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2 10:11:47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1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诊治

    昏迷在临床急诊内科急危重症中比较多发和常见,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重且发展迅速、病史不全,病死率较高。其病理机制为患者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投射功能阻断,进而对大脑皮质造成损害或导致大脑皮质不能处于兴奋状态。患者表现为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意识丧失,并伴有感觉、运动、反射功能等障碍[1]。在入院时对疾病诱发因素和相关检查结果不能具体提供,故临床诊治存在一定困难,如何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临床成功抢救昏迷患者的关键。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2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80例,其中男162例,女118例,年龄20~80岁,依据拉斯评分量表标准对昏迷进行诊断,本组评分为3~8分。患者中20~40岁及50~80岁年龄段中发病率较高,前者多因中毒引起昏迷,后者多因患者本身如心肺肝肾、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引起。认真做好临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向送诊人员详细询问病史。

1.2  方法

1.2.2 早期处理昏迷的方法:患者无论何种病发因素引起发病,心电监护在入院后即进行,对因中毒引起昏迷的患者,明确中毒药物和毒物后立即解毒。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迅速扩容和血管活化药物对休克进行治疗,患者血压较高且可能发生脑溢血情况时建议采用利尿、脱水及营养保护脑细胞措施治疗,为防止机体血压骤降使脑部出血加重,脑细胞营养供给不足,临床不主张采用如静脉推注硝普钠、压宁定等药物进行强有力的降压治疗。对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引起昏迷的患者要纠正脱水并给予胰岛素滴注,立即行电解质实验室检查和生化分析,为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患者为肺性脑病时应及时对酸碱平衡进行纠正,积极抗感染,随时加用呼吸机在患者呼吸衰竭和血氧含量低时进行辅助呼吸。患者为心源性昏迷时应及时对症治疗并行心电图检查。并发低血糖时需立即给予20~40 ml 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及时行心脏电击除颤及心肺复苏术等综合治疗。

2 结果

    本组28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51例,占89.6%。死亡29例,占10.4%,其中19例为院前死亡。

3 讨论

    昏迷是严重的功能障碍,以意识完全丧失为最终临床表现,导致昏迷的因素较多,颅外直接和间接疾病及脑部的原发性病变导致脑干或大脑半球网状结构的功能破坏或损害,或因中毒因素、全身其他系统疾病继发代谢而导致的神经细胞功能抑制及神经递质异常等原因均可造成昏迷发生[2-3]。必须迅速对昏迷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及时抢救和治疗。因患者病因存在差异,临床医生须对昏迷的经过进行了解,并详细询问病史,实施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全面体检,为正确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急性医生在救治昏迷患者时,需行多方面的考虑,取得全面病史并正确及时诊治,同时避免有害因素对生命继续造成危害。首先必须经CT和实验室等检查及询问病史确诊患者是因弥漫性脑病还是结构性脑部病变引起的昏迷。以对结构性脑部病变的适应征进行掌握,如脑出血,脑叶、基底节区>30 ml,小脑、丘脑出血>10 ml,可在抢救时辅助外科干预,患者意识渐近进加重可采取手术治疗。弥漫性脑病引起的昏迷,内科治疗包括对中毒患者彻底洗胃,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定期对血糖、电解质和肝、肾功能做好测定,并依据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随时调整。做好治疗感染的预防,确保能量正常供应,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情况及病变本身对呼吸中枢的抑制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因呼吸道梗阻而造成周围性或中枢性呼吸衰竭,同时因患者抵抗力低下,应避免引起继发性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昏迷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均有严重后果,临床需对昏迷的认识和处理不断加强和完善,迅速诊断,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疗,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4 参考文献

[1] 美国心脏学会.200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M].北京:海洋国际出版社,2005:81.

