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丑小鸭的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2:18

读丑小鸭的体会

读丑小鸭的体会篇1

一、走进作者,深度解读文本――对曲解文本的解读说“不”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往往传递着一定的文化观念,这是作品解读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很多时候,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是用中国文化心理去解读西方文学作品。这样的文本解读,容易造成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曲解,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底蕴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安徒生是一位浪漫主义作家,同时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因此,他的童话里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歌颂真善美。正如他在《我的一生》中这样写道:“我整个一生中,无论是光明的日子,还是黑暗的日子,其结果都是美好的。它好像是在一条固定航线上向某个知名的地点进发――我在掌舵,我已经选择好自己的道路,而上帝管着风暴和海洋。”从安徒生的自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一名基督徒,他的作品所流露的是基督教情结和对真善美的歌颂。

但遗憾的是,执教《丑小鸭》的年轻教师只是按照一般的解读方法解读文本: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可怜的丑小鸭离家出走,经受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丑小鸭遭遇如此凄凉,但他最终还是变成了一只天鹅。按照这种解读,童话中的丑小鸭是在受到讥笑、受到追赶的情况下才不得不离家出走。由此引发笔者的担心:丑小鸭这样的“榜样”作用,会不会让一些耐挫力较差的孩子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也突然来个离家出走,同时还幻想自己也会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呢?

因此,准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真正走进安徒生,走进《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中,就显得十分的必要。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丑小鸭在离家出走后,当他冻僵时,没有好心的农夫把他带到家里,那么,丑小鸭的命运又将是怎样呢?也许他可能没有等到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就已经冻死了。还有,和他一起出生的哥哥、姐姐那时都还小,都是不懂事的孩子,所以才会讥笑它,但不管其他人怎样对他,鸭妈妈还是一样疼爱它,这是世间最珍贵的母爱。而农夫救了丑小鸭,也说明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应该说,这才是《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真正要向我们传递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安徒生童话突出的特点――歌颂真善美。

二、走进文本,注重品词析句――对远离文本的体味说“不”

大家都知道,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位年轻教师在教学《丑小鸭》“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这句话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句子,并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读后都知道很多人欺负丑小鸭,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哥哥、姐姐是怎样咬他?公鸡是怎样啄他?养鸭的小姑娘又是怎样讨厌他?”教师话语一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都用极其刻薄的语言攻击丑小鸭。接着这位教师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哥哥、姐姐怎样欺负丑小鸭。应该说孩子们的表演栩栩如生,那只受伤的“丑小鸭”自始至终都是低着头,默默站在座位上。表演过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句子。这样的品词析句与《丑小鸭》所要传递的情感是大相径庭的,更有悖于安徒生童话“真善美”的特点。

笔者以为,在品词析句时,一定要关注文本价值取向,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揣摩身处逆境当中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笔者在教学“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这一句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句子,并想一想,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读后都知道丑小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时,我话锋一转:“哥哥、姐姐为什么会这样做?而鸭妈妈又是怎样做的?”学生联系前文,读后都知道鸭妈妈依然爱丑小鸭,哥哥姐姐都还小,都是不懂事的孩子。于是,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丑小鸭此时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有的安慰丑小鸭,有的劝告哥哥姐姐,无不体现着故事的主题“真善美”。此外,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抓住“羡慕”一词,先让学生说说“羡慕”的意思,并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羡慕”,试着说说丑小鸭“羡慕”什么?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也促进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身处逆境的丑小鸭内心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立足文本,适度拓展延伸――对脱离文本的拓展说“不”

近几年来,阅读教学兴起了一股“练笔热”之风,练笔似乎成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前面所述的那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来到树林里”这一段后,也设计了这样的说话训练:“丑小鸭在树林里还会遇到哪些危险?老虎会他,狮子会他,还会他。”学生都是围绕着动物们怎样欺负弱小的丑小鸭这一话题进行说话。这样的拓展与文本所要表达的价值取向明显不符,而且长期进行这样的练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文本拓展延伸无非就是为了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该如何适度拓展延伸呢?首先,要立足文本,为教学目标服务。与语文教学关系不大或者脱离文本的随意拓展,一定要摈弃。其次,拓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能只追求时髦,纯粹为拓展而拓展。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觉得文中对“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的描述只是一语带过,而没有写农夫把他带回家后是怎样帮助他。这可以成为一个比较好的拓展点,于是设计了这样的练笔:“请同学们想一想,农夫把丑小鸭带回家后,是怎样关心他?”这样的拓展练笔不仅遵循单元整体目标,而且能正确体现《丑小鸭》一课的文本价值,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读丑小鸭的体会篇2

