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2-04 17:48:23

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篇1

严格依法履职。监管人员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依法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将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既不交叉,又不脱节。

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基层监管部门要把全面建立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作为重点,建立工业品和食品两个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实现从源头抓质量。要引导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质量承诺和协议准入制度。对于流通环节中有缺陷、不合格的产品,要实行货源回溯及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经营者必须要有具体的承诺,保证承担食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次,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从产品的产前环境质量检测、产中生产技术操作达标到产品出厂检验,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与管理,从源头上提供质量保证。

健全完善检测体系。要实现全过程、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基层监管部门应该大力借鉴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检测体系,配齐配强检验人员,购置添加先进的检测设备,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严把产品质量关。

建立健全监督网络。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建设两个监管网络。一是加速建设科技监管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把食品、药品、农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纳入监管网络。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管网络。不仅要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干部的监管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结合整治目标,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突出重点,抓主要对象。三是强化商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四是专项整治活动中要突出各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关于食品安全实践调查的心得体会2019食品心得体会(2篇) 有句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方知世事真”。这个暑假我们开展了实践调查活动,让我深刻的领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我们这次的课题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以前总是从书上和电视新闻中看到各种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比如:最近的xx事件、xxx事件等等。这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可能是因为我们身处校园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的原故。我们对食品安全还是却乏应有的注意,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其实我们更应该多注意食品安全的。正是因为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我们才更应该去调查了解、学习。我们才能引起自己的注意。

其实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我才发现。其实我们看似安全的生活环境其实是多么的危险。没调查前我不知到街边的小摊他们是从什么地方进货的,为什么这么便宜?不知道有些小餐馆为了方便厕所和厨房是想通的。不知道有些超市的熟食是草草打扫的有些都生了虫子.......

食品危机就在我们身边做为大学生的我们都没有引起相应的注意,更不用说广大的人民大众了。

通过这次的食品安全调查我们希望可以引起我们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注意,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去关心食品安全的问题。让我们能拥有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同时经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我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这都是我们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为我们从学校迈入社会有了一个良好的过渡。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知识从来都是从实践得出的。

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2019食品心得体会(3篇) 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的制定始于XX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第59次常务会议,那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在决定中提出了修订《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这部法律可以说五年磨一剑。从XX年12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至今三年四审,堪称精雕细琢。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行,它全方位构筑了食品安全法律屏障,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和过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改革开放的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食品卫生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管进入了法治化轨道。在总结试行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食品卫生法于1995年正式颁布施行。对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

(一)为什么动议制定食品安全法?

食品卫生法实施十四年期间,正值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食品监管存在着“三大软肋”,一是食品标准不统一,不科学,有关食品安全评价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规范、不统一,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二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不明确,不严格,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违法企业和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红心咸鸭蛋”、“山西毒酒”、“致病福寿螺”,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每次事件都是在媒体闹的沸沸扬扬后相关部门才开始轰轰烈烈的查处。特别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震惊海内外,造成近30万婴幼儿受到损害,5万余名婴幼儿需住院治疗,伤透了数十万家长的心,人们强烈要求杜绝,严惩这类违法行为。三是监管体制不合理,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明,导致存在监管的空白和漏洞,有利争着管,没利都不管,推诿扯皮。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的进程。群众反映的社会难点,也是全体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连续多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议案数量一直高居前列,“尽快制定出台食品安全法”成为全体人大代表的共识。

XX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30多名人大代表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XX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会,江苏、安徽、河南等10多个代表团的445位代表分别联名提出14件议案,要求加快制定食品安全法或修改食品卫生法。

据统计,仅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就有30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意见和建议。

因而顺应民心,采纳代表意见,也是立法初衷之一。

(二)为什么不是修改食品卫生法而是制定食品安全法?

到底是制定新的《食品安全法》,还是修订已有的《食品卫生法》?从XX年7月开始这一争论三年未休。直到XX年12月,xx总理签署的《食品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锤定音”,宣告法律将以新的名称而不是《食品卫生法修订案》进入立法程序。

1、理念的提升:“食品安全事关公众健康,政府威望与国际形象”,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卫生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安全问题。

2、顺应国际立法趋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相继制定出台的食品质量领域基本法都是以《食品安全法》命名的。最终,站在成果的基础上重建取代了仅仅是对漏洞和不足的“修修补补”。法律名称和法律规范范围果断改变的背后,是国家食品管理理念的提升。

(三)为什么制定食品安全法用了5年时间?

从XX年到XX年(立法阶段),国务院法制办进行了5次调研,举办了中美《食品安全法(草案)》论坛会,6次向各部委、地方政府征求意见。XX年修订食品卫生法列入全国人大年度立法计划,XX年将修订食品卫生法改为制定食品安全法。

从XX年到(审议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4次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进行了7次审议。4月20日,全国人大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共征求到1万多条意见和建议,法律草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是立法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按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的说法:《食品安全法》立法不容易!

它难就在立法的5个难点上:

1是体制“僵局”问题,争论集中在分段管理上,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在4次常委会审议和7次全国人大法律委逐条审议中一直延续。

草案一审稿中并未规定卫生部牵头监管,仅规定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对病人的医疗救治和各级疾控中心负责事故调查。

草案二审稿中,对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给予了明确,但是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虽然明确由卫生部牵头监管,但各部门责任交叉依然比较突出,且行政级别相同,协调难度大。有的常委直言:“现行监管体制不改,食品的安全状况很难有大的改观”,一些常委提出,食品安全必须实行或者明确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另一些常委则建议,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机构来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食品安全。国务院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建议推迟原定的审议计划,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论证。最终食品安全法明确,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协调、指导监管工作。

2是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关系问题

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分歧较大,特别是有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有关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的,以及涉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查处等方面由谁主导上,一直争论不休。

3是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的关系问题

质监部门和卫生部门也存在明显的分歧,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上,以及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上。

4是食品添加剂问题,有的提议废止使用食品添加剂,有的则提倡,各抒已见。

5是保健食品的问题:有的认为它不是常规食品,不应纳入本法,直到4审稿才纳进来。

(四)为什么食品安全法在4审时必定通过?

