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概述范文

时间:2023-12-14 16:35:55

继电保护概述

继电保护概述篇1

关键词:继电保护配置 可视化 智能匹配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235-01

1 背景技术

赣州电网继电保护配置采用人工表格模式,工作量大,易用性查,保护和调度人员不能方便地查询或调阅。另一方面,目前也是依赖于保护人员的经验和记忆来编制保护变更内容。随着赣州用电需求日益增加,电网越来越复杂,给保护人员和调度员的工作Ю锤大挑战,对专业知识依赖程度很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现人为疏忽,对电网运行造成薄弱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国内已有实现继电保护定值可视化配置和浏览功能的平台型软件,主要问题是整体平台功能复杂,人机交互差,且不能跨平台运行。其次,未见基于判断电网一次运行方式的保护定值智能匹配、展示、输出保护变更内容的报道。因此,赣州电网联合武汉华大鄂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共同设计并开发了继电保护配置可视化软件。

2 软件介绍

2.1 开发环境

赣州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可视化软件开发环境为Windows 2012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12数据库,开发工具为Qt5.6,编译环境为Windows/Lunix/Unix主流版本操作系统。

2.2 软件架构

赣州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可视化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包括数据存储层、业务支撑层和高级应用层三层架构。数据存储层包括数据库和文件。数据库基于动态链接库设计,支持不同型号和版本的数据库,实现自动建库和更新,包括静态库和仿真库。文件包括电网模型、保护变更内容模板及历史版本。业务支撑层包括电网建模、网络拓扑、专家系统和系统管理。高级应用层包括保护定值配置可视化、保护定值智能匹配与自动输出。

2.3 运行环境

赣州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可视化软件运行环境为Windows/Lunix/Unix主流版本操作系统,Oracle/SQL Server/MySQL主流版本数据库。

2.4 主要功能

电网建模实现电网接线图和台账维护功能。网络拓扑实现电网一次运行方式的准确判断。专家系统实现保护定值自动匹配规则制定。系统管理实现用户管理、运行设置。保护定值配置可视化实现基于可视化图形界面的定值配置与浏览。保护定值智能匹配与自动输出实现人工模拟调整电网一次运行方式、自动判断并自动匹配定值、以及自动输出保护变更内容。

2.5 软件流程

第一步,电网建模,一次接线图绘制与台账录入,形成电网静态模型;其次,保护定值可视化配置,基于一次接线图可视化环境,应用专家系统,录入保护定值配置方案,形成保护定值图形专家库,实现定值可视化配置和图形化浏览;最后,保护定值智能匹配,基于电网静态模型,人工手动(或自动接驳调度自动化系统获取实时数据进行网络拓扑)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应用网络拓扑,实现电网运行方式准确判断,形成电网仿真模型;基于保护定值图形专家库,自动匹配保护定值并在电网仿真模型一次接线图上显示,自动输出保护变更内容,并自动保存案例软件流程图见图1所示。

3 应用分析

赣州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可视化软件自2015年10月投入试运行,已经达到预期目标。继电保护配置可视化软件保证了保护人员和调度员保护变更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防范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其次,赣州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可视化软件可以显著提高保化人员和调度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降低对专业要求,适应电网规模扩大、结构复杂和方式变更频繁的局面,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管理效益显著。最后,赣州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可视化软件填补目前赣州电网调度自动化EMS系统与调度运行管理OMS系统之间的保护变更智能决策空白,推动行业相关技术发展。

收稿日期:2016-07-29

作者简介:罗时俊(1982―),女,江西赣州人,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颜晓娴(1982―),女,江西萍乡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

继电保护概述篇2

关键词: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可靠性;电网运行;继电保护技术;继电保护装置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0-0021-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0.011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一个系统,它包含继电保护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两个部分。电力系统运行故障的分析、继电保护的原理、继电保护的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各个方面共同组成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一个完整的体系。继电保护系统中包括测量电压和电流的二次回路,包括跳闸线圈等具体的成套的设备,也包括保障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工作的工作电源和必要的通信设备等。

1.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根本作用就是区分电力系统中的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还是故障状态,而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还需要区分故障元件是处于保护区间内部还是保护区间外部。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继电保护装置区分原件的工作状态是根据电力系统元件故障前后的物理量的不同来区分的,所以我们在这里也需要继电保护的相关技术,只有技术结合装置我们才能教给元件去做出判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需要采集的电气量主要有电流、电压、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角以等电气量。继电保护装置根据采集到的物理量,可以构成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

1.3 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定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就是指被保护设备在其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时它应该可靠动作,在被保护设备无故障或区外故障时可靠不动作;用一句话简明地来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需要满足不误动、不拒动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所以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可靠动作,迅速地将故障设备切除,将导致一次设备损坏加剧,电力系统故障范围扩大,甚至造成电网事故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等严重后果。同时在电力系统无故障状态下,因继电保护误动作,而导致异常停电将给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带来诸多不便,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言而喻。综上所述,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意义重大。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2.1 人为因素

