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培训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2 17:28:43

年度培训分析报告

年度培训分析报告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将河南省各县按照传染病报告水平分为高、中、低,从中等县中随机选择1个平原县和1个山区县作为样本县,在每个样本县随机抽取4个乡镇作为样本乡,共为8个乡镇。

12 调查对象 以样本县县医院的全体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样本乡乡卫生院全体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样本乡全体村医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719人,其中县医院医务人员170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210人,村卫生室医务人员339人。年龄18~74岁,平均(3711±1144)岁。初中及以下占155%,高中/中专占579%,大专/本科占265%。

13 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式调查,问卷系“河南省农村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机制研究”课题组设计的村卫生室传染病报告情况调查表、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调查表和县级医院业务人员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法定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法定传染病诊断,传染病报告工具,传染病报告培训,传染病报告督导和检查,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执行情况,以及报告人对传染病报告的认识等。

14 质量控制 调查员选择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和样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的工作人员。在调查之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培训,以明确填表说明和注意事项。

15 统计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录入结束后,按5%的比例进行抽查,录入错误的地方及时修改,以确保资料准确可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对调查表中责任报告人传染病报告技术和报告意识共43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P=005标准,筛选出12个变量,其中从医年限、接受传染病培训、接受县卫生局及县防疫站培训、传染病分类、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愿意报告传染病、本院疫情管理人员经常检查(对于村医,该项是“乡卫生院疫情管理人员检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是促进报告传染病的因素,而没有报酬、文化程度则与传染病报告呈负相关,见表1。

表1 责任报告人报告传染病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略)

2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基层农村传染病报告的影响因素,将上述12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α入=0.05,α出=0.10水准下,采用Forward LR法筛选出6个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报告传染病有关的因素,其中从医年限、接受传染病报告培训、接受县卫生局培训、填写传染病卡、愿意报告传染病是报告传染病的促进因素,而没有报酬是报告传染病的抑制因素,见表2。

表2 责任报告人报告传染病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略)

注:对模型进行检验,χ2=95.01,P=0.000

转贴于

3 讨论

报告传染病没有报酬是进入模型的惟一抑制因素。在选择该项的医务人员中,村医占925%。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工资主要来源于预防注射,其平均工资低于同单位的临床医生平均水平。近年不少文献报道,乡村医疗机构投入工作量与经济收益有关〔2-4〕,加之缺乏政府经费支持〔5〕,没有任何经济收益的传染病报告被村医和防保人员忽视也是必然。接受传染病报告培训与接受县卫生局培训均为报告传染病的促进因素,提示报告传染病不仅与报告人接受培训有关,而且与培训的形式、有无教材有关。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培训率低,只有643%,很可能与政策上的空白有关〔6〕。997%的村医只能说出1~2种传染病诊断标准,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平均能说出4种传染病诊断标准,提示传染病诊断能力应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愿意报告传染病是报告传染病的促进因素,OR=2159。对愿意报告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本医院疫情管理人员检查和传染病法规定2个因素与报告传染病有正关联,与近年不少研究〔1,7〕一致,从医年限和文化程度对报告传染病的影响可能也与报告意识有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也是影响传染病报告的因素之一。只有640%的村卫生室有传染病报告卡,没有传染病报告卡和未填写过传染病报告卡也是造成农村基层传染病漏报严重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河南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漏报严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传染病报告工作人员无报酬,传染病知识培训少,培训级别低,报告人报告传染病的意识差,缺乏传染病报告应有的工具所致。

【参考文献】

〔1〕 王淑萍,李颖琰,谢婧,等.河南省西部某县2003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5,20(1):38-39.

〔2〕 郑文贵,华颖,包江波,等.医疗和防保功能在乡镇卫生院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0,3(6):271-274.

〔3〕 陈祥华,姚树坤,高春秋,等.医疗和防保功能在村级卫生机构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1,4(1):8-10.

〔4〕 张勇,罗力,姜晓朋,等.影响乡村两级卫生组织防保工作落实的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01,4(1):28-30.

〔5〕 刘兴柱,徐凌忠.我国公共卫生筹资改革措施评价[J].中国卫生资源,1998,1(4):151-154.

〔6〕 席彪,崔学光,徐步云,等.“建立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制度”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研究概述[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23(3):17-20.

