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11-20 07:30:03

肺栓塞护理要点

肺栓塞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 介入治疗 护理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障碍和肺循环障碍,是肺栓塞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之一。介入手术治疗肺血栓栓塞症具有诸多优势,例如手术创伤小、不良反应轻微,患者易耐受等,因此,患者的比较容易接受。研究表明[1],在进行介入治疗时给予有效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2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经过心电图检查、血气分析胸部CT等各种检查均被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已对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有所了解,且表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7.39±2.48)岁。

1.2方法

1.2.1介入手术治疗

首先,进行肺动脉超选择造影,对肺栓塞的位置、范围进行确定。在介入手术治疗中,患者的为仰卧位,按无菌手术要求铺手术治疗单,常规穿刺部位消毒,给予局部浸入麻醉,应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穿刺一侧的股静脉,置入6Fr血管鞘,再把绿泥鳅导丝以及猪尾导管引入,直到肺动脉造影有肺动脉主干栓塞以及肺动脉栓塞,在肺动脉下支将猪尾导管引入,捣碎局部栓塞,从猪尾导管中注射尿激酶25万U,对患者进行再次肺动脉超造影,若肺动脉主干线以及肺动脉下肢显影良好,再拔除导管装置,局部压迫15分钟,加压包扎后,送患者回到病房,仰卧位,穿刺侧腿平伸,不能弯曲,安静休息。

1.2.2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肺血栓栓塞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且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因此,患者往往会有焦虑、恐惧等多种不良情绪,甚至会有濒死感[2]。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并给予患者正确的疏导。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知,消除患者对肺血栓栓塞症的恐惧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介入手术治疗。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介入手术治疗护理:在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前,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确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给予患者血常规检查、询问用药史,药物过敏史,评估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做好腹股沟部位的皮肤准备工作;做好健康知识宣教,包括介绍介入手术治疗的手术过程、导管室环境、手术后的活动指导、手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等。介入治疗后,对患者的进行安置,穿刺一侧的下肢应该平伸、外展、制动,穿刺一侧的肢体要伸、制动12小时,每半小时进行1次巡视,对穿刺部位进行观察,观察有无血肿或者渗血、出血情况。如果患者穿刺部位出血量较多,要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并给予及时的处理。由于穿刺部位需要加压包扎,因此,还要对患者加压的足背皮肤和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等进行观察,预防肢体缺血和坏死情况的发生。

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早期出血的症状以及体征,例如皮肤黏膜的色泽、大小便颜色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相应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腹痛以及心悸等临床症状,则要及时来医院接受治疗;卧床期间,告知患者绝对不能用力擦鼻子或者抠鼻子,也不要剧烈咳嗽,防止咳血;让患者积极接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时间通常为半年;出院后,患者仍然需要继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要告知患者将医疗信息卡随时带在身边,对服用抗凝药物进行标注,在接受医疗处置之前,及时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抗凝剂[3];

2结果

20例患者经过介入手术治疗以及术前、术后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9至23天,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的生活均恢复正常,且掌握了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防治的方法。

3讨论

肺血栓栓塞症是当下社会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包括空气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肺血栓等。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原因为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重、复发率高的特点,其临床以及病理生理特点以肺循环、呼吸功能障碍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如果能够及早对疾病进行确诊,同时加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护理,避免影响治疗进程;给予患者出院指导,让患者掌握服用药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掌握防治的方法,对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进行规避,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机率[4]。

综上所述,对疾病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规避,是护理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重要内容,医护人员应该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徐淑芬.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4-25.

[2]范本芳,丁文彬.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5):1697-1698.

[3]初秀红,张丽凯,范淑英等.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471-2472.

肺栓塞护理要点篇2

【关键词】 介入治疗;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护理

1 前 言

现阶段,肺血栓栓塞症已经成为尤为重要的一大医疗保健问题,主要包括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脂肪栓塞、肺血栓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的致病原因是右心或者经脉系统血栓阻塞肺动脉,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血栓栓塞症血栓的主要来源,其病理生理特征及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功能障碍和肺循环障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肺血栓栓塞症30例患者的介入治疗情况,在实施精心护理和有效治疗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肺血栓栓塞症30例患者,其中,14例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介于38周岁至69周岁之间,52.5周岁的平均年龄;在首发症状方面,8例胸痛,11例烦躁不安、咳血、胸痛及呼吸困难;在原发病方面,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冠心病、高血压,22例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3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均进行血气分析、心电图检查、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以及血浆D-二聚体检查得以明确诊断。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为:原因不明的气促和呼吸困难,特别是在活动后,为最突出的肺栓塞临床症状,还可能会伴有胸部钝痛、发绀,而且患者存在惊恐、烦躁不安的情绪;心悸、咳嗽甚至休克;晕厥,存在大的肺栓塞,伴有脑供血不足。

