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22:41

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1

大年初一早上10点,很多村民就已经聚集到会议现场。会场上贴有“革命老区山仔头村村民大会”的会标,墙上“出谋献计绘宏图,扬鞭策马奔小康”的对联格外醒目,音响设备一应俱全,村民们都说在家乡召开如此隆重的会议还是头一回。

上午11时,乡贤冯世芬宣布会议正式开始。会上,冯耀华介绍了山仔头村老区的历史,详细解读了《山仔头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和《山仔头村乡贤理事会章程》,提出了组建“山仔头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建议。

冯耀华说,山仔头村作为革命老区,是革命前辈曾经在这里活动过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地方,这里的革命烈士冯安南为我国解放战争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山仔头村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还相当落后,村内道路仍未实现硬底化,环境卫生较差,没有可供村民集体聚会的文体活动场所和必要设施,这是不应该的。为改变这一落后现象,村干部和外出乡贤决定利用年初一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山仔头村文明村建设方案,动员村民发扬老区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共同建设老区生态文明村。

冯耀华在解读《山仔头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时,阐释了要建设好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提出要依托“云安县卡帝姆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咖啡种植当作带动农民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村民加入合作社,扩大产业规模发展生态经济;以治理脏乱差入手,科学合理规划村庄、道路建设,大力推进村庄道路硬化、卫生清洁化、住宅美化工作,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文化活动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等,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村。同时,对近期生态文明村建设提出了五项规划:

实施村道硬底化建设。充分利用省重点帮扶民强村的机遇,积极调动全村人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在广泛发动开展义务投工投劳和集资捐款的同时,争取政府的立项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从今年2月开始启动村道硬底化建设项目,分两期将山仔头村2.5公里主要道路贯通并建成硬底化村道。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积极扶持和引导村民参与咖啡种植,在巩固已经规划种植成片的咖啡基地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努力将咖啡基地发展成经济、旅游、就业多功能的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兴建篮球场和文化室等文体娱乐设施。今年2月启动篮球场建设工程,争取7月1日前建成投入使用。视资金筹集情况,争取2015年前建成一间文化室,配套相应的文体和健身设施,将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村民集体活动、集体宴客、娱乐健身的场所。

逐步规划建设卫生公厕、垃圾收集池,规划建设好污水排放设施。

启动村庄亮灯工程。规划建设村内路灯建设,使用LED节能路灯,方便村民夜间活动。

冯耀华解读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后,得到村民热烈的掌声支持。村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全票通过了《山仔头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山仔头村乡贤理事会章程》和“山仔头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为核心,以构建集镇社会和谐为基础,以集镇文明生态为主题,以整治集镇镇容镇貌为重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集镇文明程度,以文明生态集镇创建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工作目标

按照《县创建文明生态集镇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夯实基础,整治环境,规范管理,全面提高。通过确保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宣传督查,从根本上推进文明生态集镇创建工作。通过建立管理机制,倡导道德风尚,增强服务功能,稳定治安秩序,美化集镇环境,彻底解决集镇“脏、乱、差、杂、散”问题,使集镇居民文明意识明显增强,集镇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集镇规划建设品位明显变化,集镇整体面貌明显改观,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集镇经济繁荣发展,达到全县新型城镇化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标。

三、工作步骤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成立乡创建文明生态集镇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环卫所,负责具体实施创建日常工作。

2、组织实施,扎实推进。一是由新村牵头组织建筑公司等成员单位规范设计集镇美化、亮化方案,并组织专业队实施。主要从墙面出新,路灯维修,景观灯安装,街头清杂,特别是工棚和牛皮癣广告,人行道花板铺设,下水道清淤,花草树木栽补,在6月30日前完成。二是由宣传口负责利用有线电视,宣传横幅和会议,广泛宣传创建文明生态集镇的意义和实施办法。召开好三个会议,即乡党政班子专题会,研究部署实施方案。村、单位班子会制订本村、本单位的创评方案,和居民户主会。在学校上好一堂文明生态集镇创建专题课。同时在全镇开展一次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乡村干部下到每个门店路段督促实施。三是成立志愿者协会,制订村规民约。四是结合创建活动推进产业化进程和开展文明村庄、卫生家庭、和谐平安巷组、群众满意门店和优质服务单位的评比活动。五是组织村、组干部外出参观,看人家比自己。对照县检查验收标准反查自己,补课填缺。这项工作在10月上旬全面完成。

三、工作要求

1、确保组织领导。组织领导是做好文明生态集镇创建工作的关键。有人员抓,有制度促,有经费用。达到组织得力,措施务实,群众参与,成效显著。

2、明确工作责任。落实责任是做好文明生态集镇创建工作的保障。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创建活动的实施,建筑公司和新村办负责街道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实施,派出所负责和谐稳定的创建和市场整顿。学校负责宣传教育,乡农口和信用社、农技站负责指导产业发展,各单位和各村负责本单位地段的整个创建工作,卫生院负责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和灭蝇、灭鼠工作。

3、加强宣传督查。宣传和督查是做好生态文明集镇创建工作的重要手段。乡创建办要督促指导各单位各村的创建宣传工作,积极主动与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联系,及时上报我乡集镇创建工作情况。对各单位、各村路段的创建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实行排位通报,对连续两次倒数第一位单位和村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及时、不彻底、走过场的单位和村处相应罚款,用于组织专业队整改费用,用多少罚多少。属乡直单位的通报送县主管部门和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四、创建标准

1、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坚持“两有抓,两手要硬”的方针,增强创建意识,把创建文明生态集镇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规划,纳入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做到“四有”“四落实”。即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和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活动落实、经费落实。

