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5 17:13:19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2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表现为气短、活动受限、痰增多及咳嗽。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家庭肺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本研究通过对重度稳定期COPD进行较长时间的肺康复治疗,进一步明确其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表现为气短、活动受限、痰增多及咳嗽。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家庭肺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本研究通过对重度稳定期COPD进行较长时间的肺康复治疗,进一步明确其效果。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每例患者观察时间1年。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7.0±8.5岁,吸烟史16.0±6.7年,病程13.0±7.6年,给予健康教育及肺康复锻炼,并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μg,早晚各吸1次)等一般治疗;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5.0±8.7岁,吸烟史17.0±7.2年,病程12.0±7.6年,未进行肺康复治疗,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等一般治疗,进行一般日常活动。两组年龄、吸烟史、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每例患者观察时间1年。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7.0±8.5岁,吸烟史16.0±6.7年,病程13.0±7.6年,给予健康教育及肺康复锻炼,并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μg,早晚各吸1次)等一般治疗;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5.0±8.7岁,吸烟史17.0±7.2年,病程12.0±7.6年,未进行肺康复治疗,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等一般治疗,进行一般日常活动。两组年龄、吸烟史、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⑴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正确有效的运动锻炼、有效的排痰方法、营养指导、心理护理、戒烟、解痉平喘抗炎药物的使用等。康复锻炼开始前给予口头一对一宣教,制作呼吸康复锻炼光盘及宣传小册子,多渠道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确保患者能按照要求进行康复锻炼。每2个月进行1次随访及评价。⑵康复锻炼:①有氧耐力训练:步行30~60分钟,或蹬车2000m/次,无阻力。或跑台速度30~45m/分,距离200~400m,2次/日。②上肢肌力训练:进行上肢体操,做上举的运动,每次2~3分钟,1次/日。或使用上肢拉力器训练,重量0.5~2kg,连续拉10~20次。训练时,要配合呼吸进行,拉起呼气,放松吸气。③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采用深而慢的腹式呼吸、缩唇呼气方式,2次/日,每次10~20分钟。训练时嘱患者勿勉强控制呼吸以免引起不适。④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5次/周,每次30分钟。⑤老年人易产生疲劳,应采用间歇式训练法,做每1项运动后,要休息5分钟,停止运动后心率恢复到安静值。做每项运动前后,需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治疗方法:⑴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正确有效的运动锻炼、有效的排痰方法、营养指导、心理护理、戒烟、解痉平喘抗炎药物的使用等。康复锻炼开始前给予口头一对一宣教,制作呼吸康复锻炼光盘及宣传小册子,多渠道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确保患者能按照要求进行康复锻炼。每2个月进行1次随访及评价。⑵康复锻炼:①有氧耐力训练:步行30~60分钟,或蹬车2000m/次,无阻力。或跑台速度30~45m/分,距离200~400m,2次/日。②上肢肌力训练:进行上肢体操,做上举的运动,每次2~3分钟,1次/日。或使用上肢拉力器训练,重量0.5~2kg,连续拉10~20次。训练时,要配合呼吸进行,拉起呼气,放松吸气。③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采用深而慢的腹式呼吸、缩唇呼气方式,2次/日,每次10~20分钟。训练时嘱患者勿勉强控制呼吸以免引起不适。④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5次/周,每次30分钟。⑤老年人易产生疲劳,应采用间歇式训练法,做每1项运动后,要休息5分钟,停止运动后心率恢复到安静值。做每项运动前后,需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结 果

结 果

讨 论

讨 论

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

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

通过对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治疗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CAT评分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FEV1%pred、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1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照组虽未进行康复治疗,但其CAT评分及肺功能指标亦有改善,考虑可能与患者长期吸入解痉平喘抗炎药物有关。

通过对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治疗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CAT评分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FEV1%pred、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1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照组虽未进行康复治疗,但其CAT评分及肺功能指标亦有改善,考虑可能与患者长期吸入解痉平喘抗炎药物有关。

虽然目前COPD的诊治取得很大的进步,并且此研究中经过康复治疗患者肺功能1年内明显改善,但目前所有的治疗措施并不能阻止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趋势,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中肺功能FEV1%pred等指标何时会再次出现下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研究样本量小,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仅局限于重度COPD患者,康复治疗对中度、极重度患者疗效有待更深入研究。并且目前已有研究报道,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出现疲劳症状[1],极重度COPD更易出现,何种程度的疲劳对患者生活质量能产生影响亦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目前COPD的诊治取得很大的进步,并且此研究中经过康复治疗患者肺功能1年内明显改善,但目前所有的治疗措施并不能阻止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趋势,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中肺功能FEV1%pred等指标何时会再次出现下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研究样本量小,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仅局限于重度COPD患者,康复治疗对中度、极重度患者疗效有待更深入研究。并且目前已有研究报道,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出现疲劳症状[1],极重度COPD更易出现,何种程度的疲劳对患者生活质量能产生影响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柴晶晶,柳涛蔡,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中文版临床应用意义的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4):256-258.

