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6:08

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

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篇1

审视高考,学生们在语文阅读题上叹息不止;日常课堂教学上,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也不尽人意。追根溯源,教师知道乏力是其中的一个中原因。而教师知道乏力的主要原是对经典阅读的认识不够。钻研不透和对学生的阅读知道不到位。因此,要想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必须提高对经典阅读的认识,潜心研究,积累广博的古今中外文化知识,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知道。

首先,教师要提高对经典阅读的认识,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看待经典阅读。北大教授钱理群曾经谈过:“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好学合适呢个阅读经典——人类与民族精神文明的精华正凝聚于其中。阅读经典可以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占据了精神的制高点,这对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发展的意义绝对不可低估。”钱教授此番话正道出了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抓好经典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文化品味,丰富文化底蕴,加强文化修养;而且可以提高鉴赏水平,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充实精神生活,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而这些正好可以弥补单方面提高方法和智力的阅读教学的不足。只是素养的加深、阅读品味的提升和方法的积累、智力的提高齐头并进,可以提高一个阅读层面,更好做好阅读教学。

第二,教师要潜心钻研经典阅读,做到厚积而薄发,给予学生高层次的指导,游刃有余地解答阅读中随时出现的疑难。早就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准备一桶水。”我看,这远远不够。现在的语文阅读,无论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随时会出现有关经典文化和中外文学名著上的相关知识。教师如果只有“一桶水”,怎会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要求就是必须熟读我国的文化经典,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前四史等。也必须透彻体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教师积累了光博的文化知识,就会以“长流水”、“自来水”的方式满足学生随时的阅读需求,以更高的视角来知道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教师在加强自身的同时,也要有计划、有层次地指导学生做好经典阅读。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教师必须为他们制定好课外读书计划。在高一、高二时,学生的升学压力相对较小,可以利用在校和假期时间多读一些文化经典、文学名著及其他课外读物。争取上高三前完成高中语文课标上规定的篇目。上高三时以阅读优美的时文为主。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积累了大量经典文化和名著知识,提高了文学品味。另外,在阅读方法上,我们也要给予指导。让学生做摘录、写随笔、写读书笔记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学生掌握较多的经典文化知识,有了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素质和能力也相应提高了。

当然,培养和学生阅读素养和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在阅读教学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篇2

关键词:初中生 经典阅读 教学改革

一、为什么要提倡经典阅读

经典,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是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中的典范和权威。想要继承并发展文化,就要阅读经典。后人能通过阅读前人著作中的精品来感知前人的文化。这些作品探讨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对人类的进步具有长期指导力。学生阅读经典,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自我,构建自我,首先学会阅读,然后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热爱阅读、主动阅读。经典阅读还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初中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通过阅读经典,可以对其形成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如何保障并促进初中生经典阅读

1.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1)课堂讲解方面。老师在讲解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年龄、认知水平和经典著作的阅读量,根据这些情况挑选适合初中生的经典作品,采用融会贯通的方法向学生们讲解经典作品的内涵。例如在解读《幼时记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这样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沈复先生是如何将情趣注入在平淡朴实的语言中;而在解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的时候,突出作者不随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人格的向往与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很好地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只有帮助学生们发掘经典作品中的兴趣所在,他们才能学会阅读,从而乐于阅读、爱上阅读。

(2)利用媒体契机培养阅读兴趣。很多学生认为经典中的某些语言在理解上很费力,造成了很大的阅读困难。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影视媒体有兴趣的特点,让他们多关注根据经典拍摄成的影视节目,如《水浒传》等。在看了电视剧《水浒传》之后,学生可能会对原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阅读原著。根据经典拍摄的影视节目将经典形象化、立体化以及具现化,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变得更加容易。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对经典的阅读兴趣。

2.学校的政策保障

教育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策略,同时也决定着学校是如何教学的。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定阅读计划,读物的类型不能过于单一,每个学年要阅读两到三部名著。这一教育措施为初中生经典阅读的保障和促进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3.阅读知识面的广泛程度