年度培训分析报告篇2

又到年终总结时,作为企业的培训主管,你构思好你的年终总结报告了吗?你将向你的主管提交怎样一份年终总结报告呢?你是否觉得年终总结每年都一样,没有什么新意?作为培训主管,工作繁杂,你是否认为撰写一份重点突出,简洁有效的年终总结报告总是那么难呢?下文我们一起探讨的话题就是:培训主管如何撰写年终总结报告。希望对各位培训主管在撰写年终总结报告有所助益。年关将近,又到一年一度总结时!每到这个时候,就是企业员工做年终总结的时候。年终总结年年做,年年都大同,固定的空话套话,如“工作总体完成不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领导和员工的一致赞同”等成为年终总结中的常见词语。年终总结成为了一种形式。实际上,年终总结应该是对过去一年工作中的得失进行总结,对来年工作改进提供依据。年终总结需要总结人对自己一年来所做工作进行重点概括,就工作成绩和不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来年的工作计划。一般来说,年终总结主要依据其核心工作职责来对相应职责的具体工作进行总结。因此,培训主管要撰写出一份简洁有效、重点突出的年终总结报告首先需要明晰培训主管的主要职责,根据这些职责对应做了哪些重要的工作,从而对这些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汇报。由于年终总结报告存在一套相对固定的格式,因此还需要对总结报告的格式进行了解和掌握。在年终总结报告相对固定的格式基础上,结合培训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就培训主管一年来的核心工作进行总结概括,再加一些撰写方面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完成一份重点突出,简洁有效的培训主管年终总结报告了。培训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一般来说,企业培训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在人力资源部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教育工作;

负责编写公司人力资源培训教育发展规划,拟订年度工作和预算计划,在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指导各部门和下属企业制定多层次的培训教育计划,并协助其实施;

负责组织公司内的新员工岗位培训、各类知识班、研讨班、讲座等活动,对参加人员进行考核;

负责合理安排培训资源,对公司培训师进行合理分工,并适时聘用外部培训讲师。检查讲师培训质量和教学效果;

组织收集、筛选、编写、翻译、审校各类培训教材和资料;

负责教育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以及审查新器材的选型、采购;

安排和管理外派培训员工,审核公司员工业余学习费用报销申请;

负责收集国内外企业培训信息资料,追踪其动态,分析总结现有培训政策效果,提出改进咨询意见;

完成人事部长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明确了培训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后,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年终总结报告的撰写格式。那么,年终总结报告的一般格式是什么呢?培训主管如何撰写年终总结报告

年终总结报告的格式年终总结报告,是组织或个人对过去一年发生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概括和分析后撰写的文书。常见年终总结报告格式一般包括标题、引言、正文、结尾四部分:1、标题年终总结的标题有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典型的标题由对象名称、时限、主题、文种四部分组成。2、引言引言,也叫前言或开头。引言一般都很简单,主要目的是引出正文。有时甚至可以不要引言。3、正文总结正文占全文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典型的年终总结正文有以下几个部分:(1)一年中主要工作基本情况这部分要求全面、简要的说明过去一年中所做的各项工作,可以分项逐条表述。但不能“记流水账”,应该着眼于大事,并要清楚反映出工作的开展过程。(2)取得的成绩这部分要对应基本情况,有重点的概括介绍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或经验。这部分充分体现总结的评价性,主观评价与客观真实的材料结合起来。(3)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中的问题与总结成绩一样,也应有重点、有主次。一般而言,成绩总是主流,但提到成绩与问题时,仍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一,二是二。(4)今后的打算总结和回顾过去的工作,是为了把下一段的工作做的更好。总结中谈到今后的打算时,既要与常规工作、中心工作和长远计划相结合,又要与本阶段存在的问题相对应。但总结毕竟不是计划,在谈今后打算时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宜大不宜小。4、结尾总结的结尾通常用简短篇幅做出结论或说明努力的方向、今后的打算等。如果这些内容很重要,需要详写,可纳入正文中。结尾不是年终总结报告结构的必须部分。培训主管如何撰写年终总结报告结合培训主管的主要岗位职责和年终总结报告格式,根据一定的撰写方法就可以撰写出一份规范的年终总结报告。一般来说,培训主管年终总结报告撰写方法是:1、收集材料撰写年终总结,培训主管首先要掌握一年来所负责的培训资料和数据,包括培训规划、组织培训课程、参训人员、师资、教学教务情况、培训预算使用、培训效果评估、员工培训满意度、员工培训生产率等等。2、整理分类材料对收集的大量有关培训管理的材料需要分类整理。整理分类标准可以按照培训管理流程来进行。培训管理的流程包括培训规划、实施培训规划、组织培训工作、培训效果评估、培训预算。3、撰写整理分类好培训管理相关材料后,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对这些材料进行整合,撰写出一份简洁有效的年终总结报告。(1)培训主管年终总结报告核心内容培训规划部分:主要对培训规划出台的前期调研情况,规划思路,实际实施过程中的调整情况等进行评估;实施培训规划:实施培训规划主要是对培训规划实施情况、实施效果的总体评价,包括培训规划中规划的其他部门组织实施培训情况、效果的评价;组织培训工作:组织培训工作是培训主管的一项主要和重要工作。培训组织工作是一个繁杂的工作,包括许多方面,如培训师资信息收集、培训课程选择、培训教材选择、培训形式确定、培训人员确定、培训师确定与接待、参训人员食宿管理、培训场地管理等等。培训组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每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最终的培训效果。

