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计算的了解范文

时间:2023-12-25 17:25:24

对云计算的了解

对云计算的了解篇1

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的运算模式和发展趋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云计算不但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网络的架构模式,同时也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但是云计算应用之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我们应当对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全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并通过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云计算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1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

1.1海量数据的管理风险

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量异常庞大,海量的数据既需要有效的保存,同时也需要有效的管理。海量数据的管理风险尤为突出,实际的管理过程会对整个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云计算背景下海量数据的管理风险是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之一,只有有效识别风险并降低管理风险,才能够保证海量数据的安全性。

1.2网络稳定性的风险

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的架构模式与传统的网络架构存在一定的区别,在云计算的架构之下,网络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挑战,由于云端的数量较多,并且云端的控制方式也存在差异,导致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的整体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有效识别网络稳定性风险以及根据可能存在的网络稳定性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和满足计算机网络发展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1.3网络被入侵的风险

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的架构存在多个云端,每一个云端作为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网络单元存在被入侵的风险,如果云端的入侵风险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将会大打折扣,对整个计算机网络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从这一点来看,网络被入侵的风险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架构和管理过程当中,应当对入侵风险给予有效地识别和预防。

2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危害

2.1不利于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云计算虽然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但是云计算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具体的危害表现在不利于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由于云计算背景下所有的数据资料都保存在云端,而云端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云端的存储和管理能力相对有限,给大数据资料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使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2.2客观上加重了网络安全的压力

在原有的计算机网络模式下,单一的服务器或服务集群的保护比较容易做到。云计算背景下的数据和资料都存储在云端,云端的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容易受到外界网络的影响和内部网络的影响,导致整个网络的安全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云计算背景下,这个问题会在客观上加重网络安全的压力,不利于网络安全的控制。

2.3系统被入侵的概率大大增加

由于云端的抗风险能力较弱,黑客可以通过入侵单一云端的方式获取云端的数据资料,给整个云端的数据流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黑客可以采取入侵多个客户端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云端资料,对整个云端大数据的保存和管理都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云计算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被入侵的概率大大增加。

3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应对策略

3.1利用云计算技术,加强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为了保证云计算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水平得到提高,在实际的管控过程中,应当积极利用云计算技术加强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采取数据加密、数据分块保管以及建立强大数据库等模式,对云端的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提高大数据的保管质量,避免大数据在云端受到黑客的侵袭而丢失。因此,通过对云端的管控以及对数据的加密,能够解决云端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问题,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云端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并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3.2云计算推动网络安全发展,规范数据使用

云计算背景下,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就应当积极推动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通过对数据进行规范,并建立有效的数据使用制度和数据管理制度,使整个数据管理能够更加有针对性,提高数据的使用规范性和数据的使用效果。做好技术的升级和数据的加密,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也提高数据归类整理的有效性,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安全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规范数据使用、建立数据使用规则是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满足计算机网络发展要求的重要手段。

3.3发挥云计算的优势,设置多层防火墙

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架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实际的安全防控过程中,应当通过设置多层防火墙的方式来有效阻隔外界黑客对云端的影响,通过建立防火墙以及升级杀毒技术的,使云端的数据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数据的整体使用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满足了数据使用的实际需要,解决了云端数据保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设立防火墙并采用有效的杀毒技术是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手段。设置防火墙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对于解决云端入侵问题和提高网络安全防护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我们不但要认真分析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的新模式,同时还要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认识到其危害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有效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推动计算机网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伯琪.浅谈企业信息安全治理框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4(5):19-21.

[2]张春雷.服务器应用现状与服务器虚拟化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4(5):56-58.

对云计算的了解篇2

什么是云计算

IBM公司于2007年年底宣布云计算计划,云计算的概念仿佛在一夜间就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对于云计算的各方解读也众说纷纭。

在展开对云计算的具体实现技术的讨论之前,先让我们看一下云计算的一些基本概念。首先需要回答什么是云计算。

在IBM的技术白皮书“Cloud Computing”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定义: “云计算”一词同时用来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一个云计算的平台可按需进行动态的供给(provision)、配置(configuration)、重新配置(reconfigure)以及取消服务(deprovision)等。在云计算平台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物理的服务器或者虚拟的服务器。高级的计算云通常包含一些其他的计算资源,例如存储区域网络(SANs)、网络设备、防火墙以及其他的安全设备等。

云计算的本质

在应用方面,云计算描述了一种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的可扩展的应用程序。“云应用”使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功能强劲的服务器来运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任何一个用户通过合适的互联网接入设备以及一个标准的浏览器都能够访问一个云计算应用程序。

从IBM的定义中我们看到,云计算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它一方面描述了一种方便的基础设施,用来构造应用程序,其地位相当于PC机上的操作系统; 另外一方面则描述了建立在这种基础设施之上的云计算应用。一个计算云是虚拟化的计算资源池,用来容纳各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并且这些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快速部署的方式部署到物理设施上。由于使用了分布式的计算技术,云计算能够将计算扩展到更多的计算资源,以及使用冗余的资源进行容错处理。

在IBM的白皮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云计算能够通过快速提供物理以及虚拟服务器来支持网格应用的运行。网格程序能够将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很多小的任务并行地运行在不同的集群以及服务器上。我们可以把云计算看做是一个具有更广泛含义的计算平台,除了能够支持网格的应用之外,云计算还能够支持非网格的应用,例如在网络服务程序中的网络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层应用程序架构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云计算模型支持当前Web 2.0模式的网络应用程序。云计算是能够提供动态资源池、虚拟化和高可用性的下一代计算平台。

几种典型云计算平台

当前,工业界已经有很多公司聚集在云计算这样一个新型计算概念下面,分别提出了自己针对云计算的理解,用不同的技术来实现上述目标,主要包括下面重要的云计算实现系统。

亚马逊的弹性计算云。事实上,网络零售商亚马逊公司是最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云计算实践者之一。亚马逊公司在构建自身零售平台的时候,也使用了云计算的方法,将自己的购物平台构建在其基础之上。亚马逊公司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开放给外部开发人员使用,建立了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使得独立的开发人员也能够使用亚马逊公司内部的计算资源来建立自己的网络应用程序。

Google的云计算平台及其云计算网络应用程序。主要包括Google针对云计算提出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基础架构以及Google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云计算应用服务程序。Google将自己的整个基础计算平台以及相应的应用称为云计算,并且成为云计算最大的实践者。

IBM公司在与Google的合作过程中,提出了自己对于云计算的理解以及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IBM公司于2007年11月15日在上海宣布了蓝云“Blue Cloud”计划,使得公司内部的数据中心能够按照互联网应用服务程序的形式进行组织,将计算能力分配到分布式全局可以访问的资源组织中,而不是局限于本地的一些服务节点或者固定远端的服务器机群中。IBM在云计算的白皮书中也提出了蓝云计划的基础设施结构,这些基础设施结构构建在IBM本身的x服务器之上。在蓝云中采用了Xen的系统级虚拟化方法,同时提供虚拟化的服务器以及物理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在IBM的云计算架构中也采用了类似于Google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基础设施,在其蓝云计算环境中部署了Goolge File System 以及MapReduce用以实现Hadoop。Hadoop是Apache旗下的一款有关大规模数据的开源软件,Yahoo在其中做出了不少贡献。

未来展望

当前已经有很多公司参与到云计算的研究与发展当中。

Yahoo公司就参与了云计算平台Hadoop的开发,雇佣了Hadoop软件的创始人员,并且为此软件贡献了很多代码。同时为了测试与部署Hadoop系统,在Yahoo公司内部也使用了Hadoop软件,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Hadoop集群系统,这个集群系统包含了1万个Linux节点,规模还是很大的。现在,Yahoo公司的很多应用程序都构建在云计算平台之上。而上述的最大Hadoop平台则用来计算网络搜索的页面连接图,处理海量的数据。

