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形态改变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30 10:24:54

排尿形态改变护理措施

排尿形态改变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高龄高危;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通道形成术

    自2001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通道形成术(TUTRP)治疗高龄(>80岁)高危(合并严重或多种并发症)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37例,手术室同时开展手术配合的护理研究,确保手术安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BPH患者,年龄80~94岁,平均84.6岁,病程2~20年。术前合并有冠心病、心律失常13例,心功能3级及3级以上1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19例,慢性支气管炎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肺源性心脏病9例,肝硬化3例,糖尿病4例,脑血管后遗症3例,其他如腹股沟疝、痔疮、消化道溃疡等8例。其中同时合并两种以上合并症10例。麻醉前病情评估:ASA病情分级Ⅱ级15例,Ⅲ级22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TUTRP采用气管内全身麻醉10例,椎管内麻醉27例,均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取膀胱截石位,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持续引流,采用WOLF电切镜,电切功率146 W,电凝70 W,冲洗液采用50 g/L葡萄糖或4%甘露醇液,灌注压力40~60 cm H2O,常规导入F24电切镜,如尿道狭窄则先行尿道扩张。主要切除引起梗阻的前列腺组织,在精阜与膀胱颈之间形成一条满意的通道,达到后尿道通畅为目标,不要求切除前列腺各叶达外科包膜。术毕均停留膀胱造瘘管及F20~F22三腔气囊尿管持续膀胱冲洗。

2 手术配合和护理

2.1  术前准备:手术前访视患者,了解病情,并与患者交流,使患者能知晓自身疾病,手术之必要性,可能并发症及告知手术之安全性,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手术。通过查看病例资料、以及访视中患者的诉求,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出护理要点,制定手术配合方案:①针对焦虑、恐惧:主动与患者沟通,讲解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对患者生活影响,术后预期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达到配合护理和治疗;②针对肺功能不全:对吸烟患者,说明吸烟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术前务必停止吸烟;鼓励患者术前、术后做有效咳嗽、咯痰,必要时予抗生素、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拍背及卧位调整;③针对心血管疾病:控制血压、改善心功能,术中电凝止血彻底,术后尽可能少用止血药,减少术后血栓发生;④针对脑血管意外: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尽量减少止血药的使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⑤针对尿路感染的危险:术前留置尿管引流、膀胱冲洗,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手术器械的合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2  手术配合及护理:患者入手术室后,再次与患者交流,安慰和鼓励患者,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根据麻醉及手术需要,患者高龄、高危状况,常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补液,确保静脉通道畅通,调整好输液速度,保证患者心、肺负荷在可耐受状态,并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与手术医生及麻醉师密切配合,根据手术需要,调整好器械的各种参数;取膀胱截石位,体位必须合适、舒适,注意两大腿不要过度外展,以防拉伤肌肉和神经。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神志、血氧饱和度等,定时测血糖、血钠,及时发现尿道电切综合征早期症状。由于术中灌注大量葡萄糖液,尤其是冬季,患者体温会降低,易诱发心、肺、脑疾病。因此,调整好室内温度、湿度及冲洗液温度,冬季时冲洗液加温至适宜温度。术毕体位复位时,应先将一侧下肢放平,待心脏逐渐适应回心血量,再放平另一侧下肢,避免因回心血量的骤然改变而出现心律失常和血压的变化。保持术后尿管通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妥善固定尿管,调整冲洗液速度,保持冲洗液血色至满意范围,避免膀胱内血块形成,造成引流不畅。

2.3  术后追踪、评估:术后定期观察患者,指导术后护理,评估护理效果,不断改进措施,提高护理水平。

3 结果

本组37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0~35 min,平均18.6 min,切除前列腺组织20~40 g,术中出血30~150 ml,无一例输血。术后持续冲洗1~2 d,改间歇冲洗2~3 d,第5~6天拔尿管,排尿通畅,终末少许血尿。术后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尿路刺激症状,术后膀胱颈挛缩2例,前尿道狭窄4例,短暂性尿失禁5例,均在拔尿管后3~5 d消失,无永久性尿失禁,无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

4 讨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在高龄高危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而一部分高龄(>80岁)患者同时有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等合并症(高危),手术风险大,以往常为麻醉和手术的禁忌[1]。本组研究提示,医护密切配合,可保障手术安全。

术前需确立目标,制定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护理的核心,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是手术配合的最终目的[2]。因此,必须确保手术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术中应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同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及并发症的防范措施,如保暖,术中持续给氧,控制静脉输液的速度及量,改变体位时,动作应轻柔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抢救处理。术后解除排尿梗阻,恢复排尿通畅,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患双方满意。

    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订不同的护理措施,根据高龄、高危患者的病情较重,心、肺、肝、肾及高血糖、脑中风后遗症等常见的特点,制订不同的护理措施,术前访视,术中积极配合医生及麻醉师工作,术后追踪、观察、评估效果,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才能确保手术安全,达到满意的疗效。

5 参考文献

[1] 吴小伟,莫鉴锋,曾  鹏,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通道形成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37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27.

[2] 邓志霞,王德玲,陈传英,等.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淮海医药,2006,24(1):59.

