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管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5 11:29:30

水体管理措施

水体管理措施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质量

前言: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工作目标是加强我国水利工程的组织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安全可靠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已有的和潜在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业也逐渐变得更加重要,国家也大力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对水利工程来说,管理是关键,建设是基础,所以抓好水利工程的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安全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采取与之对应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水利工程才能为我们所用,造福于人类。

一.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要点

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针对以上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

1. 加强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设计所需的坐标和高程等基本数据以及工程量计算等都必须经过测量来确定,而测量的准确性又直接影响到工程设计、工程投资和工程质量。因此,搞好测量工作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

2.加强水利工程设计工作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通过并立项后,工程设计就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工程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工程建设的工期、进度、质量、成本,工程建成运行后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决定作用。先进的设计应采用合理、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合理地布置场地和预测工期,组织好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3.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是决定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1.建立明确的工程施工责任制,加强施工质量监管

明确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主管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责权利,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签订工程质量管理责任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建立“同体”回避制度,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

2.开发人力资源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

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三峡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3、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主要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负责,要从学习、了解基本的建设程序,围绕管理的目标、安全、进度、质量、投资等几个方面设立相关的机构、部门。要处理好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处理好技术、施工、进度、合同、后勤以及终端用户等各方面的关系。制定并完善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完善项目各阶段分类管理的方法,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工程建设能顺利进行。

4、按照目标计划,做好动态管理

水利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规划、组织、协调等手段。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控制目标的顺利进行。在目标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投入、转换、反馈、对比、纠正等基本控制程序,缺少这些基本环节中的某一部分,那么动态控制过程都市不全面的,那样会降低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影响目标管理的效果。

5.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

第一要加强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第二要强化安全管理。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的旅游等经营项目,要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6、水利工程建设期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管理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列出质量管理明细表,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

6.1 施工前质量管理

掌握和熟悉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严格考查施工企业的技术资质。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系统、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活动,完善其质量检验和计量技术及手段,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和了解所担负的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开工之前必须向施工人员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技术交底。对承包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进行审查。

6.2 施工过程中管理

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管理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管理图表。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加强工序交接检验和隐蔽工程验收。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6.3 施工后的质量管理

审核竣工资料,包括施工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和整个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实行保修制度,并提供必要的服务。

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是一门复杂,系统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化,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最终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元蓉.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J].河南科技,2010(7).

[2] 阿不都外力.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2).

水体管理措施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具体措施

【分类号】:TV523

前言

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难度大、工序复杂、周期长等特点,与我国居民安居乐业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主要是通过施工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手段,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以最小的施工成本,获取最大化施工效益和社会效益[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使用寿命和价值发挥紧密相关,是水利工程顺利进行、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进一步壮大,水利施工管理不断得到提升,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须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加强对施工管理的认识和重视,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现存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的巨大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具体体现在:(1)是工程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较为复杂,投入大、周期长,且施工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暴雨、冰冻等不良天气影响,加之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工序繁琐等,施工质量难以保障。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从各个工序和环节加强管理和控制,能够真正确保水利工程高质、高量、按期完成。(2)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参与人员众多,大型器材使用量大,若缺乏必要施工管理,将导致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机械损坏、丢失,大大增加施工成本[2]。而加强对施工人员及施工器械的全面管理,能够在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同时,保证施工安全,以最小的施工成本获取施工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此外,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还能够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切实做到安全生产。(3)是实现施工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必然要求。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质量是否达标,是水利工程施工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要求。此外,加强施工管理,还能提升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是多方共赢局面形成的必要条件。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质量问题

水利工程管理,最终是为了在保证工程高质量完成的同时,促进施工效益最大化实现。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参见单位重视度不足、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施工管理落实不到位;政府相关监督管理部门未能够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诸多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施工技术不达标、存在不规范施工或违规操作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对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及使用效能产生威胁,对水利工程高质量、高水平顺利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2.2安全问题

由于任务艰巨性及工程复杂性,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稍有不慎将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甚至引起不必要人员伤亡,给工程施工带来极为不利影响。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存在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施工环节中,如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资质不够、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施工过程中对大型机械设备管理不当、未根据要求定期保养维修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不利于安全生产的落实,甚至引起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影响工程进度,增加施工成本,最终严重影响到施工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制度建设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视,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为工程施工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良好内部运行机制的建立及质量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控制各种施工风险的有力保证,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整体质量的必然要求[3]。此外,施工企业还应结合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标准化管理,确保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更规范化、合理化和高效化。