1、不能在体制“僵局”上纠缠不休

为了突破“僵局”,4审稿中增加了“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和“国院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规定,为将来进一步理顺体制留下伏笔。

2、必须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执法有据的问题。

3、指导地方政府实施体制改革。

4、在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召开前通过食品安全法,有利于统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正确理解《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精神,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二、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介绍

食品安全法共分十章、一百零四条,其涵盖的内容大大超过食品卫生法九章、五十七条。

(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法》确定了“分段监管”的体制,但有新的规定。

1、实行“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体制。”

分工负责:即授权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统一协调: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这六大职能,起到统一规范“分段监管”的作用。

2、明确了地方政府负总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垂直的条条管理”服从于“地方的块块管理”。

3、为防止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行其是、工作不衔接,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实行“无缝衔接”。

4、为了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更加顺畅,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5、食品安全法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食品心得体会4篇 xx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的制定始于xx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第59次常务会议,那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在决定中提出了修订《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这部法律可以说五年磨一剑。从xx年12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至今三年四审,堪称精雕细琢。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行,它全方位构筑了食品安全法律屏障,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和过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改革开放的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食品卫生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管进入了法治化轨道。在总结试行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食品卫生法于1995年正式颁布施行。对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

(一)为什么动议制定食品安全法?

食品卫生法实施十四年期间,正值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食品监管存在着“三大软肋”,一是食品标准不统一,不科学,有关食品安全评价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规范、不统一,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二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不明确,不严格,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违法企业和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红心咸鸭蛋”、“山西毒酒”、“致病福寿螺”,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每次事件都是在媒体闹的沸沸扬扬后相关部门才开始轰轰烈烈的查处。特别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震惊海内外,造成近30万婴幼儿受到损害,5万余名婴幼儿需住院治疗,伤透了数十万家长的心,人们强烈要求杜绝,严惩这类违法行为。三是监管体制不合理,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明,导致存在监管的空白和漏洞,有利争着管,没利都不管,推诿扯皮。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的进程。群众反映的社会难点,也是全体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连续多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议案数量一直高居前列,“尽快制定出台食品安全法”成为全体人大代表的共识。

xx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30多名人大代表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xx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会,江苏、安徽、河南等10多个代表团的445位代表分别联名提出14件议案,要求加快制定食品安全法或修改食品卫生法。

据统计,仅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就有30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意见和建议。

因而顺应民心,采纳代表意见,也是立法初衷之一。

(二)为什么不是修改食品卫生法而是制定食品安全法?

到底是制定新的《食品安全法》,还是修订已有的《食品卫生法》?从xx年7月开始这一争论三年未休。直到xx年12月,温--总理签署的《食品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锤定音”,宣告法律将以新的名称而不是《食品卫生法修订案》进入立法程序。

1、理念的提升:“食品安全事关公众健康,政府威望与国际形象”,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卫生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安全问题。

2、顺应国际立法趋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相继制定出台的食品质量领域基本法都是以《食品安全法》命名的。最终,站在成果的基础上重建取代了仅仅是对漏洞和不足的“修修补补”。法律名称和法律规范范围果断改变的背后,是国家食品管理理念的提升。

(三)为什么制定食品安全法用了5年时间?

从xx年到xx年(立法阶段),国务院法制办进行了5次调研,举办了中美《食品安全法(草案)》论坛会,6次向各部委、地方政府征求意见。xx年修订食品卫生法列入全国人大年度立法计划,xx年将修订食品卫生法改为制定食品安全法。

从xx年到xx年(审议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4次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进行了7次审议。xx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共征求到1万多条意见和建议,法律草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是立法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按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的说法:《食品安全法》立法不容易!

它难就在立法的5个难点上:

1是体制“僵局”问题,争论集中在分段管理上,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在4次常委会审议和7次全国人大法律委逐条审议中一直延续。

草案一审稿中并未规定卫生部牵头监管,仅规定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对病人的医疗救治和各级疾控中心负责事故调查。

草案二审稿中,对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给予了明确,但是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虽然明确由卫生部牵头监管,但各部门责任交叉依然比较突出,且行政级别相同,协调难度大。有的常委直言:“现行监管体制不改,食品的安全状况很难有大的改观”,一些常委提出,食品安全必须实行或者明确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另一些常委则建议,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机构来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食品安全。国务院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建议推迟原定的审议计划,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论证。最终食品安全法明确,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协调、指导监管工作。

2是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关系问题

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分歧较大,特别是有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有关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的,以及涉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查处等方面由谁主导上,一直争论不休。

3是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的关系问题

质监部门和卫生部门也存在明显的分歧,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上,以及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上。

4是食品添加剂问题,有的提议废止使用食品添加剂,有的则提倡,各抒已见。

5是保健食品的问题:有的认为它不是常规食品,不应纳入本法,直到4审稿才纳进来。

(四)为什么食品安全法在4审时必定通过?

