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在化学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0-23 09:23:31

图论在化学中的应用

图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篇1

【关键词】图式理论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应用分析

一、图式理论概论及重要性

1.图式定义。图式一词最早出现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图式在近代引起了格式塔心理学在理论上的高度重视,发展到现代,图式由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进一步发展到心理学领域,又从心理学领域发展到现今的教学领域。图式理论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为基础的理论。

2.图式特点。图式从萌芽到发展至今,综合来看,主要有一些几个特点:一般性、知识性、结构性、综合性。

(1)图式具有一般性。图式的一般性是指图式是从个别中抽取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易于迁移。图式的一般性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听力学习与中学听力学习产生联接,而且对大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图式具有知识性。图式的知识性是指图式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如何被表征以及这种表征方式如何有利于知识应用的理论。也就是说图式与知识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存在,知识的学习(比如本文探讨的大学英语教学)离不开图式理论,毕竟图式理论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知识体系的学习中;图式理论也离不开知识的支撑,没有知识,图式只是一种空中楼阁之物。

(3)图式具有结构性。知识的结构性决定了图式的结构性,不管是什么知识,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体系与结构,特别是教育这一块的知识,毕竟教育知识直接关系着国民知识的学习与知识体系的建构,混乱的只是将会造成整体国民知识水平的降低,这难以承受的代价必然使教育知识具有结构性。鉴于知识与图式之间的关系,图式必然也就具备结构性。

(4)图式具有综合性。图式的综合性,即图式表征的是人们所有的知识,这些知识将分门别类地组成一个个的知识单元,这些知识单元就是图式。按图式所表征的知识不同性质,可将图式分为描述性、陈述性和策略性。这三种不同类别的图式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综合图式。正是因为图式具有综合性,才能使图式具有应用于教育界各学科的能力,才能使图式在广阔的领域内获得应用。

3.图式理论的重要性。图式从十九世纪开始起源,但真正意义上的图式理论却是现代的产物。尽管真正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它却已经从当初的心理学领域跨越到对国民有着至关重要性的教育领域,不得不承认图式理论的发展速度惊人、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就目前情况而言,图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图式理论对国民知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现如今,图式理论已经成功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之中,不难想象,图式理论的下一步即将进军国民教育的其他科目,为其它科目的学习发光发热,或许,图式理论将带来一场教学方法的改革。其次,黑格尔认为:存在即为合理。图式理论本身的存在就意味着世界的一步前进。图式理论广泛应用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心理学领域、教育界,它的存在本身就已经带动了很多事物的发展。

二、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概论及重要性

一般来说,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分为两部分:非英语专业的普通英语教学和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学。虽然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从英语听力教学的本质上来说,二者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学习的程度和时间长短不一致而已。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能带动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人说:“听是攻克英语城堡的突破口。”英语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只有掌握了听这一部分才有可能将说读写三部分继续下去,毕竟如果没有听懂别人表达的意思,后面的部分就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听力教学是学习其他英语部分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重要武器。第二,听力不仅是英语测试的需要,更是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英语听力不仅仅只是一种听力能力,还包含着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英语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听出该段听力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积累随机应变的应对。应对过程中仍然需要调动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英语综合能力。

三、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1.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结构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首先,大学英语听力知识可以被浓缩成框架。根据图式理论可知,框架是事物的组织、结构,也是图式。可见,框架在图式理论的应用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框架主要具有两个特性:指向性、开放性。框架的指向性是指各种变量构成了框架,这些变量同时也为大学生听力学习确定了目标。举例来说,大学英语听力中概括结构图式的框架:形式一:(1)每个段落或短对话、长对话中都含有主要思想或中心;(2)大多数语句都是为主要思想提供证据,或是铺垫,或是直接展示,或是间接暗示,或是反例等等不一而足;形式二:(1)每个段落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句子组成的;(2)每一个句子都有其自身特有的组成部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表语等等。学生如果能弄清这些框架,就很容易理解听力的具体内容。开放性是指图式可以吸收或同化英语听力信息,只要图式对该段英语听力信息来说是合适的。与此同时,图式本身也可以借助对信息的吸收或同化不断地壮大、发展自身,为此后更好地图式框架奠定基础。

其次,大学英语听力知识可以被重新组合成网络。根据图式理论的相关理论,图式的重新组合主要有两种含义:第一层,每个学生前期具备的图式是一样的,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自己对原有图式进行调整、改造、补充和修正,使之能够适应英语听力课堂的听力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调整并不意味着学生原有的图式是错误的,并没有这一层含义在里面,只是学生原有的图式需要有提高而已。第二层,当学生的相关英语听力图式经过时间与实践的洗礼,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原有的英语听力图式会组合成为一个新的、更强大全面的综合图式。这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息息相关的。举例来说,一个大一的学生面对下面这段听力时,更多的就是认真仔细的聆听每一个单词。We are surrounded by so much paper and card that it is easy to forget just how complex it is. There are many varieties and grades of paper materials, and whilst it is fairly easy to spot the varieties, it is far more difficult to spot the grades.过图式理论在大学听力教学中是应用实践,学生会学会去分析、联接之前的图式,而不会一味地去聆听。

2.图式理论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大学英语听力认知结构。首先,教会学生构建图式,优化大学英语听力认知结构。认知结构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储存的知识是“产生式”的;第二,知识节点间具有高度的组织化,易于激活,便于迁移。因为图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认知结构,所以图式也具有这两个特点。从认知角度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过程就是正确选择图式、灵活运用图式,不断构建图式的过程。而不断构建图式是正确选择图式、灵活运用图式的前提。在构建图式的过程,需要实现条件化和组织化。图式的条件化是指大学生要把之前已经具有的图式与触发该图式的条件结合起来,使二者产生对接。例如,在教会学生高层图式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将高层图式与底层图式产生图式关联。图式需要实现组织化是指大学生需要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将各个分离的图式结合在一起形成组织化图式。

