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的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6:02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篇1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urban main pollution feature, the paper proposed the greening 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which is meaningful for improving area air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ensure people's life environment health.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绿化;污染防治

Key words: urb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urban greening; pollut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66-01

1 居住环境污染问题现状

1.1 噪音污染 居住区的噪音污染主要来自外界噪音。像航空、公路、铁路运输等交通工具,以及工程施工和工业生产等。随着国内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普及虽然极大地方便居民的出行,但产生的噪音污染也日益加重。特别在一些立交桥和高架路两侧的居住区被交通噪音干扰严重。而受到施工噪音影响的居民有人口的l/9,也就是9个人中就有l个人生活在噪音污染的环境里,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另外在居住区内部通行的机动车辆,也会对居民造成一定的噪音污染。

1.2 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污染,由于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位于城市中心和交通拥挤地段的居住区,遭受汽车尾气污染比较严重。服务业废气污染,一些居住区或住宅楼周边餐饮业产上的油烟废气等造成居住环境质量恶化。

1.3 生活垃圾污染 居住区内市政环卫设施老化残缺,物业管理不当,垃圾没有按时清理,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污水黄流,造成的污染不但会破坏居住环境还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长期以来,一些城市的多层和高层住宅为了方更清理垃圾,都设置有专门的垃圾道,更使垃圾道容易堵塞而且很难清洗,并容易滋生细菌。

1.4 光污染 现在不少建筑物采用大块的玻璃镜面来装饰门面,有的甚至整个建筑物会用这种镜面装潢。到夏天,那些建在居民小区附近的有玻璃幕墙的建筑对周围形成反光,强烈的光线进人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变,影响居民正常的生活。有的居住区旁边的娱乐场所或商场的霓虹灯、广告牌到晚上就闪烁夺目,五颜六色的灯光反射进住宅内,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休息。

2 造成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 许多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供热、煤气、排水、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甚至是一些应用常规技术就能很容易解决的环境问题,如烟尘、污水、垃圾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足需要。

2.2 很多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由于没有周密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致使城市功能分区混乱,或没有很好执行城市总体规划有关的各种功能区和工业合理布局规划,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有些城市的工业区建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上侧,使城市受到工业废气的严重污染。大多数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工厂与居民区混杂,彼此穿插,使城市居民经常处在工业污染物的影响之下。工业废气排放是造成我国城市大气质量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大城市越来越突出,这种污染也主要与煤的开发和使用有关。

2.3 对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污染防治措施不得力 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这些项目不但没有被取缔,反而在计划外以各种方式出现,大有与日俱增的趋势,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3 居住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3.1 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居住区的选址阶段就必需考虑远离工厂,城市内有噪音污染的工厂也应逐步搬迁出居住区。居住区内住宅应与交通主干道、高架路、铁路等有强烈噪声的地段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噪声声源处,应多种植树木,形成良好的绿化隔声带,也可以在住宅旁边的高速公路、高架桥旁设立防音壁,以减弱所产生的噪音。

3.2 继续严格执行“污染者负担”的原则 第一,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这是解决污染源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对工业污染实行限期治理,对布局不合理的工厂坚决拆并,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产品实行淘汰制度。第三,征收排污费。除实行“超标收费”外,还可实行“排污收费”。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项政策的效果将会越来越显著。

3.3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居民区密集的地方不宜设置玻璃幕墙,住宅区也不应使用反光性强、反热性高的建筑材料。统一规划商业的霓虹灯和广告灯,住宅楼的景观立面照明不应使用投光灯,住区内也要禁止装设霓虹灯广告,住区道路或庭院的灯光光线不应射入住户室内,以防止灯光对住户造成影响。对已经产生玻璃幕墙光污染的地方,可采用在幕墙表面加太阳膜或用合金等亚光建筑材料置换玻璃幕墙等方法来减轻光的反射,并对受影响的地方采取隔光措施。对于商业灯光的污染,相关部门应责令商家整改,采取挡光或减光的方法将光干扰降到最低的限度。

3.4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生态 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进行,需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环境保护设施的水平。通过园林绿化、整治城市水系及旧城改造等途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应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城市环境问题由多种因素构成,涉及许多部门,需要这些部门共同采取措施,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只有依靠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结语

居住环境可以说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地方,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关部门应深刻地认清当前的形势,切实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改善城市环境的污染现状。力争拥有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温馨舒适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李尚华,由杰,尉学玲.克山县城内大气环境中TSP污染现状发展趋势及其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

[2]白玉华.浅析环境保护在增强经济发展中的对策[J].山东环境,2002,6.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环保型施工措施;应用

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助力,对城市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市政工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源污染、光污染以及固体废物污染等现象,不仅给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困扰,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威胁,也致使工程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影响了工程质量,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摒弃落后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采取环保型施工措施来对这些污染问题进行处理。通过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环保型施工措施的有效应用,减少施工所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既达到了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也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施工投入成本,对施工质量的提升和市政工程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

