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22 17:10:22

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篇1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实验室建设方案,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总体设计及实验室功能,并针对军队院校的计算机教育特点对网络实验内容进行了规划。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实验室;实验课程;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在军队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部队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更要重视网络实验教学。但我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停留在理论教学为主的状况,每学年实验课上机时数很少,缺少专业的实验室。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缺乏标准的网络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要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必须本着重视理论教学、增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原则开展教学。建设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势在必行。

2网络实验室总体设计

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整个实验室包含开放基础硬件平台、实验室业务支撑层、实验业务层面和实验室综合管理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2.1开放基础硬件平台

开放基础硬件平台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基础网络平台组件、集合通信组件、存储系统组件、智能管理中心组件。根据实验室不同的研究、开发、教学等业务提供一个全面的基础通讯硬件平台。

2.2实验室业务支撑层

面向实验室三个主要业务方向,该层面主要提供培训教学教材体系与技术交流服务;面向科研课题研究的中间件系统;中间件平台包含IMC、NBX中间件、IPS疫苗定制等二次开发接口等系列规范的接口;面向行业技术应用与科研成果的转化需求提供行业网络应用咨询服务。

2.3实验业务层面

实验业务层面为最终的应用层,即实验室可以开展的相关业务,从实验室建设的阶段分析和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学培训、课题研究、行业应用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应用内容。H3C多元化多业务实验室将基于开放基础硬件平台和针对性的实验室业务个性化服务实现H3C-学校网络实验室-社会各行各业完整的增值价值链体系。

2.4实验室综合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不仅仅是简化实验员的操作过程,本方案我们设计成除依靠路由器反向Telnet功能实现一组实验设备的集中控制外,更加注重实验室的业务层管理,包括实验室远程开放功能、运营管理以及实验过程、实验配置、实验包管理等内容。

3网络基础架构与实验内容规划

路由和交换是网络建设的基础,也是各种网络应用的传输平台。本方案通过为学员搭建一套满足各种局域网交换和广域网路由测试需求的基础网络平台,使学员可以熟悉网络基本协议、学习组网设计、模拟各类实际环境、排除网络故障等,同时亲身体验所设计网络的高速连通性、高可靠冗余等特性,完成从认识、熟悉到设计、排错等多种教学和实验,熟练掌握网络实用技术。

实验室方案中的设备选型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满足网络基础架构教学的基础上,还可叠加语音、安全、视频等多种设备,满足相关专业所有教学课程要求,远程VPN接入功能,还可在计算机教学领域提供对外有偿教学服务。实验拓扑图如图2所示。

3.1局域联网实验

(1) 实验内容

网络基础、综合布线技术、局域网及交换机基础、TCP/IP 协议、以太网技术及其应用、交换机的设置及管理、虚拟网络(VLAN)概念、交换机端口、堆叠技术、队列技术及设置、802.1Q 协议及设置、Trunk技术(802.3ad)、生成树(STP/RSTP)算法及应用等、三层路由在交换机中的实现、交换机安全设置、QOS支持、局域网故障排除。

(2) 教学目标

基础教学:熟悉网络环境、了解网络概念及基本协议、熟悉布线产品及交换机产品、学习基础网络设计,排查基本故障。

高级教学:深入理解各类局域网络协议,独立设计网络(综合考虑连通、高速、可靠性)、熟练掌握交换机的配置、排除各类网络故障。

3.2广域路由实验:

(1) 实验内容

广域网技术基础、路由产品认识、端口类型、线缆类型、路由协议及其配置、高级路由协议技术、访问控制列表(ACL)及其实现方法、QoS设置、地址转换NAT、拨号技术、组播路由技术、路由器备份技术、广域网故障排除以及广域网及路由器基础

(2) 教学目标

基础教学:熟悉广域网络环境、了解路由概念及基本协议、熟系各种接口结构及线缆类型,熟悉路由器产品、学习基础网络设计,排查基本故障。

高级教学:深入理解各类广域网络协议,独立设计网络(综合考虑连通、均衡、冗余设计)、熟练掌握路由器的配置、排除各类广域网络故障。

3.3防火墙实验

(1) 实验内容

搭建模拟环境,仿真各类攻击,配置UTM 200-S,实现各种防火墙功能,如:基于状态的访问控制;动态/ 静态NAT和PAT功能;双向NAT,支持基于策略的NAT;防火墙冗余备份及故障切换;静态/动态路由;其他安全功能(DNS 保护,Flood Defender,Flood Guard,TCP 阻截等)。如图3所示。

(2) 教学目标

全面了解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掌握网络安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网络安全设备工程实施步骤。

3.4IPS实验

(1) 实验内容

模拟实际网络环境,配置UTM 200-S实现IPS功能抵御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尤其来自于合法用户的病毒和攻击。包括UTM 200-S 监控数据采集、设备安全性测试、攻击应对策略测试、主动告警功能测试等内容。

(2) 教学目标

掌握IPS部署设计,理解工作原理,熟悉IPS网络安全策略以及相关工程实施步骤。

3.5VPN实验

(1) 实验内容

搭建基于二层、IPSEC VPN的网络技术和各种不同的VPN连接技术,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远程访问等环境。

针对目前企业中经常使用的ADSL宽带包月、小区宽带接入等方式,传统的VPN技术很难基于私有IP地址、动态IP地址建立隧道,动态VPN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VPN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RSA双因素认证实验需要另配。

(2) 教学目标

了解VPN基本技术原理,掌握多种VPN设计及应用环境,熟悉VPN网络的配置流程。

4结束语

实验室建成后,将为全院学生开设网络理论课基础实验;为与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学生开设基础理论、相关计算机网络专业课实验和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性实验、系统性实验。通过实验教学的三个层次(基础教学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系统性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学科建设看,建立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综合实验室,利用购置的先进设备和系统,支持教师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将为积极申请军队科技项目,支持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作,提升我院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技术研究水平,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看,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一方面,能够为培养新世纪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另一方面,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石幼生.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29-31.

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篇2

关键词:美国;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治理;模式

美国联邦实验室系统拥有世界顶级科学家和先进研究设备,是国家技术创新的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科研团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美国大学管理的联邦实验室是联邦实验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转移方面为美国产业部门做出了重大贡献。美国政府为确保技术转移顺利实现,在治理结构和技术转移模式选择方面给予了充分重视,有效地扫清了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障碍。重审美国大学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相关政策、技术转移治理与模式,反思其成功经验,有助于形成科学认识和正确借鉴。

一、美国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治理结构

(一)外部治理: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合体(FLC)

FLC成立于1974年,是一个由700多家联邦实验室所组成的全国性技术转移网络组织。l986年出台的《联邦技术转移法》,要求联邦政府的大部分研究机构也加入该联合体,并正式向FLC授予特许状。现在,美国几乎所有雇员在10人以上的联邦实验室、研发中心及它们所隶属的联邦部门和机构都是FLC的成员。FLC的运转经费来自各联邦实验室的预算提成,各实验室将其预算(包括管理费用)的0.008%用做FLC的活动经费。根据《1986年联邦技术转移法》和相关政策的规定,FLC的主要使命是:促进和协助联邦实验室(包括大学运作的国家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向美国产业部门快速转移。基于此,FLC的战略目标包括:加强各联邦部门及其实验室的交流,鼓励州和地方政府、企业、大学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对话,使技术转移实践经验、成功方略大众化;探索创新型技术咨询服务和其它技术转移活动的有效途径,降低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的成本和风险;通过评估和分析联邦各部门技术转移政策、程序和实践活动的优劣,不但完善和创新了技术转移过程,还向有关人员提供基本和高级培养和培训,以提升技术转移能力。[1]