其次,教会学生形成图式迁移能力,丰富大学英语听力认知结构。在大学生形成英语听力教学所需的图式之后,还需要教会学生形成图式迁移能力。原因是大学英语听力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短暂的大学课堂完全不能满足一个真心想学好英语听力学生的需求,且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成所有与听力相关的图式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教会学生形成图式迁移能力可以完满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教会学生形成图式迁移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大学英语听力认知结构,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探索新世界的大门。

四、 该应用目前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辩证思维要求我们必须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就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的实际现状来看,现阶段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图式没有被调用或者调用不当。新课标强调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大学生也一样。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调动学生自己以前的知识体系。不言而喻,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以前的知识体系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的存在不仅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也会导致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图式没有被调用或者调用不当问题的产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图式没有被调用或者调用不当直接影响着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图式理论本身还不够完善。从哲学上来说,事物永远处于运动发展过程之中。图式理论也不例外,就图式发展现状来说,虽然获得了一定的l展与成绩,但就图式理论发展潜力来说,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图式理论现阶段的发展还是不够完善的。图式理论本身不够完善不仅严重影响图式理论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图式理论在各领域的发展进程。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图式理论在多领域内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也并不例外。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但并不意味着图式理论仅仅局限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本文在介绍图式理论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包括两部分: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结构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图式理论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大学英语听力认知结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该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在改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使二者能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二者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桑玉萍.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中预测技巧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54).

[2]吴珊.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8).

[3]陈凤,向鹏.试析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图式激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4]郭颖.图式理论对听力教学的实用价值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5]张尧学.再接再厉 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

[6]李慧敏.从图式理论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8).

图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篇2

关键词:头脑风暴 思维导图 教学 商务礼仪

一、引言

思维导图法是一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能力的有效的思维工具,它利用图形和网状的连接结构,并配以关键词等,以提高人们对信息的筛选、优化、记忆等能力;头脑风暴法则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思想自由性与范围扩展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科学的、可行的观点和思想。思维导图法通常单独应用在中职商务礼仪的教学过程中,但是仅凭一种方法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弊端。经过研究,头脑风暴与思维导图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那么传统思维导图的运用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呢?思维导图与头脑风暴相结合,效果如何?又应该怎样进行实际的操作呢?

二、传统思维导图运用过程中的问题

单独的思维导图的运用具有的效果是无法否认的。一方面,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具有很高的可视化程度的方法,它能够提高思维优化的效率;另一方面,思维导图能够以图示表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记忆。思维导图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一种知识表示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适用程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传统的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弊端。

(一)思维导图无法训练思维技能

思维导图只是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记忆、优化信息的模式,但它无法训练思维技能,无法为学生提供激发思考与创新的方法,这样通常得不到很好的效果,更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思维僵化等问题。在中职商务礼仪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通过思维导图构建思维框架、理清思路,但对于不具有优秀的思维模式的学生来说,要想形成新的高效的商务礼仪思维模式,则收效甚微。

(二)思维导图无法表示较多且关系复杂的概念

在商务礼仪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较多而且关系较为复杂的概念的学习、记忆与优化,反而更加得不偿失:很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混乱、理解扭曲甚至记忆错位,增加了学生理解、优化与记忆的难度,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上,应用此方法也会出现许多问题。

(三)思维导图的效果问题

在商务礼仪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学习要经历理解、应用、效益三个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会逐渐理解商务礼仪的概念,在头脑中建构思维体系,进而投入实际的商务应用中并获得相应的效益。但是,不同的人实现如上过程的时间不同,通常会受到个人的习惯、投入训练的精力等方式的不同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控制学生的商务礼仪学习时间时难度很大。

三、思维导图与头脑风暴结合运用的必要性

思维导图与头脑风暴的结合运用,能够增强商务礼仪教学应用效果,避免传统的思维导图法的各种弊端。在学习、理解、优化与记忆的同时,合理锻炼思维灵活性,使思维技能得到促进与提高,从而增强商务礼仪技能的应用能力;在思维导图模式下的商务礼仪的学习过程中,头脑风暴的结合为学习增加了创新的元素,丰富了学生的专业商务礼仪方面的思维,免去了处于思维僵化模式的危险境况;在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方面,头脑风暴的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注意能力与参与意识,节省了深入发展应用知识的时间,使商务礼仪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由此可见,思维导图与头脑风暴的结合运用具有必要性与实践意义。

四、在实际运用思维导图时加入头脑风暴方法

第一,教师用思维导图法将商务礼仪教学知识的内容表现出来,提供给各讨论组学生;

第二,教师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涉及领域的不同,对讨论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

第三,讨论组学生从思维导图入手,深入学习与理解理论知识,并查找相关资料等,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第四,讨论课上,鼓励学生小组积极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考讨论,自由发言,并试着对所得出的各种思路进行筛选、查验,从而找出真正切实有效的观点(支持以辩论的形式论证商务礼仪知识问题);

第五,要求学生在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的过程中,记录讨论成果,并最终以讨论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并辅以小组讨论成果的思维导图;

第六,教师收集、整理成果,并进行小组成果交流会,交流头脑风暴讨论中的所得以及讨论方法等。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教师向各讨论组分配讨论内容之前,应当举出头脑风暴法讨论的方法以及实例,使学生真正掌握该方法,并投入到应用中去;

第二,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努力思考,争取得到自己的成果;

第三,讨论过程中,如果小组成员一时间都没有好的思路,应该予以放松,适当转移一下注意力,休息一下,再进行讨论,以防止学生思维疲劳;

第四,应该适当替学生整理一下讨论成果:教授学生按照科学性、合理性等基本原则筛选、查验以及整合头脑风暴法的运用所带来的各种思路,学习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使其将思路整理清晰,从而高效地检索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能够自主创作思维导图,将成果完美地表达出来。

六、结语

传统的思维导图法的商务礼仪教学模式的弊端已显露无遗,而新的思维导图法与头脑风暴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体现出了它的优点。在这套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对商务礼仪知识的学习、优化、记忆、应用以及创新方面都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其效果更加明显。学习思维导图法与头脑风暴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践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李冀平.浅析思维导图法与头脑风暴法的融合应用[J].学周刊,2011(1):33-34.