微软自然也不甘落后,与Google类似,微软重构了自己的搜索引擎平台。除此之外,微软也构建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并在此平台之上推出了云计算的应用。与Google类似,微软的云计算平台只是为自己的网络应用程序服务,现在还没有看到相应的云计算软件模块公开出来以帮助其他开发商构建云计算平台。微软的网络平台服务Windows Live就可以看成是云计算应用的一个典型,它是一个Web 2.0应用程序形式的云计算用户平台。用户在这个应用平台上可以进行照片的共享,文件的存储以及运行其他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都建立在新型的云计算平台之上,也是微软针对网络实施的重大战略之一。在Live平台上,用户可以访问自己的电子邮件,可以使用SkyDrive来存储数据以及构建自己的网络平台等。

另外,硬件公司Dell提供了DCS(Dell Cloud Computing Solution)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构建云计算平台,该解决方案能够降低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提升计算速度、简化数据中心管理,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软件公司RedHat则与亚马逊公司合作,在亚马逊公司的弹性计算云中部署了RedHat Enterprise Linux,并通过虚拟化的方式部署整个弹性计算云平台。

在云计算研究方面,在Google与IBM的支持下,美国的多所大学参与到云计算中来,包括6所非常著名的大学: 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里兰大学和华盛顿大学。

Google在去年年底之前投入了一个小的计算中心,计算中心的地点未知,但在规模上会超过1600颗处理器。同时,IBM公司也将为这一项创新计划配置一个数据中心。这些中心将运行Google数据中心软件的开源版本,IBM也会提供开源的软件来帮助学生编写互联网应用程序以及相关的数据中心管理软件。虽然说这些数据中心的规模相对于Google内部的集群来说还是非常小的,但是已经开始做一些互联网规模的研究了。两家公司将在前未来年共同投入3000万美元来促进相关的研究工作。

对云计算的了解篇3

在过去的五年中,美国出现了多家进行云计算实践的企业,亚马逊、谷歌、微软……它们的成功将云的实际价值量化,也把云变成了一张切实可行的技术图谱。但是,在中国一浪高过一浪的云计算建设热潮中,成功的企业并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适合中国的云计算技术图谱到底是何模样?在中国,云的实践又该遵循怎样的路径呢?

今天,中国也有一些企业正在进行着同亚马逊、谷歌一样的实践,华为无疑是其中的一员。透过华为的云实践,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粗看华为云

作为第一个提出明确云计算框架的企业,谷歌研究云的动力来源于其自身的需求。在初创阶段,谷歌获得的投资有限,数据中心里的很多服务器都是自己“攒”出来的。所以,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这些性能很差的机器就渐渐变成了“破烂”。本着“变废为宝”的心态,谷歌开始通过改造数据中心的机架架构、网络架构、软件系统、文件系统、服务器、存储等,将一堆“破烂”变成了稳定性更高、性能更强的服务器集群,最终形成了云计算的雏形。对谷歌而言,“云计算”更像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或是对其自身发展经验和技术积累的系统性总结。

而亚马逊设计云服务AWS(Amazon Web Service)的初衷,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难题――如何在其B2C业务不繁忙的时候,让那些花大价钱购买的服务器、存储、带宽资源不被闲置。后期,亚马逊才在此基础之上陆续推出了包括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弹性计算云)、SimpleDB等几十种云服务,逐渐完善了AWS的服务种类。AWS并不是一个崭新的系统,它只是对原有IT系统进行改造包装后,亚马逊所推出的能够面向公众开放服务的系统。而AWS的成功运营,则在于亚马逊在向公众推出这些服务之前,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运营经验,保证了云服务的品质。可以说,AWS最大的用户就是亚马逊自己。

与谷歌和亚马逊的云实践类似,华为的第一朵云也是“拿自己开刀”。四五年前,华为就开始正式投入到云计算技术的研发中。但和很多研究云的IT企业一样,华为也一直找不到一个可以让他们进行规模化云实践的对象。缺乏规模化的应用,新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云所产生的效益等问题便不得而知,更看不到可量化的结果。最后,华为决定将自己作为云计算的“试验品”,用自身的实践解决云的问题。

随后,华为云落在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华为上海研究所。在这里,华为以云的模式为迁入研发中心的几千名员工搭建起新的数据中心,取消了常规的IT终端设备采购,全部换上了华为研发的桌面云终端。在运行近一年后,使用华为“桌面云”办公的研发人员的人数已经过万,服务器也增加到300多台。作为一个在全球拥有12万员工的大型企业,华为下一步计划是将全球的研究所都迁移到“云”上,届时会有6万多名华为人在“云”上办公。

按照这样的设备数量,华为上海研究所的IT管理部至少需要上百人才能完成日常的维护工作。然而,华为云计算品牌经理王蓉告诉记者,在上海研究所的1万台设备目前只有9个人来管理,运维部门的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不仅如此,和常规投入相比,上研所的服务器总投资节省了40%,和传统数据中心相比耗电量更节省了71%。

为何华为云可以成功

在全球各种云计算实践中,谷歌和亚马逊的成功一直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如果拿华为的云与谷歌、亚马逊的云做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共同点。首先,这些成功的云实践并不是“对别人开刀”,而是“拿自己开刀”,云首先解决了这些企业自身的IT问题。基于这种需求的技术研发,在云计算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极有价值的。因为它们既是新技术的创造者,也是新技术的尝新者,这将会缩短云计算核心技术的面世周期。比如谷歌自己设计了服务器机架构架和PC服务器刀片,自己开发了适用于云计算环境的文件系统、并行计算架构、并行计算数据库SingleDB等,而亚马逊则解决了AWS系统支撑软件的问题。这些技术如今都已发展成云计算体系架构的核心技术。其次,它们都是大型企业,在把云服务推向市场之前,这些企业就已经在内部运营多年,能够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云服务最大的用户,这能有效地降低扩张云计算平台投资所带来的风险。

在华为之前,国内也有少数数据中心效仿国外企业的经验进行云实践,但谷歌、亚马逊这类企业的经验被复制到中国后,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如果从技术角度来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谷歌还是亚马逊,其所采用的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构建云的初衷是为其自身服务的,在独立研发的过程中,其系统架构的开放性必然是有限的。此外,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云计算产业链的成长速度也差异巨大。在美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专注于云计算产业链相关技术研发的企业,比如Okta、akamai等,进行云实践的企业很容易从市场中找到技术提供者。但在国内,这样的市场环境还不存在,进行云实践的企业必须在技术方面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和研发能力,才能构建起可用的云环境。

和谷歌、亚马逊的云不同,华为的云则更具开放性。华为更多地应用了相对成熟的开源软件,比如其虚拟机UVP平台采用了Citrix XEN和Redhat KVM技术,TC OS则选择了Linux系统,还有Hadoop的集群分布式存储技术以及Google Bigtable、Google Map/Reduce等。在系统的开放性上,华为云实践经验的移植以及为行业应用所提供的整合支持能力,显然要比谷歌、亚马逊更胜一筹。按照华为企业业务Marketing部总裁何达炳的说法,华为提供的云技术将是可以让用户进行选择的云。这也是华为云一直遵循跟踪开放标准,使用开源平台的原因。

在云计算研发及技术整合方面的能力,谷歌与亚马逊的技术团队未必一定能够超越华为。在华为,当前云计算研发团队的人数已超过了6000人,明年还会超过万人。在其上海研究所的云环境中,从数据中心到桌面终端,再到系统平台和各类云应用软件,大多数技术成果都出自华为内部。作为一个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华为比其他企业更有能力借助其内部的研发力量消化国内云产业链不健全的问题。