《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学生对这篇童话很感兴趣,引发了他们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学中,学生的发言,远远超出了我预想的范围。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变”。

一、 教学设计因学生的提问而“变”。

在教学《丑小鸭》这课时,我是用课前看有关丑小鸭故事的方式激趣导入新课的。故事放到一半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要上课了,故事只能看到这了,你还想了解丑小鸭的哪些事?”在上课前我也曾设想过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比如丑小鸭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后来大家喜欢丑小鸭了吗?可学生提的问题和我原来设想的完全不同。他们有的说“想知道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有的说“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呀?”有的说“丑小鸭会找到他的天鹅妈妈吗?”还有的说“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显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所在,如果不理会他们的问题,依旧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使提问环节形同虚设,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把学生的问题巧妙的融合到预定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请学生谈谈通过读课文,都了解了丑小鸭的哪些事,让学生以读悟情。当学生说到知道丑小鸭长得很丑时,我就适时将问题推出,问:“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哇?”学生说他的样子丑,和别的鸭子不一样,和鸭子比,他个又大,嘴又扁,羽毛还是灰色的。难怪哥哥姐姐欺负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还有的说,他根本不是只鸭子,是只小天鹅。这时我又顺势引出课前的问题“丑小鸭显然不是只鸭子,那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里?”这两个问题都是学生提出的,所以他们特别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同学说,是天鹅妈妈粗心,把蛋下在了鸭窝里;有的同学说,是鸭妈妈好心帮天鹅妈妈孵蛋;还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天鹅妈妈要到南方去过冬,来不及照顾小天鹅了。我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天鹅是一种候鸟,和大雁一样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过冬,他们都是集体一起活动的,天鹅妈妈必须和队伍一起走,不能掉队,也许就这样留下了这个天鹅蛋。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个人要服从集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的改变教学思路,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变”,“变”得有价值。

二、 教学设计因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而“变”。

由于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资源。比如,当讲到离家出走后的丑小鸭,仍然受欺负,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时,一个学生提出:“我认为猎狗傻,他为什么无缘无故追赶丑小鸭呢?”这时一个学生说:“猎狗有他自己的生存领地,当别人闯进他的领地,他就会把那个动物赶出去!”这时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并告诉学生动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群体生活是他们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离开他生存的领域,离开他的伙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丑小鸭离家后生活的艰难,还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这只是课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稍加点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 教学设计因教学效果而“变”。

在《丑小鸭》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扩展的环节。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味全文:“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他离家出走想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没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冷酷,他只好一个人悄悄的过日子。困境让他变得越来越坚强,终于,他熬过来了,在丁香开花的季节,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时我请学生推荐一名同学,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朗读全文。然后,我提问学生:“你们现在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你想说给谁听?丑小鸭?鸭妈妈?他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小鸟?猎狗?还是农夫?”可当配乐朗诵时,教学时间已经到了。我想,学生已经在听配乐朗诵时,进入了课文的情景,如果在这一时刻就用优美的语言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所以,我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设计,用这样一段话结尾:“丑小鸭经历了夏天、秋天、冬天的磨难,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我想他的爸爸妈妈也一定会从南方飞回来与他团聚。幸福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让我们为他祝福吧!”结束语突出了人文关怀,为丑小鸭的经历设计了一个幸福的结局,又回答了学生课前的问题“丑小鸭会找到他的天鹅妈妈吗?”,意境回味无穷,深深触动了孩子小小的心灵,受到了美的教育,使他们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望。这个“变”,一举数得,“变”得妙!

读丑小鸭的体会篇3

在儿时的凉席上,听妈妈绘声绘色地为我讲述那只可怜的丑小鸭,是我的第一品读的经历。年幼的我又怎么会细细品尝?但,随着妈妈娓娓动听的话语,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丑小鸭受尽欺凌、朝不保夕的情景,不禁感到意思悲伤;但听到丑小鸭苦尽甘来变天鹅时,我心灵深处便充满喜悦之意……呀!好甜的感觉,好甜的书!