2.2 介入治疗方法 采取猪尾导管进行肺动脉超选择造影,将肺栓塞具体范围、位置予以确定。在介入治疗中,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对铺巾常规性消毒,给予患者局部浸润麻醉,采取Seldinger技术成功穿刺一侧股静脉,将6Fr的血管鞘置入,将猪尾导管和绿泥鳅导丝引入,直至肺动脉造影有肺动脉栓塞和肺动脉主干栓塞,在肺动脉下支引入猪尾导管,局部将栓塞捣碎,借助于猪尾导管将25万u的尿激酶注入,经再次造影见良好的肺动脉下支和肺动脉主干显影,将导管装置拔除,进行15分钟的局部压迫,给予加压包扎后,将患者送至病房。

2.3 护理方法

2.3.1 心理护理 正是因为肺血栓栓塞症病死率高、病情重、发病急,因而患者非常容易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甚至出现濒死感。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发自内心的关心患者,积极热情的与患者沟通交流,运用和蔼的态度就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详细的介绍肺血栓栓塞症的知识宣教,让患者真正的意识到该疾病的可治疗、可治愈性,以最大限度的将患者的恐惧、焦虑及紧张的情绪消除,取得患者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更加主动的配合临床护理及治疗工作。

2.3.2 介入治疗护理 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应当对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对抗凝药物积极合理的加以使用,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工作做好,正确的检验出凝血酶原时间、初凝血时间,做好血常规检查;做普鲁卡因和碘皮试,对足背动脉的搏动进行评估;腹股沟部位备皮;做好护理记录及健康知识宣教,主要包括手术过程的介绍、术前禁食、导管室环境以及术后活动指导、注意事项等。在介入治疗后,应当及时对患者的加以妥善安置,12小时的穿刺侧制动伸直,每间隔半小时进行1次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存在血肿和出血,如果有着相对较多的出血,则应当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以便于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3.3 出院指导 ①正确指导患者自我检测早期出血的体征及症状诸如大小便颜色、皮肤黏膜、鼻腔以及牙龈等,如果有心悸、腹痛、头痛和呕吐等症状,应当及时来院就诊;②卧床期间应当切实的告诫患者切勿用力擦鼻或者抠鼻,切勿咳嗽过度,以避免导致咳血,并且选用质地较软的牙刷;③维持6个月的抗凝治疗,患者出院后仍需对华法林抗凝治疗加以维持;④告知患者不要参与到剧烈的锻炼和运动中,以防止损伤出血;⑤指导患者对日常饮食合理的进行安排,保证维生素、蛋白质和粗纤维等的摄入,选择质软易消化且清淡的饮食。

3 结 果

肺血栓栓塞的30例患者,在经过介入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以后,均得以治愈出院,并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大出血;在出院随访中,30例患者均得以恢复正常生活,而且掌握了防治方法及注意事项。

4 讨 论

肺血栓栓塞症不仅易于复发,而且病情凶险、发病较急,而如果能够将正确的诊断尽快做出,并且及时的实施有效的处理措施,便能够使患者得到理想的预后效果。在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与医生的抢救积极配合,将急救护理工作做好,加强心理护理,并且做好介入治疗前后的各项护理操作,以防止治疗的延误。

总之,及时的发现及去除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既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防治肺栓塞的关键,医务人员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徐玉斓,陈平平,袁红娣.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04(10).

