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设计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18 15:47:57

新中式设计特点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1

关键词:视觉传达 设计 艺术特性

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繁杂的过程,是从多个角度,从空间、时间上进行多思维角度的判断,将视觉思维传达进行设计,明确实际艺术形态和信息传达手段,对艺术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实现空间和多维角度的判断。按照视觉传达的设计效果进行信息的传播,完善民族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视觉认识水平。通过深入的分析民族、时代、文化的艺术特性标准,确定实际视觉传达的设计原理和表现形式。在设计中通过分析视觉传达的设计独特性,明确我国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艺术特点,逐步树立良好的中国独立艺术品格标准。

一、视觉传达的有效设计艺术民族文化性特点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根据历史、文化、环境、地理条件等相关因素,合理的判断各个民族之间具有的思维、语言、审美和价值观念。根据H特定的民族特点,合理的分析民族艺术忒单。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往往存在特异性的民族文化,这些深刻的民族特点,营造了良好的经济艺术社会形态,实现民族经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对不同的免租文化、审美标准,不同的历史形态、地域特点,逐步营造出差异化的设计文化特性。按照现有的逻辑特点,合理的分析实际艺术风格,对中国民族的文化思想观念、文化底蕴进行分析,明确实际设计的民族特性。伴随着民族生活、社会文化、审美特点的变化,民族的审美设计因素也逐步发生改变,逐步实现国家、民族、语言、体系的设计变更,这正是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艺术传达设计特点的。

我国的文化视觉传达设计中蕴含有深入的文化思想,历史丰富的民族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标准不同。通过一系列的审美特征分析,逐步加强过敏经济的自信心水平,传达具有设计思维的视觉传达效果。加强丰富的独特性,深化传统图形符号的设计特点,完善视觉传达设计的蕴含效果。本土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设计体系的相关语言特点进行重点分析,明确实际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国际、过去与现在、历史文化与现代个性化发展的区别,通过视觉传达方式的设计,实现本国深入根源和底蕴的分析,完善设计者内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视觉传达的有效时展意义

视觉传达与时代、经济、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建立良好的时代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实际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新观念、新技术、新挑战。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带动网络经济、电子媒体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视觉设计空间的快速拓展。依照科学技术手段方式,逐步完善社会经济行业的稳步发展,以良好的视觉冲击效果,替身股电脑、互联网媒体之间的发展水平,构建良好的艺术设计形式。按照科技的时代进步标准,开辟崭新的生活方式、数字技术、互联网媒体技术,以动态性视听效果,逐步完善设计师的实际表现元素。加强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有效变革,重视神经文化的宣传发展,满足人们内心的精神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孕育良好的时展观念,不断更新时代扩展水平,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创作良好的设计方法,体横设计载体的文化观念认识水平,明确实际生活方式,审美需求标准,不断完善实际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效果。

依照现有的艺术特征,准确的分析现阶段人们的精神领域标准意义,明确实际人们的思想共同点,完善时代特征、时代文化、时代精神、时代语言的分析,以崭新的方式,力求完善实际语言形式,解决人们的需求,提升精神的满足感。为了有效的提升视觉传达的设计效果,需要对新的语言形式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充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掌握历史的脉搏和探索思维,提升经济、文化、思维的认识效果,明确实际创新设计的样式标准,以有效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逐步优化发展,改变提升自我设计艺术水平。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历史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本质文化历史的表现,通过视觉传达,将传播的信息具体化,内涵化,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宣传价值,传递给人们一种良好的价值观念。以创新的设计思路,不断完善文化创造的新概念、新标准、新思维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实际人们的思想意识水平和价值观念。综合分析视觉传达的设计过程和文化创作标准。按照视觉传达的设计思路,分析社会历史文化的传承效果,以优秀的人类文明设计思维为标准,逐步构建社会文化的具体部分内容。加强民族历史风俗、生活方式、文化审美标准、历史道德的建设,深化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结构,提升民族精神的艺术创作,将民族历史侵入到文化中,在视觉设计上表现出来,实现民族思维和优势精神的展现。

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文化的艺术设计是以历史文化、时代性、民族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的,通过明确实际历史文化的艺术特点,准确的分析历史传承的文化魅力和特点,将中国传统思想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伟大,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效果的深入分析,以合理的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展现,提升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传递,塑造中国设计中丰满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立性艺术特点,实现艺术设计的视觉传递发展效果。我国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依照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特点标准,逐步拓展创新形式的艺术特点分析,加强视觉传递的设计合理性,建立良好的视觉艺术思维分析过程,提升视觉传达的艺术展现。

参考文献

[1]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与研究[D].庞小敏.湖南大学,2016.

[2]视觉传达设计中受众审美心理的研究[D].石伟.北京林业大学,2016.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2

【关键词】新媒体 社会属性 汉字设计 影响 研究

汉字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是中华民族交流的工具,也在千年的滋生演化中成为了一种艺术与文化语言。既然是一种艺术文化语言,必定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必定反映一定的时代精神,因此这种时代精神也必然对汉字字体设计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媒体的社会属性所促成的当今时代精神更加强调文化多元性,反中心,反权威,交流的平等与互动性及大众的参与意识等。这些特点对新媒体中汉字设计艺术形式的影响总特征为:讲究字体个性化设计,求新求异,突出时间感受,多元文化反映等,其影响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意字体设计的破矩求变

汉字作为意义的载体借助字体样式及艺术形式传达一定的文化意义并成为一种意义的表述手段,创意字体主要指那些借助各种字体形式语言表述一定主题思想或字义之外意义的字体设计,如书法艺术从书体创作而言即是一种典型的创意字体设计形式。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每一书体和每一书家都在力求赋于文字本意之外的文化意义。但本文在这所论的创意字体是伴随新媒体的发展,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汉字字体设计时所引发的字体样式的变化,新媒体中创意字体在样式变化中最突出的变化特点为破矩求变。汉字从甲骨文至印刷体,伴随文字载体的发展其汉字外形骨架由长矩至横矩(隶属)再至印刷宋体的正矩字形的确立。由此,汉字的矩形特征已成为汉字自身造型的突出特点。外守方矩,内律经序已成为汉字艺术造型时必定遵循的形式造型原则之一。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光电技术已成为汉字媒体的主要技术之一,许多设计者从各自的社会立场及不同的文化角度借助日益普及便利的媒体技术开始尝试打破传统的矩形框架,求新求变,体现了一种对汉字千年矩形固有思想的反思与反动。字体设计师围绕既定主题思想,大胆打破原有的字体笔画结构进行新的重构设计,力求透过字形、字色、质感来表达创意主题思想。

