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0:00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社会需求;传统教育;健康教育

军事体育教育是当今社会培养军事体育类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在当今的社会,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当今社会赢得竞争的两大法宝,也是人才的根本,所以在军事体育教育中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人才的可利用性,进而发挥人才的最大优势,这在消防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

一、健康

健康是现代社会被广泛提及的概念,现代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没有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健康不仅指的是一个人身体上没有疾病或者是虚弱的现象产生,而是指一个人的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现代健康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科学理论。

现代健康的含义具有多元化特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内容,就这三方面的相互关系而言,社会适应性取决于人类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而心理健康又是人类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反过来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可以说,现代健康的三个方面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而生理上的缺陷又会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所以作为身心一体的人类而言,要牢牢把握生理和心理这两方面的关系,做到身心健康。

二、健康对于消防的重要性

健康对于消防而言至关重要,主要是由于消防工作的特性决定的。首先,消防工作是体力工作。消防工作的强度大,这是消防工作最显著的特征,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没有健康的体魄是行不通的,所以要使消防工作取得应有的效果,体力是第一保证,而保证体力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保证身体健康。其次,消防工作还是高危性职业,面对这样的职业,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不能胜任此工作,在死亡的威胁面前要做到从容不迫,这才是消防人员应该有的心理素质。基于消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消防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消防院校的军事体育教育中,增加健康教育内容显得迫切而必要。

三、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的现状

所谓健康教育,指的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也不是片面地追求体育锻炼,更不是老生常谈的说教,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教育课程。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包括消防院校的教育,都没有对健康教育进行系统化、全面化改革,而是将理论和实践进行人为的割裂,导致健康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目前消防院校的健康教育,要么只注重健康理论的教育,对于书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灌输,丝毫不注重实际效果;要么就是注重身体锻炼,在片面追求强壮身体的时候却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对于健康教育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四、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基于自身需求

目前在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加大健康教育的内容非常必要,首先就是要满足自身健康的需求。自身健康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消防院校在军事体育教育中加大健康教育的内容,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性,在理论培养的时候,要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在理论培养的同时辅以身体锻炼,训练其身体素质,只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算真正地达到健康教育。

2.基于社会需求

目前的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人才,有强健的体魄却没有健康的心理或者有健康的心理却没有较强的身体素质,都不能担当我国社会消防安全的重任。所以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消防安全人员,在消防院校的军事体育教育中,就必须增加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受教育人员负责,更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了身体和心理两大法宝,消防人员才能在面对死亡威胁的消防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用,保证社会安全的同时也增加自身安全的保障。

3.基于传统教育的缺失

在传统的健康教育中,将理论和实践人为割裂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为了培养出更加适合现代化需求的消防人员,消防院校在军事体育教育中更应该注重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的理论培养和实践训练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在实际教育中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缺失的教育方式,更能培育出具有时代特点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化消防人员,可谓一举两得。

健康教育是现在高校教育的普遍课程,因为健康教育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就消防院校而言,健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在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目前人们的健康观念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基于现在社会的需求和消防工作的特殊性,在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符合社会需求,也符合消防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晓丹.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

[2]冉北航.军事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篇2

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教育和健康紧密结合,互不可分,相互支持,学校体育则在学校健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人民对健康问题高度关注,大众体育也蓬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学校体育,思考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等问题。笔者认为,把握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并尝试推陈出新,是今后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趋势。

一、学校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首先,社会公众对如何促进学校健康教育缺乏认识,对教育目的存在偏见,片面追求成绩和升学率,导致学校健康教育开展流于形式,未能将健康教育提升到一定高度。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健康促进效果的监测评价标准不够系统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的技术手段也明显落后,满足不了现代学校健康教育的要求。就全国而言,由于各地经济等客观原因,健康教育的开展也出现不平衡性。再次,我国从事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专职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很多学校健康教育由未经培训的其他教师兼任。

