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14 17:02:46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篇1

一、租赁准则的有关规定

租赁准则第十八条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租赁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按照上述规定转出租赁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如有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第327页。对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的会计处理这样说明: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在将来收到租金的各期内确认为租赁收入。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包括在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初始计量中,并减少租赁期内确认的收益金额。

上述规定是一致的,并不矛盾。根据上述规定,可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应收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最低租赁收款额=最低租赁付款额+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根据租赁准则第九条,最低租赁收款额是指最低租赁付款额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各期租金之和+优惠购买价格+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根据租赁准则第八条,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未担保余值)一(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初始直接费用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 (1)

根据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可知:

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 (2)

将式(2)代人式(1)可得: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未担保余值)一(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初始直接费用的现值)=(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一(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的现值)

由于初始直接费用的现值即为初始直接费用,所以上式变为:

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一(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 (3)

该公式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因为出租人因出租资产而获得的收益应等于出租人未来租赁期内的现金流入量大于租赁期开始日的现金流出量的差额,或者说出租人因出租资产而获得的收益应等于出租人未来租赁期内获得的收入减去付出的成本的余额。公式中的前两项即为出租人未来租赁期内获得的收人,后两项即为出租人由于租赁而付出的成本。

二、从账务处理角度分析

根据租赁准则的规定,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的账务处理应为: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贷:融资租赁资产,营业外收入,银行存款,未实现融资收益。 “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的人账金额等于最低租赁收款额加上初始直接费用;“未担保余值”科目的入账金额等于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的金额;“融资租赁资产”科目的入账金额等于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营业外收入”科目的入账金额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银行存款”科目的入账金额等于出租人支付的初始直接费用。故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知,“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的入账金额应等于最低租赁收款额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再加上未担保余值的总和,减去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再减去出租人支付的初始直接费用。其中,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之和,即为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经上面的计算,最后确认的未实现融资收益的金额应为最低租赁收款额加上未担保余值再减去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即:

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一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4)

显然,式(4)与式(3)是不同的,即根据租赁准则的有关规定得出的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计算公式与通过账务处理分析得出的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相差了一个初始直接费用。

三、对《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例22-7】的分析

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例22—7】(例题的具体资料略)可知,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的账务处理为(单位:元):

2006年1月1日(租赁期开始日):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900 100;贷:银行存款10 000,融资租赁固定资产700 000,未实现融资收益200 100。

很显然,该会计分录是借贷不平衡的。“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的入账金额900 100元中,没有包括初始直接费用10 000元,这与租赁准则的规定不相符。此外,未实现融资收益200 100元也不准确。按照租赁准则的规定,该会计分录应为:借:长期应收款—_应收融资租赁款910 100;贷:融资租赁固定资产700000,银行存款10000,未实现融资收益190 100。这里,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一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一初始直接费用=900 100+0—700 000-10 000=190 lOO(元)。但是,该会计分录也是借贷不平衡的,借贷方相差10 000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租赁准则对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会计处理的规定是不妥的。问题就在于租赁准则将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计入了应收融资租赁款。笔者认为,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不应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出租人支付的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佣金、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它与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类似。它是出租人在出租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理应由出租人负担,如果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让承租人负担就有些不合理,在道理上也讲不通。比如,出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难道还要让承租人“买单”吗?因此,出租人支付的初始直接费用不应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中。由于初始直接费用通常与出租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金额较小,所以,应一次性计入出租人的当期损益。具体应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因为出租人出租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了“营业外支出(或收入)”科目。如果初始直接费用金额较大,则不应一次性计人出租人的当期损益,应在租赁期内确认各期租赁收入时,按照各期确认的租赁收入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比例,对初始直接费用进行摊销,冲减租赁期内确认的各期租赁收入。此时,在初始直接费用的发生期间,将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先记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租赁期通常都大于1年),摊销时,借:租赁收入;贷:长期待摊费用。

四、对《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例22—7】的修正

通过前面的分析,《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例22—7】的解答应修正如下:2006年1月1日(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的账务处理应为: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900 100;

贷:融资租赁固定资产700 000

银行存款10 000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篇2

关键词: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税务处理;分摊;担保

中图分类号: F038.1 文献标识码: A

融资租赁概述

租赁,是一种以一定费用借贷实物的经济行为。在这种经济行为中,出租人将自己所拥有的某种物品交与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由此获得在一段时期内使用该物品的权利,但物品的所有权仍保留在出租人手中。承租人为其所获得的使用权需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费用(租金)。从租赁目的看,它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指出,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融资租赁是设备租赁的基本形式,以融通资金为主要目的。

我国融资租赁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租赁双方根据租赁标准判断的租赁类型存在矛盾

我国租赁准则第四条规定:“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就出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其中“几乎相当于”通常掌握在 90%以上(含90%)”。最低租赁收款额为最低租赁付款额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

按照租赁准则的规定,满足此条标准可以判断租赁类型为融资租赁。根据此条规定,如果承租人的最低付款额的现值大于等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90%,出租人的最低租赁收款额大于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90%,则承租人、出租人认定该项租赁为融资租赁。根据此条标准判断租赁类型思路清楚,容易掌握,易于判断;但在存在第三方担保余值的情况下,承租人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与出租人的最低租赁收款额是不相等的,这样其现值也不相等。在此种情况下,对于同一笔租赁业务,租赁双方的认定可能存在完全相反的结果。

(二)初始直接费用计入应收租赁款不合理

出租人初始直接费用作为“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核算,导致出租人在租出资产时进行的账务处理出现借贷不平衡。根据租赁准则规定,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会导致借贷双方金额不平衡问题,使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大于金额为初始直接费用金额,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三)承租人返还租赁资产的会计处理不完善

租赁期届满,承租人返还租赁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不符合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根据租赁准则的规定,租赁期届满,承租人向出租人返还租赁资产时,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科目,上述会计处理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但与该事项的实质不符。因为,承租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是作为自有固定资产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的,承租人返还该融资租赁资产不作为自有资产的处置处理,使人难以理解。

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之间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但是如果该项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记录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这时的“比例不大”通常是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总额小于承租人资产总额的30%(含30%)。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融资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额的确定,承租人可以自行选择,即可以采用最低租赁付款额,也可以采用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二)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

