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医保药店医保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2 17:18:56

定点医保药店医保管理制度

定点医保药店医保管理制度篇1

一、定点药店的现状

锦州市自2001年正式启动医疗保险后,从最初的五家定点药店发展到二百多家定点药店,几乎遍布锦州市城区各条街道。定点药店与医疗保险管理中心进行网络结算,每月6-10日拔付上月购药费的90%,另10%作为保证金。2012年累计购药357万人次,实际发生购生购药费1.6亿元。

二、定点药店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后,持医疗保险卡购药的人越来越多,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额也越来越大。在利益的趋使下,有些商家为了增加收入,经常进行一些违规操作。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使用医疗保险卡支付非目录药品。商家为了增加收入,经常冒着被处罚的风险允许参保人员用医疗保险卡购买目录外药品、针剂、保健品、儿童药品、化妆品、日用消费品等。

(二)外配外方管理不尽如人意。有些药店没有处方和非处方管理制度,商家为了多卖药,甚至在顾客没有处方的情况下也外卖处方药,存在着外配处方管理混乱、外配处方不全甚至没有的现象。

(三)医疗保险政策掌握不实。一些药店的工作人员对医疗保险政策规定掌握太少,甚至有的药店经理对医疗保险的管理制度、职责的内容也不清楚。虽然医疗保险的管理制度上墙了,但只是一种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数据付送不及时。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药店传送数据不及时,致使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新数据传送不下去。

(五)药品目录对照不准确。少数药店对新增加的药品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药品对照,导致不能使用医疗保险卡购买新增加药品。

(六)不给参保人员打印购药明细。

三、定点药店管理的难点

为了加强对定点药店的管理,市人社局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我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根据有关管理办法,与定点药店签订了服务协议,并且制定了考核办法 。通过日常检查、日常抽查、年终检查、年末考评等检查,对定点药店进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一)人员少,任务重。定点药店的管理是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重要工作之一,面对全市二百多家定点药店,只有增加有较强工作责任心的管理人员加强对定点药店监督检查,才能更好地监控划卡支出额。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完善。目前,我市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卡丢失后,虽然挂失了,但信息不能马上传到各定点药店,只有在第二才能传送下去。导致医疗保险卡丢失后,短时间内被别人拾到可以继续购药。还有一种现象,也是由于数据传送不及时,导致医疗保险卡在短时间内可以透支。

四、加强定点药店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细化服务协议,从根本上规范定点药店。虽然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与定点药店签订了服务协议,但定点药店的违规行为仍有发生,细化定点药店的服务协议,建立奖惩机制,规范定点药店的服务行为,保证定点药店的规范操作,对药费支出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

(二)完善医疗保险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为了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了防止基金流失,数据应能够立即传送到各定点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自挂失后,医疗保险卡不能再使用,直到医疗保险卡解挂;其次定点药店在每月结算时提供的月购药清单,应按人次详细列清购买药品名称、数量、厂家、价格等事项。

(三)严格审核,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合理支出。各定点药店在每月结算时,要严格审核药品售出名称与用量,看是否合理,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合理支出。

(四)合理竞争,强化和完善定点药店的管理。首先要建立规范有效的制约机制,保证药品的质量、价格。菘次在定点药店的选择上,要真正建立起竞争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促进定点药店间的公平合理的竞争。

定点医保药店医保管理制度篇2

这些将给我们看病、买药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第一个不一样:看病方式不一样

首先,每个人都有一张记录您个人账户的IC卡,此卡主要用于门诊看病。新的医疗制度将实行个人账户用于门诊,社会统筹用于住院的方式。IC卡中费用主要来自于单位的部分筹资和个人每月的缴费,其费用如同银行存折一样完全属手您自己。而一旦需要住院,则在自负一定的费用后进人社会统筹。此改革将体现“小病靠自己、大病靠社会”的功能,并增强个人费用意识,减少浪费,简化管理。

其次,每个人都有3~5个不同等级的定点医院可供选择。这样可加强医院之间在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等级的医院实行不同的价格标准及报销比例,这样,病人在选择医院时有了更大的自。

第二个不一样:医疗服务不一样

在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体制下,效益好的单位基本是全费报销,而效益差的单位则很难得到保障,在医疗保障方面缺少公平性。按照医改的有关规定,个人必须缴纳一定的费用(一般为工资的2%)。门诊消费超过个人账户余额后将主要自负当年的门诊费用。在住院消费中,个人须自负一定的费用(起付线),其余的住院费用则和统筹资金有一共付比例。除此之外,在一年的医疗消费中还有封顶线,约为工资总额的4倍。

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制定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标准,目的是为了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确保医疗服务范围和标准,体现公平性,减少浪费。

第三个不一样: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一样

所谓非处方药,标识为O.T.C(ovor the cougter),是指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它们都是在临床使用多年,经过科学评价并被实践证明由消费者自我使用比处方药更安全的药品。处方药要凭医生处方购买,管理严格。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从药品管理方面做出的界定。非处方药可以进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所需使用非处方药。处方药可以在社会零售药店销售,但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买到。

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之一。它的出台,有助于保护药品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我国药品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药品实行分开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医疗意识。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险观念正从“健康由国家负责”向“自我健康、自我负责”转变。消费者将注重对自我保健的投人。

在医疗改革方案中,有一个处方外配制度。这是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在指定医疗机构就医后,持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行为。这是为了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控制药量和价格,杜绝“人情方”、“大方”和以物代药等不规范行为。药方必须有医师和药师的签字。凭此方可买处方药,也可买非处方药。药方必须保存。

第四个不一样:非处方药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不一样

非处方药物目录是为保障消费者用药安全有效和使用方便,依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不同而遴选出来的。目前,国家药监局已经公布了第一批非处方药目录,共325个品种,都是药典和部(局)颁标准收载的品种。按剂型统计近800个制剂品种。第二批非处方药还在遴选中,这些药无须医生的处方就可以到零售药店购买到,看清药店的标识就可以了。

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是由社会保险部门制定的,能保证职工临床治疗所需,并且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范围。它是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的一种方式。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由甲类名录和乙类名录两部分组成。甲类名录的药物是指全国基本统一的、能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这类药物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标准支付费用。乙类名录的药物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部分能力支付费用的药物,这类药物先由职工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给付标准支付费用。

因此,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只有买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上的药才能得到保险基金,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则没有这个限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既可以是处方药,也可以是非处方药。

第五个不一样:零售药店和定点药店不一样

零售药店是针对药品分开管理而言的,定点药店是针对基本医疗保险而言的。也就是说,凡是患者都可以到零售药店去买药,而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必须到定点药店买药才能得到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偿。定点药店是社会保险部门认定的。零售药店是指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

多年来,人们享受着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大病、小病都去医院看病、拿药,不管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凭医生处方都可以回单位报销,形成85%以上的药品是通过医生处方在医院购买的局面。随着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特别是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消费者持处方外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的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

定点零售药店是指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审定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合同,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外配服务,并承担相应服务的零售药店。当然,定点零售药店必须满足零售药店的各种条件,而且是社会保险部门指定的国营药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手里必须有一份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还必须有一份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零售药店名单。

第六个不一样:买药方式不一样

在公费医疗的传统体制下,医药不分造成了医疗费用的居高不下。患者报怨看病难和吃药难的主要原因是医院高价卖药,医生的一支笔限制了患者选择的自由。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开管理后,患者可到零售药店选择自己满意的明码标价的药品。当然,这种自我药疗还是应该建立在医生建议的基础上。但是医生只有建议的权利,却没有强迫你买什么药的权利。因此,零售药店营业员素质的提高,成了药店面临的最大挑战。另外,从生产企业来讲,药品的品牌意识、标签和说明书的用词准确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定点医保药店医保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新医改;零售药店;策略