1、不能在体制“僵局”上纠缠不休

为了突破“僵局”,4审稿中增加了“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和“国院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规定,为将来进一步理顺体制留下伏笔。

2、必须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执法有据的问题。

3、指导地方政府实施体制改革。

4、在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召开前通过食品安全法,有利于统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正确理解《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精神,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二、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介绍

食品安全法共分十章、一百零四条,其涵盖的内容大大超过食品卫生法九章、五十七条。

(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法》确定了“分段监管”的体制,但有新的规定。

1、实行“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体制。”

分工负责:即授权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统一协调: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这六大职能,起到统一规范“分段监管”的作用。

2、明确了地方政府负总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垂直的条条管理”服从于“地方的块块管理”。

3、为防止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行其是、工作不衔接,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实行“无缝衔接”。

4、为了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更加顺畅,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5、食品安全法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

食品销售实习心得1000字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习心得

食品安全心得体会

基层食品卫生管理心得体会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验材料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工作总结

食品药品监督局优化经济环境促进医药经济大发展经验材料

食品安全法培训心得

食品药监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汇报交流材料

食品药监局实施错时工休制度经验做法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体会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干部作风建设心得体会

新食品安全法学习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食品安全

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篇2

调查报告显示: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吉林省食品安全状况究竟怎样?人民群众是否“吃”得放心?整个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是否有安全保证?相关的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怎样……?带着这些问题,2007年6月18日到23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对长春、吉林、四平、辽源等市的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反映出的问题不容乐观。

问题一:宣传教育缺乏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认识不足、认可程度不够,致使很多种植、养殖环节发生污染,“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不高。由于安全知识的缺乏以及利益的驱动,导致许多农民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运过程中发生污染,小企业、小作坊、小食杂店的食品安全没有保障。此外,因为对假劣有害食品的鉴别、防范能力低下,农民群众成为既是初级农产品的生产者,又是假劣有害食品的受害者。

问题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较弱,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诚信体系建设和行业约束机制尚不完善。规模小,证、照不全的现象普遍存在。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例,现有10699户,其中10人以下的小作坊和加工点8212户,证照不全的5027户,占47%;生产经营条件差,现存的生产企业仅有40%具备保证食品质量生产条件;产品质量差、档次低、名牌甚少。从近两年监督抽查的情况看,酱油合格率仅为44%,豆奶的合格率刚刚达到60%,葡萄酒的合格率也只是70%;有相当数量的业户和商贩利欲熏心,“知假售假,知假买假”,流通和经营领域的食品安全隐患众多,假劣有害食品、过期污染食品已经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食品行业协会对食品安全的推动和约束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小食品企业掺杂、使假,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行业制约,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的危害。

问题三:食品安全法制不健全,食品卫生法律体系不适应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亟待修改和完善。主要反映在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规定不严,衔接不顺,执法不力,尚缺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此外,还存在标准不统一,各监管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

监管部门责任要强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各级政府责任重大。目前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凸显监管薄弱,重要部位监管出现疏漏、空缺现象;技术手段、基础设施和监测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监管结果难以统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运行不畅。部分执法监管人员、检验检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亟待提高,对食品批发市场等缺乏有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边远山区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十分薄弱,反映出监管“空位、缺位和不到位”的严重情况。据统计,目前食品安全管理有农业、质监、卫生、工商、商务、药监、城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十余个部门,为什么这么多的“婆婆”却管不好百姓的一顿饭呢?许多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突出问题。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往往至少涉及七八个部门以上,少了谁都不行。“婆婆”多了工作上难于对接,不利于对产品的全程监管。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凸显监管乏力的现状,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许多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政府应强化责任,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同时,要尽快健全和完善能够覆盖城乡各个层面的检验、监控机构,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准确、真实、有效、方便的检验结果和基本服务。在实施可操作性措施方面,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与协作,重新整合各部门检验、监控资源的配置,建立起食品安全检验、监控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建立包括行政监管部门、自律组织以及社会监督在内的多层次监管体系,形成行政监管、舆论监管、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在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解决各监管部门职能交叉问题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宪强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下大气力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完善、多家执法等问题。郭绍、李勇委员建议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注重执法效果,扩大覆盖面,城乡监管要并重,在执法上要严格,真正为百姓高度负责。王天戈委员建议政府要从体制上整合监管资源,变“多头执法”为“一拳出击”,减少监管环节,节约行政成本,杜绝过去那种“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现象。邢利发委员建议食品质量监测工作由一个部门来管,可以先在这个环节统管起来。此外,他还建议政府监管部门应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实行不良记录制度。

考虑到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因素,张国珍、游德元委员建议有关部门要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食品安全的差距,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协调有序、配合得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盲区”和“死角”问题,孙占国、孙荣博委员建议相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监管网络和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特别是要迅速普及初级农产品安全常识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法制建设要先行

要着眼于实现人人饮食安全的目标,就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法制环境。这是与会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达成的共识。

食品安全问题本身涵盖的是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法律应当反映出食品在这个过程的整个生产链条,但目前法律仅限于规范食品生产经营阶段的食品安全,依法监管出现了较大的法律盲区,从而造成政府部门对饲料中加入瘦肉精、农药大量残留、滥用抗生素、食品储存污染等诸多问题的监管滞后和监管不力。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尽管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十余个政府职能部门背后都各有自己的执法依据,如,食品标准、产品质量、食品卫生、消费者权益保护、农药管理、动物防疫等20部以上的专业性法律、法规,且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已经出台了《吉林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但是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这些法与法之间的相互协调性差,配套性差,标准不统一,实际上成了“部门法”。

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篇3

执法检查报告显示,去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结束后,市政府及各监管部门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在完善监管体系、整治“地沟油”和“过期食品”、创新食品摊贩管理模式、推进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等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相关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指出,本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逐年提高,但对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照建设国内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的目标,各相关部门的监管思路、手段等仍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如何进一步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密切结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常态化、长效性的监管机制,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确保食品安全更深层次的思考。