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

1.新时期学校体育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和训练的,其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体育活动。健身功能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另外,学校体育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本身也在人才培养中有重要作用,共同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外部动力。新时期新课程下,学校体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而且还要将体育作为增进健康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最终达育人的目的。将学校体育视为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2.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不能理解为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的合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更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都以学生为授课对象,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和保持学生身体健康,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可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学校体育课在各个学科中是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健康,这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这些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的健康价值。体育教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相结合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课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是面向整个社会所有成员的健身活动,应使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事实证明,通过长期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强身健体,还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调节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提高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各项健康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在学校体育课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过去只重技能学习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片面思想,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一切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1.推陈出新,创新课程结构和内容

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在原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健康目的。学校体育与其他形式的体育如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比较,学校体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具有教育性也具有竞技性和娱乐性,其主要目的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要实现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全面系统的、持续稳定的课程体系。学校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调研,针对不同学生提出合理的方案,完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编写新颖教材。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在创新体育健康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完善健康教育内容。另外,学校还要要建立新的健康评价标准,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发展性评价。这样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才能不断获取系统的健康知识。

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必须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学校体育是人们终身体育的基础,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好体育和长期坚持锻炼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能否持续吸引学生上课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保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3.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差异

在学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是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仅仅是为了完成上课任务并非发自内心的学习是难以转化为自觉维护和促进健康行动的。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对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从健康教育角度,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从体育中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健康状况、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学习内容确定有弹性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新课程中体验到参与和学习的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学校健康教育中还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国对学校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问题的提出、对认识程度调查、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载体。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其功能和意义都是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新时期新课程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相结合可以提高学校健康教育的效益。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学校健康教育,支持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为学校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的结合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篇3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许多学者都加强了对健康教育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多数学者认为: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帮助人们增进和提高健康愿望,促进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降低、消除各种危险因素,共同创建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并学会在必要时寻求适当的帮助,从而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1]。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健康教育,切实贯彻《纲要》中的幼儿健康教育思想。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素质教育为幼儿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幼儿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建立幼儿健康行为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如果幼儿养成不良习惯,随后要纠正也是非常困难。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结合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健康教育方法,培养幼儿在该时期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与习惯,使之终身受益。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和鲜明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当前幼儿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幼儿健康教育是在传统的科学保健教学和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从开始实施到现在,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尽可能提高幼儿健康的效果,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

目前很多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注重幼儿智力开发,忽视幼儿健康。虽然很多幼儿教师在观念上明白,幼儿教育应该以健康为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他们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在身体健康方面问题不多,所以老师们更注重智力的开发,同样,家长们也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增长了什么能力。但实际上,身体健康不单单指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幼儿的心理是否也健康。保护幼儿身心健康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尤其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前提。如果忽视幼儿健康教育,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2)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早期,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就是能吃、能睡,没有疾病。但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幼儿健康不仅包括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应具有开朗、乐观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对环境较快的适应能力。然而,现实中幼儿心理健康是一个薄弱环节,往往被忽视了。我国幼儿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行为控制力差、意志力薄弱、怕苦怕累、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等 [2]。心理学家指出,很多成年后的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幼年时期。因此,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还应大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心理素质。

(3)重安全,轻身体素质培养

安全问题是幼儿园最重视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媒体也报道了不少关于幼儿园的不安全事件,这让幼儿园对于安全问题更加重视。原本很多该由孩子完成的事情,由老师代劳,严格限制孩子的各种活动,导致孩子由于缺乏锻炼,过多保护,身体素质较差,对危险事物缺乏防范能力而发生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因此,幼儿园在考虑孩子安全问题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加强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

三、解决方法

(1)健康教育与智力开发两手抓

幼儿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能只顾开发幼儿的智力而忽视幼儿的健康教育,应当认识到幼儿的成长过程应是健康、愉快、活泼的,需要把健康教育与智力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健康第一”的基础上,科学开发幼儿智力。《纲要》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根据《纲要》内容指示,要转变过去只重视身体健康而轻视心理健康的观念。许多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态度以及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关。解决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第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第二,为幼儿心理健康创建良好的环境,教师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第三,在各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充分了解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3]。总之,在幼儿健康教育时,既要注重幼儿身体健康,还需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儿心理素质,让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2)开发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健康教育课程系统