到三年级,我从课本中进一步亲近了久违的《丑小鸭》,我们跟着老师的脚步,体会每个句子的妙处。《丑小鸭》的每一个句子都是那么令人回味,拟人、比喻、反问、排比,哪一种修辞手法不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还带领我们踏上幻想之旅,幻想丑小鸭变天鹅后是怎样做的……呀!好美的感觉,好美的书!

如今的我再一次捧起安徒生着的《丑小鸭》,忽感受益良多,感悟到人生的道理,怎能不佩服安徒生那奇妙之笔?读完这书,我忽然觉得,原来丑小鸭也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方可变身高贵的天鹅!丑小鸭受到的挫折就是我们求学生涯必经的考验;丑小鸭变为天鹅的时刻就是我们成功的一刹那!我们都是天生的白天鹅,只要接受完风雨的洗礼,就能绽放光彩!呀!好香的感觉,好香的书!

呀!书,永远是知识的宝库,温故而知新,你看,我三品《丑小鸭》,不是越品越有味吗?书,永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让人越尝越带劲!

井岸镇第三小学六年级 落催婷

读丑小鸭的体会篇4

假如“丑小鸭”不是“白天鹅”

文/王淦生

童话应该说是一种最美丽、最纯净的文体。透过孩子们澄澈的双眸,童话会折射出水晶一般清新可人的光泽。可是当它被添加进过多的成人的诠释,使得美丽的童话变成某种观念的图解,甚至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形象化的教材,原本纯净的童话便会被渐渐异化成一种具有教化色彩的寓言从而失去它本应具有的魅力。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让文学作品(尤其是孩子们看的童话)在每个读者面前焕发出它自身所特有的“天然去雕饰”的原始的魅力?

丑小鸭是安徒生童话中一个著名的形象。在一般读者眼中,丑小鸭的生命历程就是一个隐喻――苦尽自然甘来,饱经磨难的生命注定会有美丽的蜕变。这听起来的确会让落魄无助的人们神往。那只丑小鸭所历经的来自于人、鸭、猫、狗的歧视、冷遇以及自然界的种种苦难也因其最终的“羽化登仙”而变成了“好事”前的“多磨”,变成了超越之前的铺垫,变成了“天降大任于斯人”前的“历练”。可是,每当读起这篇童话时我都会想:假如丑小鸭本不是白天鹅,而就是不折不扣的丑小鸭呢?那么它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是否就变成了理所当然?我们还会那么诗意地看待这么一个卑微的生命所经历的肉体上的磨难和心灵上的创痛吗?我们再换个角度想一想:那些正经历着与“丑小鸭”相同命运的人们(尤其是儿童)是否会因为上述美丽的诠释而产生出一种成长幻觉?他们是否会用一种美丽的期待替代本应付出的努力?一旦严峻的现实击碎了他们那玫瑰色的“天鹅梦”,他们将情何以堪?

其实,正如动物界有丑小鸭也有白天鹅一样,人在资质上也存在着难以抹平的差异。苏格拉底就有着“金属品质贵贱论”的比喻,承认人类存在着资质上的高低贵贱。那种无视人的潜质上的差异,以为只要经过后天的努力(尤其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坚忍卓绝的努力),每个“丑小鸭”都可以出落成一只只美丽的白天鹅的观点,如果不是出于一种给人激励的“善意的谎言”,那便是缘于自己的无知。努力,也许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掘每个人自身的潜能,使“丑小鸭”成为“鸭群”中的出类拔萃者,但是绝对没有使之变成天鹅的可能。教育学上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所谓的“好”也就是相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我们的教育能使他们发掘自身潜质的最大值,能为他们找到一条最适宜自身发展的道路,但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笑傲考场的英雄,都成为科学家,成为文学家,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家长曲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进而盲目地鼓动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让他们以为只要经过努力就能登上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说实话,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人的资质是存在差异的,当然这种差异与人本体意义上的平等并不矛盾。特殊的资质可能会带来一些优越的条件,如享受到高标准的教育,容易获得优越的工作,过上优裕的生活,甚至获得一些特殊的权力……追求理性的人本主义的学人们应该做的,是思考如何运用这种特殊的权力消除由于资质的差异造成的不平等,完成一种人道意义上的“大同”。这才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一位理性的教师,既要尊重人有资质差异这一客观规律,为那些资质较差者打消“成长幻觉”,更要对他们施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为他们化解来自各方面的歧视和冷遇,为他们创设更为优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成为能够“昂起头来走路”的孩子。至于对那些很可能成为未来的“白天鹅”的孩子倒不妨严苛一些,来些“高标准,严要求”,甚至给他们点“成长挫折”,让他们明白,人间的“天鹅”并不是像自然界的天鹅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羽翼丰满振翅高飞的,要想在未来翱翔蓝天,今天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一只只“小鸭”(自然,有货真价实的“丑小鸭”,也有未可限量的“雏天鹅”)正在我们的家长和教师这些“鸭妈妈”的膝下成长着。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撕下那些原本就不属于“丑小鸭”所应得到的同情或艳羡,还其本来面目,使他们不致在《丑小鸭》之类旨在培养人的尊重与同情心的美丽而忧伤的童话中迷失,不坐等遗传基因来决定自己的前程,因为那是一种人生的虚妄。其次,要让每一个孩子明白:人生决不是一则美丽的童话,人生的路是需要靠我们自己一步一步坚实地去走的――不管他是“丑小鸭”还是“白天鹅”。

