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02 11:43:10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1

论文摘要:我们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思想建设。任何重大制度的制定都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南;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为制度建设赢得宝贵时间;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为制度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制度的缺憾和不足需要靠加强思想建设来弥补。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凸显基础性、体现时代性、突出针对性、要富于创造性、要注重长效性、强化民主性。

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的经验,也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法宝。同志曾经强调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人民为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遗憾地看到,片面强调党的制度建设,轻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本文试从党的制度建设的视角解读思想理论的重要意义。

关于制度建设,小平同志有许多重要的论述,制度建设所能够发挥的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的作用使其在党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必须辨证地看问题,不能因为制度建设重要就认为思想建设次要。这种非此既彼的思维方式是十分有害的。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思想建设。从与制度相联系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思想建设的不可替代性。

第一,任何重大制度的制定都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南。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需要出台一系列有关的制度。但衡量制度建设的成效,不仅在于制度量的增加,更要看制度质的提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因此,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保证制度的质量。通俗地讲,就是要制定出好的管用的制度。这样的制度,只有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才能够制定出来。也只有制定出好的制度才能使坏人无法干坏事,使好人能充分的办好事。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将发展片面强调为经济的发展,以这样的发展观为指导来制定干部政绩的考核标准,就难以避免只重完成经济指标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的后果发生。当然,这也与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认识水平有关。今天,我们党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相应的评价政绩的标准和具体制度也在创新。这说明,思想理论建设水平制约着制度建设的水平,制度建设的推进要以思想理论的发展为先导。要制定出好的制度,首先必须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那么,今天讲的好制度,标准是什么?就是是否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真正领会了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以此为指导制定出科学的制度来。

第二,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为制度建设赢得宝贵时间。新问题和新制度的互动过程始终会存在一个时间差。当今世界、当今中国都在快速的变化发展,新问题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不断涌现。解决新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然而,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的出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般而言,愈重大的制度,制定所需的时间就越长。比如,《党内监督条例》这样一部党内重大法规性文件,从1990年党中央正式提出制定到2004年《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就经历了十四年的时间。因此,在新问题提出新制度的需求之后一直到新制度的出台之前,就必然会存在一个时间差。在这样一个空挡里,我们绝不可能坐等制度的出台再来解决问题。否则,问题会愈演愈烈,甚至会发展到不可救药的程度。相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既与制度的供给不足有关,同时也与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存在的思想建设薄弱密切相关。轻视思想建设,既有害于个人,又有害于组织,更有害于人民。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因此,面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我们只有始终不放松思想建设,才能够为新制度的制定赢得宝贵的时间。

众所诸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是非常重视党的制度建设的。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在一定时期思想建设相对软弱,各种腐朽思想乘虚而人,不正之风得以蔓延,一些干部严重腐化堕落,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于此,邓小平同志曾痛心地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他还明确指出,这里的“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此后,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全面推进了党的伟大工程。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坚定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不断推出新制度,同时扎扎实实“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全党掀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开展了“艰苦奋斗”教育及“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等。但有的地方、有的同志认识还不到位。第三,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为制度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任何新制度从出台到发挥效应也需要一个过程。新制度要达到为最广大的领导干部及党员群众所了解、所自觉遵守的效果,也依赖与党的思想建设。通过思想建设,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才能使新制度为大家所熟知并进而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党的每一项重大制度出台前后,都十分重视制度的宣传、学习教育和警示原因也正在于此。第四,制度的缺憾和不足需要靠加强思想建设来弥补。单靠制度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是制度的不足。制度一经确立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制度的特点、优点,反过来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因为任何新制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都会存在一定的缺憾。制度一般是从全局整体着眼的,从全局上整体上看是合理的、公正的、公平的制度,对于局部对于具体的个体而言则不一定完全是合理的、公正的、公平的,这是由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的。加之制度的刚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的柔性之间的矛盾等因素,制度的贯彻执行在发挥正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负效应”。所谓制度的“负效应”是指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缺憾或制度相对于人受思维方式、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等因素的制约,而对制度的约束和惩戒产生消极情绪,并由此给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克服这种现象的重要方式,化解制度的“负效应”或者最低程度地减小负效应就离不开有效的思想教育。因此,必须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把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贯穿于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全面而非片面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必须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把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只重制度建设或只重思想建设,都难以建设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要继承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建党的基本经验,比如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党的生命线,善于运用载体进行思想建设,积极开以“团结——批评——团结”为准则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的党内斗争等。更要深刻把握我们党思想理论思想建设“立党为公”之本质、“实事求是”之精髓,“民主平等”之灵魂。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党的思想建设的新经验、新路子。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一要凸显基础性。加强理论武装,打牢党员干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这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把握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始终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其创始人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作出的重要论断;第三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作出的一些具体论断。三个层次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是第一层次,这是最高层次,而第二、第三层次的论断则需要以时代的眼光不断审视,有的必然会过时,如果不加审视地拿来指导快速发展着的实践,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第一任务,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二要体现时代性。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思想教育,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进行党的思想建设的新形式。互联网是当今时代思想建设的新战场,又是开展思想建设的科技平台。党的思想建设必须牢牢控制住这一重要阵地。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制度建设;思想建设;重大意义;现实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04-01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要继承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建党的基本经验,比如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我们党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党的生命线,善于运用载体进行思想建设,积极开以"团结--批评--团结"为准则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的党内斗争等。更要深刻把握我们党思想理论思想建设"立党为公"之本质、"实事求是"之精髓,"民主平等"之灵魂。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党的思想建设的新经验、新路子。