FLC的治理策略包括:开发和实施与技术转移有关的技术、培训课程和材料,以增强联邦实验室雇员关于实验室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潜力的意识;提供一个技术情报交流中心,为州和地方政府、企业、产业开发组织、非营利组织(包括大学)、联邦机构和实验室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促进联邦实验室的研发部门与技术应用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联邦实验室的研发部门和技术应用部门与州或地方技术转移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院或大学、企业、非营利组织、州或地方政府或地区性组织在诸如技术项目开发、课程设计、长期研究计划、人事需求规划和生产力评估等领域中制定促进研究和鼓励技术转移的方案;在联邦实验室联合体管辖的地区,向州和地方政府的代表、大小企业、大学和其他合适的人员征求关于技术转移方案意见等。[2]

FLC在2009年新战略目标中进一步明确了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的新的治理策略:(1)通过实施国家和区域教育与培训项目,开发现场和网络技术转移课程,提供技术转移资源,拓展教育和培训资源以及技术转移途径与程序等措施,为FLC成员提供技术转移教育与培训机会;强化国家和区域FLC技术转移奖励项目,对技术转移成效卓越的实验室进行奖励。(2)培育良好的技术转移环境。如通过参与商业展览、成效突出案例出版物等形式,充分利用联邦的技术和设备;帮助州和地方政府、区域组织和学术界积极开展技术转移,如通过建立州和联邦实验室正规合作机制,开展以战略性技术为本的经济发展项目,使联邦实验室成为“技术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3]

(二)内部治理:实验室自设机构

为促进联邦实验室科研成果得到充分应用,在治理机构的设置上,1980年《史蒂文森――怀德勒技术创新法》规定:技术转移应成为每一所联邦实验室的重要使命,技术转移是每一个实验室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一项职责;授权在每一所大学联邦实验室设立“研究与技术应用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s),已经具有类似组织的实验室可以选择将“研究和技术应用办公室”并入已有组织。办公室的人员聘任和资助由每个实验室及其所属联邦部门具体决定。据此,几乎所有大学联邦实验室都成立了独立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办公室”,有的直接设为“技术转移办公室”。这些办公室的主要职能包括:加强对各州、地方政府或产业部门具有应用价值的联邦实验室研究和开发项目的应用价值评估;提供并传播对州、地方政府或产业具有应用价值的联邦占有或创造的产品、加工和服务等信息;加强同“联邦技术应用中心”和那些与联邦实验室的研发资源有关的组织合作,根据各州、地方政府和产业的实际需求提供技术指导或帮助。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部”治理策略主要包括:通过将实验室发明成果许可给能够成功使其商业化的公司,以促进伯克利实验室技术的有效利用,服务于社会;通过寻找产业伙伴投资实验室科研活动和通过许可收入支持未来实验室科研活动,以实现实验室的科学研究使命;赢得正当回报以及社会对实验室和发明者的认可;贡献于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4]

二、美国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激励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提升联邦实验室服务产业技术创新,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案,为规范大学运作的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多元技术转移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如合作研发协议、为其他工作协议(Work-for-Others Agreement)、技术许可协议,等等。

(一)“合作研发协议”(CRADA)模式

“合作研发协议”是指一个或多个联邦实验室与一个或多个非联邦组织(可以是其它联邦部门、州或地方政府、产业组织、公私基金会、包括大学在内的非营利性组织等)之间签署的相关协议。在协议下,政府通过实验室向协议对方提供人员、服务、设备或其它资源,但不提供资金,而协议对方应向联邦实验室提供资金、人员、服务、设备或其它资源,用于开展与联邦实验室使命相一致的研发活动。

为通过加强大学、私营部门和“政府拥有合同者运作”的实验室之间的技术合作而促进重要经济领域的技术开发,1989年《国家竞争力技术转移法案》把“合作研发协议”使用范围由《1986年联邦技术转移法》规定的“政府拥有政府运作”(GOGO)的实验室扩大到“政府拥有合同者运作”的实验室。这意味着,一方面,由联邦政府委托给大学管理运作的国家实验室和联邦资助研发中心可以实施“合作研发协议”;另一方面产业部门可以参与大学运作的联邦实验室合作研发工作(《1986年联邦技术转移法案》规定工业部门可以参与联邦实验室的“合作研发协议”)。《1995年国家技术转移与提升法案》规定:“合作研发协议”伙伴可以保留由其自己研究人员独立生产的研究成果的所有权。即意味着,由大学与非大学组织运作的联邦实验室签署的“合作研发协议”(1986年《联邦技术转移法案》规定大学可以参与联邦实验室的合作研发协议)中,作为合作伙伴,大学可享有其研究者在协议中独立完成的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同时向政府提供无限制的免费许可使用权。[5]

在合作研发伙伴的选择上,大学运作的联邦实验室应优先考虑小企业公司和小企业联盟,特别是在美国境内的小企业,确保实验室研究成果能在美国境内开发和生产,也可以适当考虑大公司或外国公司是否参与合作研发协议;应在协议下将研发许可使用费或其它增值收入用于研究者报酬和与实验室研发目标一致的后期科学研究与开发活动。[6]

(二)“为其他工作协议”模式

“为其他工作协议”主要是指为非联邦部门工作的技术协议。“为其他工作协议”主要包括非联邦实体资助协议、技术服务协议、分析服务协议等形式。如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规定的“为其他工作协议”主要是指一家公司向伯克利实验室科学家提供资助,利用实验室特有的设备和专家资源,围绕特定课题开展研发活动。“为其他工作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向非联邦实体提供难以实现的、非重复性的技术成果;为工业企业提供国家实验室独特的高端技术设备、技术服务;加强国家实验室与产业部门之间的研发合作,促进技术转移。

(三)技术咨询与人员交流项目模式

技术咨询和人员交流也是美国大学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的重要模式之一。1980年《史蒂文森-怀德勒法》第13部分关于“人员交流”规定:商业部长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应联合创建一个旨在促进学术界、产业和联邦实验室之间的科技人员交流项目,项目应包括联邦支持的交流和非联邦资助的激励流。[7] 为通过加强大学、政府、产业特别是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国家技术转移,里根总统的“12591号执行令”鼓励技术交流,即不同部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交流。联邦政府通过开发和实施交流项目,鼓励私营部门科学家和工程师承担联邦实验室(包括大学运作的GOCO实验室)的临时研发任务,联邦实验室也可以承担私营部门的临时研发任务。[8]

