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会议范文

时间:2023-12-11 15:51:24

高标准农田会议

高标准农田会议篇1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

Thin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Zhao Hui

(TianJin Land Reclamation&Expropriation Affairs Centre TianJin 30022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ignificant effec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high-standardbasic farmland. However, many problems were initiat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ianjin high- standard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high standard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main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Key words: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land consolidation

1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中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2012年3月29日,国土资源部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再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2 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概况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分配天津市“十二五”期间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规模224万亩,国土资源部下达天津市2012年60万亩、2013年4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整治任务,全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度天津市共完成59个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面积约67万亩,圆满完成年度任务。2013年度设立了53个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面积约52万亩,均完成项目设计工作,项目实施稳步推进。

3 主要做法

3.1 完善制度建设

为适应土地整治工作形势需要,在国家以及天津市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转发市国土房管局拟定的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国土房管局下发《关于印发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方案及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调查技术方案的通知》、《关于规范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实施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天津市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办法文件,进一步就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工作方案、基础调查技术标准、实施管理以及规划设计和验收环节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制度依据。

3.2 加强组织保障

为切实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天津市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以确保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各区县分别设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区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国土、财政、农业、水务、项目辖区内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着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3.3 强化公众参与

一是在项目申报阶段,充分征求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意见,并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字盖章的土地整治项目征求意见书为项目立项的要件之一。二是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规划设计方案应充分征求意见,确保项目规划设计符合当地实际。三是在项目实施阶段,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开展农民自行开发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平整、水土保持等单项工程可由项目所在地村民承担。四是项目建设全程,由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代表实行多方监督,村民意见为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五是项目建成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户作为管护承担单位和管护责任人,进行日常管护工作,确保后期管护工作落实到位。

3.4 严格制度执行

为保证项目实施的规范运行,严格按照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要求,执行项目“五制”,即法人责任制、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防护林网等单项工程,凡是需要招投标的,一律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建设过程中,一是聘请专业监理单位和项目区农民对工程实施全程监理;二是强化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工程造价有预算,材料进场有检验,关键部位有鉴证,工程进展有日志,确保建设工程各个环节规范运行。

4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思考

4.1 资金缺乏动力不足

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普遍缺乏资金,只有少数项目可以争取到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其余项目均为自筹资金项目。由于缺乏资金支持造成各区县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性不高,推动工作阻力较大。且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拨付程序繁琐,拨付进度与工程进度不匹配,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4.2 从业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近几年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天津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均设立了土地整治专门机构,但人员存在着缺乏系统性在岗培训,对土地整治行业了解不精的问题。依据相关规定,土地整治专门机构承担着全市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审查、竣工预验收等技术性工作,对人员土地整治专业技术知识要求较高,从业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4.3 参建单位水平参差不齐

从目前工作上看,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涉及的招投标机构、勘测、规划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监管,仅对于规划设计单位需要具备天津土地学会颁发的土地规划乙级以上证书,其他各类参建单位均未进行准入管理,对其完成的质量成果更是缺乏有效评价,从而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成果质量。

5.有关建议

5.1 理顺资金渠道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对新增费的使用范围、预算管理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渠道不畅通,从财政部门申请专项资金比较困难。建议国家出台具体新增费使用程序规定,明确新增费由各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门机构安排项目和管理,增加地方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扩大新增费的支出使用范围,使用新增费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新增耕地也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5.2 进一步健全文件标准

为了适应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需求,国家先后出台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以及《规划设计编制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标准,建议在此基础上,尽快出台土地整治行业的工程招投标、监理方面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标准,规范和指导土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5.3 加强土地整治专业队伍建设

结合不断出台的标准、规范,建议广泛开展针对土地整治基层管理人员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水平和业务能力;积极与部土地整治中心、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加强与其他省市的沟通交流,学习好做法、新观念,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团队合作意识强的服务队伍,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5.4开展对参建单位的考核评价

建议一方面借鉴其他行业部门的经验,建立土地整治行业资质管理体系,出台对招投标机构、勘测、规划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的考核评价办法,形成参见单位准入退出机制;另一方面借鉴其他省市做法,成立专门的土地整治协会,负责机构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监管,优化土地整治行业队伍,确保土地整治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55号.2012.3.27

[2]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2012.4.6

[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1033-2012)2012.6.20

[4] 李少帅,郧文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资源与产业,2012,14(3):189-193.