近几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问题凸显,“看病难”、“看病贵”、“以药养医”、药价虚高等问题突出,医药产品作为公共产品,其可及性和公平性并未得到体现。为此,我国自2009年实施了新一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1 新医改对零售药店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零售行业发展迅速,目前约占药品零售市场20%的份额。我国的零售药店数量逐步增加,逐渐走向成熟,在药品零售市场占据更重要的位置。零售药店的突出优势体现在价格低、覆盖网络广、百姓购药方便和服务好。新医改对药品行业影响巨大,同样,零售药店也受到了政策的极大影响。新医改涉及零售药店的政策有: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特别是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颁布新一版的基本药物目录,要求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全部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特别是社区医院的建设。开展社区首诊制,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

(4)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医院增设药事服务费、提高诊疗服务收费等方式,转变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

(5)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

(6)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

(7)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

(8)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

2 新医改对零售药店的影响SWOT分析

2.1 影响因素分析

2.1.1 内部优势(S)

(1)自主灵活。

医疗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和医保、农保等公共资金,在经营品种、物价水平等方面进行限制。而对药店来说,目前除部分地方要求医保药店不得经营非药品外,没有出台限制型规定,有更强的自主性。

(2)方便。

由于医院很集中,常常“人满为患”,看病买药都需要排队挂号等,极不方便。而零售药店分布广泛,不需要排队挂号,购药程序简单,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

(3)服务好。

由于零售药店是市场竞争,往往有更好的服务态度,从而形成了服务优势。

2.1.2 内部劣势

(1)规模小,实力不强。

尽管我国零售药业发展迅速,但是,我国零售药店还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等问题。2005年美国销售排名前4位的公司市场份额达60.17%,我国前10位的连锁企业占前100位的销售总额的37.83%。

(2)专业人才不足。

由于大医院的显著优势,一直是医药人才的集中地。而社区医院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以及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培养全科医生,使得人才的不足也逐渐得到改善。相比之下,零售药店的待遇在行业中处在中低水平,同时,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培训体制,使得零售药店在人才方面存有短板。

(3)竞争手段单一化。

一直以来,我国零售药店都保持着传统单一的竞争方式,即价格竞争。单一的竞争方式,也限制了零售药店的发展。

2.1.3 外部机会(O)

(1)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政府负担一定比例的医药费用,减轻了消费者的医药负担,一部分潜在药品需求得到释放,促进市场扩容。同时,消费者自付比例的减少,也会促进对其他健康产品的需求。新农合的大力推进,农村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

(2)拓宽了药品的销售范围:“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

“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品”,患者可自由选择购药的地点,医院和零售药店具有同样的机会,拓宽了零售药店的销售范围。

(3)医药分业制度,新机遇。

医药分业制度是新医改提出的一项改革,具体方式也正在探索中,其中“药房托管”是目前主要研究的一种方式。这给一些具备规模和实力的零售药店,特别是大的医保药店提供了机会。

(4)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

(5)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虽然目前还未有相关配套方案,但是也体现了连锁化、规模化是未来趋势。

(6)网络药品销售机遇。

2010年,美国网上药店的销售额占药品零售额的40%。而我国的网上药店的销售额很小,相比我国庞大的医药消费需求,明显不足。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药也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并且,网上销售客源丰富、成本低。

2.1.4 外部威胁(T)

(1)零售药店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制度,对零售药店影响巨大,并且,由于基本药物制度先行实施的特点,使得其对零售药店的影响最为显著。所有零售药店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因基本药物大多为常用传统药,售价便宜,单位产品利润很低,提高其在药店产品结构中的比例,拉低了药店的利润。

(2)基层医院的竞争威胁。

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医院的建设,削弱了零售药店的价格优势和方便性优势。使得社区医院逐渐成为零售药店的强劲竞争对手。社区医院基本药物的零差率和高报销率,分流了零售药店的客流量,进一步降低了零售药店的赢利空间,原本属于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或将流向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3)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价。

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价,削弱零售药店价格优势。以往,零售药店的客流量有一部分是由医院的高价格“转移”而来。新医改取消了医院药品15%的加成价,零售药店的价格优势不再具备,将导致一部分客流量流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降低了零售药店的盈利。

2.2 对策分析

2.2.1 SO策略

(1)差异化产品结构。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自付比例下降,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有更多的能力能购买其他健康相关产品,如保健品、家庭用医疗器械、家庭康复用品、药妆品、食品以及日常快消品等,带来这些产品的需求上涨。因此,零售药店特别是未取得医保资格的零售药店,可以差异化产品结构,侧重于这类健康产品的销售,形成“健康药房”的理念,不仅仅是卖治疗药品,更重要的是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注重的是健康和保健,从而与社区医院和大医院形成差异化竞争。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人们可以有更多的金钱用于购买高端产品,而社区和医院大多是常用药,因此,零售药店可配备高端药品。

(2)特色化,医保药店经营处方药,特别是慢性病药品。

由于新医改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对于零售药店,特别是医保药店,可以社区高发病患者为依据,配备齐全一些社区高发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打造这几个类型疾病治疗保健用的齐全品类,建立社区高发病产品特色店。

(3)开发农村市场。

新医改明确今后注重农村的投入和发展,并且,随着新农合的大力推进,农村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零售药店自主灵活,可以考虑开发农村市场。

(4)开拓网络销售渠道。

利用我国药品互联网销售还处在起步期的大好时机,拓展经营渠道,通过互联网进行药品销售。

(5)争取药房托管。

有一定实力的零售药店,特别是有实力的医保药店,可利用自身良好的服务优势和自主灵活性优势,争取医院药房托管,或者与医院以合作的方式共同管理。同时,在托管过程中,提高自身医药知识,提升人员素质,同时对自身品牌知名度的树立也大有裨益。

2.2.2 WO策略

(1)加盟或联盟,提高管理水平。

中小零售药店可以采用加盟大型连锁药店的方式,依托连锁药店的品牌知名度、管理水平和培训机制等,来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人才的专业化水平。

中小零售药店之间也可采用联盟的方式,通过共享资金流、物流、知识等,增加与供货商的议价能力或直接从厂家进货,降低进货价格,压缩成本,重新获得价格优势。

(2)产销合作,贴牌专供。

与上游企业合作,产销一体化,渠道扁平化也是目前一种趋势。在我国,因为还没有形成大的操作规范的强势连锁药店,可考虑与其他药店合作做一个贴牌产品的种类,然后以合作的订单去采购。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获得更多的利润。

2.2.3 ST策略

(1)提升服务,应对基层医疗机构。

服务一直是零售药店的一大优势。针对目前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竞争威胁,零售药店应该更重视服务,从简单化药品销售、终端拦截的单向医药商业服务,走向给消费者提供健康干预、医药健康咨询、药学服务等多角度的医药专业服务。如建立慢性病会员档案,实行个性化服务,进行慢性病管理等,将良好的服务打造成品牌的一大特色。

(2)弱化基本药物目录内产品。

目前,新医改只是要求所有药店要配备和销售一定比例的基本药物,但具体的比例尚未有明确。过渡时期,可以在保障消费者正常购药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基本药物的配备量和库存量,减少由于基本药物的低利润带来的影响。

2.2.4 WT策略

(1)优化内部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进行内部改革与控制,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2)加强人才培养。

完善企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培训的内容应该有专业知识培训、商务沟通和礼仪知识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在专业知识方面,零售药店存有明显不足,可重点进行培训。商务沟通和礼仪知识培训,是零售药店未来的竞争力所在。企业文化培训,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同时,建立考评机制和奖惩制度,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估。

(3) 转变竞争方式。

转变以价格为核心的传统单一的竞争方式,开展新的营销方式。如情感化营销,创造情感环境,进行情感服务,如提供情感化个性化的健康养生服务等。

3 结论

在新医改的影响下,当前零售药店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零售药店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经营方式,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才能够取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国俊.我国零售药店存在问题之我见[J].海峡药学,2006,18(4):239-240.