三、美国大学运作的能源部实验室技术转移模式实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会通过的相关技术转移政策框架下,美国能源部鼓励大学运作的能源部实验室积极开展技术转移活动,特别是1989年《国家竞争力技术转移法》授权大学运作的国家实验室实施“合作研发协议”,促进技术转移。1992财政年度,大学运作的能源部实验室签署“合作研发协议”量居联邦各部门实验室之首。除了“合作研发协议”,能源部实验室还通过向小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参与技术伙伴合作,并利用“为其他工作协议”、“技术许可”和“用户设备协议”等形式开展技术转移。为了进一步促进能源部实验室开展合作研发协议,提供技术援助,国会从1991年开始向技术伙伴合作提供专项资金,随后几年内,大学运作的能源部实验室“合作研发协议”快速增加。然而,自1996年,美国国会开始取消这些专项资助计划,取而代之的是,各实验室项目管理者运用其常规研究项目资金资助“合作研发协议”。这一财政战略的转型导致许多大学运作的能源部实验室开始逐渐削减对“合作研发协议”的支持,自此,“合作研发协议”量明显减少。与此同时,许多实验室开始积极探索依赖产业资助的其它技术转移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为其他工作协议、技术许可、用户设备协议等模式开始快速发展,其中“为其他工作协议”一直是美国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最重要模式,图1-4展示了美国能源部四所著名大学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转移模式发展趋势。[9]

四、经验与启示

美国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治理与模式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合理有效的治理体制机制、多元技术转移模式以及明晰的知识产权归属是确保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活动的重要因素。根据我国当前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体制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大学国家实验室应该积极构建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技术转移治理模式,构建多元互利技术转移模式,明确大学国家实验室知识产权。

(一)构建多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体系

大学运作的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涉及到大学、国家实验室、产业以及政府等多元利益相关者,他们在技术转移活动中扮演着不同利益角色,通过相互博弈而发生技术转移活动。因此,在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所在,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技术转移的最终目标。对此,美国为有效治理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通过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合体加强外部宏观治理,并通过法律形式授权在国家实验室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类似治理机构,成为当前美国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主导治理模式,有效地协调了各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关系,提升了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能力。我国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能力不高,缺乏专门治理机构和有效的治理策略。因此,国家在加强对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外部宏观治理的同时,有必要在大学国家实验室建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治理机构,安排专职人员从事该项事务;不断完善技术转移活动中利益分配制度,加强大学、国家实验室、政府、产业、研究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积极构建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治理模式,提高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成果的利用效率。

(二)建构多元技术转移运作模式

为提升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能力,美国政府在推动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活动方面,通过相关法案授权创建了多元技术转移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国家实验室高新技术成果的转移和开发利用。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国家实验室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大多仍然停留在实验室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没有得到根本提高。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转移模式单一,未形成多元良性互动的技术转移运作模式和体系。对此,为提升我国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能力,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研发成果服务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国家实验室应不断创新产学研技术合作模式,特别要注重加强与产业部门之间在技术研发、人员交流、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拓展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运作模式和途径。

(三)建立明晰的研发成果所有权制度

科研成果所有权是技术转移活动是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之争的焦点。美国联邦政府相关政策明确的国家实验室各种研发成果所有权归属问题,是美国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成功开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加强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治理和拓展技术转移模式中,应根据人员、资金、设备资源的投入情况,充分体现国家实验室公益性,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最终价值目标,以法律形式确立各种明晰的研发成果所有权。

参考文献:

[1]FLC. Mission, Goals and Objectives [EB/OL]. .(2011-05-12).

[5]FLC.2005. Federal Technology Transfer Legislation and Policy. Universal Technical Resources Services,Inc.ix.

[6]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echnology Transfer Act of 1989(Public Law 101-189).Section. 3133.

[7]Stevenson-Wydle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 of 1980(Public Law 96-480).Section.13.

[8]Ronald Reagan. Executive Order 12591―Facilitating Access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ril 10th, 1987. Section. 3.

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篇3

20xx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

一、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建设建议

1、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招生数量

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30人以上,满足评估标准。

2、增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教师数量

按目前的招生规模来计,建筑学专业需要引进10名专业教师,城市规划专业学要引进7专业教师,建议20xx年达到1:12左右。

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

评估前应达到“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0%,并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评估要求,并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

4、扩大职称成果认定范畴

(1)认可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获奖作品,提高其科研级别,划入职称成果认定范畴;(2)增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期刊种类。

5、增加教学管理用房

根据生均10平方米的评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需教学管理用房的建筑总面积6880 m2。现有设计教室、办公室总建筑2400 m2,需增加面积4280 m2,必须增加以下用房,并满足相应的面积:

(1)教学用房(使用面积2400 m2 建筑面积3500 m2 )

①专业教室20间,按每间容纳30人,每间80 m2 左右,使用面积1600 m2建筑面积xx m2。

②多媒体教室二间 90~100 m2/间

③计算机教室一间 150 m2/间 (现有学院机房70 m2/间)

④评图室一间 90~100 m2/间

⑤报告厅 300 m2

⑥师生展览厅 200 m2

(2)办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积290 m2 建筑面积450 m2 )

①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

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对独立并集中教学管理用房

(1)方案一:在我校屏峰校区设置独立的建筑系馆,将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室与办公区、实验室集中布置,或分设2处,总建筑面积满足6880平方米即可。

(2)方案二:将邵科馆2、3、4楼设置为建筑系的办公与实验用房集中布置,改建成必要的评图室、展览室等必要用房,将学生教室集中于新教楼9、10层统一设置,这不仅是评估需要,更是符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增加学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之必须。

(3)方案三:在新教大楼内7、8、9、10集中设置学生教室及与学生相关密切的模型室、评图室、展室等必要用房,办公室保持现状不变,在建工学院6楼增设实验室。

(4)方案四:将建工学院目前所在的文荟楼北侧增加一排房间用作必要用房的建设,办公维持现状,将20个学生教室集中于新教楼8、9、10层统一设置。

(5)方案五:在尚德园四楼集中设置办公区、部分实验室和必要用房,将20间学生教师和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实验室集中设置在新教大楼8、9、10三层。

(6)方案六:将子良楼a区整块作为建筑系集中、独立设置教师、办公室、必要用房、实验室的独立区域。

二、实验室建设建议

1、建设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

此实验室建设计划已经得到批准,但是由于构造实验室相当于一个基本建设项目,根据现在建筑以及装修材料和费用的增加,原有预算计划偏少,尚需增加模型以及构造节点施工费用约10万元左右。并尽快确定建设场地,需要建筑面积约150平米。

2、新建视觉艺术实验室(或称为建筑摄影实验室)

成立建筑摄影实验室,将原来归属学院实验中心的建筑摄影器材划归该实验室。目前急需购置的设备有:数码相机35台,数码摄像机2台、闪光灯、滤镜、遮光罩、照片打印机以及三脚架等,大约需要投入资金30万元。场地面积需要60平方米。

3、新建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实验室

根据目前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继续建设城市信息技术实验室,可以考虑与计算机cad实验室一起建设,增加cad实验室面积和有关城市信息的软件设备,如arcgis、mapinfo、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cps城市规划软件、ppsv规划总图设计软件、hy_sz市政管线设计软件、光栅拼图软件rvcad、建筑与城市专业信息库等,总计需要投入45万元。

4、建设独立的建筑cad实验室

根据建筑数字教学的要求以及建筑虚拟技术的发展,需要建设独立的cad实验室以及购置相关的软件。拟购置台式电脑45台,服务器1台、大型绘图仪、彩喷仪、扫描仪等设备以及正版cad软件、空间彩绘大师、渲染器等软件,需要试验场地约150平米,需资金投入100万元。