3.2质量管理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工程施工全过程,保障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1)重视细节。水利工程由多个部门组成,任何一个环节的不重视,都有可能引起质量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将对整个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因而,相关质检人员应加强对细节问题的重视,尤其是关键工序施工和隐蔽工程施工,应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质量问题,保证施工正常、有序进行。(2)完善质量监管模式。参见单位应彻底改变以往陈旧、错误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质量监管新模式,为高质量工程施工提供强有力保障。同时,还应结合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多管齐下,保证水利工程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开展。(3)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相应的培训机制,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最大限度避免由于业务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导致的质量问题。同时,施工单位还应积极引进新技术人才,扩充施工队伍,为工程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3.3安全管理方面

安全管理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工程施工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的重要保障。加强安全管理,应注意:(1)水利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建立。水利工程施工是一项庞大、复杂、系统的过程,参与的单位多,且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角度,因此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为工程稳定、有序进行提供强有力保障。(2)专职安全员的合理配置。根据水利工程的类别和规模配备一定数量和资质的安全员,全权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指导与安全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安全生产的落实。(3)安全监督网络的完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和安全巡视,确保各道工序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施工,并正确处理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3.4施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加强对施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全面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的专业技术,而且还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管理经验,能够灵活、高效处理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以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突况[4]。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还应明确自身职责和使命,树立良好的意识,正确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为施工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提高强有力支撑。

4.小结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须加强对施工管理的重视,通过制度建设、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提高工程施工整体质量,实现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杨玉生,温彦锋,刘小生,赵剑明,刘启旺.水利工程震害中土工结构低应力破坏实例分析[J].岩土力学,2012,33(09):2729-2735+2742.

[2]唐晓燕,曹学章,王文林.美国和加拿大水利工程生态调度管理研究及对中国的借鉴[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29(03):394-402.

[3]李娜,乔瑞社,张斌,何鲜峰.水利工程稽察项目质量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z1):161-165.

[4]于金龙,焦艳彬,杨林振,王超.遗传算法在水利工程施工进度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11):72-75.

作者简介:

水体管理措施篇3

 

关键词:转变观念;改革和发展;运行机制

1 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形势的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前提是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陈腐观念,将原有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完全依赖计划,依赖行政命令的思维方式转变过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特别是在水管单位内部的供水生产、水产养殖、水利发电、库区旅游、水土资源等生产经营实践中,严格按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要求,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合理确定价格,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重视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生活水平。一定要深刻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根本内涵,要明白“市场经济没有眼泪”的道理。

通过改革的手段,彻底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点、方法,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制定切合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形势,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统揽我们的工作,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水土资源、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摆脱水管单位举步维艰的困境,才能在本世纪的前二十年实现水利人的小康目标。但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念、循序渐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使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跟上时展的步伐。

2 认真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几个关系。

2.1 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体制改革不是要全部废除原有的所有政策、制度、规范,而是要破旧立新,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释放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稳定、增效、发展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改革的具体工作,以稳定、求实、创新、发展的态度来面对改革,在改革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

2.2 行政管理和水管单位的关系。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能,划分灌区内的水政执法、渔政执法、水库防洪、灌区排涝、江河提防、灌区管理工作的责权利。水行政主管单位只能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依法行政,而不能对水管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的过多、过死、过细。而水管单位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土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开展水商品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强对公益性资产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和完整;做好防洪、排涝、减灾、水土保持等工作,确保公益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真正作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形成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新型关系。

2.3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中央关注的重点,也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国家应将不断加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的整治力度和大中型灌区的干支渠配套改造防渗力度,以利于水利工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水管单位一定要抓住这一发展自己、状大实力、提高社会地位的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强自身综合经营管理的同时,争取上级各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改革投资体制,将产权、经营权、管理权适度分离,以股份合作、租赁承包、出售拍卖、联营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为今后的综合经营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借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实现水管单位财务状况的良性循环。

2.4 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理顺水管单位管理体制,主要在于外部管理体制的理顺和水管单位内部管理体制理顺两个方面。外部管理体制涉及到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各级水行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的责权利职责划分,这些上下领导关系,条块业务关系通过本次改革是必须理顺的。而内部管理体制则主要涉及到流域内部、灌区内部、水管单位内部的责权利职责划分。这些内部关系的理顺,必须在人事、财务、分配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理顺,为整个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理顺创造条件,做到上下左右关系协调、形成合力,不断增强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

