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

时间:2023-11-17 18:00:55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篇1

前世・今生

在南京的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有一幢名为“观象台”的近代风格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里面一个展厅的墙壁上悬挂着这样的字迹:

“中华民国十九年八月十五日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图书馆奠基蔡元培谨记”。

这是关于大气物理研究所最早的实物记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中央研究院,下设观象台筹备委员会。1928年2月,筹委会分为气象和天文两个研究所,其中的气象研究所就是如今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前身。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担任了第一任所长,他为创办气象研究所和创建中国的气象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时的气象研究所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全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称,气象学家赵九章、涂长望、卢沃、叶笃正、顾震潮和陶诗言等,都曾在那里学习和工作过。赵九章是中国第一位将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原理引进气象学中的学者,后来担任了气象研究所的第二任所长。全国解放前夕,也正是他顶住当局的胁迫,团结全所同仁坚决拒迁台湾,才使气象研究所得以留在了大陆。

气象研究所虽然是当时中国气象学科的顶级学府,但规模一直很小,直至1949年,研究人员尚不足3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气象和地球物理科学得到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1950年1月,由气象、地磁和地震等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地球物理研究所,对外称地球物理和气象研究所,所属气象研究室由前气象研究所人员组成。赵九章担任了地球物理所所长,分别从美国和瑞典回国投身中国气象事业的叶笃正和顾震潮担任气象研究室的主任。在赵九章的领导下,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等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0年,叶笃正与赵九章共同领导筹建了“联合天气预报中心”(顾震潮任主任、陶诗言任副主任)和“联合天气资料中心”,建立了中国气象分析预报业务。后来他们又对东亚大气环流、东亚季风气候和寒潮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开创了大气运动的适应理论和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开辟了云雾物理试验及云和降水物理研究,发展了中小尺度动力学和大气探测研究。

经过10年的发展,气象研究室的研究队伍和技术力量持续壮大,成为当时国内大气科学研究中心。1966年,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决定将气象研究室从地球物理所分出,成立了大气物理研究所,下设五个研究室:雷电物理研究室,云物理研究室,中小尺度动力学研究室,大尺度大气动力学研究室和低纬度气象研究室。

“”动乱的10年间,广大科技人员出于对发展大气科学的责任感,排除干扰,在曲折中前进,使研究所在基本建设、探测仪器研制及科研工作的某些领域仍取得一定进展。如1973年开始建设位于河北省香河县城关的大气综合观测试验站,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个平流层高空气球观测基地;1976年开始建设325米高的气象观测塔,1979年正式投入使用,在城市大气环境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5年建成了TQ-6百万次计算机房……

大气物理研究所在“”期间还承担了多项军事科研任务,如中国核弹发射的气象保障任务,核污染扩散观测,激光雷达、激光测云仪和激光武器的研制及与高空飞行有关的气象问题研究等。陶诗言和顾震潮因圆满完成核试验气象保障任务而分别荣立一等功。

此外研究所在探测设备的研制方面填补了中国不少空白:1966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雷达;1969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动卫星云图接收设备;1974年试制成功单点声雷达测温系统;1975年底完成超声风速温度仪的研制任务。

从1978年起,大气物理研究所恢复了招收研究生制度、职称晋升考核制度,科研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时担任所长的叶笃正提出了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发展方向和崭新的科研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大气物理研究所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变革旧的科研体制的同时,也与国际科技界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合作关系。面对世界大气科学的发展趋势,如今大气物理研究所设定的目标是: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平的、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大气科学综合研究中心,为大气科学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三・一

在大气物理研究所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革过程中,叶笃正、陶诗言、曾庆存、黄荣辉、吴国雄等院士发挥了骨干作用。如今的研究所形成了“三个实验室”、“三个中心”和“一个系统”的科研特色和优势。三个开放实验室,即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中层大气和地球环境探测开放实验室(LAGEO);三个中心,即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RRC.TEA)、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ICCES)、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CDRCAS);一个支撑系统,即计算与信息科学中心。

开放实验室的建立是研究所加强和优化基础研究领域并与国际接轨、建立区域性研究机构非常重要的一步。LASG经过10余年的努力连续四次在国家评议中获得优秀,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得到国内外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界的赞扬。

三个研究中心的前两个是与国际组织协作成立的,它们提高了中国在国际气象学术界的地位,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优秀学术中心。

定位・坐标

大气物理研究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报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

在专业研究领域,大气物理研究所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成功完成了包括大气环流数值模拟、大气动力学、灾害性天气预报、卫星气象学、季风、大气遥感理论、云和降水物理学等理论研究和相关设备研制等多项工作,为大气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国防、国民经济建设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篇2