[2]林惠.头脑风暴与思维导图的完美结合――如何在《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思维模式[J].2012(2):121-124.

[3]吴晓茜.一样的文本不一样的精彩――《文本信息的表达与加工》教学偶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55-56.

[4]陈旭初.在更大的舞台上跳思维的体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谈[J].湖南教育:下,2011(6):111-115.

[5]詹青青.“先垂直 再复制”――中国独创的“软立方”[N].亚太经济时报,2008(6):12-15.

图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篇3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现实需求;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209-04

“知识可视化”是在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计算机可视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表征手段,在2004年Martin J.Eppler和Remo A.Burkhard共同编写的工作文档中正式确定其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知识可视化是利用图解手段来提高知识的创造、改善两人或两人以上之间的知识的传播的效果。从狭义上讲,知识可视化是知识在表达的过程中借助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思维导图、概念图、认知地图等多种工具。知识可视化从2005年被引入中国后,已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作为一种知识传播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是一门基于知识教育的认知性课程,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定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运用知识可视化,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包括现实需求、理论基础、效果达成。

一、现实需求是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背景

现实需求是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背景,这一现实需求主要包括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特有优势、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象的特点等方面。

首先,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重视。“05”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教学手段,“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应用。

其次,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优势。纽约大学心理学专家Jerome Bruner在试验中发现:人们能够记住10%听到的东西,30%读到的东西:但却可以记住80%看到的东西[1]。可见,视觉语言的信息更容易让人接受并记忆。知识可视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其制作工具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相关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知识点又有极强的抽象性,要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感性材料与理性内容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目的。知识可视化工具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是一种视图化工具,更是一种认知工具[2]。运用知识可视化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可将知识可视化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图形所隐含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创新和转移。同时,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够呈现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联想与记忆;对于教师而言,知识可视化工具可以辅助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应该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客观的食物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3]教师运用知识可视化工具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理论阐述形象化,将复杂难懂的语言转化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视觉语言,更易于学生接受。

最后,“90后”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信息接受特点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情感的,是做人的工作[4]。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是受大学生的媒介接受和信息接受特点变化的影响。目前,“90后”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的主体,其媒介接受特点和信息接受特点都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方式。一方面,“90后”大学生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新媒体有极强的依赖性,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又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互联网的发展所引发的教育技术的变革,电子文档、数据库等,逐渐取代纸质文本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行为、思维方式等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运用知识可视化工具就十分有必要;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的信息接受特点也不同于以前的大学生。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育主要靠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活泼性就越发重要。根据心理学“3S”理论大学生接收信息具有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特点[5],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要引起学生对所讲概念、理论、知识点的选择性注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进行选择性理解,再依据个人价值观以及思维、行为方式等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性记忆。从学生的信息接收过程可见学生所占的重要地位,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毫无疑问,不益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的实现。而知识可视化运用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重构与创新中,并主动探究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习中的存在感,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双向交流性。

二、理论基础是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支撑

知识有多种不同的分类,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从能否用符号表达可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通常是可以通过书面文字、图像和数学符号公式加以表达的。显而易见,这类知识容易获取,便于整理和交流。与此相对,所谓隐性知识通常是指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通过语言、文字、图标或符号明确表达的知识,此类知识由人的认知、情感、信仰、价值等因素构成[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实际上就包括这两类知识,其中概念性、命题性的知识便是显性知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所要传达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方式等就归属于隐性知识一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这两类知识的把握,需要借助知识可视化工具,并且这一过程中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主要包括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理论、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和佩维奥双重编码理论等。

首先,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理论。夸美纽斯指出,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在感官跟前;如果得不到实物,就用图像、模型等直观教具代替。直观教学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运用图表、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性教具的理论基础。同时,由于知识可视化也是通过视觉表征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因此,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应用,也应以直观性教学理论为基础。

其次,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梅耶及其同事认为,“教学信息应根据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来设计。”[6]这一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包括三个假设:双重通道、容量有限、主动加工三个假设,并这三个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模型(见图1)。

从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中可以看出,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过程中包括词语加工和画面加工,对画面的加工主要发生在视觉通道,最后组织成图像模块,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知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为知识可视化在呈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相关材料时,文字材料与图像材料同在,学习者能够主动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建构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事实上,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启示人们在运用知识可视化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一定要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考虑在教学设计之中,并且要将视觉材料与文字材料同时展现,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言语通道和视觉通道来加工信息。

最后,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双重编码理论是由美国心里学家佩维奥提出的,认为在人的大脑中存在两个不用区域的认知处理系统,负责处理不同的信息,其中有语言系统,负责处理语言信息,并将语言信息以字符的形式存储在人脑中的文字储存区;非语言系统负责处理非语言信息,存储在人脑中的图像储存区。双重编码理论定义了三种类型的加工:(1)表征性的,语言和非语言表征的直接激活;(2)调用性的,通过非语言系统激活语言系统或反过来通过语言系统激活非语言系统;(3)联合加工,在语言系统内部或非语言系统内部的表征的激活[7]。运用双重编码理论,将文本内容与图像内容融合,逻辑上相呼应,便能加深对所要传达内容的记忆。双重编码理论启示人们知识可视化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时,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相关知识以图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便可以对其中的显性知识包括概念、内涵的理解提供辅助与补充,重要的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隐性知识,包括价值观、信仰等核心内容,运用图解手段呈现,能够降低语言的负荷,激发学生对于信仰、价值观等隐性知识的主动探究,便于整体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知识,促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然,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除上述三种理论支撑外,建构主义理论、香农―韦弗的传播学理论等理论,都为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三、效果促成是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