1.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之六要

(1)要凸显基础性。加强理论武装,打牢党员干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这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把握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要体现时代性。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思想教育,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进行党的思想建设的新形式。互联网是当今时代思想建设的新战场,又是开展思想建设的科技平台。党的思想建设必须牢牢控制住这一重要阵地。(3)要突出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论断。在全面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化,迫切要求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增强思想建设的针对性就要求加强薄弱环节,既要以广大党员为主体广泛推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又要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六观"教育,把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摆在突出位置。(4)要富于创造性。要不断创造出为广大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新的有效载体。利用载体推进工作是我们党开展各项工作的一项成功经验。党的思想建设尤其要注重依托载体,化"虚"为"实"从而有一个着力的抓手,把思想建设落到实处。(5)要注重长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好思想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工。只有持之以恒的思想建设才能不断收到预期的效果。思想建设这种长期性,要求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使之系统化,进而建立起思想建设的长效机制。(6)要强化民主性。"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视民主为生命的党,就要在思想建设中贯穿"民主性"。要虚心听取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广大党员之所呼,了解把握党员之所想,以民主平等的作风,真正以同志般的感情开展好党内的积极的思想斗争。从而使民主的精神发扬广大,使民主的大树枝繁叶茂,万古常青。这既是新世纪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把握的一项原则,又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途径。

2.从与制度相联系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思想建设的不可替代性

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思想建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任何重大制度的制定都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南。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需要出台一系列有关的制度。但衡量制度建设的成效,不仅在于制度量的增加,更要看制度质的提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因此,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保证制度的质量。只有真正领会了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以此为指导制定出科学的制度来。

2.2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为制度建设赢得宝贵时间。新问题和新制度的互动过程始终会存在一个时间差。当今世界、当今中国都在快速的变化发展,新问题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不断涌现。解决新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然而,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的出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般而言,愈重大的制度,制定所需的时间就越长。比如,《党内监督条例》这样一部党内重大法规性文件,从1990年党中央正式提出制定到2004年《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就经历了十四年的时间。因此,在新问题提出新制度的需求之后一直到新制度的出台之前,就必然会存在一个时间差。在这样一个空挡里,我们绝不可能坐等制度的出台再来解决问题。否则,问题会愈演愈烈,甚至会发展到不可救药的程度。

3.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为制度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

任何新制度从出台到发挥效应也需要一个过程。新制度要达到为最广大的领导干部及党员群众所了解、所自觉遵守的效果,也依赖与党的思想建设。通过思想建设,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才能使新制度为大家所熟知并进而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党的每一项重大制度出台前后,都十分重视制度的宣传、学习教育和警示原因也正在于此。

4.制度的缺憾和不足需要靠加强思想建设来弥补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3

昨天下午,与会同志围绕曾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分组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热烈讨论。今天上午和下午前半段,17位入选论文代表作了大会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准备充分、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既交流了经验、畅谈了体会,又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研讨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突出。大家紧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主题,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时代要求等问题,结合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二是联系实际。大家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紧密联系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总结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世界上其他政党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分析当前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和回答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任务和主要途径。三是富有成效。大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畅所欲言,深入研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好的建议,进一步深化了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的认识。大家认为,这次会议必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结合会议的研讨情况,就深入学习曾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这次理论研讨活动的成果,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讲三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曾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曾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阐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关系,系统论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对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创新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与我们党自身建设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适应时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对以、邓小平和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共同构成了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伟大实践中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勇于和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和远见卓识,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曾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从重要地位、重大意义、时代内涵、根本任务、实践主体、实现途径、根本依据等方面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我们一定要按照曾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全局的高度和创新的角度,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领会好、贯彻好,自觉运用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曾庆红同志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既是治党的理论,又是治国的理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既要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又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个领域;要继续加强党在思想理论、治国理政、奋斗纲领、党的组织和党的队伍、党风廉政、党内制度体系等方面的先进性建设。学习曾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面对当前国内外环境给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我们党自身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考验,我们必须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强大理论武器,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实际,自觉地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贯穿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使我们党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深刻认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把做好经常性工作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是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从新的实际出发对这一成功经验的具体运用。曾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正面教育、自我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和有益探索;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实践,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继续推进而不断显示出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指导思想明确,组织指导有力,方法措施得当,工作扎实有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基础的巩固,有力地促进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要认真总结、积极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创造的经验,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二、理论研讨活动在全党蓬勃开展,对推动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活动,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央明确提出要取得三大成果,这就是:通过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取得实践成果;通过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取得制度成果;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取得理论成果。这三大成果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实践成果是取得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的前提和基础;制度成果是对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的总结和提炼,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实践成果提供了有力保证,也为取得理论成果创造了有利条件;理论成果来自于对实践的深入思考和对规律的深刻把握,又对取得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这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理论研讨活动,对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理论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一次系统的再学习。

对这次理论研讨工作,中央提出了明确要求。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扎实抓好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去年10月,经中央同意,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工作的通知》,对开展理论研讨作出部署,提出要通过理论研讨活动,促进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通知》下发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措施,扎实开展。一是领导重视,认真组织。各级党委把开展理论研讨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制定工作方案,认真抓好落实。许多领导同志亲自撰写文章,积极参加理论研讨活动。不少省(区、市)委、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军队大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带头参加理论研讨和交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理论研讨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围绕理论研讨活动的主题,注重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探索两个方面开展理论研讨。研讨内容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社会、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三是研讨深入,形式多样。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研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重要课题,有效整合研究力量,组织专门人员攻关,形成理论研究的合力,提出了一些战略性、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以征文和理论研讨会为主要载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研讨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4月底,全国市(地、州)以上单位召开理论研讨会1000多次,收到推荐论文近60000篇。其中省部级单位召开理论研讨会200多次,收到推荐论文13000多篇。军队和武警部队也广泛开展了征文和理论研讨活动。《人民日报》等10家中央报刊刊载论文370多篇,各省(区、市)主要报刊刊载论文6800多篇。四是广泛参与,氛围浓厚。在历时半年多的理论研讨活动中,参与人数之多、人员范围之广是过去少有的。既有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又有基层广大党员;既有地方的同志,又有军队的同志;既有党校、社科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理论工作者,又有广大实际工作者,呈现出积极参与、相互交流、热烈研讨的喜人局面。同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作用,及时报道开展理论研讨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好经验好做法,刊发质量较高的论文,营造了良好的理论研讨氛围。