[2] 马志勇.急诊内科昏迷患者2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5):3102.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2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湖北丹江口442700)【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27-01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我科对2010年以来收治的15例不同病种的重症昏迷患者使用了口咽通气管,在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使用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10年至今我科在15例重症昏迷患者抢救时放置了口咽通气管,男22例,女4例,年龄20~82岁,其中癫痫持续状态4例,脑干梗死3例,脑出血昏迷7例,暴发性脑炎l例,使用时间1~15d。2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方法口咽通气管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部分:冀缘、牙垫部分和咽弯曲部分。2.1 放置方法:(1)舌拉钩法:①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其长度(在口外)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的长度;②用开口器张开病人的口腔,放置舌拉钩于舌根部。向上提起使舌离开咽后壁;③将口咽通气管放人口腔,其末端突出门齿1~2cm,此时口咽通气管即将到达口咽部后壁;④双手托起下颌,使舌离开咽后壁,然后用拇指将通气管向下至少推送2cm,使通气管弯曲段位于舌根后;⑤放松下颌骨髁部,使其退回颞髁关节;⑥检查口腔,以防舌或唇夹置于舌和通气管之间。(2)反向插入法:把口咽通气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人口腔,当其头端接近口咽部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向下推送通气管至合适位置。[1]本组15例患者均采用此种方法,此方法简单易学,无需特殊器械即可完成。2.2固定方法:口咽通气管放置成功后,取胶布A、B两条,长约20cm,将A胶布一端固定于右侧面颊部,然后绕口咽通气管一周后,仍固定于右侧颊部;将B胶布相同方法固定于对侧颊部。2.3 注意事项:①选择口咽通气管长短要合适,太短舌仍可能在口咽水平阻塞气道;太长可到达咽喉部接触会厌。②口腔内门前四颗牙具有折断或脱落危险的病人禁用。[2]3 结 果15例重症昏迷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5~30min后缺氧症状明显改善,呼吸由原来40~60次/min下降到20~35次/min,血氧饱和度由原来的60%~80%上升至88%~100%。其中12例患者抢救成功,3例患者虽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但使用口咽通气管后,通气、换气功能有明显改善。4 护 理4.1 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正确固定口咽通气管,特别是对躁动不安病人,剧烈咳嗽及变换时,加强护理,避免放置失败。遇到患者出汗多或胶布被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胶布,重新固定。4.2 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若为昏迷患者,将胶布取掉后,必须一手固定口咽通气管,一手用棉球擦拭口腔,直至清洁无异味;若为清醒患者,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可一边用生理盐水冲洗同侧口腔,一边用吸引器吸引,同样方法清洁对侧口腔,达到漱口作用。5 讨 论口咽通气管与气管内插管比较,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即可实施。气管内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呼吸管理的确切方法,但技术要求高,需要一套完备的器械和专业人员才能完成。危重患者抢救时,争分夺秒,口咽通气管操作简便,通过训练,护理人员亦可掌握,是一种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的方法,争取了抢救时间。另外,与气管插管相比较,放置口咽通气管可以减少病人的口腔及气道黏膜的损伤,本组15例患者无l例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危重、昏迷患者常有严重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多伴有舌后坠,严重影响呼吸,放置口咽通气管不仅可以避免舌后坠,还有利于吸痰。癫痫持续状态的病人,为防止舌咬伤,需放置牙垫,但牙垫较短,不易固定,经常脱出,放置口咽通气管后,易于固定,便于护理,提高护理成效。口咽通气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若患者为呼吸肌麻痹或者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即使放置,也不能改善呼吸情况,此时必须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人工呼吸。目前,我科在重症昏迷患者中使用口咽通气管工作还在开展中,在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便于护理,减少了患者插管或气管切开所引起的黏膜损伤,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但有些问题如怎样选择合适患者及适宜的放置时间等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以取得更好效果。参考文献[1]安刚,薛富主编.现代麻醉学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25―327.[2]常振芹.介绍一种新式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73.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3

【摘要】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Ⅲ型及Ⅳ型)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患者入院后GCS评分,据评分制定护理措施,采用呼吸道管理、亚低温、鼻饲营养支持及加强基础护理。结果 通过一系列细致周到的护理,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 增强家属对患者治疗的信心,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呼吸道管理;亚低温;鼻饲营养支持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Ⅲ型及Ⅳ型)为重型闭合颅脑损伤,是造成伤后植物生存严重致残及死亡的常见原因[1]。它是暴力随惯性由浅入深向前造成深部结构的脑损伤,导致轴索不同程度受损,临床表现:长时间昏迷,其表现与CT影像不一致,MRI应用对DAI的分辨率尤其对针尖大小的出血及非出血性病灶均能分辨出,提高了对DAI的诊断[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于2004年至2008年收治DAI 76例,入院评估为DAI(Ⅲ型及Ⅳ型)的51例,其中男43例,女8例,年龄8~72岁,全部病例均经MRI证实。经过4周的治疗,死亡2例,神志清醒27例,浅昏迷19例,中度昏迷3例。

1.2 临床症状 持续昏迷3周以上,入院GCS评分3~6分,呼吸急促,机体呈现去皮层强直或去脑僵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瞳孔时大时小,眼位不正,高热,体温在38 ℃以上,一般不伴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病灶[3],预后差,除与中枢性功能衰竭外还与持久意识障碍引起多系统并发症有关[4]。

1.3 治疗 DAI(Ⅲ型及Ⅳ型)均采用综合治疗,继发血肿(出血>30 ml)要及时手术。(1)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部病例均给氧气吸入,呼吸功能衰竭者用高频率人工呼吸机(本组23例)或行气管切开(本组35例)。(2)及早应用亚低温疗法。(3)钙通道阻滞剂使用及时,如尼莫通。(4)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如甘露醇、甲强龙。(5)催醒剂,如纳洛酮。(6)长时间昏迷,早期应用鼻饲肠内营养。(7)维持水电解质平衡。(8)恢复期高压氧疗法。