经典作品的经典之处不仅仅是因为作品中包含的丰富情感与作者的智慧,而且也因为知识面的宽度广,这也是有些作品历经数年仍然为人们所喜爱的原因。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体会到一次心灵之旅: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感受到风景优美的静谧;在《登岳阳楼》中感受到岳阳楼的雄伟气势以及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壮丽景象;在《苏州小巷》那落叶满地的旧园子里发现暗藏的精彩世界;在《昆明花街》所描绘的花海中畅游……这些经典作品往往包含着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民俗等的记录。在学生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并了解这些知识,使他们的阅读视野更加广阔,这样有助于他们成为一个博学之人。

4.重视家庭的作用

孩子一生的老师是家长。在很多家长看来,初中生要以学业为重,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不能有半点懈怠。诸多家长将教科书以外的书籍全定义为“不该看的书”,不允许孩子们接触这类书籍,这种想法是非常不理智的。学生在学校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某些长篇的经典作品的阅读不可能在学校完成。因此,家长应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经典,让经典阅读的进行可以得到拓展。同时,家长应该尽量与学生一起阅读,以此来创造家庭阅读氛围。在阅读某些长篇作品时,学生完全依靠自己去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家长可以适当地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现作品的魅力所在,也可以增加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

三、结束语

经典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开阔视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初中生的经典阅读可以为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学生的经典阅读应该得到保障和促进,要让学生主动去阅读经典、仔细品味,并且将经典阅读作为一种习惯,热爱经典。

参考文献

[1]温铭芳 初中生经典阅读的保障与促进分析浅谈[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5)。

[2]巩尊灵 初中生的文学经典阅读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J].科教文汇,2011,(35)。

[3]巫坤泉 浅论初中生经典阅读的保障与促进[J].学周刊:B,2012,(9)。

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篇3

关键词:经典名著;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98-01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型人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接触经典、感受经典,在享受经典带来的无穷魅力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启迪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养成诵读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国学经典的教学,让学生对我国的文化瑰宝和人文传统有所了解。学生精神发育的主要载体是书籍,阅读对一个人的心灵和思想的成长至关重要,民族精神的培养和良好情操的形成与阅读关系紧密。教师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渗透到语文课堂,使之成为语文阅读的重要素材。例如,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经典读物以及古诗词画册供学生阅读,也可以制作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动画课件,引导学生边看边读,直至熟读成诵,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认知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目前,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并没有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有的学校没有把少年儿童智力发展的重心放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而欧美一些国家,小学语文课程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是阅读,阅读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欧美国家,一些图书馆、出版社也都用不同的形式为青少年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国教育应该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条件,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不仅是增长阅历、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还可以在考试中提高审题速度,提升作文水平,提高理解能力,是提升考试成绩的最佳途径。

二、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剖析教材名著精x

在阅读经典时,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述一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经典文本的氛围当中,对经典名著的精彩描写进行全面赏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对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精巧和美妙,咀嚼文章的关键词句,仔细品味作品内涵,感悟作品表达的含义。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课前对《水浒传》进行阅读,对写作背景以及故事梗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林冲当时所处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文本营造的氛围中,仔细品味故事情节,找出课文中描写林冲心理活动及神态动作的词句,了解洪教头挨打的原因及描写洪教头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仔细咀嚼、了解人物形象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思考文中的内容,提出新的见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采用小组议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师要给出学生议题,让每个学生围绕议题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例,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讨论:高太尉为何要陷害林冲,原因是什么?林冲在发配沧州途中又发生了什么情况?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围绕议题对文字描写进行细致的赏析,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三、加强课文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感受经典

经典精妙之处就是文字描写中的语言辞藻,关注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经典作品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这也是古典名著的魅力之所在,是学习名著最值得关注的地方。教师在教学古典名著节选或自编文本时,要教会学生细致咀嚼和揣摩文本语言特点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增强学生对古典名著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领略经典原著的语言之美。“白骨精变成一个怎样的村姑,请同学们试着描述一下她的美貌。”教师可以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学生回答:“貌美如花、眉目清秀、沉鱼落雁。”教师再带领学生看一看原著是怎样描述的,“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品味原著的味道,领略原著的语言魅力,使学生被经典所吸引,从盲目地阅读到有意识地进行赏析。