[2] 侯海燕,李子榕.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

肺栓塞护理要点篇3

结果:早期护理干预重点明显,大大的提高了治疗效率,整体护理时间缩短了。

结论: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肺动脉栓塞的重视,才能将患者的危险因素降至最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2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09-02

1 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

1.1 血管壁损伤引起的肺栓塞。肺动脉栓塞是一个特殊的病理过程,主要是由脱落的血栓和一些其它的物质阻塞肺动脉或者是肺动脉的分支造成的。最常见的是肺血栓栓塞症。我们通常说的肺动脉栓塞就是肺血栓栓塞症,由于其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也是泌尿科患者手术后最容易致死的一种病因之一。由于导致血栓成型的病例易于引发肺动脉栓塞,血管壁损伤等动肺动脉栓塞形成的病因。

1.2 常见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肺栓塞。老年人患泌尿外科较为明显,常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老年人活动较少,经常卧床,导致全身血液流动减缓且血液比较粘稠,易于形成血栓。然而以前患有心脏病或心房纤颤以及脑梗的患者血液凝固性比例较高,易于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高病率人群。

1.3 术后病人引起的肺栓塞。然而外科手术也是肺动脉栓塞的诱发因素,手术后的病人,体内的血管易于出现损伤,血液系统具有易于凝固的趋势,病人通常卧床休养而导致血流减缓。静脉血管内部,下肢的内部,血栓极易在经脉血管内形成,这些形成的血栓有时会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脱落,随着血流到达肺血管形成肺栓塞,故手术后的患者是最容易得肺栓塞的群体。

2 肺栓塞的预防

2.1 预防检查。在做外科手术以前应该做好相应的检查,积极控制好原发病,消除隐患因素,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主要方法。所以,患者在做手术之前了解手术适应症,检查凝血功能,进行D-二聚体的检查是预防肺栓塞的重要指标。

2.2 预防的主要方式。患者手术后在床上进行适度的活动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大多数泌尿科手术后的患者都需要卧床3-5天,缺少肢体的活动,因此体内血液流动减缓,易于导致血栓的形成,导致肺栓塞的形成。因此患者根据病情的状况在6-48天内应该做适当的肢体活动,增加体内血液的循环流动,早期的做到对血栓形成的控制。

2.3 食物预防。泌尿科的手术在手术后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禁食,等到肠蠕动恢复到正常后才能进行正常的进食。因为患者多数是老年人,肠蠕动恢复较年轻人相对较长,手术后需要补充带有高糖、氯化钾等具有高渗透刺激性的药物。加上患者本身多为老年人因此血管弹性较弱,易于造成血管壁及静脉炎的损伤,大大增强了血栓形成的危险。所以长期输液的患者应该给予留置静脉留置针,这样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护理技术的操作规程进行,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实时的观测,一旦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就要及时拔针,还要做好局部的患伤口得处理,这样可以预防造成留置针管的凝血而进一步形成血栓。医护人员还要对输液的患者进行观察,注意患者输液的滴速,这样可以预防造成静脉炎,如果有静脉炎产生就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或者治疗。

2.4 预防病发症的发生。在手术前如果有合并症的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遵照医生的遗嘱进行治疗,术后6小时后就可以恢复基础用药。在手术前没有进食且时间较长没有进食的患者,应该给予静脉的补液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维持血液的循环,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5 补液治疗。患者在手术后能进食后应该减少对静脉的补液治疗,尤其是减少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的使用,如:氨基酸、脂肪酸以及止血药物等。给患者输入有刺激性药物时,按说明书严格正确的配制,输液时调节好滴数,时刻观察患者输液部位以及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反应及时报告给医疗人员。

2.6 关注患者的情绪反应。手术后患者的由于伤口疼痛、睡觉体位的改变以及睡眠质量的因素的影响,会对患者的身体上和心理上都造成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这样患者很可能会感到身体不适,从而使得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是恐惧的心理。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会下降,这也是导致血栓的一个因素所在。往往大手术后患者会使用一些镇痛剂,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疼痛,也能达到早日恢复的目的,同时也预防了其他病患的发生。

2.7 术后的健康宣教。手术后一定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宣教,告诉患者术后会发生的一些正常的并发症,指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尽最大的可能取得患者的配合。对于可以进食的患者一定要告诉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的方面,鼓励患者进食易于消化且粗纤维的食物,这样可以保持患者的大肠通畅。因为手术后的患者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如果患者有此现象就要采取灌肠的方法帮助患者排便。

