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2 17:46:11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篇1

【关键词】: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164-2

1997年5月,上海市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推广孤残儿童的康复,残疾儿童的康复关键在于早期干预,而早期干预既可以以家庭为基础,因此寻找适合孤残儿童的家庭康复护理,值得进行研究。我们选择2001年9月我院家庭寄养儿童122例,进行3年的研究和追踪观察。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孤残儿童122例,其中男72例,女50例,1~3岁52例,3~6岁30例,6岁以上40例。残疾情况,脑瘫,50例,弱智,30例,癫痫,18例,唇腭裂,13例,正常,12例。

1.2方法

1.2.1家庭康复前准备首先由我院康复医师对每个寄养到家庭的孤残儿童进行详细的评估,确立康复目标,制定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其次选择寄养家庭,要求寄养家庭住房宽敞,经济条件中等以上,家庭气氛和睦,寄养家长身体健康,富有责任心,爱心,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最后根据家庭状况和寄养儿童进行合理配对。家庭训练人员由家长担任,分为主训练员和次训练员,主训练员由寄养母亲或主要领养人员担任,对其进行数次操作前培训,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担任训练工作。次训练员由家庭其他人员担任。

1.2.2家庭康复方法由我院康复师根据每个孩子的残疾程度制定康复计划进行“一对一”或“二对二”的训练为主,大的方面和正常儿童一样,如小于3月的儿童以抚摩、触觉、视听训练为主,大于3月的儿童根据运动发育规律训练,主要有正确的抱姿、卧姿、抬头、翻身、坐位、爬行、站立、行走等大运动的训练,同时还兼有精细动作、自理、语言、智力、行为、社交、游戏等的训练。年龄大于3个月的孩子保证每日进行空气浴和日光浴,每天有时间与家庭正常儿童交流并鼓励家庭带儿童到公园、动物园、菜市场、商店等进行实地训练。不同残疾的儿童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如脑瘫儿童每日进行牵伸、按摩、学习基本动作模式等。家长在实际的操作期间如有疑难问题,院康复医师可随时到家庭进行实地指导,真正的将院内康复和家庭训练有效的结合起来。

2评定

2.1程度分级评定及疗效评定由康复医师对每个患儿进行康复后的ADL评定,计算有效值[4]。ADL评定表50项,满100分。

2.2程度分级评定标准(1、轻度:ADL评分降低35%以下);(2、中度:ADL评分降低35%~50%);(3、重度:ADL评分降低50%以上)。

3结果分析

残疾类型与康复训练疗效经过3年时间的康复训练,总有效率97.5%,其中显效93例(77%),有效26(23.8%)。

4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福利事业的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孤残儿童照料新概念正在形成并达成共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儿童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家庭寄养是促进孤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一条好途径。而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和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的优点有:(1)儿童对寄养父母易产生亲和力,依恋感,对寄养家庭环境比较熟悉,易建立交流、合作的态度;(2)寄养父母或主领养人已进行数次操作前培训,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康复技能与护理技能;(3)训练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灵活,强调全方位的安全护理和全面康复,为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4)费用低;(5)覆盖面广。研究表明,要使孤残儿童全方位的发展,家庭寄养是提高儿童照料水平的重要模式,使其改善各方面的活动功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达到生活自理,以至将来能从事一定的工作,回归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军.家庭寄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保证[R].儿童发展与照料专题研讨会.2002.2,19(1).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篇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孤儿救助模式,建立健全各项救助制度,在全社会形成保障孤儿合法权益、关爱孤儿成长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城乡孤儿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孤儿救助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实现孤儿的福利救助水平随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

2坚持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为辅助,不断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关注、参与孤儿福利事业。

3坚持城市孤儿救助政策与农村孤儿救助政策相统一,实现城乡并重,加快城乡孤儿救助一体化进程。

4坚持福利救助与培养孤儿自立能力相结合,扶持成年孤儿走向社会,减轻孤儿对政府和社会的依赖。

二、进一步完善孤儿养育模式及救助制度

(一)建立和完善多种孤儿养育模式

1依法健全未成年孤儿的监护制度。按照《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明确孤儿的监护人,鼓励和倡导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承担孤儿的监护职责;服刑人员对其未成年子女无法履行监护责任的,应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包括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服刑人员所在单位或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并签订书面委托协议。各级司法部门及乡(镇、街道)和社区(村)组织,应积极协助委托协议的签订。孤儿的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维护孤儿的合法权益。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市儿童福利院负责接收公安部门移交的弃婴、弃儿(疑似)及有关材料,承担弃婴、弃儿(疑似)在医院期间的监护职责。

2依法开展收养孤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开展收养孤儿工作,儿童(社会)福利机构要按照“先国内,后国外”的原则,积极开展送养工作,使孤儿回归家庭。

3充分发挥机构供养的作用。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争取在两年内,依托市福利院规划建设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集供养、教育、医疗、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儿童(社会)福利机构,使之成为**阳地区儿童社会福利的资源中心,为在院孤残儿童和有需求的社会孤儿、残疾儿童提供完善的、专业化的服务。该项目建成后,由民政部门监护的城乡孤儿,经市民政部门审批后,逐步集中在市儿童(社会)福利院供养。

4继续鼓励家庭寄养。发挥家庭养育孤儿的基础作用,按照民政部《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采取集中寄养和分散寄养形式,不断提高家庭寄养孤儿比例,实现更多孤儿回归家庭的目标;依托社区(村),加强对孤儿的家庭养育服务作用。在家庭寄养集中的社区(村)建立家庭寄养指导中心,利用残联等组织建立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及社区(村)青少年活动场所、社区(村)医疗机构等资源,开展集中康复及监督培训。

5广泛开展社会助养。积极倡议和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开展定期走访、捐款捐物、结对帮扶、周日家庭寄托、院内外照顾、义工或助残等形式多样的关心孤儿成长的志愿活动。按照有关规定,与国外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开展国际交往和合作,争取技术援助、资金援助、设备援助和人员交流。

