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效益范文

时间:2023-09-19 14:07:50

高标准农田效益

高标准农田效益篇1

5月20日,兵团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马金玉、三师国土局副局长秦爱民一行莅临五十三团复核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该团党委副书记、团长曾宁江陪同检查。

复核验收组首先来到该团的项目建设工地现场进行了实地查看,听取该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之后对项目相关资料进行了详细检查。该团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自2013年9月10日开始施工,于2014年8月15日竣工,项目总投资2008.79万元。累计完成现浇渠道防渗工程23.44公里,配套建筑物235座;建设高效节水膜下滴灌面积2723亩;田间道路砂砾石硬化11公里,配套建筑物12座;建设农田防护网203.3亩。该团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的实施,一是使渠道输水安全有了保障;二是通过田间道路硬化,方便了职工出行和田间作业;三是提高了条田标准化建设程度。该团4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分布在三连、六连、十七连等连队,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耕地情况来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布局,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为目标,选择一些整治潜力大且相对集中成片的田块。综合运用调查、勘测、评估等各种手段,准确摸清项目区耕地质量和权属状况,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效益的分配方案,确保收益权调整与分配方案的制定公开、公平、合理、合法。

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农田的防洪抗旱能力,为实现农田增产、农业增效、职工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检查,复核验收组对五十三团高标准基本农田施工、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希望该团继续加强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机制,科学调度用水,保证渠道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项目工程效益。

该团为保护耕地红线,组织相关部门、连队干部进连入户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宣传工作,设法化解施工中涉及的矛盾纠纷,动员连队承包户主动让出部分农田土地,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同时积极配合施工单位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该项惠民政策,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高标准农田效益篇2

作者:罗旭生

比如,在石脑镇丁家陂片区和胡家陂片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就整合了国土、水利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其中,国土投资871万元进行土地平整及机耕路建设6000亩,水利投资1022万元进行了2.35万亩灌溉工程及配套———凡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的项目,上级资金到位后,市财政配套资金立即跟进,有效确保了项目资金及时到位,有力保证了项目建设如期开工。动员群众筹措资金———在坚持争资争项、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致力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尤其是在引导群众投工投劳方面,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体。严格资金监管———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实行报账制,做到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各部门按照工程进度填写资金申请计划,财政分期分批下拨资金,并向受益区村民公布,接受监督。工程竣工后,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工程决算,审计局进行审计,强化资金监督检查,实行跟踪问效,确保建设资金落在实处,真正让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强化建设监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高效。

注重加强管理———项目所在乡镇与项目主管部门签订责任状,项目施工单位与所在乡镇签订责任状,项目所在村组与乡镇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将项目建设成效与来年的项目投放挂钩,与土地使用指标挂钩。对工作不力、进度不快、成效不好的乡镇,水利、开发办等部门明确了项目少放或不放,国土部门明确了土地“招拍挂”暂时冻结,促使项目乡镇加大管理力度,强化管理举措,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注重强化监理———每一个项目都配备了专业监理,强化工程各个环节的监管。每一个项目都由所在乡镇配备了义务监督员,凡是工程项目验收不合格的,义务监督员都拒绝签字。注重高位督查———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相关部门一把手组成联合督查组,按照时间表对项目进行实地督查,并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定期编发督查简报。为确保督查工作见到实效,项目相关部门抽调专门人员,进驻市委市政府把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年终农业农村工作考核范畴,对落实任务好、完成质量高的乡镇在农村工作会上予以表彰。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考核结果记入干部档案,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强化功能配套,确保高标准农田整体效益。切实做到“四个同步”。

农机化综合水平达55%。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创建高产粮食活动同步进行———凡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地方,都大力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努力将科学种田与科技推广相结合,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水平。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良种良法良技推广运用同步进行———通过改善农田生产条件,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冬季农业,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产出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态和生活条件。强化维护管理,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长期受益。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抓好服务和后期管护很重要。在强化维护管理方面,高安市主要是做到“三个结合”。市乡结合———市里成立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水利、国土、农业、农业开发、林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个乡镇明确了分管领导,并将农技服务站所纳入维护管理服务体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分别抓”,方方面面齐抓共管、上上下下有机结合的格局。灌片结合———灌区方面,主要是以水利局和下属水库管理局为主负责抓好渠道春夏冬等时节的清淤工作,负责抓好主干渠的管护工作,确保渠道畅通。片区方面,以乡镇和实施部门为主,联手搞好长期维护,保障农田基础设施使用效益。专群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后,市里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健全农田基础设施的管护制度,明确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主体,以及设施产权归属。管护工作不仅有市里专业技术队伍参与,而且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都落实了责任地段,明确了工作职责。为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积极性,还引导农民成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护组织,即农民用水协会。目前,高安市农民“用水协会”已发展到245家,用水协会有具体的工作章程和详细的办事流程,在农民用水、协调灌溉、组织维修和投资投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保证了农业基础设施做一件成一件,做一处成一处。