那些让云落地的细节

云作为一个复杂的IT系统,对如何让其落地实施,大多数用户是完全陌生的。相关技术、产品在应用、整合的过程中,是否会存在投资风险也难以预料。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国内的数据中心在参照谷歌、亚马逊模式进行云计算尝试后运营问题不断的原因。显然,在云落地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不容忽视。

华为对于云计算的技术研发和积累早已起步。2008年,云计算项目就在华为被正式立项,到去年华为正式宣布进军云计算领域并推出“云帆计划2011”时,华为已在构建云计算平台、推动业务与应用的云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已将这些经验融入到了相应的产品与技术中。而华为上海研究所应用的桌面云,只是华为云计算实践成果的一小部分。

在HCC2011大会(2011华为云计算大会暨合作伙伴大会,Huawei Cloud Computing Conference 2011)上,华为常务副总裁徐直军告诉记者,让人们像用电一样享受云支撑的信息服务是华为提供云技术的愿景,在过去的一年里,华为一直在将云“精细化”。

事实确实如此,记者发现在HCC2011大会上,华为所呈现的很多与云计算系统构建相关的技术,都是关注实施细节的。比如,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大多是分立、延长式的,这种模式并不符合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化发展及降低成本的诉求。而华为正在推进的模块化数据中心、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相关技术不仅解决了这类问题,还能让云计算数据中心的部署时间大幅缩短,甚至可以让传统数据中心6~12月的部署周期缩短至1~3个月。

很多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中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投资成本和简化运维的需求更为强烈。如今腾讯、搜狐等众多企业对于云计算应用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者在采访中,曾向部分互联网企业用户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部署云计算数据中心,你们更希望自己建设,还是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交钥匙工程?大多数用户认为,云计算数据中心会涉及更为复杂的系统设计和运维管理问题,他们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和具有云交付能力的服务商的合作来使用云。可见,在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时,用户已不再希望与过多的设备厂商打交道了。华为所提出的标准化的云计算软硬件一体化打包方案,恰好正在迎合这一市场需求。在这一方案中,用户无须再关心硬件配置问题,只需提出业务需求,华为就会完成相应的工作。对于相关系统平台,华为还提供了一键安装功能。这些技术,正在完全改变用户进行云部署的体验。

除了这些技术外,通过其自身实践的经验,华为的桌面云系统也在不断被优化。例如,华为正在提供的一种完全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的桌面云瘦客户端,借助云管理平台就能实现自动配置虚拟机,已经实现了让桌面云终端插电即用的梦想。

华为云的四大看点

对于云,一位业内专家曾做出过这样的判断:对用户而言,云最好的交付模式就是交钥匙工程。在国内,很多厂商提出过云计算解决方案,但能够将云完全展现的方案却寥寥无几。

在一次采访中,云快线的技术负责人曾如是告诉记者,硬件厂商的方案看似可以解决云计算基础架构的问题,软件厂商的方案看似可以解决云计算系统的问题,但当他们把这些方案拼接在一起后,他们想要的数据中心还是无法运营。

在HCC2011大会上,记者所看到的华为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并没有以网络、服务器或软件等单一产品为着力点,而是展现了大平台云的整个面目。

如果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理解云,业界对云的普遍共识是它要具备三大特性:弹性,共享,按需获取和付费。从亚马逊的经验来看,构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技术难点并不在于如何通过虚拟化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分配,而是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协同、调度、扩展并实现智能管控,从而让海量的计算能力和海量的存储能力转变为商业价值。所以,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灵魂是调度中心。为此,亚马逊不得不自己开发云计算操作系统,才得以解决了相关的问题。对一个大平台云而言,云计算核心操作系统将决定着云能否真正转化为商业价值。

云操作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虚拟化、分布式文件、分布式存储、并行计算、智能管控等。华为的云计算操作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的软件架构,这一点很值得关注。因为在降低单个节点的故障方面, 分布式软件架构的优势是受到肯定的。采用这种架构的操作系统,在可扩展性、可靠性方面会大幅提高,面对云环境中数据洪流的冲击时,操作系统的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

智能管控是云计算系统的关键特性。在大量的IT资源被共享之后,靠人工去调整、调度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智能管控功能。据介绍,华为的智能管控系统的核心算法来自于古雅典民主制度的启发。华为将民主选举的算法用到整个云计算的调度当中,实现了高效的资源动态调度和自动管理。

云计算系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在HCC2011大会上,华为的合作伙伴趋势科技表示,云计算环境的安全将无法再依靠传统方式解决,安全技术将会逐渐融合到像华为这类全面的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中。对用户而言,云环境中的信息安全不再需要用户自己部署,相关技术、产品会变为隐身的系统。如果说云计算所提供的IT资源将被人们像用水一样使用,那安全技术就像是净水过滤器,它们将在不知不觉中为用户提供安全的访问和数据。

如今,在华为的一些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就整合了趋势科技的服务器深度安全防护系统Deep Security。Deep Security作为一套可保护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的综合安全系统,在降低系统资源消耗、简化管理及加强虚拟机的透明性和安全性方面,其表现一直被业界所肯定。它所采用的主动式深度威胁防御技术,还能追踪最新的动态威胁,这类安全防护技术如今也是被业界所推崇的处理云计算安全问题的方法。

让“螺丝钉”更强

在云中,各种IT产品虽不是真正的主角,但却是一颗颗关键的“螺丝钉”,缺一不可。而华为显然正在通过加强这些“螺丝钉”在云计算系统中的“强度”和“适应能力”,以便让传统数据中心向云过渡。

当前华为的各条产品线都在向云倾斜,特别是华为的服务器产品,其新推出的产品系列都体现出高密度、低功耗等云服务器的特性。在HCC2011大会上,华为展出的X8000系列服务器不仅融合了云计算网络技术,实现了即插即用的超简易部署,还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对于推进行业用户的云应用,华为还在很多技术细节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工作。

未来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将一改服务器、存储一统天下的局面,网络会成为云计算世界的真正主宰。在今天的数据中心里,这种发展趋势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

过去,网络主要用于相应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通信,所以传统的网络架构一直在采用层层收敛的树形架构。但在云计算数据中心里,不同服务器的CPU与内存、硬盘之间的通信流量会剧增,还要实现无阻塞的交换,网络就好比服务器内部的总线。据相关统计,云计算数据中心所要承载的网络流量,将相当于传统数据中心网络流量的40倍。可见,传统数据中心中网络的带宽、数据传输效率必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才能满足云计算服务的需要。

数据中心的网络产品,大约每三年就会进入更新期。但对于云化数据中心,用户对网络产品的认识需要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网络基础架构的变革。目前,业界已经提出了多种基础架构的标准,华为一直是TRILL标准的支持者。在其看来,这种更利于传统数据中心过渡的开放标准,是未来云产业链协作的基础。

云计算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还有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贡献。由于具备多年的数据中心部署、运维经验,华为已将众多节能经验转化成技术。比如,华为的精准散热技术,能使数据中心热量均匀分布,根据负载进行动态能源控制,自动采集检测数据中心温湿度的技术等。为了保障业务系统的稳定,华为还实现了散热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模块化整合等。这些技术已经经过了众多数据中心的实践,能耗降低的比率甚至高达70%。

看得见的行业应用

云计算谈了很多年,但对大多数行业用户而言,云计算真正落地以后是怎么回事,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到底能干什么用,仍然比较模糊。毕竟,云所代表的是对新技术的尝试。正如徐直军所说,云要想落地,就要让用户看得见、摸得着。

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的健康云系统自2010年7月开始筹建,经过半年多的测试及应用迁移,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试运行。6月17日,伴随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的新医疗综合楼落成开业,全国首个健康云系统也正式启用。作为卫生部健康档案信息化的试点区,上海市闸北区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表现突出,已经形成了卫生系统内部具有代表性的“闸北模式”。市北医院的云系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其背后进行整个云项目实施的企业正是华为。