执法方式有待创新

在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中,“运动式”执法的痕迹仍然较重——这是人大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一大瓶颈。一些成效比较显著的整治效果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巩固和保持面临不少困难,一些基层执法人员感到疲于应付。

“现在的一些监管措施,大多带有较浓的强制性、行政性色彩,但面对数量众多的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有限的执法力量如何能‘管得住’?”任连友委员认为,仅靠专项整治、突击检查等方式来保障上海这样特大型城市的食品安全显然无法为继,因此必须要在加强食品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上做文章、花精力。

目前上海对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体制,为了着力构建无缝衔接的监管体系,上海在市级层面和17个区县都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旨在加强对各有关监管部门的协调和指导。

“一方面人手不足,但另一方面又联手不够。”甘忠泽委员一语中的地指出,市区两级食安办要凸显其作用,就要充分发挥“联”的体制优势,提高执法的效率。“食安办不仅是增设的一个机构,而且要填补食品安全监管的空隙,积极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对此,甘忠泽委员建议,相关监管部门都应派骨干人员充实到食安办中,并且定期召开会议,探讨分析上海的食品安全形势、交流执法检查的重点、研究难点问题的破解、协调部门之间的执法配合。

“执法任务重、人手紧”,这几乎成为了监管部门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人手不足并不能成为监管缺位的“挡箭牌”,而要想方设法破解这一难题。比如,应合理配置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监管力量,切实实现监管重心下沉;加大监管人员流动力度,增加交叉执法,加强现代科技手段推广运用,提高监管效率;依法从严惩处违法行为,大力推进“行刑衔接”,提高监管的威慑力和有效性,减少重复监管;运用市场机制,在第三方管理、第三方检测方面进一步加快步伐等等。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在审议中强调,当前要通过抓住典型事例,依法严肃查处不法商人。要从严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管工作水平,对监管失职、失察人员要严肃纪律,对极个别充当保护伞的,更要严肃依法查处,公之于众,以弘扬社会正气,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刘云耕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要继续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立场上,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加大监管力度,坚持常抓不懈,增强人民群众对本市食品安全的信心。

食安信息期待共享

食品安全信息共享不够,信息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也是此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监管“弱项”。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源之一。”顾晓敏委员认为,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这在无形中给予了一些生产者违法的‘空间’。另一方面是监管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作为监管者,比较容易掌握企业的违法情况,但在目前分段监管的体制下,有些监管者可能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更倾向于隐瞒信息,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公布这些信息,等于从侧面证明自己监管失责,让自己的声誉受损,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隐蔽性。”

此外,执法检查也发现,各部门监管信息内循环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门相互之间信息未能有效互联互通。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之间信息沟通单向性特征较为明显,监管部门未能掌握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安全隐患信息。

对此,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指出,在上海当前分段监管的体制下,必须加快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确保部门之间、部门与公众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的有效交流,促进监管资源整合,形成更大的监管合力,这亦是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坊摊贩亟待规范

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实行准许生产和品种目录管理,对食品摊贩进行“定点定时”疏导,是本市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的重要制度创新,平衡了保障食品安全、便民利民、保证市容卫生等多重需要。

但执法检查也发现,在小作坊管理上,虽然相关管理制度已经出台,但目前全市尚未发出一张小作坊准许生产许可证,同时列入目录的品种较少,与现有的小作坊经营业态不相符合。而在摊贩管理上,全市范围内“定点定时”管理覆盖率还较低,同时对流动摊贩、夜排档、店铺跨门经营食品摊点等问题尚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比如,当定点区域内的食品摊贩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相关责任归属不明确,给街道、乡镇推行“定点定时”管理造成了思想顾虑。

去年10月,市食安办会同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等部门制定了《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并于今年2月1日起实施。“千万不能让立法的亮点变成行动的盲点。”袁以星委员认为,食品摊贩管理不能停留在试点上,要尽快从试点转向全覆盖,确定具体的地段和时段,公之于众,让群众监督,并且加强规范管理,在定点定时以外的必须“零容忍”。

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篇4

一、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和过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改革开放的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食品卫生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管进入了法治化轨道。在总结试行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食品卫生法于1995年正式颁布施行。对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

(一)为什么动议制定食品安全法?

食品卫生法实施十四年期间,正值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食品监管存在着“三大软肋”,一是食品标准不统一,不科学,有关食品安全评价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规范、不统一,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二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不明确,不严格,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违法企业和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红心咸鸭蛋”、“山西毒酒”、“致病福寿螺”,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每次事件都是在媒体闹的沸沸扬扬后相关部门才开始轰轰烈烈的查处。特别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震惊海内外,造成近30万婴幼儿受到损害,5万余名婴幼儿需住院治疗,伤透了数十万家长的心,人们强烈要求杜绝,严惩这类违法行为。三是监管体制不合理,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明,导致存在监管的空白和漏洞,有利争着管,没利都不管,推诿扯皮。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的进程。群众反映的社会难点,也是全体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连续多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议案数量一直高居前列,“尽快制定出台食品安全法”成为全体人大代表的共识。

xx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30多名人大代表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xx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会,江苏、安徽、河南等10多个代表团的445位代表分别联名提出14件议案,要求加快制定食品安全法或修改食品卫生法。

据统计,仅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就有30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意见和建议。

因而顺应民心,采纳代表意见,也是立法初衷之一。

(二)为什么不是修改食品卫生法而是制定食品安全法?

