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38

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中央关于作风建设“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十项规定”,积极推进“作风效能提升工程”,以社会参与为基础、改进作风为核心、规范履职为重点、人民满意为标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难点问题,不断取得政风行风建设的新成效,为财政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参评对象

(一)各财政所,高新区财政局,局机关各科室,各直属事业单位。

(二)区财政系统的所有干部职工。

三、评议内容

对照区纠风办《2013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我局主要有四个部分的评议内容:1、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2、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3、依法依规履职,规范权力运行;4、加强清正廉洁,强化队伍建设。根据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我局将组织开展“四强化四提升”主题活动,以保障和推动财政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强化作风教育,提升服务发展能力。积极开展作风效能教育,以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做好上级财政部门、区委区政府、财政局党组交办的重点工作,做到高点定位、目标量化、措施有力、节点明确、政令畅通、责任落实;在开展日常职能工作时,要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AB角工作、限时办结、公开承诺、失职追究等制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保质保量按时落到实处。要认真落实机关精细化管理和基层财政建设年各项要求,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措施精细化,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是强化群众观念,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树立“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理念,在接待群众来访时,要做到服务热情、用语文明、待人礼貌,认真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和“一站式”服务规定。在办理和答复“12345市民服务热线”、“999民生热线”、“公众监督栏目”等投诉、咨询及建议时,要履行服务承诺,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时,能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观念,无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刁难群众、纪律散漫等现象。

三是强化权力制约,提升依法履职能力。遵守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制度控制、程序控制、责任控制,确保财政资金运行规范、安全和高效;在行使财政各项权力时,特别是纳税贡献奖励发放、工程款拨付、政策兑现、资金分配、扶持项目申报、验收等环节上,无优亲厚友、不按规定办事、自由裁量权过大等情况;杜绝人为“压单”、设置“门槛”、“吃拿卡要报”、“庸懒散奢”、“中梗阻”等行为。

四是强化廉洁自律,提升防腐拒变能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群众观、责任观,淡泊明志,心怀敬畏,胸怀坦荡;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争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做到“一岗双责”,时刻保持廉洁意识、法纪意识和自警意识,真正做到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应办的事,确保干成事,干好事,不出事,严禁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

四、工作举措

为确保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实效,我局将积极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全力推进评议工作深入开展:

(一)以群众路线教育为主线,进一步增强为民理财意识

广大财政干部要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一要组织开展价值观、群众观、责任观“三观”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财政干部职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的财政价值理念,着力解决“为谁理财、怎样理财”问题,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为财政事业不断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二要学习和贯彻执行《》,坚决维护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认真学习、严格遵守,是全体党员的庄严责任,更是广大财政干部的神圣使命,要树立无条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信念,正确行使政府和人民赋予财政部门的各项行政权利,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关于作风建设“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十项规定”,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动作要快、行动要真,令行禁止,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项做起,认真执行各项规定,自觉接受监督。

(二)以“五走进五服务”为载体,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效能

今年要放大“五走进五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效益。在去年局机关开展“五走进五服务”(走进部门,服务机关高效运转;走进企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走进乡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走进村居,服务基层和谐稳定;走进群众,服务百姓生产生活)活动的基础上,今年要把这一活动扩大到基层财政所、高新区财政局,各单位要改进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部门、深入一线。一要了解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的所需所急;二要了解乡镇在经济发展、财政管理、政策落实等方面遇到的瓶颈与难点;三要了解机关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缴、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四要了解村居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五要了解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问题。各单位开展“五走进五服务”活动不得少于10家,要认真填写《区财政系统“五走进五服务”活动调查表》(附件4)连同汇总材料于8月20日前报一份局监察室,同时对这些“上门求谏”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各单位要认真梳理,只要合理合法合规的,在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要落实专人迅速予以解决,不属职权范围内的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说明原因及时反馈,尽可能让服务单位理解和满意,努力在系统上下形成“在一线听呼声、找问题,在一线解难题、办实事,在一线转作风、提效能”的良好局面,切实推进财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为企业和基层提供优质高效的职能服务。

(三)以“基层财政建设年”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今年将全面开展“基层财政建设年”活动,努力提升基层财政管财理财能力,进一步激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化素质培训,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二是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努力规范理财行为。通过建立工作标准、规范运行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理财能力。三是加强服务环境建设,强化监督硬化管理。通过营造财政法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政信息管理系统,打造财政阳光政务环境,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四)以廉政风险防控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干部从政行为

今年将大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规范化建设”工作,有效遏制职务犯罪易发的势头。各单位要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一岗双责”,使实招、下狠劲、盯源头、抓根本,确保此项活动顺利开展。一要认真做好风险点分析排查工作。各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人员风险点排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动员每个财政干部职工认真查找本单位、本岗位存在的易发、多发职务犯罪的风险点,认真查找本单位权力运行的薄弱环节,特别在纳税贡献奖励发放、工程款拨付、政策兑现、资金分配、扶持项目申报、验收等环节上,易发生违规违纪问题的薄弱点、风险点,确保查控专项工作起好步、开好头。二要认真做好风险点自查整改工作。各单位要根据排查的不同情况,制定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切实抓好自纠整改。开展权力风险点排查和检查活动每年不少于两次,风险点防控要层层落实责任制。要按照事前提醒、事中防范、事后矫正、全程预警的要求,建立完善内外结合的监督防线,共同筑牢预防职务犯罪的“防护墙”。三要建立和完善风险点防控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内部管理防控制度,完善内部监察监督硬性举措。要加强风险点防控常态化检查,局监察室要加强组织协调,做好经常性监督、检查、整改工作。要将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效能考核考评内容,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评议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4月10日前)

1、制定评议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区纠风办实施意见,制定《2013年区财政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

2、建立评议工作组织机制。成立局领导为组长、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风行风建设评议领导组,下设工作小组,分管领导为组长,监察室主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同志为成员,由监察室牵头具体实施评议工作。

3、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召开评议工作部署动员会议,传达区政风行风建设评议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明确具体评议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评议工作有序开展。

4、公示《区财政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承诺》,聘请财政系统政风行风监督员。

(二)自查自纠阶段(4月11日-5月20日)

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照评议内容,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提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措施,确保整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三)巩固提高阶段(5月21日-10月30日)

不定期组织行风监督员开展明察暗访和电话调查活动,各单位提供10个管理和服务对象有效电话号码,填写登记表(附件2),于5月25日前报局监察室。局监察室要对暗访情况进行通报,切实加大对政风行风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曝光力度。同时,组织召开政风行风建设情况汇报会,邀请部分服务对象和行风监督员对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参加全区集中评议,主动接受监督,对收集的意见及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并逐项整改和及时反馈。

(四)总结考核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

各单位要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总结,并于11月10日前报送局监察室。局监察室要对全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总结,并于2012年11月20日前报区纠风办。

六、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是加强财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要步调一致,自觉接受评议监督,切实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精心组织,规定动作必须到位,创新工作要有特色,带头做好各阶段评议工作。

二要坚持求真务实。各单位要加强与部门、基层群众沟通联系,虚心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着力在征求意见、查找问题、整改落实上下功夫求实效,不断提升财政部门政风行风建设水平。