高标准农田效益篇3

近日上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主持召开第16次部长办公会,审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会议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原则、目标、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公众参与、土地权属调整、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会议认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符合国土资源行业标准要求,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将进一步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工作,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会议审议通过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会议指出,建部十多年来,国土资源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指示精神和部门职责,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和任务,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亿多亩,补充耕地4,500多万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并略有增加;农田整理新增耕地率达5%~8%,农田产出率提高10%~20%,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会议提出,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成为土地整治的重要任务。实际工作中,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需要研究建立标准体系,规范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质量评定、后期管护、权属管理、绩效评价等环节,需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充分运用土地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最新数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进行规范,以实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会议要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规划引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统筹安排;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坚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发挥项目建设长期效益。会议强调,要加强日常监测,实时更新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进一步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统一标志。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会后,徐绍史主持召开了第17次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研究贯彻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精神。部领导徐德明、张少农、王世元、胡存智、张德霖出席会议。部总工程师钟自然,部机关有关司局及直属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高标准农田效益篇4

【关键词】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71-0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70%的固定资产、44%的人口、1/3的耕地、数百座城市,以及大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都位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现有防洪工程体系仍然较为薄弱,江河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拦蓄洪工程建设不足,且有40%的水库带病运行,非工程措施体系不健全,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灵活运用的基本条件,启用困难。

(二)设施老化失修,配套设施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于20世纪50~70年代兴建,一些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破损、效益衰减严重。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不全,技术落后,其服务功能严重退化,部分设施原有功能基本丧失,再加上灌区建筑物不配套,分配水制度不健全,造成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减少。

(三)资金投入不足

这些年来,水利投资更偏重于投向大江大河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水利工程倾斜力度不够。小农水建设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资金匮乏、历史欠账较多而缺乏基本的维护。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具有跨区域特点,镇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缺少资金无法独自实施,而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无法完全落实,造成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四)农田灌溉技术落后

当前我国主要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管理水平,大部分农田仍然采用落后的大田漫灌的方式,灌溉水利用系数十分低,造成了农田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灌溉水利用率较高的滴管、喷灌、渗灌等节水技术还未普及,实施节水灌溉科技兴农措施未能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农田缺水现象。

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导致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就是在建设管理上不够细致,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已无法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相适应。所以,我们应借鉴一些成功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事例,将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应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拓宽投资渠道,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责任,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中。此外,拓展社会、企业和群众投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

(三)加强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与养护

水利工程的建设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每个环节部分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设备的质量方面一定要得到全面保证。其次,必须要有齐全的工程管理标准与规定、法律等相关资料。另外,应制定完善的工程维修养护方面的费用规范标准,按照受益程度的大小以及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向受益人与收益企业收取一定的资金费用,并将收取来的费用作为工程的后期养护,并且还要大力推广工程建设的新技术,以此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与日渐发展的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相适应,从而让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自身的效益充分的发挥,以此对农民进行良好的服务。

(四)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灌溉技术落后,我国农业用水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要通过引进先进节水技术,积极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农业水资源的作用。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强化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三、结语

高标准农田效益篇5

1、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

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保障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水平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规划方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在进行工程验收时没有统一的依据和评价指标可供参考。在工程施工前,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和工艺流程就开始施工,或者规划较为片面,所以导致随意、盲目施工,在实际施工时出现许多没有预见的问题,例如水旱调节功能失效,水利工程效果无法显现等问题,与实际施工脱轨,既影响了工程质量,又耽误了施工进度,影响效率,给工程的建设带来困难,造成经济损失。