6、对建筑物理实验室增加投入和场地面积

建筑物理实验室共分为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和建筑光学三个部分,各部分需要独立的实验室以安放试验设备,因此需要增加建筑面积,将三个实验室分别设置,同时按照建筑声学的要求需要有专门的混响、隔声以及消声室,这只能在新校区的建设中进行考虑,但是目前需要至少三个独立实验室,需要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另需购置天然采光实验用人工天穹、亮度计、驻波管、wbgt、室外气象测试仪等设备,约需资金35万元。

7、建筑模型试验室。

建筑模型试验室尚需增加设备:无绳充电式电钻、数控激光切割机、便携式铣机、大号电刨、高速木工带锯机、大方打磨机、砂带机、22升工业吸尘器、工作台、铣机部件工作台、砂带机部件、折叠式组合工作站机架、组合工作台、锯机、多功能工作台、便携式圆锯、万能线锯机、精雕转轴、钉枪、日豹气泵、切纸机、胶装机等,共计需要投入35万元。面积。。。。。。

8、合计

实验室建设需总资金投入255万元,需空间面积560平方米。

三、图书资料建设建议

1、设立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

面积不小于250平方米,阅览座位不少于60个。最好设置于建筑系馆内,若无建筑系馆,应与专业教室相对集中布置。

2、补充校馆藏图书、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藏书

近一年半内,使建筑规划专业书籍总量从目前的2.0512万册,提高到2.4万册,生均纸质专业图书达到40册。需新增纸质专业图书0.35万册,其中外文书籍1500册。以每册200元计,需资金投入70万元。

3、扩订专业外文期刊种类

从09年起,使建筑规划专业外文期刊种类达到15种,需新增外文期刊5种。需资金投入3万元。

4、调整专业中文期刊订刊目录

从09年起,使建筑规划专业中文核心订全。

5、增购现行建筑法规文件资料及工程设计参考资料

近一年半内,增购现行新的建筑法规文件资料40种,120册,以每册40元计,需资金投入4800元。购买工程设计参考资料80套(册),需资金投入2万元。

6、购买及制作教学幻灯片、音像资料和教学模型

需购买教学录像片20部,需资金投入5000元;购买及制作教学实例光盘50张,需资金投入4000元;购买教学模型5个,需资金投入5万。

7、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装修

装修费用按每平方米800元计(含家具),需20万元。

8、合计

专业图书资料建设需总资金投入101.4万元,需空间面积250平方米。

四、科研与课程建设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缩小学科差距

建筑学科争取列入校“重点学科”,城市规划学科列入校“重点扶持学科”。呼吁学校、学院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学科研面积、实验设备和教学经费。对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作品的认可,与国内建筑老八校接轨,确定为一定的科研级别。

2、增加“精品课程”倾斜力度

增加“精品课程”倾斜力度,评估前争取省级精品课程1门,确保建筑学科校级精品课程1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精品课程1门。

3、增加“优秀课程”倾斜力度

增加“优秀课程”倾斜力度,评估前确保建筑学科“校级优秀课程”2-3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优秀课程”2门。

4、增加“教改项目”倾斜力度

增加“教改项目”倾斜力度,评估前确保建筑学科“校级教改项目”增加3-4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教改项目”增加2-3门。

5、增加专业学术交流机会

评估前,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及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会15次左右,次均费用约1万元,共15万元。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累计30次以上,次均费用约0.5万元,共15万元。

6、建立教师学历提高与进修学习制度

建立教师学历提高与进修学习制度,评估前应达到10次以上,次均补贴0.2万元,共2万元。

7、加强教改论文扶持力度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向建筑学科、城市规划学科的教改论文倾斜。

8、合计

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篇4

1中心试验室在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中心试验室的设立和监理组织的层级相匹配:在总监理办公室设置中心试验室,工程施工地办公室设立驻地监理试验室。每一个设立在施工现场的监理试验室听从中心试验室的指挥,第一时间为驻地监理工作人员反应建造过程中的品质情况;中心试验室对使用者和总监理办公室负责,指挥设立在建造现场的监理的常规试验,审核承包者的标准试验材料与原材料试验,接受承包者委托,帮助其完成没有能力做好的试验、测验内容,安排做好总监安排的试验与抽样测验工作。这就在工程建设中建立了企业自检、各级监理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心试验室在管理体系中对驻地监理试验室和工地试验室负有管理和业务指导的权利和义务,对整个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负有管理责任。中心试验室应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行。

2中心试验室在生产过程中的事前监督指导作用

在正式开工令前,必须首先建立一套合理的、可以有力管控品质的品质检测体系。中心试验室一方面应抓紧本身的建设,另一方面还应对承包者试验室的构成、员工资质、进场设施的数目、多少和精准性,均依照协议约定与承包项目任务的要求,到每个合同段逐个检测,不具有资质的人员一定要撤掉,不达标的设施一定要替换、增加,初步完善自检体系,为实施品质测验奠定条件;另外依据协议文件、技术要求、监理内容,初步确定试验检测程序,并在监理会议上宣贯;举办培训班培训监理试验人员及部分合同段的试验员,推动整个质检体系工作正常开展。中心试验室在进场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对多个厂家,各种原材料的调查抽样试验,最终会同业主确定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原材料料源厂家,并根据试验结果原材料料源予以批复;中心试验室严格进行配合比验证,混凝土工作性、耐久性、强度等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后,方能给予批复;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必须能提供填料准确、真实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才能保证既不会因为标准过高而造成机械浪费,又能不因为标准过低而影响路基的填筑质量。因此,中心试验室的标准试验及标准批复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第一关。

3中心试验室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作用

3.1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对工程质量最基础的控制,而贯穿于建造所有环节的中心试验室在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增强监管,判定混合料与原材料的配置比例有没有达到规定的品质要求。建设过程中,监理小组应当定期实施一般性的检验,除此之外,中心试验室还应抓住对品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材料,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质量。

3.2坚持巡回检查

路面与路基基层建造过程中的检验重点是随机抽查路基与基层的压实水平、薄厚水平、强度水平、弯沉数值,重点检验新老填挖交界、台背回填等关键位置,了解其填筑材料要求、碾压办法;桥涵结构物砂浆、混凝土配置比例落实状况。对素养较低的承包者与第一批动工的试验路,从拌和机测试标定到材料铺设实施全面引导监测,第一时间改进预先设计的数据,让混摘要:阐述了中心试验室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心试验室在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中的事前监督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确保工程施工进度的作用和实施方法,为中心试验室制定计划和试验检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纲领性参考依据。关键词:中心试验室;质量管理;监督指导;质量控制合料品质与摊铺效果达到预先设置的标准。路面建造时监测的主要内容是以管控新拌混合料品质为基础,对强度水平、厚度水平、构造深度、平整水平四个指标,进行全方位、多频次的检验。巡回检查中监测监理流程落实状况,监理组抽查检查、承包者自我检查的内容、检查方法、次数、内业材料有没有达到相关要求,能够评估施工品质管理的水平。中心试验室把上述内容作为巡回检测的主要内容,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以此来促进整个质量检测体系工作的正常进行,积极发挥测验在品质监理系统中的功能。对项目中检测发现的品质问题,依照“保证品质,降低损失”的原则,不留质量隐患。

4中心试验室在确保工程施工进度中的作用

中心试验室根据业主的进度目标任务,对施工单位的试验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工程开展的先后顺序,制定试验室的相应的试验检测工作计划,始终保证在各分项工程开工以前,各项试验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完成,确保工程整体施工进度不受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中心试验室根据各分项工程完成情况及时对成品、半成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确保下一道施工工序顺利开展,决不让试验检测工作影响施工进度。

