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3-12 11:22:48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1

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划与实践,我们顺利完成了黄金、森林、水电和交通四支警种部队的国防生任职培训任务。作为一名应急救援专业课教员,结合半年来的授课经验、学员等各方反馈,我对如何搞好这个学科的教学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应急救援课程教学的特点

(一)课程特点:新型学科、知识体系庞大

根据2009年11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安全科学技术”是一级学科,代码620;其中,二级学科“公共安全”,代码62080;下设三级学科中有“应急救援”,代码6208040。在我国军队院校重点建设工程中,应急救援学科属于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的新兴、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组织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装备建设等内容,与军事理论、勤务战术、政治理论与工作、军事心理、管理与后勤、信息技术等多个基础学科,以及地质勘探、森林防灭火、机电工程、道路桥隧工程、医疗卫生等专业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二)学员特点: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缺乏部队经验

当前,“90后”国防生是军队基层干部补充的重要来源,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一支骨干力量。他们科技素养较好,知识丰富、功底扎实,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很强、思维活跃、善于学习、敢于质疑、个性鲜明、创新能力强,投身部队、献身使命的热情比较高涨,具备了一定的牺牲献身精神。

(三)教学特点: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

应急救援任务是党和国家赋予警种部队新的职责使命,瞄准警种部队任务转型需求,培养多警种联合应急救援指挥人才是应急救援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应急救援学科又是一个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应急救援的教学既要优化基础理论进行专题课程设计,力求实现专题搭配合理、内容衔接有效,理论与实践教学搭配得当,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又要精选教学内容,区分基础内容、核心内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重点突出、贴近实际、满足需求。同时应急救援具有实践性较强、危险性较大的特点,应急救援任务突发、属于非常态下的行动任务,教学主要应采取现场模拟、桌面推演、模拟演练、综合演习等实践性方式进行。

二、应急救援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体系架构不完善、理论研究滞后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以及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开设了应急相关课程。但是,国内相关课程设计偏重于宏观性培训,重管理轻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针对应急处置的内容呈现出零散、系统性差的特点,以传统授课、讲座、报告等形式为主,缺乏实战检验反馈及专业化评价。军队院校虽然也开设了许多与应急救援相关的专业化课程,但对于武警警种部队的职能任务来说,我们不能直接搬来照用。警种部队按照总部关于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把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作为有效履行新的职责使命的大事来抓,各级均成立了由军政主官挂帅的组织领导机构,经常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先后编写了《应急救援行动实施办法》、《应急救援作业指导战法》等规范性文件。

(二)应急救援意识不强、观望意识严重

武警部队随着职能任务的拓展,黄金、森林、水电、交通等警种部队成为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国家队。各指挥部都结合任务转型,着眼打造国家应急救援精锐之师,注重开展经常性的战备教育,不断增强官兵应急救援意识;制定了各类战备方案和行动预案,并经常组织演练;对以工代训、脱产专训、分类组训、警地联训等进行了规范指导,各总队、支队也分别抓了试点推广经验。而来院培训的国防生们,在部队待的时间较短,有的还不足一个月,对警种部队的职能任务了解不深,对部队近期开展的工作掌握不足、对形势任务认识不清,导致应急救援的意识不强、在学以致用方面研究较少,对当前的任务转型有些模糊甚至是偏差的认识,觉得任务转型后,发挥专业特长的机会少了,普遍还存在观望的态度。

(三)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实践环节较少

随着军队院校编制体制调整工作的落实,警种学院任职教育承担着黄金、森林、水电、交通等专业国防生的应急救援合训任务。而现有课程设置及内容设计,不能完全满足应急救援人才培养需求。我院从2012年9月开始在国防生培训中增设了30课时的应急救援教学课时。同时,我们为国防生教学编写了《应急救援理论与实践》教材,虽然我们在教学中针对现有课时进行了合理设计,从应急救援概述、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与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四个方向进行了专题式的教学,但从教学的效果来看,由于教学时间短,每个专题的教学只介绍了一个框架结构,学员学起来好像很零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同时又因目前场地建设、实验基地建设和校队联合办学都在设计计划中,故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只占到6课时,占全部课程五分之一的比例,学员们要求最多的是加大实践课的比重,多讲授装备的操作与使用。

(四)信息化基础建设较弱、智能化水平不高

目前,警种部队都建立起信息综合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完成了三级网络的建设,三级网络的扩容基本完成。按照总部明确的基本标准,各单位把人员装备的投入、整合作为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重点来抓,力求配实配强。从调研的26个重点中队情况看,除少数今年新建的重点中队还缺少一些通信和保障类装备,其他中队都达到了齐装满员。同时,不少单位还把便携式卫星站、卫星电话、短波电台等通信手段使用起来其,实现了现场视频实时传输,并普遍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灾害预警机制,保证了第一时间掌握灾情信息。而我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快步伐,一方面赶上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也需加快基于信息系统的应急救援指挥模拟系统研究与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弥补信息水平低、智能化教学差的不足。

三、应急救援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应急救援学科、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夯实教学基础

武警黄金、森林、水电、交通四支警种部队具有特有的专业、技术和装备优势,已经成为国家应急力量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武警警种部队院校唯一的警种应急救援学科,其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其建设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关系着警种部队应急救援指挥和技术人才的培养,而且对于推动我国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和提高新时期我军履行职能使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警种部队应急救援作为综合性学科,学科建设组织结构以警种学院应急救援教研室为核心,以现有的军事理论、勤务战术、共同科目、政治理论与工作、军事心理、管理与后勤、信息技术等基础教研室,以及黄金勘探、森林防灭火、水电工程、道路桥隧工程、机械机电等专业教研室为支撑,以体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和着重研究应急救援实际问题的教学和科研为方针的应急救援学科体系。它应包括应急救援基本理论、应急救援建设理论、应急救援专业理论、应急救援指挥、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等五个方面。应急救援课程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警种部队担负的任务设置课程。我认为,应急救援课程建设,应围绕岗位任职所需重点设计。