到底是制定新的《食品安全法》,还是修订已有的《食品卫生法》?从xx年7月开始这一争论三年未休。直到xx年12月,温--总理签署的《食品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锤定音”,宣告法律将以新的名称而不是《食品卫生法修订案》进入立法程序。

1、理念的提升:“食品安全事关公众健康,政府威望与国际形象”,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卫生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安全问题。

2、顺应国际立法趋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相继制定出台的食品质量领域基本法都是以《食品安全法》命名的。最终,站在成果的基础上重建取代了仅仅是对漏洞和不足的“修修补补”。法律名称和法律规范范围果断改变的背后,是国家食品管理理念的提升。

(三)为什么制定食品安全法用了5年时间?

从xx年到xx年(立法阶段),国务院法制办进行了5次调研,举办了中美《食品安全法(草案)》论坛会,6次向各部委、地方政府征求意见。xx年修订食品卫生法列入全国人大年度立法计划,xx年将修订食品卫生法改为制定食品安全法。

从xx年到xx年(审议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4次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进行了7次审议。xx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共征求到1万多条意见和建议,法律草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是立法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按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的说法:《食品安全法》立法不容易!

它难就在立法的5个难点上:

1是体制“僵局”问题,争论集中在分段管理上,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在4次常委会审议和7次全国人大法律委逐条审议中一直延续。

草案一审稿中并未规定卫生部牵头监管,仅规定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对病人的医疗救治和各级疾控中心负责事故调查。

草案二审稿中,对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给予了明确,但是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虽然明确由卫生部牵头监管,但各部门责任交叉依然比较突出,且行政级别相同,协调难度大。有的常委直言:“现行监管体制不改,食品的安全状况很难有大的改观”,一些常委提出,食品安全必须实行或者明确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另一些常委则建议,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机构来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食品安全。国务院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建议推迟原定的审议计划,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论证。最终食品安全法明确,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协调、指导监管工作。

2是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关系问题

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分歧较大,特别是有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有关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的,以及涉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查处等方面由谁主导上,一直争论不休。

3是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的关系问题

质监部门和卫生部门也存在明显的分歧,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上,以及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上。

4是食品添加剂问题,有的提议废止使用食品添加剂,有的则提倡,各抒已见。

5是保健食品的问题:有的认为它不是常规食品,不应纳入本法,直到4审稿才纳进来。

(四)为什么食品安全法在4审时必定通过?

1、不能在体制“僵局”上纠缠不休

为了突破“僵局”,4审稿中增加了“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和“国院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规定,为将来进一步理顺体制留下伏笔。

2、必须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执法有据的问题。

3、指导地方政府实施体制改革。

4、在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召开前通过食品安全法,有利于统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正确理解《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精神,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二、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介绍

食品安全法共分十章、一百零四条,其涵盖的内容大大超过食品卫生法九章、五十七条。

(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法》确定了“分段监管”的体制,但有新的规定。

1、实行“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体制。”

分工负责:即授权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统一协调: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这六大职能,起到统一规范“分段监管”的作用。

2、明确了地方政府负总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垂直的条条管理”服从于“地方的块块管理”。

3、为防止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行其是、工作不衔接,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实行“无缝衔接”。

4、为了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更加顺畅,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篇5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吴国华副主任所作的《关于检查食品安全“一法两规”执行情况的报告》和省人民政府郑继伟副省长所作的《关于食品安全“一法两规”执行情况的报告》,并在联组会议上开展了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全省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逐步理顺体制机制,努力提升保障水平,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开展综合治理,着力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同时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培训,营造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目前我省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可控、稳定向好。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我省食品安全保障基础仍较薄弱,政府监管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依然存在,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差距很大,食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任重道远。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浙江省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大力营造“市场监管者有责任心、生产经营者有良心、群众吃得放心”的社会环境。一是强化政府责任。省政府要督促市县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负总责”的责任,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严格食品安全责任追究。二是健全监管体系。建议参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省、市、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层次,充实常设办事机构力量,充分发挥其领导、统筹、协调的作用,加快推进市县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餐饮服务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细化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联动监管机制,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形成监管全覆盖。研究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体制。三是落实监管责任。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强化法律意识,依法履职,不断改进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坚决克服和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品种的综合治理,尤其要加强对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禽、蛋品、食用油、大米和乳品等大宗食品的安全监管,进一步排查清理食品安全隐患,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重典治乱,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使严惩重处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四是加强制度建设。省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为食品安全监管和企业生产提供健全可靠的技术依据,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水平。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信息以及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市场准入、召回和质量安全追溯及餐厨废弃物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行政执法反馈机制,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改。五是强化基础保障。各级政府应健全食品安全财政保障机制,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和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条件,保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食品抽验经费投入。扩大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的覆盖面和频次,推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三整合”做法,建设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大力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的合作,通过社会化、市场化途径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基层监管队伍,提高执法能力与水平。

二、坚持多措并举,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管理,严把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安全。农产品质量监管方面:要大力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强化对农药、兽药、饲料等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积极培育专业生产经营组织,加快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应用。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杭州模式”及衢州市农产品“五有一追溯”制度。研究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的源头监管。食品生产流通监管方面:要严把食品行业准入门槛,认真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从业者信用档案和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加快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培育优质企业和优质产品,不断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食品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餐饮服务监管方面:要坚持科学分类引导,强化对中小餐饮企业及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场所卫生、经营条件、持证情况及落实食品采购进货验收、索证索票和台帐建立、食品留样等制度情况的检查,规范餐厨垃圾回收程序。针对食品摊贩小、散、乱现象,加强政策和措施研究,引导、规范食品摊贩经营活动,努力改善其经营条件、提升服务水平。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一是发挥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作用。大力培育食品行业协会,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职能作用,并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和相关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职能,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二是增强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96317”统一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建设,提高公众知晓率。进一步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加大奖励力度,发挥群众监督的主体作用。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及时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公开监管、检测信息。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面向大众特别是农村、社区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增强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推广丽水市将食品安全知识列入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开展食品安全“八个一”活动的做法。四是发挥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的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正面典型,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营造全社会共同监督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构建群防群控工作新格局。