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篇2

一、审计基础工作建设情况

审计基础工作建设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公司历来重视审计基础工作的建设,通过准确合理的审计工作定位,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合理的审计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的审计制度建设,周密的审计工作计划,以及逐步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使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改进、拓展,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队伍建设情况近年来,公司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机械工业审计学会的要求以及公司自身管理的需要,通过多年的审计实践,已形成了具有东风特色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即:东风汽车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委员会一公司审计部一二级单位审计委员会。二级单位审计机构一三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具有相应任职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公司总部设有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在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公司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公司历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依据《东风汽车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于公司下属资产规模较大的二级单位,均要求成立审计委员会,同时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部分直属单位和三级甚至四级单位也根据自身需要,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了相应专职人员。

截至2008年底,公司各级共设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28个,内部审计人员166人,其中,专职1巧人、兼职51人;大学以上学历112人、拥有各类高级职称人员51人、拥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ro人。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及人员配备,使公司形成了完善的审计体系和网络,主要经营管理活动均能纳入审计范畴。公司十分重视审计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召开公司审计工作会、业务培训交流会,交流审计工作的经验、做法,探讨实际工作中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时提炼总结,推广指导。通过归纳、提升,互学互帮,使整个系统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大提高。同时还组织参加国资委、中国内审协会、三个国家会计学院组织的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审计队伍的素质。

2008年公司还组织编写了《东风汽车公司内部审计手册》,全书约20万字,总结了公司开展的各类审计业务的审计要点、内部控制要求、审计技巧与方法等,用以指导全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

(二)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公司及各二级单位结合企业实际,对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多次修订、补充和完善,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公司审计部共制定有一个《规定》、七个((办法》、三个《制度》(《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高级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合同管理和审计办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办法》、《货币资金及商业汇票内控制度审计暂行办法》、《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落实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暂行办法》、《外派监事管理办法》;《内部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内部审计项目审前公示制度》、《审计项目责任制度》),涵盖了审计业务的各个方面,为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全面的制度保证。公司各所属单位也根据总部要求,结合自身审计业务的开展情况制定了各项审计制度,并以此作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和行为准则。如: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制定的《内部审计监察工作规定》等;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制定的《审计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东风鸿泰武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制定的《内部控制审计办法》等制度;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制定的((内部审计管理规程》、《公司治理管理规程》、《投资审议会管理规程》等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以上制度建设,促进了审计部门完善和加强自身的职能建设,进一步充实了监督、检查、控制,服务、管理、咨询职能的内容,为更好地开展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二、主要审计工作和成效

近年来,公司各级审计机构围绕年度审计目标,结合公司发展和管理情况,进一步做精成熟业务,并积极拓深和拓宽审计领域,审计工作的触角已经触及到财务、资金、生产、采购、销售、投资、研发、招标、科技、品牌、辅业改制、社会保险等各个领域,审计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细,审计类型包括经营财务综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营业绩和KPI考核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辅业改制企业资产审计、采购、销售、物流、资金管理等领域的内部控制和流程审计、经营风险和法规风险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科技成果审计、东风商标品牌使用审计等各个方面和关键环节,全面实现了年度目标,为公司和本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

例如:2008年公司审计部和下属单位审计机构共开展内部审计项目1917个,取得直接经济效益4361.86万元,提出管理建议801条,已落实整改审计建议556条,尚未整改的正在抓紧落实。

(一)公司审计部主要审计工作和成效

2008年公司审计部紧紧围绕年度审计工作目标和方针,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审计结果的落实,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功效,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有效服务,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公司审计委员会批准的审计工作计划。全年完成审计项目120个,提出各类管理建议372条,实际已执行234条;审计各类经济合同及资料文本116份,审减工程造价及合同金额961.13万元;参加设备及基建招标119项,节约投资6064.76万元;收回总部应收回款项10H万元(包括已出具还款承诺函521万元)。

(二)公司下属单位主要审计工作和成效

1、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监审部完成监审项目38项,审计发现主要问题204个,提出改善对策204条,监审建议实施率为98.97%。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监审简报》平台作用明显,所反映的重要、共性问题及风险,为事业部和子公司提供了借鉴和警示,引起事业部和相关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不少单位主动与监审部联系,举一反三,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议改善对策,以改善管理和防范风险。#p#分页标题#e#

2、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审计分部完成审计任务18项,提出审计建议99条,其中被审计单位接受92条,审计建议接受率为93%。通过审计降低成本612万元,其中:基建项目结算审计降低成本246.8万元,项目审计降低成本365.2万元。

3、十堰管理部审计处以为基层服务、防范风险和规范管理为出发点,围绕效益目标开展了经营绩效审计和工程结算审计等审计项目,其中完成各类工程结算审计194项,审计金额12ro7.巧万元,审减金额1109.72万元。

4、东风鸿泰武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完成各种审计项目89项,提出审计建议73条,其中被审计单位接受70条,其中建设项目造价委托审计的审核金额为1382.05万元,审减金额198.36万元。

5、襄樊管理部财务会计处共组织开展了内部审计项目5大项,提出改进措施12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6、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审计监察部2008年开展内部审计项目156项,其中通过对采购项目的监督审计,采购资金较预算的计划资金节约217.36万元。

7、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监察审计系将审计重点放在规范管理活动上,推进公司治理活动;审计部门自审和聘请专门的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审核相结合,审减工程造价732万元。同时共编制和发行信息快讯12期,内容涉及法律法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知识,有效地宣传了内部审计工作。总体来讲,公司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越来越明显,内容越来越广泛,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先进。内部审计已成为揭露弄虚作假、盈亏不实的“眼睛”,查处违规违纪的“经济卫士”,揭隐患、堵漏洞、提建议、促管理的“参谋”,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的“助手”。

三、保障完成审计工作目标而采取的主要做法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项目计划,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性

公司审计部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根据公司的年度工作目标,对各管理领域存在的经营管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和排序,确定审计工作重点;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的方式,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的意见;召开公司审计计划协调会,同下属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沟通交流,不做重复审计,对共同关心的问题采取联合的方式进行,实现审计资源、审计成果共享。通过审计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有效配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始终贯彻审计责任制,注意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评价及审计意见的质量,并要求审计结果要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为此,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以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结果的有效落实:

一是持续贯彻落实《审计项目责任制度》,对审计组长、审计组成员的工作按照既定职责进行考核评价,通过监督和制约的方式把审计质量的有效控制落实到审计实践中。

二是审计项目无论大小,无论重要还是次要,均由项目审计小组共同讨论和制定详细可行的审计方案,方案由部长审核并批准执行,内容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及人员的具体分工、审计完成时间、审计报告的撰写人员、落实审计整改等;对重大项目和以前未涉及的项目还要求进行审前调研,依据调研情况编制详细的审计工作方案。审计方案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有利于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是审计实施过程中,注重审计依据的充分性,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的疏漏或不足,为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奠定基础。

四是审计项目结束阶段,严格控制审计报告质量。现场审计工作结束后,充分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听取他们对审计发现问题的不同看法,共同探讨并对有争议的问题或结论重新进行沟通,最终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达成对审计意见或建议的共识。通过及时沟通,确保每一份审计报告内容完整、数据准确、问题确凿、意见合理、建议中肯;同时也要求审计报告言简意赅,增强不同专业人员的可阅读性。