1 柴晶晶,柳涛蔡,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中文版临床应用意义的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4):256-258.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 呼吸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呼吸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胸廓的活动,协调各种呼吸肌的功能,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并通过影响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改善全身状况;同时由于呼吸训练无创无痛,简单方便,且无需任何额外开支,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有学者建议把呼吸训练作为多种疾病恢复阶段早期主要的锻炼方法,并可作为其他康复方法的辅助措施〔1〕。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训练更为重要。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对于呼吸训练的方法和适应证缺乏统一认识〔2〕。为此,将呼吸训练的方法、原理,以及呼吸训练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呼吸训练的方法及原理

1.1 腹式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也称为调息训练,即有意识地延长吸、呼气时间,以腹式呼吸为主进行慢的、深的、有规律的呼吸训练,以实现自我调节〔3〕。1938年美国的Soley等就提出腹式呼吸训练治疗的概念。

1.1.1 腹式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取舒适体位,全身放松,闭嘴用鼻深吸气至不能再吸,稍屏气或不屏气直接用口缓慢呼气。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呼吸时可让患者两手置于肋弓下,要求呼气时须明显感觉肋弓下沉变小,吸气时则要感觉肋弓向外扩展。有时需要用双手按压肋下和腹部,促进腹肌收缩,使气呼尽〔2〕。

1.1.2 腹式呼吸的原理

腹式呼吸训练又称膈式呼吸训练。膈肌是主要呼吸肌,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患者,膈肌受过度膨胀肺的挤压而下降,膈面变平坦,活动度减弱,膈肌收缩的效率降低,严重者膈肌无力,出现胸腹矛盾性吸气运动。这些患者的呼吸运动被迫由肋间肌和辅助呼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来负担,变成胸式呼吸。因为胸廓的扩张度小,辅助肌又容易疲劳,故胸式呼吸的效果比腹式呼吸差。腹式呼吸锻炼的目的是增强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效率,变患者的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锻炼的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吸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保证最大吸气量。腹式呼吸运动时,尽可能减少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无效劳动,使之保持松弛休息。因此,腹式呼吸可增加潮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提高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换气功能〔4〕。另有张力军等〔5〕认为腹式呼吸会影响自主神经及心血管系统。

1.2 缩唇呼吸训练

1.2.1 缩唇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 s,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 cm的白纸为适度〔6〕。缩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

1.2.2 缩唇呼吸训练的原理

缩唇缓慢呼气,可产生2~5 cm H2O的阻力。缩唇呼气与非缩唇呼气相比,气道的等压点更向气道远端推移,其次可防止呼气时小气道陷闭和狭窄,有利于肺泡气排除;呼气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防止气道陷闭〔4〕。

1.3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

1.3.1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方法

主要用于延长呼气或吸气时间,促进气体从肺泡内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患者呼气时自己收拢嘴唇,或采用吹瓶呼吸、吹气囊呼吸和发声呼吸等方法,增加呼气时的阻力,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的压力〔1〕。

1.3.2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的原理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可以延缓呼气,使气流下降,提高气管内压,防止支气管和小支气管过早压瘪〔6~8〕。有效地排除肺内残留气体,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功能残气量减少,从而减少功能残气量对吸入的新鲜空气的稀释,增加肺泡二氧化碳分压,从而改善气体交换,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9〕。

1.4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

1.4.1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保持安静,缓慢吸气,在吸气末作一停顿,此时会厌和声带仍为开放状态,停顿时间约占呼吸周期1/4,再徐徐呼气。要求吸、停、呼比例在1∶1∶2左右。采用这种训练法能较快使患者的呼吸形态由浅促转为深慢〔10〕。

1.4.2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的原理

吸气后屏气2~3 s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和低氧现象,提高气体交换的效能,并可使部分萎缩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11〕。其机制可能与机械通气中采用的吸气末正压呼吸相类似,呼吸机在吸气末保持正压,并维持一定时间,以促进肺内气体均匀分布。此训练法在吸气末停顿时亦可使气道阻力和顺应性不同的肺泡区域的气体重新分布,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10〕。

1.5 全身性呼吸体操

1.5.1 全身性呼吸体操方法

全身性呼吸体操指将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锻炼方法,呼吸气功等也属于此列。其步骤如下:①平静呼吸;②立位吸气,前倾呼气;③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④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⑤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⑥抱头吸气,转体呼气;⑦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⑧腹式缩唇呼吸;⑨平静呼吸。在进行锻炼时,不一定要将9个步骤贯穿始终,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也可只选其中的一些动作运用,如病情较重可不用蹲位等姿势〔6〕。

1.5.2 全身性呼吸体操的原理

锻炼还可使肺通气量增加,呼吸肌做功能力增强,用力呼气后肺泡内残存气量减少,肺泡膨胀程度减轻;锻炼可以改善呼吸类型,提高呼吸效率,增加患者四肢肌肉力量,改善因慢性呼吸疾病而引起的骨骼肌功能障碍;可以改善患者对体力活动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增强锻炼信心,因而有利于提高运动水平〔12〕。

1.6 各种呼吸训练器的应用

随着呼吸训练的发展,临床上出现了各种呼吸训练器,如膈肌起搏器,经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可使潮气量明显增加,X线下可见膈肌移动明显增加,同时使耐力低的膈肌纤维转变为具有抗疲劳作用的纤维〔13〕。此种方式适合病情较重,不能或不愿意参加前几种锻炼方式的患者〔12〕。FG1型肺功能锻炼器是一种便携式主动吸气肌训练装置,吸气量测量桶可使患者在训练过程中随时看到自己吸气量的进步,并可用游标标记,激励自己不断提高吸气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可协助患者深慢呼吸形式的形成〔14〕。