1.1施工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粉尘和废气造成的,废气主要是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和往来运输车辆运行时所排放的尾气,还可能来源于油漆材料或化学建材的加工处理。粉尘污染即为颗粒污染,在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开凿、运输建筑材料,这就使得附着于建筑材料或地面上的粉尘悬浮在空气中,造成污染[1]。老旧建筑物的拆除改造、建筑材料的搅拌等施工行为都会致使粉尘或颗粒物在空气中弥漫。还有砂砾、水泥、石灰等施工材料在远距离运输过程中若没有被遮盖好,也可能随风飘散,导致粉尘污染,对施工现场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1.2噪音污染问题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除了挖掘机、起重机、搅拌机等机械设备运作时产生的嘈杂声音之外,还有运输施工材料及清除废料过程中所产生的声音。还有一部分噪音是施工过程中人为操作时脚手架的安装、拆卸,或是钢铁建材与其他工具之间的碰撞造成的。这些声音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正常音量,且很多工程项目常采用夜间施工的方式,这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1.3光污染问题

由于光污染对城市环境及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是间接性的,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实光污染对人类的危害着实不小。光污染主要是由石材、钢材的机械切割或电焊操作等行为引起的,还可能是使用的建筑物表面经太阳反射而产生的光污染现象[2]。光污染不仅会严重损害焊接工人的视力,甚至还会通过太阳与建筑物表面的反射光阻碍人的视觉,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

1.4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问题主要是挖沟开渠、搅拌材料、清洗混凝土管道及施工场所时致使污水流到污水排放区之外的区域造成的。还有机械设备漏气致使废油污染水源,或是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排放处理而造成的水污染问题。这些污水的外泄不仅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对人类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1.5固体废物污染问题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反映出施工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高效的管理。固体废物包括房屋拆除时所产生的废料,施工时没有用完的水泥和其他材料、包装袋等,还有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3]。这些废弃物没有按照计划进行专门的处理,不仅会影响施工环境和工作人员的生活环境,甚至有可能通过车辆和人群流通到外界,污染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形象。

2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环保型施工技术

2.1施工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施工大气污染现象,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强化工作人员对粉尘污染的认识,并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还要结合施工材料的特性、居住环境及交通情况安排好材料运输路线,最好选择运输距离短,离居民区较远的运输路线。同时,还应当要求施工人员在运输材料时及时将那些易造成颗粒污染的材料遮盖起来,并对运输路段进行洒水。强化监督管理,要求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对这些材料轻拿轻放,避免产生粉尘。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让工作人员佩戴口罩。对于废气污染,则可以在施工机械、车辆上安装环保装置,以减少尾气排放量。还要严令禁止焚烧施工场所的废弃物,对这些废弃物可采取填埋措施,以减少废气污染,保护城市环境。

2.2噪音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噪音污染的防治,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参照政府对于噪音的相关规定,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在确保工艺标准的基础上选择操作时噪音比较小的机器设备,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积极探索和使用能够降低噪音的施工技术。还可以在施工场所与居民区之间设立遮挡物,将两个区域隔离起来。除了在施工现场安装一些减少噪音的装置,还要将施工机器及车辆的噪音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4]。尽量不要在夜间施工,而应当积极与周边居民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解决因施工而产生的问题。

2.3光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光污染现象,可以用性能较好的环保型材料来代替那些容易在太阳光反射下引起光污染的建筑材料,最大程度地减少光污染对城市环境及人身安全的影响。还可以利用护栏挡住施工过程中的焊接光,并在焊接过程中注意防火,采用有效的防火措施,以免引发火灾。

2.4水污染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的用水量较大,所产生的废水也比较多。为了减少水污染问题的出现,施工单位应当提前做好安排,结合施工场所的实际情况,安装污水排放专用管道,以免污水流到其他区域,对市民的生活用水造成污染。遇到阴雨天气,应当提前将易冲刷材料盖住,既有利于材料的保存,又能够维护施工现场。另外就是降雨量较大时,要注意清理污水,以免污水对施工场所造成破坏。

2.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施工单位可以先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分类,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集中到一起,回收后将其用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既能够节约成本,又能够清理垃圾。对于无法再回收利用的废弃物,也要集中起来,尽快运出施工场所,保持施工环境的清洁。为了避免生活垃圾与施工废弃物被随意乱丢的现象,施工单位可在施工现场增设临时卫生设施。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健全奖惩制度,要求施工人员充分认识环保型低污染材料,不断提升环保型施工工艺水平,降低工程施工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3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等问题,并结合相应的防治措施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环保型施工措施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为环保型施工措施的有效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燕飞.关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环保型施工措施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

[2]鱼永芝.浅谈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环保型施工措施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9(23).

[3]张秀涛.关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环保型施工措施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86-87.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篇3

关键词:污染;危害;治理;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广度也不断加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生物乃至外层空间不断受到破坏,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尽管环境污染制定了许多相关的环境污染防治法,但在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保护、执行监督方面,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控制,因此,探讨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促进人类生存的环境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1 水体污染与防治

1.1 水体污染的危害

被污染的水体中含有农药、多环芳烃、酚、汞、铬等放射性元素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毒性,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造成危害。同时一些生活污水连续排入湖泊等处水体时,造成水中营养物质过剩,造成藻类大量繁殖,水的透明度降低,一些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生生物之间相互制约,使水环境条件改变,导致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1.2 污水控制措施

1.2.1 推行清洁生产。本着节约用水、少排污的原则,对形成的污染进行控制。通过调整改善工业布局等调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源的排放。生活洗涤污水可直接排入排污系统,厕所、厨房产生的污水应经处理系统。设置排水沟和沉淀池。这样不仅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有效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

