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31 17:11:00

肺功能康复训练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1

关键词:呼吸康复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次数;生存质量;肺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effect of hospitalization patients.Methods September 2011~2015 year in September 148 cases of CPOD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divided into two groups,7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conventional treatment,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hospitalization,pulmonary function,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Quality of life;Pulmonary func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为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进展,在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研究[1]指出,提高COPD患者呼吸肌力和耐力,改善肺功能,对降低COPD致残率和病死率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就采用呼吸康复训练治疗COPD,在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次数方面取得理想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5年9月148例CPO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每组均为74例。对照组男41例,女33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7.5±3.8)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7±1.4)年;疾病等级:Ⅲ级51例,Ⅳ级23例。观察组男40例,女34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7.9±3.9)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6.9±1.5)年;疾病等级:Ⅲ级53例,Ⅳ级21例。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临床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予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和体能训练。呼吸训练有:①缩唇呼吸,嘱患者闭口经鼻吸气,通过缩唇,像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 s,呼气时尽量将肺内空气排出,两者时间比为2∶4;②腹式呼吸,左手放于胸前,右手放在上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右手稍用力,腹部尽量收缩,抬高膈肌,吸气时腹部鼓起,注意鼻深吸气,呼气时缩唇缓慢呼气,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2∶4,从5 min开始逐渐增加至10~15 min,2~3次/d。体能训练包括:①上肢肌力训练,做手高于肩部各个方向运动,1~2 min/次,约10 min,训练时配合呼吸进行胸廓外展吸气;②有氧耐力运动锻炼,以中速步行80~100步/min,20 min后心率控制在100次/min左右,停止后心率恢复正常。

1.3观察指标 治疗6个月后检测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出量、呼气峰值流速;血气指标氧饱和度;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表(SGR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质量越差[2]。观察两组在12个月内住院次数及时间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结果采用(x±s)表示,两组样本对应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住院次数及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次数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出量、呼气峰值流速、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2.3两组治疗前后SGRQ总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SGRQ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3 讨论

本次研究采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来降低呼吸康复,旨在通过延缓呼气流速,减慢呼吸频率,促使支气管内压增加3~5 cmH2O,减少残气量,促使肺泡内气体排空,增强肺泡通气量,能降低呼吸肌频繁收缩对氧需求量,能增大膈肌运动幅度,加强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研究[3]称,关键是这些动作均操作简单方便,能充分锻炼呼吸肌群,从而改善肺功能和血气功能。报道[4]认为,腹式呼吸能减少功能残气量、提高咳嗽能力,能增强排痰能力,而w能训练则能改善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能改善肺通气,肺换气功能。

考虑到COPD患者年龄偏大,病程长,体征较差,笔者经验认为,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前,要由医护人员先进行示范,以保证呼吸训练有效性;另外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防止呼吸肌疲劳。研究[5-6]认为,肌肉锻炼是可逆的,一般在停止锻炼后2.5个月就会恢复到训练前状态,故嘱患者要长期坚持训练。另外,老年人本身动作缓慢,机体协调性明显下降,记忆力差,故长期康复训练在临床上往往很难实现。为了保证训练结果,我们从以下结果方面入手,取得较好效果:①电话随访患者康复训练过程,要求定期来医院复诊,这样能了解训练进展,又能督促训练是否安全有效;②考虑到COPD影响因素较多,不良生活习惯就是一个重要病因,故对每个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从联系患者到预约呼吸康复专家门诊,到就诊,做检查,进行康复训练等,整个流程均制成相关知识小册子,内容包括COPD内容介绍、肺功能检测和氧疗、吸烟、大气污染等;③建议患者在家长期氧疗,每日持续低流量氧疗,控制在4~5 L/min[7]。

结果显示,运用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血氧饱和度,能改善肺功能,对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作用,故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次数,其中住院次数和出院后长期随访,并坚持长期健康宣教有关。总之,呼吸康复训练能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能改善肺功能,对COPD患者来说值得长期训练。

参考文献:

[1]张丹凤,罗彩凤.赋能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4):3932-3933.

[2]曾颖,刘茜,官莉,等.综合呼吸康复训练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3(1):136-137,138.

[3]徐丽峰.呼吸康复训练结合超短波对促进呼吸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作用[J].河北中医,2013,7(12):1877-1879.

[4]于碧磬,朱佳,杨晓红,等.药物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9(3):219-220.

[5]林文基,吴莉梅,周南南,等.呼吸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3(9):1008-1010.