6加强流浪未成年人保护。根据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关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市救助管理站院内建立相对独立、功能齐全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提高流浪未成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救助水平,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发挥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骨干作用。对站内确实无法查明身源的流浪未成年人,3个月后,经市民政局相关部门审批,由儿童(社会)福利院接收。(二)建立完善救助保障制度

1不断提高孤儿的生活水平。各级政府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含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的生活费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孤儿的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要将农村孤儿全部纳入“五保”范围,城市散居孤儿全部纳入低保,在农村、城市低保最高标准的基础上上浮50%。

2建立孤儿的医疗救助及康复制度。及时将孤儿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城市散居孤儿的医疗救助享受“低保”待遇,依据《**阳市城市特困居民基本医疗救助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实施。农村散居孤儿的医疗救助享受“五保户”待遇,依据《关于印发**市农村医疗救助办法的通知》(**市政办发〔20**〕4号)实施。城乡孤儿的救治费用在按照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医疗保障及医疗救助规定比例报销后仍有困难的,由孤儿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在医疗救助基金中解决。落实省民政厅“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向社会散居孤儿延伸。对父母因艾滋病死亡致孤儿童,由监护人报送指定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经确诊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在卫生部门指定的艾滋病治疗机构进行治疗。鼓励和倡导有条件的地方政府或监护人为散居孤儿购买商业性的医疗保险。

3落实孤儿教育保障制度。发展儿童福利机构孤儿的学前教育。对符合入学条件的孤儿,应就近就地送其入学或报送省孤儿学校就学,保障孤儿从6周岁起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享受“三免一补”待遇,即免收杂费、免收服务性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孤儿接受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教育,对在公办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就读的孤儿,免收学费、书本费、住宿费、服务性费用,并适当补助住宿生的生活费。考入大学继续求学深造的,由县(市)区民政部门和所在的福利机构(在省孤儿学校考入大学的仍由省孤儿学校)继续提供生活保障,直至毕业。倡导和鼓励民办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积极参与对孤儿教育的资助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要优先为在校孤儿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并在介绍就业时给予优先照顾。

4因地制宜解决孤儿住房问题。监护人应当帮助有房产的孤儿做好产权保护和维修,农村孤儿成年后,没有住房且符合特困户建房条件的,由当地政府帮助其解决住房困难。城市儿童(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孤儿成年后,住房有困难的,民政部门可将社会福利院故去的“三无”人员的房屋借其居住,或由儿童福利机构为其租用廉租房,并提供12个月的租金。各县(市)区政府应帮助特别困难、无住房的孤儿购买房屋,房屋产权归属所辖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同时为其一次性配置必要的生活用具和用品。

5完善落实孤儿就业政策。孤儿成年后,要按照“面向社会自主择业”的原则,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各级政府要把适龄的成年孤儿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纳入当地的再就业工作规划,统筹安排落实相应的扶持政策:

(1)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但未能就业的城镇孤儿应当及时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领取失业证,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一次性免费培训。

(2)就业困难的城镇失业孤儿可按照要求申领《再就业优惠证》,享受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

(3)城镇失业成年孤儿可以比照零就业家庭成员享受公益性岗位援助政策。

(4)对进城务工的农村成年孤儿,按照规定,享受免费职业介绍和培训。

6妥善安排成年孤儿生活。孤儿成年后,凡具有劳动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再属于政府供养对象,由所在的县(市)区民政部门(社会福利机构)一次性发给3至6个月的基本生活费(基本生活费按上年人均生活费标准),并协助其就业。农村孤儿在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优先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本人不具备自备房产能力的,仍可享受孤儿时的住房待遇。凡不具备劳动能力和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按“三无”、“五保”对象供养政策规定予以妥善安置。

三、严格履行孤儿救助的各项职责

(一)民政部门是孤儿救助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发挥协调指导作用,认真研究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以家庭养育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育为骨干”的孤儿福利服务体系,发挥家庭养育孤儿的基础作用;依托社区福利服务设施,提高儿童福利机构软硬件水平;积极开展适应孤残儿童身心发育要求的养育模式,切实保障孤儿的合法权益。要全面调查掌握本地区孤儿的基本情况,出具相关孤儿证明材料,做好登记造册和发放《儿童福利证》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积极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保护工作。要对考入没有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的省内民办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或省外高等院校的城乡孤儿,统一纳入“福彩助学子”活动中一并解决。全面提高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孤儿和弃婴的接收、救治、康复、教育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健全儿童养育、康复标准,实施“家庭式”养护办法,积极开放儿童福利机构的康复、特教等资源,惠及社会残疾儿童。儿童福利机构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要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合理确定专业人员结构,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优秀人才从事儿童福利事业,逐步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持证上岗。建立完善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每年选派一部分特教老师、保育员、护士、医师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各级民政部门和慈善中介组织募集的非定向社会捐赠资金要优先用于孤儿的治疗和康复。

(二)财政部门负责将孤儿救助所需资金纳入预算予以保障,确保在院儿童生活费(包括伙食费、服装费、医药费、特教费、日用品费、辅助器具费、家庭寄养费、大学生的学杂费和住宿费,适当考虑文化娱乐和个人零用费用,成年孤儿一次性生活用品配置及3至6个月的基本生活费)和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费用(办公费、取暖费、水电费、房屋建设和维修费、教育医疗康复设施购置费、成年孤儿租房费)和管理服务人员费用(包括工资、特岗津贴、特教津贴、培训费用)及时足额到位,保障孤儿的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和儿童福利机构正常运行。要对弃婴、弃儿、孤儿入院前在定点医院所发生的体检、治疗、护理费用按月结算。

(三)人事部门负责指导儿童福利机构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引入社会工作者专业制度,设置特殊教育、医疗护理、法律事务、心理辅导等专业技术岗位,并实行岗位管理和聘用合同制,在编制内进行岗位设置,通过公开竞聘的形式,实行竞争上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对参加竞聘事业单位岗位的成年孤儿,同等条件的,可优先录取。