目前,该院70%的应用软件都搬迁到云平台上,包括HIS系统、LIS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门急诊工作站、PACS系统、排队叫号系统、输液系统等,医院的门诊、药房、挂号处已经看不到传统的办公终端,所有的业务都是通过华为的桌面云终端完成的。而医院的中心机房和位于保德路的分院、闻喜路的分院,则是整个医院业务的云计算中心。谈到云的体验,市北医院信息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没有想到云系统运行的效果可以这么好。最初对云应用的忐忑和担忧,如今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几个月来,他所感受到的只有系统维护的便捷性、能耗的节省和噪音的降低,医院还计划在二期再上线400套终端。

在江苏移动、安徽联通、上海电信、四川电信、上海中学、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员会、北京市经济信息委员会、福建省政府、新加坡Starhub等地,还有很多由华为部署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上海联通不仅借助华为云构建了高效的内部办公系统,还将闲置的服务器变成了可提供3D渲染服务的数据中心,开拓出新业务。徐直军透露,华为还会多建几个数据中心,以便让更多的行业用户了解真实的云。

在华为云计算解决方案集成总监张建华看来,医疗云的实践前景非常广阔。云计算本身是和网络紧密结合的技术,基于网络推送的应用服务于整个远程医疗,正好和云计算的概念契合。而华为谈云计算并不仅仅是专注于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而是“云管端”。对于医疗云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华为的医疗解决方案还延伸到手腕式的血压、心跳信息收集仪等。据他介绍,华为目前已加入了上海市政府云计算产业联盟(即云海联盟),开展全国医疗云的试点项目。

华为的云视角

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T产品线 CTO李三琦看来,华为在云领域的实践只是刚刚展开,依旧处在摸索的过程中。对华为而言,下一步所要做的将是构建更多可以进行复制的云。

云计算是ICT技术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里的应用,云将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为应用所服务。这意味着,在云计算市场,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包打天下。

从美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云计算孕育了众多专注于技术创新的中小型企业,整个产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这些企业的技术输入。

2011华为云计算大会暨合作伙伴峰会所体现的正是“开放、合作、共赢”的主旨。在大会上,华为展示了Intel、IBM、Accenture、Citrix、CA、趋势科技等300家业界领先企业打造的云计算技术及解决方案。华为认为,中国的云计算产业链也需要同众多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并共同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除了加强产业链的合作外,华为云的立足点也很特别。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已经启动,全世界有30多个标准组织宣布加入云计算标准的制订行列。抢食云计算市场的各大IT巨头今天都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而华为既是积极的国内云计算标准工作的推动者,也是参与者。

目前,华为已参与和主导了CCSA、CESI等行业和国家云计算标准制定工作,加入了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上海云海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等各种产业联盟,还主导发起了深圳市云计算产学研联盟,共同推进实施“鲲云计划”等。在国际云计算标准相关组织中,华为更是走在了前列,已成为3GPP、ITU-T、IETF、DMTF等国际主流标准组织中的领导厂商之一。这些工作,无疑将为国内厂商占领未来云计算市场的制高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云计算的了解篇4

关键词 云计算;云数据;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2-007-01

在过去,为了实现更大的范围的资源共享和高效率的低成本计算,在充分利用网络计算与存储资源的基础上,提出许多类似云计算的模式如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按需计算、互联网计算等的新理念,在这些理念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上,“云计算”概念才被正式提出,因其清晰的商业概念和模式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了解,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的普遍称许,成为近几年最具影响的信息技术之一。继亚马逊提出简单存储服务S3和弹性计算云EC2,“云计算”发展的新阶段正在来临,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当前的云计算发展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目前网络的数据数据管理正在向云数据管理技术发展,一个全新的管理研究领域正在形成。本文介绍了云计算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云数据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1 云计算技术

现代社会每天的信息如海量般涌入,用户对技术及的存储能力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云计算作为一项正在兴起的信息技术,因其改变传统用户使用计算机的模式,根据客户的要求提出不同的存储能力、应用服务能力和按需分配的能力,用户在体现计算资源时很便捷和自由,同时降低使用硬件和软件采买费用,云计算在面对极大的分布式模块提出了分布式系统和网格计算的新概念,应用的重点在于以巨大的数据存储功能来提高计算的效率,通过以上种种还延展出其他的应用形式。当前的云计算不在仅限于计算这个问题的本身,现在仍需配合其他的成果和技术来提升云技术的基础功能。

云计算以互联网为载体提供平台、软件和基础架构的服务,以虚拟技术为基础,整合可扩展的海量数据、应用、计算、存储等分布式计算资源协同超级计算模式的运行。目前云计算的概念和分类初步区分,云计算究竟反映怎样的价值更为重要。云计算最核心的是使得计算资源可以实现动态的分配,消费者在无需困扰复杂的技术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使用功能。云计算机构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两种,实现改善业务,降低成本好精简数据等核心价值。云计算的一个重要价值是软硬件需求的按需扩展能力,完全脱离“本地”计算、数据资源的云计算只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考虑到私有云、遗留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云计算具有整合资源按需扩展方面的特殊意义。云计算在传统电信增值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开拓和延伸,给互联网用户提供信息技术基础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互联网用户的使用成本,用户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自身业务的发展。云计算将大量计算分布在分布式计算机之上,数据中心运行更接近互联网的运行模式,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转换相关资源,并有效实现和促进企业的管理。云计算因宽带接入、按需服务、虚拟化资源池等特点,对当前的信息技术系统带来巨大的有挑战和风险,对未来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

2 云数据管理技术

云数据管理系统基础理论建设日渐成熟和完善,但也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境,云计算搭建平台用户数据的分隔问题,在数据因为意外丢失时怎样高效修复和恢复的技术,在应对完全认证和外部审计时云数据体现出的一致性和安全性,云计算支持传统网路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云数据管理方式的变换方面研究,将原有的数据库查询功能增强,目前在研究领域运用S3、HDFS、GFS等文件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云计算中大量的数据集合问题,对于云端出现的大量数据进行有效解读,结构化数据管理在依靠专门数据管理的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相类似于一方负责文件组织一方负责数据管理,云数据管理应该着眼于云计算中大量数据精准定位和数据集合的高效管理,只有高效的管理模式才能适应不断海量的信息冲击。

谷歌目前运用BigTable作为有效管理大规模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在继网络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之后,云数据管理系统成为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云数据管理技术大规模、结构化、分布式等特点出发,把BigTable等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演化系统界定为云数据管理系统,它在应用上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模型,提供高效的数据读取率,但是不完全支持关系数据结构。为了实现原有数据系统的逐渐丰富化和多元化,不断提高查询的功能和索引功能,云数据服务智能和数据挖掘等方面亟待提高。我们相信在技术的创新与变革过程中,厚重的沉淀一定会提供更多的支撑力,随着人们的认知的提升和普遍接受认知性的提高,社会的大量信息化的冲击下,云数据的管理技术也越来越赢得普遍的关注,我们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在应对海量信息的冲击下,会出现一定的困难,云数据管理系统从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数据处理的问题,从更深的层面对数据额的处理问题给与一定的关注和理解。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现在出现越来越多新的数据管理技术,导致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不断在变换。

总之,目前云计算出现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数据密集型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云计算技术还未形成一定的系统和标准,云计算的平台搭建成功后承载了很多用户,但云计算技术仍面临数据安全、服务质量和行业标准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云数据管理技术出现了一些管理平台和应用实例,随着目前科技的发展和学界的普遍关注,在逐渐推进云数据管理技术日渐成熟和完善,在应对大量信息的冲击下感到一定的困难,依靠云数据管理技术增加对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正伟,文中领,张海涛.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1).