五是注重审计结果的改善落实。强化审计不在于发现问题的多少,而在于问题有效改善的理念,因此,下发的审计意见均要求被审计单位以书面方式反馈整改落实情况,同时也对重点项目和改善周期较长的项目选择性地开展后续审计工作,使审计结果扎扎实实得以有效落实,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三)注重树立服务意识,发挥审计增值作用

在审计工作中,建立了以人为本,以事为本的审计理念,提倡“和谐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将审计意见强加于被审计单位,而是充分听取其意见,尊重事实和实际情况,并积极献计献策,采取与被审计单位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审计项目的选择和具体实施中,树立服务意识,尽可能多安排一些帮助被审计单位发现其在经营管理领域存在一定薄弱环节的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帮助诊断症结,出主意,想办法,提高管理和控制水平,从而使审计对象成为审计部门的服务对象和忠诚客户,对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理解和欢迎,审计的服务与增值起到了双重作用,两者缺一不可。

(四)以防范企业风险为着眼点,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公司已按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开展了全面风险管理。与此相适应,审计部门逐步开展了风险导向审计。在对采购、销售、存货管理、资金管理、长期投资等内容的审计中,对是否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有无失控点和薄弱环节,经营财务状况是否安全,现金流是否顺畅,存货、应收账款占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产品质量责任风险等进行审计,有效控制了企业的各项风险。

(五)时具体审计业务要深入剖析,进一步提高审计意见的深度和力度在发现问题后,我们运用QCD“源流管理”的理念提出审计建议(管理建议),注重从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源的角度,从防止问题再发生和流程、制度建立完善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从源头上预防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审计建议的“含金量”,效果良好。

(六)审计监督关口尽量前移,有效“防范”胜于“纠正”查找问题,指出错误和不足,提出建议,纠正错误,改善不足,只是内部审计的职责之一,我们逐年加大了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管理流程审计的比重,并对直属单位的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防范功能凸显。#p#分页标题#e#

(七)加强与公司职能部门的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审计工作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持续改进的过程,特别是审计意见的落实工作,需要多个职能部门来共同配合完成,内审工作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在审前我们走访有关职能部门,了解审计需求和有关信息,对审计发现的管理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将审计结果抄送有关部门,使其了解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其在今后的管理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对有关审计项目,还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审计组,共同审计,共同研究解决处理的办法,起到1+l>2的效果。

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篇3

近来,江苏盱眙农商行按照省联社和监管部门要求,进一步强化法人治理结构,着力规范运作程序,促进法人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完善法人治理组织架构。一是健全专门委员会设置。在董事会增设了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强化对内控管理、安全保卫、案件防控等拟定年度计划、实施方案、检查督查等情况的分析与评价。在监事会增设监督委员会,重点强化监事会对董事会、高管层决议的重大事项实施监督,同时加强对董事、高管人员职务行为的检查督查。二是完善法人治理制度。对原有的董、监事会及高管层制度进行完善。同时,充实了贷款审查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财务审查委员会、内控管理委员会工作议事规则等13项制度办法。三是配足人力资源。董事会设立办公室配备2人(其中专职董事会秘书1人)、监事会设立办公室配备2人负责董、监事会日常工作,各专业委员会明确本行职工董、监事作为具体联络人,负责专业委员会信息收集、会议材料的集中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形成董、监事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经营层及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规范改进法人治理运作。一是明确董、监事会会议频率。按照本行《章程》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规定董、监事会每年至少召开四次会议,并根据需要召开临时会议。原则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会议召开时间分别每年度2月底前、4月中下旬、8月上旬、10月下旬。二是明确董、监事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董监事会工作报告、行长室工作报告、内审工作报告、案件防控工作报告、安全保卫工作报告、内部控制分析及评价报告、关联交易控制报告、合规风险工作报告(2月底还要提供年度经营目标、财务决算与预算报告、利润分配方案信息披露报告等)。同时,对每次董、监事会董、监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下一次会议上由董事长对落实情况向董、监事报告。三是规范董、监事会运作程序。相关会议通知和会议材料在会议召开前10日送达各董监事和监管部门。各专业委员会提交董、监事会议案必须事先经各专业委员会审议通过。同时,确保各专业委员会会议时间和议程安排必须保证委员能够充分审议相关事项,防止倒逼专业委员会通过相关决议。

着力强化履职考核评价。一是建立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对省联社法人治理的相关文件、制度等,监管部门下发指引、管理办法、监管意见、检查意见、重要通知等监管文件以及本行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管理制度等,及时抄送各董、监事学习掌握了解。二是建立董、监事培训与调研机制。每年开展两次董、监事参加相关经济金融形势、法律法规和支持文件的学习培训活动,同时,围绕本行转型发展、强化内控管理、拓展中间业务等内容,每年度组织董、监事参加两次调研,并要求董、监事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书面调研报告。三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今年第四次监事会通过了《盱眙农商行监事会对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履职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时限、考核方法和程序。对被评为不称职的董、监事,监事会将向股东大会建议及时予以更换。

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篇4

财政部曾于2001年11月了《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号——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后又在2002年2月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的形式予以。导致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准则项目的征求意见过程中,会计理论界、实务界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对象、内容、范围等存在着许多重大争议。本文综述了《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争议,并提出有关探讨。我们认为,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许多争议不仅涉及到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和会计服务行业的发展问题,在更深层次上也反映出我国会计界对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少差异。对有关争议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在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开展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一系列问题,也为会计界研究内部控制理论及实务提供了新的角度。

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性质的界定

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潜在定性形成于《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在总则部分已经把“管理建议书”和专门接受委托的内部控制鉴证服务进行了区分,表现为“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内部控制专门进行审核,并提出管理建议,不适用本公告”。中国证监会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界定也有一个变化过程,从最早的“管理建议书”变化到“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内部控制评审报告”。于是,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对涉及内部控制的专门性鉴证业务的规范既有别于独立审计准则框架中的“管理建议书”,同时在制订《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时又和中国证监会最初提出的内部控制“管理建议书”的要求存在规则制订时间上的差异。因为《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的立项起草工作从2000年底开始,当时关注的是证监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新要求。由于在我国现有的独立审计准则框架下无法对“评价”进行明确的性质界定,同时考虑到证监会提出的内部控制评价涉及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而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又早已存在对内控鉴证服务的潜在定性,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在规则制订初始便将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界定为“审核”。

根据美国的会计服务框架,审核(examination)与审计的区别通常在于对象不同。例如,审核对象可以是未来的会计信息(即盈利预测审核)或内部控制结构。但审核在取证范围上同样是广泛的,保证程度为高水平,意见表述形式为积极式,在报告的分发使用方面也是没有限制的(Arens和Loebbecke,1997)。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使得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定性从一开始就非常沉重,加之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因此我国在征求意见稿的形成以及征求意见过程中对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责任尤为敏感。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纷纷指出:一方面,在公司治理结构远未具备一定基础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从事该项业务风险过大,且成本极高,责任过重;另一方面,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尚未充分建立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执行此项业务缺乏必要的尺度和标准。相应地,征求意见稿对内部控制的保证程度、意见表述形式以及报告的分发使用方面也是争议不断。