这次理论研讨活动坚持把理论研讨与推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理论研讨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其他工作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的先进性建设。这次理论研讨活动的成效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理论研讨活动,认真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同志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和同志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论述,使广大党员进一步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加强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保持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奋斗纲领和方针政策的先进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先进性、各级组织的先进性、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先进性,从而使理论研讨的过程成为广大党员再学习、再教育、再提高的过程,使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为把加强党的先进性的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在理论研讨活动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注重对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及时把开展理论学习、发扬党内民主、健全组织生活、加强党员管理、解决突出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加强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系统化,从中概括、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注重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我们党自身建设与国外政党建设经验教训的比较中,进行研究总结,进一步深化了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基本规律的认识。

三是有力地推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各级党组织坚持把理论研讨与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力量对长效机制的内涵、功能、历史与现状等问题进行理论研讨,把理论研讨的成果运用和体现到长效机制建设上,在党员学习培训、扩大党内民主、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联系和服务群众以及党建工作责任制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制度规定,使理论研讨的过程成为积极探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过程,通过理论研究推动和促进了长效机制建设。

四是进一步推动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这次理论研讨活动,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进一步促进了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着力研究和分析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力求准确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趋势新特点,从理想、信念、宗旨、作风等方面阐述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根本途径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这次在全党广泛深入开展的理论研讨活动,由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要把这些成果运用好。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全国党建研究会要继续组织协调有关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出版论文集等多种途径宣传这些研讨成果,还要从入选论文和未入选论文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形成的理论研讨成果中,选择有价值、有创见的理论观点、经验概括和工作建议等加以提炼,提供给有关方面作为工作借鉴和参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切实运用好理论研讨成果。

三、认真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实践,不断深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目前,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学习教育已经基本结束,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也即将结束。前不久,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工作的通知》,对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曾庆红同志在重要讲话中从六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启示。我们要按照曾庆红同志的讲话精神,围绕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本估价、先进性教育活动创造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做好总结,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一,认真总结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取得实践成果的成功经验,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动力源泉。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同志关于“关键是取得实效”和“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着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比如,坚持认真查摆并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制定整改措施;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和集中整改,能解决的就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不提过高的目标要求,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坚持依靠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及时通报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进展情况,把整改的过程和成果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坚持上下联动,上级机关注意从基层存在的问题中发现和查找自身不足,基层单位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来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些工作,使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变化,真心拥护和支持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要积极借鉴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切实运用到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中,不断研究和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更好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二,认真总结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制度成果的成功经验,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制度保证。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环节,已经或正在建立一批具体制度,在形成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比如,在长效机制的内容方面,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和保障党员行使权利,建立健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着眼于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着眼于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建立健全加强地方党委和部门党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的制度。在建立长效机制的方法方面,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综合考虑当前工作急需、条件具备等因素,又充分考虑今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既严格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又抓紧修订不完善的制度,适应新情况及时制定一些新制度;注重制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既使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系统配套,又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明确具体、求实管用。我们要认真总结这些经验,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努力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度化,形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供切实可靠的制度保证。

第三,认真总结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理论成果的成功经验,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形成一批理论成果的同时,也积累了搞好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的经验。比如: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指导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研究工作中,始终保持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注重探索党的建设实践中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抓住当前党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解释和回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注意拓宽研究视野,认真总结国际共运史上的经验教训,积极借鉴国外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切实加强对理论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依靠各级党组织,广泛动员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积极参与,认真总结基层创造的经验,上下结合,形成合力。我们要自觉把这些经验运用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工作中去,以这次理论研讨活动为新的起点,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

第四,认真总结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的成功经验,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方法借鉴。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方面有许多新的举措,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领导,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树立了榜样,形成了全党上下共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良好局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中心工作来谋划、来部署,更好地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坚持“开门”搞教育,既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又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批次分阶段进行,既保证了活动覆盖到全部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又使各个批次之间在工作上前后借鉴,各个阶段环环相扣、稳步推进,促进了整个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化;坚持试点先行,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时间安排上不搞“齐步走”,工作要求上不搞“一刀切”,主题实践活动上不搞“一个样”;坚持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着力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加强督促检查,下派督导组或巡回检查组,组织大批干部下基层,紧紧依靠所去地方部门单位党委(党组),指导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及时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防止出现偏差;坚持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舆论引导和典型宣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特别是集中宣传了一批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等等。我们要认真总结这些成功经验,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的规律,进一步探索新途径、寻找新方法,努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各项工作。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本身是有时间限定的,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这就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也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努力。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充分认识自身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中肩负的重要责任,进一步加强学习,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源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善于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善于把基层和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注重研究党的建设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努力在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中有所建树、有所贡献;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坚持严谨治学,提倡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自觉维护党建研究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各级党委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工作,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经常出题目、交任务,有计划地组织课题研究和理论研讨,同时注意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运用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际工作中。要加强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把发现和培养人才摆上重要位置,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倡导生动活泼、民主团结、创新进取的学术风气,营造和谐融洽的研究环境,通过广泛开展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为广大理论研究工作者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要着力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优秀人才,发挥他们在党建理论研究中的带头作用;要重点扶持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好、潜力较大的优秀青年研究人才,进一步壮大党建理论研究队伍。要努力为广大党建理论研究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不断创造出高质量的理论成果。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4

