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简述范文

时间:2024-02-19 17:53:20

水循环简述

水循环简述篇1

【关键词】集中供热

Selection of urban central heating boilers

He Jun

(China New Er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Xi'an Shaanxi 710054)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urban heating heating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So urban central heating enterprises should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of heating, security and stability, but also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heating of the economy, so the heating medium of choice and selection of heating boiler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Central heating

1. 引言

对没有为工业生产供汽,而只是为居民采暖供热的供热企业来说,首选热水锅炉作为供热锅炉。因热水锅炉运行比蒸汽锅炉安全、稳定、经济,同时热水的供热半径大约是蒸汽的一倍,最大供热半径可达20公里。若选择蒸汽供热,一方面管网投资较高,最主要是热损失比较大,供热极不经济。所以纯居民采暖供热锅炉选择热水锅炉最为合理,锅炉选型时要充分考虑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2. 集中供热的锅炉选型原则

集中供热的锅炉选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燃烧煤种;

(2)锅炉燃烧热效率;

(3)燃烧稳定性;

(4)初投资和后期运行维护费用;

(5)工程占地;

(6)项目建设周期。

3. 集中供热各种炉型使用状况

(1)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速度也非常的快,从过去的分散化、小型化向现在的集中化、大型化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的炉型和容量也在快速的发展。

(2)城市居民采暖锅炉的炉型有链条锅炉、煤粉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随着大容量热水锅炉的快速发展,煤粉锅炉因其自身结构和燃烧特点的特殊性,使得其不适应大容量的热水锅炉,而且各家锅炉厂都没有生产大容量的热水煤粉锅炉。所以,目前国内新建的集中供热工程没用使用煤粉锅炉的,煤粉锅炉已不适合城市集中供热。

(3)煤粉锅炉主要用于要求蒸汽品质高、蒸发量大的动力锅炉,在实际工程当中多用于电力行业的发电锅炉。煤粉锅炉负荷调节范围较小,只有在稳定工况下连续运行,才能有较高的燃烧热效率。

(4)在国内近些年建设的城市大型集中供热工程中,热水锅炉的选型有两种:链条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关于这两种炉型的容量和使用量,我们进行了国内供热企业和锅炉生产厂家的详细调研。

(5)目前,大型城市集中供热项目中,链条热水锅炉的占有率大约为80%,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的占有率大约为20%。且单台链条热水锅炉的最大容量可达182MW,单台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的最大容量只有116MW。

4. 炉型比较

对锅炉的市场占有率和容量综合考虑,纯居民采暖供热热水锅炉选型主要考虑以下两种炉型:链条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两种锅炉简述如下:

4.1 链条锅炉。

链条锅炉目前在供热行业应用最为广泛,其核心部分是一个可以循环转动的炉排,它技术成熟、运行可靠、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造价低,锅炉初始排放浓度低,无需配置高效的除尘装置。锅炉配套鼓、引风机的风量和风压都较小,所以耗电也少。锅炉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工程的建设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低。链条锅炉要求高热值,低灰分的煤种。但是,链条锅炉的燃烧热效率比较低,煤种适应性较差。

4.2 循环流化床锅炉。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高,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煤种适应性强。但循环流化床锅炉初始排放浓度较高,为满足环保要求需选择高效的静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燃烧系统配套的锅炉辅机耗电较高,而且循环流化床的初始投资和后期的运行费用均较高,其操作也比较复杂,对运行管理要求较高。

4.3 两种炉型主要因素对比简述。

(1)燃烧煤种。

高热值、低灰分的优质煤,适合链条锅炉的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不适应优质煤,若要流化床燃烧,需要在燃煤里面加渣或沙,不但增加了初投资,而且电耗也大大增加。

(2)锅炉燃烧热效率。

链条锅炉的热效率约80~85%,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效率约85~90%,可见循环流化床锅炉要高于链条锅炉。但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烟风系统和输煤系统的耗电都明显比链条锅炉要高,例如一台116MW链条热水炉的烟风系统总耗电约为1100~1300KW,而一台116MW循环流化床热水炉的烟风系统总耗电约为2200~2400KW,仅烟风系统的耗电循环流化床锅炉就要高出约1100 KW。

(3)燃烧稳定性。

链条锅炉运行燃烧稳定,锅炉负荷调节范围也比较大,运行中控制也比较简单,燃烧系统运行操作比较简单。作为纯供热企业来说,此炉型最为稳定。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是燃烧劣质煤,即灰分较高的煤,锅炉易磨损,运行系统也比较复杂,所以运行的故障率比链条锅炉要高。

(4)初投资和后期运行维护费用。

链条锅炉初投资和后期的运行成本要比循环流化床锅炉低很多。通过调研国内已建成的链条锅炉供热项目和循环流化床锅炉供热项目的初投资,同样规模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初投资要比链条锅炉高1.8~2倍,后期的运行维护费用循环流化床锅炉也要高。对于纯供热这样的微盈利或亏损企业来说,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资高,运行费用也高,所以不宜选择。