[品鉴]

童话的意义在许多成人的眼中差不多就是给孩子们提供教化的。正是由于这种思维定势,童话作为文学作品的美感正在一天天消失,留给孩子们(甚至包括中小学生)的只剩下与政治教材相类似的意义――说教。比如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也就变成了一则教给孩子们“磨难之后必见曙光”这一理念的图解材料。其实,那些原本不是“小天鹅”的孩子,即便历尽磨难,也同样不可能变成白天鹅。所以对《丑小鸭》作如此解读乃是对孩子们的一种误导。本文正是借“假如‘丑小鸭’不是‘白天鹅’”这一命题提醒我们,不要在提供给孩子们儿童读物之前先强加给孩子们成人化的过度的解读,更不能将儿童文学作品当作思想品德教材来处理。另一方面,本文也意在澄清《丑小鸭》一文的真正的内涵:人应当富有同情心,要善待异类;每个人都要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苦难,不应在他人的歧视中迷失自我。假如“丑小鸭”不是“白天鹅”,我们同样要努力,争取做一只出类拔萃的鸭子!

读丑小鸭的体会篇5

一、巧选经典,迁移情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大多具有优美的语言文字、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教育意义,使其有很强的可读性,例如,《泉水》《太阳是大家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总是看到学生在经过反复的朗读之后,逐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为了让学生乐意去欣赏课文,并能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此,我们可以在充分挖掘文章情感要素的基础上,巧妙的注入合适的绘本,有利于激发与转移情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母亲的恩情》一课时,为了突破学生对于母亲爱的语言表达障碍,我将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引入了课堂中:

师:同学们,当你们观看这几幅画面时,有没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呢?(首先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绘本故事,然后引导学生静静的欣赏最后三幅画面,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中,与绘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勾起学生心灵最柔软、最敏感之处。)

生1:兔妈妈抱着小兔子的动作,那么轻柔就感觉像抱着一件最珍贵的宝贝。

生2:兔妈妈抱着小兔子,就好像我妈妈在身边一样,那么安全、那么幸福。

师:妈妈也是这样疼爱着你们,对吗?读一读绘本中兔妈妈与小兔子表达爱意的句子,说说哪些句子你最喜欢呢?(通过图画带给了学生心灵与视觉上的享受,激发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加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用一句什么话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呢?(可以引导学生仿照绘本中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生:我爱你就像大海那么深、我爱你就像草地那么广、我爱你一直到星星那里,再从星星那里回到这里来。

师:大家都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就像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思想情感,你们现在能体会到了么?

通过将绘本中产生的情感转移到课文教学中,使得学生进一步领悟文中的思想情感,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层面与情感认知,促进了新课程的改革发展。

二、巧以拓展,渗透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绘本巧以拓展课文内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情感的体验。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丑小鸭》一课时,为了实现对学生的真、善、美教育,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到丑小鸭在离家出走之后经历了十分悲惨的遭遇,然后我将《丑小鸭》的经典绘本引入了课堂教学中,其中,绘本里面呈现了许多课文中没有例举到的丑小鸭被欺负的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朗读文本与欣赏绘本图片的同时,其想象的思维随随之而飞舞,并且在朗读的表情与肢体动作中,充分的流露出来。

师:当丑小鸭离家之后,还遇到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1:当丑小鸭来到沼泽的第二天,它遇见了两只公雁,公雁看见丑小鸭,说,喂,你这只丑家伙,我们倒是不讨厌你,不如你做一只候鸟,和我们一起吧?