知识可视化工具本身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情感和认知三个方面。在社会方面有助于推动知识在生产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传播;在情感方面,它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究图形的意义,有助于从文化情感层面促进知识的创新与迁移;在认知方面,它可以呈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习者记忆、应用新知识[8]。因此,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应用的结果也令人们期待。

首先,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运用知识可视化工具,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单一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图文并茂的图像语言,同时又能够加强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以一种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学生探究图形意义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及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使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绘制出自己的可视化图形,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间联系,利于整体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强知识记忆和创新。例如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学习中制作的思维导图(略),通过这幅思维导图人们可以很清晰地把握在抗日战争、侵略与反抗、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近现代的探索中,中华民族所做的努力。学生看到这个思维导图,不仅能够整体把握知识,而且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激发他们探索图中每个分支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体。另外,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自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思维导图,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目的,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或手段的总称[9]。相比较其他课程而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言,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目的能否达成的关键。知识可视化作为一种视觉表征手段,包括多种工具,例如,思维导图、认知地图、概念图等,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知识可以采用不同的可视化工具进行呈现,这就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讲授、讨论、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从以往以教师“教”为主或以学生“学”为主,向“教与学”并重过度。

最后,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内容的整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必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的整体性,这样各个部分的内容才能相互起到协同作用,为教育对象所接受。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恰好能将各个部分的知识连接起来,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知识形成系统框架,能够将相关知识以一个整体形式呈现出来。同时,从所呈现的知识系统中,能够看出各个知识点间层级和脉络关系。知识可视化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并不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相关内容简单地机械相加,而是根据各个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知识加以整理,进行连接,并且在组织知识点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突出重点要素,从而使整个内容体系功能得到最好发挥。

总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加强针对性和主动性,必须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各个要素(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着手进行创新和改进,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人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具体分析不同知识可视化工具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参考文献:

[1] [美]保罗M.莱斯特.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M].霍文利,等,译.北京:北京传播学院出版社,2003:446.

[2] 赵慧臣.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理论建构与教学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2.

[3]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39.

[4] 施海宁,李梁.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传播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6).

[5] 波斯特・M.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M].范静晔,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5-30.

[6] [美]梅耶.多媒体学习[M].牛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3.

[7] Pavio,A.(1986).Mental Presentation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赵慧臣.知识可视化应用与学科教学的新观点―访瑞士知识可视化研究开拓者马丁・爱普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4,(4).

图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篇4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认为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还缺乏一种有效的理论整合,对本土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合理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提出本土化是一个西方图书馆学中的合理成分同本土图书馆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图书馆学对本土图书馆现象的认识和在图书馆实践中的应用,创建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极为复杂的过程。本土化涉及到的深层次理论问题是本体论、知识论和方法论。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三位一体、有机结合与完整统一,以激发、释放中国图书馆学创新求真的力量和潜能是本土化的本质。

[关键词]图书馆学本土化复杂性

[分类号]g250

图书馆学本土化(简称:本土化)研究引起了图书馆界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以刘兹恒教授的贡献最大。但目前还只是初级阶段,存在一些缺陷或疏漏,缺乏一种有效的理论整合,对本土化必要性和必然性、合理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深度与广度都有待于深化,研究成果还没有得到国际图书馆界的认同,给予借鉴和利用。确有必要对本土化基本理论进行研究。需要声明的是,以有限篇幅讨论,难免挂一漏万,甚至以偏概全。//sixianghuibao/

1 本土化内涵

刘兹恒教授认为:图书馆学本土化是使来源于西方图书馆学中的合理成分同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图书馆学对本土图书馆现象的认识和在本土图书馆实践中的应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方法的一种学术活动和学术取向。但这一定义较为科学。它暗含着的假设前提是:图书馆学与自然科学有所不同,研究方法也应不同;本土化是一种观念、思维方式。中西方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不同,前者“弱势”,后者“强势”;西方图书馆学是一种能够为我们认识、理解与接受的“对象化”存在,并且我们有认识、分析的能力;本土化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历史过程。理解此定义除刘兹恒教授强调的三点外,还应注意:①学术活动有广义(本文指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知识创新(理论和实践创新);狭义是指理论创新所进行的科学行为,包括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著、访问和进修、学术交流和对话、成果的评定等。西方图书馆学合理成分(简称:合理成分)是指西方图书馆学中科学的世界认同部分。必须明确:到目前为止,西方每一个国家都还不存在“一般”的图书馆学。②图书馆学本土化与图书馆实践本土化不同。图书馆学本土化与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严格地讲,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主体是图书馆具体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和图书馆文化等,客体是合理成分;后者主体是中国图书馆界的实践者、学者、专家及国外一些学者,前者偏重于学科体系建设,后者偏重于方法论建设。当我们相对于构建一个知识体系时,主要是讲图书馆学本土化,当我们具体论述、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过程中我们如何本土化时,两者就重合成一个问题。③提倡本土化,不同学者有不同含义和目的。在这些诉求中,既可能真本土化(发展和繁荣图书馆学),也可能伪本土化(为某个学术圈子实际利益,以本土化为名有意贬低国际学术规范、准则,来夺取或捍卫学术资源和话语权)。本土化是出于学术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是出于学术帮派和群体的利益之争。不是图书馆学研究区域化,或发展后拿来与西方图书馆学相抗衡。掌握本土化背后的这种话语权竞争的实质,有积极意义。④本土化是创建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合理成分同中国图书馆实际相结合只是初级层次,只是两个相关对象,没有创造性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需要进一步提升,只有创建世界范围共同认同的图书馆学知识体系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结合只是两者互动的过程,而创建才是质的飞跃。//html/jianli/