2 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出口腔、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机接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急促者,气管切开后高流量吸氧,随时吸痰,注意无菌操作,使患者血氧饱和度90%以上,同时需要密切监视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定时监测血气及时调整氧浓度或氧流量,以提高患者的氧分压。

2.2 早期采用亚低温疗法 DAI(Ⅲ型和Ⅳ型)患者的体温在38 ℃,亚低温一般用冰毯或冰帽降温,维持患者的体温在35 ℃左右。具有降低脑组织耗氧,减少脑细胞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少脑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功能修复[5],但用冰毯或冰帽应预防冻伤和漏电。

2.3 营养支持 患者持续昏迷,呼吸快,咳嗽及吞咽功能减低或消失,易发生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或呕吐物流入呼吸道引起误吸,本组均于48 h内下胃管保留,观察胃液的颜色有无应激性溃疡,为治疗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主要是对患者鼻饲以营养支持。胃管置入胃内的长度一般比常规长7~10 cm,以防食物反流引起误吸[6]。早期鼻饲营养支持不仅能减少机体能量储备和瘦体组织丧失,还对减轻继发损伤,降低病死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十分有利[7]。

2.4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患者长时间昏迷应鼻饲营养,以高蛋白、高热量、复合维生素为主,为预防压疮应用气垫床,加强皮肤、口腔、尿道口的护理,以防感染。定时雾化吸入及气管内滴药,翻身拍背,吸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2.5 恢复期 高压氧是各种催醒疗法中比较肯定的,它可以使脑损伤后处于缺氧状态但尚未死亡的细胞得到氧供应,有利于脑组织生理功能的恢复,同时使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激活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恢复脑干功能。

行高压氧治疗期间,若出现以下情况,应暂停:(1)活动性内出血;(2)未处理好的气胸;(3)中重度鼻窦炎;(4)上呼吸道感染;(5)血压过高(160/100 mm Hg以上);(6)高热。

2.6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患者昏迷时间长,病情恢复慢,家属易失去信心,做好家属疏导工作,另外,长期鼻饲,指导家属如何鼻饲营养,翻身拍背,肢体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强直,娴熟的操作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可给家属安全感。

3 小结

DAI(Ⅲ型及Ⅳ型)采用护理干预增强家属给患者治疗的信心,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及血气,使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改善,亚低温及鼻饲营养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后期高压氧疗法及肢体的功能锻炼降低了致残率,同时获得家属的满意。

参考文献

1 Levil,Guiburdjn,Lembergera,et al.Diffuse axonal injury analysis of 100 patients with radiological signs Neurosurg,1990,27:429-432.

2 彭斌.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3):12-13.

3 梁中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的临床报告.临床医学,2004,24(2):4.

4 贺晓生.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58.

5 邱勇龙.弥漫性轴索损伤166例临床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50.

6 蔡娟娟.老年长期卧床鼻饲预防吸入性肺炎.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9,6(10):902.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4

【关键词】 昏迷; 急诊; 内科; 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9-0027-02

doi:10.14033/ki.cfmr.2015.09.011

昏迷是急诊内科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发生原因较多,且常常因患者意识部分或完全中断或丧失而难以询问病情,给急诊处理带来一定困难[1];而对于昏迷的急诊处理又要求急诊医生尽早诊断、及时处理以有效刺激患者快速觉醒[2];笔者本次回顾性观察和分析了72例昏迷患者急诊内科救治结局与影响预后等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院急诊科救治的72例昏迷患者,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18~75岁,按照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72例昏迷者评分3~8分,其中3~5分14例,6~8分58例;家属代诉:高血压病21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6例;发病至急诊救治时间10~120 min。同时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1)发病前存在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和语言障碍;(2)合并严重并发症;(3)外伤所致的昏迷;(4)瘫痪样假性昏迷或晕厥。

1.3 急诊内科救治方法

(1)急诊诊断方法:接诊后,首先判断患者昏迷程度,排除闭锁综合征、木僵和精神性昏迷;同时,询问家属或相关知情人患者病史、家族遗传史和昏迷原因等,做到监测生命体征、详细体格检查同步进行(尤其是皮肤和瞳孔、呼吸),且及时完善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心电图、超声等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昏迷原因,总之,对于内科昏迷者,在接诊后,应及早掌握患者昏迷原因和机体情况。(2)急诊治疗方法:首先,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包括,①迅速开展呼吸道管理(包括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以畅通气道,必要时可予以气管插管、切开),心跳呼吸骤停者给予心肺复苏术,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液处理以维持循环功能。其次,根据患者昏迷原因,给予不同急诊救治方案,例如低血糖昏迷者,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高渗透性非酮症糖尿病者大量补液、持续胰岛素滴注处理;急性心肌梗死者给予尿激酶溶栓处理或急诊PCI术,脑出血者保守处理无效时可转为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或相关急诊手术,急性脑梗死者根据发病时间判断是否给予溶栓药物等治疗;肺性脑病者给予呼吸机以辅助呼吸、抗感染等急诊处理,肝病昏迷者可给予弱醋酸保留灌肠以及降血氨等药物处理,中毒者在清除毒物的同时,根据毒物成分给予相应解毒药物处理;在解除昏迷发生原因、针对原因治疗时,还应对症处理及一般支持治疗,例如高热者物理降温或给予赖氨匹林等退热,血压过高者滴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甘露醇等脱水剂控制颅内压、加强脑保护等。在上述急诊治疗基础上,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以支持器官功能。