2.1.1 在继电保护装置安装调试过程中,因安装人员施工不当、调试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二次回路中存在的寄生回路以及接线松动,电压、电流回路极性错误,或者选择CT绕组级别精度等错误,都会给保护装置可靠动作造成潜在风险,严重影响继电保护可靠运行。

2.1.2 继电保护装置研发人员在保护装置底层软件设计,保护动作判别条件及闭锁逻辑的考虑不到位,也将导致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降低。

2.1.3 由于现场维护人员的业务技能及工作疏忽,未能结合一次设备的运行状况,合理地对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各保护功能及出口压板进行合理投退,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2.2 外部环境的影响

2.2.1 电力系统振荡的影响。因电网结构复杂化,电网的异常波动及振荡现象时有发生,电力系统振荡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影响较大,主要来说,系统中大负荷的和系统突然甩负荷容易导致CT、PT饱和或者造成继电保护装置采样异常而误动,此外要鉴别出是故障波形还是振荡波形对继电保护装置而言也是一种技术考验。

2.2.2 电磁干扰。在这里我们还需要提到电磁干扰这个方面。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共同构成了电磁干扰,这两种干扰主要体现在电子器件这个层面上。电子器件是比较脆弱的,例如PCB的布线都会产生一定的干扰,造成芯片不能正常工作。

2.3 继电保护系统自身的因素

继电保护系统包含采样原件、逻辑判断原件、执行原件等重要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在电力生产实际中,因为CT、PT饱和、故障以及电压电流回路接线松动或绝缘异常而导致继电保护系统采样异常使保护误动的案例屡见不鲜;因保护定值整定不合理、继电保护出口判别逻辑不完善或装置自身故障而导致保护误动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因为原件老化或其他不稳定因素导致继电保护出口原件异动继电保护出口跳闸节点误开出等也时有发生。此外,一次系统的运行方式对继电保护的灵敏性及可靠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诸如在空投变压器时因励磁涌流导致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作,系统发生振荡时过流保护、距离保护误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3 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提高办法

在摘要和概述中我们已经提到了,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分为理论和实例两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一下怎么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3.1 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从系统自身抓起

3.1.1 想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保障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完善并提高装置功能,如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自检能力,对装置自身的软硬件系统进行实时的监督,对故障情况做到及时报警并闭锁保护出口;对保护的输入信号判别要有一定的容错机制,如对CT、PT短线的有效识别等均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继电保护概述篇3

关键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概括概述; 发展前景

前言

所谓继电保护技术就是指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

一、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

与当代其他的新兴科学技术相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相当古老了,然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又总是充满青春活力,处于蓬勃发展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科学技术,又与电力系统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以电力系统的需要作为发展的泉源,同时又不断地吸取相关的科学技术中出现的新成就作为发展的手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过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论点。

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史

随着电力系统的出现,继电保护技术就相伴而生。由于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以数字式计算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6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用小型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的设想,但是由于当时计算机的价格昂贵,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继电保护的技术要求,因此没有在保护方面取得实际应用,但由此开始了对计算机继电保护理论计算方法和程序结构的大量研究,为后来继电保护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90年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到了微机保护时代,也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第四代。1984 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从此以后,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在19世纪末已开始利用熔断器防止在发生短路时损坏设备,建立了过电流保护原理,1905-1908 年研制出电流差动保护,自1910年起开始采用方向性电流保护,于19世纪20年代初生产出距离保护,在30年__代初已出现了快速动作的高频保护。由此可见,从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上看,到本世纪20年代末普遍应用的继电保护原理基本上都已建立,迄今在保护原理方面没有出现突破性发展。从实现保护装置的硬件看,从1901年出现的感应型继电器至今大体上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型计算机式等发展阶段。纵观继电保护将近100年的技术发展史可以看出,虽然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早已提出,但它总是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从相关的科学技术中取得的最新成果中发展和完善自身。

三、继电保护的发展阶段

总的看来,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两次飞跃。三个阶段是机电式、半导体式、微机式。第一次飞跃是由机电式到半导体式,主要体现在无触点化、小型化、低功耗。第二次飞跃是由半导体式到微机式,主要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显而易见,第二次飞跃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它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当前正面临第二次飞跃的大好机遇,因此应该立足于充分发挥微机保护的智能作用,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利用相关技术的新成就,把继电保护技术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四、结束语