3 术后的护理

3.1 护理医师做好观察工作。术后医护人员一定要对患者的各方面进行观测,保证患者的呼吸畅通,以防出现不良术后反应。观测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患者的意识形态、血压、脉搏跳动情况、呼吸、体温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防止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的发生,一旦有此类情况发生,就要预防出现肺动脉栓塞的可能。更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休克等现象,昏厥时间过长还会造成死亡。临床上的肺动脉栓塞引起的肺梗死的表现为:①出现胸痛或者心绞痛等现象。②咯血现象。③呼吸困难。

3.2 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医护人员要按照医师的叮嘱对患者做好对症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术后患者的心理保护也很重要,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对于正常的治疗也会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

4 总结

肺栓塞护理要点篇4

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32例肺栓塞患者进行病症的观察,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24例护理显效,7例护理有效,1例护理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7.0%。

结论:根据患者出现的情况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肺栓塞 临床观察 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8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34-01

肺栓塞指的是栓子对肺动脉进行阻塞,使肺组织出现坏死的情况,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患有该病的几率增加,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患者一般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现象,对患有该种病症的患者要进行全名的护理,从而产生较好的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32例肺栓塞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32例肺栓塞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有19例男性,有13例女性,年龄最小的有28岁,年龄最大的有75岁,最短病程为24小时,最长病程为2.6年。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有1例患者由于大便用力过大引发再次栓塞,2例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引发再次栓塞。

1.2 护理方法。

1.2.1 生命体征护理。根据肺循环的特点得出肺血管堵塞程度严重后,肺动脉会出现升压的现象,造成进一步身体上的损害。护理人员可以针对患者的栓塞面积而进行不同的护理操作。由于对骨折的患者、需要长期静养的患者,一定要进行肺栓塞疾病的预防,特别是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等情况时,一定要及时通知医生[1]。对于栓塞面积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等方面的监护,若出现异常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2.2 呼吸护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使患者进行充分的卧床休养,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密切的监护,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采取吸氧的方法,一种为面罩的方式,一种为鼻导管的方法,对于严重呼吸困难患者,还可以在这两种吸氧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2]。在使用机械通气时要注意对不利影响的处理,尤其在正压通气时,一定要做好护理措施。若将患者的气管切开,可能会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因此,在治疗时尽量不要将气管切开。

1.2.3 抗凝溶栓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溶栓的治疗中,禁止患者下床走动,避免因摔倒等现象导致栓子脱落,出现二次栓塞。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口腔进行相应的护理,对口腔黏膜进行检查,看牙齿和牙龈是否有出血的现象[3]。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咳嗽,避免用力过大,对气道造成损伤。在饮食方面,要使患者食用软质、清淡易消化的的食物。同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一定的护理,避免使用较硬的牙刷和锋利的刀片进行剃须,防止出现皮肤损伤的情况。护理人员要熟练的对患者进行穿刺,做到稳准狠,尽量一次成功,防止造成皮下淤血的情况。

1.2.4 锻炼护理。在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在患者的病情好转后,护理人员要鼓励其进行早期的活动,首先在床上进行活动,要求患者进行1000次的下肢活动,再由护理人员和家属对其进行1000次的被动互动,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其进行1000次的按摩,通过综合的锻炼避免其出现再次肺栓塞。但对于急性期的患者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卧床,避免翻身等动作。在恢复期护理人员可以在运动中告知其饮食的重要性,要多食用蔬果,从而保证大便通畅,及时出现便秘的情况,要使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开塞露的使用,避免大便时过于用力。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一共有32例肺栓塞患者,24例护理显效,7例护理有效,1例护理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7.0%,护理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栓塞是较为严重的疾病,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对患者的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出现死亡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中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观察,尤其对于下肢受伤,不能进行下床活动的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情况,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检查。对于肺栓塞患者要进行生命体征和呼吸方面的护理,使患者尽快的消除该病的症状,在恢复期内,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运动,从而避免发生再次栓塞的现象。综上所述,能够及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笑新,金小慧,林碎钗.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观察和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3(12):150-151

[2] 陈悦,高雅琨.2例肺栓塞病人成功抢救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8(15):121-122

肺栓塞护理要点篇5

关键词:肺栓塞;急救;护理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栓子可以是脂肪、羊水、空气等,当栓子是血栓时,称为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的血栓主要来自心脏血栓、深静脉血栓和肿瘤的瘤栓等[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且误诊或漏诊,病死率高[2]。因此,提高确诊准确率以及及时救治显得十分重要。2009年6月~2012年9月,我们对25例肺栓塞患者给予相应抢救及精心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肺栓塞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3~76岁。基础疾病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 9例,肺心病7例,外伤骨折4例,糖尿病2例,剖腹产术后1例,其余2例不明原因。

