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人生态度范文

时间:2023-11-12 05:32:56

端正人生态度

端正人生态度篇1

1、陈小凤:该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可爱,学习态度端正,上课听讲回答问题积极,能很好的活跃动课堂气氛。此外,还经常参加班级各项集体活动,歌唱的好是她的一大优点,与同学相处融洽。希望以后的日子里能继续努力,改正不足,争取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加油!

2、江文:该生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上课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每天能够比其他同学提前到班,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参加班集体活动也很积极,希望能继续努力,认识自身不足,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加油!

3、陈璇:该生性格内敛,喜欢安静,学习态度端正,不迟到不早退,能很好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团结同学,参与班集体活动踊跃积极,敢于展示自己。希望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改正,树立敢于吃苦的精神,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加油!

4、朱涵文:该生品学兼优,学习刻苦,听课认真,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尊敬师长,乐于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参加班集体活动积极主动,敢于展示自己,综合素质很高。希望能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树立更高的目标,为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而奋斗!加油!

5、蔡笋:该生学习态度端正,听课认真,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尊敬师长,乐于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不迟到不早退,道德品质很好。希望能继续努力,认识自身的不足,树立自信心,脚踏实地,朝着自己更高的目标奋斗!加油!

6、郭莎:该生性格内向,喜欢安静。学习态度端正,上课听讲认真,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较以前进步很大。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大家相处和谐。希望能继续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7、汤力:该生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学习态度端正,能按时完成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踊跃参加班级举行的各项活动,且表现突出,深受大家好评。希望能继续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敢于吃苦,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加油!

8、吴子婕:该生本学年以来进步明显,学习态度端正,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大家相处融洽,参与班级活动也很积极。希望能继续进步,克服自身的确缺点,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力争更好的成绩!加油!

9、翟庆龄:该生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学习态度端正,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身边的人相处和睦。希望能继续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在以后学习中脚踏实地,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相信自己一定行!加油!

10、张华英:该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学习态度端正,听课认真。身为班级学习委员,不仅自己学习刻苦,而且能带领大家在学习上前进,为班级成绩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希望能继续努力,克服自身不足,脚踏实地,敢于吃苦,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11、杨震:该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学习态度端正,听讲专心,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总是积极参加班集体各项集体活动,并表现出很好的艺术才艺。希望能继续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树立更高目标,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12、曾婷:该生知书达理,为人谦和,学习刻苦,勤奋上进,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文娱活动,表现突出。希望能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而奋斗!相信自己!加油!

13、朱丹:该生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学习态度端正,听课认真,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工作能力突出。此外,能尊师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班集体各项活动。希望继续努力,改正自身不足之处,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自己!加油!

14、袁瑛:该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学习刻苦,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还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班级各项集体活动,与大家相处很融洽,热爱班集体。希望能继续努力,敢于展示自己,与大家一起共同进步,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加油!

15、张欣:该生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学习态度端正,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热爱班集体。希望能够继续努力,看到自身的不足并改正,树立更高的目标,脚踏实地,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16、郭小月:该生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学习刻苦,听课认真,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和睦的与大家相处。希望能够继续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克服不足,树立更高的理想,力争取得更佳成绩!加油!

17、杨亚莉:该生性格开朗,为人坦率,学习态度端正,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主动的参与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希望能继续努力,认识并改正自身的不足,脚踏实地,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18、林玥:该生性格外向,喜爱文学,学习态度端正,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业任务。此外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和睦的与大家相处。希望能继续努力,看到自身长处,又要认识自身的不足并改正,敢于拼搏,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19、刘倩:该生为人正直,知书达理,学习刻苦,听讲专心,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希望能继续努力,看到自己的优点,树立更高目标,为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而奋斗!加油!

20、张弛:该生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学习态度端正,能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和睦的与同学相处,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上进心强。希望能继续努力,认识到自身不足并改正,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加油!

21、刘海燕:该生性格开朗,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在学习上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身边的同学成为很好的朋友。希望能继续努力,认识到自身的优点,树立更高目标,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加油!

22、李晓燕:该生学习刻苦,上课听讲专心,能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上进心强,严于律己。此外,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班集体各项活动并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希望能继续努力,树立更高目标,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23、吴天磊:该生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学习上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和睦的与身边的每位同学相处,热爱班集体。希望能继续努力,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改正,脚踏实地,敢于吃苦,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加油!

24、干六禄:该生勤奋上进,品学兼优,学习刻苦,听课专心,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身为班长,能以身作则,把班级各项事务管理的井井有条,管理能力出色。此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各项活动。请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能继续努力,树立更高目标,脚踏实地,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25、龚胤:该生为人正直,上进心强,学习刻苦,听课认真,能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身为副班长兼纪律委员,能不怕吃苦,不畏困难的将工作做好,管理能力出色。此外,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与班级各项集体活动。希望能继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更高的目标奋斗,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加油!