经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由于教材的删减、节选,课文很难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全面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尽量把人物形象完整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名著中的人物,使学生对人物的个性有一个深刻全面的了解。在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后,个别学生可能对唐僧有看法,认为他什么都不会,只会念紧箍咒。这时,教师可利用原著这一资源,让学生经过拓展阅读后,对唐僧的人物性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将经典名著引入到语文教学中,通过精读、议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名著,使学生感受经典名著中的语言、人物形象塑造,使学生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霞.语文教学中模糊艺术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0(26).

[2]林远.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文教资料,2009(25).

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57-01

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经典名著,喜欢阅读经典名著,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了阅读室,要求教师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带领学生在阅读室阅读经典名著。然而,笔者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投入地阅读,大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完成读书笔记的任务,有的学生则捧着书本发呆,有的学生会悄悄地问我:“老师,我能拿《老夫子》来看吗?”有的学生说:“这些书读来有什么用呢?”确实,《昆虫记》《童年》《骆驼祥子》等名著,都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存在年代距离,难以让他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而时下流行的《老夫子》《涩女郎》等动漫书籍,《小时代》《那小子真帅》《恶魔之吻》等小说,宣导叛逆,情节短小,贴近时代,深受学生欢迎。因此,引导学生认识经典名著的阅读价值,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真正喜欢上经典名著,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思考,笔者尝试采取一些引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学生阅读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教师只有熟悉经典名著,才能在讲解经典名著时做到旁征博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近段时间阅读的书,也可以引导学生和自己同看一本书,共同讨论对这本书的看法。此外,教师需要有计划地给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书籍,帮助学生制订读书计划,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初中生好奇心强,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无所畏惧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在引导学生阅读法国作家大仲马写的《基督山伯爵》时,我会对学生说:“老师在你们那么小的时候,迷恋上一本书,那本书里有一个人名叫法利亚长老,长老对和他一起被关在狱中的主人翁说:‘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有近5000本书,把它们读过了许多遍以后我发觉,一个人只要有150本精读过的书,就如同掌握了人类一切知识。我用一生中3年的时间致力于研究这150本书,直到我把它们完全记在心里为止。’为了知道那150本书到底是什么,老师把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可是至今都没找齐这150本书的书目。”随后,笔者鼓励学生阅读这本书,找出那150本书的书目。此时学生已经有了兴趣,纷纷要求我将名著的书名告诉他们。我觉得时机已到,说:“这本书就是《基督山伯爵》。”听了我的介绍,学生果然找来了《基督山伯爵》这本书。刚开始阅读,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时我会鼓励他们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渐渐地,学生读得越来越投入。因为没有找到那150本书目,学生又读了第二遍,边读边研究,收获很大。

三、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将阅读收获与同学共同分享,既能够激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又能够让学生展示自己,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利用课前5分钟请学生轮流展示自己阅读的成果。刚开始,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会找各种借口推托。经过耐心地引导,开展展示阅读成果活动一段时间后,学生从刚开始的羞羞答答到现在的落落大方,进步很快。学生站在讲台上,边展示边解说,全班学生对展示者进行评价。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收获都得到了展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开展展示阅读成果这个活动,学生在展示中加深了认识、得到了收获,真正达到了共同进步。

四、从细处着手,以考代练,营造阅读的氛围

每年的语文中考都会涉及名著阅读题,这些题目或是语文课程要求阅读的名著,或是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名篇。因此,笔者在平时的阅读课中会根据中考出现的题型设置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阅读。比如:我会请学生从《红楼梦》中找出“金陵十二钗”分别是谁,她们的命运如何;请学生找出《西游记》中唐僧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分别是什么,哪一个降妖除魔的故事最吸引人;从《小王子》中找出小王子每天看多少次日落,小王子和玫瑰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等等。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把书本看了一遍,也把书中的知识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阅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1.何为经典