培训主管如何撰写年终总结报告

年度培训分析报告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塔塔”为你整理了这篇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一、督查内容和方法

(一)督查范围。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内容。

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

(三)自查实施。

自市疾控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庆市202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通知》,由县卫生健康委疾控办组织县疾控中心组成调查组,严格按照《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进行自查。

二、自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此次共督查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实查病例登记数442例,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率99.55%。

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及时440例,报告及时率100%。

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填写完整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

4.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实查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135张,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的传染病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100%。

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信息完全相符的135张,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100%。

6.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身份证号填写完整135张,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100%。

(三)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

1.疾控机构。

(1)辖区传染病常规监测管理工作情况。每日做好传染病报告卡实时监测审核记录,每日至少4次以上,记录完整;建立了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与流程,并能有效付诸实施;针对传染病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指导,每月至少开展1次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1-11月份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评价综合率均值为100%。

(2)数据分析与利用。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每月进行月分析,年终有年分析;重点控制传染病有专题分析;每月将常规分析报告通过纸质和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反馈;根据疫情流行情况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与评估。开展了辖区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有检查方案和原始工作记录,实行辖区全覆盖,督查结束后有总结和通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二次督导;21家网络直报单位,2020年1-11月有5家全年没有传染病报告,分别是4家民营医疗机构和县血吸虫防治站;县直医疗机构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1家,为县妇计中心;乡镇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4家,为雷池乡卫生院、凉泉乡卫生院、鸦滩镇、高士镇卫生院;县级疾控中心每年对下级单位进行技术指导至少2次以上,每次都有指导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均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及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相关技术培训,有文件通知、有签到、有总结、有考核;培训的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版)》重点传染病防控技术以及疟疾、登革热等诊治知识培训。

(5)网络直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疾控中心配备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的专职人员2人,实行A、B岗位制。配有专用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为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了可实时连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无线网卡,对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加班补助,并可以调休。

(6)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情况。建有辖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及授权安全管理制度,对直报用户和本级用户均有备案,并对系统用户开展了信息安全相关培训。

2.医疗机构。

(1)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相关工作制度齐全;但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纸质版本普遍缺少有效证件号登记栏,但县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均设有该栏;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检查结果门诊和住院医生可以实时浏览打印。每月定期开展院内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有记录,县医院并能落实奖惩措施;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部分单位对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了培训。

(2)网络直报专职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各单位均指定专门科室负责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配备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兼职人员,并对直报人员有一定的加班补助,加班后可以适时调休。

(3)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系统,除县级医院外,其他单位都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县级医院放射和检验结果门诊医院可浏览,但乡镇一级系统不具备该功能;目前也不具备导出功能。

(4)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直报用户在县疾控中心均有备案,各单位均配有传染病报告专用计算机,并安装了杀毒软件。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1.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工作,但大部分缺少传染病诊断标准方面的内容,缺少培训考核,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和发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电子病历系统尚不完善。虽然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但乡镇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需要。临床医生登记意识和传染病报告意识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规范培训,丰富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内容,做好培训考核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2.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快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步伐,实现医院病人就诊信息的共建、共享,完善系统栏目设置和导出功能,使乡镇卫生院初步具备传染病报告卡电子化功能。

年度培训分析报告篇4

2004年1月1日以来,我国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已长达7年多,国家针对传染病防治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疫情网报体系保证了各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时通过大疫情网报系统第一时间上报,极大地提高了疾控部门对疫情的发现率和疫情处置的及时率。但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仍存在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众多问题,这值得我们疾控专业人员思考,如何提高和规范传染病疫情网报工作,下面浅谈一下,仅供同行参考。

1建立健全疫情网报组织机构,细化分工与明确责任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任何事情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疫情网报同样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责任分工,明确到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需明确管理人和责任人,国家规定此项工作疾控部门需要有专人且不少于两人负责医疗机构的网报审核与订正,每天不少于4次进行大疫情网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网报单位反馈,督促其订正或删除,第一时间减少网报卡片的逻辑错误,保证卡片的完整率和准确率。