(二)营造以提高应急救援意识为主体的院校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救援意识

多年来,黄金、森林、水电、交通部队在发展壮大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光荣历史传统,如黄金部队的“三光荣”、“三特别”、“三热爱”和“阳山精神”、“西口子精神”;森林部队的“火场精神”;水电部队的“三峡精神”、“羊湖精神”;交通部队的“天山精神”、“老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激励着历代警种部队的官兵们,同时,它也是我们警种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底蕴。随着警种部队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应急救援任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对此,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一所警种院校,黄金、森林、水电、交通警种专业建设是学院的突出特点,积极研究探索多警种办学的特点规律,紧紧围绕警种部队职能使命和遂行多样化任务现实需要,培育具有“警种元素”的专业文化,特别是宣传危机意识、树立应急救援理念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一个新的方向。通过宣传、报道近年来警种部队参与应急救援的急难险重任务及感人事迹,组织学员参与地方应急救援等活动,强化学员的应急救援理念、提高应急救援意识,树立“警种战场”敢打必胜的信念,培养学员“警种战场”牺牲奉献的精神、英勇顽强的作风和不辱使命的能力。

(三)构建院校与部队的交流机制,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

为适应我国应急救援的新形势和我院任职教育的特点,应广泛增设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新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手段,在完善以往实践性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增加参观警种部队建设、参与部队演练等教学手段,强化和扩大教学领域。一是要从部队精选知识结构合理、有组训教学能力的专、兼职教官。充分让学员接触与领会一线的实践经验与案例。二是要构建院校与部队共享资源、训练基地的机制;让学员通过在实地训练过程中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认识与能力。三是要建立各警种部队应急救援队伍间的综合演练制度,不断强化各部门间协调演练,形成“总部主导、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反应灵敏、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使学员能够经常参与到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的实战,不断应急救援能力。

(四)加强教师的综合能力,增强课程建设实力

把应急救援学科的教研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关键性的基础工程来抓,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团队。通过参加院或国防大学轮训班、参加全军学术交流等形式,不断更新现有教授、副教授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始终站在学科前沿,成为应急救援学科名副其实的学术带头人。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员在职或脱产学习,出国留学或进修深造,大力培养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

(五)加大应急救援信息化内容、实现现代化教学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2

一、 本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安全事故,是指在本公司电梯安装现场或维修保养的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事故类别包括:

(一)电梯困人故障;

(二)由于剪切、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由于触电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四)其它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的具体标准,按国家或行业、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一)成立电梯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救援指挥部)。指挥长由总经理担任;副指挥长由分管工程的副总经理担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参与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二)设立现场救援组,由各安装、维修班组人员兼职组成。组长由由分管工程的副总经理担任,负责组织现场具体抢险救援工作;在指挥长到达现场之前,负责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三、 应急救援组织的职责

(一)

指挥部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

(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二)现场指挥长的主要职责:

(1)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的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2)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三)副指挥长的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

(四)现场救援组的职责:

(1)抢救现场伤员;

(2)抢救现场物资;

(3)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四、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一) 培训

按计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1)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2)新加入的人员及时培训;

主要培训以下内容:

(1)困人解救

(2)井道内作业;

(3)轿顶作业

(4)底坑作业

(5)厅层作业

(6)机房作业

(7)更换和割短钢丝绳

(8)扶梯桁架作业

(9)施工用电常识

(10)坠落保护

(11)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

(12)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

(13)事故报警;

(14)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15)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二)

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经过有效的培训,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每年演练一次。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五、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公司的质安部是事故报告的指定机构,联系人:王光成,电话:,13823123542,质安部接到报告后及时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根据有关法规及时、如实地向110、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二)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六、 应急处理

(一)接报事故后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报告公司主要领导,由总经理批准,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执行本预案。当指挥长不在时,由副指挥长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2)指挥部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指令事故发生地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

(3)立即组织或通知就近网点,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做好增援准备。

(二)应急处理措施:

(1)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制定抢救方案,迅速投入开展抢救行动。

(2)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3)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4)在救助行动中,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七、救援器材、设备、车辆等落实

公司每年从利润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根据公司施工生产的性质、特点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有选择地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对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不得挪作他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公司的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统一纳入应急救援工作之中。

八、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终止和终止后工作恢复

当事故的评估预测达到起动应急救援预案条件时,由应急指挥长启动应急反应预案令。

对事故现场经过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现场人员均得到清点;不存在其它影响应急救援预案终止的因素;应急救援行动已完全转化为社会公共救援;应急指挥长认为事故的发展状态必须终止的;应急指挥长下达应急终止令。

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和物证,经有关部门认可后可恢复施工生产。

九、 应急总结与奖惩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并按照下列规定对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奖惩。

(一)对在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按公司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对瞒报、迟报、漏报、谎报重特大事故和突发事故中,不听从指挥,不认真负责或临阵逃脱、擅离职守的人员,按照公司有关规定,给予责任追究或处分。对扰乱、妨碍抢险救援的人员,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 其它事项

(一)本救援预案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工作并协助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文件,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理。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3