所谓经典,指的是那些穿越具体时代的美学观念、价值观念,在美学与价值的维度上,呈现出一定的普遍适用性的文学作品。

经典体现了文学文本作为一定的历史事件对当前生存主题在美学的维度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同时体现了作为一个文学文本对当时历史的穿越。经典是具有权威性、根本性、神圣性和典范性的文学文本。经典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人生哲理,值得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会其文化内涵。经典作品是文化的化石,是文学史的支架。

经典还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在。经典阅读的魅力在于直接品读原汁原味的文本,从中领悟道理,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有老师用《某某心得》《品读某某》来代替原著进行教学,这是大错特错的。

2.经典阅读的内容

经典阅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阅读书面读物,即进行独立的、宁静的、个性化方式的阅读,同时通过阅读进行联想、想象以及再创造。就像大学者朱熹所说的那样,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心。

(2)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升华。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阅读,只能是一种功利性的阅读,是一种较低层次的阅读。就像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所说的,优秀的书籍所给予我们的东西,并不是纯粹的知识,而是生存的自信、做人所必备的能力和勇气――书籍也并不是把外在的东西赋予给我们,而是让我们内在的东西喷薄而出。

3.经典阅读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而言,首先,经典阅读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于文学作品认识和理解的能力,为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其次,经典阅读有利于形成他们对自己和外在事物的正确认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踏上人生路提供有益指导;再次,经典阅读对小学生来说,是学习优秀人物、优秀事迹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的现状

1.语文教师自身的经典阅读不足

在一线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往往难以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书籍,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教师,即便是能够挤时间阅读,数量也不多。因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本身就没有底气,因此也缺少教育学生的能力。

2.语文教师和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

由于年龄、性格、人生阅历的不同,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作为孩子的学生常常对不同的书籍感兴趣,如老师们通常喜欢阅读文学性和哲理性很强的作品,而小学生喜欢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尤其是生动的作品。这种差异造成了教与学的不协调。

3.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忽视经典教学,学生缺少阅读时间

迫于“小升初”的压力,很多孩子没有空闲时间阅读经典读物,书山题海都应付不过来,谈何用来修身养性、与考试关系不大的经典阅读?而老师面临着升学率的压力,也没有精力去引导学生,急功近利的阅读、考试书籍是他们制胜的“法宝”。应试教育的大背景造成了当前小学教育中经典阅读的缺失。

4.网络文学及影视作品的冲击

新一代的小学生,从小接触电脑和网络,对网络阅读形成了依赖性,养成了“快餐式阅读”的习惯,不愿意接触经典读本。另外,许多经典作品被搬上了荧幕,吸引着小学生通过被动收看的方式来“看”经典,这不仅不利于他们想象力的开发,而且会误导他们对经典的理解。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许多经典作品被篡改情节,甚至被恶搞。例如一些电影对经典名著的情节进行了夸张的演绎,严重背离了作者写作的初衷。这些对于没有认真读过经典原著的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极为不利的误导。

三、培养小学生经典阅读兴趣所采取的措施

1.建立班级的“图书角”,营造阅读经典的氛围

班级的图书角不需要很大的规模,每位同学带一本经典图书放到图书馆,利用班费购买一部分,就足够学生阅读一段时间。同学之间对于阅读经典的交流,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2.利用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例如,教师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小学生喜爱的电视剧《红楼梦》,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并写读后感。

3.展示阅读成果,强化阅读动机和兴趣

例如,开展读书会、评选“读书小先进”人物,开展“我讲经典故事”比赛,评选“阅读小高手”活动,或者是开展“经典读物朗诵比赛”,举办“我与经典名著”手抄报比赛,举办“名著知识我知道”知识竞赛等等。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亲自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阅读经典、品味经典,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开卷有益的事。如果小学语文老师能认识到经典阅读的积极作用,必定能够在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学生阅读兴趣的增长上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芬尧.阅读经典,倡导积极昂扬的时代精神[J].教育教学研究,2009(3).