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费用。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通常有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谈判发生的费用等。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其账务处理为: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的租金中,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承租人支付租金时,一方面应减少长期应付款,另一方面应同时将未确认的融资租赁费用按一定的方法确认为当期融资费用,在先付租金( 即每期起初等额支付租金) 的情况下,租赁期第一期支付的租金不含利息,只需减少长期应付款,不必确认当期融资费用。

在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承租人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计算。按照准则的规定,承租人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在采用实际利率法时,根据租赁开始是租赁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基础不同,融资费用分摊率的选择也不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租赁资产和负债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且以出资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在这种情况下,应以出资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分摊率。

2、租赁资产和负债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且以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在这种情况下,应以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作为分摊率。

3、租赁资产和负债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为入账价值,且不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和优惠购买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融资费用分摊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在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担保的情况下,与上类似,在租赁期满时,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全部摊完,并且租赁负债也应减为零。

4、租赁资产和负债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为入账价值,且不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但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在租赁期满时,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全部摊完,并且租赁负债也应减为零。

四、融资租赁的税收处理

(一)融资租赁的税收组成部分

融资租赁之所以存在的最主要的经济原因是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能从拥有资产那里得到不同程度的税收利益。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些利益差别越大,融资租赁就越吸引人。融资租赁的税收分为两块:出租人税收和承租人税收。出租人税收,是指出租人对出租资产拥有产权,因此可享受因持有资产所带来的抵免所得税的效用,但是,出租人从融资租赁中获取的现金收入需纳税。对于承租人来说融资租赁具有减少税收上的双重好处:一是可以避免因长期拥有机器设备而承担的负担和风险;二是可在经营活动中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冲减企业的利润,减少税基,从而减轻税负。由于租金的支付过程比较平稳,与购买企业所需的机器设备相比,具有很大的均衡性。承租方应当对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期限(最短不少于三年)提取折旧。所以,承租企业每期支付的租金中包含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构成设备的价款,另一部分为承租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

(二)我国融资租赁税务处理的现状及措施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税收政策主要存在流转税负、印花税负不均,售后回租业务本金不能进项税额进行增值税抵扣,融资租赁折计提主体规定不尽合理,缺乏明确、系统的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等问题,最基本最突出的是流转税的不均问题。对此,国家税务部门正在着手研究有关融资租赁的税收制度的改革。

流转税负不均的情况:自2013年8月1日全国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后,对于有形动产的租赁也在其范围内,国家的旨在平衡流转税负但是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税负却大幅增加,尤其是售后回租业务,适用一般增值税纳税方法(即销项税减进项税)的融资租赁公司,销项税额按照租赁的全部收入计算,包括本金,而承租人却不能针对本金部分给融资租赁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使融资租赁公司没有进项税可以抵扣,导致售后回租业务基本停摆。

财政部近期下达了关于融资租赁“营改增”政策修改的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此次《征求意见稿》将直租业务和售后回租业务的增值税征收方式分开规定,主要针对售后回租业务提出了两个方案。

一个废除此前关于售后回租中承租人出售资产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规定,由承租人针对本金部分给融资租赁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融资租赁公司因此可以实现进项抵扣;另一方案是售后回租中,融资租赁公司对货物本金部分不征收增值税、不开增值税发票。据了解,行业目前比较倾向的是方案二。此外,此前“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停止执行。

融资租赁是企业筹资的一种有效手段。西方国家为了促进融资租赁的发展,往往实行了一系列支持融资租赁发展的税收政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五方面改进现行融资租赁税收政策。

1.完善流转税制。笔者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针对售后回租业务提出了两个方案,方案一的优点更符合增值税的立法精神,如实反映了融资租赁回租业务的业务流程,保证了货、款、票流动的一致性,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方案二的优点是简化了财务核算,由于不考虑本金的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减轻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企业负担,缺点是没有如实反映融资租赁回购业务的业务流程,使增值税发票抵扣链条断裂,不利于小规模纳税人向一般纳税人转化。 国家应充分考虑以上的因素加快两方案遴选,以降低纳税人的税负。

2.完善所得税制。建议由融资租赁出租方提取折旧,出租人的收益是租金收入减折旧后确定的。同时,允许承租人租金费用的扣除,降低融资成本。出租人提折旧有以下好处:一是由拥有法律所有权的一方提取折旧,便于判断和管理。而且也符合企业所得税中固定资产折旧提取的基本要求。二是减少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工作量。

为了鼓励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建议实行更加灵活的折旧政策,在融资租赁中允许企业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机器设备纳入允许加速折旧的范围。

3.完善印花税制。融资租赁印花税政策制定较早(1988年),当时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主要是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与目前金融租赁公司、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和试点内资融资租赁企业并存的现实情况有较大距离,而且以个案的形式逐一确定飞机租赁合同适用的印花税标准,不仅与《合同法》无法衔接,在实务中也不具有可操作性。建议对各类融资租赁业务适用同一印花税政策。

4.制定明确、系统的融资租赁业税收优惠政策。建议明确融资租赁业务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内融资租赁公司在承接飞机租赁业务时享受和国外融资租赁公司相同的优惠政策,对国内租赁公司通过购置船舶租赁给外国企业的,允许享受与直接出口相同的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在关税和增值税方面,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出口设备的承租人,以融资租赁合同向海关备案后,符合减免税优惠政策的,可作为减免受益人,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史燕平.融资租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金未.新会计准则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探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6.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篇3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反倾销问题,有利于金融改革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形象。

为便于学习理解和实施新会计准则,本文对16项修订后的具体准则与修订前的原会计准则做了对比。

新准则是对原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大部分规定与原准则相同。抛开体例和文字表述等形式上的差异,两者的主要差异(并非全部差异)如下: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①存货发出计价

原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新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②借款费用

原准则:不能计入存货成本

新准则: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

2.《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①规范的范围

原《投资》准则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且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新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短期股权投资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

②权益法的应用范围

原准则: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新准则: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短期投资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核算。

3.《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①规范的范围:新准则分离出部分固定资产由《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范。

②新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因素。

③新准则取消了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

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时其确认原则同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原则: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④利息

原准则:不考虑购买固定资产延期付款的折现和利息问题;

新准则: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⑤减值:原准则允许转回;新准则不允许转回。

⑥新准则增加了至少每年末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的规定。

4.《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①规范的范围

原准则包括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即商誉;