关键词:管理部门 员工工作价值 量化评价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是价值链条的管理,即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进行价值创造,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各类员工工作价值进行量化评价,根据工作价值量的大小进行价值分配,这样的管理体系是公平、合理、有效的。相对于工作结果容易衡量的营销类、生产一线员工来讲,各级管理部门员工由于从事的岗位性质差异性大、工作质量界定难等原因导致工作价值难以量化评价,员工对组织的贡献难以横向比较,这成为困扰各级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难题。本文旨在采用积分制管理科学量化评价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员工工作价值,为各级管理者提供一种化解难题的思路。

一、员工工作价值积分制管理的定义

积分制管理是指把积分制度用于对人的管理,以积分来衡量人的自我价值,反映和考核人的综合表现,然后再把各种物资待遇、福利与积分挂钩,并向高分人群倾斜,从而达到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人的积极性。

员工工作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活动为组织发展需要所做出的贡献,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组织的贡献。员工工作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的有机统一,是员工自觉融入组织的发展,发挥能力、开拓创新、岗位建功,在推进组织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创造的价值。

员工工作价值积分制是指把组织发展战略细分为若干指标,对每项指标制定详细的积分标准,并按照该指标对于达成组织战略的重要程度赋予一定权重,员工达到标准即可获得相应积分,员工工作价值积分=∑各指标所获得积分×指标权重。

二、员工工作价值积分制的设计思路

步骤一:分析组织发展战略,采用鱼骨图法将战略细分为一级指标,并根据指标对组织的影响大小确定相应的权重。

步骤二:细化并定义一级指标,将一级指标细分为二级指标,对每项二级指标定义,制定详细的积分标准,并赋予权重。

步骤三:管理部门员工根据岗位性质进行分级分类。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共性进行通用指标体系设计,再依据岗位差异化进行个性化指标体系设计。

步骤四:管理部门各类员工依据积分标准进行工作价值量化评价。

步骤五:结果应用。员工工作价值量化积分可作为各级各类优秀人才选拨的依据、可作为薪酬兑现和调整的依据、可作为岗位晋升的参考等。

三、××培训中心员工工作价值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培训中心将中心“两个一流”的发展战略所需的能力划分通用指标和专业指标。通用指标为职业资质、岗位绩效、工作创新和其他贡献四个一级指标,并分别赋予权重20%、40%、30%、10%。其中职业资质是评价职工在学历、职称和职业资格等方面获得的等级;岗位贡献是评价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参加专业竞赛比武、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业绩;工作创新是评价职工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的高低;其他贡献是评价职工兼职和社会贡献情况。

职业资质指标细化为学历(学位)、职称、职业资格三个二级指标,并分别赋予权重20%、40%、40%;岗位业绩指标细化为绩效等级、调考和竞赛、表彰奖励三个二级指标,并分别赋予权重60%、20%、20%;工作创新指标细化为制度和标准、论文和著作、项目和课题、五小创新和建议、典型经验和成果、专利授权、经验交流、技术推广等八个二级指标,并分别赋予权重20%、5%、150/o、10%、10%、15%、10%、15%;其他贡献指标细化为兼职工作、征文、文化竞赛、专题讲座、见义勇为和好人好事等五个二级指标,并分别赋予权重50%、15%、10%、15%、10%。

专业指标是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将全体员工分为行政管理、技能培训、高职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五个类别,分别制定专项积分指标。行政管理类专项指标是在岗位业绩一级指标下加岗位履职、工作满意度两个二级专项指标,在其他贡献一级指标下加兼课一个二级专项指标;技能培训类专项指标是岗位业绩一级指标下加培训工作、赛考集训、实训室建设三个二级专项指标,在工作创新一级指标下加培训项目开发、技术服务两个二级专项指标,在其他贡献一级指标下加下厂实践一个专项指标;高职教学类专项指标是岗位业绩一级指标下加教学工作、指导参赛、标准编制、实验实训室建设四个二级专项指标,在工作创新一级指标下加教学建设、技术服务两个二级专项指标,在其他贡献一级指标下加专业管理、下厂实践两个专项指标;学生管理专项指标是岗位业绩一级指标下加班级建设、指导参赛、承担课程、心理咨询四个二级专项指标,在工作创新一级指标下加教育活动、突出表现和重大贡献两个二级专项指标,在其他贡献一级指标下加承担管理工作一个专项指标;后勤服务专项指标是岗位业绩一级指标下加岗位职责、优质服务两个二级专项指标,在工作创新一级指标下创新和成果一个二级专项指标。

四、××培训中心员工工作价值量化评价工作流程

第一,成果备案――根据员工工作价值量化积分表中规定的归口审核部门,职工将自己的成果到对应的职能部门登记备案。

第二,职工自测――根据员工工作价值量化积分表,各类职工按照积分周期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评分,提交职能部门审核。

第三,部门审核――职能部门根据分管业务,对五类职工自评分进行审核,形成审核分,提交员工工作价值量化评价办公室。

第四,积分公示――员工工作价值量化评价办公室分类汇总所有职工的审核分数,向全体职工公示价值积分值,公示期间如有异议,由员工工作价值量化评价办公室协调解决。

第五,结果应用――根据员工工作价值量化积分值,初选出“两级五类”优秀人才,报领导小组审批。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篇3