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通过创评活动,达到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宣传教育阵地健全,荣辱意识、法制和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中心功能健全。积极开展义务教育、成人教育、扫盲教育和科普教育;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医疗公共卫生等工作;积极推广农民致富实用技术;积极举办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确保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4、集镇治安和谐稳定。集镇无重大刑事案件,无影响恶劣的治安案件,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无越级或集体上访事件,无,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治安防范网络健全。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社会治安和谐有序,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

5、公共卫生基本达标。公共场所饮食卫生管理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学校食堂、饮食服务店等均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各类卫生设施齐全;每年开展两次除“四害”活动。无重大食物中毒文体发生,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符合卫生标准。

6、镇容镇貌干净整洁。以整洁乱停乱放,乱占为突破口,规范集镇秩序。以清理“乱张贴,乱刻画。乱涂写”为重点,美化集镇环境。加强对垃圾、污水、废气、人粪的合理处理,避免环境污染。加强对集镇的环境美化,达到街道两绿树成行,墙面一新,人行道花板成线,广场荫凉舒适,单位大院花香草翠。

7、集镇市场环境文明有序。集镇所有店铺通过创建活动,达到物资丰富,市场繁荣,文明建商,诚信服务,成为县城东方的第一亮点新镇。

8、镇域经济繁荣发展。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场繁荣有序,品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创优产业结构,打造集镇特色,使村民收入稳步提高。

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3

20xx年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1

为深入贯彻全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和美丽乡村推进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根据水头镇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现制定曾岭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增加建设投入,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村民代表会提出的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主要任务

1、曾岭村岭头自然村安路灯2.1公里42盏,资金筹备中。

2、集资硬化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总长4.5公里,宽4米;集资硬化岭头环村路,长800米。

3、深入农民饮水安全,全面推进曾岭村岭头自然村的饮水建设工程。

4、大力开展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两侧绿化工作。

5、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从xxx3年起,曾岭村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每年每人15元的标准筹集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和保洁经费,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清洁保洁,配备2名专职保洁人员。

6、全村新增垃圾桶10个。

四、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以驻村领导为指导员、支部书记李拥政为组长、村主任吕培寒为副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20xx年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

为扎实推进油坊村美好乡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邱发〔xxx2〕26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油坊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中心村庄建设为重点,以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二、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家园。

1、生态宜居村庄美。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中心村道路、电力、绿化、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配套设施应在建房前由建设方按照批准过的规划实施到位,确保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2、兴业富民生活美。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文明和谐乡风美。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基本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事关群众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规划先行。注重与宅基地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众兴集镇镇总体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3、注重特色。要结合村组实际精心设计载体,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彰显村庄特色。

4、合力共建。与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四、方法步骤

1、组织领导。为加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统筹协调和服务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工作任务是加强村民与施工企业的沟通协调,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议事会、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等相关会议,参与村民与施工企业签订的房屋代建协议,推选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等相应工作组织和机构,监督规划执行、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服务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相应组织发挥作用。

2、严格程序。坚持规划先行,制作的规划设计要群众认可,村支两委同意,镇党委政府审核,县规委会审批,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坚持一户一宅。由本村群众申请,村支两委审查,镇政府审核,县政府审批,由村支两委见证农户与施工企业签订代建协议。坚持建管并重。施工企业按照规划设计和代建协议组织安全文明施工,严禁未批先建,严禁建无主房,严禁不按规划施工,严禁外村群众申请建房,严禁小产权房开发。

3、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真正使美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

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清新秀美的生态环境为动力,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全面贯彻落实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进一步深化殡葬体制改革,建设科学文明的殡葬服务体系,倡导文明丧葬之风,把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殡葬领域,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确保到2014年把建设成为部级生态区。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区创建部级生态区工作实施方案》和《区生态区建设目标责任状》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强化全民生态殡葬意识,加强生态殡葬建设,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加快实现殡葬基础服务设施生态化、园林化,全面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主要任务:根据以上总体目标,我局将注重做好一下四项工作,确保2014年通过部级考核验收。

(一)强化全民生态殡葬意识。改革传统的丧葬方式,必须把转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作为第一道“闸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及老年协会和有关社会团体的力量,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进行宣传;通过召开全区机关干部会议、全区民政系统工作人员会议进行宣传;通过区民政局领导人在电视媒体的号召讲话进行宣传;通过镇、村干部下村召开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宣传;通过村干部对本村群众进行宣传等,从而加大生态殡葬

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生态殡葬的安葬方法以及对子孙后代的重要意义,普遍提高干部、群众对推行生态葬法的认识,逐步接受殡改新观念,执行殡改新政策。

(二)加大生态殡葬的建设力度。全面推行生态殡葬,就必须要加大生态墓区的建设力度,我局将充分发挥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全力推进此项工作,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并督促实施。坚持实行骨灰处理多样化,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墓区建设总体规划。规划与城市建设、交通建设、风景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相衔接,确保在城市规划区和“三沿五区”内划定无坟区。乡镇一级一般不宜搞公益性墓区建设。生态墓区建设,可以以村为单位兴建,也可几个村联建,也可以建设骨灰存放堂,建立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丧葬习俗。同时,要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对已建生态墓区的,骨灰一律葬入生态墓区,严禁乱葬乱埋。力求将殡葬改革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工作制度。

(三)提高殡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科学文明的殡葬服务体系,提高殡葬公共服务水平,要完善“两个体系”:一是完善殡葬管理组织体系;二是完善政府主导与行业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殡葬服务体系。建立“一个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殡葬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推进“三项改革”:一是推进以提高火化率为主要目标的遗体处理方式改革;二是推进以科学、文明、卫生、节俭为主要目标的殡葬习俗改革;三是推进以生态安葬为目标的骨灰和遗体处置方式改革”。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实现全区火化率达到100%以上;二是实现公益性墓地3年内覆盖城乡,骨灰入墓率平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三沿六区”无坟化;三是革除丧葬陋习,逐步形成“文明殡葬”新风;四是全面提升殡葬管理水平和殡仪服务水平。