排尿形态改变护理措施篇2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6-0074-02

脊髓损伤后并发尿潴留是骨伤科和外科常见的疾病,治疗比较棘手,因排尿功能要经过漫长的脊髓休克期(3~8个月),自主膀胱功能形成后才能恢复。因此,解决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成为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患者往往表现心情紧张,烦躁不安,表情痛苦,排尿困难。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是护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介绍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原因及中医护理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1 脊髓损伤尿潴留的原因

脊髓损伤主要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枪伤等)造成脊髓过度屈曲骨折脱位而并发脊髓和神经的损伤,其次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入脊髓。膀胱的正常潴尿、排尿功能需要在一系列神经反射的调控下,依赖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盆底肌的收缩和腹压等多方面因素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1]。脊髓损伤对膀胱功能的影响主要是:脊髓休克期膀胱处于无反射、无收缩状态,括约肌张力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尿潴留。脊髓圆锥为排尿的脊髓反射中枢(S2-4)所在部。脊髓圆锥以上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由于尿道处括约肌失去上神经元控制,处于收缩紧闭状态,进而造成尿液排放受阻性尿潴留。脊髓圆锥损伤的患者则是因为骶髓低级中枢受损,反射弧被中断,膀胱处于失神经支配状态,使其充盈感受刺激消失,逼尿肌过度伸张无力,进而导致残余尿量不断增加而引起尿潴留。

2 护理对策

2.1 留置导尿护理 因易引起尿路感染,故不能轻易导尿。但是对脊髓损伤所致的尿潴留,若不及时插尿管引流,将会引起膀胱过度膨胀,无张力性扩大。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相关数据表明,尿路感染可占医院感染的35%~50%。而这些尿路感染的病例中,75%~80%是由导尿管所引起[2]。因为导尿管内外形成的生物膜容易造成细菌对抗菌药物和机体免疫反应的无应答。因此,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选择与患者尿道口相适应的尿管,应用密闭式引流方法,保证导尿管的持续畅通。首次液不超过1000mL,留置尿管者1~2h一次。尿袋外口不许接触地面,且尿袋的位置一定要低于膀胱,避免拿倒尿袋,增加污染机会。每日2次会护理,持续留置尿管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目前对更换导尿管的时间间隔说法不一,一般主张7~10d更换尿管一次。因留置尿管时间与尿路感染正相关,因此应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更换尿管次数,降低感染率。同时,在留置导尿期间应积极采取其他措施,促进膀胱及肾功能的恢复,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2.2 电针治疗 尿潴留属祖国医学“癃闭”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膀胱气化不利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电针经穴孔直接刺激骶神经根所传出神经,被动引起逼尿肌及膀胱内括约肌节律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增加二者之间的协调功能,有利于排尿反射的形成;同时电针刺激神经传入纤维,反射性兴奋脊髓及高级排尿中枢,使排尿中枢发动冲动下行致膀胱。支配逼尿肌和括约肌,促进二者协调运动完成排尿反射。实验研究证实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尿潴留后膀胱功能和肾功能的恢复都有一定的疗效[3]。王佳琪等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总结临床上针灸法最常用穴位三阴交、中极。针灸及早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膀胱逼尿肌功能,缓解尿道外括约肌痉挛,使内外括约肌功能协同,从而逐步达到自主排尿。该方法简单易行,在脊髓损伤急性期及康复期均可使用,可以避免留置导尿或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减少感染,解除患者痛苦,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3 葱叶治疗 葱辛、温,具有通阳解毒作用。方法:葱叶200g左右,洗净捣碎,取汁(15mL左右)予以口服:渣上覆薄膜敷小腹,如天冷可于薄膜上置热水袋,持续4h,如未排尿,重复操作一次。有学者经过临床研究证实一次性治疗有效率为98%,目前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因此,此方法安全且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具有临床及社会推广应用的价值,有待近一步研究和规范。

2.4 手法按摩 适用于脊髓圆锥以下损伤坐冷板凳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患者。当膀胱充盈,膀胱底达脐上2指时,可进行手法按摩排尿。操作者单手由外向内按摩患者下腹部,用力需均匀,由轻到重,待膀胱缩成球状时,一手托住膀胱底,向前下方推压膀胱。排尿后,操作者将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加压排尿,待尿液外溢时,松手再加压1次,力求排尽。脊神经损伤平面在腰以下者,可指导患者自己操作,取半坐位,深呼吸后屏住呼吸,尽量收缩腹部,双手重叠放在耻骨上,四指用力压迫,逼尿而出。有心血管疾病者、老年患者、膀胱高压患者和严重输尿管-膀胱反流患者禁用此方法。

2.5 情志护理 由于脊髓损伤者多由意外损伤所致,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刺激发生心理障碍。同时患者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对疾病治疗的不了解,缺乏相关知识,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心理的调整和适应需要经过一段艰苦和缓慢的过程。《灵枢·本神篇》中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情志护理与人的健康,疾病的治疗及转归有密切关系。护理人员应首先做好入院介绍,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性格分型,及时进行相应的情志护理。用以情制情法、以情疏导法、情志陶冶法进行调护,使患者精神舒畅,脏腑功能旺盛。安慰患者,减少不必要的心理

负担,使得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并让治疗成功者现身说教,增加其进行功能锻炼的信心和兴趣。情志护理做到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由于职业、文化修养、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患者的心理活动也不同,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及对教育内容的理解都存在明显差异。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各种各样心理反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尽快过渡到适应阶段,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康复,以使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2.6 其他 脊髓损伤导致瘫痪而需要长期卧床,因此需要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压疮,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及做好皮肤护理等。临床研究证实,多饮水(每天2500~4000mL)、多排尿,对尿道可以起到自净作用,防止泌尿系感染。脊髓损伤患者因降结肠及直肠蠕动减弱,腹肌无力,易引起便秘。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指导其按摩腹部,促使肠蠕动及肠内容物的移动。