2011年7月2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与世长辞,至今已过去一年多时间了。王大珩院士的去世,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损失,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下面结合本人的所见所闻及长春理工大学的办学实践,谈谈对王大珩教育思想的学习和体会。

一、卓越的教育佳绩

王大珩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世人皆知的。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心系教育、培养人才、尽职尽责、贡献卓著。

1.创办光学专业:1952年,在王大珩、龚祖同建议下,浙江大学设置了光学仪器专业。随后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138所高校设立了相关专业。

2.创办高等学校:1958年,王大珩等创办了长春光机学院,并任院长(直到1965年),以后任名誉院(校)长。1978年至1984年,又受中国科学院委托兼任哈尔滨科技大学校长。

3.创办博士学科:1997年,王大珩院士给国务院学位办写信,建议增设“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得到批准。目前,全国有70所高校和9个研究所设立光学工程学科,其中有32家为博士授权单位,9家为国家重点学科。

4.创办光学基地:王大珩创办了多个研究所,形成了新中国光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强大基地。如: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成都光电所、安徽光机所,并协助创建上海技物所。这六个研究所中,已有30多位科技人员成长为院士。

5.创办科技学会:王大珩非常重视学会建设,创建了多个学会,通过学会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技成果,培养和推荐优秀人才。如: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光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曾任这些学会的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6.创办光学科技馆:2007年8月,王大珩,母国光,周炳琨,丁衡高等四位院士给总理写信,提出“关于建立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的建议”,目的是普及光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现正在建设中。

7.举办多种学习班:①20世纪50年代,王大珩主持举办了多次“全国光学设计训练班”,参加训练班的许多人员已成为很有成就的光学专家。②1973年,针对我国彩色电视不过关的情况,举办了专门学习班,王大珩为此编写了《彩色电视中的色度学问题》一书,向全国百余人讲授色度学原理,解决了电视中的彩色复现问题。③1979年,王大珩主持举办“遥感试验学术会议”,全国60多个单位400余人参加,为我国发展遥感技术起到了开拓性作用。

8.亲自指导科技人员:王大珩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研究生,指导过许多科技人员,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光学界的领军人才,包括王之江、薛鸣球、姚骏恩等多位院士和中年科学家蒋筑英。

9.重视创新教育:①2007年6月,王大珩等三位院士致函总理,提出“关于加强我国创新方法工作的建议”,其中第二条具体建议是“从娃娃抓起,包括中小学、大学、科研机构、公众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得到了温总理批准。②1994年,王大珩出资设立“长白青年科技奖”,用于奖励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科技人员或研究生。至今,已有70余人获得奖励。③1996年,再次出资设立“王大珩光学奖”。至今,已有17所高校和研究所的58人获得奖励。

10.扶持重点实验室:王大珩非常重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先后任多个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顾问等,如:清华大学原子分子与纳米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理工大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集团53所光电系统信息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二、先进的办学思想

王大珩认为,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必须坚持“特色鲜明、教研并举”的办学思想,造就“思想要好、基础要牢、能力要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1.提出先进的办学思想:1958年创办长春光机学院时,王大珩十分鲜明地提出了“突出办学特色”(即光学特色、国防特色)和“两个三结合”

(即校内――“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校外――“学校、研究所、工厂”三结合)的办学思想。

2.实践先进的办学思想:①长春光机学院的专业设置突出“光”,其中包括全国独一无二的“光学材料”、“光学工艺”专业。②长春光机所的一些研究人员兼作学校教师,其中院士就有14位。③学校的教师参加科研项目,还与光机所的研究人员联合从事研究工作。④长春光机所工厂是学生实习基地。长春、成都、西安、上海、合肥五个光机所及上海技物所都是学校的毕业设计场所。⑤王大珩院士与学校师生多次召开办学思想研讨会。如2000年,召开了“21世纪光学发展与人才培养座谈会”。

3.取得优秀的办学成果:①由于办学思想先进,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较高。在10万多名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多数都是所在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还成长为院士、部长、将军、校长、所长、厂长等。兵工系统多数光学工厂厂长都是我校毕业生。②学校培养的学生一直深受社会欢迎。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50所典型经验高校”。③1996年,主席接见参加“21世纪中国与新一代留学生”研讨会代表。在60多名代表中,有我校毕业生3名(薛澜、高永健、郑延友)。④2009年,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在70多名代表中,有我校毕业生3名(于化东、施正荣、崔洪亮)。

4 发扬先进的办学思想:学校为了进一步发扬王大珩的办学思想,培养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于2005年成立了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现已有843名毕业生,其中很多人考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美国Arizona大学等校研究生。

三、严谨的治学作风

王大珩认为:“严谨、求实、认真、执著”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品格,必须从学生时代就加强培养。