1.4 观察指标

回顾性观察和分析72例昏迷患者病历资料,同时参考临床试验设计标准,指定专人负责观察如下指标:72例昏迷者昏迷原因、急诊内科救治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年龄、原发疾病、格拉斯昏迷评分、急诊救治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将检验标准设定为α=0.05,P

2 结果

2.1 72例昏迷患者昏迷原因

72例昏迷患者昏迷原因包括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消化疾病、中毒以及内分泌疾病,见表1。

2.2 72例昏迷患者急诊救治效果

根据昏迷原因,给予72例昏迷者相应急诊救治后,好转率61.11%,稳定率23.61%,高于死亡率8.33%,见表1。

2.3 影响昏迷患者急诊救治结局因素

对影响昏迷者急诊救治结局因素分析后,结果显示原发疾病、格拉斯昏迷评分以及急诊救治时间是影响昏迷者救治结局的高危因素(P

3 讨论

临床上常将昏迷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度昏迷和脑死亡四个阶段,由于昏迷患者难以对外来声音、光线、疼痛的刺激产生反应[3],因此急诊救治时较为棘手且死亡率居高不下[4],所以积极对昏迷者急诊内科救治情况加以分析是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鉴于此种情况,笔者此次回顾性观察和分析了72例昏迷者相关资料和急诊救治措施,从表1结果可知所采取的急诊内科治疗措施对昏迷者来说好转率达61.11%,高于死亡率,说明本次急诊内科救治措施效果满意,因为对于昏迷者来说,本次急诊救治系于早期就给予了保证呼吸道畅通、加强其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酸碱平衡紊乱、维持循环功能等一系列对症及支持救治措施,与此同时给予体格检查等以明确昏迷原因,根据原因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急诊救治措施,由此即达到了体格检查、诊断与急救处理同步的目的,这样也是遵循了积极主动缩短无效救治时间以及先救命、后辨病的急诊原则[5],所以急诊效果良好。另外从对昏迷者急诊内科救治结局影响因素分析来看,急诊救治时间、昏迷程度和原发疾病是影响急诊救治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上述三种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急诊救治时间至关重要,因为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细胞缺血缺氧耐受时间是6 min,超过一定时间则发生不可逆性改变,而昏迷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病变引起,中枢系统的变化则会诱发机体其他脏器发生一系列变化,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等恶性事件发生[6-8];总之,笔者认为在昏迷患者的急诊内科救治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加强监测、纠正和消除危及生命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快速做出诊断,给予有效处理措施,尽可能缩短无效治疗期是提高急诊内科救治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加强昏迷者病因观察、总结急诊救治经验,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提高急诊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永华.急诊内科昏迷者抢救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4):9-10.

[2]程永生.急性昏迷患者82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12-13.

[3]叶俊宇.167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3):73-74.

[4]谢志军.106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与处理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2748-2749.

[5]谭宗强.急诊昏迷患者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118-119.

[6]刘富强,师聪红,张桂琴,等.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方法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81-1282.

[7]王炜.严重胸部创伤临床救治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113-114.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5

【关键词】呼吸衰竭;重症肺结核;二氧化碳潴留;护理

作者单位:475003开封鼓楼区结核病医院重症肺结核所致呼吸衰竭是由于肺结核病导致呼吸面积严重减损或合并继发感染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的综合征[1]。

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因重症肺结核引起呼吸衰竭。男20例,女10例,年龄34~69岁,病程15 d~6个月。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并呼吸衰竭6例;浸润型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患者14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10例。经积极治疗并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28例患者病情好转,2例死亡。

12临床表现[2]除结核病症状,机体缺氧时,出现呼吸困难及紫绀现象。

12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外,同时具有缺氧·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点头或提肩呼吸,缺氧加重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谵妄、昏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甚至休克,导致患者死亡。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呼吸抑制,血管扩张,表现为头痛、嗜睡、脉洪大、四肢温暖多汗、瞳孔缩小,严重时出现扑翼样震颤,甚至昏迷。但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昏迷比较少见,一般易在吸氧条件下出现。

122紫绀紫绀是缺氧的典型症状。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在口腔黏膜,舌面,指甲出现紫绀。当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氧饱和度大于85%时紫绀更明显,严重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即使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也可出现紫绀。紫绀也受皮肤色泽心功能的影响。

123神经系统症状急性缺氧时表现为头疼,烦躁,精神错乱,昏迷,抽搐等症状。如合并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嗜睡,表情淡漠,扑击样震颤,以至呼吸暂停。