(四)加快实施殡葬基础服务设施生态化、园林化。

利用生态学、环境景观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殡葬设施,进一步完善殡葬设施的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园区各种污染,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实施清洁的殡葬活动,最大限度地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保证殡葬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注重设施的生态化;建筑、雕塑及假山、池沼等人工设施是殡葬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建设中力求使这些人工设施与殡葬环境融为一体,突出环境的自然特点,在体现设施的园林化的同时,满足人类对自然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殡葬文化活动需要和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促进殡葬场所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殡葬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三、创建步骤

根据区创建步骤,我局的创建工作分五个阶段组织实施。

1、组织发动阶段(2011年1月5日—2011年3月20日)

全面启动生态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召开全系统创建动员大会,成立创建生态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局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职责,分解落实目标任务。

2、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3月21日—2013年12月31日)

按照《区创建部级生态区工作实施方案》和《区生态区建设目标责任状》和《区民政局创建部级生态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创建计划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认真组织实施,确保2013年各项指标达到部级生态区标准。

3、整改提高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8月31日)

根据区模拟检查情况,及时做好整改提高工作。

4、迎接检查阶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2月31日)

全面完成民政系统的各项创建任务,迎接国家国家考核验收。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殡葬管理的副局长和分管创建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局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责任科室、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局创建部级生态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各相关单位和科室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积极配合局创建办做好工作,并设联络员一名,负责与区创建办的沟通、联络,确保及时、高效的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各相关科室和局属单位要按照有关生态区建设的要求,在局创建生态县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树立创建一盘棋思想,理清工作思路,按照局制定总体创建方案,不打折扣,全面、按时完成任务。

(三)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将此项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安排,并逐年有所增加,用于生态区建设的以奖促治、以奖代补。对民生工程建设资金要优先向生态区建设项目倾斜,对区创建办下达的任务,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保障资金及早到位,确保不耽误全区的创建进度。

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5

一、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目标

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成功创建部级生态区1个,部级生态示范区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部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环境优美乡镇8个、生态村3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54个、生态村127个,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结合全省第二个“十百千”生态创建工程目标要求,我市2012年至2015年创建目标为:阎良区力争创建成部级生态区、高陵县力争创建成省级生态县,再启动长安、户县、蓝田县市级生态县(区)创建工作;每个涉农区县每年启动1个以上乡镇(街道)、2个以上行政村的省级、部级生态创建工作;每个涉农区县每年有2个以上的乡镇(街道)和3个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市级生态创建标准。

二、申报资格

申报单位必须是市辖区内涉农县(区)、建制乡镇(街道)和行政村。

三、考核、命名及奖励

(一)考核:由市环保局负责对申报单位进行筛选,确定名单后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组成考核组进行联合考核验收。

(二)命名:对通过考核验收、履行公示后无异议的县(区)、乡镇(街道)和村,命名为市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

(三)奖励:对命名的市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给予扶持资金奖励。

四、创建程序

(一)创建市级生态县(区)

1.申报程序

(1)创建市级生态县(区),由县(区)人民政府向市环保局提出申请。

(2)创建市级生态县(区)要紧密结合县(区)情,编制生态县(区)建设规划,经市环保局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由县(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政府予以印发实施。正式规划文本、人大决议(决定)及政府实施文件一并报市环保局备案。

(3)开展生态县(区)建设要认真执行规划,每半年向市环保局报送规划落实情况报告及工作总结,并作为创建基础资料予以检查、考核。市环保局将适时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开展生态县(区)建设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情况予以反馈,其整改结果作为生态县(区)建设考核验收的依据。

(4)生态县(区)建设规划批准实施1年以上,各项指标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县(区)验收标准的,可向市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并获命名1年以上,可申请省级生态县技术评估及验收。获得省级生态县(区)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部级生态县考核标准的,可申请部级生态县(区)技术评估及验收。

2.验收程序

(1)在自查达标的基础上,县(区)政府向市环保局申请验收,同时填写《市生态县(区)申报表》(见附件1)。

(2)市环保局接到验收申请后,将会同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和专家对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技术评估。技术评估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形成评估意见予以反馈。县(区)对评估发现的问题予以整改后,以县(区)政府名义将情况书面报市环保局。经市环保局复核后符合验收条件的,由市环保局组织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与专家进行考核验收。

考核验收方式:①听取创建工作报告;②观看生态县(区)创建专题片(10-15分钟);③查阅创建工作文件、档案;④核查技术数据和相关证明材料;⑤现场考察;⑥开展民意调查;⑦形成考核验收意见。

3.申报材料

(1)县(区)人民政府申请验收的函及《市生态县(区)申报表》。

(2)生态建设规划文本及县(区)政府提请县(区)人大对规划的批复实施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

(3)县(区)人民政府创建市级生态县的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县域基本情况,市级生态县(区)建设基本条件、建设指标达标情况和规划建设内容实施情况,创建工作的措施、成效、体会。

(4)建设生态县(区)的技术报告。内容包括县(区)基本情况、建设规划完成情况、基本条件完成情况、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包括有关的检测、监测报告)等。

(5)创建生态县(区)专题片(10-15分钟)。

(二)创建市级生态乡镇

1.申报程序

(1)符合条件的涉农乡镇(街办)经所在县(区)政府同意后,由所在县(区)环保分(县)局向市环保局统一提出申请。

(2)创建市级生态乡镇要紧密结合镇情编制生态镇建设规划,经所在县(区)环保分(县)局组织有关专家论证通过后,由县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所在县(区)环保分(县)局备案。

(3)生态乡镇建设规划批准实施1年以上,各项指标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乡镇验收标准的,可向市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并获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省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的,可申报省级生态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部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的,可申报部级生态乡镇。