2、施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策划者的知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而我们不乏看到许多施工单位一味追求设备和材料的完善,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人员进行技术和思想的培训,直接上岗作业;而且施工单位缺乏一支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队伍,在问题出现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管理者的素质尤为重要,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者都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发挥管理者的效能。要想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就必须提高参与施工建设的所有人员的整体素质。

3、缺乏资金投入

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工程中机械设备老化、却得不到及时的修护和保养,影响施工进度。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电费和水费是较大的支出,水利工程运行费用较高,给农户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农田水利工程分布面积广、数量多,所以国家在管理和扶持农田水利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目前来看,国家对其的投入还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需要,设备维护、技术革新、水费补贴等一系列资金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工程建设不按规划实施,部门缺乏配合意识

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脱离了行业部门的规划盲目施工,缺乏技术合理性,社会效益和经济难以实现。水利工程必须在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指导下进行,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情形:工程没有统一的安排和布局,各个部门各负其责,配合意识差,对实施的项目存在不同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方面、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工程纠纷现象普遍,导致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二、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要建立管理机制,从施工开始到结束,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监管内容和质量标准,加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质量的管理。施工前做好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一切准备工作满足施工过程的需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对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处理;施工后的监管工作主要是工程验收,以科学的工程方案为指导,对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评估。

2、加强农田水利技术力量,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水利人才是工程建设的保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是完成高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重视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人员,上到管理者,下到操作工人,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学习。作为管理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掌握工艺流程,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对于操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思想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提高施工规划管理水平

在工程施工之前要有专业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要搞好农田水利施工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采集数据资料,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级政府应该为工程的规划提供一定的资金投入,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专业人员在分析数据和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具体的管理目标和进度计划等;详细规定各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做好各个工序的协调和衔接工作;最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实行责任制。

4、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国家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长远利益来看,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获得更高利益的回报。老化设备的维修养护、先进技术的引进、施工人员的培训、工程质量的监管等各个施工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避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所以说,加大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5、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加强对已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工程长期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重点的水利工程设施实行重点专人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向水利工程的收益方征收部分费用,用于对现有工程进行定期的养护,遵循“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此外,根据各地的地质、气候等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以不同模式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

三、结束语

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各地方政府和相关事业单位要做好工程建设的规划、施工和监督管理工作,建立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水平,使水利工程早日发挥效益,促进国家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高标准农田效益篇6

关键词:高标准 农田 水利工程 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104-01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2011 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各省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该研究者从各种报道中梳理分析了当前的建设现状,分析其建设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1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自2009年开始,财政部、水利部在继续组织开展面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决定启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 年投入超过50亿元。全国各地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调研发现,由于地域差异,各地区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典型的值得相互借鉴的成功经验。

1.1 存在的问题

(1)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缺乏清晰的内涵。

目前,从国家和行业层面来看,没有对什么是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评价指标作统一规定。各地区社会、经济和气候条件及灌溉排水现状不同,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诠释也不同。灌重于排和排重于灌的地区、经济发达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预期和内涵理解就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有的地方提出应是“高产稳产、旱涝保收”;有的认为是“灌溉有保障、排水有出路、旱涝保收、节水高效”;也有的把高标准农田水利归纳为三部分组成,即“高标准的水源工程、完整的灌排体系、高标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等等。正是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差异和地区实际条件的差别,使各地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评价指标的建设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执行部门和监管部门在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验收评定时,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可依。

(2)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文献查阅发现,各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性很高,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各地在规划设计、投资强度上,标准不一,参差不齐;上级组织和监管部门在验收和评定工程建设是否达到高标准时,评价指标选什么,各地区的指标值该如何取,没有统一的依据可参考;地方建设管理部门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高标准设计时,不知道哪些指标该高,该高多少。因此,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不规范,影响后续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3)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多数地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建设资金缺乏统筹协调,二是建设区域缺乏整体布局。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渠道较多,各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专项资金大多是分别规划、分别招标,部门间缺乏有效协调,不少项目盲目规划、盲目实施,造成资金实际使用效果较差,难以形成合力。

1.2 成功做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功做法是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对规划区域基本采用先丈量收回土地,然后重新规划布局,施工完成后再丈量有效耕地面积并分配到相关用户,使得工程所占土地做到了共同分担,避免因局部利益受损而造成建设工作受阻的问题。针对施工质量监管难的问题,河北等省大力推行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度,通过农民义务监督员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加大受益群众的监督力度。