3 小结

随着现代化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高速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脊髓损伤并发尿潴留后,尿量增多,如不及早排除,膀胱过度扩张而使肌肉纤维受损,失去弹性收缩力而麻痹,甚至膀胱颈受压而坏死。膀胱积尿又可以继发膀胱炎,肾盂肾炎。临床护理的最终目的是尽早地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不施行或少施行导尿,免除随身携带尿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尿潴留的形式与脊髓损伤的时期,部位和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有效地预防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赵红云.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原因及中西医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5):1666~1667.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

[3]朱文锋.中医诊断学[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8.

排尿形态改变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康复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凸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征,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病程长,易复发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我科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指导,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熟悉,了解诊疗的目的和掌握了必要的保健技能,发现并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复发,提高自身保健能力的目的,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09年9月我科收治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29~69岁,平均(42.6±6.3)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并经腰椎X线平片、CT、MRI检查证实,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及手术安全性、重要性及手术效果,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预防便秘 ①排便训练: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指导其使用便盆;②饮食和饮水:给予其富含膳食纤维和易消化的食物,环形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减轻粪便干结;③药物通便:严重便秘者,可根据医嘱给予开塞露通便或服用通便药物;④创造适宜的排便环境:患者排便时为其拉上隔断帘,建立适宜的排便环境和提供足够的时间。

2.3 排尿指导 术后耐心解释,动员患者尽早排尿,是减少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有效措施。最佳排尿时间为术后3~6 h,由于麻醉、手术创伤及疼痛等原因,影响患者主动报告尿意,术后护士应经常检查患者膀胱充盈情况,使患者在精神松驰的情况下在术后3~6 h内完成首次排尿任务[2],时间超过6 h,膀胱内含量一般超过500 ml,由于膀胱的紧张和收缩反射,可产生痛感并需急性排尿,大大增加患者排尿时不适情况,甚至尿潴留。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发生率。

2.4 功能锻炼 ①:保持患者处于手术伤口和缝线张力最小的,如骨盆牵引患者,取平卧位,牵引间隙可帮助其翻身和取侧卧位,侧卧位时可用枕支撑于两腿之间;术后患者取手术切口张力最小的,多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每2 h给予轴式翻身一次;②缓解肌痉挛:因对疼痛而致活动受限者给予控制疼痛的措施,同时予以局部热敷以缓解肌痉挛;③功能锻炼:卧床期间坚持定时做四肢关节的活动,以防关节僵硬;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和直腿抬高练习,2次/min,抬放时间相等,逐渐增加抬腿幅度,以防神经根粘连;根据术式及医嘱,指导患者锻炼腰背肌,以增加腰背肌肌力、预防肌萎缩和增强脊柱稳定性,一般于术后7 d开始,先用飞燕式,然后用五点支撑法,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3~4次/d,每次50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但对于腰椎有破坏性改变、感染性疾患、内固定物植入、年老体弱及心肺功能障碍者不宜进行腰背肌锻炼;并制定活动计划,指导患者按时下床活动,坐起前,先抬高床头,再将患者两腿放到床边,使其上身竖直,行走时要有人陪伴,直至患者无眩晕和感觉体力可承受后,方可独立行走并注意安全。

2.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术后的潜在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导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尿潴留和感染。

2.4.1 患者术后应去枕平卧6 h,再根据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不同,一般为稍抬高床头。

2.4.2 加强切口和引流护理 观察和记录手术切口处敷料有无渗透,渗出量及渗液色泽;切口部位有无膨出或血肿;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袋内引出液体的颜色和量,如若发现引出淡黄色的液体,同时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考虑发生脑脊液漏可能,需立即停止引流,置其于平卧位,通知医生予以处理;同时适当抬高床尾,保持平卧位7~10 d,直至脑脊膜愈合。

2.4.3 监测生命体征 及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健侧和术前对比。

2.4.4 泌尿道护理 ①观察和记录出入水量;②促进排尿:排尿困难者可协助其床上排尿,包括听音乐放松或流水声促使排尿;③导尿:明显排尿困难者,给予导尿,必要时留置尿管,并加强对泌尿道和导尿管的护理,以免继发感染。

2.4.5 预防感染 ①加强体温监测:加强对体温和脉搏的监测,发现发热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②切口的观察和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敷料和引流液色泽,包括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出、压痛或脓性分泌物;及时更换敷料,注意无菌技术操作。

2.5 出院健康指导 患者术后3周下床活动,过早下床锻炼可引起椎体间软组织的再次创伤或影响伤口早期愈合。活动时防止受凉,半年内避免直腿弯腰下蹲,应屈膝关节下蹲,腰背伸直;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以免增加腹压,如出现腹痛,双下肢麻木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3 讨论

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负荷与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应力,从近18岁时腰椎间盘开始持续蜕变,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引致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因素有创伤、职业、自身免疫以及遗传易感因素等[3]。为了使患者能够自觉地、科学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及家庭护理质量,促进早期康复,我们对患者从入院、术前、术后到出院全过程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在患者及其家属心中的地位及信任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功能锻炼正确率,减轻术后不良反应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吴在德,吴肇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47.

