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资企业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0-16 18:51:38

独资企业优缺点

独资企业优缺点篇1

[关键词] 资源基础 跨国并购 中小企业 国有企业

一、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跨国并购

企业战略资源的获取主要有三条途径:内部开发、外部购买和外部合作。这里的外部购买不仅包括购买目标企业的技术和诀窍,还包括企业并购。资源基础理论把市场失灵归结于国外目标企业资源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使目标企业具有某项专有优势,但这项优势并不被跨国公司所拥有或掌握。为了获取该种优势,跨国公司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或者通过自身的自然积累来培养这种独特资源花费的成本很高,或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延迟。这些因素促使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并购的形式来达到对这种战略性资源的控制。

该理论不仅重视专有资源的形成和获得,更加关注专有资源的发展。通过跨国并购,“能够接触到东道国的创新,从而产生信息溢出效应,给未来组织学习和成长提供机会”。也就是说,通过对海外目标企业独特资源和能力进行控制和掌握,使实施并购的企业在原有的资源优势基础上开发出一种资源优势。

资源基础理论把跨国并购和跨国并购的业绩联系起来进行了分析。但Momsini、Shane和Singh(1998)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后认为,通过“利用蕴含在被并购企业文化中的多种常规做法与惯例”,充分发挥被并购企业原有资源的特点,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资源之间的冲突,实现蕴含于文化差异之中的异质资源的结合,企业间的这种文化差异可以改善并购的业绩。Vermeulen和Barkema(2001)经过研究发现,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拓展自身的知识和资源,促进知识资源在企业间的转移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降低其惰性,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二、从资源基础论看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资源基础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市场机制灵活、资源配置效率较高、技术相对先进等优点,可以形成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独特竞争优势。资源基础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企业赢利的根源在于其拥有的独特资源,这种资源存在于企业内部,是无形的且难以模仿的知识。因此企业的跨国并购肯定受到这些独特专有资源的影响。Bloodgood(1996)认为,中小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能力与其累积的有形、无形资源储备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着宝贵的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资源储备的企业比其竞争者更具优势、更易国际化。Westhead(2001)的研究表明,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资源基础有四类,即一般人力资本资源、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财务资源、企业业主的管理能力、企业业主的资历与知识积累。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大都拥有从事进出口的经历、企业资金相对充裕、信息渠道畅通、拥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与行业特有知识,这些资源可以使它们形成独有的竞争优势。这些处于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并购寻找资源、扩大市场。Chandler与Hanks(1994)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的业绩表现会随企业家管理能力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家能力是中小企业国际化资源基础的一个重点。中小企业灵活的经营特点和企业家对整个中小企业的绝对控制,使中小企业的跨国并购具有大企业不具有的独特的资源基础。

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大都资金雄厚,由于背后有政府的支持,许多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造成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信息渠道不畅,生产效率不高,核心竞争力相对缺乏。这类企业的资源优势更多地体现于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这些资源可以形成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这类企业就会渐渐失去这些优势资源,从而降低其竞争优势。同时这类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有自己厚重的企业文化,实施跨国并购后极易因双方之间激烈的文化冲突无法有效整合资源,最终使并购归于失败。

由于资源瓶颈的制约使得这类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体现为对自然资源的追求,通过并购使企业在原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物质资源,实现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这从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并购国外铁矿石企业就可以看出来。作为钢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自然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其无法通过内生增长的方式获得,只能通过外购的方式取得并控制。钢铁企业并购铁矿石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对方的铁矿石资源,帮助企业获得稳定的供应渠道,以应对铁矿石原料日益飙升的价格,使其获得价格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

独资企业优缺点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经营现状及应对策略

收录日期:2012年7月7日

一、前言

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据统计,中小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已占全国的60%和40%,吸纳劳动力1.1亿,占全国工业部门的73%,创造的新增就业机会比例高达80%,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贡献率也在60%以上,在目前中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中,6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投资的。中小企业已成为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稳定运行、保障就业的前提和条件。

二、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特点分析。从投资规模看,中国中小企业境外平均投资规模较小。以中小企业占很大比重的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境外投资平均规模小,中方独资的平均投资规模仅为9.67万美元。这样的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约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平均约260万美元的规模。