[6]伊桂叶,庄伟荣,温之岭,等.多元呼吸康复训练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5,1(10):146-147.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2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康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81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6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目前,COPD是全球慢性病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仍持续增高的疾病[2]。有学者对中国内地7个地区的20245名成年人调查后发现,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男性为12.4%,女性为5.1%,COPD作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因此,加强对COPD患者的管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促进, 改善疾病评价标准势在必行,现对国内外COPD综合肺康复方案进展综述如下。

1 康复训练的目标肌群

运动所训练的肌群主要是呼吸肌和外周四肢肌。COPD 患者存在参与有氧代谢的Ⅰ型和Ⅱa 型肌纤维萎缩,纤维类型转化及重新分布,氧化酶能力下降,外周四肢肌中Ⅰ型和Ⅱa 型肌纤维中长解耦联蛋白- 3mRNA 的水平与正常对照比较明显下降,达44%。目前肺康复训练的重点是四肢骨骼肌及一部分辅助呼吸肌的训练,目标肌群以股四头肌为主。运动强度为在最大增量运动实验时最大运动功率的70%,力量训练训练的肌群包括背阔肌、胸大肌、肱三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和股四头肌,持续12 周,发现无论是力量训练还是耐力训练都改善了喘息。

2 运动形式

尽可能包括身体的大部分肌群,维持一定的节律持续运动,可以是耐力步行,自行车,划船,游泳等。运动形式应包括力量和耐力训练。Ortega 在比较耐力训练、力量训练,以及联合耐力和力量训练这三种运动方式时,发现联合训练是较好的运动形式,在提高运动能力上优于单纯一种运动方式。对于受限于喘息或疲劳而不能完成高强度持续运动的患者,间断训练(50%的最大运动功率为运动量,运动与恢复的时间为1∶2 交替进行,20s 在50%的最大功率,40s在20%的最大功率,共持续20min,交替进行12―15 次)是较佳的选择,这种运动形式允许患者有一定的运动恢复期,避免了乳酸的过度积累,效果同样满意。Sabapathy在实验中比较了10例中度COPD患者在不同的2 天内分别以间歇(运动1min,休息1min 交替进行)和连续的方式完成自身增量运动实验中最大功率的70%运动量,结果完成间歇运动的患者摄氧量、二氧化碳生成量、通气量、心率、血浆乳酸盐浓度、喘息程度都低,而且在一次运动能力耗竭前完成的功率高于连续运动。由此可见,间歇运动形式和连续运动形式均可。当然如果能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增加长期氧疗则效果更佳。

3 控制呼吸训练

主动呼气、深慢呼吸、缩唇呼吸、放松治疗、特殊、吸气肌训练及腹式呼吸,能达到降低胸廓的过度充气,增加气体交换,增加呼吸肌的力量、耐力和优化胸腹运动模式的目的。Litters 等对15 个随机对照实验进行meta 分析,其中共有200 例COPD 作为实验组,183 例COPD 作为对照,研究证明通过控制呼吸训练,患者的膈肌、肋间外肌的Ⅰ型和Ⅱ型肌纤维增粗,数量增加,喘息和夜间氧去饱和时间减少,但是单独控制呼吸训练对于患者的运动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而在联合了运动训练的亚组却差异明显。说明单纯的控制训练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运动能力上作用有限,其效果多是联合运动训练的结果所得。

4 健康教育

目前人们对COPD的认知仍欠缺, 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针对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要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正确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有效的排痰方法、饮食指导、戒烟等,它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培养起良好的疾病认知,提高患者坚持规范用药与呼吸健康训练的自觉性。[3]

5 心理与行为干预

心理治疗是综合康复的一部分,通过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可促进其他康复措施的效果。因此,在对COPD患者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时, 也应及时评估他们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伴有抑郁的患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或药物治疗,这有利于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行为干预有营养指导、戒烟监督等。

6 运动训练与心肺联合运动测试

心肺联合运动测试(CPET)可以在康复训练前提供运动训练的安全性指导、设定运动强度[5],而且在康复训练后能客观地反映及量化进步程度,并优化进一步康复训练的强度,与6MWD 相比,CPET能提供更为灵敏的康复变化,应用CPET 证实了COPD 康复训练后运动耐力和峰值氧耗量增加,通气量需要下降,骨骼肌氧化能力提高。有研究用CPET 监测重度COPD 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发现,患者在生理上获益的同时没有发生乳酸酸中毒.Sala 等联合CPET 和P31 标记的核磁共振断层扫描观察患者的骨骼肌的能量代谢,发现两者均能灵敏地反映出患者骨骼肌能量代谢的提高情况,证明CPET 在反映COPD 患者康复运动诱导的外周四肢肌适应方面及评估训练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肺康复应用中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当然在CPET 的运动设置上不同的递增方案对患者的运动表现有一定的影响,这要取决于对患者运动能力的初步评估。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策略有控制呼吸策略,锻炼呼吸肌;健康教育;心理行为干预等几个方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加强对COPD患者的管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促进, 改善疾病评价标准势在必行,希望本文所述的几个方面能够指导临床实践,减轻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

[2] 张忠鲁,徐立新. COPD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8):1384

[3] 沈宁,姚婉贞,朱红. 北京市延庆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认知情况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206

[4] 陈炼,张国林,林少姗,等. 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0):808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3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康复护理; 血气分析; 肺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22-02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三大临床特征,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1]。近年来如何通过康复护理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在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后,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诊治的60例病情稳定至少4周及以上的COPD患者收纳入组,其诊断标准需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对稳定期COPD的诊断标准,同时需排除合有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哮喘、肺结核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58~75岁,平均71岁; 按COPD严重程度分级:Ⅰ级15例,Ⅱ级15例,Ⅲ级20例,Ⅳ级10例。