高标准农田会议篇2

关键词:农田;土地;建设

现阶段,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十七届五中全会、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十二五”规划建议都对土地整治工作、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2009年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全国农用地等级调查成果,我国1.2亿hm2耕地,高产稳产农田约0.4亿hm2,仅占耕地总量的1/3,其余为中低产田,由此看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潜力巨大。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展

目前高标准农田尚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开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关的国土、农业、水利、农发办等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既有交叉又各有侧重。在地方层面,部分省份出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如四川、江苏省人民政府分别制定了《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广东省农业部门和国土部门联合制定了《广东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综合看来,高标准农田应具备以下特征:水资源有保证,农田集中连片且单片规模较大,灌排等农田水利设施达到一定标准,道路通达率较高,林网健全,便于机械化操作、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突出等。多年来,通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连续投入,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优化了农用地利用结构,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耕地等级和产能。据统计,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1999年的0.53亿hm2增加到2009年的0.59亿hm2,节水灌溉面积从2000年的0.16万hm2提高到2009年的0.26万hm2,粮食单产从1999年的4687.5kg/hm2增加到2009年的4875kg/hm2①。1999—2010年,全国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0.13亿hm2,补充耕地的约340万hm2,农田产出率提高10%!20%,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亟须破解的关键问题

1.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当前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涉农资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占用税和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10%土地出让收益等,上述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土地出让收入。其中,除中央分成的30%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外,大部分资金由各地自行使用。据统计,2009年全国2/3的土地出让收入来源于沿海省份。而河南、黑龙江、吉林、湖北、湖南、新疆等省份土地出让收入较低,耕地面积大或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农田水利和交通设施不健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粮食单产较低,这些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由此形成了区域间的资金投入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倒挂”现象。

2.田块破碎度大,权属状况复杂我国耕地形态细碎、零乱,田坎比例超过集约化水平中等国家一倍以上,耕地平均地块大小仅为0.087hm2,是荷兰平均地块大小的3.8%。如四川省金堂县的1个土地整治项目区,1农户家庭3口人,承包经营的土地共0.24hm2,却有37块耕地,平均每块不足0.0067hm2,不仅不适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开展规模化作业,对于农户自身来说,由于其承包的耕地零星分布在不同区位,耕种起来也极为不便。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面临的巨大障碍。一方面,为减小田块破碎程度,提高灌溉保证率,确保道路通畅,则必须降低田坎系数、小田并大田,同时修建的灌排设施和道路要占用原有耕地,所有这些都涉及到权属调整工作,牵涉到农民土地权益,十分敏感和复杂,为避免产生纠纷,一些地方开展有关工作时,仅对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占用土地进行权属调整,项目区田块较为破碎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通过土地整治完成了权属调整,形成了规范的格网条田,但由于农民承包的土地面积较小,户与户之间又重新筑田埂做界址,土地重新破碎化,有效耕地数量因此减少。

3.投资分散,综合效益难以发挥按照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开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工作,包括:国土部门开展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主要目标;农业综合开发办安排的土地治理项目,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农业部门安排的高产创建项目,主要包括推广优良品种、集成高产技术、综合防控病虫草害、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和推进机械化生产等内容;水利部门安排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

4.与新农村建设协调不够多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重心放在农田建设方面,对村庄整治、农村环境、交通建设等方面关注度不高。在一些项目区,常常能够看到农田配有建设标准较高的混凝土质田间道,而与田间道对接的村庄道路则高低不平、损毁严重,也常能看到杂树、杂草,垃圾乱倒乱堆等环境不良现象,与新农村建设不相协调,且长久下来势必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造成不良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需进一步丰富,有必要与农村公路、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统筹开展。

三、针对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建议

1.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结合在不改变耕地用途,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适度流转。在此基础上,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真正做到降低田坎系数和田块破碎化程度,建设集中连片的格网条田,进而保障农业规模化作业和经营。

2.加大涉农资金在国家层面上的统筹力度建议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央分成比例,对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和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10%土地出让收益也可提取适度比例在国家层面上统筹安排。以此提高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能力,向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的区域倾斜,破解涉农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的难题。

高标准农田会议篇3

一、2009年农机工作总结

2009年,总局农机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机装备结构水平,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农机标准化管理和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垦区现代农业发展登上新台阶。

(一)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今年是垦区农机投入和争取国家农机补贴资金最多的一年,实现全年农机更新总投入14亿元,其中国家农机购置补贴3亿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4.6万台(件)。继续组织实施了40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投资1.6亿元,引进了国外大型先进的农业机械243台(套),使现代农机装备区累计达到266个,负担旱田耕地1400万亩。同时还更新装备了水田机械,青贮收获机,马铃薯,甜菜,芸豆等种植与收获机械,预计到2009年底垦区农机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比上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其中旱田达到96.5%,水田达到95.3%;垦区农机总动力6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不仅农机装备总量增加,而且装备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航化作业面积达到1317万亩,比上年增加203万亩,增加18.2%。

(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有提高

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增一批性能先进水田机械和设备包括高性能插秧机720台,水稻全喂入收获机842台,半喂入收获机317台,大型自走式割晒机46台等,水稻生产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95.3%,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

(三)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成效显著

坚持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重点推广应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农机自动导航和智能化管理技术,大垄密整形起垄机,水稻育秧集中浸种催芽,水稻高性能插秧机,水稻产地烘干机,青贮收获机,玉米专用收获机,马铃薯,甜菜等播种与收获机械,先后多次在建三江、红兴隆、北安分局等有关农场组织召开了新技术,新机具示范试验和推广现场会。其中继续试验水稻植质钵育机插技术和塑盘钵育机插技术。组织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场”项目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全年农机作业实现节本增效达9亿元以上。