[2] 陆烈红.自控镇痛患者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2:124.

排尿形态改变护理措施篇4

1 SCI 导致NB的病理改变

储尿与排尿控制的外周结构主要由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组成。逼尿肌生理结构为由内向外依次为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纤维相互交错排列而成;括约肌包括近端尿道平滑肌和膀胱颈的功能性内括约肌和盆腔与尿道周围横纹肌的解剖学外括约肌。正常情况下,随着膀胱储尿量增加,内括约肌压力不断增高,使近端尿道压力高于膀胱内压力,阻断尿液流出;当膀胱收缩时,膀胱颈和近端尿道括约肌阻力下降,尿液排出[4]。

2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目标及原则

NB所致的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时间长,其康复目的是恢复和重建膀胱功能,减少患者泌尿系感染、保持泌尿器官形态和功能的重要环节,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根据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动态进展,对患者的储尿及排尿功能、临床表现及全身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后,选择适宜的膀胱管理方法。尽早开始、正确处理、终身护理和及时随访,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层出不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已受损害或是保持原有正常的上尿路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总的原则是[6]:①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②增加膀胱的顺应性,恢复低压储尿功能,减少膀胱-输尿管反流,保护上尿路;③减少尿失禁;④恢复控尿能力;⑤减少和避免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形成等并发症。治疗目的是使患者能够规律排出尿液,排尿间隔不短于 3~4h,不影响日常活动,且不干扰夜间睡眠。当患者自解尿量与残余尿量的比值接近 3∶1 时,称为平衡膀胱,如果连续 1w都达到3∶1的比值,即谓膀胱训练成功。

3 SCI 后NB的康复护理措施

3.1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IC)在脊髓损伤的早期和长期应用中是较常用,利于患者的排尿状况达到较理想状态,可通过训练达到平衡膀胱,是一种较安全的膀胱管理方法[7]。IC 包括两类[8]:无菌性间歇导尿(SIC)和清洁间歇自我导尿(clean CISC),临床应用都显示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维护膀胱顺应性,保护肾脏功能,对膀胱功能的重建及自主性排尿起重要作用,而且 IC 的泌尿系感染率较留置导尿低。研究表明[9],对于骶髓以上 SCI 的患者,虽然骶髓的排尿中枢失去高级中枢控制,但由于低级排尿反射弧完整,通过系统的膀胱护理,使膀胱建立规律的充盈与排空,符合人体生理状态,并反复刺激排尿点,诱发排尿反射,最终建立反射性膀胱,恢复自主排尿。此方法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通过间歇性导尿使膀胱接近生理状态,规律性松弛与收缩,防止膀胱过度充盈,规律排出尿液,降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率;另外,膀胱的间歇性扩张,有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徐水凌等[10]对31例SCI合并尿路感染患者进行观察得出:实施CIC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留置导尿者。艾艳[11]认为制订饮水计划并督促患者自己记录出入水量,能有效地让患者主动参与膀胱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并能有效控制尿量,保持膀胱接近正常的舒缩状态,防止尿量过多或过少,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夜间尿量,避免夜间导尿影响睡眠。刘望萍等[12]通过对间歇性导尿法尿管充分的方法改良,改变了传统的将剂直接涂抹在管道上,或将剂滴在纱布上管道,以引起不充分的弊端,从而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充分、均匀,降低对局部尿道黏膜的损伤,节省护理操作时间,节约成本,简便、易掌握、不易被污染,易作者接受。经培训后[13],患者和家属导尿的无菌操作技术及泌尿系感染率和护士导尿效果无明显差异。

3.2个性化护理 李小梅[14]提出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方式。排尿意识训练方法:颈椎胸椎脊髓损伤患者关注膀胱充盈的前期表现, 如内和膀胱区的肿胀麻木,寻找引起患者排尿反射的扳机点,通过刺激臀部、、会阴区,进而叩击诱发排尿。第12胸椎以下损伤的患者采用Grede法排尿:嘱患者放松盆底肌,护理人员用手掌触摸膀胱,重叠双手使用适度力量按摩膀胱,沿膀胱底部向膀胱体部进行环形方向按摩 3~5 min,慢慢向耻骨后下方挤压,程度由轻到重,直至排出尿液,在排尿后再加压膀胱1次,将尿液尽量排空[15],此项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残余尿量明显减少、自主排尿时间缩短、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因此,依据脊髓损伤的不同平面及类型不同,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膀胱训练,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3.3简易盆底振动治疗 高李侠等[16]利用振动疗法对神经系统的机械物理刺激作用,运用一种交替挤压、松弛的方式对神经末梢构成刺激,进而利用神经反射,引起机体的各种应答性反应[17],而通过采用低频振动作用使痉挛肌局部降低平滑肌细胞兴奋性,缓解下运动神经无抑制的放电,改善肌痉挛的症状[18,19],通过振动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平滑肌痉挛。在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运用盆底振动刺激方法:①膀胱功能训练:患者液体摄入量限制在1000~2000ml/d,使用叩击、挤压、刺激寻找扳机点,激发排尿。首先叩击耻骨上区,要轻而快,避免重叩,100次/min,15~20min;再重叠双手从脐部向耻骨方向挤压和环形按摩3~5min,将尿液挤出,或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收缩,进行训练盆底肌,每组10~20遍,逐渐增加,同时逐步增加卧位及桥式训练、站立训练、坐位训练、配合呼吸训练、排尿过程中中断尿流训练等训练方法。②盆底振动刺激治疗 :采用性用品振动棒,安全套保护,置入直肠 (男)或阴道(女),振动频率为 10~20Hz,振动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20min/次,2次/d。此研究结果显示简易盆底振动治疗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膀胱逼尿肌和内外括约肌的无抑制性收缩,一定程度上缓解尿频、尿急等逼尿肌反射兴奋症状,使膀胱更能接近生理状态,达到低压储尿和低压排尿的理想目的,降低逆行性泌尿系感染的机率,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且长期治疗的方法。