定点医保药店医保管理制度篇4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药品零售终端都被大公司掌控,实行连锁化经营,药品质量会不会更有保障?药价会不会更便宜?

今年6月1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国家食药总局)的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下称新版GSP)将正式实施。业内一致认为,新版GSP在全面提高对药品经营企业的软硬件标准和要求的同时,也将引发药品零售行业大洗牌。

洗牌之后,谁是大王?很多人认为,大型连锁药店会成为赢家。连锁药店的发展壮大固然会有助于药品安全、药价平稳,可是大型连锁药店真的会笑到最后吗?

并购重组遭遇办证难与地方保护主义

连锁经营是医药零售业的主要形式,也是药企打造销售网络的主要形式。通过连锁经营,药企可以减少流通环节、扩大经营规模、以低价销售来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并获得利润。

但是,与遍地开花的单体药店相比,大型连锁药店在整个产业中所占比例不足一半。据广东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董事长柯云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各类药店总数超过42万家,单体药店数量约占全国药店总数的三分之二。中国排名前三名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合计营业额不足整个市场份额的10%,而美国连锁药店前三强所占的市场份额则超过了70%。

在县级及以下地区,与大型连锁药店的统一管理相比,单体药店在灵活性、稳定性和资金运用上都有明显优势。即使大型连锁药店在规模和资金总量上占据优势,也难以完成并购重组。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主要是政策障碍的问题。”他分析,“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所收购的企业与门店的相关经营证照都要重新办理,这个过程往往耗时几个月,造成很大损失。”

在证照办理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也很严重。谢子龙表示:“外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药监、工商、税务和医保等多方面限制,市场准入要求与当地连锁及单体药店的标准差异很大,存在不公平、不规范审批的现象。”

由于国家食药总局没有制定统一的指导原则和开店政策,导致各地方药监系统在审批时间、审批数量和准入资格审查等方面标准不一。“即使在同一省的同一地级市,每个县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柯云峰指出,“这种做法不利于药品零售市场的自由竞争,容易导致地方保护、暗箱操作等违规现象发生。”

公平,成为大型连锁药店在扩张过程中遭遇的最大问题。“我希望政府能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引导行业快速、健康、规范化发展。”谢子龙认为,政府应设置贴息贷款、减免税收或给予财政专项补贴,使医疗服务、配药、购药便利的“一站式”服务措施在社区和乡村能够真正到位。

“医保定点”成无法逾越的障碍

很多大型连锁药店都在拼命往外扩张,但站住脚才发现,医保定点资格是它们无法逾越的障碍。

在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收购单体药店后,原药店的医保定点资格将被注销,收购方需重新申报。此时,新门店能否顺利取得资格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有的地方规定了需重新开业两年以上才可申请医保定点药店,有的地方受医保定点药店总数的控制,并购后的连锁药店无法继续获得医保定点的资格。”柯云峰介绍说。

对于大型连锁药店而言,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定点医保资格却无法共享,这直接影响了大型连锁药店的扩张和销售。谢子龙提出:“我建议由国家食药总局协调相关部门出台简化流程的操作程序,对被收购的门店按标准及时检查验收,符合标准的应继续保留医保定点资格。”

区域差异还存在于医保应收款的结算周期上。“有的地方一个月结一次,有的地方按品种结,部分资金甚至要一年结一次。”谢子龙表示,这极大地加重了医保定点药店的资金周转压力。

“大健康”概念是药店发展的未来趋势,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药店更像间超市,可以销售一切与健康相关的产品,从健身器材到护理用品,从健康食品到护肤产品,无所不包。

在中国,传统零售药店主要销售药物和部分医疗设备,江苏、江西、河南等地区的医保部门还对医保定点药店经营非药品下达“限售令”和“禁售令”,一旦在定点药店摆放非药品即按违规论处。谢子龙表示:“这种做法严重影响医保定点药店的多元化经营,使医保定点药店无法在药品屡次降价的情况下从多元化经营中获取利润,限制了药品零售行业的正常发展。”

对此,柯云峰提出,可以对医保定点药店医保支付商品以“医保专柜”的形式进行分区管理,单独结算,区域内不得摆放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外的商品。

“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医疗保险结算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第一时间发现违规刷卡行为,锁定违规证据。”柯云峰表示,“对违规门店及企业应从严处罚,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加重违法成本。”

单体药店与网上药店生命力强大

在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各地基层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普遍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试点医院的药品价格普遍比零售药店还要低。

“这在客观上形成了由国家出资推动医疗机构药房与社会零售药店的不平等竞争,给药品零售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谢子龙表示,随着县级医院与公立医院改革范围的不断扩大,“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实施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药品零售企业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今年年初,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公布的《中国单体药店行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27.7万家单体药店,数量上约是连锁药店的两倍。

为帮助单体药店的发展,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在安徽、湖南和广东等5省建立了单体药店联盟,全国有1/4的单体药店都加入了这一联盟,通过联合采购,提高对药厂的议价能力。

“未来五六年,单体药店在全国药店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和销售份额都不会出现太大变化,主管部门也不会强制药店走连锁道路。”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徐郁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作为协会和药店联盟,我们还是愿意尽力推动他们按照自愿原则走向连锁模式。”

除了单体药店的长盛不衰,新兴的网上药店也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2012年,随着天猫医药馆的上线,京东商城、网上超市1号店都开始紧锣密鼓地运作旗下网上药店。而在此之前,药房网、金象网、开心人网上药店等几大知名医药电商也已初具规模。

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医药B2C的交易规模达10.9亿元,考虑第四季度为电商促销旺季,2012年全年规模预计将达到16.5亿元,较2011年4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12%。

2012年中国十大连锁药店

海王星辰 全国门店数超2600家

国大药房 全国零售药店1753家

和平药房 连锁网点(含加盟店)1700 余家

同仁堂 境内外零售门店800余家

老百姓大药房 全国门店600余家

中联大药房 全国药店600家

大参林 全国连锁药店超过500家

金象大药房 全国门店300余家

一致医药 全国门店300家

二天堂大药房 全国分店216家

定点医保药店医保管理制度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为了保证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首先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工作措施。确立由医疗管理股具体组织实施,分管副局长负责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从组织上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各成员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局面。

二、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全县共认定定点零售药店16家。主要分布在县城区域范围内和部分人口较集中的乡镇,为了保证“保障民生,和谐医保”创建活能够如期顺利开展,使之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且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首先我局及时将市处《关于在全市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中开展“保障民生,和谐医保”创建活动的通知》转发给了各定点零售药店。要求他们认真组织学习,充分了解到这次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二是在六月二十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县定点零售药店负责参加的创建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按照市创建活动工作要求,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同时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我县定点零售药店在医保服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诚恳指出了我县定点零售药店目前的现状,以及在医保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这次创建活动中重点整治的范围和内容,确保创建工作有的放矢,扎实整治,务求实效。