新准则仅包括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包括商誉。商誉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

②企业内部研发费用

原准则: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新准则: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

③利息

原准则:不考虑购买无形资产延期付款的折现和利息问题;

新准则: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④摊销

a、摊销方法

原准则: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确定的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新准则: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企业预期消耗该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无法可靠确定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b、摊销年限

原准则:摊销年限为预计使用年限、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有效年限三者中较短者,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新准则: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c、残值

原准则:无形资产摊销时不考虑残值;

新准则:考虑残值。

⑤减值:原准则允许转回;新准则不允许转回。

⑥新准则增加了至少每年末对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以及未来经济利益消耗方式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进行复核的规定。

5.《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①规范的范围

原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的非货币易;

新准则:未明确排除企业合并中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②计价

原准则:

a、企业发生非货币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b、如果发生补价,支付补价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收到补价的,应按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确认的损益(公式略)。

c、除收到补价方按比例确认一部分收益外,不确认其他利润或损失。

新准则:

a、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b、交换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c、以上两种情况涉及补价的,直接用补价调整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用象原准则那样分配补价。

6.《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利润

原准则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计入当期损益。

7.《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①规范的范围

原准则:不涉及债务重组、建造合同、所得税、保险合同、终止营业、租赁、企业重组、环境污染整治等项目引起并由其他会计准则规范的或有事项。

新准则:建造合同、所得税、企业合并、租赁、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形成的或有事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②新准则明确了:

a、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待执行亏损合同和企业承担的重组义务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b、未来经营亏损不能确认为预计负债。

8.《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①商品销售收入计量

原准则:收入应按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即计量采用名义金额。

新准则:

a、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收入金额,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显失公允的除外。

b、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商品销售收入金额。

c、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②提供劳务收入

新准则明确了混合销售(销售商品同时提供劳务)时的处理方法:能够区分的单独计量;不能区分的作为商品销售处理。

9.《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追加资产的建造

原准则:无规定

新准则: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作为单项合同:a、该追加资产在设计、技术或功能上与原合同包括的(一项或数项)资产存在重大差异;b、议定该追加资产的造价时,不需考虑原合同价款。

10.《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①规范的范围

原准则:不涉及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融资费用和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

新准则: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融资费用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适用本准则。

②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原准则:固定资产,不包括房地产商品开发企业作为存货管理的房地产。

新准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

③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

原准则:专门借款

新准则: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

11.《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①租赁开始日

原准则:企业应当将起租日作为租赁开始日。但是,在售后租回交易下,租赁开始日是指买主(即出租人)向卖主(即承租人)支付第一笔款项之日。

新准则:指租赁协议日与租赁各方就主要租赁条款作出承诺日中的较早者。

②融资租赁承租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及未确认融资费用

原准则: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但是如果该项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记录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

新准则:

a、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b、取消了“如果该项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记录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的规定。

③承租人融资租赁初始直接费用

原准则: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承租人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初始直接费用,如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等,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新准则: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承租人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初始直接费用,如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等,应当计入租赁资产价值。

④融资租赁承租人应收融资租赁款及未确认融资收益

原准则: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并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记录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出租人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初始直接费用,如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等,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新准则: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并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记录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⑤未确认融资收益/费用d的分摊

原准则:

a、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等。

b、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当期应当确认的融资收入;在与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结果无重大差异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等。

新准则:

a、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b、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当期应当确认的融资收入。

⑥新准则取消了原准则“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租金的,应当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冲回,转作表外核算。在实际收到租金时,将租金中所含融资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规定。

12.《企业会计准则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①追溯调整法

新准则增加了“不切实可行”的规定: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②差错更正

原准则:

a、包括本期差错和前期差错;

b、前期差错划分重大和非重大差错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新准则:

a、仅规范前期差错,且不区分重大和非重大差错;

b、采用追溯重述法改正前期差错;

c、“追溯重述不切实可行”时的处理方法类似于追溯调整法“不切实可行”的规定。

13.《企业会计准则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股利或利润分配

原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所制定利润分配方案中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应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单独列示。

新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14.《企业会计准则31号——现金流量表》

新准则与原准则没有实质上的变化。

15.《企业会计准则32号——中期财务报告》

新准则增加了以下规定:

①基本的和稀释的每股收益应当在中期利润表中列报。

②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各中期财务报表项目时,对项目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应当以中期财务数据为基础,不应以年度财务数据为基础。中期会计计量与年度财务数据相比,可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估计,但是,企业应当确保所提供的中期财务报告包括了相关的重要信息。

16.《企业会计准则36号——关联方披露》

新准则:

①关联方关系扩大到包括

a、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b、母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c、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间接地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

②母子公司关系披露的层次:母公司、最终控制方、对外公开提供财务报表的最低中间控股公司

③关联方发生交易披露,取消金额或比例选择,要求企业必须披露交易金额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篇4

[关键词] 租赁 销售毛利 销售型租赁 直接融资租赁

2006年2月15日,众人关注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准则)。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大面积使用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租赁准则中原采用账面价值核算,现均改为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不难看出,我国为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做出了不懈努力,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的趋同取得突破性进展,其颁布将极大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主要是针对2006年新修订的租赁准则进行分析,首先对修订后的租赁准则与原准则进行了比较;然后就我国的租赁准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修订后的租赁准则与原准则相比的变化

修订后的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变化:

1.原准则未区分租赁开始日和租赁期开始日,新准则对此做了区分,规定租赁开始日即是租赁被分类的时点;而租赁期开始日则是租赁的初始确认日,即对租赁引起的资产、负债、收益或费用进行合理确认的时点。

2.在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对于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存在差别。原准则规定: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但是如果该项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记录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新准则规定,承租人应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新准则用公允价值代替了账面价值。并且取消了原有的例外规定。

3.在融资租赁中,对于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原准则规定均计入当期损益;而新准则要求将其计入租入资产的价值。同样对于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原准则规定也是计入当期损益,而新准则规定将其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

4.新准则对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原准则将其定义为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账面价值的折现率;新准则将其定义为,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5.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对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方法存在区别。原准则规定: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等。新准则规定只能用实际利率法,取消了其他的备选方法。此外,新旧准则关于出租人对未确认融资收益的分配方法的规定也不同。原准则规定: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当期应当确认的融资收入;在与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结果无重大差异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等。而新准则规定只能采用实际利率法。