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正在同别的功能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一个新型的综和测控装置,而继电保护的功能在其中得到深化和发展。配合微机技术的发展,通讯技术的发现,以及适应各种环境的硬件的发展。配电网中的综合测控装置的功能愈来愈强,应用范围愈来愈大,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渐不明显,而继电保护技术却会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微机保护必将随着各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呈现更新的特征,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继电保护概述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继电保护技术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与电力系统对运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继电保护是在电网出现事故或异常运行情况下动作,保证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自动装置,研究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提高继电保护的技术水平,对电力系统发展意义重大。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1.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由于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都可能引起各种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的状态出现,常见的故障有:单相接地;三相接地;两相接地;相间短路;短路等。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状态有:过负荷,过电压,非全相运行,振荡,次同步谐振,同步发电机短时异步运行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时,用于快速切除故障,消除不正常状况的重要自动化技术和设备。

1.2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1)电流增大。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之间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将由负荷电流增大至大大超过负荷电流。(2)电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电压越低。(3)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一般为60°~85°。(4)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保护安装处)电压与电流之比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便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

1.3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

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能够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

1.4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备的基本性能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备的基本性能有:(1)安全性:在不该动作时,不误动;(2)可靠性:在该动作时,不拒动;(3)速动性:能以最短时限将故障或异常从系统中切除或隔离;(4)选择性:在自身整定的范围内切除故障,保证最大限度地向无故障部分继续供电,不越级跳闸;(5)灵敏性:反映故障的能力,通常以灵敏系数表示;不拒动不误动是关键。

2 继电保护发展历程

继电保护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在40余年的时间里,继电保护完成了发展的4个阶段,即从电磁式保护装置到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到集成电路继电保护装置、再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等先进技术相继在继电保护领域的研究应用,继电保护技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力系统发展迅速,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短路容量不断增大,到20世纪产生了作用于断路器的电磁型继电保护装置。1928年电子器件已开始被应用于保护装置,在50年代迅速发展。静态继电器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动作速度、维护简单、寿命长、体积小、消耗功率小等优点,但环境温度和外界干扰对继电保护的影响较大。1965年出现了应用计算机的数字式继电保护,出现了单板机继电保护装置。到了21世纪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快,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的开发,大规模集成化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应用非常广泛。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3.1 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一台PC机的功能。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需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3.2 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主要是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因为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3 智能化

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及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日益普及也为探索新的继电保护原理提供了条件,智能电网中可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和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可对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实现对保护功能和保护定值的远程动态监控和修正。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由数字时代跨入信息化时代,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技术创新的广阔天地。只有了解和掌握继电保护技术,才能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遇到的各类问题,更好地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高亮.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霍利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继电保护概述篇5

关键词: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电气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3-0060-0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继电保护装置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基本上已经代替了原有的各种类型继电保护设备,成为了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1 继电保护运行模式概述

继电保护装置指通过对电力系统问题的研究,以探求解决问题的一种反事故自动化措施,继电保护的重点任务是:当电力系统出现问题及异常现象时,继电保护装置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对电力的切除,或者发射信号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以消除异常情况根源,进而减轻或避免设备出现损坏,最终完成对整个电气系统区域的保护。

目前,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模式如下所示:(1)继电保护装置的输入部分:其中需要输入的部分主要包括保护对象的电流、电压以及与其有关的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量,另外还包括从变电站和网络中收到的各类信息、对时及各种网络报文数据等。(2)继电保护装置的内部采样、计算及逻辑判断:继电保护设备将接收到的信息,通过内部程序来完成对信息的处理及逻辑判断。(3)继电保护装置的输出部分:继电保护设备的输出部分包括相应状态信息、报文及动作等。

从以上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可看出,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集数据接收、数据判断和数据输出的综合化系统。

2 继电保护现状及研究意义

目前,电气系统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通常致使电力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另外继电保护工作量超过额定工作量也会导致继电保护设备运行出现故障,例如一些常常发生的继电设备保护功能降低、系统安全性的保护能力下降等,这些问题导致整个继电保护设备不能很好地完成保护工作。因此本文结合实际经验,对继电保护设备在运行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对这些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了一些解决

方案。

3 继电保护设备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3.1 电网接入方法

我国现在最普遍的电网接入方式是在220kV下的旁路断路器,其主要包括以下两类接线方式:(1)主变压器接线;(2)转代线路断路器接线,通过主变压器保护及转代线路断路器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保护,可顺利实现电气系统中各线路的保护,下面对这两种接入方式在实际中的应用做重点阐述,并总结其易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3.2 实际案例探究

以下将结合实际案例基础,以发变组220kV为主要案例,通过对以下案例的探究,而探讨旁路代路继电保护对电气设施的整个保护过程,详细地研究该保护过程中的保护装置运行状态,以下为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主接线图。通过对简图的探究,掌握整个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原理及运行细节。