在这种争议之下,我们查阅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订的证券公司审计与会计指南为依据,我们发现:其保证程度较低,并以消极保证的方式进行表述,同时对报告的分发和使用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以下是从一份向SEC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示例中的有关摘节:

“……我们对内部控制的考虑未必已披露出按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制定标准属于重大缺陷的所有内部控制事项。……在包括确保证券资产安全的控制措施在内的内部控制方面,我们没有发现按照上述界定所指的重大缺陷。”

“本报告仅供贵公司董事会、管理当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定的自律组织]以及其他遵照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17a-5条(g)款对已登记证券经纪与交易商进行监管的监管机构使用。本报告并不希望、也不应被除了上述特定主体以外的其他任何方面使用。”

从上述示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并未施加很重的压力和责任。显然这与SEC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目标有关。由此可见,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定性争议,关键在于我们有必要了解报告需求者和使用者的政策制订初衷。从最早的“管理建议书”形式要求考虑,或许监管者希望借助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形式发现公司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也启发我们在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进行定性时,可以采取“审核”以外的、其他性质的业务报告类型,在合理保护会计服务行业发展的前提下提供能够满足报告使用者需求的有效供给。当然,这个问题一方面涉及到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框架的重构,另一方面也有待于各有关方面的共同探讨和协调。

内部控制评价与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之间的关系

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往往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运用控制测试评价控制风险,最终确定检查风险的大小和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实施相应的实质性测试。在此过程中,对内部控制作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合理确证会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那么这种目的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涉及到的内控评价是否一致呢?从目前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要求来看,并不仅仅局限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上,往往还涉及到确保经营效果和效率以及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因此《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将审核范围限定在“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上的做法,即使在形式上也与证券监管部门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分歧。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将内部控制的评价要求限定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上,那么“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涉及到的内控评价”与“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这两者能否实现目标上的统一?在《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观点认为这两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即内部控制评价中内部控制是“结果”,而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是“手段”。但是我们在参考了SEC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之后发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因此其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目的似乎与我国会计界及有关政策制订部门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以下为一份向SEC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中有关段落的示例:

“在计划并实施对X公司(以下称”贵公司“)20X1年度(会计期末为12月31日)的合并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贵公司包括确保证券资产安全的控制措施在内的内部控制情况,目的是为了在对合并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时合理确定审计程序,而不是对内部控制提供可信性保证。”

根据这段表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显然在于强化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这两者的目标是一致并相互加强的。另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在SEC的内部控制报告示例中,有以下说明:

“如果注册会计师披露了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报告应当对注册会计师所关注到的缺陷做出描述,并指明这些缺陷将不会影响针对会计报表做出的审计报告。”

上述报告示例中的措辞体现出SEC要求的、注册会计师将内部控制评价与其会计报表审计相联系的协调性。我们认为,SEC的这种政策取向有助于明确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和作用,即这种内控评价报告是为了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时合理确定审计程序,而不是对内部控制提供可信性保证,因此对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首先,能够有效促使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进一步地(或实质性地)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相关控制及其对会计报表的潜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便于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协调与形成。第三,能够在注册会计师擅长的领域内发挥其作用。SEC的这种观点对于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根据《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将该界定与SEC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格式与内容进行比较,我们认为并不存在原则性的差异,因此提出可以考虑对《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的有关内容做出适当修订。

关于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含义的界定

我国会计界对内部控制的性质、内容、结构体系等的讨论在近年来开展得尤为热烈,在探讨证监会提出的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上则争论得更加激烈。首先,何为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有没有一套适用于各种组织形式的会计主体的完整内控?这是征求意见稿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大争议。事实上,不同组织形式的会计主体之所以需要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该主体的特定控制目标,各主体的控制目标差异往往导致内部控制具体做法的差异,此外,内部控制还应建立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因此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内部控制(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a)。还有相当一部分观点提出,即使是同一个会计主体,对于不同的管理者,由于其管理风格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存在差异的,相应地,评价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就显得缺乏必要了。

其次,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一般指内部控制设计上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对这一点的争议主要在于设计合理与执行有效的标准是什么。财政部已于2001年6月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而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总体思路,这只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开始(刘玉廷,2001),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尚待在未来若干年内逐步建立。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即使在证监会于2001年1月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也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明确的界定。除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上的不完备性,被评价单位采用的内部控制标准由谁制订,财政部、中国证监会或其他有关部门,同样是一个重大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在目前阶段尚难以解决,我们认为,可考虑待我国基本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后,由有关方面共同探讨、协调,以便确定公认、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评价是否限于会计相关控制,还是扩展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根据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的提法,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资金管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内部稽核控制等。显然,这些内容中已经包含了会计相关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如环境控制中的治理结构控制、管理思想控制、员工素质控制等。而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在定位上采用了“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的意见,并不包括组织结构控制和人员素质控制等内容。相应地,在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上采用财政部的标准与采用证监会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目前的执业水平而言,将内部控制评价范围限定在会计相关控制方面还是合理的,如果要对会计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做出评价,则有必要考虑自身的胜任能力和法律责任。因此,征求意见稿在总则部分强调了对“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核。这一点显然与目前证监会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也构成了一项主要争议。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时点与时段之争

内部控制的评价应针对某一时点还是某一时间段(期间)?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内部控制是持续运行的,不存在仅在某一时点上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某一时点上的内控没有任何意义。也有一部分观点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当反映出在评价当日那个时点上的内部控制运行状况,但作出该时点内控是否执行有效的结论并不意味着仅仅考察该时点,而是需要考察一个合理期间内的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如果注册会计师在面对特定委托要求其对一定期间的内控做出评价时,也可以接受委托,但应当评估有关风险和成本因素。吴水澎等(2000b)认为,应“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整个年度的审计与报告”,理由是某一时点有效的内部控制不能保证年度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或企业在整个经营期间内守法经营。潘秀丽(2001)认为,“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期间,应当与注册会计师所审计的、且准备公布的会计报告所覆盖的期间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为准。”Arens和Loebbecke(1997)指出,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时间范围应由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共同商定,同时应考虑有关监管部门的要求。在目前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中,我们没有发现对评价涉及的时间范围所做出的要求。

我们认为,一方面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目标和功能是有限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法规以及保证经营效率与效果等目标并不能过分依赖于内部控制的外部鉴证来完成,更多的责任仍在于企业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努力实现其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对整个年度的内部控制做出评价,其成本是极其高昂的,也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参考了SEC的内部控制报告范例,发现注册会计师针对的是特定时点的内部控制,且往往与其所审计会计报表期间的期末资产负债表日相一致。