以上意见,请省政府研究处理,并于2012年12月底前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篇6

一、改革情况

淄川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事宜已全部落实到位,编制、人员、车辆、办公用房、执法设施设备全部划转到位、配备到位。具体划转人数如下:从区工商及质监部门各划转2名工作人员到区食药监部门工作;从区工商部门基层站所划转51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各镇(办)食品药品监管所。同时从区工商分局基层所划转14名编制,由区食药监部门自行招考工作人员。基层食药监所办公用房和执法车辆已全部落实到位,共从区工商部门划转执法车辆14部,电脑53台。

一是领导重视,督导有力。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全区食品药品工商质监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统筹推进体制改革进程。对关系重大的事项,专题召开区委常委会议研究,确保认真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切实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区编办在改革中,及时调度各单位改革进程,了解改革进度和存在的困难,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由领导小组协调、督导、扎实推进改革进程。

二是部门配合,密切协作。区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认真贯彻区里体制改革文件精神,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各项体制改革任务按时落实到位。在改革进行中,各个单位指定一名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和区食品药品工商质监体制改革小组联系,汇报改革工作进度,推进工作落实。

三是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将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挂区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为区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同时承担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不再保留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和区政府办公室内设机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四是强化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在各镇(街道办)、开发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出机构,承担本区域食品药品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每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核定编制5名,共核定65名行政编制。所需编制全部从区工商部门所属的基层工商所划转。

五是完善区级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全区现有检验检测机构,组建淄川区检验检测中心,为区政府直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归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规格为正科级,承担本行政区域检验检测任务。同时撤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的区食品药品检验所;撤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的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收回编制21名;撤销区粮食局内设机构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取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水质检测职能,核减编制3名;收回事业编制共24名。职能和机构调整涉及人员,按照人事管理相关规定妥善安排。

六是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整合区食品药品监管、质监部门现有食品药品监管执法职能,保留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将原食品药品检验所的8名编制划转到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调整后,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核定事业编制20名,领导职数配备大队长1名,副大队长2名,确保新机构有足够力量和资源有效履行职责。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管力量有限,实现全方位监管有难度。镇办虽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协管员或信息员,但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影响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以淄川区般阳路街道为例,负责该街道食品安全工作的般阳食安所编制5人,实有4人,如果明确1名内勤工作人员(受理相对人许可和群众投诉举报、发放证照)的话,包括所长在内还有3名执法人员,尽管街道社事办也安排专人配合工作,但要监管近600家食品经营业户,再加上近200家药店、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业户,监管任务重和监管力量薄弱的矛盾相当突出。

二是基层执法装备缺乏和不完善。目前,各镇办均没有配备快速检测设备,监管人员只能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监管方式,凭眼观、手摸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对简单的食品标志不清、不齐、过期变质还能检查识别,但对于食品添加剂、成份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各类指标是否合格等内在质量问题却无法检测,监管效果不够明显。

三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难度较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点和经营户广泛分布于城乡各地,很多小作坊和饮食摊点不具备发放证照的条件,监管或取缔难度较大。一些非法食品经营者正是利用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差、监管部门力量薄弱的特点,将问题食品销往农村。而农村的婚丧宴请、位置偏僻的小食杂店、小餐饮店、小加工作坊更是难以监管到位,监管力量亟待提高。

三、意见和建议

一是摒弃工商部门沿用的巡查制监管,在基层监管中全面推行抽查制监管模式。传统的巡查制监管在工商部门监管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时曾经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其依据是1998年4月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关于在市场监管工作中推行市场巡查制的通知》(工商市〔1998〕64号)。2014年7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工商办字〔2014〕138号)废止了这一规范性文件,巡查制监管这一监管模式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法律基础。而代之以即将出台的市场主体抽查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抽查制监管。作为执法人员数量有限、市场主体增多、监管任务繁重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建议借鉴工商部门的监管模式,在基层监管所中推行抽查制监管,针对辖区食品经营业户的不同业态,根据经营规模将经营业户分为A、B、C三类,对每类业户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不定期采取重点抽查、专项抽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确定日常监管对象。

二是尽快为基层监管所配备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大力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改变过去依靠望、闻、问、切和眼看、手摸等手段监管食品安全的传统做法,尽快配备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同时,建议上级加大对基层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强化行政执法装备建设,切实保障日常监管工作的基本需要。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构建电子监管系统,实现信息化监管。建议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研发食品安全网上监管系统和食品生产经营索证备案信息数据库。通过食品安全网上监管系统,全面掌控辖区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业户经济户口,同时,执法人员将抽查制监管和各类专项整治的内容和结果录入到该系统,详细记录食品生产经营业户的证照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情况、食品经营情况、进货查验等自律情况和行政处罚信息,实现监管人员通过网络即达到对辖区经营业户底数清、情况明的目标。

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篇7

今天召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也是一次例会,主要是通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今年上半年以来工作,认真研究贯彻3月31日国务院和省召开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4月27日全省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年下半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审议通过有关文件。会议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圆满完成了各项议题,开得很成功。这次会议增加了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和监察局三个成员单位。对审议通过的有关文件,需市政府下发的要抓紧修改呈报市政府。其他议定的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抓紧落实。

