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30 17:13:00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1

中国针织协会会长杨世滨认为,从这些数据的表现来看,7月份可以说是触底回升的话,8月份则可以比较明确地说是出现了回升回暖。但是,看来向好的数字之下,仍然存在着问题,这就是企业感受与宏观数据并不一致。在已经出现回暖表现的数据之下,很多企业的反映是,依然感觉很艰难。从目前企业的声音来看,行业企业整体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一点,在今年秋季针织展的招展过程中也有所体现,很多企业希望尽量减低些成本,实现达到尽可能多的效益,杨世滨表示,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表现。

行业,结构调整中的产业升级

目前整个行业的大行情,是正处于结构调整的产业升级过程中。杨世滨说,如果将这句话具体翻译一下也就是说:允许统计数字的波动,允许经济上行的阶段性下滑和放缓,但是不允许没有信心,不允许失去对整个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今年走到现在,听到不少地方政府的声音是: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和产品。这也足以说明,目前是我们需要重新再认识传统制造业的时候了。”

如果仅仅以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来划分的话,现在,纺织产业要从民生产业、传统产业转变成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要突出自己为民生就业强大贡献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做出差异化,体现自身能力。

我国针织服装的产量目前几乎占全球60%的比例,但杨世滨认为,我国的针织服装目前仍然基本是以贴牌生产为主,总体感觉不够洋气,还是以传统内衣行衫居家服为主。今后,希望针织服装能够向外衣化方向发展,向女装品牌方面进行突破。如果朝着这些方向去努力前行的话,行业就不再是单纯的加工型产业,而是需要向品牌化进发。

对于品牌化,杨世滨的看法显得客观独到。他认为,做品牌的投入与做加工不同,投入产出可能一时无法形成正比。品牌需要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不会做生产的企业都能形成品牌,但是要在发展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企业要自己去尝试。可能花几百万感觉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做完与没做过的感受是不同的,做过之后就会很清楚地明白是否还有必要有价值再做。中国的地域版图太大,一个城市里就会有不同区域差别。因此,也会形成很多区域性品牌,在各自的地方做得很扎实。有些企业可能确实适合做生产制造,也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制造品牌影响。这就需要企业自身定位清晰,同样能够获得不错的生存发展空间。

而对于原料功能及科技含量的提升,本身是希望能够达到对面料以及服装功能水平的提升,另外也期待能够达到成本下降的目的。也就是说,即使是最简单地为了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行业也不得不必须进行科技开发。

总体来看,杨世滨对于针织行业现状的观点是:整合态势加剧,全球布局进程加速。并且他认为,目前的整合往往是大与大的合作,目的是为了控制市场和资源;同时,全球布局,也就是产业转移仍在整体加速的进程中。

展会,测试行业酸碱度

针织展和国际面料展从去年开始放在同期同地以来,在业内得到了比较好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面料厂商希望能从静态的角度,从终端对面料有所展示;而从服装企业来说,则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面料产品。因此从去年开始到今后,针织展和面料展结合的状态将会维持成为一种常态。

从今年展会的报名情况来看,基本呈现出参展爆棚的状态,很多展商报不进名。服装参展商来看,大品牌基本维持着比较成熟平衡的状态,而中小企业的状况则不容乐观。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协会在展馆装修上增加了投入,让企业尽可能少投入成本,并且在形象上实现整体化,也便于与国际化统一。另外主办方将帮助企业进行策划,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实现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效果,把钱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从今年展位设计和展馆整体来看,主办方也做了很多具体工作,加大了总体投入。展会将贯彻隆重简朴不铺张的路线,加大基础展位中的设计部分;展位采用黑白灰三种色调,内装全部用地板,外部用地毯连接。采用这种办法的想法是:加大公共装修力度,减少单体装修的成本,减少浪费和重复。另外,这样展馆在整体形象上也会呈现统一效果,简洁直接体现横向统一性,同时兼具与国际化接轨的想法。

今年的展会面积并没有扩张,在招展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咨询成交量与专业观众数量的问题。杨世滨表示,关于这些问题,协会专家在招展过程中反复探讨后取得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展览会目前正在逐渐弱化交易的功能,更多的是着重于展示的定位,而这个展示的定位,我们希望是企业能够将自己的形象和品牌不断披露出来。”

同时,从去年开始举办到今年的“PH Value”,展会形象定位为:在上海的秋季,与针织展同时同地举办,从针织逐渐走向女装、内衣等多种类展示,也就是以服装种类进行分类而不以工艺手段来分类。在杨世滨看来,所有展会在推广过程中都将会有一个过程,而上海滩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也包含着希望可以接纳来自全世界的意图。

