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改革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31 15:29:13

三变改革工作方案

三变改革工作方案篇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司的经营模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构不断地进行调整,人员随之被人为地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改制前的固定工(在职人员);一类是企业改制后为满足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根据实际需要招聘的人员(聘用人员)。由于历史的沿革和政策的延续性就直接导致这两类人员在薪酬分配上有所差异:在职人员是企业的老员工,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改制后,往往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收入水平总体偏高;而公司的聘用人员,多数是企业改制后,按一线生产岗位所需技能面向社会招聘的人员,收入水平总体偏低,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现象,收入水平与“身份”呈现强相关,与“业绩”呈现弱相关,这明显存在着不合理因素,优秀者得不到奖励,慵懒者得不到惩罚,严重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工资体系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一、工资改革前的准备工作

(一)工资改革的宣传工作。在工资改革方案设计之初,一定要做好改革的宣传工作。在许多时候,员工对工资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大多数员工并不关心改革的总体方案,而是关心自己的在改革后能有多少变化,是涨了还是降了。通过宣传,让员工能够理解工资方案不是解决员工工资谁多谁少的问题,也不是解决涨不涨工资的问题,而是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分配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二)结合工资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公司的实际情况,确立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关系到改革成败的最重要的一步基础工作。1.淡化公司人员“身份”,本着“同工同酬”的原则,建立以岗位价值与工作绩效相结合的薪酬支付体系,以岗定薪,岗变薪变;2.充分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加大绩效工资所占薪资总额的比重,强化工资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3.基于公司生产经营特点,为充分调动基层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基层单位、一线艰苦、科技、关键岗位的激励力度。

(三)结合确立的基本原则,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做好调研工作,为下一步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但需注意的是对于在职人员及聘用人员应分开了解他们的意见和接受能力,以免因历史的沿革问题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而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四)做好岗位等级评估。以岗定薪是确立的基本原则,岗位等级评估就是将公司范围内的岗位进行大致的划分,对照岗位职责、技术含量、绩效产出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比对、分析并进行等级的划分,确保评估结果与各类别岗位工作实际大致一致,才能确保新方案的公平性。

二、工资改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可行性分析也就是在工资改革的基本框架确立后,进行反复地测算、比较,一方面对工资总额宏观控制情况进行预测;另一方面对员工收入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避免改革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波动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一)模拟套改。根据工资改革的基本框架,结合员工岗位等级评估结果,确定员工工资所对应的等级,模拟套改员工的工资。

(二)套改结果分析。套改结果分析就是对套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作为企业工资改革决策的依据。

1.工资总额变动情况分析。模拟套改后,对工资总额进行测算,对工资总额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宏观上调控改革方案。工资总额有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及人员状况,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确保工资总额的变动是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是套改结果分析的关键所在。

2.员工工资变动情况分析。在套改过程中,须对员工的工资水平变化值进行密切关注,人员按不同划分标准进行分类,进行比较,重点是群体差异分析,但对个别个体差异度较大的情况也须进行细致分析,尽可能进行修正,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员工接受工资改革方案,平稳过渡。

三、坚持在民主程序的基础上推进工资改革 转贴于

改革的基本框架在经过反复测算及分析后就可以确立工资改革方案,由于工资分配涉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一定要坚持走民主程序来推进改革,这是确保能否有效推进并平稳过渡的关键所在。

1.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的参与作用,广泛吸纳职工建议,使方案能够体现广大职工的意愿。

2.工资改革方案的最终确立是必须经职代会的审议后才能实施。

3.在企业内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的分配制度。

三变改革工作方案篇2

[关键词]档案管理;改革;信息共享

引言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建立归属明晰、运行协调、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新模式。档案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记录了相关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客观地反映了改革和管理研究的成果。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是一个档案部门的新任务新时代的需求。文件的收集、识别、存储、检索、数字整理和发挥档案管理的全过程的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使档案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一、档案管理模式改革需明确改革的目标

目前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缺陷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障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位规模比较小文件档案的形成量少,造成设备、人员的浪费。