124循环系统症状早期可引起心率加快,严重低氮血症, 酸中毒时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压下降,心搏停止。

125消化及泌尿系统症状因肝损害而出现厌食、嗳气、腹胀,转氨酶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出现肾功能障碍的表现:少尿、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及管型,尿钠排出量减少,甚至出现氮质血症。

2护理

重症肺结核发展到呼吸功能衰竭时,由于病情变化快而死亡率高。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现就护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21一般护理

211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呈半卧位休息。昏迷患者要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咽喉分泌物堵塞气管,气管插管切开患者应取仰卧位。

212饮食护理慢性呼吸道疾患患者,因病程长、体制弱、食欲差,应鼓励患者多进食、进少量多餐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合并心衰时应控制钠盐和液体的摄入;咯血患者不易进食过热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引起再次咯血的可能;昏迷及精神障碍拒食患者,应插胃管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213密切观察呼吸衰竭程度及呼吸,血压,脉搏,尿量,神志变化。

214消毒隔离病室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必要时进行消毒隔离。痰液的处理:痰液可煮沸,焚烧,化学药物等物理灭菌。

22合理使用氧气

由于小气道堵塞,妨碍气体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呼吸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不敏感,而低氧血症是刺激呼中枢的一个因素,因此应掌握好氧流量和氧浓度。

给氧原则是:呼吸衰竭发作开始时,采用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08~1 L/分,氧浓度20~25%,待缓解后,给予低流量低浓度间断给氧,氧流量1~15 L/分,氧浓度

23保持呼吸道通畅

231排除分泌物,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采取鼓,转,拍,吸,雾五项措施。①清醒患者,鼓励其咳嗽、咳痰。②经常变换,利于痰液排出,对昏迷患者在翻身时应先吸净口腔壁咽部的分泌物,以免转动时痰液流动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一般1~3 h翻身一次。每次翻身时由下而上,顺序轻轻拍打患者胸背部,通过拍打的震动利于痰的排出。③若痰液粘稠,可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薄利于排出。雾化吸入时氧流量不易过大,以每分钟3升为宜,时间不宜过长,从而避免因低氧血症解除,二氧化碳潴留而造成呼吸中枢麻痹[3]。④对于一些极度虚弱又无力咳嗽或昏迷患者,可用电动吸引器吸痰,吸痰过程中,功率不可过大,吸引时间不可过长,防止引起患者反射性心律紊乱甚至心脏骤停。

232咯血所致的气道堵塞表现为咯血量不断增加,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颜面发绀,意识丧失甚至窒息而死亡。抢救措施是:在患者咯血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顺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患侧卧位,甚至头部或上身俯向床下,防止血块堵塞气管,利于血块迅速排出体外,若发生窒息时,立即采用头低足高位,迅速吸出口鼻及气道内的积血,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用止血镇静药物使出血停止。

2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41生命特征的观察尤其是呼吸频率的观察,如频率大于25次/分,常提示呼吸功能不全。定时测T、P、R、BP,注意有无呼吸困难,脉搏增快,心律失常,意识障碍及瞳孔的改变。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242观察皮肤温湿度,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发绀情况。

243准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

25口腔护理长期卧床极度虚弱及昏迷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以防口腔炎症的发生,清醒患者坚持饭前、饭后、晨起、睡前漱口,昏迷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按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26备好各种急救用物和药品,利于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将本病的病因、复发因素及复发时的一些紧急处理常识告诉患者和家属,使其心中有数;配合治疗,指导患者缩唇呼吸,改善通气;告诉患者病愈后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时复查,戒烟酒。

4心理护理

经常和患者谈心,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解决住院期间的一些实际困难,在护理过程中,认真负责,练好基本功,解除患者顾虑,减轻其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体会

通过本组30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体会到:根据个体特点做好评价,通过对症处理,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采取合理用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初乃惠.肺结核并呼吸衰竭.中国医刊,2001,40.

[2]范素莲,陶五昌,等.结核病化疗与护理.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281282.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6

【摘要】目的:总结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68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结果:经过长期精心的护理,轻度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都已经可从事简单的体力及脑力劳动;中度昏迷患者均有所改善;有15例重度昏迷患者病情减轻,转为轻度昏迷。结论:颅脑外伤病情具有复杂、突变、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等特点,对颅脑外伤患者应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做到周到、细心、全面的护理。

【关键词】颅脑外伤;临床护理;体会

Brain trauma nursing care

【Abstract】Objectiv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are methods. Methods: 68 case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hospital clinical care. Results: After a long careful care, unconscious patients with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y have been engaged in simple physical and mental; moderate coma patients had improved; 15 cases of severe coma patient's condition reduced to mild coma. Conclusion: Th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isease to develop care plans, so thoughtful, careful, comprehensive care.