(5)工程占地。

链条锅炉占地较小,同时炉本体的高度也相对较低。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要比链条锅炉系统的占地要大些,因为流化床锅炉要设一套点火用的燃油系统,即在厂区设点火油库区;输煤系统设计转运站需要对锅炉燃煤炉进行破碎,所以这两个部分都增加了占地。而且流化床锅炉房比链条锅炉房高很多,所以在城镇土地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不适合选用该种炉型。

(6)项目建设周期。

链条锅炉安装比较简单,土建单体也较少,所以建设期比较短,一般一个热源厂的建设周期为一年。循环流化床锅炉安装复杂,而且砌炉耗时较长,配套系统也比较复杂,建设周期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一个热源厂的建设周期至少需要两年。

(7)对比简表(见表1)。

通过对上述两种炉型的综合对比,对于纯采暖供热锅炉适合选用链条热水锅炉。

水循环简述篇2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地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的资源。地球上水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大气循环等一样,都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重要表现。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节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思想,侧重介绍了水循环和洋流的相关基础知识。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水循环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2)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教学中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最终使学生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本节课采用了导学案、多媒体课件等工具,主要使用了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下面主要阐述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本课共分为六个教学环节:基础问答、沙场点兵、三个臭皮匠、凝练升华、雄辩天下、我的金点子。

新课导入中教师本人演唱自编的歌曲,创设“地理大讲堂”节目现场氛围,教师角色变为节目主持人,引出本课探究内容听老师唱歌集中注意力通过一段教师自编的小曲,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一环节:基础问答。课前已经安排八个学习小组根据导学案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安排小组长对对应小组成员进行基础问答检测,时间3分钟。教师对组员进行适当抽查,对小组长预习效果在课下进行检测。 小组长对每位小组成员进行提问检验预习效果,体现小组学习的比学赶帮超的优越性,锻炼小组长的组织能力。

第二环节:沙场点兵。安排一、三、五、七这四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前绘图完成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后蒸发生成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云,这一环节称为蒸发。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水汽凝结成云致雨,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地面,这一环节称为降水。一部分水蒸气随大气运动到陆地上空,这一环节称为水汽输送。水蒸气来到陆地上空,同样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汇聚在地面的水再次蒸发,在植被的表面会发生植物的蒸腾,这些水蒸气同样上升冷凝,成云致雨。落到地面的水会沿着地表低洼的地方流动,最终汇入海洋,这一环节称为地表径流。地表的水顺着土壤的缝隙渗入地下,这一环节称为下渗。渗入地下的水在第一个隔水层之沿着低洼的地方汇入大海,这一环节称为地下径流。这就完成了水循环的过程。组织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对各小组作品进行点评,并给予不同星级的奖励。(在学生画图期间巡视,并引导。进行指导和纠正) 小组代表到黑板前绘图,并能用简练语言描述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和主要环节。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完成绘图任务。 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加深对水循环过程和各环节的理解,并通过表述和点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环节:三个臭皮匠。设计活动:组织探究合作探究——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为例探究:(1)黄河参与了哪种类型的水循环呢?(2)我们人类活动怎样影响了黄河的水循环呢?(3)黄河塑造了怎样的地表形态?(4)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当中蕴含着什么地理原理,又存在什么错误呢?(教师可以适当参与小组讨论,对讨论的思路加以必要的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看图、思考、讨论、作答(1)黄河主要参与海陆间大循环,因为她属于外流河,但其源头也参与内陆水循环。(2)我们人类通过抽水灌溉、拦坝蓄水、跨流域调水、破坏植被或植树造林等多种方式影响黄河流域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环节。(3)黄河塑造了上游的河流峡谷、中下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貌。(4)诗中所说的“天上”来指的是黄河的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奔流到海”说明黄河是外流河,“不复回”错了,因为黄河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黄河的水通过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还能回来。 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渗透了本课的重点、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人类的水循环影响,便于难点的突破;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合作意识及地理科学素养培养,同时认识到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第四环节:凝练升华。学习了水循环的过程,我们来认识一下水循环的意义。结论: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使得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思考,讨论、作答通过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讨论出水循环的意义,并揭示出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环节:雄辩天下。给出辩论题目“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可以得到更新,那么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分成正反两方阵营,对本题目进行观点阐述、自由辩论、总结发言等环节。“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辩论激发学生学习的新高潮,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第六环节:我的金点子。播放视频MTV《水》片段。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节水的金点子。教师加以归纳总结: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提高水价。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学生自由发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金点子。加深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树立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节课笔者设计了下面的板书,为的是使学生有清晰的知识脉络,能够形成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一、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重力能。

二、 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内陆水循环——蒸发(植物蒸腾)、降水、下渗

海上水循环——蒸发、降水

三、 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2)更新陆地淡水资源;(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4)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简述篇3