[2]吴吉义,傅建庆,张明西,平玲娣.云数据管理研究综述[J].电信科学,2010(05).

对云计算的了解篇5

人们谈到云计算,往往将面向大众的公共云服务的推广当作是云计算真正落地的标志。而区域云计算平台则可以看成是目前为止公共云的实践方式之一:很多云计算厂商与地方政府合作,提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或者中小企业孵化的服务,这些平台的实践让人们对云计算开始有逐渐深入的了解,也让人们对云计算有了超于之上的更大期望。

从企业云到区域云

通常来讲,人们往往将云计算平台按照使用范围来分为私有云(企业云)、混合云、公共云三类,并把公共云看做是“真正的云”。不过,应用于企业内部的企业云实际上成为目前各地出现的区域云计算平台的“微缩版”,使人们可以从企业云的实践中获得经验。

2009年7月22日,IBM与全球500强企业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了全球首个企业云计算项目。作为全球首个“企业云”,中化集团实际上对自己的ERP进行了云计算方向的全面升级:中化集团借其ERP系统全面升级的契机,成功应用了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提供的解决方案,将ERP系统部署于跨越两个数据中心的云端。除了对其ERP系统的云升级之外,中化集团的云计算平台试图更“大胆”的尝试,中化集团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希望将企业门户尽可能多地将应用迁入到云计算的平台上来。

由ERP系统的升级而到企业门户的云平台迁移,从中化集团的例子看出,企业云平台的建立,不只需要搭建虚拟环境,更需要对云计算平台有长远的整体规划。而当这个云平台扩展到一个县、市时,这个原则同样适用。

全球信息通讯软件及服务分析咨询机构springboard Research亚太区软件部副总裁Michael Barnes先生指出:“201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将以愈60%的速度增长,随着中国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本地的云计算平台的投入和建设,以及各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在云计算上的研发和业务试点,一个全产业的上下协作创新模式即将形成。”实际上,从2008年开始,云计算中心开始在各地兴建,有一些已经有了商用实践,而他们对区域云平台的规划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2008年2月,IBM在无锡建立了太湖云计算中心,这个云计算中心为新兴的软件公司提供接人一个虚拟计算环境的能力,并支持其开发活动,成为全球第一个商用的云计算中心。现阶段,无锡太湖云计算中心就为一些刚刚开展电子商务尝试和转型的厂商提供服务。

以其客户七匹狼为例,在为七匹狼提供云计算服务时,太湖云计算中心实际上扮演了“电子商务”外包的角色:他们从平台和技术支持上全面负责七匹狼的电子商务业务,而七匹狼则需缴纳这种服务的上线费,并将利润的合计约6%交付给提供服务的太湖云计算中心和为这个中心提供基础架构的IBM。“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超过1000万的营业额,2010年的目标是2000万,董事会要求我们在3~5年上市。”无锡市太湖云计算平台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建豪对《互联网周刊》说。

走向电子商务,是区域云计算平台商用的路径之一,而在电子商务较为发达的江浙地区,开展以电子商务为领头的云计算服务,成为云计算落地的重要实践。

而同在无锡,IBM与无锡(国家)软件园iPark合作的“天地”项目则是另一种运作方式:新企业孵化中心。在iPark软件园,IBM提供IT基础设施和服务,由市政府支持,引进处于初创期的企业,与其签订合同,在园区内免费使用基础设施和IT服务,市政府则从企业未来的受益中获得分红。

除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云计算平台应用之外,电子政务也成为云计算厂商与地方政府合作的重要内容。6月中旬,讯鸟与江苏镇江合作的“云镇”面世。而这个云镇合作的主要内容即是电子政务:讯鸟将凌乱的市民电话等整合为统一的网络资源,形成从市民到市政府资源的端对端访问。

与云计算紧密相连的还有通信业,电信的信息化将会在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通信服务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据记者了解,贵州移动借助IBM的云计算方案成功建立起基于云架构的行业信息化平台,通过集中的服务界面灵活动态地管控异构的硬件环境,实现了资源的动态按需配置和高增值的服务模式;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缩短了各类需求的响应时间,提升了管理效率。

作为大连市“城市名片”的软件外包产业,云计算不仅提供了资源整合的机会,也带来了软件外包环境改善的机会:将软件外包的环境升级,是大连市云计算平台的特点。今年5月底,为克服软件高端人才紧缺、软件外包企业规模较小、软件生产过程的成熟度较低等制约条件,大连市政府在大连高新区统一打造了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即大连云计算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高端软件人才培训基地、软件开发、测试、交付共享中心,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云计算平台只是开始

除区域云计算平台外,与高校的合作,与多家厂商的合作,成为云计算厂商合作的新形式。那么,这些云计算的“落脚点”有没有满足人们对云计算的想象呢?在“端”和云计算服务提供方面,似乎目前的区域云计算平台无法达到。

实际上,这些被冠以“高校云”、“联合云”的合作形式似乎还是无法满足人们对云计算的美好想象:在人们对云计算的认识里,云计算应该基本摒弃“端”的特点,成为纯粹依靠网络资源获得的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它应该在更广范围上获得,在尽可能大的资源池中共享――就像Google和Amazon那样。实际上,以电子商务为例,区域云计算平台仍然为用户提供了独立的虚拟空间,这与以往的电子商务外包有很大区别。只是这种区别,难以从客户端看到――很多时候,相比较大规模的商用云计算,人们对于“端”形式往往存有过度期待。

区域云计算平台搭建后,它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提供何种服务?这些服务的收费模式是怎样的?――云计算是一个新兴的IT部署和交付模式,用来通过网络实时提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人们日常所说的云计算,实际上是指这种部署和交付模式的基础架构平台;而云服务则更延伸一步,是指通过云计算平台提供应用和解决方案的服务过程。比之基础架构和平台的变革,云计算更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具体应用方向和收费模式的确定即云计算服务的确定,是云计算平台搭建后,更为重要的一步。

对云计算的了解篇6

云计算是一次信息产业的变革,这已是大家所公认的事实,但目前云计算产业正在经历跟互联网产业发展早期类似的过程,产业的泡沫正在形成并扩大。一说到泡沫可能大家第一反应都是负面的,但就像好的啤酒,泡沫是必须要有的,关键是泡沫下面的酒也要是好酒。在云计算的泡沫期更需要对云计算产业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要在最后随着泡沫散去自己也随风而去。

一、云计算终于成为了一种模式

2012年3月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云计算被作为附录被给出了一个政府官方的解释,表达了政府对云计算产业的重视,但整个定义显的非常谨慎,为未来定义的变化和解释留了很大的活动余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云计算的定义是这样的: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是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整个定义的核心部分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这一定义将云计算定位为一种“模式”而非一种新“技术”表明其对产业影响很深远,已远不是单一技术的创新所能概括的。一直以来大部分人是将云计算仅仅是看作一种技术来对待的,一些学者一直希望能对云计算有一个严格的定义,然而云计算的技术化定义越多人们越看不懂云计算,所以至今也没有一种云计算的技术化定义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但将云计算作为一种产业模式的改变来定义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一种产业模式是需要大量不同的技术来支撑的,没有一种技术化的定义能完全的包括所有云计算产业需要的技术要素。

定义中多处使用“通常”、“涉及”、“经常”、“意味着”等非准确语句,表明目前对云计算未来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估计和预测的成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瞬息万变,具有强大的活力,这种不确定性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在这个定义中间接地对传统互联网和云计算做了区别,可以理解为云计算服务在传统互联网服务的基础上是有增加的,互联网服务在云计算时代的增加是整个云计算产业创新的动力和市场的动力。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真正能体验到云计算好处的地方就是这增加的服务,云计算后面的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数据中心等必需通过应用开发者转化为“增加的服务”后才能直接面对普通用户,大量应用软件开发者在云计算时代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机会,特别是中小创业企业的创业门坎会进一步降低,应用开发者在云计算时代只需要专注于自己所创新的应用服务本身,云计算的资源提供模式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和创新空间。