2培训考核制度化,普及网报知识知晓率

培训作为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疫情网报工作也同样适用,每一年所有医疗机构均需由疾控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举办一期疫情网报专业知识培训,且进行培训后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后须对本单位新进人员和其他人员举办疫情网报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网报知识的知晓率。

3疫情网报制度张贴化,强化报告意识

疫情网报制度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一种规范,疾控部门须按照网报要求制定出统一的疫情报告制度,下发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求其统一张贴至接诊或检验传染病的相关科室,供其提示与警示作用,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与传染病疫情相关的科室必须配备传染病登记本、疫情卡片与门诊日志,以便登记核查。

4完善奖惩制度,保障网报开展

各级医疗机构临床首诊医生和网报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后,应该严格按照制度报告疫情,医疗机构应该对积极准确报告的医生给予奖励,惩罚漏报错报或不及时报告的医生或网报人员。网报工作不同其他的业务部门工作,每年中的节假日、周末、月末都需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卡和审卡,尤其是月末、年末的最后一天审卡人员须守大疫情网到24点后,这就需要单位对网报工作做得较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同时,对网报工作不力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通过奖励、补助和惩罚工作,保证网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大通报力度,督促整改

疾控部门作为网报单位的业务指导部门,须对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网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采取日常检查和年终漏报调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各医疗机构在网报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至各单位和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辖区卫生监督所,从而要求其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并要求实行院内通报制。

6各级疾控加强审核,及时了解辖区网报动态

大疫情网作为疫情网络报告的唯一途径,其传染病报告卡所规定的内容均能够反应网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重卡率,这一指标也是各级网报单位考核的质量指标,负责网报管理的疾控专业人员须不定期和定期对网报的卡片导出进行分析整理,且每天进行,发现重卡经判定及时删除,对导出的卡片存在逻辑错误的、不准确的、不完整的,审卡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网报单位进行核实,要求其进行订正,对辖区网报的质量及时进行分析并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

7开展漏报调查、全面了解网报质量

疫情漏报作为全面反映医疗机构的网报质量,其调查内容之多、覆盖范围之广为网报质量的重要途径,疾控部门须严格按照《疫情网报漏报调查方案》开展漏报调查工作,将漏报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为来年的网报工作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从而极大地提高网报质量。

年度培训分析报告篇5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70-02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可能给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造成损害。我国自2005年3月在湖北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起标准统一的AEFI监测系统以来,通过该系统及时发现了预防接种引起的各种反应,并作出快速应对,以减轻对受种者的健康以及预防接种的负面影响。[1]AEFI监测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是接种人员的及时发现并报告,因此AEFI个案报告受调查因素的影响,对于促进提升免疫服务质量和监测系统运行而言,提高个案报告率特别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辖区内预防接种单位的接种人员。

1.2 抽样方法:在本地区的各医疗机构中开展调查。

1.2.1 全区所有AEFI报告单位 随机抽取20个出现AEFI个案报告单位,另抽取10个没有出现AEFI个案报告单位。

1.2.2 接种人员 在参与调查的AEFI报告单位中,每单位随机抽取2名接种人员接受问卷调查。

1.3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AEFI检测系统的具体运行状况及接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采用封闭式的调查题,对审核不合格的问卷进行再调查或电话回访。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EPI 3.1建立问卷调查库,使用SPSS进行统计数据分析。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合格问卷60份,其中区级接种单位接种人员问卷20份,乡镇级接种单位接种人员问卷40份。

2.1 区级接种单位接种人员: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有9人出现过AEFI个案报告,占比达45%;另有11人(55%)未出现个案报告。影响个案报告的因素主要有监测负责人的工作情况、接受培训情况、从事监测的人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督力度和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反馈监测个案信息的速度,且都和个案报告呈正相关。

2.2 乡镇接种单位接种人员

2.2.1 一般情况:在对40名接种人员的调查中,有19人报告过AEFI个案,占47.5%;21人没有报告过,占52.5%。两类人群在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等基本方面的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2 培训情况:接受过培训且有AEFI个案报告人员为18人,占94.73%,接受过培训但是没有AEFI个案报告人员中的19人,占90.48%,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有AEFI个案报告人员人均培训1.99次,中位数2.01次;无AEFI个案报告人员人均培训1.56次,中位数1.02次,有AEFI个案报告人员接受培训次数明显多于没有AEFI个案报告人员(P

2.3 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报告范围、AEFI分类、报告对象和时限、报告程序,有、无AEFI个案报告接种人员的回答正确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