3.3 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案例中使用的2810断路器,具体的电路结构划分如图1所示,通过对线路图的研究我们可看出断路器的具体保护工作流程,下面将举出一个实际步骤来对保护全过程做叙述。其中所有的保护过程均是根据继电保护中的光纤保护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该光纤保护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因此在该种条件下只能通过将所用控制系统中的高频闭锁保护设备接入到旁路电路设备上以进行保护。下面为详细的实施步骤:步骤一:确认2810用作保护中的定值是否达到实际标准,然后对2810实施保护,并继续将开关闭合,在这个过程要注意对于高频段不再采取保护;步骤二:在打开2810断路器前首先要对2810断路器进行再次校验,检查其与旁路母线的充电连接是否合理,如果发现充电存在异常一定要立即关闭开关,如果确认充电确实正常则打开;步骤三:关闭4881两边的光纤保护装置(该装置在控制电脑的右侧放置);步骤四:闭合4881的旁路开关,并将2810的旁路断路器闭合;步骤五:闭合2810旁路短路器;步骤六:4881短路器断路器断开,该环节是整个步骤中的重点之一,因此要特别注意;步骤七:有选择地将4881断路器切换至旁路,对通道进行校验,并确认正常;步骤八:检验4881断路器,并确认工作正常。上述八个步骤当中,假设是在旁路代路的状况下,对操作当中的一和二,也就是说在整个冲击旁路对电气保护的过程当中,如果是旁路母线出现故障,需根据4881断路器本身所具备的两种应急保护机制来对故障进行处理,并且直接使用旁路断路器进行保护,进而解除故障,在该过程中,怎样确保一次设备在操作时不间断是操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为了保证操作更加规范就要将4881线两侧的微机光纤保护预先退出来作证。另外在后续操作中,在第四、五两个步骤当中工作的电气设备如在操作时出现故障,也可将其看作是线路4881的一个分支,可直接利用4881的微机高频闭锁来对问题进行处理,通常来讲,对于高频闭锁保护通道的置换需要在代路电气操作之后才可进行,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高频切换过程中,线路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失去对电气的快速保护,这时一定要使用线路的后备保障来对处理出现的故障。

4 新间隔的启动

就拿220kV变电站做分析,假设采取双母线代旁路这种方式进行连线,在新线路开启时就会引起新间隔的保护出现故障或者新间隔工作不正常,因此要想保证线路冲击合闸可迅速恢复正常,就必须使用旁路断路器代替新间隔来完成整个工作。在实际运行中,提前对电气系统的保护操作重点如下所示:整个系统中使用的所有设备仅仅使用一根母线,这样就可余出一根母线,这时使用旁路母线替代新间隔在母线上完成工作。另外在新间隔的运行开始就要重点注意的是,对于失灵及母差要确保关闭和退出及时准确。最后对新间隔整个系统中的回路接入和传动作校验时,必须确认传动的合理性,接着才可将系统中的变电保护器投入运用。必须重点注意的是,对于新间隔在使用之前必须做带负荷实验,并确认实验没有故障之后才可将设备投入使用。另外我们要考虑利用母联过流的方式来当作新间隔的后备保护,在后期操作过程中,新间隔充电完成,线路断路器合环,带负荷之前,要注意整个线路保护通道的正常工作。至此,新间隔的启动顺利完成。

5 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不断系统化、规范化及继电保护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就要求电力系统中所使用的继电保护设备与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步。目前,新的电力系统建设中,均使用了一些新型的电力设备,例如常见的无线电波、光纤通道等,这标志着继电保护方式已从传统的载波保护逐步向新媒介新材质保护过渡,这些继电保护产品的不断换代,要求我们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并学会使用新的管理理念,最终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顺利工作。

6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电气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继电保护问题,并从继电保护各步骤出发,详细地分析了应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另外,论文从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特点及原理出发叙述了继电保护运行模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探究了电气保护装置出现问题的原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电气保护运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最后文章简要地叙述了继电保护运行模式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7.

[2] 刘学军.继电保护原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 杨晓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 罗承廉.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及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继电保护概述篇6

【关键词】 继电保护 可靠性 算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运转,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电网建设得到了充分的空间和机遇,继电保护作为保护电力运输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近年来,出现的电力事故却层出不穷,如何保证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位旨在研究继电保护可靠性的现状,明确其衡量的指标和方法,并对其衡量的算法进行剖析。

1 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现状

随着电力市场的日益商业化,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激烈的竞争会导致电价的低落,服务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提升[1]。但在另一方面,有些电力供应商和运营商为了一时的暴利,不惜牺牲人民的生命安全,不重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保障。因此,必须加强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以实现电网的稳定。