2.验收程序

(1)乡镇、街办在自查达标的基础上,填写《市生态乡镇申报表》,经县(区)环保局审核,并提请当地县、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各县(区)环保局统一向市环保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

(2)市环保局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及专家组成验收组,适时对申报单位进行考核验收。验收方式:①听取创建工作报告;②核查创建工作文件、档案;③审核技术数据;④现场考察;⑤随机开展民意调查;⑥形成考核验收意见并提出整改意见。

3.申报材料

(1)乡镇政府(街办)申报市级生态乡镇的正式文件。

(2)生态建设规划文本及县(区)人大或政府对规划的批复实施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

(3)创建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过程、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内容为经济发展情况、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环境状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

(4)技术报告。包括经审核的《市生态乡镇申报表》(装订在技术报告首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证明材料(含有关监测、检测报告)。每项指标都要有证明材料,需要核算的指标要有核算方法,具体参照生态乡镇指标解释。

(5)生态建设专题片(10-15分钟)。

(三)创建市级生态村

1.申报程序

(1)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由村委会经乡镇人民政府(街办)向县(区)环保局提出创建申请。

(2)在县(区)环保局的指导协助下,编制符合村情实际的生态村建设规划并经乡镇人民政府(街办)批准后组织实施。

(3)生态村建设规划批准实施1年以上,各项指标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村验收标准的,可向县(区)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并获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省级生态村考核标准的,可申报省级生态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部级生态村考核标准的,可申报部级生态村。

2.验收程序

(1)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村建设指标要求的村,由县(区)环保局组织验收,并将申报及验收材料报市环保局。

(2)生态村经区县验收后,报市环保局进行审核。审核材料包括申请文件及验收材料。市环保局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对申报的生态村进行抽查,形成审核抽查意见。

3.申报材料

(1)行政村申报市级生态村的正式文件。

(2)生态村创建规划文本、乡镇政府(街办)对规划的批复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

(3)创建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过程及进展情况、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内容为经济发展情况、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环境状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

(4)技术报告。包括经审核的《市生态村申报表》(装订在技术报告的首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证明材料(含有关监测、检测报告)。每项指标都要有证明材料,需要核算的指标要有核算办法,具体参照生态村指标解释。

五、监督管理

(一)对当年通过考核验收的生态创建单位,在市环境保护局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同时公开举报电话和信箱,受理群众投诉。

(二)市环保局将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每2年对各辖区内的生态创建命名单位开展必要复查,进行跟踪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对获得市级命名的,将取消其命名称号,并暂停受理当年该县(区)市级、省级和部级生态创建的申请,确保生态创建质量。

(三)生态示范创建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公正透明的原则。各创建单位和指标核准单位要对申报的生态示范创建材料严格把关,对考核验收过程中要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禁欺上瞒下、瞒报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

(四)获得命名的市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街办)和生态村,若辖区内出现较大(Ⅲ级)以上(含Ⅲ级)的环境事件,且未能妥善处理、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或接到当地群众反复投诉、举报比较严重环境问题的,一经查实,市环保局将建议取消其市级以上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称号。

六、工作要求

(一)各涉农县(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是生态县(区)、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创建工作的主体,要根据部级、省级、市级生态创建规范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出台各辖区生态创建管理办法。

(二)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要高起点、高标准,以继续创建省级、部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为目标,注重规划的长远性。生态镇、生态村要优先从市级重点镇、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取。涉农环保分(县)局负责辖区生态创建的具体工作,要深入农村,积极发挥帮助、指导和协调作用,协助编制符合实际的生态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各涉农区县每年12月底前确定第二年创建单位名单并上报市环保局,每年8月底前完成当年市级生态创建申报工作,逾期不予受理,市环保局将组织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于每年11月底前完成验收工作。

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6

坚持以解决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整治,进一步解决好危害群众健康的水、气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一是组织实施安全水源行动。高度重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积极落实截污控源等保护措施,推进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确保饮用水源安全。重点抓好长潭水库水质保护工作,编制长潭水库水质中长期保护和利用规划以及底泥清淤研究报告,落实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建设和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各项保护措施。加大农村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开展农村地区饮用水源专项执法检查,确保农村地区饮水安全。

二是组织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认真落实《市清洁空气行动方案》,全面开展工业、交通物流、城市、农村等领域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抓好化工恶臭防治,落实外沙岩头化工区发酵合成项目退出方案,停止外沙区块发酵合成项目审批,严控岩头区块发酵合成项目审批;落实黄岩江口轻化投资区医化转医药方案;实现临海水洋化工区全面关停;落实临海川南化工区整治提升方案;严控天台、仙居、医化产业发展,力争主城区化工恶臭发生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绿色交通建设,全面启动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开展油气整治、机动车尾气监测和“黄标车”限行等工作。加强城乡大气污染防治,启动“烟控区”扩面工作,划定“烟控区”范围。开展秸秆野外焚烧整治。

三是组织实施清洁水体行动。编制实施水系平原河网“十二五”水环境整治规划,全面推进水系、河网、河网、河流、河流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市区水环境整治,重点实施“河长制”试点工作,推进市区水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园区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推进流域工业企业达标整治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推进河道疏浚保洁和生态补水工作,力争基本消灭市区河道劣Ⅴ类水体。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机制。

四是组织实施清洁土壤行动。开展土壤调查,土壤环境状况数据库,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推进重点区域土壤修复。加快垃圾收集和处置体系建设,完善危险废物和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系统。

二、着力深化环境污染整治,切实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坚持以深化环境污染整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环境整治,切实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一是深化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按照市拆解业土壤污染整治规划和修复技术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抓好路桥、温岭两地拆解业土壤污染整治和修复工作,继续推进试点地块土壤污染修复,力争2012年达到农用地标准;总结使用功能调整地块经验,推广土壤污染地块调整使用功能,建设苗木基地;加大场外非法拆解打击力度,巩固场外非法拆解整治成果。开展前两轮“811”三年行动重点区域整治“回头看”行动,坚持以项目化形式推进已“摘帽”省级、市级重点区域深化整治工作,巩固“摘帽”整治成果,严防污染反弹。