【Key words】traumatic brain injury; clinical care; experience

颅脑外伤病情具有复杂、突变、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护理难度非常大。护士周到、细心、全面的护理,是临床有效治疗的保证[1]。对我院68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颅脑外伤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为17-65岁,平均42岁。临床表现及症状见表1。患者伤情按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 (GCS) [2]表示,具体情况见表2。

1.2 护理方法:对本组68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加强对病情的评估,对心理、环境、、呼吸道、饮食、留置导尿管及对症护理等全方位护理,然后进行总结分析。

2 结果

经过长期精心的护理,轻度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都已经可从事简单的体力及脑力劳动;中度昏迷患者均有所改善;有15例重度昏迷患者病情减轻,转为轻度昏迷。

3 讨论

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对于临床有效治疗极其重要,除应遵循神经外科护理常规外, 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加强对病情的评估:意识障碍程度越深,表明颅脑外伤程度越严重。因此,意识作为颅脑外伤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对患者意识的观察是不容忽视的,即使患者神志清醒,也应严密观察意识变化。脑干损伤患者经常出现呼吸衰竭及中枢性高热等,因此生命体征是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的重点观察项目。瞳孔的变化可随时提示患者的受伤程度和病情变化, 如颅内血肿患者的一侧瞳孔扩大,脑干受损患者的两侧瞳孔大小处变化状态等等。种种症状表明应随时记录患者瞳孔变化,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

3.2 心理护理:患者的信心和勇气是战胜病魔的一大利器。颅脑外伤患者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由于社会各因素的影响,85%患者出现焦虑、烦躁、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影响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的进程。因此,首先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尽早康复,防止患者再次受到伤害。

3.3 环境护理:颅脑外伤患者对外部环境的各种刺激都极易引起神经上的反应,对病情的治疗和康复都存在障碍。因此对病房环境及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极高,应保持安静、柔和,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3.4 护理:临床护理好坏的关键在于的正确与否,所谓正确的是指床头略微抬高,身体各部位处同一轴线上,同时头部应偏向一侧。正确的有助于脑部静脉回流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3.5 呼吸道护理:呼吸道护理即要保持呼吸通畅,目的在于避免缺氧及肺部感染。除上述所述的保持正确外,必要是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①可低流量供氧;②按需帮助患者吸出痰液,但每次不应超过15s;③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吸出的患者,可雾化吸入3~ 5m l湿润液{湿润液配方:生理盐水∶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100ml∶100mg∶16万∶5mg}以润湿气管;④对于呼吸道严重梗塞患者,必须行气管切开术,并做好术后护理[3]。

3.6 饮食护理:营养、合理的饮食对任何患者的康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志清醒者可适量摄入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易消化食物。也可将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进行配方,对昏迷患者进行鼻饲,必要时可通过静脉注射氨基酸、白蛋白等营养物质。

3.7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上述68例患者中将近40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影响患者康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保持尿路通畅、清洁。坚持每日对膀胱及尿路进行冲洗,可根据膀胱的充盈调节尿管的开放与关闭,同时必需每日更换尿袋。观察患者尿液情况,以进一步了解病情的发展。必要时可采用抗生素。

3.8 对症护理:上述护理方法只是对患者进行的普通护理,真正做到“药到病除”还需要对患者对症护理,减少患者的病痛。

3.8.1 呕吐 呕吐是颅内压过高的具体表现,应时刻观察环志呕吐的频率和形态等,调整患者,以便呕吐物的吐出,同时还要保证口腔、咽喉等管道的残余物清除干净。

3.8.2 头痛 35%左右的患者因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过多而头痛难忍,且一般的止痛措施均无作用,此时应注射适量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同时应进行CT检测,了解病情进展。

3.8.3 高热 颅脑外伤后80%的患者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过高是会使耗氧量增加,加快破坏脑细胞,因此,必须及时降低患者体温。可采用戴冰帽、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方法,对于物理降温无法退热者,应采用冬眠疗法。

经过长期精心的护理,轻度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都已经可从事简单的体力及脑力劳动;中度昏迷患者均有所改善;有15例重度昏迷患者病情减轻,转为轻度昏迷。所以,临床护理的及时与否对颅脑患者的治疗与康复非常重要。临床上务必观察病情发展,及时调整临床护理措施,确保患者最大限度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令红.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J] . 当代医学,2008, 22 (14):123

[2] 廖景荭.颅脑外伤 94 例急救护理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08,9(4):156-157

[3] 乔玉环,曲晓红.135例颅脑外伤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9,3:148-149

作者单位:214023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上接第171页)

糖尿病患者宜进糖尿病饮食,可多食香菇;肥胖合并血脂高者减肥并控制体重,多食冬菇,可降低血脂。

4 其他

①预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者要经常翻身,翻身时轻叩患者背部以促使痰液排出,同时按摩受压部位,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可在木板床上铺厚软的褥子,有条件用气垫床,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被褥湿了及时更换;②防止便秘:可让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按摩腹部等使之定时排便;③减少感染: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同时小心着凉感冒,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感染的机会,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口腔等的卫生。同时还应注意患者鼻腔的清洁卫生,保持呼吸道通畅。④保护性措施:患者床周应有护栏,防止坠床;走廊、厕所要装扶手;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恢复期患者练习行走时,应搀扶患者,并清除活动范围内的障碍物。

