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优化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3 18:00:10

方案优化措施

方案优化措施篇1

【关键词】发电厂 电气设备 检修措施 方案优化

一、发电厂设备检修的必要性

发电厂对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就是全方位监督设备的状态,并综合分析设备的可靠运行因素、影响安全经济和运行状态,通过预测其前景,根据结果再确定检修时间和拟定检修内容。真正做到修必修好。对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就是为了科学的保养设备,在确保设备可靠、经济、安全的条件下,使其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降低检修磨损和对人财物的郎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电厂检修规程》中提到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是运用诊断技术来进行预知维修。预知维修和状态维修都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指明了探索科学先进的检修制度的道路。而且国外某些高层技术管理专家指出商业经营的目标应是缩短维修时间和减少停电的次数。因此对发电厂的设备进行状态检修非常有必要。

二、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现状分析

我国发电厂采取定期对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定期计划检修方式,例如每两年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一次小检修或者是每4至6年利用50天以上的时间进行一次大检修,也有针对事故发生的突发性检修。目前发电厂的检修体制仍然保留在时候检修或预防性检修的层面上,并没有系统全面的检修体制和方案,而且也很难保证检修人员的技术具体的问题表现在检修设备周期与设备故障频率不成正比、缺乏维修技术高的人才、检修的盲目性大且成本高。

(一)检修设备周期与设备故障频率不成正比

在没有系统全面的设备检修方案情况下,发电厂的所有检修活动都是根据计划性检修制度实行,这就造成了检修情况与实际脱节的现象。由于进行全面大检修时,无论电气设备是否有故障都会对其检修,这样做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导致临时性故障经常出现,从而发生频繁检修的情况,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并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缺乏维修技术高的人才

随着电气设备的更新,对检修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由于电力企业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缺乏对电气设备检修人才的培养,致使电气设备检修人才供不应求。由于专业检修人才的缺乏,使得党设备出现故障时就会出现维修不规范或不及时的问题,这对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行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从而间接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所阻碍。只有培养出对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和工作原理有深刻认识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检修管理人才和检修技术人才,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检修团队的水平,保证检修质量。

(三)检修的盲目性大且成本高

在检修过程中电气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刚引进的设备和已经老化的设备没有全面合理的维修方案,因此,如果检修人员仅根据其经验盲目检修电气设备,就会造成检修不足或检修过剩的情况,浪费人力资源,缩短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的还会导致设备提前报废。而且由于不了解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仅采取一致大检修,缺乏相应的针对性,这就会造成投入成本巨大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检修效果。而且由于一只大检修要求大电厂储备大量电气设备零件,由于不是每个零件都会被用到,就会造成零件挤压的现象,给发电厂的资金运转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制约了发电厂现代化管理水平和长期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方案优化

根据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对其方案进行优化:制定科学的检修策略、状态检修与定期检修相结合、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计算机在检修工作中的应用。

(一)制定科学的检修策略

在制定检修策略的过程中,检修人员要根据发电厂设备的使用情况出发。首先列出检修的具体步骤,然后再进行检修,之后客观评估检修结果,找出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吸取教训以此来提供检修人员的维修技能和水平。对于已发生故障的电气设备要进行仔细分析,然后“对症下药”,保证电气设备在后续工作中的可靠运行。只有制定科学的检修策略才能确实的提高检修成效,实现规范标准化的检修。

(二)状态检修与定期检修相结合

针对定期计划检修中所存在的不足,我们提出状态检修与定期检修相结合的优化策略。状态检修是指观察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保存数据资料,将其运行状态的数据资料与电气设备进厂的初始状态进行对比,根据电气设备的功能指标来判断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时间和位置,最后进行针对性的检修方式。这种检修方式可以降低在检修过程中对人财物的浪费,提高检修效率以及设备可靠性,使设备磨损或报废的可能性降低。

(三)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由于设备更新速度之快所带来的检修技术人才缺乏给检修带来的不便,我们提出的优化策略为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如果没有过得硬的检修技术人才,不了解电气设备的运行原理和内部构造,即使有再好的检修制度和检修方案也无济于事。因此,企业要从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上对检修人员进行培训。而且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局面。

(四)加强计算机在检修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应用到检修工作中可节省人力资源,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对电气设备的状态进行全面监控,这样可以减少人力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也可以了解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从而可以指定针对性的维修方案。计算机的应用将会为发电厂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四、小结

电气设备是发电厂供应电力的源头,其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检修方案,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检修制度,创新检修方法,节约检修成本,满足电力企业和时展的需求,推动电力系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虎来,陈义忠.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的必要性与实践措施[J].科技资讯,2012,36(1):56-58.

[2]叶文杰.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方案优化研究[J].科技传播,2013,22(1):65-66.

方案优化措施篇2

[关键词]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质量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60 — 02

通过境外投资外汇年检,外汇局全面系统地掌握境外投资企业基本情况,对境外投资外汇年检发现问题的及时研究应对,为完善外汇管理提供了大量决策信息,但从境外投资外汇年检质量和效果来看,远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伴随我国境外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其监管手段和管理方式都亟待改善,如何提升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质量,提高数据核对效率,使之更好的为境外投资改革提供有力决策支持,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质量控制现状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利用现有的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及相关资源,做好年检数据质量控制。

(一)强化数据核对,提高年检数据准确性。一是存量数据核对,即核对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与去年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分析参检企业数量的增减变化;二是增量数据核对,即核对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与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中已存在的境外投资企业数据,查验企业增量数据与资本项目系统数据是否一致,提高报表的编制质量;三是动态数据核对,即核对企业重点外汇收支项目,如“接收境内母公司放款余额”、利润汇回等是否与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相关数据是否一致,确保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的质量。

(二)整合分析资源,核实年检数据准确性。一是通过商务部门年检数据比对,核实境外投资企业经营状况和跨境收支等情况;二是外汇局经办员通过与服务对象的零距离接触交谈,掌握企业关注的焦点和动向,获取捕捉典型案例和倾向性苗头,核实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三是利用非现场检查系统指标灵活性、可控性、多元化的特点,按不同需求设置多类预警指标,通过对业务数据和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的比对操作,核实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真实性。

二、当前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核对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惩戒制度缺失,境外投资外汇年检监管先天不足。企业如未参加外汇年检,按规定不予受理资本项下外汇业务,在外汇管理工作中,外汇局对货币出资汇出境外投资完毕的企业,或对只有实物投资的企业管理较弱,缺少震慑力,这种单一的制约措施,难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参检主动性。

(二)报送方式缺陷,年检数据真实性把关缺失。2013年境外投资企业年检调整为登录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填报2013年年检信息报表。由于境内投资主体可暂不提供纸质材料,外汇局对企业提交的境外投资企业资产负债等数据是否经过事务所审核无从把握,企业报送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外汇局的监管效率。