1 英国留学期间成绩优异:在英国学习期间,王大珩发表了关于光学设计方面的论文,至今仍被人们采用。在稀土光学玻璃研究方面获得两项专利。发明的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装置,获得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明奖,已推广应用到全世界(该装置一直保留在英国皇家学会)。

2 亲自创建实验室:1949年至1951年,王大珩院士任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主任。他到西岗旧货店去选日本人投降后扔下的天平、显微镜等,又亲自动手制作平行光管等实验仪器。王大珩创办的这个实验室,被大连理工大学称为是“从旧货摊上捡出来的实验室”,至今还在该校传为佳话。

3 亲自给学生上课:长春光机学院建校初期,王大珩任长春光机所所长兼光机学院院长,百忙之中,坚持给学生主讲普通物理,理论物理等课程。在教室没有暖气的冬季,他带领学生搓搓手、跺跺脚再上课。

4 对学生严格要求、热心帮助:①1965年,蒋筑英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仪。日本学者村田和美参观时评价说:“想不到中国人竟如此了不起,这么早就搞出了这样高水平的装置。”在全国光学测试大会上,王大珩把蒋筑英的大会报告改为书面发言,目的是让他不要滋长骄傲情绪。②1986年3月,我的博士论文初稿交给王大珩审查,王老指出公差一章存在不足,必须重做。按照王老的意见修改后,论文被收入美国出版的“里程碑丛书”,一直到2006年,Rochester大学等单位的学者还在引用这篇论文。该成果于199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5 严以律己、谦虚谨慎:①1982年蒋筑英去世后,我负责收集整理蒋筑英的事迹,其中写到蒋筑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的研究生。当我把初稿送给王大珩审查时,他把类似“著名”的字统统划掉了,并且对我说“不能随便使用这样的词,是不是著名,要由社会来评价,不能自己说啊!”。②1991年,在北京召开“庆祝王大珩从事科研工作55周年”会议,中国科学院一位领导同志讲“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立刻站起来说“此话实在不敢当!在我前边还有严老、龚老、钱老等等,我只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了一点点工作罢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四、科学的发展理念

王大珩在教育方面,做出了许许多多开创性的贡献,谱写了新中国光学教育数不尽的新篇章。下面以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机学院)发展为例,进一步阐述王大珩科学的发展理念。

1 坚持办好长春光机学院: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1958年创办的高校进行调整。王大珩亲自给聂荣臻副总理和其他领导写信汇报学校的发展情况。在上级领导的直接关怀下,长春光机学院不仅保留了下来,而且越办越好。

2 多次提出殷切希望:①1988年,长春光机学院30周年校庆时,王大珩到会讲话,并题词“三十而立,继往开来,发扬艰苦创业传统,培养现代科技人才”。②1998年,学校举行40年校庆,王大珩到会讲话并题词“发扬专业特色优势,教研并举,面向现代建设需求,人才辈出”。

3 推荐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0年,原国防科工委决定设立一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王大珩亲自给朱光亚、聂力写信推荐长春光机学院建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993年获得批准。

4 支持设立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学院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和军用光学博士点,王大珩、母国光等专家严格论证、大力支持。1996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博士授权单位及军用光学博士点。2002年,在王老的长期关怀下,我校光学工程学科不断发展,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5 全方位关心学校发展:①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长春光机学院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王大珩院士为学校题写新校名,并写了一封热情洋溢而又充满期望的贺信。②2004年6月,王大珩院士向学校捐赠图书三千余册。③2005年8月,90岁高龄的王大珩院士再次回学校视察,并向师生作了报告,题目也是他对学校的最大希望“实践求是,审时度势,传承辟新,寻优勇进”。④2008年9月,我校举行50周年校庆,王大珩写了一封贺信,并签署了设立王大珩奖学金的授权书。

五、终生的学习精神

王大珩院士认为,在学校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时期,但这远远不是学习的全部,更应该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终生学习方面,王大珩既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又是一名优秀的学生。

1 常年看书学习:①王大珩在百忙之中,从未间断自己的学习。如:1983年,我在读博士期间到他家中请教问题时,他正在读书,是《BASIC语言》。他很认真地说:“我快到70岁了,可还是个计算机盲,不学习不行啊,都没有交流的共同语言了”。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使我很受感动。②前些年,由于眼睛不好,王大珩每天用放大镜看书和期刊,当发现问题时,就打电话找人讨论,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

2 坚持多渠道学习:①2003年,王大珩在认真学习和掌握新战争模式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该抓紧研制大飞机的建议,受到总理的高度重视。预计于2014年底实现首飞。②2003年6月,“非典”刚刚过去,我去看望王老并劝他要注意身体,少参加会议。他反问道“如果我什么会也不参加,什么信息也不过问了,那不是等于我的生命终止了吗?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3 重视交叉学科学习:①2002年,一位记者采访王老,题目是“请王老谈一谈知识经济形势下的生产力三要素”,王老认真地把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做了比较,从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记者非常满意。②2004年2月,王老在深刻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关系的基础上,致函总理和陈至立国务委员,提出《关于在中长期科技规划中补充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与交叉融合内容的建议》,已被采纳。