2.4 相关认知态度:在接种人员报告的顾虑的选择中,在有、无AEFI个案报告的接种人员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有17.36%的报告过AEFI个案的接种人员中有报告顾虑,远低于未报告过AEFI个案的接种人员的39.50%。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人对疫苗是预防传染病、保护人群健康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这一观点已经认可,随着疫苗种类及数量的不断增多,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正逐步成为关注的重点。通过监测AEFI,既能够提高疫苗的安全性,也对改进免疫服务质量有着促进作用,保证疫苗的安全使用。

AEFI监测系统中的责任报告人是疫苗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接种单位)。由于承担着一类疫苗和大多数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基层接种单位及其接种人员是当前最主要的AEFI个案报告来源。对于基层接种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监测系统,熟悉AEFI监测知识及报告程序,提高报告意识。部分接种人员不知道报告系统,不知道如何报告或者不愿意报告,是影响AEFI个案报告率的重要因素[2]。

本研究显示,培训可以使大多数接种人员掌握了监测的要点,了解报告程序。这证实了前期的培训工作的效果,而接种人员存在的顾虑是影响AEFI个案报告的最主要因素,缺乏主动积极报告的意识。一来这是因为监测系统配套的相关政策及措施不到位,接种人员对监测工作消极应付,从而导致了AEFI个案的迟报、漏报现象的出现。其次少数接种人员认识不清进行AEFI监测的目的和意义,认为监测没有和自己的直接利益关联,而且还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甚至会使家长出现不理解的心理,给自己和单位带来其它的麻烦。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完善配套的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国家指定的相应的AEFI鉴定程序和补偿办法,以消除监测人员的后顾之忧。[3]此外,在培训时,不仅要使接种人员的业务能力得以提高,还应使接种人员对监测AEFI可提升免疫服务的品质和质量、保护自身的执业安全这一观点得到认同。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

[2] 韩一楠,杨月,肖丹.2009年大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资料分析.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97-98

年度培训分析报告篇6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 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

? 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调研报告的四大特点

为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结合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通过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够以能力建设为主线,贴近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第一要务、贴近学员的需求,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立足当前、事关长远的基础工程来抓,逐步形成了社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模式。通过教育培训,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落实我县提出的"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但在调研中也感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干部工学矛盾日益突出。县乡机构改革后,各单位领导和人员职数较少,再加上山区稳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干部参加培训的工学矛盾更加突出。

二是师资十分匮乏。目前培训干部主要依靠县委党校,而党校师资力量单薄,举办诸如干部迫切需要的"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基础设施和旅游带动"知识等专题培训难以胜任。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因本地缺师资,授课质量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参与的热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因师资匮乏难以举办。

三是培训经费难以保障。一方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出现多头,培训资源没有有效整合,造成资金浪费。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主管部门与人事部门之间存在着多头培训,又各有上级部门的文件依据,有的干部一年中参加同一类别的重复培训,浪费了(转载自第一,请保留此标记。)有限的经费。不少行业部门都成立了培训中心,根本没有师资力量,实际上就是机关招待,以获取部门利益,浪费了培训资源。

四是干部培训的目的与个人参训动机接轨不够。大多数干部简单地把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理解为培训与提拔相结合,而没有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培训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提拔是使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也是使用。一些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经过培训后而没有得到提拔,就片面地认为没有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进而导致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

五是培训基地建设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比较单一,培训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加上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基本上都是“官办”的,办学质量的优劣、培训质量的高低与其自身的生存状态无关,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和“服务观念”。此外,现在干部的文化层次也越来越高,他们对授课老师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六是教育培训与能力提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普遍存在培训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实效性,干部教育培训基本上还是“计划式作业”和传统的“填鸭式”单向灌输授课模式。想让干部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受训干部基本上没有主动权和发言权,更谈不上教学互动了。“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一个方子吃药”,培训形式和方法长期单一,缺乏新的教学手段。

针对以上的矛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实现"两个转变"

干部是带着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具备一定的自我知识体系进入培训课堂的,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是一种经验学习模式。他们接受培训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培训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解决目前培训中"学用脱节"的问题,培训教师在培训理念上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告知真理"向"发现真理"转变。要注重从学员的工作生活实际事例去归纳总结提炼出规律性东西,开发学员经验智慧,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对经验的提升,从而在培训中对干部进行思维方式的启迪,增强"发现真理"的自觉性。二是在培训方式上要实现从单向传授为主向双向互动交流为主转变。干部培训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其知识主要是被发现的而不是传授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授课方式要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教师学员双向互动交流为主,从课堂讲授转向学员自主性学习,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员为中心,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互补,经验共享,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组班方式上要针对工作实际,把不同层次的干部分层次分类别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板块进行集中培训,如各单位股级干部及一般干部各组成一个板块学习。同时要运用"交流"、"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做到"研讨、课堂、考察、实践、调查报告"五个培训环节,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培训环境中总结经验,发现知识,开发潜能,提高素质。