1.2护理方法

(1)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消除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告知患者需根据自身的肺功能分级情况运用各种吸入制剂控制病情,并确保教会患者各种吸入制剂的使用方法。(2)指导患者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①需使患者认识综合呼吸训练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医从性。②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法是指通过膈肌的舒缩活动来进行呼吸运动的一种呼吸形式。训练时嘱患者采用半卧位,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③缩唇呼气法: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④综合呼吸操锻炼:按顺序完成以下动作:a. 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b. 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c. 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d. 缩唇呼气,做5~10次;e. 腹式呼吸,做5~10次。以上步骤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分钟完成。

1.3疗效评价:10个月后对60例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稳定期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评价,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用x±s表示。康复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变化及SGRQ评分变化采用配对设计的 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6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其血气及肺功能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50例稳定期患者在经过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后,其P(O2)、血P(CO2)等血气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较训练前有显著的提高(P

3讨论

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到2030年其将成为全世界第3大致死性疾病,死亡人数将接近全球死亡总数的8.5%[3],这将给社会和个人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通过戒烟、药物治疗及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的延缓COPD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降低死亡率[4]。目前世界上已经将康复护理作为COPD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则是COPD康复护理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更容易纳入社区对稳定期COPD的管理[5]。呼吸功能训练,主要是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及综合呼吸操训练,以增加膈肌、腹肌和下胸部肌肉的活动度,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气量,利于肺泡残气排出,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气体交换。研究认为[6]呼吸训练起到了强身健体、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的发生。而COPD患者在经过呼吸操训练后,肺功能情况出现明显的改善,这对延缓病情的进展,预防COPD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死亡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60例稳定期患者在经过康复护理后,其P(O2)、血P(CO2)等血气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值分别为-1.21、-1.51、-1.31、1.68)均较训练前有显著的提高,且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陈文宇,钦光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营养不良的机制及其干预研究进展.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3):1820-182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3]Deborah H, Colman A, James P, et al. Framework for COPD forecasting in the UK using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 predictions[J].Earth Environ Sci,2009,6(14):142-144

[4]程显声,徐希胜,张珍祥,等. 1992~199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社区人群综合干预结果[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0):570-583

[5]吕军雄.社区管理对COPD平稳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32-133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慢阻肺;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 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的五大疾病之一, 它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几乎所有COPD患者的肺泡壁被破坏, 由于小气道失去了肺泡对其的牵引支持作用, 造成细支气管管道塌陷、气流阻力增加, 使肺脏过度膨胀, 影响了肺脏正常的通气/血流比值[1]。随着综合康复在医学各个科室(神经、骨科)的开展应用, 综合康复作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也出现在了呼吸内科, 并且引起了学者的高度重视。台山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对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 对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将资料整理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其中男性50例, 女性48例, 年龄为58 ~76岁, 平均年龄为65.3岁, 疾病分期:急性加重期44例, 稳定期5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 观察组为49例,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25例, 急性期加重期患者22例, 稳定期27例;对照组为49例, 男性26例, 女性23例, 急性期加重期患者22例, 稳定期2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期、吸烟史、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一般资料做统计学处理, 无统计学意义(P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炎、止咳、化痰、平喘及吸氧等常规处理, 但观察组患者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度过急性期后, 另外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主要措施有:①宣传康复教育:向患者宣教呼吸的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基本知识, 并向患者介绍目前的疾病情况, 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及了解, 向患者宣教康复治疗需要自我的管理控制力、自我督查力。②呼吸的训练:采用高效的腹式—缩唇呼吸方式, 其可有效的改善呼吸功能, 从而可以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 一般常采用呼气时间:吸气时间=2:1的腹式—缩唇呼吸, 训练时间为10~15 min/次, 不同的患者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训练期间可以休息2~3次/d;呼气肌和吸气肌的训练, 选择一个容积为800~1000 ml的气囊, 先用力深吸气后, 在用力将肺内的气体全部吹到气囊内, 这样的动作重复3~5次, 且每日训练3~4次, 呼吸体操的训练可以提高呼吸肌的工作效率, 提高患者的换气功能, 改善患者缺氧引起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是综合康复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③耐力训练:对不同的体质病人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类型, 如太极拳、散步、体操、爬楼梯、慢跑、骑自行车等方式, 运动强度应该达到每个患者预计最高心率的60~90%为宜, 这样可增加机体潜在的储备能力,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④营养支持: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补充、合适的营养素比例, 一般按蛋白质:脂肪:糖类=1:1:3配比作为COPD患者的食谱结构, 这样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问题,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从而可以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是综合康复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起着不可被替代的作用。COPD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 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 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失望、焦虑、抑郁等问题, 所以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疾病, 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且能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治疗、护理,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共同治疗4周。

1. 3 评价指标 ①肺功能的测定:应用德国的JAEGER大型组合式多功能分功能测量仪, 分别测量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吸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100%)、最大呼气中断流量(MMEF)、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②6 min步行测定: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 让患者在不引起胸闷、气短症状的情况下行走, 测量6 min后行走的最长距离, 休息10 min后再重复1次, 取两次距离的平均值作为记录结果。

1. 4 统计学处理 依据统计学SPSS17.0软件来分析数据,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的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分析, (P