二、租赁准则的中外比较

1.租赁的分类

根据我国2006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规定,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资产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企业在对租赁进行分类时,应当全面考虑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所有权是否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是否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比例等各种因素。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在第1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也对租赁进行了分类,从承租人的角度和我国的分类标准相似,但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从出租人角度根据租赁资产是否产生制造商或经销商损益,将融资租赁分为直接融资租赁和销售型租赁。凡融资租赁产生制造商或经销商损益,即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售价大于或小于租赁资产的成本或账面价值的,为销售型租赁。制造商或经销商出售商品(租赁物)通常均赚取一定的利润(也可能有亏损),如以长期租赁方式出租,其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通常等于其现金售价,现金售价与资产成本的差额即为损益。凡融资租赁不产生制造商或经销商损益,即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等于出租人的成本或账面价值的,为直接融资租赁。若是租赁公司向制造商或经销商购买租赁物出租,租赁物的成本就等于其公允价值,因此在出租时已无利润可赚。国际会计准则对租赁的分类与我国相类似,也是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但国际会计准则同时又将融资租赁的出租人中的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单独划为一类,在这点上与我国是有所不同的。

当然,有人认为,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主要是针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融资租赁而制定的,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之外的企业从事类似融资租赁业务并没有做出相应规定。但笔者以为《租赁》准则从使用权转让和租金获取两方面界定何为租赁,并没有强调必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的租赁。因此,销售型租赁符合《租赁》准则中融资租赁的定义。但我国新修订的租赁准则并未规定对销售型租赁如何处理。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规定,若对出租人而言为直接融资租赁,由于直接融资租赁不产生销售毛利,因此,原则上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两者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若对出租人而言为销售型租赁,出租人将获得两种收入:销售毛利或损失及未实现融资收益。

2004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制造商或经销商常常向顾客提供购买或者租赁一项资产的选择权。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出租的融资租赁资产,会产生两种收益:(1)与以正常售价(已扣除所有适用的数量折扣或商业折扣)立即销售用于出租的资产所形成的利润或亏损金额相当的利润或损失;(2)租赁期间的融资收益。可见,国际会计准则虽并未将融资租赁分为直接融资租赁和销售型租赁,但却将融资租赁的出租人中的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单独划为一类,对这类出租人的会计处理与美国的销售型租赁的会计处理几乎是一样的。对于不涉及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的融资租赁,其规定与美国会计准则对于直接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的相似的。

2.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

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规定,对于直接融资租赁,出租人应将初始直接费用计入租赁的净投资。对于销售型租赁,出租人应将初始直接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即在销售利润确认的年度内作为费用。

2004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在定义初始直接费用时明确指出不包括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发生的此类成本,并规定:对于不涉及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的融资租赁,初始直接费用包括在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初始计量中,并减少租赁期内确认的收益金额。而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发生的与协商和安排融资租赁相关的成本(也即初始直接费用),在租赁期开始日应确认为一项费用,因为它们主要与制造商或经销商赚取的销售利润有关。由此可见,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与美国的规定是类似的。

对于融资租赁中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我国新修订的租赁准则不区分是否为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也不区分直接融资租赁和销售型租赁,均列入应收融资租赁款。笔者以为此处不尽合理。因为对于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而言,由于他在出租时要赚取一定的销售毛利,因此,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计入赚取利润的会计期间进行配比,而不应当资本化。只有对不涉及制造商或经销商的出租人的融资租赁,该初始直接费用才调整增加租赁的净投资额。

三、建议

综上,笔者以为,我国新修订的租赁准则在重大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这势必会极大的提高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但就租赁的分类而言,我国的租赁准则未将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单独划为一类,也未将融资租赁细分为直接融资租赁和销售型租赁。也就是说,我国的租赁准则仅仅考虑了不涉及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的融资租赁,未考虑到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的会计处理问题,有欠全面。如对于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所产生的制造商或经销商损益未做出规定,那么具体到实务当中,难免会出现有的企业将其计入销售毛利,而有的企业采用类似与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作为资产转让收益的情形,为避免增加企业的随意性行为,因此,建议在租赁准则中应区分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与不涉及制造商或经销商的出租人,明确规定对于制造商或经销商损益的会计处理。

此外,对于融资租赁中出租人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笔者以为不应“一刀切”全部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也应区分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与不涉及制造商或经销商的出租人进行处理。对于不涉及制造商或经销商的出租人的融资租赁,初始直接费用调整增加租赁的净投资额;对于制造商或经销商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参考文献:

[1]IASB.国际会计准则2004[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篇5

天津神鹿能源有限公司 300300

[摘要]对经济波动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的理解,能够有效地促进金融的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本文在梳理两者的发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思考了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关系在主流的经济理论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金融体系在实质上并非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一种虚拟经济,属于一种服务业,并且对实体经济的产出进行了直接的贡献,同时其也是实体经济对资源进行配置的核心,要想保证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金融体系自身的运行机制进行准确的理解,并且将其与实体经济的匹配度充分的把握好。

[

关键词 ]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关系

从理论层面,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这一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具有密切的关系。从实践层面来说,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关系进行正确的理解,除了能够有效地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很好地防范金融危机。目前我国正在处于经济发展转型以及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关键时期,为此,本文在梳理两者的发展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关系和一些基础性的问题。

1.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关系在主流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现在的学者开始越来越关注经济运行受到的金融体系的影响,并且对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比如有学者提出在通货紧缩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过度债务融资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强调,其主要研究的是经济波动受到的金融体系融资总量的影响[1];另外有学者认为投资并非是导致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来源,而因为投资进行的融资才是导致经济不稳定的原因,其对经济波动受到的金融体系的融资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强调。还有学者对银行的流动性转换对经济效率的改善作用进行了论证,然而经济波动同时也受到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除了主流的宏观经济理论研研究,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是长期以来金融发展理论一直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从实际上来说,在主流经济理论中并非对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关系具有充分的理解,因此现在经济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