(二)档案工作是一门专业,但绝大多数是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在做档案专业知识方面缺乏工作队伍不稳定,这些因素导致档案工作水平低。

(三)现代化管理进程缓慢。档案现代化管理应具备的“身份”和“互换性”只有水平的基本统一实现资源共享。

(四)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这将促进档案的利用率不断增加的需求。档案管理难以达到科学管理的要求。

目标:

要以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发展方向,逐步实现档案存储数字化、检索自动化、利用网络化、查阅可视化,使档案在为管理服务,发挥档案专业信息资源特有的作用。

二、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方法

(一)积极完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基本理念

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正日渐成为档案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积极引导这一工作朝着更为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方向迈进,应当将档案管理与知识库管理有机结合制定完善的服务体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促进档案管理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档案工作的管理应是自觉形成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加以转化和完善,进而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必要的法律手段也应当在档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必要的保障作用。

(三)加大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重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形成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实施方案,让执业人员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自身岗位职责的重要意义。

管理依据。

一是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

知识经济的产生是由于知识和经济这两者之间不断的融合与发展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性、个异性、共识性、创新性、继承性、可塑性、稳定性特征的经济形势,这种经济形势的诞生相对改进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在这种知识管理中,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孕育而生,这种理论知识的出现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是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档案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就是指运用相关方面的知识来编码,紧接着对相关方面的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建立起正式的管理方法与制度,最后还要根据用户与顾客的实际需求建立用户需求信息来进行管理。

三是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知识编码和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只有将知识编码与人性化服务有效的整合在一起,那么基于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才是有效、科学合理的。

三、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创新及所有权及权利保障问题

(一)改革的创新

(1)思维创新

档案工作转型, 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观念转型、思维创新。档案部门必须根据时代和实践对于档案工作的需求, 不断深化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认识。档案工作者只有主动转型,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事业。变传统管理为现代管理, 启动电子文件中心建设; 变死档案为活信息,让档案工作奋力崛起。

(2)理论创新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社会转型期的档案工作实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只是其中一部分, 这些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来总结, 以便引导档案工作变革向纵深推进。

(3)服务创新

创新服务内容是档案服务创新的核心, 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服务模式、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时间都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创新。档案工作要顺应时代和改革的现实需求, 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开放利用不仅是十分迫切的社会需求, 也逐渐成为档案学者们的共识。

(4)档案工作创新的思考

档案界的创新人才培养状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还没有形成培养档案创新人才的规模, 另一方面为数不多的档案创新人才正在不断流失。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档案开放利用创新, 是当前和今后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创新内容, 其预期成果价值重大。

(二)所有权及权利保障

(1)我国档案的所有权形式主要有 3 种,即国家所有、集体(单位)所有和个人所有。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人员社会经历及其德才能绩等方面数据和信息的,以个人为单位集中起来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和有机联系的原始历史记录。

(2)变革传统的人事档案控制理念,给人事档案的相对人以必要的知情权,就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变革的一项十分必要的举措。,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透明度,让我国公民的信息知情权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得到应有的体现。允许相对人对人事档案的有关内容提出有证据支持的合理修改申请要求。

四、总结

开展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在科学、有序、标准、智能的前提下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对于档案管理模式的有效改革,更是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创新意义是宽泛的, 内涵是丰富的, 其中最值得深度挖掘与弘扬发展的就是探索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

[1]孟晓华.档案管理体制研究田.档案学通讯,2003(0l).