2.5 精简机构和引进人才的关系。

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水管单位在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清理撤消在计划经济时期兴办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下属企业时,必然会出现人员过多而无法安置的现象,而大量的下岗、失业又必然导致水管单位内部和社会的不稳定。同时,水利事业的发展又将出现急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吸收。因此, 一方面要坚决压缩非生产人员和超编人员,采取提前离岗休息、鼓励辞职、自谋职业、鼓励脱产学习,轮岗待岗等多种办法,精减人员队伍,配套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使这批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另一方面按照定编、定员、定责、定岗、定薪的要求,吸收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适当的岗位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同时实施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处理好这一关系,将十分有利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轻装上阵,提高职工素质和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 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符合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市场、适应形势、符合要求的运行机制非常必要。其主要的机制是:

3.1 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按照统一政策,重新核定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分类成本水价,调整实际执行水价,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水价实行“小步快跑”的办法,加快水价调整进程。使水价的形成机制、调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反映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3.2 在水费的征管机制上,按照“先服务、后收费”的政策,不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减少征管环节,明确征收主体;做到供需直接见面,实行合同制供水,收费到基层。同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建立乡镇或村社用水户协会或支渠管理委员会,由乡镇或灌区的水利管理站牵头,负责供水、管水、收费,解决供用水的纠纷,形成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服好务,收好费。

3.3 在农业用水机制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定要加快计量用水和

节约用水的建设,在干渠的直灌斗渠和支渠及重要的分水节制闸安装计量用水设施,改革长期以来实施的按亩收费方式,实行按方计量收费,用基本水量收基本水费、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促进节约用水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由支渠管理委员会负责某一条支渠的输水、管水、灌溉和维修等工作,配合用水户协会做好水费的征管工作。

3.4 在维修养护机制上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养护维修队伍,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养护维修,将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分离,既可精简水管单位人员,节约维修养护经费,又可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

水体管理措施篇4

【关键词】城乡水务;一体化;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82-02

一、水务及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一)水务的含义

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务。水务主要包括:水资源、城乡防洪、灌溉、城乡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

目前我国使用的水务的概念有别于水务公司的服务形式,也不同于把分别由建设、交通、环保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的城市防洪、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航运等方面的事务简单地水利的管理范畴,而应该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涉水事务。

(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指水务管理所涉及的各项职能和各个环节之间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即对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渡、统一管理。也就是说由一个部门对水质和水量负责。

二、水务一体化的优越性

(一)理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区域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实行统一管理,改革“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促进了城镇的防洪与排水工程建设。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既可以从区域上统盘考虑防洪与排水,也可以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解决部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城镇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

(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产业。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使水利从以防汛抗旱为主的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向同时兼顾城乡供水、旅游、养殖和排水治污等经营性产业发展,以促进水利基础产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四)强化了水行政执法工作。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丰富水行政执法的内容。切实解决以前由于是多个部门管水形成的困难,如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费征集制度等实施都可迎刃而解。

三、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一)改革认识不到位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改革的主动性和深度不够,有些地区改革进展较慢,而在已经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地区,也可能存在着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浮于形式的问题,改革后工作思路和工作内容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二)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主要表现为上下不对口、左右不协调的问题。如部分地区上下级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不一,带来了行政机构上下不对口、工作协调难的问题。同时,水务一体化改革要打破水务管理上原有的条块分割,要重新调整相关涉水部门的管理职能,会触及到一些部门的既有利益,如何理顺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的分工合作关系,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需在实践中不断适应调整。

(三)投资渠道不畅,水务市场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格局尚未形成。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地区政府机构职能发生调整和变化,导致水务基础设施政府投资主体缺位问题更加明显,原有的投资渠道没有了,新的投资渠道又没有建立起来。水务基础设施对社会资金、外资以及金融资本等吸引力不强,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水务市场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格局尚未形成。

(四)国有水务资产管理改革滞后,水务市场产业化程度不高。水务国有资产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特点,以及相关经济政策还不配套,使国有水务资产管理改革面临着一些难题。在推动水务市场化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水务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继续加快推进城市水务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仍然是许多地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亟待完善。一些过去的行政法规和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现状,急需修订完善,同时,新的形势还要求制定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来保证改革与发展的有序进行。