1.2方法 本组患者诊断明确后,给予高流量吸氧(6~10Lmin)、机械通气、绝对卧床、溶栓、抗凝、抗感染、抗休克及心力衰竭等综合治疗。4例使用艾通立(rt-PA)50mg支(先10mg在10min内静推,余下40mg在110min内使用输液泵泵完);2例使用尿激酶静脉滴注;16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2h 1次,10~14d;3例使用华法林抗凝(2.5mg/d),以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12例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静脉泵入,以降低肺动脉压;15例使用无创呼吸机。

2 结果

本组患者23例经过及时溶栓、改善通气、纠正休克等救治平稳的度过急性期并康复出院,2例因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3.1急救 肺动脉栓塞患者大部分发病急,一旦出现肺动脉栓塞,应立即安排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立即嘱其平卧并给予高浓度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遵医嘱急查血常规、肝功、肾功、凝血四项、血浆-D二聚体、血气分析等,备好抢救车,同时立即建立两组静脉通路,一组为溶栓用,另一组为抢救药物用,最好为留置针,防止在抢救过程中钢针脱落,耽误抢救。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以便取得配合。

3.2护理

3.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①使用监护仪,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心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数值;②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尿量等情况,以及出现的胸闷、气短、发绀、胸痛等症状有无缓解;③溶栓及抗凝治疗期间都要注意观察全身皮肤、黏膜、牙龈、消化道等有无出现,穿刺部有无渗血;④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注意口唇及末梢发绀情况,定期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根据其数值调节呼吸机参数,以使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相协调。定时检查呼吸机运转是否正常。

3.2.2一般护理 肺栓塞的患者应绝对卧床,注意休息,保持病室安静,最好是单人间,无条件的应使用屏风。嘱患者平卧或头偏向一侧;避免突然变换,减少搬动。对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者,适当抬高下肢20~30cm,使其高于心脏水平,双下肢不可用力,勿行双下肢按摩,以免造成栓子脱落[4]。

3.2.3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 对于既往史中无心肺疾病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是肺动脉栓塞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73%~90%,尤其是活动后明显增加。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为(6~10Lmin),改善微循环,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3.2.4心理护理 肺栓塞的患者常因起病急、不明原因、病情变化快等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的情绪,应告知疾病相关知识;常与患者交谈,说明病情、用药等情况,取得患者信任;消除紧张与顾虑,使其积极配合;并经常鼓励患者,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3.2.5溶栓护理 ①溶栓前:准备好溶栓药及抢救物品,遵医嘱监测凝血功能,并作好心理护理,询问有无出血倾向、溃疡病等禁忌症。保证两组静脉通路通畅;②溶栓过程中:患者绝对卧床、禁止搬动,药物现用现配,遵医嘱准确滴注,尽量减少穿刺,原有穿刺点应提前用棉签及胶布压好,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鼻腔、牙龈等部位有无出血。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③溶栓后:避免进食生硬的食物,以免引起牙龈出血;发现皮肤局部有大片淤血、瘀斑应及时通知医生。

3.2.6基础护理 ①预防压疮发生,定时翻身,保持床单清洁,最好使用气垫床,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及洗漱;②用力排便易使已形成的栓子在未溶解前脱落,造成肺栓塞。因此,应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鼓励患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便秘时可口服缓泻剂,以防止肺栓塞发生;③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可进食富含维生素的粗粮及蔬菜,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免粗糙食物损伤消化道引起出血。增加每日饮水量,降低血液黏稠度。

3.2.7健康指导 ①饮食: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及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多饮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同时避免吃生硬食物,防止消化道损伤而出血;②用药:严格遵医嘱用药,吃华法林时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告知患者出血的症状、体征及肺栓塞症状,以便及时就诊;③安全:避免患者独行,运动适量,禁烟酒,防止肺栓塞再次发生。

4 结论

通过对本组肺栓塞患者的急救及精心护理,使我们懂得及时的抢救以及规范的护理是可以提高肺栓塞患者治愈成功率的。

参考文献:

[1]罗琼湘.急性肺栓塞22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50-52.