生2:丑小鸭离家之后,由于肚子饿找不到吃的,于是来到昆虫饭店打工,最开始,客人们都嫌弃它丑,不愿意吃它端上来的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丑小鸭用自己的真心与善良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这样利用绘本对课文的拓展,加深了学生对原童话故事的理解,让学生自由想象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善待他人,如何尊重他人,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是作为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需要接受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读丑小鸭的体会篇6

翻开《安徒生童话》,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所深深吸引。

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丑小鸭》丑小鸭原是一个被遗忘在一棵牛蒡底下的天鹅蛋,一只母鸭把他当作一只鸭蛋孵化出来。他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因为长得丑陋,就处处挨啄、被排挤。成为全体鸡鸭嘲笑对象。后来一天比一天更糟了,大家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鸭妈妈都开始讨厌丑小鸭。鸭儿们咬他,小鸡们啄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踢他。它忍受不了痛苦离开了养鸡场。可是外面的世界也并没有让丑小鸭感到快乐。他又一次被野鸭嘲笑,被老母鸡、雄猫为难,被女主人用火钳夹,还险些被猎人用枪打死,差点儿被野狗吃掉,忍饥挨饿,这些都成为丑小鸭幼年时候的一部分生活经历。我都认为它会就这样孤独的死在外面。

可丑小鸭面对苦难,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这一切缘于他心中拥有一份崇高的理想。就是这种理想使他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

读了《丑小鸭》后,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有理想,并依靠自己的坚定信念,为之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因为逆境总是短暂的,奋斗后得来的是幸福的甜果。

江苏镇江江滨实验小学五年级:路雄

读丑小鸭的体会篇7

野鸭对他虽然还不错,但不料被猎人打死,猎狗想吃它,可因为它太丑,也不吃它了。丑小鸭死里逃生,来到一间农家小屋。他忍气吞声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不断受到鸡和猫的奚落排挤。最后他不堪忍受,独自来到他心驰神往的大自然当中。秋天到了,丑小鸭看到一群南飞的幸福的天鹅,从此他再也无法忘记这些美丽的鸟儿。冬天到了,天是那么冷,它在寒冷冻得晕倒了,幸好被一位农夫收养了。等小鸭醒来它被农夫的妻子又打又骂,丑小鸭从农夫家里逃了出来。丑小鸭抬头看见白天鹅在天空上飞,它很羡慕,它也想变成白天鹅在天空上自由的飞翔。丑小鸭来到结冰的湖面,发现自己也变成了白天鹅,挥挥翅膀,飞向天空。

丑小鸭在没有变成天鹅之前,体积庞大,长相特别,可是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尽管处在逆境中,处处被其他动物排挤、讪笑,他总不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只说:“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厂里也没有什么。”

我想:这只丑小鸭不就是我们榜样吗?当丑小鸭受到排挤,讪笑时,就像我们所要面对的困难。丑小鸭心地善良,心存梦想,心存希望,以一颗乐观,坚强的心战胜困难。当我们成绩不理想时,我们也应该克服心里的沮丧,战胜逆境。因为心中有理想,有追求,所以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怕,是金子总会发光。在丑小鸭的精神引导下,我学会了坚强,不再惧怕困难;我学会了努力,不再轻言放弃……学会了不懈一顾的奔跑,跌倒……

我们要保持一颗追求美的心,心中要存着一个信念:“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相信最终有一天我们一定可以像丑小鸭一样,在经过磨砺后变成美丽的天鹅,展翅飞翔。

到时没有讪笑与排挤,只有赞美和肯定。但是一颗好的心是不会骄傲的。只有一颗好的心,才能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我会追随着这只“白天鹅”,越飞越远,飞向苍穹,飞向未来!