论文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特点,问题

 

十七大以来,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工作,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呈现新的特点,也存在新的问题。

一、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

高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突出体现为长期性和战略性。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和规律:

1、理论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

高校知识分子理论水平较高,法律意识较强,思想觉悟敏锐的特点进一步凸显。高校具有开展廉政理论研究的人才支持和能量储备等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加强廉政理论和政策研究,既是高校服务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高校充分发挥廉政理论研究专家队伍集中的优势,围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形成了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同步发展并相互促进的特点。

2、精神文明与廉政文化相结合

十七大以来,高校日益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腐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布局中,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高校进一步追求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境界、高水准,更加注重将科学素质、专业素质水平和思想、品德等人文素质相结合,使得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在整个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的角色、作用愈加重要。

3、长于廉政宣传教育

十七大以来,高校更加注重通过教育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学习、教育和讨论活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坚持将经常性教育与集中专题教育相结合,正面示范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开展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提高了拒腐防变的自觉性。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无疑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丰富经验。

4、学风、校风建设成重要内涵

十七大以来,高校进一步端正行业风气政治论文,治理学术腐败,预防和纠正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利益,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书育人,通过廉政文化的感染熏陶,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把廉洁教育和诚信教育贯穿于师德师风、学风考风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营造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校园氛围,已经成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问题

十七大以来,随着办学自主权的加大,高校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活动主体,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论文网。

1、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部分高校师生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对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还显不足,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领导干部重视不够,研究较少,形式主义较多;师生关心度低,参与意识不强;相互支持配合不够,应付差事现等等象普遍存在。党纪法规失去了刚性约束,犹如给的腐败分子撑了一把“保护伞”,助长了逃避法律制裁的饶幸心理。

2、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十七大以来,高校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上问题依然明显。主要有:制定的反腐倡廉制度主要涉及学校的人、财物管理方面,对学校诸如教学管理、非学历教育、学科设置、科研开发等制度的建设往往重视不够,制度建设不全面;比较重视单体性制度建设,系统性的制度网络建设不足,制度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甚至互相矛盾,难以贯彻执行;对制度梳理不够,存在新旧制度错综交叉衔接不好的问题;反腐倡廉制度与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缺乏有机契合,制度主次不清,关联性不强,可操作性差,制度的集成协调和系统性均有不足,力量分散。

3、管理不严,监督乏力。

部分高校存在着监督难以到位,监督一团和气,下级监督上级形同虚设的现象。自上而下的监督易,自下而上的监督难;重视事后监督,事前、事中监督较薄弱;自律要求较明确,相应配套的他律措施相对薄弱;重视建章立制,监督运行机制相对滞后。部分高校的职能部门重利益,轻视制度执行,导致制度执行的随意性大,具体往往钻制度漏洞,制度的变通执行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制度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4、廉政思想教育有待进提高

由于高校特殊的性质所决定,重专业知识,轻廉政教育的现象比较常见政治论文,法纪教育存在较多的盲点。部分高校党风廉政教育“走过场”、“秀形式”的问题突出,忽视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使个别领导干部失去了正确的人生导向。部分高校重教学科研轻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思想政治学习走过场,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部分领导干部作为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正常的学术研究、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弱化了他们以理想信念、育人奉献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滋生了拜金主义、官僚主义、腐败心理,助长了腐败行为。

5、干部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十七大以来,高校纪检干部队伍面临着从单一型向多能型的能力转换。存在纪检监察部门干部培养与实际使用脱节,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也比较严重。干部学历层次不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学历不成正比;机械运用法条多,缺乏对法律法规的透彻了解;缺乏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型人才;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以及一些前沿的理论问题研究不够,理论创新不足;人才流失严重,有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为了政治前途改行到其他党政部门工作或是上级将水平较高的纪检干部抽调走;同时,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干部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等问题突出。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时期,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迫切需要我们站在新的高度,不断加深认识,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5

一、制度建设是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它不仅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而且还包括理论建设、政治建设以及制度建设。这几个方面的建设,紧密联系,互相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制度建设渗透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且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组织在政治建设、理论建设、思想建设以及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中,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抓得不够,显得比较薄弱,不适应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虽然有了《》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党规党法作为党的建设的总体原则和基本规定,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一些与之配套实施的制度和规范,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一些主观随意性,影响了党规党法的正确贯彻实施。二是缺乏一些可操作的具体的规章制度,如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纪律、保障党员民力等方面在具体制度上还有不少空白,在工作中虽有规章可循,但其伸缩性较大,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致使我们在一些党建问题上摇摆不定,工作形不成规范。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了党的建设。

当前,我们党正肩负着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面对新的形势,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加强制度建设,对于新形势下搞好党的建设进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显得更为必要、更为迫切。从党的历史来看,党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党的建设>!