(四)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大对市儿童福利设施的投入力度。

(五)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定弃婴、弃儿、孤儿入儿童福利供养机构前的体检、救治定点医院(已确定为市第三人民医院),专门负责孤残儿童在进入儿童福利供养机构前的体检、救治和护理的有关事宜。要专项制定孤残儿童医疗优惠政策措施,可参照当地的惠民医疗政策给孤残儿童减免部分医疗费用,减免标准不低于检查和住院费用的50%。要落实患艾滋病孤儿在治疗过程中的各项优惠政策。要积极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开展孤儿医疗服务工作,要将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的卫生所(医疗科)纳入管理并给予业务和技术指导,采取多种途径给予必要的帮扶。对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医护人员在晋级、技术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享受与社会医疗机构同等待遇。

(六)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协助做好收养当事人的认定及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大力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

(七)**部门负责弃婴、弃儿(疑似)身源的查找和为依法被收养的孤儿、弃婴办理户口登记工作。在接到弃婴、弃儿(疑似)后,及时将弃婴、弃儿(疑似)送到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体检或救治,填写弃婴、弃儿(疑似)发现者讯问笔录(《捡拾人捡拾证明》)和《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并开展有关查找工作,同时向市儿童(社会)福利院移交弃婴、弃儿(疑似)的有关材料。要及时办理孤儿安置所需常住户口登记(迁移)手续,并在社会福利机构中给予孤儿办理集体户口。认真解决“事实收养”户口问题。对符合《收养法》规定,收养查找不到父母的弃婴或社会福利机构抚养孤儿的,在市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并领取《收养登记证》后,办理落户手续。确实无法办理收养登记手续,且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共同生活两年以上,已建立事实上的收养关系的,凭居民(村)委员会证明,可向公证部门申请办理承担抚养责任公证,经派出所调查核实,并报县(市)区公安(分)局审批,在收养人户籍地为被收养弃婴、孤儿办理户口登记。优先做好外国人收养的子女出国护照的审批工作。

严肃查处遗弃儿童、虐待孤儿及侵占孤儿合法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依法惩治组织、威逼、利诱孤儿进行扒窃、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或乞讨牟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解救被胁迫、诱骗、利用的孤儿。对为首组织人员和团伙骨干分子,要依法从严惩处。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仍按国家19部委《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民发〔2006〕1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市政办发〔20**〕20号)执行,并在社区警务室设立孤儿(含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点,发现救助对象及时给予救助监护,同时,向“110”报警,按照有关规定协助社区开展孤儿及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

(八)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孤儿救助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列入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切实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指导和协助服刑人员做好未成年子女监护委托协议的签订工作。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涉及孤儿的诉讼活动、非诉讼协调及调解活动。对孤儿本人或者法定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可免于审查其经济困难标准,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孤儿本人或法定人申请的事项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应积极引导其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九)人民法院对孤儿的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可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判决由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或者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人民法院应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做出裁决。对孤儿提起的诉讼,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人民法院应酌情减、免诉讼费用,并优先安排保护孤儿利益案件的执行。

(十)农林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农村基层组织依法保障农村孤儿的土地承包权益。已经取得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发包方不得因其父母死亡而非法收回或者调整孤儿所在承包方的土地,发包方在充分尊重孤儿意愿的前提下可以帮助其流转土地,收益归孤儿所有;未取得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在孤儿依法被收养后,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将其视同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孤儿有权同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样平等的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十一)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协助各级政府做好成年孤儿的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督促落实成年孤儿就业和社会保险的相关政策,创造良好的成年孤儿就业环境。为回归社会的成年无业孤儿办理失业登记,免费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免费培训。要指导用人单位与成年孤儿依法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同工同酬,保护孤儿身份的隐私权,不得因为孤儿身份予以辞退。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积极安排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再就业要求但未能就业的城镇孤儿。

(十二)教育部门负责督促落实孤儿就学的各项政策,对儿童福利机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办的特殊教育及孤儿学校纳入管理并给予业务指导和支持,在师资培训、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以及教育教学等方面,与社会学校同等待遇。

(十三)房产、民政部门负责落实孤儿住房救助的有关政策,并将其纳入城市住房救助体系之中,对符合享受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城市无房孤儿(含城市儿童<社会>福利机构供养的成年孤儿),应给予优先安排。城市孤儿住房采暖费的补贴政策执行**阳市特困群体取暖费补贴政策。鼓励和倡导物业部门减免城市孤儿的住房物业费用。

(十四)交通和铁路部门负责对护送流浪未成年人返家需乘坐长途客运班车、火车交通工具时提供方便。对于持有《儿童福利证》的孤儿乘坐长途客运班车的,减免乘坐费用的50%。对持有《儿童福利证》的孤儿乘坐市内公交车的,全额免费。

(十五)物价部门负责根据当地物价总体水平,合理确定儿童福利机构为社会残疾儿童开展服务的收费价格,鼓励和支持交通、铁路、建设、医疗等部门减免孤儿交通费用和手术费用。

(十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将孤儿救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综合治安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孤儿救助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工程之中,并加强对各有关部门监督检查,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孤儿的合法权益。

(十七)共青团和妇联负责把孤儿救助纳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安康计划”、“农村孤儿一对一助养工程”的总体计划,广泛组织青少年、妇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孤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保障孤儿的合法权益。

(十八)残疾人联合会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残疾孤儿和流浪残疾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工作,帮助开展残疾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的康复、教育和就业安置等工作,将残疾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纳入“扶残助学项目”的资助范围,深入开展“法律助残”活动,依法保护残疾孤儿的合法权益。

(十九)工会组织负责协助政府落实下岗失业成年孤儿及进城务工成年孤儿的就业、再就业政策,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领导

(一)高度重视,纳入日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孤儿的救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救助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孤儿福利救助政策。元旦、春节慰问时,要走访慰问一定数量的孤儿,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孤儿群体中。

(二)列入规划,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孤儿福利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不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儿童福利设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设施建设以及孤儿教育、医疗、住房救助和生活定向补助。福利公益金要以儿童福利服务为重要投向,制定计划,逐年分步实施。