[2]刘美莲,赵菲,邵松玲.肺栓塞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21):1896-1897.

[3]张慧.肺栓塞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家庭护士,2008,6(3C):799.

肺栓塞护理要点篇6

【关键词】肺栓塞;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92-2

肺栓塞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它是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阻塞的病理过程。多见于50岁以上,与长期卧床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系统血栓及骨折、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了凝血机制和损伤了静脉内膜时,均可形成静脉血栓。

1临床资料

47例,男性35例,女性12例,年龄22~79岁,首发症状:急性呼吸困难、胸痛、烦躁不安、咳嗽13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胸痛11例;原发疾:高血压病冠心病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4例,药物中毒后引起的1例;诊断:所有病例均经心电图、血气分析、血浆D-二聚体、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治疗:因低氧血症呼吸机辅助呼吸8例、均应用低分子肝钠、口服华法林抗凝、溶栓治疗后全部治愈。

2病情的观察

肺栓塞患者发病急,如抢救不及时,病情可迅速恶化而死亡。及时观察准确判断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时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地进行观察。

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持续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专人护理,每15-30min记录一次,同时观察病人紫绀、胸闷、憋气、胸部疼痛有无改善,有无咳嗽及尿量等情况。病情平稳后每2h记录一次。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若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者,协助取半坐卧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4-6L/min)氧气吸入,若有肺水肿可加压给养,并在湿化瓶中加入20%-30%酒精以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改善通气功能。

2.2密切观察出血征象观察患者口腔粘膜、全身皮肤、伤口、消化道、秘尿道、颅内等部位的出血。

2.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要注意观察皮肤的温度、颜色、患肢张力、肿胀的程度和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每日准确记录测量患肢肿胀情况。方法为大腿距髌骨上缘15cm,小腿距髌骨下缘10cm并做记录,变化大于1cm有诊断意义[1]。

3急救流程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可选择前臂较好的静脉,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准备好溶栓药物及其他抢救药物,准确调节输液泵的灌注速度,确保单位时间内溶栓药的输入量,一般要求150ml在20-30min内滴完,以确保疗效。

4护理

4.1一般护理根据病情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肺栓塞患者最易发生低氧血症,应注意观察呼吸节律、心率、心律、血压、面部口唇颜色变化,及时进行血气分析,根据情况调整氧流量。对机械通气的患者要注意呼吸波形及相关参数的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并做出相应调整。提供舒适的环境,保证充足的休息,指导患者合理营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宜,保证疾病恢复期的营养。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或甘油灌肠。因排便行为可诱发肺栓塞,甚至造成病人晕厥猝死。

4.2溶栓及抗凝治疗的护理有效的溶栓是抢救急性肺栓塞的关键所在。注意给药时间和要求,要保证输入剂量的准确,采用微量泵泵入为宜,以便调节时间和速度,避免药液漏入皮下或通道阻塞不畅;溶栓过程中观察有无出血症状。溶栓时护士不得离开患者床旁,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如有无头痛、咳嗽、胸痛、咯血等,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3卧床休息急性肺栓塞溶栓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极易脱落,要绝对卧床2周,不能做双下肢用力的动作及做双下肢按摩。另外,要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要积极治疗,以免咳嗽时腹压增大,造成血栓脱落;吸烟者应劝其戒烟;卧床期间所有的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

4.4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可极度恐慌或产生濒死感,应做好必要的解释安慰工作,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关心安慰患者,给予舒适的,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并向患者及家属作疾病知识的宣教,康复期要注意缓和患者的急躁心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4.5定期复查动脉血气血气分析指标在肺栓塞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已被国内外学者重视,但影响动脉血气的因素很多。尽管如此,血气分析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具有快速、便捷、经济、易于监测等特点,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肺通气及换气功能及伴随的酸碱平衡因素。不失为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肺栓塞患者常存在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在确保气道通畅的前提下应尽早提供高浓度的氧气,根据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氧流量,必要时及时采取呼吸末持续正压或气管插管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2]。

5讨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急、病情凶险、易复发,如能及时做出诊断、尽快溶栓或抗凝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人获得较好的预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士要配合医师注意对病情的观察,以免延误治疗。此外,出院后继续服药抗凝对避免肺栓塞的再度发生也至关重要。总之,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协助医生确诊。及时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是肺栓塞患者康复必不可少的环节。肺栓塞在住院病人中存在着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6出院指导