1.2.2 施工污水的处理。砼养护、砂石料冲洗等产生的污水应先排入沉淀池,较严重的施工污水,应在沉淀池中自然干涸蒸发,不得排入污水。

2 大气污染与防治

2.1 大气污染的危害

人类在生活活动中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这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2.1.1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污染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化合物等化学污染物对呼吸道的危害最为常见。污染物中吸入颗粒物、霉菌、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人们关注机械、款式的时候却忽视了装潢过程中无疑要使用化学制品,造成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甲醛超标问题,生活着这样的污染物环境中可以导致机体皮肤、免疫等系统的损伤,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汽车尾气中还含有多环芳烃,多环芳烃含有多种致癌物质,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大气污染对皮肤等也常有刺激和危害,并可诱发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生成化学烟雾,对人体影响甚大。一部分在水中溶解度低,不易为上呼吸道吸收而深入下呼吸道和肺部,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使人贫血,智力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

2.1.2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随污染物的浓度、排放量和接触时间以及生长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异。气体污染物逐渐扩散到植物的海绵组织、栅状组织,破坏叶绿素,阻碍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机能,影响光合作用,产生进一步的危害,使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2.2 大气污染的防治途径

2.2.1 改进燃烧技术。能源消费以矿物燃料中的煤炭为主,这些能源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调整能源战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空气和燃烧料充分混合是实现完全燃烧的,根据除尘过程中粒子分离的原理,过滤除尘;电除尘;声波除尘。 采用静电除尘和布袋除尘器。需要注意及时清灰,在高温或强腐蚀性气体下操作。

2.2.2 二氧化硫控制技术。主要控制方法是清洁能源替代;将煤炭转化为清洁二次燃料,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利用催化还原法;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可按使用吸收剂或吸附剂的形态和处理过程将回收法分为干法、湿法两类。

2.3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逐步改变产业结构过度重型化的局面

优化能源生产结构,高效优化发展煤电,鼓励煤电联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将以煤炭为主的污染型能源转变为以电力、天然气、风能等优势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

3 土壤污染与控制措施

3.1 土壤污染物质

一般是指进入土壤中并影响土壤特性的物质,分为有机物类;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物质;致病的微生物。

3.2 土壤污染的防治

3.2.1 生物治理措施。取土场和弃渣边坡绿化土地整治,以农田为优先考虑。重视事前保存表层土壤,才有利于事后恢复。

3.2.2 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利用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设置危险目标为装臵区、贮罐区、环境保护目标。

在制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时,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方法,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加强对土壤污染区的监测和管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4 固体废物的污染与防治

4.1 固体废物的污染

固体废物通常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这些濡染唔侵占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对大气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2 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

4.2.1 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一般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应统一倾倒至现场指定的垃圾堆放点。施工中产生的碎砖瓦、砂石等废料,应由施工班组清运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有后勤部门联系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对于一些无害化污染,固体废物的无害污染经过适当的处理或处置,使固体废物无法危害环境,常用的方法有:土地填埋;焚烧法;堆肥法。

4.2.2 可回收的固体废弃物由产生废弃物的部门统一存放,在现场指定地点,利用对固体废物的再循环利用,回收资源。各种有毒、有害废弃物,由产生部门放在现场指定投放点,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并检查执情况,应立即纠正。根据具体的行业生产特点而定,还应注意具有竞争力及能获得经济效益等因素。

5 噪声污染与防治

5.1 噪声的污染。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如设备轰鸣声,机械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等等,噪声污染属于感觉公害,它与人们的主观意愿有关,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有关,因而它具有与其他公害不同的特点。

5.2 噪声控制措施。降低声源噪声,严格控制如材料切割\开孔、钻洞等强噪声作业时间,早晨作业不早于6:00时,晚间作业不超过22:00时,避开午休时间。

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对由空气柱振动引发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治理,采用安装消声器的措施。以隔声、吸声为主屏蔽性措施。如:利用天然地形和保护对象之间的屏障,或利用构筑物做隔离屏蔽;或安装声屏障等。产生强噪音的机械设备,应安装在有护的工作棚内以降低噪声扩散。依据图纸预留好孔的位置,确需开孔、钻洞的部位,施工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人员做好噪声监控。

参考文献

[1] 孙瑞菊.城市建设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及对策探究[J].科技风,2010.10.

[2] 陈晓.城市建设过程中噪声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J].华商,2008.14.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篇4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管理;环保施工

1存在于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污染

1.1颗粒污染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引发大量的颗粒污染,这些肉眼很难看到的微小粉尘会长时间的存在于空气中,加剧大气污染的同时严重的危害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市政工程施工所能够造成的颗粒污染包括如下几种:在房屋建筑拆迁过程中所导致的大量尘土、在工程施工材料就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颗粒材料、在施工现场由搅拌装置所带来的飞扬颗粒以及液体物质凝固之后所产生的干燥颗粒等等,这些污染物质都会对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人员所制造的一些生活垃圾或厨灶类的污染也会导致周边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甚至还会导致施工现场周边的居民出现呼吸道或肺部方面的疾病。

1.2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是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污染问题,同时也是工程施工现场周边居民抗议最多的问题。在施工的进行过程中,造成的噪音污染占据了环境噪音污染的5%以上,从而让很多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市政工程施工所能够产生的噪音污染包括如下几种:挖掘机与吊车所产生的巨大轰鸣声、装载机与运输车所产生的噪音、打桩机或搅拌机在运作时所产生的噪音、搭建或拆卸钢筋水泥或手脚架所产生的噪音、用于装修的石块切割噪音以及外用运输电梯所产生的噪音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施工噪音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干扰到周边或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1.3光污染