2 版式设计的“与境相宜”

“与境相宜”即是对设计的适应性原则的重新表述,境在这里既指汉字所处的物质载体环境,也指人与字相互作用的交流环境。信息时代在学界也被称为非物质时代,强调非物质的作用,非物质概念源于英国现代历史学家汤因比提出的“人类将无生命的和未加工的物质转化成工具并给予它们从未有的功能和样式,而这种功能和样式是非物质性的。正是通过物质才创造出这些非物质的东西”。因而在非物质社会中人们强调体验,讲究感受,这也成为非物质时代设计的核心思想。体验与感受因人而议,所以在新媒体中的字体版式设计越来越注重个性化、适宜性,根据阅读受众的特点及文本的诉求来进行版式设计,如科普文本、娱乐期刊的版式设计,根据阅读者需求及文本诉求不同,科普文本的版式设计往往规范整齐,字体略大,字距行距略疏松以减轻读者长时间阅读的疲惫感。版式的条理清晰有助于读者阅读时逻辑的连贯性。相反,娱乐文本的版式设计往往跳跃灵动,图文并茂,予以轻松之态。这都反映版式设计对交流环境的适应性设计的重视。同样版式设计也注重与文字载体的物质环境相适宜的设计原则,中国的早期古文本版式设计中是无空格无标点断句的,后来为了阅读的方便顺畅及充分表述文本意义,文本有了空格与标点断句。信息时代,电子显示屏中的文本阅读通常使用滑条进行阅读的调节控制,这种设计往往造成换行换页时识别的混乱。所以在电子文本版式设计时往往设计一个浮标点,以助于在阅读电子文本换行换页时查找定位。

3 字体样式的丰富多彩

信息时代对文本字体的功用及审美要求已不再满足传统的宋、黑等常用文本字体,越来越多的各类文本字体纷纷产生,这些都是根据传播要求和文化及个性要求等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即使是传统的宋、黑二体也因字体公司自身设计诉求的不同,对宋、黑二体的局部进行微调使之产生新的气质。同是宋体字体,有的突出其秀丽之美,有的则充分展现其端庄理性之美各具特点。除了对传统字体的重新调整再设计外,新的文本字体也因设计之需纷纷出现。如体现手写个性的毛体字,古朴之韵的篆体字,这些新字体都极大丰富了文本汉字的艺术语言,有利于不同文本环境诉求的文字艺术表现。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社会属性对汉字字体设计的影响意义是全方面的,是使新媒体中汉字设计样式日益满足时代之需,反映时代精神的重要成因与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子凯.交互式多媒体中的艺术形态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0).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3

《版式设计原理》一书指出,随着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读书、看报,接受各类新信息。这种网络信息的传播更加迅捷,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琐碎的时间通过移动客户端来提升阅读效率。因此,新闻网页作为新闻的重要载体,必须考虑到网页设计和手机端阅读的各类网页特点,这些精心设计和制作的网页,在艺术设计上得以完美呈现,不仅可以影响客户的浏览欲望,而且可以影响新闻的传播速度。艺术设计,是网页设计的重要核心,艺术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在新闻网页的整体设计和改编过程中,艺术设计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地把控新闻的具体内容和展示方式,对于版面以及图片的科学设计和艺术化处理,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手段,更好地展现给读者。由于新闻的严谨性和真实性以及新闻的相关评价,决定了新闻网页的制作与一般网页制作的不同,在艺术设计方面要求更加严谨和专业,因此,新闻类网页艺术设计作为一门非常独立的艺术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是由新闻的特点决定的,涉及社会文化和市场的各个方面,体现了设计者的表现张力、想象力和陈述能力。

从布局角度看,《版式设计原理》一书亦有其独到之处,它格局清晰,条例清楚。前言、导读、第1章“了解版式设计的概念”、第2章“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第3章“色彩与网络的基本运用”、第4章“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第5章“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第6章“版式设计中的文字设计”、第7章“图片与图形的版式设计原理”、第8章“不同形式的版式设计”。通过关联有序的章节处理,能够科学而有效地说明整个新闻网页设计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从而能够让不同阶段的新闻网页设计学习者都能够获得领悟自身所需要的设计知识。同样地,作为有效的传播形式,在新闻的版式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受众的浏览过程以及对于新闻信息筛选的习惯,在新闻网页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与传播策略相互连接。新闻网页的设计通常是简明大方、整体陈列。陈高雅《版式设计原理》在第3章“色彩与网络的基本运用”中指出,在某些新闻与商业性网页和个人网页相结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将素材展现和冲击力融入其中,目前我国重点开发的新闻网站,都开始进行排版色彩的改革,由黑白色调变成具有鲜明内容特色的个性化色彩基调,进行整个新闻网页的VI视觉设计。陈高雅《版式设计原理》在第4章“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中指出,新闻网页为了保证内容的充实和丰富,以及首页内容和多种不同设计风格之间的结合,必须突破网页布局设计的框架局限,新闻的网页布局和设计内容在遵循读者为上帝的原则之下,就可以将各类广告和绿色的频道栏用导航栏的形式进行科学巧妙的设置,在清晰醒目的前提之下,注重所要求服务之间的互动性,借鉴其他同类平面媒体的设计经验,将新闻网页布局设计得更加紧凑。设计布局是比色彩基调更加重要的新闻排版要素,布局和内容之间的交互性,可以为阅读者,也就是网络新闻的浏览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国内大型新闻门户网站,都会将各类广告设置和频道导航栏之间进行醒目的区分,这种清晰的浏览设置,是为了能够让浏览者更加便捷地从新闻网页的布局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减少浏览者在选择方面所浪费的大量时间。将新闻网站的网页设计模式,以平面媒体的布局和设计进行相互关联,以结构的形式将标题的位置进行形化的处理,并且对于新闻图片的内容做更加合理的创新性、突破性设计,这样就可以最大化地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新闻信息服务,并且充分利用网站每一个网页的有效专业化设计,来版式设计完善填充空间。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可以看出书中的观点非常清晰,明确这种图文并茂的积极作用,并且采用大量的实例来进行展示的方式,非常适合于结合专业的版式设计。也就是说,版式设计在有效地冲击人们的视觉和心理的情况下,在各个领域能够很好地重视到艺术设计在新闻创作过程中的应用,就可以将大家头脑中所获得的资讯,尽可能最大化地活学活用到基本的元素设计过程中。当然,书中对于艺术设计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更加详尽和深入的描绘。