一、图式表述的结构化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结构化思维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维对象,以事物结构的构建为思维过程,通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构建整体与个体的排列及相互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结构的构建,可以从多个相对松散的个体要素出发,寻找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要素某些共性特征,依据一定的准则进行分类、组合;结构的构建,也可以将认知对象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某种分类的准则和策略对认识对象进行层层的分解,拆解出相对独立的分支。结构化思维是对知识整体结构的构建,有利于把握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结构化思维注重结构的横向分类明确、纵向层次分明、整体结构严谨。

结构化思维的图式表述方式,是学习者将认知的思维过程通过简洁的关键词和关系连接,以图式的方式进行可视化表征,将学习者隐性的思维过程显性化,让学习者内在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传统的表述对认知对象的理解过程常单纯地依靠文字,因此其表述只能是线性的表达,冗余的文字增加了认知负载,线性的描述则难以直观地呈现认知的层次、结构;结构化思维是以图式的方式表达事物的结构,学习者可以清晰、简明地展示自身的内在思维,在可视化的思维表述过程中进行内在思维的比对、纠正,从而促进师生、生生的思维交互以及知识与思想的交流、传播。

二、结构化思维在地理

知识整体构建的过程与途径

一是基于哲学观念,把握认知对象的本质或认识方法,通过宏观的准则、策略对认知对象的结构进行拆解。

纷繁复杂的地理事物、现象有其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自然界中众多的事物、现象,反映的是物质的运动,有着共同的属性特征。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可运用哲学的发展观,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认识水循环的动力条件;运用哲学的联系观,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达成课标的要求,教材首先呈现“相互联系的水体”这一内容,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即介绍物质的特点,这是学生学习水循环的基础;“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强调的是由于水体运动特征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对“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内容的结构可宏观地拆解为“物质”和“运动”两个组成部分,转换成问题则是:“是什么物质”“物质怎样运动”“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二是基于学科思想方法,建立逻辑主线,初步形成认知的框架体系。

空间观念是地理学的独特思想,空间属性包含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运动、空间联系、空间演变等。“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中,“相互联系的水体”介绍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其中水圈的各种水体的理化性质的差异与其所处的空间分布有着极大的关联。

“水循环的过程”则揭示水体空间分布的差异引起了水体空间的变化和运动,进而形成的动态循环系统,按其发生的空间领域可分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意义”的产生着眼于水体的空间变化,通过水体的介质作用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空间转移、变化,从而形成空间的联系。根据上述认知的宏观策略和逻辑主线,建立本节的逻辑路线,如图1所示。

基于地理学科的空间思想,以地理空间视角认识物质在空间的分布特征、物质运动在空间的演化、运动导致物质与能量空间的转移与变化。这样的认识策略和思维方法,是一种普适性的构建,无论是对于自然地理的大气运动、岩石圈的物质运动等,还是对于人文地理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人口的迁移等地理现象的认知与解读都有着思维方法上的指导意义。

三是运用地理方法,进一步揭示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递阶的层次分析。

递阶的层次分析过程,是运用学科方法,如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揭示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意义、作用等问题的逻辑推导过程;递阶的层次分析过程,是依据要素的概括程度或统摄水平,理顺要素的上下位关系,形成层次分明的结构体系。依据上述哲学观和学科思想,构建本节的知识与思维结构(如图2)。

依据学科思想观念的指导,自上而下地对思维和知识结构进行整体的构建,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并依此选取相应的情境资料、素材,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完成教学的整体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应依据认知对象的特点和学情,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地理现象、事实人手,运用学科的方法,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联,构建知识的逻辑结构,并从构建结构的过程中认识所运用的学科方法,提炼并形成学科的思想观念。

水循环简述篇4

【关键词】药品生产厂房;百级区;作法

药品生产厂房洁净车间内,经常会有局部百级区,或要求某一个房间或几个房间为百级,或要求某个房间内部分区域为百级,这些百级区面积一般都不大,从几十平方米到几平方米甚至零点几平方米不等,通常为一个洁净区内工艺流水线的一部分,但它们在洁净厂房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往往是该车间工艺流程的核心部位,比如无菌药品注射剂的灌封、分装、压塞、生物制品的灌封、冻干、加塞等部位,百级区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下面结合药品生产厂房洁净车间的特点,介绍几种百级区的作法。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998年修订)要求,目前,药品生产厂房根据生产品种不同,洁净区一般分为三十万级、十万级、万级和百级四个洁净级别,百级区为最高洁净度级别。百级区一般位于车间的内区,周围有万级区或十万级区,百级区为车间流水线一部分,整个流水线还包括万级区或十万级区。百级区一般层高较低(≤2.8m),环境封闭,对噪声要求较高(《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要求≤65dB(A))。百级区吊顶周围风管较多,用于百级区处理送风的空间比较紧张。

1.百级区温、湿度控制及补充新风方式

药品生产厂房洁净区百级区面积较小,通常与万级洁净区同属一个工艺流水线,与万级洁净区温、湿度要求相同,运行班次相同,百级洁净区温、湿处理与补充新风,可以与其万级洁净区同筹考虑,采用一套组合空调器处理万级区和百级区空调系统送风。