2 结果

治疗前的对照组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VC、FEV1%、MMEF、PEF)、6 min步行距离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较治疗后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均稍有提高, 做统计学分析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提高, 做统计学处理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即观察组经常规对症治疗+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我国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 给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重, 所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患者呈桶状胸, 膈肌位置下降, 活动范围受限, 所以该病患者的呼吸常常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 这样虽然解决了患者的呼吸困难, 但增加了机体的耗氧量, 它由正常的2%提高到50%, 大大加重了心脏、肺脏的工作负荷。该类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 会逐渐的出现膈肌疲劳, 出现由于长期低氧造成的肺动脉痉挛和收缩, 即产生了肺动脉高压[3]。COPD患者通过做呼吸操可延长呼气时间, 增大呼气阻力, 从而防止小气道过早的陷闭, 消除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从而增加肺活量及肺泡通气量, 改善吸入其它分布不均和和低氧。有效的运动训练、局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改善呼吸肌的功能、促进呼吸肌的协调性, 缩唇腹式呼吸和阻力呼吸的训练可以增加肺脏的潮气量, 减少功能残气量, 减少机体做功, 避免呼吸肌疲劳, 并提高咳嗽能力, 增加排痰作用。而综合康复治疗就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的产生机制, 制定出来的综合性多学科的治疗方法, 可以从疾病的病理生理、病理心理上给予稳定或逆转肺部疾病, 使患者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呼吸功能, 恢复患者的生理、社会功能。本资料中, 通过对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提高[4], 做统计学处理后, 得出两指标的(P

参考文献

[1] 马桂荣.综合康复治疗对慢阻肺的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13,15(2):309~311.

[2] 于碧磐,卢冬梅,雪梅等.肺康复治疗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国康复, 2010,25(3):214~215.

[3] 林道静,车娅静.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养康复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9(17):4094~4095.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血气分析;肺功能;生活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133-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三大临床特征,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1]。近年来如何通过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在应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法对5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训练后,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2]对稳定期COPD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有哮喘、肺部感染、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其他合并肺部疾病后,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 收治的50例病情稳定至少4周及以上的COPD患者收纳入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65~88岁,平均73岁; 按COPD严重程度分级:Ⅰ级5例,Ⅱ级20例,Ⅲ级18例,Ⅳ级7例。

1.2 治疗方法

首先根据肺功能的分级制定阶梯治疗COPD的方案:①Ⅰ级患者在必要时给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250 μg/喷,2喷 tid。②Ⅱ级患者规律给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25 μg/吸,1~2喷 bid。③Ⅲ级和Ⅳ级患者联合应用抗胆碱能药噻托溴铵吸入剂18 μg /吸,1吸 qd和沙美特罗替卡松500 μg /吸,1吸 bid。咳嗽咳痰较明显者,可同时加用止咳化痰药进行对症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①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消除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使患者认识综合呼吸训练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依从性。②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法是指通过膈肌的舒缩活动来进行呼吸运动的一种呼吸形式。训练时嘱患者采用半卧位,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次做5~15 min,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③缩唇呼气法: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 min。④综合呼吸操锻炼:按顺序完成以下动作:a. 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b. 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c. 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d. 缩唇呼气,做5~10次;e. 腹式呼吸,做5~10次。以上步骤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 min完成。

1.3 疗效评价

1年后对50例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稳定期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评价,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St.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SGRQ)来予以评价[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用(x±s)表示。康复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变化及SGRQ评分变化采用配对设计的检验进行分析。康复治疗前、后SGRQ评分变化及肺功能指标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 < 0.05视为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其血气及肺功能

5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其血气及肺功能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5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见表2。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6

中图分类号: R56;R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5-1021-03

呼吸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正确的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建立有效的呼吸,增强 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生 活质量,延长生存率。呼吸康复的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医疗、心理支持和健康 教育。其中运动训练和呼吸训练是核心[1]。呼吸康复已经逐步成为严重肺疾患,特 别是慢性 阻塞性肺疾患(COPD)治疗的重要组成。由于新的治疗进展,例如肺容量减少手术和肺移植患 者需要在术前、术后均进行相关锻炼,因此呼吸康复已经成为基础治疗[2]。笔者 在此对呼吸系统康复治疗综合介绍如下。