(三)部门合作,齐抓共管。各地要建立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孤儿救助保护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间经常沟通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孤儿福利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篇3

关键词:社会工作 孤残儿童 家庭寄养 资源整合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儿童福利事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家庭寄逐渐凸显出其在儿童福利服务中的优势,不仅对孤残儿童的身心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儿童福利事业的社会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专业社会工作在国内普遍兴起,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社会工作者,他们运用各种社会工作方法,为各类人群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咨询、培训、督导、策划、评估等服务,在各项社会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优势,解决家庭寄养中存在的问题,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一、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意义

(一)满足儿童福利机构的实际需求

儿童福利机构对专业社会工作知识有着迫切的需求。目前,不少机构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虽然儿童福利机构也经常组织一些专业培训或讲座,这些培训或讲座在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更多地表现在工作意识的转变上,在具体的专业技能和实操方法方面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对于儿童福利机构来说,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可以有效地弥补机构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员去做,而自己做好管理、协调、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实现专业化、系统化。

(二)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

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的管理还主要停留在衣食住行上,对他们心理和情绪上的问题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去关注。孤残儿童的社会工作涉及到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社会环境建设、孤残儿童工作技巧、群体和个体关系、发展偏向矫治等一系列知识和技能,是一项需要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技能的社会职业。

专业的社会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儿童福利机构的人员设计出专业的服务方案,在具体实施服务的过程中为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寄养家庭的家长传授一些专业技巧和方法,而且能够通过科学评估对整个服务过程和服务效果有清晰的认识和反思,这些正是专业社会工作在家庭寄养工作中的优势所在。

(三)提高社会参与度,整合社会资源

专业社会工作依托社工服务中心,配合儿童福利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公益性质,广泛宣传,使更多的爱心人士、公益团体、爱心企业参与到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中。

社会工作者积极投入到各种岗位的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并且邀请专家、社会学、心理学、特殊教育等学科的专业工作者一起参与,从而形成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咨询、指导、科研的合力。

二、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

(一)源头介入,参与寄养家庭的招募和评估

寄养家庭的选择是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源头,能否挑选到合适的寄养家庭是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专业社会工作应介入对寄养家庭的招募和管理过程,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评估。

首先,申请寄养的家庭不仅要满足寄养家庭的客观条件,如家庭结构、住房环境、经济收入、家庭和谐度等,同时也要满足寄养家庭的主观条件,如寄养动机、经验能力、对家庭寄养服务的认知程度以及接受新成员的适应能力、心理准备等,特别是对主观条件的评估,由于很难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所以,需要由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及受过专业访谈技巧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来实施,以确保评估资料的可信度。

其次,如何对寄养家庭和孤残儿童进行匹配,也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个介入点。社会工作者在匹配的过程中,运用专业方法与这些孤残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脾气秉性以及在照顾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根据孤残儿童的需求配对寄养家庭。

再次,专业社会工作介入过程评估,随时跟进孩子在新环境的适应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社会工作者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入户家访,每半年为寄养家长进行照料能力评估,每季度为寄养儿童进行发展进度评估,切实做好监督指导。社会工作者及时了解寄养儿童的家庭关系、行为发展等情况,随时掌握寄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寄养家长制定培训计划。若在寄养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如具有不良行为、情绪失常、情感问题及学习问题等,社会工作者可适当增加家访次数,并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个案介入。

(二)专业指导,提升寄养家长的养育能力

在提升寄养家长的养育能力方面,专业社会工作可以提供包括个案辅导、小组活动、康娱活动、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内容。

通过个案辅导,可以协助家长解决在照料孤残儿童的过程中出现的棘手问题,如孤残儿童性情或行为方面的异常、家长始终无法与孤残儿童建立良好关系等,从而缓解寄养家长的照料压力。同时,根据寄养儿童的具体情况,可以与家长协商合理的照料方法,社会工作者提供适当的资讯支持,协助家长更好地照料寄养儿童。

通过开展小组活动,为寄养家长建立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相互支持和鼓励,形成互助小组,可以促进家长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升对儿童生活上的照料和成长方面的养育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寄养家长对家庭寄养的基本理念和规范、家长职责、运作流程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提高家庭寄养工作开展的效率。

社会工作者根据寄养家长照料方面的需求,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娱活动,在游戏互动中,不仅能够愉悦亲子身心,加强亲子间的亲密接触,还能提高协作默契,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引导和总结,也能够使寄养家长掌握一些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针对寄养家长和儿童遇到的常见问题、新寄养家长上岗培训、照料知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需求,专业社会工作可以组织一系列的专题讲座,提供寄养家长入门知识、营养配备、基本医疗处理、亲子互动、心理健康、习惯矫正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三)资源整合,促进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专业化

寄养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儿童福利院的物质支持和寄养家长的精心照顾,更需要教育、医疗、康复、护理、心理、法律等方面的资源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建立一支以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为主导的跨多学科的专业技术团队。在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的进程中,专业社工的介入可以使其成为一条纽带,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因此,社会工作者应当积极投入到各种岗位的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并且邀请专家、社会学、心理学、特殊教育等学科的专业工作者一起参与,形成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咨询、指导、科研的合力。

(四)社会融合,促进孤残儿童回归社会

孤残儿童的教育培养不能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他们优良的品德,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在大龄儿童回归社会、参加工作之前,需要专业社工进行跟进和辅导,从烧菜做饭、乘车出行、购物理财等基本生活技能到认识自我、职业规划、人际交流等各项能力进行针对性、强化性的训练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对社会环境、社会资源的认识,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城学.从专业社会工作视角看家庭寄养[J].社会福利,2002,(07).

[2]王思斌主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编.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余辉.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与集中供养模式的对比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25).

[4]锹称剑韩小雷.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01).

[5]《家庭寄养管理办法》条文简要说明[J].中国民政,2014,(11).