百级区应考虑FFU(Fan Filter Unit)风机发热量,适当加大换气次数,平衡百级区与万级区房间的温、湿度,各个房间工艺设备的发热量、散湿量也同样考虑。

此种处理方式,有如下优点:①空气处理系统简单。避免百级区再另设一套小型空气处理系统或新风处理系统。②避免在百级竖风道内设干盘管,也避免了因设干盘管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干盘管冷源问题,因为这里干盘管需冷冻水量很少,一般不足2m3/h,又不宜直接采用空调系统冷冻水(7-12℃水),因为水温太低,可引起结露,污染百级区竖风道环境;装干盘管后引起FFU系统风机压头不足,需再加压等问题。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此种空气处理方式,效果较好。百级区的温、湿度、正压值、洁净度都能得到较好的保证。整个流水线,万级区和百级区为一套空调系统,同时运行,统一控制,统一调节温、湿度,简便、可靠性高。

2.百级区循环风处理方式

药品生产厂房百级区通常为垂直层流,断面风速控制在0.25~0.3m/s为宜,太大则浪费,太小则不易保证洁净度。循环风量应把百级区送风量考虑在内。药品生产厂房百级区循环风处理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方式,在百级区上部设静压箱,百级区吊顶满布FFU风机净化单元,循环风从百级区侧墙下部进入竖风道,通过竖风道进入静压箱,经FFU送入室内, FFU本身即带高效过滤器,又有风机。此种方式,循环风加压过滤均由FFU完成,处理方式比较简单,在百级区吊顶内即可完成循环风处理。空调系统布局紧凑、方便,施工比较简单。百级区上部静压箱相对百级区为负压,百级区顶棚FFU与吊架间的渗漏,为室内流向静压箱,对百级区洁净度造成影响较小。近年来,随着FFU制造技术的提高, FFU单机成本、噪声不断下降,风机效率不断提高。药品生产厂房百级区采用FFU处理方式越来越多。目前FFU产品单机噪声多在52~57dB(A)之间,若采用FFU数量较多,几十台甚至更多,则百级区的噪声难以达到规范要求,造价也较高。

第二种方式。百级区上部设静压箱,顶棚满布高效过滤器(满布率应≥65%)采用循环风机,从百级区竖风道进风,加压后送入静压箱,通过顶棚高效过滤器,送入室内。

此种方式有如下优点:①百级区造价较FFU系统低;②能够较好的控制循环风系统噪声。药品生产厂房百级洁净区面积较小,循环风量多在50000m3/h以内(保证50m2百级区)。实际工程中可采用多台循环风机加压,控制循环风机全压在420Pa以内。这样,采用小功率风机,减小风机本身噪声,并通过在风机进、出口风管上安装消声器等措施,能有效控制百级区噪声。本人设计的深圳某医药企业生物工程车间冻干粉针流水线,百级区灌封间面积为4.5m×6.6m,采用上述方式处理百级区循环风,选用3台离心风机作循环风机箱,设在灌封间隔壁冻干机房内(冻干机房为非洁净区,消声器也设在冻干机房内),风量9600m3/h·台,全压405Pa,噪声66dB(A),通过在风机箱内贴吸声材料,在风机进、出口风管安装消声器,控制风管内风速等控制噪声措施。百级区内静态噪声62dB(A),达到规范要求。至今经过2年多的运行,效果良好。

此方式的缺点是设置循环风机箱及处理噪声,需要较大的空间,而通常百级区周围风管都比较密集,需要精心布局。此方式百级区上部静压箱相对百级区室内为正压,顶棚高效过滤器与吊架间的渗漏,为静压箱流向室内,直接影响百级区洁净度。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第三种方式,万级区洁净房间内含局部百级区。此种情况在药品生产厂房洁净区内也比较多见。这种情况,局部百级区面积一般在10m2以内。可以利用万级净化空调系统送风控制室内温、湿度,补充新风。在局部百级区加大循环风量。循环风处理方式可以采取前述方式一,即在局部百级区吊顶内作静压箱,百级区范围内满布FFU,利用FFU处理循环风。循环风处理方式也可采取前述方式二,即在局部百级区吊顶内作静压箱,百级区范围内满布高效过滤器,利用循环风机加压。

为了提高局部百级区气流垂直层流效果,可以根据现场工艺设备高度及操作要求,适当降低局部百级区吊顶,或在洁净区吊顶下直接拼装百级层流罩,并在百级区边界处装抗静电塑料裙挡。

3.百级区循环风回风方式

百级区循环风回风方式可以采取格栅地板回风,或侧墙下部回风。

格栅地板回风方式,室内气流垂直层流效果好,但需要在格栅回风地板下设回风静压箱(约500mm~800mm高),一般采取降低百级区地坪。但在实际实施中,降低百级区地坪往往难以与周围洁净区房间协调,难度较大,造价升高。