(四)农机标准化管理和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结合总局开展农业标准化达标活动,深入开展了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加强了对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管理和田间作业机具的检查验收,提高了农机标准化水平。加强了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总投资1.5亿元,扩建和新建“场库棚”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涌现出一批如红星、宝山、友谊五分场二队,七星、尖山农场等建设标准与管理水平较高的“现代化农机管理服务中心”。

(五)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

加大农机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了农机安全执法专项检查等活动。促进驾驶员和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守法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和全社会支持农业、支持农机化发展意识。培训农机管理人员和驾驶员7万人,检验农业机械30余万台(件),截止到目前没有发生农机重特大事故,到年底有望实现连续三年零死亡事故的目标。

(六)“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实现新突破

今年垦区九个分局75个农场共计出动7200台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300万亩,完成了年初计划任务,比上年增加21%,实现垦区农机创收2.07亿元,农村农民节本增收5.06亿元。从总局、分局到农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加强对场县共建跨区作业的组织和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九三分局各场与嫩江县各乡镇“整村推进”已复盖全县面积达到70%;农场与地方共建农机合作社已达23个,其中今年新建14个;九三、绥化、北安等分局加快农机场县市共建步伐,其中北安分局二龙山农场与北安市二井镇共建农机合作社,总投资2600万元,其中北安分局投资16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使用,现代农机装备已到位,作为黑龙江省1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得到黑龙江省各级领导认可,成为2009年全省整县(市)推进试点的典型。

二、2009年农机化工作存在问题和不足

尽管垦区农机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垦区仍有大量机型陈旧,性能落后的农业机械,迫切需要更新换代;二是农机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更加

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三是农机化发展还不够平衡,经济作物和畜牧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四是农机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五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没有专门的农机推广机构和专职推广人员;六是农机场库棚建设量大,标准高,任务重,迫切需要增加投入和政策扶持。

三、2010年农机化工作思路

根据总局党委确定的明年工作要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确保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推进垦区城乡一体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2010年农机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一)工作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总局党委(扩大)会议和总局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区和实现粮食总产350亿斤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机,以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一个转变”、“六个发展和延伸”,进一步加快农机更新步伐,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农机新技术与新机械,强化农机标准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创新体制与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农机场县共建,努力开创农机化工作的新局面。

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一个转变”、“六个发展和延伸”,是农机局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垦区农机化发展的实际,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机而提出的垦区未来农机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之一,其含义:“一个转变”,就是努力实现由农业机械化向农机现代化的转变;“六个发展和延伸”即:由旱田装备向水田装备发展和延伸,实现水旱田全方位机械化;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等非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和延伸,实现全作物的生产过程机械化;由农业生产的产中向产前和产后机械化发展延伸,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和延伸,实现种养业全面生产机械化;由地面机械作业向空中发展和延伸,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的立体生产作业;由垦区内向垦区外发展和延伸,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主要工作目标

2010年,实现农机更新总投入15亿元以上,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4亿元,新增国内外各类机械5万余台(件);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5%,其中旱田达到97%,水田达到95.8%;航化作业面积超过1500万亩;确保跨区作业面积3000万亩。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加快农机换代更新,进一步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加大更新投入力度,继续从国外引进先进大型机械,新建旱田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40个,使垦区现代农机装备区总数超过300个,负担旱田耕地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进一步更新装备一批水田机械,同时也要装备一些经特作物机械和畜牧机械,还要从国外购买农用飞机10架,使整个农机更新总量和质量进一步突破历史。

2.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机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引进与消化吸收相结合,重点推广应用十大农机新技术:一是精密播种机械化技术,在垦区掀起新一轮的播种机械更新的革命,重点是玉米、大豆高性能精密播种机;二是保护性耕作技术,重点是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整地机,深松机,耕耘机,免耕播种机;三是水稻全程机械化关健环节技术,推动垦区水稻生产登上新台阶,重点是水稻集中浸种催芽设备,自动精密播种机、高性能插秧机、大型收获机和割晒机、半喂入收获机;四是精准农业和农机信息化管理技术;五是旱田节水喷灌技术;六是经济作物关健环节机械化技术;七是畜牧机械化技术和饲料搅拌饲喂技术,榨乳与保鲜储运技术;八是农作物秸秆还田与收集、打捆机械化技术;九是植保机械化技术和航化作业技术;十是重点突破水稻钵育机插技术,要在垦区较大范围示范推广。