5结束语

总之,中心试验室在工程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关口,应该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监管体系,为工程建设把好关。本文通过对中心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作用的分析,为中心试验室制定计划和试验检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纲领性参考依据。

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篇5

[关键词] 科研型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高等教育

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和随后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2007年又制定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进一步作了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和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并与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协同运作,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部署。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应对世界科技发展和竞争态势的战略选择,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当务之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的科研型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实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地,也是高校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校科研型实验室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一、高校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的现状和方式

(一)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的现状。目前,我国科技和经济体制都已发生了深刻变革,企业产学研主体意识逐渐增强,有的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建立了稳固的科技合作关系,联合承担部级、省级科技攻关项目。有的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将资产、市场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了企业和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的积极性, 在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合作更加务实, 更加贴近实际,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尚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科技进步是在各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部完成的,形成了两条平行线,缺乏广泛的交汇点。一方面,很多企业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技术,许多重要产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甚至形成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另一方面,很多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应用研究开发活动的目标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先进的学术和技术价值,注重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却往往无法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二)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呈现出由浅而深的发展,但是受到部门所有、行业隶属、行政体制不一致的束缚,资源整合难以通盘考虑,研发人员分属各自独立的科研团队,各方着重点有别,缺乏整体思考,在当前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况下,企业和高校科研型实验室的研发成果不愿与人分享, 高校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开发一些技术难度大的科技成果,成功率极低。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提供的科研成果、专利项目多,能满足企业需要的项目少;在科技交流会上签订意向合同的多,会后达成协议实施成功的少。一些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很难找到一项满意的项目。

具体地说,目前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还存在三方面不足:第一方面是双方在合作开发过程中, 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许多大中型企业到高校寻求合作,仅着眼在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 对高校科技开发项目特别是处于前期开发项目, 不愿为长线项目投资,承担风险,缺乏从长远的观点考虑如何提高企业新技术的吸收及开发能力。二是高校科研院所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往往对科技成果价值期望过高, 对已完成的科技成果, 高校更愿意直接转让( 卖) , 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后续技术服务不到位。第二方面是需求与供给脱节影响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深入开展。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的成果虽多,相当一部部分对市场关注不够,是以论文为导向的知识性成果,仅是试验室的成果,通过的只是鉴定或小试,尚未产业化, 其科研成果多数有学术、技术价值,不能满足企业研发是以产品适销为主的技术需求而无市场推广前景,有待完善和配套。第三方面是企业投入少。一是企业无合作研发专项经费。 二是不少企业由于自身经营情况的原因, 对技术投入太少。经费问题制约着新项目的科研、开发、培育和转化, 使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难以广泛深入地开展。

总体上说,高校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是内涵过狭,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互动方式也比较简单,更多是在短期性、交易性层面上的合作,而长期性、创新性、制度性的合作,还“微乎其微”,企业和高校科研型实验室研发人员缺乏信息互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尚不理想,。

(三)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的方式。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要重视合作机制的研究和探索。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合作机制,不断出新思路,不断有新成果。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的基点在于联合,重点在于开发。 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的合作是一项重大的、长期的系统战略工程,需要严密规划、统筹协调和系统管理实施的。

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的各国产学合作的下列7类一般方式实施:

1.一般性研究支持。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企业界以捐款、成立基金、捐赠设备与其他研究设施等方式,协助大学进行各项研究。一般而言,企业界并不期望通过提供支持而获取任何直接的实质性利益。采取这种方式,企业多数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

2.非正式的合作研究。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的研究人员与企业界就个别课题建立非正式的合作研究关系,研究人员常常以个人身份且多数利用业务时间参与合作。这类合作在OECD的成员国中愈来愈普遍,而且合作成果也相当好,制药、航空与环境科技等领域采取这种形式较多。

3.契约型研究。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为了减轻研发经费的负担,将部分研发活动委托大学进行,以契约方式和大学进行特定项目的合作研究。这种正式合同方式建立的产学合作,可以动用更多的正式和非正式资源进行研究开发,有助于获得目标明确的成果。

4.知识转移与训练计划。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大学与企业界进行知识与人员的合作交流,如大学教授担任企业的顾问,为企业的研发计划或技术瓶颈提供咨询意见,通过合作计划,企业对大学的课程设计及研究计划提供建议等。采用这种产学合作方式,可以使双方的研发更具效率。

5.参与政府资助的共同研究计划。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政府编制专项预算,资助企业和大学共同进行研发,特别是鼓励资金较不充裕且研发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参与。这种合作的目的主要在强化企业与大学的合作网络关系,使企业界能更有效利用大学的研究资源,并让大学的研究更具经济性特征。 转贴于

6.研发联盟。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各国政府针对特殊领域的大型研发计划提供资金补助,由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合作申请赞助。这种合作方式,旨在强化本国产业在新兴科技领域方面的竞争力。

7.共同研究中心。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在大学中设立共同研究中心,大学与企业的合作采取会员制的方式进行,企业对中心的研究方向也具有发言权。目前,这种方式是OECD成员国促进产学合作的主要策略。

一项合作的具体模式的产生是由具体的信息环境和双方的博弈规则决定的,并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模式。在现阶段,我国各个企业所具有的实力、条件各不相同,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合作模式。

二、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科研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

(一)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科研型实验室建设。高校科研型实验室应该主动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和地方,突破制约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管理体制的樊篱,通过建立体现高效、实现共赢的结合机制建设科研型实验室。

1.依托企业建设科研型实验室为总体思路。在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都是依托学科而建立,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到位、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实践证明,依托企业在科研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挥依托企业在科研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作用,推动科研型实验室做大做强,应是各高校建设科研型实验室的总体思路。

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要出色地履行社会功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扩展职能,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和自身发展环境的诸多变化,通过与企业结合,拓宽职能范围,在自觉地肩负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时代使命的同时,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发展空间和特色,实现自身新的发展。实现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联动,建设处于领先水平科研型实验室。

2.以企业需求带动科研型实验室发展。科研型实验室的发展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以企业需求带动实验室发展,可克服实验室学科面窄、资源不充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资源,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改善学科交叉缺乏状况,拓宽了实验室功能,实现了人员、物力的优化配置。随着企业对科技创新需求,科研型实验室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向新学科方向不断扩展,在学科不断发展的同时,科研型实验室建设也会同步发展起来。同时,利用与企业合作进行创收,解决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

3.以企业重大项目支持科研型实验室建设。科研型实验室可依靠自己的优势,在竞争中积极争取企业重大科研项目,在重大科研开发项目的推动下,使实验条件不断完善和升级,实验室基本建设得到大的发展,形成创新学科、重大科研项目与实验室科研平台三个方面的相互推动。由于企业重大科研项目大多是科学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可提高实验室整体科研条件和学科发展水平,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重大科研开发项目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科研型实验室也能以项目经费支持实验室建设。

4.以人才互补的模式实施科研型实验室人才建设。科研型实验室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才的创新价值,实施人才互补战略。可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人才竞争,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可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倡导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促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顶尖懂政策、善经营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对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开发型人才,包括顶尖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双方在科技人才交流上打破界限,如企业和科研型实验室双向定期租用、借调、互换技术人员,也可联合组成攻关组,就某一项目或课题合作研制。