[2]石晓灵.在经典阅读中成长[J].新语文学习,2011(1).

[3]尚莹莹.当经典遭遇后现代阅读[J].全国新书目,2011(4).

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篇6

幼儿园情景表演是大班幼儿创造型游戏的一种,是我园经典文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景表演是培养、锻炼大班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大班幼儿可以运用丰富的形体动作和生动的语言表现经典阅读内容,为了给大班幼儿顺利展示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教师的指导策略很重要,本次研究围绕教师在情景表演中的指导策略展开讨论研究。

【关键词】经典阅读 大班幼儿 情景表演 儿童本位 和美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让大班幼儿更喜欢接触经典阅读,也体现我园“和美”文化下幼儿经典阅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让大班幼儿进行经典阅读表演是很有必要的。在经典阅读表演中幼儿虽然是主角,但是离开了教师的帮助也是无法顺利进行的,那么教师如何在幼儿情景表演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一笔呢?笔者结合相关资料与实际经验进行了以下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工具,以“经典阅读”和“园所文化建设”为关键词,查阅、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整理出可供研究借鉴的相关信息。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大班幼儿经典阅读的现状,进行课题开展的必要性研究。

3.个案分析法:运用典型抽样方法确定个案研究对象,用跟踪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对其进行追踪研究。

4.行动研究法:围绕儿童本位“和美”文化的建构,开展经典阅读情景表演活动,实施以提炼、总结、汇编经典阅读内容选择的原则与教育策略。

【正文】

一、什么是经典阅读中的情景表演

是指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宝库中,撷取蕴含“和美”文化价值取向的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绘本、童谣、唐诗、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等,通过适宜有效的方法组织大班幼儿在课程活动中、日常活动中进行阅读,在游戏活动、特色活动中进行多元理解和表达,以实现对大班幼儿人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精神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使“和美”文化的特质在大班幼儿身上得到彰显。

二、什么是儿童和美的本位文化

儿童本位文化是受大班幼儿喜爱、为大班幼儿所理解、尊重大班幼儿个体差异、指向大班幼儿个性化身心和谐发展的文化,是引导大班幼儿求真、向善、创美的文化,即发展大班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文化,并最终使大班幼儿变得“富有爱心、诚实守信;善于合作,乐于分享;渴望学习、主动探究”。

三、“经典阅读”情景表演与儿童本位“和美”文化的联系

1、基于文化强国的发展要求和经典文学传承的需要

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我们民族丰富的优秀文化,中华文化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道德观与人格,这些都是建设精神家园的深厚文化根基。而经典文学是中华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坚实载体,经典文学中蕴含着的经典作品作为民族和人类文化的结晶,其对于人类精神的建构、人格的塑造及其文化的熏陶是一般阅读作品难以企及的。

2、基于大班幼儿早期语言发展和人格奠基的需要

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表明,大班幼儿阶段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大班幼儿人格的形成是日后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传统文学经典阅读,可以丰富大班幼儿的精神世界,使大班幼儿经历一番文化洗礼的过程,使大班幼儿的个性品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四、情景表演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1、师幼一起表演生成合适的表演主题

情景表演依托的是文学作品,在每次表演之前表演者之间都会有一个基本达成一致的脚本,角色的行为或多火烧地接受这个脚本规范,情景表演受到故事框架的规范,结构性很强。

2、提高情景表演的评价能力

不同大班幼儿对于每一个游戏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因为大班幼儿在表演中都会自我表现,跟周围的同伴进行对照,从游戏中认识自我、他人、周围世界,从个人发展角度看活动中取得的体验意义是重大的,每一位大班幼儿的表演行为都是原有水平基础的表现,在表演中,我们要关心的是大班幼儿是否进步,不能仅限于眼前的狭隘目标范围,评价不应该预先确定最终的目标。

3、提高大班幼儿的表演技能

因为文艺作品中的内容和情节需要凭借大班幼儿一定的表现技能来展示,完成表演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培养和提高大班幼儿的表演能力。