二是深化重点行业环境整治。加强医化行业深化整治,制定医化行业整治标准和指导意见,积极开展外沙岩头化工区和临海川南化工区VOC污染防治试点,推进医化行业工艺改进、装备提升、末端整治和恶臭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外沙岩头化工区深化整治项目建设,进一步控制化工恶臭发生率。督促落实外沙区块合成和发酵项目退出、黄岩江口化工区转型升级、临海水洋化工区关停、临海川南化工区整治、天台坡塘搬迁和仙居医化行业整治方案。重点督促区加快出台外沙区块退出方案,并确保2012年前将合成和发酵项目全部退出。加强涉重行业污染整治,坚决淘汰无证无照企业和含氰电镀、六价铬钝化等重污染项目,加快、临海、路桥、等地电镀园区建设,开展涉重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升级改造,启动、路桥、温岭三地重金属重点防控区综合整治,完成5家重点重金属防控企业整治任务。

四是加强固废和辐射环境管理。科学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技术改造,开展重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污泥调查和无害化处置,提高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大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力度,强化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处置单位运行监管,加强进口废物、电子废物和新化学物质管理,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防治,确保固废环境安全。巩固“放心放射源”活动创建成果,建立“放心放射源”创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电磁”活动。加强辐射环境监管和矛盾纠纷调处,探索建立常备核与辐射应急管理体系,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三、着力加大生态市建设力度,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城乡统筹

坚持以生态市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科学谋划“十二五”各项生态环保规划,加大生态创建、“创模”和生态环保宣教力度,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努力营造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大力推进生态系列创建和绿色系列创建工作,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天台县基本达到部级生态县考核要求,争创省级生态县1个以上,争创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0个以上。继续抓好生态文明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建设工作。继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群众性创建活动。

四是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进一步与新闻媒体合作,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正反典型,努力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完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学校学生及社会公众的培训教育体系,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努力培树生态优先的政绩观、科学理性的致富观和健康良好的生活观。切实加强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热心人士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将环境保护工作渗透到农村各个角落。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400个以上,力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进一步加强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积极探索第三方委托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农村生活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全面推进黄岩、温岭两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积极总结推广整治经验和好的做法。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市农办、市农业局等单位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培植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典型,提升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水平,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确保农村环境安全。

四、着力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坚持以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组织开展“环境执法大比武、应急管理大演练、环境信访大排查、排污收费大考查、执法人员大培训”活动,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环境信访调处和隐患排查处置,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一是加强敏感区域和重点行业环境监管。继续加强外沙岩头化工区等医化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强化医化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并创新监管方式,建立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监管实效。加强场外拆解重点区域动态监管,完善并落实以“定点、定时、定量”为重点的堵疏结合长效管理机制,开展专项环保执法活动,巩固“摘帽”整治成果。加强冶炼、重金属回收、电镀、印染、造纸等重点行业以及饮用水源、剧毒物品等重点问题的监管,认真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排查、及时消除各种环境污染隐患,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同时,重视乡镇一级环保工作,积极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环境信访调处和隐患排查处置。加强环境污染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24小时畅通“”环保举报热线,完善环境信访快速反应机制和被投诉人面商机制,完善重点信访问题化解台帐和责任落实制度,开展重大信访案件听证工作试点,提高信访调处的效率和质量,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飞行斩污”行动和义务环保协管员点单式执法活动。积极开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建立县(市、区)交叉执法机制,开展县(市、区)交叉执法检查。开展建设项目的联动监管,加大对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乡镇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队伍;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区域联动机制,积极预防和处置跨界环境污染纠纷,进一步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五是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法制政府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制度化、规范化。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遏制行政争议案件上升趋势。继续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加强环保政务管理和监督。出台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暂行规定,努力提高办案质量、效率和水平。开展《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限期治理管理办法》执法检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继续抓好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重视环保政策调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五、着力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切实提升环境保护能力水平

坚持以提高环保队伍整体素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保障,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大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着力保障生态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统揽全局、理清思路、真抓实干、科学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干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加大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力度,完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讲课制度,重点提高干部职工解决突出环保问题、服务经济发展、科学执法和沟通协调等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水平。

二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继续做好“双服务”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努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环保队伍知识结构配备,推动生态环保事业发展。加大反腐倡廉专题教育、价值体系教育和警示教育力度,开展廉政党课和廉政短信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完善环保“八大权力”专项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加强关键环节权力制衡与监督,加强重点岗位的监督和绩效考评,确保权力运行的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完善生态环保考核和投入机制。积极实施《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合力。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施新建项目排污权交易,启动推行原有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加强生态市建设和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完善长潭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流域生态补偿办法。总结推广温岭农村环保投入政策,完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确保农村环保事业发展。

四是完善生态环保长效管理机制。推广水产、砂洗等涉水行业治污设施第三方运行管理,探索开展家具、橡胶、制鞋等涉气行业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废水、废气治理设施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确保工业企业“三废”排放达标率。完善内河水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建立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管理,确保水环境整治成效。继续实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推动工业企业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7

一、__年工作回顾

__年,是我委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第一年。我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时机,把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中,扎实推进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重点区域和市政道路设施以及民生工程建设,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强化建筑行业管理。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攻坚克难,全力完成市政道路建设和重点区域建设整治工作任务。

1.推进64项路桥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市政府交办我委负责城市道路建设项目64项,我们主动抓好前期和资金计划等工作,想方设法克服道路建设中的拆迁安置、“城规”与“土规”不符等难题,全力推进市政路桥建设计划实施。完成钟三路、芳村体育中心规划路三期、深涌北路东延长线等31个路桥项目。

