般。进一步将C1归一化数据为C1`=(0.39,0.5,0.11,0,0),将其与模糊评价向量V相乘得到分值为85.6分。由此可以得出屋顶绿化行业创业机会还是比较好。

5研究结果讨论及建议

屋顶绿化行业是生态经济与建筑材料结合的衍生,随着国内对环保材料及生活质量追求的提升,该行业孕育出大量的创业机会。生态创业研究的兴起,促使创业研究者将创业机会与具体的情景结合,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构建出21个二级指标,较多是借鉴了创业机会识别理论框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5.1经济因素在屋顶绿化创业机会占有较大影响

从一级指标中市场机会权重为0.4,其中对投资回报率、利润的追求方面而言,评价权重占到0.13和0.1,与经济因素密切相关的价格优势所占权重为0.1。因此,创业机会识别中经济因素起到显著的作用。这也印证了“创业机会被视为可行的、追逐现行市场无效性的改善并可带来利润的信息或信息集,这些信息是外生于创业者的一种情景概念”,[13]因此屋顶绿化创业者对经济因素的追求是企业作为利润追求本质的反应。

5.2生态因素关注度不高

在屋顶绿化行业,通过三个指标构建的一级指标生态因素仅占到0.08,是五个一级指标当中权重最低的。考虑到屋顶绿化行业不同于人工森林、城市绿化等其他生态工程,其满足的需求以个体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为主,其中测量的生态因素的指标一方面受到技术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家庭对水源、绿化、氧气释放等方面的感受在局部内并不明显。在调查过程中,设计公司与建筑工程公司提及到生态因素时,皆认为个体家庭在该方面仅仅停留在外观或者主观经验方面的感受,以强化绿色家居为主导的一种理念而选择屋顶绿化。因此,在屋顶绿化创业中,目前生态因素还停留在一种抽象、主观的认知上,消费者未形成科学测量基础上的经验感受。

5.3屋顶绿化创业对资源的要求:技术、资金和政策

创业资源指标体系下,技术资源占的权重为0.41,资金资源占0.27,政策支持占0.13。由此可以看出,屋顶绿化行业首先对技术的要求最高;其次是资金资源;最后是政策资源。这符合生态创业“新技术、新服务以及与环境友好的价值观驱动”[14]的特征符合。政策支持位置的提升,也反映出政府行为对创业的影响,环境保护涉及公共物品问题,需要政府引导私人部门的投入。“生态创业涉及政府对创新、人力资源、税收等政策的支持”,[15]因此在屋顶绿化创业中,创业者在对机会识别中对政策支持存在着一定的敏感性。

5.4屋顶绿化中创业机会识别的建议

5.4.1重视技术与产品开发

生态创业中对技术的强调是因市场与环境共同的需求,而目前国内屋顶绿化技术还停留在绿色植物与装修的结合,而未出现环保型的装修材料,大部分环保材料仍然依赖进口。通过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国外集绿化、太阳能、节水、风能多功能于一体形成屋顶绿化装修,国内还停留在单一化产品系列。创业者若能通过技术与产品开发,势必出现更高的附加值和投资回报率。

5.4.2对政策详细了解,规避制度障碍

国内对屋顶绿化产业的引导,还停留在大体方针上,具体实施和流程在各个地方存在显著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区域对该产业有大力的扶持,在税收、创新平台、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出台具体细节规定,例如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区都出台了相关行政规定予以支持。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该行业的政策还未明细化,尤其是对屋顶绿化植被的培育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因此,在该行业进行创业人员需详细调查政策规定,以规避制度性的障碍。

5.4.3创业者需对产业链有充分了解

屋顶绿化行业与设计、建筑工程紧密联系,设计为产品的推荐提供了平台,而后期施工依赖建筑工程。在屋顶绿化行业进行创业,必须对设计、建筑工程相关的产业链了解,否则将降低产品的应用范围和不利于后期施工管理,造成市场机会的流失,因此创业者需对产业链条有充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Schaltegger S..A Framework for Ecopreneurship[J].Greene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2002(38):45-58.

[2]Allen J.C.,Malin S..Green Entrepreneurship: A Method for Managing Natural Resources?[J].Society and Natural Resources,2008,21(9):828-844.

[3]Koe W.L.,Majid I.A..A Model for Predicting Intention toward 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J].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4,6(2): 256-269.

[4]Gaglio C.M..The Role of Mental Simulations and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in the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Proces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4,28(6):533-552.

[5]陈建安,陈瑞,陶雅.创业成功界定与测量前沿探析及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38(8):3-13.

[6]Ripsas S..Entrepreneurship ALS Okonomischer Prozess(Entrepreneurship as an Economic Process)[M].Wiesbaden,Germany:Gabler,1997:6.

[7]曹申,董聪.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2(6):843-847.

[8]York J.G.,Venkataraman S..The Entrepreneur-environment Nexus: Uncertainty,Innovation and Alloc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0,25(5):449-463.

[9]李华晶,邢晓东.绿色创业内涵与基本类型分析[J].软科学,2009,23(9): 129-134.

[10]Hsu Y.H.,Fang W..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9,76(5):664-677.

[11]尹苗苗,蔡丽.创业能力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12):1-11.

[12]Thompson J.L..The Facets of the Entrepreneur: Identifying Entrepreneurial Potential[J].Management Decision,2004,42(2):243-218.

[13]Shane S..Reflections on the 2010 AMR Decade Award: Delivering on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2,37(1):10-20.

[14]Shepherd D.A.,Patzelt H.The New Field of 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 Studying Entrepreneurial Action Linking “Whatis to be Sustained”with“What is to be Developed”[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1,35(1): 137-163.