书中对常见的知识点进行了很细致的描述,这种讲解和扩展分析可以将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知识要点与实用性的知识技巧紧密结合,这样就可以使网页的版式设计思路更加清晰、明确,换句话说,就是对于知识要点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扩展和分析版式设计和版式效果。网络新闻用户不仅浏览静态的文字和图片,而且可能会对主色调与视频之间的关联产生非常强烈的兴趣。通过例证说明大型新闻门户网站所采用的一般是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这种设计风格正是因为其简洁快速。经过一定的特殊个性化处理,就可以使用艺术设计的手法,从而使得新闻网页的表达效果更加生动和鲜明,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会使新闻浏览者在浏览不同新闻信息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该书通过简明易懂的实例作品,对新闻网页的版式设计理论进行了非常清晰的讲述,这种鲜明而直观的呈现版式设计理论的写作方式,对新闻工作者网页设计的实际工作发挥,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新闻媒体的版式设计的一般性原理,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尤其是对于相关工作者来说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教科书。书中认为,新闻网页设计过程中,网页布局和标志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征鲜明、个性化明显的标志能够为新闻网页增强生命力,读者可以浏览到静态图片和文字,也可以以视频的方式及时浏览快节奏的新闻报道。同时配合新闻网页中重要的文字设计,将新闻形式以更加具有可读性、亲和力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给读者。陈高雅《版式设计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作为新闻网站的网页设计,文字的设计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特征要素之一,因为新闻网页主要是借助图片和文字的组合,来提升浏览者的页面视觉感官度。这就要求新闻网页的设计要将文字的内容和文字的设计作为表现力的基础,对于文字的设计不能出现凌乱和繁琐的现象,要能够言简意赅地让读者快速地领会中心思想,字体的设计要考虑到整体的设计原则,注重每一种不同字体的风格和所能表达出的艺术气息,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和字体之间的搭配以及字号的大小,都必须符合大众的浏览习惯和审美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新闻网页的设计非常注重文字的图形化,以及图文之间巧妙的排列组合,使图文之间有了更加活跃的互动关系,图文的组合以及文字的图形化特点,可以构造生动有趣的画面,提升浏览者的阅读兴趣,激发浏览者的共鸣。

《版式设计原理》还详细描述了新闻网页设计过程中的图像设计、文字设计、版式布局、色彩设计等一系列要素组合,注重在新闻网页设计过程中相对重要的内容和相对次要的内容之间的版式设计以及色彩分布。从以上几个方面注重了网页设计的整体效果和各要素之间特别的协调性,注重了图像图形和文字之g的设计,通过版面的合理布局和分布使得新闻设计网页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艺术元素相得益彰。在今天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新的媒体技术和手机客户端的快速更新,注定了新闻媒体的创新性和发展性需求,新闻网页设计必须充分意识到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和使用技巧,为新闻网页浏览者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新模式,从而全面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本书力图通过相关的论证和举例,总结和归纳实用性较好的新闻网页的设计规范和技巧。本书观点明确、图文并茂,通过采用大量的案例展示,结合案例涉及的特点,来提升使用者的审美感,对所有需要进行排版领域学习的人群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教材进行新闻艺术排版专业课的培训使用,也可以作为自学参考书普及相关知识。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4

【关键词】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

1协同教学的研究现况

高等教育发展至今面临着种种挑战,急需在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中强化专业领域的合作,实行跨学科协同创新。当下社会趋向信息化发展,传统教学的单学科模式面临着知识面更新速度慢,学科交融性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工业设计专业传入中国至今,一直提倡创新,其传统教学的模式自从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至今已经普及了近1300所高校。在传统模式中,强调设计与艺术结合,将艺术融入设计之中,提倡人、物、环境的变化,设计偏重于艺术化教学。然而,受全球化的教学模式影响,社会对于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渐从单一艺术设计创新模式演变为设计、艺术、科技跨学科协同创新模式,这也要求传统专业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单一学科模式逐渐演变为跨学科协同创新模式。国内很多院校也开始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如浙大的创新实验班、北理工的车辆专业,在全校推广设计跨学科协调创新的课程,强调多学科教学模式融合与创新,突出综合性院校跨学科教学优势。

国际上,对于工业设计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教育研究力度更为巨大,有百年历史的赫尔辛基理工大学,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和赫尔辛基经济学院合并为阿尔托大学,强调通过高质量研究、跨学科合作、开拓性教育,超越传统教育界限,将设计、科学、技术、艺术、为芬兰的国际化和竞争力作出贡献。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建立的设计伦敦教学研究机构就是整合了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领域的专业知识,建立了非线性的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技术、数字化方法、加工制造、过程方法、商业战略等若干核心环节进行灵活性课程模块设置,进而在多学科背景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教学模式。美国斯坦福大学将IDEO的设计实务融入到学院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中,有效整合创新方法、商业管理体系、人文价值观念等诸多要素,成立的斯坦福创新学习中心,这些名校所做的一切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在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中,能够抢占高地。

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大致集中在设计、技术、科技、艺术协同创新教学与科研模式上的研究,并且涉及到如何从院校自身特色出发,设计相关的协同创新教学方案,这些研究在现阶段大多在于实验阶段,还未形成一个独特的完全成熟的方案,需要通过各种实验来提出一种相对完善的教学方案。