2 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COPD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和形成肺气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郑俊兰等〔15〕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测定为2~4级)48例(男31例,女17例),个别或集体给予为期6个月的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观察训练前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36例完成试验,呼吸训练后最大肺活量、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吸峰值流速均比训练前明显改善。而吴学敏等〔16〕研究了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选择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呼吸训练组。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呼吸训练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采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3个月,结果训练后呼吸训练组肺功能和ADL与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呼吸训练组呼吸频率与训练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呼吸短促症状明显减轻,生存质量部分提高。有报道COPD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的最低值及夜间平均SaO2与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相关,夜间SaO2越低,则患者预后越差,且生存时间越短〔17〕。焦丽等〔11〕研究呼吸训练对COPD夜间低氧的干预作用:34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缩唇腹式呼吸配合人工阻力呼吸训练方法,结果显示呼吸训练后患者FEV1、FEV1/FVC、LSaO2、MSaO2各指标均明显改善,表明缩唇腹式呼吸配合人工阻力呼吸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和提高夜间SaO2。

3 小 结

本文介绍了几种呼吸训练的方法及其原理,总结了呼吸训练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呼吸训练可在呼吸内科和胸外科等相关科室作为疾病康复期和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护理干预手段。呼吸训练可应用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研究很难评价其效果。把呼吸训练纳入到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实践中,已是学者们的共识。同时由于其机制研究有限,在疗效评价和生理学指标检测上也有待补充,所以在适应证、训练量和强度上还不明确,尚需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区丽明.膈肌深呼吸:哮喘病人的康复锻炼〔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4;14(1):167.

2 汪丽芳,庹 焱,孟广义.呼吸训练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0;2(3):601.

3 王长虹,丛 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56.

4 陈文彬,程德云.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06.

5 张力军,杨雪琴.腹式呼吸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1):635.

6 刘洪君,姚翠玲,许占英,等.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634.

7 Ries AL.Position paper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ion,scientific basis of pulmary rehabilition〔J〕.J Cardiopulm Rehabil,1990;10:41841.

8 Berra K.Cardiac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Historical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needs〔J〕.J Cardiopulm Rehabil,1991;11:815.

9 孟凤芹,刘学梅,任秀红.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呼吸训练方法的比较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3;18(3):171.

10 梁永杰,蔡映云,汪钟贤.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法对慢阻肺患者呼吸形态和动脉血气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002.

11 焦丽,崔朝勃,高秀玲.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910.

12 周玲君,赵继军.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5;19(3):4789.

13 刘玉容,张 伦,白书闻.复方氨基酸和膈肌起搏对老年慢阻肺病人膈肌功能的康复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4;3(1):27.

14 赵文汝,冯 柏,霍 速,等.FG01型肺功能锻炼器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146.

15 郑俊兰,黄忠碧,熊 洪,等.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缓解期肺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1):545.

16 吴学敏,侯来永,白 伟,等.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0710.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3

【关键词】肺康复;训练;肺疾病;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1】,其患病率,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20年将居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三位【2】,居我国疾病负担首位。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而肺康复治疗(PRP),可增强呼吸肌和外周肌的力量,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对126例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6个月的肺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通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门诊随诊和出院随访的COPD稳定期患者126例,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76岁,80岁以上占15%,病史6-31年,吸烟史占60%,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生活质量方面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选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于2008年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2)COPD稳定期病人。(3)意识清楚。

1.2 方法

患者均予常规的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肺康复训练指导,6个月后给予问卷调查。

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措施包括(1)最适当的药物维持治疗。(2)戒烟:讲解吸烟危害,介绍成功戒烟的方法,给患者树立自信心。(3)长期氧疗:坚持家庭化氧疗,流量1-2升,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4)健康教育:主动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方式等,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向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诱因、发病特点。制作健康教育卡片、处方、宣传册,发给患者及家属,指导患者坚持药物维持治疗,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保持平和心态。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坚持定期门诊复诊。(5)呼吸锻炼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深慢呼吸等。(6)体能训练包括:骑车、步行及力量训练等,而运动锻炼最为推荐下肢运动【3】。

1.3 评价方法及标准

患者经过6个月肺康复训练后,由经过问卷调查培训的呼吸科护士进行测试,测试中使用统一指导用语,向研究对象详细介绍调查的目的及填写方法,当场收回问卷。测试方法:根据表1.COPD评估测试(CAT)呼吸问卷进行测试,包括8个问题,涵盖了症状、活动能力、心理、睡眠和社会影响各个方面,每道问题从0到5分,总分0至40分,分数越高则疾病越严重,而且CAT评估测试大于等于2分的差异/改变量,即可以提高临床意义[4],影响程度:0分为正常;小于10分轻微;10-20分为中等;大于20分为严重;大于30分为非常严重。统计学方法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困难情况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比较见表3

表2示 在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定中,训练组明显改善,感受呼吸功能障碍减轻32例占50.8%。

表3示 训练组影响生活质量36例占57.1%,对照组影响生活质量53例占84.1%,两组影响生活质量比较经X2检验,(P

3. 讨论

生活质量是个人处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对本身生活的一种自我感受,是人们处于生活文化和价格体系中的自我感觉,与生活目的、期望标准及其关注问题有关,COPD患者长期受疾病和缺氧的折磨,肺功能严重受损,机体免疫力达到严重破坏的程度,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日常生活难以自理,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本次调查显示,COPD稳定期患者,经过6个月的肺康复训练后,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定中,训练组明显改善,感受呼吸功能障碍减轻32例占50.8%;在生活质量方面,不能从事任何活动,生活不能自理即非常严重者仅占4%,比对照组12%明显减少,呼吸锻炼在增加肺通气,减少病理无效腔,提高通气/血流比例的同时,可以锻炼膈肌和腹肌,增大呼吸时胸腔容积的变化,提高通气量,可使病人的呼吸功能得到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增强,动脉血氧分压提高,而骑车、步行及力量训练能提高病人的有氧代谢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