读丑小鸭的体会篇8

【关键词】难文 修饰语 “闲笔”句 动词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一直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文本、解读文本,从而使得我们的课文充满语文味并巧妙地整合“三维目标”。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为数不少的所谓“难文”,这些文章让不少一线的教师感觉无从下手或者是总觉得前辈教师已经“珠玉在前”难以超越。

所谓“难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明确指出:难文,有时是篇幅长、文字多的现代文,有时是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文,有时是内容艰深的短课文;有时是看似优美而连老师都雾里看花的散文,有时是平白如话而寓意难以琢磨的小说。总之,难以在规定的课时中上完的或者难以让一定年龄层次的学生理解的课文,就是阅读教学中的“难文”。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了“难文浅教”的探究:

一、抓修饰语,感受作者的匠心独运

曾在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聆听了南师附级教师王栋生的讲座——《语文教师的素养》,就提及如何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眼进行分析,从而替代了无味的条分缕析。当时提供的课例为《林黛玉进贾府》,就抓住了文本中林黛玉见王夫人时屋内是半旧的靠垫这个细节。为什么贾府这么富贵还用半旧的靠垫?这是一个笔者个人认为很经典的案例。学生在沉浸文本,仔细研讨过后,才明确其实这体现了曹雪芹的见识广博,贾府的外部装饰都是十分富丽堂皇的,只有王夫人的内室才用了半旧的家具。因为全是崭新的话,就显得太过富丽,就成了暴发户的形象;而如果全是破旧的话,就又显得寒酸!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半旧”这个词汇的原因。还有,贾府是名门望族,是皇亲国戚,绝对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因而,用半旧一词来体现其有渊源。王夫人内室的半旧家具,才真正体现了贾府的地位显贵。原本被语文教师们畏为“难文”的经典课文,一下子就降低了门槛,原来只要将一些修饰语重点揣摩融会上下文、并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难文浅教”不是神话。

在《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曾有意识突破各类参考书的拘泥,希望能上出新意。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策划者,教师必须静下心来“吃透文本”,当时笔者注意到文本中不为人注意的“清冽”而不是“清洌”。很多时候我们会用“清洌”来修饰水色,难道唐宋家之一的柳宗元用的是“通假字”?笔者特地查找了大学的古代汉语课本和朱东润先生主编的《古代文学读本》之后,再次玩味揣摩,才顿悟到什么叫一字传神、不可易动:“清”字极写出小石潭的水色,而“冽”字极写出小石潭的氛围,与下文的“凄神寒骨”、“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与作者凄苦落寞的心境不谋而合,而如果只是“清洌”的话,那只是表明小石潭的水很清而已,并不能将作者的心境融会其中,也是对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最好注释!真可谓更能体现大师手笔,情景交融。“冽”冷而“洌”清,各得其妙,而在课堂上让同学讨论使得他们深刻地挖掘了“清冽”的内涵,可以说将整篇文章的景物描写、人物情感彰显无遗。从这个词入手,师生很快就能共同感悟柳宗元的文字驾驭之妙,以及表达的抑郁之情。这比反反复复的分析要来得有力得多,且让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二、品“闲笔”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依旧是在《小石潭记》这篇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中,我还注意了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闲笔”。还是在《小石潭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了此处被诸多语文教师“打入冷宫”的闲笔,并在2009年南京市第六届先进教研组验收的研讨过程中提及:最后一段仅仅是为了忠实记载同游之人吗?笔者认定此处闲笔不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柳宗元的笔下小石潭水至清,然而却有游鱼百许头,那么一代文宗是不会不知道“人至察则无徒”的,被贬于穷山僻壤的柳宗元,遭人诽谤,怀才不遇,然而他依旧有志同道合者,比如吟诵“怀旧空吟闻笛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刘禹锡,比如与他一起“伐竹取道”见到小石潭放纵的吴武陵等人,另外《永州八记》的开篇之作《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亦有“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我想最后一段不是闲笔,除了永州的山水可以慰籍他的心之外,还有这些患难与共的朋友。这种注重情感研读,让学生眼前一亮,也兴致颇浓!从而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也有效达成。这一观点,也与后来刊登在《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1B版的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马宗昌教授《试析〈小石潭记〉的蛇足》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一意外发现也让笔者更坚定“难文浅教”的探索之道,我们教师平时在读教材的时候就要“把玩”、揣摩教材,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老王》是杨绛女士的作品,是那种属于文字看似浅显然而却涵义隽永的妙文。虽然作者一片深情,教师也感动之至,但是距离学生们的生活年代毕竟较为久远,往往不为这分情感所动,甚至“没心没肺”地会嘲笑老王的外貌和苦痛。虽然也见识过不少老师在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上各出奇招,但是遗憾的是似乎并未撼动学生心魄、拨动他们的情弦。后来笔者自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捕捉到了其中的一句话,一句看似平淡却是无限酸楚的话,杨绛看到一处破破烂烂的房子随口问道:“老王,这是你的家吗?”请注意老王的回答,他说:“住那儿多年了。”什么是家?众所周知,家就是有家人、有灯光、有欢笑、有人为你准备了热腾腾的饭菜等你的地方。然而作为鳏夫的老王、身体僵直、视力不好的老王却是孤苦伶仃到连一个亲人都没有了,所以那座房子尽管也能遮风避雨,然而在他的心中永远只是个“住的地方”而不是“家”,将这句话自己慢慢品味、细细咀嚼,老王的苦不就不言而喻了吗?加上我的学生是住宿班的孩子,每周才能回家一次,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快学生就联系上下文印证了老王的“苦”不仅来自于身体还来自于生活,教参上所说的“窘迫”、“凄凉艰难”等不都是可以在分析这句话时如抽丝剥笋一样展现在你的眼前?继续挖掘在生活的底层挣扎了那么多年、连家都没有的老王,却依然保持不耍奸、懂感恩的品质,那么他的“善”不也是力透纸背、跃然纸上吗?