PH Value的内容定位则放在“品牌”上:以品牌推进为主,强调机构合作、品牌的推出以及对市场的影响。今年10月21~23日,三个晚上将有三个不同主题。第一天晚上的开幕秀是中国毛衫之夜,看点是产业集群地将自己的品牌推为时尚是第一次,其次是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品牌商能够达成联合。第二天晚上是的联合品牌及流行趋势推广,主要对针织服装流行趋势的,以及是与台湾纺交会第一次动态演示的合作。此外还将有香港政府推动新品牌的展示,它们将带来十几个设计师品牌。最后一天晚上则将是以女装展示为主,包含一定比重的内衣展示。

未来,PH Value希望成为以品牌为主打力量的展会。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2

1我国针织内衣行业发展现状

1.1纤维技术

随着传统天然纤维的改性与优化,化纤领域不断加强功能性纤维、超仿真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开发,国产原料的差别化率得以提高。在此基础上,针织内衣在其手感、风格上打破了以往棉型产品、毛型产品、麻型产品、丝绸型产品或化纤型产品的界限,出现了各种风格的明显交叉。如可以把羊毛细化处理,即将普通羊毛进行拉伸和定形,使其蛋白质大分子重新排列,羊毛纤维变细变长,经拉伸细化后的羊毛某些性能与羊绒接近,可以纯纺或与羊绒、真丝等混纺,生产高档轻薄型针织内衣产品,用于夏季凉爽产品中。

另外,如木代尔、竹浆纤维、聚乳酸纤维、牛奶蛋白纤维、PTT纤维、吸湿速干纤维、空调纤维、智能纤维等许多新型纤维的不断涌现,内衣风格形式呈现更加多样性。

PLA纤维是一种可降解的化纤材料,主要来源于玉米、红薯、甜菜等植物。与棉混纺制做针织内衣,光泽优良,手感蓬松,疏水易干,并具有优良的形态稳定性和抗皱性,对人体皮肤无任何刺激性,用弃后可自然降解,绿色环保。

吸湿速干纤维在纺丝过程中,通过纤维截面异形化、中空或化学改性等方式,利用毛细管作用和增加表面积原理将汗液迅速扩散出去,达到吸湿速干效果。目前,英威达公司的CoolMax纤维、中兴公司的Coolplus及国内许多企业相继开发出具有吸湿性能的纤维,如COOLDRV纤维,已广泛应用于针织内衣或运动服装中。

PTT纤维是一种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凝胶纤维,在热成形时(第一次成形)能记忆外界赋予的形状(初始形状),冷却时可以任意形变,并在更低温度下将此形变固定下来(第二次成形),当再次加热时可逆地恢复到原始形状。同时,PTT纤维制作的针织内衣产品,还具有弹性优良、模量较低、手感柔软、易染色等特点。

Outlast空调纤维是一种新型“智能”纤维,技术关键是所使用微胶囊包裹的热敏相变材料具有能以潜热的形式吸收储存和释放热量的功能。在温度变化中,可以固态液态互相转化,从而达到吸热、放热的效果,对温度变化有缓冲作用,具有气候调节功能,在身体和服装(或其他产品)之间形成良好的微气候,使针织内衣获得冬暖夏凉的效果。

1.2纺纱技术

先进纺纱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序的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化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生产效率和针织内衣品质大幅提高,也使内衣产品风格更加独特。

近 50 年来,纺纱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出现了成纱机理各异的转杯纺、喷气纺、静电纺、摩擦纺、平行纺、涡流纺、自捻纺等新型纺纱技术。除此以外,环锭纺本身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出现了新的纺纱技术,如集聚纺、赛络纺、赛络菲尔纺、索罗纺等。多组份原料混纺成纱,纱线向着中细支、低捻和针织纱等方面发展,纱线品质在光洁、减少成纱毛羽、提高强力等方面得以提升。不同纤维多组分混纺纱、细特纱、花式纱、竹节纱的应用,使针织内衣产品在性能上取长补短,在风格上变化求新。

1.3针织技术

编织设备的技术进步、编织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新型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使针织内衣产品的性能更为优越,科技附加值越来越高。

目前国外单面四针道圆纬机的最高机号已达E60,双面棉毛机的最高机号达E46,电脑圆纬机最高机号单面和双面提花圆纬机E32,提花毛圈机E24,双面移圈机E18,记件衣坯圆纬机E18,高机号的编织设备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的超薄超轻高档针织面料。

本世纪以来,电脑控制圆纬机已从单一运用某一技术发展到同时运用几项技术,如电脑提花加电脑控制四色调线、电脑提花加电子移圈加电脑四色调线等,以及嵌花技术在圆纬机上的应用,使一台机器将多种功能、多种组织结构集合在一块坯布上,为针织内衣设计及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4针织染整及后整理技术

先进的针织染整及后整理工艺,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更大限度地满足消费市场对针织内衣产品功能化、时尚化、高品质的多样化需求。

液氨整理技术是通过液氨的粘度和表面张力比水低得多,可以瞬时渗入纤维内部,从芯部开始膨胀,棉纤维截面由扁平溶胀成圆形,腔径变小,表面光滑,纤维结晶结构发生变化,纤维素结晶I一部分变成纤维素III,内应力消除,不再扭曲,且液氨能很容易被清除。经液氨整理过的内衣产品,光泽柔和,匀染性好,耐磨等机械性能得以改善,较大提高针织内衣的服用性能。