药品生产厂房百级区面积较小,通过合理布置侧墙下回风口一般能满足百级区气流垂直层流要求,施工方便,造价较低。有关资料表明,采取房间两对侧墙下部回风,当房间宽度小于3m时,房间垂直层流气流可以到达地坪上0.3m处。实际实施时,可以采取在百级区四面侧墙下布置回风口。若房间宽度较大,可以采取在房间中央增设回风竖井,在竖井四面布置侧回风口,减少房间对侧墙回风口间距,保证房间气流垂直层流效果。

其它要求,百级区房间侧回风口风速,应按规范要求控制在1.5~2.0m/s。药品生产厂房百级区房间往往有工艺流水线穿出,与其它洁净区房间相通,工艺流水线穿墙处留有孔洞。施工中,应尽量减小孔洞,在计算百级区正压风量时,应考虑通过该孔洞泄漏的正压风量,适当减少通过百级区房间的回风量。 [科]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998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主编.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1年版).

水循环简述篇5

关键词: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建筑热水系统设计,新能源

Abstract: This essay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design processes, calculation, the choosing of solar collectors and pipe material, et cetera in a small scale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design project.And based on the design example and researches related to the new technology in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design, the technical code for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of civil buildings is discussed.Moreover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benefits in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gas powered water heating system and electric water heating system are compared.Furthermore the importance of a union between solar powered hot-water system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is emphasized.

Keywords: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solar collectors, domestic hot-water system, green energy

中图分类号:TK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面对常规能源的枯竭,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于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舒适性和能源利用的节约高效性的逐步重视,人们对于太阳能的利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调查表明虽然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初投资较高,但是由于使用了无偿的太阳能,节约了常规能源,所以用户可以从减少的运行费用中获得收益和回报。 本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结合工程实例,融合新技术,进一步熟悉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中的相关理论及要点;以及进一步理解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后简称技术规范)。

项目概述及设计参数

1.1工程概况

此别墅工程位于北京温泉山麓,主体为砖混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地上建筑面积为630.0m2,地下建筑面积为311.0m2,建筑高度12.8m。24小时供应热水。

1.2北京地区的地理及气候参数

北京的地理位置位于纬度39.5500N,经度116.2400E。真南方向为0.00º,春秋分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北纬40º):49.59º。北京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水平面年平均日太阳辐照量约为:14.18MJ/(m2.d),年太阳能保证率在40%到50%之间。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

2.1热水设计参数

热水最高日用水定额为80.0L/人.d,设计热水温度为60.0 ºC。经计算热水系统日用水量为480.0 L/d,设计小时热水量为102.4L/h,设计小时耗热量为74.4 W。

2.2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4个单体集热器并联,并联形式是集热器连接形式中利用效率最高的,并且压降最小。达到使用温度的热水通过供热水管道直接供到各用水点,系统未设循环管路。此工程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是在春、夏、秋三季使用,冬季热水由设在一层设备间的燃油锅炉供给,冬季屋顶太阳能热水器及相连管路中的水需排空,并将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市政供水管网断开,以防止系统中设备及管道冻裂。热水系统供回水管采用聚丙烯(PPR)热水管,管材和管件的公称压力不低于2.0MPa,热熔连接。管道与金属管道及其配件、 卫生器具的接口采用丝扣或法兰连接。热水供回水管采用30.0mm厚硬聚氨酯及外包玻璃布的保温做法。

太阳能集热器采用吸辐比高,保温好,热损失小且运行可靠的单体式真空管集热器,总集热器面积为9.60m2。其运行原理为:冷水接入设在屋顶的单体式太阳能热水器,依靠集热器和贮水箱中的温度差,形成系统的热虹吸压头,使水在系统中形成循环。

由于太阳方位角和集热器安装倾角直接影响集热器可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为了更有效地获得直接辐射能量,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倾角尽量保证板平面与太阳的直射光线垂直。根据以上原则集热器采用南向、30.0º倾角布置(北京地区的纬度约等于40.0 º)。

整体来说,此系统设计简单,运行及管理方便,成本较低。而且由于设计较早,有一些地方并不满足后来颁布的技术规范(GB/50364-2005)中一些要求。总结起来有如下缺点:

本工程的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方式,热水仅靠冷水的压力顶到用水点,并且系统未设置集中供热水箱,各个时段的热水温度不均匀,受天气的影响较大,热水的质量没有保证;

系统中的燃气锅炉只是用来冬季供热水,而没有作为其它三季中阴雨天气时太阳能热量不够时的辅助能源考虑,不利于节能;

冬季采用系统放空的直接防冻方式, 不利于节水。

综上所述,作者在设计讨论部分结合技术规范(GB50364- 2005)和有关资料,就系统设计、系统安全、水质处理和经济效益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设计探讨