三、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以实际行动推进创建工作。针对我县部分定点零售药店不能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在提供医疗保险服务过程中,存在以药易物,变相出售日常生活用品,食品等与药品无关的物品以及人卡不符,冒名用卡,滞卡消费,串换药品等不良现象。要求各定点零售药店必须认真对照创建工作方案,进行自查自纠。一是在自查过程中,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让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这次创建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在医保服务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充分了解和掌握医疗保险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应该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责任,确保在今后的医保服务工作中,为广大参保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各定点零售药店必须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向社会公开作出医保服务承诺,以此营造创建和谐医保氛围。二是各定点零售药店面对自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扎实整改,在规定的期限以内清场下架各类不符合医保规定的日常生活用品、食品、化妆品等物品,退还所有滞压在店的医保卡,并且做好参保人员的解释、说服工作,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从而,以实际行动促进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在此期间各定点零售药店上报自查整改材料16份。

四、强化监管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在创建活动期间,我局组织相关人员采取网上稽核、明查暗访,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定点零售药店稽查。整个活动期间,深入医保定点药店督查三次。经过检查发现,大部分定点零售药店原存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食品、化妆品等物品已经清场下架,滞留医疗保险卡大部分已经退还参保人员。但是仍有少数定点药店没有彻底清理非药品类物品,并且强调各种理由,没有退还滞留的医保卡以及不按规定录入正确药品名称,而只随意录入药品名或只录入西药费,中药费,存在以药易物、串换药品、压卡消费,营业时间执业药师不在岗,不严格审核医保卡,出现人卡不符,冒名顶替等现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现场整治,对查实的违规现象,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9例次,下发整改通知3份。对仍以药易物出售日常生活用品、食品、化妆品的,责令其当场清理下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定点医保药店医保管理制度篇6

黔府办发[2002]0111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2年12月31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贵阳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单位(以下称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以下称参保人员)、:

(一)、省级国家行政机关;

(二)、列入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的省级党群机关,省人大、省政协机关,省级各派和工商联机关,以及参照和依照试行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其他省级单位;

(三)、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

(四)、各类别实施公务员管理制度、参照和依照试行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的中央在黔单位;

(五)、中央和省级其他事业单位。

在贵阳市行政区域外的上述单位及其参保人员,按属地原则参加当地的基本医疗保险。

第三条、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水平应与财政和参保人员个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并随经济发展作相应调整。

第四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以下称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组成,并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分别核算。

第五条、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卫生、药品监督、物价、审计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组织本办法的实施工作。

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业务。

第六条、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实施公务员医疗补助,建立大额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第二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和征缴

第七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利息及滞纳金、其他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资金。

第八条、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一)、用人单位以本单位职工上月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按7 5%的比例逐月缴纳;

(二)、职工以本人上月工资为缴费基数,按2%的比例逐月缴纳。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不低于上年度贵阳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不高于上年度贵阳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工资”和“工资总额”按照国家统计部门规定的统一口径计算。

第九条、新成立单位以省编制、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新录用人员以人事部门核定的本人工资为缴费基数。

第十条、用人单位中的停薪留职人员,其基本医疗保险费,以单位缴费基数人均额作为缴费基数,单位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由本人全额逐月缴纳,单位代收代缴。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来源及列支:

(一)、省级国家行政机关、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单位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其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省财政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将费用拨给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本医疗保险费在“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中的“社会保障费”科目中列支;

(二)、由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医疗保险费由省财政在有关事业费预算中予以安排,并将费用拨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向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在“事业支出”中的“社会保障费”科目中列支;

(三)、原由财政差额拨款并享受公费医疗的事业单位,其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省财政在预 算中安排适当补助,并将费用拨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向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在“事业支出”中的“社会保障费”科目中列支;

(四)、原未享受公费医疗的差额拨款及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向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在“事业支出”中的“社会保障费”科目中列支;

(五)、在贵阳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其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原渠道列支;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务院颁发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持相关资料到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医疗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手续,核定缴费基数和缴费额。用人单位的缴费基数一般每年核定一次。参保人员医疗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同时调整缴费基数和缴费额,自调整次月起执行。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符合规定的,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及缴费申报审核手续。

第十四条、新成立单位和单位新录用人员,应在单位成立、人员录用之日起30日内,到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医疗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手续。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医疗保险登记事项在发生变更或用人单位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注销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在办理注销登记前,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利息、滞纳金及其他相关费用应当结清。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制等,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利息、滞纳金及其他相关费用应当结清。

第十七条、每月20日前,由用人单位到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手续。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所在单位或有关机构按月从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得减免。

第三章、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分别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分别核算,不得相互挤占。

第十九条、个人帐户资金,由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入个人帐户部分,个人帐户资金的利息和其他应纳入个人帐户的资金构成。

第二十条、统筹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划入个人帐户后的剩余部分,统筹基金的利息、滞纳金,财政补助和应纳入统筹基金的其他费用构成。

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其30%左右划入参保人员个人帐户。具体划入比例为:不满45周岁的按本人月缴费基数的1 5%划入;45周岁以上按本人月缴费基数的18%划入;退休人员按贵阳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划入。

第二十二条、个人帐户资金的所有权归个人,可以结转和依法继承。

第二十三条、参保人员工作单位变动,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及其个人帐户结余资金随同转移。

第二十四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年筹集部分,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上年结转的基金本息,按3个月期整存整取银行存款利率计息;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的沉淀资金,比照3年期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并不低于该档次利率水平。

第四章、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五条、个人帐户支付范围是: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规定的门(急)、诊医疗费用、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费用。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规定的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简称“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医疗费用和进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后的个人负担部分,可由个人帐户上年结转资金支付。

第二十六条、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是:符合统筹基金支付规定,超过起付标准、并在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含最高支付限额)、以内的住院医疗费用和规定病种的门诊医疗费用。

第二十七条、参保人员发生的诊疗费用中,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费用项目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部分费用项目的,先由个人负担20%,余额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费用项目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八条、参保人员使用《贵州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甲类)、》的药品,其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使用《贵州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乙类)、》的药品,其费用先由个人负担20%,余额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使用属于《贵州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之外的药品,其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九条、参保人员门诊医疗费用或购药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规定的,由个人帐户支付;个人帐户不足以支付的,由本人自行负担。

第三十条、参保人员住院在起付标准以下的费用,由个人帐户上年结转资金支付或由个人自负。起付标准依据医院不同级别定为:三级医院900元、二级医院700元、其他医疗机构500元。退休人员的起付标准按前款标准分别降低200元。

第三十一条、每一保险年度,属于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的参保人员个人累计医疗费,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简称封顶线)、为贵阳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四倍。每一保险年度的封顶线,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确定后公布。

第三十二条、每一保险年度,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超过起付标准至封顶线的部分,个人负担分段累加计算,由个人自负或由个人帐户上年结转资金先予支付,其余由统筹基金支付。

各费用段个人负担比例为:起付标准以上5000元以下部分,个人负担20%;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部分,个人负担15%;10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部分,个人负担10%;15000元以上封顶线以下部分,个人负担5%.退休人员按前款各段个人自负比例的70%负担。

第三十三条、每一保险年度,规定病种的门诊医疗费,先由个人帐户支付。个人帐户不足以支付的,700元以下由个人负担,700元以上5000元以下部分,个人负担20%;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部分,个人负担15%;10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部分,个人负担10%;15000元以上封顶线以下部分,个人负担5%.退休人员按前款各段个人自负比例的70%负担。

规定病种暂定为各类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和列入诊疗项目的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