肺栓塞有复发倾向,为了巩固疗效及防止复发,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指导:首先常需继续服用抗凝剂,在服用抗凝剂期间要定期复查凝血指标,并在医师指导下调整抗凝剂剂量;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出血倾向,嘱患者按照医嘱定期复查抗凝指标;注意下肢活动,有下肢静脉曲张者可穿弹力袜等,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液滞留致血栓复发,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预防或减少血栓形成;若出现出血及时就诊。定期复查,若有不适随时复诊。

参考文献

[1] 姚翠玲,任立新,刘鹏珍,等.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与标准化护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3,22:107.

肺栓塞护理要点篇7

【关键词】

下腔静脉血栓;下腔静脉滤器;肺栓塞;护理

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致命性肺血管疾病,临床上明确诊断的仅占0.1%,但经尸检证实达3.0%以上[1],而引起肺栓塞的栓子,75%~90%来自下肢深静脉及盆腔静脉[2]。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对50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男34例,女16例,年龄24~70岁,平均50.4岁,发病时间1 d~6个月,术前均有下肢肿胀、疼痛,经彩超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38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

1.2 手术方法 行健侧股静脉穿刺,常规下腔静脉造影,了解静脉内有无血栓存在或其他异常情况,确定双肾,静脉开口进行定位,测量下腔静脉宽度。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肾静脉开口下方1~1.5 cm处,在导丝引导下回撤外鞘至滤器完全释放,然后注入肝素3000 U。

1.3 结果 50例操作完全成功,随访1个月至48个月,无肺栓塞发生,无严重出血性疾病的发生,无滤器相关死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影响患肢血供而有截肢的危险,以及因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有猝死的危险,患者往往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术前应多与患者沟通,告知手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1.2 术前常规准备 协助行下肢静脉血管彩超、心电图、胸片、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心慌、气短、呼吸急促等肺栓塞症状。术前备皮、做碘过敏试验。

2.1.3 及饮食护理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制动,抬高约20°,膝关节屈曲位5°~1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切忌按摩、热敷患肢。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术中、术后对照。因防止血栓脱落可进低脂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

2.2 术中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电、血压监护,观察其意识、瞳孔的变化。特别是注射造影剂时,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呕吐等,提示发生药物过敏,应立即停止注射,配合医生抢救。术中严格按无菌原则操作,以防发生感染。

2.3 术后护理

2.3.1 常规护理 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严密监测其心电、血压的变化,遵医嘱给补液、抗感染等治疗。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泄,减轻肾脏负担。尿潴留者给予导尿。

2.3.2 患肢的护理 术后患肢抬高20°~30°,制动24 h。术后5~7 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起床活动时穿医用弹力袜,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感觉变化,每天定时测量患肢周径,以观察疗效。

2.3.3 股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 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禁止蜷曲,局部加压包扎6 h,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和渗血,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2.3.4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3.4.1 出血 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和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和瘀斑,有无牙龈出血以及尿血和便血;及时正确留取血标本,检测出凝血时间,将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正常的2.5~3.0倍。

2.3.4.2 肺栓塞 虽然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防止肺栓塞的发生,但

2.3.4.3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注意观察有无下肢肿胀、静脉炎等。

2.4 出院健康指导 嘱患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患肢注意保暖;饮食要清淡,减少食盐摄入,多饮水,多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及胆固醇低的食物,禁食生、冷、硬及油炸食品;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排便,以免增加腹压和下腔静脉回流阻力;禁烟酒。术后1个月内不宜过多活动,以防下肢水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可适当把腿抬高。指导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坚持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定期复查腹部B超、腹部平片。

3 讨论

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拦截血栓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并能保持下腔静脉的通畅,所以,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强有力的溶栓药物联合应用是预防肺栓塞的最好选择。溶栓的目的在于抑制新鲜血栓的继续形成,帮助侧支循环的建立,对已形成的肺栓塞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和防止出血是护理重点。

参考文献

[1] 梁善言,康俊生,周玉藤.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者的意义.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11):659.