2.教学实验方案制定

2.1研究的基本思路

教学实验研究以中国计量学院特色出发,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主,融合本校的量新实验班、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教学点,以仪器仪表设计为研究的基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展开点状跨学科教学实验研究;之后根据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展开比较研究,包括调研兄弟院校的跨学科课程方式进行比较研究,以及设计创新课程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从各种比较研究中发现和分析课程的问题以及寻找良好的解决方案,然后融合两种研究方式于统一的教学模式,推广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思路如下:

2.2方案主要内容

(2)代表性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比较研究。依据之前已完成的初步调查,对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工业设计跨学科课程建设进行调研,特别是相关的跨学科融合形式。通过比较相互间的课程教学方式来制定图表,将反馈信息用于本课题的研究中来,建立代表性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比较研究报告。

(3)仪器仪表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前后效果比较研究。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比较研究仪器仪表设计课程在跨学科协同教学改革之前与之后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反馈信息,将学生的反馈信息制作成数据统计表,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到问题的根源,分析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4)分析比较研究,得出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方案

通过以上三个内容的研究,分析比较,以点为样本,以面为依据,以多高校的比较研究为延展,得出符合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特点的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 2.3教学实验过程提取与比较

通过比较普通班级的教学和跨学科协同创新班级的教学,我们发现普通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知识面窄,师生互动性不强,以及学生主动性弱的问题,通过跨学科教学都明显有显著的改善,并且两者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差别,教学实验表明,跨学科教学模式有助于在学习主动性上的提高,以及改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

不仅仅如此,因为加入了多个专业的教学人员以及企业的设计人员,在授课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更多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大量的摄取知识,从而能够紧跟教师的节奏和步伐,同时这样的教学实验能够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大课程建设创新方式,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3.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结论

对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国内、国外设计院校专业课程培养模式的调查和了解,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出对国内设计院校如何依托各自高校特点以及地域文化制定相关专业课程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等一些建议和参考。研究认为,我国未来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的努力:

①未来高校工业设计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应在对国内、国外有代表性的设计院校教学模式的了解基础上,借鉴他们的经验,同时结合自己院校的地域行业特色、本土文化,提出适合自身需求和特点的工业设计专业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

②调整现有教师队伍的结构,使高校工业设计师资队伍组成更加多元化。解决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知识单一的问题,可以尝试走引进有产业背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环节的路子,通过“干中学”“企业导师”“多学科教师”的形式,解决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长期困惑,即如何激发创造能力的问题。

未来高校在工业设计专业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时,要把工业设计教育的教师培养以及课程设置融入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当中进去。这点是未来工业设计专业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建立的核心因素,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会有很多困难出现,例如高校的教务运行体制的灵活性与否、对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硬性考核条件,对课程的考核机制等,它们会阻碍和影响专业的发展以及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

③努力寻求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对工业设计教育的支持。研究认为,站在政府的宏观视角,把握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来对设计教育培养模式进行全新的谋划,找到让企业融入到工业设计教育实践当中的道路,是未来地方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高校在建立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时,除了要与其院校所在的地域特点、本土文化相结合,寻找和考虑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的形成之外,还要积极寻求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对工业设计教育的支持,利用企业的产业优势的同时,借助地方政府的政策层面的宏观视野,共同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平台。

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积极搭建面向行业的设计创新平台。设计教育要服务行业,设计教育要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使自己得到提升。首先设计教育要走出闭门造车、孤芳自赏的自我表述的模式,要走跨学科跨专业的路子,来弥补知识结构单一、某些领域知识链过短的弊病。对于年轻教师的再培养,要走实践与培养结合的道路。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5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54-02

1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1.1独特的艺术专业招生制度,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根据设计艺术专业招生特色,延续传统的选拔制度,主要以素描,色彩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由于考生生源的原因,大多数高等院校招生并不以创新思维为特点作选取依据;另一问题,艺术设计专业考生文化的差异,在思维的创新上有明显的差异,所以艺术招生问题制约着专业人才素质的形成。

1.2根据我国教育培养特色,艺术专业大学生习惯性思维问题

针对我国小学、中学、高中培养模式,学校对学生培养的特点应试能力远远高于创新能力。设计艺术专业大学生往往在做一些创新设计作品时,难以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提炼创意。产生此问题的原因:“a,经常被固有的思维方式困惑;b,难以找到科学的方法解决创新问题;c,如何发挥个人长处去创新设计等问题。”面对着这些思维问题,建立完善的创新思维体系,对于文化产业,高等院校,学生都有着明显的益处,这也正是本论文撰写的初衷。

根据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在每项设计工作中所扮演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艺术类院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机构,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现象,很多专家学者列举出很多不利的现象,导致很多专业被打入就业“冷宫”。根据沈阳新闻网2014/10/14日的报道中了解,“辽宁省各高校7个专业就业老大难其中5个艺术类专业分别是:艺术设计学、表演、广告学、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其中主要原因来自于大学生自身――“不懂得设计创新”。根据教学反馈,各院校对大学生创新思维体系建立不完善,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懂创新”。艺术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应根据教学特色,建立有特点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在设计创新上的思维局限。

2创新思维在国外教育的重视情况

2.1创新思维体系在美国教育的发展

美国十分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一类的课程,不仅在大学开设,就连中学,小学都有相关课程。他们始终相信“手艺有可能因为先进技术的出现而遭到淘汰,知识有可能因为不断爆炸而变得老化,唯有充满创意头脑永远不会枯竭,忠实地为我们出谋划策。”例如,1936年,美国通用公司为职工开设《创造工程课》;1953年奥斯本提出《创造性想象》轰动全球;随后60年代以后,出现几十个创造,创意研究中心。创新思维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创造发明活动,对美国的经济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2.2日本对于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更为重视

日本不仅针对大学生,社会工作人员开设专门的创新思维培训,并且在幼儿园课程中,也加入一些创造性思维的课程。例如,1974年,小林由树子女士创办了“日本创才学园”,致力于幼儿的创意技能,创造性开发教育。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具有丰富创造性的真才实学的人才,为日本培养21世纪具有高智力、高创造力的高级优秀人才。

3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根据《2013-2018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阐述内容:“所谓文化创意产业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智慧,知识,创意和灵感在特定的行业的物化表现”。针对于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创新思维体系”凸显重要。它是从根本上解决思维拓展问题和创意提炼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创意方法可为文化产业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3.2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在高等艺术学院的重要性