2.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关系的发展分析

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中,两者具有始终属于动态变化的关系。早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初期,金融体系的形成就是由于交易需求而具备了前提和基础,而当时在实体经济相互之间的汇总和支付中金融体系只属于一种中介,无法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在实体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出现了相互的融合和发展,在实体经济积累的原始资本的基础之上,金融体系开始逐渐的成为信用中介,并且开始不断地优化配置实体经济原始积累的资本,最终对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金融市场在实体经济实施公司制和股份制的改革之后具备了发展的机会和平台,这样也就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直接、更加密切[2]。

实体经济在现代金融体系不断转变结构以及不断创新功能的条件下在科学技术、组织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这样就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具有了一种相互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开始逐渐的走向分离,与此同时,由于边际产出的递减导致实体经济逐渐的陷入困境,而金融体系的主要支撑就是信用,这样就导致两者的分离速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快。

3.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作用关系

首先,金融体系存在的基础是实体经济:作为实体经济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产物,金融体系存在的基础就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将稳定的收益和物质基础提供给了金融体系。如果金融体系不依托于实体经济,就很容易发生资本泛滥的现象,最终会在投机市场流入大量的金融资本,从而导致出现扭曲的资源配置。这样除了会将商品经济的秩序打破之外,同时又有可能导致出现金融危机,因此金融体系存在的意义也就丧失了[3]。

其次,在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中金融体系属于非常重要的工具:金融体系将有效可靠的支付中介提供给了实体经济,并且促进实体经济将资本的原始积累完成,实体经济由于这些积累的原始资本具备了不断扩大生产的基础,同时,金融体系还对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和风险的分散具有促进作用[4]。目前金融体系开始变得越来越完善,因此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比如现在出现的信用体制建设、财务管理、信息披露以及兼并收购等最终对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4.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关系进行协调的有效对策

首先,要将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能够对金融体系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实体经济必须要将自身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充分的体现出来,将发展的导向确定为交易需求,从而能够将相应的处理提供给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两者之间存在的分离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金融体系会受到实体经济中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原始资本积累的速度由于实体经济的增长而得以加快,并且不断地向金融体系中流入,从而进一步地扩大金融体系的规模;与此同时,实体经济派生的金融需求及其自身的市场化发展能够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朝着自由化和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所以,必须要改革实体经济,从而使实体经济推动金融体系发展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确保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能够实现有效的融合。

其次,要对金融体系的自由化改革进行积极的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会由于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而受到积极的影响,立足于资金供求的渠道能够不断的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效率的提升,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通过提升储蓄利率的方式可以使储蓄的规模得以扩大;第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直接融资的方式,能够确保大量的储蓄直接转化成为投资;第三,其能够对金融市场受到的政府的不利影响起到有效的规避作用,确保能够使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第四,其能够对监管体系的逐渐完善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并且进一步地提升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第五,其能够将具有差异化以及多层次特点的金融市场构建起来,从而能够使金融市场结构的失衡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必须要对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进行大力的推进,从而将金融体系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确保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具有越来越密切的关系[5]。

最后,要不断地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金融体系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也就是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所谓的直接金融就是资本市场,所谓的间接金融就是金融中介。实体经济和间接金融之间具有债权和债务的关系,而直接金融则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整个过程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因此,要想使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的维持,就必须要不断地发展和改革资本市场。比如可以将实体经济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及时地披露出来,从而使信息在实体经济发展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不断地规范实体经济的经营管理;要制定完善的信用体制和法律法规,从而能够充分地促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最终能够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给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将更加层次化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提供给实体经济,从而有效地加快实体经济的融资效率。

5.结语

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有效地促进了两者的持续发展。脱离实体经济的依托的金融体系就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而离开金融体系的实体经济则很难实现稳定的发展。为此,必须要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正确的认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两者的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确保我国的经济实现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朴,朱太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国际金融研究,2014(03)

[2]邱兆祥,安世友.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新审视[J].教学与研究,2012(09)

[3]邱杨茜,陈颖,余军,何孝星.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运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08)

[4]张玮.探讨我国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的进程及趋势[J].对外经贸,2013(09)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篇6

(一)直接处理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直接处理法下,其会计处理为:(1)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按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借记“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按未担保余值,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按支付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如有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2)每期分摊确认融资租赁收益时,按当期应确认的融资收入金额,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租赁收入”科目;每期收到租金时,按收到的租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同时,按各期确认的租赁收入与未实现融资收益总额的比例分摊初始直接费用,冲减租赁期内确认的租赁收入,即借记“租赁收入”科目,贷记“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

[例1]租赁合同:2007年12月28日,新天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天地公司”)与西部开发租赁公司(以下简称“西部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合同主要条款如下:(1)租赁标的物:程控生产线。(2)起租日:租赁物运抵新天地公司生产车间之日(即2008年1月1日)。(3)租赁期:从起租日算起36个月(即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4)租金支付方式:自起租日起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000000元。(5)该生产线在2008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同西部公司的账面价值)为2600000元。(6)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8%(年利率)。(7)该生产线为全新设备,估计使用年限为5年。(8)2009年和2010年两年,新天地公司每年按该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一一微波炉的年销售收入的1%向西部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

西部公司的有关资料如下:(1)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本期应分配的未实现融资收益。为该项租赁所支付的初始直接费用为100000元。(2)2009年、2010年新天地公司分别实现微波炉销售收入10000000元和15000000元,根据合同规定,这两年应向该公司取得的经营分享收入分别为100000元和150000元。(3)2010年12月31日,从新天地公司收回该生产线。

出租人西部公司的会计处理:

(1)判断租赁类型:本例中租赁期(3年)占租赁资产尚未可使用年限(5年)的60%(小于75%),没有满足融资租赁的第3条标准;另外,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为2600000元(计算过程见后)大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即2340000元(2600000×90%),满足融资租赁的第4条标准,因此,西部公司应当将该项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2)计算租赁内含利率:根据租赁内含利率定义,它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本例中由于不存在担保余值,因此最低租赁收款额等于最低租赁付款额,即:1000000×PA(3,R)=2600000+100000(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经计算租赁内含利率R=5.46%。(3)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及其现值和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第三方担保的余值)+未担保余值=[(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担保余值)+第三方担保的余值]+未担保余值=[(1000000×3+0)+0]+0=3000000(元),最低租赁收款额=1000000×3=3000000(元)。由于不存在担保余值和未担保余值,因此,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2600000(元),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 + 未担保余值的现值)=3000000-