3.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

技术规范4.4.1条摘录:系统设计应遵循节水节能、经济实用、安全简便、便于计量的原则:根据建筑形式、辅助能源种类和热水需求等条件,宜按本规范表4.2.6选择太阳能系统。 从经济实用及管理方便的角度来说,单栋别墅一般使用分散式太阳能供热水系统。系统的运行方式可以采用自然循环方式、自然循环定温放水方式、强制循环直接单水箱方式或强制循环间接单水箱方式。由于自然循环系统在前面的系统设计部分已有阐述,这里主要介绍自然循环定温放水方式(见图1)、强制循环直接单水箱系统(见图2)和强制循环间接单水箱系统(见图3)。

图1:自然循环定温放水系统

Fig. 1 Fixed temperature discharge natural circulation system

图2:强制循环直接单水箱系统

Fig. 2 Single tank forced circulation direct system

图3:强制循环间接单水箱系统

水循环简述篇6

1高中地理开展情境体验教学的意义

1.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内容的不断深入,高中生在当前地理学习中所要面临的要求、条件等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教师需要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结合实际教学要求开展针对性教学。情境体验教学的核心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参与到地理知识学习中,最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热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使其能积极参与到地理知识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达到学习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2)每个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彰显,使学生能更全面的独立思考问题,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习惯,得到获取知识的新途径。

2高中地理教学应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方法分析

2.1创设情境,使学生能真实体验教学内容

在开展教学中,地理教师根据不同课时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学习的特点,根据教学要求创设教学环境,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为例,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个有关水循环的视频,包括自然界的水资源蒸发、自然界降雨情况等,在视频背景选择中,建议使用非洲大草原、原始森林等,通过新奇的视频背景,紧紧“抓住”学生思维。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播放该视频,使学生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个基本认识,使学生产生一种“迫切了解水循环系统”的思想,进入体验环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2情境引导,使学生自我表达体验内容

在情境创设之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及时表达自身的学习思想。但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会对情境内容产生不同体验,且这种体验结果是容易消逝的。因此在开展情境体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学所想表述出来,实现学生之间学习感悟的分享。同样以《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为例,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后,再结合课本内容详细向同学阐述有关自然界水循环的内容,之后,将本班级的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小组同学以头脑风暴法分析自然界水系统的循环情况,最终指派代表与其他组同学分享讨论内容。在分享过程中,教师简单记录小组学生的观点,根据观点分析该小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各个小组代表表述结束后,教师总结问题,实现全班级同学地理学习水平的提高。

2.3情境深思,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思考

在情境体验,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以情境带动问题,通过合理利用提问艺术,实现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下的问题思考。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问题:(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发挥着哪些功能,请你结合你所在的城市进行分析;(3)如果你是市长,你希望这个城市在城市空间结构上做哪些突破;(4)假设你处于本城市的农业区,那么你如何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科学划分城市农业区的空间结构。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始终以情境体验为核心,通过为学生设定不同的角色,激发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3结束语

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效果明显,对教师而言,在应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掌握,通过规划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实现“参与情景表述情境思考情境”的蜕变,最终提高其地理知识水平。

水循环简述篇7

染泪倾诉言情醉。

感走思路景谈伤,

真往催时失感知。

柔情的刻骨,谎言的洒脱,无谓的挣扎,是心醉的单梦,还是痴心的绝对循环在悲秋的季节,让风中的心悲观,让念中的望轻弹着思绪的泪滴,是风如此的刻骨,是梦如此的漂泊,而简单的遥远是心中的速腾,走在海的边,看着路上的心情,而望在背上的汗水。

泪倾诉,心悲苦,温柔的放肆,聚集在情的路上,撒下阳光般的保护,是念在心中升起了明媚的海霞,还是梦中约的如此刻骨,却无情的标注了相思的布局。

情如此醉,爱如此的伤人,醉的心在跳动着思念的频率,而描述了思绪的晚风,是景的刻骨,还是心情的味道,一份感知的味道,走在身边的注定,抒写着缘走思念无,份离泪水飘,任是强风躲,还是聚雨打,撒下的是相思景,回首的追忆门。

一梦一爱恋,一念世相思,泪的赠愧是属于心门的残门,念的落霞是夜晚的凄凉,多么的优美而无声,多么的光辉而灿烂,发出的光芒撒在心底的深处,埋下凄凄的荒凉,谈起一段无人的曲子,讲起一份不属于自己的忧伤,感知的画面如此的无言,应对的心境却如此的相思。

伤划心,泪染梦,聚雨相思追忆景,望秋风短云,看心声醉痕,是来往无言,还是回首难追忆,看一份泪雨的画面,而布局的味道是多么的诱惑,而伤城的凄凉发出温暖而有情的碎骨,断了的真,感了的梦,还有多少相思能有缘,还有多少泪水换来份的相聚。

是梦走天门,是景划城郊的心田,走出一份的凄凉,却难以走出心中的痕迹,泪是走了,相思是飘了,还追忆那份属于自己的曾经,还循环梦中的味道,如此的神奇,而精悍着心中的未来,这份属于心中的醉,让泪的相思相望,让梦中的改变而循环思绪的味道。