创意思维也称作创造性思维,人脑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进行针对性的创新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对问题新颖的阐述。它在整个艺术设计学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关系到设计作品的成败。

大学生经过四年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根据实际教学反馈,多数毕业生并不具备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忽略设计前期调研”、“设计目的不明确”、“不会对主题进行创新性创作”等问题。学生大多数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创作,但这样的完成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并没有提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样不利的想象?如何提高大学生设计创新能力?高等艺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办学特点,建立独特的创意思维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找到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3.3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可满足文化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针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特点,“创新”是每项工作的灵魂,创新型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无形财富。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可以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建立完善的创新思维框架,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能力,充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范围,改良学生固有思维模式。

4.创新思维体系研究基本思路

4.1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4.1.1创新思维前期准备阶段――理性分析设计题材内容,明确设计创作目的。

大学生可以通过章节训练明确创作方向,寻找适合的创意表达切入点,避免设计创意作品与设计需求不符合;另一方面,通过此阶段,改善大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点对点”思维模式。(备注:此阶段专业教师要避免学生加入个人观点,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设计需求。)

4.1.2创新思维中期拓展阶段――完成“感性思维的清晰性”和“理性思维的逻辑性”。

感性思维的研究内容以“创新想法”多元化为主,专业教师应限定时间,启发学生思维联想,训练大学生对“创新想法”的敏感度,逼迫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为下阶段的训练内容提供丰富的创意依据;理性思维的研究内容以“创新思维”逻辑性为主,并以明确的“设计目的”为参照,深入分析的创意是否与“设计目的”相吻合(备注:专业教师应对学生讲授“创新想法与创新思维的区别-想法是感性的,创意是理性的”)。

4.1.3解决创新思维困惑阶段――针对第二阶段内容对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增添设计作品亮点。

解决创新思维困惑是课题的难点,研究内容以:“培养大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解决能力;指导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习惯思维模式进行突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延续,从而达到创新能的提升。”

4.1.4创新思维最终验证阶段――验证最终创意成果,是否准确表达最初的“设计目的”。

验证阶段是创新思维体系的亮点,研究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对创意进行好坏的甄别,使大学生认识到优秀的设计作品需要进行反复的考虑才能够实现。

4.2以“大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实践群体,使创新思维体系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艺术院校课程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大二”学期,主要接触专业基础课。正式创新思维体系课程介入的最佳时机,故选择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作为创新思维实践群体。在实践过程中,艺术院校可依据专业的培养方向,有目的性地加入学科特色。如:“环境设计方向可加入空间思维领域;视觉传达方向可以加入图形创作思维领域;产品设计方向可加入仿生学思维领域等”。

5创意思维体系研究基本方法

5.1创意思维前期准备阶段分为三个研究方法:

5.1.1明确设计目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设计题目的理解,准确掌握设计作品目的。避免学生产生思维误区,错误制定目的方向。

5.1.2根据设计目的,寻找设计切入点。根据设计目的理解,找到最佳有效信息传达方式。此阶段教师应避免学生的设计切入点过于单一,应多元化。

5.1.3有目的性的借鉴作品,根据已完成“设计目的和切入点”,此章节让学生大量寻找可借鉴的设计作品,争取让学生产生创意兴奋点,为下一阶段作下感性铺垫。

5.2创意思维中期拓展阶段分为三个研究方法:

5.2.1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拓展。

需要学生根据上一环节对设计目的感性理解,在特定时间内发散联想并记录所有内容。(备注:教师应启发学生多元化进行联想,避免联想内容相似)。

5.2.2根据联想内容进行有目的性取舍和提炼。

此环节以“设计目的和创意切入点”为依据,教师要求学生对上一环节内容进行深入提炼,并发掘最佳创意表达方式。

5.2.3根据已提炼的创意,进行从“文字语言”到“视觉语言”的转换。

此环节应指导学生,多样性地表达视觉语言。如:“摄影,手绘表现,电脑制图等”。避免学生只选取同一种表达方式,失去创意思维体系多样性特点。

5.3解决创意思维困惑研究方法。

此阶段作为创意思维体系难点部分,多数大学生在创意思维进行提炼时,往往会遇到创意思维困惑。主要现象为:“a.无论怎样努力创新,最终都不会得到满意的创意表达方式;b.运用很长时间进行深入创意,但始终无法突破思维局限。”针对此现象,教师应果断提醒学生把思维方式返回原点,回想最初分析的设计目的,设计切入点,记入的创新想法和理性的创意提炼。通过此方法可以让学生回顾创意初衷,确保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5.4创意思维最终验证研究方法

学生要分析:“创意是否清晰表达最初的设计目的;设计切入点是否准确,巧妙”。以提问的方式验证创意思维的合理性。

6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对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依据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6

关键词:新中式空间;家纺色彩;设计趋势

一、研究背景

目前,文化间的相互交流、融合、碰撞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而中国的本土文化正在以更积极的姿态迎接更多的外来设计文化,迸发出了丰富多彩的风格潮流、巧夺天工的设计手法[1]。新中式空间中家纺正是为了满足这样的设计需求,它以传统中式为设计基础,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维、设计理念结合到现代的家纺设计中,为家国内纺行业的设计风格本土化和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出路。色彩是家纺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他也是人们对家纺的两大直观认识之一。合理的设计家纺产品色彩,一方面可以使得用户获得更加愉悦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引领家纺行业,甚至家居行业的时尚,在残酷的行业竞争和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2]。为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家纺色彩设计”研究课题以及国内家纺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新中式”的内涵

目前国内业界关于“新中式”的定义,莫衷一是。但是业界人士普遍认同"新中式"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中国传统文化、设计风格;2紧密联系当下的时代背景,而非完全复古;3其功能应该是服务、引领当下国内家居、服饰等设计。新中式是传承传统中式风格的精髓,在中国梦的带领下的新时代创新[3]。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大量家纺企业和设计学的专家学者们[4-6]都在致力于新中式家具风格的探论和研究。如下图1所示的“钱椅”就是一个经典案例,“钱椅”的外形来源于中国古代的铜钱的构型,“外圆内方”,与现代椅子设计理念中复杂造型和精致手工雕刻不同,“钱椅”的构型以简单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将一个传统的明式圈椅的精髓勾勒出来,使人不经意就能联想到“天圆地方”、“承天象地”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息,但是与中国传统椅子构型略有不同的是,“钱椅”靠背是采用的在人性化的环形设计,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