二、制度建设是保证党的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实现的根本保障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十分重视在搞好党的政治、理论、思想建设以及组织、作风建设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一直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并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理论财富。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搞好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做了许多精辟论述。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重要文献中明确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小平同志还进一步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这里,小平同志是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长远战略问题来认识和对待的。

乌鲁木齐市委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也常常深刻体会到,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对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对于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对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作用。比如,我们经常感到,中央很多方针、政策确实很好、很得人心,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不是得不到全面贯彻落实,就是“歪嘴和尚”念歪了“经”?为什么我们多年造成的种种损失又屡见不鲜?为什么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许多好东西在某些方面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在党的建设工作中,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等好传统、好作风,在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中为什么没有一贯地坚持和发展下去?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问题都与制度建设滞后紧密相关的。没有一定的制度作保证,好的东西不成规范,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相反,没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坏的东西得不到有效地遏制,也就会逐渐滋生蔓延开来。

搞好党的建设,重在制度建设。而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政党自身建设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制度建设具有一些特殊的重要作用。第一,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如党的建设中所形成的好作风、好经验和优良传统,一旦经过总结概括,形成了具体的制度,就具有了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它对每个党员和党员干部来讲就是法规性的,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党内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违背,否则就要受到,党纪的处罚。第二,制度建设具有稳定性。党的各项制度都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相应的权力机关审议批准,才能制定、颁布和修改、废止,在没有修改和废除之前,原有的制度及其条文不失去法规效用。它不会因为领导者的更迭而废止,也不会因为领导者看法的改变而改变。第三,制度建设还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制度能够把一定时期党内政治生活中好的经验和传统以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用以指导和规范一个时期党内的建设和党内政治生活,使后人有所继承,有所遵循。第四,制度建设具有保证制度实施的保障性。制度不仅有明确的规范,还应有使制度实现的约束保障机制,否则只能成为“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条文,起不到任何作用。

作为党的制度建设,它既渗透于党的政治、理论、思想建设和组织、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又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系。从总体上看,制度建设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如党的民主集中制、所规定的“四个服从”等;第二个层次是党的基本组织制度,如党委制、党的组织设置制度等;第三个层次是体现根本领导制度和基本组织制度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如党委工作条例,议事规则、干部民主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在进行制度建设中,我们应根据这三个层次的不同特点,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坚持与改革、完善与创新的关系。

第一,对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必须全面地继承和毫不动摇地坚持。如民主集中制是党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这 是我们党的领导得以实现、党的团结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党的建设中的许多具体制度,都是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制度的具体体现。丢掉了这个根本制度,就丢掉了党的领导,丢掉了党的团结和统一。特别是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必须毫不含糊地坚持和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规定的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大问题。否则,就会出现淡化和削弱党的领导,破坏中央的权威,就会对党领导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极大损害。

第二,对党的基本组织制度,如党的代表大会制、党的选举制度、党的组织设置制度、党内生活制度、党员教育和管理制度等,我们首先必须坚持,并随着形势的变化,要在坚持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如党员的管理制度,基本的管理原则不能变,但具体的管理方式则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三,对党的建设中的许多具体制度,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通过建章立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如为了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的民利,我们需要制度和颁布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我们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各级党委的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党委会及其常委会的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这些具体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创新,使之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是大量的、经常的,有些需要通过建章立制来填补;有些需要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修订;有些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些工作,都是目前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可以着手开展的。

四、当前应着重抓好的几项制度建设

搞好党的建设中的制度建设,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把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与改革与创新结合起来,注意总结新鲜经验,突出重点,在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结合乌鲁木齐市委的建设实际,当前的制度建设上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健全各级领导班子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要紧密结合实际,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和现代科技知识,这是提高领导水平最根本的措施之一。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委反复要求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学习,特别是坚持好中心组学习制度。市委中心组多年来一直坚持学习,从未间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个别班子和部分领导干部中,把学习当作“软任务”,重事务、轻学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健全各级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制度。一是首先健全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切实把学习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培训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都要按照规定参加理论培训;三是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自学制度,在一定时期内规定领导干部自学书目,并定期检查通报;四是选拔干部要注重理论水平的考察,把领导干部平时学习理论的情况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所取得的成绩,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

(二)进一步健全民主生活制度,强化监督,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自省自律的能力。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双重生活会制度,强化党内外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委领导班子认真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开好每次民主生活会。在生活会上,领导班子成员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通过民主生活会,不仅增强了班子凝聚力,而且也提高了领导干部自省自律能力,大家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我们的体会是,要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的实效,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健全和坚持民主科学管理会的程序制度。一是会前要认真研究生活会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使生活会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参加生活会的领导成员会前应认真学习有文文件、材料,同时,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开展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做到真诚坦率、思想见面,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三是认真对照检查,切实开展批评,不回避矛盾,不和稀泥;四是根据生活会上提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以适当形式同群众见面,接受群众监督。

(三)进一步健全干部交换意见、谈心制度,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经常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是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导班子建设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帮助班子成员及时认识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有助于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进而增强班子的团结。近年来,我们不仅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深入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进一步健全和大力推行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交流是一项重要的干部管理任用制度,是当前干部人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方式。推行干部交流制度,一是可以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使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达到德、识、才、学诸方面的互补,从而实现最佳领导整体功能的发挥。二是可以克服干部的部门局限性,防止干部成为部门所有制的倾向。通过干部交流,使干部在多个部门、单位、地区得到锻炼,进而培养干部识大体顾大局的全局观点。三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者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使干部/!/摆脱各种复杂关系的困扰,推进干部的廉政建设。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6