4 精学博学,贡献卓著:王大珩学识渊博,率领科技人员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做出了卓越贡献。①1952-1960年,王大珩带领长春光机所科技人员研制出“件,一个玻璃系列”,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在参观长春光机所的成果时,十分高兴地赞扬到:“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手中,就会像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光焰普照大地,任何人间奇迹都是会创造出来的”。②20世纪60年代开始,王大珩主持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测设备,为原子弹爆炸、导弹发射、氢弹试验、人造卫星上天等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9月18日,王大珩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专家”。③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向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新技术发展的建议”,很快得到邓小平的批准,后来被称为“863”计划,对我国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鉴于王大珩在科学上的重大成就与贡献,2002年3月28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第17693号小行星为“王大珩星”。这是中国人的无上光荣,它为国家在世界科学发展历史上增加了一颗璀璨的明星,也是对王老一生科学生涯的高度评价,它将王大珩的名字永载人类科技进步的史册!

5 活到老、学到老:2007年3月,我和我校于校长、史副校长、谭主任到王大珩家汇报工作。结束时他说“我今年92岁了,我知道自己有效的工作时间不长了,但我仍然要以总理为榜样,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努力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在场的人都被感动得落下了眼泪。

结束语

王大珩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远不止上述这些,其生动具体的事例也不仅发生在我们一所学校,而是博大精深、惠及全国的。所以,王大珩的教育思想,既是高等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指导作用。

我们要缅怀王老的谆谆教诲,学习王老的崇高精神,继承王老的宏图伟业,努力完成王老未竟的事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怀念尊敬的王大珩院士,我赋诗一首,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一心报国立宏愿,

弃博学玻解国难;

远涉重洋归华夏,

百废待兴勇当先。

科学严谨七十年,

执著追求步履艰;

两弹一星立功勋,

祖国光学换新颜。

国家战略做贡献,

世人齐颂八六三;

力荐研制大飞机,

倡议成立工程院。

重视教育有远见,

培养人才抓关键;

创建学科与高校;

十万学子成中坚。

老骥伏枥人称赞,

高风亮节为典范;

鞠躬尽瘁学总理,

赤子丹心美名传。

恩师伟业留人间,

崇高精神润心田;

后人继承宏图志,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篇4

第一条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造公开、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和人才脱颖而出的运行机制,做好我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选拔和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参照《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县各行业、各学科的生活、建设、科研、教学等单位,在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全县选拔、管理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工作,在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二章选拔条件

第四条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人选,必须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遵纪守法,清政廉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施展才华,自觉奉献,热爱*,扎根*,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近四年取得的成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在引进、开发、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方面

1、获省(部)级技术(农业)推广成果奖的人员,获市级技术(农业)推广成果一、二等奖和两项以上三等奖的人员。

2、获两项以上国家专利,实施后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人员。

3、获省(部)级优秀产品奖、技术开发奖、名牌产品奖、产学研联合开发成果奖,并获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人员。

4、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或者在企业技术改造中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成绩突出,效益显著,受到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奖励的人员。

(二)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

1、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人员。

2、获市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或两项以上三等奖的人员。

3、获市级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或二等奖首位人员。

(三)在重点科研设计、攻关项目或在工程和工艺美术设计方面,获国家设计奖或获得省(部)级优秀设计奖,并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人员。

(四)在支援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领办创办国有、集体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中,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受到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或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的人员。

(五)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特级教师称号的教育工作者。

(六)在医疗卫生第一线工作,医疗技术和临床实践效果达到市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诊断治疗疑难疾病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居市内领先地位;或在预防保健等方面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出有效预防对策和防治措施,在市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医务工作者。

(七)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政治方向明确,学术造诣深,具有创造性研究成果,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的人员;或市级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或二等奖的首位人员;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三篇以上论文,或出版过一部以上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对两个文明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被市内外同行公认在学术研究方面起着重要带头作用的人员。

(八)在文学创作、艺术表演、新闻出版工作中成绩优异,对繁荣和促进我县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获全国好新闻奖、范长江奖、邹韬奋奖和百佳新闻工作者、中国图书奖以及获市级文学艺术成果奖一等奖或二等奖首位人员,在市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作家、画家、表演艺术家、工艺美术家、记者、编辑。

(九)在重点体育项目中,培养出多次获得全市重大体育比赛冠军的运动队、运动员,对我县体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教练员。

(十)在科学管理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现代化管理理论和经验,对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生产力发展成效显著,连续三年以上获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所管理的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或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主要管理者。

第三章选拔原则与程序

第五条选拔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坚持民主、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以对社会的实际贡献和政治表现为依据,不受身份、专业技术职务、学历、资历的限制,坚持好中选优,真正拔尖。