3.4冷热交替膀胱冲洗 贾秀萍等[20]依据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高级排尿中枢与低级排尿中枢的联系中断,使患者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采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和膀胱功能再训练。行膀胱冲洗1次/d,操作前将2瓶500 ml的生理盐水分别进行温度处理 (1瓶加温至39℃,1瓶放入冰箱内冷却至4℃)。先使用39℃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冲洗完后用按压膀胱法或屏气法排尽尿液,再使用4℃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每次停止冲洗以患者感到强烈排尿为标准。膀胱冲洗前、中(有强烈排尿感)各测量一次血压,冲洗前血压160/100mmHg,冲洗中血压190/110mmHg时须停止冲洗并通知医生。并建立冲洗记录,记录膀胱训练成功的例数和恢复膀胱功能的时间以及冲洗前、中、后血压的变化情况。此方法是采用ROOT神经促通术中的表皮温度刺激技术,冲洗液的不同温度对膀胱肌肉及感受器的刺激,膀胱肌肉被动舒张和收缩,模拟正常的排尿状态,促进神经的康复,提高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21]。用热冲洗液膀胱冲洗,使膀胱逼尿肌在温热的条件下松弛,待热冲洗结束将膀胱尿液排尽后再使用冷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用冷刺激的方法使逼尿肌收缩,从而达到模拟正常的膀胱排尿方式[22]。其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膀胱训练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在减少训练天数上也优于对照组。

3.5自制排尿装置 闫桂虹等[23]认为造成上尿路损害及尿失禁的主要原因是膀胱内压过高。把膀胱内压控制在生理安全范围内可以防止损害上尿路及尿失禁的目的,给予患者常规导尿时,在导尿管外端安装自制的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排尿装置,持续对膀胱内压力进行监测,当其达到生理安全压力值(40cmH2O)时,自制的模拟生理膀胱排尿装置就通过膀胱测试针头、流量控制装置、压力控制装置,使尿液自动排出,实现膀胱的安全充盈与排空,完成模拟生理膀胱排尿方式。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尿路感染及膀胱残余尿量测定两项指标中差异有显著意义。此装置在早期即可以使用,避免泌尿系感染,极大促进膀胱功能的康复,为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

4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无法使其恢复至正常的膀胱,对于其治疗护理的目的是改善其功能状态,使其成为容易控制或可以控制的反射性膀胱,保护上尿路功能,其次是重建或部分重建下尿路功能,提高控尿能力,减少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治疗护理方法的选择上,以达到疗效为前提,应优先选择简单安全、损伤较小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和功能重建是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重建平衡的膀胱功能和提高控尿能力是延长脊髓损伤患者预期寿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崔,双卫兵.神经源性膀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0-110.

[2]Schalow G. Cure of urinary bladder functions in severe (95%) motoric comple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in human[J]. Electromyogr Clin Neurophysiol. 2010,50(34):155-179.

[3]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04-108.

[4]丁清清.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进展[M].2012年河南省腔镜护理管理新技术新业务研讨班论文集,2012:1-9.

[5]黄爱华,卢柳艺,何静.膀胱电刺激对促进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作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3):684-685.

[6],崔,双卫兵.神经源性膀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0-110.

[7]陈小妹,叶辉,棒嘉璇,等.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4):987-989.

[8]刘珍红,龚海蓉,李冬秀.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38-240.

[9]林瑞珠,许建峰.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225-226.

[10]徐水凌,顾敏,尹秀,等.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8):483-485.

[11]艾艳.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59.

[12]刘望萍.间歇性导尿法尿管充分的方法改良[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3]夏艳萍,郑红云,赵超男,等.脊髓损伤患者自我间歇导尿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10):624-625.

[14]李小梅.个性化护理对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36-37.

[15]Katherlne NM.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n the rehabiliration sering:a comparison of clean and sterile technique.Clinical Rehabilration,2006(20):461.

[16]高李侠,胡庆奎,彭金良.简易盆底振动治疗神经源性膀胱[J].中国康复,2012,27(6):457-458.

[17]王颖.机械振动疗法及其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8):633-636.

[18]Alaca R,Goktepe AS,Yildiz N,et a1.Effect of penile vi- hratory stimulation on spasticity in men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Am J Phys Med Rehabil,2005,84(11):875 879.

[19]Laessoe L,Nielsen JB,Biering-Sorensen F,et a1.Antispastic effect of penile vibration in men with spinal cord lesion[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4,85(6):919-924.

[20]贾秀萍,李甜,莫蓓蓉.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对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效果的研究

[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04-3706.

[21]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22]周桂君,张秀华,周晓梅,等.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1(201):54-56.