新型的后整理技术,可以极好地改善针织内衣的服用性能、手感风格和特有的功能。如碳纤维磨毛技术,在棉毛布表面产生极其纤细的绒毛,肉眼几乎看不见,但手感却大不一样;通过化学整理技术,如对针织内衣织物进行微胶囊整理,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和风格。常见的有使针织内衣具有抗菌消臭、吸湿排汗、负离子、防辐射、有机锗、防螨、防蚊、亲肤、香味等卫生保健功能整理;调湿保暖、防风透湿、防水透湿、防紫外线等户外功能整理;易护理、易去污、防油防水防污、柔软等服用功能整理等。

2针织内衣产品的流行趋势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及对针织内衣服用性、功能性的要求加强,内衣产品的发展具有外观时尚与功能实用相统一、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性,既要把握新颖、多彩、别致、时尚的流行脉搏,亦要符合环保、健康、运动、舒适的消费者需求。目前,针织内衣流行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1)轻薄化

为了适应人们生活与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穿着舒适性的要求,以及高机号编织设备的出现和细特纱支的应用,产品的轻薄化已经成为流行的趋势,目前最轻薄的面料每平方米重量也只有几十克。

(2)弹性

除了一些泳装、专业运动服等具有较高的氨纶含量和较大的弹性外,许多日常穿着的服饰加入了 2% ~ 10% 的氨纶,使面料具有较大的弹性,主要是为了提高针织内衣的保形性,洗涤后易护理。

(3)舒适性

这涉及面料与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皮肤的触觉和对人体的压力。可以通过采用导湿、保暖等功能性纤维与纱线和针织物结构的合理设计来改善热湿传递性能:通过对纱线的前处理和织物的后整理,改善与消除对皮肤的不舒适触觉,如改善苎麻织物和羊毛织物的刺痒感等;通过原料选配、织物结构与服装款式的优化设计,使针织内衣对人体的压力保持在一个合理舒适的水平。

(4)功能性

目前市场上的功能性面料与服装层出不穷,如医疗保健、防护屏蔽等等。这主要是借助功能性原料的研制与开发以及后整理技术来实现的。

(5)光洁

为了减少面料的毛羽和在服用过程中的起毛起球现象,改善服用性能,围绕纤维改性、纺纱技术、后整理工艺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6)绿色环保

一些新型环保纤维,如有机棉、聚乳酸纤维等正在被推广应用,完全或部分实现了加工过程无污染,用弃后可降解的环保要求。

(7)整体编织与无缝内衣

传统的针织服装加工是将面料先裁剪成衣片再缝制而成。为了提高产品的档次与整体服用性能,全成形织可穿针织毛衫和无缝针织内衣等产品正在流行,其在高档针织服装市场所占的比重正日益增加。

3结语

新型纤维的不断涌现,新型纺纱、编织、印染及后整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开发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针织内衣行业得以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技术、功能性纤维和复合材料开发滞后,原料各项功能与国外相应产品有着较大的差距,高性能纺织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二是针织内衣行业品牌建设实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针织内衣开发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3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赵洪,河南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宋松继,安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伟,副市长杜新军,安阳市政协副主席宋建生以及近200家知名服装企业代表出席开幕式。

安阳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安阳纺织服装产业继续演绎非凡。安阳市是老牌的“中国针织服装名城”,也是河南省最大的针织布织造基地和印染基地,全国最大的针织童装时尚品牌中心,目前已形成了以纺织、印染、针织品和服装加工为主,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本次安阳纺织服装博览会展览面积为5000余平方米,现场设置了6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的精品展馆区与10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的产品展示区,并设立了T台走秀区,通过走秀的方式对钓鱼猫、憨豆龙等重点企业的童装、服装产品进行展示,活动采用观摩与购买、展示与展销、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会共持续3天,期间还举办了阿里巴巴・安阳产业带纺织服装节和安阳“互联网+纺织服装”行动等活动。

杨纪朝在致辞中说,安阳纺织服装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连续三届蝉联“中国针织服装名城”,要通过产业升级提高产业、企业、行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影响力,为产品和市场接轨创造条件。

开幕式上,宋松继宣读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关于授予“中国针织名城(安阳)优秀品牌”称号的表彰决定》,并为企业授牌,一批重点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

杜新军在致辞中指出,2015年,全市纺织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增加值完成25.4亿元,同比增长22.7%;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04.2亿元,同比增长22.4%。纺织、服装、服饰业增加值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35%;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1.4亿元,同比增长36%,是安阳市支柱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综合分析报告