(二)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科研型实验室管理模式

1.高等学校是科研型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高等学校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支持、组织实施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指导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编制实验室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将实验室建设列入学科建设计划,支持相关学科优秀人才在实验室、院系(所)和企业间的流动,审批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立项,聘任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组织对实验室的评估,拨发、配套实验室有关经费和后勤保障。

2.科研型实验室实行高等学校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和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实验室实行课题和项目制管理,实行下聘一级的人事制度,由实验室主任根据课题和合作项目需要进行聘任。实验室应按需设岗,按岗聘任,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要积极聘请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要根据研究方向、合作项目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依托企业提供的配套条件和基金,逐步扩大开放研究和流动人员的比例。

3.学术委员会是科研型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审批开放研究课题。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实验室主任要在会议上向学术委员会委员作实验室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由学校、企业和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其中高等学校的学术委员不超过总人数的1/3,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1/3。

4.科研型实验室经费和仪器设备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实验室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鼓励国内外企业、政府、个人以不同形式向实验室捐赠仪器设备、设立访问学者基金、研究生奖学金。实验室主任基金由实验室主任管理,主要用于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课题、新研究方向的启动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实验室主任基金在运行经费中列支。实验室应重视和加强管理工作,仪器设备要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凡符合开放条件的仪器设备都要对外开放。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管理,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工作,并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5.科研型实验室研究成果和信息管理。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在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均应署实验室名称,和企业合作项目按协议处理。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项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做好实验室信息化工作,实验室必须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有独立的网站或网页,开辟网上技术市场,并保持运行良好,推动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国.产学研合作办学对高等学校的意义[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阙广文.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6).

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篇6

关键词:网络教学;网络实训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Network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Wang Kun

(The city of Tianjin Tianjin land and resources and the housing occupation academy,Tianjin300270,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oday,the community of network talent in an increasingly strong demand.According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 dir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lab needs and goals,on the network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the plans and ideas. Brief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lab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and analyzes the contents of network experiment,emphasizes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 network.

Keywords:Network teaching;Network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一、引言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已成为承载信息经济运转的高效平台,从而也带来了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授,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实训室的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平台,在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对专业的了解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除承担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能成为任课教师专业发展及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

二、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一)建立多样化的实验环境。在高速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设计和开发、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等层次提供全面的实验环境,通过一系列的验证型、测试型和自创型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验技能,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满足网络技术研究的需要。建设网络实训室还应跟踪当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能够开设一些高水平的网络和通信实验,在实验室中完成接入层、汇聚层、核心交换层整个网络体系的实验。并且通过最先进的技术把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整合在一起。

(三)提供专业教师学习网络、研究网络的平台。为专业教师研究当前网络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和发展提供完善的实验平台,并能在此平台之上从事网络应用系统与技术的研发,提高学校整体网络科研与教学应用水平。

三、网络实训室建设原则

(一)先进性。网络实验系统应能代表目前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所选网络产品要求支持协议类型丰富、配置灵活、可扩展性强、支持万兆交换、满足IPv6等网络技术研究的需求。(二)实用性。网络实验系统不同于一般网络系统的集成,更不是简单的设备堆砌。网络实验系统应有完整的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丰富,应能满足学生学习网络的需求。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应与社会需求接轨,应尽可能采用业界主流的标准命令行配置界面,以便学生在完成实验课程后可以轻松上手调试其他业界主流厂商的网络设备,拓宽就业渠道。(三)可靠性。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在网络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合理设计网络架构,制订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保证网络具有故障自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四)开放性。采用开放的技术及国际标准,如路由协议、安全标准、接入标准和网络管理平台等,才能保证实现网络的统一,并确保网络的可扩展性。(五)保护现有投资。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从方案设计到设备配备都要考虑性价比,考虑用户今后扩容的需要,考虑现有设备可以在扩容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并尽可能将学院现有设备利用起来,从而保护用户现有投资。

四、规划与设计

(一)实训室设计。实训室搭建需要给刚刚接触网络的学生以真实感,用真实的环境。设备模拟环境,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实训室可采取岛式布局,每个实验台设备相同,推荐4-6个学生使用。实验台上配置一个机柜,放置核心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以及必要的服务器等。学生既可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进行相关实验,也可将多个实验台连接起来相互配合完成更加复杂的实验。

每个机柜中设备为路由器(cisco 2851)2台,核心交换机(cisco c3550)2台,工作组交换机(cisco srw224G)2台,防火墙(cisco PIX525)2台。每个机柜分别配置一个有足够端口的配线架,所有重要设备的局域网口均通过双绞线引至双绞线配线架上,学生可通过连接配线架来实现对设备的访问。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重要设备的端口因过度插拔端口损坏。另外,为方便识别和维护,所有端口和线缆上均设置有明显的标识。

(二)实验内容设计:(1)基础性实验。包括网络线缆制作(如双绞线制作、同轴电缆制作、光纤制作等)、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TCP/IP协议配置与验证;对等网组建与应用等。(2)网络设备配置实验。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配置、VLAN划分、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配置、广域网协议配置等。(3)网络安全实验。例如:防火墙设计与配置、加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安全认证实验、访问控制实验等等。(4)网络应用实验。包括:域模式网络管理、域名服务器(DNS)配置、WWW服务器的配置及网站建设、FTP服务器的配置、电子邮件服务器配置等。

五、结束语

网络实训室提供了真实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亲自搭建网络、亲自动手调试、配置网络,从而让学生直观、全方位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通过网络实训室的学习,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建良.普通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

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篇7

关键词:食品检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内实验室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2021年有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被公开报道,造成惨痛的生命财产损失[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技术支撑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迅速,但实验室整体普遍存在散、乱、弱、小等问题[2],实验人员的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基层县域范围内的检验检测机构,面临资金投入小、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必须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进而促进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结合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主要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安全管理、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影响实验人员安全风险因素的种类和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找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运行模式,以期为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使用与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国家深入实施的“放、管、服”改革与第三方检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新成立许多食品检测机构,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因素导致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落实,进而引发一系列实验室安全问题。相较于发达国家,国内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起步稍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实验室建立相应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实验室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有效性、可操作性、充分性不够完善,安全制度的执行落实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出现制度和执行“两张皮”现象[3],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归结如下。1.1.1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检测机构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制度脱离实际,导致质量手册中的安全预防措施成为摆设,方案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未能有效落实。安全培训不定期、不系统、不规范,机构未发生过或仅发生较小安全事故,这些都会造成实验人员思想上的麻痹大意。1.1.2资金投入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检测机构“重业务轻安全”,没有做好安全方面的资金预算,本着只要能应付各类督导检查、能省则省的心态,安全管理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或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1.1.3专业人才缺乏食品检测机构涉及的危险源有很多,如机械、电气、化学品等,尤其是种类繁多的化学品,如酸类、碱类、易燃易爆易制毒类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规范操作,但多种因素导致许多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小,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跨专业工作,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很好地将制度措施执行到位。