一、以制度建设保证和促进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60年前的运动,开党的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相统一之先河。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党的历史上“左”右倾错误及其严重危害的基础上,领导全党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不仅注重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思想解放,理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根源,而且注重从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方面研究问题,总结主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制度根源,从而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在全党的形成。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高度统一,合全党面貌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同志仍然十分注重党的作风建设。针对党成为执政党之后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反复告诫全党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同志指出:“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说,要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文集》第8卷第291页)他认为,只有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在党内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才能调动党内外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以健全的制度确保优良的作风,可以说是从到执政初期我们党在党风建设的探索中的一条重要经验。>50年代后期直至“”的十年浩劫,党在作风建设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关键也是由于制度方面出了漏洞。“”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总结,特别注重于制度层面。他深刻指出,党内存僚主义等等不良风气,以至使党的优良传统破坏殆尽,“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切产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革履,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有可能重新出现。邓小平高度重视制度改革对党的作风建设的作用,可以说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辟了新的境界。>在新历史条件下,同志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注重制度建设的思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他指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包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发展党内民主,从制度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他特别强调:“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制和监督机制。关键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今年5月31日,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再一次精辟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即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指针。>二、党风建设的任务和现状警示我们,关键在于制度>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核心问题是要进一步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确保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围绕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都是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的,但是无论哪一个方面,都要以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和保障。要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蔚然成风,除了要切实加强全党的理论学习,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高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回答现实问题、指导新的实践的水平和能力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实践、与时俱进获得制度保障,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受到制度制约。否则,某些制度和体制中的惰性和漏洞,就有可能阻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不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体制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切实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也很难有大的突破。要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党遵循的准则,除了要在党内经常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教育外,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保持清正廉洁的权力动作制度。权力运作制度不合理、不规范,存在漏洞,就会直接诱发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党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和纪律,也直接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也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改进和加强。只有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才能在党内形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的生活活动局面,才能有效地抑制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的滋生。总之,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内在地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亟需把制度建设提到关键位置上来。>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也迫切要求在作风建设中高度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客观地讲,许多作风方面的问题,都是与某些制度、体制上的弊端密切相关的。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一些领导干部不是把功夫下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抄照搬、得过且过,这固然与理论素养和精神状态有关,但是归根到底,是由于在领导干部选拔、评价、考核过程中、民主、竞争机制还不到位,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对那些平庸者缺乏应有的制约力,可以说,这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作风蔓延的一个根本原因。有的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这也与现行干部选任制度的弊端有关。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任领导干部的民主程序形同虚设,甚至根本不讲民主规则和程序,欠民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很难贯彻到干部选任过程中去,这样,就容易导致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的问题。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一些领导干部搞家长作风和自由主义,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较突出,这也与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不健全、缺乏健全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贪图享乐等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就更需要从制度和体制方面寻找原因,推动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将滋生腐败,就对的权力绝对地滋生腐败。以上分析警示我们,党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归根到底是与制度和体制上的问题相联系的,党风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建设。>三、切实加强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同志多次强调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根本意义和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在“5.31”重要讲话中;同志再次强调,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重要思想,深刻指明了以制度建设促进党风建设的方向。>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征途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表现为在理论原则上确认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现为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确保人民当家作利的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原则包括:(1)民主原则。即人民群众按照民主程序对从事政治和社会管理理的人员进行选择和监督。(2)社会原则。即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同社会进步发展保持一致,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3)公开原则。即增强政治生活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严格防止公共权力被少数人滥用。(4)程序原则。即遵循选举、协商、讨论、监督、罢免的程序,使政治运行进入科学民主程序。(5)法制原则。即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述原则的实际贯彻,也就是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推进,必将有力地提高党和国家的政治文明水平,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用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党内民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发展党内民主生活,确保广大党员民主意愿和民利的实现;二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施党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领导,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意愿和民利的实现。这两个层面是相成、有机统一的。发展党内民主,归根到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同志深刻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党内民主建设,才能有力地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自觉地、始终如一地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一是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完善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原则的干部选任制度,这是推进党风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贯彻到干部的选任过程中,以健全的制度和体制实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二是深化组织领导制度改革,完善以保障党员民利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制度,这是推进党风建设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现象。三是深化权力运作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人民民主,这是推进党风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使人民群众的意志在权力运行中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权力,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既积极稳妥而又坚定不移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和体制的改革,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卓有成效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经受住任何挑战和考验而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7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确立起来的,也是思想的精髓,成为我们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根据新的历史发展,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思想内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最早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①强调解放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全党要打破,拨乱反正。在反对“两个凡是”的斗争中,赋予了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②这就阐明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长期处于“”阴霾的人们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对于打破本本主义、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思想状态,独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到了巨大精神支撑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面对飞速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全党站在时代的前列,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③并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④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新内容。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继承前人又不墨守成规的理论勇气和魄力,突出了时代精神和创新要求,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烈追求和坚定意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实事求是”,其精神实质就是力求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打破陈规,追求真理,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与时俱进”,就是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实事求是”为前提,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创新,才能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理论突破

长期以来,在党内存在着实际上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邓小平敏锐地察觉到,终身制现象与封建主义的影响有关,也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面对十年“”后,很多老干部年老体弱,力不从心的现实,从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邓小平率先垂范,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为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与此同时,邓小平提出了选拔和培养干部的方针和原则。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现在就是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⑤表达了邓小平选拔和培养干部的“四化”方针和群众公认、年轻化原则,是新时期对提出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选拔干部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强调要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并把其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工程”,既要抓好整个队伍的建设,又要抓住重点。首先,抓好县处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省部以上领导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⑥其次,着眼长远,把培养年轻干部作为党的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不拘一格地选拔、培养、使用年轻干部。要求年轻干部有党性修养、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放到关键岗位、艰苦环境、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和培养。其三,“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⑦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对农村基层党建、国有和集体企业党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社区党建进行分类指导的方针,对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党建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期制、交流、回避等十几个法规文件,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干部人事工作法规体系,为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地方党委换届中,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实施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交叉任职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扩大县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干部选拔任用在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三、党内民主的逐步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党内民主生活恢复的新起点,使党内民主生活逐渐进入了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推进的新时期。

邓小平是党内民主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后党内民主遭到严重破坏的废墟上,构筑起了党内民主发展的新的理论体系和框架。他主张从我国国情的实际出发,要渐进式、自主地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解决好集体领导问题,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切实保障规定的党员民利,疏通党内民主渠道和健全民主生活,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直接参与的机会。