从投资的区位选择上看,境外企业主要分布在少数发达国家、周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俄罗斯东欧国家。其中,贸易型境外投资机构重点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欧日;生产型境外投资机构重点集中在周边国家,如东南亚;研究与开发境外投资机构重点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

从行业选择上看,企业以贸易机构进行境外投资居多,其次为工业性项目。总体趋势是经营行业覆盖面逐步拓宽。目前,中国海外投资涉及的领域已从贸易和餐饮逐渐发展到渔业、能源、纺织服装、商业零售等多方位的经营活动。

从投资方式上看,大多数企业采用新建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对于目前国际直接投资中广泛采用的收购、兼并方式,中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有所尝试。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企业对兼并、收购方式不熟悉,缺乏国际并购的经验;另一方面新建独资方式可以避免新旧管理制度的冲突与摩擦,而合资方式则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并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销售网络。

(二)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优劣势分析

1、优势

(1)相对技术优势。我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很多领域缺乏现代尖端技术,但却拥有不少“适用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有广泛的适应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技术可以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找到广阔市场。我国根据自己的特点消化吸收地引进技术,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并且价格也较低,易被发展中国家接受。

(2)相对区位优势。首先,周边国家较多,且多数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我国与其均有着长期广泛的对外联系;其次,我国的华侨遍布世界各地,靠种族纽带,我国企业可以减少跨国经营中的障碍,降低风险,并有利于同当地企业进行更为密切的合作;再次,因为经济、技术、环境的相似性,我国企业在海外就地取材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生产商品或服务成本较低。

(3)内部化优势。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资源有限,其内部规模经济性并不明显。但各中小企业如果组成“企业群”,进行“集群式”对外投资,就可充分共享经营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另外,中小企业决策简单而富有效率,能够更灵活、及时做出有利的反应。中小企业内部的环节较少,更易于管理者考核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

(4)市场营销优势。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它又机动灵活、市场适应性较强、市场进退成本低、能更多地接触客户、更快地反应市场等优势。另外,在产品的开发方面愿意设计和生产适合当地条件的产品,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缝隙,其产品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5)特色产品优势。经营凝聚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产品是海外投资企业重要的竞争力来源。一些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如中式菜、中药、丝绸等,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并具有不可模仿、难以替代等特性。加之中小企业在开发这些特色产品方面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因此在这方面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劣势

(1)抗风险能力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本不很充足,在对外投资中抵抗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比较低。特别是对非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如政治风险、战争风险、国有化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等,几乎没有任何防范承受的能力。

(2)国际竞争力较低。要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有高竞争力的企业,但事实上,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不少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缺乏名牌产品,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凝聚力不甚强。

(3)跨国经营人才短缺。跨国经营是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中小企业这方面的人才少,且整体素质也不高。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效地规避劣势,发挥优势,适应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缝隙,也可与国外跨国公司结成战略性联盟,成为跨国公司价值链的一环,在合作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从而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损失。

(4)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大企业才具备成为跨国公司的条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克服国际化障碍的能力,这就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具有强烈的内向性,很少具有国际化经营的意识。

独资企业优缺点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法律形式大学生创业主体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着各样困扰,不同创业背景的大学生对创业的法律形式会进行不同的选择,为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创业,下文将从创业法律形式的角度出发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法律形式概述

(一)大学生创业法律形式的概念

大学生创业法律形式,是指大学生所能采取的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进行创业的具体形式,是大学生创业的法律裁体。我国现有立法规定了多种创业法律形式,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或创业团队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形式。

创业法律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以个人的名义或以团体组织的形式进行。前者主要是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后者主要是以企业的形式进行经营,且企业可具体划分的更为细致。

(二)大学生创业形式特点

1.确定性

大学生的创业形式是由法律规定的,创业主体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任意选择但不可超出既有的范围。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创业形式规定了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或义务并给予应有的保护。

2.变化性

法律的产生依托经济基础,法律形式的产生与消亡与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直接影响创业的法律。在发展前期只限于个体商户,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个人独自企业、合伙企业等其他形式。另一方面,创业形式的变化性也体现在创业主体需求差异使得创业形式与之相应变化。