《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园提供的学习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所谓显性课程,是指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常以集体教育活动、游戏和户外活动等形式来进行。幼儿健康教育的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潜隐课程和非正式课程等。隐性课程具体可分为创设健康环境和提供健康服务。

幼儿健康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的设施建设和使用设备等。适宜的户外活动场地是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达到锻炼的最佳效果,我园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场地,总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如塑胶地、风雨操场、轮滑场、仿真草坪、天然草坪、卵石路等,还设置了玩沙区、玩水区等。此外,我们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园操场设置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大、中、小型器械,除了利用幼儿园的现有器械以外,我们还鼓励教师和家长共同开发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或改制适合幼儿需要的各种器械,有栩栩如生的民间舞龙、颜色各异的抛接球布垫、招人喜欢的喜羊羊投掷器、一物多玩的魔力棒……

精神环境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幼儿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可以自由充分地活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养成热爱生活、爱护公共卫生和环境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健康服务是指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一系列卫生保健和保育措施和活动,如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预防接种。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和生活照顾等。要真正切实有效地改善幼儿健康教育的效果,需要在课程编排中把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整合和吸纳进去,做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结合。

(3)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

教师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她们不仅向幼儿传授知识,提高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启迪智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和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了改善幼儿健康教育的效果,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在对幼儿老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有的放矢,结合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如果是缺少相关知识储备,则应丰富相应的知识;如果是教育理念不对,则需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如果是教育方法不对,则需要帮助教师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与途径,避免出现空洞和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规范其言行举止,有效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

(4)形成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位一体化的幼儿健康教育系统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对幼儿的健康教育都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园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4]。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启蒙学校,孩子在父母面前更愿意表达情绪和情感,家庭教育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如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果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幼儿园的健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应该体现层次性和系统性,在实施过程中应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如聘请专家对家长开展课程式的理论培训、每月举办一次互动式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我们的体验式教学、调查一些家庭式的健康活动等。另外,社会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工作量大的社会教育工作,主要由各级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和各级文化和娱乐部门等团体来实施。在进行幼儿健康教育时,必须重视不同教育方式的参与和配合,根据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使幼儿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使家长和社会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健康教育,《指南》里针对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对教师及家长等提出了许多“教育建议”,这些建议通俗易懂、涵盖面广、指导性强,为我们有效实施家园一致性教育搭建了桥梁。综上所述,幼儿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在幼儿园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还必须得到社会和家庭的配合与支持,只有保持三者的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幼儿健康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幼儿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因此,关注幼儿健康势在必行,它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童慧玲.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对策[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33.

[2] 陈仕范. 幼儿健康教育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J]. 学前教育研究,2005,1.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1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是生活质量的基础,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拥有健康才能拥有美丽人生。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健康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更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刻不容缓。

2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民族的命运与国家的未来。但是,调查结果显示: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些指标持续下降,未老先衰;健康水平下降,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据统计,大学生每天锻炼时间能达到1小时的少之又少,肥胖率、近视率等持续增高。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激化了人际关系矛盾。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3.1体育锻炼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它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份等有关的活动形式,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如慢跑、举重等。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增进国民健康不可缺少的途径,同时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肯定体育锻炼对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体育锻炼能够真正意义上起到“减负”、“减压”的作用,使得到释放的学生更轻松、更好地投入学习,形成锻炼提高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时间,有了时间可以更多地锻炼的良性循环局面。

3.2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以及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经调查研究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要比同龄的不经常锻炼的学生身高要高。因而,在青少年时期,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对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起到良好影响,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现在社会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要求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扩大了生活领域,促进了社会交往,增进了友谊,调节了感情,提高了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3.3体育运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体育场上的血腥暴力、恶意竞争、虚假作弊等违背体育道德的一些负面元素,也会侵袭学生的思想行为,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青少年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给那些负面元素有了可乘之机。因此,运动中所包含的负面元素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当然,不科学的体育运动或是对健康运动的误解也会对成长高峰期的青少年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如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时间太久,运动负荷太大等,都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严重的会留下后遗症。