第五章、医疗服务管理

第三十四条、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审查和资格确定,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卫生、药品监督部门审定。

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结算关系,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十五条、参保人员可在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自主选择医疗机构就诊或零售药店购药,但购买处方药须持有定点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处方。

第三十六条、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和规定,建立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应将主要医疗服务价格、部分常用药品价格在醒目位置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七条、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卫生、物价、药品监督等部门,依法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章、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

第三十八条、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规定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结算范围按月结算;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规定的费用,不予支付。

第三十九条、参保人员到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就医、购药,须出示本人医疗保 险证卡。

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费用,属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部分,由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其余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与参保人结算。

第四十条、参保人员出差期间突发疾病,或因病情需要并按有关规定办理了异地转诊转院手续的,其医疗费用由个人或单位垫付。治疗期终结后,由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审核报销。

第四十一条、异地定居的退休人员,因病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个人或单位垫付。治疗期终结后,由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审核报销。

第七章、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

第四十二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必须在省财政部门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共同认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

第四十三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执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预决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统筹基金不足以支付时,由省财政给予补助。

第四十四条、医疗补助经费、大额医疗救助基金分别单独建帐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相互挤占和挪用。

第四十五条、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支付;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征缴、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财政部门负责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财政专户管理和监督;省审计部门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四十六条、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对统筹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控和预测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重大情况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

第八章、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责任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办理医疗保险登记或未按照规定申报、缴纳和代扣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颁发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进行处罚。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不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暂停该单位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个人帐户结余的资金可继续使用。

第四十九条、参保人员应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对违反规定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如数追回,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十条、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应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向参保人员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对违反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取消定点资格。

第五十一条、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或用人单位、参保人员发生争议,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二条、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须如数追回,并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按照《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文件办理退职手续的人员,比照退休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五十四条、老红军、离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在校大学生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五条、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诊疗项目、用药目录、转诊转院、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按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本办法所称“以上”包括本数;所称“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五十七条、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卫生、物价、药品监督等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八条、本办法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定点医保药店医保管理制度篇7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一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出现了令人触目的成就。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情况却并不让人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 今年上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5.5%,同比增幅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 实际增长4.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还同时指出 ,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169.2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6.65%,而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45.3元,占全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6.82%。剔除其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仍然可以看出,医疗消费在城乡人均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差距并不大。农村居民人数基本是城镇居民人数的二倍以上,如按实际数字计算双方医药销售金额应当大致相近。但是今年上半年,由于多种因素,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723亿元,而其中农村销售额35.5亿元,仅占全国销售额的4.9%。城乡医药市场消费差距之大,确实应该令人思索。笔者认为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还依然存在。这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极不相适应。医药保健是保障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长久下去,势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现状

(一)农村市场药品供销渠道混乱。

目前农村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镇、乡两级的集镇上。由于农村面积广阔,村落分散,网点稀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买药的困难。需求客观的存在,供货相对的脱节,由此也造成了农村无证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在供应商而言,无证药贩活动猖獗。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药店、村卫生室受利益的驱动,在采购药品时只问价格不看质量,从而使一些贩卖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有空子可钻。农村成了过期失效药品、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之地。另一方面在销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农村零售商业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经营保健品、食品为名,暗地里经营医药商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购销无记录,药品来源和去向均无法查核,供应、销售的渠道十分混乱。

(二)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

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规范化经营明显好转。一些无证药贩在城市无法经营,只能把目标转向农村。他们以种种手段抢占农村医药市场。凭借多年经营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凭借各种社会关系网,将过期失效、假冒伪劣药品、未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大输液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输液器等,销往农村地区。造成广大农村地区药品质量严重下跌,不合格药品随处可见。据有些地区对农村基 层药店、诊所、卫生室抽检,药品不合格率竟高达70%,而那些无证经营的超市、保健品店、诊所还不包括在内。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就是过期失效、霉变虫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制的原药上市等几个方面。

(三) 农村市场药品价格混乱。

农村医药市场由于价格信息闭塞,价格方面又无实质性的管理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靠高不靠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价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往往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

(四)农村市场药品管理松弛。

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刚刚涉及县级,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机制管理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交通工具无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农村市场的客观因素,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又会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造成了农民群众购药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二、症结

农村医药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第一、农村医药销售市场药品供应问题,建国以来主要靠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和委托代批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分割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了原有的农村医药批发机构不适应多种经济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消费层次的农村医药市场现状。

旧的渠道不适应,新的能够担当此任务的渠道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村镇小店、医务所和行政村的卫生室药品进货渠道处于秋黄不接的状况,农村分散在最基层的销售网点药品供应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

第二、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或地段,竞争过度,竞销过热;经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众多的村落、村镇药品的销售网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市镇,医药品种明显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消费的需要。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农村市镇药店已经很多,有的已经亏本。殊不知解放前许多镇上有近十家药店,现在人口增了三倍,集镇的规模也成倍地扩展,药店不是多了而是规模、机制不对头。更何况众多的村落、村镇也是农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网点空白,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各种经济成份自成体系,各类经济成份连锁网络中心按照自已所在城市经营的习惯遥控指挥身处农村乡镇的销售网点。购销脱节,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一些企业还片面地追求高差价、高价格、高利润药品的销售,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的雷同化。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特别是传统的服务项目却很难购到和满足。

第四、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备的医药集团企业热衷于在城市拼搏,无暇顾及如何占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农村医药市场销售力量的单一和薄弱。市场药品种类不全,低价、低利润的商品无人经营,传统的繁琐薄利的药店售后服务也基本不见。

第五、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投入等超常规发展,造成单位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卫生院抓住了行政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数供应给卫生室的药价往往高于市场上一般零售店的进价。管理严格的乡镇,有些村级卫生员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对上实行明顶暗抗,偷偷摸摸在无证药贩处购药。他们甚至八小时在卫生室上班,业余时间在家里行医,成了一证多摊。管理松一些的乡镇,由于经营的分散性,村级卫生员采购药品基本处于监督管理的空白状态。

我们认为这许多因素归结起来,基本上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农村医药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强和规范;二、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药品监管工作好,药品流通渠道就通畅。只有药品流通渠道通畅,农村医药消费才能正常发展。

三、初探

农村医药市场要加强监管力度,已经引起许多领导的重视。县级药品监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工作也正在建立和强化,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特殊性和因此而形成的难度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建国初期,由于农村医疗水平的落后和医药商品的缺乏,农村急切的是要解决药品的供给问题。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解决了农村医药市场的根本问题。由于药品掌握在国营经济手中,在国营商业系统从上到下的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发展比较平稳。随着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农村集镇上的个体诊所联合起来,组成联合诊所。个体零售药店联合起来,组成合作药店。有一定规模的医药商店实行了公私合营。由于联合诊所、合作药店、公私合营药店都在掌握住医药物资的国营经济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还是发展平稳。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中心集镇由国营经济直接组建地区性人民医院,联合诊所也接受卫生局的领导和管理。农村医药商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规范管理曾多次因条条、块块的管理模式而条块变动。但在国营经济的统一领导下,农村医药市场的发展也是比较平稳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由于多种经济成份的加入,多种商品流通渠道的展开,彻底打破了农村医药市场几十年平稳发展的境况。特别是农村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村医药市场也就跟着出现了巨大的变革。简单的历史回顾,面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发达、人口分散、村落众多、网点稀少,形成了农村医药市场宽广、多层次的消费结构,网点设置分散和监督管理困难等特点,我们认为一、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坐镇在城市中的大型医药集团企业深入农村,通过收购、兼并,合股、控大股、直接建网点等多种形式,切实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农村行政机构的改革,特别是以经济自然流向为指导,实行撤小乡并大镇,撤小村并大村,精简行政机构,精简行政人员,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变革。这为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带来很大的方便和效益。建国几十年中,农村医药市场的平稳发展,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农村医药市场长期有一个主体力量统管。大型医药集团牌子硬、信誉好、实力强、品种齐、价格廉、质量有保证。支持他们占领农村医药市场这从根本上解除农村医药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向那些大集团企业提议,深入农村应该深入到在农村机构改革后的大村所在地组建连锁网点,因为这里是农村经济最基层的中心地,也是各农村村落人流的中心,也是目前我国农村医药网点的空白处。