(六)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缺乏,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程度较低,公众参与管理和监督不够,水务技术规范标准有待补充完善。

四、解决措施

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思路,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开拓进取,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务一体化改革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快水务一体化改革步伐。要适应发展形势,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这项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和落实治水新思路的必然要求,要从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解决我国水多、水少和水污染问题的高度,提高对改革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快改革步伐,真正实现城乡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

(二)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在改革过程中只有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理解、支持,勇于探索,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水务改革模式,才能不断理顺城乡水务管理体制,实现“一龙管水,团结治水”的好局面。

(三)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对现实需要但还缺乏的政策法规要加快建立健全,对一些过时的要及时修改完善。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和规范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水务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四)健全水务投融资体制。按照有进有退的要求,调整政府财政投资范围,加大公益性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力度。水务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让收益、经营权出让转让收益等,要用于水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水务投资环境,加快形成向水务产业倾斜的投融资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水务设施利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以及外资等力度。

(五)推动水务市场产业化发展。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准确定位,要从直接管理企业向市场监管转变,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加强政策引导,间接调控,强化监管,组织制定全面的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引入公平竞争机制。

(六)深化水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水务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水务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使水务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切实保证落实水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

五、结语

水体管理措施篇5

关键词:环境管理 环境污染 建筑工程 技术

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完全能够消除或减轻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和光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现介绍在施工过程中较为成功的管理措施。

1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组织措施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组织措施是施工组织设计或环境管理专项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具体组织与指导环保施工的文件,从而在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危害。

1.1 建立施工现场全面的环境控制系统

建立全面的环境控制系统,设环境管理总指挥,技术和施工总负责,层层分解,定人定责,分工明确,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环境管理总指挥是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负全面责任。

1.2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的综合治理

认真做好全体施工人员、驾驶员和临时外来辅助工等的自觉保护环境意识,如利用企业报、民工学校、宣传栏、宣传标语等为阵地,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搭建工作平台,做好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结合起来的宣传教育。对现场污染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按要求报批连续施工时间并予以公布。

1.3 完善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责任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将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做到责权分明,管理有序,防止互相扯皮,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3.1环境岗位责任制

环境责任岗位主要有环境管理总指挥、技术总负责、施工总负责、环境管理员、防止污染组组长、施工班组长、分包单位现场负责人和责任区负责人等,并明确各级环境管理人员职责。现场环境由各施工班组和分包单位按岗位、专业、片区、栋号等进行分片包干,分别建立责任区,并负责本责任区的具体环境管理工作。

1.3.2 环境检查制度

由环境管理总指挥组织的每季、月、旬进行定期检查;由施工和技术总负责组织的季节性、节假日检查和机电、消防等专项检查;由环境管理员和防止污染组组长组织的日常检查;

由防止污染组组长和责任区负责人组织的班前检查;由班组或分包单位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

1.3.3 环境教育制度

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三类人员培训教育、民工学校教育、施工技术交底和班前活动等都要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内容。特别要做好经常性现场环境保护教育,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警示标志、宣传标语和环保录像等多种形式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教育。

1.4 搞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方案编制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项目应编制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专项方案。编制前,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踏勘施工现场,了解地质地貌和周围环境情况。编制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及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编写,内容全面具体,且有指导性。编制后,应经施工单位总工和监理单位总监审批,审批后方可实施。

2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技术措施是指导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具体行动的纲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环境污染隐患,如果预见不到或管理不善,环境将受到污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与危害。

2.1 防止大气(粉尘、废气)污染及其造成的危害

(1)施工现场垃圾杂物要及时清理。清理多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垃圾时,采用定制带盖铁桶吊运或利用永久性垃圾道,严禁凌空随意抛撒。

(2)施工现场堆土,应合理选定位置进行存放堆土,并洒水覆膜封闭或表面临时固化或植草,防止扬尘污染。

(3)施工现场道路应硬化。采用焦渣、级配砂石、混凝土等作道路面层,有条件的可利用永久性道路,并指定专人定时洒水和清扫养护,防止道路扬尘。

(4) 易飞扬材料入库密闭存放或覆盖存放。如水泥、白灰、珍珠岩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入库存放。若室外临时露天存放时,必须下垫上盖,严密遮盖以防止扬尘。

1.3.3 环境教育制度

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三类人员培训教育、民工学校教育、施工技术交底和班前活动等都要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内容。特别要做好经常性现场环境保护教育,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警示标志、宣传标语和环保录像等多种形式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教育。