(三)联合年检形同虚设,缺少监管合力。目前商务、外汇部门对境外投资企业实行的联合年检,由于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步调往往不一致。联合行动少、各自为政多,没有体现出“联合”优势,且对未参检企业缺少统一的惩戒标准,部分企业对境外投资外汇年检的重视不足,更谈不上上报数据的准确性。

(四)主动监管不畅,年检质效大打折扣。一是外汇局作为境外投资企业的下游管理部门,对其变更、注销及非现汇投资的信息了解非常被动,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信息核对费时费力。二是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核查工作不到位,影响境外投资外汇年检对日常监管辅助作用的发挥。

(五)审核系统缺陷,数据核对后天乏力。

1.资本项目信息系统校验功能有待完善。表现为现行的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中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的核对功能较弱,影响外汇年检的质量和效率。

(1)只要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中企业货币出资、非货币出资等项目填报数据,则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年检校验均显示未通过。提示为[境内股东货币出资汇出金额—本年(或历年)]、[境内股东非货币形式出资金额—本年(或历年)]、[境内股东实物出资金额(已实际在海关报关金额)—本年(或历年)]与系统统计数据不符。有时对无法通过校验的数据只能强行通过,造成年检数据准确性不高,不利于通过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

(2)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核验关系比较松散。例如“境外投资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表”中“所有者权益合计”数据项与“境内股东出资情况表”中 “境内股东出资金额合计”没有核对关系。如果境外企业为独资企业,无境外投资汇出,企业提交年检数据中“所有者权益合计”数据较大时,“归属中方的所有者权益金额”为0,系统校验也为正常。

(3)企业端未设校验提示功能,影响年检效率。参检方提交年检资料时,仅外汇局端能看见系统自动校验的文字提示,境外投资年检模块企业端不显示提示,企业只能在收到外汇局的退回后再进行核实修改。校验提示功能的缺失,不利于及早发现问题,也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的自检主动性,将数据核对压力集中于外汇局端,影响年检效率。

2.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境外投资年检模块中“境外投资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表”各填列项过于简单,并且各填列项与审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各项名称不符,使企业在填报时凭自己理解进行填报。如在填报“2负债合计”“其中短期负债”时有些企业将审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填列其中,这样操作使年检数据准确性差、利用价值有限。

3.资本项目信息系统“撤消”操作时外汇局年检意见、外汇局备注不能填写内容,外汇局只能电话通知企业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填报相关问题,督促企业进行修改,影响年检效率。

三、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质量控制与优化措施方案选择建议

(一)管理前置,加强惩戒措施,提升年检数据申报质量。依托历年年检的先进经验,将影响年检数据质量的主要问题整理汇总,将管理措施前置,从源头上提前予以优化解决。

1.主体监管前置,实施年检主体监管区别对待。加强主体监管,全面监管企业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境外投资企业资金流动,借鉴主体分类监管的理念,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对不参检企业的违规惩戒。对于依法合规履行年检义务的企业,简化工作程序,提供优质服务,做到诚实守信便利。对于不按规定履行年检义务的企业,加大审查审核力度,并对该类企业实施底数清理关口前移,做为重点企业监管,强化落实失信惩戒,提高外汇年检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是注销境外投资外汇登记,停办境外投资外汇业务,停办货物贸易等其他外汇业务,发文告知所在地外汇指定银行不得予以办理一切外汇业务。二是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未按规定参加境外投资外汇年检和申报年检信息的企业,根据情节轻重,依照《外汇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对企业及其责任人分别予以相应处罚。

2.协助管理前置,充分发挥银代位监管的职能。充分发挥银行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实行“银行与企业结对”的新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年检的质量与水平。通过银行主办行的地位促企业年检,使企业主动参检的积极性、数据申报的准确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3.宣传手段前置,实施年检提质“三借助”。一是借助网络及媒体受众面广的优势,公告企业境外投资外汇年检的义务和惩戒措施,提高境外投资外汇年检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借助培训手段,将新的境外投资外汇年检要求和报表填写注意事项传达给企业,提升年检数据申报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借助商务局人力资源充足等优势实现了由单一管理向合力监管的跨越。

(二)改变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报送渠道,比照外商投资企业年检数据上报方式,由事务所端口上报境外投资外汇年检信息,以提高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的真实性,同时提高外汇局的监管效率。由于目前的境外投资外汇年检只需要录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填报2013年年检信息报表,境内投资主体不提供纸质材料,外汇局对企业提交的境外投资资产负债表是否经过事务所审核把关无从把握,因此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报送数据,可以提高数据报送质量的同时,也避免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等原因报送未经过审计的境外投资年检数据,以提高境外投资年检数据质量。

(三)完善监管联动制度体系。一是完善现行联合年检制度,增加联动条款,规定只有当所有部门全部审核通过后,企业方能完成年检工作;二是协调联合年检各部门出台统一规定,明确相应的惩罚措施,对拒不参检或年检不合格的企业,分别采取警告、罚款直至注销批准证书、外汇登记等措施,必要时请工商部门进行协助督检;三是建立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共通信息,共享资源。

(四)主动监管,将日常监管与境外投资外汇年检相结合,提高年检质效。一是加强与联合年检部门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主动了解企业对其变更、注销及非现汇投资的信息,避免境外投资企业的下游管理部门管理不利状况。二是建立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核查工作制度,使日常监管与境外投资外汇年检相结合,境外投资外汇监管真正做为外汇监管的辅助。

(五)夯实基础、创新数据核对方法。依托外汇局现有系统,积极探索创新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提高数据核对的方式方法,有力提升了境外投资外汇年检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1.完善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核验功能,或者开发“核对软件”提升外汇年检数据质量。一是完善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中企业货币出资、非货币出资等项目填报数据校验与资本项目系统中企业协议投资情况查询相关数据关联、核对;二是完善“境外投资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表”中“所有者权益合计”数据项与“境内股东出资情况表”中“境内股东出资金额合计”建立核对关系。三是完善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境外投资年检校验提示功能,增加企业端未设校验提示功能,提高年检效率。

2.开发“监管软件”提升外汇年检数据质量。针对不能利用系统自动筛选的敏感科目单独建立风险类指标预警值,实现指标值的主体筛选。全面有效实现境外投资外汇年检的后续核查与监管,同时也是对银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进行考核,促进银行提高业务质量,确保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政策落实。具体为:根据资本项目系统及信息查询系统的信息资源,设置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不能自动筛选的风险类指标预警值,主要筛选境外投资超限额情况、大额利润留存境外、异常利润汇回、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流出入的企业,并以业务数据变动特征为依据,锁定可疑企业的年检重点项目,同时以核对重点项目为基础,对企业报送的境外投资企业的年检数据对应项目进行反向核对,快速锁定错误数据,以提升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数据质量。

3.完善境外投资外汇年检报表设置功能,保障年检数据质量。建议“境外投资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表”各填列项与审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各项名称相符,避免企业在填报时凭自己理解进行填报,提高年检数据准确性、增加年检数据利用价值。