第六条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选拔工作,采取定期申报、集中审批的办法,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七条选拔评审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工作,由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按照专业特点,分别在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计经局、县卫生局、县委农工部归口,设立五个评议小组,负责各口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初评工作。每个评议小组由五至七人组成,设组长、副组长各一人,成员由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组织、政工干部担任,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议小组成员人选由各归口主管部门提名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县上设立拔尖人才评审委员会,由县委组织部、县人劳局、县科技局、县科协等部门的分管领导和各评议小组组长组成。评审委员会主任由县委组织部分管领导担任。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八条选拔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办法。选拔对象由所在单位推荐,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须由主管部门提名推荐,并征求所在单位群众的意见,经本单位党组织或行政领导集体研究通过,统一填写《*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呈报表》一式四份,并附证明本人主要贡献的材料及奖状、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对本乡(镇)、本系统拟推荐的人选进行初步筛选,提出推荐名单,连同上述有关材料、证件报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九条对各乡(镇)、县级各部门推荐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人选,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初审。

(一)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收到的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人选的材料审查核实后,按各人所从事的专业,归口分送各评议小组。

(二)各评议小组根据选拔条件逐人进行评议,对符合条件的人选,按照各人的贡献和事迹等,排列出名次,报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提交县拔尖人才评审委员会评审。

评议小组的评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能进行评议。

(三)评审委员会根据各评议小组评定的人选,经充分酝酿,综合平衡后,提出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人选名单,报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条被批准为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人员,由县委、县政府命名、颁发荣誉证书,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其所在单位落实有关待遇。

第四章管理

第十一条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由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日常工作委托乡(镇)、县级部门和所在单位具体负责。

第十二条对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管理期限一般为四年。管理期满,重新进行选拔调整。对在管理期间没有新的科研成果和突出工作实绩者,或者不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管理期满后,原则上不再列入管理范围;对那些科研、生产周期较长,三、五年不易出成果的项目,只有阶段性成果或突破性进展,可继续保留。对管理期限内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或者有违法乱纪行为,以及其他原因不宜继续作为拔尖人才管理的,由所在单位提出意见,按照拔尖人才选拔程序逐级上报,经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取消其荣誉称号和有关待遇。

第十三条建立考核制度和考绩档案,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初,由拔尖人才根据各自科研、业务发展等情况提出本年度工作计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抄报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每年对全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进行一次考核。具体考核工作,由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考核内容,以年初拟定的目标任务为重点,包括本年度内的学术、业务和其他工作方面的实绩。拔尖人才考绩档案和人才信息库,作为实施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根据考核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拔尖人才政治、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十四条建立与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联系制度。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召开座谈会、调查走访等形式,经常了解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所在乡(镇)、部门和单位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学术活动和生活、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并及时向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有关情况。

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对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调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资、奖惩、健康状况以及退休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应及时向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调往县外的,要报经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按管理权限办理。

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退休后,原则上不再列入管理范围,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继续保持与他们的联系。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要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为他们继续发挥余热提供条件。

第五章工作条件与生活待遇

第十五条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在阅读有关业务文件方面,与所在单位领导享受同等待遇。对上级有关重要指示精神和本单位的重大决定,所在单位党政组织要及时向他们通报。对拔尖人才违法违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须书面报告县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六条有关部门和所在单位要积极为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改善工作、学习条件。

(一)优先安排他们急需的科研经费、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对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课题,在同等条件下,所在单位应优先申报,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优先安排,确保科研经费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对拔尖人才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所在单位和各有关部门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应给予支持和照顾。

(二)要保证他们所担负业务工作的相对稳定,使用不当的应及时调整。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兼职,以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业务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为他们配备助手,助手人选应征得拔尖人才本人同意。

(三)关心他们的知识拓展和更新,积极为他们参加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和考察提供机会和条件。

第十七条被授予“*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称号的,在享有此称号期间享受以下待遇:

(一)由县财政统一支出,每月发给20元补贴。

(二)每年由县委组织部、县人劳局组织集中对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所需经费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支付。

(三)每年不少于10天的休假或短期疗养。

(四)夫妻两地分居的,优先解决其配偶的工作调动、户口迁转等问题。配偶是在职人员的,由人事、劳动部门负责调动,不受流向限制;配偶是农村户口的,可优先安排在专业技术人员“农转非”指标中予以解决。身边无子女的,可调一名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包括子女的配偶)到身边工作。

(五)有待业子女的,由当地优先照顾解决一名符合条件的子女就业。

(六)在住房、因公差方面,应不低于同职称、同职务、同工作年限人员的待遇。

(七)因公、因病用车,由所在单位协调解决。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推荐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人选,应从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中评选产生。

第十九条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介,应积极宣传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奋斗业绩和精神风范,以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二十条选拔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乡(镇)和县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选拔,宁缺勿滥。对在评选工作中弄虚作假、谎报成果、骗取荣誉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荣誉称号及有关待遇,并按照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利用选拔机会进行压制、诬陷、打击报复者,要追究责任,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后果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篇5