三、新中式空间中的家纺色彩设计要素

新中式空间中的家纺色彩设计风格、方式,根据不同的家纺公司、研究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是这些不同的划分总可以归纳为两个设计要素,即色彩的搭配和色彩的特点。

(一)色彩的搭配

新中式空间下家纺的色彩搭配一直是其设计的最后重要的要素之一,良好的色彩搭配可以及时将用户的眼球吸引,并改善用户的情绪等。为此,对色彩的搭配也具有较高的要求,不应该机械模仿或堆砌传统中式家具中色彩搭配风格,而是应该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对传统色彩及其搭配方法,结合现代的生活节奏、理念以及设计手法来表现。中国传统的家纺(家居)色彩的搭配主要有两种风格对现代设计影响较大,一种是园林建筑及其家居的“黑、白、灰”色彩的组合搭配,另一种是清代皇室以“红、黄”为主的色彩组合搭配[7]。这两种搭配方式或“写意”或“威严”,都具有中庸思想的特点,缺少了亲切与舒适之感。而新中式的家纺色彩搭配,却需要强调用户的体验,试图使用户收获“亲切与舒适”的体验。此外,现代家纺的色彩搭配也不拘一格,千变万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中庸思想。

(二)色彩的特点

中国传统家纺的色彩具有“沉重”的特点,而新中式空间中的家纺的色彩,乃至家居空间布置都应该具有“浓而不艳”的特点[8]。现代家纺色彩中“浓”的特点是指与传统的家居色彩选用相比,现代家纺并不仅仅限于“黑、白、灰”或者“红、黄”等色系,通常会采用鲜艳、跳跃的色彩来进行家纺设计。比如现代家纺中大量使用的大红色、紫色等非传统色彩元素。而其中“不艳”则是指,现代家纺设计的色彩选用并不是完全天马星空,任意选择的、设计人员在色彩的选用时,往往试图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审美等因素考虑进去。根据前人的实例调研分析[9]可知,中国国内的消费者对家居具有“艳丽”色彩的认同度不高。而“浓”与“不艳”之前的权衡把握,一方面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中庸”文化,另一方面也对家纺设计者的设计水平、设计理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0]。

四、新中式空间中的家纺色彩设计的趋势

根据前文的赘述,新中式的家纺设计应该兼顾以下三个特点[11]:1.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2.可以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时代气息;3.注重用户的个人喜好与感受。其色彩的选择也不例外。那么,从整体上讲,新中式的家纺色彩设计也具有以下三个趋势[12]:1.在设计的表达内涵上,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2.紧跟时代脉搏,将现代流行服饰、装饰等中的色彩元素引入到家纺色彩设计中;3.针对客户的特点和需求,展开一对一的家纺设计、色彩选择。在设计表达内涵上,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其做新的解读,并融入到家纺设计、色彩设计中,这个发展趋势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其结果往往让人意想不到,眼前一亮。将其他行业中的流行色彩,引入到家纺色彩选择设计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针对客户的特点和需求,展开一对一的家纺设计、色彩选择则需要大量的设计咨询人才。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使用的家纺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新中式空间中家纺以传统中式文化、设计理念为基础,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维、设计理念结合到现代的家纺设计中,为家国内纺行业的设计风格本土化和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本文中,首先简要介绍了“新中式”的内涵,指出了其核心内涵为传统中式风格与新时代的有机结合,然后从色彩搭配以及色彩特点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新中式空间中的家纺色彩设计要素,最后对新中式空间中的家纺色彩设计趋势做了详细论述。

作者:王洛涛 赵磊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付婧莞.新中式景观在寒地居住区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

[2]杨慧.新中式空间陈设艺术设计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3.

[3]刘欢.室内色彩趋势预测与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

[4]万祥虎.新中式元素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3.

[5]刘青.新中式设计形态在家纺空间中的意境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6]贾京生.新中式之美与新诗意之境的家纺设计解析[J].美与时代(上),2014,01:70-72.

[7]何庆艳.中国传统色彩及其在新中式风格居室中的运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147-149.

[8]彭敏.新中式风格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湖南包装,2013,01:35-41.

[9]赵立霞.新中式家纺设计风格发展趋势[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6:145-147.

[10]张厚珺,李光耀.新中式风格的室内软装设计与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4:102-103.

[11]杨静.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设计中的初探——以临港书院景观设计为例[A].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7

关键词:新中式风格;中式元素;影响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159-02

一、新中式风格产生的背景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新中式风格异军突起,它作为现代中式室内风格的一种方式,是向世界展现我们古老、隽永、深厚的民族文化。新中式风格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的社会中得到合适的体现。

二、新中式风格的定义

新中式风格是从功能、美学、文化、技术等方面认真研究与推敲出来的,并且将这些元素进行了改造,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生活理念,使得这些元素在运用上,具有简约、时尚、流行、不拘一格的现代气息,同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韵味。以尊重自然、追求真实、复兴古典中式艺术为宗旨的新中式风格, 它不是复古元素简单的堆砌, 而是在现代装修风格中融入古典元素。设计师不仅要对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有足够的了解,也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巧妙的将两者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大众的新中式作品。

三、新中式风格的特点

新中式风格的特点从宏观角度可以分两类:

一类是用现代的新式材料来表达中国传统的元素,比如用现代的玻璃材质来表现中式的古典图案,将不锈钢材质穿插在传统的中式家具中。新中式风格不是单纯的传统中式风格,而是中式风格与现代元素的集成与创新,在传统中式风格中汲取“营养”,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转化为庄重又时尚的风格。

第二类是传统精神文化在空间的新式演绎,比如传统的中式空间中都要讲究层次,而新中式风格的空间就继承了这方面的要求。空间讲究层次感,我们可以通过窗格,屏风,博古架等手段来实现新中式风格的空间层次感。通过这种方式的划分展现出空间大而不空,显而不透,厚而不重的特点。