简单一些解释,光污染所指的就是房屋建筑物外表反光材料所产生的反光现象,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由电弧焊所引发的闪光等等。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认为光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小于噪音污染或颗粒污染,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光污染却是所有市政工程单位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安全问题,每年都有因光污染而导致的多起交通事故,对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此外,由电弧焊所产生的火光也非常容易引发施工现场的火灾,光污染具有不容小觑的安全隐患。

1.4高空坠物

存在于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另外一项安全、污染问题即为高空坠物。因施工项目的需求,市政工程的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将砖石或施工材料运输到高空中的情况,尤其是对于那些楼层较多的高层建筑来说,经常会因操作不当或风力所致而在高空中掉落一些东西。高空坠物的现象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同时也极易引发一些交通事故。

2市政工程环保型施工的应用措施

2.1颗粒污染的防治措施

针对出现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颗粒污染来说,施工人员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展开防治工作:首先,施工单位的管理者应当责令所有施工参与人员在完成施工作业后,将那些容易引发颗粒粉尘污染的施工材料进行整改处理,并且在拿取和使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轻拿轻放;其次,在市政工程项目正式开始之前,施工人员要预先挑选出最适合的运输路线,尽可能的选择那些远离居民区或闹市区的路段来行走。如果是要运输那些肯定会出现颗粒粉尘污染的施工材料时,施工人员可以采用遮盖毡布或是路面喷洒水的方式来减少粉尘颗粒在空气中的飞扬。

2.2防止噪声污染问题

国家政府曾专门针对工程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规定出了治理标准,施工单位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施工条件与周边的环境来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噪声防治方案。首先,施工单位要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选择噪声较小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并且要利用遮挡的方法来将施工区域同居民区域隔离开来,同时在施工现场安装相应的隔音设备;其次,施工的三位要保证运输车辆与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分贝要符合国家所制定的合格标准,尤其是在距离闹市区或居民区较近的施工现场来说,施工单位要尽可能的选择在工作日的白天施工,坚决不可以在晚上展开大规模的施工;最后,为了能够减少同周边居民产生摩擦和矛盾,施工单位还应及时的同周边居民进行沟通,并虚心听取和接纳居民们的意见与建议,确保他们的正常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2.3光污染现象的防治

如今,光污染现象是市政工程管理中非常常见的一项环保问题,尤其是在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光污染的现象更是变得愈发严重。如果想要从根本上防治此种工程施工污染,施工单位就必须要想办法将电弧焊所带来的亮光彻底消除。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在施工现场周围安装防护栏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拦截电弧焊所产生的光亮与火花,另一方面还可以很好的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

2.4避免高空坠物的发生

首先,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进一步加大对市政工程施工参与人员的监管力度,在日常的培训活动中,严明禁止所有施工参与人员都不得在高空中向下抛物,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者必将严肃处理;其次,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招聘的环节中,施工单位要尽可能的通过正规的中介公司来进行人员聘请,并且在正式上岗之前要做好全面的岗前培训与安全教育活动,确保每一位施工参与人员都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高空坠物事件的危害性;最后,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等级,施工单位的管理者还要在施工现场的周边设置一定高度的安全防护网,同时在进行高空运输作业时还要对运输物品进行多次加固处理,从根本上杜绝因风力变化而造成的坠物现象。

3结束语

环境保护措施对于市政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告诉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做好充分分环境保护措施,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采用更多先进的环保技术,降低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实现市政工程干与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水平,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利叶,吴云鹏.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244-245.

[2]张欣.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保管理[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8):133-134.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篇5

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2. 5浓度居高不下,成为大气霾现象的重要诱因,三大区域重点城市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其中以广州、南京、杭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灰霾污染尤为严重,使各地公布的空气质量状况与群众感官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不仅发生在这三大区域,在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也时有发生,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模式与管理能力存在一些不足,现阶段还不能在有效解决区域复合型污染问题上有更大作为。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是区域的联合防控与联合治理、区域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与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区域环境管理机制的创新与管理能力的提升。要统筹区域环境容量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

管理的不适应问题

一是以行政区划为主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要求。

按照我国原有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的措施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目标,控制重点是当地污染源。但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集中连片,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在城市间输送,造成区域内各城市大气污染高度关联,并导致污染物在输送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在这种形势下,依靠单个城市自身的力量、各自为政的控制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以区域为单元的一体化控制模式。

二是以单一污染物为抓手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复合型污染防治要求。

解决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既要控制一次污染物,又要控制二次污染物的前体物。颗粒物污染既要控制扬尘、烟尘、工业粉尘等一次污染物,又要控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等二次颗粒物的前体物。“十一五”控制重点主要为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的单一污染物,这种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解决复合型大气污染的要求。此外,对应单个污染物控制,“十一五”期间我国采取的是单一污染源治理模式,关注电厂等工业大点源的治理,对燃煤小锅炉污染、扬尘等面源以及机动车等移动源治理力度尚不够,也已不能适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要求。

三是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在国家层面尚无一部关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与工业粉尘方面已形成完备的控制体系,但对区域复合型污染形成影响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管理基础薄弱,不但排放基数不清,而且缺乏政策措施、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区域复合型污染监测能力较弱,已有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不全,无法满足对臭氧、PM2. 5及其主要前体物和氧化中间体的监测 需要。区域复合型污染防治科研能力滞后,对于臭氧和PM2. 5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成因、危害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滞后。