3.稳定性

创业法律形式的稳定性,是指在创业主体在选择创业形式以后,形式本身具有了稳定性,不会再任意变化。一旦创业大学生选定了某种创业形式,并进行了注册,那么就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受法律约束。

二、选择创业形式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主体在创业中的优势并不明显,创业成功一不仅要求创业者自身具备优秀品质;也需要要在分析现况的基础上,对创业形式进行综合分析。大学生选择合理的创业形式,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优惠政策

创业初期,大学生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等基本条件,还要充分考虑创业的政策优惠。一些地方会出台政策对某种创业形式给予优惠。在决定创业形式前要利用既有政策,形成对自身独有的优势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2.固有资本

资金是创业成功的重要环节,如果创业的规模小,可以选择个体工商户或者个人合伙,若资金充足则可以考虑注册成立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甚至是股份有限公司。当然,即使在资金不足的情况,如若想要把创业的规模做大可以利用信用等向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3.设立要求

创业前要了解创业形式的不同设立要求,如注册条件、费用和程序等。成立较为简单的公司,如个人合伙、个体工商户等需要的设立条件都较为简单;但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就会相对复杂,这便提醒大学生要审慎选择适合自身的创业形式。

4.存续期间

团体组织存在自身的消亡,即存续期间,这也是大学生在选择创业形式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常见的创业法律形式中,合伙企业规定了七种解散事由,存续期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存续期间不受个人状况影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常见的创业形式及其特点

(一)个人独资企业

1.概念

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2.个人独资企业的优缺点分析

个人独资企业是存在较早的一种企业形式,也是大学生创业中较为简单的形式,这与其自身优点是密不可分的:第一,没有注册的最低资本要求;第二,创业者仅需对收入进行个人所得税的交纳,税收压力较小;第三,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没有严格要求,利于管理。

但其自身也存在问题,如不利于与其他投资者合作,吸收资本或技术等;对债务承担是无限责任,投资个人压力较大。大学生创业若选择这一形式,在投资和营业场所方面会面临一些困难。

(二)合伙企业

1.概念

我国的合伙企业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有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可以有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2.企业合伙的优缺点分析

对大学生创业来说,合伙企业的主要优势在于:第一,只需要合伙协议,不用制定复杂的公司章程。第二,是非法人组织,享有法律规定的相应权利;第三,公司日常经营事务的处理,可以合伙人共同决定或按照约定处理,明确的同时也有灵活性。

其自身也会存在缺点:合伙企业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合伙人的压力较大;不利于公司进行融资;抗击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

(三)有限责任公司

1.概念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根据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2.有限责任公司的优缺点分析

股份有限公司是规模相对较大的创业法律形式,其主要优势有:第一,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能够维护股东利益;第二,按照法律规定,有明确的组织形式,利于日常管理;第三,可以对外吸收新的股东,利于积累和扩张资本。

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有限责任公司明显的缺点,即注册资本、股东人数和程序的要求较高,对创业初期的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会加大前期的投入资本。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没有某种法律形式是适合任何大学生创业主体的,法律形式间都存在利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并结合各创业法律形式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最佳创业模式。(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本项目为: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闫明,安俊学,《大学生自主创业影响因素及促进体系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独资企业优缺点篇4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因素

一、企业集团定义及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性组织的重要特征为横向合并,即同一部门内部企业的联合,卡特尔(Cartel)和辛迪加(Syndicate)是这种横向合并的典型表现形式,是企业集团的雏形。但是,作为一种概念,最早是在1950年代的日本出现的,它是指由多个独立法人组成的经济联合体。通常认为,企业集团是指以大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为基础、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规模巨大、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联合组织或企业群体组织。企业集团按照总部经营方针和统一管理的进行重大业务活动的经济实体,或者虽无产权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但在经济上有一定联系的企业群体。

在结构形式上,企业集团表现为以大企业为核心、诸多企业为、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在联合的纽带上,表现为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为基础、实行资产联合的高级的、深层的、相对稳定的企业联合组织;在联合体内部的管理体制上,表现为企业集团中各成员企业,既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又实行统一领导和分层管理的制度,建立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在联合体的规模和经营方式上,表现为规模巨大、实力雄厚,是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度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联合体。企业集团最大的优势体现为资源的一体化整合性与管理的协同性以及由此复合生成的集团整体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三种模式分析