一、建立健全步调一致、科学合理、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指挥体系

1、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县政府是全县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发生突发事件时,县政府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决策和部署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县应急办和县应急救援中心合署办公,是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应急救援管理的日常事务,在出现突发事件后是全县应急救援工作的调度指挥中心,按照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的命令启动相关预案,制定救援方案,指挥调度全县的应急救援力量。各乡镇(场、区)、县政府各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执行机构,要坚决执行指挥中心的命令,认真完成应急救援任务。

2、建设应急救援中心信息平台。利用并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中心现有的信息收集和指挥系统,建立好突发事件预警预测网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各地各部门收集的各类应急管理信息要在规定时间内报应急救援中心处理,应急救援中心分析汇总后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重要情况和提出建议,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出预防预警信息。

3、对各地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建立全方位的协调联动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人力、物资、设备、技术和信息的有机配置,做到统一调度和资源共享。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应急办和应急救援中心每季度对各部门的应急救援实力进行检查,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成立救援队伍。

消防应急救援队以消防大队为主,和东方社区消防队、民联社区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专职消防队等消防队伍共同组建,负责火灾扑救、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由国土局组建,负责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救援。

矿山应急救援队由县安监局组建,负责矿山类突发事件搜救工作。

医疗应急救援队由县卫生局、药监局和红十字会牵头,以疾控中心、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疗卫生力量为主组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事故中的医疗救治。

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队由林业局组建,主要负责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防化防疫应急救援队由县环保局、畜牧局和农业局分别组建三个分队,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生化、动物疫情、农作物疫情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地震应急救援队由科技局(地震局)、气象局分别组建两个分队,科技局(地震局)主要负责地震灾情监测、分析预报工作,气象局主要负责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和预报。

城市燃气应急救援队由建设局牵头,以茂源液化气有限公司、永丰液化气公司为主要力量组建,负责燃气设施管道保护维修以及燃气泄漏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电力供应应急救援队由供电公司组建,负责突发电力事件和其他灾害事故中的电力设施保护、维修。

建筑物抢修应急救援队由县建设局、房管局共同组建,主要负责建筑物倒塌事故抢险以及灾后房屋和城镇基础设施的抗震鉴定、修复、重建工作。

交通应急救援队由县公安局、交通局牵头,以县交警大队、高管十四大队、十漫高速管理所、县运管所、县公路局、县海事处及县内运输企业为主要力量组建,负责突发交通事件应急救援和其他事件中的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员转移。

水利应急救援队由县水电局、城管局负责分别组建两个分队,水电局主要承担防汛抗旱和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工作,城管局负责城区突发事件的生活用水供应和灾害事故破坏的供水线路的抢修。

通信应急救援队由县电信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公司组建,负责应急救援工作通讯保障,提供临时应急通信设备及恢复整修在灾害中被破坏的通信设施。

治安应急救援队由县公安局、县武警中队组建,负责现场秩序维护,开展相关警务工作。

后勤保障应急救援队由发改局、商务局、粮食局、中石化营业部共同组建,负责抢险救灾所需油料类、生活类救援物资供应。

灾民安置救援队由民政局负责组建,负责灾民临时住所、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

民兵应急救援队由县人武部负责牵头,各乡镇(场、区)组建分队,主要参加抢险救援、协助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突发事件宣传报道队由宣传部组建,负责统一对外公共信息及灾害报道。

2、日常管理

各专业救援队伍日常由组建单位管理,发生突发事件时,接受县应急救援中心统一指挥调度。

各应急救援单位每季度向应急救援中心上报一次人员和救援器材装备情况,并明确一名责任领导,遇人事变动及时报应急中心备案。

各应急救援力量与县应急救援中心开通专线值班电话,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每周一上午12点之前将本周值班人员名单、联系方式报应急救援中心办公室备案。

各队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研判会,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本单位队伍存在的问题,预测灾害事故可能发展的形式,部署相关工作。应急救援中心每半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研讨会议,各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交流讨论各单位协同作战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各应急救援单位要为救援队伍配置必要的救援装备,储备足够的救援物资,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应急救援中心每季度派人进行专门指导,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各队在应急救援中心统一调度下,及时召集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在规定时间内安全、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参与救援工作。

三、加强专家组建设,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1、组建应急救援专家组。充分发挥专家在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作用,给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现场提供科学详细的信息资料、理论知识和灾害评估结果,确保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2、建立人才数据库。各部门将本单位聘请的专家名单上报应急救援中心登记备案,同一类型的专家不得少于3人,并指定一人担任组长职务,负责本组人员的值班安排等事项。

3、实行专家值班备战制度。各单位在每周一向应急救援中心报告本周值班专家人员名单,值班专家必须保持通讯畅通,接到调度后,在规定时间内赶赴指定地点。

4、建立专家联席会议制度。应急救援中心每季度召开一次专家联席会议,会议时间、地点、议题等由应急救援中心拟定,各单位派专家组成员参加。

5、制定计划。每月深入各应急救援队讲授专业救援知识,指导处置突发事件。每季度集中举行一次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向公众讲解应急救援知识。

四、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动员培训,提高应救和自救能力

1、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全面提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整体理论水平和应急救援实力。应急救援工作以各专业队伍为主,在专业力量不足以应对时由县政府决定动员、征用社会力量参与救援。

2、各单位要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技能培训、经验交流和模拟实战训练等方式,强化专业救援队伍对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专业救援力量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培训,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培训率达80%以上。由应急救援中心、志愿者协会和救援力量所属单位组织队员、志愿者、群众参加灾害事故现场模拟实战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两次。

3、各职能部门通过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短信平台、网络、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知识讲座、技能演示等形式,向公众传递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五、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1、应急物资是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支撑,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分工协作,整合资源,统一调配,有备无患”的要求,加强对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提高物资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