排尿形态改变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 膀胱损伤;护理

膀胱损伤,是指膀胱壁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发生膀胱浆膜层、肌层、黏膜层的破裂,引起膀胱腔完整性破坏、血尿外渗[1]。膀胱为囊状器官,能够储存和排泄尿液,其大小、位置和形状随储尿量而变化。在婴幼儿时期,膀胱高出耻骨联合位于下腹部,易受到损伤。成人的膀胱空虚时位于骨盆深处,不易被外界暴力所损伤,但充盈时膀胱壁紧张而薄,膀胱超出耻骨联合至下腹部,若下腹部受到暴力作用,则容易遭受损伤。膀胱损伤主要原因因外力打击引起,极少数由医源性因素导致。

现就我科两年来收治的32例膀胱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膀胱损伤患者32例,其中膀胱挫伤患者8例,膀胱破裂患者24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6岁。住院时间最长98 d,最短16 d,平均24 d。

2 护理对策及其措施

2.1 保守治疗期的护理

2.1.1 急救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血尿的观察,记录24 h尿量。损伤严重伴出血休克者,需立即开放静脉通道,做好输血准备工作,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合并骨盆骨折的患者需平卧,勿随意搬动,以免加重损伤。腹膜内膀胱破裂的患者,若经留置尿管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持续加重者,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2.1.2 观察患者腹胀情况 骨盆骨折引起的膀胱损伤有时症状不明显,或被骨折疼痛所掩盖病情,容易被漏诊。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应认真仔细观察腹部情况,做好腹部诊察。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等腹膜刺激征,有无便血,尿血及排尿,排便障碍,及早发现腹膜后血肿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高依据。

2.2 手术治疗期的护理

2.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患者了解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及其预后,取得患者的配合。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指导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保证患者的充分休息,减轻焦虑心情。针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患者的家属或朋友进行沟通,使其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和支持。②术前准备:术前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排粪通畅。指导患者合理补充水分及营养,使其能较好地接受手术治疗。评估患者膀胱损伤的表现及程度,有无合并感染、尿外渗等情况。完善术前常规检查,评估患者能否耐受手术。术前给予相应的抗生素皮试并记录结果。根据手术方式给予相应区域的备皮。术前晚清洁肠道,根据手术方式选择相应的肠道准备方式。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术晨贴身穿上清洁的病员服,取下金属物品,取下活动性假牙,根据手术室安排,进行患者、药物核对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

2.2.2 术后护理 ①术后护理常规:了解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法,了解术中的情况,出血量,补液补血量、血压变化等;根据麻醉方式旋转相应的,根据需要给与持续低流量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需要给与持续心电监护;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切口引流情况;床档保护防止坠床。根据麻醉方式选择合适的,一般取去枕平卧位6 h,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6 h后取半卧位。术后患者若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躯体移动受限,可协助翻身,并保证冲洗管有足够的长度,以防翻身时脱出。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防止肠粘连的发生。给予高能量饮食,由流质饮食逐步恢复至半流质和普食,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保持排粪通畅。②疼痛的护理:使用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做好心理疏导。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并评估效果。使用自控镇痛泵(PCA)时做好相应护理,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情况发生,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由于膀胱内手术创面以及留置导尿管气囊牵引压迫的刺激,可引起膀胱痉挛。患者精神紧张、烦躁恐惧也是诱发膀胱痉挛的因素。合理调整留置导尿管的气囊,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遵医嘱应用一般解痉止痛药,如山莨菪碱等,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及其疗效。③管道的护理: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定时挤捏导尿管,妥善固定,避免折叠、受压,保持有效引流。更换引流袋每周1~2次,引流袋不能高于耻骨联合。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并进行记录。每日两次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及会清洁干燥。恢复饮食后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尿量达2000~3000 ml。若行膀胱持续冲洗时,应注意调节膀胱冲洗液的速度。膀胱冲洗的速度不可过快,以防止冲洗液快速进入膀胱,会引起膀胱过度充盈,冲洗液从膀胱破裂缝合处渗出,影响伤口愈合。一般采用持续低压冲洗,避免压力过大。应注意观察腹部有无腹胀、腹痛等不适。观察进出量是否平衡。加强胱造瘘管的护理,保持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并进行记录。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观察敷料有无渗液,若有应及时进行更换。膀胱造瘘管一般在术后10 d可拔除[2],在拔管之前应进行夹管试验,若排尿通畅2~3 d后,方可拔除。长期留置者,应定期更换,一般首次换管时间为术后3~4周,之后可根据患者情况每4~6周更换一次。

3 结果

对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的32例膀胱损伤患者,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及时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及其专科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与护理,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小结

综上所述,对膀胱损伤的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专业的护理知识教育加上合理的心理辅导,是治疗膀胱损伤患者的必要前提,而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变化,提供相应的专业护理,有助于患者树立自信心,促进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范治璐.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3.