简而言之,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收益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规划与控制。“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对企业财务关系和财务管理活动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是企业在资金筹集、运用、收回、分配等过程中对财务目标、财务环境、财务组织、财务观念、财务制度、财务战略等要素的综合描述,把握这些因素,能够更好地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是企业获得更好的经营利润的重要制度保障。

根据经典财务管理理论,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包括三种主要类型。

(一)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及其优缺点

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是将子公司业务看作是母公司业务的扩大,所有战略的决策与经营控制权都集中在母公司,这种模式下的母公司拥有子公司的全部财务决策权,对子公司进行高度集权下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各级子公司没有财务决策权,只是负责具体实施母公司所计划的具体内容。其特点是:集团内部的各项决策均由母公司制定和部署,集团内部可充分展现其规模与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风险损失,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母公司的人才、智力、信息资源,达到机构健全、内部目标控制制度完善,使决策统一化,制度化。

“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的优点主要有:管理效率高,能全方位控制子公司的财务行为;能实现集团一致性战略的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协调能力较强。把重大投资决策权集中在集团总部,母公司可以集中各成员企业的资金,调剂余缺,优化了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集团总体目标的实现;有效的融资决策,集团可以凭借其资产和信誉优势,采取向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或为子公司融资提供担保等,广泛筹集资金;统一纳税有利于企业集团的税务筹划,能最大限度降低税负。

实施“集权型”财务控制的缺点主要有:决策信息掌握不完整,可能造成决策低效率甚至失误;管理主体与管理权限界定不清,无法将所有权与经营权从真正意义上分开,财权与行政权混淆,导致无法按经济规则有效地进行管理,权利的过于集中易挫伤成员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制约了成员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利于成员企业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应变能力差,由于决策集中、效率降低,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

(二)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及其优缺点

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是指决策权分散于各子公司,母公司起控股公司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子公司相对独立,母公司不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分权型的特征是:子公司具有相对独立性,在财权设置、资本融入及投出和运用,财务收支,费用开支等方而均有充分的决策权;母公司不采用指令性计划方式来干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而是以间接管理为主。

实施“分权型“财务控制的优点主要有:有利于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财务决策周期短,决策针对性强,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强,决策失误的风险性降低;分散了母公司融资风险。各子公司自行筹措资金、自行承担融资成本,降低了母公司财务风险;有利于培养子公司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意识,使之更加谨慎地分配和使用资金。

实施“分权型“财务控制的缺点主要有: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目标的不协调。在分权情况下,各成员企业在具体行为过程中,很可能追求各自的财务目标,成员企业财务目标的不一致,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集团财务目标的实现;统筹使用企业集团资源受到一定限制。过度分权,增加了企业集团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性,影响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导致内部资源配置上的重复浪费,造成企业集团整体实力及市场竞争力的下降;不利于集团的纳税筹划,不能利用各种手段合理避税。

(三)集权型和分权型相融的财务管理模式及其优缺点

独资企业优缺点篇5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企业集团是目前“人力资源外包”的理想实践基地,在企业集团内部引进“人力资源外包”理念是人力资源部更好的履行企业战略发展伙伴和服务职能的有利模式。随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得以人力资源价值和成本的确认,企业集团可成立人力资源事业部,专业为集团内部企业提供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供给和开发。

1.现代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

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获得和配置资源。企业集团的规模、涉及的行业、地域覆盖度等都比单体企业大,可以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地区等更大范围内获得资源、配置资源。发挥规模优势,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是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当组织规模较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较多,而且人员问题因为人员数量和组织层级显得更为复杂时,在人力资源部门内部就需要设置一些独立的部门承担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样,由于专业部门的存在使得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非常规范,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人力资源经理也能够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参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制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营目标指导人力资源各专业部门的活动,掌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并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在更大的组织中,人力资源职能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可以更加专业化。人力资本内部转移的能力增强。企业集团的内部选拔时候,可以在下面成员企业中进行选拔,选拔的对象多,企业集团内优秀人才有了更多的内部流动机会,有利于提拔和留住优秀人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迈向市场化、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我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必须得到不断地提升,以保障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需要。