(二)建国几十年中城市国营医药批发企业下伸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发部门,我们认为这个经验实得大型医药集团占领农村医药市场的借鉴。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应该在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零兼营的药品配供中心。全面开花,做到每个网点品种齐备,这是得不偿失的。一方面每个网点品种齐,势必库存大,药品卖不掉,周转失灵,既造成经济损失又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若品种少、规模小又满足不了消费多层次的现代农民医药保健的正常需要。这正是一些以单一经济成份组织的连锁网店存在的而且很难解决的问题。而在中心集镇建立配供中心,则有利于商品资金、人员规模的节约。农村中心集镇人口多、经济繁华、商品辐射能力强。配供中心由于实行批(配供)零结合,身在农村了解农村市场的需要,多备品种能够适应农村医药市场多层次的消费新需求,又可以以一供十,即用较少的资金满足周围乡镇、村镇(含改制后的大村)连锁网点的需要。同时农民有个土种土生药材的收购问题,。近年来土生药材由于无人收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减少了农民收入。配供中心身在农村,了解药源,又可根据组织的指令,辅导种植和收购药材。确实这是为农民做的一件大好事。

(三)市、县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否能以农村中心集镇上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农村医药配供中心为依托,借用或聘用配供中心的领导为农村药品监管的人员。在县级药品监管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农村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1、生活在农村中的人员熟悉农村中的情况;2、由于配供中心在农村有一个网络体系,运用好这个网络,监管工作可大大地取得实效而且大大地节约费用;3、可节省行政机构人员编制;4、容易取得地方党政领导、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容易协调地方上的各种关系,有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5、农村居民民风淳朴,讲究情感。监管人员在农村工作,为严格、公正执法,容易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实行政务公开,提高药品监管工作水平,切实改变农村药品市场的不良现状,确保农民用药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四)农村是个大市场,有占到全国人口70%的农民住在农村。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了成倍的增长,农村的消费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去占领农村市场,既能取得社会效益和企业近期的经济效益,健全的销售网络,入世后,其战略性的成果也将十分显著。当然政府更应该积极鼓励企业深入农村医药市场,要制定倾斜的政策支持企业占领农村市场。1、城市与农村有一定的行政障碍,这很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2、现有的店铺都有较好的地段,新网点的设立要取好的地段,更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3、新建网点,手续难度大,费用也很多。企业正常营业后,正常情况下还要半年才能盈余,所以政府应该给予企业积极的政策辅持、财政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4、医药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大型集团企业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当成自已的眼睛和手足在农村的延伸,支持他们,依靠他们,共同监督管好农村医药市场。

随着农村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只要加强药品监管力度,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农村医药市场一定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二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普遍认可与采用的管理模式。世界上第一个创建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国家是美国,这是由于当时(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几起严重的药害事件,使其必须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管理,通过立法,严格划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至50年代建立起分类管理制度。50年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都相继建立了这一制度。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包括我国,东南亚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都建立了这一制度,东欧国家也在近几年逐步推行这一制度。

我国在20**年启动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之后全面展开。为促进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国家局于20**-20**年连续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20**年工作计划》和《关于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同时,于近期先后召开了两次药品分类工作会议,国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可见一斑。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处方药的严格使用,可以减少滥用带来的许多不良反应和机体耐受性及耐受性带来的治疗困难,非处方药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促进我国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有利于国际间合理用药的学术交流,提高用药水平。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势在必行

一、我市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现状和问题

**市局一直把药品分类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通过几年来的规范管理,全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逐渐完成阶段性目标,实现了三个转变。

1、药品陈列转变

100%的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陈列由原来的混放转变为如今的把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服与外用、功效或剂型相同进行分开摆放的方式,各摆放区都配有相应的标识。

2、药品的销售转变

现在的药品经营者把药品的销售分为两大部分:非处方药销售和处方药销售。处方药的销售经历了直售式、询售式、凭售式三个阶段的转变,同时非处方药销售也随着由利润驱动到信誉驱动的观念变化向疗效合理性转变。

3、药品的咨用转变

药品经营企业的用药咨询的变化较快,由原来的50%药店只配有一名兼职药士到现在100%的药店都配备了专职的药师、从业药师、执业药师作为驻店药师,药品零售企业的审核处方、指导合理用药的工作有的长足进展。

通过对市区百余家的药品零售企业的现场调查,我们发现药品分类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概括为三个不能。

1、驻店药师不能保证始终在岗

调查的120家药店,12%驻店药师长期不在岗;40%的驻店药师由于各种原因离岗;36家药店未挂停售处方药的标志;29家药店药师不在岗继续销售处方药。

2、处方药不能完全凭医师处方销售

在40%的驻店药师在岗的药品经营企业中,有近三成未能尽到审核处方的职责,形同虚设,有的不看处方,只盖章;有的只指导,不审核;甚者不闻不问。

3、分类摆放不能做到完全分开

60%的被调查的药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未能完全分开,个别药品混放,具体表现在没有标识的非处方药混放在处方药区;处方药存放不集中,与非处方药交叉存放;个别非药品混放于药品中。

二、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问题分析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分别从处方来源、人员素质、顾客心态、监管措施等几个方面做以调查和分析。

(一)处方来源缺乏

从处方方式的调查情况看,许多医院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患者挂号时先买卡,医生在计算机上开处方,患者拿着卡去交款、取药,根本看不到处方。有的医院没有条件上电脑,居然给药品编号,医生开处方不写药名写编号。小规模的诊所普遍采取先扎针、后开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针也不开方。

医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药品收入是医院的主营收入,所以医院不愿意让处方流向社会药店。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收入达4000多亿元,其中42%是药品收入,利润至少达500亿元,而商业流通领域利润率只有0.5%~0.7%。虽然药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现逐年递减的状况,但医疗机构和药店之间药品价格差距还很大,因此,医疗机构控制处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费人群意识淡薄

广大消费者对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不理解、不习惯。在调查时遇到一位正在药店购药的老者,他说,注射一个疗程的精制刺五加,在药店买,到社区诊所注射,300元钱就够了;如果到医院注射一个疗程,800元也下不来,药价低而且质量也不差。但当药店向他索要医生处方时,他不但不给,还拄着棍子大发脾气。消费者对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不懂,产生抵触情绪,客观上也促使药店顺水推舟违法销售处方药。

尽管目前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很快,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就医和用药需求。在不少医院尤其是医疗水平很高的医院,人满为患、医生服务不到位、病人折腾半天依然看不上病,买不上药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愿去医院就医,而却愿意选择就近的药店购药。

消费者已经习惯到药店买药不凭处方的方式,如果凭借处方意味着还得走医院程序。此外,广大消费人群对处方药滥用的危害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头痛脑热,就吃抗菌素、打点滴的情况已成自然,殊不知药品的不良反应、习惯性的耐药可能危及生命。