2、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定额由各专项预案牵头单位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需要确定和储备,并报应急救援中心备案,建立统一的全县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数据库,实现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由应急救援中心统筹调配,相关单位要积极响应,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快速通道”,确保应急救援需要。

3、县应急救援中心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分布。在消防大队建立一个应急救援基本设备器械物资储备库,统一存放部分应急救援常用物资和设备。各牵头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相关应急物资储备,科学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的方式、种类、数量和分布,加强实物储备,保证市场储备。各单位如临时使用应急救援储备物资,需上报应急救援中心备案。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54-02

随着核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前进,核应急等配套应急措施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完善核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提高核应急救援的执行力,本文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公众和救援人员的防护、救援人员培训及核应急响应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1 背景

现阶段安全发展利用核能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我国中、长期电力能源缺乏的必由之路。虽然在核电史上发生重大核事故的几率较小,但万一发生往往比较突然,发展迅速,释放出的多种放射性核素可以以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对人体照射,影响范围广,涉及人数多、作用时间长,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1]。人们对核电站开始运转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多宗核电站安全事故[2-3]至今记忆犹新。中国是未来核能大国,如何做好由于自然灾害、不可抗力或操作不当引起的核事故医学救援工作,在发生核事故时,如何保护公众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医学应急救援准备必须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2 核应急医学救援准备

目前这些准备主要包括:①基础资料的收集;②对核应急救援人员培训;③核应急响应系统设计;④核应急管理与宣传。

2.1 核应急基础资料的收集

2.1.1 中国的核反应堆主要分内陆型和海洋型两种,且各有特点,为此在制定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准备的时候,必须做好应急资料的收集工作:对反应堆各自的特点、设计参数、设计源项等资料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对反应堆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以及周围地形、地貌、交通等环境情况和周围人群的分布、职业、生活习惯、饮食等相关资料也要掌握;

2.1.2 了解周围人群分布及健康状况,掌握周围环境样品的放射性水平;

2.1.3 对环境样品的测试:在核事故发生后,通过对环境样品的测试,可以与日常的监测数据作比较,为评价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供依据[4];

2.1.4 建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这些基础资料记录备案,进行系统的总结,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以便于查询,方便发生核事故时,争取时间上的优势。

2.2 对核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工作 建立一支强大的医疗队伍对核事故的救援尤为重要。对核反应堆资料及时的掌握为核应急赢得了时间,如何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援是救援工作的核心内容。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无论在和平时代还是战争年代,都显得刻不容缓。相比较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在核事故救援工作的培训上还有较大差距。在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工作上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核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如何进行高效、正确的救援和注意自身安全的防护,必须进行培训和指导,我们可以借先进核大国在普及和提高核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核应急培训模式;②借鉴、参考发达国家成熟的核应急培训模式、形成自己的培训体系,在当地进行课堂教学,同时也提供在线教学,以方便不能参加课堂教学的学员学习。在线教学主要依靠自学,按照规定的方案主讲一天的核知识基础课程,现场提供培训需要的全套资料,学员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灵活的手段掌握相关培训知识,使培训工作高效化[5];③核应急人才培训对象的要求要达到专业化和层次化水准。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人员其设置的培训内容侧重各有不同,按照行业性要求培训学员,就能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也能为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班次打好基础;同时,他们的培训手段更具有灵活性、实战性与先进性[6]。不同国家之间由于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和国力等的差距,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学习先进管理水平的同时要针对自身的特点,培养适合自己核能应急的专业人士。

2.3 核应急响应系统设计 核应急响应系统的设计应以基础资料的收集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基础。要实现系统功能的全面性和操作的方便性。核应急响应系统要能接受、传递和显示上级应急指挥中心和下级应急指挥中心等应急响应的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专家咨询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可以为核应急响应提供通信联络手段,以及为核事故医学应急专家及应急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环境,保障应急响应活动顺利进行;在平时开展应急值班、应急培训、应急演习、数据库应用和现代化办公等工作[7]。目前我国现已开通了与国家核应急办、中国疾控中心、以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应急组织的通信联络,建立了通信联络制度,有关应急人员配备了移动电话。完成了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硬件平台建设,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会议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可与国家核应急响应中心、卫生部应急指挥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响应中心实现网络连接[8]。这些医学应急通信联络系统和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支持系统能够很好地指导核应急救援,增大救援的效率,减少损失。

2.4 核应急管理与宣传

2.4.1 核应急管理 核能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随着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枯竭,核能在未来社会解决资源短缺发挥重要作用,它将慢慢走入大众视野,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对核能资源的管理与宣传是人们利用和认识核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核能应急的必要工作。目前我国出台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国家核应急预案》等法规,但这还远远不够。为核工业制定一个行业的基本法很有必要,它使得政府、企业、公民在核安全事务中公共安全更有保障[9]。

2.4.2 核应急知识宣传与普及 对于公众核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也尤为重要。任何核事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公众社会心理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损失[10]。通过普及核基本知识,消除公众担心和疑虑,以便再次出现紧急状态时,人们知道如何正确地行动[10],因此公众培训是执行我国《核安全法规》的环节的重中之重。通过培训和宣传,能够使人们在核事故中有效地保护自身和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并能积极参与核应急救援工作,减少核事故造成的人民和财产损失。核知识的普及和人们认识觉悟的提高,对进一步合理利用这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核应急演练能够更深入地掌握医学救援任务的技巧和增加熟练程度,明确响应程序、行动方法及协同事项。在核事故发生时,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人群转移和救援,提高核应急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3 核应急医学救援响应