(二)整合资源,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干部(转载自第一,请保留此标记。)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目的,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的培训办法,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县内外各种有效资源,以克服县内资金、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要加强党校及行政干部学校建设,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上级党委要整合培训资源,建议严格培训资格认证,撤消行业部门的培训中心,加大投入,把县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建设成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从源头上避免多头培训,节约经费。同时,县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县外或者市外的专家学者来讲课,引进师资,以及建设远程教育网,运用现代教育培训手段,把党校、行政学校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和咨询三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二是要利用高等院校加强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高等院校具有师资优势和教育培训的阵地优势,因此,上级党组织要加大高等院校与区县联姻的力度,把一些农科院所作为区县干部培训专业知识的基地,开设一些专业性强的培训班,以改善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三是借助来县专家培训干部。要以县内外重大项目为载体,聘请县外专家学者为顾问,让他们在项目建设中边干边培训一批年轻干部。聘请他们举办节假日专题培训班,培训一批业务骨干,从而使实施项目成为培训干部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四是在合作交流中培训干部。要紧紧抓住与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教育等社会事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组织事业单位管理者和企业家通过挂职、互派等方式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三)要正确理解“训”与“用”的辨证关系,注重培训结果的使用

“训用结合”是教育工作面临的普遍难题,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怎样将干部的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让训与用发挥出最大的叠加效应,实现共振共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训与用在相互联系、运动发展中始终存在主次定位。如以“训”为主导,即是以“训”定“用”;如以“用”为主导,即是以“用”定“训”。

以“训”定“用”,就是要以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来影响甚至决定干部的选拔任用,这是训用结合的“结合点”。

要明确“训”的基础性作用。“训”是“用”的前提和基础。不抓干部教育培训就不可能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就会直接影响到干部的使用效果;干部在各级岗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我们的事业就没有领导者、执行者,也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成为干部形成正确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的殿堂,成为干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加油站,成为干部成长的阶梯。

要动态掌握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为了动态掌握教与学的全过程,客观、真实反映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进而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需建立完善三项制度:学员的“述学”制度。教育培训结束后,学员须就所知、所获写出学习报告并交培训管理者,以使培训管理者及时掌握干部的学习、收获情况和教学情况;教学机构的“评学”制度。培训结束后,教学机构须组织考试,并对每一位学员的在校表现作出评价,同时将考试成绩和表现评价交予培训管理者;培训管理者的“管学”制度。培训管理者要对参训人员进行动态跟踪考察,了解参训干部的现实表现。

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体现教育培训作用。时代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成为整个(转载自第一,请保留此标记。)干部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还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拓展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的功能。将干部教育培训信息详细录入干部人事档案当中,包括干部需要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已培训的内容和时间、未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每一次培训中干部的学习报告、考试成绩和现实表现等;同时将此信息与相关干部处室共享,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进一步延伸干部考察的途径和空间。另一方面,建立择优而用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干部学习和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工序”,使学习真正成为各级干部提升素质能力的内在需求和不懈动力。实践中,针对现职领导干部,要加强管理与引导,将其学习表现、学习收获作为干部调整、使用或表彰、批评的重要依据;针对后备干部,要做到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使用,培训效果不佳也不使用。

以“用”定“训”,就是要以能否真正提高干部素质能力为目标来设计干部教育培训,这是扩大训用结合的“结合度”的问题。

要突出“用”的导向作用。“用”是“训”的目的和归宿。干部教育培训只有遵循“切合实际,因势利导,按需施教”的原则,以能否真正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才有出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工作需求为先导,以优秀师资为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要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中心和大局,是一切工作的总导向。当前,就是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以培养造就一支能担当新时期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实际,以分析、解决社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重点,结合岗位职责和干部队

伍实际,科学设定教育培训内容。

(四)突出“三个结合”,加强“三项制度”建设。

加强培训结果的使用,实行训用结合,这是我国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培训工作行之有效的经验,也是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同时保证培训得以落实的关键措施。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重点突出“三个结合”:一是按需施教,突出培训主体与发展需要的结合。举办各类培训班都要与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中心工作合拍,做到既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又超前于当前工作。二是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知识结构和从事专业等情况,认真搞好培训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使干部切实能够“缺什么、补什么”,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方子吃药”的旧模式。三是灵活多样,突出灵活性和实效性的结合。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对政治理论培训,采取集中辅导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以考促学;对业务知识的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以单位自行组织为宜。对领导干部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实行集中辅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积极拓宽视野;对中青年干部,实行课堂教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在艰苦的环境中放手培养锻炼干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转载自第一,请保留此标记。)