1.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策建议

综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概况,随着国家、省市对检测机构监管力度的加大,各机构实验室一般均能建立一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如何有效真正地落实落地,是需要集众人智慧来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项问题,初步提出几点建议。1.2.1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应完善健全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试行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引入到实验室安全日常监管[4],结合实际制定具有很好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同时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做到人人担当,人人有责。1.2.2注重安全培训,强化制度落实严格做好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防止流于形式,监管机构可以做好顶层设计,结合信息化、网络化,建立网上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在共性问题上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同时实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特别是做新的实验前要分析安全风险,提前考虑好可能危险及做好应急预案,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1.2.3保障经费预算,做好安全检查机构要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经费预算,切实将防护资金投入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同时充分利用好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形式,定期做好实验室安全情况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2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2.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基层的小型食品检测机构一般也配置部分高端精密仪器,比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由于检验检测项目相对固定,大型仪器的操作管理及清洁维护一般由各自实验室专门人员负责,按照使用前编制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及时更新仪器设备标识,便于结果追溯。然而,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在仪器设备安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5]:一是部分高端精密设备缺乏专业人才操作,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参差不齐,检验结果准确度不高,能力验证不能顺利通过;二是基层机构存在较多陈旧的仪器设备,如老式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高温电炉等,或因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将仪器设备更新换代,若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三是压缩气瓶作为实验室常用设备,管理不规范,日常使用操作未按操作规程进行,碰撞摔倒或者高温等都会发生危险,特别是瓶嘴处,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隐患。

2.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实验室存在的各类仪器设备,可以区分为大型仪器设备、小型仪器设备及压缩钢瓶,分别进行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型高端精密仪器设备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自然较高,仪器建档验收后,一般需要专职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清洁维护。一是要配备好必要配件,出现故障后第一时间与仪器设备厂家沟通维修,为了安全及结果可靠,不可带病作业;二是要配备不间断(UPS)电源,防止突然停电对仪器设备造成危害;三是要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比如易燃气体的泄露可能引起爆炸、操作不当烧毁仪器配件等,尽可能将风险降至零。(2)小型仪器设备也需要规范操作,专职人员做好定期检查与日常维护,特别是陈旧的设备,注意是否存在线路老化,检验检测功能是否正常,能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及时标识。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对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以满足检验检测安全与结果准确的需要。(3)压缩气体属一级危险品,一般建立专门气瓶室对压缩钢瓶进行统一管理,采用集中供气管道装置配置所需气体到各个实验室,钢瓶必须固定,以免摔倒发生危险,更换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同时避免高温日晒,保证使用安全。

3试剂药品安全管理

3.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制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紧跟时代步伐,安全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试剂药品采购、管理与使用总体比较规范,但由于部分检测机构使用的化学品种类较多,采购人员对化学试剂药品知识匮乏,对供应商经营资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把关不严现象时有发生。试剂药品采购后,部分检测机构不能很好地分类存储,严格管理,尤其是易燃易爆易制毒类化学试剂,虽然机构可能制定“五双”管理制度,但执行落实过程中存在“打折”现象,比如没有执行双人领取,存在安全风险,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试剂药品处理办法大多流于形式。试剂药品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进而引发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并对应急预案不了解或不熟悉,导致自身受到伤害。

3.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试剂药品安全管理概况,针对实验室所用药品种类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3.2.1采取统一采购,源头把关质量试剂药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样品的检验检测结果,检测机构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前严格审查供应商相关资质等材料,特别是易制爆、易制毒等相关试剂药品的采购资质,做好公安系统备案,从源头确保试剂药品的质量。3.2.2存储合理安全,领取使用规范采购后的试剂药品要做好相关验收工作,并根据不同性质,将危险化学品统一管理,做好分类储存管理,设置通风、防晒、灭火等安全设施,做好安全保卫措施,以防药品丢失,试剂库负责人建立试剂入库与出库登记薄,易制爆、易制毒药品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制度[6],按照使用量规范领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系统做好追踪记录工作,使用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实验室留存试剂药品满足一般需求即可。3.2.3备好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实验室根据各自对试剂药品的需求,做好常用试剂药品的管理计划,每个化学品均有化学物质安全信息表,将应急处置方案整理归档并装订入册,特别是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要时常对实验人员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比如防止出现发现火灾不会使用灭火器的现象。

4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

4.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国家出台GB/T31190—2014《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7],标准较详细,明确废弃化学品定义、废弃化学品分类注意事项及收集储存要求。2017年国家出台GB/T34696—2017《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指南》[8],标准明确废弃化学品分类要求、收集要求、包装要求、标签要求、贮存要求和收集管理要求,但很多基层检测机构没有完全按照此标准进行化学品废弃物处理,一般是分类集中收集后,在废液间(可能只是隔离出的房间)分类集中贮存,定期转运到有处理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报环保部门与危险废物处理部门备案,形成基本的闭环管理模式,但一方面部分食品检测实验室规划初期没有设置危废贮存场所或以租赁形式进行工作,仅仅隔离出一个小房间用于贮存,各项硬件设施都达不到规范要求[9]。另一方面很多机构对实验过程中废弃物产生数量、去向缺乏有效监控,造成有些实验室废弃物未经收集或处理就作为一般废弃物直接进入生活垃圾[10],没有突出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废弃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4.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针对检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4.2.1健全危废处置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政策宣贯实验室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套包括产生、转移、贮存、转运等在内的危废处置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及操作流程,及时有效记录危废台帐。食品检测实验室各个工序与仪器都可产生危废,实验人员应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标准,牢固树立对危废的安全处置意识,不可将有毒残物随意丢入垃圾桶或倒入下水道,突出实验人员在废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4.2.2逐步完善硬件配置,不断规范危废处置2001年国家出台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11],标准详细明确贮存容器、设计选址、运行管理、安全防护等要求,新建实验室在设计初期应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危废贮存场所进行布置,同时按照“三同时”原则验收使用。旧的实验室应积极整改,做好预算,逐步完善硬件配置,做好应急预案,规范危废处置。4.2.3培养危废处置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安全基础基层食品检测机构面临人才匮乏的困难,可采用服务外包方式,多措并举,如聘请专业化危废处置单位的工作专员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持续培训等,培养出机构自身的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的安全基础。

5结语与展望

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守护民生的重要场所,构建好切实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产品安全、精准、高效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性地健全完善基层机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除了规章制度更要有严格到位的执行力度,更需要管理员认真履职尽责和实验人员的积极配合,并逐步提高实验人员对安全的思想认识,切实将实验安全制度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去,不断完善和提升我国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

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篇8

关键词 苏联教育专家;高校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19-03

1 引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内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状况极度贫弱,亟待各类人才来建设和发展新中国。但当时新政府缺乏教育建设的经验,一些西方国家又在经济、文化、技术方面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迫使新生中国与苏联成为“同盟国”;而苏联已有30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并且卓有成就。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苏联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制度,并且有丰富成熟的经验,因此,苏联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学习和借鉴以建立新的教育制度的典范。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国内教育,政府不仅往苏联派遣了很多留学生,还与苏联政府协商聘请了一大批苏联教育专家协助新中国教育建设。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建设,在受聘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 苏联教育专家来华援助建设高校

早在建国前期,苏联就派出技术专家小组到东北解放区帮助修复铁路,这是苏联援助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批专家。随后,中苏双方达成苏方帮助中国建立航校、海校的协定,苏联派出全套人马,协助中国建立六所空军航校。1949年12月1日,六所学校同时开学。其中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于1949年11月22日正式成立,它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军事院校,并且成立时已有84名苏联专家执教。