2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进一步明确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内涵及建设标准

水利部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对口和主管部门,对全国各地的农田水利基本情况掌握最全,为了促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又好又快发展,有必要在广泛听取地方管理者和水利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其他部门和各地有关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制定相应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技术规范或建设指南,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统一规定。同时,基于大家认同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定性目标,提出一套统一的量化指标,并依据各地区实际情况确定相应指标的建设标准值。

2.2 进一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与资金的整合机制

建议县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各方认可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县级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与资金整合办法,建立部门协商机制,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切实推进各部门的水利建设资金整合,解决临时性拼盘式整合的问题。

2.3 进一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保障机制

造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缺乏保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首先,工程投资标准需要提高。现行的工程定额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现阶段工程建设,需要修订完善各类工程的概算定额,提高工程概算的准确性和项目投资的科学性。其次,要实行全局规划、科学布局田间系统。要使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长效发挥其内涵所蕴含的各项功能,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将集中连片的大片农田进行全局规划设计,剔除原有的杂乱无章的路、渠,合理布局新的、耕作效率高的路、渠、田埂,这样就会把原承包者的农田重新分割、划块,故需要国家或行业管理部门出台有关高标准示范农田工程项目占用耕地及索赔政策,或采取别的一些有助于工程规划布局顺利执行的可行措施。

3 结语

为了保证这项利国富民的民生工程健康稳步发展,建议水行政主管部门在了解工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内涵不清楚、建设标准不统一、 建设资金和项目缺乏统一规划、建设质量缺乏保障、运行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加强地区和行业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经验共享,带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坤英.辽宁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1(12):36-37.

[2] 阿怀智.关于大通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J].青海农林科技,2011(1):48-50.

高标准农田效益篇7

农业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进步的快慢,农民的小康将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强盛;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有效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水利工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农业的发展速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农田水利工程在综合效益评价中的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的综合效益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将涉及到水利建设的多个方面,要将经济、政治、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等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评价。其复杂性就决定了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这就使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很难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或者非常固定的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评价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下面我们针对在综合效益评价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一)政府建设急于求成

农田水利的建设,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当地政府主管,通过对建设规划、具体评价以及政府审批这一系列的工作,将项目建设落实到位;在很多地区的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过于急于求成,不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仅仅是考虑经济效益,关心是否会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会增加就业率等问题,就会对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最后会严重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二)综合效益评价方式呈现复杂性和滞后性

对于我国来说,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在国内并没有非常健全和完善的理论基础,其综合评价工作在西方相关理论的学习中,逐渐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建设特点和不同的发展现状,也使综合效益评价工作呈现出复杂性和滞后性。

针对综合评价的方式来讲;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社会的现代化进步,在农田水利的综合效益评价工作中,出现了很多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也有很多外来理念的渗透,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水利评价体系,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方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线,零零碎碎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依据,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就似乎越来越重视,谁的方法更先进,而忽略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这种盲目学习和盲目攀比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综合评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这就导致评价手段多、杂,整体质量滞后。

(三)综合评价标准不统一

正是由于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综合评价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再加上综合效益评价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相关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评价工作的难度,在日后的相关工作中,要更加注意对综合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在重视评价方法创新性的同时加强对理论的分析研究,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综合评价标准。

二、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综合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在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因此,在综合效益评价中,要着重考虑到其使用价值,以可持续发展为思想基础,重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在此我们将重点论述水利工程评价体系制定的重要依据。

第一点就是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综合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第二点就是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思想,以此促进地区农业和经济的快速、持久发展。第三点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自然环境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工作。第四点就是要根据同一类型的项目评价工作,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这样可以在日后的综合效益评价中增加可信度,提高科学性。

一般来说,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要重点考虑到三个方面的效益,分别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这三点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经济效益主要是根据建设的投资与建设的收益之间的关系而确定的,要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实用性;社会效益就是水利建设要本着造福民众的目的,去方便人们的灌溉和种植;而环境效益,就是指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要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综合评价体系

在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综合评价体系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明确评价内容、抓住评价的重点和核心,与此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水利建设的特点施行不同的评价方式,在此我们可以大致将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评价工作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构建。

第一方面就是要为评价工作设定一个综合性的目标,明确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全方位开展效益评价工作;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南、北农业发展模式差距十分大,北方多以旱地为主,而南方多以水田为主,土地类型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的不同,其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最终目的也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在进行目标设定的同时,要结合各地区水利建设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