一、财务分析报告内容概述

(一)专题分析报告内容概述

财务专题分析报告以三大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统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把控,相较于综合报分析报告而言更具有针对性,能够对组织经营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解决组织发展难题的有效措施。从偿债能力分析来看,财务分析一般将企业的偿债能力分为短期与长期两类,两类偿债能力皆考察企业在经营期间创造收益以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短期将关注点放在组织获取现金等收入利益上面,更多的揭示股东、出资人的利益,长期分析则更多的考察组织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其与组织决策者利益息息相关。从营运能力分析来看,财务人员从效率、效益两个角度出发整合财务数据、利用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等指标明晰企业各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为后期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生产结构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从盈利能力分析来看,借助利润表等能够对企业利润组成要素情况进行明晰反映的会计资料分析组织当前经营模式与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对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与能力进行预测与评估,为营销部门、生产部门、组织管理层调整推销手段、优化生产结构、变革商业模式提供思路。

(二)综合分析报告内容概述

综合分析报告以会计资料与报表为数据源对一个经营期间内组织内部的资金周转情况、整体盈利状况、利润分配模式、未来发展动态等进行全方位分析,是会计部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编制财务报告的重要元素。相较于利润表等针对性较强的专题报告而言,综合分析报告涉及内容广、范围宽,既能为组织决策者制定投资计划、调整生产模式提供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资源的质量与数量状况,实现生产、投资与企业资源的合理匹配。同时,综合分析报告可对组织一年内发生的问题与风险进行总结,追踪问题发生的根源所在,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风险应急方案和常规性问题处理对策,查缺补漏,以减少未来企业发生类似风险的可能,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同时,将历年财务报告进行对比可以获得企业经营走势图,根据走势预估企业未来经营动向,为企业领导者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二、财务分析报告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资产负债表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在严格遵循会计平衡公式基础上编制的反映组织在某个时间点资产状况、负债状况、所有者权益状况的静态报表。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三大项目进行分析可得到企业财务状况的有效信息,为企业经营者了解组织实际状况,分析未来动向提供支持。从资产项目看,其质量与总量的高低与企业规模、盈利水平息息相关,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如,通过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流动资产状况可明确企业银行存款数量,分析企业变现能力,预估企业到期是否有能力偿还债务;从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可分析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与效率,进而为企业管理者优化生产模式、新购生产设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通过长期投资所反映的信息可了解企业投资的类型,在此基础上为预估企业实业投资或债权投资等投资行的利润与风险提供便利。从负债项目看,资产债表通过揭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负债结构,能有效反映企业所面临的偿债压力、财产安全情况。如,将企业可变现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则说明资金周转存在问题,企业偿债压力较大,究其原因可能是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生产、营销低效率,也可能是企业产品脱离市场需求产生滞销。具体如何解决需要管理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行动。通过分析所有者权益项目中留存收益等科目我们可对投资者的初始投入情况有所掌握,为其他相关人员考察企业综合实力、未来成长性奠定信息基础。

(二)利润表作用

利润表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动态性报表,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一段时间范围内的收入、支出、利润情况。具体而言,其在组织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分析、评估企业盈利能力与水平。利润表中的收益分析能有效帮助投资者、股东、管理者了解组织收益情况、判断组织成长性。除了将企业不同时期利润表中的收益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企业资源利用效益,还可将本企业收益率与其他企业之间进行对比,明确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地位。二是分析、预估企业偿债能力。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偿债能力不仅要考察企业的资产结构与状况,分析企业变现能力,还需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一家长期获利能力差的企业,其资金流动性势必不高,偿债能力较低。管理层通过对利润表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可预估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适当调整企业当前的信贷规模,调查偿债能力低下的根源,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三)现金流量表作用

现金流量表作为反映企业一定时间范围内资金流入流出情况的工具,通过分析企业投资行为、经营行为、融资行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得到企业盈利能力、资金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的相关信息,能有效评估企业经营行为、预测组织盈利水平、提升公司经营管理质量,为管理者修正管理模式、重塑生产流程奠定信息基础。具体来看,企业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现金结构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在投资、筹资、经营三大活动中的现金流动情况,对比三大活动中现金流量差异,根据现金来源占比分布与企业净收益评价企业的投资、筹资、经营活动。如,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较多的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低,现金结构更为合理,企业成长性较好。具体的现金流量指标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能够有效弥补利润表在评估指标上的不足,帮助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进一步了解企业相关业务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以每股收益为例,该指标所反映的是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企业的股利支付能力越强。同时,通过对比企业在不同年份的现金流量状况可得到企业现金流量变动的趋势,该趋势不仅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融资等活动的质量与效率,管理层还可以以该趋势为基点预判组织未来发展前景,制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总结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5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李毅,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家强,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等多位行业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杨世滨简要介绍了针织行业的发展现状并表示,针织行业的未来发展,还会持续对设备的稳定性、智能化以及性价比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李毅表示,此次五洋纺机鉴定的产品,既有“高大上”的自主创新技术,又很“接地气”,使设备在加工速度和适用范围上得到了兼顾,符合市场需求。刘家强则表示,五洋纺机此次鉴定产品对于毛纺行业企业而言是非常好的产品,希望五洋纺机能够“跳出纺机看纺机”,把产品、技术做得更好。