[2]张淑英.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之我见田.北京档案,2010(11)

[3] 王淑珍,周正德.城建档案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三变改革工作方案篇3

一、领导身先士卒,做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头雁

本次课堂改革教育局领导亲自参与,并在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为我们的课堂改革保驾护航。通化市教育学院的各位领导和教研员在此次课堂教学改革中献计献策、精心指导,为课堂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改革伊始,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和各科教研组长为核心成员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并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实验计划,建立了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在平时的工作中,小组成员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并且积极开展观摩课活动,为其他教师课堂改革树立榜样,并在教师中培植典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人的辐射作用。

二、强化培训、学习,为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宣传

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就是观念的转变。因此,我们在三个方面加大了宣传力度:一是向全体教师;二是向全体学生;三是向学生家长进行宣传。

(二)加大培训力度

如果把本次课堂改革灵魂看作人体结构的神经中枢,那么三个载体就相当于人体的心脏、动脉和静脉血管。只有通过三个载体源源不断地把新的教学观念、学习方法输送给学生,才能实现课堂改革的目的,因而对教师进行三个载体的培训是课堂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

1. 积极参加通化市教育局和教育学院的各项培训。

2. 立足实际,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

(1)学案和导学案是本次课堂改革的两个载体。学案、导学案的制定和管理我们都有严格的要求。首先,采取电子化管理,在前一周必须把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学案、导学案上传到教务处进行检查和审核;其次,经过教务处审核合格再进行打印;再次,导学案打印后必须有二次备课(即在自己的导学案中要有自己修改手写的痕迹)。为使学案和导学案进一步规范化,不定期举行了双案展,制定了双案展的评比标准,对每一位教师的双案进行打分。

(2)开展课例研讨,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结合双案导学课堂教学结构,分步开展了课例研讨,总体要求是模仿移植、深入实践、推陈出新。

第一步:组内研讨课,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要求认真进行教材分析,抓住重点、难点,反思以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授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设计及双案的编写。

第二步:校级研讨课,举行校级课例研讨活动,要求包括学科领导在内的每位教师都要上一节校级研讨课,分管领导及本组全体教师参加听课,并及时评课,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三步:举行校级树标课展示活动。

第四步:开展学标活动。

第五步: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 。

(3)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不断积累课堂教学改革经验。

(4)开展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实践者。

(5)学生培训。一是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旧的学习方法,适应并学会新的学习方法。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培训。三是创设良好的氛围去影响学生,如让学生观看杜郎口中学的实况录像,到展示比较好的班级去听课、去体会等。

三、建章立制

为了使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我校先后出台了《通化市二十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二十中学集体备课制度》、《二十中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制度》、《通化市二十中学课堂改革评比奖励方案》、《通化市二十中学课堂评价方案》、《通化市二十中学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方案》等一系列关于教学管理和改革的措施,对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通过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指导人,以制度督促人的办法,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顺利展开。

四、取得的成绩

1. 情感升华了。在课堂改革中,我们抛弃了以往束缚学生手脚的种种清规戒律,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鼓励同学之间交流,欣赏智力超常学生的大胆猜测、奇思妙想,宽容学生幼稚、粗糙,甚至错误的想法等,以此吸引学生参与全新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观念转变了。所有的教师一致认为此次课堂教学改革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次历史性变革,是正确的,旧的模式不能再持续下去的共识已经达成。

3. 课堂活跃了。

三变改革工作方案篇4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改革

人事档案是社会组织成员在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历史记录。人事档案的归集和立卷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进行,这种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就是一定时期的人事档案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必须符合国家人事制度变革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一、高校人事管理出现的新情况

人事档案工作从属于社会人事制度,人事档案工作必须及时服务于社会人事制度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人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正在向不断深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些变革的带动下,高校的人事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一)人员身份出现新变化。中共中央办公厅2000年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从根本上打破“大中专毕业生一律取得国家干部身份”的传统观念。一些高校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新招聘进入学校的人员采用聘用制、兼职制、人事制等多种方式,开始突破传统的人事编制限制,逐步转变高校教师的国家干部身份,使高校中从业人员的身份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