参考文献

[1] 李秋萍主编.内科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7

[关键词] 急诊;急救;急性昏迷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066-02

急性昏迷是急诊急救工作中常见的临床症状[1]。患者因神经系统严重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的严重损害导致高级中枢神经结构与功能活动受损而致的严重持续的意识障碍,但生命体征存在[2]。该研究为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抢救措施,现对该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55例急救的昏迷患者进行了不同抢救方法的分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急诊科155例急救的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意愿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前提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7例,年龄14~75岁,中位年龄(43.5±22.6)岁,其中32例急性酒精中毒性昏迷,11例深昏迷,37例浅至中度昏迷(伴呕吐25例,尿失禁28例,低血压13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44.5±20.8)岁,其中30例急性酒精中毒性昏迷,12例深昏迷,33例浅至中度昏迷(伴呕吐26例,尿失禁29例,低血压15例)。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针对昏迷原因的系统急救,对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应立即开通气道,行基本生命支持,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一步针对病因实施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病情评估和治疗,心源性昏迷患者急查心电图,根据心电图情况给予纠正心律失常和改善心功能和心脏供血常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应安装临时起搏器,心律失常纠正困难者,应在药物改善的基础上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颅内出血等颅内高压者,转脑外科急诊手术治疗;肺性脑病给予纠正酸碱失衡、抗感染治疗;肝昏迷患者,立即应用弱醋酸保留灌肠,同时静脉给予降低血氨药物;低血糖昏迷休克者,需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待血糖恢复后转糖尿病科治疗;酮症酸中毒昏迷者,静脉小剂量缓慢滴注胰岛素,纠正脱水症状,监测血糖变化。

对照组:实施根据病发症状的常规急救。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时开通气道辅助呼吸;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进行必要的血液生化检验和毒物分析;补充血容量,观察尿量;偏瘫、呕吐等颅内高压症者,立即给予脱水利尿剂,缓解颅内水肿;频繁抽搐者,给予解痉药,并加固和床档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坠床;口服中毒昏迷者,立即给予催吐、洗胃治疗,应用解毒剂克。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治愈率、好转率及死亡率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2,P

3 讨论

急诊抢救工作中常会遇到急性昏迷患者。急性昏迷可能由多种疾病而致,其特点是意识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缺乏反应,且伴有运动、感觉障碍或者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3]。昏迷意味着患者的脑功能逐渐衰竭,昏迷死亡与脑缺氧、高血压、低血压及脑干受压等因素有关,这些症状不及时查明原因并对症处理往往会危及患者生命或造成严重残疾[4]。因此急诊抢救过程中应先判断是否可能随时危及生命,并争取在短时间内对昏迷可能的病因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从而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死亡率。诊断急性昏迷需从体检、病史询问和影像学、血生化及毒物检测等辅助检查入手,及时掌握患者、脑膜刺激征、瞳孔、皮肤黏膜等生命体征[5]。可能引起急性昏迷的疾病有缺氧性疾病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心脏疾病,发病时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供给脑组织,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而发生昏迷;肺炎、肺气肿等疾病造成的呼吸道阻塞也是急性昏迷的可能病因;脑血管疾病发病时多会引起脑内某区域缺血而导致昏迷;除此以外,一些代谢紊乱性疾病如肝、肾疾病、糖尿病、尿毒症及药物中毒、中暑、触电等也会造成急性昏迷。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急性昏迷,都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后果的严重性[6]。在急诊急救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先救命,再治病”,还应根据病因科学的、系统的实施抢救。急救急性昏迷应遵循紧急处理、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相结合的原则。紧急处理环节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给予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在呼吸道阻塞情况下需及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同时注意维持有效血循环,给予升压、强心药物,纠正昏迷,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并给予抗感染治疗。为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抢救措施,该研究对该院155例急性昏迷患者进行了不同抢救方法的分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针对昏迷原因的系统急救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且治愈率和死亡率也显著好于根据病发症状采取的常规抢救的效果。可见对于急性昏迷的患者,急诊抢救人员应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并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急性昏迷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刘净,张世清,王慧斌.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98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0(8):65-66.

[2] 王超慧,任晓芳.院前昏迷329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3):221.

[3] 黎明.急性昏迷患者82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3-134.

[4] 张洪娜,高静,张红.高校社区医院急诊急救的体会[J].医学信息,2011(1上旬刊):19-21.

[5] 张留定.对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70-72.