清脆的魅力,绽放在季节的温柔,而悲观着放下的灿烂,撒下景的味道,循环泪水的询问,是走的心感知,还是丢的相思无路,是风走心,还是雪染情,多少的爱如此的简单,却在时间的倾诉中,简单的来,而匆匆的在时间的循环下走的无影,而多次的无情。

感知着心中的美丽,问着思绪的晚风,走在心中的人,是缘的份没有注定,还是向往的天涯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画面,那是一道光,撒在心而相思,标在远而相望。

心中的倾诉,泪中的温柔,是感知的脆弱,是梦的痕迹,而表白在不敢询问的季节,一份多重的爱意飘洒在思绪的泪滴下,问着画面的微笑,倾诉人中的爱意,是人走的那么简单,还是话语的聚集少了相思的部落,一问,问心,泪走远,二问,问人,人在心中,而心在远方。

心中的好,如此的情,简述着思绪的问答,而标出了心中的频率,是泪的旋律,还是梦的云翼,放下心中的泪滴,走在相思的布局,一份感知的画面,多少的爱意聚集,多少的梦走的无情,落下的痕迹,却是脆弱的打开心中的疲惫,而慷慨的慰问着心中的追忆。

看,风中的泪,如此的慎重而有味,等,念中的相思,简单而伴随,伴着的是心中的痕迹,随着的是泪雨的问答,是梦,在心中起落,是泪,在念中飘洒,一份属于心中的梦,一份属于别人的相思,而泪水的送别是生命的赠送。

生命的赠愧,爱意的注定,份写着心中的思绪,念改着泪水的味道,一份柔情多少梦,一段思绪多少真,循环着当下的相望,看待着心中的凄凉,守护的是喃喃忘记的追忆,多少的楼情醉梦叠加了心中的四级,却无法温暖已经冰冷的心情。

心中的情为心而谱写相思,心中的心为泪而放下旋律的泪滴,走在无望的季节,一份感知的忧愁,多么的悲恋而清澈,如此的沉醉在思念的故乡,一份爱的城池被灌溉了相望的天涯,一份天气难以得到曾经的相约,一份崖口看不到未来的快乐。

一滴泪水的相约,走在相思的崖之门,看心中的情还在走,念心中的人不再往,是心中的泪不够,还是念中的相思不足,一切的告别,无法用生命的语言来告知,只能循环当下的布局而去披着晚景的相思落下沉醉的泪水。

心中有份情,念中有滴泪,情是属于相约的梦,心是念的泪滴聚集,看着心中的情,问着泪前的相思,多少相聚在等候,多少离别是痕迹,是风来的无情,还是念走的憔悴,一份感知的无奈而奔波在那段相望的路上。

走在心中泪有念,望在路上梦生情,世俗的风如此的无奈,红尘的刻骨那么的柔弱,是念匆匆的忙碌的泪水的位置,还是梦悄悄的抒写已经注定的相思,一段路程,一份追忆,追不到的思绪,忆难留的时间,让景伴心,让时随泪。

一份轻柔的洒脱,一声追忆的频率,走在心门的刻骨,飘然着无情的循环,却注定着心中的情,抒写着念中的约,那份相约如此的沉醉,那份离别如此的冷落,而一份心,一份意,心心意意,心飘的是相思,意落的是泪水。

风月无痕残梦钩。相思离别隔心头,念升泪落红尘景,风迹撒暖意照冷,断云路上约难成,思走万刻泪轻问,标染乾坤情难情。

轻弹泪水相望景,观心醉意相望情,梦约红尘渡思量,崖口痕门约一冷。

水循环简述篇8

关键词:冷却循环水系统 选型 冷却水处理 管道布置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用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建筑越来越多,能耗也随之增大。作为空调系统中循环冷却水系统,虽然水量较小,设备为定型产品,水质要求较低,季节性运转等,但设计中对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关注不够,造成冷却水系统水温降不下来,系统能耗过大,运转操作不便等问题,甚至由于空调冷却水系统的结垢、腐蚀和藻类滋生造成循环水系统管道的堵塞和腐蚀。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下面从冷却塔选型,循环水的处理,系统管道的布置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循环冷却水系统设备的合理选型

1.1注重设计基础资料

为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必须注重气象参数的收集, 气象参数应包括空气干球温度θ(℃),空气湿球温度τ(℃),大气压力P(Pa),夏季主导风向,风速或风压,冬季最低气温等。

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冷却塔设计计算所选用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应与所服务的空调等系统的设计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相吻合,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1.2循环冷却水量确定

确定冷却循环水量时,首先要清楚准确地了解空调负荷及空调设备要求的冷却循环水量,同时还要关注空调机的选型,一般可根据制冷量(美RT),估算冷却循环水量Q(m3/h),对于机械式制冷:离心式、螺杆式、往复式制冷机,Q=0.8RT。对于热力式制冷:单、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Q=(1.0-1.1)RT 。