4.完善系统年检模块“撤消”操作中“外汇局年检意见”、“外汇局备注”填写信息内容功能,使企业尽快登录系统修改数据,提高年检效率。

(六)加强日常监管工作,探索境外投资外汇年检工作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有效方式,使境外投资外汇年检作为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搜集和掌握境外企业跨境收支的基本情况与变化趋势数据真实有效,在强化境外投资非现场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方案优化措施篇3

关键词:施工 方案 工程 造价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在工程造价编制中施工方案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可以反映出工程的施工成本,还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施工方案是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资料,其施工方案的内容准确齐全,对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技术和环节要点做出具体的说明,所以,可以为工程造价编制提供全面准确的材料。在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可以依据施工方案中的准确记录,掌握了工程的全部情况,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调研时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造价编制的效率。

一、优化施工方案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意义

1保证施工方案的编制质量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

工程造价的编制过程大致要经过投资估算、设计总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结算价、竣工结算等动态过程。在前期,工程造价编制人员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只能得出初步的造价,随着施工阶段的展开,逐步得到比较精确的造价。因此,施工方案的编制必须依据科学的原则,通过集体讨论、实例论证、现场考察比对等方式合理确定。

2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首要方法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方案优良与否,直接决定了工程造价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在编制施工方案的过程中,要尽量考虑工程造价节约问题,对原有的、不利于有效控制造价的方案应进行合理优化,并检验优化效果,并在动态中不断探索优化的方法。

3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够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例如某项目地下室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大掺量的扮煤灰和矿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质量效果,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工程造价,对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制定施工方案具体措施

施工方案的优化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途径。定性分析是依据技术人员的施工与管理经验,对施工方案的优劣进行准确的判断;定量分析是利用投资额、工期指标、成本指标和平米造价等技术与经济指标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正确合理性决定了工程单价的准确性,进而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施工方案,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定施工方案应对工程有全面了解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为更有效的施工我们可以把工程整体细分为多个子工程完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细分出的每个子工程施工作用和规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子工程的施工注意事项和使用材料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施工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应在了解了施工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施工的总体概况以及施工地点的地理信息、水文环境,与子项工程的具体规定,将整体工程细分出多个子项,并清楚子项工程的具体作用。通常工程概况中,会详细说明出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准确材料。所以,应先详细的阅读了解工程概况后,在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

(二)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施工方案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会有一套只属于自己的施工方案,同时这个施工方案应对工程施工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个工程配有专用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制定必须是建立在工程实际情况上的,杜绝出现抄袭的施工方案,或套用其他工程使用过的方案。站在施工方的角度,施工方案具有指导工程施工的作用,具体包括施工的技术要点和施工环节。在工程施工中,施工内容、施工要点和施工条件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因此,施工方案必须对工程使用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在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在全面掌握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前提上,制定出对工程施工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三)工程建设各阶段施工方案的制定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其对施工方案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工程实践表明,有效的是施工方案应在施工中的三个(阶段施工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调研阶段)中采取有效措施:

1、在施工方案的制定中,其不同的工程阶段,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在工程施工前应对工程做可行性调研,在这一过程中,应对工程建设规模、作用、目的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等进行全面的调研,调研结果符合施工条件后便可以进行下一项工作。在此阶段中,包含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基础信息和整体概况,这些信息对制定施工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方案制定中,应结合可行性调研的基础数据,使施工方案内容更丰富,在工程开工前,提交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2、工程进行完可行性调研后的下环节就是工程初步设计,在这阶段中,会涉及到更多细致具体的信息。例如子项工程内容、配套设施情况、工程整体情况以及路桥工程量等。以上的信息通过施工的初步设计阶段会有具体的信息将其完整的体现出来,所以在施工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充分的利用初步设计中的数据。施工方案的准确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获取的是否是准确数据,因此,我们应重视起初步设计阶段中包含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由此可以看出,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认真分析设计阶段数据并充分利用。

在施工图出图之前施工方案编制人员要有效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充分了解现场各种情况对技术方案实施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减少人工、材料、机械的使用,最大程度的节约投资。施工方案编制人员依据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材料设备市场调研等资料,结合施工现场条件、施工人员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分专业制定人工、材料、机械配置方案和施工组织措施、施工技术方案,最终通过比选确定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3、设计完成后,工程将近入招投标阶段,在明确中标单位后工程就进入施工阶段,而这一阶段,就是施工方案真正实施的阶段,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采取如下几种措施:(1)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施工需求的施工方案,同时确保所制定出的方案是全面准确的;(2)在施工方案制定中,应发挥出方案的指导作用;(3)施工方案的制定应与前期准备工作一同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搜集相关施工资料整,并整理归档、了解工程整体概况、做好各项手续准备。

4.施工方案评审过程中的优化要点

施工方案制定后要经过严格评审,在评审中,评审人员要结合施工现场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条件,在满足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从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等方面进行评审分析,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改进、优化、评价、建议,最终确定成本低、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

5.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优化要点

施工方案实施后,施工现场情况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应该动态进行。这就要求编制和实施施工方案的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建筑市场的变化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完善,制定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不但保证施工质量、工期要求,还要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

三、结束语

施工方案是对建设工程施工活动实施科学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贯穿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它编制的优良不但关系到工程造价是否准确,还关系到工程造价是否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施工成本,因此,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业主使用要求及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是控制投资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我们要重视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以优质的施工方案提高工程造价编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不断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施工现场环境以优化施工方案来达到提高工程造价准确性、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云霞.既有线扩能改造临时和过渡施工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0,03:39-41

[2]张剑,柏玉冰.论技术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2:103-104

[3]张继生.论施工方案作为工程造价编制依据的重要性[J].中国交通博览,2011,(2).

方案优化措施篇4

关键词小麦;优化数学模型;农艺措施

studyontheoptimummathematicalmodelofagronomicpracticesforwheat

yang zhao-cai 1zhang yun-bo 2he xue-qin 1yang guo-tian 1song yun-fei 1

(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ng center of longyang district in baoshan city of yunnan province,baoshan yunnan 678000; 2 seri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longyang district in baoshan city)

abstractthe field experiment of wheat was conducted based on quadratic orthogonal rotation model. relationship among 5 major factors of wheat cultivation:density,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nitrogen,phosphate fertilizer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urea application period and the effect on yield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five factors was phosphate amount> nitrogen amount > density> urea application period> potassium amount. phosphate had the most remarkable effect on wheat yield, andthere was a linear increase of wheat yield in the experimental range with p fertilizer increased. in the mountain areas, increasing p fertilizer was a high-yield and low cost measure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while it must be accompanied by increasing density and nitrogen amouts to raise wheat yield. the optimum measures study showed that to obtain high yield, the best application time of nitrogen was that 50% at tillering stage and 50% at jointing stage or 50% at seeding and 50% at tillering stage。