4.小结

肺康复训练是以循征医学为基础,结合多学科,为有症状的慢性肺损害病人设计个体化综合方案,慢阻肺全球倡议(GOID)中指出,肺康复内容主要包括运动训练、教育、营养建议、社会和行为干预等,本研究主要是呼吸锻炼、体能训练及教育。经过肺康复训练,能改善COPD稳定期病人呼吸困难症状,提高静息时SaO2, 随着运动耐力的增加日常自理能力得以改善。因此,医院、社区联合开展针对性的COPD疾病知识教育、肺康复训练等活动,可改变患者的行为,提高其对疾病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红军.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1(8):206

[2] 陈琴,姜小鹰,房晓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照顾认知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34-238

[3] 王彩霞,金先桥,彭得荣.等.社区肺康复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62-164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呼吸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道气流受限的常见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多为慢性咳嗽、喘息、咯痰,气短或呼吸困难,胸闷以及精神抑郁和或焦虑、体重减轻等,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疾病,跟有害颗粒物或有害气体对肺部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1]。从中医文献角度主要归于"肺胀"范畴,部分可归属于"咳嗽"、"喘证"、"痰饮"、"肺痿"等。COPD目前普遍认为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患者为克服慢性长期的通气不足,过多地动用呼吸肌群,往往会形成了不正确的呼吸方式和习惯。由于呼吸肌群的无效活动,增加了氧的消耗,浪费了呼吸的能量,使呼吸浅而促,进一步加重了病情。研究表明[2],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全身呼吸等正确的呼吸操锻炼,能增强呼吸肌的强度和耐力,改善肺通气,提高肺泡换气量,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以下本文就呼吸操锻炼在COPD的临床应用展开论述。

1 呼吸操常用方法及原理

1.1缩唇呼吸练习 卧位、立位或坐位,全身放松,用鼻吸气,缩唇成鱼嘴状,缓缓呼出气体,吸呼时间比为1:2,维持5 min练习。缩唇呼吸练习可以减慢呼吸频率、延缓呼气流速、增加气道内压,使肺泡内气体更易排空,增加了肺泡通气量,从而改善缺氧状况。

1.2腹式呼吸练习 腹部及全身肌肉放松,鼻吸气,使腹部最大隆起,呼气使腹肌收缩,腹部凹下,该方法练习可以2次/d,10~15 min/次。腹式呼吸法可以很好地扩腔,使心脏能得到充分舒张,改善心肌供血和供氧。

1.3全身呼吸操练习 该法是以缩唇呼吸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双肘握拳,交替出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双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d练习。全身呼吸操能加强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呼吸频率,扩大通气量,使呼吸功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1.4人工呼吸阻力训练 选择容量>800~1000 ml的塑料瓶,深吸气之后,含住瓶嘴,将肺内气体尽力吹进瓶内,3~5 min/次,3~4次/d。该法训练可有效的防止小气道过早闭合,排除肺内残留气体,能显著改善通气功能。

2 呼吸操锻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六字诀呼吸操最早出自齐粱期间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是发音呼吸法的代表功法。王振伟观察六字诀呼吸操训练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的影响[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六字诀呼吸操康复训练3个月,发现六字诀呼吸操训练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曾治平谈讨"嗤"字诀呼吸操对不同分级COPD患者康复评定结果的影响作用[4],选取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评估并对比两组的初期、中期和末期的肺功能和行走能力。发现常规治疗组及"嗤"字诀呼吸操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FEV1/FVC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嗤"字诀呼吸操对不同分级COPD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季维丽观察缩唇呼吸法及缩唇-腹式呼吸操对改善COPD患者血气和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以及对肺功能的效果[5],发现呼吸操锻炼后对COPD急性期和迁延期患者的PaO2、SaO2均有显著改善,长期锻炼可以改善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李冉讨论全身性呼吸操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6],将4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观察组采用全身性呼吸操锻炼,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结果发现全身性呼吸操对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改善。

3 联合运用其他治疗方法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3.1联合西药对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骆苏忠探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在治疗COPD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7],结果显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COPD疗效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杨尚作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联合呼吸操训练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的影响,以寻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进行2次呼吸操训练并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2次,对照组只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2次和一般的肢体活动,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说明呼吸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邹春芳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呼吸操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将4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舒利迭组和舒利迭加呼吸操组,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试验组给予舒利迭治疗同时予以呼吸操锻炼,随访观察12 w,测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及评估两组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舒利迭联合呼吸操对COPD患者肺功能较单用舒利迭组改善更明显(P

3.2联合中成药对改善COPD肺功能的影响 李球兵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呼吸操对COPD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给予98例COPD稳定期患者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呼吸操训练。观察组经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呼吸操治疗后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生活质量6 min步行距离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呼吸操可改善COPD患者的凝血功能低氧状况及生活质量。党志毅探讨六君子汤合真武汤加羧甲司坦片配合呼吸操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缓解期疗效,结果发现六君子汤和真武汤加羧甲司坦片配合呼吸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临床症状及减少急性加重有良好效果。

4 结论

科学、合理的呼吸肌功能锻炼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呼吸功能锻炼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医护工作者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安全、有效地指导并使患者能够掌握并坚持练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2]王易虎,王冰水,张灿久等.呼吸体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和运动负荷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610-1611.

[3]王振伟,杨佩兰,汤杰,等.中医肺康复操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急性发作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3-24,58.