区域联防联控重点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依靠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对区域整体利益达成的共识,以解决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为目标,运用组织和制度资源打破行政界限,让区域内城市共同规划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方案,互相监督,互相协调,以最终实现改善区域整体大气环境质量的目标。从这个概念出发,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可表述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区域的联合防控与联合治理。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应坚持统一管理、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区域整体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打破行政边界,进行统一规划,提出区域共同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政策措施要求。当然,需辩证看待这个“统一”。“统一”不是“同一”,而是要根据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特征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各自的环境目标和管理要求;根据其对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贡献,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制定差异性任务要求与政策措施。对于被划分为核心控制区的城市,应从区域统筹的角度考虑,加大对区内已有大气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同时密切关注这些地区的新建项目,实施最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并强化能源的清洁利用。

二是区域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与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在污染防治方向上,除要解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传统污染问题外,还要解决灰霾、光化学烟雾等新型环境问题,将臭氧、PM2. 5物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树立起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工作目标。因此,在控制因子方面,除总量控制污染物,还要纳入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等因子,实施多污染协同控制、常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在污染控制行业方面,除了火电、钢铁外,还要对有色、石化、水泥、有机化工等重点行业,提出特别排放限值与具体的控制对策要求;在污染控制领域上,除传统工业领域外,还要突出机动车和扬尘污染防治,谋划能源清洁利用政策措施,开展煤炭总量控制和划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三是区域环境管理机制创新与管理能力提升。

这是解决如何实现“联”的问题。如前所述,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需要统筹协调不同的利益主体,包括不同的行政区以及不同的部门,因此迫切需要机构、机制以及政策措施的创新,同时还要加大区域污染防治的能力建设。为此,应建立“五统一”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一协调”,即建立跨行政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组织机构,推进促进区域污染防治一体化的政策措施;“统一规划”,即打破城市行政区限制,以污染物扩散的空气流域为边界,制定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提出统一的目标与任务要求;“统一监管”,即开展环境联合执法,统一区域环境执法尺度,建立跨界污染防治协调处理机制和区域性污染应急处理机制;“统一评估”,即建立联防联控工作评估考核体系,出台严格的空气质量管理奖惩措施;“统一监测”,即推动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能力,重点加强酸雨、细颗粒物、臭氧等空气质量监测,并实现区域监测信息共享。

联防联控的具体任务

一是统筹区域环境容量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与单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区别表现为,前者往往从改善区域整体大气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统筹分配区域环境容量资源。具体的做法为:根据区域内城市间污染传输关系、不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划分出对区域空气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控制区,并以核心控制区作为关键约束,严格落实分类管理政策,促进区域产业、能源的发展与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相协调。

根据上述防治思路,核心控制区应严格限制新建、扩建燃煤电厂、炼化、炼钢炼铁、水泥熟料等产能过剩、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对于实施上大压小的火电、钢铁、石化等建设项目,新建项目必须配套最先进的污染治理设施,满足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同时提高其他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按照“以新代老、增产减污、总量减少”的原则进行审批。

对于一般控制区,把总量指标作为审批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对超过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项目。禁止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新、改、扩建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对城区内已建重污染企业也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搬迁改造。

此外,大力推行天然气、低硫柴油、液化石油气、电等优质能源替代煤,实现优质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严格控制区域煤炭消费增长幅度, 强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不断加大建成区中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所占的比重。采取多种措施,对供热排放进行有效控制。

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围绕当前突出的光化学烟雾、灰霾等污染问题,根据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总量控制方法,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具体可从工业源、移动源与面源治理3个方面着手。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全面推进二氧化硫减排,建立以电力、水泥为重点的工业氮氧化物防治体系,深化工业烟粉尘污染防治,以电力、水泥、钢铁、燃煤锅炉为重点深化工业烟粉尘污染治理,加强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防治。

全面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适时实施新车排放标准,降低机动车排放强度,在机动车污染严重的城市试行机动车总量控制。继续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深化在用车管理,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大力发展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推广使用混合动力车和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

以扬尘为重点突出面源污染防治。区域内各城市成立由市政府牵头,联合环保、建设等部门组成的扬尘控制办公室。制定扬尘污染控制区达标评比和考核办法,开展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活动,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区在城市建成区所占的比重。采取开展绿色施工工地创建等多种措施有效减少扬尘。

三是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施还需破除传统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束缚,探索有利于联防联控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新模式。

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具体包括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会商机制和通报制度,围绕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以及区域内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等,形成具体的解决方案。严格落实各城市治污责任,强化动态评估考核,对未按时完成规划任务且空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城市,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建立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平台。

完善促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一体化的政策措施。按照分区管理的要求,设立区域统一产业准入门槛和行业污染控制要求,制定统一的机动车监督管理要求,防止区域内污染转移。实施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制度,将颗粒物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纳入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开展环境联合执法,统一区域环境执法尺度,建立区域性污染应急处理机制和跨界污染防治协调处理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积极推进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工作,完善扬尘收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收费等有利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机制。

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力建设。加强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建立由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和郊区监测点组成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增加PM2. 5、臭氧等监测因子。在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常规污染物统计的基础上,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统计工作,摸清排放基数,为下一步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奠定基础。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污染;环境问题;防治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087-01

引言:现阶段,全国各地的建筑建设正在有声有色地进行,建筑业的兴旺发达是一个城市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地方经济腾飞的象征,然而在建筑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以利益为中心,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增加工程建设数量,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来确保工程建设进度,降低成本,加剧了环境危机,使得城市建设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环境问题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这些污染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已经构成了威胁。