绿化工程估算篇8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GDP;国内生产总值;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治理成本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034-02

1 绿色GDP核算

目前经济现论界对绿色GDP概念有以下几种不同认识:

1.1 基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界定绿色GDP概念

1.1.1 考虑资源环境要求对绿色GDP概念的界定

绿色GDP是指在原有GDP的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对GDP指标作出某些修正计算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总量指标,“绿色GDP=国内生产净值+固定资产损耗-生产中使用的非生产自然资产”,或者“绿色GDP=(净出口+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产损耗)-非生产经济资产净耗减-自然资产降级与减少”;也有学者提出“绿色GDP=GDP-(自然资源耗减价值+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的价值)”。上述观点其共同之处:是基于已有的SNA体系核算出的GDP的基础上削减GDP的获得对自然资源、环境所造成的降级与损失。即,绿色GDP就是在原有GDP的测度中纳入“资源环境”概念。

1.1.2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界定绿色GDP概念

绿色GDP是用以衡量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绿色GDP=GDP-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损失-(预防支出+恢复支出+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1.2.3 福利GDP的观点

福利GDP=现行GDP+外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是一种非经济福利,有外部经济因素和外部不经济因素。

1.2 从统计核算角度界定绿色GDP概念

该观点从统计度量的可操作性的角度认为,在现行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环境污染的损失,即可得到绿色GDP。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自然资本的消耗,得到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绿色GDP(GGDP);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生产资本的消耗,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DP)。从国内生产总值中同时扣除生产资本消耗和自然资本消耗,得到经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这就是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所以这几者的关系可这样来表示:EDP

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在技术上需要解决如何衡量环境要素价值的问题。由于环境资源的使用大多属于非货币交易,在难以通过市场行为确定其价格的情况下,对资源增减、环境变化的估价只能采用虚拟方法。现从理论上提出了三种虚拟估价方法:市场价格法;住户意愿法;维护成本法。按照资源环境恢复到耗减和降级前的水平所需的费用来计算其价值。与市场价格法相比,维护成本法在理论上更加体现持续发展的思想,因为维持资源环境的数量和质量水平不变,也就是保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成本表现为人类活动对周围环境质量和受纳体的不利影响所造成的全部损失,包括对活动地造成的损失和对活动地以外的其他区域造成的损失。从量的角度看,环境成本应等于受纳体损失的总和。因此,国际上一些专家比较看重维护成本法。

2 我国环境污染总量估算

绿色GDP核算时,从GDP中扣除的项目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自然资源净耗减,包括经济资源和非经济资源,二是环境污染损失,二者存在重叠的部分,即环境污染所致的自然资源的损耗。本文拟采用维护成本定价法,对我国环境污染损失总量进行粗略分析。假定环境污染被完全治理,不存在环境污染所致的自然资源的损耗,同时环境污染损失等于环境维护费用。

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总量=环境污染的完全治理成本

=∑各污染物的排放量×各污染物的单位治理成本

=废水的理论治理成本+废气的理论治理成本+固体废弃物的理论治理成本(+噪音污染危害+其他损失)

=∑废水中各污染成分含量×各污染成分单位治理成本+∑废气中各污染成分含量×各污染成分单位治理成本+∑各类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各类固体废弃物单位治理成本

我们很难详细统计到所有污染成分的含量,也很难有十分精确的分类治理成本,可行的办法是根据国家环保部的统计数据,对主要污染成分总量进行估计,并且用各污染物的排污费征收标准作为其治理成本。目前的征收标准是2003年颁布执行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根据2007年新闻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发言人称“该标准仅为污染治理成本的一半”,“我国将在3年内提高至污染治理的成本”。但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迄今基本没有调整。2009年底,环境保护部官员透露,将争取发改委、财政部的支持,尽快提高全国排污费征收标准。其中SO2废气排放费已经率先提价,部分省市从2007年的0.63元/千克提高到2009年的1.26元/千克。我们用现行标准的2倍的值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的估计。

当然这里的污染物统计是不全面的,最重要的缺少是CO2排放的损失估计。且这里仅仅计算了理论治理成本,而大多数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后已经扩散,并对自然经济社会系统造成了实质性危害,而这种这种危害可能远远大于治理成本,事实上,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还应加上其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对民众健康的损害等。因此以上数字是严重保守的,它仅表明我国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成本,约占2006年我国GDP总量210871亿元的0.49%。上表中我们仅仅估算了污染物排放量的治理成本,根据本文第三部分,可知工业污染物产生量远高于排放量,即对于污染物排放的主体――企业来说,大部分污染物在排放前已经通过净化设备或工艺处理过了,然而这个过程也应该是有成本的。考虑到这个因素,可以把环境污染损失总量调整为3356.73亿元,占当年GDP的1.59%(在不考虑CO2排放所致损失的情况下)。

3 200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污染总量考察

我们有必要基于绿色GDP核算模式对各省的自然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损失进一步分析,摸清真实GDP增长现状,并尝试进行绿色GDP核算,虽然由于考虑到自然资源耗减后,GDP增幅被严重调低,所以这一尝试在省级层面已于从2006年开始严重受阻。而本文仅对各省的环境污染损失进行统计估算。

类似于上述估算过程,根据2006年环境统计年报,我们也可以对各省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各类污染物价值量(排放量/产生量等×每单位污染物的排污费征收额),汇总后可得到下表数据。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污染物产生量占GDP比例在前5位的依次为贵州、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污染物排放强度(排放量占GDP比例)的前5位依次是贵州、宁夏、山西、内蒙古、青海。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外社区教育发展现状范文 下一篇:神经病学诊断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