3.1 核事故的危害性及核应急医学响应的必要性 实施事故应急响应是利用核能过程中必要的保障环节,响应不及时,必将造成更大的事故后果;其次,人员损伤也不会不断加重;第三,核设施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如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烟尘和废水等排出,会大范围内造成空气、土壤、水源放射性污染等损害自然生态环境。而如果实施迅速、有效的救援,不仅仅可以减低人员伤亡,控制自然环境污染范围,这两方面都会大大减轻事故后果[11]。

3.2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队分工和医疗救治任务 在发生核事故时,核医学应急救援合理的分组、明确的分工能够提高救援效率。一般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三级”救治梯队分别是:现场救护(现场医疗机构)、地区救治和专科救治组成[12]。这“三级”救援梯队承担不同的救援职责,其工作的程序和侧重点也不同。

3.2.1 现场救援队的基本任务是 早期医学处理包括现场救治、可延迟处理伤员的处理和去污等。事故地点辐射剂量较大时应将伤员立刻转往安全地带并进行简单的医学处理,包括伤口污染表面处理、外伤缝合等对可疑使用抗辐射药物、稳定性碘剂对已经吸入或误食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实施阻吸收和促排措施;收集受照人员基本资料,根据初步分类诊断,将急性放射损伤患者转送往市级以上救治医院,将急性放射损伤、放射复合伤以及体内有严重放射性物质污染者送往专科医治单位[12-13]。

3.2.2 地区后备救援的基本任务是 全面检查、鉴定分类。对放射性损伤较严重而体内不存在误食、误吸情况的患者进行全面去污处理,并给予抗感染及辅助治疗,对于放射性物质体内存留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及急性放射损伤和放射复合伤的伤员进一步检查体内放射性剂量,对体内或伤口有放射性物质污染者须彻底清创、缝合、抗感染等采取相应医学措施[13]。

3.2.3 专科救治基地的基本任务是 对不同类型、程度的放射损伤和放射复合伤做出确定性诊断,并进行专科医学对症治疗;对严重体内、伤口或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放射性剂量残留检查[14],确定残留放射性物质的组分和污染水平,估算人员受照剂量,并进行全面、有效的医学处理[15]。

不同梯队按照各自的任务进行救援,能够使救援工作开展的更顺利,救援任务完成得更全面。各个梯队相互配合,积极合作能使救援工作及时高效。

核事故医学救援准备与响应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民用和军用核设施的增加,核事故发生的概率性也随之增加。如何做到核事故高效响应救援,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在收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对公众和救援人员的防护、救援人员培训、核应急响应系统设计等可以进一步提升核应急医学救援水平。

参考文献

[1] 陆能枝.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结构及模糊决策方法在评估子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

[2] 汪伟.核事故应急辐射环境实时移动监测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6.

[3] 郭勇.核事故应急中的贝叶斯决策模型及实现-国家核应急决策支持开发项目[D].广西师范大学,2000.

[4] 马明强.核事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6):506-507.

[5] 蒋铭敏.加拿大核化生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方案[J].人民军医,2009,(3):152-153.

[6] 姜文华,孙健,来永芳.涉核发达国家核应急培训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214-215.

[7] 秦斌,刘英,王燕君,等.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系统的设计及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3):1-3.

[8] 刘英,秦斌,雷翠萍,等.核应急和放射应急医学准备与响应[J].中国医学装备,2007,4(4):1-4.

[9] 高立本.新形势下我国核应急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核工业,2008,4:49-50.

[10] 吴柏龄,郭力生.核事故对公众的社会心理影响与对策核应急专题报告.国家核事故应急委员会办公室.1993.

[11] 李祥明,王延.对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探讨[J].山东环境,2 002,112:31-32.

[12] 江其生,李峰生,李伟,等.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装备与技术需求[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5):22-23.

[13] 刘英.核应急和放射应急医学准备与响应[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1):83-84.

[14] IAEA.Generic procedures for medical response during a nuclear or radiological emergency [P].EPR - MED ICAL(2005).Vienna:IAEA,2005.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5

基层应急队伍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为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县乡级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二)建设目标。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全县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全面建设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以公安消防、森林武警、矿山救护中队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相关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展救援处置工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根据本行政区域特点和需要,制订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与专业队伍互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

(二)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乡镇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各乡镇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要在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层防汛抗旱队伍组建工作。经常发生水旱灾害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人员参加,组建乡镇防汛抗旱队伍。防汛抗旱重点区域和重要地段的村委会,要组织本村村民和属地相关人员参加,组建村防汛抗旱队伍。基层防汛抗旱队伍要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汛期巡堤查险和险情处置,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合理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二)深入推进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本单位职工、社会相关人员建立森林消防队伍。各有关方面要加强森林扑火装备配套,开展防扑火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要建立基层森林消防队伍与公安消防、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森林消防力量的联动机制,满足防扑火工作需要。

(三)加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气象部门要组织村干部和有经验的相关人员组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接收和传达预警信息,收集并向相关方面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做好强降雨、大风、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防范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参与本社区、村镇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制订以及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地质灾害应急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各类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控,开展防范知识宣传,隐患和灾情等信息报告,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容易受气象、地质灾害影响的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组织单位,要在气象、地质部门的组织下,明确参与应急队伍的人员及其职责,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

(四)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外,还应当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在发生事故时要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平时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资质认定管理。矿山、危险化学品单位属地乡镇要组织建立队伍调运机制,组织队伍参加社会化应急救援。