the optimization program for 250~270k g/667 m2 was that the density was 14.54~15.84 million plant/667 m2,the amouts for urea,superphosphate and potassium sulphate was 37.31~39.91 kg/667m2,43.27~49.77 kg/667 m2 and 9.93~12.10 kg/667 m2;the application for urea was 50% at tillering stage and 50% at jointing stage.the optimization program for 230~250 kg/667 m2 was that the density was 12.15~13.05 million plant/667 m2,the amouts for urea,superphosphate and potassium sulphate was 37.81~39.62 kg/667 m2,41.36~45.87 kg/667 m2 and 8.27~9.77 kg/667 m2;the application for urea was 50% at seeding and 50% at tillering stage.the optimization program for 210~230 kg/667m2 was that the density was 11.39~12.16 million plant/667 m2,the amouts for urea,superphosphate and potassium sulphate was 35.87~37.41 kg/667 m2,36.32~40.15 kg/667 m2 and 8.74~10.02 kg/667 m2;the application for urea was 50% at seeding and 50% at tillering stage or 30% at seeding,20% at tillering stage and 30% at jointing stage.  key wordswheat;optimum mathematical model;agromomic practices

为使保山市小麦生产由传统的栽培方式向现代化栽培模式转化,把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及时地运用于生产,保山市参加了由云南省农牧渔业厅农业处组织的田麦高产低耗优化栽培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所提供的参数信息,利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模型”[1-6],建立了一个反映小麦多指标试验结果的多维反应数学模型,以模型作为工具,选用云南省农业大学作物栽培数学模型生产应用软件,找出了适合当地小麦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同时优化选出了在当前条件下小麦栽培产量最高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可行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供生产上参考使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保山地区具有代表性、地力较均匀、排灌方便的老营村七社一农户的承包田,面积840.42 m2。试验田前作为水稻,海拔1 860 m,地理位置在东经99°12′,北纬25°19′,年平均温度(推算值)14.8 ℃,土壤为砂壤土,肥力在当地属中等,保持水肥时间短。供试小麦按要求选择当地推广种或有希望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84-346。

1.2试验设计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与小麦单产关系较密切的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和氮肥施用期作为参试因素,经无量纲、常规线性尺度编码,具体试验因素和水平编码设置及方案见表1。设36个小区,分4行,小区面积13.34 m2。区间走道26 cm,墒沟33 cm,四周设保护行。采用不完全区组随机排列,拟建立数学模型为:

y=b0+b1x1+b2x2+b3x3+b4x4+b5x5+b11x12+b22x22+b33x32+b44x42

+b55x52+b12x1x2+b13x1x3+b14x1x4+b15x1x5+b23x2x3+b24x2x4

+b25x2x5+b34x3x4+b35x3x5+b45x4x5

1.3试验实施

播种前对试验田进行二犁两耙,人工整平碎垡,基本做到田平土细。播前晒种2 d,并经过发芽试验,发芽率在76.34%~82.34%,千粒重52.4 g。按方案对种子和播种所需的氮、磷、钾肥料进行称种称肥到行。于11月15日播种。试验因素均按不同水平要求实施,磷、钾肥作种肥一次施下,氮肥按不同水平量称到区后再按施肥期水平施用,密度按水平留苗或补苗。为了剔除肥料不平衡对小区的影响,整个试验不施农家肥。

1.4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物候期包括播种、出苗、分蘖、拔节、抽穗、成熟期;经济性状考察包括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同时记录种子、农药、化肥用量及金额,以核算成本。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试验结果见表2,经失拟方差检验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考察指标通过检验的有产量(y1)、有效穗数(y2)、穗粒数(y3)、千粒重(y4)、经济效益(y5)。本文仅对产量结果进行分析。

田间实际产量一般为200 kg/667 m2左右,最高产量246.5 kg/667 m2(处理15),最低125.5 kg/667 m2(处理21),产量y1(kg/667 m2)回归方程为:

y1=211.892 4+7.229 2x1+21.812 5x2+15.937 5x3+0.729 2x4

-8.645 8x5+1.781 3x1x2+0.781 3x1x3+3.406 3x1x4-3.406 3x1x5

+5.031 3x3x4-6.156 3x3x5-4.031 3x4x5 +1.661 4x12-6.088 6x22

-5.776 1x32-3.463 6x42-0.838 5x52(2)

第1个考察指标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dt(总平方和)=32 153.25;dr(回归平方和)=26 211.7;de(剩余平方和)=5 941.549;dw(误差平方和)=1 760.4;dl(失拟平方和)=4 181.149;dh(回归均方)=1 310.585;ds(剩余均方)=3 961.103 3;f1(6,9)=3.562 69;f2(20,15)=3.308 696。

指标1的失拟方程在0.25、0.10、0.05水平下显著(f0.25(6,9)=1.61,f0.1(6,9)=2.55,f0.05(6,9)=3.87)。指标1的失拟方差在0.01水平下不显著(f0.01(6,9)=15.8),可以进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该回归方程在0.05和0.01水平下的f检验的显著值分别为:f0.05(20,15)=2.33;f0.01(20,15)=3.36。指标y1回归方程的f检验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试验结果可用本回归模型分析。为提高回归方程的稳定性,增进预测和控制效果,需对各回归系数作f检验,剔除不显著的项,得到简化方程,然后再进行第2次方差分析。

经对各试验因子的1次效应、2次效应和交互效应作t检查,通过检查的有x1、x2、x3、x5、x2x5、x3x5、x22和x32。删除不显著的效应得到整理后的回归方程,并进行模似仿真得到模似值(表3)。第1个考察指标经整理后的回归方程为:

y1=211.892 4+7.229 2x1+21.812 5x2+15.937 5x3-8.645 8x5

+6.968 8x2x5-6.156 3x3x5-6.088 6x22-5.776 1x32(3)

产量模似值与实测值比较,最高的相差25.03%,最低的相差0.22%,表明产量模型接近实测值并较可靠。

在仿真模似的3 125个组合中,产量最高的为250.10 kg/667 m2,最低143.91 kg/667 m2。出现频率最高的产量范围为210~230 kg/667 m2的组合,共计450个,占全部组合的14.4%;其次为190~210 kg/667 m2的组合,共计441个,占全部组合14.1%;再次是170~190 kg/667 m2的组合,共计409个,占全部组合的13.1%。合计170~230 kg/667 m2组合有1 300个,占41.6%,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农艺措施方案有较高的参考性。

现将产量270 kg/667 m2以上的组合产量分析如下:270 kg/667 m2以上的组合共计100个,占全部组合的3.2%。其各因子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栽培的优化方案(即达标组合各因子平均水平值的组合)为:密度16.36万~17.30万株/667 m2,施尿素36.52~38.40 kg/667 m2、普钙51.05~55.75 kg/667 m2、硫酸钾14.27~15.83 kg/667 m2,尿素施用期1.43~1.75。