第一,空气污染,这一污染是整个建筑施工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粉尘污染。这些粉尘大多数来自于在旧的建筑物摧毁或者爆破中出现的,或者在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粉尘,以及在对土地地基开发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在气候条件相对干燥的北方地区,如果遇到大风天气,粉尘的危害会变得更加猖獗,这些粉尘对大气以及城市的空气质量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影响人们的出行,人们的正常生活,更严重的是会造成人们的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呼吸困难,这一污染是城市大气污染中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水体污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本身需要大量的水体供应,而且也会出现大量的废水,主要来自于挖沟渠时的地水泥浆,以及建筑建设中排放的污水,与对管道进行清洗的废水--------这些水一旦渗入地下,没有得到优化处理就会影响周边人们的生活,例如:堵塞地下排水管道、对城市附近河流产生污染,污染居民生活等等。

第三,噪声污染。这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最具有不良影响的污染源头,正是来自于建设施工中的噪声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噪音,而且噪音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例如:运输车辆的启动声,推土机的声音,以及混凝土搅拌的声音等等,其中噪音最大的当属打桩的声音,可达到九十分贝,这些巨大的噪声已经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第四,固体废弃物污染。这一污染主要涵盖了建筑施工中的垃圾,以及建筑在摧毁中出现的碎石块、风化的塑料以及木头------这些垃圾占据城市垃圾的一半之多。对城市污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第五,其他污染。城市建筑施工建设本身就是对城市绿地的占据,是对自然环境的牺牲,这些都必然导致城市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出现荒漠化的迹象,在具体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打桩就是对绿色自然生态的一大破坏,如果自然环境大量丧失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自然自我修复能力。

二、如何坚强对建筑施工中的污染的防治

首先,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一般来说,如果建筑施工的噪声能够控制在85分贝范围内就能够被人们接受,在晚上则要在55分贝以下,要想控制好噪声,应该在下面方面进行:首先,对施工设施进行改革与更新,例如:最好采用最新型号的施工设备,如:推土机、挖掘机-------要想有效减少噪音危害最佳的方法就是在居民休息的时候,停止作业,在工程建设的增设隔音设备,对于一些木板或者钢板的切割可以将地点转移到郊外地区,等到切割完成以后再将其运回施工现场,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对施工的威胁,对于混凝土施工设施最好使用商品混凝土,不使用搅拌设备,也可以通过使用隔震板以及其他隔音技术对混凝土加工产生的噪音进行清理。

其次,废气污染的治理。首先,运用先进施工设施,来保证建筑施工效率,将工程建设期限缩短,这样在客观上也减少了废气的排放;其次,在高层建筑物里面开辟专业的施工材料运输通道,减少在空中空抛的行为,有效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再次,对运输车辆要加强要求,审查运输车辆的质量,如果其尾气排放超过了一定标准要禁止其使用,而且也要对车辆在一定时间内加以清洗,还要对一些建筑材料的位置进行科学布局,预防强风或者干燥气候带来的环境污染;最后,使用新技术,增进施工地面的硬度,减少地面尘土的扬起,控制粉尘污染。

第三,废水污染的防治。在建筑施工前可以增设一个污水沉淀池,将废弃物与及废水或者废泥浆扔进这个池子里,要严格控制这些废物外流入河内,减少对居民排水设施的堵塞;对于建筑施工人员日常废弃物的排放要科学安置,要严格禁止将这些废弃物排入周围的河流中;要设置污水处理设备,确保污水排放后,经过处理能够再次被利用;要尽量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四,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在建设材料与建设施工中要严格禁止垃圾的倾倒,而且在施工完成后要对这些垃圾加以处理,能够回收的尽量回收使用,例如一些比较具有再利用价值的钢铁、木头以及塑料-------这些表面看起来是废弃物,但是如果将其当成废品进行回收,就能够实现循环使用,如: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渣与废砖头可以被做成填料,用于填补一些坑洼。这样不仅减少了建筑施工成本,而且也保证了环境不受污染。

第五,光污染的防治。从目前的污染治理措施来看,光污染是一个难以治理的项目,而且还没有找到最佳方法,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处理:首先,墙体的反光,通过运用最新材料来替代以前的材料;在钢铁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弧光能够通过围栏拦截的方式进行;在晚上需要的照明设备可以尽量使用最新的灯光处理技术,减少灯光电力资源的浪费。要严格依照施工程序与相关的施工方案来作业,以此来控制火灾的出现,这在某些方面也会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第六,提高建设人员水平。工程施工人员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起到决定作用,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施工水平与施工建设质量而且也关系到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问题,要通过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环境意识来减少人为的环境污染;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完善对施工环境的管理,重视对施工环境的保护力度,完善对施工整个经过的监督;统筹安排,合理施工,要运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以及最新的施工设施,不断改进施工程序,尽量减少污染。通过实行建筑行业施工评级制度,设立奖惩措施,以此来保护环境。

三、小结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篇7

Abstract: The exploitation in the beach area has gradually taken place the exploitation on the ground. The exploitation proces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thesis aims at the controlling and reducing the pollution during the exploitation stage, and measures are given to treat the pollution.