二、云计算产业模式分工明确

云计算的产业链非常长,既有纵向的延伸也有横向的扩展,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定义来看云计算几乎覆盖了目前整个信息产业的各个领域。但云计算产业也有他自身的特点和结构,如果我们不考虑传统的设备制造、带宽提供等产业领域,只针对云计算的特点可以对云计算产业进行如下划分:

在这个产业宏观结构图中,基础资源运营者承担着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等各类资源“动态”、“可扩展”的“提供”给应用开发者使用的责任,应用开发者在这些动态可扩展的资源条件下将资源“封装”开发出各种云计算时代所“增加”的互联网服务,利用互联网并通过应用的整合者交付给用户使用。通过这一过程计算能力也就作为了一种商品在互联网上实现了流通。从整个过程来看云计算确实是一种新的产业“模式”,而非一种技术,技术只是实现这一产业模式的工具而已。

云计算时代信息产业交付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基础资源需要通过应用开发者封装为某种服务后再由应用整合者交付给终端用户,产业链的分工十分明确,基础资源本身是没有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属性的,只有被应用开发者封装后才具有对用户的服务属性,应用开发者在云计算时代往往只需要关心资源的封装和服务的创新问题,服务的交付和市场工作往往由应用的整合者来完成,应用整合者往往会以“服务超市”、“应用超市”的形式面向最终用户,目前苹果公司的模式与此有类似的地方,可以把它看作是应用的整合者。

云计算这一产业模式将会形成是两头小,中间大的产业格局,应用开发者将是整个产业的主力军和创新的源动力,而资源的运营者和应用服务的整合提供者会集中在少数几个企业身上。

云计算在产业模式上的变化正好给中国信息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避免我国在技术上与国外进行正面竞争,而且云计算的资源是通过整合提供给应用使用的,单个资源的能力不再是影响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而传统的互联网产业单一服务器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云计算模式在思路上的变化使我国的芯片产业、核心系统软件产业得以绕过国外技术在市场上对我国形成的压力获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和市场空间。

三、云计算产业是一杯充满泡沫的美酒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已毋庸质疑,但产业的发展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回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史我们也经历了一次泡沫期的洗礼,最后才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云计算的发展也会渡过一个时期的泡沫期,目前云计算的泡沫正在逐步形成和变大,现在信息产业流行这样一个桥段:“两个公司老总见面不说自己在做云计算就感觉落后了,但两人都说不清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产业目前可能连局中人也“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当前云计算的泡沫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状态:

1.混淆传统互联网服务与云计算时代增加的服务的区别。

由于云计算在用户中有很高的认知度,大量的传统互联网企业为了赶上云计算产业的这一趟班车纷纷提炼自己原有产品的云计算特征并打上云计算标签。于是某某云、某某云的称呼就经常见诸报端,这里面真真假假让人摸不清原由。但在目前的产业和技术阶段这种做法只要是在功能上是符合用户需求的也就有它们存在的价值,云计算的称呼仅仅是一种市场包装的作用。

2.将建设传统数据中心与建设云计算中心完全等同起来,而且规模一味求大。

部分企业从商业包装上将建设数据中心与建设云计算中心完全等同,新瓶装旧酒,而且打着云计算的理由盲目扩大数据中心的规模,认为资源池够大才是云计算。其实云计算应该具有“可扩展”的优势,这早就为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定下了方法,云计算中心的建设方案一定是“按需建设,逐步扩展”的模式,而不是动则百万规模的建设。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应该是以应用的需求为动力来牵引发展的,评估云计算中心的建设规模一定要首先评估应用的需求。

3.认为云计算时代已到来,技术已成熟,云计算技术能解决信息产业目前面临的所有问题。

当前各种媒体的宣传都将云计算描述为一种解决现在问题的万能药,并让用户误认为云计算技术已完全成熟,他们只要把软件安装在云计算系统上就万事大吉,所以大量的用户主动提出要相关企业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以解决当前的问题。

4.应用技术开发人员及用户对云计算有很高的期望值。

作为技术开发人员当然希望能将现有软件完全无缝的接入到云计算系统中,一大部分开发者理想中的云计算是能让他们以最少的改动实现系统的云计算化,但这一理想目前只有采用狭义的虚拟机技术才能实现,这也是目前为什么虚拟机技术在云计算技术领域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原因,但狭义虚拟机的固有技术限制又让技术人员感觉在资源整合上困难重重,云计算中的资源虚拟化是广义的资源整合型虚拟化技术,狭义的虚拟化技术会让方案提供者在资源整合和资源切分问题上形成自相矛盾的结果。

上面所提到的这些现像表明云计算的泡沫正在加大,一提到泡沫大家仿佛觉得这个产业有问题,其实不然,就像哲学上说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泡沫的出现是云计算产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通过泡沫的洗礼一个产业才能真正的沉淀下来。云计算泡沫下面是美酒,美酒却是需要细心来酿造的,有泡沫不可怕,只要整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的调整,泡沫过后就是这个产业真正的春天。

有人预测现在云计算相关企业80%都存在泡沫,这个结论基本是符合现状的,但80%的泡沫正体现了产业界对云计算的重视,未来随着泡沫的消散这80%的企业也会逐步找准自己在产业中的位置,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早期,企业大多认为云计算是一种技术,而现在对云计算是一种产业模式的定位能使许多企业更清晰的认识云计算。我们预计在明年上半年云计算的泡沫就能达到顶峰,并逐步回到正常状态。泡沫的破灭最容易让人对产业失去信心,人们对云计算的很多美好的期许会在这时让人失望,但泡沫破灭时毅然坚持并脚踏实地工作的企业将最后胜出,他们正是泡沫下仔细酿造美酒的人,也是云计算产业的中流砥柱。

四、云计算技术难点初现

云计算的出现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传统的互联网模式是一种非动态和不易扩展的模式,而云计算模式能实现资源以动态、易扩展的方式提供给应用进行资源封装,正是由于云计算模式下资源的动态易扩展性才使传统互联网模式无法实现的新的服务得以出现,而实现资源的动态易扩展性是需要大量的相关技术来支撑的。

从固定资源走向动态资源

云计算技术不是像现在一些人所想像的已经十分的完美,大家想想单机操作系统从DOS走到今天的Window花了几十年,而且现在都还在发展之中。所以从技术的角度看云计算技术目前还是处在发展早期,大量的技术细节还需要去研究而解决。

按照云计算的定义,要实现云计算这种新的模式从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如何实现资源的“提供”。

(2)如何实现资源的“动态”提供。

(3)如何实现资源的“易扩展”提供。

这三个问题的解决看似简单其实跟任何技术的发展一样最终实现这一技术目标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云计算的资源系统是一种具有海量节点的高耦合系统,相比传统互联网系统中服务器资源耦合度很低的情况,要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并被动态易扩展的提供出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里应用的开发者希望对自己原有系统尽可能不作改变接入云计算的资源池,同时实现计算及存储的分布化。我们知道仅仅是任意问题的自动并行化这一课题就是现在技术领域的一大难题,MapReduce模式仅仅是解决了其中的一部分问题的分布式处理;狭义的虚拟化技术虽然在接入时非常方便但却在大规模资源整合上显的力不从心;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在资源池中的整合和协调问题也是现在云计算研究中的棘手课题;非结构化分布式数库在云计算系统中的实用化问题也还在实践的初期。这些都说明从技术的角度我们需要客观务实的看待云计算,真正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