“五洋纺机的创新并非一味地高端化,而是很好地反映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价值。就此次鉴定的GE2885数控绒类双针床经编机来说,江苏常熟地区此类绒毯企业集聚,设备的应用将能帮助这些企业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该机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也会提高用户自身的接单能力,客户必然乐见这样的产品。”作为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在出席活动时感触颇多。五洋纺机董事长王敏其也表示,目前,五洋纺机在该地区的绒毯类织机产品已达该市场份额的90%,是地区企业十分信赖和喜欢的品牌,此次鉴定的产品已经在一些用户中得到应用,客户评价很高。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五洋纺机多年来一直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每年都会有多个新产品、新技术推出。此次鉴定的产品,从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应用表现来看,十分契合当下行业大力倡导的“两化融合”及“互联网+”发展思维。两款经编设备均借助经编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优势,实现了设备的远程操控、维护、设备状态显示、GPRS实时监测、条码管理等功能。

据悉,在2015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五洋纺机还会有8款新产品同期推出。王敏其表示,做百年企业,必然要稳步推进产品技术,五洋纺机通过智能化工厂的建设将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企业产品的综合性能和竞争力,也必将更好地服务用户。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江西纺织业 可持续发展 策略

        0 引言

        “十五”期间,江西纺织工业紧紧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在中部地区所处位置全国前移。实施“品牌战略”和“集群战略”是江西纺织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1 江西纺织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江西纺织工业紧紧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在中部地区所处位置全国前移。

        1.1 经济总量成倍增长

        2005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39%;实现销售收入196.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62倍,年均增长29.34%。纱、服装、化学纤维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20.44万吨、5.63亿件和18.07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62.6%、525.56%和155.23%。各大指标均全面提前完成“十五”计划。

        1.2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一是资本结构明显改善。非国有比重从“九五”末的33%提高到“十五”末的80%;二是产品结构明显改善。牛仔、弹力、高档提花和异型纤维等十大系列面料、差别化涤纶长丝、植物染料印染夏布及夏布床上用品、32s-80s色纺纱、绿冬功能性蚕丝无纺絮片等一批新产品的面市使得纺织产品档次有较大提升,“鸭鸭”、“回圆”、“深傲”等十多个服装品牌的崛起整体提高了服装产品档次,医药用布等产业用纺织品也已经有了好的起步;三是行业结构明显改善。在产业集聚效应的带动下,针织和服装两个后道产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全行业从多年来的由棉纺、化纤等原料行业支撑转变为目前总量由服装、棉纺、针织、化纤等前后道四大子行业共同支撑,效益则主要靠服装、针织、棉纺三大子行业支撑的新局面,服装行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从“九五”末的10.7%提高到“十五”末的33.7%,针织行业从“九五”末的6.7%提高到“十五”末的16.23%,棉纺行业从“九五”末的41.99%下降到“十五”末的26.82%,化纤行业从“九五”末的25.28%下降到“十五”末的14.72%。行业结构的优化整体上扩大了产业的发展空间。

        1.3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十五”期间,南昌市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九江共青城的羽绒服装、赣南南康的西服西裤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行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截至“十五”末,南昌市青山湖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的针织服装企业约5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93,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从针织布、印染后整理到针织服装加工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品90%以上出口,2005年针织服装产量达3.11亿件,占全省针织服装产量的71%,使得江西的针织服装产量跃居全国同行业第六位。九江共青城及其周边德安县聚集了七、八十户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及江西欣宁制衣等近20户引资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约24.5亿元,主要生产羽绒服装及加工出口服装,并产生了“鸭鸭”、“回圆”、“深傲”等十多个羽绒服装品牌。赣州南康聚集了363户的西服西裤加工企业,年服装生产能力2.98亿件,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5亿元,并带动了服装布料、辅料市场、运输及服装培训等行业的发展。

        1.4 运行质量大幅提高

        “十五”初期,适逢我国加入wto,我省纺织行业同全国同行业一样步入发展的良好时期,2002年开始逐步减亏,至2003年扭转了长达八年的亏损,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04年、2005年产销增幅均稳居中部地区同行业首位、全国同行业前三位,其中从2004年6月起曾连续7个月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在产销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全行业经济效益节节攀升,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8.7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98倍,年均增长37.86%。447户规模以上企业中盈利企业为368户,占82.3%。“十五”期间,九大子行业中服装、针织、棉纺和丝绢纺织等4个行业效益增长2倍以上,特别是服装行业尤为引人注目,效益比“九五”末增长11.21倍,从“九五”期间的行业“短腿”一跃而成我省纺织行业中运行质量最好的子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全行业的发展空间。