三、关注动词,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的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难文。但难就难在这篇课文太为人熟知了。因为在妈妈的怀抱里学生们就可能听过,更何况有不少学生反映在小学就学过,甚至都排过课本剧在“六·一”节汇演过,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只定位在让学生复述课文、评价丑小鸭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的话,就可能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时我还特地听了本区兄弟学校一位高级教师的市级公开课《丑小鸭》,虽然教师课前准备充分,采取了电视连续剧复述课文的形式,并且将课堂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一细节都巧妙地改成举一个黄色的小鸭子……说实话,尽管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但总是觉得缺乏一定的深度,毕竟再华美的形式也不能代替内容的厚重!

笔者引导同学们学习本文时,拒绝了外在形式的羁绊。这节课就围绕一个重点:找出丑小鸭离开四个地点的动词并联系文本感受小鸭此时的心情。回到文本,我们会发现丑小鸭离开养鸭场的句子是——“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一个“飞”字同学们体悟到的是丑小鸭逃离养鸭场的迫不及待,一个“逃”字足以写出丑小鸭众叛亲离之后的哀伤和被迫离开的仓皇;离开沼泽地的句子——“于是他急忙跑出这块沼泽地,拼命地跑,向田野上跑,向牧场上跑。”就是“跑”字,而且连续四个跑,一气呵成,同学们发现小鸭离开这快伤心地的迫不及待以及劫后余生的恐慌;离开老太婆的家的句子要简单的多——“于是小鸭就走了。”多么绝妙的一个“走”字呀!或许老太婆的家是温暖的,面对外面世界的颠沛流离,这里也许会成为丑小鸭的安乐窝。但是如果小鸭一直都守在这里,丑小鸭将永远是丑小鸭,不会变成白天鹅;请注意离开农场的那句话——“幸好大门是开着的。他钻进灌木林中新下的雪里面去。”,一个“钻”字,丑小鸭在这个鸡飞狗跳的环境中乘人不备“钻”进了雪里,而恰恰是这次离开最终成就了丑小鸭,他再次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却是——一只天鹅!

众所周知,童话是给孩子们看的,但是随着他们不谙世事到心智的渐渐成熟,不同的时间段,孩子们看童话所得到的道理与感悟应该有所不同。教师有责任引领孩子们读出“字缝中的字”来。抓住动词,学生在鉴赏作者用词之妙的同时不仅仅窥见小鸭离开每个地方的心境,更可以见证丑小鸭的成长,从被迫的离开到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其实,丑小鸭原本就是一只天鹅,只是他的生存环境迫使他不得不离开,鸡鸭们以自己的审美观来衡量“天鹅”,所以成长中的天鹅也就成了众人嘲笑的丑小鸭,这种世俗的目光往往是无形的刀剑。

抓修饰语、品“闲笔”句,关注动词,这些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可能在很多市面上参考书上都没有被挖掘出来,就像一个个宝藏等待教师沉浸文本,捕捉灵感。这不仅让教师自己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同样也能让我们学生乐上语文课。让我们撑一支长篙,向文本更妙处漫溯,这样肯定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为这种在专业领域深刻体验与执著思考的基础上,对教育本质与教育过程所持有的一种深刻洞察、精确理解、迅速判断等成熟完善的心智思维品质必然使我们教师成为智慧型的教师。

上一篇:医保结算清单管理范文 下一篇:教育改革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