3.坚持农机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农机管理标准化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继续推广红星农场等“现代化农机服务中心”的经验。要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入2亿元,新建“场库棚”130万平方米。新建的场库棚要统一规划、高标准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创新农机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发展农机大户;鼓励走联合投资、联合经营、股份合作之路;鼓励和引导成立农机合作社等农机专业经营服务组织;加强农机维修保养和销售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加强以跨区作业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农机推广工作有机构有人员。积极支持和扶持促进垦区农机流通,生产加工制造和农机服务业的资源整合与合作,推动垦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5.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牢固树立和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千方百计减少农机重大事故发生。要加强农机监理岗位培训,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奖罚制度。加强农机安全法规宣传教育,继续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实现拖拉机、收获机登记率96%以上,驾驶员持证率98%,拖拉机年审合格率95%以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6.大力推进场县共建、跨区作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快农机场县共建步伐,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拓展跨区作业项目和作业范围,大力推广整村、整建制,生产全过程托管代耕服务。积极支持与地方共建农机合作社,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机制与模式。鼓励到农村承租土地,农场对参加跨区作业的有机户或机车和去周边农村和省内外承租土地给予鼓励和扶持政策。全年要确保实现跨区作业面积3000万亩。

高标准农田会议篇4

刚才,我们收听收看了全国、全省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希望大家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当前,各县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情况

(一)前期工作。8月24日,市农建办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冬~2011年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方案)的通知》(亳农指办〔2010〕4号),要求各县、区针对近年来旱涝灾害所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按照打造"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的总要求,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建设原则,统筹做好各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水利基础条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0月19日,市农指部下发了《关于2010年冬-2011年春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意见》(亳农指〔2010〕1号),随后各县、区相继出台了年度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并同步充实调整了领导组织机构。

(二)各地动员情况。10月25日,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及"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总结视频会议后,市农指部全面动员部署了我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要求各县、区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蒙城县于10月26日召开了全县冬修水利暨林业整地挖穴工作会议,县于11月4日召开了全县农田水利暨林业生产工作会议,涡阳县于11月9日召开了全县水利兴修动员会和现场会,全面动员部署今冬明春水利兴修工作。区水利兴修动员会正积极筹备,近日召开。9月10日县率先拉开我市今冬明春水利兴修序幕,涡阳县、蒙城县、区分别于10月20日、26日、30日相继启动了水利兴修工程建设。

(三)工程进展情况。

入冬以来,各县区都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创建小麦亩产千斤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中小河流治理和大沟疏浚工程。利阚新河、赵王河治理项目资金已下达,总投资7500万元,10月29日开标,目前已开工实施。县西红丝沟、涡阳县二夹沟、蒙城县秃尾巴沟、区中心沟等大沟疏浚工程已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近日开工。

2。农田小区综合治理工程。县旧城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治理面积1。89万亩,总投资2368万元。

3。水源工程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抓好抗旱水源工程和村塘改造工程建设,目前,已经新打机井1235眼,开挖村塘135面。

4。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今年8月,我市三县一区均争取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0年度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已开工建设,要按照计划稳步实施,按期完成;涡阳县项目正在招标,计划12月上旬开工建设;蒙城县、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正进行招标准备。

5。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今年,我市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的工程建设,主要涉及茨淮新河灌区蒙城县鸭嘴沟站、塘路沟站,县张白行站拆除重建工程。目前,投资计划已经下达,县张白行站拆除重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招标内容的全部工程量;蒙城县鸭嘴沟站、塘路沟站拆除重建工程于2010年10月底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00万元,要按照计划于明年3月底完工。

截止2010年11月10日,我市累计投入劳动工日28。6万个,出动机械台班4。45万个,疏浚大中沟河道20条(其中大沟4条)16。5公里,小沟276条816公里,新打机井1235眼,新建村塘122面,完成土石方239。9万方,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7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4。6万亩,新增除涝面积5。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1万亩,新增蓄水能力19万m3。投入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2670。8万元。

二、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发展现代农业、创建我市小麦千斤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近一段时间,各县、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在治水思路、重点工程的布局安排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各项工程建设开局良好。在治水思路方面,各县、区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水利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加快推进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安排方面,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以综合效益为中心,科学安排治水项目。但是,新时期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防洪安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要求我们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生态治理;坚持统筹兼顾,要求我们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做到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坚持与时俱进,要求把水利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努力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因此,各级必须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水利工作,调整治水思路,实行城乡统筹规划,开展综合整治,进一步增强水利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紧抓好。

三、明确任务目标,抓好重点工程

(一)任务目标

全市计划完成土石方1400万立方米,投工投劳工日100万个;新打和恢复机井8170眼,新建桥涵6000座,开挖村塘564面,建设3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9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6万亩,新增和改善防洪面积24万亩,建设旱涝保收农田1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5万亩。

(二)建设重点

一是以中小河流治理和大沟疏浚为重点,全面做好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结合涡河近期治理新建的沟口涵闸和村镇排水涵工程,调整和理顺沿涡排水系统,以赵王河、利阚新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和跨乡镇大沟疏浚为重点,依托农田小区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农田水利蓄水排水工程综合配套建设,重点搞好水、路、渠、桥、涵、闸等排灌系统的配套,全面提高防洪除涝标准,涵养水源,实现生态水利和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