4总结和建议

身心健康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体育锻炼增进了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以及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但也有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我们要重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发展,深入理解并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竞争意识,关注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科学合理地、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智勇.现代大学体育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体育教育 ; 健康教育 ;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面对 2 1世纪的激烈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利于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和生理机能的健康成长

生命在于运动。因此,加强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小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增强身体素质,促进新陈代谢和身体各机能的健康发展,在实践中掌握体育技能。而且对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对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的提高,对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以及对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都是具有积极的作用的,会为身体生长、发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则导致身体素质差。

人体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新陈代谢过程比较强,各器官系统都要积极的活动,这对发育还没有成熟的器官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一个人的身材是否高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如何。儿童少年经常到户外进行活动,从日光中接受紫外线的照射,这样就可以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麦角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从而可以足够供应制骨原料。更重要的是,跑、跳等动作对骨骼的骨化能起一种机械刺激作用,能使血液循环改善,促进骨的生长发育。肌肉组织由于经常锻炼,肌纤维变粗,整块肌肉中的血液供应也比较好,毛细血管增多,这样,肌肉就会显得特别粗壮。儿童少年的神经系统还处在成长阶段,体育锻炼中,肌肉的活动是要神经系统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放松,也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作用,使神经系统的成长更加完善。实践证明,经常锻炼的儿童少年,心肌健壮有力,跳动次数比一般少年要少,这样就能使心脏有更多的时间休息,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发育。通过体育锻炼还能使新陈代谢旺盛食欲增加,胃肠的消化能力增强,营养完全得到吸收,使身体发育得更好。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小朋友,走路、跑步、做个动作,都有表现得比较协调,而没有参加过体育锻炼的小朋友,则表现得比较迟钝、别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由于神经系统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联系加强了,改善和提高了彼此之间的协调能力。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和均衡性,提高神经细胞工作的耐久力,为今后的成才打下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

2. 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其中心理健康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实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在日益增加: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富裕家庭子女的优裕感和自暴自弃;不良家庭造成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棍棒教育的摧残、金钱刺激、放任等等造成的心理扭曲与学校教育中的学业负担过重、升学和成绩的竞争压力、不良教育态度和方式造成学生不正常的心理压力等等压抑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使未成熟的小学生心理发展受到过重的心理困扰。因此,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而体育新课程标准形成了五个学习领域,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其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新课程中间新加入的重点,体育教学以其多种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必须有一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教学氛围。而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在传授知识与技术的同时,主要发展健全的人格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发展个性,调动和提高学生主体作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因此,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独特优势。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的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2 体育教学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教学,特别是耐力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有一定难度、险度项目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敏、顽强的性格;测验、考试激发了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集体项目的比赛强化了团结协作、集体荣誉的团队意识。体育课上“炼其身,修其志”正是体育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生动写照。

2.3 体育教学活动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在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人际关系好的学生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这些人生活的很愉快;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教学可以改变这一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的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2.4 体育教学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

体育教学能直接地给学生愉快的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学生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3.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但是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却偏离了这一思想,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将片面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完全一致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将更加全面,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此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3.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由此可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儿童少年的发展及健康的评价,往往只注意生理上的健康,而极少注意精神的、心理的健康,只重视生理健康的教育与训练,而极少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与训练。其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使生理健康得不到保证。只有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得到了重视,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3.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首要的基本任务。青少年儿童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也难以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通过对其心理的调节和指导,提高其心理素质,进而完善品德的发展。可以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德育的内容,扩展了德育的方法,增加了德育的途径,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的地位和功能,且使德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其他各育获得更和谐的统一。

3.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开展少年儿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社会心理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动力,其意义不可低估。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向上心理的形成,振奋民族精神。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现实及自身,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稳定。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少年儿童良好的个性,健全品格发展,提高道德水准,净化社会风气。还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调动少年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各项实际问题,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是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贯彻和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在体育教育原有的学科体系中融入现代健康教育的内涵,使体格和人格相统一,促进人的身体、精神、情感、智力充分和谐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篇6