笔者十分赞成刘兹恒教授创建论的观点。创建是中国图书馆实际与合理成分(思想文化和观点)通过有机的整合,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界共同创建大家共同认同的图书馆学的过程。创建实质就是要创造中国的“思想自我”,创建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理论是我们反思自己的发展历程、理解自己的生存境域、寻找自己未来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是实践要求和理论命题本质)。它是对中国已有理论、思想和文化的反思,对中国实际国情、馆情和中国传统文化、图书馆文化的认知和领悟。创建论包括:创建重心应强调以“立”为主,立足中国现实实践(发展的不平衡性、曲折性、长期性)。创建主体是图书馆界理论研究者和馆员、读者,确立我们的主体地位,树立主体意识(反思批判、责任、竞争发展),消除对西方图书馆学的依赖性以及由此而来产生的自卑心理。创建主体对本土化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应掌握本土的经验知识、哲学知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强化独立自主、大胆创新的理论自觉和献身精神;创建要求破除一切教条与迷信,解放思想,以“向前看”的创新为取向,以创新来寻找方向和出路。要创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形态,破除教条的束缚。建立主体性认知,并建构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研究思路、视角、理论、概念、方法等)。必须认识到,合理成分虽然揭示了图书馆学中的某些真理或规律,具有西方本土性,但并不一定具有普适性,西方学者发展出的学术规范、分析框架、学术标准是否适合中国国情,都要做出深刻反思与分析,实现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创建主体不能限于理论研究者和馆员、读者,而要落实到广大参与人。本土化一个深层次问题(中国图书馆的性质和特点),至今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中国图书馆不是为少数文化贵族和社会精英服务,而是为全体民众的普遍平等服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理论研究者和馆员、读者究竟是图书馆建设、本土化创建的主体,还是接受本土化启蒙和教育的对象的问题。/

图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篇5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Brief Discussion on Vocational College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Reform

LUO Yingfei

(W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uzhou, Guangxi 543002)

Abstract "Mechanical Drawing" is the mechanical foundation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echnical theory and operating practices have a certain level of difficulty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you must explore innovations in teaching methods, to create a mo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rganically, closely together. In this pap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specific use of innovative teaching is brief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作为目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在技术理论与操作实践的双重层面都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牢固掌握机械制图这门“工程语言”,对于机械类专业知识的全面学习以及该领域的应用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不少学生在这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颇感吃力,难以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相关的机械制图知识;同时,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在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亟需在教学方法上寻求创新,在结合机械制图知识的内在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这门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1 传统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的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还大多袭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这门课程知识的标准性很强,从各种图线的画法、字体的写法、尺寸的标注、图纸的规范到零件图、装配图的画图与读图,都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主要还是秉持这种“标准化”意识,力求通过教师标准的板书、图形,使绘图质量和操作技巧得到基本保证。但是,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方式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而这些问题和弊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机械制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例如,在直接层面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漫灌”、“填鸭”式教学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收效甚微,还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反过来影响到教师的授课热情,从而大大降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再如,由于传统教学手段陈旧性、单调性的限制,采用简单的实物模具、纸质平面图等载体很难满足表现点、线、面、空间及立体图形所共同组成的知识体系的要求。加之传统教学多侧重课本内的理论知识,而较少与实际的生产活动相结合,忽视了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层面的应用以及二者相结合对于机械制图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并最终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对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方法进行变革,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推进机械制图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2 推进机械制图教学方式改革的几点做法

机械制图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项多层面的综合工程,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知识构成、教学规律以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实际教学过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推进机械制图教学方式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教学的最主要执行者即第一主体入手,提高教师素质与专业教学能力。具体来说,机械制图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熟悉相关的机械类理论知识内容,具备基本的几何图形绘制能力,能够科学、合理地准备课堂教学计划并有效地实施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具有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理论与实践层面相结合的敏锐性;例如关于教案和教学计划的准备,需要兼顾理论的基本体系与现实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扩展性;教案的拟定则应保证在内容上条理清晰、中心明确和重点突出,并且包含与实际操作、生产应用等方面的关键结合点。另外,还需加强对教师在计算机教学和相关的高科技教学工具方面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能力。可以说,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教学能力,是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2)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主体,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而,在机械制图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热情和课程的兴趣、以互动变被动为主动作为推进机械制图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漫灌”、“填鸭”式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地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接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在求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形式和授课风格的调整和变革。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活跃、生动的教学方式与授课风格以及开放互动的师生交流形式,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切实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现实可行性),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还需注重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实际生产操作活动等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机械制图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概言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课下作业以及实验操作等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手段和辅助设备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尤其是某些高科技三维软件的强大优势,有力地促进机械制图知识的传授效果。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计算机、多媒体以及三维技术的发展为知识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助力。诸如AUTOCAD、CAXA、3DMAX以及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的应用,不仅省去了繁琐的手工操作,还能大大提高图形绘制的精确性,保证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标准化、体系化水平。另外,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可以使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课后实践应用的可行性。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某些先进的计算机三维软件对于展现机械制图主体教学内容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例如Solidworks就是一款高效能的课堂教学辅助软件,①该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突出体现了现代化科技手段对机械理论的具象化展现。在以形体为基本元素的教学中,Solidworks主要通过拉伸、旋转、扫描或放样创建形体的原理进行理论内容的展示和分析,教师借助这款软件演示形体的创建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建立形体的基本方法和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进而延伸至组合体、截交线和相贯线、视图、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这种辅助软件的优点正符合了机械制图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实际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的根本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Solidworks三维软件的直观性、灵活性优势,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辅助、优化理论教学的开展,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某些仅凭抽象理论教学难以处理的问题,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全面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4)机械制图教学方式的改革还要注重课本理论教学与该领域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也是切实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从根本上保障和提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任何理论教学的根本目的都是为某种实践活动而服务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也是如此,最终要服务于机械领域的生产实践活动。因此,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兼顾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并致力于二者在主要应用层面的内在结合。具体而言,在注重课本理论教学、发挥课堂教学基本作用的同时,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到校办工厂参观或到具有优化环境的制图实验室去面对实物进行实际画图,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巧和生产能力的应用过程。也可以直接将理论课放到实训车间来上,边上课边动手,使理论与实践在更直接的层面进行深度融合,起到更优化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些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具体计划,学生在接受了有关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及装配的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之后,进而将相关知识付诸实践操作与直接应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地提升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及其延伸应用,也符合该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该专业的综合要求。