二是完善田间灌排工程配套建设,做好农田综合治理。全市计划农田综合治理片80处,每县区不得少于20处。各县区要以落实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实施小麦千斤市、高产高效万亩吨粮田示范县创建活动为契机,结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和标准良田建设等项目,依托万亩小麦示范片项目,每个县区要建设3-5处万亩高标准农田治理片,完善田间灌排工程配套建设。同时,重点治理低洼易涝区和做好旱涝保收农田小区综合治理片建设,确保全面发挥效益。

三是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扎实推进区、县、涡阳县、蒙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要把区十八里镇、涡阳县楚店镇、蒙城县篱笆镇、县西红丝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项目建设作为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节水工程的技术要求实施,采取多种模式发展节水灌溉,实现农田旱涝保收,达到节水、节能、节电、节地,全面完成8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任务。

四是大力开展水源工程和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建设。各县、区要切实结合《省淮北地区应急抗旱打井实施方案》和《各县区农用抗旱机井规划》,采取得力措施,消除抗旱死角。有条件的地方,在兼顾上下游、左右岸排涝的情况下,按照《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和《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规划》,修建涵闸等拦水工程,拦蓄地表水,涵养地下水,切实增强灌排能力。跨乡镇大沟疏浚后要做好蓄水节制工程建设,重点做好蓄水保水和涵养水源。

五是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县张白行站和蒙城县鸭嘴沟站、塘路沟站拆除重建工程,要严格按照省水利厅批准的初步设计要求,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建设工期,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确保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四、强化措施、落实责任、迅速掀起冬修热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职责服务。一要切实加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领导,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各级各部门协作共管的局面。实现组织领导到位、任务分解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资金筹措到位、考核奖惩到位。二要各级水利部门要全力以赴,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主动地加强技术指导。三要发改、财政、农业、林业、国土、宣传等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为农民提供政策、技术、资金等服务,确保水利兴修工作顺利开展。

(二)科学统筹谋划,强化项目整合。各县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抓住治淮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要求建设的水利工程入手,突出抓好防洪保安、跨乡镇大沟疏浚、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和申报,做好农业项目、技术、资金、人员的整合,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落实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相结合,与实施小麦千斤市、高产高效万亩吨粮田示范县创建活动相结合,做到以乡镇或流域、区域为单位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三)深化投入体制,加大政策扶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管理"和"放开建设、管理和经营权"的原则,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社会投入为主体的投入体制。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水利部关于完善小型农田水利民主议事制度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利,不断探索、创新"一事一议"的多种实现形式,积极组织好农民投劳投资,更好的调动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形势氛围。一是要广泛宣传、全面发动、激发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和引导群众积极投劳投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抓得紧、进度快、效果好的地方,特别是对各地创造出的好做法和好经验,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推广。三是及时召开汇报会、调度会、现场会等,交流先进经验、学习先进做法,开展观摩和评比等活动,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高标准农田会议篇5

关键词:邵阳县 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52-0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一般来讲包括项目的立项启动过程和计划过程两个部分。近年来,湖南省邵阳县农开办在“早”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坚持宣传发动到位、科学规划到位、招投标到位,抓好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前准备工作,确保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顺利实施。

1 宣传到位,赢得项目区群众支持

邵阳县农开办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等文件规定,通过大力宣传和引导各乡镇、村组竟争项目,调动项目区干部群众参与开发的积极性,自觉并配合项目区的征地、土地流转、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等工作,确保项目实施“零阻工”、群众“零闹事”, 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完工。

(1)公开竟争项目。在项目申报的上一年,该县农开办运用广播、电视和文件、会议、横幅等多种形式,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任务和投资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目标、向全县公开,通过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由开发意向的乡镇政府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通过现场考察、科学评定竟争项目乡镇土地开发优势、村民支持力度,选择项目开发区域。

(2)村民民主评议。拟建项目区内的村在乡镇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征求村民对实施开发和自愿筹资投劳的意见,并形成相关的书面材料。村民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参加,村民代表会议有五分之四以上的村民代表参加。意见经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和参会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签字同意后,最终把拟建项目放在该村下一年实施。

(3)科学考核乡镇。在项目申报当年,该县农开办组织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拟建项目区,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的要求,进行考评,将最优的项目区作为本年度项目申报立项;未列入当年申报立项的拟建项目区,继续完善各项工作,竞争下一年度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 规划到位,促项目产生最大效益

在项目规划立项前,邵阳县农开办邀请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专家,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围绕产业、促进增收的原则,到项目区现场勘察,科学论证、精心设计项目施工图;反复修改,形成的最终规划设计图,赢得上级开发办满意、县政府领导满意、项目区群众满意。

2.1 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工程规划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又要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该县农开办围绕粮食、烟草、油茶三大主导产业为目标,结合项目区农业区域整体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设计、因地制宜的原则,精心设计、科学规划;2008年至2010年,该县农开办在金称市、白仓镇、塘田市镇、河伯乡烟草主产区实施了土地治理项目;2011年始,又在下花桥镇、诸甲亭等乡镇粮食主产区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成效显著,壮大了烟叶和粮食产业。

2.2 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该县农开办围绕“在山上种植油茶林,在山脚发展烟叶,在山下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在院落建设人饮工程”为纽带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规划书;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合理地安排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通过规划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3 坚持与群众利益相结合