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篇5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卫生工作空前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就卫生工作方面提出的建议数量不断增加,对卫生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部领导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始终把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和提高行政效能的有效途径,抓好抓实。20*年,我部继续贯彻中央9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注重在“巩固、完善、提高”上下功夫,承办工作的进度和建议答复文件的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一、20*年我部办理建议工作的主要情况今年“两会”之后,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交由我部承办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共469件,内容主要集中在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深化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加强重大疾病、传染病的防控,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抑制药价虚高和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的管理等方面。办理工作涉及到我部13个司局61个处室。我部领导重视建议办理质量,高强部长多次强调,建议办理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建议人做出答复,以及建议人对答复的满意程度,而要通过办理建议推动卫生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承办司局把建议办理工作作为摸实情、办实事、破难题、求实效的过程,抓出实效,抓出成果,真正使建议中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建议人的意见、建议得到尊重和采纳,充分体现建议应有的价值。与去年相比,今年我部办理代表建议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取得了明显办理成效和社会效果。二、认真研究吸纳代表建议,着力解决代表反映集中的问题(一)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代表建议中强烈要求解决的突出问题。今年,我部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入点的要求。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并召开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之后,我部在认真贯彻落实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委出台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文件,为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有力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二)为落实代表关于加强中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的意见,我部疾控局认真分析研究和采纳代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进行工作部署和组织开展调研。截止目前,已完成专门对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流行病学专业开展的业务培训,制定了加强中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的工作方案,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三)关于加强深化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建议占我部承办数量的1/5。我部政法司、规财司、医政司认真研究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制定改革措施。医政司认真组织各地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积极设立惠民医院、慈善医院、济困病房、助困病床,向城乡贫困人群提供减免医疗费用等优惠医疗服务;同时,全面落实医疗服务费用清单制、抗生素等药物限用制、辅助诊断检查项目互认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等医疗质量控制核心制度。江西、青海等省已实现人均门诊费用低增长,人均住院费用零增长或负增长的目标,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三、结合代表建议开展工作调研,加强与代表的联系沟通为畅通代表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在今年大会开幕前,我部高强部长、陈啸宏副部长主持召开有全国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直接听取代表们对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汇报卫生工作进展情况,以便代表们在深入全面地了解卫生工作的基础上,集思广益,为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当前,我国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还不十分协调,农村卫生是整个卫生工作的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是人大代表近年来集中反映的主要问题之一。20*年大会结束后,我部将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有关建议作为重点建议,会同全国人大办公厅组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单位,邀请提出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前往甘肃、宁夏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代表提出的农村卫生工作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和困难,引起了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相继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改变乡镇卫生院设施建设,我部积极协调有关部委,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投入力度。20*年,我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的同时,又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提高各级财政补助标准,完善政策制度,扩大受益面,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截止今年6月,全国试点县(市、区)达到1399个,占总县(市、区)数的48.9%,已有3.96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4.7%。按照国务院部署,20*年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覆盖面将扩大到60%左右,争取在20*年基本推行,确保2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总体目标。从20*年起,中央和地方将投入200多亿元,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快以县医院、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质量建设,加大卫生支农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在办理建议过程中,我部采取登门拜访和回访建议人等形式,听取建议人对答复函的意见和建议。在办理工作中,承办司局都加强了与代表联系和沟通。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答复件征求了代表意见。我部办理的343件建议,共电话沟通联系代表约400多人次,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征求代表意见14件。各承办司局还针对代表提出的有关问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情况,研究对策,解决问题,提高了建议办理工作的针对性。办公厅充分利用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建议在部局域网上交办、督办、审核、存档,提高了办理效率。四、我部办理代表建议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规范建议办理程序。我部认真总结近年来建议办理工作的经验,修订出台了《卫生部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暂行规定》,将建议、提案登记、分办、交办、会办、催办、调研以及答复函起草、审核、回复、与人大代表联系等过程和程序进行细化,实行办公厅统一领导、司局归口管理、主办人员分工负责的办理制度,使办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二)创新建议办理方式。我部20*年承办建议469件,工作量大,有4个司局的承办件在*0件以上。为提高效率,减轻办理工作负担,我们采取了在机关内网上办理的方式。对涉及多个司局的办件采取牵头司局负责制,机关司局会商、会签答复件,提高了效率。同时,建立了建议办理工作“回头看”制度,对建议答复中承诺解决但尚未解决的问题,主动查找原因,进一步加大督促落实力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认真落实领导分工负责制。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把好关,承办司局领导抓落实、限时办。今年“两会”闭幕后,我部主要领导及时召开部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办理工作。要求各有关司局建立办理工作责任制,把提高建议办理质量作为衡量机关工作优劣的标准之一,纳入责任目标管理。办公厅责任牵头落实具体分工,按照建议内容分门别类,制定具体的办理工作方案或计划,提出办理质量要求,将办理工作落实到具体司局。各承办司局领导为责任人、综合处室负责落实具体承办人和本司建议办理的协调工作。我部办理工作实行限时办结制,切实做到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办。(四)解决问题与推动工作相结合。真正解决建议所反映的问题,是衡量建议办理质量的根本标准。把认真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作为解决卫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有效推动工作的一个抓手,将涉及卫生工作全局重要问题的建议,列入年度卫生工作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对反映某些特殊问题的个案,责成有关司局认真调研,尽快加以解决。对因政策规定或受客观因素制约一时不能办理的事项,则要向建议人认真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办公厅对需要多部委会办的建议重点办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具体的承办意见,并牵头抓好落实,让建议人满意。通过认真办理建议,落实各项建议,推动各项卫生工作。在469件建议中,共有343件建议需向代表作出书面答复。从对办理答复件所标识的“A、B、C”分类标准初步统计,代表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的、所提问题已有规定,承办司局明确说明有关情况的“A”类,共18件,占答复件总数的5.25%;所提问题已明确答复代表在今后工作中予以考虑协调解决、承办司局已采纳有关建议和意见制定解决措施或已列入改进计划的“B”类,共319件,占答复件总数的93%;所提问题因目前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暂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以及所提问题留作工作参考的“C”类,共6件,占答复件总数的0.17%。从全国人大办公厅联络局反馈代表对我部答复件的意见看,办理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7%。我部的建议办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如:个别承办人员对办理工作认识不足,还不够重视,存在解释多、措施少、重答复、轻落实的情况;一些复函答非所问,缺少对具体问题的答复意见,办理质量不高;对一些重点建议、议案缺乏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个别建议办理件存在积压或延后等问题。在今后的办理工作中,我部将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要点,继续保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规范程序,提高办理质量,努力做好建议办理工作,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wqcs1031”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加强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办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加强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办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陈建共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陈建共等13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被确定为由市人大常委会齐家滨主任亲自督办的“一号议案”。6月28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加强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的处理意见》(常人发〔2020〕17号),转交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

为扎实推动议案处理意见得到有效落实,今年我工委将“一号议案”的督办作为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深入调研,加大督办力度。8月25日,我工委协同人事代表工委把“一号议案”的督办列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的活动主题,同时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参加督办,并就如何解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短板和不足,与市委书记齐家滨面对面座谈探讨,相关部门领导作出回应,形成共识,齐书记还当场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提出明确要求,有力推动了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进程。近期,我工委再次调研了卫健委、财政局、发改委、人社局、编办、医保局等相关部门议案办理工作的推进情况,并将“一号议案”处理意见和齐书记现场督办要求进行逐项对照和梳理。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

一、议案办理进展情况

“一号议案”交办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议案处理意见,分管领导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排出工作计划、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形成推进合力。市卫健部门研究制定了《常州市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明确了今年要完成的10项重点目标任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实施意见》,指导全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常州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目前已经形成规划文稿第3稿,争取年底前定稿。对照市人大常委会处理意见的具体意见,半年来“一号议案”的办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体现在: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1.疾病预防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疾控工作网络,重点推进市、区两级疾控机构达标建设,全面提升区域疾病预防控制水平。目前,市本级的机构办公用房、人员编制、实验室、仪器设备4个指标在全省排在前列,市疾控中心在编164人,达到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数0.374人,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2.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优化。调整优化市、县区医疗急救资源布局,计划在3年内,溧阳、金坛改建独立指挥型急救中心纳入区域规划,新设置10个急救站点,大力提升基层急救运转能力。