(五)推进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县级电力、供水、排水、燃气、交通、市容环境部门要组织本行业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机具、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六)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县卫生局要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

(七)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建立由兽医、卫生、公安、工商、质检和林业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有关专家等组成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具体承担家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要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同时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设及疫苗、药品、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提高队伍应急能力。

四、完善基层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制度

(一)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责任。县政府是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对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规划,确定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支持政策的研究并加强指导,加强对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督促检查。公安、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林业、气象、安监、环保、电力、通信、规划建设、卫生、农牧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指导推进基层应急队伍组建工作。

(二)完善基层应急队伍运行机制。各基层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集结到位,在当地政府或应急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安排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要切实加强基层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队伍与其他各类应急队伍及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各类队伍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加强知识培训。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有关专业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

(四)加大基层应急队伍经费保障力度。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建立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经费渠道。

(五)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认真研究解决基层应急队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落实基层应急救援队员医疗、工伤、抚恤,以及应急车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的免交过路费等政策措施。对在应急管理、应急队伍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开展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示范工作,推动基层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五、强化监督检查

(一)制订贯彻落实的方案措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订具体方案和措施,认真做好意见的贯彻实施工作。各乡(镇)制定应急预案目录见附表一;应急队伍建设见附表二。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6

关键词: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优化

消防官兵应急救援的心理服务工作是针对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官兵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按照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原理,加以预防和治疗,帮助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调节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解决心理问题,走出心理误区,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的一项专门工作。消防官兵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频繁出现。而当前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心理服务工作效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队战斗力,必须结合消防部队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优化官兵救援心理服务工作。

一、做好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公安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

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制约着消防装备技术性能的发挥,同样的装备掌握在不同心理素质的消防官兵手中,它所发挥的效能和作用是截然不同的。无论消防官兵使用的设备多么先进,如果其心理素质差,在应急救援任务中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将很难有效地使用好手中的装备,更难以顺利完成任务。因此,消防官兵心理素质建设是消防部队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优化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有助于提高官兵心理素质,通过调节心理机能的作用和效能,以适应应急救援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二)有利于提高消防部队政工干部的心理服务能力

作为消防部队政工干部,拥有专业的心理服务能力是搞好部队政治工作的必备技能,是构建和谐部队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通过调查研究,能够认识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特点、影响因素与心理服务工作的现状,以加深对部队政工干部职能的进一步了解,从而提高政工干部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的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公安消防部队整体战斗力

提高部队战斗力,是部队一切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优化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就是人,而政治因素、思想因素、技术因素、体能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的有机组合又造就了人这个第一要素。在这些因素中,心理因素对官兵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而官兵的应急救援动机和行为也受到了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战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通过强化和完善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能够优化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激发应急救援的动机,促进团体凝聚力,从而促进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

二、当前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服务工作整体性不足

当前消防官兵应急救援的心理服务工作阶段性特点比较明显,主要是在发现个别官兵有心理问题后、或在遂行重大应急救援任务以后才进行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等,割裂了整体的一致性,没有把心理服务切实贯穿于应急救援任务、日常训练和教育管理的全过程,没有真正地进入官兵的内心,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此项工作。具体表现为:在人员的遴选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心理选拔。心理选拔是把好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消防官兵“入口关”的重要途径。目前消防官兵的选拔标准主要集中在政治素质、消防业务和消防技能等方面,心理方面的选拔则采用针对一般公众的心理学量表,不能体现消防职业特点;平时的训练也都是侧重于消防和救援技能与体能,没有心理动员;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也没有心理服务方面的专家随队参与心理服务和治疗,在总结评比阶段,存在多强调表彰奖励、忽视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方面的现象。另外,根据系统理论,反馈是构成系统整体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目前消防官兵的心理服务工作没有反馈调节制度。心理服务工作做得究竟怎么样,没有及时地反馈给有关部门,没有反馈就导致下一步的工作无从下手,这就使心理服务工作无法持续有效地为部队服务,也无法实现其最终目的。

(二)心理服务工作流于形式

在理想的心理服务工作系统中,为达到解决官兵心理问题、促进官兵健康发展和保障部队战斗力的目标,消防部队应利用各种软硬件条件来达到最终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把“应付各类检查”作为开展工作的目的,导致心理服务工作流于形式。主要表现有:首先,大部分消防总队的政工网上都设有心理健康网站,但利用率并不高。在公安网上浏览心理健康网站的网页时发现,许多网站的内容很旧,比如浙江消防心理健康网站的内容大部分是2010年的,最近更新的是2011年1月的;宁夏消防心理健康网站的内容均是2008、2009年的内容。网站内容陈旧,没有新意,官兵即使有心理问题也不会去上心理健康网站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缺乏,即使有心理咨询师,其水平也较低,且没有做到经常性地开展心理服务。

(三)心理服务工作适应性不强

“心理服务”引进消防部队这个大环境之中,就需要与部队的管理体制、日常训练、消防业务、政治工作、后勤工作等相适应。而当前的心理服务工作方法单一,如心理健康教育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创新,缺乏广大官兵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没有很好地适应部队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够。在组织实施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开进行的情况,两者各自为战不仅占用官兵宝贵的时间,而且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消极影响,教育的综合效果不佳。二是与消防应急救援体能、技能训练的不相适应。消防官兵在新兵训练三个月中进行了大强度的训练,下连队后一直处在封闭式的管理环境,不间断地进行体能、技能训练,虽然部队业务工作得到强化,但心理服务工作并未渗入到应急救援体能技能训练之中。在训练中官兵的体能技能水平都有所提高,而心理素质水平提高得并不显著。心理服务工作中的心理行为训练是列为消防业务训练中的一项内容,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较好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机结合,各行其是,导致效果事倍功半。