在项目测量设计上,该县农开办在项目区的实地察看项目区选址是否符合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治理规划一致;察看地形地貌是否为平原小区、丘陵小区或梯田小区,是否存在地形地貌复杂、高差大等难以施工的问题;察看灌溉水源和水资源利用是否有保证;察看目区内灌排、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情况是否能满足项目的实施。该县农开办反复上门征求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修改后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民群众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和听取群众的意见,避免项目因规划而致群众利益受损,造成农民反对而阻工,从而在项目区获得了民心,得到了民意,提高群众参与项目开发的热情,让后面的各项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3 招投标到位,打造高标准示范工程

邵阳县农开办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推行了招投标制度,一批技术精、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参与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中来,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和项目资金效益,也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3.1 抓好工程预算编制环节

在工程预算时,该县农开办采用实物清单报价,即合理最低价进行编制。工程概算的直接费用中的工程材料用量套用官方规定的定额,原材料价格、人工费以现行价为准;其它费用只含税金和利润。在预算编制完成后,根据工程布置、工程量大小、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控制在50--100万元之间划分标段。

3.2 抓好资格预审环节

经请示上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同意,该县农开办委托具有资质的招投标公司公开招标。在招标公告中,明确招标范围、投标人资格、招标文件的发售时间、地点及有关事宜,并注明每套标书售价。企业投标报名时,在县纪委、监察局的监督下,由招投标公司负责资格预审,对投标企业法人证书、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安全资质证书、项目经理证和本人身份证等“六证”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按招标程序进行。

3.3 抓好招投标监督环节

在招投标预备会、招标公告、企业资格预审、开标会议和评标定标等工作中,该县农开办均邀请纪委、纪委监察局、新闻媒体等单位进行监督,招标文件按规定时间当场开启,技术文件评定场地由监督部门临时指定,评标人员关闭通讯工具后交监督人员统一保管。对由评标委员会评出的中标候选单位,经公示七天无异议后确定第一中标候选单位为中标单位。投标单位中标后,该县农开办即与中标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高标准农田会议篇6

关键词:沾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

沾益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中部,素有珠江源头第一县、“入滇锁钥”、“入滇第一州”之美誉。国土面积2801平方公里,辖5乡3镇,122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43万人,有耕地面积82万亩。沾益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高位推进,全面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09―2011年三个年度项目建设任务,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项目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基本情况

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中,沾益县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在连续三年的建设中,共完成投资6246.6万元,完成节水改造干、支渠42.34km,配套田间斗农渠52.07km,改造农沟、斗沟、中沟、排水沟51.96km,大坡河治理3.407 km,安装各种管道352.71km,新建提水泵站11座,蓄水池13个。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使项目区域内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共新增灌溉面积24157亩,改善灌溉面积32093亩,新增节水能力445.38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93.8万千克,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046.5万元,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531.67元。

2建设管理主要工作

沾益县是农业大县,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713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54:24。烤烟、万寿菊、中药材、蚕桑等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蔬菜、水果、薯类、泡核桃等后续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但是,全县水源工程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破损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为切实做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的实施,沾益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高位推进,强化监管,狠抓落实,使项目成为一举获多赢的民生工程。

2.1统一规划,因地制宜

为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及时成立了小型农田水利(2010年―2020年)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精心编制了《沾益县小型农田水利(2010年―2020年)建设规划报告》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规划中体现“十个配套”和“一个做到”,即:与水源点建设相配套,与人饮安全相配套,与土地开发整理相配套,与基本烟农田相配套,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相配套,与河道沟渠整治相配套,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配套,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配套,与扶贫开发相配套,与新农村建设相配套;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民意,认真编制和完成沾益重点县实施方案,通过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将大坡项目区和菱角项目区5.375万亩农田建成为“渠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生态化、园田化”的高稳产农田。

2.2尊重民意,民办公助

大力深化“农民是受益主体,也是投入主体和建设主体”的认识,广泛宣传动员,突出受益群众参与建设,做到创新“三项建设机制”、解决“四个思想认识问题”、抓好“五个环节”。创新“三项建设机制”,即 工程建设公示制、群众投工承诺制、群众参与规划制。解决“四个思想认识问题”:一是解决好一个认识误区。取消“两工”不是不搞农田水利建设,而是为更有效地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创造条件,通过“一事一议”,尊重民意,变“要”为“我要干”;二是划清一个界限。农田水利建设是生产性成本支出,是农民生产资料自我积累的过程,不是增加农民负担;三是正确引导一个关系。“一事一议”不是放纵自由化,而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再集中,在集中的指导下实现民主;四是理清一个思路。农田水利建设需要长期投入,更需要群众长期参与建设。切实抓好“五个环节”:一是抓好议事前准备,二是抓好议事组织,三是抓好议事审批管理,四是抓好议事工作落实,五是抓好议事监督管理。通过“一事一议”,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热情,迅速掀起大干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工程实施中,项目区群众自筹373.08万元,有2万余群众投工投劳26.5万个工日参与工程建设,完成农作物抢收和地上附着物清理、耕作熟土层整理3.6万亩、开挖沟渠68公里、清淤12.8万立方米。