26、吴涛:该生为人谦和,遵守纪律,学习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的参加班级各项集体活动,努力上进。希望能继续努力,认识并改正自身的不足,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加油!

27、周秀伟:该生性格外向,勤奋好学,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并有出色的表现。希望能继续努力,认识自身不足并改正,树立更高目标,力争取得更好成绩!相信自己!加油!

28、田佳辉:该生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学习态度端正,听课专心,能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并表现优异,能力出色。希望能看到自身长处,并努力改正不足,脚踏实地,朝着自己更高的目标奋斗!有付出才有收获!加油!

29、阮志平:该生性格外向,喜欢微笑,学习态度端正,能按时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大家和谐相处,积极参与班集体各项活动。希望能继续努力,改正自身不足,勇敢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挑战,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相信自己,加油!

30、陈全兵:该生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学习态度端正,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大家和谐相处,积极参与班集体各项活动。希望能继续努力,认识并改正改正自身不足,勇敢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挑战,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相信自己,加油!

端正人生态度篇2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位登山者,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因此从人生的颠峰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再次回到山脚下刚刚好的位置是很重要的。人群中总会有这样的你、我、他。你说:“下山是一门艺术,赏景是下山过程中可以得到的财富。”他认为,下山是一种会把小腿变得酸痛的运动。我想,下山是一次平静的旅程,不过下山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小小的收获。然而,这需要端正下山的态度,注重下山的过程,否则你就是下一个空悲切的他。

站在一座山高的位置,人们往往只顾享受壮美景观,而常常忘却只有从这座下到山脚的位置才能有攀登一座更高山峰的机会。很多人会强调上山的艰难险阻,上山小心谨慎,下山草率应付。熟知我们应该端正怎样的下山态度?乐观、积极,无疑。

人生中的下坡路就是登山时的下山路。要走好,最重要的是对下山的态度。如果一位登山者一味欣赏山中美景奇观,那么他很有可能在沉浸于这门艺术时失去身体重心的平衡。所以端正下山的态度,就要在看清路的条件下积累风景的财富。

一粒种子和一棵树苗对自己的人生有相同的态度,让自己开出最美的花。既然目标都是一样,开花,那么就必须注重过程才可以达到最美或更美。如果种子发芽后只顾张叶开花而不能把根的手臂生长到营养丰物质和水源丰富的地方,那么终有一天它会被太阳的烈焰夺取所有的水分而失去生命。倘若树苗一心想着开花并以最短的时间开出第一朵,那么这朵一定不是最美的因为它还没有接受到足够的风雨露的滋润就仓促开花了。

端正态度,注重过程,一粒种子会还我们一片花海,一棵树苗会给予我们开满树的微红。

端正态度,注重过程,走好下山路,就会发现美、欣赏美、零落酸痛。

端正人生态度篇3

关键词:教师;学习态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75-02

“积极成像”观点的主要倡导者罗曼・V.皮尔曾写过畅销书――《态度决定一切!》,从此“态度决定一切”使态度成为预测行为结果的关键要素。大学生学习过程也同样如此,其逻辑是,学习态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而学习行为则决定了学习效果。因此,如何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成为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问题。根据心理学态度形成与改变理论,尽管端正学习态度更多属于学习主体的主观范畴,但是教师作为一个关键外因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就说明了这一基本道理。

一、 学习态度概述

根据弗里德曼的ABC态度模型,学习态度是学生个体对某一学习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认知评价、情感感受和行为倾向。基于这种倾向,学生个体对该学习对象做出特定的意见和情绪反应。这种反应倾向可以是积极的,比如欣赏、满意等;也可以是消极的,如厌恶、拒绝等。学习态度由三个要素构成,即认知评价(课程的效用、价值)、情感感受(喜欢、厌恶)和行为倾向(学习意向及行为的准备状态)。一般地,学习态度的三个要素之间是协调一致的,激发或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但在特殊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三个要素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的情况,称之为学习的“态度―行为背离”现象,此时情感要素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决定学习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大学生个体对某一学习对象的态度通常以语言形式的意见与评价,或非语言形式的动作与行为表现出来。因此,通过了解与观察大学生个体对学习对象的意见、动作和行为,可以推断其基本态度。例如,当观察到某位学生对某门课程的课堂介入程度不深甚至不介入时,就可以推断出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消极态度。