1.全方位认识员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企业员工普遍面临着较快的工作节奏和较大的工作压力,身心健康较为脆弱,“亚健康”、“过劳死”、“英年早逝”等字眼频繁地出现在大家面前。许多企业员工身上存在影响健康的高危险因素,致使员工健康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员工健康管理工作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提升健康管理能力和水平,是企业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具体举措,也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的根本,企业如果积极维护员工的健康,不仅可提升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还可减低医疗保险费用的负担,从而将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如何做好员工健康管理工作

员工健康管理与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生产中身心健康的保护和关心。站在企业的角度,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升员工健康管理工作。

2.1健全各级员工健康管理部门

企业应该“以人为本”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实施系统的群体健康管理。首先企业要成立员工健康管理部门,主要进行规划、管理、领导、制定、培训现场医疗保健团队成员等管理策划性工作;其次要建立三级健康体系,发挥基层单位自主管理职能,引入以企业医院为主的健康服务主体,开展干预和体检后服务工作。建立数字化员工健康档案,设定分级标准,分析选择合适的健康干预和管理手段,开展三级医疗保健管理。最后要加强队伍建设,要选拔一批懂专业、会管理的骨干,充实健康管理队伍。同时通过各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质量,组织参加健康管理师取证考试。

2.2加强企业和医院的合作,方便职工就医

首先加强和大医院合作,建立绿色通道,方便职工就医。建立绿色通道运行模式,确保职工大病就医畅通。建立完善医疗专家资源库,以备现场应急、会诊和咨询。其次促进职工普通疾病选择以企业医院为主的就近就医。同时加强基层单位与企业医院的合作,做到员工绿色就医。并与当地医院建立合作机制,确保远离企业的医院员工的优质就医。最后根据基层单位地处偏远的特点,设立卫生所和医务室,为交通不便的一线职工送健康。同时要针对偏远地区员工工作的实际情况,配备以药品箱和急救包为主的应急服务。

2.3建立数字化健康档案,提高体检质量

为了提高体检质量,必须选择有良好资质承检机构,对于不合规定、体检质量差的承检机构实施禁入制度,督查体检质量,协调体检进程,尽可能的为员工提供个性化体检服务。为每位员工建立数字化健康档案,包括:体检资料、就诊记录、用药记录、生活习惯等,针对员工相对普遍的健康问题,制定四级健康改善计划:针对体检无异常员工: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员工保持身心平衡状态;针对亚健康员工:关注健康数据的提示,主动关怀,提醒员工调整心态和放松心情;针对有异常的体检指标:保持长期跟踪,定期监测员工健康状况,并提醒员工按时复查;针对疾病员工:启动就医通道服务,建立疾病管理档案,跟踪员工疾病情况。

2.4加大健康干预力度,全面管控健康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的疾病早期发现可以有效控制。因此,员工管理部门要动态掌握员工健康信息,并有针对性制订健康干预计划,及时对职工进行预防保健,提高企业员工的健康素质。

建立科学的体检后续干预机制。作为管理部门要认识到检后及时干预对健康改善的重要性,制定相关员工健康干预措施。针对检出的健康问题和存在的健康风险,定期开展健康干预专项行动,扭转“只检不防、只检不改、只检不治”的被动局面。围绕慢性疾病、多发亚健康问题和女性多发疾病,开展系列专项健康促进活动。定期为员工提供各种专题讲座,包括健康讲座、慢性病讲座、职业病防治讲座、女性专题讲座、急救培训等。

2.5在关注员工身体健康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员工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

员工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健康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关注员工的家庭生活、心灵感受,强调一种平衡的生活观念,才能维护员工队伍稳定、确保员工精神生活丰富精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也日渐突出,如何做到张弛有度、摆正心态是当代人面对的主要问题。引导员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互谅、互爱、共赢,从而达到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目的。