2.完成10座天桥建设和BRT沿线加建雨棚任务。__路口、云城西路、同泰路-从云路口、华南理工大学北门东莞庄路、江湾路-中海名都、开创大道-宏光路口、广园东路-中科院地化所、黄石西建材市场、新港东路-中洲中心、开创大道-连云路口天桥10座天桥和BRT沿线22座人行天桥加建雨棚的工作任务已全面完成。

3、全面铺开同德围和金沙洲区域整治。“完善金沙洲、同德围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市政府确定的“__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我委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推进。

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举行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程启动仪式,成立了以陈如桂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政协委员韩志鹏为主任的咨询监督委员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的同德围模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编制了《__地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整治工作任务;新建了同康路,建成罗冲围天桥,打通并升级改造了富康路, 完成了同德花园同雅东街通往石井河岸边道路硬化、广清高速庆丰收费站辅道改造、北环高速公路上步桥底人行涵洞整治等工程;开展地铁八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白云湖)、南北高架路、同德中学新建校区、同德医院、鹅掌坦压缩站改扩建等工程前期工作,完成了同德公园与公厕建设和市__中同德校区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南德变电站已动工建设。

金沙洲地区综合整治。研究制定了《完善__地区基础配套设施工作方案》,建立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台帐和整治督办协调机制;金沙洲大桥扩建工程已进场施工,沉香沙大桥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大坦沙大桥系统工程正在报市发改委申请立项,地铁6号线一期(浔峰岗-长湴)即将完成基建和钢结构安装工程,区内康园路、路北辅道、路南辅道、路南辅道隧道、3号路等正在进行沿线征拆;金沙洲地区4个变电站中110千伏横沙变电站已建成投入使用,沙贝变电站正按计划推进施工;规划配套建设1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已建成9所;__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正在施工;金沙洲地区拟建5个公交站场中3号公交站场已开工。

4.牵头推进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在万书记亲自任组长的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在常务副市长的具体指导和督查下,我委狠抓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出台了《海珠生态城__年二~四季度和__~2016年工作方案》、《海珠生态城建设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生态城规划、土地调查收储和出让、基本建设启动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高标准完成面积66.7公顷的海珠湿地一期建设,建成景点顺利对外开放,为万亩果园湿地总体保护建设提供了示范。

5.牵头农民工博物馆和黄金岸线建设工作。我委与白云区用了4个半月时间,完成农民工博物馆主馆改造、陈列布展、周边环境整治、 生活实景区复原等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成立“珠江黄金岸线”七个专项小组,按照“一、三、五、十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细化下达了各项任务的实施节点目标。目前,“六大主要任务”基本完成本年度的工作任务。

6.新增停车泊位3301个。会同市交委,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__年改善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工作计划》,明确今年我委年度建设任务为3000个,实际完成公共停车泊位3301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10%。

7.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人居社区环境整治。今年重点对湛塘路社区、金花街蟠虬社区、沙园广重社区、沙湾古镇核心区等12个社区按照道路升级、绿化美化、路灯改造、建筑立面翻新、架空线下地、“平改坡”等内容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启动新一轮“省道、国道、铁路、高快速公路、城市出入口”等重要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工作。目前已统一了整治工作思路,明确了整治工作分工,拟定了“净化、美化、绿化”工作标准,并编制了《__市重要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净化、绿化、美化”综合整治标准)》。

8.完成农村路灯二期工程和城中村路灯建设。在去年农村路灯一期顺利完工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进农村路灯二期建设,涉及花都区、白云区、增城市、从化市24个镇、街,合共建设61469盏路灯。12月底完成施工安装、调试亮灯工作。

(二)勇挑重担,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

1.牵头组织开展生态城市专题学习考察调研取得优质成果。按照市委部署,今年2月开始牵头组织开展新型城市化16专题之一“建设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并制定__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政策体系“1+15”系列文件之一《关于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城市的实施意见》。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1+15”政策文件后,我委立即着手贯彻落实。

2. 牵头筹办“一奖两会”成果展获得圆满成功。牵头全市46个单位组织策划“__城市创新及新型城市化建设成果展”,展示期间,共迎来56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个城市和国际组织的海内外人士4万多人次观展,国家、省、市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3.举办__年__国际灯光节。继续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 成功筹办____国际灯光节并于12月15日在__花城广场开幕。以“大自然与城市共生,科技带动文化发展”为主题,集中 39项创意灯光作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示,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

(三)统筹城乡,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和名镇名村建设。

1.全面启动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自9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之后,我们以规划为纲,编制完成26条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规划,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重点推进“七化工程”和“五个一”工程;以管理为重,制定《__市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及相关配套文件,修订《__市村镇建设管理规定》,《__市美丽乡村民居图集》,为村民建房提供便捷的报建渠道,规范农民建房行为;以示范为先,确定了市级14条美丽乡村试点村,确保__年建成,到2016年,全市共建成122条美丽乡村。

2.稳步推进名镇名村创建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开展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建立了名镇名村创建项目库和资金库,以区(县级市)财政投入为主,市财政专项补助为辅,同时整合中心镇、新农村、水利、“双百共建文明村”、北部山区扶贫资金等各种资金,重点向名镇名村创建倾斜。

3.进一步完善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5个中心镇共有92项市级财政扶持建设项目,其中镇、村道路改造工程28项,新建立交1座,修复加固桥梁2座,基本实现了通水泥路、通车,解决了镇、村出行困难的问题;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水泵站2站,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镇、村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问题及“水浸街”现象。