2.3整合资源,完善机制

沾益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务、国土、烟草项目、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扎实完成重点县建设任务,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以彻底改变重建轻管的现状为突破口,继续完善和建立小型农田水利长效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目前,项目区共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6个,参与农户3335户13652人,管理灌溉面积5.30万亩。通过核定水费标准,调整农业供水水费计收方式,农业灌溉水费每方按0.04元―0.06元收取,逐步实现“以水养水”目标,保障了工程良性运行,做到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4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沾益县对重点县建设项目的实施极为重视,抽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组建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管理局,调配相应专业技术骨干,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工程管理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全面负责实施沾益县重点县建设项目相关工作。在项目实施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进行管理,确保了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2.5调整产业,高效经营

大坡乡素有“万寿菊之乡”、“烤烟之乡”的美誉,项目区群众主要种植烤烟、万寿菊、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收入主要以烤烟、万寿菊为主。项目区粮食单产可实现增产250公斤以上,万寿菊鲜花单产可增产600公斤以上,经济作物每亩可实现增收400元,平均每亩可节本增效360元;生猪“正大”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在项目区得到长足发展,项目区新建猪舍1.7万平方米,新增年出栏1500头生猪的规模以上养殖户6家;农业龙头企业争相进驻,云南诚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2680亩现代农业基地,年产值达到1400万元。由于万寿菊的规模化种植,使沾益万寿菊赏花节成为全省知名的旅游节庆品牌,有力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菱角片区,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贵州省兴义金银花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在赤章村投资建设了150亩金银花育苗基地,不但企业每年能实现100多万元的收入,周边群众由农民转变为基地工人,除有土地的承包费外,还能到基地务工;结合项目良好的水源条件,200亩辣椒生产基地、250亩连片万寿菊示范区落户项目区,每年能实现收入125万元。

3结束语

高标准农田会议篇7

关键词:改革试点;土地利用规划;建议意见

中图分类号:U412.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配合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义乌市启动了土地管理制度专项改革,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龙头”,其改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国土专项改革的成败。

1区域基本状况

1.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东缘,东经119°49′~120°17′,北纬29°02′13″~29°33′40″之间,东邻东阳,南界永康、武义,西连金东、兰溪,北接诸暨、浦江,距省城杭州百余公里,浙江省的地理中心地处境内。义乌市域东西宽44.41km,南北长58.15km,市域总面积1105km²,占浙江省土地面积的1.05%。现辖7个街道办事处、6个建制镇,共有行政村716个、居民委员会(撤村建居)61个和城镇社区(居委会)36个。全市常住人口123万人。

1.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2年,义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达到101.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6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93.5亿美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147元,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86亿元、贷款余额1514亿元。

2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主要情况

2.1规划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根据《义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至2020年,义乌市耕地保有量40.2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9.40万亩,标准农田保护面积29.77万亩,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4.42万亩,新增建设占用土地8.28万亩,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25平方米/人,万元二三产业GDP用地量23平方米/万元。详见表1。

表1义乌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

义乌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两年以来,在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合理发展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义乌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截止2012年底,义乌市耕地保有面积已经达不到上级下达的保有量任务,新增建设用地涉及的大部分耕地占补平衡需从易地调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9.40万亩,但规划预留基本农田指标使用较多;标准农田保护面积21.77万亩,本地储备库无余额,新增建设用地涉及的大部分占补平衡需从易地调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23.80万亩,已接近2020年的规模上限;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和万元二三产业GDP用地量已远超过上级下达值,土地集约节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要求义乌市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探索建立新型贸易体制机制,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率先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上述国家战略,离不开土地资源要素的支撑和保障。义乌市作为浙中地区县级城市,一不靠山,二不近海,三无矿产资源优势,全市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地资源后备潜力非常有限,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2.1新增建设空间不足

省级规划下达义乌市新增建设占用土地指标8.28万亩,其中《义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布局约7.28万亩,规划预留约1万亩(截止2012年底已使用0.42万亩,实际可用余额0.58万亩)。规划实施7年(2006-2012年)时间,新增建设占用土地指标已经使用约5万亩,使用比例为60%。据此计算,至2020年8年时间,可用余额比例仅为40%,明显不能满足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的用地需求,更谈不上保障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平台和项目建设。

2.2.2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义乌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将在实施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过程中建设一系列产业平台、展贸平台、物流平台,如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商务区、总部经济区等功能区建设,实施投资近2000亿元的部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部级会展平台、国际电子商务城、综合保税区、国际国内物流园区、“义乌港”和航空口岸等重大发展平台和项目。尽管浙江省政府在土地指标分配上给予了义乌市大力支持,而现行按县级市标准进行土地计划管理的模式,难以满足国际贸易相关重大平台和项目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义乌面临的用地保障问题尤为突出。