二、大学生学习态度理论概述

(一)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模型

霍夫兰德认为,说服是引起人的态度改变的有效途径,即通过给予一定诉求,引导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趋向于劝说者的预定方向[1]。在他的说服模型中,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态度改变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说服者、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了态度改变的外部刺激。在所有外部刺激中,说服者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根据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理论,大学生对某课程的学习态度积极与否,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该学生对任课教师态度的巨大影响。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些优秀学生每门课程都学得很好,但是由于某课程碰到了自己不太喜欢的教师,结果导致该课程学习效果较差。同样,在教学实践中,也可以发现有些所谓“差生”每门课程都学得较差,但是由于某课程碰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教师,结果使得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差。张凤兰等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2]。他们发现,师―生关系(或态度)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感到老师好还是不好,即学生对态度对象的总体评价:对老师总体评价“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于对老师总体评价“差”的学生,此谓“师生关系的信心效应”;(2)学生是否喜欢老师,即学生对态度对象的情绪体验:“喜欢”老师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于“不喜欢”老师的学生,此谓“师生关系的反应定向效应”;(3)学生是否害怕老师,即学生对态度对象的情绪体验和回避趋向:“不认为老师可怕”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于“认为老师可怕”的学生,此谓“师生关系的注意力定向效应”。

(二)海德的态度平衡理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涉及一个认知主体与两个态度对象之间的三边关系,认知主体对两个对象既有积极情绪,也有消极情绪。如果这三者间的关系是平衡的,就是理想状态;如果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认知主体就会紧张、焦虑,从而促使其改变现实认知结构中的某些认知,以恢复平衡。

根据海德的理论,大学生是认知主体,教师和课程是处于一个单元中的两个对象。三者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理想状态,表现为学生同时喜欢或讨厌教师和课程,这属于典型的移情效应。三者之间的不平衡,或表现为学生喜欢教师,讨厌课程;或表现为学生讨厌教师,喜欢课程。学生若消除了不平衡(前者的调整方法是学生喜欢课程,或讨厌教师;后者的调整方法是学生讨厌课程,或喜欢教师),这就产生了态度的改变。从此可看出,教师在“学生―教师―课程”的三边关系中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始终存在,且很关键。

三、教师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对策

根据态度形成与改变理论,教师在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做到让学生“亲其师”,才能做到让学生“信其道”。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教师在大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

在大学生端正自身学习态度的过程中,教师能否发挥自身的作用,关键取决于学生是否认为教师是“权威的”、“值得信服的”。而教师的“权威性”主要取决于其“专业性”。如果教师对课程专业知识理解不到位,则很难在学生中树立起专业形象,学生就认为该教师的讲解、引导和劝说都是不令人信服的,因而教师就无法发挥自身作用,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就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权威性”(它并不是让大学生盲从的“权威性”,而是让其信服的“权威性”),增强“专业说服力”。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发现某些“麻烦”的大学生,对专业水平很高的教师很“顺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都很好。

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除了夯实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泛专业知识,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做到专博结合。如果所授课程实践性较强,则要深入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强化大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

吸引力是能引导人们沿着一定方向前进的力量。根据霍夫兰德态度改变模型,说服者的吸引力强弱对于说服效果的影响较显著。如果说服者对说服对象有较强的吸引力,则说服对象顺从和认同说服者期望的可能性较高;反之,则说服成功的可能性较低。因此,教师要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就须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教师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来自两个方面,即个人内在因素(如道德修养、专业水平等)和个人外在因素(如仪表、仪态等)。其中教师个人内在因素,即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是教师吸引力最主要的来源。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学生对教师最主要的期望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都喜欢和认同“德才兼备”的教师,都愿意顺从其劝导和说服。但同时也不可忽略教师个人外在因素对教师吸引力的影响,得体的仪表仪态、优雅的言谈举止等也是教师提高个人魅力不可或缺的方面。

(三)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增强大学生的课堂介入程度

课堂介入程度是指教师在讲授某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对该过程的重视、关心和感兴趣的程度。不同的课堂介入程度,决定了不同的学习过程,进而决定了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如果学生的课堂介入程度提高了,就会慢慢发现该课程的价值性和趣味性,从而改善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大学生的课堂介入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学方法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提高学生课堂介入程度的重要方法。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生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则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愉悦感。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知识性能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而二者的结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

(四)关注大学生的特殊心理,激活其端正态度的动机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强能动性和反应性的成熟个体,会对教师的劝导、说服等行为做出解释和反应。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指出,说服有态度改变和未改变两种后果,而说服对象态度的改变与否与说服对象态度中的情感成分密切相关。因此,在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主动拉近师生情感距离,针对大学生的特殊心理,采用得当的说服策略。