2600000=400000(元) 。

(4)账务处理:2008年1月1日,租出程控生产线,发生初始直接费用: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3100000

贷:融资租赁资产 2600000

银行存款 10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400000

2008年12月31日,收到租金: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1000000

2008年12月31日,确认融资收入时(为简化处理按年确认,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计算过程省略):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41960

贷:租赁收入 141960

分摊初始直接费用:

借:租赁收入35490(141960÷400000×1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35490

(二)直接处理法的优缺点 一是直接处理法和准则规定直接相符。因为按租赁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按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直接处理法即将此二者进行合计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符合准则的字面规定。二是直接处理法和国际会计准则相近。在国际准则中,关于融资租赁下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处理方法,区分出租人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当出租人是制造商或者是经销商时,初始直接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当出租人是纯粹的租赁公司时,初始直接费用不计入管理费用,而应在以后的租赁期内分摊。直接处理法下,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然后在租期内分配租金收入时,再按各期租赁收入与未实现租赁收益的比例分摊初始直接费用,冲减租赁期内确认的租赁收入。这样处理就与国际准则中出租人是租赁公司时的处理方法相近。三是直接处理法下,应收融资租赁款的余额不能真正反映出租人的收款权利。在租赁到期之前,由于出租人的应收融资租赁款中总含有尚未摊销的初始直接费用,因此,应收融资租赁款的余额和报表反映数并不能真正反映出租人的收款权利。四是直接处理法的会计处理方法繁琐。直接处理法下,出租人应在每期分摊确认融资租赁收益时,同时按各期确认的租赁收入与未实现融资收益总额的比例分摊初始直接费用,冲减租赁期内确认的租赁收入,使得会计处理不够简洁。五是直接处理法不能真正体现融资租赁业务的经济本质。融资租赁业务其本质是出租人让渡资金的使用权,其所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实质上相当于出租人所付出的本金,其本质会降低出租人的内含利率水平,因此,出租人确定租赁利率时就会考虑到这部分本金的影响。而直接处理法只是将初始直接费用资本化,在以后租赁期内进行分摊,并没有体现其对租赁内含利率水平的影响。六是直接法下按实际利率法确认融资收益时,可能会使得最后一期的融资收入大于上期确认的收入。由于在此法下,未实现融资收益存在有初始直接费用直接加入的影响,因此,按实际利率法确认融资收益时,最后一期因尾数调整可能会使得其确认的收入反大于上一期,这与实际利率法分配确认融资收益的本质相矛盾。

二、内含化处理法

(一)内含化处理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内含化处理法下,其会计处理为:①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按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借记“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按未担保余值,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按支付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如有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②每期分摊确认融资租赁收益时,按当期应确认的融资收入金额,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租赁收入”科目;每期收到租金时,按收到的租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

[例2]资料同上。内含化处理方法下出租人西部公司的会计处理:(1)判断租赁类型:同上例。(2)计算租赁内含利率:根据租赁内含利率定义,它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本例中由于不存在担保余值,因此最低租赁收款额等于最低租赁付款额,即: 1000000×PA(3,R)=2 600000+100000(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经计算租赁内含利率R=5.46%。(3)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及其现值和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第三方担保的余值)+未担保余值=[(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担保余值)+第三方担保的余值]+未担保余值=[(1000000×3+0)+0]+O=3000000(元),最低租赁收款额=1 000000×3=3000000(元),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1000000×PA(3,5.46%)=2700000(元)。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初始直接费用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3000000-2700 000=300000(元)。

(4)账务处理:2008年1月1日,租出程控生产线,发生初始直接费用: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3000000

贷:融资租赁资产 2600000

银行存款 10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300000

2008年12月31日,收到租金:

借:银行存款1000000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1000000

2008年12月31日,确认融资收入时(为简化处理按年确认,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计算过程省略):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41960

贷:租赁收入 141960

(二)内含化处理法的优缺点 一是内含化处理法表面上看与准则规定不是直接相符,但能体现准则关于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内含化处理法,出租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金额只是最低租赁收款额,表面上看,与租赁准则第18条的规定不是直接相符。但内含化处理方法实质上降低了租赁内含利率,更符合租赁准则第13条的规定,即“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这里,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初始直接费用之和即为出租人所付出的资金本金。另外,内含化处理法虽然出租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表面上看只是最低租赁收款额,但其实质上也包含了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只是并没有将其直接加总,而是将其隐含化了,即计算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时已经将初始直接费用视为本金考虑了其影响。因此,从此点来看,内含化处理法实质上是与租赁准则相符合的,只是其体现的比较隐含化。二是内含化处理法下应收融资租赁款能真正反映出租人的收款权利。采用内含化处理法,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金额只是最低租赁收款额,能真正反映出租人的收款权利,有利于出租人财务报表的公允列示和披露。三是内含化处理法的会计核算比直接处理法更为简洁。由于内含化处理法下没有将初始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因此,在租赁期内确认租赁收入时不存在将初始直接费用分摊的问题,会计处理更为简洁。四是内含化处理法比直接处理法更能体现融资租赁业务的经济本质。将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内含化处理,其实质上视为出租人所付出的本金,它会降低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水平。因此,内含化处理方法更能体现融资租赁业务的经济实质。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虽然出租人初始直接费用的内含化处理方法,表面上看与租赁准则第18条的规定不是直接相符,但其本质上是与准则相吻合的,而且它能更好的体现准则对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真正体现其对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的影响,体现融资租赁业务的经济本质。而且内含化处理方法比直接处理法能更好地体现出出租人的收款权利,更有利于应收融资租赁款的核算和报表列示反映与披露,并且内含化处理方法会计核算更加简洁。

参考文献:

[1]李大诚主编:《高级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篇7

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受关注,但是朱江发现大家往往都在卖产品,缺少一个了解行业现状,且能为大家发声的第三方的平台。“我们正好看到这个机会,也想要做这个”,于是“金评媒”就诞生了。

在注册域名的时候,朱江本想用名字全部拼音,但是觉得太长就简化成了 jpm了,“后来发现jpm是摩根大通的缩写,那我们就要是中国的摩根大通。”敢说的朱江依然坚持他的“有理想,不丢人”。