3 结语

以上简要地论述了关于推进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几点做法,这些做法都紧密围绕着机械制图课程的本质规律与现实要求,注重在教与学的层面、知识理论与操作实践的层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摸索和创新,在结合机械制图知识的内在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克服传统机械制图教学的弊端,切实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提倡教与学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切实推进教学方式的探索革新对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Solidworks是法国达索公司开发的一款三维CAD软件系统,和其他三维软件相比,功能强大,易操作,设计过程简便易学,学生能很快掌握,操作过程简单明了。

参考文献

[1] 戴勇编著.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管正,陈晓霞.中文版AutoCAD2008机械制图简明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江庆.Solidworks三维造型在机械制图综合实践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08.23(1).

图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篇6

关键词:图书馆 基础理论 培训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254-01

1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概述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关于图书馆现象的一般理论知识。它是由关于图书馆现象的一般性认识问题的理性知识和关于图书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共性问题的理性知识等构成的思想体系。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由理论图书馆学、实用图书馆学和专门图书馆学组成的,这三大门类下又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理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学一般原理的学科,它为整个图书馆学提供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描述整个图书馆发展的概貌,对图书馆学的其他组成部分和相关部分起着指导作用。

实用图书馆学是在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图书馆具体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一大门类,包括图书馆工作规律、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现代化等实际工作领域。图书馆管理学主要研究图书馆管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包括图书馆管理的原则、功能、方法,各项工作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图书馆领导人员配备、机构设置、工作组织、工作计划、岗位职责、工作定额、工作统计、建筑设备、效益评估等等。图书馆服务理论是研究图书馆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读者心理、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效果评价、服务过程中的社会因素等问题。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我们可以把文献和图书馆都看成是一种技术进步的成果。特别是当代的图书馆,它是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探索图书馆由手工操作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

专业图书馆学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分别进行专门研究而形成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它以某一类型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不仅要根据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来研究该类型图书馆各方面的特点,也要按着实用图书馆学所提供的一般方法与技术来具体研究该类型图书馆的工作和管理问题,从而形成专门图书馆学的众多学科分支,诸如公共图书馆学、大学图书馆学、儿童图书馆学等等。

2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特性

2.1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抽象性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对图书馆实践和其他图书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应起到根本性的、深层次的和普遍性的指导作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学科性质和所应发挥的功能,要求它必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2.2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超前性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根据图书馆实践和图书馆学的运动规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前瞻,使图书馆学理论既能指导图书馆实践及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又能规范未来的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研究行为。

2.3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创新性

图书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发展史也只有一个世纪,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善,还有不少理论处女地亟待开垦。继承和创新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两大前提,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没有继承,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没有创新,继承便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3 图书馆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现状

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其财力和技术的投入,两者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相关负责人员也应该看到,对于具有知道意义的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教育方面不但没有跟上时展脚步,反而呈现出逐渐没落的状态,这明显违背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放大了技术手段在图书馆中的支撑作用,导致了图书馆原有的人文精神传统和社会意义不断减弱。

图书馆从业人员中,专业种类很多,图书馆专业毕业的人员比例相对较低。而各级图书馆基本没有图书馆基础理论方面的培训工作安排,馆员要么相关知识陈旧老化,要么基本没有相关知识。图书馆从业人员的非专业化倾向日益严重和加剧。

目前图书馆馆长具有图书馆学专业技术职称的已不足10%,其中具有图书馆学教育背景者更少,这导致对馆员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培训,研究缺乏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高等学校学生分配制度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改革中,许多高校出于招生和就业的压力,压缩了图书馆学的招生规模,将招生计划投放到其他专业。在一些虽然还开办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高校,其课程安排上也大大削减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教育。一些学校甚至将计算机、外语定为主攻方向,图书馆学及其基础理论沦为辅助科目,冲淡了专业教育内容。这些不但导致了图书馆新增专业人员数量的递减,而且专业质量也不尽人意。

4 图书馆员基础理论培训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对图书馆学的各个分支均具有宏观指导作用,是图书馆学的重要基石。它的研究成果能够引起人们在思考和认识上的改观,引发管理方法、技术手段上的变革,图书馆的管理者、馆员进行定期的相关培训,对于图书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质量,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馆从业人员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偏低,对图书馆建设及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只有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的培训工作,才能适应战时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工作,使政府大力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图书馆基础理论定期培训,可以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加深了解图书馆在信息时代职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自身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图书馆工作集知识性、教育性、服务性、专业性于一身。只有通过培训和自我教育,才能不断更新、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为社会通过高效、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学科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发展、完善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和服务的需要。加强理论培训工作,及时把握理论研究和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前瞻性地进行图书馆的规划、建设,跟上时代高速发展的步伐。

加强从业人员图书馆基础理论培训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实现自身的价值,不但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铺平道路。

面对整个图书馆业的专业人才缺失,图书馆业无法左右教育行业(高、中等教育及职业教育机构)的“职业行为”,被动地希冀其为本行业(尤其是本馆)不断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无疑是缘木求鱼,望梅止渴。最现实,也是最有效解决方案,就是大力强化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知识、技能培训,变现有非“专业人才”为合格的“专业人才”。培训永远是解决“人才”危机,实现“长治久安”的最根本、最有效、最务实的手段、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丽萍.图书馆员培训及其作用发挥[J].社会科学家,2002(6).