1 呼吸功能的评估

在康复医学工作中进行的呼吸功能测定,通常沿用临床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主观的呼吸功 能障碍感受分级和客观检查,从简单的肺活量测定至比较高级的呼吸生理试验。不仅用于判 断病情.还可用于指导康复治疗。实验室检查包括: 肺功能、锻炼试验、动脉血气分析、胸 部X线等,呼吸功能实验有助于对肺部疾病所致损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动态和静态肺容 量测定是最有价值的。同时还需做弥散功能、气道阻力、呼吸肌(RM)力量和耐力测定。气流 受限的程度用FEV1进行评估,更能反映真实情况。呼吸肌功能评估,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口 腔内最大吸气和呼气压力(MIP、MEP)。一般在接近肺总容(TLC)时测定MIP,在残气容积时(RV )或功能残气量(FRC)时测定MEP。吸气肌(IM)耐力的直接试验是IM保持较高水平吸气压力的 能力。Bellemare 和Grassino 提出用张力时间指数这个概念来表示[3]。锻炼试验 有助于发 现其他合并存在的疾病, 但需要评价患者锻炼的耐力和评价血气的变化。心肺锻炼试验已被 证明在评价呼吸困难和心肺疾病患者的锻炼耐受性方面有价值, 还有助于发现导致锻炼受限 被低估的循环因素[4]。锻炼的评估主要用于康复训练中应用的锻炼类型。过去医 生一直通 过肺功能试验来诊断和追踪肺病的发展过程, 然而呼吸困难的严重性与生理性的肺功能很少 相关。在有症状的CPOD患者, 呼吸困难程度比生理性的指标更能反映患者综合健康状况。Ma hler[5]已经提出把焦点从研究疾病的病理生理角度转移到评估和减轻症状,提高个 体生活质 量(QOL)。Borg分级[6]对锻炼负荷的呼吸困难进行定量研究,呼吸困难随着锻炼强 度的变化 可被客观评估。事实上,简单的呼吸图(即作FEV时的图形),虽然指标不多,但可以提供很 多有价值的信息[7]。

2 呼吸系统疾病康复治疗方法

肺康复治疗项目通常包括:上肢运动训练,下肢运动训练,通气肌运动训练,教育 、心理、行为干预。尽管教育和心理行为治疗重要,但上下肢运动训练是核心[1]。

2.1 上肢运动训练

COPD患者能用肩、腰部肌肉参与呼吸通气,这些肌肉能辅助扩腔[8],上臂提 起能增加这些患者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呼出[9],上肢运动潜在地促进上臂 运动而且降低运动时通气的要求,促进上臂运动的耐受性,当上臂拉紧时,通过增加背、腰 部肌肉长度有助于通气[10]。相关研究中得出,上臂训练是有益的,能增加上臂运 动能力和 训练后降低相同工作量所需的代谢和通气需求,但没有研究表明,单独使用上臂运动训练有 明显效果。有效的肺康复中上臂运动训练有待完善。

2.2 下肢运动训练

行走肌肉的练习项目,事实上是每项肺康复项目的组成部分,大量文献[11-14]支持此项目的有效性和下列观点:①作为下肢运动项目的结 果,肺功能的测定 得不到提高。②作为下肢运动项目结果评定,患者表明他们的行走能力得到提高。③行走 肌 肉的负荷耐受性得到逐步提高。对于训练强度,设置在无明显呼吸困难感觉的情况下,称之 为“关键训练强度”,低于此强度训练项目不能奏效,因此训练强度应接近患者的最大耐受 水平。

2.3 呼吸肌训练

呼吸肌疲劳能导致气促和运动受限[15],合理的呼吸肌运动训练能扩大 呼吸肌功能,潜在地减轻气促和提高运动承受力,目前呼吸肌训练主要包括两种:特异性呼 吸肌锻炼和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特异性呼吸肌锻炼可通过增加呼吸负荷的方法达到。最简 单的方法有吹气球、吹蜡烛、缩唇呼吸以及全身体操等。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可通过行走、 慢跑、游泳、登梯等运动来实现[16]。在特异性呼吸肌训练中深慢腹式呼吸是一种 低耗高效 的呼吸方式, 可减慢呼吸频率, 延长吸气与呼气时间, 增大膈肌的运动幅度, 加大肺活量和 最大通气量, 减少残气量, 改善缺氧状态, 提高呼吸肌的供氧, 使呼吸肌的收缩功能得以改 善。缩唇呼气使气道等压点移向口腔端, 减少下呼吸道的压力递减梯度, 防止小气道过早陷 闭, 有利于功能残气的排出,改善肺功能[17]。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由于患者呼 吸功能存 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活动后往往出现或加重气促症状。为了减轻症状,患者除了减少体力活动 以外,并努力增加呼吸运动以代偿,继而出现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并因此对运动锻炼产生恐 惧和紧张心理。目前主要的运动锻炼是步行,有研究比较了步行与骑车对患者的影响,发现骑 车较步行更易产生四肢肌肉的疲劳感,患者一般因疲劳而终止骑车运动,而步行较多引起呼 吸急促,一般不产生肌肉疲劳感。

2.4 心理、行为和教育综合项目的行为干预

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心理压抑与肺部损伤呈正相关。COPD合并较差的机体状况,能增加孤独感,对社会的不满意及消极的自我感 觉[18]。另外,一些对COPD患者的研究发现,心理压抑预示着日常工作能力的受限 ,精神因 素(抑郁、烦躁、精神症状躯体化、对治疗缺乏信心等)比一般精神患者更影响到功能状态 。许多肺康复项目除运动训练外,大多还包括心理或行为干预。心理部分包括对患者教育的 内容,心理训练目的是阐明特别的心理因素如抑郁、烦躁,教给患者松弛、缓解的技巧,恰 当的处理家庭、同事关系,很好地得到团体成员的理解、支持。行为干预方式可加入心理组 成部分来支持正确的、积极的健康行为,如戒烟、改变饮食习惯和坚持锻炼。而教育课程, 包括各种不同的主题:解剖、生理、COPD 病理生理、呼吸再锻炼、饮食和营养、药物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动力学、副作用)、呼吸困难的管理策略、寻找药物治疗的时机、安全使用 氧气的知识等,目前心理、行为干预和教育是肺康复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之作为一个确立的、有效的、非损伤的低成本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健康治疗策略,康复治 疗在健康―治疗系统改革中是理想的、科学的、合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GOSSELINK R,TROOSTERS T,DECRAMER M.Exercise training inCOPD partients:the basic questions[J].Eur Respir J,1997,10(12):2884-2891.