1.4 搞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方案编制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项目应编制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专项方案。编制前,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踏勘施工现场,了解地质地貌和周围环境情况。编制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及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编写,内容全面具体,且有指导性。编制后,应经施工单位总工和监理单位总监审批,审批后方可实施。

2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技术措施是指导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具体行动的纲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环境污染隐患,如果预见不到或管理不善,环境将受到污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与危害。

2.1防止大气(粉尘、废气)污染及其造成的危害

(1)施工现场垃圾杂物要及时清理。清理多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垃圾时,采用定制带盖铁桶吊运或利用永久性垃圾道,严禁凌空随意抛撒。

(2)施工现场堆土,应合理选定位置进行存放堆土,并洒水覆膜封闭或表面临时固化或植草,防止扬尘污染。

(3)施工现场道路应硬化。采用焦渣、级配砂石、混凝土等作道路面层,有条件的可利用永久性道路,并指定专人定时洒水和清扫养护,防止道路扬尘。

(4) 易飞扬材料入库密闭存放或覆盖存放。如水泥、白灰、珍珠岩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入库存放。若室外临时露天存放时,必须下垫上盖,严密遮盖以防止扬尘。运输水泥、

(5)施工中及时回收使用落地灰和其他施工材料,做到工完料尽,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2.3 防止废水污染和危害

(1)施工现场搅拌站的污水、水磨石的污水等须经排水沟排放和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河流,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河流。

(2)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避免污染水源。

(3)施工现场存放油料、化学溶剂等设有专门的库房,必须对库房地面和高 250 mm 墙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混凝土或刷防渗漏涂料等。领料使用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而污染水体。

(4)施工现场临时厕所的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污染水体。

3 结束语

水体管理措施篇6

关键词:建筑给水与排水;质量问题;预防技术措施

正文:

1.管道渗漏问题及其预防技术措施分析

1.1给排水管道渗漏问题及预防技术措施

1.1.1给排水管道渗漏问题

给排水管道渗漏问题在给排水工程中较为常见,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在给排水工程中,PPR和PVC塑料管材是最基础的施工材料,如果这两种材料的质量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会造成给排水管道渗漏,比如,PPR塑料管性能不佳,在使用过程中便很容易产生缝隙,从而导致渗漏现象。此外,施工操作不当也是造成给排水管道渗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违规操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便增加了给排水管道渗漏的风险。

1.1.2预防技术措施

给排水管道渗漏的预防技术措施主要有两种:其一,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是给排水管道施工的最基本要素,其质量高低对给排水工程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在进行材料选购时,选购人员必须要货比三家,最好是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性价比较高的材料。材料入场后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解决,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型号均能满足给排水工程的需要。其二,规范施工工序。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不断规范施工工序,确保施工人员能够规范施工,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渗漏现象的发生。

1.2给排水管道与地板连接处渗漏问题及其预防技术措施

1.2.1给排水管道与地板连接处渗漏问题

给排水管道与地板连接处渗漏问题的产生与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工序有关。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多采用管道穿过地板的施工方式,如果地板与管道的接触面缺乏严密性,很容易产生连接处漏水的情况。

1.2.2预防技术措施

给排水管道与地板连接处渗漏问题的预防技术措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给排水管道与地板连接同整体工程一道施工时,防水材料至少需要涂抹两遍才能进入到下一道施工工序;给排水管道单独预留施工时需要利用水泥砂浆对施工周围约25mm的地方进行水泥砂浆浇灌,以确保给排水管道与地板连接处的密实。

2.管道堵塞问题及其预防技术措施分析

2.1管道堵塞问题

管道堵塞问题也是给排水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在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地面和楼层进行开挖,如果未采取必要的措施,会导致一些异物进入到给排水管道,比如泥沙、垃圾等等,这些异物清理难度较大,如果在投入使用前未清理干净很容易造成管道的堵塞。

2.2预防技术措施

管道堵塞问题预防技术措施主要有两点:其一,做好封口质量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封口施工的质量管理,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管道堵塞问题的产生。其二,采用正确的封口方法。在以往的施工中,水泥砂浆是钢板之上常用的封堵材料,这种材料较为脆弱,很容易破损,破损后的残渣会加大清理的难度,因而选用石灰砂浆进行钢板之上的封堵更为合适。