1.1 继电保护可靠性特点

可靠性是指元件,系统,配置在规定的时间,控制范围内,其完成规定动作的能力。继电保护系统是安置在电力系统之中,通过分析和统计区域数据和信息,了解系统最新情况,一旦出现故障和异常,通过跳闸或发出警告的方式进行系统的保护和维持[2]。其可靠性是指在发生电力故障的时候采取动作快,效果良好,在未发生故障时,系统关闭,保持稳定。其主要呈现的特点有:

(1)系统环境和系统元件情况复杂。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完善,继电保护的外部环境也纷繁变化,而且系统本身元件也进行创新。其在实现超越和加快速度的同时,也有着耗费大,失效和故障概率大的缺点。(2)影响因素众多。影响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很多:系统本身,系统环境以及人为因素。(3)继电保护可靠性主要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电力系统最有力的要求和最根本的保障。安全性是指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信赖性是指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即不拒动。这是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1.2 微机保护成为主流

继电保护系统是指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在最短的时间,在谁晓得区域内,自动将危险部件或故障元件切除处理,或是发出异常信号和指示由维护人员进行维修整治工作,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相邻地区供电的影响[3]。继电保护系统主要是包含互感器,断路器,继电器等相关接线在内的电力系统二次部分。随着微机的不断应用和发挥,电力系统也实现了微机管理和控制,继电保护发展到了微机保护的重要时期。微机保护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的整体检测和控制,而且速度快,效率高,成为电力系统走向现代化,电子化的重要基础和途径。

2 继电保护可靠性影响因素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保证继电保护系统发挥效能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电网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如下几种。

(1)装置硬件:保护装置是通过电子设备和相关软件的配合协调,实现整体电路的通畅。因此,硬件的质量决定着整个保护装置的运行状况。(2)配置软件:配置硬件是保障功能实现的基础,软件就是维护系统正常运转的良好工具。继电保护的软件主要指的是系统的程序设置和设计,以及编排。(3)互感器及相关设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运行好坏会严重影响系统反映状态和进行恢复和控制动作。(4)二次回路:要保证继电保护的良好实现,除了保证硬件、软件,互感器之外,还必须通过可靠的继电保护工作回路的正确工作,才能完成跳开故障元件的断路器、对系统或电力元件的不正常运行发出警报、正常运行状态不动作的任务。二次回路绝缘老化,电路长久失修都会对继电保护造成严重威胁。(5)保护系统的配置方案:要想保障好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仅要对各个部分保护,还要实现系统配置的良好使用。只要这样,才能促进电力供应的有效和持续。

3 继电保护系统的评价指标

可靠性指标是指通过数值的大小来计算和衡量系统可靠的具体程度和情况。

(1)可靠度和不可靠度。可靠度是指元件在规定时间和规定范围内完成的规定动作的概率。即元件在某一时刻不发生故障的概率。不可靠度是指元件在规定时间和范围内不能完成规定动作的概率。(2)失效率。失效率是指元件在时刻a处于正常运作状态,在时刻a后的单位时间内失效的概率。(3)修复率。修复率是指元件在时刻a没有被修复,在时刻a后的单位时间内呗修复的概率。(4)可用度和不可用度。可用度是指系统在规定的范围内,任意时刻可以进行正常工作的概率。

4 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算法

继电保护可靠性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故障树法和马尔可夫法。

4.1 故障树法

故障树分析采用逻辑的方法,简单明了,思路明确,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主要过程有:(1)通过对分析对象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选取故障树顶事件。(2)确定边界条件、失效因素,建立故障树。(3)求取最小割集。(4)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2 马尔可夫分析法

马尔可夫分析法是指在马尔可夫过程的假设前提下,通过分析随机变量的现时变化情况来预测这些变量未来变化情况的一种预测方法。马尔可夫分析法的基本模型为:X(K+1)=X(K)×P式中:X(K)表示趋势分析与预测对象在T=K时刻的状态向量,P表示一步转移概率矩阵,X(K+1)表示趋势分析与预测对象在T=K+1时刻的状态向量。

5 总结

继电保护是实现电网正常运行的基础,是维护系统高效发挥效能的重要部件。但是其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研究继电保护的现状,了解其影响的因素以及衡量指标和算法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戴志辉,继电保护可靠性及其风险评估[J].电力科技,2012(4):66-69.

[2]郑紫尧.继电保护可靠性和风险评估[J].电力研究与发展,2011(1):66-72.