事实也证明,很多所谓的创新、点子、都是在走不动、扛不住的时候憋出来的。比如众筹。2012年6月,离开爱奇艺的朱江创办美微传媒,从事电视节目的跨媒体传播。在历经100多个投资机构洽谈未果、公司起步始终无法筹集到足够现金后,朱江选择在淘宝卖股权。两次共从1193名民间投资者那里筹集387万元创业资金。2013年2月,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朱江却忽然接到了来自证监会的电话……这件事成为互联网与金融界持续关注的焦点。而互联网及法律行业探讨美微传媒事件时,常提到一个词,那就是“众筹”。

朱江也坦言,当初自己选择众筹,是因为找不到投资。如今,他再次“披荆”而来,是觉得众筹是效率最高的融资方式。加上有了美微的基础,新项目自然而然还选择众筹的方式。不过在平台的选择上,朱江更加慎重,不再是去淘宝撒网,而是有的放矢地选择了专业的股权众筹平台――原始会。

据悉,“金评媒”计划募资的资金总额在800万元,单笔投资5万元起,个人投资者80名,机构投资席位有20个。对于合作,原始会CEO陶烨直言,随着众筹模式在中国的普及,股权众筹已经日渐成为投资理财和创业融资的主流方式。“原始会做的是一个开放性的股权投融资的大平台,它跟线下传统股权融资,能够更大程度地打破渠道的限制。”

O2O

在执掌原始会之前,陶烨有着近10年的私募股权投资经历,投资成绩很好的她认为,私募股权中后期投资的黄金时段已经过去,股权众筹有着更大的机会。

的确,从去年初到现在,坚定选择做众筹融资的朱江发现这个市场真的变了。“我们刚刚众筹的时候,大家都说这是变革。之后就说这是忽悠,再后来说这是一个金融活动,然后有平台也能来做。现在发现,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趋势。”

在陶烨看来,股权众筹平台的三大意义应该是打破渠道限制、降低时间成本、弥补专业的匮乏及减少信息不对称。“借助互联网优势,原始会可以帮助投资人提高投资效率,降低参与的门槛,实现投资方和初创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

原始会是网信金融旗下的股权众筹平台,致力于为投资人和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投融资综合解决方案,能帮助创业者迅速融到资金。其实,在“金评媒”之前,原始会已在IT硬件、新媒体APP、在线教育、第三方理财等领域已有多项成功投融资案例。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平台合作创业项目已经超过2000多个,认证投资人超过1000人,包括乐创3D打印机、乐童音乐、新华视讯等已成功融资的项目有9个,融资总额超过1亿元。

另一组惹眼的数字是,根据《2014年中国众筹模式上半年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 上半年,中国众筹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1423起,募集资金1.88亿元。其中,股权类众筹事件共430起,募集资金1.56亿元,占募资资金总额的83%,市场潜力巨大。而在国内15家股权众筹平台中,原始会上半年共募集约1.2亿元,行业排名第一。

2013年12月才上线的原始会能够领军行业的原因是什么?陶烨分析认为,模式和团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互联网金融所有业态中间,股权众筹金融属性是最重的。由于股权众筹做的事情是把投资方和融资方结合在一起的工作,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载体。“原始会核心的业务团队都有丰富投资和投行经验,不仅有很高的股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了解整个投资、融资过程。这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大优势,也保证了较高的创业起点。”

原始会在用O2O的方式在做股权众筹。在对接投资人和项目时,首先会要求投融资双方信息披露完整、准确,然后在线上按照投资人的偏好做个性化推送、标签式搜索服务,并在线下做一对多甚至是一对一的路演和推荐。

“不是我想要用O2O的方式来做股权众筹,而是实际需要。股权众筹不是把线下投资全部搬到线上,就好像把线下购物搬到线上的淘宝,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过程。”陶烨直言,“线上线下会长期并存。尤其股权投资是非标准化的产品,投资金额较大,风险相应更大。除了信息传递、交换之外,很多环节不可避免地还是要通过线下进行。”

阳光化

在互联网金融业内,陶烨也有个称号――推广中国股权众筹阳光化的第一人。

她认为,美国的众筹行业发展得比较好主要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长期形成的创业氛围及投融资习惯。然而,“股权众筹在中国将是一次中长跑,我们一直在建赛道”,股权众筹将伴随着即将出台的监管政策变得越来越阳光化,这对整个行业是一个利好。

陶烨觉得,相比于竞争,目前更重要的还是培育市场。“我不希望有很多不严肃认真的人进入这个领域,一下子把这个领域做坏。因为股权众筹还是处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实际上是信用机制的建立,这是非常重要。在股权众筹的中长跑路上,不能短期逐利。做股权众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会有一段很艰苦的创业期。”

目前原始会的盈利模式可以说是比较清晰和单一,前期和后期的服务均免费,只在融资成功的时候会收取融资金额的一定比例作佣金。陶烨透露,现在原始会并不把重心放在短期盈利上,而是更多着眼于平台搭建和项目运营。“未来市场会是千亿级甚至是万亿级,市场完善需要很长的时间,初具规模或相对成熟一点的阶段也至少需要三到五年。”随着业务规模做大,会提供财务顾问,创业指导,市场营销等增值服务,逐步搭建多元化盈利模式。

具体来说,平台上有些项目虽然质量很高,但创业者缺乏跟投资人打交道的经验,或者缺乏好的运营、营销团队,原始会除了在融资方面对项目提供支持外,还可以协助他们认识资本市场、完善团队、对接有效资源。针对这类侧重项目孵化的增值服务,平台会慢慢尝试对项目方收取财务顾问费的盈利模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始会平台也在逐步积累股权创投领域的数据库。对每个投资人,尤其是投资机构的偏好,喜欢投的企业类型等,都会有专门的数据库。另外,还会对上线企业项目进行细化的区分。目前,平台上的项目主要来自合作机构推荐和自找项目,项目上线之前原始会会对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查,以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对一些非专业的投资人,可能会更加依赖于某种评级或推荐制度。原始会将会逐步完善,增加线上点评功能,“像大众点评或淘宝都可以看到对产品的评价”。

目前,证监会对众筹有几条红线:一是股东人数,有限合伙公司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二是不能面对非特定公众公开募资。