大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惯性、保留面子等心理较强烈。因此,可根据心理学相关理论,激发其端正态度的强烈动机。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大学生会不自觉地将教师的鼓励、表扬等激励作为增强自己信心的力量,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因此当发现某学生学习某课程很费力,导致态度消极时,就可鼓励其继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暗示其完全有能力战胜“黎明前的黑暗”。根据移情效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某一个教师而喜欢其所教的课程。因此当发现某学生对某课程兴趣不高,态度不积极时,教师可通过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其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授课程。根据阿伦森效应,大学生大都喜欢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因此当发现某学生第一次作业或考试成绩不佳时,可适度地批评;第二次作业或考试后,应肯定其比第一次进步了。这样就可不断增强其学习该课程的内在动机。

总之,教师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形成与改变最重要的外部变量。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优势,采取多种对策帮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美]泰勒等;谢晓非等译.社会心理学:第十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2-168.

端正人生态度篇4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很愿意结合从9月份以来到现在,这一段教课(学习、工作、与各位老师和学生接触)的情况,说一下我是如何理解高端技能人才的,希望各位老师多批评指正。

我觉得高端性技能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其中综合素质应该是最为核心的因素。

综合素质:

对于我们学校的高职生来说,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态度要好。态度好,学习、做事情才能积极、主动,也懂得如何做人,大凡那些进入企业能很快晋升的或工作岗位较为理想的学生,都是一些做事情认真主动,与人相处热情,给人感觉是能干、能说、人缘好的人。态度好的人不抱怨,问题出现了,主动解决问题。而态度好我觉得在综合素质中处于首位的。

二是:有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三个方面)习惯和方法。对于高端技能人才来说,除了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外,也要有自我更新专业知识,更新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方法。懂得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远比知识和技能本身更重要!但并不是否定知识和技能,只有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足够多时,才更懂得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高职生在毕业时,真正能成为高端技能人才是少之又少的,但是要是具备前面第一和第二点,我觉得就应该称之为准高端技能人才。

三是:沟通表达能力强,懂礼仪。我们很多高职生在学习、工作中沟通表达还存在欠缺,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自己知道的讲不出来,我觉得高端技能人才不仅自己能明白理论知识,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能影响周围的人,使周围的人向他看齐,通过他的讲解和示范,周围的人也可以获得较高的提升。

综合素质还包括很多,例如有一定的先进管理理念,例如懂5S,懂品管圈活动(勤美达公司所实行的管理方法)等等。

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假如前面“高端技能人才”这个词中的中心词“人才”与综合素质相对,那么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相对深度的理论知识,就跟“技能”这个修饰语相对。在拥有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操作技能,才能更好、更快地成为一名高端技能人才。

最后我想说一下高职老师在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提升其综合素质的示范者和引路人。

谢谢各位老师,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马海杰

端正人生态度篇5

1、学习态度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一定不会好。

2、平时说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主要是指他对待学习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相反,说一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则指他对待学习持消极、被动甚至厌恶的情绪。

3、学习态度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效,而且关系到学生的个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端正人生态度篇6

除了发生在昆明的这种人神共愤的极端化暴力恐怖事件外,近年来,各类社会性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也不时发生,施暴者的暴戾、残忍、非人性令人瞠目。极端化事件为何频频发生,社会对此如何看待,政府又应当有何作为?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于2014年2月20日至2月28日,进行了为期9天的网上问卷调查。

六成多被调查者认为极端化事件对自身生活有影响

当问到,“对于近期发生的社会极端化事件,您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谴责”(52.28%)、“震惊”(26.37%)、“见怪不怪”(12.13%)。另外,受调查者对于“这些极端化事件会给您带来最大的影响”的态度,“缺乏安全感,有时莫名地紧张和焦虑”以38.9%的得分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提高对陌生人的警惕,影响人际信任关系”(29.11%),即共有68.01%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受到了影响,而认为“对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的也达21.47%。

上述调查结果揭示:首先,公众对极端暴力事件的第一态度是“谴责”。其次,极端化事件对公众本人生活的影响认知也存在多元化。认为社会是一整体,自己身处其中,发生极端化事件,自然也会缺乏安全感,且会影响人际信任关系的占多数,但认为这些事件只是偶发,距离自己生活遥远的也不在少数。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社会的冷漠及不信任的程度在加深。正如托克维尔曾经这样评说法国人,“人们彼此相似,却对彼此的命运互不关心”。 第三,还有小部分人对此类事件“见怪不怪”,说明部分公众的麻木表现,其认知能力有待提高,正如一位网友所言:针对无辜群众的暴力行为无论其借口多么伟大,动机多么正当,我只送他一句话,“罪大恶极,严惩不贷”!