(二)用人制度出现新机制。中组部、国家人事部、国家教育部2000年联合《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后,许多高校打破统一接受国家分配毕业生的传统做法,自主向国内外广揽贤才,国内高校之间、国内国外高校之间人员流动活跃,来去相当自由。这种机制促进了高校教师的校际合理流动,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但与此同时由于人事管理措施的滞后,高校中人在档案不在、档案在人不在、一个人在两所以上高校分别建立档案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工资制度出现新突破。随着社会分配制度改革的发展,各高校采取按岗定薪、工资浮动、确立岗位津贴、实行目标管理等多种分配方式,从根本上突破了事业单位传统的工资总额控制制度。高校工作人员“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不符,甚至实际收入远远高于档案工资,人事档案中的记载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人事关系出现新内容。1995年国家施行《劳动法》和2008年国家施行《劳动合同法》后,事业单位中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被明确为劳动关系,加之聘用制的全面推行,已从根本上打破了几十年来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统一按人事编制管理的传统做法,高校教职工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除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外,又增加了聘用关系、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等多种形式,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需要。二、改革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思考

高校人事制度的变革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与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相比,目前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有许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一)调整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定位。目前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基本上沿用着传统的干部档案管理模式,1991年中组部和国家档案局下发《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后,一些高校依据该条例规范了本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后的档案管理自然更属于干部档案管理的范畴。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不同于干部档案管理,尤其是现代意义的人事档案管理,要强调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强调档案的人力资源写实功能,强调档案对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功能。在高校现代人事档案工作的定位中,上述三个方面的功能应该是不能缺少的。

(二)调整档案材料的选取和归集内容。中组部和国家档案局在《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对干部档案材料规定了十类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反映一个人的基本面貌有些是必不可少的,应该认真收集和归档。但与此同时,针对当前高校人事管理的新发展所形成的新材料,如反映教职工个人素质和业绩变化的各种培训、访学、留学、访问研究、学历提高的证书和证明材料,反映教职工与学校之间关系变动的各种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合作协议以及解聘、辞退、岗位变动等相关材料,反映教职工依法应享有的各种工资福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障权益的等级和变动材料等,都应该及时归集存档。

(三)调整人事档案的保管和查阅办法。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具有严格的保密性,这种严格保密性应该是从干部档案管理的要求中派生出来的。如1991年中组部和国家档案局下发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就有查阅干部档案“应填写《查阅干部档案审批表》”,“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等明确规定。但是如果把人事档案与干部档案明确区分开来,则现代意义上的人事档案不仅应该适当“解禁”,而且应该适度向本人开放。“美国所有的人事档案只对本人或经过本人授权的他人开放。每个雇员都可以上网查询自己的某些人事档案。”这样做不但可以保证档案记载的真实性,而且在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及其他合法权益方面更有其重要意义。

三变改革工作方案篇5

关键词 “三变”改革;进展;经验;建议;贵州安龙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64-02

安龙县作为贵州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之一,在省、州“三变”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县情,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总体安排部署,以财政资金变股金为突破口,积极稳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1 2016年1―9月工作推进情况

安龙县把“三变”改革、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作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以农村“三变”改革统领“三农”工作和农村各项改革,围绕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脱贫攻坚3条主线开展试点工作,以资金变股金为突破口,进一步厘清“三变”改革受益主体、承担主体、运营主体、要素主体,重点把握好、开展好搭平台、清资源、确产权、估资产、融资金、搞经营、推改革等七大工作任务,按照制定的改革工作试点方案,稳步推进,逐步规范运行。作为全县农村“三变”改革先行先试的栖凤街道坡脚村、者贵村和洒雨镇o金村、堵瓦村4个村,涉及农户2 369户10 110人,其中贫困户314户,贫困人口1 073人。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村级集体组织成员和贫困户全覆盖、受益人口全覆盖,农民变股东2 369人(其中贫困户314人),资金变股金560万元,带动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投入资金4 552万元,预计可全部实现空壳村脱壳。栖凤街道坡脚村以“三变”+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重点,以安龙县南盘江沿江立体高效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与村级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改革相结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变股东120人,资金变股金130万元,村集体上半年增收5万元。者贵村以“三变”+产业扶贫+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重点,以安龙县南盘江沿江立体高效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依托州级龙头企业――安龙县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以村集体资金124万元入股西城秀树公司发展铁皮石斛产业,资金变股金124万元,农民变股东602人;抓好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按每户2万元共88户精准扶贫户以176万元入股西城秀树公司发展铁皮石斛产业,完成资金变股金176万元,农民变股东88人;西城秀树公司以收益率5%进行保底分红向农户和者贵村分别支付红利,者贵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农户通过红利收入和务工收入实现脱贫目标。洒雨镇o金村和堵瓦村以“三变”+产业扶贫为重点,依托州级龙头企业――黔西南州金清茗茶业有限公司,各入股30万、100万元到金清茗公司,指定用于茶叶加工厂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每年以7.5%的收益率上缴村集体,收益的60%用于精准扶贫即本村贫困农户的生产发展,40%用于村级积累、滚动发展和公益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引导21户农户以荒山入股龙头企业发展茶叶产业。o金村和堵瓦村农民变股东分别为874、773人,资金变股金分别为30万、100万元,村集体上半年各增收4.5万、7.5万元[1-2]。