(四)稳步推进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

1.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成效。一是完善了法律法规。在全国率先将绿色建筑管理纳入政府规章立法,由我委组织起草的《__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草案)已完成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立法程序,预计明年出台。二是打造了技术支撑体系。编制了《__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建立了建筑、设备、环境6个专业39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扶持了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编制和建筑节能新技术开发方面近60多个科目的研究。三是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严格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和节能专项验收备案,至__年底,完成建筑节能设计备案项目总数670项,并通过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和日常稽查等措施,确保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四是打造绿色节能示范工程。中新知识城安置小区、__国际服装展贸中心等6项工程获得部级节能示范工程称号,累计创建部级示范项目总数24个,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五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有约388.46万平方米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其中获得标识项目的总量达到了22个(含运营标识2个),绿色建筑“双百”示范项目10个,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审查的项目20个。

2.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迈出新步伐。召开了__市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动员大会,了《__市规划建设领域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建立了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一系列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的研讨、调研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岭南特色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实践热潮。在文化公园水产馆主办了“其有其无:岭南现代建筑作品选展”,组织开展“岭南建筑设计暨绿色建筑技术”四期培训班,从事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和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130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广东省优秀岭南特色规划与建筑设计评优活动中我市获奖项目总数排名第一。

3.推广新型墙材等技术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墙材生产量达24.89亿块标砖,新墙材应用量达15.46亿块标砖,节约土地资源2550亩,节约能源9.58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硫1916吨,新墙材应用比例约95%(市区达到了98%以上),有力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净化了环境。

4.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全年散装水泥供应量预计约为580万吨(本地企业),全市预拌混凝土产量约为150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供应量约为160万吨,全市全年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折算约节约标准煤30万吨 ,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5.83万吨、二氧化碳26.1万吨、二氧化硫0.02万吨

(五)协调统筹,有效解决制约工程进展的诸多难题。

1.协调解决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按照市政府年初提出的“协调贵广、南广铁路__段、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广佛环城际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加快地铁六号线、七号线、九号线、广佛线__段建设进度,尽快启动新一轮地铁线网建设”工作任务,我委主动服务,制定方案,协调推进用地报批、环评、三电迁改、征地拆迁,保障工程正常开展。

积极协调电力设施建设工作,今年完成电网投资57亿元,投产输变电项目32项,新增主变容量443.5万千伏安,投产线路长度为497.7千米,完成了500千伏粤东出线工程、中部电网网架优化工程,有效缓解了电网结构性缺电问题。积极协调机场扩建工程及机场噪音区治理工作。推动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围网建设。协调推进__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二期工程(珠海LNG项目)项目,已完成9公里的管线建设工程,完成西气东输项目增城石滩门站建设工程。

2.逐步解决“烂尾楼”和“临电”小区等历史遗留问题。出台公建配套设施管理规定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梳理出历史遗留33宗烂尾楼项目,目前已协调处理11宗,余下的正在加紧推进问题。积极解决因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临电”小区问题,目前已完全解决并通永久用电的有24宗,已落实改造资金和方案的有28宗,另有46宗正在抓紧协调推进。

3.有效化解征拆难题。想方设法推进洲头咀隧道、马庄巷地块、龙归城李坑供水管网工程、艺苑变电站、沙汕路、金沙洲大桥扩宽、广清高速路庆丰收费站掉头辅道、海珠桥危桥抢修、丰乐北路快速化改造、省工伤康复中心、猎德大桥系统北延线、广深高速路大观路出入口改造,以及地铁、公交站、人行天桥等重点市政工程的征收补偿、管线迁改工作。

(六)强化监管,规范建筑行业发展秩序。

1.加大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建筑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建立了电子见证信息化集成体系,检查并处理招标文件存在资质错误、限制竞争等问题 68个,与招标控制价对比节约建设投资65亿元。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36.75亿元,同比增长了11%;房屋施工面积8718.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3%;房屋竣工面积2878.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16%”。在我市建立诚信档案的建筑企业共 2621 家,其中施工企业1429 家、监理企业157家、招标企业159家、造价咨询企业86 家。

2.以实施企业综合诚信评价制度为主要抓手,狠抓工程质量安全。一是层层分解并监督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大安全生产督查力度,严密监控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级别的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二是在国内首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网络系统”、“__市混凝土质量追踪和动态监管系统”和“检测监管系统”三大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质量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的监管保证工程质量,检查混凝土企业124家、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51家,抽检砂浆产品118个样次。三是制定建设工程“末位管理法”制度,以企业综合诚信评价制度施工现场评价结果为基础,激励末端工地管理能力,整体提升全市建筑工地的管理水平。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了“专家论证”制度、“专家验收”制度和“现场双确认”三项制度,进一步预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四是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先后开展了夏季高温时期建筑施工安全、“打非治违”、全市房屋市政工程高深基坑等重大危险源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__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行动”等10次专项检查,有效防止了工地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年获得部级优质工程奖6项,省优良样板工程13项,“五羊杯”质量奖15项,4个工地获评“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47个工地获评“省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103个工地获评“市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五是组织编写了施工技术资料编制指南、轨道交通质量监督与验收实施细则、设备安装和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手册等四本规范性管理书籍,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六是加强安全培训,对全市2300多个在建项目的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各街、镇、村(社)的党政人员、城管执法人员约9000余人,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安装单位、维保单位、检测机构主要负责人,安装、维保和使用人员约7000人进行了安全培训。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全市已有111家施工企业,464个工程项目完成达标。

3.认真开展“三打两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制定了《市建委开展“三打”专项行动组织方案》、《市建委开展打击欺行霸市(在工程建设中非法控制招投标的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方案》等9个方案。通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展拉网式摸排,在打击围标串标等非法控制招投标专项行动中,发现线索32宗,实施行政处罚20宗,涉案单位20家。