八成多调查者不认同仅性格原因会导致极端化事件发生

在这些极端化事件中,什么原因导致惨案一再发生?谁是主因,社会还是个人?被调查者在回答“极端化事件的引发主要是因肇事者自身性格偏执、报复心强等原因造成”,对此表述“不太认同”的得票率为38.65%,排在第一位,“不认同”为35.87%排在第二位,“非常认同”和“认同”分别为13.23%和12.35%。由此可以看出公众还是相当理智,且看问题也较全面。

大家都清楚,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所有“极端事件”的背后都有一种敌意存在。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任何一种犯罪心理都是内、外不良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主观上看,个体主观上对挫折的错误认识是根本原因,因冲动情绪简单地为泄私愤而泛化报复目标是直接推动原因;从客观上看,社会经济发展中贫富差距扩大、民众心理失衡是产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主要社会原因。个人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未得到保护是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发生的潜在原因。

八成以上被调查者认同要从严从重打击施暴者

对于极端化事件中的施暴者应该持什么态度?被调查者在问及“对暴力制造者施以同情或‘鸣冤’是对无辜受害者的再次伤害,应被批判”时,持“非常认同”(39.91%)及“认同”(28.3%)分列第一和第二位,而“不太认同”(12.33%)排在第三位。对于“无论有怎样的借口或理由,对无辜者施害都应从快从严从重打击”这一说法时,持“非常认同”的达61.73%,“认同”的为22.05%分列第一和第二位,二者相加合计为83.78%,可见公众对极端事件施暴者持不饶恕态度。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仍有一成多受调查者“不太认同”对施暴者进行批判的态度多少有点让人意外。持这种态度的公众认为施暴者一般多为弱势群体,而当前法治暂不健全,社会保障还不完善,再加上社会的冷漠和不公,才迫使他们走上非理性化和极端!从网络舆论可看出,一部分网民相当情绪化,有将暴力行为“合理化”甚至“英雄化”的倾向。这是我们应当高度关注和引导的思想动向。何时何地,对每位公民而言,体制的缺陷和官员的失范也好,自己的冤屈与他人的堕落也罢,都不能成为伤及他人、弃法律尊严于不顾的理由和借口。如果这种伤及无辜的 “冤者”越来越多,下一个轮到我们的受害机会,还会小吗?

公众对媒体应如何报道极端化事件存有分歧

对于“极端化事件容易传染,媒体传播与评论应慎之又慎”,受调查者“不太认同,公众有知道事件来龙去脉的知情权”(35.16%)排在第一位,其次依次为“非常认同,媒体应该客观,否则容易产生负面效应”(30.55%)、“非常不认同,报道新闻是记者天职”(16.71%)及“比较认同,媒体不宜过度渲染细节”(16.35%)。

公众对媒体如何报道极端化事件态度不一,一方面说明公众素质有长足进步,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公众媒介素养仍有待提高。对于此类“骇人听闻”的热点和极端社会现象,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必须的,否则,记者即是失职,但是怎么报、极端化事件是否具有传染性、传媒的职责有哪些,公众并不完全明了。而“您了解极端化事件来龙去脉的渠道有哪些”,近七成被调查者选择了“网络媒体,如门户网站及论坛”和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67.44%),仅有不到三成的被调查者是通过“传统主流媒体,如电视、广播及报纸”(27.81%)知晓的。

网络媒体确已成为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及来源。但网络媒体的声音多且杂,缺乏引导,网络舆论群体中个体之间差异容易被消解,个人的认知水平也容易下降。法国著名的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曾在其名著《乌合之众》里谈到,当个人融入群体精神之中时,“从他们成为群体的一分子那刻起,博学者和不学无术者都一样没有了观察能力”。因此,对于网络舆论中出现的各种观点和声音就需要传统主流媒体来补充和引导。

由于极端化事件确实存在交叉传染的可能,因此,媒体在报道一些极端的、暴戾的、丑恶的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时,新闻媒体的理性分析、理性判断、理性报道就显得特别重要。要本着对受众负责的态度,旗帜鲜明地承担起媒体弘扬正气、鞭挞邪恶的社会责任,绝不能人为地为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而肆意炒作,渲染社会矛盾,也不能“见风就是雨”轰炸式、跟风式地扩大传播途径,激化社会情绪,要尽媒体的最大能力,降低或消减极端社会现象引发的负面影响。