[6] 钟宗扬,魏振凡.社区急诊急救特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9):152-153.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8

关键词:脑出血;昏迷;护理

对于脑出血昏迷患者,观察病情,并积极抢救护理抢救成功率高,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意义重大[1]。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脑出血昏迷患者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CT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患者排除脑干出血及血肿累及脑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Q8点,也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8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56.2±5.9)岁。5。出血部位:5例大脑皮质,33例丘脑,9例壳核,3例小脑出血;21例破入脑室出血。出血量20~88ml。平均(42.1±22.1)ml,抢救时间为1~72h;19例浅昏迷,31例深昏迷。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经脱水处理,以降低颅内压,并结合脱水、抗炎、止血、神经营养,改善脑代谢等综合治疗措施。

1.3护理方法

1.3.1密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瞳孔、体温、意识等。加强检验,不安患者30min巡视病房,患者常出现昏迷,如烦躁不安,除了围栏外,使用的腰带(腰带应制成棉布,不同部位有不同长度和宽度)等,以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安排家庭照顾者,防止患者从导管。观察肢体的安全状况、皮肤及肢体的血液循环,并记录在站立证上的安全带的使用情况。在两根手指可以插入到弹性约束是适当的,并定期释放,患者在睡眠后应解除,加强护理。

1.3.2颅内高压的护理 早期给予利尿剂、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患者有清醒昏迷、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脉搏迅速增加,一侧瞳孔散,轻反应消失,提示疝,给予甘露醇[2]。

1.3.3外部环境的护理 在床上休息,减少病房的移动,保持安静,柔和的光线,要有防蚊的设施,齐救援物资,药品和安全产品。避免动,以免引起出血。插管动作应轻柔,避免脑反射造成,保持通畅,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格是否改变

1.3.4营养支持 昏迷患者的消化道出血,脑出血,早期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把床头抬高30°或45°及左卧位,在胃镜辅助下电子胃镜检查。在本病初应轻,后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并保持充足的水分。给患者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以确保足够的营养和水。

1.3.5并发症的预防 呼吸道护理:取头部至一侧或头部,颈部后位,设吸痰期间,前1刻钟吸入气管内湿化,吸痰吸氧前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器官切开困难,喷射状呕吐,在侧卧位,清洁口腔和咽喉后呕吐,以免吸入导致肺炎。应特别注意口腔护理,并应清除口腔的分泌物,血凝块,以避免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传播的细菌。对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气管分泌物,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止肺炎的发生。压疮:床、床、床、干净、干燥、严格无菌操作。在骨部位垫过程纱块,方形棉枕头下面的臀部,外用红花油按摩,定时翻身,2h/次,转弯的时候注意脖子不能自由,以避免意外窒息的发生[3]。泌尿系感染:每日尿袋,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冲洗,每2w更换导管1次,放置后尿收集器或留置导管并做好导管护理,密切观察引流管有无压迫、扭曲、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重量、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同时,防止逆行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减少1次,每4h,被动运动;穿弹力袜。

1.4观察指标 记录本组患者在抢救的情况下,患者家属在出院前的护理满意程度,并随访观察预后。按GOS预后,标准是好的,中、重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和死亡。

2结果

50 例病情稳定31 例,自动出院13 例,死亡6 例。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2.0%。病情稳定的31 例患者经随访6 个月~1 年,GOS 良好率为67.8%(21/31)。50例患者,31例稳定,13例出院,6例死亡。92%的满意。

3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脑血管意外,脑动脉中大部分脑动脉硬化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有意识障碍、肢体无力或失语等症状的发生。脑出血的变化快,大部分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功能较差,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4]。特别是对于脑出血昏迷的患者,随时有死亡的危险。如果及时抢救,有效的护理,大多数患者都能逐渐清醒。我们在5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中进行脱水降颅压,并结合止血和抗炎、脱水、改善脑代谢、神经营养综合措施,严格观察病情及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通道及置管,主动预防呼吸道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5]。结果显示,31例患者病情稳定。所以,脑出血昏迷患者快速变化,死亡率高,需要积极进行颅内高压的控制,呼吸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以提高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Korovesis P.Baikousis A.Zachatos S.et bined anterio。pluposterior segment instrurnentation and fusion for lid1umbar burst fhctures[J].spine,2006,3l(8):859-868.

[2]Sandvei R,Stoa KF,Ulstein M.Radioimmunoassay of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beta―subunit as an early diagnostic test in ectopic pregnancy[J].Acta ObstetGynecol Scand,2011,60(4):389-391.

[3]Dvorak MF,Kwon BK,Fisher CG,et a1.Effectiveness of titanium mesh cylindrical cages in anterior cumn reconstmctionafter thoracic and 1umbar venebral body resection[J]Spine,2003,28(9):902-908.

[4]Beaudeux JL,Giral P,Bruckert E,et al. Matrixmetall oproteinases,itherapeu ticperspectives[J].Clin Chem LabMed,2004,42(2):121-131.

上一篇:艺术教育方向范文 下一篇:财务管理的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