2.现代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差别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二者在性质上已有了本质的差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它从被看做为一种单纯的行政事务性管理活动的框架中脱离出来,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并成为组织生产效益的部门。

3.企业集团内部引进“人力资源外包”模式的现实意义

企业集团下的各公司,不管是以独立核算的事业部设置还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对企业集团来说,都存在着机构重叠、用人过多、信息沟通困难等缺点。

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分析,主要弊端在于:1、事务性的工作各自为政,势必增加劳动的投入,缺乏规模经济;2、各公司协调困难,人才信息及人员岗位配备缺乏空间;3、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削弱了竞争力,4、对人力资源的规划难以与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5、在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思路方面难以确保相对一致,不利于企业集团文化建设,6、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难以保证专业化。

“人力资源外包”理念的引进,正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存在的缺点,这里所谓“人力资源外包”是指集团人力资源部作为各分(子)公司的总,为企业集团各下属公司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工作。

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集团各下属公司的“承包方”,能够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工作,不存在对企业机密泄露的担忧,同时更加能够保证企业集团内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转贴于目前,很多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还存在这种管理模式的影子,但集中化程度不够,至少非基于对“人力资源外包”的理念的贯彻,并且随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分权管理的经营管理思维下,人力资源管理有逐步下放的发展势头,这与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整体趋势相违背。专业化,集中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更能够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职能。

4.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深远影响

如何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并通过持续有效的人力资源价值提升活动,使人力资源更加具有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要求,是目前企业管理者所头痛的一项工作。同样,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的价值评估也面临着尴尬。

由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加大,依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它应成为企业予以核算和监督的重点。人力资源价值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构想。传统的关于将人力资源信息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讨论大多是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为基础,人力资源价值信息少之又少。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使用者的迫切需要,并且人力资源价值信息有了提供的基础和物质保障,人力资源价值信息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有了可能性。能科学、准确的对人力资源价值和成本进行会计确认,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力资源事业部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5.人力资源事业部模式的前景

人力资源既然是资源,就有其成本和价值,当人力这种特殊的资源为企业作出的贡献大于获取其的成本,其差值即是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难理解,人力资源工作本身的价值所在。人力资源工作者通过在人力市场上获取超过其成本的具有价值的人力资源,这为人力资源可以成为独立的成本核算,自负盈亏提供了可能。

成立人力资源事业部,人力资源工作者充当了资源的买卖角色,从人力资源市场获取资源后转让企业集团各公司,对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及培训等工作实则为“售后服务”,人员流失自然有人力资源部承担损失。以直接经济手段激励人力资源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和专业化,同时突显人力资源工作的价值。

6.结论

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从内部的“人力资源外包”到人力资源事业部管理模式的发展,是顺应管理专业化和信息化的要求,通过集中管理获取规模经济,降低工作成本。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成熟,得以对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确认,基于这个前提,人力资源事业部的模式很有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静棠.集团化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8,(20).

[2]夏汉生.现代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理论月刊,2006,(09).

独资企业优缺点篇6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070-01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风险投资的目的是通过退出投资赚取与之承担的高风险相对应的高额利润。因此在投资的风险企业成功后将风险资本变现至关重要。1998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成思危委员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并被大会列为“一号提案”。此后,国内的众多学者进行了关于风险投资的研究。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最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为企业购并,其他几种较为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依次为创业板交易、风险企业回购和买壳上市。本文将针对典型的四种退出机制进行介绍和比较,并分析2008年风险投资退出的情况。

一、四种主要退出机制及其特点

(一)公开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IPO)。公开上市是指风险投资的股份通过资本市场第一次向公众发行,从而实现投资回收和资本增值。上市一般分为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主板上市又称为第一板上市,是指风险投资公司协创业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挂牌上市,从而使资金退出。这种方式适合处于在成长期的末期、已具备基本规模的中型企业。二板上市又称为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股票市场,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上市的条件比较宽松,企业进入门槛较低,比较适合于新兴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