极端化事件风险如何防范

受访者对于“刚性维稳易导致极端事件,应变刚性维稳为柔性维稳”的态度,“非常认同”(34.29%)和“认同”(30.98%)分列第一和第二位, “不太认同”及“不认同”的共27.23%。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众对过去多年因群众上访而导致的政府刚性维稳的社会反感程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刚性维稳跟严厉打击暴力恐怖袭击是两码事。)为此,中国制度也正在进行重大变革。2013年11月,有权威消息称,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近日还说:“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其实只要努力维权,逐步落实公民的各项权利,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在回答“减少极端化事件,从社会层面来看,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有哪些”时,“特权过多,仇官仇富导致心理失衡”(78.92%)排在第一位,“利益失衡,社会不满情绪潜滋暗长”(78.03%)及“保障体系不健全,底层民众在挫折面前容易绝望”(77.37%)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其他依次为“利益诉求和情绪疏导渠道不畅”、“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割裂”、“缺乏互信,道德沦丧”。

特权及特权引起的腐败已是多年积累的难题,特权及特权之下的仇官仇富心态已不容忽视,党和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自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下大力气整治腐败,反“”也好,八项规定也好,治腐的力度、广度、深度都超过以往,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真正做到了“老虎”、“苍蝇”一起打。

综上,从科学角度而言,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发生虽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施暴者病态的犯罪心理,但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同样比较复杂。如何有效地防控风险,不是一、两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共同应对,才能保障社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徐艳红)

端正人生态度篇7

关键词:极端天气;节能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01-03

所谓极端天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或地点发生的出现频率较低的或有相当强度的对人类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天气气候事件。[1]其主要形式包括飓风、暴雨、持久干旱、大雾、高温、严寒、暴雪、沙尘暴、强雷电等。近几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我国也深受其害。2013年伊始影响全国多地的雾霾天气已拉开了新一年极端天气的序幕。极端天气给人们带来巨大损失和无尽烦恼,但如果加以合理利用,也可将之转变成有效的节能环保教育资源。并且,只有当人们从极端天气中的极端震撼中真正认识到节能环保的极端重要性,且付诸于行动,才能从根本上大幅减小极端天气发生的几率和损害。

一、可以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的原因

何以能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首先得从极端天气的成因说起。极端天气的产生,固然与太阳辐射、地球本身的运动有关,但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所致。[2]2006年和2010年,我国川渝地区和俄罗斯分别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2007年和2012年,英国和我国北京地区分别遭遇200年和60年一遇的暴雨;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历史罕见低温冰冻天气;2011年龙卷风致美国数百人死亡。这些都是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的极端天气典型案例。追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最主要的乃人类活动。能对全球气候这个复杂系统产生影响的,只有三大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三大自然因素分别为太阳辐射、地球公转轨道和自转状态发生改变以及诸如火山、板块运动等地球本身的变化。而以上三大自然因素变化都是异常缓慢的,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可忽略不计。据观察,过去几十年太阳辐射的变化微乎其微;地球公转和自转状态的改变也是万年乃至10万年量级以上;地球板块运动对大气的影响尺度亦是百万年级的[3]。因此,人类活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诱因。具体来说,人类通过两大途径改变了自身赖以生存的气候系统。①在持久大量燃烧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以烟尘、硫化物为代表的气溶胶。前者打破了地球的辐射平衡,直接导致大量热量集于地球表面而使气温升高;后者直接影响到能量在大气内部的传播和吸收。②大规模改变地表状况,如大面积毁林或毁灭式放牧,改变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进而导致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除了改变全球气候系统而使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外,还由于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一些局部性极端天气事件。如经常袭击我国北京、内蒙古等地的沙尘暴,就是因为过度放牧、开垦导致的;2013年初影响全国多地区的雾霾天气则是由于人们过度排污直接造成的。通过对极端天气的成因分析发现:极端天气频发,是人类不节能、不环保的必然恶果。因此,它们是人类需要节能环保的反面典型素材和教育资源。其次,较之于其他节能环保教育资源,极端天气更具有直观性和震撼性。当前,我国的节能环保教育资源,除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外,仍以教材和辅导读本为主。以上这些资源虽从理论上充分阐释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但缺乏直观性和震撼性。而直观性和震撼性正是作为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所具备的。在雾霾天气中,人们能直接感受到呼吸是如何不畅以及能见度是如何之低!在持久干旱中,人们能直接见证土地皲裂的深度、广度以及因为缺水庄稼、牲畜的大面积死亡!在飓风中,人们能直接见证建筑物的倒塌和很多物品的随风飘散!在暴风雪和大洪水面前,人们能直接见证交通的停滞和生命危在旦夕!可以说,每一次极端天气都在用极端的方式直接和震撼地警告人们:必须节能环保,否则后患无穷!最后,将极端天气作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本身就是节能环保的一种方式。按照资源的构成属性来分,节能环保教育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部分。自然资源是以自然形态存在的,可以服务于节能环保教育的资源,如祖国的秀丽风光,没有被污染的江河湖泊等。社会资源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介入的可以被节能环保教育所利用的社会资源的总和[4],如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教材、参考书、实验基地、治理之后的江河湖泊以及教师、宣讲员等。很明显,节能环保的所有社会资源都需要经过精心开发和较长时间培育。在此过程中,必然需要消耗能源并直接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多。作为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属于自然资源部分,不需要经过人们的刻意开发,故将它们作为教育资源,本身就是节能环保的一种方式。