1.3冷却塔选型

民用建筑冷却塔选型一般选超低噪音逆流冷却塔,逆流塔冷却水与空气逆流接触,热交换率高,当循环水量容积散质系数βxv相同,填料容积比横流式要少约20%-30%,对于大流量的循环系统,可以采用横流塔,横流塔高度比逆流塔低,结构稳定性好,有利于建筑物立面布置和外观要求。

冷却塔选型时应考虑一定余地,我们在工程设计时,一般按制冷机样本所提供的冷却循环水量的110%-115%进行选型。防止由于环境,管道结垢等原因影响冷却水系统的效率。

2 循环冷却水处理

冷却水的处理方法可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

2.1化学法。目前,大型冷却水系统多采用化学方法,为此必须在冷却水中加入阻垢剂、缓蚀剂、杀菌灭藻剂及其配套的清洗剂等,从而形成了冷却水的全套水处理技术。可供设计大型空调冷却水处理的参考。由于阻垢可保证传热效果(节能),级蚀剂、杀菌灭藻剂可减少设备腐蚀,延长设备寿命均属正效益,所以被世人所关注。

2.2物理方法:是近几年开始普遍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运行费用低、使用方便、易于控制、无污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水处理方法,实际上国外早在60年代便把注意力由化学方法转移到物理方的开发上来。目前,应用的物理方法有磁力法、电解法、超声法、静电法等。

电解法能抑制水垢的附着,但是除垢不彻底,且具有电解孔蚀的危险 ;早期应用的磁力法稳定性比较差,长时间使用不能控制积垢,必须定期清扫积聚在控制器中的氧化铁;而静电法则克服了上述诸方法的缺点,并且,除了防垢和溶垢外,还有显著的杀菌灭藻的效能。但是静电法和电子水处理法缓蚀作用较专用的化学缓蚀略低,在一般空调冷却水系统内可不考虑采用其它缓蚀方法。而在一些对缓蚀要求较高的系统最好同时适量添加一些缓蚀剂,可获得更好效果。

3冷却水系统的管道布置

冷却水系统的管道布置虽然比较简单,但如果考虑不周,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循环冷却水系统是开式系统,如果冷却塔集水盘容积小或冷却塔距水泵距离太远及并联运行的冷却塔出水管阻力平衡严重失调,就会使空气混入水中,进入水泵并压入管道中,引起严重的水锤致使水泵出水管及其管件损坏。所以,冷却水系统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3.1冷却塔并联使用时管道阻力平衡,冷却塔与泵的距离不能太远;泵应布置在冷水机组的前边(即将冷却水压入冷水机组中);并且,泵应作成自灌式;避免泵的吸水管上下翻弯。另外,冷却泵、冷水机组、冷却塔宜做成一一对应,以便于调节和流量平衡,如果不能实现上述控制时,应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冷却塔的进出口处均应设电磁阀,且应同步开、关。或在每台冷却塔的进、出水管上设置平衡阀以保证每台冷却塔的进水量满足其额定流量。为提高吸水管的集水量,设计吸水管时可适当加大吸水管的管径。

3.2选择冷却塔时首先应注意产品样本给出的性能参数与该产品实际性能的差距。其中包括产品样本的不实及工程建设地点的气象条件与产品标定性能的测试条件不同等因素。要按照工程地点的气象条件进行校核。并应根据该产品的工程应用经验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有时不得不采用较大的裕量系数。

3.3冷却塔一般安装在高层建筑的裙房屋面。因距离主楼较近,所以尚应考虑冷却塔的吸风距离、防火、噪声、漂雾等问题。

3.4选择冷却水泵时要根据冷却水系统的循环阻力,输水高差及自由水头决定,不宜富裕过多。水泵的流量应按校核后的冷水温差决定。多台泵并联工作时要按并联曲线进行计算和校核。不能盲目地按台数进行水量叠加。

3.5关于冷却水系统的集水池,以往在设计冷却水设备时,其集水池的容积大多按冷却水量的10%设置(见空调制冷手册)。这一要求在选用集水型冷却塔时已不适用。集水型冷却塔带有自身的集水箱,其容量较小,但实际证明亦能满足冷却水泵工作的需要。目前的空调冷却水系统,白于受建筑条件的限制,多数无法设置大型、符合10%冷却水要求的集水他。所以,依靠冷却塔本身的集水箱并做好水位保持及补水即可。有关资料推荐,集水箱的容积一般为冷却水量的2%一3%,建筑条件许可增设水池,其容量也不宜过大,不需要按冷却水量的10%设置。只要能容纳冷却水系统的水量,能够保证冷却水泵正常起动和工作即可。

4结束语

透过分析我们知道,冷却循环水系统运行使用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设计参数,必要的水处理措施以及系统管道布置的是否合理,使之节能,高效地行,满足现代建筑功能的需求。

参考文献:建筑学生联盟&Z8 T e f3gZ

[1] 李援瑛央空调的冷却水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朱月海,循环冷却水,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建筑学生联盟 i6v4X O U C M e%r(t yg i

上一篇:城市生态系统作用范文 下一篇:旅游业经济效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