        2 江西纺织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品牌缺少

        一是由于企业资金普遍紧缺,绝大部分企业都未能按规定提足技术创新资金,自我投资能力严重不足;二是技术创新的收益和风险没有与科技人员、企业管理者挂钩,缺乏技术创新的压力;三是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纺织科研开发和成果的推广应用缓慢。截止2005年,全省纺织行业尚没有部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也只有4户,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不到10%,服装大部分以贴牌生产为主。

        2.2 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

        纺织产品结构与买方市场条件下的需求结构错位,形成产品“滞销”与“短缺”并存的市场格局。表现为“五多五少”:大路货多,名牌少;低挡多,中高档少;粗加工多,精加上工少;普通加上多,深度加上少;衣着用品多,装饰、产业用品少。纺织品三大应用领域的比重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在各应用领域内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装饰用纺织品在系列化、功能化等方面与市场要求有不小差距,产业用纺织品在数量、品种、档次及生产工艺等方面难以满足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3 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结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经验,认为从“品牌战略”和“集群战略”两方面来夯实内功是江西纺织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1 品牌战略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纺织业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强势地位,从根本上讲要依靠以产品的质量、品牌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纺织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纺织业的发展要突出自主创新对行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地位,强调自主品牌对纺织工业提高附加值的贡献率。发展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加强企业的创新力,通过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将会为全行业争得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3.1.1 江西纺织业品牌发展现状 江西省多年来致力于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先后建设了九江共青城、赣州南康市、南昌青山湖区三大基地,产业集群效应凸现,区域品牌逐年增多。全省2005年新增近30个纺织服装品牌,品牌总数达到近60个,服装、棉纺、麻纺、化纤、纺机配件等行业均有分布,其中服装行业约占70%。“鸭鸭”的知名度带动同产于共青城的“回圆”、“深傲”、“雪斯来”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成长起来。近年来涌现了“龙”牌涤纶长丝、“白鹿”牌粘胶短纤、“远东”牌纯涤纶线、“宝棠”牌苎麻纱、“江舫”牌棉纺细支高密织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产品牌。品牌意识的加强正在逐步带动江西纺织经济的发展。

        但从总体来看,江西纺织服装企业现状是产品主要以低价竞争市场,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品牌占的比例少而又少。在江西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到1%,绝大多数的纺织出口企业大都是采用来料加工方式。品牌的缺失制约了江西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

        3.1.2 品牌战略对提升企业纺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一个拥有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应对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今天,唯一的法则就是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战略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品牌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品牌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打造强势品牌既是一个企业形象与企业产品重新塑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向外界释放与推广的过程,实施品牌战略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3.2 集群战略 江西省应该继续围绕“九江共青城羽绒服装”、“南康市西服西裤”、“南昌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三大产业基地建设来开展工作,积极发挥纺织产业集群效应,从而带动全省纺织行业的发展进步。坚持走“名牌产品”与“区域品牌”共同发展的道路。鼓励服装企业及产业集聚地共创品牌。在名牌产品的打造中立足于现有基础,一是继续保持中国名牌产品“鸭鸭”牌羽绒服装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利用“鸭鸭”的知名度带动同产于共青城的“回圆”、“深傲”、“雪斯来”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成长起来;三是对近年来涌现的“龙”牌涤纶长丝、“白鹿”牌粘胶短纤、“远东”牌纯涤纶线、“宝棠”牌苎麻纱、“江舫”牌棉纺细支高密织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产服装品牌,鼓励品牌所属企业继续加大投入,从质量、管理、市场等各个方面维护并提升品牌的形象;四是鼓励共青羽绒服装、南康西服西裤、青山湖区针织服装等三大服装产业集聚地集中打造我省“纺织服装区域品牌”。

参考文献:

[1]解读“十一五”发展纲要[j].纺织指导.2006.(8).2-6.

[2]陆娟.现代企业品牌发展战略[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8—42.

[3]肖寻兰.江西纺织三年走处困境的思考与对策[j].纺织专论.2003.(10).21-24.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和谐社会

近年来,私营企业在劳资关系处理上出现许多问题,暴露出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用工制度方面的落后,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尽快改善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逐渐减少劳资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在私营企业里,企业主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掌握企业的决策权、管理权和分配权。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虽拥有较高的薪水或部分股权,但不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一些职工虽然持有企业的部分股份,但企业的控制权仍掌握在企业的主要投资者手中,而工人更是无权过问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一些私营企业虽然建立党支部、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很小,无力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

(二)政府“以经济为主导”的观念使劳资关系得不到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把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目标,因而在解决劳资关系矛盾问题上存在误区。地方政府担心管理私营企业的侵权行为会影响经济发展,甚至有人认为,私营企业工人权益受侵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代价,担心加强对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监管,会导致私营企业主转移资本、异地投资,影响本地的GDP增长、税收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其政绩考核结果。由于这种利益目标的驱动,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对私营企业的侵权行为采取不作为或作为不足。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自利行为助长了劳资关系中雇主的主导作用。