[4]曾治平,刘惟优,黄清云,等."嗤"字诀呼吸操对不同分级COPD患者康复治疗与评定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121-122.

[5]季维丽.呼吸操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及肺功能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33-534.

[6]李冉.全身性呼吸操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1-62.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肌训练;基线指标;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a)-0038-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呼吸道病毒、理化损伤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阻塞性通道障碍[1],慢性气道炎症与不完全可逆性气受限是其主要病理特征,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持续增强的疾病[2]。Rabe等[3]报道COPD排在美国慢性病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第4位,我国也有学者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40岁上的发病率高达8.2%,老年人发病率更是达到惊人的12.11%[4],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COPD的医疗费用将升至所有疾病费用的第5位[5]。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药物治疗逆转肺功能损害成效有限,呼吸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延缓肺功能损害进展、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显著改善肺功能状态。为此WHO以及各国COPD防治指南都把呼吸康复训练作为非药物治疗稳定期COPD的主要疗法[6]。

从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在治疗COPD中,呼吸肌训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方面源于呼吸肌训练方法缺少统一而又成熟的模式,另一方面源于呼吸肌训练没有科学实用的基线评价标准,三是缺少大规模、多中心令人信服的实验数据。本文试图从这3个方面做一阐述,从而探讨呼吸肌训练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

1 呼吸肌训练方法

从呼吸肌的生理特征分析,呼吸肌包括膈肌、肋间肌、腹肌以及胸廓辅助肌。平静呼吸时,膈肌和肋间外肌通过收缩运动实现吸气,通过肺和胸廓回缩而呼气。也就是说,膈肌是呼吸的主要动力来源,由膈肌收缩而增加的通气量为平静呼吸时的70%~80%[7]。一旦呼吸肌机械负荷增加、营养不良、感染,就会造成呼吸肌疲劳,这也是COP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行有效的呼吸肌功能锻炼是可以预防呼吸肌疲劳以及呼吸衰竭发生的。目前呼吸肌功能锻炼主要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1.1 特异性呼吸肌锻炼

特异性呼吸肌功能锻炼就是通过增加呼吸负荷来实现,经常使用的有一些吹气球、吹蜡烛、缩唇呼吸、呼吸操等特别简单的训练方法,也有二氧化碳过度通气法、阻力呼呼法等定量训练方法,近来经皮膈神经电刺激等需要仪器设备辅助训练的方法也被使用。

1.1.1 吹气球训练 需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取适当的气球,做深呼吸,用力将肺内气体呼出,每天训练3~4次,每次训练时长3~5 min,以20 d为1个训练周期,1个周期后对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评估。

1.1.2 缩唇呼吸 将口紧闭,通过鼻道吸气,通过缩唇缓慢呼气,时长4~6 s,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自行调节.

1.1.3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训练采取吸鼓呼缩的方式,患者可取卧、立、坐3种方式,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呼气时尽量按压腹部,促使腹部回缩;吸气时尽量鼓起腹部。吸气紧闭口腔,使用鼻进行深吸气,呼气同样通过缩唇进行慢呼气。保证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每次训练反复2~3次,每次时间10~15 min。

1.1.4 呼吸操 周玉兰等[8]曾介绍过卧式、立式、坐式3种呼吸肌训练方法。卧式呼吸操就是患者取仰卧位于床上,通过肘关节屈伸达到呼吸肌的锻炼;坐式呼吸操就是患者取坐位,通过肘关节屈伸、双膝屈伸、旋转身体促成呼气、吸气训练;立式呼吸操就是患者取站立位,保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取双手叉腰、单手叉腰、双手搭肩、抱胸、弯腰等方式锻炼,训练强度视个人身体情况而定。

1.1.5 膈肌起搏器治疗 李海珠等[9]曾做过试验,以10 d为1个训练周期,1次/d,30 min/次,通过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患者潮气时明显增加,膈肌移动迅速,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膈肌纤维状态,增强抗疲劳能力[10]。

1.2 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

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一般是指通过行走、慢跑、登梯、游泳等运动形式来实现。COPD患者呼吸功能不同程度存在受损,或多或少地对运动锻炼存在心理障碍。其实适度的锻炼对增加肺通气量、增强呼吸肌功能、改善呼吸类型、提高呼吸效率是大有益处的。目前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主要形式有耐力运动和力量运动。据文献报道,二者运动形式对呼吸肌训练都有比较好的效果[11]。谢淑丽等[12]曾做过一项实验,对社区内COPD患者,以3个月为1个训练周期,每周训练4次,锻炼项目有:热身操(15 min)、快步走(30 min)、慢跑(30 min)、放松(15 min),每次锻炼时间90 min,每天早上5:30~7:00,后期评估效果非常满意。

2 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2.1 呼吸肌训练评价指标

目前,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对于呼吸肌训练的研究大多属于小样本的对比研究,尚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目前仅见报道来自英国国王大学医院呼吸肌实验室的1项6年506例的分项目实验[13]。从评价指标来看,基本可以划分为生理学评价、生活质量评价、运动能力评价3个方面,而且表现最多的是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上。下面选择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几组实验进行进一步分析。