优点:1、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来说,公开上市可以使之获得丰厚的资本收益。2、对于风险企业来说,公开上市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强原有股份的流动性,同时为企业未来通过增发等方式在证券市场持续低成本筹资提供了有效渠道。3、对风险企业和管理层来说,公开上市发行可以保持管理层的稳定性和企业的独立性。由于股权得到分散,风险也随之分散,而且可以摆脱创业投资机构的控制。缺点:1、上市手续繁杂、限制多、费用较多,如承销费用、注册费用、宣传费、会计费、律师费、印刷费等,都对资金的募集提出更高的要求。2、为稳定股价和保护大众投资者,法律规定了上市企业的法人股的锁定期,风险投资家不能再上市后立即退出,这增强了高额回报的不确定性。

(二)兼并收购(M&A,Merger And Acquisition)。兼并与收购是风险资本退出的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是投资商通过并购的方式将自己在风险企业中的股份卖出,从而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兼并是只有一家实力较强的公司与其它几家独立的公司合并组成的新公司,而实现较强的公司占主导地位;收购则是指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或者购买目标公司的产权从而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行为。风险企业被兼并收购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一般收购和二期收购。一般收购,是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将风险企业完全卖给另一家公司。这种方式通常是高科技创业者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将完全丧失独立性。而二期收购则是指风险投资者将其所持有的股份卖给另一家公司,由其继续对风险企业进行后续投资,创业者并不退出风险企业。

优点:1、对收购方来说,直接收购企业比创办新企业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进入新领域也较容易,还可取得技术、规模、市场和竞争等方面的优势,从而产生综合经济效益。2、对风险投资机构来说,由于出售方式的持有期最短,可以立刻收回投资,还可以减少股价波动所造成的损失,与IPO方式相比,费用低廉、操作程序简单、迅速。缺点:1、不易新找到合适的收购方。2、收购容易使企业丧失独立性,导致创业企业的管理层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动。

(三)回购(Buy―outs)。回购是指风险企业管理层或员工以现金、票据等有价证券购回风险资本家持有的风险企业股份,从而使风险资本从风险企业中退出的行为。风险企业回购主要有三种方式:1、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即 MBO)。风险企业的管理层通过融资方式对风险投资部分进行收购并持有,收购完成后公司就由管理层与股东所有。支付方式可以是银行贷款而来的现金,管理层的其他股权、长期票据等。2、员工收购(Employment Buy―outs即EBO)。风险企业的员工对风险投资部分的股份进行收购并持有,一般操作中要组建一个员工持股基金作为收购资金的来源。3、通过“卖股期权”和“买股期权”来实现。买股期权是赋予创业家或公司的一项期权,让其以相同或类似之形式购买风险资本家手中的股票。卖股期权的含义是赋予风险资本家的一项期权,要求创业家或公司以预先商定的形式购买他手中公司的股票。

优点:1、签订回购协议常作为投资不成功时的一种候补性质的退出方式。与兼并收购相比,回购风险企业自己收购风险投资公司的股权,保证了企业的独立性2、并且回购价格在风险企业发展前就确定下来,保证了风险投资的收益,减少了不确定性。3、回购与兼并收购一样费用少、过程简单且所需时间短、便于操作,并且可以完全退出。缺点:1、由于回购价格确定较早,风险投资家所得的资本收益往往远低于公开上市方式,有时会低于兼并收购方式。2、这种方式将更多的风险分摊给风险企业,风险投资所占份额较少。

(四)清算(Write―off)。清算退出是在风险投资不成功或风险企业成长缓慢、未来收益前景不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退出方式。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就不得不采用此种方式退出。清算有三种方式:解散清算、自然清算和破产清算。

优点:阻止损失进一步扩大或资金低效益运营。缺点:1、申请破产清算过程复杂费时,企业还需承担资产评估、审计报告、财产清理、法院判决等各项费用2、不规范的财产变现方式,难以满足企业和投资者的要求。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宋丹.省略/grid20/detail.aspx?dbname

独资企业优缺点篇7

物流企业作为新兴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态势是十分迅猛的,只有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继承传统物流的发展经验和借鉴国外物流公司先进的发展经验,才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紧跟时代的步伐,也才能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中国顺应国际发展趋势的优势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日渐深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商品与服务的自由流通也在不断地增强,中国以独有的优势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进入与全球经济相接轨的转型时期,它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连接亚洲运输网络的桥梁。