继电保护概述篇7

【关键词】继电保护 电气工程智能系统 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人们对电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供电的质量。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就是继电保护的良好运行,如今,电气工程智能系统在继电保护中广泛的应用,提升了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供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由此可见,对电气工程智能系统在继电保护中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且逐渐的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作为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继电保护系统,其所面临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国各项科学技术都发展的越来越完善,比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推动作用下,继电保护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将会发展的更加完善,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继电保护不断的发展,概括起来,继电保护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发展至六十年代,我国的继电保护体系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从设计到制造,再到运行都包含在此体系中;第二阶段:晶体管继电保护研发出来,并且具备极快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第三阶段:在九十年代初期,集成电路保护的地位逐渐的上升,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因此,这一阶段的继电保护研究、生产等都以此为主;第四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继电保护所具备的发展速度十分的迅速,并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成果,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就是其中一项研究成果,在1991年,该项成果通过鉴定。在1993年,鉴定通过了微机相电压补偿方式高频保护。对于微机线路以及主设备来说,当原理与机型不同的,保护的效果也不相同,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在进行继电保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后,继电保护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微机保护装置,由此研究出了比较多的软件及算法,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中,继电保护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微机保护。

经过这四个阶段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继电保护系统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同时也正在向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由此,就有了电气工程智能系统的应用,通过此系统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继电保护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行优化设计及改进。

2电气工程智能系统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2.1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智能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的发展历史时间是比较长的,在与工程项目进行结合时,结合的有效性比较强,在建设专家系统时,工程项目相关知识的表达式是系统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理论方法、处理方法也需要加入到专家系统中,只有这些内容的全面包含,才能保证专家系统正常的工作,解决遇到的种种难题。对于一些定性的问题,专家系统可以科学的予以解决,对于未知理论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进行合理的研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专家的知识、经验是主要的依据,通过专家理论的辅助作用,对未知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将解决问题的范围缩小,最终总结出问题的相关答案。在进行推理的过程中,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推理结果,对此,专家系统会给出科学的解释,以此来支持自身所推理出来的结果,保证推理结果的合理性及权威性。在电气工程智能系统中,专家系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比较常用的专家系统表达式是比较多的,比如框架式表示法、面向对象表示法等,实际上,这些常用的表达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当电气工程智能系统应用到继电保护中时,专家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专家丰富的经验,良好的保证继电保护系统正常的运行。

2.2模糊理论

在传统的理论为经典集合概念,在对非彼既此的概念进行表示时,使用0和1来进行,此种方法在表示不精确的现象、时间时存在一定的缺陷。20世纪六十年代,模糊理论诞生,对于经典集合概念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有效的弥补,在表示不精确的时间和现象时,采用模糊度的方式来进描述,同时,在专家系统中,应用了推理模糊逻辑以及语言变量。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模糊理论也得到了完善,现今,已经成为一种整套使用方法的人工智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广泛的应用了模糊理论,对保证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3电气工程智能结构

第一,电气工程智能系统构造。在电气工程智能系统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用户、用户接口、设计辅助程序、专家系统、显示系统、知识库、数据库。电气工程智能系统中包含CAD系统,在CAD系统中,引进了专家系统,同时,在编制电气ICAD系统时,为了实现交互性,应用了Turbo PROLOG编译型语言、Auto LISP语言等语言,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具备极强的便利性,促使编制变得简单,对于各个语言的优点,也可以进行充分的利用,有效的提升了编制的科学性。如果在系统中存在提供能力不足的问题,就需要进行补偿,补偿的方式为对用户菜单进行设计,同时,在CAD系统中,将无功功率补偿专家系统增加进去。通过用户菜单的设计,可以实现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工作模式,对于自身想要的信息,用户可以直观的看见,因此,用户接受度比较高。电气工程智能系统的操作十分简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用户就可以熟练的操作,完成自身需求的满足。系统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实现以较少的设计成本来获得较高的设计效率,由此一来,设计者的负担就会大幅度的减轻。

第二,数据结构的改进。在对数据结构和知识类型进行设计时,利用了专家系统,由此一来,无论是知识库,还是数据库,都是比较简单的,当系统需要进行扩展时,原有的知识库和数据库是无法满足要求的,而且,系统的通用性也难以实现,基于此,就需要对设计方法进行优化,一般来说,在进行设计时,采用通用的知识表示法,这样一来,最终的设计对象、设计条件、设计目标数据结构等都是比较科学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在设计电气工程智能系统时,与正推理的过程是完全相同的,在初始数据、驱动推理的基础上,通过匹配原则,选择出解决冲突的解决办法,最终形成结论,这其中,继电保护系统设计为初始数据提供了来源,对于一次系统来说,初始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同时,结构、保护系统的要求也离不开初始数据,在设计主设备的继电保护时,一次系统的初始数据参数表示有两种,一种是关系谓词,一种是关连组元,所谓关系谓词,是指将主体对象名和客体对象名相加,之后再除以谓词属性,最终得出属性值,对于事实的知识,关系谓词是非常适合的,通过此种表达方式,对象的属性可以被全面的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将对象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所谓关连组元,是指用对象名除以属性名,最终得出属性值,对于孤立的对象属性,比较适合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描述。

通过电气工程智能系统构成的设计以及数据结构的改进,有效的提升了电气工程智能系统的性能,将其应用在继电保护系统时,通过对继电保护系统全面的描述,准确的掌握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情况,最终实现继电保护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

3结语

经济的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电器越来越多,由此,人们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电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充分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保证供电的质量,就需要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继电保护系统是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不过,在应用电气工程智能系统的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科学的设计及合理的改进之后,促使电气工程智能系统更加的完善,从而保证了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升了供电的质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杨.电气工程智能系统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与改进[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10(07):41-42.