Lotter等[14]选取的评价指标是最大吸气压(PImax)与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Beckerman等[15]选取的是PImax、6分钟步行实验(6MWT);Koppers等[16]选取的是呼吸耐力试验(HET)、PImax、连续负荷运动试验(CLET);戴晓天等[17]选取的国际通用的SCL-90量表、FEV1、肺活量(FVC);Steier等[13]选用的是PImax、吸气跨膈压(Sniff Pdi)、神经颤搐刺激跨肺压(Twitch Pdi)、最大呼气压力(PEmax),殷稚飞等[18]评价的指标是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具体见表1。从6组实验可以看出,评价大都从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生理学指标上进行,从一定程度上反应目前呼吸肌训练对COPD的客观评价指标,也大体上可以研究出呼吸肌训练对COPD的影响因素。然而对于生理学评价指标,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最大呼气压、最大吸气压、跨膈压缺少更深入的分析与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呼吸肌训练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

2.2 呼吸肌训练效果评价

从治疗后生命质量效果影响分析,戴晓天等[17]使用国际通用的SCL-90量表,从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几个方面入手,说明呼吸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从PImax分析,6组实验均表明呼吸实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PImax,特别是殷稚飞等[18]设计的缩唇呼吸、压腹呼吸、抱胸呼吸、弯腰呼吸、画圈呼吸、旋转呼吸6节改良呼吸操的研究,以祥实的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

从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pred分析,实验都从客观性指标上支持呼吸肌训练可以改善COPD的心肺功能。Steier等[13]通过历时6年的研究,将506例COPD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吸气强度、膈肌强度、呼气强度测定,得出单一测定有可能造成过度诊断呼吸肌无力的结论,呼气强度、膈肌强度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呼吸无力诊断率19.2%,膈肌强度联合吸气强度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率18.9%。

另外Beckerman等[15]的6MWT测定、Koppers等[16]的HET和PImax、CLET都从不同的侧面显示出呼吸肌训练的卓越效果。

3 讨论

众多的文献资料研究表明,在COPD的康复治疗中,呼吸肌训练发挥着独特而又显著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普及,呼吸肌训练的形式越来越多被人所接受。然而要想提高呼吸肌训练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仍需要从几下几个方面予以努力:一方面是要加强呼吸肌训练方法的普及和宣传;二是要建立更完善合理的呼吸肌训练评估体系,以寻求最佳的训练方法和训练途径;三是要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取得更令人信用的实验数据;四是要加强科研方面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呼吸肌训练在COPD康复治疗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丹,黄行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2):564-567.

[2] 张中鲁,徐立新.COPD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8):1384.

[3] Rabe KF,Hurd S,Anzueto A,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OLD executive summary [J]. Am J Rr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6):532-535.

[4] 马睿,程齐俭,姚迪.上海地区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5):521.

[5] 孙芳艳,钱培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54-757.

[6] 刘华,王华,陈艳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275-1277.

[7] 周彩存,许凤珍,王爱华,等.慢性阻塞肺病患者极量运动后气体交换参数的恢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22(4):16.

[8] 周玉兰,刘枢晓,扬顺秋.COPD患者康复期呼吸肌功能锻炼的康复指导及护理[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3,2(6):393.

[9] 李海珠,鲍文华,阎晓林.缓解期肺心病病毒人的康复治疗与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8,4(3):126.

[10] William D C Man,Mohamcd G G Soliman,Johhannc Gcaring,et al. Symptoms and quadriccps fatigability after walking and cycling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3,168(5):562.

[11] Karl E Mille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 with COPD [J].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4,67(3):711.

[12] 谢淑丽,朱明光,崔涣波.社会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5):301.

[13] Steier J,LKaul S,Seymour J,et al. The value of multiple tests of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J]. Thorax,2007,62(11):975-980.

[14] Lotter F,van Tol B,Kwakkel G,et al. Effect of controlled inspir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OPD:a meta-analysis [J]. Eur Respir J,2002,20(3):570-576.

[15] Beckerman M,Magadle R,Weiner M,et al. The effects of 1 year o fspecific in 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OPD [J]. Chest,2005,128:3177-3182.

[16] Koppers RJH,Vos PJE,Boot CRL,et al. Exercise performance improves in patients with COPD due to respiratory muscle endurance training [J]. Chest,2006,129:886-892.

[17] 戴晓天,熊玮,杨和平,等.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2):120-121.

[18] 殷稚飞,许光旭,沈滢,等.改良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0):982-983.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期 呼吸和太极拳训练

我们对78例COPD缓解期病人进行了呼吸和太极拳锻炼,并于锻炼前后检测其肺功能的变化,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78例由上级医院转入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稳定期轻度和中度COPD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27例,年龄54-71岁,平均(66.4±4.2)岁,吸烟史:62例有吸烟史(其中11例目前仍在吸烟),16例从未吸烟,所有患者均病情稳定1个月以上。

病例诊断和选择标准:(1)COPD诊断均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1]。(2)呼吸困难分度:轻度:在平地行走或上缓坡时出现呼吸困难,在平地走时,步行速度与同年龄体格相似的健康者相同,但在上缓坡或上楼梯时则落后;中度:与同年龄体格相似的健康者一起在平地或爬楼梯时有呼吸困难;重度:在平地用力即有气短,甚至在休息时也有气短。选择中度和重度呼吸困难的患者。(3)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预期值的60%)。(4)近1年中没有类似训练,无影响训练的疾病如严重的精神紊乱,医学状态严重或不稳定以及未接受激素及营养支持治疗,排除合并肿瘤、结缔组织病、肝和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