第二方面就是要求综合评价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地区的水利综合评价中,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综合评价误差的现象,甚至一些政府会为了降低投资标准,采用劣质的工业原料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抓住评价工作的关键部分,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对效益评价中,有问题的部分,进行及时的反馈,并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处理。

第三方面就是要将评价工作分成几个具体的部分,明确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指标,以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性和使用性。

三、结语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的发展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农田水利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性的问题,我们要注意文中所提到的几个关键点,加强这几个方面的建设,根据文中所提到的相关建议,来完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使其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切实服务于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李超.水利工程项目可持续后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

[2]何宁彬.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高水利设施效益[J].广东科技.2011(12).

[3]吕彤,吕辉,李文哲.水利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研究[J].河南科技.2011(15).

[4]阳大兵.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高标准农田效益篇8

    一、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从2009年开始,我国财政部和水利部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建设工作,每年投入资金达50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建设过程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引起国家和相关事业单位的重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面临建设水平低、工程不配套、缺乏资金投入等问题,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前期的规划、建后的管护工作都不够明确,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施工监督管理不到位,建设标准低

    农田水利施工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不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制度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一些监理单位为了节省开支,在监管工作中投机取巧,减少监管次数,致使违规行为不能被及时监管。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使用劣质材料,不按照图纸私自操作,责任落实不清,出现监管互相脱节、施工秩序混乱的现象,如果对这些行为不能做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管理,将会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一些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达不到要求,工程竣工后管理粗放,水利设施损害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

    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保障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水平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规划方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在进行工程验收时没有统一的依据和评价指标可供参考。在工程施工前,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和工艺流程就开始施工,或者规划较为片面,所以导致随意、盲目施工,在实际施工时出现许多没有预见的问题,例如水旱调节功能失效,水利工程效果无法显现等问题,与实际施工脱轨,既影响了工程质量,又耽误了施工进度,影响效率,给工程的建设带来困难,造成经济损失。

    3、施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策划者的知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而我们不乏看到许多施工单位一味追求设备和材料的完善,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人员进行技术和思想的培训,直接上岗作业;而且施工单位缺乏一支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队伍,在问题出现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管理者的素质尤为重要,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者都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发挥管理者的效能。要想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就必须提高参与施工建设的所有人员的整体素质。

    4、缺乏资金投入

    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工程中机械设备老化、却得不到及时的修护和保养,影响施工进度。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电费和水费是较大的支出,水利工程运行费用较高,给农户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农田水利工程分布面积广、数量多,所以国家在管理和扶持农田水利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目前来看,国家对其的投入还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需要,设备维护、技术革新、水费补贴等一系列资金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5、工程建设不按规划实施,部门缺乏配合意识

    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脱离了行业部门的规划盲目施工,缺乏技术合理性,社会效益和经济难以实现。水利工程必须在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指导下进行,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情形:工程没有统一的安排和布局,各个部门各负其责,配合意识差,对实施的项目存在不同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方面、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工程纠纷现象普遍,导致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三、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要建立管理机制,从施工开始到结束,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监管内容和质量标准,加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质量的管理。施工前做好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一切准备工作满足施工过程的需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对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处理;施工后的监管工作主要是工程验收,以科学的工程方案为指导,对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评估。

    2、加强农田水利技术力量,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水利人才是工程建设的保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是完成高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重视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人员,上到管理者,下到操作工人,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学习。作为管理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掌握工艺流程,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对于操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思想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提高施工规划管理水平

    在工程施工之前要有专业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要搞好农田水利施工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采集数据资料,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级政府应该为工程的规划提供一定的资金投入,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专业人员在分析数据和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具体的管理目标和进度计划等;详细规定各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做好各个工序的协调和衔接工作;最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实行责任制。

    4、加大资金投入资金是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国家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长远利益来看,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获得更高利益的回报。老化设备的维修养护、先进技术的引进、施工人员的培训、工程质量的监管等各个施工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避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所以说,加大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5、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加强对已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工程长期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重点的水利工程设施实行重点专人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向水利工程的收益方征收部分费用,用于对现有工程进行定期的养护,遵循“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此外,根据各地的地质、气候等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以不同模式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

    四、结束语

上一篇:农贸市场消防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政务服务工作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