2 主要经验与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

安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把该项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贯彻落实好省、州“三变”改革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加强对“三变”改革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安龙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定时间表、定工作量、定路线图、定责任人”的要求,制定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确保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宣传培训、统计调度、建档立卡等工作落到处,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积极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工作,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3-4]。

2.2 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农村“三变”改革宣传力度,搞好宣传发动和培训指导。领导挂帅,组织安龙县农业局、栖凤街道及者贵村有关人员到六盘水市学习考察“三变”改革工作,学习和借鉴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全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暨培训会,县政府分管领导及农业局、扶贫办、栖凤街道、洒雨镇共7人参加培训。并在县委常委会专题学习时传达会议精神,安排布署全县“三变”工作,启动安龙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各试点镇、街道积极推进“三变”改革,采取召开动员会、制作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栖凤街道坡脚村、者贵村和洒雨镇堵瓦村、o金村先后召开村“三变”改革工作培训会议9次,培训村组干部、农村致富能人140人次。编辑、发送安龙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简报13期,建成洒雨镇农村“三变”改革永久性宣传牌1块。

通过考察、学习、培训,全方位、多形式宣传“三变”改革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引导农民知晓“三变”、参与“三变”、受益“三变”,进一步取得了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三变”改革一线核心力量和广大群众对改革的支持,统一了思想,并且取得了实效,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3 把握关键环节,分类推进改革

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中,把握关键环节,按照试点工作原则、步骤、内容,细化资源变资产,推进资金变股金,推进农民变股东,注重防范“三变”改革试点的潜在风险,建立支持保护机制、确权颁证机制、产权交易机制、融资担保机制、风险防控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6项机制,积极稳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作示范、探路子。

加快推进全县9个镇(街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资产,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出台了安龙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划拨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在农业局设立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

做好农村政策性保险工作,建立农村“三变”改革支持保护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积极推进集体资产入股,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为载体,引导各级各部门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生产和扶持类财政资金(财政补贴、补助、社会保障救济救灾、应急类等资金除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入股到各类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规范精准量化股权。

3 建议

当前,安龙县2个试点镇(街道)4个试点村虽都已在“三变”改革工作中迈出实质性步伐,但各镇(街道)及村发展不平衡,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农村“三变”改革整体推进难度大。下一步工作要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按照安龙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措施,认真、及时总结、提炼“三变”改革做法,以进一步加快推进试点工作。

3.1 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不断规范试验运行

在改革中,要加强各部门、单位与各镇(街道)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形成合力,把握好工作方向和路径,发现问题,并及时纠偏,进一步规范试点运行。不断总结、提炼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同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已获得财政、扶贫等部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支持的村和工作基础扎实、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较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支撑、农村集体组织健全、群众支持度高的村。

3.2 加强宣传培训,加强试点督促指导

应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三变”改革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加强对试点镇(街道)党政干部、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重点人员的培训,形成“三变”改革一线核心力量。加强试点督促指导,不断推出可借鉴、可推广的成熟典型,及时总结宣传各行各业的成功案例,提供更多改革样板。以农村“三变”改革顶层设计为指引,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尽快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

3.3 防范改革试点风险,完善保障机制

把握好关键环节,注重防范“三变”改革试点的潜在风险,建立和完善支持保护机制、确权颁证机制、产权交易机制、融资担保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及权益保障机制,为推进“三变”改革提供政策保障,积极稳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力争到2018年初步取得一定的改革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全县深化农村改革提供支撑,推动安龙县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刘远坤.农村“三变”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行政管理改革,2016(1):29-32.