(三)政府对私企劳资关系监督力度不够。目前,我国政府劳动管理部门投入劳动监察的力量相当不足,致使劳动监察作用的发挥不够。据统计,2005年末,全国共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3201个,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组建率为94.8%,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配备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2万人。而国际上,一般是按5000~10000名职工配备一个劳动监察员。如果按1万名职工配备1个劳动监察员计算,2004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26476万人,全国专职劳动监察员人数保守估计尚缺7476人。这种现状使劳动监察部门对私营企业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劳动保护等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等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劳资双方利益集团组织发育不良。工会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组织。我国虽然也在私营企业实施了工会制度,但工会最主要的职能——谈判、维权的能力极度弱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工会并没有随之调整并强化自身的职能。私营企业工会的组建率表面看来增长很快,但加入工会的雇工人数占就业人数的比例极低,加入工会的雇工通过工会解决劳资争议的更少。有些私营企业的工会主席由雇主安排,工会缺乏独立性,非但没有成为维护员工利益的组织,反而成为维护雇主利益的工具。私营企业内部组建工会的目标和行为背离《工会法》规定的工会的基本职能,依靠这样的工会组织维护雇工的合法权益根本不可能。另外,雇主组织发展更迟缓。雇主组织是代表雇主一方在劳资关系集体谈判中维护雇主利益的社会组织。由于我国私营企业主面对的是分散的、无组织的劳工群体,雇主主导劳动力市场局面的长期存在,雇主缺乏强大的对手,没有组织起来的外在压力。因此,雇主阶层特点是群体发达、组织状况不良,很多雇主也只对加入为企业提供商务服务的行业协会有兴趣,一些雇主则采取变相弱化工会作用的方式寻求自己利益的实现。

二、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对策

针对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应加快培育劳资双方组织的发育,为劳资关系的调整由政府主导向由社会主导模式转变创造条件。

(一)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

要想改变私营企业劳资双方的不平等地位,首先应从工人自身出发。大部分工人在私企的劳资关系中往往表现为“逆来顺受”,在劳动过程中遭遇不公平时,往往能忍即忍、能让即让。私营企业主也常常利用工人的这些特点,变本加厉,使劳资关系矛盾更突出、尖锐。出现这些问题的最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普通的工人,尤其是农民工,长期生活在自然经济环境下,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常识,特别是缺乏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他们对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知之甚少,有些工人对劳动合同、法定假日、加班费等常识性概念可能都不知晓,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除在劳动过程中的忍让外,在出现劳动纠纷时,他们也往往总是试图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问题,缺乏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要想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必须规范劳动用人制度。私营企业所有的劳动雇佣必须经过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必须和劳动者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政府相关部门应帮助规范和细化劳动合同,定期对普通劳动者进行相关的法律常识培训,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向他们免费发放相关的法律常识手册,劳动力市场应有专门的人员解答劳动者的各种法律问题。建立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档案记录,在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供其参考。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很多工人在各种劳资纠纷中,不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周期过长。政府应设立专门的部门,通过低收费或免费的方式来帮助普通劳动者维护合法权利。只有建立起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法律环境,才能真正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

(二)强化政府在协调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中的责任

1 转变政府的管理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发展的目标,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把过去单纯的关注物质财富的增加,转移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府转变经济发展观和政绩观,把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改革公务员政绩评价标准,确立改善劳资关系是改善投资环境、降低社会成本,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思维;强调私营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转贴于

2 加快调节劳资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规范市场行为与市场秩序。2007年,我国相继颁布并实施三部调解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但就我国目前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现状来看,仍存在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已有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已出台的法律法规落后于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发展的现状,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体系基本上还是以个别劳动关系的调整为目标,没有为促进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形成集体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提供法律依据。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加快修改和完善同目前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发展要求不适应的法律条款,另一方面要颁布有关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调整机制或方法的法律法规。随着改革的深化,私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发生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调整,应成为我国劳动立法的重要内容,从法律上限制雇主对劳工权益的随意剥夺。地方政府应针对本地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尽快出台符合本地情况的地方法律法规建设。对已的部门规章和相关政策、规定、条例进行梳理,修订已被实践证明可行的文件,将其上升为法律,使处理劳动关系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有法可依。在保护重点上应当侧重维护劳动者权益,在调整方法上要限定最低劳动标准,在实施手段上要注重监察制度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

3 加大对私营企业劳动监察的力度。劳动保障监察是我国政府干预劳资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是保障我国劳动法得到实施的重要手段。各地区可根据本地私营企业发展状况,增加劳动监察力量,也可建立兼职的巡查员队伍,定期对私营企业劳动合同执行状况等问题进行定期巡查,加强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日常管理监督,使劳资矛盾、劳资纠纷在企业内部得以解决,防止劳资纠纷演化成为恶性事件,降低社会成本。完善劳动监察制度,提高劳动监察效率,是目前解决劳资关系失衡、政府加大作为的主要手段。