[6]朱孔芳.孤残儿童家庭寄养问题与对策[J].社会福利,2009,(09).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篇4

――根据孤残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特殊教育工作。针对福利机构集中收养的孤儿、弃婴约90%患有不同程度残疾的状况,儿童福利保障内容逐步从单纯“养育”向“养、治、教、康 ”全面发展,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得到加强。2004年5月民政部启动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5年来,投入福利公益金近8亿元,实施手术矫治4.1万例,并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福利机构脑瘫儿童的康复和特教工作。

――完善设施,着力健全以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为主的特教机构。目前,全国共有独立开设的儿童福利机构290所,800多所社会福利机构设有儿童部。针对儿童残疾种类多、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需求大的现状:一是健全福利机构特教班。民政部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并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投入部本级福利公益金和国债资金15亿元,资助全国每个地级以上城市建设集抚养、救治、特教、康复功能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二是抓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特教质量。2007年,民政部会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孤残儿童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初步建立起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制度。在儿童福利机构内开发设置社工岗位,引入专业社工,对残疾孤儿实施个性化特殊教育。三是以专门特教学校为示范,以点带面促发展。重点扶持了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等一批特教学校,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

――构建社区平台,促进残疾儿童社区康复特教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国城市社区服务中心达到10489个,在中心开展的残疾人活动项目10087个。这为在社区普遍建立特教站或者中心,推进社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依托和载体。同时,依托福利机构服务社区,实行照料院内儿童与服务社区相结合。有条件的福利机构经教育部门审批加挂了培智学校的牌子,为社区残疾儿童提供特教服务的同时,还为残疾儿童家长提供培训和支持。

――培育社会组织,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特殊教育。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福利、特殊教育等公益慈善领域中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向特教领域的社会组织派驻专业社会工作者,促进特教行业人才队伍的优化。同时,积极组织志愿者活动,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特教工作。

窦玉沛副部长要求各地民政厅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民政部门主管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职能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多途径、多形式地推动特殊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以社会福利机构特教班为主体的民政特教机构建设。把特教工作纳入儿童福利事业整体规划,做好区域社会福利机构特教班的规划。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以目前正在实施的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为契机,普遍在机构内部附设特教班。同时,积极面向社区提供特教服务;利用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开展特教课程设置,编写专门教材,组织经常化的专业培训,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特教水平。

――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特殊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无论是社会福利机构特教班还是民政特教专门机构,业务上要主动接受教育部门的指导,主动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特教教师培训。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争取重视、理解和支持,得到资格认证,提高民政特教机构专业化水平。要切实落实民政特教机构教师的待遇,协调相关部门,把国家颁布的特教政策一一落到实处。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篇5

检查单位: 被检查单位: 检查时间:2019年10月18日

检查项目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细则

检查方式

检查结果

(一)

散居孤儿

保障工作

1

将所有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儿童纳入保障,作为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对象,做到应保尽保。

对孤儿100%纳入保障范围,有一人不满足为不符合。

调查了解,比对花名册信息系统

A

2

所有孤儿信息全部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对信息系统中孤儿身份信息每季度进行更新;对新增孤儿和成年孤儿、不符合条件的对象,30个工作日内进行增补和退出;信息录入准确率100%。

有1处不满足为部分符合,有2处及以上不满足为不符合。

从信息系统中调取数据,和孤儿花名册比对

A

3

建立审核把关机制,对确立孤儿身份严格审核、把关。

有1处未达到为不符合。

查阅文件和相关材料

A

4

制定孤儿基本生活费管理相关办法,地方配套资金保障到位。

有1处未达到为不符合。

查看地方配套资金等文件,调查比对地方实际发放基本生活费标准

A

5

将孤儿生活费发放银行卡卡号信息录入信息系统,采取社会化发放方式按月足额发放。

有1处不满足为不符合。

比对信息系统、资金发放档案

A

6

孤儿监护人相关情况录入信息系统。

不满足为不符合。

比对信息系统

A

(一)

散居孤儿保障工作

7

乡镇(街道)至少每半年对孤儿家庭探访巡查一次;探访巡查覆盖面达到100%;探访巡查内容涵盖孤儿身份审核、生活费发放等内容;建立探访巡查档案。

有1处不满足为部分符合,有2处及以上不满足为不符合。

比对信息系统探访巡查记录,查阅档案,调查了解

A

8

县级民政部门至少每半年对孤儿家庭探访巡查一次;探访巡查覆盖面达50%以上;探访巡查内容涵盖孤儿身份审核、生活费发放等内容;建立探访巡查档案。

有1处不满足为部分符合,有2处及以上不满足为不符合。

比对信息系统探访巡查记录,查阅档案,调查了解

A

9

将符合条件孤儿纳入“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保障范围。

不满足为不符合。

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比对,调查了解,查阅档案

A

10

将符合条件的孤儿纳入“孤儿助学工程”,采取了有效措施帮助孤儿完成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

不满足为不符合。

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比对,调查了解,查阅档案

A

11

采取措施推动保障孤儿成年后住房和就业。

不满足为不符合。

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比对,调查了解,查阅档案

A

(二)收养

工作

12

设有专门档案室;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收养档案做到一人一档;档案完整连续永久保存。

有1处不满足为部分符合,有2处及以上不满足为不符合。

查阅档案

A

13

严格按照《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福利机构接受收养捐赠有关工作的通知》(民函〔2017〕249号)要求,与捐赠人签订捐赠协议;捐赠协议签订日期在收养登记完成日期之后;建立捐赠管理使用制度。

有1处不满足为部分符合,有2处及以上不满足为不符合。

查阅档案

A

14

通过全国收养登记信息系统办理收养登记;收养登记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信息系统;一人一账户。