[2] 孔祥智,穆娜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以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6(6):1-11.

[3] 黎启明,张永江.思南县农村“三变”改革模式调查及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6(9):92-96.

三变改革工作方案篇6

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改革管理学习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教育改革管理学习总结一

提髙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改革管理学习总结二

陈xx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

xx日,陈xx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教育改革管理学习总结三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

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方案的执行计划,充满智慧和坚定。方案明确了执行计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

        教育改革管理学习总结四         第一个字是“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格高。文件经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二是站位高。文件以三大转变为引领,从国家层面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施工蓝图及时间表、路线图。三是起点高。站在国家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全面谋划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第二个字是“融”。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本质,校企双主体办学、双元育人机制逐渐成为职业院校的基本办学制度。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使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发展到普通高等教育,这次提出建立产教融合企业认证制度,从制度建设迈向实施阶段,将为一大批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将推动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融通,国家资历框架的建立将实现职普等值、职普融通。

第三个字是“改”。立足新时代、新使命,《方案》再次吹响了职业教育全面改革的号角。“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不仅为毕业生市场就业提供有效的通行证,将对职业教育去普教化、技能化,深化学历教育改革提供重要抓手,育训结合将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一体化建设。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将使职业教育发生新一轮课堂革命。

第四个字是“多”。文件亮点多,解决实际问题的重大举措多;校企合作内容多,要求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办学思路多:多元化办学机制、多种招生渠道、多样化生源;重大项目多,“1+X证书”制度、“双高”计划、高水平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

第五个字是“实”。一是直面现实问题,《方案》围绕体系、制度、政策、基地、质量、企业参与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体现了问题导向。二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招多,“1+X证书”制度、专业目录修订、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三教”改革以及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与激励政策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举措。三是体制机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不仅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在政府指导下将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作为第三方对全国职业教育进行指导、考核、评估等;完善由国务院分管教育工作的副总理担任召集人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

三变改革工作方案篇7

改革势在必行

怎么办?顺应时势,以变应变,李局长断然做出决定。于是,安徽省档案局有了“变冷门为热门,推动档案工作有为有位;变传统管理为现代管理,提升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变死档案为活信息,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变自我发展为全面协调发展,夯实档案事业发展基础”的“四变”思路。

怎样将思路变成出路?李局长的做法是掌握实情,抓好调查研究这个“第一道工序”。他向记者专门谈了自己深入基层调研的情况。对于调研后的感受,他提纲挈领,如数家珍: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资源分散、自我封闭、服务功能单一的三大特征,并在人、财、物、管理和服务方面有着五大弊端,即各单位重复配备档案人员,且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人力浪费;经费投入分散,难以发挥整体效益,造成财力浪费;单位、部门竞相设置档案馆,重复建设,造成物力浪费;非专业化管理,导致管理水平低下;档案资源分割,难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看来,改革势在必行。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改革,就是要看改革的结果是否更加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能够推动这项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档案系统改革也不例外。

李局长告诉记者,当初设想的改革思路有3项:一是整合资源,创新模式。科学整合安徽行政区域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档案资源。通过对国家档案资源归属和流向的调整、档案工作机构的归并等多种措施,进一步理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主管部门在专业档案工作中的关系,建立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各主管部门配合的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监管体制,变专业档案的多头管理、分散保管为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集中统一管理。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并有关专业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业务建设标准化。三是科技兴档,强化服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进服务方式,全面提升国家综合档案馆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