1.2方法 呼吸训练方法:(1)缩唇呼气法:以鼻吸气,缩唇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解呼出,一般吸气时间为2秒,呼气时间逐渐延长或保持到10秒以上。(2)缩唇-腹式呼吸法:取卧位,将两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嘱患者采取较慢、较深的呼吸经鼻吸气,升高腹部达最大隆起,缩唇缓慢呼气并用手适当加压帮助收腹。呼吸期间,保持胸廓部最小活动幅度或不动。(3)深呼吸法:患者取坐位、卧位或侧卧位,集中精神,姿态自然,放松全身肌肉,缓慢深吸气到最大肺容量后屏气,开始屏气时间为2-5秒,逐渐增加到10秒,然后缓慢呼出。太极拳训练方法:每天早晨在公园进行约30min的太极拳训练,训练时接受专业太极拳老师的指导,要求患者精神放松,呼吸深慢,气沉丹田,以调心(意)调息、调形(身)为主要方式[2]。在训练时配合常规治疗方法。训练6个月为1个疗程。

1.3疗效评定 在治疗前后以修正BOPD量表评定呼吸困难指数,分值0-10分。肺功能检查主要测定指标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出FEV1/FVC(%)。

1.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2 结果

结果显示,呼吸和太极拳锻炼前后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指数改善情况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

3 讨论

COPD是一组以不可逆气道阻塞为指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未明了,给对该病的防治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系统呼吸训练方法的治疗目的就是纠正错误呼吸,重新建立正常的呼吸模式,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肺泡换气量,减少呼吸时的能量消耗,缓解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进行缩唇呼气锻炼时,由于气体是缓缓呼出,此方式延续呼气气流下降,提高气道内压,减缓气道动力压迫,使等压点移向中央气道,防止气道早期闭合而引起肺内气体大量滞留。采用缩唇呼气,使腹式呼吸更能有效地补偿胸部病变时胸式呼吸的不足,可提高肺及胸廓的顺应性,降低肺通气的阻力,增加吸气肌力,提高肺通气的动力。采用缩唇呼气,使得呼气肌均主动参与收缩,更能增强和锻炼膈肌,腹肌,肋间内肌,下胸部肌肉活动,改善其收缩和舒张功能,促进肺内残留气排出,清除肺部积聚的杂质,增加肺容量,充分供给机体活动所需的氧气。

太极拳强调调心,调息和调形,调心能使人体耗能减少,贮能增加,有助于体力恢复,提高健康水平。调息可通过自我调节,用意识调节呼吸使之变得深、长、细、缓、匀诱导大脑皮层入静,有助于增加机体能量储备,降低机体应急反应,以利于机体的全面调整和修复,因而有一定的防治身心疾病的作用。呼吸和太极拳锻炼特别强调采用腹式呼吸,这样可锻炼膈肌与腹肌,增强收缩力。调形可使机体放松,减少非随意肌的兴奋程度和随意肌参与紧张工作收缩的纤维数目,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休息。

本文结果表明呼吸和太极拳锻炼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切实有效的运动训练方式值得在肺功能康复中应用。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7

关键词:呼吸机功能锻炼;平稳期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为临床上非常普遍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肺阻塞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该病的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阻,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气促、咳痰以及反复咳嗽等[1]。老年患者由于抵抗力和免疫力严重下降,病程通常较长,会对患者的肺生理功能造成直接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45例于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行肺心病治疗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合并代谢疾病、肝病、肾病和脑病的患者不纳入本次选择范围[2]。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5例,其中对照组女性占8例,男性占12例,年龄42~77岁,平均(59.3±4.2)岁,观察组女性占11例,男性占14例,年龄44~86岁,平均(60.4±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不对对照组患者行功能锻炼,具体如下。

1.2.1腹式呼吸 取患者半卧位,半屈两膝,放松腹肌,在上腹部和前胸部放置两手,然后指导患者缓慢吸气,松弛膈肌,稍向上抬起腹部手臂,保持胸部手原位不动,行呼气时收缩腹肌,可见腹部手有下降感。练习5~15 min/次,练习1~2次/d,直至患者养成缓慢而平稳的腹式呼吸习惯。叮嘱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时尽量避免用口呼吸,确保呼吸节奏缓慢而深长[3]。

1.2.2缩唇呼吸 指导患者以嘴呼气以鼻吸气,在行呼吸的过程中嘴唇应保持缓慢的呼气节奏,将嘴唇收缩成哨状,呼气时间为2~3 s,吸气时间约为2 s,略短于呼气时间。为了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在行呼吸锻炼时需要有效延缓呼气流速并尽量使呼气时间获得延长,使肩部和颈部肌肉获得充分放松,在使用鼻子吸气时需要关闭嘴唇,防止呼吸深度过深。训练10~15 min/次,5~10次/d[4]。

1.2.3呼吸操 主要包括坐、立和卧三种姿势,行立式呼吸操作时需取患者站立位,分开两脚使之与两肩同宽,双手叉腰进行呼吸,持续呼吸6次左右,将一手搭于肩部,另一手平伸并行上身旋转,左右交替,持续6次左右。在肋缘部位放置双手然后行吸气,压胸时持续呼吸6次左右[5]。双手叉腰,抬高腿部,交替抬高6次左右,行抬吸复呼。行坐式呼吸操时指导患者于床边或者椅上静坐,双手保持握拳状态,屈伸肘关节6次左右,屈吸伸呼。将两手分别搭于同侧肩部,旋转上身,持续旋转6次左右,旋吸复呼;压胸时行呼气,双手抱膝时吸气,持续交替6次左右;双膝交替屈伸,持续6次左右,伸吸屈呼[6]。患者行卧式呼吸操时需要取仰卧位,将两手保持握拳状态,持续屈伸肘关节4~8次,行屈肘动作时吸气,行伸肘动作时呼气。