3.展望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篇7

疗养院接纳的对象可分为三类群体:疾病患者、健康人群和亚健康群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占总人数的7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一庞大人群,潜在着发生各类疾病的危险因素,是许多疾病的高发群体,如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平时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如若在这个健康和疾病转化过程前的阶段,进行充分地、有针对性地保健和康复干预,从医学角度实施全面综合管理,有效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科学管理,已经是当今每一个人追求生命质量的迫切需求。疗养院应该成为健康管理的专业机构,疗养过程即是实施健康管理的过程。要在充分利用疗养资源和疗养康复手段,对疗养员的饮食、起居、运动、行为等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行合理化引导,对疗养员患有的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给予全面地干预,从而使疗养员在身体、精神、生活、社交等方面,都能达到和自然社会、人文社会相适应的完美状态。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变以往的被动型疗养保健为积极主动型健康维护,通过健康管理,实现健康促进的目标。

疗养全程健康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我们结合疗养院工作特点,共分三个阶段,12项管理程序。

入院时:首先是采集健康信息、进行健康体检和建立健康档案。①采集健康信息,是实行健康管理的前提。采集范围包括身体的生理指标情况、心理健康情况、不良生活习惯、亚健康情况和性格类型五个方面。在身体健康采集中,不仅要了解本人的体质和功能活动,还要特别注意了解其过去史、疾病史、家族史及遗传史;在了解不良生活习惯中,我们列举了20多种常见不良生活习惯,供疗养员对照;在了解性格类型方面,我们根据可能成为致病因素,导致身心疾病的有明显性格特征这一特点,注意筛选高血压性格、冠心病性格、癌症性格、消化道溃疡性格等主要疾病性格,从而指导疗养员适当改变消极有害的性格类型,培养健全积极的性格类型,以防致病。②进行健康体检,是建立健康、康复疗养档案的依据,我们根据疗养员的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编制出不同的体检组合套餐,医师可以针对个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加减组合。③建立健康或康复疗养档案,应结合采集的信息和体检结果,全面综合分析后,书写出能充分体现个性化的疗养档案记录,拟定健康、康复疗养方案。

疗养期:主要是实施健康方案、监测健康指标、开展健康教育与咨询、进行心理疏导调节、评定健康等级、预测健康走向、监督自我健康管理等,重点是评定健康等级和预测健康走向。①健康、康复方案的实施:医师应首先将拟订的疗养方案、计划告知疗养员本人,以取得认同与配合。医师还可以根据进展和实际效果,随时进行修订、调整和补充。②监测健康指标:根据疗养员健康状况,对必要的客观检查项目进行复查,为下一步的疗养康复措施提供依据,以使疗养方案、计划更为合理,更有针对性。③健康教育与咨询: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一种干预,通过教育和咨询,能为疗养员提供维护健康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并不是只停留在单项传播卫生知识上 ,而是强调互动,反馈信息和效果,起到健康干预的作用。④心理疏导调节:在疗养过程中,通过心理测试、咨询、沟通,以消除紧张情绪,排解心理压力,缓解身心疲劳。⑤评定健康等级并预测健康走向:对健康等级的评定,我们依据总后卫生部制定的标准,进行“健康”或“基本健康”评定。对不健康者,则先在做出相应的疾病诊断,了解掌握病情进展的基础上,研判疾病演变趋势,预测健康走向。我们面对的疗养员中,多数为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要特别注意对亚健康人群的健康走向的预测,因为亚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随时可以向健康和疾病两个方面转化。所以要抓住这个重点,让疗养员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健康标准,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生命健康,即时干预导致亚健康的原因,使亚健康状态不断向健康方向转化。⑥监督自我健康管理:自我健康管理,是个人为维持生命健康和康乐,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而自己采取的健康活动,以及改进个人生活环境和维持个人心态平和而采取的一切行为措施。我们疗养院所进行的健康管理,是一种被动式管理,最终还要靠自己主动去完成,这才是实现个人身心健康的根本所在。因为只有使疗养员学会和掌握科学的管理自身健康的方法,才有能力在面对各种影响健康因素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出院时:疗养结束时,我们为每1位疗养员提供1套《健康管理指南》手册,手册中记录了疗养期间身体检查、测试结果,明确健康评定,并对其离院后应如何饮食、饮水、睡眠、运动、情绪、性格、生活习惯及监测各项身体指标等,都一一作了具体详细的指导。同时还根据疗养员个体的健康状况,对如何实施健康管理,影响到健康走向的趋势预测,也作了分析记载。使我们对疗养员在院疗养全程中的健康管理,得到了出院后的延续。