有1处不满足为不符合。

调取收养档案与信息系统进行比对,查看工作人员实际操作

A

(二)收养

工作

15

无有效信访、投诉事项;对收养登记方面信访投诉及时有效调查处置。

有1处有效投诉为不符合。

查看信访档案

A

16

登记机关应当按照收养法律法规规定设置:县级民政部门办理内地居民收养登记,市级(含直辖市)民政部门办理华侨和港澳台居民收养登记,省级民政部门办理外国人收养登记。

有1处不满足为不符合。

查看机构设置文件、现场查看询问

A

17

建立人员培训长效机制,收养登记人员每年至少参加培训一次,取得培训结业证书。

有1处不满足为不符合。

查看培训档案、记录

A

(三)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

18

督促和指导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每月对本辖区监护较差、辍学、重病重残、有流浪史的儿童走访一次;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每季度走访一次;并准确记录儿童生活保障、家庭监护、就学、资金发放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有1处不满足为不符合。

查看探访巡查记录,查阅档案,调查了解

A

19

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进行年度轮训,培训率达到100%。

培训率没有达到100%为不符合。

查看培训文字记录,调查了解

A

20

明确专人对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动态更新,儿童信息录入及时、准确。

误差率》5%为不符合。

随机抽取系统信息进行比对。

A

21

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困境儿童的档案管理和信息台账建设工作,至少每季度更新一次。儿童档案要做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对儿童的走访、评估等材料要一并归档。

有1处不满足为不符合。

查看档案和信息台账

A

22

录入儿童福利相关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与报送给民政统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完全一致。

数据不一致为不符合

比对数据

A

(三)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

23

2019年儿童之家覆盖率达到80%,2020年儿童之家覆盖率达到100%。

未达到为不符合。

现场查看、查阅资料

A

24

将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等,直接发放到儿童或者其监护人个人账户中,并应当对本辖区儿童资金发放情况进行检查。

有1处不满足为不符合。

查阅资料、调查了解

A

25

协同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所服务儿童生活、就医、就学等问题。

不满足为不符合。

调查了解

A

26

严格按照《中央集中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民政部公益金管理办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实施办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实施暂行办法》等规定,规范使用儿童类福利公益金。

不满足为不符合

调查了解

A

已整改内容和下一步整改计划

注:1、检查结果为符合的,填写A;为部分符合的,填写B;为不符合的,填写C。

2、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另附报送。

小计:

1、检查结果为A(符合)的指标为(1-26),共(26)项;

2、检查结果为B(部分符合)的指标为(),共()项;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篇6

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涉及生活、医疗、教育、监护、救助的方方面面,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必须要强化组织领导。根据省、市关于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县早在2012年3月就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暨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__县困境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分管领导任组长,民政、教育、财政、人社、文明办及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相互协作,密切沟通,形成了工作合力。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工作。同时,经县编制委员会同意,我县在县救助管理站增设“__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县社会福利院增挂“__县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牌子;全县乡镇均设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站。2015年7月份,我县又建立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督导员制度,明确乡镇民政办主任为乡镇“督导员”、村(居)会计为村(居)的“督导员”,全县共有乡镇级(含开发区)督导员28人,村(居)级督导员323人。督导员具体负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对求助的未成年人给予帮助,帮助受助未成年人重返家园(校园)融入社会,做好未成年人摸底评估工作,掌握辖区未成年人底数和生存状况,做好儿童福利服务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县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未成年人保护部门联动机制,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督导工作实现了无差别的全覆盖。

为加快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准确掌握困境儿童基本情况,自2013年以来,我县民政、教育、残联、公安、共青团、妇联、司法等部门联合,每年对全县困境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归类建档,准确、全面掌握困境儿童基础数据。目前,全县孤儿881人,困境儿童20970人,其中受侵害和虐待的儿童415人,单亲(未婚)家庭儿童2750人,长期在外流浪(含有流浪史)未成年人31人,失足(含社区矫正)未成年人17人,留守儿童12850人,监护缺失261人,其他(重病儿童、低保家庭儿童)4646人。普查之后,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根据困境未成年人的不同类别,由县有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能,分别对困境未成年人进行分类救助,比如:民政部门负责孤儿和困境儿童,残联负责0-14岁残疾儿童,妇联和教育部门负责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教育部门负责未成年人特殊教育及技能培训,公安、共青团、司法等部门共同负责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卫计委、人社、民政部门共同负责患大病未成年人,确保救助保护无盲区。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困境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护工作,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我县出台了《__县推进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为全县困境未成年人或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教育保护、司法保护、就业保护、医疗保护、精神保护六大保护提供政策依据。

1、孤儿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一是生活保障。建立孤儿基本保障经费自然增长机制,从2015年7月1日起执行机构养育孤儿每人每月1600元,散居孤儿每人每月950元;完善孤儿养育标准调整机制,并通过县财政支付中心正常打卡,确保按时足额发放,2015年,全县共发放基本生活保障经费983.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资金539.2万元,中央、省级资金444万元。对艾滋病毒感染儿童和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失踪(服刑、重残)的困境儿童参照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发放生活费补助;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并按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给予动态价格补贴。二是医疗保障。孤儿医疗费合作医疗报销、大病救助后,余额由民政局兜底。三是教育保障。实施“阳光助学”“慈善助学”工程,孤儿义务教育阶段及在公办学校

就读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费。今年5月份,我们还为全县200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孤儿每人发放500元资助款,全县已有5名在乡镇敬老院及社会福利院养育孤儿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四是住房保障。因城市化发展孤儿住房被拆迁的,有县乡政府免费提供安置或提高拆迁补偿费用。

此外,2010年至今,县委县政府已持续七年开展“爱心助孤”活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每人至少资助一名孤儿,从经济、生活、情感上关心照顾,春节和中秋节县领导带头看望、慰问孤儿,使孤儿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2、整合有效资源,开展救助保护。努力构建一个对于儿童遇到困境时的发现、预防、监测、报告和处置的机制,使儿童在遇到困境时得到及时救助,形成全社会关爱儿童的保护体系。

一是根据困境儿童类别纳入低保。我县现有1726名未成年人家庭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二是实施未成年人大病救助工程。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符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条件的,按相关规定及时足额给予医药费结报。将符合城乡医疗救助条件的儿童纳入救助范围,按照医疗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用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患儿医疗费用所剩的自付部分,由省、县儿童大病慈善救助资金分别按规定比例资助。做好筛查工作,积极申报“明天计划”拓展项目,为有需求的社会散居孤儿、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我县从2013年开始,依托分金亭医院组建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和县残疾儿童福利院,为全县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治疗,2014年以来,共为1621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服务。