(三)某些医疗机构责任差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抗菌药物的消费85%发生在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菌药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就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联合应用抗菌药不当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二是有不少医生给患者看病不做药敏试验,光凭经验就使用抗菌药;三是少数医生受利益驱动,不顾病情需要,大量使用价贵、先进的抗菌药;四是有的医生缺乏专业知识,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药。在医生开出的抗生素中,不合理的处方就占四至五成左右。滥用抗菌药物,不仅给病人增添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更严重的是加快了人体内耐药菌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医生习惯性应用则会因势利导,患者则把应用抗菌素当成必要。

(四)药品咨用人员素质差

许多药店在人员责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等软硬件建设上还不能适应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在人员素质方面,差距更大。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要求药店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我国的执业药师数量本来严重不足,还多数在管理岗位上,不可能担任驻店执业药师。即使配备驻店药师,人数也不能满足要求。更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药师对药品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审方能力尚未达到驻店药师的要求。

(五)规范措施不尽完善

现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摆放原则是偏重把非处方要单独存放,即OTC标识的药品标志清晰、分柜摆放。这样摆放给消费者的印象好象是非处方药作为一种需要特别管理的药品,而不是处方药,相反,无标识的处方药和暂无标识的非处方较难分开。

因此,可以想到我们规范管理过程的许多亟待完善各项工作。例如:如何鉴别处方的真伪的管理方法等。

三、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解决措施

1、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审核人员驻店注册、培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药学技术人员用药指导作用

加强药师的队伍建设。为解决执业药师数量不足的矛盾,药监部门要采取有效方式,在保证人员素质的前提下,促进扩大了执业药师的数量,同时为弥补执业药师数量不足,加强对从业药师的再教育工作。要积极促进本地区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从政策上鼓励从药人员进行再教育,从措施上完善从药人员的再培训。提高人员数量和质量,确保指导用药水平得到提高,满足本地区需求。

加强药师的在岗情况的检查。一是严把审查关。对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进行现场检查验收时,对药师的资格、实际水平、是否兼职、外地人员能否保证在药店行使职责等进行严格把关。二是实行值班药师签到制。要求企业提前做好值班药师的工作安排,药师上班必须签到,保证药师在职在岗,充分履行对顾客购药咨询、用药指导、处方审核、质量把关等工作职责。三是要求挂牌明示。药师在营业时间上岗时,应佩带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岗位等内容的胸卡,便于群众监督。如药师临时不在岗,应在凭处方销售药品专柜明显处,摆放药师不在岗暂停处方药销售的告示牌。四是开展药师在岗专项检查。加强对药师在职在岗监督检查,对连续多次检查发现药师不在职在岗的,将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进行处罚。

2、积极开展药品分类的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用药习惯和正确使用药品

首先,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加公众合理用药知识,改变公众传统的用药习惯。要通过对加快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传,让公众了解有关药品分类管理的相关政策性规定以及药品分类管理阶段性目标的主要内容,从思想上意识到药物滥用的危害。同时,还要加大对一些常见病的基本判断常识和推荐用药范围、常用非处方药的适应证等知识的宣传,采用媒体宣传与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着力解决公众在使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诊疗时所面临的合理用药知识缺陷,增加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养成合理用药的习惯。

其次,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引导药品零售企业积极开展药学服务。零售药店及其从业人员是执行药品分类管理的最终端环节,只有把握住终端出口,药品分类管理的阶段性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而药品监管部门要通过广泛宣传,让药品零售企业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通过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认真执行分类管理的相关要求与规定。

第三,在宣传手段上应注重贴近性和多样性。通过手机短信向社会广作宣传;与媒体联动,将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公之于众,都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要不拘形式,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公众合理用药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分类管理的宣传也不能停留在一阵风的阶段,而应探索长效的、持久的、深度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并充分发挥相关协会、学会在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方面的宣传、培训和正面推动作用。

3、大力加强药品分类管理的监管和规范工作,积极稳妥促进药品分类

对药店的监管。一是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摆放情况和专有标识规范情况的检查,积极促进药品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二是加强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及在岗情况,以及处方审核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结合GSp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制度和处方审核制度。三是对已明确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的药品,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经营的,按《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四是对已明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要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执行凭处方销售规定情况的检查。对药品零售企业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并根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或经警告后仍违规销售的,除给予警告外,还应并处罚款。五是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医疗和药品广告整顿工作,加强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广告的监督和检查,特别要加大处方药在大众媒体违规广告和非处方药在大众媒体扩大宣传的检查力度。六是把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要求与零售药店的审批、变更、认证及监督检查有机结合,对达不到分类管理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药监、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共同监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推进合理用药的进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制止滥用抗菌药的关键是从源头抓,用制度来规范。相关部门应制定一个明确的制度,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首先,抓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其次,医院药剂师可以参与临床医生查房,指导临床用药;三是建立健全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制度;四是真正发挥药品招标采购的作用,纠正从使用药品中获取利益的行为。

四、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初步设想

1、推进自我药疗计划,有步骤的引导群众习惯性使用非处方药品

顾名思义,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由此可见,自我药疗是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古已有之,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年提出到2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结合国情,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与此同时,WHO还提出人们有权利也有责任以个体和集体的方式参与他们的卫生保健的计划和实施。我国政府也提出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应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为补充。由上可知,现代卫生保健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过去单纯依赖国家转变为是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成为社会和个人共同关注的事业。

非处方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自我药疗的发展,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重对自我药疗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使用非处方药,远离药物滥用,推行自我保健。

2、探求解决处方来源的有效方法,促进处方的有序流动

定点医保药店医保管理制度篇8

对于新医改,社会零售药店从期望到失望,再到现如今的质疑,前后不过3年时间――已经出台的新医改配套政策在设计上似乎忽视了社会零售药店数量庞大的客观存在。

社会零售药店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分市场蛋糕,被正如日中天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分食,而二者并非处在一个平等的竞争地位上。

业内权威机构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医院药品市场年销售规模接近3000亿元,零售药店市场约为1300亿,零售药店占据药品销售30%的市场份额。但是受政策的影响,在未来5年内,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可能将继续降低。

作为一个促进医疗体制转好的市场化手段,近年来,零售药店始终扮演着冲击虚高药价的角色。

但是,由于“以药补医”政策的客观存在,在零售药店与医疗机构的药品市场份额争夺战中,零售药店从来没有赢过。这一次“竞争”的开局,似乎也是结局。

药店或将节节败退

张玉宽已经无心恋战,有意出售其亲手创办的北京德威治大药房。由于这家北京地区首家平价大药房的诞生,并很快掀起北京药品零售市场的激烈竞争,其董事长张玉宽一度具有较高的曝光率。

在经历了前几年圈地热、连锁热、平价风暴……如今面临政策冲击的时候,一些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已经感到精疲力尽。本刊记者去年与张玉宽交流的时候,他已经表露出退意。

近日,他对《望东方周刊》表示:“现在我仍然愿意将这家连锁药店让给优秀的人去做,但是至今没有人愿意出合适的价格。”

据市场调研机构IMS Health公司2009年10月的报告显示,中国药品市场年均增速20%,2013年的销售额将达到近800亿美元。

但是,这并没有使得作为药品销售第二终端的零售药店感到欣喜。相反,由于政策的影响,零售药店所占的份额正在进一步萎缩,医疗终端市场的份额则在进一步扩大。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在今年两会期间对《望东方周刊》表示,他在两会上提出的一系列建议源于“新医改方案配套方案对零售药店定位引导的缺失,对药品零售行业造成极大的影响。我要为全国37万家零售药店,以及300多万行业从业人员说话,争取公平合理的政策。”他牵头创办的湖南老百姓大药房是全国首家平价大药房。

按照零售药店行业最初对于新医改“医药分开”的理解和期待,药品经营应当完全交给零售市场。基层医疗机构将不再经营药品,甚至大中型医疗机构也应该彻底与“药”分开。

现实情况与这种期待存在明显的反差。

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8月的研究报告说,2001年~2008年期间,药品在医疗终端市场和零售药店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23%、21.45%,而2008年医疗诊断市场和零售药店市场的增长率分别为20.78%、18.18%。医疗终端市场的增长速度在继续加快,而零售药店市场的增长明显放缓。

行业资深研究人士李从选对《望东方周刊》表示:“未来3~5年之内,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将由目前30%萎缩至25%,而整个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将升至75%。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将占据整个药品市场30%~35%的份额,将超过零售药店市场成为第二大药品销售市场。”

零售药店表现出忿忿不平或者无可奈何,几乎整个药店行业都备感失落。药品零售企业到底该何去何从?