刚才,赖沛新同志对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和近期的主要工作向各位委员作了介绍。总的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自去年10月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以大局为重,主动履行各自职责,并能相互沟通,密切配合,使我们建立的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开展全省食品安全督查、加强食品安全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项任务完成得比较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形象。过去半年多来,大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打开了工作局面。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现象屡禁不绝,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乡村和城乡结合部,假劣食品蔓延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食品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安全的隐患,与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仍有较大差距。突出问题表现在:一是环境污染和农业投入品滥用造成农产品药物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重。根据市农检中心对市区三角、昌记、城南、南步、中心等市场进行的试抽样检测结果,农药残留样品占总样品6.54%,查获瘦肉精严重超标的生猪时有发生。二是食品生产加工中非法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工原料、使用非食品用原料和食品掺假问题仍然突出,不法分子非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和过期变质食品及食品原料、用病死畜(禽)加工食品等情况在局部地区还较为突出,不仅严重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整个食品产业的发展。三是食品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时有发生。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加工、存储、运输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卫生防护设施,造成细菌等微生物在食品加工、流通过程中大量滋生,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市卫生部门上半年收到重大食物中毒报告2起,均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对社会安定产生了一定影响。四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市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情况比较突出。由于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消费能力相对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加上我们对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安全监管还不到位,导致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广大农民的健康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如劣质奶粉事件、广州假酒事件都发生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受害的都是农民和农民工。五是我市食品安全标准建设滞后,无标生产、检测机构不健全、水平不高,已成为我市食品产业发展的障碍之一。六是食品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我市虽是农产品大市,但客观上说,我市的食品产业化程度不高,小生产作坊式、家庭式的传统工商户、渔农户十分普遍,离安全生产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七是各职能部门的监管水平有待提高。如何主动服务产业发展,使监管的政策措施更符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是我们必须解决的课题。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护的不仅是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净化市场环境,提高我市食品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市委、市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十分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予了特别关注,全国“两会”期间约有一半代表和委员提(议)案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可见,食品安全工作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因此,各成员单位一定要对我市食品安全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客观、全面的判断,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把它作为各部门体现执政为民,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既光荣也艰巨,我们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实现我市食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食品安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需要从生产基地建设、标准体系、检验检测、科研开发等多方面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力争尽快见到实效,让老百姓看到变化,感到满意,增强信心,这里我强调两点。

(一)尽快建立起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单位要逐级建立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将监管网络和责任延伸到乡镇。镇级政府必须建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织,在清城区没有设立监管机构或在镇级行政区没有监管网络的部门必须建立协管机制。我们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首先要带头,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一是要尽快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谁出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是谁的问题谁就要承担责任。按照《*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推动我市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全面落实。二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食品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4月份颁布的《*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求援预案》明确了各部门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是政府一种危机应急行为,防患于未然,十分有必要。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三是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规范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工作。本次会议下发的《*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按规矩办事。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除日常监管信息外,对本部门的综合监管信息,要及时送各有关部门,以便综合协调。要加快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进程,逐步建立我市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总之,要把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和任务分解到部门,明确负责人和责任人,做到逐级落实,各司其职,协调一致,监管到位。

(二)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仍是今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去年我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得到省政府督查组的肯定,今年要继续引向深入。国务院、省先后召开了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6月16日,市府办下发了《印发*年*市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6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与监管工作的报告时说,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但是,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根本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将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大幅度减少。

我们要按照国务院、省的要求,结合我市食品安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粮、肉、菜等重点品种,抓住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重点环节开展整治。要突出对农业投入品、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食品等重点品种及农村、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的集中整治,要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大型工矿企业等集体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要求普遍达到持证经营、卫生规范,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加强实行餐饮、食堂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步伐,防止群体中毒事故发生。

2、抓好种养环节的农药、兽药、化肥的流通秩序整治,要求对无证经营、违规经营者坚决查处和取缔,指导农民科学种养、合理用药。

3、抓好生猪屠宰的综合整治,要求杜绝病死猪肉、瘦肉精严重超标的猪肉流入市场或供应酒店。

4、抓好市场准入制的推广,要求试点到镇级中心市场、县城市场50%以上实行市场准入制。

5、抓好烧腊熟食加工销售专项整治,要求首先单项做到市场准入,杜绝病死禽畜用于烧腊熟食加工、杜绝不卫生烧腊熟食进入市场销售。

6、抓好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违法生产的专项整治,要求坚决查处无证生产、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

7、抓好儿童食品市场、农村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要求切实保护儿童、农民食品安全。

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的工作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和各项工作。为保证专项整治和食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市今年要争取启动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试点,探索和完善食品综合评价体系。本次会议后,各部门、各县(市)要召开专门会议,专门总结经验,部署食品专项整治工作。

三、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共同提高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半年多的运作情况表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统一指挥,使政府部门工作协调更加有力,措施更加有效,监管更加到位。但是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只是一个议事协调机构,加强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主要靠各职能部门。因此,强调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加强联系与合作也就非常重要。各单位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主动积极做好各自的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责,位置要站得高些,思路、视野应更宽阔些,多做些有全局性的、战略前瞻性的调研,提出符合我市实际的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当好政府的参谋和“抓手”;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分工主动履行各自的职责,同时做好本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络,特别是要加强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联系,便于市政府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凡是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各部门都要及时汇报传达,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篇8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会议精神,总结我县前五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部署XXXX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人民参与监督管理食品药品市场,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支持和重要保证。