三是落实困境儿童就学帮扶政策。实施孤、残贫困儿童就学资助计划,将困境儿童优先纳入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助学金制度,落实免学费政策,不断扩大困境儿童资助面,切实保障困境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实施“阳光助学”、“慈善助学”工程,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助学政策体系,大幅增加助学经费投入,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为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建立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2014年度,全县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206人,资助金额1958.1万元,2015年度资助全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635人,资助金额2119.2万元。

放宽入学门槛,实施同城待遇,确保困境未成年人学生做到应入尽入。一是对于进城买房的务工人员子女,按照每年出台的《__县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要求,如自愿选择民办学校就读的,则自行选择;对于不选择民办学校的,以务工人员的房产所在小区,确定施教区所在范围,安排其子女入学。二是对于租房的困境未成年人,根据租房的准确地点,安排其困境未成年人到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就读。三是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困境未成年人,根据公司或厂区所在的位置,就近安排学校读书。

四是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日”。2013年,__县人大以决议的形式设立了包括“留守儿童关爱日”、520大病救助日、4.22事故困难家庭救助日在内的13个法定的民生系列套餐日。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沟通缺乏、关爱缺少的情况,全力搭建留守儿童关爱平台,将6月1日设立为我县“留守儿童关爱日”。县政府向“留守儿童励志基金”赠100万元资金,开通了__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家长和学校的作用,面向家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为全县近2万名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纪录袋,收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记载“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和特点。其次,积极推行“代管家长”制。建立起了一支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社会志愿者、少先队辅导员等人员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给他们以父母般的关爱,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县妇联、团县委、公安、民政还联合开展了“春蕾计划”、“春雨计划”、“护航工程”、“青少年维权岗”、“心连心”“手拉手”、“爱心助孤”等多种活动,在“六一”、

元旦、春节等节日和寒暑假期间,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回访,有效地消除了留守学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五是依托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县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管理站),对城市管理信息提示的信息(需要救助的未成年人),及时予以救助,坚持全天候不间断巡查,同时与城管、公安、环卫、社区、中小学校和沿街商户建立联动机制,凡发现有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及时劝告、引导流浪未成年人向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求助,或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对确实无法寻找到亲属的流浪未成年人给于妥善安置,对有流浪史未成年人实行跟踪管理,强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

3、加大保护力度,打击侵害行为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篇7

关键词:2011年;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统计报告

中图分类号: C913.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00-02

2011年,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部署,扎实推进各项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新成就。

一、残疾人康复

2011年,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不断拓展,使各类别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启动“400-830-0580广东省学龄前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服务”申报热线,目前已接受400多名本省户籍学龄前残疾儿童家属申请服务。

全年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9.48万例,其中,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2.5万例,为1 243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238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555人。

加强聋儿康复机构建设,完善聋儿康复网络。全省开展聋儿语训的机构(部、班)共83个,新收训聋儿1 269人,培训聋儿家长3 640人;完成中国残联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25人,助听器康复项目52人。

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全省共有精神康复机构508家,登记在册精神残疾患者40.3万,其中,监护率68.6%,显好率44.1%,社会参与率33.5%,肇事率0.2%,减除关锁475人。年度投入精神残疾预防与康复经费6 462万元。

全省共有孤独症儿童训练机构93家,在训孤独症儿童1 507人,救助贫困孤独症儿童1 010人。

全省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机构共95个,其中,省级1个,地市级36个,区县级64个。全年为肢体残疾进行康复训练27 560人,对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41例。

全省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机构共99个,其中,省级1个,地市级28个,区县级70个;实施智力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1 897人,社区家庭康复训练1 093人。

深入开展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全面推进普及型假肢装配,截至2011年底,为残疾人装配矫形器1 314例,装配假肢1 524例,全年供应辅助器具供应780种,18 729件,其中免费发放10 564件。

在58个市辖区和67个县(市)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0.82万个,配备1.7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二、残疾人教育

2011年,广东全省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登记在册5 102人,其中,视力残疾268人,听力残疾336人,言语残疾288人,肢体残疾1 332人,智力残疾1 622人,精神残疾355人,多重残疾901人。

全省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学校(班)6个,在校生108人;有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5个,在校学生698人。

2011年,全省有62人录取到高等特殊教育学院,有308人达到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录取285人,其中,本科103人,专科高职182人。

三、残疾人培训、就业与残疾人托养服务

全省有职业培训基地103个,其中残联兴办40个,依托社会机构兴办63个,开展城镇残疾人职业培训9960人。

城镇新安排1.37万残疾人就业。其中,集中就业残疾人0.29万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0.59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208人,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0.47万人。全省城镇实际在业人数18.36万人;69.25万农村残疾人稳定实现就业,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55.76万人。

2011年全省培训盲人医疗按摩人员85人,培训保健按摩人员661人。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盲人按摩机构646家,盲人按摩师就业2 658人。

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108个,托养残疾人3 734人,其中重度残疾人316人,占8.5%。

四、残疾人扶贫与社会保障

广东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双到”扶贫,扶持残疾人家庭2.8万户;完成危房改造3 101户,受益残疾人4 993人。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9万人,扶持贫困残疾人7.9万人,脱贫3.5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残疾人扶贫基地80个,共安排贫困残疾人就业4 157人。

2011年,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11.9万人,城镇残疾居民参加社会保险9.1万人。城镇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9.2万人,集中供养0.5万人,其他救助救济1.1万人;农村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共有24.7万人,五保供养2.4万人,其他救助救济3.6万人。

截至2011年底,共有77个区县确定为新农保试点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试点地区农村新农保参保31.3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5万人。