2.2.3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艰巨

2006年以来,义乌市平均年度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约5000亩。由于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义乌市每年通过土地整治仅可以新增耕地约2000亩,耕地占补自给率仅占36%,绝大部分需要从其他县市调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各类试点项目呈井喷态势,据初步测算,年度耕地占补需求将达10000左右亩,缺口巨大。

2.2.4基本农田补划潜力不足

义乌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乡两级共预留基本农田指标约8500亩,2011-2012年度已使用1600亩,使用比例19%,剩余6900亩。考虑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需要及政府领导换届等原因,原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已不能适应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试点批复后大部分的新增建设项目位于原规划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之外,占用大量基本农田,现有预留基本农田余额,对于全市规划修编而言杯水车薪,且由于垦造耕地潜力有限,新增耕地面积较少,可以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有限。

2.2.5标准农田补建难度大

省级规划下达义乌市标准农田保护面积21.77万亩,现义乌市本市内实际保护21.77万亩,但本市标准农田储备库已无余额。由于标准农田建设质量要求高,建设周期长,近期试点项目占用的标准农田义乌市内根本无法解决。

3对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建议意见

3.1尽快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估

建议义乌市尽快启动义乌市土地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在评估中需重点进行土地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评估,重点分析评估耕地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社会增长的适应性、建设用地布局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拟合程度、评估年与规划基期对经济、社会、生态目标预期的对比情况。要充分结合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国家战略背景和义乌作为国际知名商贸城市的地方特色,评估土地规划的实施情况,掌握评估期内规划目标执行情况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时了解规划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下一步实施建议,以增强土地规划的科学性与适应性,提高土地规划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土地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3.2灵活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建议积极向国土资源部争取,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方式参照宁波市单独下达;在指标使用方式上,允许义乌市在规划期内,在不突破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上级下达用地指标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需要打破年度限制灵活使用。

3.3科学统筹占补平衡指标

建议耕地占补平衡按照自己解决一部分,省里支持一部分,国家统筹一部分的原则解决,重点在于落实国务院批复跨区域补充耕地试点工作。建议通过规划评估和修编,重新布局基本农田,将改革试点项目拟占用地块从基本农田保护区中退出,将近期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并将规划预留基本农田指标适度做大,以保证规划的弹性。考虑义乌市标准农田保护面积比例过高(占耕地保有量的54%,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73%),建议请求省里核减义乌市标准农田保护任务,并允许义乌市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科学调整标准农田空间布局,在确保完成标准农田保护任务的同时,将改革试点项目占用的标准农田进行转换调整。

参考文献:

[1] 《义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2006-2020年)》

高标准农田会议篇8

我县自2012年列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即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现已在、镇完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200亩,完成财政总投资1380万元,完成主要工程量为:平整土方86万方,衬砌渠道93公里,新修机耕道43.1公里,机耕桥4座,修筑田埂205公里,打机电井7眼、购置设备7台套,维修电灌站2座、更新设备4台套,并已通过上级检查验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县领导担任组长,县农发办主任和、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重要方案、重大事项和重要举措等进行决策管理,协调部门之间关系,形成全县一盘棋,共同合力搞开发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项目库。年初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调查摸底,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项目库,搞好项目储备,及时组织人员到省、市跑项目、争资金。2012年争取到国家立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项目中央财政资金930万元;三是在项目实施前,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项目区村组,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项目建设尽可能满足群众意愿,并取得群众的支持;四是在项目建设上,实行分工负责制,县农发办主任负总责,两个副主任负主责,所分管的项目实行“包项目建设、包进度质量、包档案建设、包验收过关”的四包责任制。在严格质量方面,除我办工作人员和监理人员监督外,我们还邀请了村、组的老党员、老干部进行监督,确保每个标段工程都达到技术设计要求;五是注重开发项目的规模化水平。为了凸显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首先,项目安排要求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其次,开发效果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即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便于机械耕作。

三、201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准备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我县2013年度计划沂江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开发任务为建设高标准农田10500亩,财政总投资133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平整土方89万方,衬砌渠道34公里,新建电灌站7座,维修电灌站8座,营造防护林8公里等。项目实施方案已得到上级批复,目前完成工程招投标,并与中标人签订了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计划11月10日动工新建,争取年底前完成所有标段工程土方任务,明年2月14日全面竣工,3月份县级竣工验收,4月份确保以优良工程迎接市级检查验收。同时,着手做好2012年度项目计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项目区乡、村、组各级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乡、村、组各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高度重视并把它摆上重要议事、干事日程上来,特别是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的土地调整等一些矛盾、纠纷要积极妥善处理,同时还应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配合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各项工作;二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工作。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鼎力相助、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近几年来各相关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但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量越来越大,希望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大配合力度,共同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做好,更大程度地造福于全县农民群众;三是加强自身建设。针对本办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我县应加大有关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四是配齐交通车辆。针对本办交通工具偏少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批准购置工程管理车子一部,确保推进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上一篇:电子档案管理风险点范文 下一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