3.沟槽泡水问题及其预防技术措施

3.1沟槽泡水问题

沟槽防水措施的完善与否与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管道开挖后进入沟槽的水分会使槽基的质地变软,承载性能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管道工程基础下沉,给工程结构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导致沟槽泡水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降水和地下水进入沟槽,且没有及时清理。为了确保给排水工程的顺利施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技术措施严格控制沟槽防水质量。

3.2预防技术措施

给排水管道施工最好安排在降水量较少的季节,如果在雨季施工需提前筑好土埂,土埂要呈闭合状,如果施工现场条件允许,开挖工序可以在土埂的进行;给排水管道如果与河道、渠道相连,在施工过程中要防止河道、渠道中的水源流入沟槽,最好能够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当给排水工程中沟槽开挖在地下水位之下,最好是安装相关的排水设备,以达到最佳的吸水和排水效果;沟槽开挖后要尽快进行后面的施工工序,避免沟槽长期在外。如果沟槽开挖后施工需要暂时中断,要通过设立保护土层来保护沟槽,防止出现沟槽泡水问题。

4.消防喷淋管道质量问题及预防技术措施

4.1消火栓口压力问题及预防技术措施

给水系统的施工要考虑到消防栓的安装问题。安装消防栓时,需在给水系统中在需减压处安装相应的减压装置,比如减压孔。减压装置的设置需要根据消火栓口的压力来决定,当出水压力达到0.5Mpa时便需要安装减压装置,静水压力高于0.8Mpa时,可采用分区给水系统的方式降低栓口压力,采用这两种方式可以确保栓阀不会被损坏,从而有效解决消防栓口压力问题。

4.2水压试验问题及预防技术措施

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是管网试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消防系统的安全,必须要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水压试验。

4.3穿梁套管问题及预防技术措施

穿梁套管的预埋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施工中难度较大的施工项目,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确保穿梁套管的每一支管在同一直线,如果安装过程中稍有偏差,会产生丝扣无法对接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根据梁主筋粗细程度采用不同的预防技术措施,比如,U型钢筋吊固适合较粗的梁主筋,而X型支架钢筋架立则比较适合较细的梁主筋。

5.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给水与排水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深入了解每一道施工工序的施工要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技术措施进行提前预防,以确保建筑给水与排水工程的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1]张丹霞.浅析室内排水管道的安装[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2):105-106.

[2]郭兴宇.建筑生活污废水压力流排水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

水体管理措施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重点事项;探讨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利工程施工的任务及特点

1.水利工程施工的任务

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任务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依据设计、合同任务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综合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当地社会经济状况,以及设备、材料和人力等资源的供应情况和具体的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2)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准备,加强施工管理,有计划地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多、快、好、省”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

(3)在施工过程中开展观测、试验和研究工作,促进水利建设的科学发展观。

2.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1)工程量大,工期较长,耗资大。

(2)施工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需要修建临时导流工程,以此解决施工期间通航供水等问题。

(3)由于水利工程有很强的季节性,须充分利用枯水期施工。

(4)专业工种多、技术较复杂。应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因时因地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达到缩短工期、均衡施工强度的目的。

(5)施工工期长和临时设施多,规模大、投资大。

(6)运输量特别大。

(7)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

二、水利工程的导流与排水

1.施工导流

水利施工有两种基本的导流方法:一是全段围堰法,即河床外导流。方法是先用围堰拦断河床,将河水逼向河床外临时修建的泄水建筑物,如明渠、隧洞(涵管)等往下游宣泄;另一类是分段围堰法,即河床内导流。方法是先用围堰包围出一部分河床,形成基坑,进行部分建筑物施工,水流通过被束窄的河床宣泄。

2.截流

一般截流过程为:先在河床的一侧或两侧向河床中填筑截流防堤,这种向水中筑堤的工作叫进占。创堤进占到一定程度,河床变窄,形成流速较大的泄水缺口叫龙口。为了保证龙口两侧堤端和底部的抗冲稳定,通常采用工程防护措施,如抛投大块石、铅丝笼等,这种防护的堤端叫裹头。封堵龙口的工作叫合龙。合龙以后,龙口段及戗堤本身仍然漏水,必须在创堤全线设置防渗措施,这一工作叫闭气。所以整个截流过程包括河堤进占、龙口裹头及护底、合龙、闭气等四项工作。