(三)培育劳资双方集体谈判组织

1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培育民间力量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针对我国目前社会分化水平低,各利益集团的代表性组织发育不良的状况,应采取行政手段促进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谈判主体组织的发展。

2 切实发挥私营企业中工会的作用。强大、独立、真正代表雇工利益的工会,可改变单个劳工在劳资关系中处于明显不利地位的局面。针对我国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规模小、工人人数少、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现有私营企业内工会维权作用弱化等问题,可选择建立区域工会、行业工会、联合工会等多种工会组织形式。在我国,私营企业的雇工,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群体意识淡薄,没有组织起来的愿望,集体维权、合法维权的观念弱。针对这种状况,各地政府应采取利益驱动机制吸引雇工加入工会。如,对加入工会的雇工定期检查身体、接受社会服务提供一定的折扣、雇主对工人的解雇、雇工工资的变更等问题报经行业工会备案待审多种方式,使雇工和工会形成利益共同体。私营企业工会的组建率、加入工会的雇工比例是决定工会能否在劳资关系协调中发挥代表作用的关键因素,目前政府培育私营企业工会组织只是近期的目标。这一目标实现后,政府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培育工会的独立性、工作效率、集体谈判能力、工会干部培训等方面,使工会逐步在雇工工资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劳动争议的处理等方面以劳动者代表的身份发挥维护工会会员利益的作用。

3 加快雇主组织的培育。雇主组织的培育是劳资关系调整制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主体之一。劳资关系的核心是双方的权力、利益关系平等,但只有劳资双方力量基本均衡,才能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工会组织的增强,雇主所面对的已不是个别的工人,而是组织起来的作为整体或作为阶级的工人,集体劳动关系改变了雇主对工人的绝对优势;同业间激烈的争取熟练工人、技术工人的竞争;国际劳动条件与贸易条件挂钩的机制等因素,必然在外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雇主需要某种组织作为自己的利益代表。在现行条件下,政府也可通过对目前已存在的行业协会的组织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组织原则的创新培育雇主组织的发展。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8

(一)管理组织滞后在市场经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我国仍然未形成一种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这就造成了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内容与形式上的空洞与缺失。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单一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取单一的方式进行线性的管理。这种形式的管理办法往往会造成企业管理组织功能僵化,直接导致企业未来的发展乏力。除此之外,计划经济长期处于一种主导地位,也造成了企业的管理者不能真正地将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管理与决策的主要依据,而是单纯地以政策为导向,进行管理决策等。2.企业的管理机制缺失在实施具体的管理活动过程中,多数企业的发展存在管理制度流于表面和缺失的问题,这就很容易使企业在进行具体的管理中效率不足,长期的管理缺失甚至会造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企业的管理者只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获取,缺少长远眼光;第二,我国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针对性制度不健全,使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出现“球”现象,缺乏具有法律强制性和针对性的依据。(二)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能力相对薄弱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与人员调动能力呈现出一种滞后或贫弱的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相对健全的机制。企业的人员调动与管理处于一种随意性的管理状态下,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能力会逐渐被消磨。因此,在进行企业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与水平。

二、针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在现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建立创新型观念是首要采取的措施。创新思维是企业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只有科学创新的思想理念才能带领整个企业向前进步。为防止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出现过分粗放的管理方式,企业的管理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氛围,使每一位企业员工都能意识到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带动企业经济管理向前推进。在创新经济管理理念的同时,要为企业引进创新型人才。只有创新人才的不断加入才能保证企业创新力的持久。在经济管理理念创新中要加入新型的管理方法和战略意识,全面提高对创新的认识,保证企业管理在经济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出其科学性和全局性。在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大、影响力广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在创新管理理念的同时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敢于进行新技术、新手段的管理。在进行管理创新理念实践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在排除外界诸多干扰因素的同时加强相应的约束性手段,减少企业经济管理的障碍,提高管理效率。(二)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管理组织单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弊端。因此,为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管理效率,要切实落实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企业管理者片面地将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造成企业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实施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作用,忽视了企业长远发展的理念。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必须在经济管理体制中充分结合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等相关联环节。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全面结合企业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才能保证企业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另外,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中,要明确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在保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创造力。(三)不断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包括各个环节的实施工作和管理工作。为提高企业经济的管理效率,要对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对经济管理中的各个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优化。由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组织较为单一、方法较为粗放,所以对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定期的评审工作十分必要。评审工作主要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测评,为避免出现不公正现象,需要进行多次评审,最后管理者根据评审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导和改正,在弥补不足完善管理体系的同时,也督促企业的经济管理各部门不断进步,使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不断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的优势与特点,建立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措施,不断创新企业的经营模式、提高实践能力。在管理经验上,应当多向国外大型现代企业学习,在不断汲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经济管理问题,创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建立有针对性管理制度,优化自身管理体系,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上一篇: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范文 下一篇:教育管理的模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