要加强“三项制度”建设,健全训用结合的保障机制。为真正做到教育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一是自主择训制度。在坚持正常的点名调训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套“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培训新模式,在一定范围内稳妥地推行干部自主择训,使计划调训和自主择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干部个人报名与公开竞争相结合、自我需求与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二是跟踪培养考察制度。为解决干部培训结束一走了事的问题,组织人事部门对所有主体班次学员要进行跟踪考察,干部在年终考核述职时也要进行“

年度培训分析报告篇7

一、工作思路

在科学监管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确保人民群众使用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为中心目标,坚持重点监测和全面监测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可疑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坚持监测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坚持不良事件监测奖励机制,开展全省不良事件监测先进单位评比;配合国家局出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法规的具体时间,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在巩固20****年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精心部署规划,加强监测力量,提高监测效率,使20****年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二、重点监测品种

1、角膜塑形镜和角膜接触镜

2、心血管内支架

3、心脏瓣膜

4、骨科植入物相关产品(包括外科植入物关节假体、金属直型/异型接骨板、金属接骨钉、矫形钉、金属矫形用棒、髓内针、骨钉、脊柱内固定器材等)

5、人工晶体

6、心脏起搏器、胰岛素泵等植入型电子医疗器械

7、麻醉镇痛泵

8、宫内节育器

9、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包括人工心肺机、氧合器、人工心肺设备辅助装置、血液净化设备和血液净化器具、血液净化辅助装置、体液处理设备等)

10、伤口敷贴

11、电疗、磁疗、光疗、热疗等物理治疗设备

12、定制式义齿

13、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静脉输液针

三、工作措施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察力度,奠定监测基础。

近年来,我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日益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各市均已成立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领导机构,部分市局与当地卫生管理部门通力配合协作,已形成高效、默契的合作模式。但目前县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组织领导机构尚不健全,人员配置有待进一步完善。各市应在所辖县明确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领导机构和人员,明确监测职责,充分开展监测工作。此外还应在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明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分管负责人和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制度,并使其有效运转。省中心应加强对市级监测机构的指导,各市级中心加强对县级监测机构的指导,通过制定规范性制度程序,明确各级监测部门和报告单位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工作职责、上报程序、报告内容和信息通报等要求,形成逐级负责、高效运转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体系。省局今年将联合省中心对各市局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将各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年终考核内容。

2、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考评机制,开展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先进评比。

20****年将延续去年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的做法,按照20****年各市所监测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疑病例报告上报情况确定我省20****年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并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省中心将制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年度考评实施细则,按照各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病例报告上报数量、病例报告上报的准确率以及高风险品种所占报告的比率等方面明确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考评量化标准,每年对各市局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进行全面考评,将年度考评工作制度化、标准化。

3、完善监测网络,拓展监测深度,坚持重点监测和全面监督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对高风险品种的监测。

各监测机构应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级食品药品监管网、供应网的覆盖网络,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完善与健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各市在加强监测网络建设中还应注意吸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监测成员单位,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拓宽到社区服务站、卫生所、保健站等,纵向网络建设上应在加强县级使用单位的监测力度的基础上,将监测网络延伸到县以下乡、镇卫生院,努力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有效运行的监测网络。要结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促进其落实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人员和制度,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纳入其质量体系管理中。在监测方法上以本指导意见所提出的重点监测品种为重点目标,兼顾其它有关医疗器械品种,按照重点监测和全面监测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对高风险医疗器械品种的监测,特别是对植入类医疗器械和三类医疗设备类产品不良事件的监测,提高上报病例报告中高风险品种所占比例,为医疗器械再评价提供有确切意义的数据支持。

4、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可疑报告的上报率和准确率。

各监测机构应按照“可疑即报”的原则,在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率的基础上,注重报告的质量和规范性要求,通过分析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与医疗器械质量事故、非正常使用造成的事故报告区分开,提高上报报告的准确度和采用率,减少漏报、错报和不规范报告的数量。省级和市级监测中心应加强报表的审核工作和与报告相关信息的收集,对报表中的不规范情况应督促报告单位补充资料或深入现场调查核实加以完善,保证上报报表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省中心和各市级中心应在报表收集的基础上,对有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分类汇总和总结分析,定期相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数据分析报告,为医疗机构安全使用医疗器械发挥预警作用。

5、根据国家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法规制定出台的时间进度,围绕法规做好相关宣传培训工作。