四、新中式风格装修的忌宜

第一,新中式装修并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古装修,也不是搞一大堆古董或者仿古赝品进行简单堆砌罗列,而是在现代的装修风格中融入了古典元素。设计师要根据经验与驾驭设计元素的能力以及对业主深度的了解,设计出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为现代人生活服务的生活空间。在选择家具和饰品时,要在色彩、形式以及风格上进行统一安排。如果家具及硬装已经十分繁复,则应当尽量减少陈设品的数量。反之则可以增加一些能丰富空间给人富于情趣的陈设品,这样给人以简约而不简单的整体感。

第二,对于风俗、礼仪、传说、风水等传统习惯的禁忌。例如:大门的位置不要楼梯层入口,这形成了所谓的“穿心”,这样会不易聚财,易有破财事。不要把祭祀和殡葬的谷物放在空间中。在新中式风格中植物也应选择宽阔叶片,忌主人生口舌纠纷。阴类植物也不要种植,以免招惹“不干净”的东西。卫生间不宜站在空间中的“中宫”位置,对经营者的财运与身体都不好。

第三,新技术新材料与古典风韵设计相结合。中式风格的设计建材一般都是传统的木材、石头,从古至今都是中式风格朴实的象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各种建材层出不穷,适当的添加一些现代元素的建材,去掉传统中式风格中复杂繁琐的部分进行局部设计,保留中式的风格,可以体现简约时尚的现代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我国的现代室内设计更加趋于完善,新中式风格的典雅含蓄与宁静质朴的特点开创了符合中国特色及文化底蕴的室内设计风格。

五、新中式风格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影响

当下流行的新中式风格,对中国传统元素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使我们传统的元素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得以创新。新中式的设计风格并不一定代表着该空间里的所有元素均为新中式元素,反之也并不是所有的新中式元素只能用在新中式风格的空间中。我们可以在一个西餐厅里放上一副现代手法的水墨,一组不锈钢的残荷或是一组现意的茶壶等,都是对该西餐厅品位的提升。在古朴典雅的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淳朴的文化特质,会不知不觉的理解朴实简单,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对于海外的华人以及外国友人也都有着极强的亲和力,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清雅含蓄、宁静致远的新中式风格。总之,新中式风格既是对新中式元素的引导,又是对新中式风格餐饮空间韵味的提升和烘托。新中式风格对新中式元素的影响可以从造型特色、装饰空间、配色、家具、材料等方面来解析。

(一)体现在家具上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传统家具与中国传统建筑一样有着强烈的中国特质,在传统家具别是明朝的家具简洁凝练,线条朴素中又带有高贵气质,而新中式家具的线条在构成上则显得更加简练流畅,用现代的材料或工艺使传统家具显得更时尚化。传统的中式家具布局讲究对称,新中式家具的陈设布局则更加灵活随意,用现代手法演绎中式韵味,在对称均衡中寻找变化,现代家具与古典家具相结合使空间不显得沉闷。还有一种使传统家具变为新中式家具的方式就是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进行舒适变化。比如用原先的画案作餐桌,双人榻用作三人沙发等等,这些变化都使的传统家具用途更具多样化。新中式家具要现代感十足,并与自己所处的建筑空间环境在造型、结构、材料有着极高的统一性,使传统与现代两者相结合共同造就非凡的文化与艺术成就。简洁硬朗的直线条,文化韵味十足的新中式元素,应和新中式家具简单、含蓄的设计风格一样,使“新中式”更富有现代感。新中式家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也逐渐开始上升到对含蓄、端庄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

(二)体现在色彩上

传统色彩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意义,它所具有的装饰性、简洁性和象征性等特征符合现代设计语言和现代审美观,适用于新中式风格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的色彩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为主,要使这些色彩成为新中式元素,就必须结合环保的材料及新中式的风格定位。在这些传统的颜色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五行色,玄黑,素白,赤红,明黄,木青。因为五行色是中国色彩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其他色彩文化发展演化的来源。比如玄黑为天道之色,素白为本真之色,赤红为吉祥之色,明黄为中和之色,木青为生命之色。玄黑为天道之色,道家认为在视觉上黑色给人以深邃,神秘之感,这正符合道家“道”的深刻哲学蕴含。所以道家选黑色作为道家的“道”象征色彩,并认为黑色高于其他的任何颜色。还比如庄子的无为色素白,民俗吉祥色红色,皇家御用色黄色,生长和平色绿色。这些中国传统颜色的象征意义我们都要了解。在新中式设计中粉色、橙色、绿色、紫色、蓝色等颜色都可以和谐的使用,但要想做出地道中国味的新中式色彩还应以五行色为主其它颜色为辅。

(三)体现在空间布局上

新中式风格讲究空间的层次感和布局的对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空间的通透性和层次感非常重要。通透性是指传统的中式居室内部多为木构架,空间的阻隔主要由隔扇、罩、架、格、屏风等木构形式来完成。层次感就是依据使用空间私密程度的不同,在需要分隔的空间,采用传统韵味极强的隔断设计或精心改造简约化的“博古架”来拆分;在需要隔绝视线的地方,则使用中式的屏风或窗棂。我们在实际的设计中,要运用一个重要的设计方法“计白当黑”,这也是新中式空间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哲学设计思想。它要求我们在空间设计时,要将空间布局和室内陈设一起考虑,将内部虚的、看不见的空间为纸,而陈设就是笔,在白色的纸上画出美丽的画卷。其实这也是告诉设计师们软装和硬装要同时进行设计。

(四)体现在材质上

中式风格的建材源于大自然,如石头、木头,尤其是木头,现在保留的建筑等都是木材所搭建而成的,是朴实无华的象征。我们要保留传统这种朴实风格的象征意义,比如我们可以直接从自然中找到形态比较好的枯枝或石头,来表达我们浓浓的禅意。当然新中式风格材料的具体运用应结合实际需要,发挥各个建材的适应性,只有在适当的地方利用适当的方法,即使是玻璃、金属等现代科技的建材一样也可以展现中式风格浓厚的东方气质和古典元素的神韵。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中式风格将传统风韵与现代舒适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家具所使用的材质不仅仅局限于实木这一种材质,如玻璃、不锈钢、树脂、UV材料、金属等也常被使用。现代材料的使用丰富了新中式家具的时代特征,增强了中式家具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新中式元素具有新时代的气息。