2.2 各试验因子二次回归模型

各试验因子对产量(y1)的作用: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磷肥施用量(x3)>氮肥施用量(x2)>密度(x1)>氮肥施用期(x5)>钾肥施用量(x4)。各试验因子不同水平的产量指标值见表5,不同因子水平产量关系见图1。

2.2.1磷肥施用量。不同水平产值表明,产量随着普钙的施用量而增加。施60 kg/667 m2和不施的处理单产分别为230.0、125.5 kg/667 m2,差距104.5 kg/667 m2,这是土壤中普遍缺磷肥的缘故。在该地区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首要因素。

2.2.2氮肥用量。尿素在8~32 kg/667 m2范围内,产量随着尿素用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但超过40 kg/667 m2后产量下降。施尿素32 kg/667 m2的处理和8 kg/667 m2的处理的产量相差87.6 kg/667 m2,说明尿素在该地区是影响小麦产量第2位的原因。

2.2.3密度。不同水平单产量的变化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的加大而提高,密度为24万株/667 m2的产量最高,为237.5 kg/667 m2,分别比密度为8万株/667 m2、12万株/667 m2、20万株/667 m2的处理净增小麦60.0、38.0、31.2 kg/667 m2。

2.2.4氮肥施用期。以施分蘖肥和拔节肥的为最高,产量为225.0 kg/667 m2,作底肥一次施的最低为170.0 kg/667 m2。其施肥期对产量作用权重顺序为:分蘖期50%+拔节肥50%>种肥50%+分蘖肥50%>种肥30%+分蘖肥20%+拔节肥50%>种肥50%+拔节肥50%>底肥100%。

2.2.5钾肥施用量。不同施钾水平对产量的影响表明,不施或施用过量都会对产量有不利影响,施用量在5~15 kg/667 m2范围内作用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失拟方差检验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并进行了模似仿真,试验结果的模似值与实际值仅相差0.22%~25.03%,说明产量的回归模型可靠并较接近,用其进行仿真寻优指导生产有一定实用价值,可以此进行优化栽培方案选择,并在生产示范中逐步修改完善。

本试验中,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作用顺序为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密度>氮肥施用期>钾肥施用量。磷肥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在试验范围内产量随着磷肥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在山区通过增施磷肥来增加产量是一项高产、低耗的措施,但同时还必须配合增施尿素和适当增加密度,以发挥其更大的增产作用。优化措施方案筛选结果表明,要获得高产,其氮肥施用期以分蘖肥50%+拔节肥50%和分蘖肥50%+种肥50%的施肥方式为最好。产量250~270 kg/667 m2的组合优化方案为:密度14.54万~15.84万株/667 m2,施尿素37.31~39.91 kg/667 m2、普钙43.27~49.77 kg/667 m2、硫酸钾9.93~12.10 kg/667 m2,尿素施用期为分蘖肥50%+拔节肥50%。产量230~250 kg/667 m2的优化组合方案为:密度12.15万~13.05万株/667 m2,施尿素37.81~39.62 kg/667 m2、普钙41.36~45.87 kg/667 m2、硫酸钾8.27~9.77 kg/667 m2,尿素施用期为种肥50%+分蘖肥50%。产量210~230 kg/667 m2的优化组合方案为:密度11.39万~12.16万株/667 m2,施尿素35.87~37.41 kg/667 m2、普钙36.32~40.15 kg/667 m2、硫酸钾8.74~10.02 kg/667 m2,尿素施用期为种肥50%+分蘖肥50%或种肥30%+分蘖肥20%+拔节肥50%。

4致谢

感谢云南省农牧渔业厅农业处、云南省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微机室对本试验给予的帮助。

5参考文献

[1] 张冀涛,张联会.渭北旱塬小麦农艺措施优化数学模型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1(1):1-3.

[2] 温怀楠,刘金弟.优质早稻晚粳“嘉98-10”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优化组合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2(3):18-21.

[3] 任晓林,段振生,王荣成,等.“西粳四号”高产农艺措施优化数学模型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5(2):3-5.

[4] 高松林,边永高,姚金林.杂交油菜浙杂201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优化组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6(8):91-93.

[5] 刘伟明,吴烈宏.甘薯新品种浙薯13综合农艺措施优化试验[j].种子,2007,26(4):73-75.

方案优化措施篇5

关键词:张亮 黄晓明 金志强 蒋磊

1 概述

建立水泥混凝土路面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有关最佳养护和改建对策和最佳资金分配方案的分析,以便决策者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方案,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有限的资金。因此,进行项目排序、方案优化和辅助决策是路面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路面管理系统包括项目级和网级两个层次。对于项目级路面管理系统而言,决策与优化指在进行科学的路面的使用性能和结构状况评价后,根据其结果确定是否需要修复或改建,何时进行改建,应采取何种修复或改建对策。而对于网级系统,须考虑网内所有路段,根据各路段的使用状态和结构状态,以及各路段在路网中的地位,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因此,不同于项目级决策,它在分析中要着重考虑项目间的平衡和资金限制问题。为此,要用排序和优化以帮助作出管理决策。排序和优化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路面的使用性能参数进行排序,例如现时服务能力指数(PSI)、路面状况指数(PCI)等。这类方法以客观路况进行分等,使用迅速简便,但所得的结果可能远非最优。

(2)根据经济分析参数进行排序,例如净现值、效益-费用比、内部回收率等。这类方法比较简便、分析结果较接近于最优。

(3)利用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模型,按总费用最小或效益最大进行优化。此种方法较复杂,但可以得到最优结果。

(4)利用动态决策模型,按总费用最小进行优化。

2 决策与优化方法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的决策与优化是建立在使用性能评价和结构状况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和结构状况的评价,可以了解各路段路面的服务水平和结构状况,知道哪些路面需要采取养护和改建措施。对于需要采取措施的项目,则要进一步为之选择合适的养护和改建对策,以便估算所须费用,并进而依据效益和投资可能性筛选项目和编制计划。

养护和改建对策的合理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路面的现状,即各项使用性能满足的程度,要依据不适应的方面和程度选择相应的对策。第二方面是今后需要改善的程度,交通量大或发展快的路段,显然要采取较重的措施。第三方面是效益和经济性,不能仅仅考虑一项对策,而应比较分析期内各可能对策方案的经济效益,据此选择最佳方案。

2.1 备选方案

各地区养护部门在长期的路面养护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都有一套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气候、土质、料源)及施工水平和习惯的路面养护和改建措施。因而,可以收集和调查这些习用的措施,并邀请有经验的养护工程师,征询他们对这些措施的使用效果的评论意见。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类、舍弃和增添等分析。制订出一套更为简明而合理的典型备选对策,供系统分析和抉择。

根据句容市公路管理处的养护经验,总结各种损坏类型采用的小修保养和中修措施,列于表1。

小修保养和中修措施选择

表1

损坏类型

措施

不修

裂缝

填封

接缝

填封

深修补

全厚

修补

换板

板底

灌浆

磨平

板面

抬高

板面

纵、横、斜向裂缝

L

LMH

H

H

交叉裂缝和破碎板

LH

板角断裂

L

LMH

MH

MH

唧泥

错台

H

LM

LM

接缝破碎

L

LM

LMH

MH

MH

纹裂、网裂和起皮

L

MH

H

坑洞

修补损坏

L

M

MH

H

方案优化措施篇6

关键词:除险加固,进度控制

Abstract: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ment project, ens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guarantee of construction progress control, ensure that measures through engineering examples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ilapidated reservoir is of certain reference and the instruction significance.