图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篇7

【论文摘要】:每一种新的语言理论的出现都会伴随对其理论的相应应用。结构主义促使了替换练习的流行,功能教学法的发展有赖于乔姆斯基对语言运用的重视。而图式理论则引起了阅读教学中的又一次反思。图式理论是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阅读过程是读者大脑中已存在的知识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文章在阐述图式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对阅读理论给予极大关注。他们从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等各个不同学科,对第二外语言教学及外语阅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阅读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英语教学中的被遗忘的角落,人们关注的焦点一直是词汇与语法,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图式理论的关注,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阅读教学。

一、三种阅读模式

在此之前,在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三种阅读模式,即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自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 Model)和相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Reading Model)。60年代,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阅读过程被看成是被动的"自下而上"的过程。语言学家Gough最早提出了这一理论。在这一理论看来,阅读仅仅被看作是对语言符号作出反应的过程。阅读的目的也仅仅限于对这些语言符号的识别与确认,从字母、单词的辨认到对句子、段落的识别。直至最终文章的意义会自然而然的获得。Caroll(1964)对当时的阅读过程作过这样的描述:"阅读沿着'视觉刺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但这一阅读模式把阅读过程看得过于简单化,忽视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积极的作用。同时把阅读过程仅仅看作了是对语言符号的识别,而忽视了其承载的文化背景意义。为了修正自下而上模式的缺陷,自上而下的模式运用而生。

自上而下的模式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K.S.Goodman和F.Smith提出。在这种模式下读者不再被认为是被动的接收者而被看作是主动地参与者。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从自己大脑中种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假设、验证以求获得意义,即一种猜测-证实过程。读者不再需要精确地辨认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而是根据并利用自己原有的语言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有选择地挑选有用的信息,并在阅读过程中一边推测、预测,一边验证、修正以达到正确地理解。读者头脑中的语言结构知识、心理因素和背景知识是阅读的基础也成为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这种模式虽然解决了自下而上模式的问题,但却过分强调推测的作用,会导致臆断现象的发生。

1977年人工智能学家D.G.Rumelhart通过大量研究,在汲取人工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阅读的相互作用模式。他指出一方面阅读是语言处理的过程,应一方面阅读又是读者对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的过程,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交互作用的结果。

三种阅读模式可以说对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都有很大的启示与实践作用。根据不同的阅读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模式加以应用。在扫除学生的阅读障碍阶段我们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而在阅读材料比较困难的时候我们可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而在理解和欣赏文章是我们最好采用相互作用的模式。

二、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一词源于希腊语,在古希腊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著作中可以找到它的最早出处。18世纪康德曾论述图式的哲学意义,他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春概念的东西,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后来心理学接受了图式的观点他们认为记忆不是复制的,而是根据大脑中已有的图式重构将要记忆的东西,即改变新认识的事物使之与已有的图式融合。因此图式论认为,任何口头或书面的语言素材自身都是无意义,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脑中已形成的图式。图式是人头脑中存在的知识的基本单位。

与之我们教学有关的图式可分为:自然范畴图式、事件图式和文本图式。

自然范畴是指自然界本身就具有的一些实体范畴,即我们对这一范畴的实体的特征有着一种定型的图式理解。在阅读中相当于我们对文字代码从词汇角度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的基础是使学生尽快的在头脑中建立与词汇相应的自然范畴图式。

事件图式代表着人与客观世界的接触中从事事件典型活动的知识与结构。事件图式是我们理解文本内容及事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我们的文本内容进行预知和推测。因此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文本图式是指在各种文本或文章中出现的规律性。对于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来说,固然词汇和文章内容的理解是阅读的保障,但是如果学生能对文章的结构和文体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会更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文本。应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对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基本了解。

三、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言语交流的过程。阅读对我们人类的发展有着不可估价的价值与作作用。阅读过程主要包括符号的辨认和理解两个过程。而学生阅读的障碍一是来自语言文字的基础不牢固,既不能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范畴图式。二是来自对文本内容的不理解,既由于文化经济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形成与之相对应的事件模式或形成有差异的事件模式。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根据图式论的启示首先我们尽可能的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

(1) 首先从文本的文体入手,让学生了解尽可能多的文本文体,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的建立相应的图式从而更快更准确的理解文本。如从体裁上我们阅读的文本可分为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从形式上可分为议论、说明、记叙;从功能上还包括各种应用文,如邀请函、请假条、商业信件、通知等;还有报刊、影视等文本。而各种文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对各种文本的熟悉将有利于学生在多种信息中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2) 作为英语的于阅读,对英语的掌握还是其阅读的基础,而词汇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的还应注重词汇的教学。而我们知道词汇有着其语体意义、情感意义、言外意义和言内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词汇时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词义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注重词汇的文化背景意义,使学生在词汇这一层面上就能建立丰富的图式。

(3) 文化背景知识的扩充是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也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相应图式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使学生接触并感知英语国家的文化,如定期组织学生欣赏英文电影,邀请外籍人士和学生交流等。

(4) 最后由于图式具有兼容性和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无论哪个层面上的阅读教学中都要牢记这一点,利用比较的方法注重其差异的方面,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图式的作用而不是使其成为阅读中的障碍。

由此可见图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影响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建立学生头脑中合理的图式,如何激活这些图式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艳芳. 2001,《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文秋芳. 2001,《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语言与研究出版社.