六、所取得的成果

在我园教师的不断努力之下,我园教师在经典阅读的情景表演中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大班幼儿在经典阅读情景表演的过程中,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说唱能力等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强了,更自信大胆了,在理解文学作品上还有了一定自我见解,从另外一面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大班幼儿已经逐渐形成了阅读的浓厚兴趣,阅读经典习惯也逐步养成,阅读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看资料:

1、从理念到行为——《大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第98页

2、给大班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

3、王亚红大班幼儿表演游戏指导策略

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篇7

【摘 要】新课程强调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外阅读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语文老师要利用早读课前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诵读内容,授之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有效;早读课;课外阅读;能力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作为农牧区的孩子,尤其是九年级的农牧区的孩子来说,课外阅读是奢侈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个:一是家庭不重视。农村孩子的家长普遍认为,读书就是读学校老师教的书,其他的书都是杂书,是旁门左道,读课外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二是家庭贫困者居多,拿不出钱买课外书;三是九年级的孩子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看课外书。这三个原因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拦路虎。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充分利用早读课的课前10分钟,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化整为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的确,如果我们把每天的早读课的10分钟抽取出来用于课外阅读指导、阅读、展示、赏析,那么,何愁学生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呢?因此,有效利用早读课来提高农牧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

1. 课外阅读有实效,方法指导要前行 经过问卷调查,我们也发现有的学生也有阅读的爱好,但苦于不得法,收获甚微,因此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是语文教师帮学生打开阅读之门应做的第一件事。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语文课中渗透,另一方面,就可以利用早读课的前10分钟给学生更全面、更系统的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效仿。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①浏览法。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决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②筛选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让学生学会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③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④读思结合法。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因此,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⑤读记结合法:古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或新问题、新知识,新感受,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⑥读写结合法。这是一种深化阅读,是让读直接为写服务,让写提高阅读的效果。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可以采用此法。可以在运用上述二种方法之后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专门研讨写作方法之后,指导学生写出读书笔记。

2. 课外阅读不盲目,推荐书目是关键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好书呢?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1)以课本精读带动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本有密切关系的“亲缘作品”带动阅读,如学习《杨修之死》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学《香菱学诗》推荐阅读《红楼梦》。推荐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边缘作品”带动阅读,如学习《荷叶 母亲》带动学生阅读一些冰心的作品,凭借课本中“名著导读”栏目带动学生阅读相关名著。这样,学生的阅读之舟就从小课堂驶向了书库的大海洋。

(2)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现代流行、时尚的作品虽然让人感染到时代的气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但是经典名著,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能让我们摆脱平庸,有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学生通过不朽的经典名著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老师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而走近经典。

①以兴趣引经典。 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在谈到名著阅读时曾说:每个人应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不要迷信任何模式,“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因此,在推荐学生阅读时,我就从比较浅显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经典名著入手。首先让他们阅读的是《汤姆索亚历险记》《基度山伯爵》《金银岛》等故事性比较强的作品,同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我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导读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在读之前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从而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此后,我们经常性地交流阅读心得,我在早读课前10分钟让两三位学生谈自己的阅读进程和心得体会,通常一个月左右会抽出一节早读课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这一阶段来的阅读体会。这项活动开展至今,我发现学生不仅在说话的胆量和兴趣上得到了提高,而且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因为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点评为他提供了参考,同时他的劳动也得到了认可。

②以媒体(电影、电视)引经典。 我们都知道,大众传媒削平了经典作品的意义深度,破坏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严格区分,使得学生对经典有一种疏离感。更可恶的是一系列“戏说”、“重拍”使原作的精神面目全非。但我们要面对现实:对抱着电视长大的一代来说,没有什么比电视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很多学生表示:他们往往是先从电影或电视上知道了名著,然后再去阅读名著的。也就是说电影和电视成了学生和名著之间名副其实的“媒介”和“桥梁”。既然如此,我就让它扮好这个角色,为我所用。我利用早读课的前10分钟安排观看经典著作改编的影片的经典片段,引起学生的阅读原著欲望。