(五)体现在造型上

空间装饰多采用简单直爽的直线做装饰,直线的运用,反映出现代人生活忙碌,对简单居住环境的向往,而且直线条的设计应用还体现出了中式家具追求内敛、质朴的设计特点。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常常把传统的建筑构件运用在室内设计时,但是这些传统的建筑构件必须经过现代化的处理手法,“删繁去简”或“嫁接”等手法,使传统构件时尚化。

(六)体现在饰品上

新中式饰品的运用在室内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新中式饰品的运用我们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拿来就用,因为这些元素经过历史的长河淘炼,已经是经典中的经典,比如中国的瓷器,中国的山水画,中国的茶具等等。这些元素直接放在中式的空间中,就是对品位的一种提升。在采用“新中式”作为整体风格的设计时,我们也许不可避免地摆放着大量可能来自世界各地,有着多种风格的装饰品,但空间的主体装饰物还应是中国画、灯、紫砂陶、青花瓷、中国结等中国传统装饰物,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运用转化,减法,加法等设计方法对传统的中式元素提炼与加工。

六、结语

新中式风格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风格,必然纯在系统性不强,风格错误等问题,但作为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一种风格,必将成为未来中国人喜爱的设计风格,并将引导设计潮流成为主流风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新中式风格必将在世界设计风格中咱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胡承华.“新中式”风格室内装饰设计浅析――对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及其设计理念的一种解读[J].科技信息,2010(06).

[2]陈芊宇.中国元素在中式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0(05).

[3]王娜.谈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09(07).

[4]何庆艳.传统文化传播视野下构建居室新中式风格[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8

关键词;新时期;创意思维;方法

中式设计涉及范围很广,很难给出具体的限定和准确的定义。简单地说“中式没计”指带有中国传统设计特点的固有的格式,中国式样。现代社会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创新能力成为引领时展的巨大动力。新的时代特点和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使产品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和设计思维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笔者将对产品设计中所体现的创意思维进行浅析。

一、新时期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创新趋势

通过对现今国内外主流产品设计与制造理念和方式的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产品更新升级速度加快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社会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以手机市场为例,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手机上市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的产品占据大多数,比例达45.5%,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上市时间在1年到2年之间的产品比例为31.8%,而上市时间超过年的产品比例仅6.3%左右。笔者据此得出结论,手机产品的生命周期在1年之内,1年后就会进入产品市场衰退阶段。

2.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现代社会企业追求的是大规模高效益,要在国内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并加快对生产线的优化和标准化建设。企业的规模效益使企业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导致消费市场的竞争不断白热化。以我国冰箱市场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冰箱市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冰箱厂商由原来的两百多家下降至十几家,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企业像原来那样高产量和低价格获得市场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3.制造用材广泛化和高质化

由于资源成本的提高,技术能力的改进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使企业经营的成本不断提高,如企业技术成本、设备改造成本、产品改进和研发成本以及物流运输、人力资源成本等均有提高。这些都促使企业采用新型材料代替原有材料,不断降低研发和改进成本,提高产品创新性能以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以国外某品牌汽车为例,其生产的汽车以铝合金,特种陶瓷器材和碳材料作为原材料制造,耗能低且安全性能高,其百公里耗油量约为0.3升,但时速最高可达180公里。

4.对节能环保及安全性能要求更高

节能减排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共识。因此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中多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特点与趋势。节能方面,空调产品变频技术不断提高,汽车行业的混合动力技术日趋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冰箱也向低能耗方向发展。人们不断追求绿色消费,电能和天然气燃料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为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高科技手段正逐渐被应用到产品中。

二、新时期产品设计师必备的创意思维素质

前面笔者所列出的现代社会产品设计理念变化趋势和特点表明产品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有重要作用。拥有创意思维的设计师不仅仅要能够把握产品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更要有良好的设计理念和前卫的创意元素积累,即创意思维素质。

1.具有前卫的设计创新观念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创新是产品拥有市场竞争力,占据更广泛的市场份额的必备要素。产品设计创新,首先要设计师具有前卫的设计创新理念,将创新观念视为第一要义,并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不断地把握时展潮流,更好地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新工艺,进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新时期产品设计师必须具有前卫的设计创新观念。

2.具有敏锐的市场走向研判能力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这已经是被无数实践案例证明了的。新时期产品设计师必须拥有敏锐的市场走向研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时展趋势的高质量产品。因此,设计师应当积极掌握相关市场动态,及时捕捉到市场信息,运用掌握的专业能力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从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偏好的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因此,新时期产品设计师应当具有敏锐的市场走向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抢占市场先机。

3.具有快速掌握信息的能力

信息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谁拥有更多的信息就意味着谁拥有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大的潜在能力。而产品设计创意思维的建立也需要信息作为基础。这里的信息包括了很多方面,如主流产品发展趋势,产品市场结构,最新制作工艺,高新材料应用以及相关政策导向等。产品设计师应当挖掘信息渠道,获得关于市场的更多实时信息。

三、新时期产品设计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现代社会优秀的产品创意设计师不仅仅需要掌握设计理念的前沿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观念,还需要对自身的创意思维进行不断地培养和训练。

1.进行创意思维的广度训练

这部分要求创意设计师能够拥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对新生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能够对现有事物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解决。同时,设计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打破条条框框,大胆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想法,并勇于实践。

2.进行创意思维的深度训练

创意产品设计师不仅仅要关注事物的表面,还要能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内在的属性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见解和掌控能力。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而非仅仅表象,要通过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把握从而找到思维的灵感和创意的思路。在分析具体产品的创意性时,可以将市场上主流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探求其设计思维轨迹和创意来源点,并思考是否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3.进行创意思维力度训练

这里要求创意产品设计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对具体事物进行不断地思考与探求,同时要关注不同学科,不同技术之间的联系,从连接点处寻求创意思维的亮点,达到另辟蹊径的效果。同时,通过转换看待问题的角度,能极大地开阔设计师视野,不断发现新的创意亮点。因此,创意产品设计师应当不断地进行创意思维力度训练。

参考文献;

[1]白晓宇.产品创意思维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上一篇:会计的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下一篇:酒店财务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