Keywords: problems reinforcement, schedul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6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小型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83平方公里,总库容728万立方米,主要由大坝(含副坝)、溢洪道、左灌溉发电涵管、右灌溉涵管和坝后电站组成。

2进度保证的主要措施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内容多,施工交叉及相互干扰多,施工关系复杂。工期短、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实现195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目标,工程进度经不起半点折腾,来不得丝毫放松。因此,项目部采取超常规和特事特办的办法,狠抓进度控制不放松,并狠下功夫,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主要措施:

2.1组织与管理措施

2.1.1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进度控制工作

施工中,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进度控制工作,编制工作流程,落实进度计划的执行。经过咨询了解,施工单位组织人员精心编制了一份科学、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突出做好主体工程施工安排,重点确定了进坝公路、大坝防渗墙、灌溉发电涵管、大坝土方填筑、大坝预制砼护坡和溢洪道几项影响全局的关键项目的施工关系,解决它们的施工交叉干扰和相互影响问题,提出了它们具体的开工、完工时间和控制性进度目标。

2.1.2加强进度管理,及时采取措施纠偏

及时发现各主要工作环节进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比较,提出进度纠偏措施。9月上旬,检查发现,施工单位所上的两台射水造墙机械不能满足大坝防渗墙控制性进度目标要求,项目部、监理部果断决策,要求施工单位在大坝中段再增加一台机组。由于抓得早,及时采取措施,使原来认为很难按时完成的大坝防渗墙工程最后按期完工。大坝灌溉发电涵管拆除重建项目,在库水位还较高的9月中旬,就开始进行出口段后2节涵管的施工,但施工进度迟缓,检查分析表明涵管也将无法按期完工。至10月中旬,库水位基本放空时,项目部、监理部当即要求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在涵管进口段增加一个班组,增加一个作业面,同时加大模板投入,配足4套内外模板,这样两头并进,日夜奋战,抢抓进度,仅用了20天时间就完成涵管浇筑,比原计划还提前完工。及时为后续项目施工留足了工作面和交通道路。通过采取纠偏等管理措施,进度落后的情况得到及时纠正。

2.1.3加强施工保障工作

项目部及早落实完成了现场办公、供电、通路、占地、仓储和后勤等施工保障工作。工程一开工,即解决了2台施工变压器安装和专线供电方案,保证工地施工无特殊情况不停电,及时修通了6条主要临时施工道路,确保施工交通需要。及时在坝脚下平整出一块约1.2万平米的场地,解决了浇筑预制块施工场地不足问题。

2.2技术措施

2.2.1优化设计,确定先进适用的加固设计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原设计方案与施工实际不一致的情况,项目部专门请来省水利行业资深专家到现场召开了 “工程设计优化与施工技术研讨咨询会”,专家们重点对大坝防渗墙、坝基防渗、灌溉发电涵管和溢洪道加固等几项重大问题提出了工程设计优化意见。通过设计优化,经采纳专家意见,优化后的设计方案确定采用射水法造大坝砼防渗墙(墙厚0.35m),取消坝基帷幕灌浆,取消灌溉发电涵管挖孔桩基础,改明洞内套钢管为钢筋混凝土涵管结构、并缩小了管径(管径采用内径1.8m),溢洪道消力池位置调整至0+235~0+250,泄水渠衬砌长度调整为实施280m等。

根据部分坝段土质松散,射水造墙作业塌孔严重的情况,及时通过设计变更改为采用高压旋喷工艺方案。大坝及坝肩0+010~0+069.28(左岸管身段新填土),0+171.20~0+189.92,0+395.84~0+460.00,由于射水造墙施工作业塌孔严重,无法成孔和造墙,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变更采用改为高压旋喷灌浆工艺。

通过优化设计和对部分工艺措施进行设计变更,确定了较为先进适用的加固设计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原设计方案中存在阻碍施工的几项重要技术难题,施工进度也更有了保证。

2.2.2精心施工,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精心安排施工作业,狠抓重点关键项目施工进度。为此,经认真分析,确定并采用先进合理的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如下:

大坝防渗墙施工:射水法造砼防渗墙工艺在我省水利行业使用较多,工艺较为先进、成熟。经过设计优化,在施工中采用该工艺。技术方案安排为:在总长只有160m的大坝上,布置两台射水造墙机械,从两端向中间迸进会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率高,9月初又在坝段中间增加了一台设备,这样,三台机械同时作业,确保了防渗墙按期完工。

灌溉发电涵管施工:经过设计优化,灌溉发电涵管采用内径为1.8m的钢筋混凝土圆涵结构,管轴线位置偏移老管左侧9m。考虑水库水位较高,无法实施全管段施工,采取了分段组织的施工技术方案。9月初,先安排出口段后两节管段的施工,待10月中旬,库水位放至死水位时,再在进口段填筑围堰,进行全管段施工。全管段施工时又采取上、下两端迸进的方法,施工工艺安排上,模板、钢筋、混凝土工在不同管节上穿行流水作业。

灌溉涵管封堵施工:采用人工挖竖井,在井底向原涵管内浇灌混凝土填堵进行封堵。由于灌溉涵管管径小,只有60cm,人无法进入作业。我们采取先在封堵的两端用棉絮堵住,两端的棉絮之间用铁丝连接固定,再浇筑封堵用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保证封堵质量。

此外,其它各项工程施工,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措施对工艺进行改进、调整,也有力促进了进度加快。通过采用先进合理而成熟的施工技术方案,精心组织施工,重点确保了几项主要关键项目的施工进度,为顺利施工和按期完工起到了关键作用。

2.3经济及其它措施

⑴资金优先保障。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必然加大施工资源投入及资金投入。项目部在资金供应方面,优先予以保障,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方案优化措施篇7

[关键词]综合单价;分包状况;工程量;技术措施

1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1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综合考虑全过程管理、工艺技术问题、合同签订以及招投标经济技术指导性文件,它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规划性文件提出了技术组织措施和各项生产要素、质量、进度、安全、成本和现场控制的目标。施工组织不仅是合理安排人、料、机和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依据,而且可根据文件中的资源、进度安排确定关键工序与关键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发挥其功能作用,对于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4]。