随后,在中国政府的积极交涉下,1950年3月22日,中苏政府签订《关于苏联专家在中国工作的条件之协定》。中苏双方达成协议,苏方同意派遣更多的技术人才和教育专家前往中国。于是,在苏联教育专家的帮助下,国内高校的教育装备建设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苏联专家给予很多支持和帮助。

3 苏联教育专家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

教育装备包括一切教具、学具、传统教学设备、信息化教学设备、实验室设备、图书、体育器材以及学校内的建筑和各种设施,甚至校车也算是一种教育装备[1]。而高等学校教育以科学研究和培养技术人才为主,故高校各类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是高校教育装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社会主义大改造和现代化建设急需各类技术人才,国内高校缺乏专业建设的经验和技术,苏联专家丰富的经验解了高校教育的燃眉之急。对此,《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指出,向苏联专家学习先进的建设经验,是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最有效快捷的方法。苏联专家不盲目地传授先进的工作经验,而是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根据我国具体建设工作需要去进行帮助[2]。他们帮助国内高校改革了学制,编制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改革了教学方法;他将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编写了合适的讲义;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帮助我国建立了许多教研室、实习工厂(实验场)和实验室,培养了新的师资和大批技术人才,为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发展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帮助建立新的实验室及研究室 截至1960年,在我国高校工作的苏联教育专家一共指导建设了384个教研室、807个实验室、217个资料室、40座实习工厂[3]。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是最早聘请苏联专家且聘请数量最多的高校。1952年后,苏联专家大批来华,哈工大、北京俄专、北师大、北大、清华等高校也得到苏联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1954年10月,《高等教育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规定:“专家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自己所在系及教研组的教学工作,帮助培养及提高所在学校的有关教师,指导培养研究生,指导所在学校及有关学校修订有关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指导建立实验室。”苏联专家在院系专业设置建设、实验室与教研室建设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至此,全国已有四分之三的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工作,苏联专家全面参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工作。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成功开设当时国内急缺的金属采矿、钢铁冶炼、油层物理等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建成很多新的实验室、教学研究室以及一些实习工厂。

在《苏联教育专家在北京》一书中,北京地质学院在特约稿中写道:“苏联教育专家帮助我们建立了新的专业,开出许多我们从前未曾开过的新课程。为配合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各种实验室如何建立,建立一些什么,国内无论新老教师都没有经验,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创建了许多新的,过去国内从未有过的水力学及地下水动力学实验室(其中雷诺兹实验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方法)、水文地质实验室和室外的均衡场及地下水的观测站、人工晶体实验室、光谱分析室,等等。”[4]

协助改造或扩建现有的实验室和研究室 对于已建设完全的实验室,苏联教育专家在参观考察后,依据自身建设实验室的经验,向教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改进建议并协助改造了部分实验室。实验工作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与进步,教研组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保持关注新技术、学习新技术的心态,考虑到学生需求和教学科研需要,及时扩建与改造实验室、研究室。

如水力学实验室及水工学实验室建设时,在计量的技术和工具方面,国内高校一开始使用的都是最简单的计量工具,如测针、量流速的管子及普通的测压管。而在当时的苏联,这些实验室除了上述计量工具外,还有普通的及高频率的电影照相机、水力及电动积分器,以及用无惯性作用的无线电装置来观测和记录压力。国内引进这些先进的计量工具并在科研中投入使用,将会使实验测量数据更加精确、误差更小,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的准确性。

协助改装、补充及修理实验室设备 实验室设备是实验室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飞速发展,新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实验室设备更要及时更新换代,补充新设备或改装老设备;除此之外,老旧设备也要定时维修护理,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此降低教育投入的成本。苏联专家来华后,帮助高校检验了实验室设备情况,提出改装和补充某些实验室设备的建议,协助并辅导实验室工作人员修理实验室设备。

1954年,苏联采煤方法专家指导并帮助中国矿业大学建立“采煤方法实物教学模型室”,指导绘制近百张系统开拓与采煤方法的挂图,并亲自设计指导,制成22种采煤方法活动教学模型。这些新的模型当时率先在中国装备使用,专家基里雅奇柯夫表示,苏联还没有这些模型,回国后将在莫斯科矿业学院仿制一套。

4 苏联教育专家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影响

苏联教育专家在华工作的十多年间,不仅给予中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很多技术支持,而且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策略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从前期设计实验室、选购仪器装备,到后期实验室的操作技术,专家们无不悉心指导,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多数院校对实验设备不了解,更没有建设实验室的经验。一些高校不考虑自己院系的科系设置和发展计划,照搬苏联经验建设实验室,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苏联专家来校工作后,根据院系具体情况,制订专业课实验、教学设备及实验室建设计划,实验室及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

实验室建设思想促使高校实验室建设基本原则的形成 专家在实验室建设思路上,亦给予高校教研组工作人员很多思想上的指导,例如:科技日新月异,新设备不断被推出,实验室仪器设备也要与先进技术保持一致,及时更新换代;教研组在编制实验室建设计划时,必须统一考虑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实验室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场所,也是科学研究最好的实践场;对于校内现有设备要充分利用,可根据情况修理和改装;国内能自制或可以代用的仪器、机械,尽量不要到国外买,争取以最小的设备投入获得最大效益。这些正确的指导思想成为现今高校进行实验室建立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与综合建设原则。原则上讲,为了满足最新教学和科研需求,教育装备应该采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但也不能超出学校计划投入的资金,毕竟教育经费有限。否则,后期资金无法落实,会延滞整个实验室建设计划。故购置仪器设备时,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教育装备的先进性。除此之外,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应统筹校内实验室建设全局,特别是综合考虑各交叉学科,某些实验室可供多学科或专业共享,无须分专业单独设置实验室[5]。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也能减少教育装备的资金投入,提高仪器设备的性价比。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虽然高校大部分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其次才是科学研究,但先进的科研技术可以弥补常规实验教学的滞后性,提高教学人员的工作热情,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改进实验方法和内容,提升实验技术水平,而且科研成果的创收可以贴补实验室建设经费。因此,实验室应该面向教师和学生开放,满足师生开展自主研究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创新研究的空间[6]。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提高高校的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3)仪器自制与采购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于能自己制造或改造的仪器设备,可以鼓励教研人员自己动手制作,或者改装校内现有设备。自制和改造仪器设备可以节约设备经费,提高投资效益[6]。另外,内有能代用的仪器设备,可以先在国内采购,尽量避免去国外采购。以有限的教育经费,配制先进的教学设备,能最大化地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这是实验室建设人员追求的根本目标。

实验室管理经验促进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 专家吉玛都金诺夫在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建立实验室过程中,再三强调实验室应特别注意保安防火和安全卫生,实验室要布置得整齐清洁、秩序井然,以良好的工作环境来影响学生的工作习惯;实验室技术装备要按需求计划采购,及时更新、维修及保养;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实验室的现代情况,研究其他实验室的工作经验。苏联专家的这些实验室管理经验,为制定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提供了思路,使得国内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变得更加完善、全面。

参考文献

[1]胡又农.教育装备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进一步加强向苏联专家学习[N].人民日报,1954-10-23.

[3]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宣传部.苏联教育专家在北京[M].北京:时代出版社,1955.

[5]李学红,王建波,等.大学实验室建设的原则[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36-137.

上一篇:高中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下一篇: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及局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