同时云计算是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后被提出来的,是“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所以云计算技术的研究重点不是服务器制造、网络设备制造等领域,而重点是“融合”两个字,换句话说就是要研究如何将资源整合后通过网络输送给用户的方法。

云计算技术从宏观上看包括云计算核心系统和云计算应用服务系统两大类,云计算核心系统主要承担的是实现资源的整合并“动态易扩展的”提供给应用开发者,云计算应用服务系统则是将云计算提供的资源跟据不同需求封装为各种各样的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从现阶段来看集中力量突破云计算核心系统技术是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将核心系统控制在我们手里才能在未来云计算时代取产业的主导权。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在正面临着技术的大突破期,在前面产业的实践过程中大量技术难点被暴露出来,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在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关键技术的过程中来逐步完善,没有一项技术能在很短时间内变得完美无缺的,从技术的角度这个规律是必须遵守的。产业泡沫的出现是正常的,但技术泡沫却不应该出现,技术的稳步进步是我们最后在云计算时代重新夺回产业话语权的保障。

五、云计算产业投资窗口已逐步打开

资金总是逐利的,从云计算提出到现在各种产业资金、风险基金都虎视眈眈的在看着这个产业,寻找进入云计算产业的适当时机和对像。但观察过去几年真正大手笔投入云计算的风险基金其实并不太多,云计算在早期的发展过程让很多作为门外汉的基金经理看不懂这个产业,而全世界的投资者又都在鼓噪着云计算是未来一块投资的重点,于是这些基金都纠结了。“是生存还是死亡”的抉择让他们迟迟不能下手,因为一个自己看不懂的产业谁都不敢下手。在国内也就只有宽带基金高调的提出专门面向云计算进行投资,而其他大部分基金都只是在仔细的旁观。

但近来情况却有一些变化,一些基金开始积极的调研,为近期的云计算产业投资作准备,从现在的产业状况来看投资的机会窗口已在逐步的打开,随着云计算泡沫的发展,参与到云计算产业的企业逐步增加,云计算在产业界和用户中的认知度已没有了问题,同时各级政府机关对云计算和态度也在从观望走向实践,一大批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鄂尔多斯、哈尔滨等都公布了自己的云计算产业规划方案,大量的系统解决方案要求采用云计算,这种情况的出现反倒使一些企业由于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措手不急了,这说明市场已在逐步的认同云计算这种新的互联网服务模式。

目前对于投资者来说确实已是投资的黄金时间,现在的问题已不是投不投的问题了,而是在市场存在大量泡沫的情况下哪家公司才是泡沫下的美酒,这一点考验的是投资者自身的判断能力,需要他们能发现未来泡沫散去时云计算时代真正的枭雄。现在由于泡沫的存在投资者还能以较低的代价实现投资收益,如果等到泡沫散去,“吹尽狂沙始到金”时真正的黄金就不会卖石头的价格了。

对云计算的了解篇7

 

在云计算环境中,用户无需投入高成本购买软硬件资源,只需购买云计算资源,就可让数据在云端运行并存储。由于数据的运行和存储都是在云端,所以云端数据安全关系到这种革命性的计算模式是否能被业界所接受。下面将对云计算模式下的诸多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 云计算的定义和组成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和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通过少量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即可。

 

1.2 云计算的组成

 

云计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只是“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云”不但包含以计算为主的平台,还包括云存储和云管理。云计算、云存储和云管理三者有效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按需付费的服务模式。其中,以管理数据资源为主的云存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2 云计算的优势

 

2.1 安全

 

云计算平台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再担心电脑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问题。很多人觉得数据只有保存在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电脑里才最安全,其实不然,个人电脑也可能因为误操作而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从而导致硬盘上的数据丢失。

 

2.2 方便

 

大家都有过维护个人电脑上种类繁多的应用软件的经历,为了使用某个最新的操作系统或某个软件的最新版本,必须不断升级电脑硬件;为了防止下载时病毒入侵,不得不反复安装杀毒软件。而云计算只需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一个浏览器,就可以尽情享受云计算带给你的无限乐趣。

 

2.3 数据共享

 

一种最常见的情形是手机里存储了几百个联系人的电话号码,个人电脑里存储了几百个电子邮件地址,为了方便在出差时收发邮件,需要在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之间定期同步联系人信息。而云计算让一切都变得简单——在云计算模式中,数据只有一份,保存在云端,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

 

3 云计算的安全防护

 

美国“棱镜”事件的发生彻底给全世界的云计算用户敲响了数据安全的警钟,使用户在数据安全方面提高了防范意识。由于云计算中的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云端,所以一旦这些数据遭到窃取、篡改或丢失,将给用户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另外,在一些不可抗因素的影响下,数据也有可能丢失。服务商除了从技术层面上保护数据外,还要从法律层面保障数据的安全,用户有权利要求云服务方遵守安全方面的条款协议,云服务方同样有义务为用户提供保障数据安全的服务。

 

3.1 数据加密

 

云服务商提供的云服务是一种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相结合的服务方式,用户在使用这种服务之前,必定要考虑存储在云端的数据是否会发生泄漏、丢失或被篡改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数据加密的方式。我们经常使用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都可以用来提高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数据加密需要消耗一定的计算机资源,建议对核心数据采取非对称加密的方式,一般的数据采取对称加密的方式。

 

3.2 数据分散

 

云计算对用户完全透明,用户不知道数据存储的具体位置,但用户时刻关心自己的数据是否安全。除了数据加密外,用户还可以将数据搬家,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具体而言,用户可将计算出的结果分散储存到各个云存储服务器,下次使用云计算时,再将各个地方的数据汇集集中。这样,即使一台云服务器上的数据遭到窃取或泄漏,窃取方也无法得到完整的数据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

 

3.3 数据备份

 

由于云计算是将所有的数据资源都存储在云端,一旦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就会给用户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每家云服务商都提供了数据备份服务。用户最担心的是数据一旦丢失,是否还能找回。对此,用户可以在云存储服务器上搭建备份服务器,采用相应的备份机制,将数据备份到另一台服务器中。

 

3.4 异地容灾

 

在数据存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可抗拒的事件,导致用户数据丢失。对此,异地容灾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数据量庞大的公司,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异地容灾能很快将数据恢复到本地。由于云计算具有数据量大、数据重要等特征,因此云服务商要提供相应的异地容灾服务。

 

3.5 法律援助

 

从技术层面保障数据的安全只是增加了数据破解的难度,为了有效防止“内鬼”事件的发生,云服务方与用户之间应签订安全保障协议,从法律层面减少云服务方内部职工从云服务器内部窃取或泄漏数据的可能性,以此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

 

4 云计算安全产品

 

趋势科技推出了基于云安全技术核心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护构成云的各种应用、平台和环境以及用户存放于云端的各种敏感和隐私数据,防止这些数据受到感染、攻击、窃取和非法利用等。

 

迈克菲云安全McAfee公司了一个基于云的电子邮件McAfee SaaS Email Security&Archiving Suite,能实现对邮件流量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传入,同时可以隐藏关键的邮件传输网关。

 

5 结束语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云计算将会面临更多的安全风险。目前业界还未针对云计算安全问题提出一个完全可行的解决方案,虽然不少公司推出了一些云计算安全产品,但创新力度还不够。要解决云计算安全的诸多问题,就少不了学术界的参与,未来需要企业和学术界共同解决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推动云计算的发展。

 

对云计算的了解篇8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河南 濮阳 457001)

【摘 要】随着Internet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Web2.0的发展导致网络用户和网络数据量高速增长,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云计算应运而生。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能够向各种互联网应用提供硬件服务、基础架构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存储服务的系统。实现云计算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现有的云计算系统的部署相对分散,各自内部能够实现VM的自动分配、管理和容错等,但云计算系统之间的交互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关于云计算系统的标准化工作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还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云计算;数据处理;虚拟化;并行编程模型