打开缺口,用实际效果让人信服

理清了思路,下一步就要开始实施了。李局长知道,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更何况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他告诉记者,当时档案部门对待改革,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外无压力、内无动力、改有阻力。上级并没有提出改革的要求,档案部门即便维持现状,上级也不会追究什么。此外,系统内部长期相对封闭,固有的思维定势造成大多数人对现状已经麻木,没有改革的念头。特别是大多数人都对改革抱着怀疑、观望的态度。面对这样的局面,唯有打开缺口,搞出试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实践说话,才能让人信服,才是对改革举措的最好检验。

李局长不仅对“模改”的前景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实施的程序也进行了充分考虑。他知道,改革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于是首先将改革的理由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得到了肯定和支持。2004年5月,省档案局确定以和县为试点,从整合档案资源实体、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人手,进行大胆尝试。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变档案资源条块分割为集中统一管理,强化档案部门的管理主体地位和服务功能,这必然会触及到一些部门原有的利益。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县委县政府出面协调,统一思想,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的局面,将这项工作由部门性工作转变为全局性工作。

专业档案的形成与管理比较复杂,为了确保重点整合对象及时移交档案,在试点时,和县针对不同部门采取不同措施。比如,房产档案管理规范并且这些档案在房产交易中要频繁使用,就采取将房管局档案室整体划归档案馆管理,成立县档案馆房产档案管理中心,由档案馆派人负责采取在原地办公的方式。对档案数量少的部门,就采取规范整理后整体向档案馆移交的方式。

此外,在“模改”工作中还理顺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专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专业档案形成、流转机制,确保专业档案今后能及时、顺利、完整地移交给档案馆。

在接收各专业档案的基础上,和县档案馆还向群众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用和县档案部门的话说,改革试点以来,县档案工作经历了一次由冷门到热门的嬗变,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

“模改”已成为推动安徽档案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李局长告诉记者,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试点成功后,“模改”工作迅速在安徽全省推广,到2007年年底,已有72个市、县(区)开展了档案管理模式改革,达到全省市、县(区)总数的三分之二,而且成效显著。

第一,国家的档案资源得到了全面整合,为进一步建立档案管理利用的新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安徽省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结构和馆藏数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馆藏数量平均比改革前增加了4倍多,专业档案与文书档案的比例由原来的1:6提升为6:1,改变了过去国家综合档案馆单一的党政文书档案占绝对主体的格局,使之成为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成分综合的国家综合档案馆;第二,这项工作明显优化了全省档案事业的发展环境,档案工作由冷变热,档案部门在全省的形象已得到极大改观,这是群众离不开的部门,是党委和政府关注的部门。档案馆一改门前冷落的现象,每天来查档的人都络绎不绝。群众需要,党委和政府就格外关心,目前,档案工作已经进入了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视野;第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由此使档案事业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档案部门积极争取人大、政协等部门的支持,通过制定制度、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等措施,明确了职责,理顺了关系,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各主管部门配合的档案监管新机制得以建立;第四,极大地推动了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保管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现在档案事业发展的经费已有了保障,新一轮建馆热潮正在兴起;第五,档案干部的能力得到锻炼,队伍素质得以提高。

看来,安徽省当初确定的“用2至3年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归属明晰、运转协调、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国家档案资源管理利用新模式”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了。如今,安徽省档案部门的“模改”工作更是得到普遍认可,早在2005年12月12日,王刚同志就对这项工作专门作出批示,新华社内参资料两次专题进行了报道,全国一些省市档案部门也纷纷登门取经。

几年的实践让李局长深有感触,他说,在改革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整合专业档案资源”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此,第一要加强领导,为“模改”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第二要把握重点,找准档案资源整合的突破口;第三要分类指导,分批推进档案接收进馆工作;第四要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建立专业档案管理的新机制;第五要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变改革工作方案篇8