3.基层防控体系进一步强化。推动二级以上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为群众提供便捷就医渠道。计划2021年,市属8家医院率先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指导金坛区、新北区、钟楼区、经开区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天宁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基本建成。根据中心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重点推进19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

(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1.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在5家综合性医院开展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综合监测,在2家医院开展流感和住院肺炎监测,在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和实时预警,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2.收治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目前有33家发热门诊经改造后正常接诊,3家新建发热门诊年底前竣工投用。明确了3批次市级定点收治医院,总床位数达1673张,重症监护床位设置数达178张,达到两个10%的要求。今年秋冬季,各医疗机构已提前配足配齐医疗物资储备,市级临床救治专家组和公共卫生专家组做到队伍不散、随时待命。

3.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已有20家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现有核酸检测设备47套,已培训核酸检测人员462名,采样人员按医务人员总数的30%进行储备,正常日均检测能力达1.5万样本以上。同时在市一院、常州国药医学检验实验室建设城市应急检测基地,每个基地具有单采1万样本/日的检测能力。另外组建1支22人市核酸应急检测队,购置12台核酸检测设备作为机动力量储备。目前已具备4万样本/日的检测能力。

4.应急指挥能力进一步增强,专门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日常运作机制,确保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制不变、工作力度不减。组织开展多种培训、演练、区域聚集性疫情暴发远程推演等活动,增强实践应急能力。

(三)公共卫生保障水平有效提高

1.资金保障方面。一是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市级安排卫生项目建设资金比2019年的1.22亿元增加了6.32亿元,共计7.54亿元,主要支出项目包括血库异地新建、七院二期、二院阳湖院区二期、中医院急诊病房综合楼、三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儿童医院移址新建、市级医院发热门诊等项目。同时配合规划发展需求,一批卫生储备项目经论证后已列入我市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二是加大公共卫生日常运行资金保障力度。从四个方面优化2021年预算编制:2021年将基本公卫财政补助标准提标10元/人,达到96元/人,市级财政按照50%承担比例,将增加资金投入960万元,满足基层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2021年预算编制将以收支两条线、财政保运转为原则,由财政拨款保障疾控中心机构运行和公共卫生职能履职,既保障基本运转,又鼓励提供社会化服务;2021年起,市级财政对市妇幼保健院承担的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进行专项补助,以妇幼保健工作成本性支出为测算依据,适当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助;2021年市级财政继续增加血站投入,弥补血站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的成本性支出,为我市用血安全提供保障。

2.人员保障方面。一是足额配备机构编制,全市疾控机构增核事业编制262名(其中市本级增核事业编制30名,各辖市、区合计增核事业编制232名),在9月底前已全部到位,各级疾控机构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按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确定的编制配备标准。二是畅通人才引进渠道,今年市疾控中心、中心血站和医疗急救中心3家公卫机构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岗位20个,目前办理聘用16人。三是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人社部门重新核定市级公卫机构岗位设置的数量和结构比例,平均提高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13.5%,增加高级岗位总量达45个。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岗位结构比例和数量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调整提高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平均比例达15%,增加高级岗位28个,力求为我市公共卫生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四是采取关爱激励措施,通过增核一次性疫情防控专项绩效、抗疫一线值守补助等提高公卫一线人员的薪酬待遇水平,对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特别是赴湖北武汉等地疫情一线开展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在表彰奖励、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内部岗位晋级等均给予优先倾斜。

3.重点建设项目方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医院钟楼院区、市第一人民医院二号楼病房改造等项目竣工投用。市中医院急诊病房综合楼、市第三人民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第七人民医院二期项目、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二期等项目稳步推进。

4.信息化建设方面。全市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综合监测信息化系统年内将试运行。明年将扎实推动其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接入该系统,重点研究谋划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卫生应急服务资源基础数据库,重点研究谋划智慧急救平台建设,切实打通院前与院内急救信息共享通道。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工作建议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必由之路,是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的“防护网”和“隔离墙”,同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真正建立起政府领导、卫生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共建共享的体系和机制,特别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一张蓝图绘到底,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整合各类资源,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集聚,切实破解一批难题,确保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顺利推进。具体有四点建议:

(一)坚持以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为重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增加资源总量,优化城乡区域资源配置。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大楼、市二院阳湖院区二期、市三院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市四院二期、市儿童医院、市七院二期、市医疗急救中心等项目。二是改善市和辖市区疾控中心的基础设施,保障辖市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用房、实验用房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坚持以保障民生为职责,持续加大对公共卫生特别是疾病防控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公共卫生领域的投资时间持续长、成效难以在短时间内直观显现,却是一个成本效益比最高的投资。建议:一是持续稳定地加大对疾控机构的财政投入总量,特别是保障公用经费、水电、车辆以及科研经费。二是构建疾控人员绩效工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应不低于本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三是医疗机构承担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按照相关规定,根据工作量和考核情况给予补偿。

(三)坚持以提升疾病防控能力为目标,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落实中央和省有关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岗位设置有关标准意见,配足相应数量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县区级疾控中心,承担面广量大一线公共卫生任务,应保证人员足额配备;要及时调整岗位结构比例,完善岗位晋升机制,提高岗位使用效率,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建议:一是编办、人社部门落实《江苏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标准实施意见》要求,落实各级疾控机构编制,解决辖区基层疾控中心的编制缺口。二是落实《江苏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要求,调整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岗位设置,进一步提高高级专技岗位比例。三是建立疾控人才与专业学科的评定体系和首席公共卫生医师(专家)制度,提升疫情研判、决策咨询的专业性、权威性。

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篇7

关键词:市政桥梁;施工阶段;竣工结算;跟踪审计;方法

一、工程概况

苏州市园区入口大桥工程批准概算1722.54万元、中标合同价1568.51万元。桥梁上部构造采用2×20米后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板梁数量66片。桥梁按照三幅设计,右幅桥宽21米,左幅机动车道宽14.5米,左幅侧分带宽6米,左幅非机动车道宽8.5米。桥梁跨径40米,桥面铺装采用10cm厚C50防水混凝土现浇桥面板,上铺9cm厚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梁栏杆采用不低于40号的青石或仿青石材料制作安装,荷载标准: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pa,设计行车速度:60Km/h。

二、跟踪审计依据

1、跟踪审计委托合同;

2、苏州市园区入口大桥施工图纸;

3、项目批文、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设计交底纪要、答疑、商务标、标底、工程承包合同、中标通知书、补充协议等;

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价规范》(2008年版)、《江苏省市政工程计价表》(2003年版)、《江苏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9年)、江苏省和苏州市相关工程造价管理单位下发的有关文件;

5、中价协[2002]第016号《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操作指导规程》。

三、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

在施工单位中标后,审计人员应该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委托单位提供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相关合同及其有效附件材料、全套设计文件,图纸会审及交底记录,图纸变更文件,为审计工作做好准备。