[2]薄志谦,张保会,董新洲 等.保护智能化的发展与智能继电器网络[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11(02):1-12.

[3]马永军.浅议继电保护运行模式在电气保护问题及对策[J].能源与节能,2013,12(04):15-17.

[4]杨涛.浅谈电气工程中的继电保护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16):147-148.

[5]石峰.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J].硅谷,2014,12(06):92.

继电保护概述篇8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数字职能;继电保护

1概述

1.1智能变电站的结构

智能变电站作为一种新提出的概念,其界限没有严格的划分,但业界通常这样认为:

智能变电站是由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个方面构成的。

过程层是指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主要的任务是用来实现变电站电能分配、转换、传输,同时兼顾控制、保护、测量、计算、监控等辅助功能的部分,即可使一次设备实现完全智能化。间隔层是由继电器即设备保护系统以及测控系统等二次设备组成,他的工作目的是为了实现与各种非系统远程I/O设备、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的功能,从而实现二次设备的信息通讯。站控层主要包括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和对时系统等子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对全站实现整体的测量和控制功能。如可以实现对数据进行采集以及对同步相量采集、能量状态和保护信息的采集与分析管理等相关功能。从总体上来看,智能变电站是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不同分工的统一体。

1.2现代智能变电站系统对保护系统的要求

保护测控设备是以智能化组件的一部分存在且面向间隔的。不论往多间隔二次设备集成

的趋势发展,还是向按间隔一二次设备集成的思路发展,均会对设备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统一化的硬件平台

因为测量与执行部分通过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从保护测控设备中分离开来,保护测控设备只要强大的数据通信能力以及强大的逻辑运算能力,为保护测控设备应用统一硬件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与光电互感器与智能化开关数字接口以及大流量数据信息处理能力智能化变电站根据合并单元MU以及智能化单元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到智能化变电站的智能化一次设备,均着重要求数据采集的通信方法,这是光缆取代电缆的必然趋势。保护测控设备的直接模拟采集和完成数据运算的方法出现了根本的改变。要求保护测控设备要有与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数字网络接口。

(3)要求多个不同用途的以太网数据通信接口的建立

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为三层两网,因为信息的交换,网络流量以及运行实时性不同的要求,组成不同的以太网通信接口。发展的过程中出于可靠性的考虑,要求GOOSE与采样值分别组网。

2数字化变电站主要设备

2.1光学互感器

光学互感器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光敏原件对光线变化产生感应从而测量电路参数的变化。根据作用原理它可以分为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作用原理依据法拉第效应,光的偏振角的变化可以反映晶体周围磁场的变化,通过测量偏振角的变化得出导线电流。电压互感器作用原理是依据波克尔效应,光的入射角与出射角之差反映出周围电场的变化通过测量此参数的变化来得出导线电压。光学互感器具有很多优秀的特点,其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测量范围大、响应时间短、轻便易用等优点。

2.2智能化断路保护器

智能化断路保护器的主要特征:数字化的接口取代硬接线,完成对断路器的控制和状态监视;能够给出断路器的健康状况及检修建议。

3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

数字化智能变电站的系统环境见下图1,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即图中的F66,它不仅具备IEC61850数字测试和小信号模拟量测试的两种功能,并可同时外接电流与电压功放器。他所拥有的4对光电收发器,可以对IEC61850规范中各种通信信息进行标准有效且实用的编解码操作。其调试系统还支持储存完整的基于保护模型的解析文件,从而能够实现电流电压通道选择等配置,因此此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能够很方便地与各种型号保护接口相连,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实用。而2组隔离的12路模拟小信号输出,可同时支持测试不同种类与型号的互感器信号以及对其进行保护,对功率的输入也可以支持不同类型与品牌的外接功率源,来对传统普通保护和数字智能化保护进行对比测试。同时其拥有八组不同功用的开入量,其中四对为通用开出量,另外四对为快速开出量以,从而在功能上可以实现保护的完整闭环测试。系统内置GPS是为了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系统同样可接入与变电站同步电信号,实现测试仪输出与变电站同步。

4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跳闸方式

现在,南方电网公司下的各个现代数字变电站,其保护装置的出口跳闸均使用网跳的方式。早期国家电网建设的现代数字智能化变电站保护装置有一部分同样是网跳方式,但自从《Q/GDW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后,国家电网公司新建的智能变电站基本上全部采用的是采用直跳方式。