五、残疾人宣传文体

截至2011年底,地级以上市设有报纸专版16个,残疾人广播专题节目17个,手语电视栏目7个,通过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播报1395件次。全年共举办残疾人文化周73场次,残疾人文化艺术类比赛及展览36次;拥有残疾人艺术团队9个,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18个。

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14个,举办残疾人体育比赛91次,参赛残疾人运动员9703人次。2011年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广东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取得奖牌数第一,金牌数、总分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

六、残疾人维权

2011年,广东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19次,参加人数1.68万人;开办法律培训班33次,参加人数0.18万人;建立各级法律援助救助机构及工作站127个,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328件次。协助残联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61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67件。各级残联部门共处理残疾人来信2839件,来访1.27万人次,其中,集体访59批次,0.09万人次。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2.1万人。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1 780户。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中山、佛山6个城市成功通过“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的验收。

七、残疾人组织建设

2011年,组织建设工作主抓《关于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粤残联〔2010〕219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已有16个地市出台贯彻219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全省10个地市残联配备了残疾人领导,44个县(市、区)残联配备残疾人干部;1 60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残联,其中,专职理事长533人,兼职理事长826人;建立23 332个社区残疾人协会,选聘22 396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县级以上残联专门协会建会率达到100%。第二代残疾人证核(换)发证工作进展顺利,办证数达到70多万个。志愿者登记注册总人数31.7万,7.1万残疾人得到帮助。

八、残疾人事业统计与信息化

广东省残疾人保障金年审地税大集中平台投入运行。广东省残疾人呼叫服务中心新设置服务席位106个。完成省残联网站无障碍建设与升级改版工作。全省残联有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170人,其中,有统计从业资格35人,占20.6%。地级以上市举办统计人员培训班23期,417人参加培训。全省共有各级残联门户网站72个,其中,省级1个,地市级21个,区县级50个;举办信息化工作培训班23期,673人参加培训;省级残联网站全年发稿量2 302篇。全省各级残联信息化建设共投入1 131.9万元,其中,硬件投入占49.65%,软件投入占41.9%,系统运行维护费占8.4%。全省各级残联共有信息化专业人才280人。

参考文献: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篇8

2017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策划书一

一、活动内容

(一)参加市残联举办的活动

第二十四个助残日期间,市残(20xx年度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联将评选表彰一批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和基层残疾人先进工作者,我区残联按照文件要求,已上报马建国为基层残疾人先进工作者。

(二)开展辅助器具发放活动

以城区残联牵头,开展大型残疾人辅助器具捐赠活动。品种包括:轮椅、座便椅、助行器、手杖、助听器等。

(三)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

5月15日,由城区残联主办,下东社区承办的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将在市师范学院举办。

(四)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

1.为促进我区残疾人体育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为选拨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经区残联研究决定,拟定于20**年5月下旬举办XX市城区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地点待定。

2.各街道残联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结合助残日活动主题,通过举办残疾人书画摄影展、文艺表演、体育健身比赛、观看自强励志电影等系列活动,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公共文化生活,将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扩展成为残疾人身边的舞台和展示才华的窗口。

二、具体要求

1.各街道、社区及有关单位要按活动内容进行具体筹划并落到实处。

2.区残联组织的活动,按活动内容及时间逐一举办;街道以及社区、有关单位进行的活动,于助残日前实施。

3.助残日活动期间,各街道残联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4.各单位要将活动情况于活动后两天内以文字形式报区残联。

2017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策划书二

一、活动主题

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

二、活动背景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工作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一批造福残疾人的特惠民生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在精准扶贫、兜底保障方面向残疾人倾斜,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生存发展状况进一步改善,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是,从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实名制调查结果看,我市20.1万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农村还有4万多贫困残疾人,68.9%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受过一般劳动技能培训的残疾人仅占40%,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不足7%,40%残疾人有居家无障碍改造需求;残疾人托底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亟待完善,康复、教育、托养、就业等服务设施还需加快建设;全市有2300多名孤残儿童,这些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就学和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将面临更大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托底补短,超常规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让残疾人掉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三、活动措施

(一)各级政府和残工委成员单位要贯彻落实好《社会救助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具体实施时,充分考虑孤残儿童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孤残儿童解难题、求实效。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

1、教育部门要落实孤残儿童教育保障政策,切实保障孤残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依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为孤残儿童随班就读或接受特殊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为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就学优先提供资助。

2、民政部门要要积极研究改善孤残儿童生活水平的政策措施,加大明天计划的执行和推进力度。以孤残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做到应保尽保。扶持符合规定的民办机构,为孤残儿童提供服务,开展社区家庭康复,为社会组织在孤残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发挥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3、卫生计生部门要对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给予支持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福利机构防疫工作的指导,及时调查处理机构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鼓励、支持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减免孤残儿童医疗费用。

4、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采用送温暖、志愿者助残、巾帼建功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志愿助残活动。

5、残联要会同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完善儿童福利机构的康复设施,增强为孤残儿童提供各类康复服务的能力。着力做好0-6岁孤残儿童抢救性康复,通过早期干预,促进孤残儿童改善身体机能。

(三)各县区残工委要召开专题会议,专项研究部署助残日活动,并围绕本次助残日主题,结合本地实际,专题研究部署孤残儿童帮扶工作,明确各有关部门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保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职责。要邀请党、政、军负责同志在全国助残日期间,走访慰问福利院、康复机构、特教学校、托养机构、扶贫基地、福利企业,勉励孤残儿童自强、自立,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宣传要求

(一)各县区要将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的宣传报道工作纳入年度宣传工作的总体计划中,统一部署,统一安排。

(二)各新闻单位要结合本次助残日主题,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采取的有力措施和优惠政策,深入报道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积极报道助残日期间组织的各种活动,形成宣传声势和规模,充分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各县区要在助残日期间开展集中的阶段性社会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采用发放宣传册、张贴宣传画、设立和刊播公益广告等方式,增进社会对孤残儿童的重视和了解,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孤残儿童权益保护的认知水平,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社会气氛,有效促进孤残儿童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上一篇:市场和市场营销范文 下一篇: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