年度培训分析报告篇8

为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加强农行的执行力建设,提升营销水平、完善服务质量,加快xx农行创建区域强行的步伐,扎实做好xx年度员工岗位培训和业务知识测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及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目前员工业务素质偏低、专业技术水平落后、营销技能缺乏,已经成为影响xx支行生存发展的瓶颈。因此,强化员工职业素质、提升服务效能,是xx支行实现持续发展和竞争制胜的关键。

员工的学习培训工作是支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业务结合服务,因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采取“业余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现场操作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员工自学、培训和考试,切实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为进一步创建学习型团队、增强xx农行综合竞争实力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为认真抓好员工培训工作,支行成立员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支行主管行长担任组长,由支行各部室负责人担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支行综合管理部,由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秘书。领导小组主要职

责: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教材,开展岗位学习、技术比赛、培训和考评等工作,建立员工业务培训和考试成绩档案,选拔、培育优秀人才,建立健全人材储备机制。

三、培训内容

按培训内容划分为应知、应会两部分。按岗位划分为五大类:

(一)业务岗:

业务岗人员为会计主管、记账员、联行员、各部室综合员。

1、应知部分:农行会计基本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结算业务等会计相关知识。

2、应会部分:账务记载、账务处理、成本核算、微机操作、财务分析报告。

(二)柜员岗

柜员岗人员为储蓄柜员、对公柜员。

1、应知部分:《储蓄管理条例》、《农行会计、出纳制度》、《储蓄管理法律制度》、《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和业务知识。

2、应会部分:点钞、假币识别、abis系统操作及柜面服务标准。

(三)信贷岗

信贷岗人员为信贷业务部门及公司业务部门及前台经办人员。

1、应知部分:《贷款通则》、《担保法》、票据贴现业务等及相关知识和制度规定。

2、应会部分:各类贷款业务操作,贷款调查报告,信贷分析报告。

(四)管理岗

管理岗人员为各部室负责人、网点负责人、机关本部员工、会计主管。

1、应知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及相关金融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

2、应会部分:微机操作,市场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工作计划及总结。

(五)营销岗

营销岗人员为大堂经理(副理)、机关客户部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理财经理。

1、应知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及相关金融法规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等内部规章制度。

2、应会部分:微机操作,市场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工作计划及总结。

四、培训课程

(一)《临柜业务风险点与风险防范》

由运营财务部主办,培训范围为各网点员工(可根据需要增大范围至全行员工),每季度开展一次。

(二)《大堂经理面对面服务营销:大堂制胜》

由客户部主办,培训范围为网点负责人、大堂经理、大堂副理、客户经理、理财经理 ,每半年一次。

(三)《会计核算规范及风险防范》

由运营财会部主办,培训范围为各网点负责人、会计主管、网点柜员、客户经理、公司业务人员,每季度一次。

(四)《营业网点标准化管理》

由客户部、综合管理部、运营财务部联合主办,培训范围为客户部主管网点优服人员、综合管理部安全保卫人员、运营财会部监管人员、网点人员,每季度一次。

(五)《网点柜面服务沟通礼仪》

由客户部主办,培训范围为网点人员,每半年一次。

(六)《优质客户服务与维护》

由客户部主办,培训范围为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大堂经理、大堂副理、客户部人员,每半年一次。

(七)《农行产品功能及营销技巧》

由客户部主办,培训范围为支行全员,每两月一次。

(八)《柜员等级测试业务技能》

由运营财会部主办,培训范围为网点人员,每两月一次。

(九)《合规文化教育》

由综合管理部主办,培训范围为支行全员,每季度一次。

(十)《个人素质:职业道德、公文写作、微机操作》 由综合管理部主办,培训范围为支行全员,每半年一次。 (十一)《党风廉政建设、党组织建设》

由支行党总支及各支部主办,范围为全体党员、党外积极分子(可增至支行全员),每季度一次。

(十二)其他活动

考察参观、学习心得、文体活动等其他形式,由支行根据需要作出安排,并提出要求。

五、效果检测

支行人员须坚持对个人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自我完善和提高,对支行安排的培训要积极参与,严格遵守支行提出的培训纪律及相关要求。

(一)点钞、abia系统操作采取技术比赛形式,根据速度和准确率评分,并在全辖范围进行排名;

(二)办公软件操作(wps或office)和公文写作,实行统一命题,集中测试;

(三)柜员办理业务效率,由支行派出测试小组到各网点进行现场测试;

(四)会计核算质量,由支行运营财会部组织核定;

上一篇:城市发展报告范文 下一篇:地摊经济发展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