三、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的优化对策

(一)优化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机制

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是一项有着复杂内部关系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有关部门从日常的心理服务工作入手,厘清心理服务工作的“责、权、利”问题,在组织上要加强领导,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注重培养,在相关制度上要进一步完善,从而把握整体思路、突破难点重点,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构建起一套既科学又高效的心理服务工作运行系统。

(1)规范心理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心理服务工作主抓部门不明确、各级职责不清晰、领导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成立公安部、消防总队、消防应急救援队(支队)三级心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安厅(局)统一领导和组织跨省(市)的消防应急救援队的心理服务工作,使重大应急救援中的“心理服务”进入议事日程,摆上相应的位置。一般应急救援任务的心理服务工作则由支队一级的心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同时,设立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的专用财务账号和专项经费,使心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固定的资金保障。

(2)加强心理服务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开展好消防官兵的心理服务工作,就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队伍分工。一是充实部队专职心理服务工作人员。建议采取特招地方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入伍,选送热爱心理学的心理骨干到军地院校、医院、心理培训专业机构等进行培训,组织开展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考试工作,建设一支具备较强能力素质的心理服务专职人才队伍。二是重点培养部队兼职心理骨干。消防中队的心理骨干与战士们生活训练在一起,可以从根本上了解、掌握消防官兵的心理状况,能有效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及时准确地给予消防官兵心理援助和社会支持。通过对选的心理骨干进行定期培训,以使心理工作骨干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够判断一般心理问题,懂得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使消防官兵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三是在必要时聘请军地心理专家,从而提高心理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3)完善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相关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理服务工作如果没有规范可行的制度就可能迷失方向,无法正常进行,导致整个工作趋向形式化,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只有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才能使这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发展。因此,应当围绕执行应急救援任务官兵的心理状况来建立心理选拔、心理轮训、心理汇报和心理评估建档制度。

(二)优化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内容

系统的心理服务工作内容应该分为应急救援任务前、中、后三个阶段,要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优化心理服务工作内容。

(1)应急救援前的心理服务工作。应急救援前的心理服务工作主要是指在基层中队进行集中训练阶段的心理服务工作,主要是为执行突如其来的应急救援任务做好心理准备和提前进行适应。一是搞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消防官兵的特点搞好健全自我意识教育、培养正确动机教育、正确价值观教育和凝聚力教育等。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普及心理学知识和发展心理潜能。二是加强心理行为训练,尤其是专项心理训练。专项心理训练是指针对应急救援任务开展的心理训练,包括针对突发的车祸、地震、洪灾、火灾、有毒气体泄露等危险情况进行模拟演练等,使消防官兵掌握应急救援的理论知识,对现场情况进行正确的认知、准确的判断。三是开展心理应激的预防。要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对应急救援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利用生物手段提高机体应激对抗水平。

(2)执行任务期的心理服务工作。应急救援任务有其特点:一是时间的突发性,不管是各种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的交通事故、化学危险品泄漏等情况都发生得非常突然,无法预料;二是救援现场的复杂性。比如大型的火灾往往包含有毒气体的泄露,地震的同时带来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因此,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要根据应急救援任务的特点,因事制宜地加强现场心理激励、克服群众负面情绪干扰、开展心理应激调控。

(3)任务完成后的心理服务工作。在完成应急救援任务后,一方面消防官兵自信心和个人荣誉感、自我保护意识普遍增强,同时部队集体凝聚力也随之提升;另一方面部分官兵也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怨恨心理和灾后反思的后怕心理。究竟每个官兵的心理状况如何,需要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以便发现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官兵,通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主动提供心理咨询来解决官兵产生的灾后心理问题。

(三)强化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保障

(1)优化心理服务工作软硬环境。硬环境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那些物质条件、有形条件构筑而成的环境。提升硬环境质量,一要充实心理健康与卫生知识的期刊、杂志等,尤其是引进消防部队自编的心理学知识读本;二要设立或完善心理咨询室、心理放松室、心理宣泄室等,开设隐蔽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网站和心理咨询信箱;三要购置和配备可供官兵进行心理测试、心理训练的实用器材、设备,有条件的单位应建设专业的心理行为训练场。

软环境是指一种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之和构筑的精神环境。中共十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以这个思想为指导来营造消防部队和谐宽松的软环境,积极营造和谐警营,丰富警营文化建设,融洽官兵关系。

(2)完善心理服务工作效能评估。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效能评估是指评估者依据一定的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标准,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简便易行的科学方法,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出有用的数据材料,评判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的效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是落实优化对策的一个强有力保障。通过评估,一方面,心理服务工作者可以了解现阶段工作的完成情况,以进一步保持优良传统,改正缺点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另一方面,可以给上级领导的决策提供一个有效参考,为心理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官兵自我心理服务能力。官兵个体心理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官兵自主积极地加强学习。当每一位官兵都自主自觉地做好这项工作时,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心理服务工作就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工作优化就有了实现的保障。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升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市安委会办公室研究确定,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要积极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就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急演练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是考验企业和职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锻炼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手段。通过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和配合响应,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节点应急救援资源,健全完善统一领导、反应迅速、科学决策、处置有序的应急系统,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