过去的五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中心工作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整顿规范食品医药市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县委县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是满意的。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食品药品经营企业致以亲切的问候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XX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对XXXX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思想,提出了任务,这些我都同意。会议上有两位同志作了典型经验介绍,表彰了诚信单位,一会还有两位同志代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药品经营部门表态发言,可以说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借鉴。

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就如何做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振作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责任感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从全国形势看,在今年的两会上,食品药品安全仍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最强烈、提案最集中的问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近年来,一直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从省、市形势看,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安排。为此,我们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五年来,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得到较好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进一步理顺。在药品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其对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事故查处职能;成立了全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整合和优化现有行政职能配置,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二是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在食品监管方面,多数部门制订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查处了XX酒店、XX镇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农业、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没有出现大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在药品监管方面,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络,实现了监管重心下移,拓宽了监管触角,供应网络的建立,保证了药品质量,方便了群众用药。药品市场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开展了品、医疗器械、农村药品等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确保了全县人民用药安全。三是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在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推进队伍建设方面,发扬“创先争优”的精神,努力建设学习型系统,加强培训工作,全年共培训人员XX人次,连续X年被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先进单位。四是在监督管理上提升服务职能。各职能部门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靠前指导,积极帮促,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目前,我县X家药品批发企业、XX家零售药店分别顺利通过了GSP认证,使我县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水平整体上了一个大台阶,促进了我县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成绩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质监、农业等部门严格执法的结果,县委、县政府对此是满意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形势依然严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比较小,管理水平较低,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环节多、链条长,尤其是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不惜铤而走险,造假售劣,影响坏,危害大。食品药品监管点多面广,市场规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较多,监管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安全法律意识不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掌握不透;二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整体卫生条件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无消毒柜、无熟食间,仓库、粗加工、更衣、盥洗室分不开,无防蝇、防鼠设施,从业人员不查体不办证,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境脏、乱、差,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尤其是街头饮食摊点卫生条件差;三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监督执法体系不理顺,监督执法人员少、监督力量不够,个别监督执法人员素质低,监督手段落后,跟不上当前监督执法工作的需要

,行政处罚执行难等;四是销售假劣药品、虚假药品广告、非法配制制剂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农村药品质量与城镇相比差距较大;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卫生所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药品管理相当薄弱,甚至从非法渠道购药,从而对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构成威胁。这些充分表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已经提升到必须审慎对待的战略层面,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时刻绷紧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努力,措施上再完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扎扎实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二、服务人民,肩起责任,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活动,不能就整治抓整治,我们一定要深入分析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维护安全的长效机制。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首先按照分段监管的要求,要强化部门责任,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在食品监管方面,公安、质监、工商、卫生、农委、等__个部门要主动与食品监督协调委员会联系,不要被动,要主动配合。XX市已经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协调稽查办,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成立一个专业组织,抽调各成员单位人员组成专业的执法队伍,常年深入第一线开展执法活动。建立安全长效机制,还要加快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诚信一方"建设要求,抓住这一契机,我们要全面推进食品药品行业诚信建设,实行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推行诚信饭店、诚信药店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结合,推行医疗机构诚信药房建设。其次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制度和机制,加强政府督导工作,落实两级督察督办等各项监管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制。三要抓紧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综合评价、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和预警指标等几个体系。在保障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方面,首先要创新监管方式。重视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向审批和监管并重转变;由重突击检查,轻日常监管,向不间断和制度化的动态监管转变;由重投诉查处,轻前期监管,向防范在先、关口前移转变。真正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监管的效能,提高监管的效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落实到乡、村,乡长、村长必须负责任。食品药品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绝对不能马虎大意,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药品安全是大事。国家局提出药品“两网”建设,现在我们肇州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食品“两网”建设,与药品网结合在一起,做到一网两用,可以说充分利用行政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发展的体现。其次要创新监管手段。药品发展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现在造假者已不再停留在原始手工作坊阶段了,而是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加工,逃避监督,必须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技术水平,否则很难与制售假劣的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三要监管重心下移。目前,制售假劣,主要在县、乡、村,必须着力搞好基层监管工作,要建立一套适应基层监管的方式方法和制度。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推进食品“两网”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四是县政府除了政策支持外,借鉴其它县局的经验,如XX县政府拔给专项资金XX余万元,XX县政府拔给专项资金X.X万元。我们县在资金上要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我县的食品药品网络建设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才不会落后于其它县局。

三、加强领导,搞好配合,开创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新局面

(一)领导要到位。保证食品药品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县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和企业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分管领导要靠上抓,搞好协调,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处理的组织领导、应急救援等工作,特别要防止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县内无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和制售假劣药品的窝点,避免群体性食品伤害事件,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配合要到位。食品安全工作实行“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协调指导,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实行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市委、市政府XXXX年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为政府的XX件事是大事来抓,并且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的年内目标考核。今天,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相应的工作程序,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务必落到实处,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是哪一级、哪个部门的责任,就追究哪一级、哪个部门的责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县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监管工作的“抓手”,要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多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挥好综合监督管理职能,切实发挥好对食品执法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努力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管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要顾全大局,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组织下,注意加强部门配合,解决职能交叉问题。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互相拆台,出现监管的空档。要注意抓薄弱环节。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把工作做在前头。从我县实际出发,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下设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__个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责任重大,要在履行自身监管职责的同时,敢于负责,善于协调,担当起各自的协调监管责任。

(三)宣传要到位。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意义,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科学知识。同时,畅通举报投拆渠道,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及时查处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假劣食品案件,增强全社会对食品消费的信心。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典型,及时曝光违法案件,扶优打劣,培育诚信典范,在食品行业树立起“诚信XX”的良好形象,促进我县食品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上一篇:消费税的优缺点范文 下一篇:校园安全教育体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