图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篇8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写作;英语写作教学

一、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简单回顾

英语写作是一项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主动性技能。我国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本大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由此可见,写作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作为一门学科,写作学直到近年来才被当做一门科学而得到系统的研究。在过去30多年中,在发生认识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各种语言学理论和教学法的冲击下,英语写作教学的专家们,尤其是美国写作教学的专家们,针对如何改进写作教学法做了许多探讨,使英语写作理论和教学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英语写作研究的重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母语思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母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思维,对这一问题,国外的专家如Cummiin等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

还有的专家从语篇特征的角度来研究写作过程。如Kaplan首先提出对比修辞的概念。他认为,母语所固有的语篇结构模式在通常的情况下会影响二语写作。受其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文本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二语写作成为潮流。现作学不再像传统写作学那样,对学生的成品进行孤立的、静态的研究,而是从宏观角度把写作现象作为整个写作活动链条的一个环节进行动态的考察,以找出写作活动中某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从而指导课堂的教学活动。

在写作教学中尽管有许多的研究成果,可是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现状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历年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评分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虽然能够做到基本切题,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思想表达不清,中式英语比比皆是,令人不知所云的句子时而有之。此外,语言错误层出不穷。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受国外写作教学研究的影响,我国学者和大学英语教师也纷纷撰书立说,讨论和研究写作教学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做了大量的实践。可以说,这些研究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为我们的写作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应用代表最新语言教学的图式理论来探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二、图式理论

“图式”一词源自古希腊文,原意为“外观、形象”,后来转意为“对最一般的本质特征的描绘,或略图、轮廓、抽象图形”。康德首先将图式一词引入到哲学领域。他认为,图式是一种概念的感性结构方式、结构原则。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1932年认知心理学家ErederlckBartlett在其著作中首次将“图式”概念应用到心理学研究领域。经过实验,他认为,我们对语篇的记忆并不是基于直接的复制(slraight repro-duection),而是解释性的(constructive)。

皮亚杰(1986)认为,图式是后天形成的,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在皮亚杰的图式理论中,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两个核心概念:同化和顺应。同化表明了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而顺应表明了在客体的作用下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所以,同化和顺应这一对机能代表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现代图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Rumel hart(1980)认为,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是怎样被表征,以及对知识的表征如何以特有的方式促进知识应用的理论。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表述方式,图式是一种贮存知识经验的抽象结构,是人的已有的结构化的知识基团,它影响着人对客观事物或各种刺激情境的理解和反应。Rtmlelhart把图式称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在这个知识结构或“砌块”中,除了知识本身以外,还有这些知识被运用的信息。图式理论认为,新的知识必须与现存的知识框架(ex-istingknowlegeframework)相联系才会得以处理加工,高效的读者往往通过激活必要的知识框架从而对所读文本进行解码。与皮亚杰理论不同的是,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记忆中表征知识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心理结构的网络”,并认为图式的发展不仅通过同化、顺应而实现,还通过附加、协调、重构等方式以达到对语篇的理解。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之上的现代图式理论,为我们正确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提出了新的视角,因此,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到语言教学中,尤其是被广泛应用到语言输入性的阅读教学和听力教学中。但笔者认为,图式理论同样可以应用到语言输出性的写作教学中。

三、图式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图式的不同性质和特点,一般将图式分为以下三类: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语言的形式结构、语义结构等的了解。一种语言的形式结构、语义结构和一定的哲学、逻辑、民族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语篇理解的基础。内容图式是指关于物体、思维或现象的概念或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它既包括某种文化或亚文化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具体阅读文本中涉及的有关学科或专业方面的知识。形式图式也叫结构图式,是指关于文本篇章结构的知识,即对文本格式的安排、结构排列等的熟悉程度。下面我们从三种图式形式来分析图式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英语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要激活有关的图式,使图式中的空位得以填充,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者对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等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在语言图式的建立阶段,以往主要强调学生词汇量的不足是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其实,词汇量在2000左右就足以满足大学写作大纲的要求,而大学生的入学平均词汇量在3000左右。那么是什么造成大学生的习作词汇贫乏呢?根源还在于学生的有关英语语法图式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没有充分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巨大差异,即英语族人在描写情景、表述时间、位置时通常遵循从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而汉语则恰恰相反。在用句子表情达意时,英语族人通常使用完整的句子,即“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而且也只能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相互之间由一致关系联系着”,而汉语绝大多数属于“话题一说明”框 架,如果主语是显而易见的,则常会被隐去。因此在写作中,汉语写作图式对英语写作产生了负迁移,学生的习作常常因语法不正确而造成表达上的歧义和费解。学生以汉语思维来构造英语句子,就出现了汉语和目的语相混杂的现象。

为解决学生在语法图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语言图式的根本作用,积极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语言图式的建立要依赖于大量的阅读输入。因为大量的阅读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熟悉词的用法,掌握句法知识。充分运用认知心理学中的同化和顺应理论知识,能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特征的了解,使学生在面对写作任务时能够把头脑中所存储的材料与写作题目所需材料相似的组块进行串行或并行,从而做出相应的筛选和重组。学生的语言知识越丰富,贮存的语言知识组块越多,就越能够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主要包括依赖篇章情景的图式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图式。在内容图式中对写作影响最大的是文化图式。在对内容图式进行阐述时,曾通过实验证明了文化因素在对语言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如果阅读者头脑中缺乏原文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图式,理解就会出现障碍。在英语写作中,我们的目标读者不仅仅是教师,更多的时候是英语族人,是为了与他们进行交流。但是,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头脑中很步考虑目标读者,即英语族人的文化图式,在写作中经常会用到许多汉语的成语典故,结果令缺乏相应的文化图式的目标读者感到如坠云雾中,不知所云。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如何激活目标读者的内容图式知识是写作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内容图式的构建,引导学生注意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在写作中自觉运用文化图式知识,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3.形式图式

中西方在哲学观念上的差异是形成各自对应语言形态特征差异的能动的理性根源。汉语民族的模糊性思维客观要求其语言在使用连接词或逻辑联结词时具有灵活、简约的特性,因而使该语言必然呈现出意合的特征;而西方民族“形式逻辑”式的思维则客观上要求其语言在表述逻辑关系时必须依赖于语言连接词或逻辑联结词,因而使其语言必然呈现出形合的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差别使我们在英语作文布局谋篇时,要创建与英语写作相关的语篇图式知识。只有透彻了解了中西方在哲学观及思维范式上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尊重中西各自的语言事实,深入细致地理解和运用各自的语言,才会使英语语言学习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语篇图式知识的创建和激活可以通过传统的范文分析与仿写来实现。

上一篇:初中学习历史的好方法范文 下一篇:财务管理实习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