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⑧的重要论断,促使全党对发展和推进党内民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奠定了党内民主在党的建设中的至高地位。同时,把发展党内民主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党内民主的条例、准则和规章制度,如:《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使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在保障党员民利方面,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着眼完善党员权利行使的程序,使党员在严格履行义务的基础上正确行使权利,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扩大党员的知情和参与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的决策体制;推行地方党委对重大问题实行票决制及“三重一大”票决范围,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实行票决;改革党内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范围,有序推进党内民主选举至下而上地发展。

四、从端正党风到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被腐蚀,使我们党逐渐认识到新时期端正党风反腐倡廉的极端重要性及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提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认为党的性质和宗旨与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容。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不断加强反腐力度,从端正党风到惩处具体腐败案件;从标本兼治到制度反腐,直到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使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告诫全党同志,必须高度警惕党风不正引起党的变质,论述了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他非常赞同陈云提出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观点,认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党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重点是惩治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加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律,特别是通过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预防腐败。

邓小平认为,对于中国的前途命运而言,党的制度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他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9}基于这种认识,邓小平成为制度建党新路的开创者。提出制度建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改善党的领导制度,使党内生活民主化、法律化;治理腐败从运动反腐、权力反腐转变到制度反腐上来;建立以制度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的党内监督体系等。邓小平以其远见卓识开创的制度建党新路,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党风建设面临新考验。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钱的空前诱惑,使一些领导干部走上了腐败的不归路。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出发,把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作为历史性课题来认识。抓住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积累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鲜经验。从理论上,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核心问题、重点内容和落实措施等一系列问题,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心;从实践上,着手进行党风廉政的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一套便利、行之有效、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解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以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党的十六大以来,继续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首先,把思想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党风建设的新问题,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的“作风年”建设,在领导干部中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不断夯实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政治基础。其次,反腐败工作从侧重治标转向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环节和部门,积极主动地改革体制和机制,加强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其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重点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同时严肃查办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加大打击力度,发挥惩治功能。其四,制度建设有较大突破,初步建立了一整套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互相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和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10}。

五、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执政党的能力建设,既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新的理论课题。在改革开放30年中,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到执政能力建设命题的首次提出,再到形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体系,并定位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执政党的概念,要求把党领导的有效性与改革开放的任务,与党的领导方式、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邓小平在1980年作了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讲话,从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高度,提出要大力推进党的领导体制和国家体制的改革。初步解决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11}等一些涉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问题。

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确提出了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即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重点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首次提出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即“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为内容的五种能力建设,标志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基本形成。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探讨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分析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明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总结了建国以来党在执政实践中积累的六条主要经验,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强调要以提高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为主要内容,重点是要通过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的深入研究和把握,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切实解决“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以及如何长期执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治党治国治军的本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执政能力建设确定为党的建设的主线,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13}标志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趋于成熟和完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和重大突破。

六、党的先进性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所面对的最大考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市场经济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党的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党执政的长期性和稳固性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我们党在自身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回答时代课题,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探索出一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

邓小复强调,要使党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一再提醒,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工作,对保持党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首次明确提出和使用了“先进的党”、“党的先进性”、“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等概念,深刻论述了党的先进性的一般原理,系统回答了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信息化和中国市场化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集中、最深刻地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以为代表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把党的先进性理论付诸实践,在全党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地在全党进行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把保持先进性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形成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理论成果,就是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有了一整套理论。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先进性建设是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先进性建设的评判标准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重在建设,要把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之中,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系统工程。党的十七大把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共同确定为党的建设的主线,需要在执政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党的“两大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大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党的建设在伟大实践中赋予了新的活力,使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开创了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领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使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治党治国治军的本领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发挥着也必将继续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注释:

①②《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323页。

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

④⑧{12}《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6、45-46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381页。

⑥《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87页。

⑦:《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

⑨{1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276页。

⑩{1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53、49页。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8

一、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推进先进性建设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首要任务。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鲜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不渝地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主线和灵魂,才能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就要坚持理论指导上的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首先在于理论上的先进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做到继承、创新、发展的统一,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实际,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问题,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不断开辟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境界。8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所在。

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就要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工程。只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员,才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根据形势、任务和党员队伍状况的变化,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进入新世纪,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极大地推动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山东省委为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避免理论武装中的形式主义,一是通过调查研究,摸员思想状况,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提高党员素质等,从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问题入手,既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又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工程,教育引导党员把理论武装与改造主观世界统一起来,与推动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在改造世界观上取得新进步。二是建立完善思想教育制度。把党员教育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纳入党建总体工作目标,一起部署,整体推进,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注重坚持和完善已有的学习制度,如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干部培训和轮训制度、党校教育制度等。同时,不断建立完善党员学习考试考核制度,把理论学习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建立健全思想理论建设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理论武装是一个提高党员思想素质的过程,也是一个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省委从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出发,针对一些党员思想理论上的困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制定研究规划,列出重点课题,组织精干力量,开展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深化了对什么是党的先进性、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和什么是党员先进性、怎样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认识,进一步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二、围绕“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先进性建设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客观要求来展开,联系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来进行。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如何抓住机遇、克服矛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是我们党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任务,也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我们按照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的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上走在全国前面的要求,紧紧围绕“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落实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上来,保持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第一,在促进科学发展中推进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先进性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辩证法,避免片面性,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提高科学发展的本领,实现科学发展的目的。关键是引导各级干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好为什么坚持科学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扎实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协调好各种关系。十六大以来,山东省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这个总目标,着眼于力争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进一步明确了符合科学发 展观要求、符合山东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精心谋划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坚持更加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群众的愿望,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证,党的领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20多年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物质条件。把构建和谐社会纳入党的工作之中,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在这个问题上,认识越清醒,工作越主动,就更能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山东省委立足全局,提出积极推进物质基础、平安山东、民主法制、社会事业、民心工程、文明山东、生态环境、党的先进性等“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山东。实践中我们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公平公正、平等发展的条件;加大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力度,自觉地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维护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实现其现实利益统一起来,把加强社会建设管理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三,在建设民主政治中推进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民主政治,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这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要求党的执政体制更加完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成效更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在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积极探索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途径。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政协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拓宽和健全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渠道,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深化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为载体,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的民利。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法制教育,引导和督促各级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坚持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推进各项工作。