排尿形态改变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尿管护理;尿道感染;尿道狭窄;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0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47-02

TURP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适应症宽、对病人打击小、恢复快及疗效好等优点[1],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由于术后病人常规留置尿管,容易发生尿道感染,尿道狭窄又是TURP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传统的尿管护理,是护士在执行留置尿管医嘱后,没有要求护士将尿管护理转抄到执行单上,执行后签名签时间,造成临床护士对尿管护理重视程度不高,尿管护理做得不到位,增加了尿道感染及尿道狭窄的机会,患者满意度不高。为了减少患者术后尿道感染及尿道狭窄,提高患者满意度,我科于2007年开始对尿管护理措施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尿管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住院的TURP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病人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尿管护理方法:患者留置尿管后,两组病人均给予尿管护理,对照组采用原有尿管护理措施,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苯扎溴铵碘酊棉球擦拭尿道口及外阴1~2次,如分泌物过多,可选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洁,再用苯扎溴铵碘酊棉球擦拭[2]。试验组在原有尿管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后尿管护理措施,即医生下达留置尿管的医嘱后,护士按照原有尿管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同时,执行医嘱的护士将留置尿管的医嘱变成尿管护理的护嘱转抄到其它治疗执行单上,并注明执行时间bid,将病房所有病人的尿管护理执行单放在一起,执行护士每天根据其它治疗执行单按时进行尿管护理,每执行一次有签名及执行时间,护士在执行停止留置尿管的医嘱后就停止尿管护理的护嘱;并且每次进行尿管护理时,将尿管向上提后,再进行尿道外口消毒。

1.2.2评价方法:采用三个方面进行评价。①尿道感染评价。术后3天,观察病人尿道外口、导尿管周围分泌物情况,对病人进行尿培养及菌落计数。尿道留置导尿管可使尿道腺分泌增加,表现为尿道外口、导尿管周围有少量粘稠分泌物。若病人尿道外口、导尿管周围分泌物增多,每毫升尿内菌落数超过105,提示为尿路感染。②尿道狭窄评价。尿道狭窄是TURP术后的晚期并发症,通常在术后3~4周时出现尿线明显变细,继而排尿困难。在病人出院时,指导患者如果出现尿线变细就回院复诊,并且在病人出院2~3周后,对每个病人进行电话回访,以了解病人有无尿道狭窄发生。③患者和护士满意度及相关因素调查。在患者出院时,由护士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给患者独立填写,由护士长对护士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病人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为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治疗计划的了解程度、护士的服务态度及产生的医疗费用等。护士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为工作预见性、条理性、繁忙度、成就感等。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4级。很满意、满意均归为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均归为不满意。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包将数据进行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病人尿道感染、尿道狭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病人尿道感染、尿道狭窄比较

2.2满意度及相关因素调查比较,(见表2)。

表2满意度及相关因素调查比较

3.讨论

对于TURP病人,留置尿管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尿管护理在临床上,护士执行医嘱后未将尿管护理转抄到执行单上形成工作流程,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工作闲的时候做,工作忙的时候不做,自觉性高的护士做,自觉性不高的护士不做,或不按时做,每天只做一次,做得不彻底。改进后的尿管护理措施,护士执行留置尿管的医嘱后,首先把留置尿管的医嘱变成尿管护理的护嘱转抄到其他治疗单上注明bid,并且规定当班护士按时完成并签名签时间,将尿管护理措施形成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流程,引起护士的重视,护士就会按照工作流程,对照执行单按时认真进行尿管护理,从而保证了尿管护理的质量;将尿管护理转抄到其它治疗执行单上注明bid,并要求执行护士签名签时间,这样有利于护士长检查工作,护士长可以按时到床旁检查尿管护理是否执行了,同时可以根据其它治疗执行单签字情况检查护士尿管护理的执行情况。另外,在做尿管护理的同时,将尿管向上提,有利于消毒液进入尿道外口,对尿道外口进行彻底消毒,减少尿路感染及尿道狭窄,提高病人满意度。病人对护理工作成绩的肯定,一方面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成就感,但另一方面,增加了护士工作量,所以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没有明显地提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但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提高护士对尿管护理的认识,护士的对尿管护理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得到提高。

4.结论

从本试验可以看出,改进后的尿管护理措施,可减少尿路感染及尿道狭窄,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德元.前列腺增生症.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09~110.

排尿形态改变护理措施篇7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a)-0135-02

在老年慢性疾病当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即为糖尿病[1]。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是病程长、治疗时间长、发病率高等。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严重影响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应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措施相较常规的护理手段更能满足患者的根本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代谢指标情况。该文当中,对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护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共收集60 例),将这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每30例为一组。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各为14、16例;年龄范围上限值:85岁,下限值62岁,年龄平均值(70.28±3.12)岁。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各为16、14例;年龄范围上限值:82岁,下限值63岁,年龄平均值(70.36±3,28)岁。对比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2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工作者对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①遵医嘱为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基础护理,为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帮助患者保持个人卫生。②为患者办理入院,带领患者熟悉医院内的环境,教会患者使用医院内的基本设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尽快融入新的环境。③帮助患者完成相关的检查,并查看检查的结果,一旦有异常情况则立即通知医生,必要时可进行会诊。观察组:护理工作者对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2-3]:①护理工作者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治愈困难,长久的病痛折磨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及心理的折磨,老年人心理更为敏感、脆弱。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老年人理解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与年轻人存在代沟,往往易产生孤独感,护理工作者应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关心老人,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消除患者的孤独感,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护理工作者还应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出病室散步,与同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交流及沟通,缓解患者焦虑、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②护理工作者应为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及生活的护理,指导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多饮水。提高对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补充营养。嘱患者每餐主食不能超过2种,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早、中、晚餐糖分摄入的占比可为:1∶5、2∶5、2∶5的比例。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每日进行适量的锻炼(如:慢走、太极等有氧运动),每日按时排便,避免便秘,注意保暖,戒烟忌酒,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③护理工作者应为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的服用降糖药物,告知患者药物的服用剂量、方法、不良反应及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方法。护理工作者在患者服用降糖药物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生恶心、头晕、乏力等低血糖反应时,应指导患者立即服用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食品。护理工作者还应教会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告知患者胰岛素的作用,不良反应等。④护理工作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及末梢循环情况,注意保持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的清??干燥,保持患者床单的干净平整,避免发生压疮。护理工作者应记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每日的大便次数及尿量,一旦尿量异常或长期未排便,则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导尿、灌肠等)。⑤护理工作者应给予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等相关的疾病知识,告知患者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进行终生的治疗,帮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进一步的了解,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患者自测血糖,教会患者记录每次血糖的数值并绘制血糖变化表,嘱患者随身携带糖果、降糖药物及疾病卡等物品,嘱患者定期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情况。②观察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1.4 统计方法