关键词:滩海油井;污染控制;污染治理

Key words: offshore oil; pollution control; pollut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E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067-01

预防滩海地区的石油开采过程中污染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开发区域同时是贝类养殖的重点区域和较大的海洋捕捞区域,滩海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油气污染控制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控制海洋污染的重要环节。

主要探讨油井完钻进入开发阶段中主要的污染原因和控制措施:

1开发过程中的污染因素

1.1 井口渗漏、刺漏造成的污染,由于压力高向上刺漏容易在风的作用下漂散形成雾状污染,是较长发生的污染事故;由于光杆断造成密封失效的污染。

1.2 流程损坏造成的泄露,由于流程内外化学-电化学腐蚀,造成流程局部损伤,导致油气泄露,特点是泄露油量大,污染不易被发现。

1.3 油井修井过程中的污染,由于井喷、井口溢油造成的污染

2井口渗漏、刺漏和断脱后的控制措施

在滩海油井生产中,主要使用有杆泵采油系统,井口密封主要采用耐油橡胶盘根,正常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刺漏问题,但当产出液含砂、光杆不光滑、系统压力上升超过使用压力时,就可能造成刺漏。

根据这种情况,在滩海油井主要使用具备防喷功能的专用井口防喷器,其工作原理是:防喷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与普通防喷盒一样,使用普通的密封盘根,下部为自封器,在正常情况下,在光杆的支撑下,自封处于张开的状态,便于正常生产,当光杆断脱下掉后,由于失去支撑,自封张开,封闭了井口,控制了油气泄露。

3流程损坏的控制措施

通常在滩海区域流程铺设要求

(1)使用沥青特加强防腐管线,进行管线焊口加强防腐。(2)管线壁厚相对陆地油井选用增加一个级别的厚度。(3)跨越海沟使用高压管线沉底、或采用其他沉底措施,在管线在跨越小海沟区域使用沉底措施不经济,可采用两端加地锚固定措施,锚地深度不小于1.5米。(4)管线埋深超过0.8米,在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人工岛、井场路的消波作用,要沿井场路背风侧、背海口侧铺设。

4油井修井作业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因此在滩海地区作业的防污染措施是:(1)根据地层状况,确定防喷措施。(2)对于高压油层,适当考虑压井后施工,选择密度值合适的压井液压井,既要保证不压死地层,又要保证能够不喷,一般标准是"微喷不漏"。(3)对于低压油层或高渗油层,尽量避免压井作业。(4)对于结蜡油井,在情况不清楚的情况下,首先确定油套环空和油管内连通,如果存在问题,要进行热洗。(5)在落实各项措施后,按照作业要求进行施工,必须在井口法兰上安装液压式或手动封井器,在起原井管柱过程中必须使用抽油杆自封和油管自封。(6)作业后对于现场的油污及时进行清理和外运。

5新技术、新工艺在滩海环保控制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们在正常的人工巡检发现流程损坏外,投资建立了“远程监控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即时监控油井的生产状况,及时发现油井的由于井口刺漏、流程损坏造成的污染事故。

远程监控工作原理:油井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井口必须保证一定的剩余压力来完成产出液向下游增压系统的运输,通常用回压表示,在常规采油方式中这个压力由有杆采油系统提供,通常这个感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比较稳定的值,当发生管线穿孔或井口刺漏的问题时,压力下降,我们可以通过监控压力的方法及时发现此类问题,在运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网络技术,即时监控压力变化,大大减少了工人巡检的劳动强度。

远程监控系统由安装在油井井口的压力传感器、信号发射机组成,按照每3秒一次的频率将油井井口回压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递到主机,有效传送距离可以达到8千米,控制面积可以达到64平方千米,在每个基层单位都配备接受机和主机,接受单井传送回的压力信号,以GUI界面显示,操作者可以随时调用单井压力、系统压力、查阅历史记录;可以设定预警压力,当出现流程穿孔等原因时压力下降可及时发出声光等信号的报警,提醒工作人员的注意,同时各单位的主机通过无线电信号和三级单位的主机连在一起构成局域网络,每个单位可以查阅其他单位的资料,特别是对于多个单位共同使用一条流程的情况非常重要和实用,通过两级监控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人为失误、疏忽造成的漏报,具备随时监控的功能。

6滩海地区的污染治理

滩海地区的污染治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

灼烧法:通过添加助燃剂,如汽油、凝析油等使原油充分燃烧,特别对于胶质含量高的重油,自燃能力差,必须添加助燃剂,燃烧剩余的渣油呈颗粒状,自然沉积于水底,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适用污染面积较小的污染,同时对当时的气象有一定要求。

使用消油剂:消油剂是一种芳烃,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可使聚集的原油在较短时间内分散,但实际并没有真正消除,按《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化学消油剂要控制使用:在发生油污染事故时,应采取回收措施,对少量确实无法回收的油,准许使用少量的化学消油剂,因此主要适用于小规模的污染。

回收:在发生污染后,尽快采用各种措施进行污染面积的控制,深水区域可以使用围油栏,浅水区域可以修建围油堤的措施,由于比重差异,油层一直漂浮在水面,可以通过收拢围油栏、缩小围油堤等措施使浮油聚集回收。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篇8

关键词:农田 土壤;污染; 防治措施

1949 年—1980 年世界粮食单产由1 000 kg/ hm2提高到2 499 kg/ hm2,平均增长39 kg/ hm2。其中科技对农业高速发展的贡献率为70 %以上。作为贡献的核心是良种、化肥、农药和灌溉。建国以来,我国的农药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为我国农业的丰产、稳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农药出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的农药产量已列世界第二位。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通过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每年可换回粮食损失150 亿公斤。但同时农药的过量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1 农药的基本情况