[2] CELLI B R.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for COPD.A practical appr oach for imrpro ving ventilatory conditioning[J].Postgrad Med,1998,103(4):159-160,16 7-168,173-176.

[3] BELLEMARE F,GRASSINO A.Force reserve of the diaphragm in pat ients with hro 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 Appl physiol,1983,55:8-15.

[4] PALANGE P,CARLONE S,FORRES,et al.Cardiopulmonary exercis e testing in th 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y vs circulatory causes of reduced exerc ise tolerance[J].Chest,1994,105:1122-1126.

[5] MAHLER D A,HARVER A.Clinical measurement of dyspnea[M].New York:Futura publishing,1990:75-126.

[6] BORG G.Psychophysical bases of perceived exertion[J].Medsci sports Exer,1982,14:377-381.

[7] 周士枋.肺疾病的康复和运动[J].现代康复,2001,5(3):14-15.

[8] CRINER C J,GELLI B R.Effect of unsupported arm exereise on v entilatory musclerecruitmen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airflow obstrunction[J].Am Rev Re spir Dis,1988,138:856-861.

[9] MARTINEZ F J,COUSER J I,CELLI B R.Factors influencing ventil atory muscle recr uitment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airflow obstruction[J].AM Rev Respir Dis,1990 ,142:276-282.

[10] BANZETT R B,TOPULOS G P,LEITH E D,et al.Bracing arms increa sesthe capacity for hyperpnea[J].Am Rev Respir Dis,1988,138:106-109.

[11] CASABURI R,PETTY T L.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ulmonary r ehabili lation[M].P hiladelhia:WB Saumders,1993:204-224.

[12] CARTER R,COAST J R,IDELL S.Exercise training patients withchr 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J].Med Sci Sports Exam,1992,24:281-291.

[13] WEINER P,AZGARD Y,CANAM R.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genera l exercise recondi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COPD[J].CHEST,1992,102:1351-1356.

[14] CASABURI R,PETTY T 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M].Phiadelphia:WB saunders ,1993:424-438.

[15] KILLIAN K J,JONE N L.Respiratory muscle and dyspnea [J].Clin Chest Med,1988,9:237-248.

[16] 周玲君,赵继军.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5,19(3):478-480.

[17] 曲仪庆,于钦凤,许仁和,等.深慢腹式阻力呼吸改善慢阻肺呼吸功能的 量化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35(4):317-319.

[18] KEELE-LARD C,FOXALL M J,BARRON C R.Loneliness,depression a nd social support ofpatients with COPD and their spouses[J].Public Health Nurs,1993,10:245-251.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7

关键词:呼吸机功能锻炼;平稳期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为临床上非常普遍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肺阻塞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该病的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阻,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气促、咳痰以及反复咳嗽等[1]。老年患者由于抵抗力和免疫力严重下降,病程通常较长,会对患者的肺生理功能造成直接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45例于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行肺心病治疗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合并代谢疾病、肝病、肾病和脑病的患者不纳入本次选择范围[2]。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5例,其中对照组女性占8例,男性占12例,年龄42~77岁,平均(59.3±4.2)岁,观察组女性占11例,男性占14例,年龄44~86岁,平均(60.4±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不对对照组患者行功能锻炼,具体如下。

1.2.1腹式呼吸 取患者半卧位,半屈两膝,放松腹肌,在上腹部和前胸部放置两手,然后指导患者缓慢吸气,松弛膈肌,稍向上抬起腹部手臂,保持胸部手原位不动,行呼气时收缩腹肌,可见腹部手有下降感。练习5~15 min/次,练习1~2次/d,直至患者养成缓慢而平稳的腹式呼吸习惯。叮嘱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时尽量避免用口呼吸,确保呼吸节奏缓慢而深长[3]。

1.2.2缩唇呼吸 指导患者以嘴呼气以鼻吸气,在行呼吸的过程中嘴唇应保持缓慢的呼气节奏,将嘴唇收缩成哨状,呼气时间为2~3 s,吸气时间约为2 s,略短于呼气时间。为了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在行呼吸锻炼时需要有效延缓呼气流速并尽量使呼气时间获得延长,使肩部和颈部肌肉获得充分放松,在使用鼻子吸气时需要关闭嘴唇,防止呼吸深度过深。训练10~15 min/次,5~10次/d[4]。