3.基坑排水

在围堰合龙闭气后,就应排除基坑的积水和不断流入基坑的渗水,保持基坑干燥,这样有利于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及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基坑的排水工作按排水时间和性质,可分为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

三、水利施工管理重点事项分析

1.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进度控制的措施主要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措施五种。

(1)组织措施包括:落实项目进度、控制部门的人员;具体控制任务和职责分工;进行项目分解、建立编码体系;确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包括协调会议的时间、人员等;对影响进度目标实际的干扰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2)技术措施是指采用有效的方法加快施工进度。

(3)合同措施主要有分段发包,提前施工以及各合同期与进度计划的协凋等。

(4)经济措施是要保证资金供应。

(5)信息管理措施主要是指通过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动态比较,定期地向建设单位提供比较报告等。

2.水利工程施工投资管理

施工阶段项目投资总额是通过工程概预算来确定的。它主要要由工程质量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械使用成本、施工管理费、计划利润、税金、规定的取费及不可预见费等方面组成。

(1)总工期是指从工程破土动工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部日历天数。它直接影响工程投资总额、投资回收期和建设项目效益的发挥。若在施工过程中,工期发生了变化,无沦是工期延长还是加速施工,都会带来投资金额的变化。

(2)工程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所付出的代价总和。长期来,工程质量成本混淆于工程成本之中,而工程产品优质优价问题—直未得到合理解决,常常发包人只提出工程的质量要求,而不为高质量付出代价,工程质量也就得不到应有保证,这严重影响了对投资的控制。

(3)施工阶段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是通过工程概预算确定的,属于可变动的直接成本,与已完工程量成正比。若实际成本超过计划成本,将增加工程总投资。

(4)施工机械使用成本是通过施工图预算确定的,属于工程投资小的直接成本,这种直接成本既包含固定成本,也包含可变动的混合成本。使用租赁施工机械的租金,属固定成本。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械的成本是混合成本。

(5)施工管理费是通过工程概预算确定的,是一种可变的混合成本。由于它包括的内容繁杂,金额较大,对投资的影响也较大,且具有综合性。

3.影响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1)人的控制,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遵守操作规程与否、技术水平、操作熟练程度等,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较大。

(2)材料控制,通过全程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全方位对工程进行系统的监督与控制。

方法控制,方法控制主要有三种方式: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施工方案等。

4.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安全施工,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从施工准备开始直到维修期满,都应该注意各项影响安全的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的各个阶段要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如下:

(1)施工准备阶段,在工程项目正式开工以前,项目经理及其项目组主要负责人,要对施工区域的周围环境,地下管线,施工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注意防止施工设施对周围居民的安全、住宿和交通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安排施工进度时,要妥善安排每个工序的进度,防止进度过紧或工作时间过长。

(2)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施工阶段的安全生产,主要是防范土方坍塌或深坑井内窒息中毒。在深坑部位,应采取支护措施,并计算边坡荷载能力,采取必要的加固边坡的措施。在雨季施工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施工时,要做好基坑支护和排水措施,并密切注意防止基坑两侧土体滑塌。在深基坑内施工时,要注意防止沼气或有毒气体因通风不良造成施工人员窒息死亡。

(3)结构施工阶段,在结构施工阶段,建筑物的高度不断上升,要特别注意高空作业安全,尤其是注意作业人员的坠落或被坠落物扎伤。为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完善结构施工层的外防护,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做好结构内各种洞口的防护,防止落人落物;加强起重作业的管理,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特别注意危险工种的安全保护。

四、结语

水利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作业人员要牢记各项施工要点,结合具体水利条件,综合分析水利施工管理中的重点事项和措施来完善水利建设。

参考文献

[1]郝春评.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1)

[2]罗明山.浅析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及管理创新[J].四川水利,2009(04)

水体管理措施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水利水电枢纽建设、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水工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水利水电机电设备安装、水工大坝工程、水利堤防工程和河湖整治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工程技术复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主要是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而且多在河道湖泊沿海及其它水域施工,需根据水流的自然条件及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施工导流、截流及水下作业受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制约因素众多;工程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耐磨、抗冻、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对地基的要求比较严格,技术工种多,施工强度高。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重点注意事项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点,施工管理中应重点注意施工目标、施工计划、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2.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进度控制的措施主要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措施五种。