③“包装”经典,再现历史语境。 我们这里的“包装”并不是把经典拍成电影、电视,而是为经典解读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包括一些历史图片、历史文物、历史场境的纪录等,努力减少跨语境所造成的接受困难。如: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是古诗。在上这课的早读课前十分钟,我播放了《唐之韵》,其中出现的许多图片、画面,对学生解读唐诗帮助较大。学生普遍反映看《唐之韵》时,自己宛如置身唐朝,聆听李白对山河雪日的歌咏,傲视王侯的长啸;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心情,悲天悯人的胸怀。

经过较长时间的引导和实践,学生们开始走近经典,也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尝到了争论的甜头,在班级内逐步了形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风气。

(3)引导学生了解时事政治。 学校为每个班级征订3份《乌鲁木齐晚报》,让学生随时了解国内国外即时新闻。每周五早读前10分钟是我班的实时播报时间,由我班新闻播报员向同学们播报本周重要新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时事紧密结合,不与时代脱钩。

3. 课外阅读能开展,课下功夫是必然 为了充分利用早读课前10分钟时间,使课外阅读有效开展,就必须保证课下有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书籍来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

(1)利用学校图书室。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的书的主要来源地。为了能够保证学生不缺时间、不缺书籍,我们取得了图书管理员的支持,每天中午和下午为九年级的学生开放一小时。由任课教师提供学生阅读书籍清单,图书管理员把这些书籍摆放在学生阅览室内,供学生随时阅读。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也解决了学生没书可读的困境。对那些阅读需求强的孩子,图书管理员老师也为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允许他们随时都可去图书馆借书。并有目的地去寻找书籍。

(2)利用学生藏书。成立班级“图书角”,在班级中开展合作性阅读。每位学生每月向班级图书角提供一本图书,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每隔二个月或三个月更换,这样就又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可供阅读的图书。

4. 课外阅读出成果,氛围营造不可少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保持学生的热情,保护学生的兴趣;其次是我们给学生的书是否具有足够的魅力;最后才是方法和技巧。那么能让学生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的,应该就是氛围了, 对于阅读氛围的营造我们尝试了一些做法。

(1)读写结合的形式。采用一周一主题。刚开始课题研究时,我利用三周时间,分阶段进行课外阅读成果汇报。第一周我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摘抄人物外貌描写片段,在早读课前10分钟做汇报,并作出点评。其他学生就这位同学的表现做一点评,一周后由教师做小结。选出本周明星人物。第二周摘抄环境描写片段,第三周摘抄细节描写片段。三周下来后,全班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亮一次相,因此,每次他们都能精心准备,以期得到其他学生和老师的喝彩。

(2)班级读书会。 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3)挑战性阅读。 为生活和命运而阅读,是一个很诱人的阅读理念。如果我们的学生能面临这样的阅读情境,那么课外阅读会变得很光明。“挑战性阅读”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的一种课外阅读指导方式。首先要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自觉地发现“挑战”,这种挑战的任务是需要学生去补充知识的或经验的空白的,那么,阅读就形成了。例如社会的重大事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学生也是一样的。如雅典奥运会刚刚结束,我们不是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奥运会的起源、发展等方面的书籍吗?这不是绝好的机会吗?

(4)影视主题活动。 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现在已经有很多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飘》《简.爱》等,学生都会特别喜爱看。早读课上选取经典片段进行播放,引发学生拿影视剧和原著比较的兴趣,效果会更好。

(5)组织学生排练话剧或经典诵读,是展现学生阅读成果,引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在我校教科研月活动期间,经过教师指导,九年级(3)(4)两个班的学生排演了话剧《威尼斯商人》,在我校教科研月活动中大放异彩,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让学生捧着“成果”回家,得到长辈的赞扬和笑声,学生的阅读愿望更加欲罢不能了。

总之,充分利用早读课前10分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安排、有任务、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指导,并持之以恒,长期有效的课外阅读必将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更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与书为伴,阅读经典,充实精神,丰富人生。学生一旦把阅读经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必将为其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其人生涂上一层厚重的底色!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2] 《语文教学优课论》,宁波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周一贯著