1.2.3呼吸操 主要包括坐、立和卧三种姿势,行立式呼吸操作时需取患者站立位,分开两脚使之与两肩同宽,双手叉腰进行呼吸,持续呼吸6次左右,将一手搭于肩部,另一手平伸并行上身旋转,左右交替,持续6次左右。在肋缘部位放置双手然后行吸气,压胸时持续呼吸6次左右[5]。双手叉腰,抬高腿部,交替抬高6次左右,行抬吸复呼。行坐式呼吸操时指导患者于床边或者椅上静坐,双手保持握拳状态,屈伸肘关节6次左右,屈吸伸呼。将两手分别搭于同侧肩部,旋转上身,持续旋转6次左右,旋吸复呼;压胸时行呼气,双手抱膝时吸气,持续交替6次左右;双膝交替屈伸,持续6次左右,伸吸屈呼[6]。患者行卧式呼吸操时需要取仰卧位,将两手保持握拳状态,持续屈伸肘关节4~8次,行屈肘动作时吸气,行伸肘动作时呼气。

1.3观察指标 于训练前以及训练后3个月和6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状况、抑郁心理状况、社会活动状况以及日常工作能力等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越差,则评分越高,同时采用胸透方法进行膈肌活动度测定,并应用微量肺功能仪器行时间肺活量(FVC)、肺活量(VC)以及潮气量(VT)、1秒率(FEV1%)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训练3个和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肺功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膈肌活动度影响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膈肌活动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膈肌活动度获得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人类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的综合指标即为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社会适应完善程度、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对肺心病患者行生活质量指标评估,对于评价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7]。

对平稳期肺心病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能够使患者的呼吸方式获得改善和优化,从而加快患者肺活量的恢复和重建,对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关系重大[8]。

对肺心病患者行长期呼吸肌功能锻炼,能够增强膈肌力量,使呼吸形式获得改善,从而使患者的呼吸效率获得提高,推动排痰顺利进行,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应急能力获得提高,从而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缩短减退肺功能的恢复进程。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不但承受机体痛苦,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限制或者减少了社会活动,会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信心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和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在对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行健康教育,从而激发患者的康复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9],避免病情复发或者加重。

本次研究中,训练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玲.呼吸机功能锻炼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7):127-128.

[2]刘颖,王颖,王凤荣,等.呼吸机功能锻炼对平稳期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61-62.

[3]周萍,魏群.呼吸功能锻炼与营养支持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9(15):3186-3187.

[4]李家芝,李维,刘昀,等.呼吸机功能锻炼结合散步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48(19):134.

[5]潘瑞丽,郭爱敏,赵艳伟.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3,3(4):68-71.

[6]范广平.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其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9,8(2):49-50.

[7]杨钧,高凌云,李世云.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J].中国病案,2008,9(1):45-48.

[8]章璐,蒋玉宇,徐艳艳,等.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3):16-17.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8

方法:将20例尘肺患者,分别给予八段锦体操训练、呼吸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康复教育等综合性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6min步行测试距离(6Min Walking Test,6MWT)、血氧饱和度(SpO2)和SF-36量表测试。

结果:实施综合性康复计划训练3个月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SF-36量表得分明显提高(P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尘肺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使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得以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康复治疗 尘肺 运动耐力 SF-3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16-02

尘肺病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职业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1]。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我国法定十二种尘肺有:矽沛、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佛、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针对并发症的治疗还没有太好的办法,主要以预防为主,我院物理治疗科在提高尘肺患者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方面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尘肺患者20例,通过康复治疗明显地改善了尘肺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广东省尘肺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0-45岁;其中矽肺8例,煤工尘肺8例,其他尘肺4例;长期吸烟者6例,中途戒烟者9例,未吸烟者5例。按照GBZ70-2002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8例Ⅱ+期8例,受试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

1.2 治疗方法。

1.2.1 八段锦体操。包括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射大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望后焦等,并强调注意配合呼吸进行,呼吸即鼻吸口呼,吸呼气时间比例为1∶2。

1.2.2 呼吸训练。包括厥唇呼吸法,头低臀高法,横隔呼吸法,呼吸控制法等。

1.2.3 柔韧性训练。包括哑铃阔胸训练,体操棒上举训练,下肢牵拉运动(弓步压腿)等。

1.2.4 康复教育。①健康饮食一天三餐中饮食均匀。适量的主食、蔬菜、肉、鱼、蛋、豆制品、乳制品以及水果,少油、少盐、少糖。多食萝卜,冬瓜,菠菜,海蜇,海带,黑木耳,白木耳,梨子,蘑菇等有利于化痰热、止咳喘生津、润燥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比较辣的辣椒,高盐食品高脂花椒,戒烟、戒酒;②运用合适的身体力学,掌握节省体能的方法,将活动简单化,适当的安排活动繁重和轻巧的工作交替进行,避免上肢剧烈活动,避免站立时间太久等。以上治疗每周6次,每次60分钟。

1.3 评定方法。治疗开始时对患者进行初期评定,3个月后末期评定,作为参考依据。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强调的是主观感觉,而这种主观感觉在观察运动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过程中往往被忽略,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以6min步行距离测试(6Min Walking Test,6MWT),SF-36量表,血氧饱和度作为评价工具,从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的角度评价综合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

1.3.1 SF-36量表[2,3]。即健康调查简表(MOS 36 items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中心在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hort form,MOS-S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F-36量表目前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存质量测量工具。SF-36量表由36个条目构成,可以测量8个健康维度和1个健康变化自评,详细内容见表1。