肺栓塞护理要点篇8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都在患者较长时间卧床后下床活动或排尿排便时突然头晕、 晕厥、 休克,呼吸困难、 面色发绀、 深大呼吸, 继而呼吸循环衰竭, 患者在20min至1h内死亡[1],是产科少见而凶险的并发症。产后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我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共就诊产妇13025例,均采取肺栓塞预防护理,无1例肺栓塞发生。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3025例,年龄最大46岁,最小21岁,合并糖尿病132例,慢性肝炎37例,高血压61例,血脏瓣膜病12例,下肢静脉曲张26例,孕高症84例,剖宫产2986例。

1.2护理方法 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包括科学有效的机械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具体方法: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防静脉血栓脱落的护理;疑似肺栓塞的早期护理。

2 结果

我院2003年至2007年4年内收治产妇15843共发生肺栓塞5例,死亡3例;发生率0.032%,2008年至今3年内对13025例产妇由产房或手术室回到病房后进行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无1例肺栓塞发生。

3 护理体会

3.1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3.1.1科学的宣教及机械护理 宣教产后早期活动重要性并演示产后早期活动的方法, 产后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平卧时下肢抬高20°~30°,远端要高于近心端,软垫要垫于足跟下及腘窝,减少对腓肠肌的压迫,以利静脉回流;指导家属协助产妇进行被动运动,让产妇尽早活动,肢体运动顺序应由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护士可以为产妇进行肢体按摩消除血液淤滞,促进下肢肌肉收缩和舒张,锻炼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产后尽可能减少止血药物的应用,产后6h后指导病人进行双下肢屈、伸、抬等运动,1次/2h,每次5min,并抬高双下肢30°以利于血液循环。经常翻身及变换体位,多做深呼吸以助静脉回流。产后24h后即可下床活动,活动量由小到大至恢复正常。

在病情允许下,应鼓励、督促产妇早下床、多活动,通常第一次下床会有低血压现象出现,应特别注意。疼痛的护理 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有助于病人产后早期活动,98%的产妇因疼痛不愿或不敢活动,因疼痛致大量出汗,造成血液浓缩。可采用听音乐、看报、聊天等方法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如硬膜外止痛泵、静脉止痛泵等。通过镇痛后大多数产妇产后6h后能主动翻身,24h后能下床活动。产后腹带包扎不宜过紧,能容下一指为宜。

3.1.2生活指导 产后应注意补足水分,产后6h后开始进食流质食物,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软食,保持大便通畅。

3.1.3静脉血管的护理 输液时尽量采用上肢静脉输液,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特别是股静脉的穿刺。选择小分支输液时,针头宜细。要提高穿刺质量,操作力求一次成功。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途经给药者,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使用对静脉有刺激性的药物时更应注意,以防诱发血栓形成。拔针后棉球按压时间不宜过长,扎止血带不宜过紧。

3.2预防血栓脱落的护理

3.2.1指导产妇下床时动作要缓慢,向病人讲解产后第1次大便应在床边进行且以坐位为宜,排便时不能过分用力,大便干结时应软化大便,预防血栓脱落。

3.2.2病人卧床期间,应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下肢静脉的充盈情况,必要时做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重点观察下肢肿胀的程度,每天做2次小腿腓肠肌实验检查,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应视为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症状,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发生DVT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温度可逐渐由暖变冷,肤色苍白,觉冷,尤以肢端为重。皮肤出现青紫花斑,此时需采取保暖措施,受累肢体可用湿热敷,温度宜在38℃~40℃以缓解血管痉挛,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切忌挤、按摩肢体,防止栓子脱落,及时应用抗凝、溶栓疗法等[2]。

3.3疑似肺栓塞的早期护理 对突发性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心悸、气短、胸闷、酷似心绞痛、心肌梗死样疼痛等,特别是出现脑缺氧的症状,如头痛、头昏、晕厥、视物模糊等,更要引起重视。疑似肺栓塞早期症状,应立即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同时给予镇静剂;立即给高浓度氧气间断吸入,观察呼吸困难、发绀是否好转;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0滴/min)及输液量(不超过1500ml/24h),以免加重心脏负荷;及时执行医嘱,并做好时间记录,同时药物交接班要明确,以保证药物在规定时间内滴入[3]。

参 考 文 献

[1]兰香,黄美珍, 陈育群.3例产后肺栓塞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5) :429.

[2]兰香.预防产后肺栓塞的护理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905.

上一篇:护理学生实习小结范文 下一篇: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