农药,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物质及其制剂。。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 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这一特殊用途化学物质问世以来, 在直接参与土壤生态环境生命过程中, 它为人类治理病虫害, 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提高农作物的抗劣性能, 改善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但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土壤生态环境问题, 它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值得反思和总结。

2 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使用技术落后在农药的使用上存在着农药的品种和数量搭配不科学,使用器械落后等一些问题。农民缺乏科学知识和相应的农药使用管理措施。出现了滥用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等现象,从而造成了包括农药对土壤污染在内的一系列污染问题。

(2)农药质量问题较突出调查表明,农药市场上,就农药产品的活性成分而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药商品不合国际规定。这是造成农药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重大隐患之一。

3 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农药对农业土壤生态环境污染, 从历史原因来看, 主要是我国以前使用的都是广谱、杀灭性强、持效期长的品种, 尚未重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侧重对农药质量及药效的监督, 缺少农药安全性评价, 缺少对农药毒性的监测系统。由于对农药毒性了解和监督不够,, 严重污染土壤农业生态环境。另外由于有些农民环保意识差, 农药使用不当, 在使用技术上单纯追求杀虫、杀菌、杀草效果, 擅自提高农药使用浓度, 甚至提高到规定浓度的两三倍, 大量过剩的农药导致直接接纳农药和间接接纳植物残体的耕种表面土层中农药大量蓄积, 形成一种隐形的危害。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4 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农药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土壤动物的危害。据报道, 1605 对几种步甲的影响比二嗪农、乙拌磷等大得多。对跳虫的毒性超过六六六、DDT, 甚至超过呋喃丹和涕灭威, 与甲拌磷同属毒性最高的一类。农药对蚯蚓的危害更应引起重视。其他杀虫剂如氯丹、七氯、甲拌磷、呋喃丹对蚯蚓毒性也很高。杀菌剂如威百亩、溴甲烷也是对蚯蚓毒性高的药剂。除草剂对蚯蚓的毒性一般不高, 常用剂量影响不大。但由于土壤植被减少, 间接影响蚯蚓的种群。蚯蚓对维持土壤和结构有重要作用。因此影响蚯蚓数量的任何一种农药, 最终都将影响到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再者, 在施用农药后, 土壤生物群的各个部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

控制农药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三: 吸附、迁移和降解。

5.1 吸附

吸附是农药与土壤基质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 它是制约农药在水- 土体系中运动和最终归宿的重要因素, 也直接或间接影响降解、残留等行为。农药被土壤吸附后, 由于存在形态的改变, 其迁移转化能力、生物活性和毒性也随之改变。一旦农药的吸附条件破坏, 农药又可释放到土壤溶液中, 导致土壤受到农药的再污染。

5.2 迁移

农药的迁移与扩散是指农药从施药区向周围环境扩散的物理行为。通常在田间喷洒农药时, 直接粘附在农作物上的是少部分, 而大部分飘落于土壤之中, 并不断从施药区向四周扩散, 从而导致对水体、大气及生物圈的污染和危害。一些持久性农药, 如DDT, 甚至会通过扩散、移动影响全球环境。

5.3 降解

农药的降解又可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2 种方式。在光、热及化学因子作用下发生的降解现象为非生物降解; 而在动植物体内或微生物体内外的降解作用属生物降解。生物降解在农药降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环境因子。农药进入环境后, 会受到一些环境因子的作用, 如: 温度、湿度、有机质含量等。②农药本身的因素。农药的分子结构、农药的使用浓度及农药的用药历史等也影响农药的降解性能。农药因其在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方面不同, 对生物降解的敏感性差别很大。③微生物的影响。由于农药降解的主要方式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 因此微生物对于农药的降解具有重大的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数量繁多, 有利于农药的降解。

6 综合性防治措施

为达到既高效又经济地把农药对土壤的污染降低到最低范围,目前已有诸多综合性防治措施:

6.1 改进农业技术,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①利用植物的抗虫性,选育丰产、抗虫并具备其他性状的良种是害虫防治的较为经济简单的方法。②利用植物密度影响田间温湿度、通风透光等小气候条件,影响作物的生育期,从而影响害虫的生活条件。

6.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以其防治效果稳定、见效快、害虫猖獗时必须用化学防治才能解决或者必须先用化学防治,才能保证生物防治的有效应用而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

6.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环境、专一性强、对人畜无害、对植物安全等优点。生物防治害虫是指用寄生真菌、细菌和病毒,或某些生物体的代谢物或同类异性个体分泌的引诱激素等进行防治的方法。有:A、昆虫天敌法,即以虫治虫。B、微生物防治法。C、害虫不孕化法。

6.4 加强监测

加强土壤农药污染的监测,了解土壤农药污染的情况,是对土壤农药污染防治的必要措施之一。

7 结语

尽管各种防治措施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农药对土壤的污染还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化学农药对于农业生产仍不可少。因此只有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张丽.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J] .南京农专学报,2001 ,17 (4) .

[2]米长虹,等.农药对农田土壤的污染及防治技术[J] .农业环境发展,2000, 4 .

[3]刘长江.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 ,18 (4) .

[4]刘艳,等. 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其去除[J ] . 环境大视野, 2007 , (6) .

上一篇:语言文化现象范文 下一篇:机电工程测量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