[3] 《山西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篇8

关键词:古典名著;小学语文;阅读意义;阅读方法

阅读不仅可以增长人们的见识,同时也可以实现信息、文化的传播,但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材料是否具有阅读价值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小学生的三观不成熟,对世界的认识来源较为狭窄,所以在为小学生选择阅读材料过程中,可以将古典名著作为重点。古典名著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这些名著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以及经济发展等,通过阅读古典名著,小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正能量的思想观念为己所用,进而促进自身更好地成长。

一、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教材为载体,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典,但这些内容只是众多经典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学生若是单纯的学习教材上的知识,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那么学生对语文知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就会比较狭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古典名著非常多,比如说《西游记》《水浒传》以及《三国演义》等。这些古典名著能够传承千年,其价值自然是不可估量的。而且众多古典名著,其内容侧重点不同,例如《水浒传》侧重的是人物形象的刻画,而《红楼梦》侧重的则是爱情故事的描写,无论是哪些内容,都有其阅读的价值。因此,让学生走出教材,阅读古典名著,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天空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

(二)可以帮助学生分辨善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分辨善恶,树立正确的三观。比如说,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作为保护唐僧的大弟子,曾三打白骨精,在这一故事中,因为白骨精是幻化为人形而存在的,所以唐僧对孙悟空产生了误解,认为他野性难改,轻视生命。所以最终逼得孙悟空离开了唐僧,而在唐僧被白骨精抓住之后,孙悟空又能够不计前嫌的回来救唐僧。以这一故事为载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的剖析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在分析中,可以感受到孙悟空对妖精的仇视,可以感受到唐僧一视同仁,心怀万民的怀,也可以感受到白骨精邪恶的思想。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小学生能够分辨善恶,懂得感恩,不贪念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对于学生健康的成长有着促进作用。

(三)可以延续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若是优秀的文化无法传承下去,那么国家的发展将会岌岌可危,所以小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希望,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小学生对于未来,对于社会的认识来源于教师、家长、网络以及图书等各个方面,小学生就是一张白纸,最终所展现出来的图案取决于绘画者,所以说,教师在小学生的成长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让学生阅读过程中阅古典名著,可以促使学生对古典名著有更深刻的理解,而每当学生阅读一部古典名著之后,学生脑海中的知识会有所增加,人生感悟会更透彻,对文化的记忆会增加清晰。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将千年的历史文化刻画在脑海中,进而一代代相传,实现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名著内涵

在小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中,因为古典名著的文化内涵较为深刻,所以学生阅读起来难度较大。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带领学生实际阅读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挖掘名著内涵。比如说,教师在让学生阅读《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之前,教师应避免学生沉迷于名著中的情爱之中,而是应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名著的内涵。此名著主要是借助爱情故事,鞭挞了封建社会对纯真爱情的戕害,同时揭露了封建社会礼教的害人的本质,当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认识到了这一名著存在的价值之后,学生再次阅读名著将会产生不一样的领悟,这对小学生思想的成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名著写作技巧

古典名著之所以可以流传千古,不仅是因为其内容,更重要的是写作的技巧。众多古典名著的写作内容不同,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应用的技巧也存在差异。就比如说《水浒传》,这一经典名著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非常突出的,全书中共有人物描写多达600多人,是世界文学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说之一。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这一经典名著过程中,不仅要从内容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技巧进行探究,只有这样,经典名著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三)教师要给予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

阅读并不是一件“孤独”的事情,要知道,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而在看待同一件事情上,不同的人能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为了不限制小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同学共同来进行阅读。当学生完成部分阅读之后,就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是思维不断拓展,不断发散的机遇,所以在学生讨论中,学生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名著,加深自己对名著内涵的认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M成部分,以往的阅读教学,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限制了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古典名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也可以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是非常有意义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凌加琼.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典名著阅读[J].中外交流,2016,(27):268,269.

上一篇:临床药学学科建设范文 下一篇:影视制作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