采用直跳方式的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优点是不依懒于网络,采用的是点对点传输模式,二次接线如图2

由于使用了点对点传输技术,网络通信不会对保护系统的跳闸动作产生影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交换机带来的问题。因为交换机的延时很有可能造成误动,且交换机易受电磁干扰。

但直跳方式也有明显的缺点,其一他对硬件的配置要求增高,因为点对点模式下,保护装置的数据接口大幅增加,CPU需同时处理各个端口的数据,处理量增大。相应的保护硬件的成本增加。其二由于端口的增加导致故障的概率也明显增加,CPU发热量大,光纤熔接点增多都是增加故障概率的因素。同时,故障发生后的分析难度变大。

5基于IEC61850标准的装置建模

IEC61850并非用于使系统功能标准化,其实它的功用是为了实现变电站与集控中心之间及变电站内IED之间的通信要求。建立IED的对象模型,以IEC61850标准对IED的功能进行定义、分析和分配。如在数控式变压器保护装置为例,虽然不同型号与品牌的产品在功能细节上有一些差异,但都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功能:一保护功能。二测量功能:电流功率的有无及影响因素。三控制功能:电路的断电保护控制。四故障数据记录。五人机交互:提供人机就地交互的功用。

IEC61850标准用逻辑节点LN(LogicalNode)描述设备的功能,实际设备的每个功能都定义为相应逻辑节点类的一个实例。现在在通用典型的变压器保护装置中,其中的每一个功能都是可以用IEC61850-7-4中与之对应的逻辑节点来描述。然后按功能将其分配到不同层空间中去,如图3结构所示。

注:图中,RADR表示扰动记录功能;逻辑节点PDIF、PHAR、PIOC分别表示差动保护、谐波制动、瞬时过流保护功能;MMXU表示测量功能;CSWI表示断路器控制功能;IHMI表示就地设定和手动操作功能;TCTR、TVTR分别表示电流、电压互感器;XCBR表示断路器。

6配置工具

在通常情况下,系统的功能描述性文件至少几千行,而整个系统的信息描述文件有可能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行,这些内容如果全是由手写工作来完成系统功能配置,会使工作量及其巨大同时还非常容易出错。所以,简单方便的可视化配置工具,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不但可以极大减少人工的工作量,提高配置效率,还能清晰有效地检查配置文件的正确与否。传统的变电站,即使是正确的二次接线图,也不能保证现场实际操作时能否配置正确;而通过静态验证手段,配置工具却可以保证二次设备之间逻辑联结的正确性,从而保证实施的可靠性。配置工具,从其不同的功能上大体上可划分为系统配置工具和装置配置工具。系统配置工具主要工作是负责校验导入导出的配置文件,保证语法的正确性。装置配置工具则是生成和维护装置ICD文件,完成装置配置并导入装配置数据到装置。

系统配置工具的下面五种实例配置能够得到装置配置工具的支持:

(1)通信参数配置。

(2)IED名称及描述。

(3)数据对象实例(DOI)描述的配置。

(4)报告控制块及其数据集配置。

(5)GOOSE控制块及其数据集配置。

7系统装置的测试

测试是保护系统开发研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需要进行包括形式试验、兼容性试验等性能测试和系统一致性测试。只有通过一致性测试,才能从功能上实现互操作。有许多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这方面的测试。

装置的功能测试相较于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数据接口方式与传统相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测试的方法是,第一要搭建测试系统,方法是通过传统的继电保护测试仪结合模块单元以及保护测控装置构成闭环的测试系统。只要模块单元和保护测控装置已经完成相应的配置工作,我们就可以将他们当做一个整体看待,这样一来它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就基本上一致了。采用专业的能支持IEC61850的测试仪或软件工具针对性的进行测试,是更为直接有效地方式。除此之外,有许多软件工具都能够进行数字智能化保护装置调试或测试,比如IEDScout组态软件。

8结语

智能化化变电站的快速发展,在逐渐地改变二次保护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目前,智能电网战略更加速了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许多具有革命性的新技术方案被提出和实现,这也同时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提出了根本性的变革要求。智能变电站智能保护系统的很多实现技术和手段都可以沿用数字化变电站的方案,许多非常高级的应用都已逐步实现。本文通过对现有电网采用合理有效的保护测试分析方法,兼容新旧了变电站以不同方式,进一步实现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继电保护系统的智能化诊断,分析及决策功效,全面总结和阐述了智能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开发设计的一般思路,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正在不断地完善和成熟,对建立电力系统设备保护测试智能化分析决策系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振兴,郭创新,俞斌,等.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6).

上一篇:银行服务盈利模式范文 下一篇:与客户沟通的方法与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