二、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的路径

如何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并使其效果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照“亲身感受―危害归纳―成因分析―对策寻找―行为实践”的路径进行。

1.亲身感受。尽管作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具有直观性和震撼性两大优点,但如果学生根本没有对之予以关注或重视,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极端天气进行亲身感受。其方式可分为直接感受或间接感受两种。当教师和学生面临一些无需撤离且无法逃避的极端天气,如沙尘暴、极端干旱、罕见低温冰雪等,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直接体验极端天气的状态、强度、对自身健康、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当师生面临一些必须立即撤离的极端天气(如暴雨、飓风)时,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安全撤离的前提下,让学生直接感受极端天气对自己和周边人群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而对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和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极端天气,学生根本无法直接感受,此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收听新闻报道、观看有关视频和纪录片,甚至邀请事件经历者进行讲授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极端天气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给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2.危害归纳。极端天气对人类的破坏,绝非限于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对生产生活的短期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频繁的极端天气会进一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已经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加重全球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危机,甚至会影响到世界和平、部分国家消亡乃至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些深层次的危害是学生不易察觉和认识到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极端天气之后,教师需立即从更宏观层面更高层次引导学生全面归纳极端天气的危害,增强他们减少极端天气的紧迫感。

3.成因分析。客观、正确地分析极端天气的成因,是将极端天气转化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的关键步骤。只有当学生充分认识到极端天气与人类无节制的能源消耗和破坏生态紧密相关时,他们才会明白大幅减小极端天气的根本方法是节能环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极端天气的成因。在具体操作中,可采用个案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个别极端天气案例,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局部性极端天气,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提取样本、社会调查、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弄清楚极端天气的成因。个案研究虽有典型性,但难免具有片面性。因此,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世界范围内的历史上的极端天气进行综合、归类、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极端天气发生的规律,以及与人类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关系。

4.对策寻找。在明白极端天气的成因后,教师需立即引导学生寻找对策。对策看似简单,即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人们都来进行节能环保。但现实情况是:国际上,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高调倡导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又在清洁能源发展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在谁该为环保埋单以及该买多少方面争执不下,更有国家想借机打压他国;在国内,一方面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并颁布多项法律法规强调节能环保;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又在为一己私利偷偷排污,甚至各部门间互相推诿。在民间,一方面有环保人士奔走呼号并身体力行;另一方面仍有大量人群对节能减排置若罔闻!因此,在寻找对策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并非让学生简单得出节能环保是根本对策这一简单结论,而是要采取设疑、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明白从国际到国内,从政府到企业到民间,真正制约节能环保的因素有哪些,并群策群力,寻找一些比较适用的应对办法。

5.行动实践。节能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节能环保原则。同时,实践也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才可以进一步内化节能环保美德。因此,在知晓节能环保是从根本上减少极端天气的唯一途径后,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环保计划,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施行。具体来说:①在衣食住行方面,坚持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②结合自身专业研发节能环保的新措施和新产品。③利用办报纸、办网站或者深入街道、社区、工矿企业,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或做节能环保的志愿者,监督节能环保的落实。

三、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的原则

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必须坚持三项原则。

1.积极引导原则。所谓积极引导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准确预测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动向和趋势基础上,在教育对象形成某种思想和做出某种行为之前,给予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引导,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或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在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过程中,之所以要坚持积极引导原则,是因为人类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如果不给予积极引导,学生就可能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极端天气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只要人们坚持工业化和现代化,极端天气就无法避免,进而对极端天气采取无作为的消极态度;二是将极端天气和工业化与现代化划上等号,认为要减少极端天气,就必须停止工业化和现代化,进而对工业化和现代化采取排斥态度。而事实上,是人类自身,而不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应该为极端天气的频发负责。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人类历史由低向高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自身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过于注重GDP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忽略节能环保,忘记物质财富增长必须与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同步前行,才导致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