1.3观察指标 于训练前以及训练后3个月和6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状况、抑郁心理状况、社会活动状况以及日常工作能力等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越差,则评分越高,同时采用胸透方法进行膈肌活动度测定,并应用微量肺功能仪器行时间肺活量(FVC)、肺活量(VC)以及潮气量(VT)、1秒率(FEV1%)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训练3个和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肺功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膈肌活动度影响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膈肌活动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膈肌活动度获得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人类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的综合指标即为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社会适应完善程度、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对肺心病患者行生活质量指标评估,对于评价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7]。

对平稳期肺心病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能够使患者的呼吸方式获得改善和优化,从而加快患者肺活量的恢复和重建,对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关系重大[8]。

对肺心病患者行长期呼吸肌功能锻炼,能够增强膈肌力量,使呼吸形式获得改善,从而使患者的呼吸效率获得提高,推动排痰顺利进行,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应急能力获得提高,从而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缩短减退肺功能的恢复进程。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不但承受机体痛苦,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限制或者减少了社会活动,会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信心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和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在对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行健康教育,从而激发患者的康复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9],避免病情复发或者加重。

本次研究中,训练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玲.呼吸机功能锻炼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7):127-128.

[2]刘颖,王颖,王凤荣,等.呼吸机功能锻炼对平稳期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61-62.

[3]周萍,魏群.呼吸功能锻炼与营养支持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9(15):3186-3187.

[4]李家芝,李维,刘昀,等.呼吸机功能锻炼结合散步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48(19):134.

[5]潘瑞丽,郭爱敏,赵艳伟.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3,3(4):68-71.

[6]范广平.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其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9,8(2):49-50.

[7]杨钧,高凌云,李世云.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J].中国病案,2008,9(1):45-48.

[8]章璐,蒋玉宇,徐艳艳,等.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3):16-17.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8

【摘要】目的 探讨家属与患者同步实施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对胸椎前路手术患者对疾病认知、治疗的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前入路胸椎手术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由医护人员以传统方式对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即深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人工阻力呼吸训练等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则采用与家属同步实施呼吸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观察组对训练特定知识的掌握、治疗的依从性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家属与患者同步实施健康指导能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术后患者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脊柱前路手术 患者 家属 健康教育

胸椎前路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较大,术后易发生肺不张、肺炎、胸膜腔积液等,加上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创腔引流管等,患者因惧怕疼痛不敢咳嗽,排痰不畅,从而干扰患者正常呼吸功能甚至并发肺部并发症。呼吸功能训练是改善肺功能,预防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1]。传统的康复指导是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自行消化运用,由于病人文化背景不同,或是受疼痛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信息接收不全,影响康复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指导对胸椎前路手术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确定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年2月~2011年2月入住我院骨伤科择期手术的前入路胸椎手术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相同。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文化程度、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及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教育者为责任护士。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包括入院介绍、术前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指导、出院宣教等,采用口头讲述,动作示范等授教形式,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讲解为主。观察组则采用由我科统一制定的方案对患者和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指导及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表1)。具体步骤:(1)入院24小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介绍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指导各种检查目的、要求及配合方法。(2)入院后第2日至手术日。家属与患者同时接受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指导家属放松紧张情绪;教会病人使用放松疗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准备项目及配合要点;练习病人床上大小便。(3)术后第1日至出院。术后第1~3日,指导进食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督促患者进行深呼吸的锻炼,并进行有效咳痰;指导四肢关节的伸屈活动锻炼;床上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管;术后第3~5日,引流管拔出后,嘱患者吹气球;术后5~7日遵嘱协助患者配戴腰围摇床半坐卧位,无不适时可借助助行器配戴腰围下地行走。

表1 呼吸训练方法

1.2.2 评价指标 (1)患者熟知呼吸功能训练方法,理解训练对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意义,并遵从训练方法执行。(2)满意度评价 我科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健康教育的方法方式、健康知识的掌握及满意情况,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表2)

表2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3 讨论

3.1 家属与患者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提高了康复指导的渗透力和有效性。从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基层医院多是农村患者,文化程度较低,理解能力不一,责任护士对患者和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再由家属监督和指导患者实施,避免了病人由于受术口疼痛、留置引流管,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信息接收不全而影响康复效果。同时建立了护、患、家属同步交流平台,通过实施健康指导,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流和调整,以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为工作的终结,从而真正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3.2 家属与患者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对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胸椎前入路手术造成胸臂肌肉的损伤,术后胸痛明显,呼吸肌破坏较显著,肺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而影响患者康复[2]。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能使患者自主支配不同部位的呼吸肌活动,术后呼吸功能训练能主动地配合管理[3],克服伤口疼痛,提高呼吸运动频率。本研究责任护士从入院后第二日即开始,有计划有针对性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家属的参与不仅能从情感上给予患者支持及鼓励,同时增强了健康指导的渗透力,让患者更能理解呼吸功能训练对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配合;使患者克服害怕切口疼痛不肯咳嗽排痰的心理障碍,主动配合呼吸功能训练,从而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P<0.005)。

3.3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由于进行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的互动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训练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使患者和家属更能理解配合各种治疗护理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患者的参与意识,加之有家属的随时监督和指导,更能保障了健康指导的渗透性,真正达到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的目的。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精湛的手术技术结合完美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要求护士不仅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并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传播能力,才能让医、护、患三方共赢。

参 考 文 献

[1]邵剑,张馨,黄瑛等.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心处科手术病人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1):401.

[2]林世红,韦成信,戴艳萍等.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综合应用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03.

上一篇:急诊急救相关知识培训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