在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后,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并用t检验,P

2 结果

2.1 2组对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对比性(P

2.2 比较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情况

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各项代谢指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是病程长、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等[4]。糖尿病的基本护理措施是饮食控制及饮食调节,饮食护理能够降低胰岛的负担,促进胰岛的功能恢复,护理干预措施通过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措施,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为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不仅注意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用药护理,改善患者的生理健康,同时注重对患者心理的护理,使患者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5]。护理工作者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患者了解到糖尿病进行终生治疗的必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及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通过对该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发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的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为:心理活动(16.18±3.22)分 、躯体功能(29.12±3.78)分、 社会活动(11.41±4.32)分。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为:心理活动(10.36±2.54)分 、躯体功能(21.38±2.51)分、 社会活动(4.12±2.56)分。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各项代谢指标数据为:空腹血糖(7.23±1.61)mmol/L、餐后2 h血糖(7.91±2.0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4±1.61)%。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各项代谢指标数据为空腹血糖(11.75±2.78)mmol/L、餐后2 h血糖(13.63±2.42)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90±2.39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排尿形态改变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骨折 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021-02

骨折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是一种疑难病,骨折急症使原有糖尿病加重,糖尿病又会加重创伤对机体的损害,影响骨折的愈合,因此,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比普通患者难。近两年来,我科通过对50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全面观察,在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8年5月~2009年12月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42~84岁,平均58岁。既往有糖尿病史的患者78例,入院检测时发现有糖尿病的患者22例,四肢单处骨折72例,多发骨折28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骨折部位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临床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疏导、血糖监测、胰岛素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术后护理、功能锻炼等。

1.2.1心理疏导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由专业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责任护士负责。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

由于外伤和基础病--糖尿病本身,手术创伤及功能锻炼引起的疼痛,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情绪[1]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轻柔;在移动患者前先做好解释工作,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讲解疼痛的原因及疾病的转归,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听音乐、看电视、聊天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

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安排家属、朋友及时探视、引导他们安慰和鼓励病人增强器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安排病人与已手术并成功的病人同住,充分利用病友间相互交流达到缓解心理压力及榜样示范作用[2]。

1.2.2 血糖监测,胰岛素用药护理

监测并记录尿糖、血糖和血尿酮水平,观察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如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监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果,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应交替进行,以免形成局部硬结。注射胰岛素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应用胰岛素过程应监测血糖的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1.2.3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使病人积极配合,以取得最佳效果。饮食中的主副食数量应基本固定,要严格按照医师制订的食谱避免随意增减,严格限制各种食糖、糖果、点心、小食品。病人早晨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宜空腹,每周应定期测量一次体重,如果体重改变超过2kg,应报告医师。严格限制饮食,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患者应注意每餐将计划饮食吃完,定时进餐。

1.2.4 术后护理

糖尿病病人因皮肤的抵抗力低,易受感染,伤口不易愈合。护理人员应注意对病人皮肤的保护。保持床单整洁无皱、舒适。鼓励病人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并施以皮肤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指导病人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衣服。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技术,如有伤口敷料脱落或皮肤感染时,不可任意用药,应由医师处理。指导病人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做到睡前、早起刷牙,饭后漱口。

1.2.5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有计划和正确的进行功能锻炼,说明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水平,可以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告知患者不宜在空腹状态下运动,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运动中需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时应及时食用。教会患者自测血糖,尿糖及注射胰岛素,教会病人如何识别低血糖反应及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说明血糖监测对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血糖的控制有利于切口的愈合[3]。

1.3 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血糖有效控制,饮食指导,用药、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一系列积极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比较见表1

表1显示,空腹血糖检测,实验组治疗1周末起、对照组治疗2周末起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

2.2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比见表2

表2显示,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围手术期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术后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均能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注:伤口一期愈合:24~48小时内伤口已由上皮覆盖,2~3周完全愈合,留下功能良好的线状瘢痕。切口感染:切口部位红、肿、热、痛和硬结或波动感。

3 结论

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压力,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术后切口感染,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讨论

4.1 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实施护理干预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最本质最基础的心理护理,对形成良好护患氛围具有决定性影响。它是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康复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是采取明确患者心理动态,明确心理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的基础。只有具备积极职业心态的护士,才会自觉地要求自身言谈举止有益于患者身心状态形成良好的人际魅力,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持之以恒地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4.2 积极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

骨折合并糖尿病使病情更加复杂,患者担心糖尿病影响切口愈合,对此,护士应及时了解手术患者的特点,深入浅出地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和护理知识,提供有关治疗信息,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减轻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压力,对促进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向阳.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 10.

[2]周郁秋,主编.护理心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

[3]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上一篇:关于农村卫生整治总结范文 下一篇:乡镇行政执法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