2.开放性原则。作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具有全球性、不可预见性、多样性、极端破坏性等多重特点。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坚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成果的全面开放原则。所谓教学内容开放,就是教师和学生不仅要选举自己身边的极端天气事件,而且还要选举全球其他地区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极端天气作为教育资源。所谓教学方法开放,就是除传统的讲授法外,教师还需利用学生亲自体验、实验、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明了极端天气的危害和成因。所谓教学时空开放,就是除了传统的教室、图书馆等教学空间外,教师还要及时捕捉身边乃至全球正在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大胆打乱原定教学计划,让学生走出教室和图书馆,在第一时间,在最合适观察的地点,了解极端天气的危害性。所谓教学过程开放,就是不管是在体验极端天气的破坏性还是在全面归纳极端天气的危害时,不管是在分析极端天气的成因还是在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时,教师都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所谓教学成果开放,就是为了全人类都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争取在短时间内大幅减少极端天气这一宏伟目标,教师必须将教学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公之于众,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3.安全健康第一原则。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有时需要让学生对极端天气进行直接体验。但极端天气不仅会威胁到人体健康,有时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时刻谨记安全健康第一的原则。即:在确保不会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极端天气体验中,教师需合理把握体验时机并严格掌控体验时间,以防对学生的健康带来危害。在可能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极端天气来临时,教师首先想到并要确保的是学生和自身生命安全。只有在生命安全得以确保的前提下,教师才可以再选择合适的体验地点和时机。如果无法确定能否确保健康安全,教师应果断放弃直接体验法,转而采用间接体验法。

参考文献:

[1]张强.2009:极端天气的成因和预防[N].光明日报,2009-08-17(10).

[2]柴许林.极端天气:追根溯源话防范[N].报,2012-08-09(12).

[3]梁鑫峰.专家解读极端天气频发人类活动或是背后推手[N].科技日报,2012-11-21(7).

[4]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6.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2年度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项目“当代大学生节能意识现状及节能认同教育研究”(DXS2012013)阶段性成果

端正人生态度篇8

营销战略体系变革

用户行为已经发生彻底转型和变迁的时代下,广告这个词已经不太能够有资格代表营销。营销何去何从?站在用户价值和用户体验上将看似矛盾的媒体和广告投放合二为一,从而创造出真正的以用户为驱动的营销。

目前营销有三大痛点:精准营销效率下降、场景化营销信息不足、全球营销渠道缺失,而互联网的应用已经远远过剩又互为孤岛,用户的选择变得困难,使用异常低效。

这三大痛点归结下来,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营销入口的选择问题。最早的营销入口有两个,一个是内容,营销跟着内容走;另一个是平台,如应用平台、视频平台、游戏平台、电商平台、金融平台……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两个选择很难解决三大痛点。如何破解?随之一种全新的入口级产品应运而生:终端变成了重要的解决手段,将终端作为营销对象,将终端作为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的入口。

终端是面向未来的营销入口,终端营销是企业与用户接触的“最后一公里”。因此,解决营销痛点的三条路径:单终端、全终端和全球终端的营销价值,互联网时代的营销要创造跨屏全场景的用户体验。

而跨屏全场景用户体验则是乐视独特优势。乐视的跨产业价值链重构下的生态研发横跨平台、应用、硬件、软件四大领域,互联网、手机、汽车等多个行业,实现跨界创新。互联网生态引领者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同时具备科技、文化、互联网的市场与产业能力的国家及企业,最具三者融合、打破边界、跨界创新、引领全球互联网生态模式的优势。

单终端、全终端和全球终端

首先是单终端营销价值。这是一种全新的营销价值,个人营销体验和闭环营销是它的基本特征。把每一个人都当做一个营销对象,全数据采集下来,进行产品的展现和互动,这必须要跟终端操作系统的控制者沟通,才有可能做到。营销可以创造体验,这必须还原到终端,只有在终端做入口的视野下才有可能做到。所谓终端就是必须要在UI或者是操作系统级别上来打破不同应用的边界,就可以创造一种生活状态,产品的消费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

从手机、汽车、可穿戴、电视、盒子、体育类终端、创意生活终端到ARVR代表的下一代终端,甚至是品牌植入了乐视的UI系统等全套服务能力,这些都是乐视正在不遗余力进行布局的。因为任何一个局部应用都不足以释放营销潜力,跟终端合作才可以真正提高整个营销价值。

其次是全终端营销价值。全终端可以真正地打破单一场景营销带来的瓶颈,用户在终端之间的切换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只有当你进行全终端覆盖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认知了这个用户。全终端平台可以在一个账户体系下全面地认知一位用户,而不是面对冷冰的数据和一个ID进行营销。

多终端营销价值可以解决掉单一终端无法完全还原场景的痛点,真正意义上解决用户数据不同源导致无法还原全部面貌的营销障碍,

上一篇:关于节约用水的资料范文 下一篇:二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