评分方法:SF-36的计分方法是根据各条目不同的权重,计算每个维度中各条目积分之和,得到8个维度的粗积分,再将粗积分转换为0~100的终得分,各维度终得分和综合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健康变化自评不计分,以分类变量的形式进行独立分析。

1.3.2 6min步行距离。6MWT是一种简捷、快速评价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4-6],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测试前让受试者熟悉测试过程和环境,了解测试目的,然后尽最大可能迅速在走廊行走,在6分钟内完成他能完成的最远距离。分别在运动测试前、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测试过程中应用Borg量表进行评价病人的基础呼吸困难和整体疲劳程度分级,若量表评分达7-8分,受试者出现气短、头晕等明显辛苦状况,就立即停止测试[7]。

1.3.3 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是将探头指套固定在病人指端甲床,利用手指作为盛装血红蛋白的透明容器,使用波长660nm的红光和940nm的近红外光作为射入光源,测定通过组织床的光传导强度,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

测量SpO2的原则是,虽然距离是主要的相关因素,在多数的评定中,步行距离的增加和相同距离病人症状的下降可以显示病人的进展[8]。测试方法:分别在实验开始前、实验开始3个月后测试患者SpO2(每次测试在6MWT前测试)、6MWT和让受试者填写SF-36量表。两次测试均在上午8∶00-8∶30完成;测试当天排除精神和健康状况不佳者。

1.4 统计分析以。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P

2 结果

实施综合性康复计划训练3个月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SF-36量表得分明显提高(P0.05)。见表2。

3 讨论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临床症状有胸闷、咳嗽、咳痰,随着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气喘、呼吸困难,并且伴有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下降。尘肺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多年来研究了一些治疗药物,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9]。从临床统计分析,尘肺病除原发病外,还罹患心脑血管等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征,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高达50~60%以上。单一的抗尘肺病药物治疗收效甚微。治疗原则是尘肺病人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并发症的防治为主的综合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抗肺纤维化治疗,超声气溶胶雾化治疗,静脉输注高氧液体,配合用药如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维生素E、C,麦塞莱茵等[10],而应用康复治疗的方法报道相对较少。目前评价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方法主要有12分钟跑,台阶实验,肺活量测定,6分钟步行;SF-36、EORTCQLQ-C30、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等[3,11]。

对本组20例尘肺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和评定疗效,其目的是验证现代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如何,也是一次总结,旨在对尘肺病人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方面探索一条简便快捷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治疗前2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和消化功能减退,以及运动无力、耐力下降,肢体柔韧性下降等。造成患者家庭生活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患者极度渴望恢复原有的生活。日常活动的减少,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和肌力不同程度低下,给患者心理蒙上一层阴影。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八段锦功,能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可以行气活血,导气引体,八段锦的动作柔和缓慢。柔和缓慢的运动能让生命机体充分放松自然,更好地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八段锦第一、二段对心肺疾患有防治作用,第二段还使胸胁部和肩柔韧性、灵活性增加[12]。通过3个月疗效观察表明八段锦体操配合呼吸训练,可缓解呼吸道症状又可改善通气/流比值失调所引发的低氧血症;呼吸训练配合肢体牵伸可以增加躯干肢体柔韧性,扩张胸廓,改善呼吸道症与肺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力,康复教育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改善了其生存质量。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患者主动参与,采用集体治疗,提高患者治疗兴趣和积极性,并传授医疗体操,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成为治疗的主导者,将康复理念和运动体操带给其他尘肺患者。然而本研究仅进行了八段锦体操训练、呼吸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康复教育等协同应用的组内研究,尚缺乏各治疗方法的对照研究。

4 结论

尘肺在原发病治疗缺乏特殊疗效的情况下,实施八段锦体操训练、呼吸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康复教育等综合性肺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治疗手段。尘肺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恶劣,尘肺病发病率又极高,因此,做好防护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发病率才是我们下一步应该做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苏冬梅,梁宏立,赵风.尘肺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中国职业医学,2006,12:478-479

[2] 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116

[3] 吴秦,金先桥,陈文华.生存质量测评中量表、特殊量表及其使用问题.现代康复,2000,4:1140

[4] 陈协兴,洪华山,陈良龙,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561-564

[5] King S,Wessel J,Bhambhani Y,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6 minute walk in persons with fibromyalgia.J Rheumatol 1999,26:2233-2237

[6] Guyatt GH,Townsend M,Keller J,et al.Measuring functional status in chroniclung disease: conclusions from a random control trial.Respir Med 1991,85(Suppl B):17-21

[7] Borg GAV.Psycho-physical bases of perceived exertion.Med Sci Sports Exerc,1982,14:377-381

[8] Niederman MS,Clemente PH,Fein AM,et al.Benefits of a multidisciplinary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mprovements are independent of lung function.Chest 1991,99:798-804

[9] 朱贵卿,主编.呼吸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4:58-458

[10] 宗淑杰,等.静脉液体供氧新方法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2004:1

[11] O’Keeffe ST,Lye M,Donnnellan C,et al.Reproducibility and responsiveness of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and six minute walk test in elderly heart failure patients.Heart,1998,80:377-382

上一篇:动物医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关爱老年人口腔健康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