0 引言

云计算是指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超级计算能力的资源。目前的依赖于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的状态将被未来服务信息的存储方式打破,软件和数据将会被存放于网络之中;因为云计算是开放的标准,所以任何个人和企业用户都能够利用云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自己的应用和数据存储得以完成,而且能在云上进行二次开发。因此,近年来的云计算赢得了众多厂商和企业的关注并得到了长远发展。

云计算的产生有其潜在的背景,随着Internet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Web2.0的发展导致网络用户和网络数据量高速增长,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网络资源的需求和利用出现失衡状态,某些应用需要大量的网络资源,而大量的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云计算应运而生。

1 云计算的特征

一般而言,云是指数据中心的硬件和系统软件,云分为公共云(对公众开放)和私有云(业务组织自己使用)。在公共云的基础上,云计算系统是指终端用户应用软件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形式由SaaS提供商交付,云提供商向SaaS提供商提供数据中心的硬件和软件服务。其主要有以下特征:

(1)支持虚拟化,云计算系统可以看做是一个虚拟资源池。通过在一个服务器上部署多个虚拟机和应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当一个服务器过载时支持负载的迁移。

(2)提供服务质量保证(QoS)。云计算系统能够向用户提供满足QoS要求的服务,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对系统作出调整,如用户需要的硬件配置、网络带宽、存储容量等。

(3)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放性。云计算系统必须保证向用户提供可靠的服务,保证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访问所需要的服务,并且用户的系统规模变化时,云计算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自由伸缩。

(4)自治性。云计算系统是一个自治系统,系统的管理对用户来讲是透明的,不同的管理任务是自动完成的,系统的硬件、软件、存储能够自动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对用户按需提供。

2 云计算实现的相关技术

2.1 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实现的关键技术是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单个服务器可以支持多个虚拟机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从而大大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通过虚拟化为应用提供了灵活可变、可扩展的平台服务。虚拟机技术的核心是Hypervi2sor(虚拟机监控程序),Hypervisor在虚拟机和底层硬件之间建立一个抽象层,它可以拦截操作系统对硬件的调用,为驻留在其上的操作系统提供虚拟的CPU和内存。目前VMwareESX和CitrixXenServer能直接运行在硬件上,虚拟的操作系统又运行在Hypervisor之上,从而能够按照用户需求提供IT基础设施。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对虚拟资源的管理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可将VM提供模型集成到现有的资源管理框架中,采用两级调度的方法将对VM的管理集成到批调度器中,向用户提供最大努力的调度服务,但目前不支持虚拟资源的预定服务。

传统的调度器对短期租赁请求调度时,要完成严格的预定资源服务租赁是很困难的。多用虚拟机的无缝挂起和恢复计算的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可用性要求不太严格的批量计算任务,调度器先挂起当前计算任务,然后去完成具有严格可用性要求的作业,如预定资源的作业。

当前的云计算系统一般是以虚拟机的形式来满足用户的计算资源需求,但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要求将这些虚拟机手动配置成一个工作集群。针对这种情况,虚拟专用网络VPN的发展为用户在访问计算云的资源时提供了一个可以定制的网络环境。目前对于虚拟资源管理的研究,在满足用户对虚拟资源的QoS需求及服务等级协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Web服务与SOA

云服务一般是以Web服务的形式来实现的。在云中服务的组织和协同可以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中进行管理。在SOA架构下的云服务可以部署在各种分布式平台上,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各种服务。近年来SOA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关注,但它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期一些基于网络的SOA的例子有RPC、DCOM和ORBs等,近期的网格计算就是基于SOA的架构和解决方案。

在一个SOA环境中,终端用户请求一个IT服务(或一组服务的集合),并希望这些服务满足一定的QoS要求,用户请求可以得到即时服务,或在一特定的延迟后满足。可以预期在未来十年,基于服务的解决方案将是向个人和机构递交信息和其他IT相关功能的主要手段。例如软件应用、基于Web的服务、个人和商业的桌面机计算等。

2.3 并行编程模型

随着Web2.0的出现,互联网上的信息呈指数级增长,如搜索引擎、在线事务处理等应用系统处理数据的规模越来越大。云计算系统必须给用户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编程模型来并行处理用户的数据,从而更好地利用云计算系统的资源。因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分布式系统和并行编程模型来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

Google文件系统GFS(Google file system)被用来满足Google快速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为发挥GFS集群的计算能力,Google提出了Map Reduce并行编程模型。Map Reduce是一个简化的并行编程计算模型,模型采用函数式编程中的函数来实现并行编程,模型的核心操作是map和reduce。Map操作对每个元素进行操作并生成一组新数据,原数据保持不变,数据之间不存在相关,因此map操作可以高度并行实现;reduce操作对map操作的中间结果进行合并,并得到最后的输出。只需对map和reduce函数进行并行化处理便得到了MapRe2duce的基本框架。

科学家针对Map Reduce模型调度建立在系统同构的假设上对Map Reduce模型的调度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新的调度算法LATE,使Map2Reduce能够在异构环境中高效运行。还有科学家提出了另外一个并行编程模型Grid Batch。Grid Batch也是一个隐藏并行程序复杂性的并行编程模型,主要用来解决在计算云中大规模数据密集型应用的并行化问题。文献的整个工作与Google的Map Reduce模型相似,但是GridBatch主要针对分析型应用,对Map Reduce模型作了优化,允许用户控制数据的划分,减少了系统的通信开销。针对数据密集型云计算应用系统,提出为用户提供一个抽象接口来定义任务的计算和存储需求,并以科学领域中的all2pairs问题为例实现了这个抽象接口。

综上所述,并行编程模型的发展对云计算系统的推广实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现有的云编程模型均是以Map Reduce编程模型为主,编程模型的适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3 云计算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现云计算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现有的云计算系统的部署相对分散,各自内部能够实现VM的自动分配、管理和容错等,但云计算系统之间的交互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关于云计算系统的标准化工作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还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云计算系统中,用户数据存储在云端,如何保证用户的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泄露是系统必须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即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同时云计算系统本身的可扩展性、可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等都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服务的层次上,云计算系统必须要解决服务的描述及转换问题,如何将用户的业务理念需求转换成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如何确定高层的服务需求和度量到基础设施的需求和度量之间的映射、如何保证多级别的QoS,这些都是云计算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在云计算系统的管理方面,云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当一个云系统需要使用另外一个云系统的计算资源时,要能够提供跨云的管理策略,从而使得云系统之间能够自动交互。同时为了保证SLA,系统必须能够进行SLA的监测,当有服务失败时,自动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在基础设施层次上,云计算系统要能够进行服务的动态迁移,目前的虚拟机只支持共享存储的迁移,如何将虚拟机迁移到没有共享存储的其他物理主机上也是云计算系统面临的挑战之一。

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云计算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使数据的处理过程由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转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集群中,给用户带来空前的计算能力。虽然目前的云计算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未来一定会有越多的云计算系统被投入使用,云计算自身也会不断地完善,从而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另一研究热点。云计算系统已经成为下一代IT的发展趋势,但是关于云系统的安全性、自治性、服务QoS、服务描述发现、云间交互等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国良,孙广中,徐云.并行计算的一体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学通报,2009,54(8):1043-1049.

[2]赵慧玲,韩苏川,霍晓莉.三网融合下的电信网技术与网络发展[J].中兴通讯技术,2011,17(4).

[3]阳旺,李贺武,吴茜.互联网端到端多径可靠传输协议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49(2).

[4]Iyengar,J.R.,Amer,P.D.,Stewart,R.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J].2006,14(5).

[5]李仁发,谢勇,李蕊.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49(6).

[6]金海.漫谈云计算[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5(6):22-25.

上一篇:生态系统理论的概念范文 下一篇: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