第四,在建设先进文化中推进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党要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以党的先进性引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国内经济社会的结构变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样性。山东作为沿海省份,面临着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作为革命老区,又有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文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委在先进文化建设中,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借鉴国外的有益文化成果结合起来,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党员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三、坚持群众满意标准,推进先进性建设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群众满意、高兴、赞成、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山东省委把建设群众满意工程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一个脱离群众的党谈不上先进性。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用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对待人民群众,历来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山东各级党组织坚持“开门”搞教育,积极为群众有效参与创造条件。教育活动有关会议和重要活动,都请群众代表参加,调动了群众有序参与的积极性。实践使我们更加认识到,现代化建设要依靠群众,党的先进性建设也要依靠群众。必须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价值尺度;必须站稳正确的群众立场,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确保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必须坚持真心实意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努力营造真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真话的良好氛围。

第二,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山东省委针对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民心工程”,着力抓了加快发展农村“路水电医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关心困难企业职工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安康居住工程”等实事。广大党员干部在实施“民心工程”中,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解,增强了群众观念,提高了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建立完善联系群众制度。扩大联系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增强联系实效,注意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等有效方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联系点等制度,把临时之策变为经常之举,把制度规范变为长效机制。

第三、在服务群众中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走在群众前列,团结带领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结合时展和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结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不断总结群众工作经验,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坚持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依法办事与带着深厚感情做工作相结合,领导干部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发扬优良传统与不断开拓创新相结合,综合运用说服教育、民主法治、示范引导、利益调节等方法,化解社会矛盾,调解利益纠纷,理顺群众情绪,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四、创新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先进性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先进性最终要体现到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基础工作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适应 新形势、新变化,以强化基层组织为重点,以发挥党员作用为关键,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保障,以创新的精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

第一,创新基层组织设置。适时调整党组织设置,完善组织体系,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覆盖和有效领导;坚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相衔接;坚持将各领域党建工作通盘考虑、有机衔接,使以行政体制为依托的单一组织体系向复合式、网络化、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体系转变。一是适应农村生产方式、生产力配置形式的新变化,探索建立以经济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为依托的产业型,以跨行政村、跨行业为依托的组合型,以强村、强企为依托的带动型等新的组织设置形式,着力解决农村经济市场化与基层党组织设置行政化的矛盾。二是使党组织设置和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相衔接。做到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与法人治理结构同步配置,党群组织和行政组织同步建立或调整,党务工作人员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同步配备。三是大力实施“五衔接、双带动、两覆盖”。着力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与街道社区、乡村、园区、国有(集体)企业、社会团体党建工作的衔接,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

第二,创新基层选人用人制度。我们从新的实际出发,改进基层组织选人方式,拓宽用人视野,创新育人机制,解决好有人管事的问题。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普遍推行“两推一选”,实行“两推直选”,公开选拔了一大批政治素质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党支部成员。建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通过建立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和细则,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着眼于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全面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公开推荐入党积极分子。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组织实施以把企业中的党员培养成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和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优秀经营管理者和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向培养”工程。

第三,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内容。党要有先进性,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有活力。我们坚持以发扬党内民主为切入点,以创新载体为平台,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充实基层党建工作内容。一是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改进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内反馈机制和质询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二是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决策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党员民主议事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建议权和表决权。三是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党员和群众欢迎的活动载体。我们按照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根据群众所盼、工作所求、发展所需,改进活动方式,创新工作内容。继续深化和拓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对经济欠发达乡、村,实行市、县、乡领导干部和部门“三级联包”,对农村贫困户,实行市、县、乡党员干部“三级联扶”,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增收。各行业以争创“五个好”党组织和“五个好”党员为抓手,以促进本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为主要内容,把党建工作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使基层党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创新党员管理机制。一是抓源头。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监督,考虑到党员的流动性、职业身份的差异性,积极创新手段,对流动党员实行双向管理,确保每个党员都能得到组织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严把“入口”关,疏通“出口”渠道,严格程序,规范“发展党员公示”制度,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对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实行劝诫退党制度;对落后党员,实行警示制度;对那些蜕化变质的党员,坚决清除出去,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积极寻找保持先进性要求与党员具体实践活动的结合点,通过对农村、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管理,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二是抓关怀。切实解决城乡无工资收入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生产生活问题,帮技术、帮资金、找路子,使缺乏致富能力的党员尽快富裕起来,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以组织关怀激励党员。三是抓典型。发挥好激励和警示作用,使每一个党员把先进典型作为尺子经常量一量,把反面典型作为鉴戒经常想一想,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把先进性要求贯穿到党员管理之中,以机制管理党员,以关爱凝聚党员,以典型教育党员,使先进性要求内化为党员意识,外化为党员行动,固化为制度规范。

五、抓好党建工作落实,推进先进性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山东省委致力于建立完善决策、执行、考核相协调的“三个体系”,坚持用制度管党建工作、落实党建任务。各级党委增强管党意识,提高管党水平,党委(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了推进先进性建设的工作合力。

上一篇:幼儿园采购计划范文 下一篇:生产采购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