还在初期摸索阶段的原始会采取了谨慎、保守的策略――设立了“邀请及认证投资人制度”,认证投资人的门槛为净资产1000万元或年收入50万元以上,其年度投资额不能超过其净资产的10%,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从收入、净资产、投资经验三方面严格把控投资人资质。

原始会现在的主要投资方以机构为主,但陶烨认为,未来那些有投资经验的高净值人群和中产阶层将成为股权众筹的中坚力量。原始会一直在坚持投资人教育,一方面通过线下沙龙等培训投资人,另一方面设立领投人机制,通过明星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或者是原始会平台自身和关联企业来做领投。

朱江在自己出版的新书中写道:“所谓众筹后管理的核心,其实并不是指公司的业务层面,而是你如何保障股东们和公司的信息沟通是对等和畅通的。”

在投后管理方面,原始会的做法是让投资成功的企业定期披露企业的金融数据,帮助投资人更好地获取项目信息、财务信息、最近的发展状况;对投资人和团队的信用进行评估;此外,还通过与天交所等机构的合作为投资者提供退出服务。通过原始会平台的融资,股权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转让。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篇8

[关键词] 融资租赁 出租人 租赁内含利率 初始直接费用

2006年颁布的《CAS21租赁》中相对于原规定最大的变化在于融资租赁下初始直接费用和租赁内含利率的相关规定,这些变化对于出租人的账务处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租赁开始日“融资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

租赁开始日,根据“融资租赁资产”账务处理的相关规定可作出如下账务处理: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

未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

贷:融资租赁资产(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

银行存款(初始直接费用)××

未实现融资收益(差额) ××

按照该规定,租赁开始日“融资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按照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应等于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初始直接费用。从上可以看出,会计准则中对于租赁开始日“融资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规定本身就是矛盾的。而且如果“融资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为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则“初始直接费用”在租赁开始日的账务处理的贷方就被确认了两次。

二、租赁开始日“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

如上所述,租赁期开始日“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应为“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实际上,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印花税、佣金、律师费用、差旅费等,其本身就不可能“应收”。

三、租赁开始日“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入账价值及分期确认

未实现融资收益,是指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因初始直接费用发生在期初,现值与终值相等,则“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入账价值实际是最低租赁收款额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租赁期届满时其余额应为0。但未实现融资收益分期确认时,由于初始租赁投资净额确认的不同,会影响每期所确认的租赁收入的金额,而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来做账务处理,在租赁期届满时“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及“未实现融资收益”将会有相当于初始直接费用金额的余额。

四、初始直接费用的分摊

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上均未提到初始直接费用的分摊问题,但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却认为“出租人在租赁期内确认各期租赁收入时,应当按照各期确认的收入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比例,对初始直接费用进行分摊,冲减租赁期内各期确认的租赁收入。”

五、案例分析

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融资租赁合同,从B公司租入一台塑钢机,该机器在 2008 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 70 万元。租赁期为2008 年1月1日至2010 年12月31日;A公司每隔6个月于月末支付租金15万元;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 6个月期7%;租赁期满A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机器的选择权,价款为100元,公允价值预计为8万元。

B公司因该项租赁交易支付了谈判费用1万元;租赁期满,向A公司取得价款100元。B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2006《CAS21租赁》的相关规定的账务处理

第一步,计算租赁内含利率

根据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计算出租赁内含利率为i=7.24%

第二步,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及其现值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略)

第三步,账务处理。

租赁开始日,2008年1月1日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910100*

贷:融资租赁资产 700000

银行存款 1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200010**

此例中,初始租赁投资净额为710000元;租赁期届满时,“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及“未实现融资收益”具有相当于初始直接费用金额的余额,但企业会计准则及指南并未说明其余额应怎样做账务处理。

2.按照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账务处理

第一步,略。 第二步,略。

第三步,账务处理。

租赁开始日,2008 年1月1日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910100

贷:融资租赁资产 700000

银行存款 1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200100

其中:*24004.99=150000-125995.01,150000为本期收到的租金

**125995.01=1260 95.01-100,126095.01为本期的租赁投资净额

分摊初始直接费用的账务处理为

借L租赁收入××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

此例中,初始租赁投资净额为700000元;2010年12月31日确认的融资收入24004.99元是直接用150000减去了125995.01,而125995.01却是直接用126095.01减去100所得到的。换句话说,就是在期末强行让“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末余额变为0,其实质是在期末对初始直接费用进行摊销,但初始直接费用实际上发生在期初,这样的处理并不合理。

再者,既然让初始直接费用资本化,那么期初的租赁投资净额余额中就应该包括初始直接费用,可是在其账务处理中期初的租赁投资净额余额中却没有包括初始直接费用,而且这样的处理也与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及计算相背离。

3.按照CPA考试《会计》教材题解的账务处理

第一步,略。 第二步,略。

第三步,账务处理(计算见表1)。

租赁开始日,2008年1月1日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900100

贷:融资租赁资产 700000

银行存款 1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190010

此例中,初始租赁投资净额为710000元;租赁开始日“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及“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入账价值均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符。但在租赁期届满时,“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及“未实现融资收益”的余额却为0。

六、相关的建议

上述三种账务处理不同的根源是融资租赁下初始直接费用和租赁内含利率规定的变化。同一租赁业务,却有不同的账务处理,这不仅不符合可比性原则,而且也使得融资租赁下出租人无法正常进行账务处理。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

首先,初始直接费用需不需要资本化呢?初始直接费用确实是因为该租赁事项的发生才发生的支出,而且其受益期是整个租赁期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初始直接费用是需要资本化的。但是,初始直接费用如果资本化,应该以何种方式表现呢?显然初始直接费用发生后不可能从任何其他有关方得到补偿,计入融资租赁资产的价值显然也不可行。

其次,初始直接费用是否应作为“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初始直接费用发生后不可能从任何其他有关方得到补偿,既然不能得到任何其他方的补偿,为什么还要作为“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呢?

最后,租赁内含利率的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如果“融资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是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求出的租赁内含利率没有实际意义;同样租赁开始日租赁投资净额余额为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也就没有理由可言了。

综上所述,融资租赁下出租人账务处理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初始直接费用的实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3]注册会计师协会编.CPA《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4]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会计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上一篇: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 下一篇:教育改革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