苏州园区入口大桥跟踪审计工作主要是建设实施、竣工结算阶段对工、料、机、量、价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详细审计,从而控制工程造价,有效利用建设资金,最大限度的减低项目建设风险。其中重点是将对造价影响最大的工程变更、工程量收方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一)施工阶段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工程的施工阶段是投入资金最多,最容易造成资金不合理利用的阶段,因此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跟踪审计:

1、核定工程量和隐蔽工程收验方

工程量是否准确是决定工程造价准确性的关键因素,而工程量的计算又是最为繁琐、最易出错的工作。跟踪审计中必须采取全面审核法,将送审工程量进行逐项仔细审查,其中审查依据主要有施工图、变更设计图、隐蔽工程收验方记录及其成果资料。

隐蔽工程收验方现场收验人员由业主代表、监理单位、跟踪审计单位、施工单位人员组成。在收验方小组根据施工单位报送的资料,确定报验项目及资料整理达到收验方的要求后,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收方内容,制定收方操作程序及方法,明确收方成果资料整理要求。施工单位负责测量工作,监理单位、跟踪审计单位、施工单位各出一人分别记录。施测过程中由业主代表、监理单位、跟踪审计单位人员实施监督。施工、监理、审计、业主单位对隐蔽工程收方时必须对收方现场进行拍照,以作为收方资料的证明,做到实物、图、文并貌,真实、准确的反应工程建设情况。

2、工程变更的造价控制

工程变更是工程实施过程中造价控制的重点,工程变更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a、对拟进行的工程设计变更进行设计变更对造价影响大小的评估,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优先选出经济最合理的变更方案。其中对于确属原设计不能保证质量、设计遗漏和错误以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非改不可的,应按设计变更程序进行;对于变更要求可能在技术经济上是合理的,应考虑变更以后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引起施工单位的索赔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分析工程变更引起的造价增减幅度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若可能超出控制范围时,提醒业主注意。另外应和业主以及监理单位密切合作,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确需在施工中发生变更的,也要在施工之前变更,以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

b、跟踪审计中对设计变更应注意以下三点:设计变更是否已全部实施,若是按设计图已施工后才发生变更,则计算因牵扯到按原图施工的人工费、材料费及拆除费等,若原设计图内容没有施工,则要扣除变更前部分内容的费用;若发生拆除,已拆除的材料、设备或已加工好但未安装的成品、半成品则要提请业主注意回收;对于调减或取消项目也要签署设计变更,以便在结算时扣除。

c、对设计变更后施工中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而产生的新增单价,会同业主、监理、施工等单位共同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各个工序进行定额测定,编制出能真实、准确反应造价的补充定额。

d、对设计变更应进行分析,以便追究责任方的责任。由于设计部门的错误或缺陷造成的变更费用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如返修、加固、拆除等费用,应协同业主与设计单位协商是否索赔;由于监理单位的失职或错误指挥造成设计变更应由监理单位承担一定费用;由于施工单位的原因、施工不当或施工错误,此变更费用不予处理,由施工单位自负,若对工期、质量、造价造成影响的,还应进行反索赔。

3、对工程签证单进行评估

施工内容应在合同中约定的,不能以签证形式出现,例如:人工浮动工资、议价项目、材料价格等。合同中没约定的,应提请业主注意以补充协议的形式约定。在签证单审计中应对工程签证单进行备份,以避免添加涂改等现象;应评估签证单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签证有无涉及工程整体造价的上升,并及时提请业主注意;审查签证的内容有无重复计列在投标报价时已含的清单子目中。

4、核定材料价

对于工程变更和签证单中新增材料的主要核价形式有:调研市场,取得第一手资料;利用手中的资料,参照类似工程核价;通过《苏州工程造价信息》或直接联系材料供应商询价、网络询价等。收集到的信息价加工整理后,报送材料核价表,完成材料价格(应标明采购价还是预算价,以避免采购保管费重复计取)确认工作。

5、核定工程进度款

工程进度款的审核与确定应符合施工合同相关支付条款的要求,所套用的计价项目应正确,工程量的核定应与施工进度状况相一致,避免虚假计量、超额支付等情况发生。

6、索赔费用的审核与管理

在实施跟踪审计过程中,应经常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施工现场,及时了解、掌握工程项目进展情况,提出咨询意见或建议,提醒建设单位防范索赔风险,以及必要的反索赔准备;当出现索赔倾向时,协助建设单位将索赔损失控制到最小;同时对承包人的违约问题提请建设单位主张索赔权益。索赔的审核应注重真实性与补偿性,在符合合同约定、证据充分且满足索赔程序的前提下,采取互谅与补偿原则,以利于和约双方的合作。

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按照“跟踪审计、快速反馈、及时纠偏、按月报告”的原则撰写日志,记录跟踪审计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按月编制《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小结》书面报告,对跟踪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做出专业判断,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存档备查。

二)、竣工结算阶段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1、整理和审查工程结算材料

跟踪审计人员首先应对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收集的一些重要证明材料进行整理,例如:隐蔽工程收方记录、签证单、设计变更单、竣工图、会议纪要、往来文件等资料,并取得相关责任人的签名或盖章,并应对工程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独立、公正、公平的审核。

2、进行工程结算审核,编制工程结算报告

工程结算审核首先根据已审查的工程竣工资料进行工程量核算,并将核算结果与施工单位、业主交换意见;达成一致后,依据合同、签证单、定额及其配套文件编制工程结算报告。编制工程结算中应将结算和预算进行对比,查看二者之间的差距,并说明原因以及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结算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之后对结算报告进行校核和签发,完成最后的审计工作。

3、整理归档

4、跟踪审计整理归档的资料包括:跟踪审计合同及相关补充协议;作为跟踪审计依据的相关项目资料、设计文件、会议纪要和往来文件;经签发的所有中间及最终成果文件;与所有中间及最终成果文件相关的计算、计量文件,校核、审核记录;隐蔽工程及重要事件的影像资料;单位内部质量管理所需的其他资料等。

四、跟踪审计质量保证措施

1、组织制度保证

跟踪审计人员应为精通造价和施工技术的复合型造价咨询人员,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应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合理分工,确保审计的质量。跟踪审计报告应交由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依照法律、法规重点对下列事项进行复核:是否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范围和审计目标实施审计;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四个关键环节“工程量计算关、取费标准审计关、材料差价审计关、套用定额审计关”是否把握好。

2、提高审计意见的时效性

跟踪审计最关键的作用就是审计意见的及时性和发现问题后整改的及时性。对一般性问题,发现问题后应要求有关单位立即主动整改,以及对施工进度安排、施工组织等方面的意见,用口头的形式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表审计意见,并视其重要程度在事后补做审计纪录。

对因质量问题需要停工、返工和对施工方案及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措施等存在异议,或需要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且经初步交换意见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达成一致的;或对发现的重大、有倾向性或经多次提出屡禁不止的问题,以及发现的设计方案存在缺陷的问题,应采用跟踪审计意见书的形式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要求被审计单位反馈整改意见。

通过对苏州园区入口大桥的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的跟踪审计,核减增加工程量、设计变更、增加签证单和费用索赔共计115.42万元,核准增加费用84.20万元,结算审计造价1652.71万元。跟踪审计中及时发现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纠正了偏差,加强了内部控制,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使建设项目实施中更加合理、有效的使用建设资金,在确保本桥建设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实现了优质、高效的完成本桥的建设任务的同时,尽可能的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已批准的概算范围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2]《江苏省市政工程计价表》(2003年版)。

[3]《江苏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9)。

[4]蒋俊 浅谈市政桥梁工程现场跟踪审计 山西建筑,2011年05期

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篇8

关键词:审计;报告;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审计不讲质量,就失去了意义和作用。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情况的综合反映,审计工作成果的好坏、审计质量的高低最终集中反映在审计报告上。审计报告质量的优劣,从小范围讲直接关系到个体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从大的方面就会影响到领导宏观决策的准确性。因此,如何加强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意义非常重大!