[关键词]机关档案工作;新形势;创新

一、开创机关档案新观念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档案室有近2万个,档案室专职档案人员近3.6万人,兼职4万多人,承担着机关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编目和提供利用等日常工作,并定期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到期档案。机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在我国是比较完备的,《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和机关档案业务建设规范从宏观和微观都明确了机关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职责范围,使机关档案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前,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为机关档案工作的跳跃式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二是机构体制的改革,使机关档案工作机构职能、档案人员数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三是机关档案工作自身的改革,如立卷改革、档案保管期限改革,给机关档案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

(一)要树立重视档案的观念。档案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档案的历史价值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在内政、外交、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一直占有突出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信息支撑作用。档案是无价之宝,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如果国家没有档案、机关没有档案,我们的工作就不可能在继承中发展,在前进中创新。特别是机关档案,不仅是国家档案的重要来源,而且在机关工作中起到必不可少的凭证和参考作用。重视档案和档案工作,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

(二)要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人们在档案和档案工作方面承担的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责任,而是一种法律责任,也就是说我们对档案和机关档案工作的认识和观念,要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按不按法办事的问题,因此,要树立依照《档案法》办事的观念,制定本机关的档案工作规范,完善档案工作各项制度,包括机关档案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移交、提供利用、安全保密等各项制度。加大监督指导力度.保证档案的真实、准确、完整。

(三)要树立服务的观念。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档案的价值不在于档案载体本身,而是载体上记录的信息。不能为保管档案而保管档案,而是为了利用而保管档案。档案工作正如其他工作一样,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为领导服务,为各工作部门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方面有所建树,发挥档案的作用,实现档案的价值。

二、在管理上,实现三个转变

(一)从注重档案实体管理到同时注重档案信息管理的转变。档案归根到底是一种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实体保管是为了利用实体上承载的信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的应用为我们实现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开辟了广阔前景,文档一体化、数字档案馆都己在有关机关、档案馆变为现实,既提高了机关档案工作水平,又提升了机关工作效率。

(二)从注重文书档案的管理到同时注重其他门类档案管理的转变。文书档案的管理在我国各级机关既比较重视、又比较完善,而对一些专门档案相对忽视,在制度建设、规范整理、流向处置方面显得相对滞后,抓住关键核心档案就是把握住了所在机关的工作主线,反映了所在机关工作的特色。

(三)从注重机关内部档案工作到同时注重下属单位档案工作的转变。随着机构体制改革深入,机关下属单位、垂直管理单位也在增多,对下属单位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工作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我们查漏补缺,加强对下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全面履行机关档案工作的职责,不能只顾及一点,而是要以点带面、上下联功、推动全局。

三、在行动上,开展三个创新

(一)创新机关档案工作机制。文件档案管理中心是继全国大力推行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后,档案管理体制的深层次改革,是档案资源科学整合、档案部门服务社会和公民的需要。档案部门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密切了档案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缩短了档案部门为社会和公民服务的距离,拓展了档案部门的发展空间,实现了档案工作前置管理,为档案部门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各项工作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机关档案管理中心是在各工作部门相对集中的办公地设立的,这是档案工作的一项改革,也是档案工作为各工作部门服务的重要举措。建立机关档案管理中心,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好各工作部门的档案,提高机关档案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充分体现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并能更好地保证进馆档案按时按质移交进馆。

(二)创新机关档案工作制度。在机关档案工作方面,新的整理方法以“简化整理、深化检索”为宗旨,对原有的归档文件整理方法――立卷进行了改革,推行文件级整理,大幅度简化了整理中的手工操作,为档案管理手段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规范电子文件归档整理方法奠定了基础,这将会有力地促进机关文档一体化管理,对缓解机关档案工作压力,节省机关人力、物力,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三)创新机关档案工作服务方式。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没有档案提供利用服务,档案就是死档案,其价值和潜力就体现不出来。要把机关档案工作的服务体现到三个层面上来,即为领导服务,为各工作部门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落脚点是为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利益。在服务方式上,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服务。只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档案的强大信息功能才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

总之,机关档案工作任务繁重,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努力工作,找准机关档案工作的重点,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一定能开创机关档案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南蓓.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问题的对策[J].兰台世界,2006(20).

上一篇:农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范文 下一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