(一)自然资源的独特优势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目前已经发现矿产168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5种,尤其在西部地区潜在资源量巨大。部分矿产储备量位居世界首列,并且中国的土地供给价格低廉,预期收益值比较高,这对跨国公司弥补本国资源供应上的缺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人力资源的独特优势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位居世界首列,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农村剩余劳动力蜂拥般地涌入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跨国公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基础。在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我国逐渐涌现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和技术型人才,这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办厂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制造能力的独到优势

近几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十分迅猛。与此同时,也有大批制造人员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无论是在服装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还是在电子、电器制造业等高度精细化制造业中,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说,中国所独有的制造能力使得中国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

(四)市场资源的独特优势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又在世界上居于前列,加之不断增长的国民经济,中国独有的庞大购买能力,使得中国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并且近年来中国政治稳定,国家发展态势大好,从而降低了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风险,这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都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三、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种种的优势条件,针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发展对策:

(一)与兄弟企业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国内的物流公司应该多借鉴国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出发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并使其与同行进行协同作战,强强联手。不仅可以扬长避短,也使得企业之间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从而让国内企业的整体性增强。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也可以与国外先进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我国的物流企业具有熟悉国内形势,拥有充足劳动力的优势;国外企业具有资金、技术雄厚、拥有自主设计品牌的优势。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促进共同发展。

(二)增加额外服务价值,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企业存在服务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以下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群众对于物流业的现状还是不满足的,这对我们物流企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物流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物流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最好可以细化市场分工和明晰市场需求,拓展服务功能的种类。对于物流环节中的收揽、包装、运输、配送等环节需要专人进行分管。

(三)培养高质量物流人才,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物流企业开始走国际化道路,物流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加之近几年的发展却是十分快速的,这就造成了物流人才紧缺的局面。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解决措施:一方面,通过在各大高校设置物流专业,培养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开设一些相关的专业课程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物流人员加强培训力度,开展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活动,让专业的物流人才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说我国物流企业的本土化发展具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但是如何充分地运用优势条件发展物流企业也是目前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独资企业优缺点篇8

1农产品加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权责不清

由于我国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原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成为公司的董事或经理人员,并且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控制主体的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没有人以所有者的身份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股权结构失衡主要是由于公司大多数由国家或国有企业法人控股,股权过于集中。许多公司的大股东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而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效果成正比,股权过于集中导致治理结构失衡,缺乏对大股东的制约,相应的内部控制也就流于形式。

1.2风险预警及管理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置的,而且一旦设置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经济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临时控制则可能不及时,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作用。无论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还是2009年的“特仑苏”事件,都证明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内控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果各企业建有完善的内控机制,就会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前期的风险评估中,有效识别和控制将来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的因素,并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这样就会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风险的发生,避免这种威胁企业生存局面的发生。

1.3质量保障体系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普遍缺乏加工专用性的农产品原料品种,同时也缺乏从产地到市场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苹果果汁加工为例,山东省是全国苹果生产大省,种植面积、总产量、出口量和果品品质均在全国名列前茅,但适宜加工果汁的高酸型苹果品种和种植基地却很少。即使有些加工型品种,但在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上缺乏相应的标准化体系;同时,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相关的质量控制体系如GMP、HACCP、ISO9000等尚未得到普遍的应用,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国内外竞争力。另外,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特别是地域性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上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使得特色农产品加工出来的产品体现不出地方特色。

1.4缺乏和谐有效的氛围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一个企业的风气或氛围,是内部控制各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失效,将直接影响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以及实施的效果。某些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与所属企业之间以及企业相互之间产权关系模糊;组织结构不完善,权责不明,职责不清;企业管理层价值观扭曲,缺乏敬业精神,执行力欠缺;人事制度缺乏透明度;规章制度无法可依,或者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有法不依;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缺乏应有的信息生成与传递系统,各自为政,使得各项政令难以贯彻实施。