制度设计存在问题?

目前,零售药店反响最大的是对于销售基本药物政策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基本药物施行零差率,国家统一给予补贴,而零售药店则无此待遇。而且,多数基本药物是零售药店的主打品种。零售药店价格优势由此已不复存在。

“这在体制上也无形地分流了零售药店的消费人群,使得零售药店与医疗机构药房处在不平等的市场地位。”张玉宽对本刊记者表示。

不过,影响究竟有多大?不同药店看法并不一致。

金象大药房董事长徐军对《望东方周刊》表示:“从目前来看,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最让行业担心的其实是制度设计存在问题。”

支持此观点的人还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只有与零售药店相互竞争、相互补充才能达到改革的最终目的,如果零售药店无法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有同样的待遇,容易滋生腐败;零售药店已经是一个市场竞争较为充分、成熟的领域,所提供服务的质量肯定具有一定的优势,完全可以担负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销售的社会任务。

面对制度的此种设计,江西开心人大药房集团公司营运总监龚波无奈地对《望东方周刊》表示:“种种事实表明,新医改配套制度的设计者从来没有将药店考虑在内。制度设计有问题吗?如果按照目前的思路和逻辑,制度设计没有问题。”

除此之外,医院处方无法外流以及各地主管部门对于医保定点药店的控制,使得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竞争弱势。

处方药销售占药品销售的较大份额,医院主导着80%的处方药销售。医院处方难以外流,零售药店只能望洋兴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数据显示,我国百强药店的平均处方量由2007年的168万张下降到2008年的137万张,处方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占比也由上一年的27%下降到25%。

零售药店行业对新医改中“医药分开”政策寄予厚望,也是期望该政策能促进医院处方外流。尽管零售药店行业几年前就开始储备药师人才为“接处方”做准备,但目前来看这终归还是一厢情愿。

据谢子龙对14个省市73个城市的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调查走访的116家医疗机构中,实行电子处方的有102家,但仅有30家应患者要求提供了纸质处方。电子处方逐步演变成医院控制处方外流、垄断处方药销售、增加药费收入的工具。

2010年1月15日,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就提及对医院阻碍处方外流、导致零售药店难以销售处方药的问题,并提出要会同卫生管理部门妥善解决。谢子龙在今年两会上,也提出了关于“规范电子处方管理”和“促进医保协议药房、门诊统筹向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倾斜”等建议。

多元化前景未明

在新医改方案中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的政策,使零售药店曾经风靡一时的“平价”概念难以为继。由于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竞争地位不对等,零售药店不得不忍痛失去基本药物的大部分市场。

为了生存零售药店被迫调整进行产品结构,谋求多元化转型。谢子龙在今年两会上提交议案之一就是“建议允许药店加强健康管理服务”。

再加上时下“大健康”概念的兴起也契合了药店“多元化经营”的转型趋势。于是药店的货架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非药品,零售药店俨然变成“可以售药的便利店”。

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2009年上半年非药品类产品所占份额继续加大。2008年竞争力百强连锁企业的数据分析表明:药店的保健品、药妆、器械等平均销售比例占23.47%。

“在欧美等国,非药品占零售药店销售额的比重更大。”徐军对本刊记者表示,“但是在我国药店行业,这种改变是无奈之举!”

药妆曾被零售药店行业寄予厚望,被当作连锁药店盈利模式的不二之选。但现实情况如徐军所言:“国内至今没有一种能称得上成功的模式。”

此外,家用医疗器械的销售正出现快速的增长,但是大多数零售药店并没有从中获得太多的市场份额。并且也将面临家用医疗器械专营店的强力竞争。由于整个保健品行业正遭遇诚信危机,零售药店销售保健品的增长也面临困难。

“由于进行调整培育,近一年以来,中药饮片的销售额出现增长,”张玉宽对本刊记者表示,“但这部分的销量仍然有限。”

面对政策的影响,众多单体药店的生存显得更加困难,抱团自然成为一种抗风险的方式。去年,由单体药店或者小型连锁药店组成的众多联盟出现井喷之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经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药店数量达38万家,其中单体店占57%,但只占药品零售额的21%。

“联盟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记者的提问,龚波对本刊记者表示:“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主要是壮胆吧。”

PTO药店贸易联盟总经理王春雷对《望东方周刊》表示:“基本药物零差率,小区卫生机构增多等所有这些冲击,对零售终端来说是一种危机。联盟是顺应了时势,是一种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新一代药店模式。”

除了“多元化经营”之外,李从选还认为可以寻求“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旦托管成功,基本药物目录内品种即使不赚钱,也可赚取人气和政府补贴。

药房托管无用武之地

然而零售药店的多元化转型并非如想象的那般容易,目前也未见成功的例子。在这般境况下,一些零售药店的负责人又对托管基层医疗机构药房产生兴趣。

药房托管能解决零售药店的困境吗?曾经在武汉、南京等各地率先兴起,并盛极一时的医药公司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房,如今多半也都偃旗息鼓。

全国卫生服务体系基线调查2008年4月的报告显示,29个重点联系城市(区)所有辖区中,仅有12.63%的辖区开展了医药分开或药房托管试点。

当时步子最大的药房托管试点是武汉的“北湖模式”,知名度最高的药房托管试点来自江苏南京,两种模式都曾经受到各地好评且效仿者众多。

“北湖模式”一度在武汉各区推广,但是由于医药公司不能获得合适的利润,而变得动力不足。

南京的药房托管也曾经拥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但是,最初积极参与药房托管的几家医药公司,如今只剩下南京医药与医疗机构在保持合作。而南京医药也已将当初“药房托管”改为“药事服务”,并且成立专门的药事服务公司。

南京医药相关负责人对《望东方周刊》表示:“药事服务是药房托管的升级,已经不再是当初简单的药房托管。”

公司在2009年明确了药事服务的内涵与定位,服务内容包括为医疗机构提供药品采购、药学服务、药房管理等服务,是“基于订单的以药学服务为特征的集成化供应链”,不再是简单地为医疗机构提供药品。南京医药2009年年报显示,药事服务业态销售规模约11亿元,销售净利率远高于零售和现销快配两块传统业务。

徐军对本刊记者说:“目前来看,新医改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举措,而不是药房托管改革。这就使得传统的药房托管失去了用武之地。”

然而,行业内的竞争并不会就此终止,各种新的监管政策也会适时推出。目前,推动行业整合的政策信号也开始传出。商务部近期的多个文件中,都明确地提出将加快促进行业整合。

上一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范文 下一篇:电子商务服务的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