二、进一步做好应急救援预案修订完善和应急救援器材的配备。一是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对现有预案通过演练认真修改加以完善,预案要注重针对性、实战性和实用性;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当明确危险化学品事故初起时岗位操作人员的应急报告内容和程序,企业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等相关内容。要对具有爆炸、泄漏、火灾等危险的重点单元装置和储存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论,明确相应控制手段,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要做好与当地政府和周边企业、住户、单位等的衔接,减少事故对周边的影响,要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情况向周边的单位和居民进行告知,并提供基本的紧急疏散、个体防护和自救互救方法和知识。三是要配齐配足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应急处置物资和相应品种、数量的急救药品,明确维护保养责任。

三、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期间的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全市化工企业都要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活动,特别是氯碱、炼化以及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要针对火灾、爆炸、剧毒化学品泄露等恶性事件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活动。在应急演练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科学计划、结合实际、周密组织、讲究实效,保证演练参与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安监局拟确定1-2家典型企业,组织辖区内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现场观摩学习应急演练活动,取长补短,改进提高。各企业应急演练活动结束后,要加强对应急演练的评估、点评和总结工作,将应急演练的详细文字记录、现场照片存档备查,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视频档案。各镇街区安监所要建立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考核制度,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安全生产月”活动结束后,请各镇街区安监所将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救援演练情况于7月5日前报送市安监局危险化学品监管科。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保障工作。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处置与预防相结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重点做好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制定、物资和经费储备、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并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计划,按照各工作岗位在事故应急处置中的职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使全体员工熟悉本企业的应急预案,掌握本岗位的应急工作要求。通过不断加强培训演练,确保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常备不懈。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8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在城区建筑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城区安全和稳定。原则:迅速应急、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二、 应急预案启动涉及的事故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城区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控制。当施工场区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开始工作,应急救援预案启动:

(一)、场区火灾;

(二)、深基坑开挖塌崩;

(三)、高支模支架塌陷;

(四)、高耸设备设施倾倒;

(五)、触电事故;

(六)、交通事故;

(七)、围墙垮塌;

(八)、高处坠落;

(九)、脚手架倒塌;

(十)、机械伤害;

(十一)、其它生产性重大安全事故;

(十二)、不可预见突发性事件;

(十三)、应急总指挥认为必须启动应急预案的。

三、 应急预案启动前提?

施工场区发生重大事故前兆或事故发生评估预测为:

(一)、死亡数在1人以上;

(二)、直接财产损失在1万元以上;

(三)、对施工场区外的影响有明显的破坏或人身伤亡。

四、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

当事故的评估预测达到启动应急预案条件时,由应急总指挥发出启动应急反应预案令。由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操作副总指挥同时启动应急反应、建设单位一级应急反应行动组织和项目经理部二级应急反应行动组织。按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以及事故现场的特性,执行应急反应行动。根据事态的发展需求,及时启动协议应急救援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

五、报告程序

(一)、建设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后,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应迅速投入全面抢救工作,并及时上报建设局。

(二)、报告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救援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上报单位人员姓名、联系电话。

六、事故单位应急救援组织及工作职责

(一)、事故单位应急救援组织城区各建设、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突击队,领导小组组长为各单位应急救援责任人。

(二)、工作职责全面负责本单位所辖区域内的建筑施工现场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七、城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组织和职责:

(一)人员组成:组织指挥组:通信联络组:应急行动组:

(二)职责:

1、组织指挥组组织指挥组接到事故单位报告后,负责应急与响应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各相关应急单位和应急小组的应急与响应行动。

2、通信联络组接受组织指挥组的指令,迅速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通报情况。

(1)、通讯体系:应急预案中必须确定有效的可能使用的通讯系统,以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各个机构之间有效地联系。

建立有效的通讯体系,其体系应考虑的因素有:

a、应急人员之间;

b、事故指挥者与应急人员之间;

c、应急救援系统各机构之间;

d、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

e、应急指挥机构与伤员家庭之间;

f、应急指挥机构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之间;

g、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

h、应急指挥机构与认为必要的有关人员和部门之间。

(2)、紧急情况电话联络表单?位联系电话姓?名联系电话公 安110急救中心120消 防119建设局安监站办公室3、应急行动组负责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展开调查,及时通过通信联络组向组织指挥组和相关部门通报情况。

七、应急措施

(一)、应急措施处理程序图

建筑安全事件发生组织指挥组启动应急预案(**负责)通信联络组向各应急小组通报情况(**负责)通知应急行动组(**负责)建筑安全事故发生?

(二)、应急措施处理程序

1、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后,组织指挥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响应计划,向各小组下达配合、协调抢救指令,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要求所有应急人员行动迅速有效。

2、通信联络组迅速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第一时间向建设局、公安、消防、医疗、市建设局、市建筑安全监督站等相关部门报告,通报情况;并及时将事态的发展向组织指挥组报告并将组织指挥组的指令向各抢救部门传达。

3、应急行动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积极协调、指导相关方展开抢救救助工作,并及时通过通信联络组向组织指挥组和相关部门报告现场情况。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

5、对事故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做收集统计、归纳、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资料,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

6、对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实施的全过程,认真科学地作出总结,完善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为预案的完善提供经验和依据;

7、依据有关规定,对事故过程中的功过人员进行奖罚,妥善处理好在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尽快组织恢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

八、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城区各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应经常组织紧急救援知识和救援措施培训,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城区建筑施工安全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积极指导、协调和督办各单位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一)、应急反应培训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管理部门和施工场区的全体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反应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1、一级应急组织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2、二级应急组织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

3、新加入的人员及时培训。培训的内容:救援器材的使用训练、个人的防护措施、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事故报警、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各种抢救的基本技能、应急救援的团队协作意识。要通过演练,使应急救援人员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及相关法规所列出的事故危险和应急责任。

上一篇:人防建设工程管理规定范文 下一篇:企业流程制度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