1.2工程造价

本文主要研究水利工程总承包单位根据机电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完成约定的建设任务所取得的工程款,即狭义的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施工方案和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任务为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综合考虑人力机械设备工程情况、拟建项目周边市场环境、施工任务负荷情况、人力设备配备、施工经验以及企业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控制工程投资的核心环节是如何科学合理的计算工程造价,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不必要劳动力的消耗和最大程度的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达到项目建设预期目标并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施工企业不断研究和必须考虑的问题[5]。

1.3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联系

相对于施工企业造价与组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基本相同,工程造价的编制要考虑施工方案的先进性、科学性以及施工预算情况,而施工方案的编制应能够体现工程价格的波动范围。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合理的施工方案为确定综合单价的重要前提,从而进一步影响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反之,施工方案的优劣程度还与工程造价的合理程度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在设计较优的施工方案时还应考虑工程概预算计算内容,如对于不同的施工方案和合理的施工布置与设计,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不仅与施工方案的自身特性相关,而且还会受到施工方案的优劣性的影响和作用。施工方案的确定为设计施工组织的关键内容,其中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是决定水利工程项目工程造价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核心。因此,在施工组织编制设计过程中为更好的控制造价和降低项目成本,应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方法,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工作效率。(1)综合单价。水利工程消耗的材料巨大、工艺技术复杂且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因此材料综合单价在造价预算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不同的材料价格应注意区分,详细列出主要材料的价格并严格控制预算成本,可粗略统计次要材料的投入。采取这种有效的方式不仅避免了粗略编制可能出现的混乱现象,而且避免了由于施工组织太过详细对工程进度造成不利影响,从而显著提升了编制的效率与准确度。根据相关文件,一定范围的风险费、管理费、人料机费和利润之和为综合单价。因此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将直接决定着项目管理费和人料机等各项费用,从而进一步影响着施工方案的紧急合理性。科学合理施工组织方案不仅能够避免由于人员变化增大管理难度,而且可通过均衡人员进出场安排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和现场混乱的出现,从而降低不必要成本的额外预算。通过设定奖惩制和责任制可促进工程进度的提升和工作效率的增大,从而争取体现完工奖励并缩短项目建设周期,达到水利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目标。为降低返工返修的发生概率和有效控制造价,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和施工图纸的审查,因此工程造价受施工方案的优劣的影响较为显著。结合工程实践统计数据,75%的水电项目建筑安全费用都是发生在材料费方面,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条件下制定科学的材料采购方案,利用最经济合理的材料采购量可减少仓储成本和采购成本。另外,为减少摊销费用、材料二次搬运以及场内运输等费用的发生应科学布置施工现场的材料堆放,在确保质量与数量的条件下的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提高材料的有效利用率。因此,为实现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还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优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还可对机械化、现代化施工产生影响,它是指导施工机械选择和数量确定的主要依据,例如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土方开挖工程的弃土方式与开挖模式,从而选择相应的台班数与设备类型。根据相关标准对土方工程的相关规定,不同吨位、容量的机械台班其单价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不同方案经济合理性的确定还要考虑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机械设备有关数据,根据机械设备企业的供应状况和设备的工作性能确定最优的土方开挖方案。同时,为减少机械设备的闲置并提高其施工效率,应加强机械的调度工作实施定责、定人和定机原则,从而降低机械磨损维修和施工投入成本。职能部门的设置是保证各项工作按预期履行与完成的必要条件,合理的施工组织形式还要考虑相关设计要求,遵循以责定权、因事设岗以及简化机构的原则,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功能作用和资源搭配,从而降低费用开支。综上分析,科学完善的施工组织是编制合理工程造价的重要条件,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是有效控制造价的必要条件,最终达到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的目标要求。(2)拟分包状况。业主对施工技术、进度和质量的要求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因此为降低施工成本并提高预期收益和企业自身竞争力,施工企业可将部分非主体利润空间较小、工程量大而施工难度较低以及专业性要求不高的工程分包给承包工程,由此以来可同时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和减少资金投入,通过具有专业资质的承包实现专业生产,然而在分包时还需要得到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在施工组织中体现。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2.1优化技术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单位自身经验采取新技术工艺和新方案优化设计施工组织,对施工方案利用合理的施工组织进行优化,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以前可编制施工方案,并研究其可行性与科学性;为实现建设项目进度、质量与成本控制三大目标可加强经济责任制和奖惩制的使用;在满足约定的工期的条件下可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调整网络进度计划,尽可能的争取提前完工奖励和压缩施工工期,加强对管理措施的使用和优化;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按期实现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措施,通过编制满足施工进度、质量的要求的资金供应和资源供应计划等。

2.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作用

应确保施工组织有关资料在造价编制之前的完整性,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是实现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依据。减少工程资金投入的的措施有完善施工管理水平、施工调度与机械配置计划、安全防护措施、资源配置、进度与季节性施工保护、现场平面布置等因素,在确定造价合理过程中优化施工组织的作用和意义主要可体现在如下方面:(1)详细、深入的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造价编制和确保施工单位按合同履行的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编制施工组织时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水文地质勘测报告以及施工合同相关要求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2)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前提是不断优化施工组织相关文件,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单位完成建设任务的根本保障,同时也决定了能够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在设计过程中可采用专家组评分的方式筛选各方案指标,最终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3)成本、质量和进度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要准确认识其作用关系。在保证建设项目质量和进度的条件下可指定降低成本措施,例如引入新的工艺方法或追赶工期,从而为减少成本投入提供有效的方法。(4)利用四新技术作为降低造价的有效方法,在满足进度、安全与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使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机械设备,从而达到工程造价控制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例如采用装配式施工结构,不仅可以降低材料的耗损量和节约施工场地,而且能够在确保施工质量的条件下降低劳动力与机械设备施用量,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又增大的施工进度,这种作业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推广。(5)施工组织设计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是编制合理的资源供求与进度计划。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是项目造价、质量和进度目标实现的前提,资源供求计划表的编制应与工程建设进度相匹配,从而有效避免出现进度滞后和资源供求不足等现象的出现,因此要综合分析项目资源供求计划与项目进度计划,从而更好的对造价进行控制。

3结语

方案优化措施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措施

1 概述

1.1 施工成本控制概念

施工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针对用于生产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其他费用各种因素,进行监督、控制,对于费用发生偏差问题进行调节,使得生产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之内。研究费用偏差产生的根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探索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1]。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如何加强成本控制管理,降低生产费用的同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这将是关系到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也是亟需解决的紧迫任务之一。

1.2 成本控制意义

施工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要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强化自身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成本控制的意义。首先,应该以目标成本作为衡量指标,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生产资源,合理均衡分配,努力使得各项费用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但是,很多企业虽然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始终没有一项具有生命力的管理制度将将其执行到位,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其次,要想确保施工工程顺利完成,必须在充分认识成本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明确成本控制内容,确定成本目标,做好过程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修正,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最终通过成本控制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2 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2.1 责任成本原则