4.加强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确保我市建筑设计质量。强化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认真开展勘察设计工程业绩核查,积极组织编制前期咨询研究类、房建类、市政类、地铁类设计招标文件范本,印发了《__地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示范文本》,《__市建设项目设计概算编审指引》,对我市设计概算实行精细化管理,完善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机构诚信档案,累计办理勘察设计企业诚信档案登记达717家,全年共完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招标345项,金额19.57亿元。共组织对__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二期工程、__地铁运营指挥中心等20个项目进行了超限审查。

5.狠抓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权益保障,促进行业维稳。至今,共调处涉及工程款和工资纠纷及案件30宗,组织召开清理工程款拖欠方面的协调会50次,促进施工企业为422个项目农民工购买工伤险和建筑意外伤害险。

(七)抓廉政,打造风清气正干部队伍。

出台《__市建委“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廉洁建委”工作方案》。初步形成五个类别、三个层次的建委系统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网络。制订下发《加强建委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意见》,加强直属单位审计,完成年度审 计21项。重点开展“打击商业贿赂”活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关键环节实施重点整治。

二、__年工作的初步设想

__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我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全面铺开的重要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继续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对于我们城建工作而言,“稳”就是要保持城乡建设事业的平稳发展、保持系统大局稳定;“进”就是要抓住“1+15”政策文件的实施落实,努力在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新的一年,要在保持“稳”的前提下,在“进”上争取更大作为、力求新突破,努力为__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此,新的一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新型城市化,坚持“建设为重、民生为本、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法规为据、党建为魂”的工作方针,突出拓宽骨架、完善功能、改善环境、塑造特色,进一步加快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积极创建生态城市和美丽城乡,加大行业管理和改革力度,提升城乡建设品位和人民生活品质,为打造低碳、智慧、幸福和美丽__奠定坚实基础。

明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建设为重,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__新型城市化发展和“123”城市功能布局及“三个重大突破”要求,推进市政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健全主骨架交通路网,提高主干路网的容量,形成以__主城区为核心,全市城乡一体化的高等级路网。在抓好续建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中心城区、知识城、东部港区以及联通北部副中心的道路建设和省级改造。

(二)以民生为本,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改善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同德围、金沙洲等交通解困区域各项整治工作,做好农村路灯和城中村路灯安装收尾工作,为主要地段建设天桥和加建雨蓬,搞好城区高架路隔音屏建设,减少噪音对市民影响。扎实开展高快速路、省国道等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工作,促进城市净化绿化美化。继续打造美丽乡村,做好14个市级创建点的建设督查,确保__年底完成创建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将市级3镇4村建成第一批高标准的名镇名村,确保实现__年建成5个名镇42个名村。

(三)以统筹为要,大力抓好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督办工作。协同国土、规划和各区政府,加快开展__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珠江黄金岸线等重点发展区域建设,协调白云机场、贵广、南广铁路__枢纽工程等重点工程,跟进城际轨道交通、市区环卫、电力、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

(四)以生态为基,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建筑节能工作。积极牵头协调推进生态低碳城市建设,确保完成__年工作计划。围绕“低碳城市”建设目标,加快绿色建筑和绿色新区建设步伐,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全方位监管,健全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发展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完善技术标准,做好对绿色建筑实施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着力打造海珠生态城、国际金融城等一批绿色城区示范项目新亮点,建设一批富有岭南地域特色、体现绿色节能低碳理念的示范项目。

(五)以法规为据,大力促进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执法建设。继续发展完善招标程序和开评标办法,加大力度治理围标串标及卖标行为,打造“阳光招标”。围绕省、市“两建”要求,抓好建筑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筑行业管理和行政审批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深入开展以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为重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活动,继续推进混凝土生产设备投料数据监控系统建设和混凝土试件芯片管理工作,开发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安全质量常态化执法、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持平稳低发态势。

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2013年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现场会要求,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从今年起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是贯彻落实十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目标和基本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目标是,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形势和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撬动作用,通过局部试点,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和有效模式,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累经验,完善政策。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守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尊重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二是坚持规划引导,突出地域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三是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先行先试,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在局部地区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四是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一事一议民办公助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五是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发挥县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六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深化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等改革,创新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

三、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继续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实现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等目标,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为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升级。

(二)加强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推动有条件的行政村、自然村落归并整合,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中居住,节约集约土地。

(三)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长效管护机制。

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有关要求

(一)抓紧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方案。各地要尽快明确试点范围、支持重点、扶持政策、资金项目管理要求、绩效评价等内容,制定试点方案。以省为单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省份要抓紧研究制定全省试点方案,并报工作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局部试点省份可在中央财政重点支持2―3个县市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试点范围,选择自然条件较好、领导重视、工作基础扎实、有资金整合意愿和能力的县市进行试点。试点方案于7月底前报送工作小组办公室同意备案后抓紧组织实施。

(二)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根据本地区域差异特征,综合考虑地理、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实行差别化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加快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专项规划向周边农村延伸,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要求,区分不同村庄类型,因地制宜探索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模式。

(三)加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要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农民、村集体和社会各方面资金共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要适应公共资源加速向农村倾斜、延伸的新形势,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平台作用,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推进进村建设性资金的统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合力。

(四)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在试点村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村庄规模、受益人口、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合理确定,严禁大拆大建和搞锦上添花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样板工程;在立项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健全自下而上民主决策机制,严禁加重农民负担或违背农民意愿搞行政命令和“运动式”创建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挥综改、财政等部门牵头组织作用,注意发挥交通、水利、住建、文化等专业技术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强化约束机制,试点地区实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专户管理和报账制,切实防止借整合之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或截留挪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严格问责制度,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五)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指导。要充分估计美丽乡村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督导,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建设重点,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工作机制,探索总结规律性经验和成熟模式,为扩大试点奠定基础。

(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现有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指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金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积聚效应。各级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农业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财 政 部

上一篇: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电竞市场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