做好健康管理组注意的几个环节

①区分个体不同,突出个性化管理根据疗养员在职、不在职;年轻、年老;性格差异、心理素质、家庭环境、健康状况、文化差别、疾病指标等不同,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因人而异。这样才有针对性,做到在疗养中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实施健康管理。②抓住重点,各有侧重对健康、基本健康者,健康管理侧重于对常见疾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科学健康养生方法技术的教授、亚健康状态的恢复调治等;对疾病疗养者,健康管理则侧重于疾病矫治措施的选择和应用、心理状态调节、怎样检测病情变化、如何规范遵循健康的行为习惯、应当避免的各种紧急事宜等。③加强医者与被管理者间的沟通和互动实施健康管理是对人的管理,需要被管理者的接受及配合。医者应首先将管理方案告知疗养员,并认真做好解释说明,以取得疗养员的理解支持。同时,在管理进程中还要经常与疗养员沟通,征求反馈信息,及时修订管理方案,充分调动疗养员参与管理的主动性,才能使健康管理真正得以实现,收到实效。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篇8

初中生正是生长发育阶段,各方面正是发展的时期,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关注个性差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都得到发展,为此必须了解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仅关注个别学生。那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认识和做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之间是有个性差异的,个性差异是一个人在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固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学生比较聪明,那个学生比较愚笨,这个学生性格开朗,那个学生性格内向,这个学生比较坚强,那个学生比较懦弱等,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条件,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人经历不同,在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教师要有的放矢地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即根据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对中学生来讲,心理健康与否主要看学生是否能适应环境,是否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能否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保持良好心态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是以增强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磨练意志和形成良好品德为目的的教育,首先,意志力是人生的性格中的重要品质之一,体育活动更需要有意志力的配合与参与,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生理上的缺陷,疾病往往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到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而心理上长期和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如强烈和持久的忧虑,烦闷,疑虑,愤怒等情绪,又会引起生理器官病变或功能失调,造成生理疾病。如果没有心理的健康,就谈不上他们的身体健康。

针对新形势下初中生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初中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生身体,心理健康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畏难、胆怯、自信心不足、不如他人、可能学不会等情绪障碍,而体育运动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身体好是脑子灵活的物质基础,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大脑获得充足氧气,得到快速恢复,大脑良好的发育为智力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如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话,还能增进身体健康,进而促进的智力发展。

还有学生身上肩负着沉重的压力,当达不到他们预期的要求,追求不到理想的目标时,就会给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遭受挫折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动作粗暴、语言粗鲁、攻击、不安、逃避和推诿等。针对这些表现,教师应采取正确的心理教育方式,运用体育运动特有的松弛、转移、激励和调控功能,使受挫学生的心声得以自由表述,压抑情绪得以彻底发泄。体育运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与他人发生交往和联系,其显著特点就是在运动中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性又有合作性,尤其中学生处于心理尚不成熟且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教师必须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角度,结合体育运动特点,协调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运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体育运动要取得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因为体育运动引起人体构造和功能方面的显著变化,不是短期就能见效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系统的锻炼,才能促进学生体质和心理水平的增强。如果中断锻炼,则体内各器官和系统的构造及其功能会逐渐消退;另外,体育习惯已经形成就可以成为体育锻炼行为内部的动力,此时主题的行为是靠内心驱使的,而不是靠外在的约束和限制。据此,体育教师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为兴趣是习惯养成的前提;二要强化监督,管理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已形成运动心理定势,这是运动习惯养成的重要保证。

总之,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学校体育应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上一篇:计算机编程学开发范文 下一篇:酒店管理体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