(1)组织措施包括: 落实项目进度、控制部门的人员; 具体控制任务和职责分工; 进行项目分解、建立编码体系; 确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包括协调会议的时间、人员等; 对影响进度目标实际的干扰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2) 技术措施是指采用有效的方法加快施工进度。(3) 合同措施主要有分段发包,提前施工以及各合同期与进度计划的协凋等。(4) 经济措施是要保证资金供应。(5) 信息管理措施主要是指通过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动态比较,定期地向建设单位提供比较报告等。

2.2 影响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1)人的控制。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遵守操作规程与否、技术水平、操作熟练程度等,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较大。(2)材料控制。通过全程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全方位对工程进行系统的监督与控制。(3)方法控制。方法控制主要有三种方式: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施工方案等。(4)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合理选择符合质量进度要求的施工机械型号、性能参数及数量,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管理,是对施工机械设备控制的有效措施。(5)环境因素的控制。环境因素控制的措施主要是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排除环境的干扰等。

2.3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在工程项目正式开工以前,项目经理及其项目组主要负责人,要对施工区域的周围环境,地下管线,施工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考察。特别要注意:如施工区域内有地下电缆,水管或防空洞时,要派专人进行妥善处理,并给出所在位置,使施工人员事先知晓;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注意防止施工设施对周围居民的安全、住宿和交通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安排施工进度时,要妥善安排每个工序的进度,防止进度过紧或工作时间过长。

(2)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施工阶段的安全生产,主要是防范土方坍塌或深坑井内窒息中毒。在深坑部位,应采取支护措施,并计算边坡荷载能力,采取必要的加固边坡的措施。在雨季施工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施工时,要做好基坑支护和排水措施,并密切注意防止基坑两侧土体滑塌。在深基坑内施工时,要注意防止沼气或有毒气体因通风不良造成施工人员窒息死亡。

(3)结构施工阶段。在结构施工阶段,建筑物的高度不断上升,要特别注意高空作业安全,尤其是注意作业人员的坠落或被坠落物扎伤。为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完善结构施工层的外防护,预防高处坠落事故; 做好结构内各种洞口的防护,防止落人落物; 加强起重作业的管理,预防机械伤害事故; 特别注意危险工种的安全保护。

3、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要高度注重施工过程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高效、安全运转。那么我们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如何搞好施工管理呢?

3.1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合同签订之前,施工要对合同项目中的计划严格确立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查,要以公平、严谨及整体规划为原则,对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查技术要求合理。严格按程序签订合同,甲乙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各业务职能部门都要对其会审把关,然后对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协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在履行合同中,要依照合同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办事,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各种要求都要严格遵从。

3.2 使用动态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决策基础。由于在职工组成中,班组是最基本的群体,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班组里的一分子。所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每个安全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通过有效控制和监督的决策,来实施动态安全管理,并有效控制安全管理工作中相符的对策。

3.3 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所占的比重较大,并且品种较多,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做好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应严把采购关。按照施工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制定详细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建立并完善采购制度以及领用制度;其次,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应遵循货比三家的原则,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供货商,并签订好采购合同;再次,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应由专人负责材料质量验收工作,并做好材料入库,对于钢筋、水泥等大批量使用的材料,应进行抽检和复验,避免不合格的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3.4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与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设计、建设、施工和监理都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建设单位应发挥好其主体作用,协调好工程质量各方面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权利等。参建各方也要配合建设单位,共同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努力完成优质建设工程。工程施工的各方面质量管理都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施工规范,整个工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建设单位的确切情况,制定可行性的施工设计和相应的施工技术规程。施工过程中,重要做好质量控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建设单位也应以质量第一,对质检工作,做好质检严把质量。

3.5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工序较多,为确保施工安全,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安全培训工作,应分阶段、按工程施工要求、针对重点环节进行,施工人员应经过岗前培训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其二,建立入场安全教育制度。对每一名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都应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使其从思想上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以此来确保施工安全;其三,建立技术安全交底制度。该项工作主要是由施工技术人员负责,其中包括施工方案交底、班前交底等;其四,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属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一种行政手段,其主要作用是能够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制度制定以后,应有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检查频率,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将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5、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具体工程条件,综合分析水利水电施工管理中的重点注意事项和措施来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平平. 浅议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 中国水运. 2007. 1.

[2] 钟汉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术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 付晓明. 对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浅析[J].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 2007.1

[4] 王小格.水利工程中的常见技术问题[J].河南科技,2011.3

上一篇:经济学对社会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