根据了解,“天宫一号”只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但并不时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它只是一个雏形——一个重8t多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恩平婚介网[*]“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期为两年,在这两年内,我国将会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使命的交会对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的技术,为建造空间实验室积累经验,为建造中国的空间站打牢基础。“天宫一号”升空入轨后,发射中心将在11月1日发射神八。

“天宫一号”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国际太空站的历程。 从国际太空站的艰辛历程可以看出,“天宫一号”只是中国向太空迈出的一小步,但是这绝对是意义巨大的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是深谋远虑的,每一步都经过无数次计算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课件下载[*]应用问题。可以说,中国航天技术是借鉴前

人的技术而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现有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监控通讯系统、着落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这系统是中国经过长达10多年的摸索才总结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辛酸。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恩平婚介网[*]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七天宫一号为起点的中国空间站建设,将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周建平说过:只有对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才可能具备更好的开发能力。目前,中国正在朝着这样的目标进发。中国恩平婚介网[*]的空间站将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探索做出贡献。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篇6

(二)努力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

熟悉、掌握了国家相关的卫生工作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学习相应的管理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经常深入临床一线科室,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能够摆正位置,配合领导做好工作,在坚持"到位不越位,分工不分家"的原则下,坚持了两条,这就是大事要报告,小事不推诿。对于原则性、政策性强的大事,多报告,多请示。至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则责无旁贷,绝不推诿。在工作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办公室不同于临床医技科室,不能直接产生效益,但通过对一线科室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提供服务,也同样可以为医院发展做贡献,为科室提供满意优质的服务。

(三)科室建设与发展

院办室作为医院沟通上下、协调左右、联系各方的枢纽,它的职能和作用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许多工作都要和相关科室配合、协调才能完成。与兄弟科室的合作中,我们摆正位置,甘为人梯,力争赢得兄弟科室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1)抓好执行力建设,做好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监督工作。对医院制定的各项制度,积极配合协助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进行督促,检查落实完成情况,保证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成医院文件的起草、公文处理和医疗统计、汇总等工作。为领导提供真实完整的统计数据。做好医院各类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程序,使档案管理工作初步规范。

3)是做好来院专家的接待服务工作。专家来院工作是医院技术工作开展的保障,对专家来院工作统一安排,,完善接待程序,规范管理制度,改善专家居住环境,为专家安心工作提供了保障,

4)是在领导的支持下帮助下,已经着手开始《医院大事纪要记载》的撰写与修订工作,目前大部分的文字录入工作已开始,在医院文化建设和加强医院管理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

5)与相关科室同志们密切合作,共同做好医院宣传工作。在宣传材料的写作、医院广告的制作、电视广告的等方面,努力发挥能量,圆满地完成各项宣传任务。

6)是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努力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做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工作,一方面,积极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进行调查分析,为领导决策提高参考,协助领导处理好日常事务;另一方面,热情为各科室和全院职工服务,特别是在后勤保障工作方面,坚持向临床医技一线倾斜,把一线的事、病人的事看成院办室的大事,不推、不拖、不等,全力保障一线工作顺利进行。

(四)提升创新精神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工作中敢闯敢试,对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医院的筹建、开院、学术会等重大活动的筹办工作,丰富的办事、办会、办文经验。

重视医院在管理过程中,结合点、结合部的衔接和纽带工作,使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事半功倍。在新医院、新员工、新体制、新环境中,许多工作处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授权模糊的情况下,医院办公室的工作,更感责任重大,在今后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加强服务意识,吃大苦,耐大劳,继续发扬去年勇于奉献,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一如既往,组织协调全院广大医务工作者,把医院工作做到实处,将99%的已做工作,推至100%。使每项工作都能尽快落实。力争群众满意,领导满意,我们也会感到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价值。

(五) 树立良好工作和学习风尚,建立学习型组织。改善医院学习环境,努力使医院办公室成为职工的归属地,学习知识的园地,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终生式学习和教育,已成不争事实,医院职工来自五湖四海,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医院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办公室决心与医院员工一道,在医院领导支持下,今年建立医院图书馆,建立每周三下午学习、培训制度。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树立良好学习风气。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篇7

设备的选型要与实验目的配套,验证性实验要选择普通型设备,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可选择先进组合型设备,同时还应对现有的老设备进行拼装,如我院2000年购买的清华同方计算机,因购买时间过长,设备利用率高,加之硬件配置过底,造成大部分主机配件损坏或淘汰(如主板,CPU,内存,硬盘等),已满足不了实验教学的需要。因显示器不坏,所以我们就将这一批旧显示器配上一批新的主机,通过拼装改造及调试,性能良好,运行正常,这样既节约了大量资金,又满足了实验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同时也使部分陈旧设备发挥了新的效益。实验室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良好的实验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整洁、明亮、规范的实验室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让同学们产生一种自觉爱护实验室的意识,可以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不仅如此,实验室还要做好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工作,对“三废”处理要符合国家的环保法规,要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保护工作,提高安全意识,增设必要的防护设施。对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的操作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良好的实验设施,确保人身安全。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专业水平、思想作风等方面进行评优、评先,鼓励争优创先,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资格审查必须考虑实验人员的工作特点,即工作重点是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工作成绩往往不是表现为独立成果,而是融于各种教学、科研成果之中。因此,应着重审查实际贡献和工作水平,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集中精力搞好实验室工作。第三,为了提高实验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能力,应围绕实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业务,组织各种培训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有培训计划和制度,培训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即请专家讲学、到外校参观交流或短期培训等。我校近年来已对全校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了“实验室管理软件”及其它方面的短期培训,并组织全体实验技术人员到省内的其它高校参观学习,效果良好。