推行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确认责任目标,对项目编制责任预算,一次分解之后,再次进行二次分解到作业层,各责任成本都汇总挂钩到各责任人,与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成本得以落实,责任人应具备一定的权限,可以在权力所辖范围之内决定某项费用是否需要支出[2],应用到何处,发挥责任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履行对施工阶段的成本实际控制权,例如量化为对产品供应商的选择权利、对施工人员技能考核等实质权利,确保原材料和施工人员消耗成本较低。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要定期针对成本控制进行核查和考评,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同时对于导致施工过程中成本发生偏差的个人进行惩罚。

2.2 目标控制原则

目标成本是项目施工预期的奋斗目标,将该目标成本进一步细化,逐一分解为各个责任部门的责任成本,即实现项目责任成本的设定,分解目标责任成本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良性循环[3]。在责任成本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建立成本目标应符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及其负责人,努力控制成本费用的最小化,达到预期目标,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

2.3 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工程是一次性的,很多过程具有不可逆性,施工成本控制应贯穿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即动态控制。在正式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此时成本控制只是根据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制定成本规划以及成本控制方案,为工程正式实施时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4]。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不可调控,由于此时项目盈亏基本定型,发生目标以外的问题也无法修正,因此,施工过程阶段成本控制成功与否,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十分巨大。根据施工进度,适时调整既定方案,卓有成效的根据动态调控原则把握施工成本走向,减少偏差的发生几率。

2.4 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管理简要说就是“开源节流”,其中“开源”就是抓变更索赔创效。开源就是抓变更索赔,有针对性的开展设计变更、合同变更、材料补差、政策性费用调整、索赔增加项目经济效益的活动创效,狠抓该项工作能够实现项目收益的最大化。节流是对施工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等费用开支的节省,企业必须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针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调控,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

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实施调控。

3.1 组织措施

合理有效实现项目施工成本控制,首要问题则是解决“谁来抓”、“如何抓”的问题,项目成本管理是否能够落实到位、深入到底,关键在于组织健全与否[5]。

项目建立初期,应完善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相关制度,组建由各部门副职领导组成的成本控制管理小组,指导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使得各部门成员从思想上高度认可成本管理的重大意义,实现项目全员参与管理和控制,每个人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成本控制的责任。

项目经理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出现的偏差承担主要责任,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成本管理进行指导、监管、分析和考核,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算员负责合同的签订与管理、办理与业主的验工计价和变更索赔。现场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做好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以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成本。财务人员根据原始资料,建立各种台账,把好收支关。

3.2 经济措施

3.2.1 人工费用控制

人工费支出约占工程项目成本的15%~20%,随着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人工费用持续增加。对人工费的控制,主要是对劳动力数量和技术能力两方面控制:第一,工程项目施工的不同阶段,使用劳动力的数量和工种不尽相同,因此要合理组织劳动力,减少劳动力的占用,降低人工费用支出;第二,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提高施工队伍整体技术水平和班组管理水品个,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3.2.2 材料费用控制

材料成本一般占工程总成本的60%~70%,材料成本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反应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劣。材料成本控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

(1)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五点内容:首先根据中标标价相应的工程量,按照预算定额计算工程所需各种物资的汇总数量,定义为首次控制的数量;其次由技术人员参照施工图纸和现场施工设计的配合比,计算汇总的各种物资数量总和为第二次修正的控制数量;第三,进行物资分解控制,将物资总量合理分解到各单项工程和施工队伍,建立台账,进行物资总量控制;第四,对于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变更而增加或减少的物资量要及时调整数量控制;第五,每月定期进行物资消耗节超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改。

(2)材料价格控制主要包括:工程所需的大宗物资的价格可以通过招标采购方式定价,不够招标条件的零散物资,应有2人以上参与调查询价,选择多个物资供应商进行商谈,货比三家,比质比价,通过部门小组集体决策定价方式进行采购。

3.2.3 机械费用控制

机械设备是企业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根本保证,设备成本管理主要任务是按照优化原则,正确选择机械设备,保证设备完好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消耗费用较低,产出率较高。

(1)根据工程的需要,设备应先计划后上场,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上场设备数量和专用设备,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提高机械的使用率。对于已经完成施工任务的机械设备,应及时转场,避免因停机造成的浪费,增加成本的消耗。对于使用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优先选择技能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以此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为项目整体进度提供良好的保障。

(2)掌握设备磨损规律、故障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维修保养工作,进行预防维修,定期保养机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台班出勤率,有效控制设备的使用成本。

3.3 技术方案措施

施工技术方案是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因为“方案决定成本”,要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优化,重点把握两点:一是审核项目是否具有优化方案;二是重大优化方案是否进行经济论证比选。方案优化应建立在至少两个方案的比选基础之上,比选施工期、进度、质量、安全、效益之间的对比。在同样保证质量、安全的情况下,优先采用成本低的方案,有的方案优化是变相的变更,比如业主对基坑边上打上一圈围护桩的方案(费用需要1000万元),也许可以优化成喷锚围护(费用为650万元),或是钢管柱支撑起来的围护(费用为500万元),做三个方案的比选表,最终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优化选钢管柱支撑方案。

3.4 合同管理措施

施工合同是甲乙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文件,是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所有参与项目施工建设的人员(包括项目经理、分管领导、业务人员等)必须认真研究合同条款内容,严格执行以下内容[6]:

(1)严格控制合同变更。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有效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直到工程交付日期为止,在此期间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监督我方在履行合同期间的项目施工安排,确保工程进度与合同要求保持一致,防止被对方索赔。

(2)合同存档。合同签订之后,要完善合同文件的管理工作,除了合同文件之外,补充的相关协议文件以及针对施工过程中召开的工地会议纪要、甚至项目进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解决方案,必须完整保存,便于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积极主动措施[7]。

(3)强化合同变更、索赔的管理机制。这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通过有效的企业经营策略,合理可行的工程变更,及时与项目有关的各单位(包括设计、监理、建设等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创造工程变更的有益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合理的索赔机制十分必要,通过索赔,减少施工单位承担风险的压力,使得承担风险损失合理化、平衡化。发生纠纷时,及时做好索赔工作,这就要求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原始材料的积累,便于获取索赔优势。

4 结语

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是一项复杂的活动,由于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较多,包括技术、质量、经济、工期等层面,所以基于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本质上是对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研究。本文首先通过阐述成本控制的相关概念及其意义,宏观把握影响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其次描述了成本控制的四大原则,针对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原则,提出合理的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措施:分别从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方案措施以及合同管理措施进行讨论,为施工单位减少项目施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和合理参考。

参考文献:

[1] 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J].张玉洁建材技术与应用,2004(5):55-57.

[2]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控[J].胡俊.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8) .

[3] 四个"强化"举措深入推进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J].彭春艳.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4) .

[4]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J].赵文红.中国科技博览,2012(27) .

[5] 施工成本控制浅析[J].余洋.科技创新导报,2011(34) .

[6]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有效途径的研究[J].江煜,唐艳娟,古丽马兰.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3):17-20.

上一篇:安全预防方针范文 下一篇:副行长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