2对策

2.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一是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必须通过培育有效的国家股持股主体、扶植理性成熟的机构投资者,采取市场配售、协议转让等形式,多渠道推动国有股减持。二是优化董事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改进独立董事选任程序,使独立董事不仅在公司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主体也多元化又不失活力。三是强化监事会的监控职能。为使监事会有效担负起监督董事会及经理层的职责,要加强立法,明晰和完善监事会的职权,并使权力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建立监事资格认定制度,推选有知识、有能力、懂经营、懂法律、会理财的专业人士为监事;要设立独立监事制度,保证监事会对业务监督做出的判定是独立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四是完善经理层管理机制。一方面,建立长期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完善经理层薪酬结构,使经理层薪酬中固定报酬与绩效报酬比例合理,又能在不同层级之间形成合理的收入级差。此外,对经营者的激励还可采取非货币的激励方式,如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带薪休假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有效的经营者约束机制。在强化股东及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约束的同时,要强化对经理层的信息披露机制,使股东和董事会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得到公司经营的信息,防止经理层隐瞒事实、欺骗投资者。

2.2规范内部控制评估体系

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了内部控制标准,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规范,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控制评估包括控制环境评估、会计系统评估和控制程序评估3个方面。一是控制环境的评估。内控机制能否发挥作用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审计人员首先了解控制环境,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其次调查了解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采取的措施,企业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是否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企业是否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并发挥作用,会计信息及相关业务信息的报告制度是否健全。二是会计系统的评估。审计人员充分了解会计账务处理系统,以识别和理解被审计单位交易和事项的主要类别和业务发生过程;了解重要的会计凭证、账簿、原始记录以及会计报表项目,了解重大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过程,了解企业的或有事项等。三是控制程序的评估。建章立制是内控制度的基础,但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执行。审计人员在评估控制程序执行情况时,主要采取业务循环评估办法。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仓储与存货、销售与收款、生产、投融资、薪酬五大业务循环。具体包括:①仓储与存货业务内控评估。由于农产品原材料的采购对象主要是农民,因此需重点了解大额的存货采购是否签订购货合同,有无审批制度;存货的入库是否严格履行验收手续,对规格、数量、价格等是否逐项核对,并及时入账;存货的发出手续是否按规定办理,是否及时登记并与会计记录核对;存货的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是否严格分离;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严格了解发生的盘盈、盘亏、毁损是否及时按规定审批处理。②销售业务内控评估。核对销售发票、销售合同、销售订单所载明的品名、规格、数量、价格是否一致;抽取一定时期内的销售发票,检查其是否连续编号,有无缺号,作废发票的处理是否符合规定,对收款收据同样核对,避免企业设立小金库;抽查送货单,并与相关的销售发票核对,检查已发出的商品是否均已开具发票;由于农产品有严格的保质期,所以严格检查销售退回的核准。③生产业务内控评估。了解企业是否建立成本核算与管理制度,成本开支范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成本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各项成本项目的核算、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的结转是否严格按规定办理,核算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是否定期盘点在产品,并作为在产品成本的分配依据。④投融资业务内控评估。了解对外投资是否均经授权批准;融资借款是否签订借款合同,贷款利率是否在合理的范围;抵押担保是否获得授权批准;抽查新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项目有无预算、决算,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在建工程定案价值是否经审计部门审计。⑤薪酬业务内控评估。了解工资方案的制定及变动是否经授权批准;调查人员工资发放表,以确定工资发放依据;检查应付职工薪酬总额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合计数是否相符;抽查工资单,从中选取不同类型的员工进行检查。

2.3重视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

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和管理者要提高源头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意识。源头农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初级加工产品的优劣,因此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对源头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管理,建立一整套标准化生产体系,使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在企业的监督和控制之内。另外,要重视挖掘地域性的农业特色资源,依靠地方特色农业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重点是要增强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的保护,突出地域特性,挖掘地域特色。在有必要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主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同时,要在舆论宣传及市场导向、信息服务等方面做好文章,引导和指导农民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增强人们对特色农产品的了解,强化消费导向作用,提高加工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二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培育知名品牌。培育知名品牌,全面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是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举措,农产品加工企业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要实现产品品牌战略,必须重视商标注册和商标权的应用,从而形成市场资源优势,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汇源果汁”是汇源果汁集团的一个自主品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山东的一个县级果品加工企业,发展到目前拥有资产近200亿元的股份制公司,一直以来就非常注重对商标和品牌的保护,“汇源”商标也成为众人皆知的民族品牌。这些成功的企业经营范例都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但有效,而且无处不在。

2.4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上一篇: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范文 下一篇:法律新规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