一、审计报告的定义、内容

修订后新的审计法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将审计报告分为: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后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专项审计调查后出具的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根据审计报告的类型不同,其具体内容也有所区别,但审计报告一般应具有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中也予以了明确,即审计依据、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以往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审计发现问题的事实和定性处理处罚意见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审计发现的移送处理事项的事实和移送处理意见、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的改进建议等八个方面的内容。专项审计调查报告除符合审计报告的要素和内容要求外,还应当根据专项审计调查目标重点分析宏观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与过去的审计报告相比,新的审计报告完整地反映了审计结果,由于取消了审计意见书,将其内容纳入了审计报告,同时还包括了审计决定书、移送处理书的全部内容,全面、完整地反映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审计结果。

二、当前审计报告质量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专业性过强、文字不通俗。一些审计报告在反映问题时往往简单地以会计核算过程或会计科目来说明事实真相,阐述问题没有与整个业务操作过程相结合,专业术语过多过滥,给行外人阅读和理解审计报告增加困难。

(二)文字、格式错误。有些单位的审计报告没有统一格式,而且未经严格审核把关,导致出现排版零乱、语言不通、掉字、错字、重复字句、标点符号错误等问题,严重损害的审计机关的形象。

(三)报告中的查出的问题不分重点。一些审计报告在反映问题时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将所有查出的问题一一列出,或者将一些数字不大,性质不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技术性的差错也写入报告。对这种没有进行提炼,面面俱到,数字充斥整个报告,让人看了处处是问题,而又看不出关键性的问题。

(四)法规引用不适当。一是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的问题的定性没有引用法律法规,或者错误引用法规。二是由于执法主体、适用的范围等原因导致引用的作为审计处理处罚的法律依据不准确。三是引用过时甚至是失效的法规作为审计依据,或用审计事项发生时还没有实施的规定作为审计依据。四是引用法规不规范。引用法规应写明发文机关、文件标题、文件号三个要素,有的审计报告在引用法规时只写文件号,不写发文机关和文件名;或者只写发文机关、文件标题,不写文件号;有的不写具体条款。

(五)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针对性不强。一些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针对性不强,只是泛泛而谈,无事实作根据,无证据作支撑,脱离客观事实,无法让被审计单位心服口服,降低了审计威信。二是可操作性不强。由于有些审计建议过于原则化,笼统化,使被审计单位无法组织落实。三是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对象提出建议。有的审计报告向被审计单位提审计建议的同时,还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相关单位提出审计建议。

(六)审计评价不够规范。一是超越审计范围进行评价。对不属于审计事项的内容进行评价,对审计过程中没涉及或仅表面涉及的问题进行随意评价。二是审计评价单一。不管什么项目,审计评价一个样,没有按照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或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效益性及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而是作单一笼统的评价,或不予评价。三是审计评价用词不严谨。存在着用词不恰当的问题。如有的单位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但审计评价时往往顾及被审计单位的形象,或是为了审计决定能够较快地落实,就把审计评价中的:基本真实、基本合法、基本健全,夸大为:真实、合法、健全。还有的审计评价在对某些重大问题发表肯定意见时,语言表达过于绝对。

三、影响审计报告质量的原因

(一)审计人员质量风险意识淡薄。审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应运用应有的技术和职业判断。在审计报告阶段,保持应有的风险意识是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时应注意的一个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人人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的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把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工作看成无足轻重、费时费力的一般工作,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审计复核工作未能有效落实。审计复核,通常就是指三级复核制度,审计署六号令《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中明确了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和审计机关法制工作机构的三级复核制度。而实际情况是,审计复核工作在实际执行中未能真正的有效落实,存在一定的水分。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三级复核机制职责不清,尤其是审计组组长以及审计组所在部门的复核流于形式,例如有的在编制审计报告之前没 有经过审计组长的复核,便交由所在部门签署意见;许多业务部门没有认真执行相关规定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有的即使进行了复核,也没有提出具体的书面意见。另外基层法制工作机构不健全,兼职人员的现象较普遍,在复核过程中,也就存在对发现问题的定性和审计处理处罚是否准确的复核流于形式,甚至忽视对审计事项有关事实是否清楚以及审计评价建议是否恰当的进行复核等现象,加之一二级复核的不到位,就可能导致对审计报告中审计事实的把握上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三)审计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对于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而言,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审计报告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报告复核制度、审计业务审理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多数基层审计机关无法配备专设复核岗位;有的虽有复核制度,但有关人员也没严格按规定履行好复核职责;有的审计局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是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还有的制度是有但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而一旦报告中出现审计过错,也难以确定审计责任的具体环节,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之。

四、加强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审计复核工作的力度。审计复核作为审计机关实行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机制,是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加强审计复核工作,一是提高对审计复核工作的认识。基层审计机关领导要重视审计复核工作,要充分认识审计复核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需要,是培养干部职工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的需要,更是提高审计监督能力的需要。二是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这是加强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基层审计机关要建立审计复核制度和审计复核操作规程,对每个审计项目实行三级复核,级级严格把关,不放过任何疑点和难点,使审计复核工作和程序达到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复核人员要相对稳定,不能兼职,使之有时间有精力从事审计复核专项工作,在经济政治待遇上给予优先考虑。

(二)健全报告质量检查和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从审计人员到审计组长,再到部门领导,一直到复核部门、主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都应明确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必须实行责任制,需要有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予以保证。一方面,要加强审计报告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立审计质量分级责任制度。对审计报告的各个质量控制环节都要有监督,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合理分工,强化过程控制,把事后责任评估的工作前移,避免产生责任时相互推诿。另一方面,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机制,要定期开展事后审计报告质量的检查工作,建立定期的抽查和互查制度,一旦发现审计报告有质量问题,除了正常的追究处理外,还可结合年度培训有针对性地对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控制审计报告风险、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着根本性的作用。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应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审计的职业特性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再完善的控制措施也不能防止审计人员的有意舞弊。审计人员仅仅具备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强化审计资源配置使用。首先合理安排年度审计任务。上级部门及政府安排的年度审计任务逐年上升,尤其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政府投资审计项目特别突出,为此,我们应深入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审计工作方针,既保证审计质量,又使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总结、学习,以提高审计水平。三是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审计经费的投入,保证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后续教育、审计技术观摩交流、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信息网络建设等经费需要,以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金华主编.《审计干部审计知识读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版.

[2]李金华主编.《审计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上一篇: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范文 下一篇: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