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篇8

1.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一直在不断提升,这样的社会背景刺激了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刺激了经济管理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经济管理并不是完全由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构成,更多的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就是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另外,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可帮助高校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现实中有很多的学生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选择了经济管理类学科,而是由于外界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了经济管理类,但对于经管类科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很难接受,学习压力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增加,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1.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方法和建设途径都经历了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是手工地模拟实验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采用手工的方式模拟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这是最初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经济管理的各项内容和环节,但这种方法最大的劣势就是手工模拟不够精确,比较浪费时间,实验室的教学效率低下。第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与之前的实验室建设方法相比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经济管理类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授课效率。第三是兼具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经验和体会,比如仿真的炒股实验室,在这种实验室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卖股票,体验真实的经济管理,这种近乎真实的体会能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

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确实为高校的经济管理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而且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各大高校开展和应用起来,为高校经济管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在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给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以下主要针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2.1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管理部门的认可,且当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已经成为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校的必备基础设施之一,关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主要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个就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要符合实际的课程开设需求,并不是随意建设的,有实际的教学需求的专业和学科才可以开设实验室,另外就是很多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必须要保证实验室的分配和使用制度得到落实及使用。但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开展。

2.2高校经济管理类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实验室,对这种实验室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用它开展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了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出现很多问题,但总结这些问题的共性,可看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并没有把实验室看做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而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这样的态度和看法最终导致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存在障碍,院方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建设实验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要不就只是摆设,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要不就是根本没有投入建设,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2.3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教师欠缺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所有课程开展的基础必备条件之一,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误导,很多教师在思想上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课程教好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自己唯一的职责,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改对教师和教学过程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新的课程改革和要求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程的活跃性,实验室课程也是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起来的,但实际的现状看来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用还不充分,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该课程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因为在特殊的实验室课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对知识的分析等进行讲解,这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这种类型的实验室在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校的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普及程度还不够,因此这方面的专业教师还很短缺,这是制约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要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使得经济管理实验室得到更好发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就必须对这个问题提升关注程度,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否则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2.4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

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范围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所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学科的学习都可归入到经济管理类的范围中,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设立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高校自身的原因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最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有过科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主要是由于:首先就是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不够,这是制约实验室建设的最重要因素,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投入人力,设备的购入、安装和投入使用更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学校各项事务繁杂,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因此资金问题是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师资力量不够,这样的情况下过多的实验室建设却不能投入使用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师资力量是影响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最后就是学校对于实验室建设的设置和分配情况不够明确,最终导致实验室功能混乱,既没有达到预想结果,也影响了正常的实验室结构设置和分配。总的来说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也是实验室建设中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3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实际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效率,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职责,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有实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下主要针对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3.1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以及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因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可看出,只有提升了与这些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对待实验室建设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规范实验室的使用规则等,也只有这样提升高校负责人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但对于提升高校负责人的意识和态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高校的负责人、相关专业的教师等到一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比较成功的高校去参观和学习,只有从这样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高校负责人和教师才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的对比对他们的冲击力才是最大的,这样的参观和学习对于高校建设自己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2培养专业水平高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教师

整体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的,经济管理类学科实验室建设同样也需要专业的经济管理实验课教师,针对我们国家高校中目前的实验课教师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实验室教师素质和专业的提升方法可是:首先学校必须要充分利用相关专业教师的空闲时间提升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频率和次数,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了解知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授课方法,这样对于学校来说是最节约成本的一种培养实验课教师方法,同时达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其次学校可招聘以下专业水平和素质高的实验课教师,这样可从根源上解决教师不够专业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总之,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3.3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

不断丰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是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科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专业程度的最基本保证,因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是对所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统称,实际上还包含很多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关联,但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有的相似相比较大,或者项目重叠的学科,可共用一个实验室,但很多的学科实际的授课并不能共用同一个实验室,因此在实际的实验室建设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授课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的实验室,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考虑,同时也是为了教师的授课效率考虑,总的来说,实验室建设者充分了解每个经济管理学科的分类和课程开设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完整性和完善性。使得实验室真正能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做贡献。

4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很明显地看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在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于这些问题和问题解决措施的讨论都比较简单,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还有待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社会和政府都在为高校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高校以及教师的支持下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制度能更加完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经济管理类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上一篇: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目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